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但它与儿童成长究竟存在什么样的联系,音乐教育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人们却知之甚少,因而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缺乏准确的认识,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情况及中国教育现状,作出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音乐教育;儿童成长;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发挥的作用
就一般人来讲,音乐能够平复心境、消除疲劳,弹奏音乐能够增强左右手协调能力、开发右脑,对儿童成长来讲作用更大,音乐教育是儿童情感体验的重要通道,在儿童对美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智力发展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教育不是教育的补充,而是教育构成。音乐教育会造就更优秀的城邦公民,音乐改进习惯、净化灵魂,他说:快乐地学习音乐并且学习高尚的音乐,是掌控一生幸福的钥匙[1]。
二、音乐教育与儿童成长的协同关系
(一)语言智能的增进。美国约克大学的贝克莱斯特•罗特曼研究院的西尔万•莫雷诺博士进行过这样一项实验,让两组48名4至6岁的儿童分别接受视觉艺术训练和音乐认知训练,参加视觉训练模块的儿童语言智力和大脑没有显著变化。而参加音乐认知训练的90%儿童在词汇知识、精确性的增长、反应时间上进步明显,是视觉组的5倍。音乐组还显示出与认知表现进步相关的大脑改变[2]。此研究说明了音乐对语言智能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二)阅读技能的增进。美国长岛大学的约瑟夫•M•皮罗和卡米洛•奥替兹进行的一项实验针对两项特别的阅读次级能力(subskill)——词汇和语言排序,一些儿童接触了数年难度不断增加的包含节奏、调性和练习技能的音乐训练之后,相比那些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在阅读技能上显示出了更胜一筹的表现[3]。说明了音乐在促进阅读能力上还有一定的作用。
(三)音乐演奏改进注意力、记忆与自我表达,提高学习水平。瑞士进行了一项大规模、历时两年的研究,1200个孩子、50多个班级参与。该研究显示,音乐演奏通过改进注意力、记忆与自我表达,改进并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与交流技能。低龄孩子每周多了三节音乐课,在演讲中快速进步,并且学习阅读更轻松。[4]研究的其他结果还显示:孩子们学会了更喜爱学校、更喜爱学习,考试中压力变的更小了,意味着他们能更好地应对学习的压力。12岁之前接受过音乐训练的成年人拥有改善的“回忆说过的话的能力”,即“语言记忆”。研究测试了60名成年人,其中30人有过6年以上的西方乐器的训练,其余一半是受过少量训练和完全没受过训练的成年人。
(四)音乐演奏让孩子更聪明。有规律的演奏乐器能改变大脑的结构和能力,也可能用于增进认知技能的治疗。它能在儿童和老人中提高多达7个点的智商,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音乐演奏者与非音乐演奏者相比,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是不同的,尤其是用来处理音乐和演奏音乐的大脑区域。在儿童中,我们发现,学习钢琴让他们更加懂得自律、更专注,更有规划性。所有这些事情对于学术表现都很重要,所以使孩子变得更聪,脑筋更加灵活。
三、结论
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是真实的,有确定性的。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培育儿童充实的精神世界,丰富和充沛了人的情感,发展了学生审美敏感的重要路径。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儿童在相对人文的环境里成长,可以培育良好的性格与和谐的氛围。学校里组织的大小合唱、各种乐队,使得孩子在配合的环境里学习相互协调、接纳。特别是,当前,学校课业负担沉重,音乐和心灵很近,借助艺术表达,可以很好地宣泄压力,释放情感。音乐教育是学校的必修课,越是过度重视应试的学校和教师,越要注意到这一点。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儿童成长拼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懂数理化、闯关应试教育的学生是不完美的,严格地说,是有明显缺陷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科学技术工作者要有一点儿文学艺术素养,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到的。”科学工作者没有艺术素养,难以有大的成就,因为,艺术给人的想像力插上翅膀,而现行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是有严重阻碍的,它的阻碍放大到国家和民族发展层面,其问题的后果是相当严峻的,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可以确定的是,根据科学研究的成果,音乐教育在提高智商和成绩方面具有明显的助推用,而现行教育对此并没有真正地认识,所以,让教育回归本来面目,让孩子全面发展刻不容缓。音乐教育与儿童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是不可以被替代的,这种作用的显现不仅是现实的,而且也是长远的,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65.
[2]吴骏译.低龄儿童显示出语言智能的增进[EB/OL].美国心理学在线网站.
[3]吴骏译.音乐能帮助儿童增进阅读技能[EB/OL].美国心理学在线期刊网站.
关键词:家长;教师;沟通;有效策略
交流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更需要技巧,需要用心研究,确保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家长承担着最主要、最关键的角色,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幼儿教师要充分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成长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教育幼儿。
一、在沟通中运用恰当的谈话方式
1.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流
在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方面,家长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同时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远多于幼儿教师。因此,在与家长进行交流的时候,教师最好不要自认为是教育专家,采用平等的身份来交谈,而不是居高临下对家长进行教育或者责备,尽量少出现“应该”“必须”等词语。更不要出现打断家长说话的情况,多听取家长的建议,让家长本身乐意与幼儿教师交流育儿经验。
2.谈话侧重点要因人而异
在进行交流的时候,要根据家长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有些家长比较直率,在交流时可以直接进入正题,就孩子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与问题来讨论解决办法。而对于平常交流不多的家长,则可以先适当地话话家常,以便先对家长的性格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再进行下一步的谈话。个别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没有特别关心,这时候幼儿教师应该委婉地告诉家长情况的重要性,让家长有所认识,配合好幼儿教师开展幼儿教育。
二、采取丰富的沟通方式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能仅限于接送时的问候或者是简单的家访,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进行沟通,以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的成长,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平常幼儿在实际成长过程中的情况来灵活运用。举个例子来说,有时候幼儿是由祖辈接送的,幼儿教师可以抓紧机会从多个角度来了解幼儿。除了正面言语与电话联系,适当地采用便条的方式也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沟通方式显得更加真诚,也能够更加正确地传达幼儿在学校的实际表现。
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能够很好地加强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组织一些亲子活动,不仅能够让家长对学校的幼儿教育模式有非常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让家长看到孩子们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特长所在。不仅如此,参加亲子活动还能够加深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探讨更加科学的育儿方法。总之,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交流方式可以更加丰富
多样。
三、以家长的心态关爱孩子
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是要对家长疼爱孩子的感情有基本的认识。在家长看来,孩子永远是最优秀的,甚至孩子犯了错,他们也认为孩子只是调皮而已,甚至是可爱的表现。而如果孩子在学校稍微受点小伤,家长的心疼表现得非常明显。这种时候,我们要以家长的心态来看待问题,以求更加客观公正。
幼儿教师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就必须真诚地对待孩子,同时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感情。在家长眼里,幼儿教师如何对待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多多理解家长,从家长的视角去看待孩子,就能够得到家长的充分信任,实现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并让家长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
总而言之,虽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有很多影响因素,但只要双方彼此理解和认同,就能够配合好对方的工作,解决孩子在学校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共同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取得很好的育儿效果。
一、启发性学习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少儿舞蹈教学最初训练多是从6―10岁的孩子开始,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的身体语言表现欲也在朦胧的兴趣状态,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应掌握好对舞蹈训练规律和基础的引导,一丝不苟地把学生从把上动作到把下动作一点点抓起。从实践来说,要让孩子适应这种教学,除了在今后的训练中打好基础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学习舞蹈也是学习一种文化,就像认字要一个个地学,写字要一笔一划地写一样,舞蹈学习绝不是单纯地玩耍,要让他们明白,这种学习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并逐渐使其从舞蹈基础训练中学会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
对于这种体会,笔者曾经在给学生播放某一年春节联欢晚会获奖舞蹈作品时发现,多数学生对10多个孩子舞蹈出场的画面非常感兴趣,并不时地跟着有意去模仿。进而在看到有一些老奶奶舞蹈出场后,他们很惊讶,甚至尖叫起来,老年人老当益壮的舞蹈热情感染了孩子们。随后,笔者在课堂上又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去启发孩子认识所欣赏舞蹈的更多含义,从而透过观舞打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窗。
二、舞蹈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少儿舞蹈教学除了应遵循舞蹈基础训练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将舞蹈基础教育放到德育、美育的启蒙教育中也是必须的。舞蹈艺术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有重要影响,它可以使学生得到情操和情感的蒙养,从爱祖国,爱人民,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中唤起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进而增长知识,提高智力,提高自身审美情趣和能力。舞蹈艺术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认识和欣赏力,提高他们辨别美丑、善恶能力的指标,让学生多观看优秀的舞蹈作品,就是让他们懂得舞蹈是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表达人类的真、善、美,而人类的真、善、美是提升一个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动力和源泉。
三、寓教于乐在舞蹈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著名舞蹈教育家杨书明曾经撰文指出,“少儿舞蹈是轻松、愉快的舞蹈,半跳半玩才符合儿童的天性。”笔者认为这里的“半跳半玩”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具体来说:
(一)让孩子多接触音乐,让音乐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热情。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在表现思想内容、发展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不但担任着舞蹈器乐伴奏的任务,其本身也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情感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针对如今中小学生普遍对音乐痴迷的情况,笔者认为,从音乐下手,由音乐带动学生热爱舞蹈,刺激他们对舞蹈的热情,让他们在不自觉中跟着音乐全身心投入到舞蹈的创作和表演中,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借着音乐大胆地表现自己。实践中,笔者从两方面做起。
1.将音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利用午休时间、课间活动时间等较轻松的时段放一些轻音乐,如钢琴曲、小提琴曲,由此拉近学生和音乐的距离。这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在繁忙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放松,同时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2.专设音乐舞蹈欣赏课。专门开设音乐舞蹈欣赏课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了解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在音乐作品的选择上,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选择作品。比如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就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创作和推广适合儿童学唱的《新学堂歌》,如《学唐诗》《学宋词》等歌曲,这些歌曲歌词朴实,旋律动听且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吟诵和学唱。笔者在课堂上放给孩子听的时候,得到了多数学生的热烈响应,学生们在听着音乐观看《新学堂歌》的MTV视频时,还不时地摇晃,跟着学唱,一副非常快乐的样子,因此课堂上下的互动就形成和建立起来了。
(二)由于学生强烈的肢体语言表达意愿,我们可以把少儿舞蹈教育引入到励志和成长教育的范畴之中。舞蹈学习在某种意义上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学习成果的取得需要付出更多汗水。所以,常鼓励学生学习,让他们懂得,纵然舞蹈学习过程是辛苦的,但获得成功和得到奖励会让一个人有成就感,也会让培养他们的老师、家长满足和欣喜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幸福教育;幸福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61-01
一、教育是儿童体验幸福的过程
幼儿教育作为全面、系统地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应该是幼儿自身探索的一个有效的延伸与拓展,以儿童既有经验作为桥梁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体验着翻身能力的提升与学识范嗣的拓宽所带来的幸福感,体会着广大的未知世界所蕴含的魅力与神秘,从而激起极大的好奇心去进行更广泛的探索。教育是儿童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与更新的过程。教育与一个人幸福观的形成、创造与享受幸福能力的培育、自我实现、创造力的保护与发展、自由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价值体系的构筑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接受教育是如此美好的一件事情,在教育的帮助下,幼儿可以发展与生俱来的潜能萌芽,并不断锤炼自己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各种能力。
二、当前幼儿教育中幸福缺失现状
1、沉重的学习负担压迫了儿童的幸福
孩子对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趣只是一时的新奇,家长却把这种兴趣看成了孩子艺术天赋闪现的火花,并节衣缩食购买昂贵的艺术设施,竭尽全力去开发孩子所谓的“艺术潜能”。而且成人所选取的教育内容大多脱离儿童的生活,因而不同程度地割裂了儿童当前生活与未来生活的辩证关系。成人灌输给儿童的间接经验压迫了他们的直接经验,这从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儿童与大自然的亲子关系。这些做法都是对儿童和谐与幸福的破坏。
2、溺爱与忽视扼杀了儿童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较之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更挑剔、不尊敬长辈、不爱惜东西、爱发脾气、自理能力差。独生子女表现为自我中心,在独立思考、坚持性、含作性等方面比非独生子女差。其实,独生子女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问题儿童”。造成他们不良品行的最主要原因是长辈对孩子们的过度溺爱。溺爱,除了给儿童一生带来更大的苦楚外,没有任何别的收获。
如果说溺爱是幼儿家庭教育之“过”,那么,对幼儿的忽视行为就是家庭教育之“不及”。“过”与“不及”都不能对儿童的合理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注,从而极大地剥夺了儿童的幸福。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现今的儿童受忽视的成因更加复杂。很多父母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不能自觉地提供儿童成长所需的有效资源。而许多认识到教育之重要性的家长又往往缺乏对儿童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教不得法,反而过犹不及。
三、回归幸福的幼儿教育
1、幼儿教育应关怀儿童的生命
教育是培养人生命的过程,关怀人的生命,使人类过幸福的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幼儿教育关怀儿童的生命首先表现在要珍视儿童的个性。个性是儿童创造幸福的源泉。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儿童发展他们的独立世界,使他们对人类、对世界、对宇宙做出独一无二的贡献。幼儿教育要引导儿童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珍爱生命,感受生命的尊严,开发每一个儿童不同的生命潜能,提升儿童的生命质量,使儿童自身成为个体生命成长的资源。幼儿教育还要重视对儿童生命的终极关怀,使他们在有限的生活中体验生命存在的无限的价值和意义,在短暂的世俗生命中领悟永恒的幸福。幼儿教育只有走进并立足于儿童当前的生活,才能体现教育的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体现教育对人成长动态过程的关注,并帮助幼儿在适应当前生活的基础上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幼儿家庭教育应合理施爱
给予儿童正确、合理的爱是儿童拥有当前幸福和长远幸福的关键。爱首先意味着责任和关心。“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意味着对所关心的事情做出反应。责任和关心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儿童,客观地评价儿童,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施爱。正确认识儿童是评价儿童的基础。儿童的人格与成人是平等的,成人应满足儿童的合理需要,不能因其弱小而任意对待。对孩子建立适宜的期望值。除了责任和关心,爱还意味着尊重和认识。尊重意味着能够按照儿童的本来面目们,认识到他们的独特个性和惟一性,让他们按照本性成长和发展。一旦失去对所爱重和认识,爱就会堕落成统治和占有。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所在的,孩子之有智力差异的。这种不客观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强使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只会损害身心健康,不会对他的成长有任何益处。
3、幼儿教育应珍视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不是一个事事依赖我们的呆滞的生命,好奇心使儿童“把某样东西拆开、打碎以便认识它,或者‘拆开’一只动物,残酷地扯下蝴蝶的翅膀以便认识它,硬要了解它的秘密。这种残酷本身是以某种更深刻的东西为动机的,即了解事物和生命之秘密的愿望”。
在影响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内因,好奇心是儿童成长的真正动因。但是,在我们使用强迫、诱惑甚至体罚等一系列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强硬地把既定的知识灌输给儿童的过程中,学习过程中应有的刺激——发现的喜悦、对结果的怀疑等同时一消失了。好奇心在这样的教室里是多余的,它已经被学习最大如利用儿童的好奇心这种学习的原动力,我们便只衙将儿童引领到知识的湖边,任由他们由徜徉,随时提供给儿童他们需要的帮助.并分享他们收获的喜悦。儿童的好奇心以及迸发出来的巨大的创造性会使我们看到真正的“教育丰年”。
参考文献:
[1] 叶 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一、幼儿教育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幼儿教育是让孩子走向学习的第一步,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是很关键的一个阶段,为了更加了解幼儿教育,我们去了几个幼儿园,分别和那里的孩子进行了大量交流沟通,通过和家长、老师的深入探讨后,我们发现现在的幼儿教育存在不少问题:比如:
(1)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强制性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和补习班,用家长的话说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所以很多孩子同时学习舞蹈、围棋、书法、英语等,对孩子来说,童年就是在满满的课程中度过的,缺少了童年应该有的乐趣。
(2)为了开拓孩子的天真烂漫,国家推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文件,主要是规范幼儿园将游戏互动带入课堂,以此让学生保持一颗童心。但是,虽然国家了规定文件,实际上很多幼儿园虽然也为了孩子的童心努力,但幼儿教育还是日渐像小学教育靠拢。
(3)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开展双语教育,但是孩子连母语拼音都没有学好,就开始学另一门语言,很容易让小孩子混淆视听,对小孩子来讲,压力也比较大,小孩子的教育还是要放松一点比较好[2]。
(4)幼儿园也会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吸引更多学生,会传授一些课程之外的知识。
二、幼儿教育的本质
大家都知道,幼儿教育是教育的第一阶段,也是孩子成长的基础过程。幼儿教育的本质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是孩子保持童心,有的人则是让孩子提前适应学习。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充满乐趣与爱心的教育,它更多的是让孩子放大天性,让他们保持一颗童心,而不是有的家长认为的提前适应学习,孩子以后学习的时间还很多,现在还是应该珍惜这段时间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家长也应该在这个阶段陪陪孩子。总的来说,幼儿教育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个体现:
(一)幼儿教育是人生探索的第一阶段幼儿作为人生中的初始阶段,孩子这时候还是一个稚儿,天真烂漫,心智也没有完全发育好。幼儿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孩子的优势,让孩子全身心感受这个世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这个世界,以此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认知基础[3]。
(二)幼儿教育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幼儿教育是幼儿开启学习的第一阶段,在每个人的学生生涯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一步。现在很多小孩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的宠爱包围,却少了同龄人的陪伴。因此幼儿老师应当做好引导作用,让幼儿与同学多接触,要学会分享喜怒哀乐,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重要性,也要让他们开始去认识朋友,去结交朋友,与朋友建立信任。
(三)幼儿教育是一个认同的过程幼儿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幼儿处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需要的是赞扬与肯定。在幼儿讲课中,老师一句小小的赞美都可能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因此幼儿老师需要积极去赞扬幼儿的正确行为,给他们一个提示,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此来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对幼儿的一生是有极重要的影响的[4]。
三、幼儿教育本质的价值
幼儿教育最本质的特点是它的独特性,但它也是全面的,从各个方面来完善幼儿的教育。在不同的领域都有所涉及,健康状况,语言能力、社会的适应能力及科学的认识包括艺术的熏陶,从基础阶段给予幼儿一定的辅导,注重幼儿的协调发展,完善幼儿的心智,保证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从健康教育来阐述幼儿教育。健康教育也是由多个形成的,它不是单一的,从身体到心理再到生活等都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健康教育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教育,在行为习惯上给予幼儿更好的帮助。幼儿的健康教育需要一个基准作为参考,不断的完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让幼儿懂得与安全相关的常识,懂得保护自己,获得帮助。总之,幼儿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2)从语言教育来阐述幼儿教育。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时期,同时它也是相对快速的。幼儿的行为特点普遍的好奇心十分强,教师应该从幼儿的性格实际出发,创设有趣生动的情景吸引幼儿的注意,保证幼儿的注意力时刻保持集中,引导幼儿的语言发展,多方位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从社会教育出发,引导幼儿教育。幼儿的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在生活中可以让幼儿参加不同的活动,加强幼儿对社会的认知,促进幼儿社会适应力的发展。让幼儿了解社会的发展及各种行为规范,为幼儿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好铺垫。幼儿的社会教育从多角度出发,包括自我的认识,对于他人,家庭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渗透,帮助幼儿了解社会。
(四)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对科学的认知可以说是在启蒙阶段,从科学知识到兴趣及面对科学的态度,都是从零开始培养的。幼儿的科学教学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生活,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五)从艺术角度出发,诠释幼儿教育幼儿的艺术教育是对幼儿审美的培养,也是艺术的启蒙阶段。通过艺术来影响幼儿的行为,让幼儿的情操得到艺术的熏陶,促进幼儿独特审美的形成,这也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作为人一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必须引起重视的。教师应该给与幼儿更多的空间,帮助幼儿完善教育,给与幼儿足够的关怀,保证幼儿在呵护中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刘彦俊(1962-),男,中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4,(9):3-13.
[2]王声平,杨晓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困惑及其重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1):1-4.
[3]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4,(9):3-13.
一、因地制宜,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园属旧城区早期建园,在总体规划布局上已无法满足幼儿园的发展需要。为适应幼教的发展,提升我园的办学水平,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不断完善办园条件,充分挖掘环境的潜在教育功能,遵循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教育化的原则,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对幼儿园各活动区域进行了整改,实现动静区分开,融观赏性、教育性、实践性为一体。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等有关领导多次到园进行督导,主办单位领导数次到园现场办公,确定整改方案,并下拨了专款,进行了更换低压电路和铝合金窗,增设美术室、音乐室等四大功能室场,改造了幼儿洗手间,厨房、水排污处理系统,修建幼儿运动场,增加绿化带等一系列的整改。我们利用幼儿园的一切环境,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用心设计,精心布局,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乐园。
二、确立目标导向机制,提高管理效能
目标管理思想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他认为:“应该把一个组织的目的任务转化为目标,各级领导均应通过目标对下属进行领导和管理,以此来动员和协调全体人员的行动,促进组织总目标的完成。”近几年来,我园不断优化办园水平,实行科学管理,落实园长责任制,落实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建立层级管理网,形成科学管理机制。目前,我园依照任务、目标确立了幼儿园的管理层次,明确相互间的职责。园长是园内常规工作的领导者、指挥者,中层为执行管理层,是各个职责部门的负责人,例如教研组长、宣传组长、文体组长、卫生保健组长、后勤组长等,基层为具体工作层,是各班级的保教人员,负责各类具体的工作。这样,使我园整个幼儿园的管理渠道畅通,指挥灵,信息通,发挥了较高的管理效能,也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各层次各岗位的职工都能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实行自我管理与控制,在实现组织整体目标的同时,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由于集体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协调一致,员工们都在积极地工作着。由于我们在制定幼儿园发展目标的同时,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突破口,制定了包括思想、心理素质、专业能力几个维度的教师发展目标系统,并通过各种激励机制以寻求各层次目标的整合一致,所以教师们不断为实现园的总目标而努力。
三、立足本园实际,促进教师的成长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而振兴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建立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品德高尚,精通业务,热爱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完整之幼儿的根本保证。我园一部分年轻教师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及工作态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专题讲座、上研讨课、一对一帮带等活动,力促青年教师成长的同时,充分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使她们在不同的层次上得到提高。近几年,我们把提高教研效益作为切入点,坚持“一手抓教研,一手抓队伍建设”,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创造条件――发现典型――给予机会――跟踪培养――亮相展示”使教研骨干应运而生,有效地促进了我园保教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加强园本培训的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学历进修,提高专业素质,努力创设学习和培训的条件,并在时间上、经济上给予支持。
四、抓住课题研究契机,深入开展特色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这充分阐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在办园实践中,以《纲要》为依据,确立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科研促办园水平的发展思路。
珠三角有着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为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发扬我国民族文化精神,挖掘岭南文化精髓,我园课题组开展了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研究。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我们充分利用我镇文化站是中国曲艺家协会创作基地和广东省民间艺术(粤剧、曲艺)之乡的优势,对各年龄班幼儿进行广东曲艺表演艺术的渗透教育,经过了一年的渗透教育和跟踪研究,幼儿对广东曲艺表演艺术有了最初步的了解,并萌发了初步的兴趣。课题的研究对我园开展的特色教学――艺术教育与社区辐射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我园的艺术教育经过了几年的深入开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多次参与社区艺术工作,密切了与社区的联系。课题研究与特色教学的相得益彰,使我园的艺术教育成果能更好地辐射到社区,幼儿园、社区形成了互动、合作的良好的教育局面。
五、家园携手,彩绘明天
【关键词】备课 园本教研 幼儿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14-02
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是再熟悉不过的一项常规工作。可是目前,有一些流行的观点正影响着园长们对于教师备课管理的认识和执行:一种观点是强调生成课程,认为教师只需根据教学现场灵活地生成教育活动,不必事先进行备课;另一种观点是强调无纸化办公,实行电子备课,认为有了高科技,教师根本不用辛辛苦苦地拿笔写教案;还有一种观点是强调人性化管理,认为教师每学期写那么厚厚的一本教案是又累又多余的事,应该通过减少备课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无论孰是孰非,这些观点都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幼儿园备课管理的深思。
教师是否要备课,又该怎样备课?在2008年颁布的《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试行)》中,在保教常规管理这一章里明确指出了备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也给园长们的备课管理工作点亮了一盏明灯。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就要通过有效管理,使备课这一基础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提高幼儿园整体教学效率的价值。数年来,我园一直以备课管理为抓手,引领园本教研的方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高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质量。
一、认识备课的重要性,以导引备
备课是引导教师业务逐步成熟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是深有感触的。当我还是一名刚迈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时,对一切都很茫然,对怎样开展工作不知所措。然而正是备课悄然地引导我熟悉幼教工作的内容,明确教育环节的具体要求,使我能很快地适应幼教工作。如今当我站在教育管理者的立场上重新审视备课工作时,更感到:备课虽不起眼,但在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别看一本小小的备课本,却能清晰地留下教师们成长的足迹,从初踏入工作时的稚嫩到逐渐形成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备课功不可没。
在使教师认识备课的重要性这一点上,我园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使她们体验到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有句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要在课堂上出彩与课下功夫的磨练密切相关,这个“课下功夫”主要指的就是备课。以观摩日常教学活动为例,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同样一个教学内容,好老师上出来就自然、流畅,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而有的老师上出来却让人大失所望、兴致索然。老师上得累、孩子听得累,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备好课。如果没有很好地研究教材、将内容艺术化地调整,就会使孩子们失去兴趣;如果没能了解孩子、把握好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老师教得再累孩子也学不会;如果没有正确选择和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就会使教学失去光彩,等等。这些现象归结起来,也就是我们备课所涉及的主要的三方面工作:研究教材、了解幼儿、选择教法。大家都知道教学是一门艺术,其实备课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吃透教材、了解幼儿、恰当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老师的课堂教学才会“出彩”。所以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是业务成熟的重要途径。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们就能自觉地通过认真备课,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重点指导年轻教师,以学助备
年轻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对幼儿教育还处于一个熟悉阶段,对于如何备课、如何备好课还没有深入的认识,因此大多在规范备课的意识上并不成熟,备课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对年轻教师的备课指导是我园备课管理的一项重点。对此,我园主要采用了搭建交互平台,引导青年教师学习有效备课的做法。
1.学习备课的基本规范文本。在每学期开学初,我园会组织年轻教师集体学习备课的规范要求,强化备课规范意识。比如:备课的书写格式、各项计划的重点与结构、每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内容等进行解读,帮助年轻教师清晰规范地理解教案的结构,熟悉备课本的内容,明确怎样更好地备课。
2.注重问题反馈并及时调整。我园在每月教师月考中,将备课作为年轻教师的重点考核项目,发现问题时,帮助她们及时调整、改进。
3.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我园每个年轻教师基本上都与教龄五年以上的成熟教师配班,她们在备课上已有较好的规范意识,并且都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因此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备课上对年轻教师的引领作用,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更便捷地指导年轻教师的备课工作。
4.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我园在业务学习时,组织教师们相互观摩备课本,学习别人的计划和反思的书写,在讨论与交流中取长补短,使自己在备课水平上有更大的进步。
5.实行分阶段不同要求。我园在对备课要求上,采取了分阶段不同要求的方法。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浅,课堂把握能力相对弱些,要求备详细的教案,教案中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清晰,关键指导语都要详细。而对于教龄五年以上的教师,她们已经能够自主备课,要求课前有教案、教案能指导教学即可,相对给予她们自主决定的权利。
关键词:颜之推 幼儿家庭教育 启示
《颜氏家训》是魏晋南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的代表作,包含着丰富的幼儿教育学思想,于今天的幼儿家庭教育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
一、父母要把教育子女当作重要而严肃的课题来做,以教为事
同西方教育理论有所不同,我国历来主张对子女进行严格的家庭教育,这源于中国教育的家国一体论。《大学》提出“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阐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对我国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和把家国作为一体的社会共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颜之推继承了这种思想,认为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举例说禁止孩童的暴谑与斗阋,师友之诫和尧舜之道,都不如寡妻之诲谕与傅婢之指挥,并提出了培养孩子,“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这些思想对今天的父母在如何对待家庭教育的态度上,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教育孩子决不仅是个人家庭的私事,还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每位家长都要以极大的责任心与热情,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把教育子女当作重要而严肃的课题来做,以教为事。
二、父母应注重环境习染对孩子的影响,为其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
我国古代思想家重视环境习染对孩子的影响,墨子曾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颜之推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儿童的习染作用,强调儿童的品性形成于熏染风化的过程中,认为环境对幼童的影响包括周围环境、长辈及同伴的风范,“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如何在一个物质生活条件极大丰富、价值观多元并存、利益诱惑充斥周边的今日社会里,为孩子选择和创造一个相对单纯和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成为每一个家长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三、父母应注重孩子的胎教和早教
我国有着重视胎教和早教的优良传统。颜之推详细叙述了古者圣王的胎教之法;他还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告诫子孙早教的重要性,“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关于早教的内容,颜则提出了德、知、体三方面的教育内容:首先要注意以儒家礼教为核心,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其对长辈必须恭敬、谦卑,对兄弟要友爱,不得恣情而行;要注意培养其正直、诚实、礼让的品质;鼓励其树立正确的志向和善良的心志;培养其讲究文明卫生的习惯。其次注意文化知识的熏陶与培养,重视教其一些必要的知识,使之初步形成时、日、月、岁的概念,并教以识字;而且主张幼儿的知识教育应遇物而教,特别重视其语言的发展和环境的认识。最后还应注重幼儿的身体发育与锻炼,按照其生理发育的进程与特点进行体育锻炼。
中国古代神童辈出,中华民族也以聪明、智慧著称于世,与我们祖先重视胎教特别是早教的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21世纪的现代家长,在接受西方先进幼教理论培养孩子的同时,务必要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以颜之推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的先进胎教和早教理论,为中华民能够培养出一代代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英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父母应该了解和研究孩子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颜氏家训》之《风操篇》中记载的我国民间抓周以试儿“贪廉愚智”的方法,无疑是世界上最早的婴儿心理发展测验。颜之推还指出“国之用材”,有朝廷、文史、军旅、藩屏、使命、兴造等“六事”,指出“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人才的类型是多样化的,对于个人来说,要成为六方面素质兼具的全才是困难的,但要专精一职,成为治国专才则是可能的和必需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才智类型去教育孩子,千万不可求全责备,用一种模式培养孩子。这种思想无疑是先进与宝贵的,跟流行于当代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极其相似的。建议学校、家长和社会应正视和尊重孩子的智能类型差异,对孩子施以最适合他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走向真正成功和幸福的人生。
五、父母应该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遵循“慈而有度,严而有格”的原则
严与宽、教与爱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对矛盾,家长与孩子有血缘亲情,使父母对子女施教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也往往因此使父母放任和溺爱孩子,这就是纠结于很多父母心头的教与爱的矛盾。颜之推则主张把“慈”与“严”结合起来,提出父母对孩子应既有爱心又庄重严肃,不可“无教而有爱”,还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说明只爱不教的危害性,提出了“慈而有度,严而有格”的教育原则与方法。
现代家庭典型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使我们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被置于核心地位,父母和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最大困惑也是爱与教的纠结:或对孩子百依百顺,用一味的满足代替耐心的说服教育,而养成了孩子自私、脆弱与自我中心的性格;或父母之间、祖辈与父辈之间对孩子教育观点不一致,一方严管,一方溺爱,导致孩子是非难辩,甚至养成两面派作风;或少数家长仍信奉“棍棒出孝子”的古训,用简单粗暴的打骂代替和风细雨的教育,结果孩子或性格扭曲,或自暴自弃,效果适得其反;或方法态度前后不一致,先溺后严、时溺时严,随着自己的情绪和性子来,造成了孩子左右摇摆,惶惶不可终日。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严与宽、爱与教之间矛盾的反映。通过学习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我们找到了解决困惑与难题的方法,就是“爱的教育一定要搭配铁的纪律”。
六、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挖掘自身榜样对孩子的教育价值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中,修身是基础,儒家十分重视个体人格的培养塑造,塑人先塑己。孔子就主张“正人先正己”。作为儒家思想的传承者,颜之推在家庭教育中广泛地使用了身教示范的方法,“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与学校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熏陶与感染性,是一种很少甚至没有“痕迹”的教育,子女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大都是在无意识的活动中接受的,家长的言行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与方法。因此,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们一定要注重自身的示范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做到进德修身,反省自检;孝亲敬长,夫义妇贤;兄友弟恭,亲睦家齐。
七、父母应对孩子进行劝学和勉学教育
相对于西方教育理论更重视和尊重根据儿童先天的的禀赋与个性来促进儿童的发展,中国古代则更重视后天环境、教育及主观勤奋好学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颜之推在其家庭教育实践中,特别重视对其子女的的学习动机与勤、精、博、虚、实等学习态度与方法教育。他主张对孩子进行立志教育,使其有远大志向,勤奋努力,“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他主张开展惜时教育,“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教育孩子珍惜光阴,不失时机,刻苦学习,以至终身;主张对孩子进行学习动机教育,“父母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主张对孩子进行勤、精、博、虚、实等学习方法教育。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既有认识过程的参与,又有意志和情感过程的参与,同时还受到需要、动机等个性倾向性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作为现代的家长,应该学一点教育心理学知识,建立科学全面的学习观,为孩子的学习教育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八、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教育,提高其“友学”和“眼学” 能力
《颜氏家训》中“友学”是与“独学”相对而言的。颜继承了《尚书》中“好问则裕”的思想和《学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思想,批评“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的“独学”。主张“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这种友学论是非常可贵的,与流行与当下的合作学习思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现代中国特别是城市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双职工的父母忙于工作,鲜有大块时间陪伴孩子,又因城镇居民居住结构的变化,邻居间很少相互往来,孩子间缺乏切磋琢蘑、学习交往的机会,很多孩子在物质上是富翁,而在同伴情感交往上却又非常可怜,在知识学习上由于缺乏“友学”而不免“孤陋而寡闻”,最终带来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双差的恶果。因此现代家长有必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拓展其朋友圈子,让他们由“独学”走向“友学”。
颜之推提倡眼学是与当时崇尚清谈和耳闻的风气有关的,强调百闻不如一见,事实胜于雄辩。提倡“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这种眼学之法注重亲眼观察、实地考察和亲身经历,对今天的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一方面这种学习方法适应了婴幼儿直观动作与形象具体思维为主的特征,应作为儿童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方法;另一方面,中国的教育历来重视书籍典籍的吟咏背诵,而对孩子以观察能力为核心的科学素养鲜有培养,造成了中国孩子科技素养不高、创造能力低及实践能力差的现实,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幼儿教育抓起,重视孩子的观察力培养,用“眼学”代替“耳受”,不仅“读万卷书”且“行万里路”。
九、父母给以孩子纯净的语言教育
“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颜认为从小学好语言非常重要,在家庭中教孩子学习纯正的语言,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之一。“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云为品物,未考书记者,不敢辄名,汝曹所知也。”一事一物,凡不经过认真思虑,不在孩子面前随便称呼,以避免给其留下错误的第一语言印象,不利于其今后的语言学习。
重视语言教育,已成为幼教界的一项共识。蒙台梭利曾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很多当代教育专家也普遍认为语言能力是智力发展的第一个因子。颜之推的语言教育观启示我们应该重视幼童的语言教育;对于儿童最初的语言,家长需给以其正确得当的语言示范与训练,特别是清晰、准确而通用的发音尤为关键。
十、父母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艺术教育观
颜之推意识到儿童在艺术教育之路上想要达到较顶尖的水准,要基于其良好的天赋。他自称幼时学习书法,虽然颇下功夫,但终因缺乏天分,难能长进。对于艺术的学习,颜认为“不须过精”,否则“常为人所役”,“被公私指令,亦为猥役”,成为累赘或负担。他主张艺术的学习“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并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或意义在于娱心畅情,陶冶性灵。
这两点艺术教育感悟于今天家长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很多家长是出于功利的目的才让孩子学习艺术的,不顾孩子的天分与兴趣,一心想让其成为艺术家或通过艺术考级拿到等级证书为将来升学增加筹码,在他们心中,艺术已不再是愉悦心灵、陶冶性情的手段,而被异化成应试的工具,很多孩子在过早的拔苗助长的学院式枯燥训练中,丧失了对艺术原有的兴趣与热爱,丧失了童年的欢乐,甚至感到人生的无奈、失败与痛苦,完全有悖于艺术教育的初衷。现代幼教理论认为,艺术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对儿童智力潜力的开发,其次是对于儿童情感、意志过程及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不可代替的作用上,只有概率极小的儿童可以培养成为专业艺术家,这样的孩子除必要的环境和苛刻的教育条件外,必要的天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让孩子成为专业艺术家不应该成为大多数家长的艺术教育的动机与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 :儿童音乐教育 业余儿童音乐教师 教学活动
近年来,业余学习音乐的儿童越来越多,随之增长的“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现象值得关注。当前,业余儿童音乐教师这一领域“专业”化(专业音乐教师的业余教学)和“低水平”化(非专业音乐教师的业余教学)的两极现象普遍;而儿童身心的成长和培养儿童艺术修养这一本质目的并没有得到教师及家长的充分重视。因此,业余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有了这样一些问题:业余儿童音乐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肩负什么责任?怎么理解“业余”?笔者试图通过对“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的层层梳理,探寻问题的答案。
.教师的共性
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组成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业余儿童音乐教师首先是“教师”。无论是从教育学还是人类文化传承角度看,教师都应具有教学能力和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如何通过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明确的教育目的,的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首先,教学活动的“教”与“学”的互动性质,决定了它的某种不稳定性,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意志、行为的形成往往会给予某种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有责任感,对教学活动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有关人类心理、行为及教学等研究表明,教学有可控制规律性,即具有科学性可遵循。因而,应用教育学、学习心理学乃至教学论等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理论基础。它们也是各种师范类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可见,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传道”。
其次,教学活动丰富而复杂,除了教育内容各有千秋,受教育者个体的复杂性也是主要原因。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认识世界的,而人类认识世界的每种形式都具共同性和特殊性。因此,了解教学过程,既要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特点,又要了解学生在教学中认识活动的具体特点。考虑到诸如学生个体差异、情感、价值观等非科学问题,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自由特征。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解决受教育者个体不同所带来的问题,例如因材施教。
可见,教学有其复杂性,但却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将有规律可循的科学性与自由灵活的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完成知识的传授和人格的培养,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无论从事何种类型的教学工作,相应的教学能力、知识结构和责任感共同支撑着教师这一独特的社会角色,教师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往往在于他们对这些因素的整合情况不同。
.儿童教师的责任
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教师有不同阶段的分工。儿童教师的教育对象被限定在“儿童”这一群体范围。毫不夸张地说,教师应具备更加丰富的知识结构和驾驭教学的能力。目前对人类自身及诸多文化的研究分析已经表明,儿童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对他的行为、品格甚至是人格、个性的形成非常关键。但是很多人,甚至一些正在从事着儿童教育的教师都没有这种意识,认为儿童阶段只是以接受知识、认识世界为主,而忽略了它更是个性和人格的重要塑造时期。
儿童阶段的教育虽然是基础性的,但也因儿童这一受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彰显了重要性。如上文所述,在“教”与“学”活动中会碰到各种问题,既然教学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本质特征,儿童教学就更需要研究其科学性规律,挖掘适宜于儿童学习的方式方法。如果只是为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不考虑儿童心理、生理等特点,采取粗暴方式往往会导致不当或相反的后果。对正在成长和逐渐形成个性的儿童而言,教师的一句话,一种态度,其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难以估量,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面对儿童这一受教群体的特殊性,对儿童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要求更强,机械性、单一化地教学,难以完成真正的教学目的。
.儿童音乐教师的特殊性
教师和儿童教师在广义上有共同的职业要求,只是儿童教师具有某种特殊性和重要性。当教师儿童教师儿童音乐教师,加入了“音乐”这个限定词后,提出了一种具体而特殊的教育——音乐教育,而儿童音乐教师也成为特殊的教育者。
在所有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中,音乐无疑是最抽象、复杂的,尽管它的本质是以满足人们的感性需要为目的,但它同时又有很强的技术性操作特点。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特别是乐器演奏方面,不仅需要作为一种技能传授给儿童,更要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提高孩子的感知、感性能力,使孩子在掌握音乐技能技巧的时候,在本质上获得一种来自音乐的美的享受。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儿童音乐教师往往忽视儿童的接受特点(没有抽象思维、缺乏概括能力等),机械传授技术,不懂得如何通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教学,使孩子掌握音乐技术和学会欣赏音乐美感,因此,出现儿童美感体悟和掌握技术相脱节的现象。即使在专业儿童音乐教育中,学习了音乐而不明白驾驭音乐技术技巧之关键所在,以及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孩子也很多。更有许多例子表明,孩子们没有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得到丰富的美感享受,而受到枯燥的音乐技术和来自于多方面压力的“折磨”。所以,儿童音乐教师应该明确儿童音乐的教育目的,有责任并勤于钻研音乐艺术的教学。
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承担的是其他人文、科学学科所无法承担的角色,但儿童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儿童教育亦有相似的地方,即儿童这一受教群体具有共性教育特点。与此同时,音乐的特殊性本质决定了儿童音乐教育的难度和复杂性,而儿童的个体特点与音乐能力之先天差异又很大,如果简单地认为儿童学习音乐“只要努力就成功”,往往就忽视了问题实质所在。所以,儿童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应有的素质和能力,真正了解儿童这样的受教群体特点,而且要深谙音乐的艺术特性。也就是说,儿童音乐教师首先不仅要以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为儿童教育的共性知识基础,掌握并有能力驾驭必需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技巧,重要的是能够整合这些知识理论于教学实践之中,这正是探索和总结儿童音乐教学科学性、艺术性的目的所在。.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的职业要求
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的最后定语“业余”一词,限定了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的教育对象——“业余”学音乐的儿童。与儿童音乐教师的广义性特征或是专业性所指有所区别,这一受教群体的特点对业余儿童音乐教师提出了特殊要求。“业余”儿童音乐教师进行的是非专业性的、普及性的儿童音乐教育。事实上,许多业余儿童音乐教师要么经过音乐专业的训练(只知道“要”教“专业技术”),要么根本没经过正规训练要么在专业技术上“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教得“一塌糊涂”)。面对长势“正旺”的业余学习音乐的儿童群体,业余儿童音乐教师队伍日益膨胀,有必要从业余儿童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角度,就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的素质和责任方面,提出职业性要求。
业余儿童音乐教师应明确其教育目的,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目的。
首先,业余(儿童)音乐教育与专业(儿童)音乐教育具有本质区别:即教育目的不同和教学
过程有一定差异,所以必须分析、探索适合业余(儿童)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二者在音乐教育内容、技巧上又有必然的相似之处,能够把握和驾驭这种相似与差别,无疑对业余儿童音乐教师提出了客观的高要求。业余儿童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艺术修养和认知能力。由于儿童的业余学习音乐和存在个体音乐能力差异等条件的限制,业余儿童音乐教学大多不可能达到“专业”的高度。除了强调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外,打破业余音乐教学高度专业化(特别是只强调技能方面的所谓的“专业”)也是一种必要途径。一些教师和家长出于功利性目的,让孩子参加音乐考级,教师往往盲目推进学习进度,实际上造成拔苗助长的恶果,孩子距离能够广泛了解和感悟音乐文化的目标越来越远。所以,必须明确教学目的,选择适合孩子们业余学习音乐的教学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