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技术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以创业投资带动长三角区域技术创新发展体系构建
如前所述,长三角地区创业投资和技术创新近年来都得到很大发展,但是也面临创业投资竞争加剧和技术创新同质化的难题。如何破题,硅谷模式可以进行借鉴。但是,硅谷模式与长三角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在于长三角涉及到三个行政区划,在以GDP考核为核心的行政考核模式中,单纯的硅谷模式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要在长三角建立以创业投资为带动的技术创新发展体系,必须考虑两省一市的创业投资合作。米建华和谢富纪(2009)提出长三角区域需要组建两省一市进行股权合作的区域创业投资基金,并以该基金为平台,推动创业投资的区域合作。同时,要破解长三角技术创新同质化的矛盾,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的分工与合作。因此,我们认为以创业投资带动长三角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的体系应该是以创业投资为纽带,以技术创新分工协作为主体的创新发展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创业投资合作体系、以上海、杭州和南京三个城市为创新研发中心的创新智力支撑体系、以上海、江苏和浙江根据产业化分工形成创新产业化承接基地,从而在长三角区域内形成以创业投资为推动力、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最终目标的区域协作与分工体系(图2)。该体系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创业投资以上海为中心,特别是两省一市进行股权合作的区域创业投资基金总部放在上海。这是基于上海是中国大陆金融中心、创业投资集聚区以及创业投资人才集聚区的现实。以上海作为长三角创业投资中心还可以破解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地创业投资热潮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因为上海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文化氛围、制度体系等可以对创业投资行为进行规范,并可以建立良好的创业投资制度,此外股权合作的区域创业投资基金还可以解决两省一市的利益分配问题。二是技术创新研发中心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杭州三大城市。这三大城市有良好的科研环境,长三角众多的科研院所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主要积聚于这三个城市。同时,创新研发关键的要素是人才,这三个城市也是长三角高端技术人才的主要积聚地。三个城市的技术创新要在竞合的基础上形成合理分工,要避免目前技术创新同质化方面的问题。三是技术创新产业化承接地以两省一市、特别是产业基础比较雄厚的二、三线城市为重点。长三角二、三线城市历来就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比如宁波就建成了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集聚区、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材料产业聚集区等4个重点特色产业集聚区;江苏江阴建成了江阴沿江国家新材料产业带、江阴生产的钢绳产品占全国市场的四分之三、江阴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位居国内前列。因此,长三角的各个区域具有承接技术创新产业化的产业基础。但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技术创业的产业化布局要尽量避免同质化,要根据区域创新的比较优势建立合理的技术创新产业化分工。
二、案例:江苏江阴市创业投资促进技术创新分析
江阴古称暨阳,简称澄,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北靠长江,南接太湖,西连常州、南京,东邻苏州、上海,是自上海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城市,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交通条件。江阴经济实力雄厚,2009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701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10亿元,连续七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名列第一。全市拥有上市公司25家,占中国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形成证券界独特的“江阴板块”现象。江阴一直以来比较重视技术创新,全市有80多家企业参与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其中19家企业成为32只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第一起草人。尽管江阴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但事实上,江阴的产业主要是集中于纺织、冶金、精细化工、金属新材料和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因此,近年来,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下,江阴政府高度重视产业转型和发展新兴产业,注重技术创新能力。目前,江阴以“530计划”为抓手,以创业投资为纽带,基本形成了技术创新的促进体系。江阴技术创新特别是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源头基本上积聚于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该园区的产业主要包括物联网、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文化创意和光机电一体等产业。主要积聚的是留学生创业企业(“530”企业)。在园区的“530”企业从创建开始,基本上都可以获得江阴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资本扶持,目前,已有80%的“530”企业获得了该创司的投资。同时创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可以获得江阴本地民间资本的投资和外地创投资本的投资,目前已有30%的创新企业获得了各种创业投资资本投资,并且基本上均是在产业化前期甚至是研发期就获得了资本注入。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该园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获得较大的突破,已有5家~6家企业进入了江阴市预上市企业库。特别是园区的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两年的研发发展,现在已形成了年产值超20亿元的高科技企业,江阴也正在以该企业为核心打造千亿级低碳产业园。该公司也是从创业之初就获得了外资创投和江阴本土企业的资本投资。江阴政府总结了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创新企业成功的经验,发现创业投资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实施了全面推进创业投资发展的相关举措:2009年成立由江阴民间企业参与的光大(江阴)创业投资公司,总资本为5亿元;2010年设立了有四家江阴民间企业参与的3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基金。江阴积极鼓励民间企业加入创业投资的行业,促进了民营资本创投化,越来越多的江阴民间资本参与了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投资,这也成为了江阴吸引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留学生创业人才入驻江阴的重要因素,促使了江阴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提升的飞速发展。从上述江阴创业投资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案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江阴的创业投资主要是由江阴本土民间企业参与的,同时江阴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技术创新的初始阶段就介入创新企业,实际上承担了天使资本的职能;二是江阴民间资本实际上起到了创业投资的作用,并且多数是在早期就介入创新企业,这与我国当前创业投资资本主要集中于Pre-IPO阶段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一方面体现了江阴民间企业实力雄厚和过人胆识,同时也说明了江阴本土企业对技术和产业转型的渴求;三是创业投资成为了江阴技术创新特别是吸引高端创新项目和技术研发项目入驻江阴的主要动力;四是江阴创业投资行为目前来看主要是靠企业家的魄力做主导,尚未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创业投资氛围,关键原因在于江阴缺乏具备高素质的创业投资人才,这一点是江阴技术创新发展目前面临的难点。
作者:米建华 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高新技术创业园
论文关键词: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保障条件
0前言
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机化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环境、对象、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各种农业机械购置者和使用者已经由集体为主,逐步变为以农户(特别是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为主;二是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也由集体统一组织逐步变为市场化,并由一般性的宣传示范转向全程服务;三是农机化从以追求数量为主,转向注重质量、提高效益上来;四是农业生产逐步转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在实现这些重大转变的过程中。迫切要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要有更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现行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是在省、地推广总站的基础上,实行以县农机推广站为中心,以乡、镇农机站为纽带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体系。这种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政府主导下的单一推广组织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竞争的氛围淡化了行政推广方式的垄断权威,某些传统的推广措施的效用在逐步退化,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单一化推广组织体系已不能实现上述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重大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对农机新技术的需要,不适应农机科技新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向广大农民和农机户传播的需要。不适应广大农民对通过普及使用新机具、新技术达到致富目的的迫切需求。因此,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必须进行创新和完善。
1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社会建制
1.1.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
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主要包括:调整市、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的设置,以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调整和创新县、乡(镇)农机站机构设置,可组建区域性的中心农机站,或按优势产业带设置的跨区服务专业农机站,亦可按特色产业综合设置。
1.2培育和发展多元化不同所有制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
培育和发展主要包括国家农机科研部门的技术推广组织、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科技推广组织、社会团体性质的农机推广组织、专业合作经济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农机企业的科技推广组织、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民间的农机协会组织等,“官办”与“民办”的组织共同发展。
1.3对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实行政府统一管理体制
政府应加强对不同所有制、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的引导,鼓励发展,并制定统一的推广政策和法规,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应使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在竞争中得到优化配置。
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
2.1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笔者根据自身参与校企合作进行农机具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与推广的实践,并对目前农机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应是“官办”(国家企事业单位)与“民办”(民营企业及民间组织)相结合,以官办为主的双轨多元化的组织体系。
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双轨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双向性、适应性、协调性、社会性的特点,其推广工作既代表政府的意愿又能满足农民对农机技术的需求,使推广工作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生机。因此,目前在强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突破政府主导的单一推广组织机构的格局。在健全国家推广组织机构的同时,大力调动农机科研机构、农业工程院校、社会经济组织、农机企业、中介组织、农机协会、农机户及各种传媒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来,实现推广组织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加速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2.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组织体系
根据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与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推广非常重要。对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同的推广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推广形式与组织体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其组织体系有以下几种。
1)政府支撑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政府推广机构,推广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适宜于公益性强、社会效益显著、机具投资大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政府推广机构+示范基地+农机户”及“政府推广机构+农机大户”等形式。这种模式主要由政府提供政策、法律及推广资金,推广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在对机具进行试验的基础上),示范基地和农机大户进行示范作业。
2)农机企业带动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农机生产企业。资金筹措主要以企业投入为主,适宜于经济效益明显、技术简单直观、投资少、农民易接受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研发单位+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农机生产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机户”等多种形式。这种模式由中介服务组织沟通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产销信息,研发单位或企业自主研发提供科技成果和技术支持,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并提供推广所需的资金和设备。且进行具体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和售后服务,研发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农机大户开展示范作业。这种模式,企业在推广过程中形成了(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经营体制。
3)民间协会组织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由政府扶持、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它是一种在自愿、自由、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联合。这种民间推广组织主要有农机协会、研究会、合作社等形式。资金来源是由会员提供的会费,协会组织会员开展农机作业、技术推广、经营等活动,协会在向会员提供服务的同时,又保证会员家庭(农户)独立经营的基础不受影响。这种民间推广组织能及时了解和反馈市场信息,减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缓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能弥补当前因国家专业部门人才不足和其他服务跟不上而不能满足农机户经营多种农机需求的缺陷:能在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中发挥枢纽作用。这种推广组织形式很受农民和农机户的欢迎。
3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保障条件
3.1建立和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已正式颁布实施《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科技进步法》,这为农机推广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但现有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对执法情况的监督力度普遍欠缺。因此,面向新世纪,适应新形势,借鉴发达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政策法规体系,以指导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和政策、法律保障。
3.2建立和健全多渠道农机技术推广投资体系
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中的保护和扶持政策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积极出台当地的农机化发展政策,强化对农机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逐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经费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以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引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等社会资金投人农机技术推广。从根本上转变农机科技投人和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鼓励推广部门与农机科研、教育、生产部门相结合,共同开展推广工作;鼓励推广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农机科技开发,兴办实体,特别是县乡农机站可兴办或领办农机股份作业公司和租赁服务公司,以有偿服务来弥补经费不足,拓宽农机技术推广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输血”和自我“造血”与外界“补血”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系,改善农机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促进各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
3.3建立和完善农机科技创新基础和机制
农机科技开发和创新是技术推广的前期工程。农机科研院所、教学单位、农机龙头企业是农机科技成果产出的源头。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进一步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科技人才创新工程;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产权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持久、有效的动力,促进农机高新科技成果的产出,为农机产品换代和技术推广提供技术贮备和技术支撑。
3.4建立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建立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重点应从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奖励制度等三个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在人事制度上实行全员聘任制,按因事设岗、因岗聘人的原则,公开竞聘,优胜劣汰。在薪酬制度上,按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的分配原则,将生产要素纳人薪酬序列,使推广人员收人与其工作绩效挂钩,鼓励推广人员以娴熟的技术与良好的服务从事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在奖励制度上,一是对做出贡献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给予奖励,激励更多的推广人员爱岗敬业、专心致志地从事先进适用农机技术的示范和机具推广工作:二是设计和实施好农机科研、教育、推广、生产同向化的激励机制,使与农机技术推广有关的所有参与者同心协力、各司其职。
关键词: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保障条件
0前言
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机化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环境、对象、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各种农业机械购置者和使用者已经由集体为主,逐步变为以农户(特别是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为主;二是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也由集体统一组织逐步变为市场化,并由一般性的宣传示范转向全程服务;三是农机化从以追求数量为主,转向注重质量、提高效益上来;四是农业生产逐步转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在实现这些重大转变的过程中。迫切要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要有更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现行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是在省、地推广总站的基础上,实行以县农机推广站为中心,以乡、镇农机站为纽带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体系。这种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政府主导下的单一推广组织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竞争的氛围淡化了行政推广方式的垄断权威,某些传统的推广措施的效用在逐步退化,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单一化推广组织体系已不能实现上述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重大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对农机新技术的需要,不适应农机科技新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向广大农民和农机户传播的需要。不适应广大农民对通过普及使用新机具、新技术达到致富目的的迫切需求。因此,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必须进行创新和完善。
1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社会建制
1.1.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
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主要包括:调整市、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的设置,以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调整和创新县、乡(镇)农机站机构设置,可组建区域性的中心农机站,或按优势产业带设置的跨区服务专业农机站,亦可按特色产业综合设置。
1.2培育和发展多元化不同所有制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
培育和发展主要包括国家农机科研部门的技术推广组织、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科技推广组织、社会团体性质的农机推广组织、专业合作经济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农机企业的科技推广组织、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民间的农机协会组织等,“官办”与“民办”的组织共同发展。
1.3对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实行政府统一管理体制
政府应加强对不同所有制、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的引导,鼓励发展,并制定统一的推广政策和法规,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应使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在竞争中得到优化配置。
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
2.1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笔者根据自身参与校企合作进行农机具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与推广的实践,并对目前农机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应是“官办”(国家企事业单位)与“民办”(民营企业及民间组织)相结合,以官办为主的双轨多元化的组织体系。
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双轨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双向性、适应性、协调性、社会性的特点,其推广工作既代表政府的意愿又能满足农民对农机技术的需求,使推广工作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生机。因此,目前在强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突破政府主导的单一推广组织机构的格局。在健全国家推广组织机构的同时,大力调动农机科研机构、农业工程院校、社会经济组织、农机企业、中介组织、农机协会、农机户及各种传媒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来,实现推广组织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加速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2.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组织体系
根据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与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推广非常重要。对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同的推广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推广形式与组织体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其组织体系有以下几种。
1)政府支撑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政府推广机构,推广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适宜于公益性强、社会效益显著、机具投资大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政府推广机构+示范基地+农机户”及“政府推广机构+农机大户”等形式。这种模式主要由政府提供政策、法律及推广资金,推广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在对机具进行试验的基础上),示范基地和农机大户进行示范作业。
2)农机企业带动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农机生产企业。资金筹措主要以企业投入为主,适宜于经济效益明显、技术简单直观、投资少、农民易接受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研发单位+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农机生产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机户”等多种形式。这种模式由中介服务组织沟通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产销信息,研发单位或企业自主研发提供科技成果和技术支持,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并提供推广所需的资金和设备。且进行具体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和售后服务,研发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农机大户开展示范作业。这种模式,企业在推广过程中形成了(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经营体制。
3)民间协会组织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由政府扶持、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它是一种在自愿、自由、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联合。这种民间推广组织主要有农机协会、研究会、合作社等形式。资金来源是由会员提供的会费,协会组织会员开展农机作业、技术推广、经营等活动,协会在向会员提供服务的同时,又保证会员家庭(农户)独立经营的基础不受影响。这种民间推广组织能及时了解和反馈市场信息,减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缓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能弥补当前因国家专业部门人才不足和其他服务跟不上而不能满足农机户经营多种农机需求的缺陷:能在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中发挥枢纽作用。这种推广组织形式很受农民和农机户的欢迎。
3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保障条件
3.1建立和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政策法规体系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技术;推广;创新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目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推动下,如何解放农村生产力,转变粗放型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已经成为政府开展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科技兴农是我国在信息技术时代对农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更能够增加农民生产的信心,进而夯实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然而目前我国虽然在农业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在技术创新、人员素质、农民应用新技术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推广体系落实不到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需要一系列的环节加以落实;技术研究的研发力度不够,新技术是推广建立的核心,但是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由于农业生产还未真正实现规模化,相关部门的创新积极性不高,难以调动农民参与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农民的综合素质不高。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闭塞的环境中,对于传统生产技术过于依赖,由于收入的限制,缺乏冒险、创新精神,因此,面对技术推广,多数农民宁愿保持着原有的生产习惯,也不愿应用新技术;推广队伍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有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技术讲解能力不足,难以调动农民参与技术推广的热情,从而影响了技术推广效果。
2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创新问题思考
2.1完善农村科技推广
制度是技术推广的基本保障,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推广制度,才能将农业技术的推广转化成一种常态,并在长期的落实中真正体现科技兴农的效果。在制度建设中,各级政府应该通过预算管理,建立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项目,在农村设立技术推广组织机构,以配合技术研究部门的农业调查以及技术推广工作;建立技术推广激励机制,免除农民应用新技术的后顾之忧,调动农民参与技术推广的热情。
2.2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技术人员负责与农民沟通,因此其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农民对新技术的态度。在推广人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注重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培养,保证他们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新技术进行解释,并及时解决农民在技术推广中遇到的问题;还要提高其与农民沟通的技巧,放下专业技术人员的架子,以缓解农民的抵触心理。
2.3加大技术研发创新的力度
技术研发是技术推广的基础,只有研发的技术能够符合市场的发展要求,才能够在推广中取得农民的信任,并逐渐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商业化水平。在技术研发中,政府要重视研发配套设施的投入,以保证技术人员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应该通过市场调查与农业调查,收集信息,以保证技术研发既能够符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2.4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
针对农民技术素养偏低的问题,技术推广部门应该加强与农民的沟通,联合村委会,在农村定期开办技术讲座,开办农村培训班,重点培养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农民,利用农民技术夜校、电视专题讲座、技术刊物与资料的免费发放等活动,直接把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 高新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指标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以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和归宿,对其所拥有的技术创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高新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其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特点为基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高新企业进行评价,有利于高新企业寻求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指导高新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改进技术创新方向,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供基础和依据。
一、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合理的基础,评价结果是否科学很大程度依赖其指标构成,标准,程序等方面是否合理科学。因此,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评价指标的选择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涵盖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规律,同时结合必要的专项调查和考证,定性、定量相结合,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和描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状况。
2.可比性原则,由于不同行业企业的经营方式、生产特点、开发内容等是不完全一样的,特别是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样,创新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单纯从评价指标的绝对数上看,有时往往是不可比的。但从相对数角度方面来观察,就消除了这些影响。考虑到各类企业间统计指标的差异,在具体指标选择上,必须赋予各类企业共同的指标内涵,统计口径和范围尽可能保持一致,以保证指标的可比性。
3.系统性原则,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其评价指标也应有系统性。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效果是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整体功能的体现。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基本原则,否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缺乏实际意义。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尽量避免形成庞大的指标群或层次复杂的指标数,有些指标很难量化或没有可靠的数据来源,这些指标原则上不予考虑。做出的评价指标必须便于实际应用,是可以测量和量化的。
5.动态原则,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定不仅要分析过去与当前技术创新行为的业绩,还要对企业进行跟踪评价,研究其潜在的能力。
二、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
1.指标体系研究的缺陷。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基于对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认识。由于目前在理论上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着不同理解,导致指标体系种类繁多而缺乏权威性和针对性现象并存;虽然对技术创新能力在时间因素和环境因素上做出了考虑,认为创新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滞后性,高新企业的创新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但是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上却几乎没有涉及这两方面的因素。
2.从知识管理角度研究不足。技术创新如果是一种知识在企业内部流动并产生新知识的结果,那么这个流动过程的有效性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及其效果,但是,目前极少人从知识管理角度对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展开研究。
3.动态研究不足。如果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动态模拟竞争环境、政策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条件下的企业创新行为及其创新投入产出的情况,以判断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化,是很有意义的。但目前的研究以静态评价居多,动态研究几乎未见。
三、指标体系的建立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企业依靠新技术上的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能力;也就是通过引入或开发新技术,使企业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竞争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组合性概念,它从企业的多个侧面得到体现。本文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管理能力、创新资源投人能力、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和创新实现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本文综合考虑了数据的收集难度、指标体系繁杂程度等因素并经过相关分析剔出冗余因素,建立了操作性较强的指标体系,可以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一、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
1、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都是耗能高、浪费大的企业。其设备大部分很陈旧,全国中小企业1/4以上的设备超过了折旧期。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技术比国际水平落后5-10年,单位产品能耗普遍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以上,资源利用率低20%,成本高30%,产品可靠性和寿命低20%。
2、技术开发与吸收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从技术创新的技术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技术创新方法主要来源于外部(约占70%),而不是内部(约占30%)的研究与开发,表明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发展能力较弱,对外部技术依赖性强,这就使得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技术储备,在市场竞争中难形成技术优势和技术特色。多数行业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在引进的过程中,将主要资金用于生产设备的进口而忽视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的引进,缺乏对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
3、我国科技竞争力下降。自1979年起,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要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其中能够表明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是技术指数。
已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__-20__》中,中国技术指数在参评的7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53位;《全球竞争力报告20__-20__》中,中国技术指数在参评的80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63位;《全球竞争力报告20__-20__》中,中国技术指数在参评的102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65位。以上是近三年的数据表明,我国的科技竞争力还比较弱,并且落后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巴西和印度。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1、企业制度落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或运作的不规范,致使企业仍然是产权不清,企业缺乏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后果是使企业难以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也就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不健全的融资制度使技术创新资金不足。20__年由中国企业家系统进行的中国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对企业创新的调查显示技术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的投入和银行贷款,其次是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同时针对妨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42.5%的经营者认为“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是妨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比较关键因素,该因素排在第二位。可见我国的融资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贷款歧视”,如对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投资偏好较弱,程序繁琐的审批制度也不利于推进创新;资本市场发育滞后,限制了创新资金来源;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制约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诸因素共同作用使创新资金源渠道单一,很多中小企业难以从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获得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无法很快进入技术创新领域。
3、技术创新市场信息匾乏。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大、周期长,具有很大的风险。而企业作为向社会提品的部门,其生产活动必然要受到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制约,要化解技术和产品蕴含着的风险因素,增加成功的百分比,就必须灵敏、准确地分析和预见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但是我国企业在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制度信息等方面反应缓慢,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持。据调查,缺乏信息或技术和市场信息不足是阻碍我国技术创新的三个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造成企业在信息调查、收集、处理、预测、决策、反馈等方面的滞后。企业得不到相应的信息服务,而陷入“被动创新”,即“不创新死,创新找死”。究其原因在于企业既不知创新进展,也不知竞争对手的创新谋略,而处于盲目创新状态。
4、技术创新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技术创新过程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活动,创新资源、创新行为主体协同关系形成之前,相互之间有一个搜寻、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许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些方面力不从心,或某类资源缺乏。这些均需要发挥中介机构综合、互动和集成的优势。
我国中介机构数量少、中介组织运作不规范、人员素质低、机构设置不合理、技术设备落后等使市场中介组织不能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桥梁”、“助手”作用。此外,中小企业之间协作联系薄弱,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技术与营销网络,中小企业间的交易费用高,增加了技术创新的成本。
三、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1、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良好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开发贷款政策、技术开发经费成本化政策、科技人员奖励政策、减免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融资等政策。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信贷的支持作用,积极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科技信贷投入。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后顾之忧。
2、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国家应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的培育、建设和规范,形成全国统一的科技市场,实现科技创新资源、成果的全国共享与转化,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也有待完善。在美国,政府就建立了小企业管理署专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一系列全方位、优质的服务。我们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条件。
3、运用政府采购等政策行为,形成政府或国家层面的技术创新需求,或者运用“购买行为”来影响技术创新。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采购和出口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政府部门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大市场,通过政府购买自然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成果的问世。美国硅谷的许多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壮大,都依赖于政府采购合同的支持。
(二)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能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体
1、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增强创新的动力和压力。
2、加强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创造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企业家是技术创新机会的发现者和技术创新的发动者。实践表明,高速成长的企业无不是在创新型企业家的推动下发展的。
3、完善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从创新观念、创新组织、创新规划和创新决策上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微观环境。
(三)要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
积极推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各有所长,不可替代。科研机构与高校偏重于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在涉及技术原理方面的创新具有明显优势,拥有更多科技发展动态信息,高校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企业擅长工程制造、工艺、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它们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助于加速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四)加强技术创新市场信息的建设
市场信息不足是阻碍我国技术创新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增强技术创新市场信息使得企业知道进行哪方面的技术创新,以及竞争对手的创新策略,不至于处于盲目的创新状态。中小企业要面向市场,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信息系统。
(五)大力培养技术创新人员
我国从事r&&d的人员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要低许多,而且我国科技人才流失、人才断层、科学家健康状况不佳等使得企业技术创新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供给。因此要加快培养我国的技术创新人才。
(六)要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外部环境;支持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正逐渐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在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缓解新增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系统结构、促进市场经济繁荣、引领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述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主要从事较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中小规模经济实体。许多国家都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放在政策关注的重要位置上,积极为其提供良好的技术创新外部环境和支持政策。正确了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内涵,通过科学地系统评价及时把握其技术创新工作的效果与状态,引导其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已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外部环境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是指围绕整个技术创新活动始终、随着技术创新的开展而变化,并能够影响甚至制约其生存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本文接下来将主要从财政税收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律环境三个方面来介绍。
(1)在财政方面,国家通过不同的财政政策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很大的支持。财政方面,国家实施了火炬计划、星火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有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进步。在税收方面,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优惠税收政策。然而,财政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仍然不足,税收政策也存在诸多缺陷。
(2)近年来政府在金融体制改革和相关政策优惠上取得了很大成效,银行体制改革、股票证券市场与风险投资都进一步完善。不过现有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环境仍有不足,比如缺乏有力手段、结构布局不合理、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不强,难以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化对大量资金的灵活需求。
(3)我国近些年逐步通过了一系列促进科技产业化的政策法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但现有政策法律环境仍有不少需要完善之处。比如①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形成,②帮助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③政府对于科研经费的投入结构和支持重点不尽合理。
3.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构建
通过以上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目前状况进行的分析,构建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主要内容分为财税支持、金融支持、技术支持和社会化支持四个部分。
3.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税支持
财税支持主要有两个方面:(1)运用财政政策优惠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一是投资引导型财政补贴,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适度倾斜。二是提供信息服务相关补贴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负担一定比例的科技信息收集和咨询费用,帮助其改进或更新必要的信息设备。三是提供优惠利率的银行贷款,通过优惠利率、延长贷款期限、豁免债务等优惠贷款方式来为其提供直接优惠贷款。(2)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的税收优惠支持,具体优惠措施包括:一是投资抵免政策;二是对较高技术研发能力并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通过缩短其固定资产的折旧时期,实行加速折旧制度或特别折旧制度,并允许不扣除残值计提折旧。
3.2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
积极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金融相关部门紧密结合,针对其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同时期中不同程度的资金需求,通过政府大力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相关支持内容,从而在资金上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1)孵化器可以作为资本和技术的有效媒介,为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足够资金及智囊支持,既能方便投资方快速了解其经营管理状况、技术工艺水平和产品市场前景等信息资源;又能帮助其融通解决需要的各种流动资金、权益资金和不同周期借贷款项,同时还能帮助指导其选择有效融资渠道,快速获取经营性贷款和各类研究经费、引荐各种风投机构和天使投资等。(2)民间融资具有较低的门槛和较高的灵活性,可以为成长期企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但是很长时期里,无论是微观层面还是从宏观上,民间金融都被认为是不太稳妥和非理性的,因此一直难以取得政策支持的金融地位和与其作用相对称的制度认可。
3.3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支持
技术创新活动中,政府和行业层面的技术支持是其能否不断进行的关键因素,一方面企业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应该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
(1)当通过研发产出技术创新有效成果后,应该迅速及时地进行专利的申请和登记,加深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同时政府应该加大整治知识产权剽窃和盗版的打击力度,规范知识产权市场竞争环境,有效保护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全过程顺利进行。
(2)制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用人环境,不断加强产学研联盟协同合作。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支持和鼓励大学、研究所等相关科研机构和海外留学归国的创新人才,自主创业或到中小企业中工作,积极改善创新人才的投资创业环境。对中小企业中的技术人才在科研课题项目申请、国内外培训进修、家属人员安置、子女异地求学等方面适当加大照顾力度。(3)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和比重,通过设立技术创新专项扶持资金,支持高新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关键性技术的自主研发。
3.4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支持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企业得以不断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和品牌效益的基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的桥梁。
(1)培育企业技术创新文化氛围。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倡导创新文化研究,形成以人为本、以企业效益为重、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同时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再教育系统,提高全社会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热爱发明创造等创新活动的能力,营造自由开放、求实创新的较为宽松地创新文化环境。
(2)加快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并不断完善由政府牵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包括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专业信息,点对点搜集整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市场、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信息,并且提高其对信息的获取、甄别、选择、运用能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完善的服务平台。(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张亚博.中小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
关键词: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
1背景
专业镇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广东省提出,指以镇(街道)为行政区域单元,特色产业集聚度高、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业辐射带动效应强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专业镇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分布不均、协同效应弱、特色不明显、以传统产业为主、经济总量虽然大,但缺乏核心技术,综合竞争力不强,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专业镇经济的发展。中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数量庞大,吸收就业力强,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绝对比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建设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对改善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中小微企业从传统加工型向“专精特新”型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物资匮乏、人才稀缺、管理不当、模式单一等问题;还能促进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社会进步。在所有公共服务平台中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往往处于首要位置,因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等六部门将“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列为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三大载体之一。此举说明,国家技术创新的推动依附于创新平台的建设,区域经济和企业的高速发展亦是如此。“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本文基于政府角度研究广东省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绩效评价体系完全符合当前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有助于规范创新平台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2平台内涵界定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吴国林(2005)认为技术创新平台是某一区域中一系列共享要素的集合,包括人才、技术、知识、信息、政策及其相互联系。余忠、石德金等(2010)基于公共物品理论视角认为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是指为了提高专业镇(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优势产业发展,以“官产学研中金”等组织的有机合作为主要模式,形成一个优势互补且有利于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的支撑系统。张振刚,陈志明等(2014)提到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一个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银行和社会组织等多层次主体构成,通过优化配置政策、人才、信息和资金等资源,为企业营造技术创新软环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服务的综合系统。综上,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指一个为达到某种技术目标而组建的系统,其要素集合与组建方式因事而异。
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服掌教ㄕ庖桓拍罾丛从凇兑饧》中对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划分,鉴于此,文中所指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内涵以《意见》中的服务内容为准。《意见》中明确规定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展技术咨询,推广技术应用等服务。它能为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中介机构等多方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引导、鼓励、扶持多个主体联合进行共性技术的研发,从而使技术切实来源于需求,产品紧密联系市场,全链条式提高技术产业化、产品市场化的成功率。此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有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单独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由此可知,平台的服务范围主要包含技术咨询和技术研发两大类,研发的对象可以是行业共性技术也可以是企业技术难题,其收费模式并非完全公益,存在经济效益。
3构建指标体系
本文指标体系的设计,主要依据政府政策文件、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访谈。《广东省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绩效管理与考核办法》(粤科管字[2013]28号)中提出考核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议相结合、书面材料审查与现场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广东省科技厅2012年使用的一套评价体系以综合实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一级指标,并在附件信息中清楚地解释每一个指标概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其考核对象是大范围的公共服务平台,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而言针对性不是很强。
已有研究中关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指标体系的设计也能为本文提供很好的借鉴。陈丹青、温琴娜等(2009)将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指标体系设计为平台服务绩效、平台管理水平、创新研发能力三个层面。其中平台服务绩效包括研发服务、技术(条件)服务、信息服务、人才服务、其他测评项。每个业务模块从服务次数、服务内容、服务成效三个角度对其功效进行意见搜集,确定最终的指标项。李聪,杜伟锦(2007)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考察了各个行业创新平台的运行绩效,考虑行业技术创新平台的非营利性,将投入产出指标分为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两大类。其中科技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科技产出包括专利产出、科技论文、技术市场、科技服务。周宇英,陈金德等(2014)构建了综合实力、运行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个一级指标,综合实力包括软硬件条件,涵盖有形和无形资产。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创新服务平台指标体系的设计着重点在于分析服务平台的内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运行绩效、管理水平、人力、财力、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包括研发成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其中,服务的数量与成效等指标在社会经济效益中要有所体现。在参考文献资料时,应考虑本文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其他创新服务平台的差异,去掉研究对象服务范围以外的指标,并在可用指标上做出适当修改。
在对广东省部分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技术创新平台的组织规模都不大,布局比较分散,不一定有严格的运行管理机制或考核标准。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九大类别的明确划分是从12年起实施的,但之后学者们并没有依照不同类别展开大力研究,因此对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目录及现状进行全面统计比较困难。事实上,综合类型的服务平台数量较多,对综合类平台下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进行考核往往比较复杂,因为平台总的数据包括各分类平台的数据,各分类平台之间还可能资源共享,很难区分开来。但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广东省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最为核心的一类,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对以技术服务为主的综合类平台,可以考虑将总平台的某些指标直接采用,同时将以技术服务作为辅助业务的平台排除在本指标体系的考核对象之外。
本文基于以上三个层面进行综合考量,坚持指标体系设计的可操作性、全面完整性、客观公正性、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考虑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性、非营利性、共享性特点,经由团队讨论后,提出了以资源配置、管理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4总结
本文设计了广东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有三个特点。第一,涵盖了服务平台考核的各个方面;第二,尽量使用定量指标,保证搜集数据的客观性;第三,定性指标尽量采用是否类问题,降低调研对象对此指标的模糊性。本套指标体系并未完全脱离所能参考的文件资料,且本文所研究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以往研究有所区别,因此其科学性有待后续验证。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操作是否有难度,绩效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是否相符等都是未来应该考虑的问题。可以遵循如下两种思路:(1)如果采集数据很困难,例如公共服务平台类型很多,对某类平台进行总体调研可能难度很大,但样本量太少又不具备代表性;其次,对综合类平台而言,是否能将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数据从平台整体运营情况中抽离出来是个很大问题。那么可以先用仿真进行数据模拟,然后采用数据包络法进行平台之间相对效率的比较,只要该评价的结果满足少数样本的实际调研情况,即可证明本套指标体系有效。(2)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将指标体系视为一个量表,目的在于测量平台的效率。此时,需要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达到指标体系优化的目的;此外,要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以保证平台绩效结果的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加强专业镇创新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60429.
[2]周宇英,赵家将.加快推进江门专业镇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3):8790,158.
[3]吴国林,李侠广.广东专业镇核心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科技管理究,2014,(15):7782.
[4]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关于加快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Z].20120823.
[5]吴国林.区域技术创新平台研究――大涌红木家具专业镇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162164.
[6]余忠,石德金,邓燕雯等.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构建模型及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官产学研中金”战略联盟的视角[J].科技和产业,2010,10(1):1923.
[7]张振刚,陈志明,余传鹏等.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基于小榄专业镇的案例分析[J].技术经济,2014,(01):2432,103.
[8]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绩效管理与考核办法[Z].2013.
[9]陈丹青,温琴娜,周艳等.基于AHP的区域创新科技服掌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消费导刊,2009,(3):206207.
[10]李聪,杜伟锦.浅谈行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及评价[J].经济论坛,2007,(22):3537.
[11]周宇英,陈金德,罗祥.广东省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06):6669.
[12]王斌,赵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黑龙江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2226.
[13]张日鹏.陕西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西安:西北大学,2011.
[14]申屠俊捷,兰文燕.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论坛,2009,(16):9093.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China's SME got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and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at activating market economy and absorbing labor and employment. In particular,a number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based SMEs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force in China'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high-tech industries. However,the overall level of SM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still relatively low; the main causes for these problems are money,talent,risks,information and legal reason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 SMEs is to expand financing channel,solving the fund bottleneck proble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aying attention to corporate technology personnel training,enhanc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taking use of outside resources to look for the cooperation with large enterprises,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agencies to lower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isks.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分析;对策措施
Key words: small and middle sized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blem analysis;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164-01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在活跃市场经济、吸纳劳动就业等诸多方面起到了大型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由于缺乏一定的资源及机制保证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资金原因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认为开展技术创新的瓶颈是缺乏资金。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少,没有足够经费用于支持创新活动,同时中小企业融资也尤为困难。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利的融资体制,主要表现为:①融资渠道单一。与大型企业比较,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一般依靠市场融资。因其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开放刚刚起步,中小企业市场融资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商业银行为加强风险管理,注重安全性、流动性,中小企业的资产质量、总体规模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很难获得贷款担保,银行贷款支持不足;②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需要贷款数额小、频率高,这就加大了银行的管理成本,基于盈利目的,一般来说,银行不愿意把款贷给中小企业,抬高门槛,设置一系列障碍。
1.2 人才原因 我国的主要科技人才主要集聚在高校、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集团,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很难承担自主创新,技术转移的任务。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多数中小企业的决策者缺乏战略眼光和创新意识,偏重于眼前利益,对现有人才的了解和重视不够,一般对人才不作长期培养和储备,对技术创新顾虑重重,企业缺乏公平的用人制度和科学的激励机制,一般的中小企业是家族式企业,管理随意性强,对人才引进、评价、奖励不重视、不公平,不能有效吸引、启用和留住人才。
1.3 风险原因 技术创新过程常常伴有相应的风险。资金风险。新技术和产品试验活动所产生的资金成本会为企业增加一定经济负担。市场风险。中小企业的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难度较大,获得投资回报较为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大。
1.4 信息原因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有效供给不足,特别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缺乏。问题在于技术市场不发达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目前,信息服务机构数量少,专业水平较低,功能单一,彼此的协同程度较差,企业缺乏必要的和有效的信息渠道,获取可用信息较难。科研机构与高校大量的科研成果闲置,同时,中小企业又苦于没有科研成果可利用。
1.5 法律、政策原因 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蓬勃发展,然而,在政策导向和法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处于劣势。我国缺乏完善的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难题;现行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对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支持较少。
2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2.1 拓宽融资梁道,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瓶颈问题 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授权专门的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授权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引导商业担保机构和企业互助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通过社会入股、会员企业交纳风险保证金等形式筹集担保资金;增加技术创新专项贷款的额度,采取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对技术创新项目予以支持。
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特别要对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本经营服务。风险投资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效的支持方式。所以,一定要加快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和机制的发展,建立多元化风险投资机构。
2.2 重视企业科技人才培养,提升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科技人员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整套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强对企业现有的科技人才进行开发和利用,应采用企业自我培训,企业间互助和联合办学等方式,加大各类科技人才培训力度;深化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鼓励技术要素以各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加大知识资本投资入股的确认比例,建立良好的聚才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积极投身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大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