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学习会计电算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教学导向 财务软件 实践教学环节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管理信息化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迫切需要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应变能力和经济效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会计工作急需引入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水平,以对应这种挑战。当前,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被引入会计工作,并得到推广和完善。为了满足我国培养信息化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电算化专业人才,我国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如何更好地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办出新意、办出特色,探究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1、基于会计课程、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囊括了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财会知识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计算机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在以上课程开设完毕之后才开设的,所以,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首先必须打好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否则,会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正常学习。
2、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单纯依靠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讲授是不够的,还应培养学生对财务软件的熟练操作和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考虑到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应为1:1。也就是说,理论知识的讲授占总课时的50%,实践课占总课时的50%,从课时分配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这一技能,就是通过实践环节来实现的。
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导向不明,教学内容混乱。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时,目前存在两种误区,一方面是侧重于计算机编程课程上的安排,采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也主要是财务软件的编程内容,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财务软件的流程操作;二是侧重于会计理论知识及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的讲授,但对于计算机方面数据库课程的开设却没有给预足够的重视,因而给会计电算化教学带来很多困难。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上成程序编写课或计算机基础课,要么将它上成财务软件培训课,因此,为了把握该专业教学目标,必须制定正确的教学导向、规范教学内容。
2、实践环节薄弱,教学软件单一、落后。在实践环节的安排上,有些高职院校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实践课时分配不足,二是使用教学软件单一落后。虽然在制定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时指出: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课时分配时,仍存在着实训环节课时少于理论课时的问题,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学生实验课时,由于缺乏上机锻炼,也就无法谈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电算化教学中,有些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只采用一种财务软件进行教学,而且教学软件版本没能及时更换,使得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财务软件的发展动态。学生由于缺乏对多种软件的学习、认识、比较,在毕业后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时,无法尽快适应单位中所采用的财务软件,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成为空谈。
3、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有待提高。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时间不是很长,电算化教学的发展仍处于待提高阶段。很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来自于财会专业教师或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自财会专业的教师缺乏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缺乏财会方面的知识,真正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这就影响了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综合知识的全面学习,因此,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提高。
4、缺乏将会计电算化实践环节与手工会计模拟实习相结合。目前在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院校,几乎都在教学环节中安排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课程,有的却没有安排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习。在会计电算化实践环节中,只是进行了较简单的分模块实验,而缺乏将系统的一整套企业会计业务结合财务软件进行综合训练,不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手工处理流程与计算机处理流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如何将企业中一整套系统的会计业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所以,如何将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与手工会计模拟相结合就成为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中急需考虑的问题。
三、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会计电算化教学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会计电算化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财务管理、决策分析提供着非常重要的核算资料。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在社会中体现的,并不主要是财务软件设计技术的功能,而应该是管理功能,会计电算化应归属一门会计专业课,应确定为是以会计为主的教学导向的课程,计算机教学应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所以,高职院校在安排课程结构的时候,应该在本专业教学定位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以实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2、打好相关学科知识基础。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导向来看,主要是体现其核算管理功能,属于会计专业课程。而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财务软件的应用,都必须要求学生既具有牢固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对本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程度,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首先要打好会计专业知识基础和计算机知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快、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3、注重实训环节,科学选择财务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软件的版本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为了跟上现代管理的步伐,培养出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训环节的教学,在做好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讲授的同时,还应注重财务软件种类和版本的选择。笔者根据多年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经验,认为所选择的教学软件应该是功能强大、通用性强,同时方便教学的较高版本的财务管理软件,而且,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应让学生至少学习两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通过使用、比较,让学生对商品化通用财务软件的基本功能框架结构有个大致的掌握,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奠定基础。
4、将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环节相结合。通常情况下,会计电算化专业最后的教学环节是手工会计模拟实践环节,通过手工模拟实习,可以将学生三年来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对如何进行手工账务处理有个系统的了解,全面掌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流程。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高职院校应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把一整套手工会计业务资料采用财务软件进行相关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培养既具有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操作财务软件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了促进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开展实践性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任兆英.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的衔接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2006.33.
关键词:移动网络课程;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源
一、绪论
随着计算机及4G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移动终端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为载体的移动应用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话题。移动网络课程是教育教学与4G移动智能终端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应用。基于移动网络的教学已经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及教学单位可以通过移动网络终端随时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网络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注重理论,忽视实践不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和知识扩展。如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并进行实战演练,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巨大考验,移动网络课程的发展为问题解决带来了契机,本文重点研究了如何开发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是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JG15DB2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文献综述
移动网络课程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朱军文等在“基于移动学习的网络课程特征研究”中指出了移动学习的主要特征包括:形式上的移动性,内容上的互动性和实现上的远程数字化。学习类型主要有:个性化学习、交互对话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马云平等在“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中指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课程结构,增进学生参与,加强实践教学、接入社会需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等。AECT94(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对学习资源给出的定义为: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包括学习(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与学习(教学)环境等。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会计电算化是该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问卷可以看出移动智能终端(指能满足课程建设需求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100%。学生对于开展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都表示欢迎和接受。90%以上的同学认为现有的课堂式教学以教才为主,学习资源形式单一,希望能在移动网络课程中增加图片、动画、视频等。学习形式上在移动网络课程中增加谈论、案例分析、一对一指导和微课等。调查中发现64%的学生对微课较有兴趣。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支持系统建设上61%学生提出最好在现有平台上进行开发(如智慧树的大学网络课程联盟平台和腾讯微信平台)。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希望能够在现有学习支持系统平台的基础上,能够通过移动终端,通过多种交互的形式,获取会计电算化课程相关的多媒体学习资源,辅助于课堂教学。本研究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相关教师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特点,教师对移动网络课都持肯定态度,希望能通过移动终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程资源(如视频、案例等)并能与学生在形式上实现互动。
四、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1.资源建设目标
针对医学院校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生,采用腾讯的微信平台,从学习系统支持、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移动网络课程,辅助于课程教学。
2.基于微信平台的学习支持系统
微信平台,简称weChat。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活动,使用消息推送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类别的内容。通过认证的帐号,能推送更漂亮的图文信息。这类图文信息也许是单条的,也许还是一个专题,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模式。同时,微信平台受众广泛,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微信账号,非常适合作为移动课程建设的支持系统。同时,采用微信平台避免了系统开发设计的支出,教师注册认证账号进行课程组织,学生通过微信号关注即可,应用方便。
3.多形式的交互学习环境
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以多形式的交互学习环境为主,通过微信公众号从三个功能方面组织建立学习环境,分别是:学习综合、学习辅助、学生管理模块。学习综合模块是学习资料的整合区域。分别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课件资源集锦、实践操作集锦、资源书库三个主要方面。学习助力模块是交互性学习区域,包括微课堂、新视野、社区讨论、一对一互助和应用实践交流等。学生管理模块包括学生管理、优秀学生推选、本周我上镜三个部分。整个应用环境实现了学习资料的共享、交互式学习辅助和学生管理的有机整合,充分考虑了教学效果评价的要求,实现了资料的多样性、突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团队互、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推广和辅助的有机结合。通过问卷反馈,学生非常愿意接受这样的环境。
4.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料组织
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料包括课件、数据、视频、书籍、案例和应用实例等。对教学资料的组织采取以知识点为单位和案例类型为单位,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组织。对拓展资料以兴趣点来组织。对教学材料按课程计划时间安排,与课程同步推送。
五、结论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开展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移动网络课程辅助与传统教学,是未来网络化、多元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针对所讲授课程开展并实施移动网络课程已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需要大量的前期知识作基础,并结合多元化的手段进行辅助。基于移动网络课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正是在这样背景下进行的。在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的开发中研究者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公众号推送服务的形式组建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学习综合环境,通过功能模块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组织管理,多形式的交互形式和学生管理模式。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的开发对教学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是传统课堂模式的有意补充。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JG15DB216)。
参考文献:
[1]朱军文,张美虎.基于移动学习的网络课程特征研究J].福建电脑,2014,(12):14-16.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教学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带动着计算机行业迅速地发展,会计软件不断地更新换代,软件体系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强,致使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越趋严重。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会计从业人员职能的增加,要求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全面的、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计算机知识与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作为培养具备这些知识与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在目前的条件下缩短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并不是很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条件落后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上还是沿用过去的老办法,理论课时占教学总课时的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是听老师讲授理论,动手操作的机会少,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普遍较差,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导致所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只是名义上的会计人才,缺乏真正的内含。
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缺乏操作实践的经验,在会计模拟实训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再加上繁重的授课任务,他们既无暇更新会计理论知识,又无法亲身体验企业的会计实践。因此,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学也不是很乐观。
2、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的不同,教学目标模糊,就造成了在设置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课程时缺乏针对性,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另外,由于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成熟的经验较少,因此在制定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时,只能凭借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不能很好地将实际工作岗位和教学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以至于最终导致教学目标脱离实际。
3、教学内容单一
现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材和教学模式一般采用选择当前市场上流行、功能强、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大型财务软件,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财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为出发点,兼顾其他子系统,让学生掌握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操作,教学一般都设置了30课时的理论与30课时的实践,是某一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这样学生们在毕业时可能也只是会一些简单的操作而已,有的学生随着时间变长甚至会忘掉所学的操作,这都是不可取的。
4、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实际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由于时间,场地条件等因素所限,教学基本上采用授课和上机相结合的方式。上课讲授的大部分内容是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缺乏应用性;而上机所练习的内容则将会计软件的不同部分进行单独讲解,没有连贯性。对软件的各个部分,通过案例连接起来的也非常少,学生没有对业务留下一个总体印象。因此会出现学生对软件的各部分十分熟悉,但却不能使用软件进行整套会计资料的实务操作。另外,由于会计电算化教学脱离手工账实习课,学生没有比较性的认识和思考,也影响教学效果。
另外,现在高职院校班级人数增多,为了便于课堂管理都以讲授和演示教学方式为主,通过让学生看教学软件和教师演示投影等方式完成教学,一节课下来老师只顾自己在前面手忙操作、嘴忙解释,全然忘记学生存在,以及他们的感受和反映,以填鸭式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造成学生只顾记操作步骤,没时间思考下一步怎么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建立有效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是一个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为主的职业性院校,目前很多学校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本质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蕴含在课程的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上,基于此理念,我们可以建立一套有效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
1、确立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由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专业实践性相对较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首先分析会计电算化在工作过程中是如何动作的,具体的会计岗位是如何设置的,然后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进一步的设置具体的课程内容。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应该先学习到有关会计工作方面的知识,在对工作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后,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的目的性更强,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开展。
2、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很多高职院校都把“高技能+高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来说也不例外。因此,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从知识层面上来说,我们要将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不仅要学透理解,还要能举一反三:即学生通过理论、实践知识的学习,至少精通一种会计软件的操作,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市场上较通用的其他会计软件有一个较好的掌握。这是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是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达到的目标。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一方面是结合岗位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最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进行教学。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不能仅有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体精神,这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来说尤其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的精神和团队精神也应成为教学的一个目标。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完善教学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方法是活的,关键在于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们快速容易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其中任务驱动导向教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将学习过程任务化、项目化,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利用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最主要的还是要学生体会到会计工作中,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岗位的操作的相通和不同之处,从而达到在学习中工作的目的。
4、建立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为在整个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什么,掌握的怎么样,是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的变化的。最终学生要自己对自己、对其他同学要有一个评价,同样对教师也有一个评价,教师对学生也要有评价,将这些评价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它,可以让学生及老师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欠缺,进而改进。
5、改善教学条件,使其真正符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求
教学条件的改进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对此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进实验环境,促进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另一个就是软件上面,主要包括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加强,这就需要教师多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多参加实践锻炼,教师自己首先就要达到较高水平层次的实践能力,然后才能指导学生实践,这是对教师技能提高的一个必然要求。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它又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项目,比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作为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小的项目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会计电算化教学出现问题。因此,在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一定要结合实际工作岗位,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基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工作零距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钱艳娜: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及教学方法探讨,《世纪桥》, 2007年第8期
[2] 于平:关于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商场现代化》, 2008 年第9期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仿真教学;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从传统的知识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向。我国许多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积极对社会当前形势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科学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仿真性与实践性,如何结合企业实际账务与实务工作环境融入其教学中,已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一)缺乏实践性的教学
会计电算化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必须结合财务软件及会计业务核算,而当前许多高校仅仅是单纯的对财务软件操作进行教学。许多会计专业的教师演示相关课程资料后要求学生自行进行操作,这种教学与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不相匹配。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作为一名会计资料输入员,并不能掌握会计的实际操作,遇到会计核算业务与问题时无计可施。另外,许多高校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通常提供一个月的资料,造成学生难以掌握与理解会计核算的连续性,会计核算的主要工作任务集中在年末,而高校对这一方面的教学重点未得到有效的认识,严重制约了学生对会计核算的综合处理,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实际企业的会计岗位。
(二)教学软件单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软件的发展不断发展,当前财务软件有金蝶、用友、管家婆等。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当前许多企业主要使用的软件有金蝶与用友,学生对软件掌握必须是全面、多样性。而在许多高校中普遍存在软件单一甚至版本过低,会计教学软件未得到及时的更新,甚至在教学课本上的软件也是落后的版本,其软件使用与现今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不相吻合,导致高校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另外,高校学生在校所学习的理念知识与企业新会计的要求存在的差异,易使学生造成教学与核算的混淆。
(三)教学环境与企业实务环境的差异性
当前,高校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单机操作的情况。会计工作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通常是由多个人员分完成。而在高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会计系统的初始化、输入、审核、编制报表等工作。许多企业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分工完成核算工作。高校所实施会计电算化难以使学生体会其工作流程模式,从而导致学生处理会计业务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模糊。
(四)师资力量薄弱
会计电算化结合了计算机应用及会计应用,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代表之一。会计电算化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不仅要求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在教学当中能够系统性的维护与管理会计电算化软件,有效解决会计软件运行的问题,这对于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高校现有会计电算化教师中,严重缺乏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许多会计教师担任着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电算化教师的师资力量薄弱,无法引进更加专业、系统性的电算化指导老师,从而导致电算化仿真教学课程中出现会计教师讲授的情况。
二、探索会计电算化的仿真教学路径
(一)提高教学内容与实践层次
针对于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单一,可通过以下几个路径进行改善。其一,增加账务月份。高校由原来1月份的账务核算增加到11、23及1、2月份,从而使学生在所学单月会计核算操作流程的同时,还能掌握跨年度的账务核算流程,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整年会计核算的直观理解,使高校会计电算化实践符合企业的实际核算。其二,引进多个财务教学。当前高校所使用的软件教学还是遵行财务链的教学,并未根据供应链进行教学。供应链是当前企业最重要的核算内容。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融入信息技术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只有综合型人才能得到企业欣赏与重用。高校要在财务链的基础上融合更多的供应链教学内容,实现两者的结合,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会的实际流程与熟悉企业销的整个核算流程。
(二)实现分阶段教学
高校安排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中,还需增加课程教学的课时量,综合仿真实践教学与软件操作的阶段进行。在软件操作方面要学生熟练整个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通过仿真实践教学结合模拟实训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模拟企业的实务操作,通过多人一组核算会计财务工作,从使学生在校期间内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及所承担的经济责任,进一步促进学生提前融入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环境中。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校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应用型较强的课程,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师的教学水平,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其一,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作为会计电算化教师,自然要具备扎实的理念基础与软件应用基础。高校对教师开展电算化知识培训的过程中,可选派2至3名核心教师参加软件的培训及会议,有条件可通过财务软件进行合作,如参与ERP系统或大型财务信息系统工作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及软件操作应用水平。其二,利用暑假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不仅要定期开展教师知识水平的培训,还应要求教师在暑假节日到企业进行学习,充分了解的核算环境及相关要求,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为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校企合作
当前,随着高校教育逐渐走向职业化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及提前熟练企业的工作环境等。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十分落后,与企业信息化管理要求的差距较大。要切实有效的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质量并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最有效的路径是进行校企合作,依托于企业的实际要求建立起会计电算化实践基地。通过这种路径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仿真教学的教学资源,还能通过企业的资源将企业的综合型会计人员为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指导。另外,高校可组织学生走近企业进行实地的观察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岗位,进一步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减少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差距,有效实现产学结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社会上对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型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存在着较多问题,如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教学软件单一、教学环境与企业会计实务环境差异等。高校所培养的学生进入社会后无法有效融入企业的实际会计操作流程与工作环境,导致许多学生转行现象增多,这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必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仿真教学,如提高教学内容与实践层次、实现分阶段教学与加强校企使用的路径,从而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惠英.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2:177-179.
[2]陶迎春,王静.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仿真教学的探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3:124-125+46.
[3]祝红艳.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性和仿真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3:64-65.
[4]陈兴霞,曹军,费淋淇.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模拟题库建设[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45-46.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内容 方法 法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32-01
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如何通过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与学,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呢?这是作为一名会计电算化的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分析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方法入手,再进一步探究其教学的基本法则。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1.高职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会计电算化是指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过程。它融会计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于一体的交叉性的边缘学科。
当今互联网时代,会计电算化又有了“网络财务”、“ERP软件”、“数字化管理”等多种新的定位。“网络财务”成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网络财务是指基于intra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和实时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时代的要求,高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会计电算化应当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各门课程内容的电算化,所以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教学内容应当以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是核心,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包含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与维护理论知识;系统分析和设计技术、数据库管理、数据处理理论、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为其构建一个合理知识结构,培养其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持续协调发展的潜力。
2.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会计电算化模拟练习;案例教学;沙盘模拟对抗演练、角色模拟、游戏教学、各种会计软件的实际操作、社会调查等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模拟实验教学可以采取分段实训的教学方式。第一阶段是单元模拟实训,即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相结合的实训,把课堂讲授与会计软件操作结合起来,既巩固了会计理论知识,又与电算化结合,双向受益。第二阶段,全真模拟。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模拟企业会计流程,完成复杂完整的企业经济业务。第三阶段,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的会计实习,用手工方式进行核算的同时采用电算化手段进行处理,通过两种手段对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熟悉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通过二者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增强对电子数据处理的认识。”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方法
如何利用短短一学期的时间,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具有较强的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能力,除了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外,更重要的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
1.对于高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教学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先学后讲”:学生自学、自我总结(写出知识点、知识结构图、重点应该掌握的内容、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已经解决的问题、未能解决的问题等)、呈现学习成果,集体讨论、教师讲解、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对于关键的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上网等途径查找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总结探讨性的文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静心地读、认真地写、勇敢地说,贯穿其中的是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主要是引领、点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给予学生以鼓励和赏识,使学生体会到付出劳动后收获的喜悦,更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更体会到思考的魅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千教万教为了不教,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不学,而是一种探究,一种思与想的过程,一种游戏,一种享受……学习的本质是对思考方法的掌握。以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进行各种思考方法训练,使学生具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头脑。
2.项目驱动教学法。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其相适应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此方法即适合理论教学也适合实践教学。其关键在于项目的选择。
3.体验式创新教学法。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就是“做中学”,由学生亲自观察、亲身体验、去思考、去感受。主要通过计划、实践和反思等环节完成教与学的过程。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每一堂课都可以称之为考试。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
三、探究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本法则
对于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如何使其选得合理,做得到位?不妨探究一下其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
1.不易法则。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本理论、目标不能变。就像太阳永远从东方升起,春夏秋冬轮回交替一样不能变。
2.变易法则。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方法、内容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化。
3.简易法则。“大道至简”。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要坚持简明容易的法则,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执行力。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成功。
4.宽容法则。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要善于包容,对不同的学生的要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有一定的弹性。
5.以德为本法则。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对象是人,事在人为,德为先,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德本才末,德本财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任何人只有自强不息,持续进德修业,一直向上提升到至善的境界,才有光明的前程。
总之,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其遵循的基本法则是不变的。著名教育家劳厄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该门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更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备理论与实践知识,更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勇气、品德和能力面对将来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彭芸,李金平.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9(10)
2.孔荣华.基于ERP视角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
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4.蒋祝仙.体验式教学在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3)
5.梁静.谈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性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9(8)
6.曾仕强.曾仕强讲易经全集[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会计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会计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所培养出的学生已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如何改进教学现状,努力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则显得尤为重要。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构建应该紧贴市场需求,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能熟练运用信息手段、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且具备扎实的专业操作技能的现代化、高素质、复合技能型财会类专业人才。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更主要的是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全方位技能型的会计人才。但是,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存在一些弊端。计算机类课程与会计专业内容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只开设了很少的几门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学生只会简单操作软件,而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会计应用系统的操作和日常维护等技能都不能很好地掌握。
2.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虽然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在讲授课程时大多数高校基本仍采取采用“传递―接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并演示操作过程,而后由学生按照教师讲的内容重复操作。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学生只是按照老师讲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的机械练习,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且学生在实操时往往会遗漏、忽略教师所强调的重点、难点,遇到类似的软件学生仍然不会操作,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
3.考核方式不全面
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评价机制是比较单一的,主要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在期末时,由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实验资料进行操作,并得到最终的实验结果。然而,这种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片面性,它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认定,容易使学生产生为了考试成绩而努力学习的狭隘目的,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学习不扎实、考完就忘的现象。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1)课课融通
会计电算化课程突出计算机这种现代化工具的应用。在开设的课程体系里,以《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等课程作为学习的基础,并同时开设《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计算机实践操作》等相关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会计处理的基本技能,并且有助于实现课程之间的融合。在实验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会计知识进行回顾,例如,如何利用原始凭证进行正确的凭证制单、月末如何利用自动转账功能进行转账定义及转账生成、UFO系统中报表的公式设置等都与会计理论知识密不可分。
(2)课证融通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里,实行“能力+资格”的培养模式,将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要求对接起来,实现课证融合,达到能力与资格证书的对接,在夯实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协助学生获取相应就业岗位的执业证书,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3)证岗融通
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地进入相应岗位进行工作,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的良好衔接,在课程教学中,应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择业考虑,强调资格考试的重要性,把考证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达到证岗融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探索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交流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以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销售业务”课堂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根据销售业务的5种类型(开票直接发货的普通销售业务、先发货后开票的普通销售业务、委托代销业务、开票直接发货的销售退货业务、先发货后开票的销售退货业务),将全体学生分为5组,每组负责一种销售类型,以此为基础创设学习情境,在情境中设疑和提问。每组学生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去查找资料,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次,在每个小组内部还可以对角色进行分工,在“销售管理”系统的操作中涉及到销售人员,账套主管人员等,可以在小组内部指定相应人员负责相关操作,必要时,可以进行岗位轮换,让学生熟悉不同人员的操作步骤;再次,在本课程结束时,安排各组学生根据其分配到的销售业务的类型对不同销售业务的操作情况进行陈述,汇报所学内容以及在操作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遇到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等;最后,教师对本实验的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记录教学活动过程,及时反馈信息,以达到教学目标。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既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又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创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可以考虑借鉴“翻转课堂”理念,创建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在考核方式上,学校可以考虑与软件公司合作,创建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无纸化在线考试平台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可以定期将会计电算化的考核内容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学生在线完成考核任务,老师根据反馈的信息作出评价。在考核内容上,除了要考核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理论及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应注重对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的考核。“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可以通过这种参与的过程,去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情况,这些能力指标同样应该被纳入到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体系当中。
参考文献:
[1]张笑妍.浅析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J].中国外资,2014(04).
【关键词】中职 会计电算化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39-02
1.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讨
1.1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教材与实训资料方面的探讨
由于处在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当今会计电算化软件已经转为以网络为主的ERP软件。结合中职学校在这一块的落后之处,首先在于改进教材内容,并推出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再次,要加快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速度。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融入一些新技术,尽可能对实际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操作,以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的子系统,至少学会两种软件的使用,掌握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了解几种常用的财务软件和一些有关网络财务的知识。
会计电算化实验应该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用按照用友通10.0财务软件编写好的一套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这一实验数据建议采用《中小企业会计模拟实习》数据;第二阶段,练习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改编成一套适合用友通10.0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上机实验,最好基本保持同步进行。
首先,《初级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验教学与《中小企业会计模拟实习》相应内容模拟实验同步教学,或安排在手工会计的模拟实验之后。
学生在手工会计的模拟实验过程中,已经做出了手工记账凭证、手工会计核算的汇总表、账簿、报表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功能模块,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资料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增加账套、操作员、科目编码、辅助账、查询、自动转账、报表及工资表计算公式等财务软件实验资料,并分成若干个实验单元,应用于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
1.2中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在同一间实训室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主要目标让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同步进行,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另一个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最好是局域网,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且在实验室中备有通用的财务软件,如金蝶和用友软件。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示,利用教学案例进行电算化会计的实际操作。一方面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不易疲劳,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既开设手工会计模拟课,又开设会计核算软件操作课,可以让学生亲手完成从建帐、编制审核记账凭证到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到编制各种会计报表等一个会计循环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同一套模拟数据,在完成手工核算全过程后,再完成电算方式下的全过程。这种手工模拟与电算化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从事手工会计的工作能力、电算化会计的工作能力及组织会计核算的能力都是很有利的。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对实践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1.3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手段方面的探讨
加强教师教学手段的培养,促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 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作业设计教学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业务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一套作业题(即模拟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以我校为例,可使用《中小企业会计模拟实习》) ,并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作业设计的纸质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作业所产生的账表备份数据等。
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第一以任务为驱动。具体的做法是:在每次课程中完成一个实例内容讲授和操作。每次先给出一个实训内容作为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去思考,要想完成任务,应该怎么做,分几部做,在做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要解决,具体如何操作。第二利用高清晰度大屏幕投影或在机房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方式进行演示教学。教师和每个学生各拥有一台电脑,教师利用教师机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可以控制学生机,学生机可以进行电子举手、自动接收文件等。采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的意义是:有利于会计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教学活动,教学更直观、高效、准确;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语言叙述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学生的辅导工作 。如:在开始建立帐套时,多数学生对过程都不太清楚,教师最好进行多媒体教学演示,使学生建立直观的了解。在操作演示完成后,让学生立即操作,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再继续进行演示或广播教学。
通过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室对时空的限制,既实现了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又符合计算机教学轻松、互动的特点。
1.4 重新定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应该是掌握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侧重对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且能够在毕业后独立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使少部分学生达到或接近中级水平,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的开发提供业务支持,即能在变化的新情况中创造性地解决会计新问题;此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5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调整考核方式
过去采用的主要依据理论试卷评定学期成绩的方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上存在较大的弊端。应该调整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采取按理论考试、上机实验考核和平时表现综合评定成绩,重视实验考核。
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应特别注重实验内容,侧重能力的考核。在平时的上机实验课中,加强实验过程考核,注意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实验部分可利用计算机考试软件,自动评定成绩。实验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应不少于50%。因此注意了对日常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加大过程性评价在整个教学成绩中的比重。
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学习态度,使考核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2.对我们学校中职会计电算化展望未来
中职会电算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
第一、将会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现行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含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况且,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第二、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莉.改革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路[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2]郝玉峰.会计电算化教学如何适应中等职业教育[J].决策探索,2007,(11).
[3]赵志坚.试论信息时代会计发展的新思路[J].邵阳学院学报,2003(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商务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商务电子化的核心,即财务活动电子商务化,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加快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推动会计电算化建设已成为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中、高层会计人员的中坚力量,在如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的教学体验,从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对应用型本科层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几点设想。
一、应用型本科层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它是会计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因此,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既拥有丰富的会计知识,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面对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结合应用型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特点,我们应将教学培养目标定位于:以坚实的会计理论及实践业务知识为依托,以熟练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对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财政部财会字1995第18号)中第三条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通过学习,使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达到国家中级培训的标准要求;使少数学生能够进行财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达到国家高级培训的标准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
(一)课程设置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会计业务知识相关课程,另一部分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应用相关课程。这两部分课程开设采用同步交叉,循序渐进方式实施。会计业务知识相关课程主要讲授财务核算及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过程,为以后电算化应用于会计教学奠定牢固的专业基础,主要课程包括:初级、中级与高级会计学、财务成本管理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应用相关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及会计电算化基础、财务常用数据库工具、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为电算化实际应用操作进行直观的专业阐释,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基础、商品化财务软件应用等。
(二)教学内容
1.初级、中级与高级会计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的开设内容及时间同一般本科层次会计专业教学安排完全一致;
2.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般在大学一年级进行,主要讲述计算机的基本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及常用字处理与文字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网络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等。要求学生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硬件的简单组装配置能力;文字、表格、图形的处理和制作能力;应用Internet进行信息检索、文件下载、收发E―mail的能力、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和防治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基础上,掌握最基本的入门知识,逐步培养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与爱好;
3.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作为专业基础课,通过与会计的紧密结合,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一门重要的电子数据处理工具,借助于电子报表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可以使学生们初步意识到电子表在辅助处理会计数据中的作用,这是因为:①电子表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是一种面向用户级的专门用于数据处理的工具,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并提供了大量用于会计领域的财务、统计函数,对会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帮助;②电子报表软件的应用非常普及,尤其是在尚未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的企事业单位,电子报表软件已成为最重要的辅助管理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会计的各个领域,深受广大财会人员的好评;③在数据处理性较强的会计课程中,如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利用电子表处理各种分析决策模型更加直观实用。针对当前财务工作中的数据处理需求,一般应讲解Excel的数据处理、Excel财务函数的应用、数据透视表、变量求解、规划求解、高级图表应用、窗体制作等方面的问题的处理以及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二次开发应用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该课程在大学二年级开设,鉴于其适用的广泛性,课时量一般较多。
4.会计电算化基础作为专业课,属专业理论课的范畴,主要是向学生讲授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结构、软件开发方法及开发过程概要、电算化组织机构设置及内控制度、现行会计电算化法规等内容。按照培养目标要求,该课程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不宜做太多的要求,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因此,课时安排一般很少。
5.商品化财务软件应用作为专业核心课,通过对几种常用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实务操作,进一步加深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解,强化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的实战特点,获得对EDP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理论。通常采用的软件有用友、金蝶、科发等,企业版、行政事业版兼顾,一般以帐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授课重点,其他子系统,如:进销存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作为选学内容,由学生自主掌握。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1.实践性模拟教学。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尤为如此。根据多年的教学效果来看,建立手工和电算化两类模拟实验室,严格把好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搞好实践性模拟教学的前提和关键。在会计业务对应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利用手工模拟实验室,分别在一、二、三、四年级用手工方式完成初、中、高级会计模拟业务核算,综合会计模拟业务核算。在此基础上采用电算化手段,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对相应模拟内容进行处理。通过两种手段对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熟悉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并把二者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从而达到增强对电子数据处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对不同会计软件的操作和比较,既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又了解了每种软件的的优缺点,这对未来工作中会计软件的选择、开发以及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借助CAI及MCAI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近年来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之一。CAI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软件或电子课件,通过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作用于课堂教学,是最常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MCAI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CAI的完美结合。如何将案例教学与CAI、MCAI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无疑是解决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职业判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并解释相关信息,得出合理结论的理想途径。通过选取诸如成本核算、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中决策模型分析等典型案例,辅助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现场考核、网络沟通等形式,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程内容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解放教师烦琐劳动的双赢目的。具体做法一般分三个步骤。第一步,由任课教师针对日常教学中,“黑板+粉笔”这一传统方式不易解决的问题认真归类、整理成典型案例并制作成电子课件;第二步,在多媒体网络实验室中进行课堂授课。授课时,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展示多媒体案例内容并提出思考问题,其次由学生分析和评估案例情景,感受真实事件,并展开讨论,提出个人的解决措施,并在个人终端平台上实施验证,最后由教师对所有可行方案归类评析,最终形成最优方案。这种案例分析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增进和提高学生在语言表达、知识运用、人际交往以及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的综合技能。
3.网络交互式双向教学。借助校园网络技术,培养学生掌握互联网运用技能,查询有关会计新知,下载浏览最新会计软件,及时更新自己的相关知识;预留网上作业及思考题,师生上网学习或讨论、辅导答疑。它一方面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中解脱出来,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使教师自觉进行自我加压,主动快速更新相关知识,促进教学概念与形式的更新,进而引起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的发展,形成“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良性互动式教学局面。
4.毕业实习应用教学。毕业实习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道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检验日常教学效果方面,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应正确区分毕业实习同就业、撰写毕业论文之间的关系。在短期的实习过程中,要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实习档案,全面反映实习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使学校学习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蔡传勋. 会计电算化[M] . 长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一、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作用不够重视。电算化技术是世界各国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必备的会计工作新技术手段,对企业进入现代化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关键性重要作用,没有电算化应用,企业根本不可能进行现代化会计管理,但是,有相当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工作中应用电算化技术认识不足,他们从片面地把电算化当成是会计运用手段中可有可无的工具,只是代替手工计算账册而已,对应用电算化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至关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应用电算化的自觉性,有的企业管理者把会计应用电算化看作是给企业做面子,替企业树形象的表面形式,这些都影响了在企业中会计应用电算化的普及与推广,影响了电算化在企业核算中发挥核心和关键的重要作用。
2.会计人员电算化技术水平亟待提高。在会计工作发挥电算化作用,关键的要素是会计人员,新时期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知识基础和技能应用熟练程度如何,直接决定和关系着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高低和质量效果。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应用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会计知识,同时还必须熟悉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技能,对相关的财务软件能够熟练掌握,从软件的使用、保养到维护都要能够熟练应用,但是,有相当部分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但欠缺电算化技能,对财务软件不能熟练运用,有的虽然能够应用,但是对财务软件知识掌握不深入,对数据妥当保管,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应用,软件应用中故障如何排除等等,都没有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术能力,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化工作,有的甚至造成财务数据丢失的重大损失。
3.财务数据的信息安全亟待加强。会计电算化是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媒体在为人们带来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也面临财务数据的被破坏和受损的安全问题,黑客或病毒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可能进行恶意攻击,很多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中,缺乏建立完备牢固的安全应对和技术防范措施,一旦遭遇攻击,数据丢失,将给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严重后果。
4.会计电算化管理机制不健全。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应用在我国刚刚发展起来,经验不足,许多企业在会计工作应用电算化以后,相应的管理机制没有跟上,基础管理存在许多疏漏环节,由于企业会计工作许多数据的重要性,保密性,在进入电算化操作以后,企业在实际运用操作中,会计人员与计算机维护人员常常混淆权限,岗位之间没有设置必要的权限约束制度,没有健全相应的防范限制措施,有的没有设置操作密码或者把密码随便公开,留下极大隐患,有的单位对存储会计信息数据资料的磁盘没有妥当保管,严重泄漏企业财务数据的重要信息,使偷盗密码、数据丢失直到经济款项遭遇网络失窃等等严重经济损失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企业巨大经济损失。
二、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的应对策略
1.重视电算化应用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应用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是推动企业进入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必备条件,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核算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管理者要不断深化认识,制定发展规划,自觉地促进企业电算化工作深入巩固,让会计电算化不断发挥优势,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
2.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会计电算化是一种现代先进技术,会计人员要做好电算化应用工作,就要不断学习,不仅要学习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逐步掌握电算化技能,在实践操作中努力提高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技能,企业要经常创造机会提供给予他们学习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在理论与实践操作中锻炼成为既精通会计知识又熟悉电算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加强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服务。
3.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安全管理。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严格的岗位权限职责,加强会计电算化数据的保管、储存监督机制,对企业的数据库管理要建立严格的控制措施,增强企业电算化系统防范能力,消除安全隐患,企业管理者要经常定期对电算化工作进行检查,强化管理,确保企业电算化系统提高效率,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