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109-01
中等职业教育隶属于我国的中等教育,包括: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技能、技术是他们教学中的特色部分。他们从技术培训角度出发,力求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全面性技能人才。从近年我国中等教育发展事态来看,职业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且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然而,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校在实践上却没能真正地抓住这一机遇。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方法、教学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来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等职业教育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规模上。各大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都意识到,扩大规模是提高生源的基本前提。然而,一味的追求规模与生源,就容易对教学方法、教学体制和教学系统的方面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从而忽视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现象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
1.1 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和全面
很多选择去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是因为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达不到普通中等教育的要求。然而,文化知识是学习其他能力的基础。试问:地基没打好,能建造出坚硬的房子吗?同样的道理,基础知识没打好,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大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上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技能、技术知识培养等方面,片面地强调了技能的重要性。这种不够全面和系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进程。
1.2 教学理念更新缓慢
教学理念从思想上引导着教学,思想观念的准确性、真实性、先进性等,无一不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作为教学工作从业者,要无时无刻的关注国家和社会的最新动态,了解市场的最新需要,从而将最新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之中。教学理念的及时更新,是做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的重要保证。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学者并没有及时地汲取社会经验,而是继续使用已经过时的想法来教导学生进行学习,导致教学工作与社会实际相脱节,造成职业学校学生生却不能快速地定位于市场,甚至于到了无法立足的地步。
1.3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沿用了普通中等或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把课本知识当做教学的主体部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适用于普通教育,更加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轨道。职业学校既然是以培养技术为主,就应该创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
1.4 教学体制发展落后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与世界的接轨面,为了紧随国际社会的发展潮流,政府出台了关于教育事业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政策,指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校使用创新的教学办法,实现从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各大学校随之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也加入了改革行列,然而这种改革浪潮都只是停留于表面,教学体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教育体制决定了教学行为,在落后的教学体制指导下,是改变不了中等职业的教学现状。
2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就逐渐地暴露了出来,在充分认识了这些不足之处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是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1 实行全方位教学
全方位教学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表现,是满足经济建设对高水平、高质量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技术型人才不仅要学习技能方面的知识,更得加强对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全方面的学习是成为高素质人才之前的必经阶段。教师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明确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以培养全面性人才为教学目标,将素质教育理念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多接触课外知识,全方位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这样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2.2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更新滞后是很多从事中等职业教育者的通病,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大作用。因此,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已近迫在眉睫。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及时地将市场需求反映到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们要走出校园,利用国际化的视角来审时度势,及时、高效地填补自身认知的空白,在全面掌握社会发展新动态的基础上,对学生们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以此来培养社会急需的、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们在学业完成之后能够迅速地寻求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2.3 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只有在教学方法改革不断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教学事业的发展不断。所以,要想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且把它作为整个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时,应以就业化为主体发展目标。同时,把市场的形势、学校自身的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多样性、灵活性改革,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养。
2.4 改革教学体制
教学体制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在倡导高质量教学的背景下,教学体制改革就成为了中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成分。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是比较落后的,相比之下,国外很多国家的做法就比较好,所以,我国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时,既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又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3 结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面前,不仅要充分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得深入研究挖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再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期待在改革中,最快速度地培养出大批社会急需的、国家所要的人才,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推动社会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 孙琳.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J].新思维,2010(2):39.
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与普通学校的基础学科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别。专业课教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理论与实践要紧密联系,直接涉及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因此,专业课教学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在生产中的操作技能。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加强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素质的提高外,还要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研究。
一.改革、创新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职业教育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创新,注重适应性的应用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有一定的特点:他们不一定有良好的文化基础知识,但却有对学习专业技能的渴望。如果针对这样的学生仍然用普通教育的“强理论,厚基础”的教育模式显然是不行的。
因此,教师就应该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首先,要把学生从没有上高中、升大学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了解,现行的考试分数既不能完全代表人的创造能力,也不等于综合素质,“社会需要就是人才”。让学生明白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级人才,更需要有技能型的人才。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教学空间和氛围,打破“依据教材的安排讲授,依据教材内容实习”的框框,不能把完成书本知识传授的任务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
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不仅限于课本中的内容,可以将发展中的高新技术介绍给学生,还可以将企业中出现的问题交给学生去思考,可能学生现在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但要让学生知道,学会探索未来和掌握现成的知识同等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企业,锻炼技能。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利用计算机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单位时间的教学容量,为学生同时享受优质的现场教学提供了可能。
其次,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和对周围事物敏感性较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趣味性、实用性强的问题,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方法的成功与否,还应表现在教师能否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我们的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年龄,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可这种新鲜感的持续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延续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决定性作用。
入学时带领学生下厂参观,让学生看到机械化大生产的壮观场景,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其次带领他们参观往届生加工的产品,当他们对课题的精致赞叹不已时,要使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达到这种水平,此时学生们就会意识自己的差距与学习技能的重要性,并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合理设置课题。如利用大部分学生都对汽车感兴趣的特点,让他们加工一个奔驰汽车的标志,并给出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的加工要求,此时会激起他们比一比谁能做得更好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便又进了一步。
三、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技术,更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教学模式总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告诉学生课题应该怎么加工,学生就机械的按照教师的方法去做,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疏于思考,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最终造成能力不足。教与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那么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呢,好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近几年职业教育生源质量普遍不理想,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非常差,对于这样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信,让他们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得和别人一样好,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只能使他们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
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有高低之分。作为教师,不管我们有多高的责任心,由于学生的智力、体力、性格等差异,会造成学生完成工件的质量与时间的不一,这是必然的现象。作为教师所应该做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长,掌握工作的技能。
采用激励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一些微小进步和优点,并及时予以表扬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自我保护,他们在掩饰自己的自卑,掩藏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承认的那种渴望。因此,我们需要每天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去鼓励他。当学生们感觉到老师是在真心的欣赏他的时候,他们是会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的。
适当降低课题的难度标准,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不可否认,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一般也不理想,当他们在老师的鼓励下,试图去追赶最终却精疲力竭的发现,自己总也做不到的时候,对他们的自信心是一次严重的打击,从此他们会不再努力,任由成绩一落千丈。所以当我们发现学生正在努力的时候,应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当一个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认为自己通过努力也可以做得和别人一样好的时候,从而在学习效果上会得到提高,而这种自信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的教学艺术
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是既要运用口头语言还要有很强的动手操作示范能力的教学过程。怎样以最优化的方式传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达到预期目的,这是每个教师普遍关心以及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职业学校的课程由于不是纯理论知识,有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是学生未接触过的学科。所以,要想将学生引入到这个陌生的、缺少诱惑力的知识之门,每个专业课的教师都感觉到困难。因此,专业课教师除了认真准备好教案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调动自身的特长,结合图像、图形、表演、操作示范等技巧来塑造出一个极具感染力的整体形象也是同等重要的。
一、全省教学管理情况
(一)整体情况大部分县级农广校能够合理安排授课计划,任课教师做好教学辅导,编写教案、制作教学辅导课件,班主任尽最大可能组织学员参加学习,保证到课率,按照省校要求做好考试考务工作,将主要教学环节采取留文字、留视频、留照片等形式丰富教学档案,学籍管理基本规范,录取、毕业、学籍异动记录完整。
(二)值得推广的经验1.双班主任制教学班多方管理,实行双班主任制,有效确保教学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学员到课率。(1)平泉市农广校衔接中专的各个教学班都安排了双班主任,1名是为农广校专职教师,1名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负责教学班的组织与管理。(2)丰南农广校对特色中专班实行“双班主任制”管理,即学校安排一名班主任,乡镇或企业安排一名班主任共同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了面授辅导落到实处。(3)安新县农广校农村干部中专班实行双班主任制,农广校教师和乡镇组织委员担任班主任,由镇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学员,农广校负责教学管理,学生到课率和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4)藁城农广校实行三人管理制,即农广校两名教师负责教学班管理,聘一名课外实习实践指导员,班主任不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调研活动,增强学员学习凝聚力,提升教学预期效果。通过统计和调查,学员到课率达到了85%以上,学员对教学满意率达到95%以上。2.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1)廊坊市农广校注重课前准备、授课、课后等各教学环节的管理。课前准备。对教师提出“五备”的明确要求:备教材、备教学目标、备时间、备授课方式方法、备学生,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有效授课。一是严格组织到课率,二是有效讲授、有效互动,在有限的教学单元时间内完成课程目标。永清县校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每次开班前都要大造宣传声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次上课都要签到,课中要录像和拍照。另外,每个班都建立了班级微信群,确实做到了整个教学过程可查可视。事后评价。一是收集各种有效信息,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上课学员的反馈,教学组织者的反映等,二是将学校形成的正式评价意见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传达给授课教师,以利其改进提高,形成良性机制。(2)藁城区农广校结合农药经营人员专项培训,制定详细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做到四统一,即案设置、材、学指导、统一考试考核。科学组织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教学及实践教学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根据专业特点,增加了进销货查验和可追溯管理、农药安全使用模拟实训—无人机植保应用现场教学等内容,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便于学生接受。(3)平泉市农广校在教学班中成立了班级组织和学习小组。学员按照学校创新的“635225式”办学形式,即集中6天到县城或是就近的专业合作社进行大课堂学习,共享专家培训和互动交流,教师下沉到村35天的分段集中理论、实践培训和跟踪服务,学员进行225天的生产自学。
二、农广校教学管理新模式探索
教学管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加强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过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措施和有效途径。因此,探索出一套适合农广校教学管理的新模式,有效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是省农广校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教学督导形成常规机制,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长效发展。加强对市、县各基层教学点的监查督导,省校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组,定期对全省各市、县基层教学点、教学班进行全面普查。采取听汇报、看设施、问问题、查档案、提建议、促规范的办法,对各基层教学点实施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点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学生出勤管理、考核与成绩管理、文书档案管理等进行重点督查。同时通过与学生座谈,和任课教师座谈,与班主任座谈,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情况,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研讨教学方法。在检查过程中,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促进教学和管理质量的提高。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督导制度,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做到整个督导过程在符合督导制度约束下的痕迹化管理。
(二)完善全省教学管理工作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规范,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教学档案工作在学校档案工作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反映学校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加强教学档案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档案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教学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教学管理制度,纳入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作为考核教学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为了进一步完善全省农广校系统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省校将制定《教学档案管理规定》,对各级校教学档案的管理进行规范,包括教学档案的内容、归档流程、保管期限、档案管理人员职责等,努力实现教学档案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 教学模式 改革
面对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挑战,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等职业教育应转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思想以及过分专业化、单一模式化的观念,在注重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等符合现代社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总体要求,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能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及综合提高的开放式、多样化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
一、加强基础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强调实用性,但如果忽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片面强调实用性,则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在科技日益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21 世纪,个人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但这一点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普遍认识不足。目前在国内的中等职业教育中,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基础文化教育环节十分薄弱,从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数、理、化、语文等基础文化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过于强调实践教学,各专业的实习时间大大增加,而基础文化课时则一减再减。基础课程具有系统性,学生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其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及自身素质也会得到提高,这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开设的课时不足,将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分析、思考及判断能力,妨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
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每个中职学生毕业后仍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而这需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自主学习能力是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一个人一生不断发展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基础知识教育的不足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从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中等职业教育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还需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基础文化课程的教育。
二、注重职后培训
随着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学生从学校教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会变得陈旧,如果不及时进行更新,将无法适应社会和工作要求。继续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日益突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个人的发展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后的培训。多渠道地建立培训基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脱产进修,也可在职培训,时间可长可短。在培训内容上应注重讲求实效,学以致用,根据培训目的以及不同培训对象的需要和学习基础,设计各种“菜单式”课程,在培训方式上可根据内容及其他因素采取小讲座、讨论、案例分析、求教与实习等多种形式。另外,要按照人才需求来进行设计、安排课程并组织教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并与工作实践相衔接,使被培训者能够结合本职工作,对培训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并能转化为工作、学习中的自觉行动。通过大力发展职后培训,对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上的再教育、技术上的再提高、能力上的再培养,是加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知识传承,比较单调乏味,教师只是起到知识传播的作用,没能起到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作用,也不太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21世纪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人去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和书籍,从而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为此,我们应废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创造性地教学,通过采取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首位。
教师在知识的传授方面应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即应加深面向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以面向过程作为学习重心,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创造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必然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创造精神,获得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其智力水平和全面素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间的差别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诱导,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影响,以满足不同的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并唤醒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教师应善于选择带有情绪色彩的教材,善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避免公式化地表达自己的判断等。为此,教师应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有效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教学的水平。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遵循教育规律,深入实践素质教育观、可持续发展观、终身教育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创新提升实践,以实践取得突破,使中等职业教育适应21 世纪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余茂辉,孙勇.国外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启示[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0,1.
[2]成尚荣.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3]洪燕,中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4]刘莉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英语教学 英语课 学习兴趣
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而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学生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语言工具,这也就要求我们把握职业教育目标的同时,更应注意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
1、中等职业学校为何开设英语课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英语这一门国际性的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引起各领域的重视。英语作为国际间学校交往的一种公共语言,其地位越显重要。与此同时,我国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中,已显露出逐步重视英语教学、重视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培养的趋势。学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和潮流,它具有国际间交流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学英语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中职学生学英语是生存的教育,素质的教育和国民的教育。这不仅是学习的时尚,它更具有深刻的意义。在我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到处有外资企业,涉外饭店以及各种各样的涉外旅游业务等。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需要我们的学生在很多岗位上掌握和应用一些基本的英语知识。在国内,每个用人单位都关注员工的英语水平级别;在香港,企业中会英语的员工的工资比不会英语的员工的工资多两倍;在国外,做一名保姆必须能看懂英文的医药说明。所以说,中职学生学习英语是大环境所决定的。
2、在中职学校怎样开设英语课
2.1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英语课程要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并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2 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不像中、高考有所限定,其目的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中职学校英语课的教学更为灵活和实用。英语课程的设置也应根据这一原则,依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我们可以将英语教学分为三个模块来进行,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其中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结构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拓展模块则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可任意选修的内容。
3、教师如何上好中职英语课
中国著名的调查研究家王宏甲所著的《中国新教育风暴》中说:“全国1300万教师需改变教育方式,3亿学生需改变学习方法……”。由此可见,一直沿用的传统式教学方法亟待改革,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更应打破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做的是“关注学生”,而不是“管住学生”。
3.1 中职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机械地进行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更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正是我们中职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考虑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认为不先学习音标就不能读单词,其实不然,例如:有些著名的歌手并不识谱,但歌唱的很好,关键是他模仿的好。我们在教英语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听录音带来模仿,学生们模仿学习的兴趣肯定会比学音标的兴趣大。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说过:“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快乐而非苦恼的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教师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种快乐学习法与现代教育教学观是相适应的。
3.2 对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不是说英语时语法对不对,结构正确不正确,关键是能否进行交流就行了。所以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这种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模仿和感觉来学外语。比如,在电子商务和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许多日常服务中必不可少的会话内容,如打电话、问路、提出建议、请求、约会等,让学生扮演角色,创造情境,自然会话。学生在表演中通过语言、语调、手势、表情等,把语言材料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活动,把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理解语言的目的。参加表演的同学和看表演的同学同时进入角色,从而激发了学生掌握口语的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了训练学生口语的目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3.3 在评价学生时,教师应以正面、积极、鼓励的形式来激励学生。因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通过教师积极地评价,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他们继续上进。
关键词: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改革背景
职业教育面对职业教育的国家定位、职教的对象,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进行研究,正确运用中职卫生教育规律,推动卫生中职教育改革,为卫生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1.中职卫生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
1.1中职教育的国家定位。
新形势下,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国家定位一是基础职业教育,即使面向每一个有中高等技能需求的人的教育,是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二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是面向社会未成人的教育,这就要求中等职业既要完成一定技能的培养,又要肩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把中职教育教育等同于技能培训教育。
1.2中职教育对象的素质。
我省中等职业教育面对的主要对象素质的特点。
1.2.1我省中职生一般来自农村弱势群体家庭,家庭经济收入一般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家长普遍忽视对孩子的养成教育。
1.2.2我省中职生大多是被现行普通教育体制无情淘汰下来的弱势群体,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1.2.3学生普遍存有惧怕文化课的情愫,关注专业课的学习,尤其热衷于实习实训教学活动,但缺乏自觉性和针对性,学习自信心、意志力也显不足。
1.2.4学生心理落差、诚信意识差异明显,大多数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1.2.5学生普遍热爱祖国,具有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团队意识,能正确对待与异性的交往。
1.2.6学生普遍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期待家庭的亲情,需要同伴的理解,渴望得到同伴的尊重。
中职学校面对这类群体,要完成技能基础教育、持续发展教育、高中阶段性教育的任务,必须实现创造性职教改革任务。
1.3中职教育是以就业导向服务为主。
职业教育为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以服务为宗旨,首先是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次是促进就业服务。职业学校要服务于受教育者,职业学校应将教育教学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的其他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人才培育这个中心,在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同时,兼顾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接受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让受教育者真正享受、选择适宜有效的职业教育产品。
就业是中职学校的主要价值取向,主要包括在相关行业的订单就业,在人才、劳务市场的选择就业,根据社会需求、工作状况和自己能力的转岗就业和自主创业等。以就业为导向不是也不可能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为导向,更不应是仅以某种特定岗位的技能为导向。这里首先要防止一个误区,就业导向不等于是专业导向,也就是不能假定学生都是学了以后,专业100%对口就业的。目前,一些专业对这种理想化的就业假想是不现实的。学生在没有订单就业的情况下,大多还是以市场就业为主,而且即使对口就业后,也因种种原因,转换职业的频率也较高。所以就业导向并不是单纯的岗位导向,也不是第一次就业的技能导向,而主要是指在相关职业的岗位群就业的导向。
所以,中职教改更要注意受教育者的职业发展,注重培养他们选择就业、竞争上岗、转岗再就业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中职卫生教育教学改革
2.1树立正确职教观,提高职教生的基本素质。
2.1.1中等卫生教育应以德育为首。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应将综合素质教育渗透入所有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既会“做事”又会“做人”。使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进而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这是科学发展观在职业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努力走出中职只重视技能培养、不重视综合素质教育或认为中职素质低不能接受较高教育的错误观念,贯彻以技能求生存、以素质促发展的思路。抓质量首先要抓德育,一定要走出重技能、轻德育的误区。中职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不能再戴有色眼镜看待中职学生,要让他们受到公正、科学的教育。
首先,职校要实现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以环境育人,从校园设计、绿化布局、人物雕塑、名人格言、规范制度等方面创造卫生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班级文化,让卫生职业学校既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又体现医疗卫生行业特点,让学生在这种卫生文化氛围中感悟职业责任,树立职业理想,提高美丑观念。
其次,职校学校要建立各类文化社团组织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文化品位。当前中职生文化基础较薄弱,理论接受能力一般不强,但活动能力并不弱,学校可以建立一系列的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建立医疗志愿服务组织,让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提高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建立文学、艺体等组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辨别美丑能力等。只要用科学的方式引导,中职生一定能鲤鱼跳龙门,承担起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任,成为中国走向富强的重要力量。
2.1.2.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企业发展科技进步,岗位可能根据需要进行变动;人生就业的行业可能发生变化,为什么有些人无论在何种岗位、行业都能干得很出色,就像常说的“是金子到那都会发光”?金子是什么?就是职业核心能力,正是企业急需人才的必备能力素质,也是职业学校学生为今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具备的能力素质,也是职业教育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2.2中等卫生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职业教育要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要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如何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贯彻这一指示,应该根据以中等卫生类职校特点,采取相应的灵活措施。
2.2.1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团化和园区化发展,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针对这一指示,中等卫生类职业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依靠学校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这一办学模式改革的,只有通过官―教―企―研来完成,政府提共政策支持,教育部门完成教育科研任务;教育与企业合作,教育利用师资力量为企业单位提供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学校提供学习实践的舞台,政府(官)、学校、企业利益达到统一,这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2.2.2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要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研究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要特别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如设岗见习、找岗实习、顶岗实习、创岗见习等。这一培养模式本质就是在“做中学”,改变把学与做相分离的违背职教规律的培养模式,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密切加强同医疗企业、医疗单位合作,建设附属医院、附属企业,为学生提供做与学结合的平台,把课堂移到岗位上,实现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充分的结合,还原中等职教应有的教育环境。知识技能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学习研究,体现职业教育这一特点,让卫生职业技能教育、理论教育与岗位技能进行无缝对接。
2.2.3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针对这一改革要求:中职卫生职业学校应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岗位中来完成技能教学;培养形成优秀结构的教学团队,实施项目教学,在实践论论教学环境中推进讨论式、探究式、协作式和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
2.2.4改革职业教育评价模式,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巩固职教成果,推动职教科学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不仅要学生拿到毕业证书,而且要拿到相应职业资格证及相关职业证书。我校中职卫生教育在实现中职教育目标基础上,努力和相关企业合作,拓展相关技能的培训,可以让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证书。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如何实现规模能力和质量能力的协调发展,必须确立德育工作是首位,教学改革是核心的职教观念,培养就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中职卫生人才,引领中职卫生教育健康发展,为人民的卫生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法律教学 改革 策略
中职法律专业遭遇困境,究其内因乃是传统法律职业教育的缺陷。为中职法律教育正确定位、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是摆脱困境的当务之急。把传统课程内容和技能知识、岗位素质及实务相结合,实现课程职业化教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所以需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以及教学质量,从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快速发展,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法律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 经济 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法律课程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法律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脱节,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家长只想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中职院校学习两年再就业,这给中职学校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课程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所面临的重要的任务。
二、 实施职业化教学思想的重要性
①传统中职法律教育的缺陷:我国传统法律教育深受大陆法系国家法律教育模式影响,职业教育特色并不鲜明。其表现之一是,“我国法律院系的课程设置历来以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为目的;很少考虑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也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这种课程设置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不是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能力并重,不是理论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表现之二是,“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主要是如何注释现有的法律条文以及论述各门课程的体系和基本理论。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会通过分析条文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而这种对于条文的纯粹分析,在现实当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与之相联系的是,教师往往没有经过法律实务训练,“讲金融法的不了解金融的操作和运行,讲证券法的不知道各种票据的实际制作和使用,讲公司法的不知道公司的具体结构和实际创立。”其表现之三是,“法学教材汗牛充栋,却是互相抄袭,缺乏学术性、实践性和权威性”;考试方式方法上,“是以‘标准答案’来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原创精神。”总之,我国法律教育不是定位于职业教育,而是定位于“普通高等教育”。②中职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导向:为了增强中职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应对中职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定位有个重新的认识,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在法院从事书记员工作、在社区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在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助理、文秘内勤工作等。从事上述工作不需要学生具有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应基本具备法律工作者应当具备的技巧、能力与素质,应能熟练掌握运用法律的能力,具备调查、会见、谈判、书写、辩论、速录等能力。为此,应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改革实践中,在中职法律教育新理念的指引下,涌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如“实践性法律教育”、“诊所式法律教育”等。由于上述方法均要求较高的综合配套改革,囿于现有教学环境难以采用,经过长期摸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与学院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课程职业化教学。
三、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育;新目标;新模式;多维度;体制构建;发展展望
数学教育,作为中等职业院校中基础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专业技术的形成在基础方面的思维逻辑培养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中等职业院校在数学教育方面势必要就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已经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为更好的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中等职业数学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存在着一些教学方面的漏洞和问题,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如何解决中等职业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在中等职业数学教育中注入新的思维模式,如何在中等职业数学教育中更好的培养学生……这些都是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本文作者就中等职业数学的教育从中等职业数学教育新模式及新目标、中等职业数学教育多维度体制构建以及中等职业数学教育发展展望等方面展开一番剖析和思考。
一、中等职业数学教育新目标及新模式
在现有的社会以及教育大环境下,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似乎都是围绕着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求职就业,而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教育――数学教育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学习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和价值的感觉,而这种错误的认识也导致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有限,没能做到因材施教,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中等职业数学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也需要我们进行一番深入改革。而其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模式,我们需要树立新的发展目标和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焕发新的光芒。第一,我们中等职业数学教育的发展目标要明确,就是不但要培养专业人才,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而且要使得学生有不错的综合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育的培养要紧紧围绕着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这一主体展开,同时在教育的模式方面需要做到更为的接地气,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正确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主动学好数学,只有这样,我们的中等职业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发展模式才可以说是正确的。
二、中等职业数学教育多维度体制构建
要想实现中等职业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新模式,那么进行教育教学的多维度的体制构建则是必然的选择。首先,在中等职业数学教育的课堂教育方面,我们要重视教育教学的质量,要彻底告别那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深圳可以尝试采用沙龙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其次,我们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信息和技术,丰富在课堂之外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类似与慕课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后更多的接受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在课后的学习中,我们的老师可以及时的推送一些开放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探究,从而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数学以及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我们在中等职业数学教育教学的评价考核方式方面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告别期末考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将教学考核和评价应用分布在教学的各个阶段,与教学同步,评价方式也需要相应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躲到中等职业苏醒教育体制的多维度构建。
三、中等职业数学教育发展展望
数学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中等职业数学教育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存在的问题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彻底解决的,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推陈出新,正确认识我们中等职业数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牢牢把握中等职业数学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及新模式,针对现有的问题和发展漏洞进行改革,同时以此为发展纲要,行而有效的构建中等职业数学教育的多维度体制,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中等职业数学教育一定能够给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以及逻辑思维方式方面带来更多利好,为学生的更好成才保驾护航。
四、结语
通过本文就中等职业数学的教育从中等职业数学教育新模式及新目标、中等职业数学教育多维度体制构建以及中等职业数学教育发展展望等方面进行的一番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我们能够将当下中等职业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点点的改正解决,树立新的发展目标和模式,构建新的发展体制,那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一定能够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王乾泰.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10):248-248.
[2]孟秀娟.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J].成才之路,2007(25):15-15.
[3]林益生.对当前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6):93-95.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素质教育 必要性 内容 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可见,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中小学教育的问题,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内容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绝不可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
一、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
个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劳动者的要求,其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结构中占据支配地位,对学生人生发展具有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就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地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可以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增强法纪观念,做到遵纪守法。只有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德育目标。由于种种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些学生存在任性、偏激、法纪观念淡薄等现象,这充分地说明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因此,要把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放在各项素质教育的首位。
(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素质。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将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所必需的条件,也是他们将来获取谋生手段和发展自身的必要条件。离开科学文化这一基础素质,就难以谈得上职业技能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科学文化素质有较大的差距,他们普遍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方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采用低起点、高要求的办法,因材施教,尽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遵守职业道德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也是每个劳动者基本的道德准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规范劳动者从事本职业的行为,增强劳动者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励劳动者钻研本职业务和技术,鼓舞劳动者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斗志总之,只有造就千百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才能确保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存在想问题缺乏理性思考、办事情不思前想后、是非观念不强、纪律松散等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学生将来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因此,必须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敬业、适业、创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将来能够做到“干一行、像一行;干~行,爱一行”,全身心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树立和增强敬业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
(四)职业技能素质教育
职业技能是劳动者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等职业学教学的重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和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决定着劳动者择业和就业的成败。中等职业学校不仅应及时准确地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和市场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及时地调整专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精神。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不仅应教会学生掌握现有的职业技能,使学生走上社会用得着,更应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他们将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采用新的工艺和技术,使用新的先进工具并大胆革新、勇于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才具有吸引力,才充满生机和活力,才得到不断发展壮大,不负时代的重托。
(五)身心素质教育
身心素质是人综合素质的个重要方面。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获得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将来搞好工作和适应社会的保障。初中毕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一方面,他们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另一方面,南于在“留守“中成长,加上中考升学的打击,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普遍困扰着他们。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通过各类体育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和各学科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自强意识,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和辅导等形式,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使他们敢于面对现实、面对未来、面对困难、面对失败,经得起社会生活和市场经济浪潮的种种考验,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
上述五个方面的素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构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不能用孤立的观点只强调其中的某一种素质的教育,更不能人为地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相同的措施。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条件,从客观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地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素质教育。从素质教育的共性来看,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学生的就业作准备,培养未来合格的中级技术劳动者。因此学会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具,提高劳动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要抓住素质教育的重点,实现其目标,必须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加大了中等职业学校硬件设施的财政投入,为巾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应在这一基础上加强实训课的教学,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确保毕业后立刻用得着。当然,国家财政的投入也是有限的,现在许多学校采取厂校挂钩订单培训,把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厂方的先进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忽视硬件设施的建设,素质教育就会失去坚实的物质基础,成为毫无现实意义的空中楼阁。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机构,教师是素质教育直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是素质教育的主导。可以说,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素质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关键。作为教师,应担负起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修养;全面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素质教育的方法和艺术。作为学校,应大力营造教师学习和教研的良好风气,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和教育实验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证。
(三)从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
可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接受方式,开展演讲、爱心助残、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等有趣而多彩的活动,变以往纯理灌输教育为活动影响教育,寓教于乐,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坚持“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及时地肯定、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强,形成学生的自尊,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将来能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转变观念,营造素质教育良好的环境
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靠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但是它又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教育系统内部,它是一个受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需要取得广大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成才”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人才”也是多层次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水平的专家,更需要大批掌握劳动技能的熟练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真正具有“一技之长”,增强择业和就业的竞争力。这样学生将受益终生,学校素质教育也会得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素质教育就会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