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激发兴趣;探究实验;多元评价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教育背景下,生物学科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老师需要不断反思,学习新课改的教育思想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促进初中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发展。下面,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讨论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学习动机与外在学习动机,其中,兴趣属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只有学生对生物有了兴趣,他们才可能主动思考生物知识,主动学习探究生物知识的方法。激发初中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是新课标所提出的一项教学任务。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当作教学的重点与基础。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生物学习情境,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建立平等、和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屋及乌”,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再者,教师要以生为本,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将生物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在“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课中,我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全校范围内展开调查,了解校园内所有生物的生存状况,登记每一种生物并制作生物标本。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很多学生表示,他们并不认识很多在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因此,这个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了解生物无时无刻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当学生遇到无法鉴定种类的植物时,可以向教师请教,如果教师也无法回答,他们就需要到花鸟市场或向有关专家请教。
二、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验是生物学家探究生物的最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让初中生掌握科学的生物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操作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能够大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依然能够学习生物。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中,我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勤洗手吗?”学生回答:“为了洗掉手上的细菌。”我问:“你们看到过细菌吗?”学生回答:“没有。”我再接着问:“细菌属于微生物,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这些微生物呢?”然后,我让学生展开预习,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知识。接着,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课堂上利用显微镜,观察一些植物细胞。在实验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看到物像,我让其中一名学生讲述他们是如何操作显微镜观察物像的。然后,指出他们的问题,并让一些能够成功观察物像的同学讲述他们的操作步骤。在实验开始之前,我并没有将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现象告知学生,所有的实验结果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出来的。
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制定了多元的课程目标,突出学科的完整性。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就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初中生的多维发展。《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上述“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的评价中,我并非只评价学生是否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还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否爱护显微镜、是否对一些实验能力较低的同学施予帮助、是否能够使用生物语言正确表述实验过程等。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初中生物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师生要通力合作,不断促进生物课堂的健康发展。教师要激发初中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前提;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思维;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提高初中生的生物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物 探究实验教学 教学理念
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不再认为教育只是传授知识,它还承担着开发学生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责任,这已经成为我们对于教育质量的硬性要求。初中生物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给学生传授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职责,我们不得不认真的思考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缺陷。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1.理念缺失
教育方案的贯彻,往往依赖一线教育工作者,他们才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者,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当下部分教师观念缺失,不重视实验教学,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这是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①。
2.方法落后
实验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通过不断的实验去验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②。当下一些学校仍然使用着结论式的教学模式,课程开始阶段就将结论和注意点教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之后再去做实验,这样的模式在中国很多初级中学仍然存在,教育方法的落后只会扭曲原本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措施
发现问题永远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问题会一直存在,甚至恶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讨论解决方案与可行性措施,根据实际问题反思我们教学中的缺陷,改进不足之处。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针对教学中观念的缺失,需要政府定期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所以,必须将探究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研究教学内容和实验问题,学生通过实验锻炼动手能力,通过寻找问题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拓展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需起到管理和引导作用。
2.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实验教学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参与,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不应该直接正面否定,否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挥引导作用,尽量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并且通过多种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实验。
情景教学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之一,每次实验前可以设置一个情景引入问题,情景的模式可以结合身边实际,最好是一些有趣的小细节,这样大多数学生都会被问题吸引住,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为实验打好基础。学生的激情与兴趣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好的教育方法以引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面鼓励学生、启发学生。
3.精心准备课前备案
成功的生物实验课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前备案包括实验课的课题选择,课题的难易程度决定着学生对实验的关注度,课题太过简单,学生没兴趣,课题太难,学生难以完成,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③。除此之外,实验的进程也很重要,学生的能力不同,教学进度也必须因人而异,现代教育必须吸纳个性化的服务理念。初中生物科学实验的实验材料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客观环境的不同,实验材料也会不同,制约实验材料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等,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
4.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实验教学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生物科学实验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引导学生,书本上的知识相对比较狭义,网上的知识却是多面立体的。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优势,制作一些生动多样的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多动多思,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学生对于网络的接受能力也更强,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来引导学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上述的问题外,生物科学实验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去发现。上文对已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部分改进措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但需要结合教学实践来实施,通过各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展现出实验教学的优越性。
【注释】
① 邓纪勇. 在初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2):61-62.
② 兰. 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性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27):4-4.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景教学;内涵;创设方法
一、情景教学的内涵
情景教学是近年来刚刚引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并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情景教学是通过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课堂和生活相融合,构建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增加学习的欲望和课堂的亲切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长久的记忆应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的优势比较多,例如,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而且情景教学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能够促进创新,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作用,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对其的深一步研究,有利于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潜在优势的挖掘。
二、创设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境的方法
1.利用生物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来创设情境
生物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我们只是去了解它的规律和总结,而不知道其发展过程,那么很难感受到这些知识的来之不易,甚至无法正确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背景。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生物知识,还要收集生物相关的历史信息,并进行讲解和介绍,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例如,向学生介绍进化论的背景,介绍达尔文的故事。从其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生物知识,还能够学习他们对科学的执著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2.进行实验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
初中生物涉及的都是基本的动物或是植物的内部构造,是生物科目的基础。虽然说生物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但是它就像是空气一样,不容易被人察觉其重要性,知识也是较为抽象的。所以教师在介绍相关知识时,要借助一些模型,构建一个“实物情境”。例如,在教学“心脏的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拿着心脏模型走上讲台,把“心脏剖开”,让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内部结构,能够一探究竟。对于一些不方便的内部结构,例如,植物的内部、微生物的内部等,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使用动画或PPT,将内部结构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3.通过生物实验来构建情景教学
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是学生的基本功,更是生物学习的基本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有着大量的实验,利用这些实验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探索习惯。用生物实验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物探究方法,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生物知识。例如,在微生物学习中,教师可以安排显微镜观察实验。在“植物学习”这一节课,同样可以采用洋葱切片观察的方式来学习细胞结构和组成。经过大量的生物实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例如,能够深刻地记忆水绵是多细胞的丝状藻类,是由许多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细胞相互连接而成。这才是真正的“眼见为实”,通过观察得到对生物知识更加深刻的印象。
情境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大法宝,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一、调整教师教学理念,促进师生互动
传统的生物课堂一直是以教师讲课为主,教师通过教学的方式将需要讲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则只有被动地接受,这样一味的灌输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没有好处的,不仅不知道学生有没有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为学习生物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消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尽量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而这就需要与学生多进行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可多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对话,在通过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因此增加生物课堂的互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实施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要想让生物课堂达到很好的互动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很好的配合。教师需要做的是多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到教学中的环节,增加互动的内容,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而学生需要做的是在良好课堂环境的条件下积极配合教师的互动教学,这样可以更加容易学到知识。
此外,在互动过程中,如果学生所说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那么教师也要注意语言,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帮助学生分析哪里错了,并一起改正错误。
三、注重实验教学,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互动
生物是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门课程,因此要想更好地完成互动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并多增加一些动手实践的环节,以此完成课堂的互动,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亲眼观察到的东西把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探究式学习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引导学生感受动手,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获取新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课题选择、备课与上课的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大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鉴于此,笔者将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展开研究与探讨。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探究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体验科学、感受科学过程的方法,帮助学生领会到生物学科的本质,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主动实践、积极的进行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养成科学的处理信息能力,突出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让学生逐渐学会科学的学习知识。近年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逐渐被广泛运用,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成为重难点。传统接受性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传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谐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生自身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好胜心比较强,自己的控制能力比较差,学习的时候经常感到迷茫,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实践性。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现状
教师已经认识到探究式学习的关键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受到教学时间、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限制,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教师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准确,总是按照教材知识,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案之一。在初中学习中,生物教学一直处于复合的状态,因此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教W水平、教学能力都有待提高。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采取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性比较少,学习的时间、空间比较小,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中,互动的对象主要是优等生,促进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让中等生、差生都得到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出一些有质量、有层次、科学性、合理性的问题。即使有的教师开展了探究式的学习,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度不足,过分强调整齐划一,不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所谓问题的标准答案,违背探究式学习的初衷。
三、初中生物教学开展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策略
(一)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基本思路与模式
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独立性,让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一般来说,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思路:
1.教师提出问题。探究式学习方式一般都是以问题为源头的,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提出有意义的探究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问题不可以是特别艰深复杂的,或者是深不可测,基本上没有学生可以得出结论,要提出一些通过思考就可以探索出知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观察意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问题有效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动力。
2.进行假设。在对学生布置完问题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与知识经验,收集资料,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假设,在探究中通过网络、教材、实验、观察等途径,探索知识,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有效进行探究式的活动。
3.实施探究方案。在探究式学习中,需要有有效的探究方案作为指导,从材料的选择、相关知识的构建、探究的方法步骤等等,这些探究方案需要从问题以及假设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去证明自己的假设。探究方案的设计要有实践性、操作性,要简明易懂、简单可行,然后有效的实施方案,进行观察和激励。
4.分析结果。在探究式学习之后,要将观察结果与已有知识相互融合,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分类、归纳,得出结论、得出规律。
5.进行交流、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各自的探究结果,得出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引导新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各自结果的科学性,然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二)在导入环节进行创新,确定探究活动的主题
兴趣是最稳定的心理因素,是探究某项事物的心理基础,更是人成才与发展的起点,学习兴趣是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只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主动参与的意识,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最好的状态。因此,在探究式学习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学习“鸟类”的知识的时候,笔者准备了白纸、报纸、硬纸板三种材料中选择一种,自己想办法让纸飞起来,飞行时间最长的小组获胜。大部分的小组都会将纸张折成飞机,但是该选择哪种材质的纸成为小组的主要矛盾,折成哪种类型的飞机,更是成为交流的重点。结合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然后举办比赛,在学生完成活动之后,教师自然而然的将话题引入到鸟类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与发展,探究知识取得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用优美的歌曲拨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在学习“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的时候,我播放了《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其中舒缓的音乐有利于缓解学生看到蚯蚓的恐惧状态,增加对蚯蚓的好感,顺势确定探究的主题,蚯蚓为什么依恋土地。激发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进行学习。
(三)创设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改变自身的角色,自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组织者、合作者,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具浜托车氖ι关系,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对学生有准确的认识,要给学生正确的期望,科学合理的期望,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从心理上信任教师,只有对教师亲近,他们才会对教师所教的科目有兴趣。“亲其师、重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探究学习的时候,要尊重每个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在学生探究学习中,要对学生多多肯定、表扬与鼓励。例如在学习“真菌”的知识的时候,当笔者讲到蘑菇这个真菌的时候,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老师,颜色鲜艳的蘑菇一定会有毒么?”其实这个问题与本节课的内容是不相关的,但是我却没有刻意回避,也没有批评这个同学,因势利导,激发大家的好奇心,让他们搜集资料一起研究,学生产生了科学合理的认识,学生之间自由的讨论,解决了学生疑惑,培养学生善于进行思考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得到了科学的认识,辨认蘑菇是否有毒,不要单纯的依靠民间的经验,要依靠知识来辨别。
(四)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
在探究的过程中,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对各种信息与观念进行加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让新旧知识之间相互沟通。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例如在学习“水中的动物”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现水中动物的形态,在学生观看之后,为学生提出问题:“水中的动物是怎么生活的呢”让学生通过观察、问题、思考、做出假设,探究水中动物生活的习性。在整个过程中,笔者没有过多的干涉,只有在学生出现思维困惑的时候,提供支持与点拨,逐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
总而言之,进行探究式的学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手段,从生物教学的现状出发,确定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瞿加法.探究性学习模式初探[J].初中教学研究,2012,(05).
[2]黄文英.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初中教学研究,2011,(12).
[3]茆庆东.例谈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活动[J].初中教学研究,2011,(04).
[4]刘尧,闫新豪.高职医学生物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14,(09).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性教学;必要性;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般初中生的年龄在13―16周岁之间,他们对生物学知识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各方面的认知水平都十分的欠缺,比如经验和实验能力等。但是生物实验性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思维能力,通过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实验性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性教学的必要性
实验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实验时运用的设备,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变化,再从变化中发现一些新知识,从而掌握更多新的理论知识。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常实验都是在实验室里或者教室进行,但是有的实验也可以在实验园区里进行。
二、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我国是一个传统大国,所以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改革,虽然在生物教学中新添加了一些实验的内容,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限制,大多数教师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生物课堂中的实验教学不能发挥其本身的作用。
2、实验安排不合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谓实验就是根据科学研究的不同目的,尽最大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扰,突出一些重要的因素,并且利用一些相关的仪器进行人为地变革以及控制,从而使得一些事物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生变化,以此去认识自然的现象,掌握自然的规律。在我国传统的实验法教学中,教师通常运用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去教学。
3、评价手段单一
我国目前的生物实验教学中,一般都是授课老师同实验室的实验员一起和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仅仅为了实现教学评估的顺利进行而进行的实验教学。表面上是进行了实验教学,而实质上只是走走形式,学生也会错误地认为教学过程并不重要,其中的道理也可以不用全部掌握,只需牢牢地记住实验的结论就可以了。这种单一的评价手段,不仅使教师对实验法教学不够重视,而且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
三、完善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师应改变教学传统教学观念
当今这个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实验教学,重新考虑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课堂上,启发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同生活联系在一起。初中学生往往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达成这样的认识:要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实验课不是用来玩耍、来满足心里好奇感的,而是通过实验探索发现知识的奥秘。
2、注重课堂的导入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的导语时要注意运用生动有趣的的语言,以此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探索,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生物学》中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实验,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时,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来设计问题:(1)切洋葱时,我们感到要流眼泪,原因是什么?(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我们在视野中看到了许多排列整齐的近似长方形的结构,这些结构是什么?把这短短的两个问题作为课堂的导入,能充分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学到理论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动性。
3、把课堂交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人。这样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投入到实验教学当中,动手的同时也积极地动脑思考,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实验的探究当中。例如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实验过程是(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2)用黑色的纸片把叶子从正面和背面都盖住,然后将其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3)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4)将叶片放入一个盛有酒精的小烧杯,再把小烧杯放入大烧杯内进行隔水加热,发现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5)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6)稍停片刻,用清水洗掉碘酒,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黄白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蓝色。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前三个步骤都让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操作,后三个步骤,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改善教学评估方式
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好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使科学变成一项作业,要求学生爱护实验教学仪器。改善教学评估方式,要把生物实验教学纳入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内容之中。通过这种教学评估手段,提高学生和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
5、做好实验小结
实验后的小结应具有高浓度性。对于一堂精彩的实验教学,课后小结是至关重要的。能清晰的体现实验的过程及结构,让学生一目了然。例如“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实验步骤可总结为:擦-滴-取-涂-盖-染-吸。
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性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因此,广大生物教学工作者应尽职尽责,重视实验性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丁玉娟.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新教材教学案例体会[J].内蒙古教育.2008(22)
[2]徐正文.在科学课运用“五疑探究法”的尝试[J].吉林教育.2008(26)
[3]沈嵩.谈高中生物教学如何贴近新课程理念[J].中学课程资源.2007(12)
[关键词]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问题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面前,在整个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生物教学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加快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们经过认真思考认为采用探究式是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选择。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
二、探究教学的优点
1、探究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进入科学的学习。探究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
2、究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教学不是让学生“读、记”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大量的安排实验是为了诱导学生研究问题,而不是证明课文。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信息,在观察自然中产生问题,用不同方式做出记录,以便保存与交流,在测量比较中学会一整套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并计划进一步行动,在解答问题中增长知识和才干;随着知识的增长,将对他们提出越来越复杂的问题。“灵感”就在这大量的切合实际的综合分析和正确判断中“瓜熟蒂落”地产生。最终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探究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一种真实的生物学问题的研究。首先向学生提出科学家已经熟悉的材料和已有解决办法的问题,而后“随着问题的深化,学生边渐渐接近知识的前沿。”这样学生模拟了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兴奋点被诱发,好奇心得到鼓励。学习就不再仅仅是为取得好分数,要受到父母或教师的表扬,只源于对学习本身感兴趣。
4、课堂教学采用探究式能使班级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实行探究方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
三、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是:
发现问题——收集资料——问题解决
探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知识或问题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解决这一程序:
第一步:教师激趣引题,学生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引题后学生的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充分准备,使课堂导入,像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教师要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不少于8分钟的时间。
第二步:学生合理探究,教师适时导拨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究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要给学生4—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同桌合作探究。二是小组合作探究。三是全班集体探究。
第三步:及时归纳、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请清楚楚的交代。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及三,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
第四步:运用激励评价、引申探究活动
这一阶段即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四步操作程序,只是基本程序,并非固定不变,可根据具体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教学步骤。
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未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才能改变课堂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全日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实验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P74-78
[3] 朱正威《全日制义务教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实施建议(1)生物学通报,2002,37(3)30-32
[4]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编著《生物(初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 ;应用
The research study i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creature the teaching of application
Sun Famei
【Abstract】the research learning is based on student's independency, explorative study, based on the students' life and social life choices and determine the research project, mainly with individual or group cooperation way of learning.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and practice, get personally direct experience, form a scientif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attitude, hav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knowledge to 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In research learning, teachers are the organizer, the participants and directors.
【Key words】research learning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application
本文以“青春期”教学为例,采用确定研究对象和方法――学生建构问题――推测问题症结――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探讨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目的和意义
在当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人们以课程形态探讨研究性学习的较多,作为学习方式应用于学科教学的甚少。
生物学是探究性很强的一门实验科学,其课程内容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较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生物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实现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使生物学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2.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初中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应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引入生物学教学中。
2.1 确定研究对象和方法。
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师给学生设置一个探究情境,或限定一个探究范围,包括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首先,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举实例、讲故事、出示实物或标本、出示图片、放录音、放录像、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研究问题。如学习《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第一章的第三节(主题:青春期;专题: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心理变化及卫生)内容时,我举了与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相符合,让学生觉得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实例。即一位中学生给某期刊的编辑写了一封信:我是一名中学生,正是特别爱美的年龄,从去年开始,我的脸上长出许多带黑头的小痘痘,好长时间不见好,于是我就开始挤、抓,甚至都出血了,现在脸上留下了许多疤痕,并且毛孔变得很粗,我真的很伤脑筋,您能帮我想办法吗?接着问:假如这位中学生向你倾诉,你将如何回答呢?这位学生脸上长出的许多小痘痘是什么?这与人体发育的哪个阶段有关系呢?作为中学生,你是否也发现自己身体和心理上有某些明显的变化呢?你知道多少有关青春期卫生的知识呢?并提出“四要四不要”的方法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四要:要自主思考;要探索;要在笔记本上写关键词或画草图;要提问题。四不要:不要先看书;不要先讨论;不要喊叫;不要急于举手)这样,引导学生有序地学习“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心理变化及卫生”,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处理探究活动中的个别方法问题,能很快抓住要领。
2.2 学生构建问题。
在教师提出探究领域之后,学生要对领域之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建构。这个环节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个性化学习开始的关键。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创造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质疑,要发散思维,要作出联想,甚至要大胆地推测、猜想,学生构建的知识和问题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学生对前面的第一个问题,可能建构以下几种问题:①脸上长出许多小痘痘,可能是青春痘吧。②脸上长出小痘痘,可能是一种皮肤病,为什么不去看医生呢?③脸上长出小痘痘,是不是过敏所致?另外,对于青春期身心变化的问题,学生可能思考并且建构以下问题:①与以前相比,我的身体和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呢?②这些变化都与青春期有关吗?③为什么青春期会发生这些变化呢?④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2.3 推测问题症结。
通过问题的建构,学生对问题已基本明了,但是还有一些疑惑、模糊不清的地方,需要学生对问题进一步分析、推测,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即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一经解决,整个问题也就豁然开朗了,因此这个环节是整个探究过程的钥匙。如何找到关键点呢?这里,教师一定要讲究提出问题的艺术性。科学有效地提问,能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如认为脸上长小痘痘,可能是一种皮肤病,这个猜想显然不正确,但是教师还是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猜想或解释表达出来。然后,可采取强调问题的关键词:中学生、脸上、带黑头的小痘痘等方法,让学生逐渐领悟自己推测的错误,并联想到关键点――青春痘。又如教师提问:“进入青春期以后,你和同学的身体在形态、结构、发育等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呢?你在心理上、思想观念上有何变化?”这是一些很笼统的问题,很难让学生通过确切的信息、资料来解答,应将提问所涉及的范围缩小至最佳,让学生可以非常明显地知道需要什么信息、资料来解答。如果教师提问:“进入青春期以后,你和同学的身高、体重、体形方面有何变化?你的生殖器官有哪些明显变化?有何异常现象?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该注意什么?”只有这样,提问才能成为对当前有用的科学问题,是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当找到以上问题的关键点后,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进一步探究、主动收集信息、获得资料,进行正确解释。
2.4 解决问题。
经过上述三个环节后,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明了了,需要什么信息、资料也十分明确了,学生就可以通过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把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的关键词写在笔记本上,准备表达与交流。教师要察看学生写的关键词,了解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状况和收集信息资料情况后,组织学生讨论。这是为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发挥主体性,在交流中通过同化,建构正确的科学知识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以学员的身份参与讨论,组织讨论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要及时给学生激励性评价,也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相互评价。只有全班学生都不会解答的难题才可以由教师提供信息资料。经过讨论得出了答案:①脸上长出小痘痘,既不是皮肤病,也不是过敏现象,而是青春痘,又叫痤疮(或叫“粉刺”)。②现在我们正处于青春期,脸上长了许多青春痘,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挤和抓,否则会感染,还会留疤痕。③脸上长青春痘不要吃或少吃辛辣的、具有刺激性的食品等。至于青春期为什么脸上会长出青春痘、怎样预防的问题可以由教师解答。答:由于体内性激素的分泌量增多,使皮脂腺发育增强,因此皮脂分泌增多。如果皮脂不容易排出,就可能发生青春痘。另外,当学生找到身高、体重、体形、卫生等问题的关键点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主动收集信息、获得资料,经过多方面交流,就能够形成共识。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 生活化教学 教学优势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187-02
大部分知识的根源都在生活之中,从生活中总结出规律,继而升华为更为精辟的理论知识,方便他人进行学习与应用。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也十分重要[1]。如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生物知识充分应用于生活之中,是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度,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
1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教学的优势分析
1.1 生活化策略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策略教学中,能够借助增加与生活的联系,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当教师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熟悉的生活知识时,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从心底里认为生物知识与生活距离不远。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多会强调书面知识的重要性,有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聊,导致缺乏对初中生物课程的兴趣。生活化策略教学方式能够改善传统生物课程教学的不足,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成为生物学习的主动方,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1.2 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丰富生物课程内容
在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育中,主要教学目标为生物相关知识。而在生活化教学策略中,除了基础的生物化教学内容外,还添加了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通过生活化生物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可贵,丰富了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2]。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在对学生开展生物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生活意义与感情道德方面的感悟。给予初中学生生活化生物教学策略,才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1.3 生活化策略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在生活化策略生物教学课程中,通常会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开展教学任务。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自主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鲜事物的勇气。通过生活化策略教学不仅能够起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操作中获得生物知识,能够让知识更加牢固。尤其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物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大多仍属于基础知识。倘若学生不将基础打好,对后续的学习也会产生影响[3]。
1.4 生活化策略生物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在生活化策略生物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生物知识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在初中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开展自主研究、竞赛活动等方式进行探索式、创新式学习,在该种教育中,学生需要明确的分工合作来完成学习内容。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锻炼自身与其他伙伴的协作能力。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更能让学生懂得合作、集体精神。提高学生合作、沟通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之中获得很多益处。
2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
2.1 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教学的学习气氛
改变传统初中生物教学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氛围,生活化教学策略中,需要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改变课堂学习气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当学习到生物知识之后,可以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部分问题。教师在为学生构建学习气氛前,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初中生物的教材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化学习的气氛,将学习与生活充分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如花朵、树木等生物,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温度对花朵的影响。让学生能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学习,提高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4]。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更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2.2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的抽象性较高,且分类较为复杂,仅仅通过生物教材文字叙述无法真正了解到所学内容。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在教学领域融入现代科技,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生物生活化策略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技术成为新型教学的趋势。初中生物课程本质上属于实验科学,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加深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当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生物知识真实的展现出来,利用图片、视频等内容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以直观理解的内容。当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观察到所学内容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将生物知识与生活产生联想,进而更能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度。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承担着引导者的地位。例如,教师在教授《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准备多种藻类、苔藓以及蕨类植物的图片。在学生能够辨认与认识该类植物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索,让学生回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见过哪类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来对藻类、苔藓与蕨类植物进行区分,更深刻的掌握生物知识。
2.3 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生活化教学
对于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而言,除了课堂中短暂的集中教学外,课外活动教学对生活化策略教学也十分重要。由于初中生物课程本身就属于一门实验学科,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相应的生物知识。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相应的课外教学任务,将学生在生物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时间能力。利用所学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还能让学生拥有自信,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实际价值。例如,教师在教授《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外调查的方式开展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对生物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动物、植物等为主体进行分组,每组成员所负责的内容皆有所不同,让学生通过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特征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在调查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班级汇报讨论会,委派每组代表对所调查的内容进行总结。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能够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生物的意义,还可以培B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 结语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才能够满足现代教育需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理念已经被时代所淘汰。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构建学习氛围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主动性。选择生活化教学策略是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能够显著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檀勤彤.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18):275-276.
[2] 王香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才智,2015,16
(27):161.
[3] 赵慧敏.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5,20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