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健康常识范文

心理健康常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健康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健康常识

第1篇:心理健康常识范文

一、正视问题,剖析原因

1.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

有些学生缺少正视困难的意识,盲目看重自己的能力,经常为偶尔的考试失败而痛心疾首,由此从自我乐观、自我陶醉变为自我疑虑、自我埋怨,觉得万事皆休,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信心。由此可见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优秀生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也是他们今后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

2.缺乏健全的人格

优秀生成绩虽好,但他们阅历浅,缺乏对事物的分析了解和深刻认识,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在环境消极因素影响下,容易形成狭隘的意识和不良的心态。当优等生缺乏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绩出现较大的波动或因个人的生理缺陷、家庭贫困等原因不能正视和接受自我时,会形成某种人格发展缺陷,从而导致悲剧的接连发生。

3.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有的优生为了保住自己的“冠军”的位置,几乎不与同学交流沟通。同学向她请教作业时,她告诉的答案都是错的,而她的作业又全对。这种排他性闭锁心理在她和同学之间形成了严重的隔膜,最终影响了健康成长。还有一些亲友不断地施加压力,使学生上进心掺杂上“私利”的成份,背上了“只有学习成绩好才能向父母交代”的包袱。当他们达到了一定的目标,就认为万事大吉,不再继续努力,自我陶醉在已取得的成绩里,而一旦受到挫折和遇到困难,就觉得一切都完了,感到没有前途,有的甚至走向反面。

二、思考对策,提高实效

1.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稳定型和摇摆型是优秀学生群体的两种特征。稳定型优秀学生思想意志坚定,对所追求的目标始终不渝,对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挫折能够科学正确地看待和解决,个人的涵养比较好。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管理教育中要突出引导,使其思想境界不断升华。摇摆型优秀学生最突出的一点是思想意志松懈,他们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要求上进,然而稍遇困难挫折,无法实现目的和愿望,就会导致思想的大波动。对摇摆型学生要注重思想教育,帮助他们端正争当优秀生的动机,指出向稳定型发展是他们的目标。教师在管理教育别要优化方法,多鼓励,少批评,勤引导,要循序渐进,力戒揠苗助长、急于求成。要求应适宜,起点要适中,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2.抓好教育的环节

首先,优秀学生的培养和典型的树立,要通过走访、座谈、民主测评等进行全面的考察,力求准确。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确定管理教育的重点,树立公众信服的典型。其次,在宣传他们的事迹时,要注意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弄虚作假,对待典型要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誉观,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要及时了解不同优秀学生对荣誉的不同的思想看法和反映,鼓励他们把荣誉作为新的动力,新的起点,积极进取,向新的高度攀升。

3.要把握好严与爱的尺度

“宽严相济”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经验之一。对于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爱护他们学习和上进的积极性,要以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在严格要求他们上做好文章,加强教育引导和思想工作,严得得法,宽得科学,爱得真诚。宽与爱要以严格为基础,把宽与爱落实和体现在对他们学习生活的关心与帮助之上,对他们放心并不意味着放松,在表扬他们的同时要经常提醒他们。

4.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第2篇:心理健康常识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我所面对的大多是农村留守学生,他们有其特殊的成长经历,他们在家庭里接受的大都是隔代教育,加上他们这一阶段的成长心理正处于转型时期。所以,更需要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但是,现行的课程结构里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开设,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我根据我校高中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将以下几种心理健康教育自觉与学科教学联系起来渗透进去。

一、自信、乐观教育

通过平时的教学观察,我发现相当一部分留守学生,心里很脆弱,容易受到打击,自信不够,甚至自暴自弃。我们应该教育他们正确面对挫折,正视失败。在各种困难面前,不要丧失信心,要勇敢地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教育他们要学会展示自己,而不要过多地强调谦虚教育。比如,有些学生回答问题站起来头埋得很低,声音放得很小,生怕出错,生怕丢面子。至于要他们主动提问,更加不可能了。

见此情形,我就借机教育鼓励学生,我说了几个理由:首先,你根本没有犯错,不是来接受老师批评的,不需要低头,一定要“高昂着自己高贵的头颅”,这不是一个“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所以不要怕。(学生笑)这样在玩笑中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教育。其次,被“点将”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一个班几十号人马,往往运气好的才会抽中,你就多一次锻炼的机会,赚到了。为什么不好好利用机会?再说,往往声音越小,越要让别人使劲听,反而会引来越多的“目光”,实际上还“别扭”一些。所以,经过分析,回答问题声音一定要大,减少“回头率”,这样也不会难为情。再次,不要怕出错,因为大家都彼此彼此,不相上下,万一别的同学笑你,你就当你很会制造幽默,那么这个知识点你就不会忘记了。经过我的多次鼓励,这些学生慢慢开始“活”起来了。他们学会了乐观,也自信起来。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难免会遇上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情。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掌握、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二、勤奋、上进教育

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厚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越来越多的“家长”打工了,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学生大都是由祖父母教养,是“手中宝,心中肝”。对他们是宠爱有加,生怕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对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尽量毫无条件地全部满足,生活上为他们提供各种尽量优质的服务,物质上为他们提供尽量优厚的条件。因为农村的一些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再加家里身强力壮的劳动力都打工了,家里干农活的担子重,所以,小孩的教育就成了一个越来越大的问题。只要小孩不哭不闹不耽误工夫,就让放任自流。学习上,不催促养成做作业的习惯;生活上,不让小孩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甚至连吃喝拉撒都由“家长”操办。久而久之,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更主要的是人变懒了。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苦事情,他们连一些基本的生活小事自己都处理不好,当然更怕学习上的麻烦了。

而且,这个时期,高中生处在心理叛逆期,有些学生不把家长、老师的话放在眼里,甚至还背其道而行之。我注重收集离学生们“近”的事迹去教育他们,让他们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他人。我想,在语文教学中,这也是一种延伸、拓展,一种联系实际生活的思维方式,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生命、意志教育

现在的农村留守高中生,存在一些变态自尊,过度敏感,嫉妒报复心理强,轻视生命等现象。有时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居然在校园里出现打架斗恶等暴力事件,他们不懂得尊重生命,意志薄弱。需要我们平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适当的情感教育。生命教育。比如:学习班固的《苏武传》,就可让学生在《苏武牧羊》的乐曲声中感知苏武的顽强意志。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19年,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类似的教育素材在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

学生最忌讳空洞说教,最讨厌动辄以大道理教训人。我们不如让事实说话,让学生在读、看中用自己的眼睛、心灵去感受世界。我们也可以灵活采取多种手法,如,通过新闻故事回放,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视频、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通过音频,让学生自然、心灵的独语。我曾播放5.12大地震的视频,学生明白了生命的宝贵,也明白了要坦然面对苦难。

四、社会、竞争教育

现实社会中有真也有假,有善也有恶。学校的教育不会培养学生去从恶或从假,但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具有应对假、恶、丑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让学生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还要学会处理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要相处融洽,这样能减少心理烦恼,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所以,平时教学生要学会处事,一定要有积极、负责的态度,学会吃苦,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自我中心”。

第3篇:心理健康常识范文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中营造朋友式的师生氛围,教师不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去探索知识。对待学生我一视同仁,多鼓励、多信任、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愉快轻松的心情去学习。

2.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

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用自己饱满的情绪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到教室门口,我都会调节心情,带着笑容,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

3.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邓稼先》时,先让学生观看“两弹”研制成功时的爆炸录像和视频《永远的丰碑――邓稼先》,从而诱发学生了解人物的欲望。我结合学科知识讲述核物理学对未来生活、事业、国家人民的重要性,让学生萌生使命感并自主进入文本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让学生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自强心、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如课文《岳阳楼记》主要表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襟,体现了他身处逆境,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当时的处境怎样?从中看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作者身处逆境而不消沉,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来思考:怎么看待学习中的失败?如果你现在身处逆境,你会怎么办?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

三、钻研教材,有效渗透

1.从语言文字入手,以情动人

教师可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结合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朗读、阅读训练,注重观点、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情动人。以《金色花》一课为例,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课文语言活泼轻快的特点,认真范读,并配上背景音乐,力求再现母子之间温馨的亲子场景,表现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另外,教师强调学生课外要反复朗读,咬文嚼字,学会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表达情感,通过朗诵把作者的细腻情感理解透彻。

2.把握文章主旨,因势利导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做持续努力的品质,对个体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讲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形象时,让学生充分了解保尔经历的种种人生磨炼:从小饱受的折磨和侮辱,走上革命道路后在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工地上的磨炼,伤病的折磨。这些磨难都没有打倒他,反而使他更加坚强,即使在病榻上,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拿起手中的笔,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他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并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坚定意志,从而获取潜在力量,于潜移默化中受到坚强意志的锻炼。

3.注重作文训练,加强与学生交流

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学生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可让学生也来写写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失败和困难时,自己处理的方法及心得。通过习作,学生更深切地懂得了遇到困难时不是逃避或放弃,而是冷静地把大困难化解成小困难,再大的困难都能战胜。

四、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本每单元都有专题综合性学习,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活动中,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挫力。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第4篇:心理健康常识范文

一、种植爱心,培育他们宽容心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但是教师倾注在单亲学生身上的爱应比倾注在普通学生身上的爱多一点,教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离异家庭的学生,让他们在家庭里受到的伤害可以在教师这儿得到抚慰。首先,教师应多观察离异家庭的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比如有一位学生,父母离异后,她跟外婆一起生活。有一天上课时,这位学生心神不定,东张西望,经过询问,原来她父亲给她寄了一百元钱,她想取来自己用,不让外婆知道,又觉得这样做不好。我了解后,耐心地告诉她,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亲情、孝道等问题。通过交谈,她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关注这样一些小事,往往比关注“大事”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谓春雨润物细无声。

离异家庭的学生一般心胸较狭窄。比如班里的一位女生,其父母离异,她长期跟奶奶住在一起。有一次,她和同桌发生了矛盾,同桌骂她:“你妈要死。”就为这一句话,她就进行了让人想象不到的报复:她把同桌的三本书扔到厕所的粪池里。尽管这种行为让人觉得生气,但我并没有对她严厉地大声呵斥,而是和她以谈心的形式进行交流。我指出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属于心胸狭窄,并给她讲关于宽容谦让的故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她明白:一个人活在这世上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也免不了和其他人发生冲突,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宽容待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听了我的话后,她不仅主动承认了错误,而且从此以后和同学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二、动之以情,改善他们的情感世界

离异家庭子女多较自卑,对人对事都比较敏感,对任何人都有戒心,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别人也很难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运用情感的力量,采用耐心和宽容的态度,正面诱导,逐渐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在师生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同时,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特别关心他们,同情谅解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使他们说出心里话。在疏导方面,开展学生自我情感教育很重要,我们可以避实就虚,先避开其父母离婚的事实,从男女之间的感情谈起,让他们明白父母离婚并不是不爱他们了,而是因为父母的感情有了变化。感情的问题绝对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也许其父母结婚的时候是很相爱的,因为根据最新调查表明,爱情一般只能维系一年半到三年的时间,然后,爱情就变成了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对婚姻和爱情存在幻想或者一方过于关注干事业,或者双方的老人参与等都能导致婚姻的破裂。但是他们不应该对这段感情的破裂付出自己的成长代价,如果一味地陷在父母离异的阴影里,自暴自弃,不求上进,那么最后受伤的就只是自己,难道真想因其父母失败的婚姻而葬送自己的一生吗?类似的教育不仅对离异家庭子女的现在有帮助,对于他们今后的爱情和婚姻观也很有教育意义,使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明白琼瑶式的爱情根本不存在,生活除了爱情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而且爱情并不是一厢情愿的天长地久,它是短暂的,维系家庭的更多的是介于爱情和友谊之间的亲情

和责任心。

三、公正评价,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

离异家庭学生喜欢离群独处,被孤独感所左右、掩盖,不能正确对待事物,也得不到公正的评价,这又使其更加孤僻、怯懦,造成自尊心扭曲。因此,教师必须尊重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其学习和生活给予公正评价,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生活的勇气,引发他们积极的心理效应,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同时,教师要创造教与学的最佳环境,协调他们与同伴的关系,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已长处的机会,为他们点燃进取的火花,激发他们的进取

心,使他们享受进步和成功的欢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活动矫正,激发他们的集体意识

部分离异家庭学生往往以敌对的心态,蛮横、冷酷的性格和同学进行交往,这直接影响人际交往,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帮助其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减轻、消除他们的不良的情绪体验和敌对心理,使他们意识并体验到自已在集体中的地位,感受集体的温暖,增强其集体意识。同时,通过活动对他们进行情绪疏导,有意识地转移他们的注意,使其改变对周围环境的偏执的认知和情绪反应,为其创造表现自已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走出因家庭所造成的恐惧和抵触,战胜孤僻、抑郁,愉快、舒畅地生活、学习和交友。

五、激发信心,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第5篇:心理健康常识范文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与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据国内的大量调查:10%―20%的中小学生存在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厌学、逃学、过度焦虑、人际交往障碍、自我中心、忧郁、强迫症等。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领导和班主任的责任,而且是各科任的责任。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尝试。

一、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九年级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其中原因之一是感觉所学的知识枯燥无味,远离生活。化学是九年级的新学科,开始学生一般对其有好奇心,“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将学生这份初始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乐于学习化学。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实验的特点,创设实验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绪言课的教学,怎样拉开绪言课的序幕,才能强烈地吸引每位听课的学生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此,在绪言课的教学中,我并不急于讲授课本的知识,而是设计了两个趣味小实验:魔棒点灯、空中生烟,利用较短的时间进行表演。离奇的魔术实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习后面的教学内容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实验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在做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实验的规则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归纳化学规律,等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与理论不同的结果或实验失败,这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解决问题,千万不要放之任之。经历了失败和困难获得的成功,学生会感受更深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不畏困难、不轻言放弃的意志力。

二、采用分层施教,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实践证明:对于生理和心理尚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学生而言,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大于成功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如果教育不及时、不得法,失败所导致的消极作用就更明显,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磨灭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坚持“成功是成功之母”,对学生分层施教,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其进行分类(只有教师知道)。备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好提问、练习、作业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做课堂的主角。由于确定的目标接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学生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坚持对学生分层施教,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取得成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变得自信、自尊、自强。

三、开展分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缺乏独立性、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大,不愿意与别人合作、分享,等等。我在化学教学中,在课堂讨论、学生实验、课后学习等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一般上、中、下层学生都有;评价小组的方式: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主要评价对象;评奖的方式:每月统计分数,奖励前三名。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便组成了一个共同进退的整体,为了团体的荣誉而共同努力,以好帮差、以差促好。坚持开展分组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了责任感,培养了互助互爱的精神。

四、结合化学史,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化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抓住教学内容的契机,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坚韧的意志、高尚的品质。例如:在学习空气的成分时,我特别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空气成分的发现过程,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为什么拉瓦锡成功了而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失败了?(2)在实验中有时会出现误差,你会如何处理?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或做事时不能墨守成规,应尊重事实,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又如:在学习纯碱时,我及时向学生介绍侯德榜伟大而感人的事迹。侯德榜勤奋、创新、爱国、“只知责任所在,拼命为之而已”的精神净化了学生的心灵,激励着学生开拓进取。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心理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是保证学生心理平衡发展和提高性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教育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1.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不以化学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你努力、尽力学习,那你就是优秀的。”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奖励。对学生多说鼓励的话,多投去鼓励的目光和手势,让学生经常受到鼓舞、感到满足,激起积极的情感。

2.善待、宽容犯错的学生。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犯错误的学生,如果老师处理方式不当,会使学生怨恨老师,有时这种怨恨的感觉会持续很长时间,严重影响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尽量避免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大声批评或斥责学生,而是耐心、平和地与学生沟通后再作出相应的处理。

3.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远亲不如近邻”,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建立在经常相处、沟通、交流、合作、关心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找机会与不同的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关心,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一种双赢的教法,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曹梅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程.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12.

[2]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6篇:心理健康常识范文

关键词 导师制 特长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77

On the Influence of Tutorial System on Sports Students' Mental Health Level

ZHOU Linsheng, TANG Haiping, JIANG Jie

(Hu'nan Dizhi Middle School, Changsha, Hu'nan 410000)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ake 80 middle schools in Hunan Geological Sports Students for the study, 40 hum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40 as control group. Mental Health Test before u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of students measured and found that two groups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s no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students a semester Tutorial mode of administration, the control group of students still use the traditional daily teaching activities in schools. After the test results found that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described the tutorial system will help improve the level of expertise of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tutorial system; sports students; mental health

0 导言

特长生,是指学生在某些方面,如体育、艺术等方面比一般人技能要优秀的学生。随着特长生教育的迅速发展,特长生队伍在日益壮大。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中学生,他们又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其他普通高中生,存在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纪律观念不强等问题,由于缺乏及时引导,容易出现违纪、厌学、冲动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最终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甚至造成人格缺陷。因此,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最大障碍,阻碍了他们的成才。

十九世纪,牛津大学便实行了导师制。此制度迅速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措施,且为其他国家所仿效。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导师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学习状况、智力水平、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发展的要求,因材施教。导师制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因为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要进行指导。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该制度是学校在特长生教育、管理和培养上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制度。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导师制模式对对体育特长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期验证导师制模式的有效性,并发现提升体育特长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1 方法

1.1 实验对象

在本校随机抽取80名体育特长生。其中40人为实验组(其中22名男生,18名女生),40人为对照组(其中24名男生,16名女生)。为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质性,两组为同一专业特长的人数,性别比例基本相当,心理健康水平大致相当。

1.2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具体实验设计如表1:

表1

1.2.1 变量分析

自变量:导师制的管理模式。

因变量: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无关变量的控制:首先,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质性。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好无关变量,尽量减少其他外在因素对实验组的干扰。不对实验组和其他学生宣扬实验目的,尽量消除期待效应;问卷施测时,使用严格、统一的指导语,保证问卷的质量。此外,体育特长生的导师应该熟悉掌握导师制模式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1.2.2 实验处理

运用周步成等人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前测;其次,对实验组学生实施为期一个学期的导师模式管理,对照组学生仍旧采用传统的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在实验结束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实施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后测。

1.2.3 数据处理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后测,并将收集到的数据统计分析,以检验实验的效果。

2 结果分析

2.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

在前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两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不显著,可以当作同质群体,可以作为教学干预的实验班和对照班。

2.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

对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他们在在学习焦虑(F=7.76,p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干预后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显著性比较(MSD)

注:*p

3 讨论与对策

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导师制模式的教学干预实验对特长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实验前,实验组特长生和对照组特长生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实验后,发现实验班在健康总分和子维度的得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都要略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干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效果,也就是说明导师制的管理模式比日常教学的管理模式更能有效提升特长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特长生的培养实践过程中,高考压力下特长生培养的功利性日益凸显。一般而言,特长生教育只是为了提高升学率,而不是为了让有特长潜质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在实际中,学校一般会从文化成绩较低的学生中选择部分学生专攻艺术、体育走捷径来提高考生的总上线人数。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文化课从一开始就相对薄弱,在文化考试方面自然会遇到比一般学生更多的困难和挫折,而当他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会想到自己和文化课学生的差距等实际的问题,又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扰和障碍,自然会产生更多的学习焦虑,而过度的学习焦虑又会降低学习效率,让他们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挫折,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甚至有些特长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自暴自弃。但是导师管理模式下,导师与学生进行实质性接触,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辅导目标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记载学生情况、学习业绩和学习成效。当学生面临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冲突时,导师会进行及时的干预与调整,让学生能迅速地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所以相对而言,实验组学生在导师的帮助下有效地缓解了这双重的压力。

另外,据调查发现,特长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他们经常被当成差生,在文化课堂上难以获得成就感,且易与老师和同学发生争执和矛盾,不断的挫败感也容易让他们产生各种焦躁、不安、冲动的情绪。另外,他们也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当他们产生不良情绪时,会发现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很多心理问题没法得到排解,所以极易产生冲动行为。如有研究表明中学体育特长生的问题行为大多为外向性的问题行为,破坏性、攻击性较强,因此更易违反校纪校规。另有研究表明,成绩差的学生在消极情感和冲动倾向上都显著高于成绩好及中等的。而导师制管理模式下,导师会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他们提供宣泄的机会。其次,导师会在掌握学生真实的需求后,和学生一起寻找成长的道路。所以实验组学生的情绪因为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宣泄,很多心理问题及时得到排解,导师对其关心和帮助又有利于培养他们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战胜心理问题的能力。

从研究中可看出,导师制符合心理学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教育学的因材施教原则,有助于提高特长生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和改进相关的制度,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同时,注重学校与学校的交流合作,找到适合本校的发展模式,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张琦.”导师制”在成都市F小学试用情况的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王玉兵,赵在民.让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中小学”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内涵及组织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06(5):25.

[3] 黄秋兰.试论中学“导师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现代教育论丛,2000(3):59.

[4] 林格伦.教育心理学[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5] 龚丽琴.中学导师制的现实意义[J].湖南教育,2001(18): 49.

[6] 刘飞平.论艺术类学生专业课与文化课学习失衡问题及其管理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第7篇:心理健康常识范文

1.陪读家长首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室内采光和通风良好。环境可以让孩子比较轻松愉快,思维比较活跃,善于发散思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要给孩子提供合理的饮食,注重营养搭配,多吃水果和一些补脑的坚果。不给孩子吃重复的饮食,要花样多变,孩子看到色香味俱全的饮食,就会有强烈的食欲,只有给孩子合理膳食,孩子的身体心理才能健康。

3.在孩子学习时,陪读家长不要看电视,更不能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你不让孩子玩,自己首先就不能玩。但是也要让孩子定时观看新闻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这样可以对孩子在学习累的时候从心理上做好调节,暂时舒缓一下学习带来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4.陪读家长平时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持续几天不开心,家长就要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是否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或者有什么问题,尽量帮孩子解决,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必要时请班主任和专业的心理老师做心理咨询。

5.如果家长进孩子房间,孩子让你出去,那么,孩子这时候可能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也许是在玩手机,也许是在看课外书。这时候,陪读家长要给孩子更换只能接打不能上网的手机。发现课外书要没收,还要从心理方面加以引导,方法要得当。

6.如果孩子突然爱打扮,有时候一个人发呆,孩子有可能早恋了,家长要用正确的方法从心理上加以引导,青春期早恋会耽误很多时间,耗费很大精力,更会影响学业,让孩子认识到早恋的

害处。

7.孩子考试没考好,心理压力大时,陪读家长要开导孩子,鼓励孩子下次一定会考好的,把没掌握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告诉孩子也许这次不过是发挥失常而已,要为孩子加油。千万不能用言语打击和否定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会使孩子走向极端。

8.孩子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有些选修课程在学校根本就没时间学,比如古诗词。陪读家长可以帮孩子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学习。比如在孩子早上梳头发时,家长通过复读机等读给孩子听,天天坚持,孩子会掌握很多诗词。

9.在教育信息化新常态下,虽然4G网络的家庭教育已普及,但很少有陪读家长应用名师导学、多媒体教学、英语学习、精品学习、在线作业、智能组卷、家长学堂、心理辅导等教育产品及其教育应用。陪读家长应该给孩子买台电脑,鼓励孩子利用教育信息化工具,把数字媒介素养、个性化学习与自我适应学习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电子书包、智能手机、微信、电子白板、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等新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通过电脑上的教育信息化可促进学生技术、交往、学习能力、个性化快速转型,还可以利用电脑教育信息化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真正实现家、校、企互动创新及其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通过电脑,更有利于孩子心理轻松快乐地学习,达到身心健康愉悦学习的目的。

10.周末学校放假,不要让孩子在家学习了。要陪孩子去附近的体育场跑跑步,锻炼一下身体。高中学习生活是很累的,让孩子该放松的时候放松,心理舒缓的同时学习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

第8篇:心理健康常识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2―0042―02

一、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因素

1.图书馆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佳的自助场所。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课外时间出入最频繁的场所,是学校中最广泛最密切接触学生的部门。2014年我校第七届读者服务月中,笔者发放了500份《图书馆读者调查表》,数据表明,大学生最喜爱的地方之一是图书馆,每周到图书馆2~3次的占50%。图书馆吸引读者的原因有环境好,有文化氛围,可以借阅书刊、查找资料、自修学习,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率明显提高。

2.图书馆资源是心理健康教育丰富的精神食粮。我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约100万册,全文电子图书130万册,购置19个数据库资源,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2013~2014学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一年读者借还图书近60万册,数据库访问量达60多万次。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优秀的作品内容能够铸造读者的灵魂,帮助读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3.图书馆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合适的人力保证。图书馆员,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长期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接触,两者之间很容易建立亲切的关系。这种天然的密切关系和平等地位,使大学生读者能够认同图书馆的管理、接受馆员的规劝,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二、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1.以人为本的服务过程中关注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其实就体现在日常的平凡的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在服务过程中,馆员牢记《图书馆文明服务规范》,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主动热情地服务读者,注意观察和监督大学生的上网动态;在书库指导读者检索书目、正确使用代书板、快捷查找图书,抓住与读者直接见面的机会,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以完美的人格魅力来服务和影响大学生读者,感召读者自觉养成文明的行为和道德习惯;关注把握读者心态,有的放矢,由于学生的思想活动、心理动态常常在借阅行为、阅读倾向中不自觉地流露,馆员能够及时捕捉许多值得注意的不良行为和心态,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使他们自觉地、心情舒畅地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既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又能增进心理健康,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优良品格。

2.新生入馆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刚入学,对学校的生活、学习环境难免有所不适,产生一些心理困扰,但对学校又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在入馆教育中,不仅教给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资料检索的技能,奠定其自学能力的基础,而且鼓励新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新的校园生活、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新生一入学就感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图书馆的关怀,备受鼓舞,将很快适应大学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

3.读者服务月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每年5月份,我馆都与学生处联合举办主题鲜明的读者服务月活动,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分发问卷调查,征求读者意见,召开读者座谈会,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技能竞赛,开展主题征文,评选读书之星。服务月活动受到全校的重视和支持,学生处、图书馆领导出席开幕仪式并讲话,院系选派学生代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校新闻中心选派记者跟踪报道,大学生读者协会全程协办。

4.参考咨询服务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我馆特别注意将传统的面对面咨询与网上参考咨询结合起来,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包括心理咨询。点击图书馆主页“参考咨询”栏目,显示其主要内容及层次关系,指引读者如何获取参考咨询服务;中区图书馆设有参考咨询部,既开展与读者面对面的咨询答疑,也通过电话咨询、E-mail信箱、BBS公告栏、ILAS表单式参考咨询,开展与读者互动式问答;一线馆员同时也是咨询馆员。咨询馆员平易近人、善解人意,不仅回答读者在图书馆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往往就读者流露出的冲动不满、焦虑苦恼、悲观失望等心理困惑和矛盾情绪进行劝慰和开导,纠正读者的不良心态,缓解读者的主观压力,维护读者的心理健康。

三、我校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效

1.大学生与图书馆结下深厚情谊。我馆坚持一切为了读者,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彻落实,赢得读者的尊重和信任,馆员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大学生有心事时也会向馆员倾诉,渲泄郁结的情绪,缓解内心的压力。笔者曾经发现一位学生干部心事重重,欲言又止,原来是帮助同学作弊而被学校通报批评,他觉得丢脸见不得人,动起退学的念头,经过笔者劝导,他重新振作起来。当笔者再次看到他时,他是来致谢的。在他感到愧疚无助时,是笔者的开导教育让他重新定位重树信心,成为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2.大学生从思想上认同图书馆。为给读者创设更优越的学习环境,我馆陆续推出新的举措,如根据读者的要求,延长书库和阅览室的开放时间,电子阅览室晚上开放等,通过多种渠道促使读者能够更灵活、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树立了图书馆良好的服务形象。读者从思想上认同了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他们尊重馆员,配合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自觉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书库的整洁,保持图书的有序,借还图书时依次排队,争当文明读者。

同时,学生社团也纷纷行动起来,与图书馆共建。校自律会、校权益部主动与大学生读者协会、勤工助学学生联系,张贴告示、维持借阅秩序、清理占座现象等,共同维护图书馆和谐有序的读书环境;土木工程学院每年都利用“世界读书日”在图书馆开展活动,张贴醒目标语,倡导读者营造浓郁读书氛围,共建和谐书香校园。

3.图书馆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心理起着制约作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每年都会吸收一些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这也是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途径之一。大学生读者协会也是活跃在我馆的一支有生力量,他们依托图书馆,为图书馆开辟一条与读者沟通交流最直接便捷的渠道,是大学生联系图书馆的桥梁和纽带。

四、今后尝试的方向

图书馆在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过程中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适时贯穿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教育机制,也没有配备专门的教师。笔者认为,图书馆可在参考咨询部增设心理咨询室,配备兼职人员,充分利用图书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为前来咨询的读者排忧解难,解除困惑;选送具备良好思想品质、擅长学生工作、工作能力强的馆员到国家心理咨询培训中心进行系统培训后担任此职;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密切配合,合力互补,共同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杜尚泽,陈效卫.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N].人民日报,2014-02-09.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 (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杨丹,王子靖.“90后”大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4).

第9篇:心理健康常识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许昌市

1.前言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并由长辈、亲戚、朋友或邻居等代为照看的孩子,年龄在16岁以下。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全国留守儿童规模大概已经达到2290万人,农村地区占87%[1]。近几年,随着我国留守儿童群体的迅速壮大、留守儿童问题不断加剧,这个特殊的群体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目前的研究结论认为,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2]。

但是,以往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研究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和初高学生展开,原因是这些学生年龄较大,理解能力较强,问卷测评较为方便。但是,我们认为孩子年龄越小,心理问题矫正起来越容易。所以,研究低年级小学生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才更有意义。本文就试图通过一对一、面对面测评的方法了解许昌市襄城县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2.方法

2.1 工具

本研究采用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成等人修订的含中国常模的《中小学心理健康量表》(MHT),该是对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GAT)修订而成,主要适应对象是中小学生。

该量表采用二级记分方法,除一个测试量表外,有八个内容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组成。该量表共有100道题目,分数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程度越差。总分高于65分以上者,说明被试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需要制定个人诊断和个人指导计划,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如果某内容量表超过8分,说明被试在此内容上健康程度较低,需特别关注。

相关的研究表明,MHT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该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91,重测信度为0.667-0.863,各分量表与全量表部分的相关系数达到0.7以上。

2.2 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取样的方式,在许昌市襄城县十个乡镇各随机抽取10名小学1—3年级留守儿童和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评。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7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44%。

2.3 测评方式

由于本研究的对象为理解能力较弱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所以,我们采取个别实施的方式,由研究者和被试一对一、面对面完成。测验实施时,先发给被试一份“MHT回答用纸”,要求填写好学校、年级、班级、姓名、性别、测验日期等。待上述各项填写好后,再发下测题本,要求被试翻到说明中二、三、四部分,边看边听老师朗读,同时做好“例题”练习。等到被试掌握了答题方式之后,才开始进行正式测试。测试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研究者提问以获得解答。测评完成后,给被试派发价值3元左右的小礼品一份。

2.4 统计软件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3.结果

3.1 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

性别构成——男生95人、女生75人。年龄——8.13±1.72、介于6—10岁之间。年级——一到三年级的小学生。其中,留守儿童96人、非留守儿童74人。

3.2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中小学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及比较:

根据表1可以看出: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心理问题总分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4.讨论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许昌市襄城县留守儿童在学习、与人交往方面存在严重焦虑症状,遇到问题时容易自责,对事物过度敏感,更多出现身体不适症状。这和以往的研究结论稍有出入,有研究者的调查认为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各个方面均显著差与非留守儿童。[3]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地区差异,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而我们是针对中原地区的留守儿童;二是被试年龄的差异,以往的研究多针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留守儿童,而我们主要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这些学生的恐怖、冲动和孤独的情绪本来就较强,所以是否为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

我们认为,应该建立“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四级保障体系,全方位综合立体的保障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该体系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1)社会层面:通过在大学和高中招募并培训志愿者,利用寒暑假到新型农村社区做留守儿童的“哥哥姐姐”,主要开展文体活动、学业生涯规划、学习辅导、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宣讲、教授网络使用技巧等活动;

2)政府层面:通过县委县政府选派驻基层的各级干部,在新型农村社区做留守儿童的“家长”不低于4个月,主要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干预,通过宣教、个体咨询、家庭系统重组等多种形式改变原生家庭不良的教养方式,增加孩子和家长的情感交流,协助孩子做人生发展规划等;

3)学校层面:通过培训农村学校现有教师或大学生村官,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和人生规划技能,做留守儿童的“人生导师”,实时监控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保证该体系长期发挥效用;

4)家庭层面:通过各种方式与留守儿童父母取得联系,尤其是过年期间对他们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络使用能力和技巧,要求其定期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孩子并进行情感交流,并定期与“家长”、“人生导师”、“哥哥姐姐”们取得联系,了解沟通孩子的近况。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14-15.

[2]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351-353

[3]熊亚.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11-13.

本文系2012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用对策项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保障体系研究——以许昌市襄城县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C109)。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