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化学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 作 用,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危险化学品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掌握危险化学品的性能、特点以及处置措施,才能在现场先期处置中进行自我保护。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处置措施;自我保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化学品产生的速度愈来愈快,据有关资料报道。20世纪50年代,全球化学品的年产量在百万吨数量级,20世纪末,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超过四亿吨,在已知的约六百万种化学品中,在市场上出售的已超过八万种。每年约有千余种新的化学品被生产出来。同时各类化学品的 越来越广泛。今天,化学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化学品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化学品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大到化学品引起的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露事故,导致人类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小到因日常接触化学品对广大劳动着带来的健康损害,严重地影响了生活的质量,破坏或剥夺了人们对日益美满生活的享受。
危险化学品带来了挑战是严峻的,据统计,日前市场上出售的化学品中有近万种对人类构成较严重程度的危害,其中约两百种已被确认为致癌物,一些化学品或者几种化学物质的混合能引起人体损伤病,某些化学品能导致足以致命的伤害,化学品还能导致火灾和爆炸,近年来,屡次发生的事故还历历在目。
(1)清水河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1993年8月5日13时25分至17时30分,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附近的危险物品储运仓库发生多次爆炸,爆炸中有3栋仓库被炸毁,12栋仓库局部燃烧,造成15人死亡,101人受伤,据事后调查,干杂仓库被违章改作化学危险品仓库以及仓库内危险品存在严重的违章,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干杂仓库4号仓库内混合氧化剂和还原剂接触而发热燃烧是主要原因。
(2)重庆硫化氢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承钻的位于重庆开县高桥镇晓明村境内的罗家10号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从井内喷出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四处弥散,导致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6﹒5万人被紧急疏散安置,造成经济损失6432﹒3万吨。
近期国内发生的化学事故导致人员重大伤亡的案例不胜枚举。
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公安民警总是第一接到报警,第一到达现场。民警受到伤害的事件屡次发生。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地扑救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化学品及其本身燃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扑救危险化学品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危险的工作。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及紧急救治对策研究已是当务之急。严峻的形势要求一线干警在工作中必须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才能在现场处置中对危险化学品处理,而后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要进行有效自我保护,
首先,必须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标识,因为危险化学品标志是通过图案的、文字说明、颜色等信息,鲜明与简洁地表征危险化学品特性和类别,向作业人员传递安全信息的警示性资料。
例如: 底色:白色
图形:骷髅头和交叉骨形(黑色)
文字:黑色
其次,还要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有关性能数据。
1.编号 在《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每种危险化学品有三个编号:⑴ 危险货物编号;⑵ UN编号是联合国对危险化学品给出的全世界统一的编号,如一氧化碳为1016;⑶ CAS号 是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给出的在欧美通用,我国国家“危险化学品登记中心”也采用此编号,如一氧化碳为630-08-0。
2.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的条件下之比。一般危险化学品是气体、蒸气时,以空气=1为标准,如一氧化碳为0.97,氯气为2.45。
3.熔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将固体试样升温,测得的固态与熔融态相互共存时的温度,单位以摄氏温度表示。
4.沸点 液体物质在沸腾时温度称沸点,单位以摄氏度表示。
5.临界温度 是指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温度,就是加压力使气体液化时所允许的最高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物质只能处于气体状态,单用压缩方法不能使之液化。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如氨是132.4℃,氯是144.0℃
6.临界压力 是指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力(压强),就是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也就是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各种物质的临界压力(压强)不同,如氨是11MPa(112.2kgf/cm2),氯是7.46MPa(76.1kgf/cm2)等。
闪点和自燃温度(1)闪点 又称闪燃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指标之一。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中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可燃物质没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在空气或氧气中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热量蓄积使温度逐渐上升所发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7.爆炸极限是一种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浓度(或压力)范围。空气中含有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或蒸气(如乙醇、苯、汽油等的蒸气)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火花会引起爆炸。其最低浓度称作爆炸下限;其最高浓度称作爆炸上限。
第三,要认识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防治
包括:
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危害及防治。如氯气等;
2.易燃液体的危害及防治。如苯等;
3.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的危害及防治。如连二亚硫酸钠,别名:保险粉等;
4.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危害及防治。如过氧化氢等;
5.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的危害及防治。如氰化钠等;
6.腐蚀品的危害及防治。如硫酸等;
7.放射物品的危害及防治。如铯-137
第四,还要掌握和使用各种防护设备
主要由以下必备的防护设备和器材:
1.化学应急救援装备;2.常规化学应急救援装备;3.特种化学应急救援装备;4.呼吸防护器材的分类;5.常用呼吸防护用品6.简易呼吸防护器材; 7.简易皮肤防护器材;
那么一旦出现核辐射突发事件,民警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以保障这些人员在完成应急救援任务过程中不会受到不可接收的照射。为了使受照射危险减至尽可能的小,首先要了解减少照射剂量的三个原则:(1)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停留时间要少,(2)与放射源的间隔距离要大;(3)若有可能,要充分利用屏蔽防护。其次,要为他们配备能报警的辐射探测仪和个人剂量计。同时,还要给他们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例如,防护面具或口罩、防护服、防护鞋和帽等,以减轻或防止放射性污染。
使用辐射探测仪的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内容包过仪器的特性、需要测量的量,以及相应于报警水平照射的辐射危险。
关键词:危险品;化学品;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Q086.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2(C)-0118-01
一、危险化学品概念及类型划分
(一)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二)化学品危险性类别的划分。《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分别是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二、典型爆炸分析
(一)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某些单一成分的气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对其施加一定压力时则会产生分解爆炸。这主要是由于物质的分解热的产生而引起的,产生分解爆炸并不需要助燃性气体存在。在高压下容易产生分解爆炸的气体,当压力低于某数值时则不会发生分解爆炸,这时的压力称为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各种具有分解爆炸特性气体的临界压力是不同,如乙炔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是1.4MPa,其反应式如下:C2H22C(固)+H2十226kJ。(二)粉尘爆炸。粉尘爆炸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可燃性固体微粒接触到火焰(明火)或电火花等点火源时发生的爆炸。金属粉尘、煤粉、塑料粉尘、有机物粉尘、纤维粉尘及农副产品谷物面粉等都可能造成粉尘爆炸事故。(三)蒸气云爆炸。可燃气体遇点火源被点燃后,若发生层流或近似层流燃烧,这种速度太低,不足以产生显著的爆炸超压,在这种条件下蒸气云仅仅是燃烧,在燃烧传播过程中,由于遇到障碍物或受到局部约束,引起局部紊流,火焰与火焰相互作用产生更高的体积燃烧速率,使膨胀流加剧,而这又使紊流更强,从而又能导致更高的体积燃烧速率,结果火焰传播速度不断提高,可达到层流燃烧的十几倍乃至几十倍,发生爆炸反应。
一般要发生带破坏性超压的蒸气云爆炸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泄漏物必须可燃且具备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2、必须在点燃之前即扩散阶段形成一个足够大的云团,如果在一个工艺区域内发生泄漏,经过一段延迟时间形成云团后再点燃,则往往会产生剧烈的爆炸;3、产生的足够数量的云团处于该物质的爆炸极限范围内才能产生显著的超压。蒸气云团可分为3个区域:泄漏点周围是富集区,云团边缘是贫集区,介于两者之间的区域内的云团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这部分蒸气云所占的比例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泄漏物的种类和数量、泄漏时的压力、泄漏孔径的大小、云团受约束程度以及风速、湿度和其他环境条件。
三、强化夏季危险化学品的监管
一是重新调查登记,充实经营单位档案。通过发放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对经营单位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变更情况进行及时更新,督促未持证上岗的人员及时参加培训,合法经营危险化学品;二是核准换证时间,建立换证提醒软件。实际检查中经常发现,较多经营单位由于责任心不强、人员经常变动以及内部管理缺失等原因,往往等到工商营业执照年审时,才想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过期,不能及时换证,造成无证经营行为而被行政处罚。主观上经营单位没有故意,客观上经营者实际违规。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应“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换证时间提醒”软件,发现经营单位“亮红灯”后,以书面通知的形式,提前3个月提醒单位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换证工作;三是核查经营范围,规范按证经营行为。通过对许可证经营范围和实际经营品种核查,监督经营单位按照规定的类别经营危险化学品,严禁超范围经营,并通过月报、季报和突击查对的方式,使各单位严格在许可范围内经营;四是检查储存状况,依法责令安全评价。检查中,对有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单位,我局执法人员检查储存场所安全状况、消防安全验收材料、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现状,重点检查安全评价报告的时间、内容和有效性,对未进行安全评价和评价报告过期的储存单位,一经检查发现立即发出整改指令,限期进行安全评价和督促备案;五是开展降温行动,确保危险品储存安全。对全区的液化气、乙炔气、氧气、液氧、液氩、乙醇和储油罐储存装置进行降温专项检查,在天气预报温度超过37度时,要求各储存单位必须在高温时段采取喷淋降温措施,指定专人查看喷淋时间、仪表压力和仪表温度,高温期间严禁进行危险化学品储罐的生产作业行为,确保安全。
四、中心城区不宜批复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
从便民、安全角度考虑,从事油漆、农药、工业气体交易的市场将被划定专门区域,用于油漆、农药、工业气体等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和储存。各市级政府、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将通过财政、税收、差别水电价等经济手段,推动现有园区外化工企业限时迁入化工园区;对工艺落后、设备设施简陋、安全防护距离不够、化工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重大危险源监控不到位的企业,将被责令限期整改。在规定期限内未落实整改或无法整改到位的企业,我市将依法吊销其相关证照并予以关闭。
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家强.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其处置[J].化工标准.计量.质量,2005,(05).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of dangerous chemicals has inflammable, explosive, easy toxic,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corrupt features etc., compared with other industries, the potential unsafe factors, hazard and harm is greater, so the safety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are more string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the species and quantities related to chemical materia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emical production field, the paper introduces various methods of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evaluation, expound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risk control, points out that the risk control is the key point of management in dangerous chemicals.
关键词: 风险;危险源;风险识别与控制;风险评价
Key words: risks;source of danger;risk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risk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2-03
0 引言
危险化学品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易腐蚀等特点,与其他行业相比,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因而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更严格。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涉及到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
从众多的事故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的事故都是由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使用中出现的漏洞导致的,许多的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之所以没有得到控制,导致事故发生,多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问题,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管理上的缺陷;如果在初期进行了风险分析,对可能发生的所有异常状况进行了有效控制,那么将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做到本质安全。采取风险辨识来发现风险,制定措施进行控制,从而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手段,进行控制是有效降低风险的方法。
1 风险识别
1.1 风险、危险源的定义 风险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危险源是可能引起事故的根源或状态。它来自作业活动中物、人、环境、管理几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既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2 危险、有害因素
1.2.1 危险、有害因素的概念与类别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繁多,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依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危害因素分为6类:①物理性危险与危害因素;②化学性危险与危害因素;③生物性危险与危害因素;④心理、生理性危险与危害因素;⑤行为性危险与危害因素;⑥其他危险与危害因素。
1.2.2 危险、有害因素易造成的后果 ①人身伤害,包括伤亡及疾病;②财产损失,包括停工、违法、社会影响;③环境的破坏包括水、空气、土壤、噪音污染。
1.2.3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就是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通过对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缺陷的识别与分析,明确危险、有害因素会造成的后果。
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很多,并且表现形式也很复杂。为正确有效的识别,必须建立有清晰的识别思路:①本因素存在什么危害;②谁(或什么)会受到伤害;③伤害会怎样发生;④伤害的后果如何。
2 风险评价
2.1 风险和风险评价的概念 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即: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L:可能性是指在现有的预防、检测等措施的基础上,特定的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
S:后果严重性是指在现有的预防、检测等措施的基础上,特定的危害事件发生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只要在可能性或后果严重性上加以防范与控制,都能降低发生危害事件的风险。
风险评价就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隐患,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的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危害程度评价,针对危害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使隐患得到治理或处在可控状态,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2.2 常用风险评价方法 进行风险评价,需要选择所使用风险评定的工具或评定方法。评定方法的选择和确定是核心问题。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使用这些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评价方法必须具备科学性,其次必须具备针对性。需要风险评价的物质千差万别,涉及到作业条件、设备设施、作业过程、预期使用、误用、使用者、空间、时间等各个方面,不可能有一种方法能适合所有。所以采用的评价方法应该是专门针对性的,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评价方法还必须具备适用性。一切方法都要适用于应用,方法要简单、结论要明确、效果要显着,这样人们才能乐于接受。一些设定的参数值过多,计算复杂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风险评价因评价范围的不同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方法有:①工作危害分析(JHA);②安全检查表分析(SCL);③预危险性分析(PHA);④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⑤失败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⑥故障树分析(FTA);⑦事件树分析(ETA);⑧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2.2.1 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 ①将一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过程;②对每个过程的所有潜在风险进行识别;③针对每一个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具体见表1。
2.2.2 安全检查表(SCL)分析方法 ①先对一个检查对象加以分解,确定需要检查的若干个小项;②针对每一个小项,查找有关资料,确定检查标准;③针对每一项检查标准,确定未达标准的后果;④针对每一个后果,确定现有的控制措施;⑤针对每一项现有的控制措施,制定改进控制措施。具体见表2、表3。
2.3 风险评价程序
2.3.1 建立风险评价组织 为使风险评价体系有序的开展工作,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风险评价小组,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评价专业组。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明确评价准则和职责。
2.3.2 对识别出的危险、有害因素依据评价准则进行评价,总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等级。
2.3.3 依据风险评估表确定风险等级。
2.3.4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隐患治理(风险控制)的时间与措施。
3 风险控制
3.1 风险控制分类 根据风险度等级控制措施可分为:根除危害的措施;降低或减少后果的措施;减少发生的可能性到可以容忍或可忽略的水平。
3.2 控制措施的选用 通常选用控制措施须考虑如下因素:措施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可靠性;措施的安全性、先进性;措施的经济合理性;技术的保证与服务。
风险控制首先从人的角度出发,树立“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生产零理念。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生产事故责任追究,促使人人负有安全责任心,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安全投入作保障。无论教育培训还是设施的更新及隐患治理,均需付出劳动和成本。所以,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在落实整改措施时一定要落实资金来源,安全投入即是代价更是效益。
在制定出风险控制方案后,重点则在于措施的执行和落实,要具体到人,有了具体的实施人,才有可靠执行的保证,并且在执行完毕后,要有复查人员进行检查确认,将各类风险及隐患做到定人、定措施、定整改时限,定资金来源,定复查负责人,实行闭环管理,真正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保证生产的安全。
3.3 控制结果 作为危险化学品产品及原材料种类繁多的危化品生产单位,通过风险控制的引入,在2011年和2012年的生产过程中,没有一次危险化学品泄露或污染,灼伤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风险控制在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4 结论
在化工工业生产过程,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通过对
风险的识别,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通过措施的执行,
可将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能够有效控制事故
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宗之,高进东等编著.工业危险辨识与评价[M].气象出版社,2000.
[2]刘诗飞,詹予忠主编.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危害后果分析[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实验室 安全 管理 卫生检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96-02
Abstract:Laboratory safety and management is a required course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sanitary inspection.Through theory teaching (including safety management,accident treatment,waste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management)and practice training (including using and maintain of laboratory instruments,practice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visit and learn,laboratory design), the students’s laboratory safety awareness should be increased,the accidents happened in the laboratory should be decreased or avoided,the students could gain the ability of setting up and management of a sanitary inspection laboratory,which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students and their laboratory jobs after graduation.
Key Words: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Sanitary inspection;Teaching
众所周知,社会上很多行业或领域都需要实验室,实验室在科学研究、检验检疫和教学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许多专业都有开设实验课,尤其是理、工、农、医等学科,这些学科的学生在毕业后有很多还是要在实验室开展工作。实验室的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不仅关系到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还影响着科研和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知识、培养学生管理实验室的能力,当前已有一些高校开设了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这一门课程,其中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作为高校卫生检验专业的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在此对卫生检验专业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1 理论教学内容
实验室的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这决定了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课程内容需要涵括各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1]:安全管理、意外事故处理、废弃物管理、资源管理、实验室评价制度。由于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学习任务也比较重,如何挑选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更实用的知识就显得很重要。经过精心挑选之后,下面将各方面教学知识点作进一步的阐述。
1.1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首要问题。内容主要包括:用电安全(仪器安全用电、安全电压、触电和静电的预防);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确定原则、毒性分类、最新的危险化学品目录、常见的剧毒化学品,有毒化学试剂、腐蚀性试剂、强氧化性试剂、易燃易爆试剂的管理与使用,电离辐射的防护);普通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生物安全(与微生物安全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生物危害程度分级,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生物安全柜的结构和使用,微生物实验室的消毒(地面、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无菌室紫外杀菌灯的安全管理,感染性生物以及生物材料的管理和使用);不同类型原因导致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分析[2-5]。
1.2 废弃物管理
如果对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当,就有可能造成污染环境、实验人员的人身伤害等危害。因此,废弃物管理在整门课程中也处于重要的位置。教学内容包括:生物废弃物处理(生物废弃物的分类、消毒与灭菌、生物安全灭菌袋);化学废弃物处理(气体废弃物、重金属废弃物、有机废液、酸碱废液);放射性污染物处理(常见放射性废弃物;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这部分的教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环保意识[6]。
1.3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
为了避免学生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故时候措手无策或者手忙脚乱,为了将意外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非常有必要训练学生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室起火的处理(包括各种常用灭火器和灭火材料的介绍和使用)、化学品意外事故处理(吸入中毒气体的处理、化学试剂伤害皮肤的处理);危险生物或生物材料意外事故的处理;烧伤、烫伤和触电等伤害的应急处理、实验室药箱的设置与管理。
1.4 资源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用水(不别级别的实验用水及其制备方法,蒸馏水、双蒸水、去离子水、超纯水,超纯水电阻率及其制备设备);化学试剂的分级分类(分级纯度、标签颜色、英文符号);常用化学试剂的浓度和别名(如甘油和丙三醇,三氯甲烷和氯仿,石炭酸和苯酚,乙酸和冰乙酸的浓度,浓盐酸、浓硫酸、磷酸和浓硝酸的摩尔浓度);溶液浓度单位(M、mol/L、N、ppm、ppb等);实验试剂和材料的购买;实验材料和试剂的存放和管理(如何保障有序存放以方便查找);标准物质的管理;滤纸的分类和使用(定性和定量滤纸区别及其应用);滤膜的分类和使用(有机膜和无机膜);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管理制度制订和维护);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及其规范和存档;仪器说明书等实验室资料的保存;仪器设备购置的流程;微生物菌种的购买和管理(国际上和国内主要的菌种保藏中心,新买菌株的培养活化,常用菌种保存方法);干燥器(常用干燥剂的特点以及干燥器的维护);玻璃器皿(玻璃材料及其制作的常用实验室器皿,各种玻璃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酸碱耐受性,玻璃器皿的洗涤,玻璃器皿的晾干和烘干);移液管的正确使用;塑料器皿(塑料种类其制作的实验室常用塑料制品、塑料制品的耐热和耐压性能、适合高压蒸汽灭菌的塑料制品);实验室规划与设计(实验室布局、实验桌设计和摆放、仪器设备的摆放、给水排水和供电)。
1.5 实验室评价制度
国际实验室认可制度(认可组织ILAC,认可协议和标准);国际良好实验室规格(GLP);国际医学实验室认可制度;中国实验室评价制度(作用、主管机构CNAS);实验室资质认定与实验室认可的区别(强制性、适用范围、评审依据);现场评审;评审员培训;中国科研实验室概况(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 实践教学内容
2.1 安全设备的使用以及急救技能训练
必须使学生掌握涉及到实验室安全的相关设备工具的使用(灭火器、护目镜和防毒面具),掌握一些急救技能(烧伤、烫伤、流血和触电等伤害的急救、人工呼吸)。
2.2 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在我们的教学经历中发现,虽然学生基本都会使用一些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但是很多学生还是没有注意一些细节,有关仪器设备维护方面的知识还是很欠缺。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知识的培训。
通过演示和实操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实验器材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扎实掌握卫生检验专业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比如:电子天平(水平的调整校正、天平的清洁护理以及使用注意事项);pH计(校准、电极保护液使用);超净工作台和生物安全柜(清洁和维护、使用注意事项);高压钢瓶(减压阀的使用、钢瓶的摆放、钢瓶颜色标记);微量移液器(常见的错误使用行为和维护)、离心机(平衡、转头更换、离心管的选择、冷冻离心机的使用注意事项);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注意事项);微波炉、电炉、马弗炉(安装和使用注意事项);PCR仪(使用注意事项);比色杯(种类、清洗和使用注意事项);低温冰箱(维护和管理);液氮罐、氮吹仪、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真空抽滤泵、真空冷冻干燥机、旋转蒸发仪、加热板的使用;分液漏斗的防漏;滴定管的排除气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等的使用和维护(开关机流程、机器运行操作、色谱柱的更换);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路的检漏、空气压缩机的使用)。
2.3 管理实习生实践
将学生分组分配到各个实验室(教学实验室或科研实验室)担任实验室管理实习生,为期两周,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尽可能多地亲身体验实验室管理中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比如: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废弃物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和维护、实验试剂和材料的购买和管理、实验用水的制备(蒸馏水机、去离子水、超纯水机)、菌种活化和保存(斜面保存法、低温冷冻保存法)、干燥器干燥剂的维护、核酸电泳区的管理、超声波清洗器的使用、玻璃器皿和塑料器皿的清洗。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实结报告。
2.4 校外参观实践
安排学生到校外一些专业检验检测公司或者疾病控制中心等机构的实验室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这些校外实验室的运作及其在安全与管理上的经验。同时要求学生写参观感悟。
2.5 实验室设计方案
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是卫生检验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实验室安全与管理知识以及微生物和理化检验知识,结合相关实践,分别完成创建理化检验实验室和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规划方案,包括实验室布局(通风、抽气设备、水池和实验桌、药品柜布局,电路设计)、常用仪器设备清单及其在实验室中的合理放置(如:超净工作台、离心机、高压蒸汽灭菌锅、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等的放置)、实验室安全制度、管理制度等的制订,锻炼学生初步具备创立并管理实验室的能力。
3 结语
课程考核将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其中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60%,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40%。理论考试将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实验室安全与管理知识的掌握,实践成绩将综合考虑学生在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考核、实验室管理实习、校外参观学习、实验室设计等方面上的表现。最终,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避免或尽可能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学生初步具备创立并管理卫生检验实验室的能力,无论是对学生的在校学习还是日后从事相关实验工作都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和彦苓.实验室安全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210-216.
[3] 张成立.从几起案例谈化学实验室事故及对策[J].广州化工,2011,39(9):191-192.
[4] 王哲清.实验室的空气污染和爆炸事故[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33(3):145-146.
关键词: 石油化工; 生产工艺; 火灾危险性; 防火防爆
中图分类号:[X9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隐患分析及预防已不是新鲜的课题,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石油化工企业不断技术革新,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在给企业带来活力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火灾隐患,向消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1石油化工生产的火灾危险性
1.1原料、中间体及产品的易燃易爆性
石油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包括工艺过程中的半成品、中间体、溶剂、催化剂、试剂等,绝大多数属于易燃易爆物质,还有爆炸性物质。《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GB3690-92将145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含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八类。而这八类危险化学品在石油化工生产中被大量使用生产或储存。而这些物品又多以气体和液体状态存在,极易泄漏和挥发。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操作条件苛刻,有高温、深冷、高压、真空,许多加热温度都达到和超过了物质的自燃点,一旦操作失误或因设备失修,便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2工艺装置的火灾危险因素
按照功能不同,石化反应装置可分为炉、器、罐、塔、泵、机以及设备与设备间种类繁多、纵横交错的工艺管线等。与其它生产工艺装置相比,石化生产工艺装置具有设备高低不一、物料处理量大、工艺操作控制难、动态设备与静态设备并存等特点。因此工艺装置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从装置本身来看,因为设计不合理、材质缺陷、焊接质量差、密封不严、操作失误或受物料腐蚀、磨蚀等因素均会导致可燃物泄漏,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从工艺控制条件的影响来看,石油化工生产大都在高温、高压、低温或负压条件下进行。如裂解气的分离要在低温下进行,催化裂化要在高压下进行,常减压蒸馏有负压操作。高压操作时对设备的密封性和机械强度要求更为严格,低温操作时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随着石油化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控制参数变得更为苛刻,即调节范围变窄,控制参数向极端方向发展。这就大大增加了设备制造的难度,增大了生产过程的火灾危险性。从生产的误操作来看,石油化工生产中,每一套工艺装置都有相应的操作规程。但由于种种原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火灾爆炸时有发生。违反操作规程的原因可能由于操作人员素质不过硬,不遵守劳动纪律,生产责任心不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应急处理常识等。在近年来的石油化工生产中,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火灾或爆炸事故所占比例较大。
1.3特殊工艺的火灾危险性
石油化工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或生产过程中,通过置换、清扫除对设备、工艺管线、生产车间或厂房内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进行处置,有利于生产的安全。但置换、清扫清洗作业本身具有特殊的火灾危险性。被置换、清扫清洗的气体、焦状物具有易燃易爆性,置换、清扫清洗不彻底,取样分析结果不符合标准,置换后可燃气体没有排入安全场所,以及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都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石油化工生产检修作业中,动火作业是一种常用的补焊修复方法。实际操作中,因动火作业手续不全、动火前进行动火分析的时间不符合要求或分析化验结果不准确、动火作业前的隔离措施不当、不按动火作业规程进行动火焊接补漏、防火灭火工作不到位、监护措施不得力等因素,都可能酿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2石化企业火灾特点
2.1爆炸性火灾多,火灾危害大
爆炸引起火灾和火灾中发生爆炸是石化企业火灾的显著特点。其中,先爆炸后燃烧性质的火灾最为常见。石油化工企业中的生产原料、产物等多为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装置多为密闭性压力容器,一旦生产过程中的易燃气体泄漏或者易燃液体挥发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并引起火灾。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多为连续性操作,工艺流程中各个设备互相连通,发生爆炸后极易迅速波及毗邻设备导致连锁性爆炸。控制失利就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2.2蔓延速度快,火场温度高
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燃烧速度比普通建筑火灾的燃烧速度快一倍多,燃烧区的温度一般高500以上。火灾中火焰和热量的传递不但会使着火设备升温快,还会加热相邻设备及可燃物,造成爆炸和引燃危险,使火势蔓延速度加快。
2.3易形成立体火灾,扑救困难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在初期不易控制,生产装置布置的立体性和建筑孔洞的互相连通,使得大量的易燃液体四处流淌,极易形成大面积火灾或者立体火灾。到了火灾发展的猛烈阶段,火势发展迅速,火灾中产生各种有毒物质,为火灾的扑救增加了难度。
2.4火灾损失大,影响大
石化企业发生火灾除了造成财产上的巨大损失外,还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如果扑救不及时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石化企业一旦发生大。爆炸会对所处城区构成很大威胁,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3 安全对策
研究石油化工企业中火灾发生的原因,火灾形成过程,以及存在的各种火灾危险因素,火灾分析方法,并依据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重度火灾和突发火灾势在必行。
3.1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在石油化工企业投资建设前,对石油化工企业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加以评估。根据石化企业的生产特点及生产流程确定企业的选址是否符合相关要求。防止由于选址不合理造成的严重后果,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期。安全预评价的另外一个任务是对安全设计进行审核,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源头。
3.2进行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不同,它主要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影响范围与损失程度三方面入手,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生产过程或某种操作过程的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及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或伤害程度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并以设定的指数、级别或概率,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危险程度,以便采取最经济、合理及有效的安全对策,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安全对策和管理方法。在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中,对设备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停车检修及系统的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比较先进的安全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模糊评价方法、神经网络评价法和遗传算法评价等。
3.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事故的发生有两个前提,第一是存在重大危险源,第二是存在失控的偶然事件。目前,对于危险源的辨识有很多种方法,纵观目前常用的几种危险辨识方法,大多数危险辨识方法都依赖于评价人员良好的素质和经验,依赖于评价人员的主观认识和判断。但是,即便评价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也难免会遗漏一些危险因素。因为除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外,其他危险辨识方法都不是结构化的方法,缺乏系统性,此时一般均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其他辨识方法结合来实现危险辨识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3.4实现石化企业的本质安全化
以往我们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某个部位,某个单元或某个操作环节的防火来研究,探讨的较多,但它有局部性、被动性的缺陷,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必须提出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法即向企业装置、工艺的本质完全化迈进。这方面,美国的工艺过程安全管理(简称PSM),较好地解决了一个难题。它是目前美国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热门话题,它在全面安全管理的基础上,为预防重大恶性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对于具有潜在的灾难性泄漏的装置和工艺过程,要求从装置的设计,建设开工,运转,检查,维修及更换中,其是在建立较完善的集散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来运行工艺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建立一条紧急停车系统,使安全系统的可靠度达到极高的水平(可达99.999%),从而进行系统的全面安全管理。
3.5做好各种事故处置预案,定期演练
化工企业要针对厂矿工艺装置危险区,深入一线熟悉、掌握实际情况,制定灭火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修正预案,使预案贴近实战,提高处置事故的整体能力,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效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关键词:库存控制;原材料库存;ABC分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一、引言
库存以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形式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合理的库存对整个公司的运作至关重要。库存的短缺,生产企业会改变生产计划,导致客户订单无法按时完成。库存积压同样也会产生种种问题,从而增加成本和减少盈利。因此,加强库存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转换经营模式、提高经营业绩的重要内容。
二、M公司原材料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1.M公司概况
M公司总部位于欧洲,是全球第一大气体生产厂商。主要生产用于半导体、太阳能和光纤行业的电子特种气体,其产品主要有超高纯压缩气体,液态气体。气体产品的主要经营模式为:将从国外购买的原材料,到国内工厂进行提纯、混配等各种工艺加工后销往国内外。
M公司所涉及的气体原材料属于危险化学品,采购、进出口、运输、仓库存储等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操作模式均不同于大众产品。在原材料库存管理方面,首先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的管制要求,不得超过安监部门设定的最大存储量。同时也要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在此复杂的背景下,M公司的气体原材料库存成本居高不下,库存压力很大。库存增加导致资金占有量增加,进而威胁到企业的正常经营。
2.M公司原材料库存存在问题
(1)库存管理方式过于经验化
M公司库存管理人员,完全凭个人经验对物料进行分类管理。不考虑各个物料的性质和特点,对所有物料采用统一的库存控制策略,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对重点物料进行重点管理,是一种完全平均,较为粗放式的库存管理,只能设置高于实际的安全库存以应对公司经常面临的预期外需求。
(2)预测不准确,导致库存积压
由于所有原材料均为国外采购,且为危险化学品,运输成本与运输时间都不同于普通产品。采购人员往往从节约运输成本和时间的角度考虑,加大预测采购量。
鉴于产品均用于高端精密行业,原材料规格稍有差别均不能被其他客户订单所接受。所以一旦该原料对应的销售订单出现删减,该原料立刻成为其他客户不能使用的呆料。造成库存积压。
三、M公司原材料库存控制策略及方案设计
目前,国内外企业所采用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与方法,常用的主要库存控制策略主要有: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ABC分类法、定期订购制以及定量订货方式等。根据M公司的实际情况运用了ABC分类法对库存物资进行科学管理。
ABC分类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企业库存物料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其要点是找出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
1.统计物料明细,并按库存金额由高到低排序
以M公司某一季度为统计期,收集了这期间内各个品种规格生产料件的库存量、单价等数据,并按照库存金额的大小,由高到低对所有物料进行顺序排列。
2.做ABC分类表
统计各品种占品种总数量的百分数,累计品种百分数,各品种库存金额占总库存金额的百分数、累计库存金额百分数。将品种数量占总品种数量百分比数量约15%,而库存价值占总库存价值百分比数量约75%的物料定为A类;将品种数量占总品种数量百分比数量约70%,而库存价值占总库存价值百分比数量约10%的物料定为C类;将其余物料定为B类。
3.画ABC分析图
以累计品种百分数为横坐标,累计库存金额百分数为纵坐标。根据ABC分析图,可以很清晰的判断每类物料的重要程度。A类物料品种数目少,但价值高、占用资金大;C类物料品种数目大,但价值低、占用资金少;而B类物料介于A类与C类之间。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类别物料分别采取有效的措施。
4.对ABC类物料库存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A类:该类物料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物料,可替代的机率很小,一旦缺货,对生产影响很大。该类物料品种少,但流动性较大,占库存资金绝大部分。如果单次采购过少,相应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缺货成本会上升;单次采购量过大,则会造成库存周转率、资金周转率的下降及库存保管成本上扬。
因此,对该类物料的订货量必须精确计算,保证一个总成本最低且能保证生产持续的最优订货批量和最佳订货周期。严格按照确定的批量、周期组织订货。这样既减少库存量,也不会引起缺货的损失。按照经济订货批量来确定最优订货批量和最佳订货周期。加强对需求预测的管理,减少订货的前置时间,提高供应的稳定性。同时也要随时盘点A类库存,提高库存盘点的准确度。
C类:该类物料需用量和耗用总额较小,但其品种较多,缺货时对生产的影响较小,甚至可以短期缺货。由于该类物料占用的库存资金量很少,所以不是管理的重点。由于该物料所占资金主要与订购费用和订购次数相关联,所以要尽可能的减少订购成本。因此应采用定期采购的模式。根据统计数据确定一个最高库存,每次采购使其达到最高库存点即可。由于品种繁多,盘点政策也安排为每隔1周对库存进行统计,1个季度才做一次盘点。
B类:由于该类物料介于A类与C类之间,所以,对B类物料可进行一般行管理。可根据物料的重要程度采用定量采购或者定期采购策略,盘点政策也为一般盘点策略。
据此管理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公司的库存成本大大的降低,同时也提高了原材料的周转率。为客户提供了更高水平的服务。
四、结语
ABC分类管理法简单易行,在M公司的原材料库存控制方面收效将会明显。通过实施物料库存ABC分类管理,抓住重点,能大大提高了公司原材料库存的综合管理水平,减少缺货现象的发生,使库存结构趋于合理化,加快资金周转,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文杰.供应链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唐俐,刘霞.探析ABC分类法[J].企业经济,2004(03).
基于多年实验室工作经验结合开放性微生物实验室自身特点,除了一般性的设备损坏、被盗,以及实验室废弃物环境污染等方面外,笔者将对开放性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归类,并就其成因逐一进行分析。
1.消防安全隐患。微生物实验室的消防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以下:(1)用电隐患。一方面是供电系统问题,主要是供电线路老化,以致漏电着火,也有电容量不足,长期超负荷使用导致的事故。另一方面是用电设备使用不当问题:①设备“超期服役”,留下安全隐患,导致失火。②设备出现故障未及时发现和维修。③长时间离开实验室时忘记关闭电源,致使设备通电时间过长,因温度过高而失火[2]。(2)用火隐患。操作不慎,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3)高压容器隐患。高压蒸汽灭菌器是微生物实验室的常用设备,如果未按规定定期检验发生压力表失灵,安全阀堵塞等情况,极易引发恶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化学品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方面:①毒害性危害。普通微生物实验室内较少使用剧毒药品,但许多常用药品具有毒性。如,作为生物抑制剂的链霉素怀疑为致癌剂和突变诱导剂,可导致过敏反应,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②腐蚀性危害。实验室常用的盐酸、氢氧化钠、苯酚等试剂,若操作不慎,不仅会对实验仪器造成腐蚀性破坏,对人体组织也会造成化学灼伤,使其在4小时内出现坏死现象,损伤难以痊愈。但由于这些是常用药品,操作者容易掉以轻心,不按规程操作,从而酿成严重后果。
3.生物安全隐患。生物安全隐患是微生物实验室特有的安全隐患,其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亚于其他任何一种安全隐患,2004年1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说明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更应提高认识,切实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笔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其产生隐患的原因如下:①实验室环境条件差,管理不善。微生物实验室布局不合理,无清洁区、缓冲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之分,未配置生物安全柜,操作空间不足等都是造成生物污染的诱因[3]。由于开放实验室的服务面向广,实验室内可能有多个实验项目同时进行,如果管理不严格,可能因为试验样品混淆导致试验失败,甚至可能因菌种变异导致严重的危害。②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许多师生认为普通微生物实验室内无致病性菌种,因此消毒意识淡薄。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细菌可能产生变异,由非致病菌转变为致病菌,如果人体感染就非常危险,特别是身体上有伤口时危险性就更大。
4.辐射安全隐患。对于微生物实验室,辐射危害的主要来源是用于消毒操作的紫外线灯。紫外线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引起癌变。一些实验室对于紫外线灯开关未进行特殊标识,致使学生误开紫外灯而无任何防范措施,直接在紫外灯下操作实验,导致身体损伤。
二、开放性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1.安全教育优先。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与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知识不足有关,因此重视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应放在首位。在新生进实验室之前,必须由实验室负责人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安全操作和各种应急措施。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开放实验室的准入制度,对进入实验室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各类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并考核,获得实验室准入资质方可进入实验室,以确保事前的安全教育不缺失。
2.完善制度为重。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安全事故的防范重在规章制度的完善。制定制度容易,执行制度才是关键。实验室难管理往往不是因为制定的制度太少,而是因为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规章制度如同虚设,所以要落实制度,必须抓好监督管理。
3.规范操作是目的。事前教育,规章制度的执行都是为了最终保证实验室内的每一个实验操作能够规范。如果实验室内的操作都能够按照实验流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则安全隐患就可以降低到最低水平。因此,让每个学生和工作人员都能在了解实验流程、熟悉仪器操作后才正式开始实验十分重要。
【关键词】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事故应急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X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993(2015)12-0099-02
【作者简介】黄再平(1961-),男,浙江岱山人,本科,舟山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经济师,研究方向:道路运输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会对人员、设备、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统称为危险化学品。危化品因其特殊的危险性,在生产、储存、经营中均对环境条件有非常严苛的要求,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必须按照不同的危化品理化特性,采取不同等级的包装,并严格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危化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何确保危化品物流运输安全,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毫无疑问,危险品物流首先要解决运输安全问题,其次才可以考虑企业所能收获的经济效益。即安全与效益矛盾时,效益必须服从于安全。然而,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只能减少危险品物流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无法杜绝物流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事故应急管理救援预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1],预案的准备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事故的等级与性质,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品物流安全事故的损失程度。
1我国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的现状
危险品物流管理包括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和危险品物流运输发生事故后的事故安全应急管理两个方面[2]。安全管理属于事前预防环节,能够降低危险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事故安全应急管理属于事后救援环节,主要针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的救援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将事故的损失降到可控的范围内。危险品物流的危险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要把物流运输的安全放在企业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在保证危险品物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得到了发展、化学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的需求大幅增加,从而使得我国危险品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危险品物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经营管理模式比较粗放,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企业准入门槛低,规模普遍较小,内部管理相对薄弱。中小企业占比高,集约化程度低,安全管理投入少,人员配备不足,安全主体责任难以落实;二是车辆承包挂靠现象比较普遍,物流企业对承包或挂靠车辆往往“以包代管”、“包而不管”或只收费不管理,缺乏统一的经营管理机制;三是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虽持证上岗,但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四是政府、企业和从业人员对危化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强,没有建立完整的政府、社会、企业三级应急管理队伍和应急联动机制。
2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
2.1危险品物流中的预防管理
预防管理在危险品物流管理中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能够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品物流安全事故进行事前的危害评估,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管理有两种方法,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和危险性与可操作性分析[4]。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方法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分析风险以及评估危害程度,寻找系统的控制限度与关键控制点,并以此制定监控方案和纠正方法,将所有的记录资料进行有效的保存,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目前,危险源辨识、评估工作在部分企业中已在尝试,我们浙江道路运输系统正在实施的,如“安全三项制度”中的《农村客运安全行车图制度》,实际上就是通过对农村客运班线行驶路线全程的道路环境危险源的评估、分析出各路段因地形地貌因素或周围有村庄学校等,提出降低限速标准,提醒注意观察等风险控制的方案。道路运输行业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就是要通过对影响道路行车安全的“人、车、路、制度环境”等诸方面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此预防和减少事故。
2.2企业与政府为物流安全管理所做的工作
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还应该包括:①企业应履行主体责任。如:加强对员工的安全业务知识教育培训、定期考核、建立奖惩措施;加强对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定期维护检测,参加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年度审验;利用GPS等科技手段加强运输车辆的动态监管,防止车辆超速行驶超时驾驶,或违反操作规程。②政府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如:把好危险品物流企业的许可准入、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的许可准入、运输车辆的许可准入。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利用科技手段对企业经营规范情况进行监督。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对企业存在的隐患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等。
3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
3.1建立物流事故信息传输网
首先应该建立完善各类危险品物流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危险品物流事故信息报送网络,建立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各地政府管理的应急指挥中心,当危险品物流发生突发紧急事件时,才可做好信息畅通、反应灵敏、行动迅速。
3.2设计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网
危险品物流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是客观存在的,事故发生后,怎样有效的进行救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应急救援管理网的建立能够将危险品物流安全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有效的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网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逐步建立由地方政府、社会力量、企业组成的三级应急处置中心(服务站),使各服务站的服务半径基本覆盖危险品物流的全区域;②在应急服务站覆盖不到的地方如何进行紧急救援;③如何让应急服务站尽可能的覆盖到人口密集的路段。
3.3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措施
建立追求时间效应的危险品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在危险品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掌握事故发生的地点,并借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准确定位。进行危险品事故救援前一定要清楚危险品的种类、危害性、数量以及存放的方式,可通过建立危险品物流监测系统,运用交通运输部推广建立的电子运单制度来解决。此外,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对危险品进行实时的追踪检测,掌握危险品的动态信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为救援人员及时的传送有效的救援信息,在第一时间内联系能最快到达事故发生地的应急服务站,在危险品还未通过空气等媒介传播到周围地区时,对当地的人民群众进行疏散和撤离。根据对危险品产生的危害和泄露情况,以及周围的环境变化等制定出下一步的救援方案。
4结语
危险品物流具有高危害性的特点,一旦发生将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危险品物流运输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是降低危险品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和企业需要把外部的诱发因素降到最低或者消除。危险品物流安全事故发生后,一定要保持沉着、冷静的头脑,在第一时间启动事故应急管理救援方案,争取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与事故应急管理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71-74+124.
[2]黄河.危险品物流的事故预防与应急管理研究[J].江苏商论,2009,09:64-66.
[3]初刚.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路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9-62.
[4]王海燕,张秀珍.基于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01:13-17+123
[5]刘玉瀛.中国危险品物流发展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9:104-107.
关键词:化妆品企业;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01
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至今,行业经济规模及数量每年都以近两位数增长。但民族企业的生产加工价值或品牌价值中很难看到将企业安全价值体现在管理成本中。相反,日本、欧美等化妆品企业均视安全管理为企业的生命之本。从政府联动、法规收集、专职专责目标化考核、全员参与共建共管机制的策划等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进行系统规划和有效推动。目前在化妆品生产企业中出现较大安全事故的等级及数量相对较少,但部分企业主及全员安全管理意识十分薄弱,在利益驱使下,企业安全资源投入及员工岗前岗中安全教育不足。导致设施设备保养、点检不到位,出现长期“带病”运行。在很多传统“人治”企业,员工因安全教育不到位,出现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精密设备损坏报废、甚至重大伤残、伤亡生产事故。
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时代要求,现代企业需要应用现代科学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本文结合国外知名化妆品企业安全管理经验与中国现有企业安全管理的模式实践,对我国化妆品行业企业安全管理进行分析。
一、推行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政策宣导,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细则、运作准入门槛,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督导企业管理将安全管理纳入工作目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一)在政府、政策方面,深入调研、分类分级制定安全管理细则,建立安全管理信用评级数据库。重“两头”,轻“过程”!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内容包括企业运行中人员、机器设施、物料、作业方法、环境、能源供给等方面全过程管理。这个“过程”管理,是现化企业管理者必须自我规范、自我提升、自管自纠的过程。安全管理政府层面要“轻”管;企业要“重”抓。没有企业自发过程管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此,重“前头”就是通过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运作准入门槛,是必要的手段。通过深入下访调研宣教,建立政府、企业、员工三级联动管理,提高企业全员安全管理意识是必要的补充手段。重“后头”就是要对于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建立相应处置及危机管理预案,纳入安全管理信用评级数据库中。对于安全管理“自治”良好的企业要通报加奖、宣教、税收政策进行巩固。
(二)从管理意识上强化“预防为先,安全管理也是生产力”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坚持用“预防为先,安全管理也是生产力”的企业管理思想,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化妆品企业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安全管理关键要素。通过对各种潜在安全隐患建立相应预防机制,通过成立相应安全组织,建立专职专责安全管理人员,全面点检、自查自纠。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企业安全管理纳入最高管理者工作成效一票否决的关键指标。从员工入职岗前安全教育到上岗后技能与安全考核等都通过有效的日常运行机制建立起来。强化“向安全管理要效率,人人争当安全能手”。
二、我国安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全天候”的特点,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企业必须转变观念,运用现代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安全各要素进行战略重组,建立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系统。
(一)全面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筹建SHC安全健康委员会,通过“7S”推行活动及“三级督查”制度实现安全管理“事事有人管,人人管好事”的工作目标。
在企业创建之初,我国的化妆品公司总体管理系统模块中,就将企业安全管理摆在最高位置,成立SHC(Safety&Health Commission)。建立相应《安全管理制度》及《各种灾害应急预案》。在SHC内部组织中成立每天各部长指定各区域责任人点检;每周安全主任复检、督查;每月SHC展开一次内部安全例会,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及评比总结活动。考虑资源利用最大化及推行的有效性,我们在日本“5S”推行基础上,增加“2S”(即:安全-Safety,节约-Save),按上述总体要求在“7S”推行委员会的作用下,共同展开这项工作。
为了有效保证全员参与安全管理每个细节,我们从人员、机器设施、物料、作业方法、环境、能源供给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安全管理。
1.人员:每位新人职员工都要在入职前接受公司为期2天教育培训(含安全)。从公司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公司ISO22716&GMPC系统管理、礼仪及员工素养、安全教育等;并通过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部门进行二级在岗培训(岗要要求、岗位技能、操作安全防护与危机管理等)。
2.机器设施:每个新购入的重大设施设备均要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后,移交至相应部门,根据等级及类别建立区域责任看板管理,对于重大设施(如水、电、汽区域设施设备、乳化灌装包装机)由专职安全责任人持证上岗操作。建立相应点检卡于现场。通过“三级督查,三级考核”的方式,直接与工资绩效挂钩。
3.物料:所有购入物料(原料、辅料)均要做根据物料特性进行科学识别、分类分级储存保管,做到定点定位定量摆放。公司内严禁吸烟、明火使用。对于工程动工使用明火或潜在危险性操作均需按相应文件管理规定执行。对于危险化学品申购、储存、使用、回收均严格按公司相应危化品管理规定进行展开。
4.作业方法:对于作业中任何操作标准(SOP),公司按ISO9001、ISO22716&GMPC(US)要求,均建立相应作业方法(如:技术执行标准-STP、卫生操作标准-SSOP、作业操作标准-SOP、作业岗位管理规定-SMP),从作业法规依据、卫生-清洗消毒、标准操作指引、操作规范管理等角度,强化人、机、物的三者有效融合。
(二)加强对各级部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完成岗位安全技术与管理知识培训是实现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是安全管理体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三)通过不断地对生产系统进行危险性评价,建立动态安全管理机制,保证对事故直接隐患(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上的缺陷)的准确辨识和及时治理,不断提高生产系统本质安全化的程度及可靠性。
三、追求“设计、制程”两个零缺陷,把安全管理作为我们工作的最高目标
对于每个设备或装置在设计输出阶段的技术评审工作,我们建立相应验收、上机测试、培训上岗、使用维护及点检保养规定。确认从源头上预防,在制程中分析总结,达到最佳运行状态,通过安全管理,间接节约成本。
通过建立长效的设备或装置运行记录点检跟踪分析表,预测、评价和控制危险。预测的方法很多,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实际中常见的有:
(1)危险性预先分析。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在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运行、维修等)之前,先对系统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和导致事故的后果所作的宏观、概略分析,是一种定性分析、评价系统内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的方法。它是把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避免考虑不周造成损失。将点检及修维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预防性的应对措施,并进行必要的验证。为常用法。
(2)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为检查某一系统、设备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危险因素而编制,以备安全检查时按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查和诊断的列表。它主要是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事先制定要检查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随意性,减少漏项。做到“一机一卡”,动态管理。为常用法。
(3)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它主要是分析系统或各个组成部分,查出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影响,从而制定预防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这个工具通常在复杂系统或多因素时采用。
(4)事故树分析。它主要是表示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及逻辑关系图,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制定相应安全措施。这个工具重点针对关键要因及重大安全陷患采用的一种预案,目前我司均已建立相应预案,展开模拟演练,为常用法。
(5)事件树分析。它是从初始事故出发考察由此引起的不同事件,找出最严重的后果,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这个是事前逻辑法预案,对于化妆品企业实用性不是特别明显,此工具较适合重工类危化企业,不常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