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96-02
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是生物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缺少了实验部分,生物教学是不能够顺利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教学内容真正产生兴趣,这就是实验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知行要合一,而“行”却是其核心,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够让学什么对教学内容产生立体的感觉,才能够打破对生物的抽象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是最容易将实验内容联系到生活实践的,这也是学生们为什么更容易接受实验,而不太容易接受教材内容的原因。而且生物实验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提高学生们对生物的认识和学习,而且还体现在了他们的动手和独立思考方面,对其它学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1-2]例如,生物实验对物理学习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的经验,将这一经验联系到物理学习中。实验教学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然后去如何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实验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实验教学虽然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但是也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方法,要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学习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总结实验对教材学习的重要性等。任何的学习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有所准备的,正所谓希望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一个人懒惰,只想找到一种万能的不用思考就能掌握知识的方法,那是不可能的。带着目的进实验室就要求学生们对教材内容和实验进行一些基础的理解和调研工作,在学生们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应该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牢记,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够真正进实验室。例如,实验设计到观察植物的细胞及细胞器等内容时,老师一般会让学生们先把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一下,然后把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们,同时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植物叶子切片的制备方法。如果学生们只是兴奋于马上就要做实验,而忽略了这一部分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学习,那么他们的实验是很难成功的。[3]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间教室走出的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他们的操作一般是很少有失误的,而且实验结果也会比较理想。当然,我们如果刻意地去跟学生们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学龄的学生,他们是很难听进教师的话的。所以,大可以让他们经历一次失败的实验,这样对他们下次的实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第一次实验时,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话当作耳旁风。然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大都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操作。当他们看着同学们在娴熟地做实验的时候,自己却只能观摩别人,这样他们的心灵必然会受到创击,所以这就为他们下次做好实验打下了基础。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工作,我们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的战术,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所种下的果实。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不需要对他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教育,只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刺激,便会让他们轻易地上钩。教育针对的对象不同,我们就应该采取辩证的教学方法,因为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是可以适应所有学生的。例如,针对大学生教学而言,教师们一般都不会采取强制的措施,而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学习的道路。因为大学生阶段,做人和学习的道理他们基本上都懂了,不需要教师去给他们规划人生和指导。而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定式和科学的逻辑,我们作为教学园丁,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的歪风给去除掉,让他们更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其次,安全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生物实验和其它实验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一些酸和碱都有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带来损害,一些切片用的手术刀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学生,所以实验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环节是生物实验的重中之重,只能采取相对强硬的教学模式,因为一旦对学生的身体形成了伤害,这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安全培训这一个环节是不能忽略的。
三、重视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应该从实验开始。实验是一种需要动手和动脑一起协作完成的过程,所以它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巨大的教学任务下,他们往往选择让学生直接接受实验知识,而忽略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一种对教学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还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了摇篮里。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对实验以及其它的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发现疑问,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达到提高自己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教会每一个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思维效率要远远超过给学生讲解一本题海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金菊.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2005,(02).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探索;改革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实践课,是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有效补充,通过学习该课程不但能够更好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点,而且还能够掌握研究生物化学领域的相关实验方法、技能,为学生继续深造和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持续更新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基本实验素质,是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和任务。为此,我们课程团队在教学方面采取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聘任具有高级职称兼有科研课题的教授、副教授作为课程负责人,同时配备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担任主讲教师,进而形成了一支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主讲教师为骨干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团队。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2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强化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教学团队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架构更适于教学对象的内容结构体系,设置基础性实验,实验内容相对简单或经典,易于操作,主要是验证性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主要有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活力测定、蛋白质性质及含量测定等方面的实验,涉及到了层析、分光光度法、样品处理及含量测定等一些常规的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也涉及到了如离心机、水浴锅、组织捣碎机、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在积极跟踪生物化学研究前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实际需求,开发一些新的配套综合性训练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综合训练能力。例如:精氨酸激酶表达与纯化、酵母双杂交检验蓝藻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菠菜叶绿体基质蛋白质组分离、蛋白质印迹等实验都是目前已经开设的综合性训练大实验,一般在每学期16-18周开展。由于这些实验所用设备比较多、实验技能要求比较高,涉及生物化学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性实验能力,同时也能初步接触生物化学研究前沿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科研的训练机会,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申请进入我院开放性科研平台,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一线工作中,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同时有效促进了教师科研工作。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学生可进行校级、院级等级别科研立项,在相关老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并按期结题。目前,许多学生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的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为以后进修和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3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随着两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顺利进行,微课走进高校,逐渐引起各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课程团队积极探索微课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将实验理论和操作制作成微课,学生就能以网络在线的方式自主学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微课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带着疑问,独立设计或选择实验方案,去验证,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我们根据我院实际实验条件编制了电子版教材《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将其放在网上供同学们下载使用,并利用相关视频资料、三维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把原来枯燥、模糊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强化教学过程控制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取如下措施强化实验教学过程控制:a.加强和监督学生实验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预习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b.实验课时,教师要对关键仪器设备操作要进行示范性操作,并在学生做实验时进行及时指导,确保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有效提高;c.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及时进行讨论总结,在完成实验报告中着重强调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与讨论部分,强化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实验。
5构建现代课程教学互动平台
我校重视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把课程网站建设作为推进教学改革活动重要环节。我们积极借助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建设课程网络平台,充分利用课程qq群及网站进行老师与学生互动。随时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想法,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这样不但有效的增强了师生的感情,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6考核制度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重视,将该课程作为必修课进行考核,为了强化实验过程和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平时成绩和实验操作的分值,具体成绩计算比例为: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平时上课情况、实验及报告等平时表现进行确定,比例为30%,实验操作考试为30%,实验理论考试为40%。课程建设是一条不断探索和发展之路,我们需要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控制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改革和探索。教学内容需要我们紧密结合生物化学科学研究前沿,在确保实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不断学习新的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微课、动画等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并且要教学过程控制中探索发现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不断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更新,使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作者:倪明 刘春辉 潘继承 侯建军 陈珍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学史;教学;生物进化
生物科学史是高中生物内容的重要组成,是教学的重点之一。“科学史”(HistoryofScience)一词来源于“历史”(History)一词,是对这一词的进一步深化,具有两层含义:第一,指的是述说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第二,是指对这种述说背后起支配作用的观念所进行反思和解释。在生物新课改革中,明确提出要重视HPS教学(即科学史教学)。高中生物科学史的教学旨在引导高中生能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习惯于将科学史拆开,变成一个个的实验展开教学,关注到科学家展开具体实验的思路和方法,以达到知识教学的目的,并解析各个实验的优缺点,而忽略了科学家如何一步步地对生物科学进行探索。关于生物科学史教学,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不以现在的科学条件,居高临下地评判生物学史上的各个实验与推论,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上那些璀璨明珠,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评价并尊重每个实验的进步与跨越。如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罗伯特森关于细胞膜“单位膜模型”假说,这些在今天看来有着缺陷的实验或假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有着深刻的背景和意义,具有合理性。要呈现符合新课改所要求的生物科学史的课堂,需要教师适当补充一些可靠的、详实的科学史资料,给学生还原当年生物学家研究的特定历史条件,体现历史的发展。
每一节生物科学史的课程,都有属于本节内容的核心和主线。以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为例,该节内容核心是论述各种生物学说,解释生物从何而来,以时间的发展为线索,即210年前1809年1859年现代。在210年前,科学技术落后,人类对喜怒无常的大自然充满了无限敬畏,对自然生物的理解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认为神与自然是一致的,是神缔造了万物,各物种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关系,是一成不变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神创论”符合人类的认知进程。后来,拉马克否定了“神创论”,认为生物是进化来的,他是如何得出这个观点的呢?青年时代的拉马克与卢梭相识,卢梭经常带拉马克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参观,并向他系统地介绍了许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经验,使得拉马克由一个兴趣广泛的青年,渐渐只专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拉马克在20多年的生物科学工作生涯中,写下了《法国全境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动物学哲学》三本著作;在对植物与动物的研究过程中,拉马克发现不同种的生物之间并非完全独立、没有关系,而是相互之间有联系。由此,拉马克第一次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观念,并在1809年出版的《动物的哲学》里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关于核心问题“生物是如何来的”,拉马克给出的答案是进化,进化的动力来自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虽然拉马克是第一个系统提出进化理论的学者,但是他的论点并没有引起当时同行及社会的太多关注。其中就包括生物进化理论史上的关键人物——达尔文。达尔文出身于一个基督教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剑桥大学神学院毕业,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震惊了当时的学术界。为什么达尔文能够写出这本书?这需要我们一起回到达尔文的时代去寻找原因:当时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已经提出,虽然达尔文持怀疑的态度,但科学的种子已经深埋心中;在剑桥读书期间,达尔文有幸认识了当时著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和著名的植物学家亨斯洛,并受到两位大师关于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专业系统训练;达尔文通过长期观察,已经注意到人在家禽动物的培育过程中起到选择的作用;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进行了为期5年的环球航行,发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有着一群亲密关系的小鸟,它们虽分处不同的岛屿,但居然存在结构上的多样性和一些渐变特征;1838年达尔文拜读了托马斯马尔萨斯的著作《人口论》,这本书给予了达尔文灵感;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达尔文与他们有较深入的交流。这些条件促使达尔文写下了《物种起源》,正式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虽然说拉马克和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不尽完善,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直紧盯着那些不完善的地方,而是要看到科学家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他们如何推动学科一步步向真理靠拢的贡献,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不易、漫长的历程,理解科学不是静态的体系,而是不停发展的动态过程。在历史中学习科学,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充实的史料有利于再现时代语境对于科学探索的影响,科学史的教学要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争论和探索之中发展前进,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善质疑、勤思索、不迷信、不盲从的良好品质,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参考文献】
[1]王健、刘恩山.“科学本质”的研究及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7(6):38-40.
[2]夏卫娟.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J].中学生物学,2009(5).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微课;一页开卷;课程思政
目前,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如何保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探索和教学方法创新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对生物学科产生浓厚兴趣,进而立志在生物领域挥洒汗水、不断进取[1]。普通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课程,是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开设于大一上学期,是一门把学生“领进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课程。课程选用王元秀教授主编的《普通生物学》为教材,课程内容虽不难理解,但其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学生难以把握重点,课程内容枯燥,学习效果欠佳。针对该课程特点,如何能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兴趣?对此,课程组教师不断思考,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
1课程内容的优化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普通生物学课程源于植物学和动物学两门课程的简单合并。2017年,以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课程组教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增加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环境与生态等章节,适当缩减原有动、植物学的内容;课程重点为动植物结构、功能和分类,其余章节均为综述性介绍,点到即止,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做铺垫;在课程实践环节精选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经过多年的改革优化,课程知识点更为系统,学生更容易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把握课程内容的主线,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和专业兴趣。
2教学方法的优化
2.1理论环节教学方法的优化
在教学方法不断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为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课程组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引入微课教学方法,具体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2]。以动物学部分为例,在线上课程中,教师将一些动物门类的主要特征制作成5~10分钟的微视频,上传到学习通平台,要求学生自学并完成对应的习题。教师可在学习通平台查看学生学习进度数据,包括视频观看时长、习题完成情况等。对于线上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教师会及时提醒。线下课程,教师首先对章节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重难点和易错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遵循动物进化的主线条,将知识点总结成线、成面。如横向关联动物类群中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等的进化规律和出现时间,在学习扁形动物门时,提出“扁形动物为什么是动物进化的新阶段”等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总结线上课程内容,得出结论:扁形动物出现动物进化史上的两个“第一次”,即第一次出现两侧对称的体制,第一次出现中胚层。接着安排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动物体体制的进化规律和胚层的进化规律,思考“为什么两侧对称较辐射对称体制先进”和“为什么三胚层动物比两胚层动物的进化阶元高”等问题,从而使学生彻底理解两侧对称体制和中胚层的出现与扁形动物适应性广的关系,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进化与环境适应能力的相关性。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微课的应用促使学生思考,增强学生课堂交流的积极性,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主动地思考总结,利于课程成绩的提升。另外,在线下教学环节,教师还会推荐学生查阅、讨论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文献,并以小组为单位做学习汇报。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专业文献的查询和阅读是全新的,难度较大。文献的选择应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且文献难度不宜太大,由教师推荐部分内容进行选读,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适应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既促进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内化,也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总结和演讲汇报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
2.2实践环节教学方法的优化
普通生物学实验多为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课程组教师进行新的尝试。比如在节肢动物的解剖和观察实验中,教师将比较解剖学的思路运用到课堂,让学生首先在学习通平台自学有关虾类解剖关键技术的小视频,并填写预习报告。线下实验过程中两人为一组,一名学生以克氏原螯虾(爬行亚目)为材料,另一名学生以刀额新对虾(游泳亚目)为材料,通过解剖和比较,认识爬行能力较强的克氏原螯虾和游泳能力较强的刀额新对虾的身体分布和附肢结构分化的差异,理解甲壳纲动物身体机能分工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相较于按部就班的验证性实验,不同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对比,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实验课的热情,引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和总结,有助于课程知识点的内化和升华。此外,在解剖完成后,向学生介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开展的克氏原螯虾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师科研项目情况和最新研究成果[3-4],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相关研究。此外,将实验的准备环节纳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实验课,通常是授课教师和实验员提前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所有试剂和耗材,上课时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即可。课程改革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每次实验之前,由一组学生协助教师提前准备课程所需试剂和耗材,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流程有所了解,同时更全面地训练实践能力。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该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为期末考试占60%、课堂作业占20%、考勤占10%、互动占10%。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原有的期末闭卷考试占比不变,但形式改为“一页开卷”,即考试前下发一张考试专用纸(A4纸),用于学生手抄课程知识点,考试时允许带进考场。“一页开卷”的考试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地总结课程知识点,培养学生厚书读薄的能力。平时成绩中考勤占比不变,课堂作业占比减少至10%,互动比例增加至20%。互动比例的增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实验环节的改革还体现在强化实验过程的考核。传统的实验课,实验成绩的体现绝大部分取决于实验报告完成的好坏,这样就会出现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一般,但是实验报告写得好,实验成绩相对较高,甚至出现课堂浑水摸鱼的情况。反观那些动手能力强,但是报告写得一般的学生,实验成绩反而较低。课程改革后,教师增强过程考核,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在下课前将实验结果向教师展示,作为课堂表现情况进行记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会从课堂选择3~4位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作为实验小助手,指导其他学生完成实验。被选为实验小助手的学生在该次实验过程考核中记满分。这样既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也可以形成学生之间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
4课程思政
1.1生物化学内容多,学时少
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的内容不仅限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和遗传信息及传递等基础性内容,还包括该学科的研究进展以及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因此,生物化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教材的厚度也异常突出。如教育部推荐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由王镜岩等主编的《生物化学》共1307页。该书的精简版,即《生物化学教程》(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有718页。因此,要在有限的80学时学完,绝非易事。
1.2内容繁杂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
生物化学主要讨论生物分子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生物分子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等,其中涉及的内容抽象,分子结构复杂,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生不仅难以理解和记忆,而且感觉枯燥和乏味。
1.3生物化学发展迅速,新内容不断出现
生物化学研究进展不断突飞猛进,使得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加。如新发现的一类天然无结构的蛋白,这些蛋白在天然状态下没有明确的三维结构,但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这冲击了蛋白质的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的传统理论。这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已在生物化学教材中体现,增加了生物化学的“教”和“学”的难度。
2生物化学4a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thing)网络教学平台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共同研发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已成为全国各高校重要的网络教学平台之一。课程管理系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系统,包括课程信息和课程内容两大板块。为便于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我们在课程信息板块中提供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以及教学活动安排等。而在课程内容板块中,我们不仅制作精美、可视性强的教学课件,更注重提供各章节的学习重点、内容小结以及相应内容的知识拓展,还提供在线作业练习及试题自测等。交互式学习是网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交互学习系统是生物化学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该系统中我们设置了答疑解惑、讨论交流和网络学习活动等板块。在网络拓展资源系统中,我们设置了经典教材、参考文献、趣味阅读材料和科学家逸闻趣事等板块,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生物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4a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将教学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有机的整合,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网上协同教学空间,不仅创建一种利用网上资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还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1网络拓展资源提高学习兴趣、扩大学习视野
尽管生物化学存在知识点多、内容抽象繁杂等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特点,但生物化学也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都把相应的知识点与生活实践,尤其是当前发生的与生物化学内容相关的热点现象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短跑运动员为了提高比赛成绩,坚持吃低糖、高蛋白的食物是否有效等。这些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促进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本身,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化学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生活实践中的现象。此外,还充分利用名人事迹、逸闻趣事等网络资源,如Mullis和PCR的故事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3.2利用网络平台强化自主学习、加强归纳总结
课前预习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这需学生能正确掌握预习要点。预习不仅要求学生阅读某一章节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按照教师授课的思路进行预习,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及难点进行仔细研读。因此,我们将课堂授课的PPT课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源”板块,让每位学生下载并打印,对照平台中的“重点和难点”板块进行预习。此外,因生物化学的内容繁杂,因此,要学好生物化学就必须对繁多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归纳总结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善于学习的学生,也应该是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必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每次课程结束后均要求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学习活动”板块,与全班同学分享。这有效的促进和督促了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而且通过这一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归纳总结的能力。
3.3利用教学平台进行交互式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网络中进行自由的交流和自主学习。如学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讨论交流”板块中尽情地阐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在“答疑解惑”板块对尚未理解的内容提出疑问,甚至分享自己学习生物化学的心得体会等。教师随时关注网络交互情况,及时回答学生提问,并及时对交互进行引导、启发、反馈与评价,形成真正的切磋交流氛围,促进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在蛋白质一章学习了CO的中毒机制后,有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提出“为什么CO中毒死亡的小鼠的内脏器官呈现鲜红色,而亚硝酸盐中毒和窒息死亡的小鼠的内脏器官是暗红色的?”这一疑问。教师通过网络在线回复,使得包括提出问题的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获益。
>>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实践与探索 《生物制药设备实验》项目化教学研究 高职生物制药专业发酵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发酵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技能教学探讨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岗位证书制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生物制药专业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研究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生物制药技术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技能与课程体系设置 生物制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高职高专生物制药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研究 生物技术专业开设海洋生物制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教学策略探讨 生物制药技术探析 生物制药技术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DB/OL].
[2]王沛,康廷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5):17-21.
[3]王处辉.转型中高等教育的反思与构建[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1-20.
[4]李利红,卢婷婷.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8(4):53-55.
[5]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11.
[6]张兰杰,辛广,邹德生.《生物化学》教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0(6):50-53.
关键词:制药工程;生物化学;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药物的结构和分析方法,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制备工艺等.药物的作用对象是生物体,药物分子必须进入机体内参与新陈代谢才能发挥作用[1].因此,理解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其物质代谢转化规律是进行药物研制和开发的基础,而生物化学就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物体的组成、结构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转变规律,进而揭示生命本质的一门科学[2].生物化学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由于其理论逻辑性强、内容抽象、基本概念多、学科进展快且专业所设学时相对少,因此教师普遍觉得这门课程难教而学生也普遍认为难学[3-5].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引导学生较好地掌握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和了解最新的研究技术和成果,是生物化学教学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6-10].对此,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清楚学生对课程的授课要求,才能集思广益,更好地因材施教.为此,笔者在学生中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来探讨该课程的教与学.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凯里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在读2012级和2013级制药工程专业98名本科生.1.2调查方法参照相关文献[5,10-1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学生对现有授课方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4个方面,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发出98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8份.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的调查
57.0%的学生认为在制药工程专业中开设生物化学课程很有必要,32.2%的学生觉得较有必要;学习兴趣方面36.5%的学生兴趣很大,4.7%的学生无兴趣;学习意义方面48.8%的学生认为很有意义,20.7%的学生表示一般.值得说明的是2013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比2012级学生明显要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校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在不断提升.
2.2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
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3部分: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代谢及其调节和基因表达及其调控[2-3].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关于授课内容与制药工程专业联系紧密程度,43.2%的学生认为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这部分的内容和所学专业最为紧密,30.3%的学生认为代谢及其调节与本专业联系最紧密,15.5%的学生选择遗传信息与基因表达,只有11.0%的学生则表示生物化学的授课内容与自己专业毫无关系.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是认可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的,但也有学生提出建议,希望教师今后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更严谨,应充分考虑专业的相关性,加强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衔接,还应注重补充书本外的新知识.目前,生物化学还未开设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联系起来是加深同学们理解该课程内容的关键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针对性地加入些实验内容的讲解,如讲解维生素C的还原性可通过学生最熟悉的实验滴加溴水或碘液等颜色反应来验证.
2.3学生对现有授课方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从中可以看出91.9%的学生认为学习生物化学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这也印证了在制药工程专业中开设生物化学课程的必要性.在问卷调查中,关于教学内容能否引起学习兴趣的问题,6.8%的学生认为不能,54.0%的学生表示一般,这说明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缺乏特色和技巧,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日常生活实例来讲解(如讲解蛋白质变性时引入豆腐的制作原理及昆虫标本的防腐原理),而且授课方式也要更加丰富.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28.0%的学生选择多媒体授课,14.6%选择板书,57.4%的学生认为两种授课方式应灵活运用,在板书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设备,必要时PPT中插入动画图片、视频、短片等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另外,在教学内容的理解上,调查结果显示42.0%的学生表示能理解,37.3%的学生表示能基本理解,20.7%的学生认为存在困表2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内容能一般不能学习本课程能否有收获56.635.38.1教学内容能否引起学习兴趣39.254.06.8教学内容能否听懂42.037.320.7难,这说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还是不错的.
2.4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
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的总体评价包括课堂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教学综合质量和教师综合素质等方面,调查结果见表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75.2%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课堂设计较为合理,68.0%的学生表示对上课所用的教学课件及讲义满意,78.7%的学生对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满意.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认为教师教学缺少幽默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学课件缺少新意等,希望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上能加入点幽默或趣味性的知识来活跃课堂气氛,课件中能适当插入些视频、短片及动画图片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教学方法上,25.3%的学生认为比喻法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更好,15.4%学生易接受案例式教学法,11.0%的学生选择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4.6%的学生喜欢课堂提问式教学法,其他同学则希望教师能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针对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综合素质而言,57.6%的学生对目前的教学综合质量满意,80.0%的学生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感到满意.由此可以看出,任课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支持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生物化学课程,并且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也给予了肯定.但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有少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且多数学生希望教师的教学方法能有所改革和创新.针对这方面我们应该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有所改进,主要包括:结合生活实例加强教学内容与制药工程专业的衔接性;更新教学知识,丰富课本内容;教学方法多样化,提倡幽默式教学法;教学课件(PPT)生动形象,可插入视频、短片和动画图片等.
作者:胡秀虹 龙立宽 单位:凯里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淑阳.喹诺酮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D].杭州:浙江大学,2006.
[2]刘越,周宜君,孙洪波,等.提高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水平的研究[J].化学教育,2014(2):37-39.
[3]唐炳华.生物化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4]查锡良.生物化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马利峰,刘丽军,贺拥军,等.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医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改方向[J].教改纵横,2009,1(1):26-29.
[6]张俊河,董卫华,王芳,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139-142.
[7]王义军,刘立鹏,黄春霞,等.启发式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1(10):58-60.
[8]樊继光,刘丹宁,杨朝辉,等.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11(2):167-169.
[9]井大炜.《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生物灾害科学,2013,36(3):339-341.
[10]苏上贵,吴耀生,周素芬,等.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果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9):264-26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激发兴趣;探究实验;多元评价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教育背景下,生物学科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老师需要不断反思,学习新课改的教育思想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促进初中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发展。下面,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讨论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学习动机与外在学习动机,其中,兴趣属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只有学生对生物有了兴趣,他们才可能主动思考生物知识,主动学习探究生物知识的方法。激发初中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是新课标所提出的一项教学任务。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当作教学的重点与基础。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生物学习情境,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建立平等、和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屋及乌”,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再者,教师要以生为本,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将生物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在“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课中,我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全校范围内展开调查,了解校园内所有生物的生存状况,登记每一种生物并制作生物标本。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很多学生表示,他们并不认识很多在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因此,这个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了解生物无时无刻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当学生遇到无法鉴定种类的植物时,可以向教师请教,如果教师也无法回答,他们就需要到花鸟市场或向有关专家请教。
二、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验是生物学家探究生物的最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让初中生掌握科学的生物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操作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能够大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依然能够学习生物。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中,我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勤洗手吗?”学生回答:“为了洗掉手上的细菌。”我问:“你们看到过细菌吗?”学生回答:“没有。”我再接着问:“细菌属于微生物,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这些微生物呢?”然后,我让学生展开预习,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知识。接着,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课堂上利用显微镜,观察一些植物细胞。在实验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看到物像,我让其中一名学生讲述他们是如何操作显微镜观察物像的。然后,指出他们的问题,并让一些能够成功观察物像的同学讲述他们的操作步骤。在实验开始之前,我并没有将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现象告知学生,所有的实验结果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出来的。
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制定了多元的课程目标,突出学科的完整性。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就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初中生的多维发展。《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上述“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的评价中,我并非只评价学生是否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还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否爱护显微镜、是否对一些实验能力较低的同学施予帮助、是否能够使用生物语言正确表述实验过程等。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初中生物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师生要通力合作,不断促进生物课堂的健康发展。教师要激发初中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前提;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思维;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提高初中生的生物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活化教学 教学建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教育与实践关系的深入探讨,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重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是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在改造自然、发展人类社会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高中生物无论从教学来源还是教学实践方面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将生物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学的实用价值和生物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教师树立生活化教学的观念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其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想在生物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树立生活化教学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将理论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虽然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与阻力。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不仅学生将考试与成绩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与目的性,将课堂教学看作是应试的工具。
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引导下,教师在课堂中普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考试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直接讲授给学生,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充当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记忆下来,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认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的单向传输,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能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思想,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渗透生活的概念,在日常教学中将生物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生活化的知识联想,为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实施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二、注重生物课堂导入的生活化
高中生物知识不同于初中生物知识的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兴趣,教师必须要重视生物课堂导入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从自己熟知的事物入手学习抽象难懂的生物概念与知识。这种生活化的生物教学导入方式不仅能够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学习压力,还能够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在生物课堂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生物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导入时,可以从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入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看似神奇的生物现象。
例如,教师在讲授植物的花粉传播和植物嫁接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从生活中奇特的植物入手,像一棵树开几种不同颜色的花或者在一棵树上能够结出不同的果实,这种看似神奇的现象背后蕴含着科学的生物原理。学生对新鲜的生物现象通常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教师从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生物学习,这种有明确目标的课堂教学有明显的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抓住学习重点,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生物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酶这一节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吃菠萝这一常见的生活经历入手,为什么菠萝要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会才能食用,然后教师再向学生引出酶这一生物概念,这种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生物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动力。
三、创设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情境
除了生活化的生物教学导入外,教师还要在生物教学实施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抽象难懂的生物知识,帮助学生将复杂的生物原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相对轻松地学习环境中学习生物,继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情境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过于依赖教材,照本宣科,要注意分析教材中的生物内容与生活的契合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情境教学中将所学的生物知识与生活对应起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与生活相关的生物知识结构,方便学生记忆生物内容,又能使生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的调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运动的环境,什么样的动作是受什么系统控制,人体各个器官是如何相互协调的,这种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或者自身有很大的联系,能够使学生有很强的代入感,从而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教学互动,必然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生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