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实验室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施新课程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在学到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在主体学习过程中研究方法的积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研究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对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挑战,怎样在新课程中发挥化学实验教师的职能作用,促进学校实验教学工作再上一个台阶,是我校实验教师这几年一直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
如何强化管理,真正将实验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科学的管理体系中,是每一位实验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我们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在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探讨性地提出规范的实验室管理的方法,构建一个直观、科学的管理体系。
一、建章立制,使实验管理有章可循
1.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实验室管理的首要条件
根据创建省级示范实验室的要求和我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实验室管理教师的岗位职责》《仪器、设备、药品保管、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室
安全制度》《实验室环境卫生制度》《化学危险品领用制度》《余二高使用实验楼规定》等。做到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自觉执行,一切按制度办事、运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实验管理有章可循,确保实验工作能正常有序地开展。
2.规定每学期初实验教师应配合授课教师制定《实验教学计划》
在学生分组实验前一星期将《学生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室,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将《演示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室。实验教师据此安排,并做好实验准备。无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师有权拒绝实验准备并形成制度。实验后,实验教师应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单》并及时收回所借出的仪器。学年末将任课教师所有的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单装订成册,为学校评估提供依据。
二、严格管理实验室器材药品以及有关实验资料
1.实验室账目管理
化学实验室除了各种实验记录和实验仪器说明书外,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实验资料应该注意收集、积累和保存。如:准备实验成功的经验、实验要点、实验注意事项、创新的实验方法以及各种配制不同溶液的方法、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等。这些资料可以是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可以是报纸、杂志及书籍中摘抄的内容。将这些实验资料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出来,就会成为实验教学的宝贵财富,给实验室工作和实验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
2.实验仪器及药品管理
(1)实验仪器分类保管、配套仪器与通用仪器分开存放、教师演示仪器与学生分组仪器分开存放、易腐蚀的仪器与有腐蚀性的药品分室存放、零杂仪器分类存放在抽屉柜中。
(2)实验药品和材料应按普通药品和危险品分室保管,并按配备目录顺序分橱分层排放。凡是进出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药品、材料,应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应建立仪器总账、分类账、低值易耗品领用账、仪器借用使用归还情况登记账。每学年末对各种仪器、药品进行一次清点,列出报废、报损清单,经领导审核后消账,使之一目了然。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账账相等。
3.精心管理好各种实验设备
实验室现代化设施的逐渐配备,对实验教师又是一次考验,电脑、
实物投影仪等设备的安全使用、科学管理和常规维护,都需要实验教师尽快学会和熟练掌握,并为教学提供及时的帮助。认真学习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方法,主动协助授课教师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精心维护和保养实验室的各种设备,保证实验教学设备的安全使用,提高了新设备的利用率。实验仪器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因此,实验室及其设备不得以任何借口挪为他用,以免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4.实验场所、设备管理
良好的实验环境,离不开经常化的卫生工作。实验教师应该坚持做到:
(1)及时整理、刷洗实验课后的仪器用品,并将实验室打扫干净,以备下一堂实验课使用。
(2)随时检查、整理实验仪器、药品,保证实验用品完好、干净、整齐。(如:经常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调整实验药品的摆放次序和位置等)
(3)定期组织学生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扫除,培养学生自觉爱护和维护实验室卫生环境和设备的良好习惯。
(4)经常检查并及时维修保养实验设施,保证实验仪器、设施、场所的完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使用。
三、管理服务化,以教学为中心开展活动
1.开放实验室,以实验室为中心,积极协助授课教师开发各类选修课
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浙江省在全省高中全面施行课改方案,
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就是“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把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教师、把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这是本次高中“新课改”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给化学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识拓展类及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中,化学实验室在学生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中,
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开放实验室,为学校选修课程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精心准备教师的公开课所需的实验
教师的公开课包括研讨课、示范课、观摩课、评比课、练兵课等。教师的各种公开课,都很少采用教材中的常规实验方法,所有的实验都需要有创新,需要重新探索、设计和准备实验,实验教具、实验材料都要反复准备和调整。实验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实验时,应根据自己不断学习获得的知识经验协助任课教师设计课堂实验,依据教学实验方案精心准备实验。让任课教师的实验创新思路及设想,经过我们的精心创作和不断完善得以实现。
3.热情接待和认真准备各种类型的实验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各种类型的实验都已摆在了实验教师面前,给实验教师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实验教师应充分发挥服务育人的职能,热情接待和认真准备各种课外实验,并通过学习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为教学改革提供优质的服务。
如作为省示范实验室,我校实验室还承担了对兄弟学校的实验室指导工作,这要求实验教师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实验技术水平,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及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和爱心,积极实践服务创新,做到贴心服务、超值服务,在实验教学工作中追求卓越,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
四、管理安全化,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1.树立安全意识,责任到人
实验室人员必须树立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以预防为主方针;严格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每月进行安全检查,对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每个房间设置安全防火负责人。实验员每天上班时应认真检查水、电等开关及有关设施,确保不漏水、不跑电后再进行实验操作;下班后关好水龙头、电源开关,拔下电源插头后方可离开。
2.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安全防火管理制度,保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化学实验室是涉及面广、危险性大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实验室安全,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规及政策,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一整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安全、防火管理制度》《实验室教师工作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使规章制度的范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健全安全登记本。
(2)建立各级实验教师、人员、学生的责任制。在各种规章制度中最重要的是搞好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分工及责任,实行责任制管理,责任到人,安全意识加强到位。
3.加强消防设施的管理和具有必要的安全设施
化验室所有人员应掌握各种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实验室紧急出口等。具有必要的安全设施,配足灭火器、消防水枪等消防器材并及时更新。由于实验室有毒试剂较多,故应配备口罩、橡皮手套、防护眼镜或防护面具等防护设施,还应准备一些急救用的药品,如:被强酸灼伤时急用的2%小苏打水,被氨水烧伤时用的2%醋酸等。
由于实验室管理上采用了上述一些科学化的管理措施,我校实验室从未出过大小事故。实验开出率达到或超过百分之百,更好地使实验为化学教学服务,效果很好。我校实验室成为浙江省省级示范实验室,为兄弟学校开展实验教学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当前我市实验室和图书馆(室)建设、管理、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舍紧张,实验室、图书馆(室)等功能用房不足。
一是部分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室)数量不足,多个非相关学科合用一个功能室,造成合用功能室无法正常使用。如实验室与综合实践活动室合用,阅览室与综合实践活动室合用,图书室与阅览室合用等。
二是部分学校未设置专门的实验、图书管理员办公室或准备室等。
2、部分学校新建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馆(室)、阅览室等设计不符合标准要求。
3、部分学校仪器设备设施和图书配备数量不足、质量较差。部分仪器设备设施与图书陈旧简陋、更新率低。有的学校仪器橱柜、图书架、图书阅览桌破旧短缺,致使仪器、图书未及时上架杂乱无序堆放于外,难以正常使用;有的学校未按规定配备综合实践活动和技术教育器材,科技活动、美术器材配备较差;学校陈旧图书比重过大,复本偏多,质量不高。
4、部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不够规范。统配的仪器器材和图书未记入固定资产账,或以捐赠形式记账。
二、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和图书阅览条件
1、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坚持“够用、好用、实用”的原则,采取“腾、挪、改、建”的办法,努力使中小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建设做到数量、面积达标,功能齐备;实验耗材、药品供应及时、充足,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新建学校和新改造学校要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有条件的学校要加快探究和特色实验室建设。
2、根据省办学条件标准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配足配齐实验仪器和图书。演示实验仪器必须按照班额配足配齐;分组实验仪器按照最大班额(中学2人一组、小学4人一组)配足配齐。图书按照生均高中50册、初中40册、小学30册,每年新增图书比例高中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2%,初中不少于2.5%,小学不少于3%(即每生一本书,生均二十元左右)配备。严格按照省普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要求配足配齐教学设备,以满足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
三、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使用
1、管理人员齐全到位。一是明确学校责任领导,将实验室管理人员纳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选配有专业背景或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技能,并具备同类学校的教师学历的实验管理员,逐步实现实验室管理人员持证上岗。二是为管理员提供固定的办公场所,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科教师轮流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教学的开发和实验室管理工作。
2、规范仪器设备管理。建立仪器设备财产账册,建立仪器设备总账、明细账,做到单据完整、账账相符、帐物相符。健全仪器设备(药品)存放管理制度,以分类科学、方便使用、存放有序为原则,分室、分柜、定位存放。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做好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维修、计量标定工作,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鼓励学校和教师研发适合学生的教具。
3、规范实验室档案管理。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验室档案包括各类账册、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资料、实验课通知单、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仪器设备借用登记、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案、实验室工作总结以及其他有关实验室管理工作记录文件等。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做好实验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登记、分类编号、存档等工作。实验室档案的保管期限分长期、短期和与设备共存三种:学生上课情况、实验报告、成绩记录、实验项目开出情况记录属短期保存资料,一般至少应保存三年;仪器设备的有关资料应与设备共存,即保存至设备报废之日为止;除上述两项资料外,其它资料均应长期保存。
4、规范实验室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一是加强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落实中小学校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做好防盗、防火、防电、防毒、防水、防化学药品危害等工作,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实验教学防护和保险措施,避免意外发生,对具有危险性的实验仪器、辐射材料、有毒有害物品,建立健全使用和管理制度,设置警示标志,存放于安全地点,指定专人保管。开展实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进入实验室未经老师允许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和材料,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二是加强实验室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外整齐清洁,注意通风换气,营造洁净、整齐的实验教学环境。
5、健全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在实验室显著位置公示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开放项目、开放时间、实验操作须知等制度措施。实行专人拓展开放项目,要坚持双休日、节假日照常开放,城镇(农村)中小学实验室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49)小时。
6、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所有演示实验,教师必须课前试做,以避免课堂上发生安全事故。操作演示实验装置要位于全班学生视野内,可见度大,操作正确规范、形象、直观、明了,示范效果好。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三定位”(定组、定位、定仪器)工作,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前、实验进程中、实验完毕、实验后的操作规则,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仔细观察、如实记录、认真清点,按时上交实验报告。大纲要求的实验要确保开出率100%。定期举办中小学实验教师技能大赛和学生实验技能比赛。
四、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室)管理使用
1、建立健全包括图书借阅制度、图书馆(室)日常管理制度和图书馆(室)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确保落实。选配责任心强、业务熟的专(兼)职教师任图书馆(室)、阅览室管理员。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图书管理员每年参加专业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打造专业化图书管理员队伍。
2、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要求设置藏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配齐配足书架、阅览桌椅、报刊架、书柜、卡片等必要的设施设备,并有计划地配置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有条件的中小学可按学科分类设置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料室等,不断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室)标准化建设水平。
3、图书馆(室)要积极开展外借、阅览、宣传推荐等服务工作。实行开架借阅并实现信息化管理,有条件的实行全天开放,规模较大的学校可实行分时段借阅或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借阅。要大力倡导师生读书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努力把图书馆(室)从静态的藏书场所,建设成为动态的读书乐园。学校可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班级小书架,每学年至少各开展一次以上的读书笔记展、剪报和文摘展、书评、征文、演讲、好书大家读等专题活动,充分发挥现有图书效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4、逐步推进中小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图书电子化管理。充分发挥我市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先进优势,实施图书报刊的购买、管理、应用的信息化,2013-2014学年度将在全市职级管理中小学引进图书阅览管理软件,提升学校图书馆(室)建设、管理、使用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局成立领导小组,协调人事、计财、督导、供管等部门,明确目标、统筹规划;细化分工、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断提升全市中小学实验室与图书馆(室)的建设与管理使用水平。
同学们,当你们满怀信心地跨入高中大门那刻起,就对将来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充满期望,充满信心,决心在这段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奋力拼搏,大干一场。但有些同学思想还
比较单纯,心理发展不够稳定,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习方法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高中学习的要求。为做好初高中教育衔接,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每年都要在高一开学后进行军训,这对于你们实现从初中向高中的成功跨越,将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军训为期7天,学校安排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要举行法制教育报告会和国防教育报告;请部队教官帮助军训的一系列内容;要组织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汇编》,要进行学法指导和理想教育,在此基础上,写出个人成才计划,最后还要进行内务整理比赛,举行军训检阅和规章制度知识竞赛。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教育机会,认真听报告,认真学习规章制度,尽快完成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转变,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中人。从走入一中的第一天起,就要树立远大理想,认真接受学法指导,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拼搏,苦干巧干,三年之后,进入高一级的大学深造。同学们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搞好军事训练。在这次军训中,希望大家要服从教官指导,严格训练,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始终以一个军人标准来要求自己,练出风格,练出水平,练出意志;要向武警支队官兵学习,学习他们勇于吃苦的精神、严明如铁的纪律、雷厉风行的作风。希望通过这次军训和入学教育,使大家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严明的组织纪律、坚定的意志品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用坚毅、刻苦、诚实、勇敢、勤劳,来写就高中三年的奋斗足迹,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意志坚定、体魄刚强的大学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实验室 标准化建设 问题 对策
1 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基本内容
1.1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包括学生使用的实验室、仪器室(包括各类标本室)、准备室和实验教师(实验员)办公室等配套设施。每间实验室的使用面积应达到90m2-110m2,生均1.80m2-1.95m2。其平面设计要求为:学生第一排实验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2.5m,边坐的学生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应不小于300°;最后一排实验桌的后沿距后墙应不小于1.2m,与前面黑板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11m。
中小学实验室演示台均要求供电到位,设有220V的两孔、三孔插座若干。
仪器室与相应科目实验室毗邻设置,其面积以容纳相应科目仪器且留有一定余量为宜。配备满足仪器存放的仪器橱。
准备室要求水、电到位,配有准备台、工具箱(常用类)、手推车等。
实验教师(实验员)办公室可兼设在准备室或仪器室内,但不能设在化学药品室内,也可各科目的实验教师(实验员)集中在一个办公室内。
各科目的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应有相应的防盗、防火安全设施。
1.2实验教学仪器配备标准
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着重配备能满足现行教材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分组实验仪器数量至少达二人一组,高中60%以上的分组实验仪器数量应达一人一组。
2 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观念问题
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至今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只追求成绩和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训练。因此,实验教学根本不受重视。有的学校甚至在教室里上实验课,老师手里拿着几个瓶瓶罐罐,就给学生讲授了一个化学反应。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形成感性认识,也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2.2实验室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
在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中,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虽然现在很多学校有已经建成实验室,但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没有相应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领导,相关科室缺乏协调。没有详细实验操作的具体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对仪器、药品和工具等使用不规范,责任划分不明确,没有将实验室纳入整个学校的管理系统。这使得实验操作无章可循,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2.3实验室教师待遇较低,缺乏工作热情
随着实验室数量急剧增加,实验教师的配置却跟不上来,而且他们的待遇偏低。一方面实验教师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却得不到相应的物质补偿和精神奖励,甚至很难得到正式编制;另一方面,大多试验教师出于生计,兼职科任课教学任务,无法专职投入试验研究,从而备感疲惫。
3 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对策
3.1充分认识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是建设合格学校的需要,是建设教育强县的需要,同时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加强对现有实验室的改造与建设,要改变单纯的教材说教的模式,解决以口头表述代替实验操作的做法。
3.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效能
学校应成立由专门的校级领导牵头的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实验室的统筹协调,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将实验教学的每个细节明确出来,并严格执行,将责任落实到人。此外要加强考核监督,对实验室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行量化考核,与相关教师的绩效工资对应。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管理效能,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3.3坚持标准,科学规划,注意安全
学校要按照“一个规范”和“两个目录”的标准要求,在注重功能与实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合理规划和配置好实验室和功能室,既要符合现实规模要求,又要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科学规划好,实验室一经建设必须确保其稳定性,切忌重复建设。实验室建设选址要科学化,要考虑防火、防潮、防雷电、防盗等因素;建设要高质量,不能粗制滥造,材料要合格、手工要到位。在实验室建设、管理、使用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安全,要特别注意对易燃、易爆、易碎、有毒物品的管理,绝对不能发生管理、操作中的伤害事故和有毒物品的失管事件。
3.4提高试验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
提高实验室的标准化水平,关键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对试验教师的培养问题,定合理的人事政策,给实验教师留出足额的编制,保证管理队伍数量。在质量建设上,要组织实验教师外出学习或集中培训,成绩与技术职称的评定进行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优化;分组实验;提高;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87-02
[作者简介]陈华(1985―),女,广西贺州人,本科,广西南宁市第四中学教师,助理实验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1],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就化学这门学科而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是以实验为依托。然而,该怎样利用化学分组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一、加强实验室管理,保障分组实验高效开展
中学化学实验室是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和学生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学生化学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了解、科学方法的掌握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室。因此,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是保障学生分组实验高效开展的重要举措。
很多学校实验室存在建设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重视实验室各项硬件建设,完善实验仪器、药品和设备的采购和更新。学校领导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重视安全和环保,减少隐患;规范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并严格执行。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整体质量,促进实验室的科学、规范和现代化的高效管理,保障实验的高效开展,以促进实验创新和改进。
二、重视实验安全教育,保障分组实验顺利进行
安全是实施教育的前提,分组实验前,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和实验室纪律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学生知道化学实验不单单只有科学性和趣味性,还有危险性。好奇是学生的本能,如果学生对实验规则、仪器的性能、药品的性质及设备的使用须知没有充分的认识,就无组织、无纪律地盲目动手操作,就容易引发实验事故,损坏仪器设备、浪费实验药品,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都会受到挫伤。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实验事故视频、事故案例、预防措施等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让学生明白重视实验安全和遵守实验纪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保障分组实验顺利进行。
三、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科学知识
经过多年的分组实验教学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是盲目的,要么“按方抓药”,要么无从下手。实验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实验,就需要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科学知识。实验前要指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让学生依据实验报告册的实验要求,明确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并书写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仪器、药品、装置图、流程图、预期现象和解释、疑点分析和改进等,由课代表和任课教师监督完成。通过书写预习报告,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就会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四、优化实验流程,认识科学过程与方法
实验过程是学生分组实验的重要环节,是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加深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方法的过程,优化实验流程,有利于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有些实验涉及的仪器、药品较多,步骤繁,过程复杂,需要教师和实验员做好充分准备,科学合理地优化实验流程。
五、鼓励实验创新与改进,培养学生创造力
指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有序完成实验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创新实验,对实验进行改进,并进行可行性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例如,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实验2~1测量锌与硫酸反应速率的装置相对复杂,用到的仪器较多,操作不方便,实验用时较长,这是一个定性实验,不要求十分精确的实验数据,教师可以提出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可以怎样改进和创新。再如,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实验2~4验证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这个实验在初中课本出现过,与初中教材实验相比,高中教材的实验装置较为复杂,药品用量大,可操作性不强,对比初高中两套装置和药品,可以启发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六、半开放实验室,树立学生科学精神
很多学校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善、实验管理人员不足、不重视学生分组实验等问题,不能保证实验课的顺利开展,更别说是半开放或者开放实验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中学化学实验室应因地制宜,发展自身优势,取长补短,争取半开放或者开放实验室。在实验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和管理人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课前由课代表将全班学生分好小组,让学生对号入座,避免学生来到实验室找不到座位的乱象;一般的学生分组实验课都是实验员依据实验要求提前将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摆放到实验桌上,实验员可以尝试将实验用品统一放到仪器车或者指定的地方,供学生自主取用,实验结束后再由学生自觉放回指定地方,实验结束后的保洁工作也由课代表和小组长监督完成,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力,也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完成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科学探究精神。针对对化学极其感兴趣、想补做实验或者想探究实验的部分学生,教师和实验员要提供支持,半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实验,可由学生向任课教师提出实验设想,任课教师认为可行的,任课教师向实验员下实验通知单准备实验,在指定的时间和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半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实验。
七、实验竞技,激发学生科技能力
竞技是行动的驱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明创造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能力。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实验竞技的平台,让学生在竞技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学校和教师可以借助科技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大赛、实验技能大赛、校本课程等舞台,由学生小组或个人参赛,并给予奖励,树立学生的信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验室作用 教育功能
化学是一门科学,它离不开实验,只有实验,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认识。所以,我们化学教育者,要重视它的重要作用,把化学实验当成是一项必做的功课。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已经单独编写了实验化学教材,对书本中包括的内容、形式以及数量都做了很大的变动。主要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更多的是让学生去探究,包括让学生经历设计方案、选择仪器、制定步骤、设计表格、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评价等过程,突出了科学探究的化学课程理念。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中利用有关资料,理解实验原理,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在各课题中还设置了“检索咨询”、“消息提示”、“交流与讨论”、“提示与建议”、“操作向导”、“安全须知”、“拓展视野”等栏目,及时提供学习支持,另外还设计了以实验为背景的“问题与练习”、“课题研究”栏目。那么,怎样解决新课程强调实验而实验又多但学生缺少实验的时间和空间的矛盾。化学实验室应如何配合新课程下的实验教育模块,应该如何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呢?
一、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起点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场地,学生可以观察到化学课本中遇到的各种物质的性质,观察实验装置,观察实验操作和观察化学反应等。特别是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如:1.金属钠粒在水中迅速游动。2.给试管中的氯化铵晶体加热,试管底部的晶体不断减少,中上部产生白烟并在试管中上部内壁上析出白色粉末。3.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中由慢到快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溶液变绿,铜片表面出现一些黑色物质。4.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铝溶液过量。5.氯气的喷泉实验;溶液由无色到红色等等的化学现象千姿百态,学生们看了以后多么希望自己能动手做一做,亲手感受一下,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直接兴趣,逐渐发展成为对化学知识的间接兴趣,求知欲和兴趣的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识论强调物质的认识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新课程的开发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而化学实验室更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场地。
二、让实验室成为教育学生环境保护的场地
化学实验中的废液、废气、污水的处理,教师在课堂上强调一下学生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在实验室中亲手单独操作一下那效果就不同了。如实验室制氯气,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尾气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尾气吸收装置,自己总结那些有害气体可以利用氯气的尾气吸收装置,同时强调如果这些有害气体不吸收排放到大气中,对地球、对人类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等等。
并且在实验室墙上贴上“保护环境,地球只有一个”,“珍惜每一滴水”等标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让学生参与治理环境保护。
三、开放实验室,让实验室成为课外活动的场地
1.开放实验室的意义。开放实验室是利用实验室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一个实验空间。学生可以经过预约进入实验室,自主选择实验内容,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实践,可以进行未完成的“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室课程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理想的学习环境和自主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
2.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1)学生开放实验室的程序:第一,在实验室老师处领取《开放实验预约单》,并认真填写好实验预约单。第二,报任课老师或班主任同意并签字。第三,将实验预约单交实验室老师,经实验老师同意后,由实验老师安排时间做好实验。第四,自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不要浪费药品,认真做好实验。第五,做完实验后,应把实验器材放整齐,保持整洁。第六,若有实验器材损坏,应及时告知实验室老师,否则加倍处罚。第七,认真做好实验报告,并交实验室老师。
(2)学生开放实验室的内容和时间
1)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效果不理想或没有成功的。
2)结合在课堂上学习的“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开展趣味实验活动。
3)学生习题中碰到的实验习题需要验证的。
4)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装置需要改进的。
时间包括:利用课外活动和周六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化学兴趣小组,填好开放实验室预约通知单,交实验室老师,规定好人数,由实验室准备好器具、药品,并落实好指导老师。
总之,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高中化学实验室已成为学生自主创新探究实验的场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的教育理念。随着新教材的不断完善,实验室将积极配合新教材共同完成化学课程的教育,使学生成为更加有用的栋梁之才。
一、农村中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几乎没有课堂演示实验
由于物理实验生动有趣,可以在享受动手乐趣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基本的物理知识,初步形成物理概念,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为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农村中学物理课堂上,物理实验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认为对实验进行详细的讲解要比真正做实验要可行的多,因此,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即使演示实验,也是抱着应付的心理,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导致出现实验成功率低以及可见度差等现象.
2.学生极少操作实验仪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时,分组实验无疑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分组实验多以验证性、实用性以及测量性实验为主.要想真正提高学生在分组实验时的教学效果,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真正进入实验、融入试验,充分调动起手、眼、脑,使其共同服务于同一个目标,从而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性实验.但是,在农村中学物理课堂上,学生实验的开出率不容乐观,多数农村学校并没有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要求也相距甚远.由于应试教育的错误导向,教师并不能对学生分组实验引起相当的重视,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即使学校开设实验课程,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减少课程,即使上实验课,由于农村中学的实验设备、器材数量、种类不足,也往往出现学生观看老师演示的现象,当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时,通常为7~9个学生一组.
3.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
一定程度上说,各种不同类别的物理实验均属于一种直观、特殊的实践行为,在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或完成各种小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异常兴奋、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进一步探究问题,并得到相关的结论或答案.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会比通过课堂讲解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知识更为深刻、牢固.但是,在农村中学物理课堂中,课堂实验方面的条件仍旧非常欠缺,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合理的培养和有效的提高.
二、提高农村中学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率的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室管理
(1)建立清晰的管理体制.建立清晰完善的管理体制是提高使用率的根本前提.实验室工作的主管领导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副校长会在每学期的学期初始召集所有实验人员展开会,对本学期的实验要求作出详细规定,明确分工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另外,实验教师应根据学科的实验教学计划做出具体详细的安排、准备.
(2)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施的管理,保证实验室设施始终保持完好.对实验室的所有实验仪器进行统一管理,保证仪器与记录一一对应,确保每一项设备均具备相应的档案.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有实验员专人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
(3)加强工作人员管理.要求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与耐心,实验室工作是日常工作与技术创新工作的结合.因此,应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选择合适的人员,明确并落实好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使工作能力和业绩考核更加科学合理,并且更加符合相关制度.学校要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验室、仪器室各项规章制度,并张贴上墙.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师应在学期初始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实验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任课教师按照学科课程进度,随堂完成教师演示实验,按单元进度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学生分组实验.
(5)建立合理的采购机制.保证仪器设备从申报、立项、采购到安装验收每个环节都落实责任制,保证仪器设备的质量.采购仪器设备时,应确保设备具有产品合格证、出厂质量保证书以及质量检测报告等相关证书,另外,应严格设备的审核制度.
2.提高仪器完好率
(1)提高维修效率.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避免由于设备故障导致学生的实验课程受到影响.实验室中应配备一定量的备用设备,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实验室应配备专业的仪管员,指导、配合教师与学生使用仪器设备,加强对仪器的管理,有效提高设备完好率.
(2)注重日常保养.为设备建立使用、维修、保养日志,详细记录每次的使用状况与维修情况,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每次使用后均应检查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使用设备前对学生讲解设备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1)制定实验教学安排.进行实验课教学前,必需对实验教学进行周密、科学的安排,以此保证课堂实验演示顺利进行,保证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为物理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某些实验设备数量与种类严重不足的实验项目,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组学生人数相当且实验小组之间的实验能力差距不大,从而确保每个学生均能动手实验.
(2)创新实验课程考试.正视实验课程的重要地位,为实验课程设计相关考试,便于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实验课要独立设考,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理论,实验课程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实验考核及评分办法.
4.开放使用实验室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实验室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在提高仪器设备配备水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利用率,取得最佳的效益就成为化学实验室建设的中心任务。武汉工业学院湖北省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于2007年3月立项建设,2008年12月由教育厅验收并挂牌。中心面向全校工科类、理科化学类共15个专业开设化学实验课,按照一体化、三层次、多形式教学模式组织实验教学,实行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作法如下。
1构建一体化、三层次、多形式的工科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以工科化学为主体,打破传统的化学实验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模式,建立新的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实行了大学化学实验一体化、三层次、多形式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一体化”是指实验教学独立设课,打破以四大化学为基础组织实验教学的框架,构建了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所有化学实验课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以精选的实验内容为载体,把相关的实验知识,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有机地串连起来,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实验教学。“三层次”是将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设置实验项目。如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第一层次:基础实验(含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性质实验;无机物、有机物制备、定量测定、基本物化参数测定等实验);第二层次:综合性实验(含制备-表征与测试-应用实验);第三层次:研究创新型实验(以开放形式为主,由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以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创新能力为训练目的)。“多形式”是指采取计划内学时与计划外开放实验相结合,基本操作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实验操作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必做实验与选做实验相结合的开放式、自学式、讲授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建立校、院二级管理制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过去,化学实验室是校、院、教研室三级管理,以学科为基础,依托教研室建立起来的。这种实验室设置的模式“小而全”,但却存在资源分散浪费以及重复购置等弊端,不利于资源共享,效率低下,也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在学校总体改革框架下,按照“优化资源,调整结构,完善功能,提高水平”的原则,把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合并,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打破“单位、部门所有制”,依托一级学科组建了化学实验示范中心,设置了实验室的校、院二级管理体系。中心对所属实验室的教学资源和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和调配,杜绝了实验室空关和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避免了不合理的忙闲不均,几年来,中心承担的实验教学学生人时数从8.3万人时/年增加到25.5万人学时/年,实施了新的化学实验教学计划,而且开设了工科类和专业化学类的化学实验系列课程,受益面覆盖全校。
3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中心在完成全校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以外,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也面向全校开放,既有利于资源的高度利用,也有利于提高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中心实验室实行教学计划内实验的开放,以巩固知识和技能为主,而教学计划外的实验开放,主要是对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为他们提供课外学习和小型研究的场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实验项目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紧密结合,也可根据专业自选课题,经费可从指导教师科研课题适当补充,也可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大型仪器的开放,学生需先到中心填写大型仪器使用申请单,经批准后直接到相应仪器室找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测试。中心网络开放,学生可直接到中心网络实验室进行网上预习、数据处理、多种实验教学仿真软件可供学生自由学习。
4建立科学的管理及考评制度
中心实行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建立和修订各种规章制度,以促进实验教学工作规范化,从制定实验大纲、实验教材选编,实验指导教师资格认定,实验教学安排,实验教学准备,实验授课计划,实验报告,实验考核,实验成绩评定与记载等实验教学多个主要环节明确目标和要求,作为组织实验教学的依据。学校对中心主任进行年度考核,实验教学中心所有人员进行年度考核,促进教辅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相关的管理及考评制度。
5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质量控制与考核体系
中心在实验课程大纲、教材、实验项目、备课、预约实验、讲授、示范、预习报告、实验报告、问题讨论等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构建了学校督导员听课考核,教师听课,学生评估三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对化学实验课创建并实施了多样化的考核模式,它包括平时考核、实验理论考核和实验操作考试。重在平时考核,从学生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等全方位量化考核,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通过几年实践表明,这种考核机制,端正了学风、教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这给农村中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使农村中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实验室的建设历来是制约农村中学发展的瓶颈,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正确认识农村中学实验教学现状,认真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深化实验教学理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提升农村中学的档次,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建设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硬环境,二是软环境。
一、硬环境方面
1.校网合并,领导重视,完善基础实验设施
随着我省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城乡差别已越来越小,加上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农村中学也拥有了高标准的实验教学楼,高规格高起点的附属设施一步到位,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中学的实验难问题,改善了实验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为实验室的规范运作奠定了物质基础。
2.学校管理重实效,补给机制灵活
对学校而言,实验室是一个巨大的消费驿站,每年投入的经费相当可观。大件耐用品能做到按计划分期添置,易耗消费品简化审批手续,直接授权实验室工作人员按需补给,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作。
二、软环境方面
l.加强对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对企业而言,管理是效益;对学校来说,管理就是质量。加强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是实施实验教学的基本保证。作为实验工作人员,必须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帐册,随着校园网的开通,电子帐册的建立已势在必行,实验室的各类仪器、试剂严格按规定分类存放,定期进行账物核对,加强对危险试剂的监管力度,消除潜在的隐患,杜绝实验事故的发生,发挥实验教学的潜能。
2.面对实验操作考核,必须加强实验教学
中学科学课标总目标中提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常规实验教学”“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重视实验操作能力考查”及浙江省《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重视实验考查和高中招生工作中开展实验操作考查加分等要求,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展的要求,是一线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面对挑战我们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操作考查制度的实施,积极推进了我校实验教学的全面开展。
3.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的实验素质
由于目前高校专业设置的局限性及我校专职初中科学教师严重缺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我校主动出击,一方面动员相关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发展培训学习,为教师提供一切方便;另一方面利用校内“资源”,自行组织教师参加实验操作强化训练,让非专业的科学教师也能承担起专职科学教师能承担的教学任务,使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4.收集、分析和整理实验过程中的各类信息
实验过程中时常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与预料不及的“意外”结果,常使学生迷惑不解,此时若教师采用搪塞或回避就会失去一次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良机。反之,若教师采取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意外结果以及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加深理解科学课中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优良的智能、健康的心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方法等综合科学素质都会起积极的诱导作用。
①试剂的质量问题
例如:在用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反应时,常发现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最后溶液没有变澄清,而是呈乳白色胶状。原因分析:首先从试剂的质量去考虑,包括试剂的纯度、所含杂质的干扰因素去引导分析。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2HCl=H2SiO3+2NaCl查出原因,问题就自然得以解决。若实验时改用新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即可排除上述干扰。
②药品的用量问题
这一问题常制约着学生实验的成败。初中学生实验中显得尤为突出。气体制备和性质实验,由于药品用量过少,不能收集到所需气体,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性质实验,因此实验前教师必须讲清楚药品的用量。
例如苯酚和溴水的反应,首先生成白色沉淀,但随后就消失了,结果无白色沉淀或沉淀太少。显然沉淀是三溴苯酚,反应后随之消失,说明存在干扰因素。究其原因:不是进一步发生反应,就是沉淀溶解了。无疑此处应为沉淀已溶解,根本原因是溴水用量不足,若让溴水过量,则一定生成白色沉淀。
③条件控制问题
用如下装置进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
装置B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目的在于探索一氧化碳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D装置中的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后成了二氧化碳。但实验过程中却出现了异常现象: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显然问题出现在A装置,我们知道:HCOOHH2O+CO,而CO不可能使清石灰水出现浑浊,问题就必然集中到浓硫酸方面,浓硫酸虽然是稳定的强酸,但温度过高也会导致硫酸的分解。
H2SO4 H2O+SO3, SO3+Ca(OH)2=CaSO4+H2O
CaSO4是微溶物,因此甲酸脱水的温度只能控制在60℃左右,否则就会出现副反应,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④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也时常影响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