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用耗材的定义范文

医用耗材的定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用耗材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用耗材的定义

第1篇:医用耗材的定义范文

绪论

医用高值耗材(Medical high-value consumable)是相对于普通低值消耗材料而言的。国家对高值耗材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价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用器械。一般包括心脏、外周血管介入类材料,人工关节类材料、腔镜手术中的器械等近2000种型号[1]。 高值耗材特点是:直接作用于人体;安全质量要求高;价格比较高。

医用高值耗材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2],所以不同的医院分类标准不同。既要考虑到国家行业的标准规定,还要照顾到医院临床一线的使用习惯;既要适应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又要方便采购、供应的实际工作 ;还要与各类医保的耗材目录相对应。综合以上原因,医院经过研究定义如下:将高于500元的一次性收费卫生材料以及植介入医用材料归为医用高值耗材。同时按照耗材管理办法分级管理,将其分为 4 级,一级依临床使用目的分为普通耗材、植入耗材、介入耗材、医疗器械、试剂及其他等 6 类。二级以专科分类,三级以其是否向病人收费分类,四级则是耗材的名称,以注册证的名称为准。此种分类方法应用在医用耗材采购目录和医用耗材管理系统软件上。

一、高值耗材管理

医用耗材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基本物资。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医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使用医疗耗材逐渐增多,特别是医用高值耗材的品目、用途和用量突飞猛进的增长,高值耗材的使用年均增长速度仍在不断的增加。医用高值耗材的性能不断完善,加快了医疗事业的发展。医用高值耗材一般是一次性植入人体的耗材或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手术器械,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所以医院高值耗材属于高风险特殊商品[3],其质量的可靠性和功能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科学发展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类耗材造价比较昂贵,患者会更加关注这类材料的效果。一旦发生问题,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险,为医院带来损失,所以高值耗材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因此,医用高值耗材如何安全、有效、及时、合理的使用,不仅与患者的健康程度和经济利益相关,更与医院整体的声望和效益关系密切[4]。因此,提升高值耗材管理水平十分迫切,对医用高值耗材进行规范化管理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现状概述

高值耗材管理难度大,是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14]。因其使用量大,覆盖面大,品种繁多,规格型号复杂,专业性强,造成管理难度大。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医院对于高值耗材的管理还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状态[5],使用科室白行通知供应商送货,每月科室汇总高值耗材使用情况,到物资、财务部门办理付款手续。旧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临床科室直接向供应商采购,供应商将高值耗材及其发票送至设科室,科室使用后凭发票、手术医师签名的手写三联单到设备科补办手续,一次性办理入库、出库,设备科全凭票据与供应商结账。这种通过手工管理和零库存的管理模式虽然简单,从需求到使用的周期短、效率高。但是,随着高值耗材的广泛应用,这种简单的手段已明显不能满足管理要求[6],存在耗材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信息不及时、收支不同步,存在漏费风险,工作效率低,而且高值耗材的信息难以追溯等诸多隐患和管理漏洞。问题包括供应商监控方面、医生行为规范方面、收费的准确性方面、风险规避方面等等。

所以,为了实现对高值耗材的合理化、规范化管理,必须引入新的管理办法对高值耗材从采购到销毁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从而达到使用安全、服务专业、收支同步的管理目标。

三、条形码技术

美国工程师Woodland于1949年首先提出条形码(bar code),国际上,包括中国,现在统称为条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9]。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条形码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条形码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读取的错误率约为百万分之一,首读率>98%,在自动识别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8]。医院采用条形码技术,结合医院信息系统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建立医用高值耗材基础数据库,对高值耗材进行“一物一码”条形码管理,实现从请领、使用、盘点、结算、消毒、报废的全程跟踪管理。

四、高值耗材管理方案

为了实现对高值耗材规范、统一、专业的管理,达到采购透明、使用安全、收支同步的目标,本文将采取以下措施:;。通过医院物资管理部门和设备科对全院医用高值耗材的统一管控。及时准确地掌握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库存和使用情况,实现对医用高值耗材全过程、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

1、建立、维护高值耗材基本数据库

供应商提供供应商名称、资质证明,高值耗材名称、规格、型号、价格、生产商名称等信息。

医院对其进行资质审核、对耗材信息进行审核。

对通过审核的耗材建立管理类别,并在管理类别下建立所有高值耗材的物资目录。首先输入材料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名称、规格、生产厂家、入库价、供货商、REF 码 LOT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产品注册证有效期、厂商联系方式等。将这些信息充分利用,再赋予每一个耗材唯一条形码。

2、流程再造

医用高值耗材有申购环节与采购环节、库房存储管理环节、分发与供应环节以及废弃物处理环节4个关键性环节,抓住关键环节的管理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规范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管理、档案管理、库存管理、使用管理、追溯管理等一系列环节,需要对对高值耗材的管理进行流程再造。

通过条码技术并对跟踪管理流程再造,一物一码,可实现对高值耗材的追溯,并可以实施动态监测。从病人安全考虑,向上可追溯到生产商、供应商,向下可追溯到病人,只要扫高值耗材外包装的条码,就能在医院系统中看到此高值耗材的所有信息,包括生产厂家、供货商、型号、价格、使用科室、销毁情况、清洗消毒、使用时间、使用病人等。一旦耗材由于质量问题召回,可立即采取应对策略。

3、实施效果分析

提高耗材管理的水平:全面、及时掌握临床科室需求和使用信息。当临床提出采购计划时,采购部门可以得知哪些是急需的,哪些是可缓的,若临床急用或供应商的供给能力不足,就能够快速响应。效期及批号是高值耗材安全性的重要标志,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引入了条码技术,形成了完整的高值耗材信息链,在耗材采购入库时将耗材与条码绑定,在耗材流转的过程中,全程通过条码进行控制,在效期、批次不同的情况下,就能够避免误操作,提高安全性。同时可以设置效期提醒功能,根据高值耗材入库时登记的有效期,可以自行定义时间阈值,进行时间预警。

有利于医院的数据综合分析: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利用不仅具有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意义,同时也是医院医疗服务重要信息的组成部分。综合分析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可以总结医院高值耗材的阶段用量排行、使用耗材的质量评估结果、不良事件情况等。有助于院感对耗材发生的任何情况快速作出反应。

方便了成本核算:通过高值耗材的条形码管理,实现高值耗材的入库,出库,计费和财务部门挂账的一体化管理,克服了以往帐务处理不及时,收入成本不匹配,科室业绩波动大,影响了医院经营状况的准确衡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成本核算质量的提高。

不良反应可以追踪:医用高值耗材的应用与患者之间可以建立关联关系,因此一旦发生耗材相关的不良反应,能够快速准确的追溯到耗材的供应商、厂家和批次,有利于不良事件的上报与管理。

满足了病人的需求 :规范管理过程中减少中间环节,压缩虚高价格。避免不正当行为,有效的降低医用高值耗材费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减轻了病人负担,同时克服了以往多收或误收等情况的发生,对于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维护医院的利益:医用高值耗材管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利益,引进条形码物流管理模块,规范高值耗材的管理流程,做到准确计价、有效跟踪和规避风险,对于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小结

高值耗材管理体系的建立,随着条形码技术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工作效率低、重复劳动多、准确性差的落后状况。随着其技术上的不断完善和革新,条形码技术加快了医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从传统的“静态管理”向灵活、高效的“动态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为医院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就诊环境,使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向现代科学管理迈上坚定的一步。

参考文献

[1]赵宁志,张玉琴,曾宏逵,高茗,王敏产 《医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规范探讨》东南国防医药 2010,12(2).

[2]段慧兰 《手术室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体会》河南省人民医院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3]刘俊兰,翟树悦,李娅访,韩冬雪,孙广香 《基于信息集成的医用高值耗材流程优化管理》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8年9月第24卷第9期.

[4]费晓璐,靳萍 《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践》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信息技术科 2010 25(7).

[5]刘晓华,薛昕昀,许锋,田金,栾笑笑《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值耗材全程动态监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医学工程处.

[6]尹翔 《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模式分析与探讨》中国医疗设备 2009,24(8).

[7]张云宏,陆灿明,王彩霞,王 瑜 《关于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模式转变的探讨》西南军医2011 年11 月 第13 卷 第6 期.

[8]徐志荣,王振洲,李铁军,徐汀,罗丽琼 《基于条形码技术的高值耗材管理难点探析》 中国医学装备 2012 总第94期6月第九卷.

[9]张志彬, 刘先锋 《条形码在医用高值耗材中的应用》 中国医疗设备 2011,26(3).

[10]韩冬雪,刘俊兰,童学中,李娅访 《略论医用高值耗材条形码管理》 中国卫生经济 2007,26(11).

[11]钱静毅,金伟 《数字化医用高值耗材全程跟踪管理模式探讨》医疗卫生装备 2011,32(9).

[12]宋风兵 《加强医用耗材采购规范化管理》中国医疗装备 2012,27(7).

[13]赵(韦华),梁方舟 《二级库管理模式在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医院 2008,12(11).

第2篇:医用耗材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资源节约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178-02

为适应市场竞争发展,完善医院经济管理工作,要求库房管理者要按市场经济规律来管理,其目的就是要使医疗器械库房在日常工作中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医疗器械资源节约涉及医院、患者、使用科室的利益,是从购置到使用全程各环节的系统工程。目前,医用卫生材料用量已经达到医院毛收入的20%~25%,尤其是介入、植入等高值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医用材料的品种、数量、金额逐年增加,单病种的收费居高不下,而管理的滞后也使得卫生材料在实际应用中过度使用、流失与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医用卫生材料资源的节约是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医院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

一、医疗器械资源的节约

1.节约的认定。医疗器械资源节约如何定义?怎样评价?如何在保障临床正常诊疗工作所需器械供应的同时,又兼顾医院、科室、患者三方的利益,使节约既合理,又合情合法;既履行资源节约,又促进学科发展?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只有从宏观上、效果上把握评定标准,把主动权交给使用科室和职能管理部门,使债、权、利统一,才能做到科学的节约。基于此,我们将医疗器械节约评价认定标准定义为:以上一年发生的医疗毛收入所用医疗器械总额为基数计算当年发生的医疗毛收入,当年医疗器械的预算总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之差为正,即为节约。

2.节约原则。保证医院医疗、教学与科研所需医疗器械的供应与质量,确保其安全、有效。

3.工作思路。根据国家《关于加强医疗器械价格管理公告》、医疗器械物价收费政策等对医疗器械进行成本管理:对可按5%~10%进行加价的医疗器械,确保其高、中、低档品牌与质量的产品均有供应,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患者对医疗器械档次的选择;对物价部门规定不能进行单项收费、单价高于5 000元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医疗器械,在确保其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

4.实施措施。领导重视, 责任明确。由于医疗器械资源的节约涉及医院、患者、使用科室的利益,因此,领导的高度重视与严密组织是决定有效节约的关键。而节约又是从购置到使用全程各环节的系统工程,因而,医疗器械管理部门依法采购、控制质量与成本,使用科室按病种、物价要求控制使用是完成节约的必经之路。要对医疗器械管理部门、使用科室制定相应的资源节约的目标任务,建立切实可行的考评办法和绩效奖惩机制。

(1)分类管理。依据国家、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关于医疗器械购置、使用管理的相关法律,物价部门及医疗保险部门的政策等对医疗器械的使用进行分类管理。该开放使用的保障供应,该严格限制的决不扩大,该杜绝的一律不引进;对物价部门规定不能进行单项收费以及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器械应严格控制进价,能用国产的不用进口的;能用低档的不用高档的。(2)招标与跟标。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和本省的统一招标结果,全面启动医疗器械公开招标、跟标工作,使全院医疗器械采购的招标、跟标率达到80%以上,可降低采购成本10%以上,具体方法:选择对医院有利的,经过国家、本省公开招标结果,如:生产厂家、一级、独家等质量可靠、售后服务好、信誉度高的中标供应商跟标;不能跟标的项目应组织院内招标或竞争性谈判。同时,医院也应尽可能缩短付款周期,以吸引更多商家参与招投标,扩大竞价空间[1]。

二、加强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开展医疗器械成本―效益分析

为了进一步实现医疗器械的实时查询、统计及动态管理,应根据器械的实际用量进行计划采购、科学预测,减少库存;对科室的器械使用状况进行考核评价与成本―效益分析,建议采用计算机管理软件进行统一动态管理,这对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按需供应制度、及时掌握库存和实际用量、保障供应不积压以及实现计划采购、科学预测现代医疗器械库房物流配送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医疗器械资源的节约奠定了技术基础[2]。

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是将企业会计理论运用于医院管理的一种方法,而我们在经济效益管理活动中,每天适时对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进行效益分析,并坚持以综合使用价值为中心对使用科室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评价。当然,医疗器械所产生的各方面的价值,并非是全部经济效益的综合,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评价,并考虑间接的、滞后的、非预期的负面影响,权衡各种会影响综合效益的可能因素,使其真正起到对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的杠杆作用。要对全院所有医疗器械经济效益进行分类分级观察和分析,首先,根据不同使用性能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分析。其中,介入和植入医疗器械采购成本高,应加大经济效益监管力度。而常规医疗器械应主要考虑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等[3]。

1.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的三个层次。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包括三个层次:进货成本核算、使用成本核算、院级成本核算。进货成本核算是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令的前提下以最低的价格采购所需要的各种医疗器械;使用成本核算是针对各使用科室在使用各种医疗器械过程中进行全方位跟踪评议及成本核算;院级成本核算是以全院为成本核算单位,以报表的形式反映全院当月的所有医疗器械经济运行状况,向医院财务部门和主管部门提供准确的经济效益信息,供院领导比较和评估。

目前,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医疗器械库房的经济效益管理是影响医院经济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们结合我院实际,对医疗器械库房实行科学化的经济效益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适用于我院医疗器械库房的管理模式。

凡是从事库房管理工作、与经济效益相关的人或者企业,没有不关心经济效益管理成本的,而关心经济效益管理成本必然要重点关注管理环节,因为经济效益成本的关键在于管理成本。医院医疗器械库房的管理怎么样才能与经济效益沾上边呢,问题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里便需要手段和技巧。也可以这样讲,要想医疗器械库房有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就要在管理上下工夫。其中,提高物流成本的管理是关键,所谓物流成本,也就是与开支或物流活动的最基本的费用。能把物流成本这笔账算得很细,把物流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才能收到最好的物流活动效果,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问题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我院开始实行经济效益分析是近几年的事,在没有实行经济效益分析的时候,医院许多部门的统计资料、数据来源和解释评估能力都比较含糊笼统,而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和信息数据分析都处于真空状态,准确性及其来龙去脉很难令人放心,对这一块的经济效益监测调控更是严重缺失。因此,从2005年开始,我们医院将重点放在了医疗器械库房的经济效益分析上,以核算经济效益为目标来监控医疗器械的使用效益。

2.如何提高经济效益。(1)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效益观念,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要求,正确分清医疗器械经济效益与全院经营效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强医院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全程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宏观经济效益分析框架和数据库的备份待查。(2)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促使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目标贯彻始终。统一微观物流成本的经济效益核算规则和方法,建立各部门的协调机制,确定经济效益成本指标,统一经济效益核算方法,切实强化经济效益信息管理,充分发挥各部门各个员工的协调作用。(3)采取正确的途径来提高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的效率,加强全院网络化管理,让所有科室第一时间了解本科室对医疗器械每次使用后的经济效益进行彻底的分析并反馈给我们,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医疗器械的采购环节中控制好物流成本,更可以对每次的采购进行有机的经济效益分析和核算。

3.实行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的优势。(1)预警机制的建立。医疗器械库房是保障医院正常工作、教学和科研的重要部门,一旦各种经济效益的分析出现差错,都会对全院的物流供应链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建立了经济效益预警机制,用信息化管理通过对数据的比对,找到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由原来的模糊式管理到现在的数字化管理,将问题全部明朗化,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决策依据。(2)经济效益清晰明确。首先就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医院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经济效益管理经验也在迅速增加,通过系统管理在明确岗位的责权关系,同时与考核挂钩又与个人利益结合,不仅规范了操作流程管理,同时也使责任人有了主动意识[4],使得工作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果明显提高,服务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3)核算更加科学规范。建立所有科室医疗器械的使用档案,对每次使用效益进行彻底分析,依托医院资源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引进市场运行机制以及其他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设计出具有本院特色的网络化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顾伟.医用耗材的采购管理与跟踪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6,(11):1-3.

[2]吴多奇.医院消耗品库房管理现状与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2005,(3):39-40.

第3篇:医用耗材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ERP

中图分类号:F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在我国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公立医院大改革、大发展的今天,公立医院高投入、高消耗的现状已成为社会比较突出的问题。应当利用医院成本核算这一经济手段,提供医疗服务全方位的成本信息,并且通过成本分析和控制,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和医疗服务成本。笔者认为,只有建立科学、可行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公立医院才能通过医疗成本的核算和分析,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提高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医院认识到成本核算是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必然结果,所以开展成本核算又一时成为医院热门的话题。但是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的正确指导,所以不少医院都是在摸索中前进。这样难免遇到疑惑与困难,如成本核算组织机构设置的问题,医院成本核算级次划分的问题,管理费用的分摊问题,成本额核算数据与财务数据间的匹配问题,内部定价规则的制定问题,间接费用分配的问题。最后,导致核算方法与真正意义上的成本相去甚远,成本核算结果不能令人信服的局面。

同时,现行的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只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大多数公立医院开展成本核算既不完全也不准确。

另外,缺乏完善统一的医院成本核算系统,数据采集没有和其他信息系统形成良好的接口,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许多数据需要手工处理,使得任务繁重的成本核算工作很难推广,致使公立医院信息化程度低下。

二、基于ERP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

(一)公立医院建立以ERP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当前,绝大数医院具有的信息系统(HIS)更加注重于医院的业务即医院对病人的服务,对于医院的内部管理,如医疗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医院及科室的库存管理、所有物资与资产的采购等都没有涉及,而这些信息在成本核算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医院成本核算,当前的医院信息系统只能为其提供收入信息,而不能成为成本核算的基础。在公立医院中实施成本核算,需要搜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包括各种明细成本的归集,各种资源动因、成本动因的分析,以及按照作业动因分摊作业成本到核算对象。这一切如果靠手工输入,几乎难以完成。

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能够将医院经营过程中的每个信息采集点纳入信息网络之中,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从ERP各子系统中直接采集,并建立与外部系统的公共接口,使得医院财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岛,能够将绝大部分业务数据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同时ERP系统也为一个完整的数据仓库,供各部门各系统随时调用。建立医院ERP系统将具有强大的财务管理功能,能够实时将成本数据信息传入医院成本核算系统,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

(二)建立以ERP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的构想

医院ERP是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管理平台,能够用于管理医院中所有的信息流和业务流。具有财务模块、采购模块、库存管理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人力资源模块等产生的有关成本对象的最明细的数据能直接运用到成本核算系统中,这样能节省数据收集成本,也能保持数据从前端业务系统到最终成本核算系统之间的一致性。从ERP信息系统可以定期地获得最明细的财务数据或非财务数据,例如,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各工作中心的成本和采购信息等。当然,ERP系统不可能为成本核算系统提供所有的必要信息,如公立医院的收入信息必须从非ERP信息系统获取。

(三)以ERP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各模块的功能

医院ERP主要包括采购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库存管理、设备管理、总账管理、应付应收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几个子系统。

采购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医用耗材、后勤物资以及固定资产的购买入库。该模块中的数据主要流向库存管理模块与固定资产模块,包括采购物资及固定资产的基本成本信息。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负责固定资产从采购入库到报废出库的全过程。医院固定资产一经采购,即需入账,一经发放,即需提取折旧,并将此折旧信息核算到具体使用该项固定资产的科室。包括从采购模块中的固定资产成本数据、资产清查时的资产数据,以及提供每月固定资产的折旧信息。

库存管理系统负责管理采购入库的医用耗材、后勤一般物资等。该模块能够直接管控各科室对物资的领用和消耗情况,并以费用的形式流入总账模块。另外还包括按供应室内部服务价格计算的各种费用,并将成本信息核算到相关科室,一并传入总账模块。

设备管理系负责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情况。接受从固定资产模块传入的设备信息,并记录设备的维护、维修信息,将小额维修支出直接计入科室当月支出,传入总账模块;大额支出直接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并参与固定资产的折旧。

工资管理系统负责记录每一职工的实际工资、奖金、各种福利费和社会保障费等,汇总产生其所在科室实时各核算单元的部分成本,传入总账模块。

总账模块负责汇集所有其他模块传送进来的收入、支出数据。同时也将直接完成医院公共管理费用,如水、电、气、电话费及公用经费等的输入。

成本核算模块负责归集从总账模块传入的所有明细成本数据,并按照一定的成本作业动因对成本数据进行直接成本的归集和间接成本的分摊,以完成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并利用其强大的成本分析功能完成公立医院不同要求的成本分析。

(四)以ERP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的实现

本体系中,在ERP总账模块从其他相关子系统收集了所有成本核算需要的数据之后,将成本数据全部传入ERP成本核算系统。除此之外,成本核算系统还需按照成本对象归集HIS系统产生的收入明细数据,以完成对成本核算所需数据的归集。另外,成本核算系统还需收集相关的成本动因数据,以便在成本核算时作为成本分摊的依据。同时,在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二级核算即科室成本核算相当于以各临床、医技科室为成本对象,将医疗辅助科室及其他管理类科室的成本合理地分配到各临床、医技科室中去;三级核算相当于以医疗服务项目或者病种为成本对象,将临床、医技类科室的成本分配到医疗服务项目或病种中去。在公立医院完成所有的成本核算之后,可以根据公立医院不同的需要,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以完成对公立医院运营之道、管理评价以及经济预测和决策支持。

三、以ERP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建立的难点

1.ERP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企业资源管理平台。对于公立医院来讲,实施ERP的方式与传统HIS不同,ERP多为成熟的商品化的产品,在一般性制造业企业来讲,实施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定义功能的设置和流程的配置,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业务需求。几乎不需要对软件进行修改,实现所谓的“零修改”。而面对复杂的医疗业务以及客户化的工作势必对成熟的流程设置进行全面修改,很少有经验可以借鉴。技术上也面临着医院服务性管理的集成上的难题。

2.当前医院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一直就存在着困难,从行业标准化上、集成平台的选择上都尚未成熟。没有良好的集成技术,很难真正的实现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的统一。

3.目前,我国医疗领域ERP刚刚进行探索,其服务提供的实施团队不成熟,在医院实际业务上了解不深刻。让不懂医院业务的人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在相互沟通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实施顾问对医院的业务理解程度不够深,影响了实施。

医院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它的经营不仅需要人、财、物等物质和技术的保障,同时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经营制度和管理手段。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监控是医院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医院全成本研究是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卫生事业的福利性质,医疗卫生机构忽视经济管理,对医疗成本核算的研究甚少。本文针对结合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与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提出了以ERP为基础建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初步设想,希望利用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完善的信息控制,完成医院全成本的核算,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赵存现,李景波.全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07,1,36(2).

[2]苏红.医院成本控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5).

[3]李信春,等.医院成本核算[J].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第4篇:医用耗材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 医疗服务 收费价格 成本测算

公立医院属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医院的公益性。公立医院按事业会计的核算原则,记录医疗经济活动的经营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仅靠财政补助已无法维持医院经济的正常运转,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是医院取得经济补偿的重要渠道。

目前,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采取单项目收费价格为主、单病种收费为辅的收费模式。由于医疗服务涉及的服务项目繁多,怎样合理测算医疗服务价格的成本,实事求是地反映医院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政府指导价格,既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又让医院能够生存和发展,是现阶段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分清医疗服务的单项目成本的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指需要对成本进行单独测定的一项活动。公立医院的成本对象就是单项医疗服务的单项项目。根据《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工作手册》(以下简称《2012年版工作手册》),将现行的医疗服务项目分为六大类十一章,9360个医疗服务项目。

一般来说,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对所失去或放弃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c制定价格密切相关的要素有项目内涵、内涵一次性耗材、低值耗材、基本人力消耗及耗时。按照成本概念的定义,由于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无法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因此不应作为医疗服务项目单项成本测算的对象。“除外内容”是指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根据临床需要所使用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使用数量和规格不可预先确定的、可以单独收费的一次性医用耗材,“除外内容”可根据患者病情的使用情况据实收费,在此不作为医疗服务项目单项成本测算的对象。

二、合理分配和归集医疗服务项目单项成本费用

为准确测算医疗服务的单项成本,单项成本按其计入成本对象的方式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凡是能分清应由某项医疗项目负担的直接成本,应直接计入该项医疗项目成本,对各项医疗服务项目共同发生、不易分清应由哪项医疗服务负担的间接费用,应采取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的医疗服务项目。

结合T市对新医疗服务项目的测算方法,单项医疗服务项目的核算由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及煤水电消耗支出、医务人员的劳务费、管理费用四部分组成。下面以技术劳务项目为主的手术治疗为例,说明单项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测算过程。核算流程如上图所示。

将要测算的《(2012年版)工作手册》的手术项目,通过电子表格把基本人力消耗及平均耗时相同的手术项目按顺序排列,分别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及煤水电消耗支出、医务人员的劳务费、管理费用。例如将基本人力消耗为7人,耗时5小时的椎体手术归集到一起,利用电子表格的计算功能得到成本计算表,下列手术治疗的成本均为7124元。

HVH73311 颈椎感染性病灶清除椎体重建内固定术

HVL73302 颈胸段感染性病灶清除椎体重建内固定术

HVN73320 胸椎感染性病灶清除椎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HVT73312 腰椎感染性病灶清除椎体重建内固定术

HVN56309 胸椎部分椎板切除椎管神经根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HVN56310 胸椎全椎板切除椎管神经根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HVP56304 肋间隙入路胸椎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HVT56301 腰椎椎管减压滑脱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HVT56302 腰椎椎管减压滑脱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根据总表逐项写申报说明,医疗机构发文向价格主管部门申报收费价格。

(一)固定资产折旧计算

“项目内涵”常规使用的设备设施属于固定资产的,选择固定资产的平均年限法,按照该项医疗服务项目平均占用设备时间(即基本人力耗时,特殊等待时间、制作时间除外)核算固定资产折旧费,使用年限根据《医院专用及其他设备提取年限表》的使用年限提取折旧,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折旧=原值÷使用年限÷254天÷8小时×平均耗时

计算前应剔除该医疗服务项目所在科室能单独收费的固定资产,如手术显微镜、氩气刀等能单独收费的固定资产成本,明确待测手术项目占用的固定资产,防止重复计算,虚高待测项目的成本,加大患者负担。还要分清手术单项目成本的专用设备和公用设备,合理分摊费用。具体见表1。

(二)卫生材料及煤水电消耗支出

如表2所示,公立医院属事业单位,应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核算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遵循配比原则。计算公式如下:

分配率=年经营收入÷年经营支出

某项医疗服务应负担的间接费用=年间接费用×分配率÷年工作量

为更好地映应经营成果,部分医院实行了以科室为单位的全成本核算。剔除该医疗服务项目所在科室的“除外内容”、“内涵一次性耗材”等材料,把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服务单项成本的间接费用,如卫生材料、煤水电、办公用品、公用设备配件等费用,按工作量、业务收入的比价关系、占用资产、面积等方法,分摊到单项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中。手术中使用的小型器械等低值易耗品按五五法摊销,再按平均时间消耗摊销到单项手术成本中。

由于《(2012年版)工作手册》对医疗项目的平均耗时做了统一的规定,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为简便起见,这里的间接费用按平均耗时分配计入单项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成本=年间接费用÷年工时之和

某项医疗服务应负担的间接费用=单位成本×平均耗时

(三)医务人员劳务费

“基本人力消耗及耗时”是指完成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所需的各类医务人员数及操作平均耗时数。如该项目为纯技术劳务项目,或固定资产折旧远远小于技术劳务价值,可按实际医务人员费用分摊到该项目计算小时费用。劳务费包括工资及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等费用(按2013年标准)。

9272元/月÷20天÷8小时×5小时×7人=2028元

(四)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及水电消耗支出+医务人员劳务费)×费用比例

三项合计费用为15元以下(含15元)的,费用比例为20%;15至30元(含30元)的,费用比例为15%;30元以上费用比例为12%。

(1220+3112+2028)×12%=763元

(五)成本合计

1220+3113+2028+763=7124元

三、总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有收费政策近20年不变,已无法真实地反映医院收入与产出的关系,导致医疗服务价格畸形发展,医患关系逐步恶化。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T市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收入(不含中草药),提高手术费、治疗费等以技术劳务为主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以CT、核磁为主的大型设备检查费用价格的政策。

(2)根据《(2012年版)工作手册》对现有收费项目进行平移对接,没有现行政策的,医院根据成本测算的要求,按新医疗项目实行申报,由价格主管部门审批价格。

第5篇:医用耗材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医院 财务 危机管理

一、危机管理的内涵

美国著名咨询顾问(Steven Fink) 将危机管理定义为:“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在分析、化解、防范危机时采取的行动,是组织对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美国管理学家奥古斯丁认为:“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

医院财务危机管理是以医院财务为对象,应用危机管理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将危机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预测、分析、防范和化解医院财务风险和危机,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对医院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并最终从危机中获益。

二、医院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1.医院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由以前的全额财政划拨改为当前的部分财政补助,仅靠财政补贴已无法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因此,这就要求医院财务管理适应这一变化,但当前的医院财务管理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机制是医院正常开展业务的前提,然而有些医院财务管理缺乏科学的财务经营机制,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程序,缺乏现代管理与经营管理思想;财务人员忽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成本收益,支配资金随意性强,造成部分会计信息失真;对材料的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材料总账与材料卡片不相符,卡片和实物不相对应,存在购买入账、报废冲账不及时的情况,使固定财产、药品、材料账实不符;购进大型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的购置往往存在盲目性,造成资源积压和浪费,影响资金的合理周转。

2.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医院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医院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医院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医院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医院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我国医院大多数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的执行也不严格,同时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执行不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因此,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3.医院资金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资金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流动资产大部分有流动负债筹集,固定资产有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这是正常的资金结构;第二种是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金被亏损吃掉了,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金,而且也吃掉了负债资金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有效的防范这种情况的出现。目前,我国医院的资产和负债比例存在一定的结构失衡现象,负债过度,致使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或无法获得新的融资。资产负债比例如果过高,会使偿债能力减弱,财务信誉下降,一些坏账烂账收不回来,使医院自有资金甚至濒临30%的警戒线。另外,药品、器械和医用耗材等不可短期变现的资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较多表现为积压存货,占用了医院的大量资金,降低了资金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

4.医院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医院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医院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5.财务决策失误

现阶段,我国医院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许多医院决策者并不熟悉财务,对于医院投融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导致医院规模异常扩大,业务迅速扩张,而收入却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三、医院财务危机管理措施探讨

医院财务危机发展具有动态性,也具有自己的成长阶段.较为常用的3阶段模型:危机前(p re-crisis) 、危机( crisis)和危机后(post - crisis) 3个阶段; 4阶段模型:症状期( prodromal) 、发作期( breakout or acute) 、延续期( chronis)和痊愈期( resolution) 4个阶段; 5阶段模型(也被称为M模型) :信号侦察阶段、探测和预防阶段、控制损失阶段、恢复阶段、学习阶段; 6阶段模型:危机预防阶段、危机管理准备阶段、危机确认阶段、危机控制阶段、危机解决阶段、从危机中获利阶段。 虽然各种危机阶段的划分方式不同,但实质上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根据医院财务管理的特点,本文重点阐述危机前预防和应对危机的策略。任何的事后处理措施远不如事前的预防作业,因为能够在问题尚未爆发形成严重的危机时,实施危机预防措施,找出问题并加以处理,使得危机事件的几率降到最低或者把事态的恶化程度大大降低。

1.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健全医院财务统管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要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要求医院引入成本机制,实现成本最小化。因而应将成本核算与全员和全过程成本管理相结合,即采用全面成本管理法。要落实集中统一管理,增强医院决策层的宏观调控能力,从根本上克服和纠正医院财务领域存在的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倾向,构建“一个机构管财务、一套财簿管核算、一个银行账户管资金”的财务管理模式,以适应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需要。

2.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投资性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涉及收支预算,物资、药品、器械、采购预算和基建工程预算等。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要根据年度预算额度层层分解下达、逐级执行把关,预算内经费支出要履行审批手续,审批权限可根据额度大小分级授权控制。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应做到有效控制和信息的及时反馈,尤其对专用设备、物资采购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要建立严密的审批程序,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财务部门应将每月财务报表中反映的各业务部门费用情况及时反馈给领导小组,控制资金支出。如有个别科室遇特殊情况需追加支出,应按事先规定的程序逐级申报并经预算委员会审议通过。在医院实际执行过程中,应对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跟踪监控,不断调整执行偏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同时,有利于财务部门对各科室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做出客观的评价与奖惩。

3.加强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

财务信息化管理是指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财务信息得到集成和综合,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管理者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对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判断,形成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结论,并以此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建立一套系统性、科学性的信息传输渠道,将原始数据提炼成可比性强、利用价值高的信息数据就变得尤为重要。财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是财务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目前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大量的财务信息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没有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必须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摆在当前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因此,只有通过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尤其是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实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财务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全方位应用,实现信息的数字化收集、传输、共享。

4.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实行监测预警信息分析报告制

医院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以财务信息化管理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监测、预测,及时反映医院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医院各环节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及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一个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具有信息收集功能,即收集与医院相关的经营政策、医疗市场竞争状况、医院本身的各类财务和医疗服务经营状况信息,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分析功能(信息处理),也就是对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医院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预报的财务分析,判断是否预警。一旦财务警报拉响,医院领导决策层就可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及时化解财务危机。

5.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会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变化,财务部门应当积极创建“学习型”部门,要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如推荐优秀财务人员到高校进修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用人制度改革,还应当利用绩效工资、学历工资、奖励工资与部队特殊贡献津贴等经济激励措施将财务人才的个人努力程度与报酬相结合,稳定现有财务人才队伍,吸引各级各类财务人才,促进财务人才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合理的财务人才比例结构,在年龄、职称的评定、业务能力的组合上要形成合理梯级。完善财务人才考核制度,通过设置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对不同层次的财务人员进行岗位测评,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计算机操作及运用能力,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征兆,为领导及时提供决策信息,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四、结语

财务危机是现代医院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医院的财务危机发生的几率也在增加。因此,建立和完善财务危机管理机制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Steven Fink. Crisis Management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86

[2] 诺曼. R. 奥古斯丁. 危机管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233

[3]田军章,尹春艳.医院应对危机管理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1月

[4]易奕. 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第8卷第8期

[5]钟玉青.医院潜在财务风险的分析和探讨[J]. 中国卫生资源,2009年1月第12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