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范文

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

第1篇: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范文

关键词:地质工作;水工环勘察技术;遥感技术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以及工业的发展,资源的匮乏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伴随着地质勘察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被发现、应用。所谓的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综合了水文以及岩土工程两门地质勘察学科的知识。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不仅要对勘察地区地下水的起源位置、汇集形式以及地下水的分布进行探讨,并且要对当地的岩土工程以及工程动力的地质进行探讨。以下文章首先概述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现阶段地质工作中应用较广的GPS以及RTK技术。

一、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概述

现阶段,我国的地质勘察工作存在着许许多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使能源不断地开采出来,严重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地质勘察的发展。面对资源日益枯竭的现状,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地质勘察工作的水平,完善我国地质勘察制度,培养高技术水平的勘察人员,积极研发并购买先进的地质勘察仪器设备,从而促进我国地质勘察工作的发展。重视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进展,加快我国现阶段水工环勘察技术的进步。

现阶段,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城市的环境的污染问题,立即填埋场的选址问题,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问题以及土地利用的问题。利用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可以对以上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地质勘察工作的进行,改善了城市污染现状,并且对垃圾的填埋场进行合理有效的选址,极大的降低了垃圾的污染程度。在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中,地质勘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的发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利用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比如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利用率的问题等。通过应用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环境保护的力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现阶段我国地质勘察工作中GPS以及RTK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在实际的地质勘察工作中应用较广的技术有GPS以及RTK技术,通过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定位的精确度,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结合自身经验,谈谈现阶段我国地质勘察工作中应用较广的这两种技术,并对其工作原理以及有关的优点进行阐述。

(一)GPS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作用

GPS技术的工作原理较为简单,就是将原有的无线电信号的发射装置搬到了太空中的卫星上。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利用地面上的三个已知位置确定出卫星的位置,同样,也可以利用三个已知卫星的位置确定出地面的未知的位置。GPS用户利用接收仪器,同时接受来自三个不同卫星的信号,通过计算测点到三颗卫星不同的距离,可以精确的确定出站点的位置。实时的动态定位原理是首先要建立一个基准站,并安装一台接收装置,该装置要对可见的卫星进行不间断的测量,同时把测量数据发送到流动站。流动站里的无线电接收仪器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将数据与基准站传过来的数据进行对比,然后应用GPS定位的相关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基准站的位置。通过GPS定位系统相关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定位的精度。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定位系统的应用,我国的地质勘察工作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为我国以后的地质勘察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RTK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作用

现阶段,我国应用RTK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降低卫星数据里载波相位测量的有关误差。一般情况下,运用这种技术可以将载波相位测量值的误差控制在十毫米之内。应用RTK技术进行定位通常采用三种相位差分。然而,这三种相位差分本质上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对于已经更改好的数据,由基准站发送,流动站负责接收。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也相对简单,就是基准站里要有一台接收装置,同时,流动站里也要有接收装置,与基准站不同的是,流动站里的接收装置要有多台。基准站与流动站里的接收装置同时对卫星发射的信号进行接收。工作人员通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应用GPS相关技术对更正后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到流动站,最后获得流动站的位置。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位置较为精确,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现阶段,这项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城镇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检测方面以及地质灾害的调查方面均有应用,同时,RTK技术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也有较多的应用。通过该种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地质勘察的水平,对我国以后的地质勘察工作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GPS以及RTK等遥感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地质勘察技术的水平。随着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极大的节省了地质勘察人员的时间,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极大的缩短了测量过程的时间,对我国地质勘察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正视我国地质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相关方法,对问题进行合理解决,保证我国地质勘察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郝佳伟. 论当前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技术及应用范围[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124.

[2]朱明星. 水工环地质勘察及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109.

[3]胡志文,欧阳燕,罗湘. 水工环地质勘察及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2012,05:187-188.

[4]陈晓哲,李朋辉,江伟. 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防治对策[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130.

第2篇: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范文

[关键词]3S技术 土地资源管理 应用分析 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 P22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215-2

我国幅员辽阔,总体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十分重要。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大量详细、精准数据做支撑,因此信息采集处理成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3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快速、准确的信息采集处理工具,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3S技术分析

3S技术是对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三种技术系统的统称。起初这三种技术只被应用在军事测量工作中,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成本的下降,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民用测绘工作中,城市规划测量就是典型代表。

第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工作原理是:地面监控中心一次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然后以卫星位置为参考计算出目标物位置。通常情况下,要想实现全球定位系统需要24颗或者以上的空间卫星以及地面监控站和用户接收机组成。由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具有观测精度高、操作简单、用时短以及全天候工作等特点,因此一开始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军事领域,并逐渐被应用到民用领域,为测绘工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该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为现代测绘工作等提供精准的三维坐标以及对目标物进行准确定位。

第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三种技术中最早开发并且被应用的技术,目前被普遍应用在测绘领域。其工作原理是:将地理空间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然后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存储、检索、处理分析等对现实的地理空间环境进行模拟,从而为测绘工作提供科学精准的资料参考。由于这种技术对计算机科技的依赖性较高,因此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快速发展,GIS技术也成为三种技术中发展最快的。该技术的主要功能是: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组合、分析,同时检测动态数据信息,通过总结分析信息找出地理环境变化规律,从而为地理测绘工作提供参考。

第三,遥感技术。RS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飞机或者卫星等空间平台上安置红外、微波等传感器,利用地面不同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能力不同的原理,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对电磁波反射差别的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快速的获得包括对地面地理特征以及环境信息在内的遥感图像。RS技术是在远离地面的高空中进行观测的,并且电磁波反射并不会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因此这种技术成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成为测绘专业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该技术的主要功能是对目标物进行摄影、扫描,并且对获得的目标物信息进行简单处理,以供实际工作的使用。

2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3S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对目标物的精准定位、对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以及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工作,因此3S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被普遍运用到工业、农业、交通、国防等领域,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1]。土地资源管理作为改善我国土地资源短缺、浪费严重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调查土地资源数量、分布规律以及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要想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所获取数据的精确性、全面性以及及时性,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因此3S技术便成为人们的首要选择。

2.1 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调查是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调查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后期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在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3S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遥感技术可以同时对大范围内多种目标物进行成像调查,并且由于遥感技术是从高空对目标物展开的调查,因此它可以轻而易举的调查工作人员无法进行实地调查的目标物[2]。另外,遥感技术的成像快速、准确并且能够及时对获得的图像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因此遥感技术可以保证信息获取的快捷、高效、即时,为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信息资源。

第二,卫星定位技术可以对目标物进行准确、快速定位,因此他可以精准的确定土地资源调查范围,避免因越界而导致调查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另外,卫星定位技术还可以对最新变化数据进行差分处理,从而提高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对调查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地理环境变化发展规律,从而为相关工作决策提供参考。具体到土地资源调查中,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遥感技术以及卫星定位技术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将土地资源的属性信息以及空间信息等结合起来,从而对土地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图表等将结果反馈给调查人员。

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典型例子是我国开展的全国土地调查工作。2007年7月1日我国正式开始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此次工作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以及城镇土地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利用航空器,采用遥感技术以及卫星等技术获得土地资源图像,然后通过内业信息处理,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结果,最后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储存各种土地资源信息,从而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丰富信息资源。

2.2帮助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为更好的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土地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为土地资源使用规划、行政决策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通常而言,土地管理信息资源系统由各种数据处理、收集技术方法和土地资源信息数据库组成。3S技术作为目前最常用的土地信息收集、处理方法技术成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同时,前文中提到,3S技术可以帮助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建立包括各种土地资源信息的数据库,因此3S技术在开发设计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对土地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

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土地开发速度的提高,导致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变化越来越频繁,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因此,为及时、准确掌握我国土地资源实际情况,对其实施动态监测十分必要。然而,传统的动态监测技术比较落后,导致监测数据失准,监测工作效率低下,限制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快速的、准确的地理数据信息调查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工作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从而提高动态监测工作效率,提升动态检测效果。具体来说,利用3S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遥感技术及时获得发生变化的土地的信息;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分析变化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处理,从而得到土地的最新变化情况。同时,3S技术还会及时更新土地信息资源数据库。

2.4应用在城市建设土地勘测工作中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勘测工作得到很大发展。城市建设勘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工程的质量,然而复杂的城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勘测结果的精确性。目前,利用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城市建设勘测工作可以有效克服复杂城市环境的影响,提高勘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卫星定位技术还可以简化城市建设勘测工作程序。

例如,2005年,北京市曾进行过一次建设用地调查工作。在调查中,首先得到SPOT5卫星遥感数据,然后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对调查范围的边界进行勘定,最后利用地理卫星系统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与处理,从而得到了详细的建设用地结果,为北京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第一,向着系统化发展。目前,3S集成技术的水平不高,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只是将三种技术简单结合在一起,而更加深层次的系统应用还不多见。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效率,推动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实现系统化成为未来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主要应用趋势。

第二,向着可视性发展[3]。当前,3S技术调查所得的数据还都比较抽象,增加了用户研究利用的难度,从而导致数据利用程度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然而,随着多媒体以及现实模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土地资源信息更加直观的展现在用户面前成为可能,因此可视性成为未来3S技术的另一主要发展方向。

4结语

土地资源管理对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土地资源保护研究的发展有着关键意义。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然而现阶段3S技术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中,因此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要认清3S技术的发展形式,提高3S技术的系统性及可视性,从而使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彭海滨.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3(27).

第3篇: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范文

【关键词】水文地质;调查;遥感技术;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水文地质调查领域出现了很多现代化的调查技术以及方法,我们在总结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对新技术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其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便给水文地质调查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文地质调查的质量,并且水文地质调查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一些常用技术解决不了的难题,该技术所发挥的技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1 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和常用方法

1.1 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

我们在对水文地质调查之前,首先应当了解调查的目的,并根据其特点选用合适的技术进行重点勘察研究,根据以往的调查经验,我们对水文地质调查目的进行以下的分类。

第一,查明地下水形成的过程,并了解地下水源的运行特征。

第二,探查出地下水的水量以及水质的综合情况。

第三,帮助相关的开发人员提供水源的评价、管理、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等的水质调查依据。

1.2 水文地质调查的常用基本方法

根据目前的的水文地质调查情况,我们总结出了集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水文地质物探技术、水文地质钻探技术、水文地质测绘技术以及地下水动态观测技术。下面我们将对上述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1.2.1 水文地质物探技术

水文地质物探技术主要是根据地下水、含水层面以及非含水层面之间的不同,使用地球物理的方法判断水文地质特征的手段。该技术的使用设备比较简单,并且非常容易操作,成本也比较低,工作效率比较高,能够快速的勘察出特定地区的地貌,是当前水文地质调查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之一。

1.2.2 水文地质钻探技术

水文地质钻探主要是通过利用一定的钻探工程技术,对地表下较深层次的水源情况进行勘察的工作,是地下水源探寻的最直接的技术手段,也是地下水开采的常用方法,但是,该技术方法的使用成本比较高。

1.2.3 水文地质测绘技术

水文地质测绘技术是进行水源地质调查的首要环节,该技术的使用精度要求比较高,并且能够对地表中的地下水及其相关的水文地质现象进行探查,主要的工作内容是进行实地观察、测量、描述以及对调查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等,并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它们以图纸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水文地质规律进行总结。该技术成果能够运用于各种水文地质勘探、动态观测以及试验等。

1.2.4 地下水动态观测技术

因为水源具有流动、不断变化的特点,为了能够更精确的调查出水质的情况,需要对水源的运行规律进行一定的探查,通常人们主要是根据主要含水层的变化进行勘测。

2 水文地质调查遥感技术的运用

2.1 遥感技术的主要概念和研究方向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逐渐被人们利用起来,该技术涉及的学科内容非常的广泛,其中主要有:光学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等,遥感技术使用的最基本特点是能够对比较遥远的事物进行基本的动态感知。随着该技术的不断研究加深,该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遥感技术主要是对遥感器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太空中对地球表面的事物进行探查检测,并根据探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当代遥感技术主要的构建理论是以目标物体电磁波辐射为支撑,通过遥感平台的、遥感仪器的使用等对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分析。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根据地球上不同事物的波普特性特点,进行分析鉴别,遥感器可以根据不同物体产生的电磁波,对物体的性质、形态、数量等进行感知探测。

2.2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研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使用优势

2.2.1 遥感技术的应用扩大了水文地质调查研究的范围

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遥感器对物体进行的感知,该技术的基本优点是探测的范围广并且探测过程比较简便快捷。该技术主要是借助于陆地卫星的高度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遥感卫星取相的优势。当陆地卫星的轨道高度超过910KM的时候,一次性取相的范围就可以达到34225平方千米,通过数据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该技术的使用能够极大的提高水文地质的调查效率。

2.2.2 可以提高信息收集以及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遥感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信息资料的收集以及整理效率。因为陆地卫星实现全球覆盖的周期比较短,通常的时间段为16天到18天,在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颗卫星进行实地操作,这不仅可以提高勘察的效率,还能够提高勘察的质量。和人工勘察技术相比占有绝对性的优势,并且人工勘察操作的效率比较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加之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存在操作方面的困难。

其中更为重要的是,遥感技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掌握最新、最全面的资料,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期信息资料整理分析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运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大面积的信息资料,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同一时期的水文地质变化情况,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料来源。另外,遥感技术不仅能获取可以见到的光波信息,还能够获得同时期的红、紫外线的信息,极大的提高了水文地质调查的范围以及精确度。并且,遥感技术的探查应用范围很广泛,不会存在比较特殊的条件限制,受外界因素作用的影响比较小。特别是在气候条件非常差的情况下,当统的观测方式不能满足人们的探测需求时,遥感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弥补传统探测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扩充水文勘测的的范围和时间,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掌握水文变化的情况。

2.3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现状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对水循环机制的研究,在各种探测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该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水循环机制的研究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是传统的调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作人员们的勘察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勘察技术的质量和效果。遥感技术的出现在客观上可以克服传统调查技术存在的缺陷,实现了水文地质大范围内的时间和空间调查差异,并且突破了土壤含水量以及可降水量测量等方面存在的难题。

遥感技术能够提高降水量勘察信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的自动收集和记录。并且,气象卫星能够对云层的变化情况进行全天候的动态观测,可以为气象预报提供相对准确的参考信息。

地表水源的勘察工作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靠人工勘察很难完成,遥感技术的利用解决了这方面存在的困难,遥感技术将水体的变化情况,通过不同的波段进行记录,并对数据进行高效的收集和处理,提高了水文地质调查的效率。

3 结语

遥感技术的运用为水文地质进行后期的分析处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调查技术的不足,该技术不仅能降低调查的难度,还能够实现数据的动态监测和数据处理,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对该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应有的功能,不断提高我国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柳呓,韩影.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8).

第4篇: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范文

关键词:遥感课程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遥感(Remote Sensing),“遥远的感知”,广义遥感指对目标物进行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技术;狭义上指在航天或航空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如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对地球进行观测,接收并记录电磁波信号,根据电磁波与地表物体的作用机理及对探测目标的电磁特性进行分析,进而获取物体特征性质及其变化信息的技术[1]。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兴的一门学科,美国宇航局、欧空局等机构和加拿大、日本、印度、中国先后建起了各自的遥感系统。随着计算机和传感器性能的不断提高,遥感影像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有了很大提高。遥感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地表和空间信息,而目前对于遥感数据丰富的信息不能完全提取,如何充分有效的从影像中获取全部的信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高校开设了与遥感相关的专业和课程,这对遥感技术的谱及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的遥感技术人才是目前高校遥感教学的重点。

一、遥感课程教学现状

遥感技术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国际遥感应用发展的实用化、精细化、产业化和业务化特征明显。在我国遥感技术起步较晚应用水平不高,根本原因是基

础性研究薄弱[2]。只有通过系统培养掌握遥感理论知识和实用操作技术的后备人才,才能够满足社会对遥感高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责任。目前在遥感课程教学方面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于遥感技术发展,课堂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从目前遥感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来看,存在以下现象:

(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大部分高校在课程大纲设置时,将理论教学部分安排了大量的课时,而对于实践环节课时安排较少[3]。实验课时少,难以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动手能力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4]。遥感课程不同于其它理论课程,它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少的实践教学课时使学生对遥感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不能满足,其结果使学生对课程理论部分内容不能较好的理解。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知识,使教学和实践脱节,降低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能力。

(二)快速发展的遥感技术与相对滞后的实验教学内容

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以航空航天、传感器和计算机等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涉及学科众多。随着航空、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和传感器性能的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遥感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层出不穷。而伴随发展的遥感课程的教材通常相对稳定(几年或者十几年不变),不能及时更新,新的技术不能够较快为学生所接触。如果教师的知识也不及时更新,会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陈旧,与实际脱节,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

(三)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于理论原理方面教学,对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涉及较少,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提高。

(四)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课堂教学注重理论教学,教材和教学方法通常变化不大,对于有些课程(例如大学物理、化学)也许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而有些发展特别快的学科,如遥感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需要教师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及随科技发展后的社会需求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相对于这些发展快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显得手段单一,并且学生参与其中的机会少。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遥感课程不同于其它理论课程,尽管现在高校中大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但在整个教学环节也大多数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只是看和听,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课堂开设的每节实验课也只是单一实验,没有开展完整系统的实验,造成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全面的,多方位的,高校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遥感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将理论教学与践教学相结合,使课堂所学知识更好地为社会需求服务。要合理安排和优化授课和系统的实验的内容,使之紧密结合学科前沿研究和学术动态,使课堂知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好为社会进步服务。课程改革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理论教学

(1)专业理论教材及时更新。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理论教学工作提出新的挑战。由于教材编写和出版周期较长,就需要教师尽量利用其它方法手段获取较新的授课内容,例如可以通过网络手段或者外文资料及一些高级别的国际会议中的资料,给学生传递最新的学科动态和前沿信息,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具有时效性;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例如,网络资源)了解不同机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学生从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学能力和提高他们积极动思维。

(2)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媒体教学有很强的程序性、目的性、交互性和实用特性。把媒体提供的资料加以优化和整合,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情感状态等因素,可以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做到提高上课的效率和学习效率[5]。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把理论内容部分通过图文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加学生的认识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遥感影像不同于传统照片,属于顶视图。遥感信息的提取是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来完成,对图像的解译首先要对图像进行判读,判读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各种地物在影像上的特征,了解不同地物在不同地形或不同植被在不同季和不同生长过程中的表现特征,只有通过媒体教学才可以很好地给学生展示不同时间和空间的遥感影像,这样便于学生对地物不同条件下的特征进行区分,加强学生对图像的判读能力,为今后图像解译的准确性打下基础。

(3)授课内容增加专题部分。通过增加专题知识的讲解可以加强普及遥感知识的应用。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将遥感技术应用部分制作成不同的专题,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每个专题中应包括遥感技术在本领域的工作流程、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前景。例如,对于海洋技术专业的学生,结合海上溢油、海水悬浮泥沙方面介绍遥感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对于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结合汶川地震之后诱发的灾害情况,就遥感技术如何对河床演变及河道泥沙淤积方面研究进行讲解。

(4)将科学研究工作溶入教学中去。为了加深学生对遥感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科研成果溶入于实践教学中,不仅有利于科研成果和技术的推广,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给学生讲解如何选题、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及本研究在学科中的地位等。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潜能。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申报科研项目,模仿老师的试验方案,自主设计项目的实验步骤、制定技术路线、撰写实验报告和科技论文。这样的教学方法与纯理论教学和纯实践教学不同,有利于学生把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和科技创新三者结合起来。

(二)实践教学

构建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是高校遥感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6]。

(1)注重遥感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力的提高是基于大量实验基础上,加大实验课课时量,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增加综合型、创新性的实验,构筑全方位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实验营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7]。遥感技术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关于遥感原理部分讲授较多,实践操作占很少一部分,通常高校在制定遥感课程教学大纲时,把它等同于其它的一般性课程,与理论教学课时数相比实验课课时数设置较少,这样很难保证学生基本的技能训练和提高,也影响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根据每一章节的理论教学部分,设置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加大应用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以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遥感的应用技术,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增加较多的实验课时数,加强学生对不同遥感图像处理的操作能力,做到熟练操作。

(2)将软件教学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现行的教学大纲基础上适当强化图像处理和解译能力练习。在整个遥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实践教学,把遥感软件的操作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遥感图像信息提取通常要借助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完成,通过课时的调整,学生有更多的课时进行实验练习,熟练操作软件,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技能,可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即时进行遥感处理软件的操作讲解和演示,通过学生对软件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课程实验内容系统性和前沿性。遥感课程涉及到众多学科,由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时有限,在设计实验教学方面应结合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对课堂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目前每一种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都是由不同的模块组成的,每一模块下包含不同菜单,每一菜单具有不同功能。通常完成一项数据分析工作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操作,用到不同的菜单或模块,而教学实验课的内容只涉及到某一模块或某几个菜单的功能,学生只能了解某一菜单如何使用,而不是就某项研究内容系统的实验。同时,实验教学也应该结合前沿研究,将一些前沿的研究方法渗透到实验教学中。在设计教学实验时应该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原则,基础性和前沿性原则。

三、结束语

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校遥感课程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本文立足于遥感课程的培养目标,从社会发展对遥感人才的需求和遥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遥感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改进的一些建议。遥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应是基于更新和完善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理论教学内容随遥感技术的发展应不断更新,这将有利于学生了解前沿的科学研究和动态;理论教学内容随科技发展不断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潜能和创新能力,是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会体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适应社会需求。高校遥感课程教学内容如何适应遥感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通过探索来寻找适合学科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完善的教学体系,来满足社会对遥感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童庆禧,张兵,郑兰芬.高光谱遥感的多学科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5):1.

[2] 秦文俊.《遥感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在地理学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测绘,2007(11):45-47.

[3] 黄秋燕.教学性地方高校遥感课程教学与科研互动模式探索[J].高教论坛,2008,(5):352-353.

[4] 潘竟虎,赵军.“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新理念背景下的高师遥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48-51.

[5] 吴前明.多媒体教学新论[J].新时代教育,2008,(5):114.

第5篇: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范文

【关键词】地形 测绘技术 自动化

总的说来,地形测绘技术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测量,第二部分是绘图。通过地形测绘技术得到的信息是人们开展相关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形测绘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目前人们十分关注对自动化地形测绘技术的研发。

一、GPS技术用于地形测绘

GPS技术的全称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组成部分有三个,分别是终端、 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GPS技术的主要功能就是勘测,而且勘测的面积非常大。GPS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需要明确需要勘测的区域,然后对系统中的某颗卫星进行定位处理,明确卫星的具置,接下来进一步明确该卫星和勘测区域之间的距离,最后调用系统中的多颗卫星开展对目标区域的勘测工作。

总的说来,GPS技术在地形测绘中主要有三个优势:

第一,GPS技术可以非常准确的对目标进行定位处理。和传统的地形测绘技术相比,GPS技术的定位精确度是非常高的,具体来讲当勘测距离小于50千米时,GPS技术的定位准确度在6米到10米之间;当勘测距离介于100千米和500千米之间时,GPS技术的定位准确度在7米到10米之间;当勘测距离是1000千米时,GPS技术的定位准确度在9米到10米之间。

第二,在勘测过程中需要的时间相对较少。具体来讲,当勘测距离是20千米时,GPS技术在最少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完成静态定位操作,最多也只需要20分钟。

第三,操作性能非常好。GPS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抵抗干扰的能力,而且GPS技术在勘测过程中不会带来过大的误差。

二、GIS技术用于地形测绘

GIS的全称是是地理信息系统,它属于一种新型的地形测绘技术。GIS技术在发挥作用是依靠的主要就是计算机技术,总的说来GIS是一项比较综合的技术,它将多种基础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来讲包括地理原理、测量学原理、几何知识等等。GIS技术在地形测绘中主要有四个优势:

第一,GIS技术具有十分强大的数据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GIS就相当于一个大容量的数据库,其中储存了大量了地理数据。工作人员在利用GIS技术开展地形测绘工作时,可以将采集到的信息直接导入计算机,接下来GIS就会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

第二,,GIS技术具有十分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GIS技术可以对计算机系统内的数据进行自动的处理和分析,结束分析工作之后还会对分析结果进行自动的存储处理。

第三,GIS技术具有十分强大的绘图能力。GIS技术数据分析工作之后,可以按照使用者的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图片和表格。

第四,GIS技术具有十分强大的构建模型的能力。为了保证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人员可以利用GIS构建三维模型。

三、RS技术用于地形测绘

RS技术的全称是遥感技术,RS是人们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地形测绘技术。通过RS技术,使用者可以得到关于目标地区的不同种类的电磁波信息。RS技术在地形测绘中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RS技术的本质是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使用者可以开展大范围的地形测绘工作,现阶段卫星遥感技术广泛使用在对农作物的监控中,可以对大面积的农作物开展监控工作。

第二,在使用RS技术时,具体的测量方式是航空摄影。所谓航空摄影指的就是通过空中飞行的拍摄仪器对要测绘的地区进行拍摄处理。结束拍摄工作之后,相关人员以拍摄结果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方式来给出该地区的地形图。

第三,在使用RS技术时,需要无人驾驶飞机的支持。无人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体积非常小,需要的成本投入相对较少,工作效率高等等。除此之外,通过无人机来完成相关的勘测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测绘过程的安全性。

四、未来测绘技术自动化发展的趋势

(一)3G技术及集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地形测绘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目前人们已经研发出了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那就是3G技术,3G技术的出现可以极大的促进地形测绘技术的发展。在3G技术的推动之下,工作人员在开展地形测绘工作时可以非常方便的接收各种图片、声音和视频数据。此外,融合3G技术之后,地形测绘工作的精确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二)测绘软件及数据库的开发与更新

在地形测绘工作中,测绘软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一直十分关注对测绘软件的升级和更新。此外,数据库也是影响地形测绘工作的关键因素,对数据库的开发和更新工作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三)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显得越来越重要,前面介绍的三种地形测绘技术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将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融入地形测绘中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地形测绘的自动化能力。

参考文献:

[1]谢任林.浅谈地形测绘技术的自动化[J].企业技术开发,2011.

[2]李年奇.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J].科技传播,2012.

[3]李年奇.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J].科技传播,2012.

[4]王超.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5]杨颖.简述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第6篇: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地质测绘;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测绘技术从传统、落后的手段向着数字化、自动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更先进的技术让测绘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领域变得更为广泛。地质测绘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对岩土进行勘察,运用地质实践与地质理论,对工程建设中需要进行的有关测量绘制要求进行进准控制、观察与描述,运用科技手段查明区域地质或具体地质的施工地质条件。将测绘出的地质条件严肃进行颜色、符号的标注,按照较高的精度在一定比例的地图上进行绘制,同时要结合其他工作取得的资料,如勘探、勘察等,最后编制成完整的工程地质图。对于一些地质状态的观察和描述在阐明这一现象的性质与成因外,还要对必要的指标进行测定,如,岩土力学、节理裂隙的密度等。

一、现代测绘技术的组成

1、 计算机技术

全球计算机应用的更新速度正处在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计算机普及率和技术功能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也为数字化、全自动化的测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说,全球的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是保障地质测绘工作顺利推进的必要基础和必然条件。现代测绘技术是从以往那种相对落后的测绘手段中逐渐进化而来,对于传统的测绘模式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革新。当今的测绘技术主要是借助一系列的先进设备进行工作,如地理信息系统、RTK 测量系统、电子经纬仪等先进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借助测绘技术将全方位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有机结合,然后利用专业软件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运用这一系统可以对复杂的地理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地质测绘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获取,还可以对多种地理资源展开分类处理与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日趋先进,包括上述提到的许多测绘设备都将更好地服务于测绘工作,多样化的测绘手段也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平台上不断地发展壮大。

2、空天技术

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地质测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全球目前有两套较为成熟的卫星定位系统,一套是美国生产的 GPS 卫星系统,该系统借助太空中的 24 颗全球定位卫星,同时搭配一系列主控站、数据注入站、监测站的辅助,客户便可利用手中的 GPS 接收机进行数据接收。另一套是俄罗斯生产的格洛纳斯,又称 GLONASS。目前全球的卫星定位系统还包括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和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其中,美国的 GPS 卫星系统占据着全球的大多数市场,可以说,GPS 卫星系统引起了空间定位领域的革命性变化,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更新,用 GPS 的三维坐标进行测绘定位的工作从以前的静态发展到当今的动态定位,数据处理从延迟发展到实时或准实时定位,定位精度更是从数米的距离精确到了厘米级别。未来的基础定位主要由差分 GPS、主动控制设备、微型GPS 设备为主,更多的传统测绘服务将其被取代。先进的卫星技术把以往的大地测绘工作向着更广阔的领域进行着拓展,也为城市智能交通和地球力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空天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另一技术的飞越,那就是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凭借卫星上的高敏感、高分辨率的传感器,实现了从单一遥感向多时、多方位、多数据源的方向进化,监测手段从静态转为动态,卫星遥感技术为测绘领域获取城区和自然环境的各项发展特征和具体数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

1、 更好地掌握地理位置信息。

测绘工作综合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测绘技术,具体说,测绘技术可以和光盘存储技术、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 RS遥感技术等。能使测绘工作人员储存地理位置更加高效、处理数据更加及时、观察和分析数据更加直观、对地理信息数据的掌握更加准确。

2、更好地推进城市信息化管理。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不仅要进行传统的适应野外环境下的实地勘测和制图的测绘工作,同时还要发展对城市的测绘工作,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现代测绘技术的支持。

城市建设工程前,必须对现场进行地质水文的勘测,要采集影响施工的自然环境、地质因素和属性,有关的管理和规划部门、施工单位依据这些勘测的信息进行规划和设计。

三、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1、 遥 感

遥感技术在地质测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其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已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应用遥感资料,可获取工程地质实时、动态、综合的信息源,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监测,为工程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应用遥感资料,可获取地质实时、动态、综合的信息源,对工程环境进行监测,为工程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2、 GPS

GPS 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地质测绘技术, 在具体的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建立地质测绘中 GPS 控制网。 在地质测绘中,利用 GPS 技术首先应该建立该区域内的 GPS 控制网,对于新的地质测绘区,如果没有放大比例的地形图,就应该先建立该勘探区的控制网。 地形勘探区的 GPS 控制网中,一般将会采用分级布设的布网方式,便于对 GPS 网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及成果检核。 在 GPS 控制网的建设中,应该根据工程需要以及测区的实际要求,以 GPS 网为测区的首级控制网。 ②野外施测中的选点问题。 在使用 GPS 进行地质测绘中,当进行野外施测时,对于地点的选择中,应该注意远离大面积水面的点位,有效避免多路径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且点位选择中还要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源,以免电磁场干扰。③数据处理的问题。 在地质测绘中,基于 GPS 的应用技术下,在数据处理中包括 GPS 网平差,还包括检验以及整理对外作业中采集的数据文件, 检测以及修复模糊参数,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 GPS 网平差计算,最后将结果转换成地面网坐标。 ④地质测绘中的 RTK 技术。 在基于 GPS 技术的地质测绘中,当控制网解算完成后,就可以利用 WGS-84 坐标以及地方坐标,从而建立坐标转换模型,并利用 RTK 技术对其测区进行控制点加密,以此来作为地形测绘中的网根控制点,以此可以大大缩短外业的工作时间。⑤对于勘探线剖面的测量。对于基于 GPS 技术的地质测绘中,在勘探线剖面测量中,对于基线点架设仪器,可以先设相邻基线点方向是零方向,之后就可以顺时针的旋转望远镜,在施测剖面中的勘探线方向,依次进行GPS 测定, 以此来测量出各地形点以及工程位置点坐标和高程;最后将这些资料经整理,最后便可以绘制成该地的剖面图(如图1)。

图1 GPS技术原理

3、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这主要是由于其优点决定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博才取胜的优势。使它成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区域多目标开发的重要技术工具, 也成为与空间信息有关各行各业的基本工具,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源于机助制图。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测绘界的广泛应用,为测绘与地图制图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集中体现在:地图数据获取与成图的技术流程发生根本的改变;地图的成图周期大大缩短;地图成图精度大幅度提高;地图的品种大大丰富。 数字地图、网络地图、电子地图等一批崭新的地图形式为广大用户带来了巨大的应用便利,测绘与地图制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综合科技实力的稳步提升,尤其是在计算机设备等先进技术的帮助下,与测绘领域相关的机械设备研究以及精密仪器的更新等工作都会进行得更加顺利。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对当今测绘领域的工作意义、设备构

成、应用范围等方面有了详细的了解。目前世界测绘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我国测绘人员在测绘工作中,要积极培养专业态度,自主学习先进的测绘技术,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在摸索中不断创新,为我国地质测绘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勤俭.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探讨[J]. 低碳世界,2014,21.

[2]刘晓刚. 工程测绘中GPS测绘技术的应用探析[J]. 硅谷,2014,21.

第7篇: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范文

关键词:云技术;士官职业教育;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0-0082-04

一、引言

士官在未来信息化战争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1][2],实行与士官主体地位相对称、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相适应、与国家职业教育相融合的士官职业教育培养战略已成为客观需求。然而目前我军士官职业教育存在以下不足:①士官职业教育的思想、理念、手段和方法明显滞后于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要求;②士官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无法与部队装备匹配,使得学员所学知识不能很好的与任职岗位相对接;③士官职业教育“逐级递进”的培训体制不能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3],造成部队出现“既缺人,人却闲”的尴尬局面;④士官职业教育课程实践环节比重不够。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探索和研究士官职业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深入挖掘士官职业教育与信息化教育手段的结合点和契入点,进而实现士官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素质的提高转变[4]、从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利用云计算等多种新技术并举的多样式多手段教学模式转变、从单一体系结构的传统教育体制向提升士官岗位任职能力和满足基层部队需求的新要求转变。

二、云技术及其在士官职业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

云技术是在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等几种计算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式计算模式[5],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前沿。目前公认的云技术服务有三种基本分类: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与传统单机模式相比,云技术中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信息并没有储存在本地设备中,而是存贮在网络上的数据库或者数据中心中。这些数据中心和数据库的维护管理都是由提供云服务的企业进行管理运作,并由他们提供强大云计算和云存储能力来保障用户的正常使用,而云端用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联通网络的终端设备来完成许多复杂的任务和功能。

1.云技术与教育领域结合优势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的问题[6]。将云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是指利用虚拟化、负载均衡和分布式存储等技术,建立一个统一的智能开放架构云计算平台[7],深度集成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实践平台和应用,按需向用户提供租用或免费服务,满足教育用户通过各种信息终端完成教学、学习、科研、管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求,实现教育信息、获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互动、统计教育信息与数据、形成科学决策、实施教育评价、开展协同科研等系列活动。在享用教育云服务过程中,用户不用担心硬件性能、软件版本、数据同步、信息安全、存储备份、带宽等各种问题,只要拥有网络和终端设备,就能够像使用水、电、气一样,随时、随地、随需信手拈来使用教育资源,获得教育服务。

2.云技术在士官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1)云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整合士官教育信息资源

传统意义上的士官职业教育信息资源主要针对教员师资资源而言的,在云技术里,将教育资源动态化处理,除了师资资源,还将与教学资源关联的教学实验、教学理念、教学设施、部队装备资源等在云教育平台下利用云技术来完成充分整合,使得士官职业教育有的放矢,破解以往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各类资源重复建设、利用率低下、教与学内容脱节等诸多困局。

(2)云技术可以极大提高士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教育质量和效率是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界的命脉,也是教育的竞争力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将不同教育背景的士官学员放在一个起跑线上进行统一授课,不利于“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理论。把云服务的理念引入士官职业教育中,充分利用幕课、在线办公、在线视频、在线实验室、网盘等云服务[8],来充实教学和实践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可以把移动互联网应用引入教与学的过程,让学员能够及时了解动态的教学信息,并能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和教员、学员之间做好“无缝”互动,提升教育效率。

(3)云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教育经费的投入

云技术中的IaaS能够降低硬件资源的投入和更新成本,并能最大化其利用率;Paas和Saas能够减少我们的软件成本,并且在维护方面能够大大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杜绝了以往教学模式中的“重硬件建设轻内容建设”的死循环模式。

三、云技术支撑下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士官课程建设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是测绘类士官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探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理论实质、技术和使用方法[1][9]。课程要求学员全面系统地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摄影测量仪器设备的设计和工作原理,了解利用摄影测量与遥感原理测制数字地形图的主要作业方法,掌握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的基本技能。本课程设置60学时(其中实践课程20学时),开课前需要学员预修《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地图基础知识》和《军事地形学》等专业课程。针对本课程实践比重较高、实验软件重多、实验场地分散、准备资源繁杂等因素,我们建立了基于云计算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平台,通过对设备资源的网络化管理、集约化利用、一站式服务,转变了课程的教学组织模式,实现了教学组织的流程化、模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10],大大提升了士官学员的教学效果,为士官职业教育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1.云技术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思路

针对传统教学中场地设备分散、实验数据无序、遥感影像判读训练困难等现状,以云计算等技术和硬件设备为依托,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软硬资源、数据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和利用,主要思路包括:

(1)硬件设备资源的“虚拟化”改造

依托现有设备(包括影像服务器、数字立体测图工作站、绘图仪、数字扫描工作站等),建立虚拟资源池,将所有分散的设备虚拟成一部“云服务器”,实现计算资源、服务资源、存储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利用。

(2)实验软件资源的“模块化”定制

把课程实践环节用到的操作系统、实习软件(如单像测图系统、正射影像制作系统、空中三角测量系统等)进行模块化定制,以提供不同组合的实验环境使用。

(3)影像数据资源的“网络化”应用

将多时相、多分辨率、多波段的各类遥感影像数据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收集和管理,建立遥感影像云服务系统,为定向软件、判读软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提供影像按需下载和解译服务。

(4)教学答疑模式的“交互式”转变

依托全军训练管理网和现有幕课平台,建立统一的云教学和实践在线平台,打破场地约束,使学员随时、随地、按需进行理论知识和在线实践学习。

(5)教学质量效果的“可视化”评价

通过对学习日志和行为统计等分析,可以记录和发现学员在教学和实验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经在线可视分析评价,可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重要直观的参考价值;通过学员在线试题解答结果,经可视化数据挖掘,可为本课程的教学评估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

2.云环境下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课程总体框架

一体化教学和实践平台逻辑上可以分为三层架构,如图1所示。

(1)基础支撑层:是云平台最基础的设施,包括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和虚拟资源等,主要作用是根据需要和维护各类虚拟机的运行,支撑网络负载均衡,提供平台安全保障。

(2)数据支撑层:主要作用是管理和维护数据量较大、密级较高的遥感影像数据,包括教学和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各类影像数据,以及影像数据管理、服务等软件。

(3)软件服务层:包括本门课程中各类教学实习软件、开发环境、开发工具,本层是进行士官教学和实验活动的主要对象。

3.云环境下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课程重点建设内容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教学与实践一体化云平台建设是用云技术和创新的方法完成士官职业教育授课任务,使得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员与学员同步,因此云平台要紧紧围绕“两点一线”来建设,“两点”就是参与课程的主体――教员和学员,“一线”指的就是教员教、学员学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云环境下通过网络技术来完全实现,重点需要建设好以下几个内容。

(1)《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线仿真与虚拟实验室

使用先进的可视化手段辅助教学,在云平台上为学员提供充分的视觉信息,是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三维空间信息的获取与表现,在教学中涉及大量的空间坐标系、透视投影变换、旋转变换以及航天遥感、航空摄影、航空影像等内容,这些知识抽象枯燥,不易进行实验,学员在学习时,常常感到难以掌握。使用仿真可视化技术辅助专业教学,能有效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为学员提供逼真感、沉浸感强的学习环境,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灵活的表现形式进行表达,有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系统把握课程知识。图2所示为“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在线仿真实验例子。

(2)基于网络的遥感图像二、三维判读训练一体化教学实验

将课程收集的各类遥感影像通过实地采集、数字测图和三维建模,建成基于遥感图像的二、三维一体化云判读训练平台。学员进入判读训练实验状态后,选择所要培训的目标,通过云平台调用目标的影像库和相应的三维模型库,使影像和相应三维模型联动显示如图3所示。为了实施目标判读训练,对系统所涉及到的各类遥感目标,利用成果资料建立标准库,学员在所实验的目标影像上进行采集,然后与标准库里的目标图进行对照,检验自己的判读训练情况。

(3)云环境下的摄影测量程序设计练习实验

摄影测量程序设计练习实验主要包括获取与处理、特征提取与定位、影像定向、影像匹配、DEM内插、正射影像生成和地形三维景观制作七个模块,包含了摄影测量学中经典的算法。该云平台实验系统具备了常用的摄影测量交互计算功能,学员可以通过对系统的操作理解掌握摄影测量的主要工序。此外,该系统还提供了编程接口和例子代码(如图4所示),学员可以自己动手编写所学算法的程序,有助于他们更加准确地掌握算法的原理。该系统可以满足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士官学员单独选修。

四、结束语

士官职业教育必须结合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从多方面、多维度、多渠道借势借力,才能在全军教育信息化建设道路上赢得未来,才能在强军路上打造一条适合培养“四有”士官人才队伍的创新之路,才能在推进中国新军革的征途中做好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新思维、新技术、新观念的储备。当然随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士官课程的发展与变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会逐渐渗透到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我们的研究也会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关于士官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应用,愿与同行们共商榷。

参考文献:

[1]王番,张衡,张艳.士官学员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教学研究,2015(3):16-18.

[2]陈明贵,陶叶斌.士官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7(3):102-104.

[3]吴铁男,何娟,刘晟.MOOC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2015(11):39-40.

[4]邢玉凤,邵德琴.士官职业教育网络教学模式探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4):65,96.

[5]张小勇.浅谈云计算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 (15):67-68.

[6]祝智庭,杨志和.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1-6.

[7]张进宝,黄荣怀,张连刚.智慧教育云服务:教育信息化服务新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3):20-25.

[8]李文彪,赵焕英.云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 (9):78.

第8篇: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范文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

1.1遥感的工作原理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的实现还需要遥感平台,像卫星、飞机、气球等,它们的作用就是稳定地运载传感器。当在地面试验时,还会用到像三角架这样简单的遥感平台。针对不同的应用和波段范围,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物体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范围内的电磁辐射。传感器会把这些电磁辐射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原始图像。原始图像被地面站接收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提供给不同的用户使用。

1.2遥感技术的发展

遥感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航空遥感作为地形图测量的重要手段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卫星遥感用于测图也正在研究之中并取得一些意义重大的成果,基于遥感资料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进而应用于测绘工作已获得了较多的应用。自20世纪初菜特兄弟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起,航空遥感就开始了它在军事上的应用,从1972年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发射升空以来,美国、法国、俄罗斯、欧空局、日本、印度、中国等国家都相继发射了众多对地观测卫星。遥感信息获取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极化;从空间维扩展到时空维;从低分辨率发展到高分辨率甚至超高分辨率。遥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太阳同步卫星、太空飞船、航天飞机、探空火箭,并且还有高、中、低空飞机、升空气球和无人飞机等:传感器有框幅式光学相机,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仪、微波散射计、雷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

二、卫星遥感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2.1测绘的发展

测绘,顾名思义就是测量并绘制地图。测绘成果在一般人眼里基本上就是纸质地形图,不过这只是对早期测绘的理解。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测绘技术的发展,目前的测绘已经远远超脱出传统模拟产品的固有模式,向多品种(模拟及数字产品)、多用途、多种成果形式及高度集成化的方向迈进。当然,对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的应用面也就日益广泛。

90年代中,国家测绘局根据国内外发展状况,在原有测绘产品的基础上,提出增加新的测绘产品模式,即4D产品(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航空摄影资料与卫星遥感资料的互补是4D特别是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的资料源。利用现有的遥感影像资料可以制作多种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如利用TM影像可制作30m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利用陆地―7影像可制作15m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利用斯波特影像可制作10m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利用依科诺斯影像可制作4m和1m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等,从而极大地丰富了4D产品,为影像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多分辨率、多层次的影像资源。同时,影像数据可作为GIS(地理信息系统)的背景地图,对GIS的深层次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更直观的影像信息资源,从而也充实和发展了数据库本身,为规划、管理等部门的科学化决策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

2.2卫星遥感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更新数据库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监测并发现变化的过程。因此,各国均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的优势,对各种感兴趣要素进行监测,如我国进行的土地利用调查及监测、城市变迁、灾情监测等。这些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提供了基础保证。

2.3应用的常规方法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面三维信息,常规的方法是立体摄影测量。由于雷达卫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不受云雾等恶劣天气和夜暗影响的特性,故随着雷达遥感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SAR)也被用作立体摄影测量。由于斑点噪声的存在,其使用也一度受到影响。近年发展起来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INSAR),提供了获取地面三维信息的全新方法,即利用干涉雷达提取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该方法将大大改进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的传统模式,这是雷达遥感的最新领域,是遥感和摄影测量科学的前沿,目前还只处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相信在几年内可以大规模应用在测绘及其他领域。

2.4遥感图像全数字测绘系统

遥感图像全数字测绘系统是利用航空、航天遥感图像提取战场地理环境和军事目标空间信息,进行全数字测绘作业的智能化综合信息处理系统,是我军首次自行设计与研制、具有自主版权的第一代全数字遥感测绘装备。该系统的研制成功实现了遥感测绘技术进入全数字阶段的跨越性和革命性转变,为我军数字化测绘保障提供了新型的换代技术装备,对于改变100多年来摄影测量基于硬拷贝图像的生产作业方式有重要意义。

与以往的测绘系统相比,该系统在影像匹配方面,能成功用于数字空中三角测量,提高了算法的速度和可靠性,有效地解决了卫星遥感影像匹配的技术难题;在微机环境下能实现单像和立体方式下的地形半自动测绘;在数字图像处理方面,能实现正射影像镶嵌中几何纠正和无缝辐射拼接的自动化;在地形三维可视化方面,实现了三维地形图的空间查询及分析和大区域地形数据、高分辨率遥感纹理图像的三维可视化;在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方面,开发了基于多源遥感图像的数字城市三维显示实用技术;在航天影像摄影测量方面,还开发了三线阵推扫式影像的处理软件。

该系统配置合理、实用化程度高,总体技术水平已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经进一步集成装备部队,将极大地改善我军作战测绘保障的网络化作业环境。

三、测绘新技术的发展

测绘新技术除了遥感技术以外,不可不提的便是GPS、GIS技术,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3.1GPS的发展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GPS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目前,各种类型的GPS接收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GPS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GPS作为一项引起传统测绘观念重大变革的技术,已经成为大地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最具潜力的全能型技术。GPS定位技术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除具有对测站选择更灵活、更适应不利条件、全天候连续作业外。还具有比任何地面常规技术供数量更多、精度更高的数据信息。

3.2GIS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多个学科、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至今只有40多年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和美国学者的在土地和交通方面的地理信息研究。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一次讲演,在该讲演中戈尔正式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对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发展和应用对测绘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是现代测绘技术的重大技术支撑。

四、结语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整体方向极大地影响着现代测绘科学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现代测绘新理论的概括性增强,测绘新技术的技术综合程度提高,各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测绘学与其它门类科学的联系增强加大,测绘学吸收和移植其它学科成果的速度加快,这种学科内外的综合化发展,将使现代测绘学不断开拓出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钱乐祥.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与地理特征提取[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魏建华,张展,许月光.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几个研究对象[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9,(4).

第9篇: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范文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应运;解析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测绘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并逐步朝着科学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方向迈进。其测量标准日益规范,数据管理也越来越科学。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遥感技术(RS)、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程测绘过程中中,为提高我国工程测绘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全解析机助成图的方法,数字化测图技术与传统的测图技术相比,具有显着的优势及开展前景,在地形测绘开展中发挥着技术作用。数字地形图能够将外业丈量的高精度得到尽可能的表现,表现出仪器更新开展、精度提高、高科技前进的价值等得到尽可能展示。其使用不仅能满意现阶段科技开展的需求,还能与现代社会科学管理的需求得到习惯。例如:工程丈量、房产丈量、地籍丈量管网丈量等。不仅对精度提高得到保证,并且对数字化信息的开展得到满意。保证与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展相习惯。

二、建筑工程测量的特点

1、建筑层数过高,对于整体测量结果的影响越大

若建筑外形不规则,或过于独特,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施工环境的影响。或者由于测量控制网大都架设在高空,不够稳定,想要完成测量通常是较为困难的,并且对于各类测量仪器的设置也很不利,这时就需要一些特殊的测量手法来实现对其的相关测量。

2、受高层建筑构造的影响,在施工测量中,精准度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若是累积误差过大,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引起建筑受力结构的建造不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测量过程中对于误差有严谨的态度,不能因为误差小就不以为然,在大型建筑的测量中,若每一个数据存在一小点误差,整体的结果就会相差甚远。另外,由于对施工速度有规范,所以高层建筑大都会使用流水施工的方式,例如各类幕墙工程等,这些对于精度的把握要求更加严格。

三、现代新测绘技术简介

1、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测量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操作平台是计算机编程;数据的使用和存储采用数据库技术;奠定了公共地理定位的基础;本质是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由此可见,GIS不仅是测量技术也是信息系统,它能够有效实现空间对象的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GIS正朝着网络平台化、应用社会化、系统集成化、数据规范化、系统智能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近年来,GPS技术被广泛应运用现代测绘中。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操作简单;测量时间短,节省时间;抗干扰性能强;超强的保密性;功能齐全,效率高。凭借以上独特优点,GPS的应用领域正不断扩大,卫星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无疑使GPS技术提升空间大大加大,同时其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势必成为许多行业耐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技术。实时动态测量技术(RTK)正是在GPS技术上发展而来的新兴技术,使用RTK进行测量时,只用在规定的基准控制点(可以省去布设控制点的环节),就可以一次形成电子地图。因此,RTK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RTK可以根据数据和成果进行快速放样,因而可以有效应用于工程测绘或者数字化测图中。

3、遥感技术RS

遥感技术(RS)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体对波普产生的不同相应,来识别和判断地面上的物体。它主要通过遥感器探测物体性质。目前,遥感技术(RS)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之一,已经广泛用于水文、地理、气象、资源环境等不同领域,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航空遥感是当前进行地形图测绘最为重要手段,其成效也相当显著。

4、集成的3S技术

3S技术把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GPS)有效结合,从而达到及时地收集、处理、更新各种环境信息和空间信息的目的。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相关工作者收集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提供了便利,是获得精确图形和数据的有力保障。

5、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

目前,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程测量中。特别是高精度测量仪器和摄影机配合全球卫星定位GPS技术,可以在不与被测物体相接触的情况下,提供全面、系统、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与此同时,它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降低测量工作量;第二,测量效率高;第三,测量精准度高。因而,它在大比例尺绘图、地籍测绘、建筑变形监测等方面成功取代传统测绘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航空摄影测量是目前大型工程勘察测量、城市大比例尺地图、地籍图测绘的重要途径,它可以生各种形式与类型的地图,比如数字地图、线划地图、影像地图等。比例尺最大可以为1:500。航空摄影测量的成图方法在高精度解析测图成图和模拟测图仪成图的基础上,新增了立体坐标测图收集相关数据,然后自动进行绘图。近年来,随着全球卫星定位GPS技术在数字化摄影测量中的应用,航空摄影测量能够大大减少连测野外控制点的工作,从而提高摄影测量的效率与质量,为摄影测量的数字化、科学化和自动化做贡献。

四、现代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运用

1、地籍测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脚步日益加快,地籍测量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进行。随着小城镇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全国各地对地籍图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在全国建立起有效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弄清城镇土地的具体面积、相关属性和经济价值是地籍测量的最终目的。

2、水利工程领域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也极其广泛,并未水利工程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1对江河、湖泊的实时监控可采用RS遥感技术。

2.2RS、GIS技术可以有效对洪水、干旱等灾情进行预报,并未控制灾情提供精确信息和相关技术支持。

2.3另外,在水库择址的时候,可以有效利用GPS技术进行引水渠设计和水库容量计算等。从而使我国水资源的开发用利用更加科学、合理,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工程建设以及地质工程勘探方面

3.1建筑工程测绘

现代数字测绘技术与早年运用人力比较有许很多多的长处。所以数字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范畴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经过领先的科技手法,减少了人力在工程测绘这一个巨大的工作量中所要承受的劳动强度,而且关于测绘制品的质量有必定的保证,经过一系列有关的电子设备,完成了实时的、动态的定位,有数据收集、处理及修改、主动绘图等各项主动功用,将工程测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与此同时,其丈量精确度高对工程施工质量打下了杰出的根底,所以数字化的工程测绘技术在工作中取得了大批好评。

3.2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工程勘探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矿产资源勘察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可利用测绘技术获得准确的地形图,对矿区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全面发挥现代测量技术的独特优势,实现矿区的合理开发与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测绘技术被广泛应用与现代工程测量的各个方面,对工程建设起止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良的测绘技术有利于保证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竣工。因此,相关工作者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测绘技术知识和理论,并在具体实践中进行反复论证,不断优化现有技术,发展新技术,促进测绘技术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凯,焦吉文.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方向解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