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

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

第1篇: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控;管理制度;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要想实现企业的优化管理,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做好企业内部协调,共同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并可以保证企业资金与经营安全,促进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自2008年财政部门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实施以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统一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变化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此,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人士的重视。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个企业管理的好与坏,体现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能力的强弱。近些年,大多数企业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内控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有效地提高企业经济发展,杜绝在企业运行管理中出现中饱私囊、徇私舞弊的情况发生,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在我国企业发展管理中,仍然存在着由于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而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例子。例如:2004年三九集团发出公告称:因为财务问题被司法机关冻结而引发财务危机;2005年华源集团因财务问题引发信用危机;澳柯玛集团2006年由于股东占用大量公款而导致经营危机。这些都是因为内部控制管理出现问题而引发的企业管理危机,严重则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随着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企业发展也都勉励巨大挑战。为避免企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我们就要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为我国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内控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违规操作、中饱私囊等现象频频发生,影响极其恶劣,严重的将会导致整个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会使企业处于危机之中。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就是企业对内部管理态度不端正,建立的内部管理制度不科学、不严谨,没有切实有效的利用法律武器。由于企业管理中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使得部门与部门之间不能共同协作,生产与销售之间存在一定的分离状态,使企业管理者无法兼顾几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企业内部达不到一个统一的完整性。这样的企业管理理念,直接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就连企业内部管理的理念都将失去应有的作用,最终结果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更严重的则会直接造成企业倒闭,影响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没有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2008年我国财政部分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条例实施以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统一性,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以及每个企业文化与发展理念的不同,所以,每个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成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企业实际运行模式与生产环境的不同,相比较之下,统一性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企业的发展,不能够适应企业的运行发展,那么控制制度就是摆设,毫无用武之地。除此之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人员的岗位定位存在很大的问题,财务、出纳一把抓,所有账目由同一人管理,这只是诸多岗位中尤为突出的一个例子,其他的工作岗位也同样存在此类情况。如此的人员配置与内部控制管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隐患是无法估计的,将会使整个企业的管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3.受人员参与和政策落实的影响

虽然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上,我国基本制度建设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在具体实施开展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在整个企业运行过程中,管理岗位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岗位职责认识不高,不能有效的发挥岗位作用,管理态度不端正。其次,各岗位工作人员,把管理责任推给各级管理人员,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依然我行我素。这样的企业文化环境,将直接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也同样给内控控制制度的实施带来障碍。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上与实施中存在着很大的协同性,所以,目前好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一直无法有效提升。

4.没有开展有效的考核制度和督导意识

一个企业的良好发展,需要一个完善健全的控制标准,然后按照控制的标准严格执行并进行监督。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监督人员工作效率,也可以利用考核的形式进行成效验收。然而,就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中,我们往往在制定控制制度之后,不再对制度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考核。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问题上,只做做表面功夫,效果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另外,即使有部分企业开展了考核制度,也是考核力度不足,根本就无法起到督促的作用,所有的制度与实施都形同虚设毫无结果,直接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责任缺失。

三、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优化建议

1.提高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要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质量,必须要从最基础的内部控制环境着手,这对企业的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出发,第一,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意识,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只有真正了解了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才会主动去遵守内控制度。我们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培训策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以及对整个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第二,要加强企业内部职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促进职工自我约束,相互监督,提高整体管理意识,改善目前的消极情绪;为企业培养有素质的职工,并让大家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减轻企业内部管理层的工作压力,为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打好基础。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的建设

传统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够严谨,制度内容与实际企业环境有冲突,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管理控制成效,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内控制度。根据目前企业运行管理的实际状况,在原有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对企业内控制度进行完善和协调。新制定的企业内控制度,必须严格按照企业文化发展目标来制定,有足够强大的企业内控力度,具有一定的信服度,另外,我们应该建立监督小组,针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实施进行有效的质控。由企业内部主管领导为组长,各部门主管为副组长组成监督小组,严格按照内控制度开展监督工作。包括对领导层、分管领导层、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以及生产部门等,都要进行严格的业务监督。实行考核制度,定期对监管的部门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考核,完善考核细则,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上报组织,统一对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第一时间做出整改报告,实施整改措施。

3.开展企业内控制度教育宣传

为了促进企业内控制度开展实施,首先要在企业内部职工之间进行企业内控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自我约束意识,并在工作中,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在过去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一般都是由领导层一手掌控,企业内职工不参与,领导凭借心情和习惯进行随意管理,很难深入民心,没有说服力。为了得到企业内部职工的认可,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从自身改变做起,带动全体职工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为促进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实施起到辅助作用。

四、结束语

为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企业内控制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及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从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云杰.试析如何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以及防范企业风险[J].财会学习,2018,(1):8-10.

[2]刘涛平.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制度的构建措施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159-160.

第2篇: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经营决策发挥着监督、评价与咨询服务的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管理制度的完善。本文旨在对企业内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以期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关键词 :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对策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目前,从企业内审的现状来看,总体形势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对于内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相关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领导重财务轻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内审行动上存在敷衍了事,蒙混过关等不给力现象。在目前的大部分企业中,尚未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即使少部分企业设立了独立的内审机构,同样存在对内审不够重视,支持力度不足的现象,让内审部门形同虚设,甚至在部分企业中,为了缩减企业开销,内审机构被撤销,或者合并到其他部门,例如财务等部门,导致内审工作的独立性遭到削减,不符合内控制度,且违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要保证企业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必须对内审工作提供足够的重视,切实把内审工作当作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二、企业内审的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具有推动作用。在目前企业内部管理框架下,内审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为了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需要采用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提交内部审查的监督检查工作报告,为董事会的内部控制评估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企业内审的工作内容

1.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进行健全性的合理评价内审的工作内容就是在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框架下,运用流程图法,记述法等方法对企业的技术、采购、生产、销售、物流、财务等部门进行相关的审计检查,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过程,实施方法,完善程度等方面进行测试,最后根据检查和测试的结果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进行科学性的健全性评价,来查找和发现企业内部在管理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制度漏洞和缺陷等,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化的改善。

2.监控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在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运行过程中,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企业内部审计就是为了找出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情况,相关人员在实际运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进行监控并予以解决,从而确保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得到落实,增加企业的监管力度,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确保内部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3.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进行合理评价

内审人员在企业内审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内部管理控制的关键点进行检测分析,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充分发挥其制约、管理及控制作用进行审查,以确认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管理效果,根据审查结果来确定是否有必要提高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科学的合理性评价。科学性的评价可以充分体现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的促进作用。

四、保证企业内审顺利开展实施的有效措施1.明确内审目标,把握审计重点,熟悉审计流程在企业内部审计开展之前,提前做好相应的内审准备工作,是保证内审工作顺利开展实施的前提。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内审知识,充分了解企业所处的地域、行业、目前财务状况、企业竞争力等内部和外部环境等基本信息。除此之外,深入一线,广泛收集相关信息,拓宽信息来源渠道。还需要掌握熟悉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内审的基本流程、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和管理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等情况,来制定详细周密的内审计划,为后续的内审开展奠定基础。为了保障企业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准备工作之外,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明确内审目标、把握审计重点,熟悉审计流程。在内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需要重点对企业内部的岗位职责、岗位规范以及相关标准进行查核,并向相关人员了解企业的相关业务和财务资料,以及通过查阅调查表来了解企业管理和信息传递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最终形成内审报告初稿提交给审计组长,在末次内审会议中,召集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审计沟通协调,针对内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接受被审单位的反馈、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等建议、确定后续审计整改问题。并对审计整改问题进行跟踪,确保内审的工作效率并为企业的管理效率提供支援。

2.保证内审组织的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实现经营管理机制的升级,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要保证内审工作的审核效果落到实处,就必须对企业组织机构进行完善,将企业的管理模式由“人治”转向“法治”,保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才能彻底充分的发挥内审的职能。保证在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针对企业相关的会计、财务的内部审计过程不受干扰。只有提高了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的重要地位,并给予内审机构足够的政策支持,才能保证内审报告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内审过程不至于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职能,确保整改问题有效完成在企业内部审计完成之后,内审报告中会显示各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要确保问题得到相应的改善,就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监控职能,让企业内部所有部门都参与到企业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管理控制中来,确保各项政策制度落到实处。内部审计是一项企业所有部门都需要参与的审查工作,所以,在内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需要特别注意取得各部门的支持和谅解,做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功能。通过企业内审的监督和评审,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管理运营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根据企业的自身状况,对内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化分析,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措施等审计建议。

五、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要想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调动企业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取得各部门的支持,才能确保内部审计过程顺利开展和相关问题的改进,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意义。因此,企业要建立一支专业性的内审队伍,给予内审机构足够的政策支持,保证其组织的独立性,建立健全内审制度,完善内审的监督、促进功能,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漆晋锋.试论如何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J].中国电子商务,2013,(17):112.

[2]付作利.浅析如何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J].现代商业,2013,(2):205.

第3篇: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对策;股权结构;激励机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023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048- 02

随着社会经济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也随之产生了重要的发展和进步,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管理工具,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建立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还存在着很多如认识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亟需应对与解决。本文就以“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来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此有贡献性作用。

1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涵义

企业内部控制的涵义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盈利目标、保护自身资产完整、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经营运行效率以及保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部的切实实施和落实而制定并执行的一系列政策性程序和措施。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地位是关键性和基础性的,它是整个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指导性组成和约束性因素,也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以及运行管理中提高效率的首要因素,是建立并切实执行企业激励机制的保障性因素。

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着诸如认识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亟需应对与解决。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我国企业内部股权结构不合理。在我国企业中,大股东往往拥有绝对控制权,而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会因此受到影响和制约,这就使得股东大会不能发挥其长效的机制性保护作用。根据在企业内部股权的占有份额的不同,大量资金会用于大股东倾向的项目,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投资和运营时会带有决策性特点,不利于其经济效益和科学配比的追求和实现,从而加大了投资的风险,也使得在一股独大的不合理股权结构下,整个企业在权力制衡机制上很难做到有效性和及时,往往是那些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凭借自己的股权优势来进行股东大会的控制,通过挑选亲信进入董事会的方式来控制董事会和监事会,使得董事会和监事会难以发挥其真正的效用,机构相当于形同虚设,影响并制约了其有效机制运行中的相互牵制和相互制约的作用,使得企业内部信息和管理被少数人控制和操纵,并将企业权利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其他利益牢牢控制于少数人手中。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是企业内部股权结构不合理,很多股利分配往往是以个别大股东为准,没有以全体股东或者是整个企业为准,这就在严重损害广大中小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出现了权力不平衡和不制约的问题,使得企业在决策和执行时缺乏科学化和合理性。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缺失董事会功能。我国现代企业的董事会中绝大多数董事来源于企业内部,而董事往往是从股东中选举出来的,控股股东自然是会通过推举代表其利益的董事来加入董事会这样的方式来加强其掌控企业的目的,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内部董事会功能的真正作用发挥不出来,甚至出现了董事会被架空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层出不穷。在实际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也有些企业会通过聘请独立董事的形式来加强企业经营与管理,而实际情况却是这些所谓的外部董事的监督作用微乎其微、形同虚设、有名无实。此外,企业中的大多数董事多为委派,其本身对于资本市场中的财务信息缺乏重要性认识,加之董事长与总经理往往会合二为一,这就使得董事会对于经理阶层的监督、控制职能被大大削弱,从而造成了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不合理和缺失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就更谈不上机制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在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影响其有效经营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如何对其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激励,尤其是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对违反企业经营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员工进行约束和惩罚,才能使得整个企业得到长足和有序发展。不能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忽视企业管理人员利益与企业利益脱钩的现象,这就会导致企业出现动力不足和激励不够的问题,而是应该将企业管理人员利益与企业利益协调一致起来,使得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得到有效应用并发挥其最大作用。

3 解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即:如果不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并给予认真执行和落实,那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就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此,关于解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如下:

(1)优化我国企业内部股权结构,防止“内部人控制”的弊端。由于我国现代企业中大多存在着股权结构比较单一且较为集中的问题,这就使得以投资主体为代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企业中具有集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的权力垄断系统的形成,加之缺乏制约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少数人凌驾于内部管理控制之上的现象严重。因此,要彻底改善我国现代企业的股权结构中的问题就需要对企业中第一大股东降低持股比例进行有步骤、有次序的引导,真正建立股份公司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相互制约与督促的有效机制,切实完善内部管理控制的力度和有效性,削弱权力垄断体制或是制度的形成,以市场发展规律为基础,实现财产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基础上的合理健康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正常公平的委托关系,从而形成具有能发挥资源有效配置的控股权市场经营体制和企业制度,强化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层的权力和利益,共同为企业利益的最终实现而努力。

(2)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董事会制度,使之成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中的核心性手段和措施。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董事会制度可以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纽带性的协调职责和作用,因此,只有做到董事会保持相对独立于公司控股股东及内部经营者的工作原则,才能使得它成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中的核心性手段和措施。那么,在实际的贯彻和落实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构建并落实完善董事会机制,为董事会真正赋予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构,优化董事提名机制,形成有效的董事会责任追究与免责机制,使得其能真正发挥独立履行权利并有效承担责任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以“合理、有效、负责”的原则从人员配置上给予董事会成员相对独立性,真正实现为企业利益服务的目的,实现自评他评的有效结合与统一,发挥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核心性作用,严格执行权责利划分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3)重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要高度重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实现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激励与制约,通过建立适时的监管系统,加强对企业员工与管理者的监管,并严格责任追究和惩罚制度的执行。对于管理者和员工的激励机制也要切实发挥其作用,提高其工作和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采用责任分级管理制,激发每一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其职责和权利有着严格的要求并通过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机制来进行激励和制约,将考评结果体现在下一年度的薪酬、岗位安排等各项工作中,以此来激发员工的最大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的是要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进行合理建议,促进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和健康发展。总之,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在这个体系中保证良好的协调关系的建立和实施才能规范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并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林暾.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2] 孙宏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12(1).

[3] 张素会.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

第4篇: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市场经济;企业管理模式;人力资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52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081- 02

企业管理的效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化,企业管理的效率成为了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企业无论在管理模式、管理效率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具体的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管理模式的滞后已经成为了严重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笔者对目前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了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希望笔者研究,能够对优化企业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发挥积极的作用。

1 企业管理模式概述

所谓的企业管理模式,指的是企业为了完成其既定的发展目标而进行人员管理、经营活动管理的具体组织框架与基本方法。企业管理模式的最终任务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而企业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先进性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模式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正在逐步发展与完善,并且正在由粗放管理走向精细化。

目前国内流行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生产(JIT)、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按类个别生产(OKP)、优化生产技术(OPT)、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过程重组(BPR)、敏捷虚拟企业(AVE)。

2 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究

目前,各个企业管理的具体模式存在一定的通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目前,企业管理者已经对于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认识,但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度是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落实的重要保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秩序的重要保证,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但缺乏科学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企业内部管理漏洞百出。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2.2 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

企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管理模式有重要的影响力。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员工流动过于频繁。正常的员工流动有助于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淘汰素质较低的员工。但是员工流动过于频繁导致其正常的生产活动无法展开,对于企业管理也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2)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薪酬福利激励制度,员工工作积极性相对较低,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工作潜力。

(3)员工后期培训管理工作不到位。部分员工的素质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企业缺乏必要的员工专业技能培训,员工素质偏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下一步发展。

2.3 组织机构过僵化

部分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过于僵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部分企业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的影响,没有以满足市场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②企业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各项管理活动追求成本最低、利益最大,导致了管理漏洞的出现,部分问题得不到解决,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的团结与发展。

3 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对策

企业管理模式要坚持高效、科学、人性化的原则。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以社会需求为管理导向,因此优化企业管理模式需要做到以制度建设为先导、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高效组织机构。

3.1 以制度建设为先导

制度是企业各项管理措施落实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作为先导,完善企业的制度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的制定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避免“一言堂”,要充分征求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意见,增强管理制度的针对性与实际性。此外,各项管理制度要通过企业内部文件、规章的形式予以落实,将各项管理明细写入文件中,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依据。

(2)强化制度的责任落实。要制定严格的责任制度,部分企业管理活动得不到成效,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心,通过强化责任制度增强管理人员对于各项活动落实的任务感。

3.2 优化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为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人才支撑。目前,企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优化人才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优化企业人才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科学的人才战略。人才战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企业要建立自身的人才储备库,合理控制企业内部的人员流动,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

(2)制订科学的员工培训计划。伴随着行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对于员工各方面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员工进入企业后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与市场需求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并将企业员工的培训考核情况与其加薪晋职相联系。提升员工对于培训的重视程度。

(3)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对于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的激励机制,需要企业管理者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机集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的途径满足员工对于物质与精神激励的需求。

3.3 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

企业内部管理组织要积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科学、人性化作为管理的原则,优化管理组织队伍。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的原则,将员工作为企业发展中的合作伙伴,在重要活动中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并鼓励其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意见与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篇: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

所谓的企业管理模式,指的是企业为了完成其既定的发展目标而进行人员管理、经营活动管理的具体组织框架与基本方法。企业管理模式的最终任务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而企业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先进性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模式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正在逐步发展与完善,并且正在由粗放管理走向精细化。目前国内流行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生产(JIT)、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按类个别生产(OKP)、优化生产技术(OPT)、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过程重组(BPR)、敏捷虚拟企业(AVE)。

2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究

目前,各个企业管理的具体模式存在一定的通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目前,企业管理者已经对于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认识,但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度是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落实的重要保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秩序的重要保证,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但缺乏科学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企业内部管理漏洞百出。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2.2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

企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管理模式有重要的影响力。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员工流动过于频繁。

正常的员工流动有助于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淘汰素质较低的员工。但是员工流动过于频繁导致其正常的生产活动无法展开,对于企业管理也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2)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薪酬福利激励制度,员工工作积极性相对较低,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工作潜力。

(3)员工后期培训管理工作不到位。

部分员工的素质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企业缺乏必要的员工专业技能培训,员工素质偏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下一步发展。

2.3组织机构过僵化

部分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过于僵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部分企业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的影响,没有以满足市场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②企业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各项管理活动追求成本最低、利益最大,导致了管理漏洞的出现,部分问题得不到解决,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的团结与发展。

3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对策

企业管理模式要坚持高效、科学、人性化的原则。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以社会需求为管理导向,因此优化企业管理模式需要做到以制度建设为先导、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高效组织机构。

3.1以制度建设为先导

制度是企业各项管理措施落实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作为先导,完善企业的制度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的制定企业管理制度。

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避免“一言堂”,要充分征求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意见,增强管理制度的针对性与实际性。此外,各项管理制度要通过企业内部文件、规章的形式予以落实,将各项管理明细写入文件中,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依据。

(2)强化制度的责任落实。

要制定严格的责任制度,部分企业管理活动得不到成效,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心,通过强化责任制度增强管理人员对于各项活动落实的任务感。

3.2优化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为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人才支撑。目前,企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优化人才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优化企业人才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科学的人才战略。

人才战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企业要建立自身的人才储备库,合理控制企业内部的人员流动,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

(2)制订科学的员工培训计划。

伴随着行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对于员工各方面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员工进入企业后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与市场需求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并将企业员工的培训考核情况与其加薪晋职相联系。提升员工对于培训的重视程度。

(3)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对于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的激励机制,需要企业管理者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机集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的途径满足员工对于物质与精神激励的需求。

3.3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

第6篇: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 审计监督 对策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组织规划,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具有按管理部门需要来保证执行经济业务和完成工作的职责。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会计信息,其目标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提高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而确保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完成,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及控制的基础工作,不仅有助于改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而且可以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对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能否搞好这项工作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因此,企业要努力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改善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积极推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国民经济水平。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并不出色,控制效果也不很理想,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

首先,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甚至有些中小企业不愿意建立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致使相关措施和制度缺乏应有的效果和执行力度。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流于形式,而且员工素质相对较低、缺乏业务知识和相应的技能,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正确性与可靠性,降低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效果。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的薄弱往往使企业缺少系统的考核及奖惩制度,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因此很不利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

(二)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管理职责不明确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管理者通常忽略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的协调与合作,独断专行,无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需要,导致企业内部管理职责不明确,各部门员工沟通不畅,严重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另外,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倾向于事后控制,降低了其科学预测和合理预见的能力,不能及时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参考。因此,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职责分配不明确使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无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会计控制制度不系统、不完善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结构单一而且较为不完善。多数企业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 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操作环节, 使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甚至有少数企业都没有书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和相关业务信息的报告制度不健全,缺少完善的预算制度,不重视对预算的监督、控制和考核。另外,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内控组织分工不合理。某些经济业务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操作,审批和责任人常常是同一个人。而且,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往往是应付检查,流于形式,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四)会计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

我国的监督体系分外部和内部两部分。外部监督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是指内部会计控制的自我检查和内部审计监督。企业常有的监控形式就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监督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还可以加强组织环境的“软控制”。 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并未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虽然有些企业设立了审计部门,但由于企业内部控制意识的缺乏,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难以对内部会计控制起到良好的监督效果,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出现混乱。

(五)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很多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检查、考评等方面没有落实到位,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相关会计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不能严格认真的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再加上有些机构对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考核等工作经验不足,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员工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另外,长期以来企业管理者的业绩考核都是以最终利益为主要一依据,很少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给予综合考评。所以,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情况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及其经营管理要求,对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实施的前提,其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成效。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认识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理论和优势,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积极引导、参与、监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实施。使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成为各部门的切实需要及自觉行为,为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经营,制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从而确保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有效实施,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7篇: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而要实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发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作用,而在现代知识经济、消费市场以及人才力量的刺激下,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改变传统的强制性、政治化的管理方式,在市场动态性发展的基础上,推行科学化的管理方式。

一、市场环境下的动态化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市场的多元性特征突出,企业不仅面临行业内部的竞争,而且融入到市场全体性的竞争之中,而要实现企业竞争地位的提升,必须掌握住市场这以本质性的要素,坚持以市场动态变化为发展方向,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动态性。

在传统经营管理之中,企业面向经济性的物质性管理,尤其对企业固定资产、产品营销等方面进行管理,仅仅以企业内部管理作为实现企业发展的手段,而并没有深入到企业或是行业外部,这就造成市场信息的滞后性,进而影响企业效益的提升,因此,在现代管理中,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树立动态化市场管理的观念,将企业发展统一到行业与市场整体性发展之中,尤其在产品管理、营销管理、投资管理中,要结合市场变化,进行全面化管理,如建立投资制度,对投资进行全过程管理,从立项到招标、投标、签署合同再到验收等,依照市场制度性和动态性进行管理,保证企业投资过程公开、合法、透明,并依据市场中的动态因素,对投资进行内部变更,以实现投资管理的有效性。

二、消费需求下的服务性管理

现代市场环境下,企业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也是消费的提供者和满足者,在企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过程中,要赢得市场竞争一席之位,必须改变传统的“卖者”身份,以“消费者要什么,我就生产、销售什么”的思想进行经营管理。其一,树立服务至上观念,确定消费市场重要性。“谁掌握了消费者心理,谁就掌控了市场”,在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下,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生产、销售以及管理理念,通过市场调查,分析现代消费者心理,面向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层次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和层次化的产品和服务,促使企业管理市场的定向化。其二,展开全面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客户市场的开拓,很大成分上依靠于服务来实现,尤其在现代人们生活观念、消费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的情况下,他们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多要求精神上的支撑,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强化从业者,尤其是产品营销者的服务观念,通过业务培训、人际关系培训、服务技能培训等,提升从业者服务技能和水平,以实现消费者的获得。其三,关注人情因素,开拓第二市场。在服务化管理中,企业要抓住销售环节,而企业效益的实现基于销售业绩,因此,在销售过程中,要改变单纯的宣传方式,积极采用人情销售手段,促使买者与卖者形成良好的关系与情感,同时,强化售后服务,提升售后服务的时效性和质量性,以有效赢得“回头客”。

三、知识时代下的人本化管理

在传统的管理观念中,人员管理无疑滞留在人力的分配与制度控制上,或者将人力资源管理服从于经济管理、制度管理,这就使得人的管理丧失了实际效能,进而不能将人本力量和潜能激发,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现代管理中,必须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坚持人本化的管理,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性。其一,民主性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相统一。制度化管理即为以制度将员工的行为标准、岗位职责、从业要求等进行规定,以起到有效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民主性管理,是指在管理中,尤其在制度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充分接受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促使员工参与到管理之中,以实现管理的民主性。在企业管理中,要将两者统一起来,力求实现制度下的民主、民主下的约束,有效推动管理有效性实现。其二,人文化管理与政治化管理相统一。在企业管理中,要全面认识到员工能动性的作用,将人文化的管理方式,统一于员工的思想政治管理之中,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思想政治、人文道德等教育和培训,促使员工树立良好的个人素质与品格,形成敬岗敬业、忠于职守的机体责任感,同时促使员工参与到企业发展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反作用。其三,企业发展与员工利益相统一。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存在一定关联性,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员工效益的获得,而员工对自身效益的满意度,反作用于员工能动性的发挥,进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将企业效益与员工效益相统一,切实满足员工的物质、精神等需求。首先,做到尊重员工,确定管理者与从业者的平等地位,展开平等对话,促使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其次,做到关心员工,深入了解员工的工作、生活需求,针对员工存在的问题或困难进行解决,实现员工工作无心理负担。最后,留住员工,以精神奖励、晋升、物质奖励等各种方式,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员工为企业发展尽力。其四,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在企业管理中,要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实施绩效评估,将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员工的态度、素质等相连接,同时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化约束,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文化走向下的品牌性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最根本的凝聚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推动下,企业文化、企业人才越来越影响到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将企业文化统一到企业发展之中,促使以文化和思想的感召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在人才和知识的刺激下,产品品牌成为企业生命力的象征,也是企业能够赢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将优质的产品、全面的服务以及企业的形象呈献给消费者,实现品牌价值的发挥,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总结

在市场经济开放性、多元性、竞争性的刺激下,企业不仅面对行业内部压力,而且要应对市场大环境下的冲击,而企业内部管理,作为实现企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必须要以市场动态为基础,根据市场实情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深入推行人本化、品牌性、服务性的管理方式,在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国灿.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趋势[J].管理世界,2010(02).

[2]张晓忠,李彦春.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J].商业经济,2012(11).

第8篇: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会计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建设;资金安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2

近些年,为了实现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颁布实行了一系列的会计规范。这些都起到了预防企业内部贪污现象发生,保障企业内部资金使用安全的作用,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会计管理是企业保障资金安全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要真实反应企业资金流向,而且要改进核算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会计管理工作对企业整体发展极为重要。

一、现今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性工作不规范

许多企业的基本信息不全面,致使检索时极易出现问题和相关信息过时,或者资金账本是假造虚构的等问题。开展企业业务资料处理工作时,以下问题就能被发现。比如编写的财务会计业务资料不真实,篡改相关数据信息,伪造企业收入与利润;会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较低,缺乏相关工作经验,使得处理财务时凌乱不堪,不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办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比较混乱,没能对员工起到督促、制约的作用,致使员工互相串通,形成“小集团”,欺上瞒下谋取不正当利益,阻碍企业发展;企业财务清查工作比较少,使得企业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账本记录不相符,企业资产潜在亏损相当严重。

(二)不严格按照规章办事

应该从整体上实现企业内部系统化的会计管理,但是当前大部分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内容过于片面、不科学,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开展经济业务工作时,过于强调灵活处理而不严格按照典章制度办事,使得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遭到旧有管理思潮的影响,“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也使得会计管理制度无法满足的要求,形成不了对企业员工的制约,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忽视领导层的导向作用,甚至带头忽视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所以容易形成企业内部不按规章办事的氛围,为企业资金使用的安全带来许多隐患。

(三)企业内部缺乏监督

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的责任就是监督本企业内部一切与资金使用有关的活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人员是企业聘用的,其利益掌握在企业领导手中,比如待遇、福利等,缺乏独立性,不能很好的履行监督的责任。所以,会计人员无法很好的把握监督尺度,处于两难的状态,致使会计监督工作弱化。

二、完善会计管理保障企业资金安全的措施

(一)明确对资金安全的监督

企业的会计管理是指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保障资金的安全,并且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而制订的并落实到位的管理方式。健全的会计管理在防止经济违法、保障资金安全方面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高效性。会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心,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协调内部管理、调动管理积极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会计直接控制着企业资金的流量、存量和增量。

企业资金的安全性是指企业资金的使用能被控制在一个安全范围以内,并且避免资金价值在整个过程中不损失。因此,企业资金的安全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

1.企业负责人直接负责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

重视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同样会相当重视会计人员的知识、技能培养,对企业资金安全预防工作,风险高低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针对企业资金使用异常的情况,如有必要负责人需亲自开展调查分析工作,提出合理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将资金的风险控制在最低,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

2.明确企业领导层的权责

分管措施的实行,能有效避免管理领导层身兼多职,权力过大,出现利用权力损害企业利益的现象。比如将审计与财务的工作人员分离,并分别只对相关领导负责。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必须避免出现同体监督的现象。

3.集思广益,科学决策

集思广益,从经济、高效等方面对比各项建议,然后科学决策,是控制企业资金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当企业资金使用数目大,存在较大风险时,召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集体探讨,找到最合理的方式控制资金风险。涉及到企业不动产、对外投资、内部调剂资金等,一定要经过集体研究,最终达成共同意见。

(二)强化管理建设

1.强化人员管理意识,提升整体素质

无论是什么企业,人是企业走向成功、走向繁荣的基础,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企业必须强化人员会计管理意识,提升整体素质,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日常工作中始终要有自我管理的意识,认识到会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做好本职工作,达到灵活性与相关标准之间的平衡。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会计人员按章办事,保障企业的利益,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仅能提升会计人员的积极性,而且能有效避免违规违法行为。企业的发展给会计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知识、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改进会计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益。

2.强化企业外部的监督

企业需针对自身的会计管理工作需开展全面的总结,分析上一阶段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编写管理报告,指导下一阶段的管理工作,避免相同问题的出现。注册会计师应对管理报告开展专项审计工作,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做到会计管理是企业对外的内部控制报告的要点。这样会带来三方面的好处:一,能给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增强其责任感。二,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强化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三,能将企业资金使用风险控制到最低,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

三、结语

全文分析了当前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基础性工作不规范、不按章办事和缺乏监督等问题,从而提出了明确企业资金安全监督和加强管理建设两方面的措施,如上表。以期能促进企业会计管理的改革,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那么不仅将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安全,而且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需重视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全面提升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于胜道,郭敏.我国企业资金安全控制问题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6(3).

[2]谢海燕.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06.

[3]孙绪桂.中小企业会计管理存在问题及规范措施[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7(06).

第9篇: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内部管理 因为因素 对策分析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内部管理在企业管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意味着企业良好的管理机制,成功的管理则要通过有效的交流、理解和认知来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管理艺术的精髓。但是在认知实践中,由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造成沟通的障碍。

1 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现状

1.1企业的组织机构不合理

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如果组织机构等级过多,不仅使信息传递失真,也会影响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在很多企业,沟通网络是沿着组织的权责路线建立的,随着组织的增长和扩大,这些“网络”变得大而复杂,这时,沟通就容易出现问题。组织结构曾金字塔式结构使得沟通一般是自上而下的,都是上层领导者下达命令于下层管理者,这样一层层的传达,并且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以及沟通的渠道单一而造成信息不充分等,都会影响组织内部的有效沟通。而另一方面,公司员工向反馈意见也是逐级上报,到达高层管理者时信息已经走形,不是原来的意图了,上层无法接收到急需的和正确的信息,下层也心有顾虑,不愿反映真实情况,给沟通带来障碍,使沟通达不到正确的目的。这种组织结构而在中小型企业中,由于管理者容易控制,致使领导都是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主观性比较强且个人色彩比较重,他的方式和偏好会影响到整个组织的沟通效果。

1.2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障碍。

信息传播的时间要合适,不合时机地发出信息将成为接受者理解信息难以克服的障碍,如主管人员在员工吃饭时布置复杂的任务,很可能导致员工信息接受不完整,因为这时员工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另外,时间上的耽搁与拖延也会使信息过时而无用。

管理者和员工能否获得全面的信息,取决于很多因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沟通的范围。而管理者能在多大的范围内获取信息,则取决于沟通渠道是否充分,即企业现有的沟通渠道是否足以让需要表达或愿意表达的人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主张、意见或建议。而在企业内部,不能将各种沟通渠道科学有效的结合形成沟通系统,使很多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不能全面了解下情,员工满意度低下,离职倾向严重;企业内横向合作难,部门间关系不协调,团队精神差;沟通速度慢,信息容易失真,上下级关系疏远,领导缺少亲和力;非正式的小道消息四处传播。

1.3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文化,那么再好的设施和员工,也只是形同流水线,没有任何的思想和活力可言,是死水一潭。根据马斯洛需求原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员工也同样需要这样的需求,而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工资的收益上。没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也无法形成一个好的沟通氛围,尽管企业待遇很好,但是留不住人才。

1.4人员管理及其认识差异

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沟通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体会到沟通能力是作为管理者的最主要的能力,因而对沟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大部分沟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进行盲目的决策,没有意识到公司内部各个环节的衔接好坏与否以及环节链薄弱的改进。而对管理者本身来说,一方面,管理者以自我为中心,指责上级不积极主动沟通,另一方面,又抱怨下属不与之交流,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沟通思维。沟通的目的就是要全方位的了解信息,以达成双方的协调或至少让双方都全方位多角度看待问题

根据乔哈里窗口模型,乔哈里窗口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人的信息沟通改进的方法,它表明了沟通双方信息的不全对沟通的影响。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一方或双方往往按照自己的意见、价值观或特定的目的解释信息,或者有意的操纵信息,修改信息或者篡改信息,接收者在接受信息时,不同的情绪感觉都有可能阻碍有效的沟通。因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的主观感性的感觉对企业管理都有很大的影响。

2 企业内部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2.1建立合理的内部交流机制。与企业组织机构的发展趋势一致,建立扁平化式的交流制度,减少交流的层级。在企业内部建立全方位的交流机制,形成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对话机制,创造和谐轻松的交流氛围,要让员工意识到领导是乐于并且易于交流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在被关注;使每个员工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从而增强领导员工之间的理解、相互尊重和感情交流。逐步取代以前那种金字塔式的单一的沟通模式。

2.2改善沟通渠道。保持良好的正式沟通渠道,引导积极健康的非正式沟通渠道。在企业内部,应按照正常的正式沟通渠道进行沟通,企业应当提高会议、汇报、指示这些传统沟通方式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增添新的沟通方式,如定期的领导见面和不定期的群众座谈会等。但在企业中也有员工之间因情感、兴趣相投等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的存在,员工群体之间的非正式沟通在企业中具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如果企业的正式沟通渠道非常不建全,企业高层沟通的力度和透明度不够,员工希望表达的心声必然会通过非正式渠道流传。如果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重视不够或引导不利,私下传言会形成一股有违企业文化精神或核心价值观的逆流,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向心力不强,这时非正式沟通的负面作用就表现得较为明显。因此企业在健全正式沟通渠道的同时,管理者应对员工群体的非正式沟通进行正确引导,使其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发挥非正式沟通渠道的积极作用。

2.3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相对公平和公正的考评机制,建立一个良性的分配与奖励机制,对企业员工进行系列性的培训,适当的组织员工开展文娱活动,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做好了,才能构筑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2.4提高管理者对内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与现代经济社会相协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的内部有效管理更多地表现为情感、心灵上的互动,其实质是真正注重人、相信人、关心人、尊重人。即认识到一个成功的企业仅仅有外部管理是不够的,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内部管理的良好与否事关公司气氛、员工士气,进而影响企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员工希望自己不只是被雇佣的“一双手”,他们期望来自坦诚交流而产生的那种特殊结合在一起的感觉。决策中出现意见不统一是正常现象,决策中的矛盾可以通过多次协调达到基本统一。管理者应当提高对内部交流重要性的认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地构建企业内部沟通网络,采用多样的沟通方式,给企业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内部高效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2.5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技能。首先,管理者应积极倾听员工的发言,当员工发表自己的见解时,管理者也应当认真地倾听,这就要求管理者把自己置于员工的角色上,以便于正确理解他们的意图而不是你想理解的意思。同时,倾听的时候应当客观地听取员工的发言而不作出判断。当管理者听到与自己的不同的观点时,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漏掉余下的信息。其次,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因为,在同一个组织中,不同的员工往往有不同的年龄、教育和文化背景,这就可能使他们对相同的话产生不同理解。

参考文献:

1 赵臻,解芳,管理沟通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