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范文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

第1篇: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

带着初涉课改的新鲜、困惑和惶恐,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本人觉得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应这样做:

一、确立一些新课改的理论观念

通过对课改初期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我们的思路渐渐明晰起来:语文课改首先需要的是革新教学观念。摒弃了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课标,我们试图用更新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于是我们运用了大量新颖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殊不知,在忙于这些形式的同时,我们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在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之后,我们确立了一些新的观念:

1.新课标所提倡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即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语文学习中何时让学生自主、何时让他们合作、探究,用怎样的形式来实现,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切不可根据新课标要求机械地选择教学形式,买椟还珠。

2.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里的平等不能理解为形式上的平起平坐,更不能在知识水平上与学生划等号,因为教师还肩负着引导学生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语文知识的重任,完全尊重肯定学生的言论,不给与适当的点拨和拔高,学生是不会进步的。因此,抛开了传统课中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教师应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同时又高于学生,真正起到主导的作用。

3.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并非要我们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生硬地专设相应的学习环节,而是根据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凭借语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后落实应是学生动起来,动耳、动眼、动口、动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大家都动起来了,目的就达到了。其实,在语文学习中,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一节课或一个活动,气氛虽不热闹,但只要每位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于其中,这就是动;相反,学生疏于思考而忙于热闹的形式,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绝不仅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更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搞好新课程改革所需的条件良好的教学环境

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也需要合适的条件。只要有充足的阳光,适量的水份和合适的土壤,一粒种子就会发芽,就会茁壮成长。一粒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同样,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也需要合适的条件宽松的、自由的有利于教学者大胆创新的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环境可分为硬坏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新课程改革实验所需的一些设施、设备,它包括录音机、电脑、投影仪等一系列多媒体之类的设备,也包括语音室、电脑室、学校信息网等设施。然而,这硬环境在广大农村学校常是一片空白,或形同虚设有几台电脑但又不能上网。

但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却是软环境教学评估评价机制。俗话说硬件不够软件凑。硬环境可在政府、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来完善,也可因地制宜,以本校的实际硬环境灵活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而新课程改革能不能顺利开展,新课程改革能不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关键就在于教学评估评价机制。因为教学评估评价机制是新课程改革的指挥棒。不仅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靠教学评估评价机制为导向,而且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也需要教学评估评价机制来验证。没有新的灵活开放的教学评估评价机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将很可能只是将传统教学换了包装穿着新鞋走老路;没有新的教学评估评价机制,人们就会用旧的传统的评估评价机制去衡量、去评价新课程改革的成果,最终会使新课程改革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三、在新课程改革中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这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特别是重视学生个性评价导向,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和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多种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创设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寻求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2篇: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范文

关键词:有效教学;核心概念;意义;目的;内容和范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13-01

一、有效教学核心概念

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说,就是教育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一直以来,英语教学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在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学实践和教学结果,而忽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研究;重视对学生双基的落实,而忽视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重视应试教学,而忽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早已被广大英语教师所理解和接受。然而,英语课程改革成果却不尽如人意,新课程倡导“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关键还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真正使有效教学的理念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英语课程改革的前提,也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本课题就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进行剖析,对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以求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课堂英语教学达到最优化。

二、有效教学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的广大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精心的备课上课,可是收效甚微。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被动地灌输知识,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它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培养的人材缺乏创造力,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材的需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师,不仅自己教学水平高,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高效的英语课堂,应该是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为学生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高效的课堂应该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积极思考,发展各种能力,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因此,如何通过生动、活泼、有效的英语课使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如何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师拥有先进的理念,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以使得我们的英语课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英语课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也是研究和讨论高中英语课有效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和策略必要前提。

三、研究内容和范围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研究、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研究、有效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和整合四个研究。

1、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课题研究的重点,以“教师有效的教”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教”首先要求教师要透彻理解新课程,其次,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调控的技能与技巧。当然有效的教学策略包括有效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结构设计、有效的练习设计等。

2、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研究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有利于开展有效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有效练习的研究,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具备自我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他们由单纯呈现转向探究学习,从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3、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新课程要求我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新课程指导下的评价方式包括测试性与非测试性评价,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等不同形式,目的是为了实现评价的多元性与可选择性,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与发展。

4、有效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成效。新课程把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做这英语课堂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使用教材”意味着教师有参与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责任,教师不仅要合理使用教材,还应该挖掘其他资源、整合优化教材,使教材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删减、增补和重组教材,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报刊阅读等手段增补或拓展教材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删除过时的和偏难的内容。此外,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其他资源,特别是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录像、直观教具、多媒体光盘、各种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是决定“有效教学”能否实现同时提升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高中英语教学实践,针对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英语教育环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教学评价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评价体系,丰富完善和发展现有的有效教学理论,努力铸造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第3篇: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自我评价;学习方式;转变

杨振宁教授曾对我们中国的教育有过这样的评价:“中国的传统教育很大的一个缺点就是教育出来的学生一般胆子比较小,动手能力较差,但是会考试;而美国教育出来的学生胆子较大,动手能力较强,但不会考试。”为此,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着眼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创新型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及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方式去获取学生本人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在新课程改革中,中职生专业课程标准同时也发生着变化,主要体现在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将学习过程变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与学会生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持者、促进者、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的朋友。学生要自主学习、乐于探索、积极参与、勇于试验、勤于思考等。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即发现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的关键是“自主、合作、探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世界的独特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接受式学习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往往都是以定论的形式和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过分地强调“接受”知识,从而导致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双重的局限性:封闭、死板、僵化。而在新课程形势下,学习内容和过程往往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

学生要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转变学习方式,关键是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然后才能给学生提供转变学习方式的舞台。传统的教学重视的是怎样使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教师清楚自己为什么教,要教什么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创造性就很难发挥。而现代的教学重视的是怎样使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清楚自己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还需做到:

1.教师角色的转变

课改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等角色转变。作为教育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这样才能有效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2.师生关系的转变

由传统的“师道尊严”到新课改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的朋友”的转变。建立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教学相长、彼此互进的新型师生平台,形成真正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3.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新形势下,教师从传统走向现代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是教师要运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教学媒体,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药学专业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

药学专业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从重视传递知识和技能向重视发展和运用知识和技能转变。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实验”,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学校必须大力推行产教结合,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开发联系生产实际的教学项目,把教学活动与生产活动以及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的环境和条件。

总之,新课程改革主要是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来描绘新课程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

第4篇: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范文

第一、要求语文教师建立五种教学理念。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古语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近几十年来,专家提倡“师生平等”学习方式也由变原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形式转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既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教师就理当努力在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

2、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长期以来,选拔人才的标准只有单一的高考,因此,大多教师施教的目光往往聚焦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同时应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活动就是要依据和顺应这些规律和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全面发展。

3、建立学习方式转变的观念 。中国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探索”,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建立教师之间紧密合作的观念 。在以前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单独备课讲课,“单打独斗”。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因此,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在新课改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5、建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还要学习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

二、要求语文教师转变五种教学行为 。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

1、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教学法,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2、以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3、以注重教学结果转变为注重教学过程。“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弊端。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导致学生死板教条,降低了教学的质量。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第5篇: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范文

一、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构建的途径

1、教学设计凸显新的课程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对原有地理课程的更新主要不是在地理内容上,而是在课程理念上。对于同样的地理内容,课程理念不同则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应凸显新的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为核心,相互渗透构成了有机的统一整体。

2、教学过程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等;这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可采用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思考题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讨论、辩论。

3、教学方式多元组合以生为本

改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教师通过自己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多激励、活氛围;多用图、建联系;多引导、促探究;多设疑、创情境;多归纳、显规律;多训练、辅方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的选择使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4、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效益优先

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最深刻影响在于能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高,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且可以声像并茂和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陆变迁、岩浆喷发等,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展开。

二、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构建的方法

1、营造和谐课堂融洽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之一。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目的是影响和吸引学生,使师生关系更平等、融洽,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从而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氛围。

2、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

情景创设的功能任务之一便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景,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中,触景生情,都有一种探究新知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动。教师创设情景必须符合学生实际,隐含学科内涵;必须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的交互,有利于促进学生萌生学习欲望,启动思维过程,激发创造热情。

3、倡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地理探究学习的课题往往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没有现成的答案,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很难满足其要求,因此更需要合作研究。

4、科学布置作业注重建构拓展

第6篇: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范文

论文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社会实践运用与提高学生个人语文素养为目的。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已提倡多年,其重要性已得到了广泛共识。但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的改革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研究经验,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线索,分析指出了当前契机下语文课改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对策方法。

1 新课程语文理念

新课程语文理念中强调,“建设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隋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其中重点指出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思维为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辅的方法的教育模式。

我们在研究新课程语文理念,重要的是分析指出语文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所在。可以看出,以新课程语文理念为标准的新课程要求旨在提倡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性,即其社会价值意义.因此.我们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教学基础上,应当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与社会性为基础,发挥语文教育的核心推动作用。

也可以说,语文新课程理念即是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培养语文素养与语文思维为基础的理念。

2 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语文新课程改革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进步显著。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由于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立足长远的改革,因此一朝一夕的热潮必然推翻不了旧有制度对教育的冲击。改革还需继续前进.我国当前教育现状距新课程改革之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走。分析其原因,总的体现与以下三个方面:

2.1主观上的意识问题

新课程改革,是对当前教育制度的完善与教学方式的转换。教育是教育的终端执行者。大刀阔斧的教改应当先从教师自身“改革”而走,只有教师自身观念的改革,才能带动新课程改革的活跃,否则失去了其现实意义,改革就成为空谈。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影响改革的主要因素。当前改革也存在与教师队伍中的诸多问题。影响并制约着课改的实施。首先,教师自身意识不足,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上不涉足改革,甚至出现有些教师仍借用往年备课资料,教师自身意识的不足,对改革没有形成足够的认同感必将导致教改的阻塞。其次,许多老师进行改革,因为没有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成效不佳,逐渐积极性丧失,教师在思想意识上首先放弃了对课改的坚持。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应当随时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尤其是需要时间累计的语文课程。语文课改更应当持之以恒,以接力棒的方式传达下去。

2.2外部条件的问题

当前许多学校,尤其是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由于基础设施的不足,学校信息化不通畅,对新课程改革尚未引起重视,还停留于以往的教学方式上。另外在外部条件上,师资力量的欠缺与学校自身的宣传不到位,导致新课程改革的闭塞。同时,许多学校对新课程改革措施只采取走过场的形式,未涉足根本,未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课改评价体系。对新课改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这导致学校新课程改革气氛不浓,总体进度不高,效果不显著等。学校的指导是对教师课改工作的有效促进,只有学校花力气,带领教师队伍的改制,才能促进学校课改的成效。

其次,在客观条件方面,由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其耗费人力物力巨大,由于经费条件的不足,或者专项资金的欠缺,造成课改的硬伤。使得学校无法进行正常的课改实验。

3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对策研究

政策条件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必要添加,其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着主观作用。只有在相应的政策条件下实施才能保证其理论性的完善,才能有依据地促进新课程的健康发展。当前形式下,新课程改革已事在必行,而政策条件则成为了阻碍新课程改革成功的阻碍。在政策支持方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理论性的将解决问题的对策归纳为以下两点:

3.1政策上理论性的规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政策上的规定。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政策一方面指导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限制并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主要体现在新课程改革无纪律性和无效性方面的实施。因此,政策在对新课程的改革上,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只有政策的硬性规定,结合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完善新课程的发展。

3.2政策上的物质条件地支持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硬件上的支持。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耗费资金如教学器材的提供教学中实践经费的开支和教师的补助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相对与此,在资金上的苦难也是导致新课程改革出现瓶颈障碍的必然条件,尤其是相对经济条件欠缺发达的农村学校而言。地方财政的供给不足,导致新课程改革渐而远之。因此笔者认为。在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新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当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只有硬件设施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才能完成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任务。

第7篇: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课程标准;英语教学

学习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学习也是富有创意和实效实践过程,更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如何解读课程改革标准,如何更快速的提高教学质量,使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英语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

俗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一伟大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必须要具备较好的政治观念与道德素质,才能为人师表;与此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知识与能力素质,才能更好的胜任高中英语的教学工作。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与学生一样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教师要时刻感觉到肩上责任的重大。铸师魂的核心是师德的培养,只有强烈的责任感存在,才能鞭策我们要保持良好的道德素质。

2.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进步

此外,要做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多做一些强化口语和听说的训练,真正实现用流利英语进行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为其终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英语教师应多与其他老师交流,互相学习

应经常与学校里的教学实践的带头人进行交流,进行经常性的学习,可以使高中英语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力军,教师的培养对于下一代的英语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可采用全体教师集体备课、集体评课与集体反思的过程,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学体系的深刻思考

1.关于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内容的思考

比较而言,过去的英语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依靠教材,而旧的教材缺少创新,单调乏味,陈旧落后,脱离了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关联,沿袭过去的习俗而形成的较稳定的封闭型教育,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新的课改条件下,英语教材会更加密切关注社会的问题,追踪社会上的热点,根据社会的发展与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2.关于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过程的思考

“教学过程的开放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当主角,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然而高中的教育中,还是延续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如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法。由于教学方法没有创新,学生缺少足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不高,严重地扼制了学生们的独立创新意识。

3.关于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的思考

情景式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有效的教学途径。情景式教学强调的是在真实情景中的实践教学,如角色扮演练习和小组活动等等。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与交流的机会。新课改指出,教学方法应该强调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到课堂学中来,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自主地建构英语的语言知识。可以由单科教学向跨学科知识教学改变,也可以由对书本的重视,转向注重对学生的兴趣、体验和技能的培养。新课程要求课堂英语的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旧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也提倡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之间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共同参与,从而达到快速而优秀的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4.关于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评价的思考

过去的英语教学对教学的评价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过分的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此外,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等缺点。要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要体现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也包括先进的评价思想,因此,可以发展多元性的评价系统的。既可以包括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评价过程应该是开放的,评价目的是诊断性的,而不是终结性的评价。

三、新课程改革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次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一次质的飞跃与改变,带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因此,首要要注意在英语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从而堆砌大量无用的视频、音频及图像等材料,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忽视了教学的重点,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其次,尽管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是要扮演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人的作用,决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放任自由。此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等特征,发挥积极情感因素的长处,尽量抵制消极情感因素的出现。

在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中英语教师如何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的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的要求,需要广大英语教师的不断努力和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帮助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自我,从而使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得到全方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渊.《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和思考》[J].陕西教育・行政.2009,(04).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银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作业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7,(10).

第8篇: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教学;困难;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240-01

一、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面临的困难、成因

1.课时紧,教学内容完成困难。因此出现教师赶进度,顾不上关照全体学生,学生训练时间少、知识难消化、基础不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教师不了解高考改革动向和考察内容,不清楚知识是否拓展及拓展的程度,导致教学重难点、深度、广度把握不够准,加上教师对旧教材使用的惯性,大量补充老教材的知识导致教学进度慢。另一方面,教师对新教材编排体系、逻辑性的不理解,在讲解学生没有足够知识储备的知识点时不知所措。

2.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渗透不深入。有的教师还不能大胆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革,学生在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不适应,思维还很难发散,老师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分析还不够,缺乏对课标的解读。

3.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让部分教师不够适应。它表现在教师钻研教材和对学情的分析不够深刻。有的课堂形式也未明显改变,老师“穿新鞋走老路”,用“老方法”来教新教材,因此忽视了个体差异。

4.学生探究活动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思考的习惯。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停留在表层,遇到问题缺乏深究和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有的课堂活动进行得热热闹闹,但缺乏知识目标的落实。对于真正有思考性的问题,舍不得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而急于给出答案,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急于纠正导致探究活动不充分。

5.不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比较随意。目标叙写的内容比较空泛或片面,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考虑自己怎样教的角度多,从学生怎样学的角度考虑比较少。

二、解决上述困难的策略

1.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些理念不仅是新课程的标志,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路标。它引导老师根据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分层教学,沿着生物科学发展的历程、遵循生物学事实和规律发生、发展的顺序使用不同的探究方法,通过身边的生物学现象的提出和解释来理解生物科学知识。

2.重视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新课程的重要挑战之一。通过教材文本的阅读和挖掘培养学生阅读、从教材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和知识归纳的能力,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如知识点填空、知识复述、习题讲评)检测阅读效果。

3.通过课前调查、访谈、集体备课提高教学目标设定的有效性。可以备课组做整体教材分析、制作课件、教学设计、模型等课程资源,教师再个性化处理,这利于集中集体智慧,明确教学内容、学习内容,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4.形成清晰的课堂基本结构,促进知识过手。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树立先学后教的思想。先学生自学、后教师教学;先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学生如何学、先于怎样教,坚持以学定教。教师课堂应关注整体,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同学发言的关注度,也要培养教师的观察和倾听能力,讲练结合,促进知识过手。

5.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学习,提倡合作学习。将学习状态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做中学”的思想,帮助每一个同学进行有效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索、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以后再参与讨论,给予同学质疑课堂、评价、展示的时间和机会,促进课堂互动,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6、探索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怎样的课才能称得上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关键是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转变,大力倡导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尊重知识发展的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可以选择情境教学、分析归纳、问题点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法,采用学生提问、分析、练习比赛等形式让教学环节具有竞争性、激励性。

7.加强课堂反馈。巡视课堂,注重学生的反馈,通过练习、检测充分了解学生出错的知识点、统计错误的说法、分析说法错误的原因、总结学生相关知识或能力的缺陷和漏洞,指导教师教学调整并进行变式训练。

8.通过“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通过青年教师优质课、中老年教师研究课、新课程改革学术沙龙、说课比赛等的上课和评课活动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深度剖析课堂,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设计,新课改理念的落实,从而加深对新课改的理解和认同。

9.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把知识目标的实现置于情感目标的基础之上,那种“只见知识不见人”的教师是缺乏情感的“无情教师”。科教学渗透德育可以表现在学习科学家对科学知识、方法的孜孜追求、坚韧的精神品质。因此,要重视学生课堂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信心、学科情感,如记笔记、认真完成作业、主动更正答案,积极思考、与老师的积极配合、主动问问题、温习错题的习惯。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遇到的困难可以从教材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中找到突破口,突出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重要地位。

第9篇: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范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出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正是在此基础上而进行的。

初中物理新课程的科学新理念提出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更加注意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新课程更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悟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的关系;更加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各科知识结合得更加紧密,物理新课程注重了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和渗透,以及最新科技的研究情况和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构建了新的评价体系,强调了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更加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a。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在新课程教学中学习方式单一,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入体验,学习目标和社会责任感不强。因而,实施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表现出过程懒观察,问题懒思考,实验懒动手的现象。不仅对新课程教学起不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而还成为了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阻力。

教师未能深入开展物理新课程教学的横向交流,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教材虽变,但教法、学法变化不大。教师得不到有经验老师的指导,同课程的同科教师之间没有可取之经,加上校本教研气氛淡薄,跨学校跨地区的物理新课程教学的研究没有人来组织协调,因此不同学校的同科教师未能开展深入的横向交流。

教师目前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要求滞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意识淡薄,课堂教学表现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教师的能力发展跟不上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在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未注重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懂得运用评价理论,不懂得利用形成性的评价手段去评价学生学习的发展。

那么,初中物理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呢?积极学习适应开展新课程教学的技能,提高教师开展新课程教学的能力,开展新课程教学,教师必须学会与学生沟通交流,懂得新课程教学的设计,知道如何开发利用物理课程资源,会用评价手段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向专业化的方向努力,积极学习适应开展新课程教学的技能,学习与人的沟通交流,学习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的教学法。尽快提高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评价教学行为,评价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能力,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

加大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岗前培训的力度,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加快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加大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岗前培训力度,做到全员参与。通过培训,提高每个教师的思想认识,消除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阻力,扫清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障碍。使教师对实施新课程教学与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达成共识。为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到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状态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