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店管理行业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要想从根本上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就需要从实践教学管理、实训教材建设、教学体系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四个方面做起。
1.1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来讲,实践教学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去完善这一管理体制,进而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在教育界稳定立足并发扬光大。
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只有能充分适应社会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才能在教育专业改革中经久不衰。就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教学安排,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毕业实习等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灵活结合,在坚实的实践教学体系强有力的支撑下,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1.2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对综合知识理论的传授,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实训。专业实训能力的优劣,直接关乎着学生在日后酒店管理工作中的能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酒店管理方面的技能,必须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并得到锻炼的有效方式,促进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学生实践技能的高低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酒店管理行业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可以凭借扎实的技能,出色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实干型人才,这些能力在专业实训教材中都会得到体现。学生只有充分重视专业实训,才能让自己的实干能力得到提升,为日后做好胜任工作、打好基础能力的准备。
1.3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行业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社会酒店管理行业衡量高职院校输出人才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高学历已经不再是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代表,社会更需要的是实干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定位时尤其应该注重这一点。
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创设并完善教学实践条件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对实干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确保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1.4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社会对优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的优质人才不仅仅只局限于高学历或高技能,各方面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才是最受欢迎的优质人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注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出于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符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发展日益壮大的酒店管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5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酒店管理行业的闪光点,更深刻地认识到从事酒店管理行业的意义所在,以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意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一个真正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地更加出色,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也是影响酒店管理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推动环节。
2.结语
关键词:职业能力;酒店管理;教学改革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中,理论课程教学是整个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在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培养。许昌学院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是目前河南省唯一一家教育部批准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文章以许昌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对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研究。
一、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分析
(一)素质培养目标
1.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品质酒店管理人员的首要素质,一个好的员工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担负起应有的职责。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道德主要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顾客至上;坚持集体利益至上;坚持团队合作等。
2.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
酒店管理者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有效给有着不同品味、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兴趣爱好的形形的顾客提供周到而贴心的服务,才能通过自己的才华来向顾客展示酒店的高品质。[1]此外,酒店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交叉性很强,例如与体育、文化、旅游等的相互渗透和交融,这也要求酒店的从业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
3.熟练掌握酒店业务
酒店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对关于酒店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这是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的本质区别,同时还应熟练掌握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等,另外还需要了解当前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动态,掌握同行业国外国内发展的趋势和一些可以借鉴的创新之处。熟练掌握这些酒店业务知识,是一名优秀酒店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
4.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里所说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和酒店工作有关的心理素质,例如在顾客的无端指责和刁难面前,不用极端的方式去解决,做到不亢不卑,心平气和地去面对不同的顾客。在遇到紧急事情时,例如顾客突发疾病、酒店发生火灾等事件发生时,做到不慌不乱,及时做出最合理的处置。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良好的沟通能力
酒店行业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其行业特殊性要求优秀的酒店从业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接受能力。只有具备以上所说的沟通能力,才能把酒店的经营理念准确的传达给员工,才能和顾客进行良好的交流,才能准确恰当的解决事情,及时的化解矛盾和误解。另外,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建设一个优秀团队所必备的能力。
2.良好的创新能力
在熟悉现有的酒店各方面业务的基础上,要想让酒店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创新,从而提升酒店服务水平。例如,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前提条件下,酒店里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在普遍放开二胎的今天,在酒店设置专门的儿童游乐区域等。3.良好的外语表达能力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酒店从业者几乎每天都会和外国人打交道。因此作为优秀的酒店管理者,必须要能够熟练的运用外语,满足日常与外国客人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可以处理一些外国的咨询和合作。
二、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现状与分析
(一)理论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偏离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酒店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仍是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埋头记笔记,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效果大打折扣。课程考核更是以期末试卷为主要形式,背得熟即可轻松通过考试。而课程的平时考核也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只要不旷课,按时交作业即可。这种教学与考核方式偏离了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通过考试,但是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思维,是非常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的。[2]
(二)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不科学
一是在整体课程结构上略显混乱,出现课程内容重复等现象。在对许昌学院2015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课程认知和接受度的调研中,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理论课程重复设置。如《饭店管理概论》、《酒店经营管理》和《酒店质量管理》三门课程内容重复交叉,令学生感到厌烦。二是理论课程不能准确对接酒店行业的发展和管理现状。在对许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调研中,酒店的管理者提出来了诸如微营销、大客户管理、创意策划等内容,在培养方案中尚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三是在理论课的授课内容上存在着滞后问题。教师理论授课中所讲的有关酒店案例很多都是几年前甚至是十几年前的案例,而且对一些旧的理论反复运用,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用有限。
(三)理论课教学的比重不合理
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学时统计,可以看出目前的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相比仍然占很大比重(见表1)。我们应在提高理论课教学效率的同时,不断完善实践类课程,让两者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改变过去把学年的最后一年作为实践的时间,前面的时间都用来学理论这样一种不合理的现状。
(四)原因分析
首先,酒店管理专业的起步时间比较晚,以许昌学院为例,我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在2013年才开始招生,距今仅有3年的时间。成立时间短造成的经验不足等缺陷,限制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其次,培养方案缺乏灵活性。酒店管理专业和市场结合非常紧密,最好能根据酒店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修订和调整培养方案,提高培养方案的灵活机动性。再次,受限于学校所在城市的酒店资源和行业背景。许昌市星级酒店数量十分有限,至今尚无知名的酒店集团落户许昌,致使专业理论课程无法及时和酒店对接并获取有效的教学资源,缺乏和校外酒店企业的深度合作。[3]尤其在课程设置之中,和校外酒店企业的对接有限,不能及时将酒店行业的新动态、新理念融入到课程设置中,邀请酒店企业的管理者和从业者到课堂上进行授课和交流的次数也非常有限,必然会影响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理论课程结构科学化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增加专业课程数量及课时量,让学生更多的接触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同时在理论课程中增加实践课程,让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从而突出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理论课程教学情境化
为增强教学内容和实际的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理论课程教学的情景化。首先,将仿真的教学环境引入理论课堂,加强学生实践学习的时间和强度,不断强化其理论转化实际的能力;其次,让学生担任职业角色模拟处理问题,强化学生的职业角色身份,培养职业能力;再次,将课堂搬进酒店,突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加强学生在前厅管理、客房管理、康乐管理等专业课程的职业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化思维。
(三)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所需职业能力要求,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例如在专业能力方面通过理论教学模块进行训练,通过酒店行业介绍、酒店运营、餐厅管理与服务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在个人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角色体验模块训练职业感觉,强调酒店员工的角色分工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能力。
(四)教师结构多样化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需与酒店企业长期合作,聘任酒店高层管理人员、资深行业人员为客座教授为学生讲学,开展讲座,以期让学生能够接触酒店工作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同时还要建立机制,让学校教师定期到酒店挂职培训,从而保障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总之,许昌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仍然处于不断的探索阶段,还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予以提升和完善。不管改革的路径如何,都应确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这一培养目标,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够顺应时展,满足市场需求。
作者:张培 单位:许昌学院
参考文献:
[1]段金梅.珠三角地区酒店人才需求现状与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关键词: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149-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多的活动在中国举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职业院校的培养重点,通过一系列的实习、专业实践让学生掌握专业应用知识和技能,更加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旅游和酒店工作的管理。
一、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同时带动了酒店服务相关行业的迅速兴起,现代旅游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尽管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是旅游发展中的很多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与旅游相关的专业人才缺乏,综合能力较差,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脱节。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重视不足、教学设施缺乏等问题都制约着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一)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不合理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一些高等院校师资力量有限,有的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更是刚刚成立,对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高等素质教育理念愈来愈严格,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市场更加规模化,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教学体系的改进,培养的专业人才将跟不上行业发展的变化。
(二)对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缺乏重视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实践、管理以及服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理论知识积累,还需要完备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和长期的培养计划。学校制定了社会实践的相关制度,但是并未在真正意义上重视,缺乏健全的实训基地,在社会实践的落实和实践经费的重视方面都是很不足,有些学生和家长对实践教学也不重视,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想方设法的逃避,使实践教学工作的难度重重。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是一科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的设置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旅游服务、酒店服务技能,很多高校对专业理论课程的教授还算重视,但实践教学落后,学生空有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束手束脚,效率低下,错误百出,对学生、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不完善
学校实践教学设备缺乏是很多高校的现状,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实践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水平和效果不明显。纵观所有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实习一般都是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时间在半个月到三个月不等,由任课老师或者辅导员带队进行,从开展的时间和方式来看都是不够科学和规范的。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实践,但是很多学校除了毕业实习外没有别的实践教学过程,在培养人才的模式中应该将暑假实践、社会调查、学校志愿者活动等纳入学生的必修课程,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现今,我国教育大力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还没能在深层次上与相关企业建立互惠互利、双赢共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国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对大量掌握创新和服务意识的人才需求量增大,特别是从事酒店经营服务管理和接待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是渴求,这些原因也是我们进行高职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根本原因。
(一)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信息化时代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践能力强、专业技能好、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对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应侧重于旅游、酒店服务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实践弥补理论,融入企业文化与职业标准,根据市场需求,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进行培养是教学的目标。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认识,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个性发展,让人才培养方向更贴近市场需要,使每一个学生走出校门,都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展现在实际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二)适应经济社会市场的要求
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需要,教学也要面向市场实际情况,仅靠理论教学是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将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分析,适当地可以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市场行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与企业管理的要求相一致,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权衡经济效益跟社会责任的关系,让学生能具体地了解工作内容,增强学生的从业荣誉感。(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是为了培养全面性的人才,无论是思想、知识、能力还是道德、性格、体魄等方面都要协调发展,旅游与酒店管理的高校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验证,如:接待客人、整理房间、处理顾客的投诉等都将在实践中得到本质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能慢慢接触我国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实际情况,开拓视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激发社会和职业的责任感,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构建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具有一个健全的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学校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基础,建立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改进理论教学体系中的弊端,通过循序渐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重视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师资力量,优化教学课程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培养服务意识,给予大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改革教学理念,合理配置设备
旅游与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改革并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完成的,只有在全校师生、校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完成。转变教学观念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从教育根本上转变思想,全面落实教育改革任务,做好思想准备工作才能保障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将各种改革措施落实,思想准备不足容易造成形式主义。理论联系实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教学理念。充足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工作效率的基本前提,鉴于教学设备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高校应注重教学设施的配置,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要求,与时俱进,一些酒店服务中常用的用具,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分段教学
学校应加强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合理增减课程,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宽知识范围,为以后的就业做铺垫。就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总的课程应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类,理论课上对专业文化知识、专业方向理论、基础文化教学进行知识授课,实践课更多的是实训、实习,将理论课所学习的文化知识在实训、实习中亲身实践,得到知识的验证。理论与实践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课时安排上应合理,避免偏重现象的出现,利用一年四季旅游特征进行教学,在4-11月的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发达时期实行顶岗实习,在旅游淡季则返校学习,分段教学,合理安排,相互促进,综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三)将理论用于实践,发现自身不足
在我国旅游旺季的时候进行顶岗实习不仅能解决旅游和酒店服务行业人手短缺,应接不暇的困难,也能让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同时,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验证所学的知识,深入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对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培养自身的职业责任感。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对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寻找平时存在的漏洞,完善自我综合能力。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创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就是为旅游行业和酒店服务行业提供专业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为了实现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可以创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按照工作岗位和企业要求进行订单式的教育,可以参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模式,将企业专家请进课堂,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技能。还可以在校外建设实训基地,聘请一些业内知名人士和资深人士进行指导交流,开展各种讲座、报告。定期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零距离就业。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实践教学
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管理体系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高专业素质的前提。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校培养理论知识和服务意识等方面合格的实用性人才。实践教学模式是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体系
在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应单独培养实训管理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要有一定的保障,功能齐全,还要注意固定资金的投入,适当地聘请和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相关的企业、公司工作中的佼佼者,到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讲课。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或毕业论文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传授经验,拓宽人才培养的方式。实践教学中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与企业使用的仪器设备相一致,基础设施准备齐全之后,还应建立相关的实训管理体系和制度,良好的管理实践教学。
(二)加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强大程度直接决定培养学生的质量,也是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实践教学的讲师应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在专业上成绩优秀,比如有的讲师在导游岗位上有过一段工作经历。这样的教学模式能精简机构,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符合现代高效的办学原则。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学校可以在教师中选拔优秀的教师到国外或者大型的旅行社、酒店进修,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于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可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及时更新,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五、结语
全国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十分激烈,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规模也在继续扩大,高校工作者应该立足市场的需求,准确对大学教育的定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行业输出专业型、应用型的人才。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充分体现行业特色。不断完善综合性的教学体系,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唐倩.关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8).
[2]曹艳芬.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8).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酒店管理;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关乎到行业的发展。酒店员工的行为举止、服务态度等方面都属于酒店的文化,体现出酒店的服务水平,影响着酒店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树立起员工的职业意识,为酒店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酒店工作人员的职业意识包括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团队意识、服从意识、忠诚意识、自律意识和学习意识,在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中,学生必须要学习相关的职业意识,并培养成一种良好的职业意识习惯,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1-3]。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含义
应用型创新人才关乎到整个社会的进步,是一项比较庞大的系统工程,高校、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成员都必须参与其中,以现代大学制度为依托,产学结合作为原则,政府还应统筹高校与企业的协调发展,建立良好的和谐环境,真正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一)持续发展
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众多的院校中,都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多挑战。但各院校及教育部门一直在不断优化改进,寻找酒店管理专业的不足之处,并制定出相关的措施。酒店管理专业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相对于新兴专业来说基础比较厚实,虽然有较多的发展难题,比如师资方面、学生的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挑战,但通过借鉴其他优秀院校的方法,不断优化改进后,这些难题与挑战都得到了很好地解决,整个酒店管理专业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院校整体的教育水平也得到提高。从整体方面来看,酒店管理专业在不断发展中,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管理人才。
(二)仍然存在不足
专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程序,会遇到较多阻碍发展的阻力,各院校要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来优化,逐渐摆脱阻碍发展的因素,让酒店管理专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来看,在一些院校中,阻碍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因素较多。很多学生在学校连最基本的职业意识都没有,如果不能得到改善的话,将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发展道路。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如教育上有待改进、管理手段上有待优化等,这都会影响学生的职业修养及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措施
(一)开展职业意识讲座
一个良好的职业意识需要长期的培养,必须从入学开始直至毕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大部分学生及家长对酒店管理没有全新的认识,错误地认为工作后的社会地位比较低,没有大的发展空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更是消极上课,不注重平时的积累。为了让学生及家长有更深入地了解,学校可以安排比较出名的酒店来学校开展知识讲座,介绍酒店管理的运营方式,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来加强他们对行业的认识。
(二)制定特色管理制度,从日常教育中渗透职业意识
国家需要更多地应用型人才,院校应不断为之努力。制定特色的和管理制度,全面覆盖学生的酒店管理职业意识,并采用知名酒店的管理模式来增强学生的认识。如:为学生制定统一的酒店职业服装,在举办大型活动时或者是上酒店管理专业课时必须统一着装;同学之间还应互相监督,规范自己的基本礼仪;规范学生宿舍用电用火的行为等等。在教学方面,教室要按照酒店的管理制度来给学生下达任务,将教、学、评、做贯穿于整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
(三)充分利用学生活动平台来强化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学生要想培养自己的酒店职业意识,就必须利用好课余时间来强化。大多数院校都有丰富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钻研精神和奉献精神等。如篮球比赛中,参赛队员必须要相互协作,有高度的团队意识,甚至拉拉队也要有万众一心的意识,为队员呐喊助威。在众多的才艺表演活动中,学生不断挑战自己,培养自己的钻研精神。另外,学校还有其他的社团活动,如有志愿者活动,环境协会举办的环保行等活动,都是一些为人服务的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奉献精神,为以后的酒店服务打下基础。
(四)在实习中提高自身
实习是对酒店管理行业深入体验,可以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它的作用比较大。院校必须给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平时所学知识,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学生也应珍惜参与实习的机会,在实习工作中强化自身的职业意识,服从酒店的管理,积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尽快改进,还应端正自身的态度,多与优秀员工进行交流,获取经验。酒店管理者也应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按照酒店管理制度办事,帮助实习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四、结语
在高校教育中,学生的职业意识需要长期的熏陶与培养,也需要相关院校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通过新的实践教育来优化学生的职业现状,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去完善。借助院校的教育来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日后的就业中有较大的帮助,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意识需要各角色的共同努力,重视在职业意识中的每个细节,争取培养更多优秀的酒店管理人员,促进服务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磊.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207-208.
[2]翟晶.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6,08:43.
【关键词】情景案例教学;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也在迅速崛起,酒店行业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其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所以越来越多的酒店为了提高其竞争力,开始寻求专业的酒店管理者管理酒店。基于此形势下,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也更加的受欢迎。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现代酒店管理的需求,相比之下,情景案例教学更加接近现实,更加适合现代酒店管理的发展需要。所以,大量的中职院校也在逐步的发展情景案例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的运用。
1.情景案例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需要大量的专业酒店管理人才,但是,仅靠书本上的知识远远达不到其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1.1情景案例教学法增强了课本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几乎没有实际运用的机会,甚至许多学生在学习之后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到底是干什么的,不能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以至于毕业之后常常是只能纸上谈兵,导致了教学与实际的脱节。这对酒店行业大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而新型的情景案例教学法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用真实的案例为学生讲解理论,将理论放到了现实的问题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2情景案例教学法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可操作性。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往往是知识学到了,但是,在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其学到的理论不具有现实的操作性。而新型的情景案例教学模式,则打破了这一现状。由于情景案例教学模式就是将现实的问题当做教学的材料,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就是在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就是将理论知识放到了现实的问题中。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实际可操作性。这对于正确引导学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1.3情景案例教学法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而是一门十分注重学生参与度的课程,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则忽视这一点。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参与度不高,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缺乏兴趣,新型的情景案例教学法则改变了这一现状。在新型的情景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采用真实案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为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力量。
2.如何正确运用情景案例教学法
情景案例教学法是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前厅教学中。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仍然需要正确地运用该种教学方式,否则,将使得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2.1确保情景案例教学中案例的真实性。情景案例教学模式就是要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倘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所用的案例是虚假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具有现实的意义,即使学生学习了这些内容,学会了解决这种哪里的方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他们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并不会遇到这种情况,那么即使他们学习到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具有现实的意义,因为,根本不会遇到这种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在情景案例教学中,选择的教学案例应该具真实性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老师应该用现实的实际案例来教学,这对学生的帮助是极大的。
2.2正确合理地运用情景案例教学模式。情景案例教学法虽然是一个成功的教学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时候也会被无用,只有正确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不能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成功而盲目地使用。尤其是在前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进度,正确引导学生。尤其是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不能盲目地用情景案例教学法,应该循序渐进,在学生理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再引入情景案例,以便于加强学生的理解,倘若,在运用情景案例教学法的时候,不顾知识的难易,都使用情景案例教学,有时候或许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却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3.总结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服务业的异军突起,在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成为了当下的热门专业,为了给社会输送大量有用的专业性人才,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势在必行。情景案例教学作为当下流行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率,尤其是在前厅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珺霞.案例情景表演法在高职课堂中的产生探索[J].高教论坛,2013,(6):128-130,137.
[2]邓芳.《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管理观察,2015,(21):138-140.
核心能力概念最早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中率先提出,开辟了从自身核心能力出发研究竞争优势的全新视野。提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1]。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课题研究中,将人的综合职业能力按职业分类规律分成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2]。有学者认为,在核心能力与行业通用能力之间,还可以有一个跨行业职业能力[3]。据此,综合职业能力是由职业核心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等四种能力组成,而职业核心能力则是人最基本的能力,是其他能力形成和发生作用的条件,处在最底层,是所有职业都需要的能力。核心能力可归纳为与人交流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等模块,涵盖了劳动者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基本发展能力。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导向明确原则
以酒店行业需求为导向,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引导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工作。所选取的各级指标必须能客观、全面、准确地体现被评价对象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不能与能力目标相违背。
(二)全面具体原则
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能力的整体性角度考虑,选择与人交流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作为分指标,使指标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全貌,又能从不同角度具体分析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并通过关系密切度分析进行指标的取舍。指标要具有代表性,不是越多越好,越繁越好,能简化的要尽量简化。
(三)实践可行原则
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应符合客观实际、切实可行,不仅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评价结果能为各方所接受,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评价工作与企业工作要求、院校教育工作是协调一致的,应讲究效益。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且指标数量适中,描述简明扼要,评价方法简单易行。本研究将指标分解至三级,实现了指标的具体化、清晰化[4]。
(四)科学合理原则
在酒店行业背景下,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企业需求,从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方法,实事求是。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一)设计思路
通过查阅文献,从层次结构、指标数量、指标构成等方面进行同类指标体系对比分析,结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学生特点,组织开放式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修正,初步确定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组织相关专家对初选评价指标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指标条目,对评价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并确定指标的条目及权重系数。依据客观可行性原则,进一步检验指标体系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并对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进行检验,最终确定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的初选
指标初选即是根据评价目的收集、分析和确定备选指标。在深入学校和企业深度访谈后,结合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现状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核心能力的划分,形成三级指标体系。咨询国内3所重点院校和6名酒店管理行业专家对初步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审核。根据专家意见,得出初选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系数为0.75。结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色,考虑行业需求,修改评价指标表述方式,最后形成包含8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53个三级指标评价体系。
(三)评价体系专家咨询
专家组中,老专家与中青年专家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专家职称、学位与学历结构上,体现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标准,具有较好的专业学术权威性。在工作性质上,聘请的专家均是国内知名院校和国际著名酒店集团行业长期从事酒店管理领域研究的专家,对该行业有较深的理论认识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在专家意见调查表的分析中,用均数、满分比和标准差来表示,均数越大,指标越重要。经过两轮咨询,53个指标中重要性评分均数在3.77~4.86之间,均数大于4.00分的指标有39项,表明专家认为这些指标在评价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方面比较重要;指标“掌握信息来源”、“自我提升的愿望”重要性评分均数低于4.00分,说明这些指标在评价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方面重要性一般。标准差越小,指标越重要。调查显示,第一轮、第二轮各个指标的标准差分别在0.50~0.86,0.36~0.98之间,除个别项目外,差异性较小。满分比越大,指标越重要。第一轮指标条目的百分比在0.16~0.73之间;第二轮指标条目的百分比均大于0.20。各指标评价结果的变异系数。变异系数说明咨询专家对指标相对重要性认识的波动程度,变异系数越小,专家们意见的协调程度就越高[5]。一般而言,低于0.10的变异系数值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调查显示,变异系数大于0.10的指标较多,说明专家对各指标重要性的看法差别较大,协调程度较低,因此需要进行指标调整。
关键词:酒店 信息化 掌上酒店 方案
据有关管理部门统计,目前大部分酒店已经开始使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但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只是停留在邮件的发送、财务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进销存管理等相对比较基础的阶段,而且这些应用集中体现在酒店的内部管理上。在酒店基础工作做好的情况下,酒店盈利与否关键在于酒店的客户多少,从这点出发不难发现,对于酒店的客户的开发以及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在通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把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酒店客户的开发和维护上,是酒店新的信息化发展关键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掌上酒店”管理的概念。
一、掌上酒店的概念及特点
掌上酒店,简单来说就是酒店的客户管理系统。它的核心是一个叫MCRM的系统,MCRM的系统是一种基于ERP系统结合移动电话的短信平台而实现手机用户作为ERP系统终端并接受跟踪管理的综合性平台,该平台的终端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最普遍的通讯工具—手机。掌上酒店系统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对客户做到人性化服务,从而提高酒店经营效率,增加效益。掌上酒店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为下一步的饭菜质量以及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
2.对客户做到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分类管理,满足不同需求客户的需要。
3.系统的终端是手机,无需酒店出资购买特定的设备,减少酒店开支。
二、掌上酒店管理的应用
1.客户资料管理。客户资料管理主要表现在酒店现有客户的管理,在MCRM系统中对客户资料的管理包括:新增客户管理,需要沟通客户资料管理,客户调查管理,跟进客户时间安排管理等。这些模块在掌上酒店管理中均以表格的形式存在,做为酒店客户部的人员只要用手机登陆,即可对表格中的内容予以下载,然后指定出每日的客户跟进以及维护计划。
2.客户满意度信息的反馈以及客户定向需求的下载。我们知道不管是酒店还是其他的服务行业,抓住回头客户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目前随着酒店业竞争的加剧,酒店之间客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如何让客户回头是酒店客户管理部门所最关注的问题,这样就意味着酒店以什么样的特色值得客户再次光临,总结起来也无非是:饭菜质量以及服务做的是否到位,我们从客户最关注的话题出发,在掌上酒店管理中设立客户反馈模块,也就是让客户给酒店提出好的建议,说好的建议,其实是要客户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以便酒店及时改进。同时采用好的建议有奖采纳的具体模式,使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以及使获取的反馈信息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3.客户人性化管理。我们知道,对于任何的行业来说,客户就是上帝,酒店业不例外。但是做为酒店来说,如何做到客户的人性化管理呢,有的酒店采用根据客户到酒店消费情况,以及消费次数,给客户一定的奖励,或者是打折,或者是赠送特色菜等。这些都是从物质上维护老客户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客户来酒店消费,多了肯定要照顾,慢慢的成为自然,感觉不到酒店额外的“照顾”的成分,而且送菜当时吃过,时间一长也就忘记了。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掌上酒店管理系统中增设客户资料详细管理的模块,对客户的身份、家庭住址、年龄、以及客户的生日等(这些客户资料要绝对保密)做到详细记录。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记录客户的生日呢?这正是我们掌上酒店管理的优势所在,系统在实行客户管理时,又有给客户发送祝福短信的功能,酒店不妨在客户生日的前一天给客户发送短信,代表酒店祝客户生日快乐,如果在客户过生日的当天去酒店消费,酒店可以送给客户一个大的生日蛋糕,换位思考一下,倘若收到短信的是您,您是不是会带着您的家人去该酒店消费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客户并不是冲着蛋糕去的,而是看重的酒店的服务。这就是掌上酒店客户人性化管理的优势所在。
此外,掌上酒店管理还可以实现酒店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接收通知等,以及酒店的日程安排,掌上酒店管理系统的使用,使酒店业不需要再配备专门的通讯员去下发通知,MCRM系统既保证了通知的准确性,又可以实现通知的及时性,还可以用系统的短信群发功能对酒店做必要的宣传。
三、掌上酒店管理成功模式方案
1.软件系统。掌上酒店MCRM系统, Windows xp/2000,SQL Server,电脑主系统控制。
2.硬件平台。只要是能上网的手机都可以用,手机嵌入运行java,手机wap。
3.网络连接。互联网,主要是移动的GPRS。
4.方案成本。系统成本根据模块选用数量约5-8万元。
分析:掌上酒店管理,避开了繁杂的硬件设施的安装,解决了必要办公设施携带不方便的的难题。一个系统,把整个酒店所有员工的手机联在一起,通过手机wap和客户及时沟通交流,实现数据的共享与收集。通过对回收数据统计分析,为酒店科学决策提供帮助。
掌上酒店管理还可以根据酒店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做,可以实现MCRM管理系统与酒店的财务、人力、采购等管理系统的对接。而且还具备管理软件的权限管理,在完善安全的系统下,还可以提供7×24小时工作服务。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交流,时时刻刻沟通的效果。
四、结束语
掌上酒店管理,是通过终端客户数据的获取,再从中提取一系列与市场及其营销管理相关的数据,并以这些信息为基础而建立起基本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科学的客户服务、渠道监管及整个酒店的市场控制与管理,做好客户沟通、交流、服务的同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掌上酒店管理系统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从事酒店事业的人们所关注,它定能书写酒店管理行业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数据;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路径
自2014年10月23日起,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文件取消和调整了行政审批项目,其中涉及到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取消。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又再次通过常务会议决定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这意味着,国务院部门的“减法”工程得到了实质性的落地。与此同时,这也彰显了国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心。因此,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面也因此有了新时代的命运。目前,高校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路径因不同类型的大学(学术型、应用型与职业院校)而各有不同。对应地,相关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层次也就有所区别。大数据时代,基于互联网优势,酒店管理人才的自我学习与提升渠道多元,便捷的互联网资源为人才的自我实现与层级跳跃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也创新了实现酒店管理人才路径的多元化。本文希冀在对国家提出取消职业资格证书的缘由进行明确的基础上,从互联网+角度探析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路径,试图提出一条大数据时代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一、国家提出取消职业资格认定的缘由探析
众所周知,职业资格认证历来带有“画圈圈”、搞审批的计划经济痕迹。总理坚持国家职业资格认可须有法律法规的依据的观点,并从现代政府的视角提出了专业化、社会化的职业水平评价理念,强调“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人身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环境安全等,原则上都应该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负责做好服务和监管。至于水平类资格评价,一般与政府部门无关,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处理”。可见,国家取消一系列准入类的职业资格认定,一方面是契合人才发展需求,激发市场活动,倡导良性循环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更是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政府,归位市场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需要说明的是,国家取消准入类职业资格认定,是为了建立起职业资格清单管理制度,从市场主体、人才活力出发,更为有效、真实、客观地促进人才培养,将水平类的资格评价主动权,交还市场,按照市场化原则处理,政府这支“有形的手”恪守职责,以服务和监管转变职能。此为国家取消准入类职业资格认定的重要缘由。就酒店管理而言,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取消的仅仅是不适应真正人才培养需求的职业资格准入,如酒店服务员,但对于酒店管理人才的水平性评价,并未加以干涉。这也就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路径的探讨明确了前提,亦即国家取消准入类职业资格认定,更多地是释放市场活力,激发人才,将酒店管理服务水平评价纳入专业化、社会化的职业水平评价体系,真正意义上反映人才质量。
因此,国家提出取消准入类职业资格证书,既是适应市场改革发展的需求,更是政府转职能建设现代政府,激发人才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举措,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社会意义。
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创新路径的必要性
目前,酒店管理的人才培养可以分为“2+1”顶岗实习、订单式人才培养和企业制学院等工学交替模式 。就酒店管理这一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大都采取了“1+1”证书教育的培养,即在校期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能获得学业证书(一般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和岗位资格证书。这种“1+1”的证书教育模式,既考虑了专业理论功底的学习,又强调了岗位技能的锻炼,使得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在毕业时成为酒店管理行业的基层骨干和发展能手。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田彩云博士在首届酒店评论高峰论坛提出这样一组数据:“经过调研发现,入学时,选择攻读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占到班级总数的50%;经过专业教育后,愿意去酒店行业就业的学生比率达到90%;实习结束后,愿意去酒店行业就业的学生比率为30%;毕业就业,进入酒店行业的学生,应该是不到30%。毕业后3年,坚持在酒店行业工作的学生实际上只有10%。”
大数据时代,酒店管理的人才培养能够便捷地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直观地反映出市场需求,同时将水平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消费者,通过数据的归类、分析,极为有效地客观反映出酒店管理人才的真实水平。大数据,一方面给酒店管理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极佳和便捷的培养素材,如VR技术的出现,情景式人才培养的便捷等等。另一方面,大数据还为酒店管理人才服务水平的真实评价创造了无限可能性。通过启用便捷、快速、有效的APP或者其余数据挖掘技术,以流量计算的客户评价数据流,对酒店管理服务水平进行客观快速的评价,再在共享平台进行分享。这一服务模式已经在现实中逐步推广适用。毫无疑问,这正是大数据带来的激发市场活动和创新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多元路径的重要节点,更是市场化酒店管理服务的关键点。
简而言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主要在于依托互联网+的大数据,进行情景化的教学改革和直观性的市场需求反应,辅以庞大的客户流量评价,实现学校与企业、市场的无缝对接,即为大数据时代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三、酒店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实现路径
大数据时代,酒店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认识到万物互联的理念。一方面,利用已有的用户前期数据(如酒店的会员信息、客史档案等),借助互联网优势精准分析定制用户需求,提升用户关怀的细节体验,真正形成酒店管理服务的大数据思维。高校酒店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具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两大方面入手:
一是准确定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田彩云博士在首届酒店评论高峰论坛中,形象地运用了大数据展示和阐述了酒店管理人才创新培养路径。她通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入学时、教育后、实习后和就业后的数据调研比对 ,形象地提出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两大关键点:实习和毕业后前3年。同时,强调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不同,如学术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学术研究型人才,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应是应用技术性人才,侧重于应用研究,主要在于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职业院校培养的是职业技能性人才,不强调科研。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时代为人才层级的畅通流动提供了无限可能性,阶层固化的可能性也会随之有所变动。
二是多渠道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大数据时代,便捷、有效的客户数据,直观、严密的科学算式,都为定制个性化的用户服务提供了可能性。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已不能在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创新路径应更多地关注于多元化、多渠道。例如,借助细分的酒店信息管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田彩云博士提出“2+1+1”模式,即两年基本理论在学校,一年在学校,一年进行反馈式的回炉。通过酒店服务的实践深化学习专业理论,更多面向地形成酒店管理人才的多元化。又如,其提及的工作场景式的模块化教学,也正是借助大数据的优势,依托已有教学资源,紧跟形势,最大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实践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应从重视理念疏通为主,结合多渠道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技术,从而为定制个性化的用户服务,培养出契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改革需要的酒店管理人才,将人才水平评价权交还市场主体,是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I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张小玲. 小议取消准入资格证书后秘书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J]. 秘书之友,2016,(09):9-11.
[2]胡中应. 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取消背景[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04):80-82.
[3]赵红梅,李立辉. 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考――基于部分职业资格认证取消背景下为例[J]. 中国培训,2015,(18):81-82.
[4]范智军,杜安国.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实施路径探讨[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01):91-94.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职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4日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学生职业意识缺失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这一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社会生活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突出,这种特性和酒店等服务类企业的环境是有冲突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顶岗实习生职业意识比较薄弱,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调查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好高骛远,岗位稳定性差。对于大多数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说,一开始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希望在这几个月甚至一年的顶岗实习期间,通过具体岗位的实际锻炼,学习更多的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多数顶岗实习学生希望在整个顶岗实习期内能够到酒店企业多个岗位轮岗实习,来获取酒店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而这个愿望与相关酒店企业的期望往往是截然相反的。从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等因素考虑,酒店企业更希望单个实习生在某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具体岗位长期工作,实践中往往会安排单个实习生在某一个具体岗位或者部门呆几个月,甚至一直到实习期结束。而且,在实践中,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生比较集中的安排在客房、餐饮、前厅等一线服务岗位和部门,这些岗位和部门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实习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就能够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达到相应的岗位要求,从而独立顶岗工作。一般情况下,在这从陌生到熟悉的一个月中,实习生都能够保持较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很多顶岗实习生就沉不住了,觉得长时间在同一个岗位上的枯燥无比,难以忍受,于是一心想着去其他岗位上轮岗,开始“应付”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个人主义,缺乏团队协作能力。目前,大多数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是脱离学校学习环境,完全在酒店企业内部进行的,而酒店企业内部环境与大学的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大学的环境相对独立,提倡个性和自由发展,大多数学生在大学里面也是相对独立的,酒店企业内部则不同,虽然酒店内部员工众多,但是按照分工协作和层级管理组织起来的一个严密的机构,必须紧密协作,团结互助,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也就是要求酒店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还能够团结协作,为各部门岗位的员工提供便利甚至协助。以酒店餐饮部门岗位服务为例,从迎宾服务到点菜服务,再到后台服务,再到席间服务,再到结账服务,整个过程需要各个岗位密切配合,任何一个服务环节或者任何一个服务人员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餐饮服务的水平,进而给酒店企业带来损失。顶岗实习学生从自己比较适应的大学学习环境进入酒店的工作环境,往往不适应从自由个性到团结协作的转变,尤其是对于这些“90后”的大学生,往往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里面无法自拔,只做自己岗位的事情,对关联岗位和整个部门乃至整个酒店的事情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变成了酒店内部的“独行客”。
(三)自由散漫,不能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作为服务行业,酒店企业在工作时间、工作强度方面都有它自身的特殊性,都会制定相对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会为这些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实习学生而言,以往在学校里,虽然学校也有各种各样的校纪班规,但是一般情况下,大学的管理是比较人性化甚至比较宽松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都是以说服教育为主,惩治处分为辅,一般也不会有严重的处分。一直在宽松的环境中长大的学生进入酒店企业,发现这里完全不一样了,很多酒店企业内部的奖惩措施都是和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一旦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比如最简单的迟到早退,往往就用扣发工资或者实习津贴来体现,这对于本来收入就很微薄的学生来说,很难接受,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认为相关的企业过于严格,管理制度死板,缺乏人性化,有的学生甚至干脆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对着干。
(四)吃不得苦,服务态度差。酒店行业与很多其他行业不同,大多数员工从事的工作是比较繁琐和辛苦的,而且由于酒店工作是为顾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工作,职业性质不仅要求员工能吃苦,还要有较好的服务态度。但是现在的这一批大学生,既是“90后”又是“独生子女”,一般从小就娇生惯养,不仅从来没吃过苦,而且往往成长的过程是“被服务”的过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家人围着转。虽然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学校老师可能也反复讲,到了岗位会很辛苦,但是只有真正走上岗位,学生们才知道这个行业工作的辛苦程度。在学生独立上岗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服务意识的理解还不够,容易怨声载道,怕吃苦、怕加班,而在实际工作中,又容易把这种情绪带进来,面对顾客的时候不时会表现出不热情,甚至不耐烦,服务态度不好,影响酒店对客服务质量。
二、高职院校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途径
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一进入大学后,就应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促使学生逐渐从酒店实习生的角色转变成旅游职业人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一)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高职院校的德育通过两个途径来开展:第一个途径是通过德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德育理论课程,也就是我们一般习惯说的所谓“两课”,主要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组成,他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德育课程体系,应该说教育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最近这几年,由于高职专业越来越多的突出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德育课程的内容和课时都收到了较大压缩,而且德育课程大多数是大班上课,授课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比较有限,教学效果受到一些影响;第二个途径是通过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国高校建国以来一直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和政治引导等方面,政治辅导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天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在高职院校也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当然,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政治辅导员应当结合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情况,拓展自己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相应的专业,正确认识未来将要从事的相应的行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是最紧密的一个群体,加上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辅导员也是由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担任,与学生沟通起来障碍较少,因而辅导员的教育效果应该是最好的。
(二)加强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酒店职业专业技能的培养,比如客房、餐饮、前厅等各岗位部门的操作技能和技巧,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来进行训练,但是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甚至是忽视的,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应该将对职业意识的培养贯彻到专业教育中,具体的讲,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1、在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酒店行业。我们综合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发现酒店管理专业具有比较明显的“好出不好进”的特点,就是说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比较好,供不应求,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却在逐年下滑,有些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甚至很多学生是通过调剂进入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整个社会包括高中毕业生对酒店管理专业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认为酒店管理职业是伺候人的职业,认为酒店管理行业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如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酒店行业和酒店职业,理解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和职业发展的前景。
总的来讲,在专业教学中,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潜移默化的了解和理解酒店职业,在学生刚刚入学的一年级,主要安排专业基础课,比如《酒店管理概论》、《酒店服务意识》、《酒店经理人概论》等课程,让学生了解真正的酒店行业和酒店专业,逐步接受酒店服务的理念,了解酒店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高素质的要求,理解酒店经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和前景。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再开设相应的《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岗位课程,特别是通过实践教学来让学生提前理解和适应酒店行业的要求,逐渐认识酒店职业的特殊性,逐步提高相应的酒店职业意识。
2、充分利用学生活动平台,多种方式强化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课堂教学是一个方面,很多时候,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通过课外活动来实现。高职院校一般都有较为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钻研精神和奉献精神等有重要的意义。
在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集体项目的比赛中,需要参赛队员甚至拉拉队的精诚团结,协作一致,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服从集体的观念和团队意识。在才艺和专业技能展示类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需要将自己的才艺和专业技能展现给大家,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不断地创新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学校一般都有很多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内容多姿多彩,比如有志愿者活动,比如有爱心奉献活动,还有一些做环境保护的社团活动,无论是哪一种,性质都是为他人服务,为公众服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尤其是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最重要的依托力量。除了理论和实践教育所需的校内专业师资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师资群体需要关注。比如驻店老师,驻店老师是指高职院校派驻到酒店内部的专业教师,主要从事顶岗实习生的管理,处理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协调顶岗实习生与酒店企业之间的关系。目前,大多数学校派驻酒店的驻店老师的时间都是与顶岗实习生的实习期限相统一的,有的还与实习生同吃同住,甚至在酒店内部担任一定的岗位和职务。驻店老师特殊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应该以驻店老师为抓手,通过提高驻店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协调能力,来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我国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都来自高等院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也是从一个学校到另外一个学校,研究生大学毕业之后就走上了高职院校的讲台,并没有太多的酒店行业的实际操作经验。所以,在实践操作中,高职院校应该尽量邀请酒店行业的行业专家,甚至酒店老总等来给学生讲课,效果往往会更好。另外,还可以邀请一些已经毕业、在酒店里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学长,当然最好是本校的毕业生,来开设讲座或者交流会,与在校生交流酒店从业的经历,他们的经验与在校生的体会更为接近,也更容易被在校生所接受,因而职业意识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好。
主要参考文献:
[1]曾文诗.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3.3.
[2]卢小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心理初探[J].企业导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