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设计和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良倾向。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以期能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素养;课件;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的定义最早是由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4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多媒体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当前,许多学校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逐步实现教学信息化、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正在掀起一场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热潮。能否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检验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给传统的教学过程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这既与教师个人素养有关,也与学校管理相关。在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刻分析与反思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相关的解决策略,以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学媒介、教学形式等方面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对现有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全面更新。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教学观念落后,理论基础薄弱
(1)教师缺乏正确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观念,不能正确认识教学资源在促进学习者内部建构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多媒体技术融合了先进的教学新理念,把陌生抽象的内容以具体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探究问题,从而树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技术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颠覆了立足于“教”的传统理念。很多教师仍然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学习,且只限于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囿于这种观念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质上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不过是以现代的“电灌”取代了传统的“人灌”,因而未能使多媒体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2)多媒体技术克服了教学内容不够形象、不够直观的传统弊端,为学习者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与困惑提供了新途径。有的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实现教学的优化,省时、省力而且高效,为此忽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导致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性欠缺,影响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多媒体教学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相关的多媒体技术理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对多媒体理论不精通,对多媒体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对多媒体技术缺乏优化组合的能力,那么教学效果未必比传统授课方式好。
2.课件水平较低,设计能力不足
(1)大部分教师普遍缺乏相关学科的课件制作知识与技能。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不可谓不扎实,教学功底不可谓不深厚,然而却不具备基本的课件制作能力。甚至对于多媒体技术心存恐慌,担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因操作不熟练导致失误,影响教学进度,尤其担心不能及时排除故障而中断教学无法完成授课任务。有些教师经过培训后学会了初步的多媒体技术,但也仅限于使用一些常用办公软件,如Office、WPS等来辅助办公,不会根据学科的需要,使用Authorware、PowerPoint、方正奥思等教学软件来编制相应的课件。还有少部分教师虽然能制作课件,但实质上仅仅是课本文字内容的翻版,相当于电子版的课本,不但制作粗糙、水平低劣,而且形式单一,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多媒体技术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探讨解决它们的方法和途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学习过程最优化的一门科学。[3]由于缺乏相关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技术素养,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得不够规范和严密,对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可以通过什么渠道、借助哪些方法来解决;有的教师不够自信,在将策略、技术与方法等要素整合于教学设计方案中时,会感到力不从心;或是把辛苦做出的教学设计方案付诸课堂实践时,往往不自觉地摒弃部分或是完全摒弃既定的设计方案,跟着感觉走,凭自己的感性经验即兴发挥进行教学,这是设计能力不足导致自信心缺乏的表现。
3.学校导向偏差,技术滥用严重
(1)很多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的评估检查,也为了在教学中推广多媒体技术,积极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通过多媒体教学评比标准的设立和多媒体教学观摩课、研究课的开展,尤其是优质课比赛等活动的举办,大大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蓬勃发展。但在评价一节多媒体课成功与否时,重在关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情况。至于是否有必要使用;教师是否运用得当;教学是否实现了最优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否符合认知发展规律,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等,则不予重视。这样的评价未免会误导教师,使他们产生许多错误的认识。
(2)多媒体技术借助其把声音、视频、文字、图像等集于一身的优势,拥有前所未有的表现力,可以模拟出较强的真实感,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变化和学习兴趣。然而,多媒体课件中承载过多的媒体信息也会使学生感到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易导致学生接收与处理符号信息能力的紊乱,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产生不利影响。有些教师盲目迷信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优化教学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多媒体技术上,尤其是优质课、示范课等公开教学活动,似乎不使用多媒体技术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实际上,如果学生受到长时间的视听轰炸,很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反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1.转变传统观念,调整角色定位
(1)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居于统治地位,学生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然而,这种做法已经不适合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通过实施多媒体技术培训,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和态度,使教师从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知识体系是建构者。 转贴于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更新了教育观念,也使得教师工作职能和地位发生了转变。教师必须以此为契机,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将学科知识有效地融入多媒体技术之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构筑自身的知识体系、激发其求知欲与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多媒体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2)对广大教师来说,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渗透影响,教学工作的科技含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日常工作中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重复性劳动也就不再显得简单枯燥,有助于教师摆脱千百年来“教书匠”的传统形象,重新正确定位自身角色。教师应当向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意义建构的导师,提供恰当的指导信息来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的心理学家,设计创造最优的教学情境条件使学生适应自主学习的课程开发者等角色转变。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信息素养
(1)当前的教师多媒体技术培训并不是让每个教师尽可能多地掌握计算机技术,而是帮助和鼓励他们尽快提高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首先,学校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规范化和人性化的多媒体技术能力培训,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和理论,并能够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其次,学校应组织开展各种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竞赛活动,以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为导向,提高教师驾驭多媒体技术设备和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多媒体技术人员与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之间合作,共同研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多媒体课件,在发挥技术人员长处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技术水平。
(2)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1974年提出了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它的含义是: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拥有信息素养已成为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前提。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适应形势,开展自身学习,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学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具备的学科专业知识的多寡和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他们能否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教学工作效率,能否与时俱进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否激发、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为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开辟新领域。
3.优化教学设计,精心编制课件
(1)教学设计是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优势互补”原则,要紧扣教学大纲,从实际出发,合理分配时间,在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设计的思路、结构特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内容的结构与表现形式要符合教学原则和所使用教学方法的要求;设计的内容必须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同时,要综合考虑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密切配合,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多媒体技术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两者能够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课件的编制应以教学大纲的中心思想为指导,以课本教材为主要理论来源,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表现力强的优势,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实施突破,化难为易,破解传统教学中的常见难题。一般情况下,课件制作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往往比较零散,教师需要对文本、图像、音像等多媒体资源进行合理组合设计,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系统。在编制课件时,必须掌握课件编制的基本理论,熟悉编制的方法和流程。在课件的界面上应当做到新颖别致,吸引学生注意力;内容上要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肃清疑点。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海量的优秀课件资源,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再加上平时注意积累,必定能使制作的课件质量越来越高,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4.完善管理机制,增加资金投入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信息化教学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作为即将离开校园走向工作社会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教育也能为其更好就业与择业提供积极帮助。长期以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际开展形式上十分单一,较为僵化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更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效率十分低下[1]。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得益于信息化教学进行适当调整和转变,在教育教学创新十分普遍的情形下,通过信息化教学来达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也具备了现实可能。
二、信息化教学及其具体价值
第一,信息化教学及其发展。[1]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新型科学技术进行教学的具体方法之一。自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各个教育阶段均十分重视信息化教学硬件的购置以及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当前,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普遍的教学形式,在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信息化教学都对于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发挥出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诚然,信息化教学在不断发展以及应用中也需要进行较好的规划和设计,科学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也是其正向价值得以发挥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信息化教学在高中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信息化教学在高中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整体教学质量。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在思想政治课堂整体氛围较为沉闷这一因素影响下,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应用了信息化教学后实际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便得到了多元化,单位时间内的实际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也能获得较大提升。此外,信息化教学下学生对于某些政治理论的理解也将变得更为容易,这一优势作用影响下信息化教学也具备了更多的应用价值。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的具体设计
第一,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解读,在信息化教学相关技术影响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解读,将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展示与分层解读更是能够提升课堂教学实际效率。例如,在“一国两制”这一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进行课件下载,也可以自行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师口头讲解相互结合也能对于“一国两制”的起源,发展及影响等知识告知给学生。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多媒体课件与教师口头讲述可以进行较好融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阶段部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本身的理论性较强,在信息化教学缺位下,单纯依托教师更是增加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理解的难度。第二,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教学互动。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教学互动也是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设计之一,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与氛围形成后也能为信息化教学应用价值发挥作出贡献。建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应用之前应当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程度进行规划,结合具体章节知识特点进行互动节点与互动方式的选择。例如,在提依法治国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法制社会相关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堂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课题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进行上传。教师对于各个小组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也能形成较好的教学互动从而提升高职思想政治课实际课堂教学质量。第三,信息化教学下案例分析与引入辅助课堂教学。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信息化教学可以进行较好融合,在信息化教学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下将部分教学案例通过信息化教学设备展示并进行课堂讨论也是一般的教学设计方向之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备课阶段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案例,将此类案例通过文字或视频形式安插在多媒体课件中,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也是较为高校的多媒体教学应用形式。例如,在公民基本素质的相关教育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选取部分不文明现象案例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出来,在这一情形下与学生一同进行案例分析,并引出优秀公民应具备的一般素质,也能达成较好的教学目标,而反面案例的引入与多媒体教学的动态展示,更能加深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程度。[2]
四、结束语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信息化教学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信息化教学本身是一种创新程度较高的教学形式,而信息化教学本身也需要成为辅助常规教学的一种有效工具。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推动者和主导者,其需要加强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认识程度与应用能力。在信息化教学应用进程中,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更是要结合学生实际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不断调整,确保信息化教学正向价值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培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81-84.
1、 以下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1分)
教师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主要负责传授和讲解知识
2、 数字教学资源一般都有良好的交互性,存储方便等优点。李老师在教学中使用数字资源的策略如下,不合理的为()。 (1分)
在教学中,数字教学资源尽量自己去重新编制,避免使用现成的
3、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以下对具体教学目标所属层次的描述错误的是( )。 (1分)
“至少能用3个新学的词语在8~10分钟内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属于分析层次
4、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下面关于学习动机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1分)
学习动机越强,越有利于学习和保持
5、 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你讲授了某项教学内容,之后请同学进行总结,这里使用到的教学策略是()。 (1分)
直接强化策略
6、 现在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反思,以下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的说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1分)
评价一份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劣,要看其是否设计使用了最先进的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否全面落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
7、 李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喜欢使用演示课件,下列观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李老师使用的课件可以完全呈现老师讲述的内容,可以代替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8、 下列软件属于制作网页的工具是()。 (1分)
frontpage
9、 一般情况下,导航栏由()构成。 (1分)
题头图和导航文字图
10、 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以下哪种? (1分)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彼此相互交叉
11、 下列关于总结性评价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 (1分)
总结性评价旨在获得现阶段教学的反馈信息
12、 下列关于表现性评价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1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但也削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13、 李老师将教学评价分为了5个维度,如下表所示,很显然每个维度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对于下面3个细化指标的维度归类正确的是( )。指标 权重 得分 (1分)
1)属于教学内容2)属于教学过程3)属于教学技能
14、 学校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评价成绩为优,下列是评价中的几条结论,其中最不能表明张老师的课堂教学为优的是哪项?( ) (1分)
张老师的课堂从控制的角度出发,使整个课堂秩序井然有序
15、 以下哪一种信息交流技术可以辅助教师与学生开展实时交流? (1分)
msn
16、 互动和交流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互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分)
在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器的互动比人与人的互动更为重要
17、 李老师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选择恰当的数字教学媒体来支持教学。以下对李老师选择教学媒体的建议中,不恰当的是()。 (1分)
数字教学资源尽量要重新编制,避免使用现成的
18、 在学完教育技术的课程后,你对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请说出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学资源,但不属于教学媒体的是( )。 (1分)
教师
19、 电子教案开发工具有很多种,有些开发工具所编辑的电子教案不能用ie直接浏览,下面选项中的哪个工具软件开发的电子教案不能用ie直接浏览?( ) (1分)
authorware
20、 下列对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分)
教学设计是一种模式化的程序,最好不要进行创新,否则会破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二、多选题
1、 研究性学习分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2分)
小组成员的个人职责明确
均等的成功机会
小组有明确的目标
组内异质
2、 李老师给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讲授了某单元的课程,达到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李老师按照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在某农村学校施
教时,达到的效果却非常之差,请问,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考虑,以下哪些选项能较好地解释这个现象?() (2分)
李老师忘记了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两个班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不一致
李老师忘记了进行教学环境分析,两个班级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
3、 王老师在制作电子教案的过程中,需要从网络上下载并储存大量的关于动物的数字化图象,下列文件格式中属于图像格式的是()。 (2分)
*.gif
*.bmp
4、 现在你需要一些电子版的关于科学探索的图片或视频片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2分)
查找相关的素材光盘或网上的教学资源库
利用flash、authorware等制作工具自己制作
到网络上利用搜索引擎去查找并下载
5、 教师想将截取的一段视频给学生观看,可以选用用下面的哪些软件?() (2分)
绘声绘影
豪杰影霸
premiere
6、 教师需要使用一些集成工具来设计课件,并制作出图形并茂的教学演示课件。下列选项中可以制作演示课件的工具为()。 (2分)
frontpage
dream weaver
authorware
flash
ms office
7、 你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关于本课的flas,但复制到另一台电脑后不能播放,可供解决的方案是( )。 (2分)
安装flash插件
下载flash播放器并安装
8、 在制定教学实施计划前,教师应该先考虑以下哪些内容()。 (2分)
教学实施的环境
在教学实施前,学生应做好哪些学习准备
需要使用哪些软件、硬件或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演示技巧
教学暖场活动设计
9、 下面是王老师所在学校的一份课堂教学的学生评教表,现在其中有些地方没有完成,以下选项是对该表进行的相应补充,请问补充正确的是()。评估项目 序号 评估指标 权重 评分(百分制) (2分)
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讲授逻辑清楚、条理清晰,教学时间分配合理
密切联系实际,内容熟练充实、信息量足够,举例恰当
合理运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
10、 下面是某位老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你认为合理的是( )。 (2分)
在上课之前检查教学用书、黑板、粉笔、课堂所用的教具是否齐备
在准备教学工具的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
认真钻研教材,并且仔细准备随堂测验的问卷和试题
三、是非题
1、 与考试相比,档案袋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感,有利于更全面地评价学生,也更简单更省力。 (1分)
否
2、 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特别是评价结果,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态度。 (1分)
是
3、 教学评价中的观察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状态下的观察。 (1分)
否
4、 评语能从定量的角度,形象地展现学生群体在某个时间的状况或者学生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 (1分)
否
5、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年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风格等因素相适应。 (1分)
是
是
7、 按照使用对象来分,课件可以分为单机型和网络型两种。 (1分)
否
8、 课件图、文、声、像并茂,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分)
是
9、 在发现教学、问题求解、协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以旁观者的身份尽量不干预学生的学习。 (1分)
否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目前,在远程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是,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是因为:
1.静态资源多,动态资源少
我们说在远程教学中教学资源丰富是说各种教学资源种类多。在我们统计的29个开放专业共349门课程中,教学内容在网上有不同体现,有文本,视频等教学媒体。这些教学资源的建设,部分地缓解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源不足的困难,解决了网上教学资源的有无问题,但要满足学习者不同需求层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因为现有的网上教学资源中的大部分仍然是以文字材料为主(课程介绍、各章重点难点辅导、习题及期末复习等),或是教师讲稿的简单再现。部分课程也有IP课件作为视频资料放在网上,其中大量内容是教材或授课的简单重复。由于它们都是以一种静态的形式出现,充其量也只是一种“准动态资源”。但教与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学习者随时产生疑问及时得到解决乃至不断循环的过程。显而易见,静态的东西可以满足他们对学习的基本需求,但无法满足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需要,换言之就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东西太少。因此,当务之急是根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新需求,逐步加强动态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学习支持服务。
2.文字资源多,网络课件少
所谓网络课程多数情况下包含主页、课程资源库、教学平台和教务管理系统等,是通过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的教学资源,一般由网上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两部分构成。就其表现的教学内容来说,比多媒体课件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要求以及政策法规的改变而随时调整课程内容,学生则可以及时得到所需的全部内容和动态教学信息,同时网络课程也为师生间进行实时和非实时教学活动提供了交流的空间。但是,这种网络课件太少,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多数网上资源是以文字为主,基本上是教师的教案搬家,只不过利用网络传输文字而已。
3.网上教学资源整体设计水平不高
应该说,从2000年开始,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及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仅处在起步阶段,仍缺乏完整、科学的整体设计方案。没有通盘考虑,很难实现多种媒体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这就是说各种教学媒体固然有其优点,有其特色,但是也存在不足,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尽管发挥出良好的作用,其局限性也是毋庸讳言的。只有对多种教学媒体进行统一设计,使各种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学生自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才能发挥其作用,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不同的课程运用不同的媒体,不同的教学阶段运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效果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如果对教学不精心设计,不仅达到应该取得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成为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形式,同时也是教学资源的浪费。”[1]
二、教学资源缺乏的深层原因及后果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是偶然的,与我们用网络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时间短,经验不足有一定关系,更重要的是由于:
1.教师进行网上教学资源多数是出于无奈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全国电大网上资源建设有两个集中时期。两个时期基本上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两次评估之前,一是中期评估,二是总结性评估。由于教育部专家组制定的评估指标中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无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促使各省级电大抓紧了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由于指导中的标准是“有无”,静态技术要求不同,短期内可以解决问题,所以网上的教学静态资源多于教学动态资源也就是自然而然之事了。
2.网上教学理论不足,经验欠缺
国内采用网络传播的教学资源的载体有网上直播课堂、网络课件、电子教案、音像教材,录音、录像、电话、文字教材等等。但远程教学有其自己的规律和基本特点,如交互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等。教学资源的建设者应该在学习这些理论基础上,对网上直播课堂、网络课件、电子教案、音像教材,录音、录像、电话、文字教材进行整合,制作出有远程教育特点的网络课件,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3.教学资源并非是万能的
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工具。但教学资源不可能完全解决人们的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寻求其他的方式,如BBS、E-MAIL来解决师生的交往问题。只有对多种教学活动进行统一设计,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灵活实施方案,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果把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理解为学生利用网上资源、教师辅导答疑并认为可以解决教学中的一切问题,则把现代远程教育简单化了。在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是比较多的,因此,应该从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活动、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做统筹考虑,统一安排,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才能使教学质量有保证。”[1]
三、高度明确教学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积极探索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和运用的特点、规律及其运行机制,优化、整合网上教学资源,提高网上教学资源整体水平,加快网络课程的建设步伐,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学活动,提高远程教学质量,是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1.加强课程一体化的整体设计,整合、优化网上教学资源
在网上学习资源的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固化资源和动态资源的关系。在进行课程总体设计时,根据学生的知识层面、学习需求和学习状况,考虑多种媒体的合理现使用,考虑到网上教学资源的总体设计,考虑到网上教学资源及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动态教学资源与传统媒体的优化配置问题。在课程已经完成了传统媒体(文字、音像)的建设前提下,应尽快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网上教学整体方案并进行资源的分步骤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对优秀的资源包括省市电大及分校制作的教学资源进行推广和积累。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网上教学资源的持续开发、使用、反馈、积累、整合,形成具有课程特点的网上课程学习环境是电大建设网络课程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应该加强对重点专业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2.转变观念,主动参与网上教学资源建设
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同教师对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认识不高有关。我们认为,不能过分强调传统媒体,而对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重视不够。不能为了资源建设进行建设,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考虑如何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进行网上资源建设。对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做好总体设计,不仅仅是如何操作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充分地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从而创造适应开放教育特点的教学资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网络教育的教学资源、教学对象、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师应具备课程一体化教材的总体设计能力和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因此,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培训需要同时进行。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调整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同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教师业务素质和技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应该:熟练地掌握一至二门专业知识;具有处理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的系统技术以及协作制作多媒体课件或CAI课件的技术和能力。即“专业知识”和“网络技术”缺一不可。从中央电大到地方电大,拥有一批年富力强、业务专、技术精的教学队伍,将是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根本前提。
“医学高校物理学科之《普通物理学》课程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是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1252),课题组成人员共有8人,其中研究生5人,副教授3人,有部分教师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进行了较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工作,其中该课题内容的实现就是工作的一部分。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多媒体双语教学课件的实现及其教学实践效果研究报告为主要形式。
1 医学高校普通物理学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意义
对国内省属本科院校,尤其是医学类院校中的专业基础课,按专业及其内容的难易程度,将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知识体系进行多媒体双语教学。如果用母语讲解、说明都很难被接受的内容,且存有疑问,利用英语进行解释,由于学生个体语言水平的差异,本来能懂的也不懂了,不懂的听都费劲,实行多媒体双语教学就显得多此一举。涉及专业性强、内容广,需要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体会、掌握的内容,应该将其变成自己学术体系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在“传道、解惑”之时,讲明白,说清楚,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其内涵精髓,直至变成自己的那部分,实现多媒体双语教学才有意义。否则,外语基础不好,还要理解、翻译英文意思,再弄成母语去理解,这样就不能体现多媒体双语教学的辅助作用,且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笔者建议要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中相对容易理解、简单的课程上下工夫,进行可操作的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探讨;如果经验成熟,再向专业的深度、广度延展。这就给专业基础课先行试点带来方便,进行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也就是要在普通物理学课程中进行多媒体双语教学改革探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希望能为后续课程进行多媒体双语教学做好准备,探索更好的方法。
2 实现普通物理学课程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的
困境
将重点内容做成课件的形式,在教师讲授理论的同时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大屏幕进行有效说明。这种方法非常好。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普遍意义上讲就是为了高考应试而学,大多数学生学到的基本上是“哑巴式”英语,只能应试,很少能够沟通会话,这就给双语教学的实现带来极大困难。对于具有制图、说理、推演、计算方面问题的专业课,实现多媒体双语教学的困难就更大,应该避免进行过多的双语阐述,毕竟很多本科学生英语水平较差。要让师生能够互动沟通,即教师讲得出来、学生听得进去,易于接受、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内容,因此利用板书、挂图、多媒体课件辅助进行双语教学的模式必不可少。在教师进行讲解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比对大屏幕上的相关内容,从而缓解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解读压力,学生即使没能听清楚、理解教师的表达意图,也可以通过课件上的信息反复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其适应双语教学的模式的信心。同时也可以防止因教师口语表达与学生听力理解之间出现衔接漏洞的影响,而加重学生的理解负担。
3 普通物理学课程双语教学课件的研究
多媒体双语教学课件设计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制作普通物理学课程理论讲授部分课件,在此基础上做成双语模式,即为普通物理学课程多媒体双语课件。
多媒体双语教学课件设计的任务重点:要做到满足医学院校本科学生的知识需求,将课程理论部分重要章节的讲授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这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难点是如何在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做成双语模式,且便于教师进行双语教学,也便于学生在视觉感觉的同时,更好地去理解、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的英文表达方式及习惯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外文期刊上检索其所学的专业知识,便于把握该知识领域的最前沿发展动态,对今后从事科研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因此,将多媒体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视为重中之重。
普通物理学课程在完全工科院校有两种双语教学模式,其一是教师只利用板书进行双语教学,且教学水平较高,外语所占比例较大;其二是教师的外语能力强,学生接受起来相对比较容易的院校,可以实行外语教学为主体的双语教学。吉林医药学院是省属本科院校,是以教学为主体地位的院校,不能与研究型高校以及教学研究型院校相比。教师外语口语水平较高,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较差,因此上述两种情况都不适合学院的双语教学状况,必须要找到自己的双语教学模式,因此有必要在医学院校建设普通物理学课程理论讲授部分的多媒体双语课件的模式,让学生边听讲解边观看该课件,以便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这才是适合吉林医药学院这类院校利用先进教学手段作为载体的双语教学模式,也就是本课题特色鲜明、立意新颖之处。
1)多媒体课件实现双语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分析。多媒体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推行,显示其无比的优越性,但由于其造价高,高科技产品的推广与应用相对滞后一些。目前还有多媒体教学所带来的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及时总结新兴教学手段的利与弊,以及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否具有辅助作用,不能一味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好得不得了,就全盘照搬。每种教学手段都有其科学的指导意义,应以达到本科教学水平为目的,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目标,以学生最终受益最多为前提,这才是最终追求的真正的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古诗词学习; 资源;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3-0185-02
一、课题的提出
信息时代需要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教育需要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支持,现代教育技术需要大量优秀的课程资源作基础,大量开发一批高质量、符合教学实际的古诗词方面的课程资源,是为了把它们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使我国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从而达到与现时教学所不同的教学效果。
此课题的研究不仅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树立学生的计算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更新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造就高素质的教师群体,大幅度地提高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我校现代化教育不断攀登新高,有着极其明显和积极的意义。
我校于2006年9月提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程中小学古诗词学习多媒体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方案,经上报批准,成为陕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一五”立项课题,我们精心认真设计了实验实施方案,予以严格操作。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观点及创新
(一)总目标
充分发挥我校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开发思路,使其更适合新课标下小学生古诗词的教学实际,达到“实用、适用、易用”的目标。
(二)主要观点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和研究,探索总结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开发与运用相关资源,努力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知识传播的密集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新之处
1.为师生、生生互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2.实用、适用、易用。
3.使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得到了有效落实。
4.增大了课堂知识容量,极大满足了教师的备课、授课的需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校属省级示范学校,学习教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是省现代教育实验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目前学校校风正、学风浓、教风严、管理细、环境好、质量高,教学研究活动深入进行,全体教师参与教学研究风气浓。我校先后承担过省基础教育科研专题课题研究、《雏鹰奖章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本课题组研究人员共11人,他们都是在教学方面有所研究的骨干教师,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热衷于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在各自的学科教学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中小学高级教师9人,市优秀教师3人,市教学能手2人,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区获奖或在有关刊物发表。
近年来,我校在教学技术现代化方面加大投入,购置了大量现代化教学设备,学校设有实验室、电教室、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校园网,校图书室藏书万册,阅览室订有三十余种报刊、杂志,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了保证承担课题的教师搞好教研,我们坚持每周二业务学习,及时组织本课题研究人员进行总结论证。
为了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们坚持每期至少两次专题研究制度,把课题研究纳入教学工作目标之中,学校积极争取资金,对课题研究工作实施资金倾斜,满足研究经费需要;积极创设条件,鼓励课题组成员采集信息、吸纳理论、积极研究,尽可能的提供人、财、物、时间等研究条件,促进研究工作早出成绩。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资料搜集法、实践法、观察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以教学研讨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课题研究,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不断改进课题研究方法。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9月):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人员及分工;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广泛搜集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一切资料,撰写论文。
(二)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7月):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筛选,并着手进行软件开发。
(三)调整应用阶段(2008年7月—2009年7月):将开发的软件应用于教学之中,然后对于成败作及时的总结并进一步完善软件。
(四)总结鉴定阶段(2009年8月—2010年9月):成果展示,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报省课题组鉴定结题。
六、研究过程
(一)科学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为了使研究活动有效地开展,我们合理地安排教师资源,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校领导、教导处负责统筹,创建活动交流平台,建立评价机制。组织教师参加专题研讨交流,进行古诗词课堂教学活动。
课题主要参与者--11位老师进行分工合作。由于本学期人员变动,学校课题组成员也有了相应的变化,组长杨欣霞副校长负责工作安排、工作总结,赵新华老师、刘秀芳老师负责教师课题作品指导,丁燕君老师、吕莹莹老师负责课题网络方面的管理,岳君老师、信雨静老师负责收集汇总课题活动情况,王金凤老师、王娟宁老师、彭月娟老师则负责课题课外资源的开发。他们各司其职,互相交流评议,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二)紧扣研究主题,踏踏实实进行古诗词教学
我们紧扣研究主题,分析教材、学生情况,然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尝试。采取互相听课、评课、反思、改进等形式,分析课堂教学过程出现的情况、学生反馈意见、教学效果等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摸索出一条“读诗词,明大意;找字眼,悟情感;创情境,训朗读;再扩展,重积累”的踏踏实实进行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路子。
1.简简单单地教。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
2.扎扎实实地读。小学古诗词教学关键是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这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点。
3.真真切切地悟。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扩展延伸,注重积累。在学生学习完一首古诗后,我们主张老师推荐一两首与所学诗词有关的诗词加从拓展,丰富学生的积累。
(三)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练习朗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说话训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4.运用动画,再现情景,启发想象,进入诗境。多媒体动画演示,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师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除了凭借课堂教学外,我们还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专题课外活动。“古韵、古画、古诗词,书法、绘画、吟诵会”是我们的活动特色;“抄一抄,读一读,画一画,记一记,比一比,悟一悟”是我们的活动方式。
学校把古诗词教学列入到校本课程之中,由全校24名语文教师共同编写教材。他们精心挑选教学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文字说明,简洁明了的诗词注释,根据年龄阶段,拟编写《低年级古诗词学习》和《高年级古诗词学习》两本校本教材。24名语文教师还在学校“十一五”大课题下分别设立了自己的子课题,其他各科教师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拟定了自己的课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进行研究探索。
我们还进行了古诗词课堂教学活动,全校有三十多名教师参加了活动。老师们积极准备,精心设计,自制了二十多个教学课件,撰写了二十余篇教学设计和十几篇教学论文。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全校师生已形成了读诗、颂诗、赏诗的良好习惯,书香满校园,诗韵满校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在课题研究方面,不断探索新方法,寻求新途径,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七、结论与成果分析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研究,我校古诗词教学取得了以下的成果:
1.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兼容,从文学到图表声像的兼容,它具有使知识活化,使教学增强直观性、趣味性、艺术性和真切性的功能。
2.优化课堂教学的许多环节,为学生的古诗词课堂学习提供最佳背景和众多交流手段。
3.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密集度,在不增加课时、不拖拉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多师生之间交流交际的机会。
4.教师资源共享,基本上扭转我校优质课程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
5.形成一批反映研究实施情况的课堂教学活动录象片及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6.通过实施、总结、会形成一些独具特色的实验报告及论文。
7.形成一些经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基本定型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及物化成果。
8.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一些在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办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学校。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多媒体在诗词教学中的不当运用会造成一些缺陷:创造的视听形象使学生失去了对诗词语言的感受和理解的机会;诗词给读者预留的广阔的想像和再创造空间容易因多媒体的不当使用而固定化。对古诗词的理解是学好古诗词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入些现代时尚元素,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运用最贴近他们、最吸引他们的方式来学习古典诗歌。
目前,运用多媒体上课,我们学校老师只能去多功能教室,若是几个老师同时上课就没条件了,所以有好多好的设想都无法实施。若能实现教室能播放多媒体课件,那就更好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课题研究方面,不断探索新方法,寻求新途径,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关键词:发散式课件;探究式;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郑加荣(1986-),男,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物理教学,物理实验融合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中心,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将文字、 图形、 声音,动画等多种教育教学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于辅助教学的软件.多媒体课件在物理教学中,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息,它打破了过去课堂教学单一沉闷的气氛,尤其是在实施美育、 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1]
在现实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当起到辅助作用,而不应该喧宾夺主.教师如果为了使用某一课件,就以其为中心展开教学,被课件牵着鼻子走,教师的主导地位被课件所取代.有些教学内容,特别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究环节,教师必须通过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小组实验,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富有情趣的讲解才能深化主题,这是任何电子媒体所不能代替的.
在物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教学内容,无法在教室中或者实验室中通过实验完成,这时多媒体课件就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的辅助应用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
本文以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中的教学片段“改良自制易温度计”为例,探讨发散式多媒体在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引导式课件与发散式课件
在“改良自制简易温度计”这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引导学生逐步通过对简易温度计进行改造,最后由学生设计出一个类似于“实验室用温度计”的自制温度计.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把学生提出来的每一个设想呈现出来,在一节40分钟的物理课堂中,无法实时通过实验将“加刻度”、“玻璃管变细”等环节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多媒体课件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从课件内容的逻辑处理方面来考虑,这个教学片段可以有两种设计方式:
设计一:教师逐层设问,预设提问的内容和顺序,层层引导,在课件上把学生对每一个引导提问的回答利用多媒体动画呈现出来,得到最后的探究结果,这种课件设计我们称为“引导式课件”,如图1所示.
设计二:是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碰撞,然后提出设计方案,这些设计方案提出的先后顺序不进行预设(也无法预设),教师利用Flas制作软件,设计一个非线性的动画叠加,实时将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每一个方案呈现在课件中,这种课件我们称之为“发散式课件”.如在“改良自制简易温度计”的教学片段中设置情景,抛出问题:“如何对自制简易温度计进行改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并逐一将学生的方案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出来,使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视化、直观化,如图2所示.
2应用发散式课件的教学案例
案例1改良自制简易温度计教学片段
师:刚刚我们利用自制的简易温度计能够判断哪杯水的温度高,哪杯水温度低,那么能用它把水的具体温度值测出来吗?(教师拿着器材展示给学生看)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没有刻度,读不出温度
师:现在我们就对用瓶子和玻璃管制作的简易温度计进行改良,使得它能测量温度值,而且用起来更方便.同学们先和自己同组的同学讨论,老师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小组讨论一分钟)
现在请这个小组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讨论成果.
生:把简易温度计放到沸水中的时候瓶中红色的测温液体从管子中流出来了,所以我们觉得可以加长管的长度.(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加长”按钮,如图3所示)
师:那么,你们小组还想到其他什么改进的措施呢?
生1:可以加上刻度,这样就可以测出具体的温度了.
师:怎么给他加上刻度?
生2:用尺子画上去
师:这样行吗?
生(大部分):不行
生3:可以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定位100℃.
师:要在刻度尺上标出准确的温度刻度,首先要定义两个标准温度:一个是零摄氏度,一个是100摄氏度.这两个温度,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什么物体的温度是零摄氏度?
生:冰水混合物.(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冰水混合物”按钮,如图4所示)
师:什么物体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生: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温度
师:很好,我们给它标出来(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加刻度”按钮如图5所示)
师:这样就可以了吗?
生:给中间加上刻度.
师:我们就把0℃跟100℃之间分成10等份.也就是说,每一等份代表多少摄氏度?
生:10℃.(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分10等分”按钮,如图6所示)
师:如果我要测我的体温,大概是37℃,能准确测出来吗?
生:不能,再给它分细一点.
师:怎么分?
生:每一格再分为10小格.(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分100等份”按钮,如图7所示)
师:这样的话每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
生:1摄氏度.
师:我们把温度计中,每一小格代表的值就叫做分度值.
现在这个温度计能测量任何温度吗?
生:不能,它最高只能测量100℃.
师:最低呢?
生:0℃.
师:我们把一个温度计所能够测量的最高值跟最低值的范围就叫做这个温度计的量程.我们课件上的这个温度计的量程是多少?
生:0℃~100℃
师:现在刻度加上去了,还有什么其他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生2:瓶子太大了,携带起来不方便,把它换成小的.(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换玻璃泡”按钮,如图8所示)
生3:把它开口封住,这样里面的液体就不会像刚刚那样流出来了.(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封口”按钮,如图9所示)
师:这几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还有其它的改进措施吗?
生4:如果我们想要这个温度计在测温度的时候液柱变化得显著一点,就要把管子换成一条细一点的.(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换细管”按钮)
师:但是换细了以后有没有什么缺点?
生:容易折断
师:那怎么办?
生:可以把玻璃壁加粗一点.(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加粗”按钮,如图10所示)
师:最后,我们把改进后的温度计再做一下整容,就是大家实验桌上的实验室用温度计了(图11).
3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应用发散式多媒w课件的优点
31发散式课件比引导式课件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笔者在“改良自制简易温度计”这个教学案例中制作的课件经历了从“引导式课件”――“发散式课件”的过程,整个教学设计也经历了从引导式教学到自由、发散式教学的过程.经过对比不难发现,引导式课件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但是因为预设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学生的每一个回答的顺序.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一旦“走偏”,整个教学环节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教师在制作发散式课件时就某个教学环节可能引发的多个结果,利用Flas编辑软件将之“非线性”地预设在课件中.虽然也是“预设”,但是只预设所有可能出现的内容,而不预设学生回答的顺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回答都是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迸发的结果,而不是在强引导性、强暗示性的问题引导下做出回答.
32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发散思维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从已有信息出发,沿不同方向思考,寻求多种符合要求答案的思维过程.[4]发散式课件、发散式的教学设计允许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沿不同的方向思考,得出不同的创造性的解答,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5]而这正是发散式课件的设计思路.
33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思路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体现在:受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合作、民主、友爱、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善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将发散式课件应用到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发散式探究,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中,课件的使用非常普遍,课件的类型中又以PowerPoint引导式课件居多,这种课件制作起来虽然简单方便,但在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中,类似于“改良自制简易温度计”这类课堂上无法即时实现的实验教学中,局限性也非常明显.相比引导式课件,利用Flas制作软件,应用非线性效果叠加的设计思路制作的发散式课件,预设可能出现的多种非预定顺序的结果,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 吉. 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的反思[J]. 才智. 2012
[2] 冯涛,林爱设,黄小妹. 从《死亡诗社_看自由发散式教学对学生的影响》[J]. 琼州学院学报. 2009
[3] 余薇薇,何佳莲,段 辉,冉 鸣. 化学仿真课件在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过程中的作用[J]. 化学教育. 2010
关键词:高师生;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1-0060-03
随着现代化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媒体教学形式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多媒体教学的全面推广,广大教师们已逐步开始借助电影、电视、DVD、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试图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传播知识信息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教学,进一步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因此,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与使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技能之一。
一、问题提出
高师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学师资的主要基地,要培养完全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的师资,要使高师生能多、快、好、省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制作艺术效果较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则是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因此,在校学习期间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课件的设计制作与使用,是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其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所有学生均能掌握,设计制作则成为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课件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能够依据教学内容、目标、重点和难点,制作集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课件,则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据调查,高师生获取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技能与技巧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是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了解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相关知识;二是参与计算机等级考试自修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相关知识。目前,高师生虽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但所制作的课件形式单一、艺术效果欠佳。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相关的艺术素养,不能有效地将艺术性体现于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从大多数高师生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看,制作水平良莠不齐,与优质课件的要求相比差距甚远,问题在于把多媒体课件的视觉艺术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所谓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即是说课件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相统一,让美的形式来表现课件内容,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让学习者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我们说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更要综合运用艺术的理论与技巧,遵循美学的规律,使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恰当利用艺术形式去传授教学内容,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艺术美对学习者进行审美教育,增强学习者的综合素质。[1]优质有效的教学本身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如果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技术性与艺术性不能有机结合,使用不具艺术性的课件进行教学,就达不到教学资源的最佳优化和利用。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时,应尽可能充分体现其艺术性,采用丰富多样的制作手法,给予学生视觉艺术享受,让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使其在视觉艺术传达的美感中体验获取新知的愉悦,从而达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提高有效教学时间内的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艺术性要求已经成为优质课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艺术性?国内外诸多学者提出了课件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把画面制作艺术规定得更为详尽具体:第一是教学的实用性,考查其知识内容是否丰富,有无参考价值,用多媒体手段表现教学内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多大的优越性;第二是制作的技巧性,考查其教学内容与媒体的表现手段是否恰到好处,交互功能是否用足;第三是画面的艺术性,从两个方面考虑:(1)教学设计内容的潜在美,要求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内容明了化;(2)画面的艺术现象美,体现在构图、动感的处理、画面的调度、声音的配合、文字的处理等诸方面。[2] 所以,要使高师生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既具技术性,又具艺术性,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尤其是艺术性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提升高师生的艺术素养着手,进行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素养的养成教育是基础,为此提升高师生的整体艺术素养,是高师院校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与解决的课题。
二、调研分析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中,常常会忽视其艺术性,由于艺术性的体现要求制作者要具有一定审美素养,其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难度较大,所以大多数人一般不予考虑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只注重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其实,艺术性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等一样具有重要的作用,都是构成优质课件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要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中形成优质课件设计制作的良性循环体系,就必须先在高师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
为了解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质量。研究者在某三年制高师院校学生中进行了调研,随机抽取了中文系、数学系、英语系三年级学生的PPT课件各30件,从“制作技术技巧娴熟、合理进行字体设计、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从“某三年制高师院校学生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调查分析表”数据来看:90名高师生制作的PPT课件,制作技术技巧娴熟者占74%,合理进行字体设计者占69%,合理配置图形图像者占39%,合理设计搭配色彩者占33%,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者占18%,所比较分析的六个方面呈递减状态,尤其是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方面的人数比例不足50%。可见,高师生在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能力尚待提高。再从艺术性与技术性相比74%与18%,其艺术性大打折扣,所以在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高师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形成的一个新生课题。
要提升高师生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能力,就必须提升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知识和素养的储备、应用能力。用审美能力支撑多媒体课件制作时的画面构图、文字处理、图形选择、图片编辑等技术,用审美的眼光去搭配界面色彩、对比协调画面、均衡配置图形,将美术知识和素养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进行综合运用。因为只有设计者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素养,才会在多媒体课件构图中处理好主体、陪体、环境和空白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体现构图的均衡性、统一性、对比性、形象性、感染性与形式美等一些基本原则。于此同时,才能体现出画面构图简洁明了、主体与陪体鲜明、光色搭配明暗适当、字体大小选择适合、突出其图文并茂的美术功用性。可见,利用美术素养理念去设计课件的界面、文字、背景、图形、图像和色彩进行处理尤为重要。但是,这些美术素养与能力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形成,这种能力只有通过美术教育教学进行培养,才能得以提高。
三、应对策略
教学实践中需要具有艺术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一旦离开了艺术性,就失去了使用时的感染力,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艺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制作课件中,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在如何运用计算机丰富的资源,完善课件设计方案,增强课件艺术效果方面,都有力不从心之感。针对高师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和心理需求,进行课件制作教学与实践,实现教育、科学、技术、实用的综合比较容易,但要充分发挥其艺术教育的功能,学生的美术素养欠缺的话就比较困难了。简单地说,要使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合理地分布文字、图形以及表格,在有限的界面上合理构图,产生有序的艺术感,达到快速、准确、高效地传递信息的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升高师生的美术素养,将高师生的美术素养运用到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中,将会使其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技术性与艺术性方面逐步达到有机的结合。
1.充分利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提升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素养
《美术基础》课程是高师生在校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设置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所以要充分利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平台,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媒体制作艺术素养,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中需要的基本美术元素(构思构图、色彩配置、图形构成等)进行专题教学。例如:在“构思构图、图形构成”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基本具备依据内容进行构思的能力,理解画面构图的均衡与多样性,形成多媒体界面生成图像与绘画画面构成图形形式美的共性理念;在“色彩配置”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色彩的和谐、均衡、对比、冷暖、联觉等色彩现象的内涵,尤其是要识记在光色中配置互补色会产生视觉不和谐和色相衰减的原理,同时还要准确地辨别光色配置减色原理和颜料色配置增色原理的特性。通过《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对媒体设计艺术目标的逐步渗透与实现,从而使学生形成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所需的基本美术素养。
2.开设《媒体视觉艺术》选修课程,培养高师生的艺术设计素养
高师院校应专门开设《媒体视觉艺术》选修课程,把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图形、字符、动画、色彩等效果,以及多媒体画面的最基本元素中的视觉元素(点、线、图形、图像、空间、色彩、光、纹理)和链接元素(各元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如树形链接、非线性组合、并列等)进行专门的教学。例如:在“视觉元素”的教学设计上,让学生逐步形成对点、线、图形、图像、空间、色彩、光、纹理等效果的合理安排,以达到从视觉感受上把握界面图形和谐统一的能力,克制“花、乱、灰、跳”等不和谐现象的产生;在“链接元素”的教学设计上,能够使学生具备合理安排、并置、组合各元素的构成能力,克服“杂乱无序、主次不清”现象的发生。所以通过《媒体视觉艺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以培养学生现代媒体设计与应用的综合艺术素养。
3.建设优质多媒体教学课件观摩资源库,拓宽高师生的艺术视野
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建设优质多媒体课件观摩资源库。例如:学校有关教学单位要专门搜集优质多媒体课件,协同学校图书馆、信息中心等部门创建多媒体课件资源库,并在校园网上公开传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浏览优质多媒体课件,有关授课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给予学生指导、答疑,让学生能够随时浏览到优质的多媒体课件,从观摩中汲取艺术设计营养,逐步拓展学生的媒体视觉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借鉴优质资源的能力,以求达到学以致用,是提升学生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视觉艺术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4.细化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能力考核指标,进行能力考核
把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艺术性作为高师生毕业考核的重要指标,细化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能力考核指标,进行能力考核。例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把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制作,作为学生毕业时具备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进行考核,对合理进行字体设计、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通过教学管理手段进行达标能力考核,敦促学生逐步形成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设计艺术素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通过以上策略的具体实施,学生不仅能逐步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达到逐步解决课件制作中经常遇到的美术问题,例如:字体、图形、图片的大小形状,画面色彩的对比和配置等;把学到的美术知识合理地运用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只有知道在色彩面积比较中各色之间的面积反差越大,对比效果就越强烈的原理,才能有效地处理画面构成中面积色彩的大小和多少;只有理解由色彩明暗的差异而形成的色彩对比原理,才能合理配置互补色的对比效果、类似色的和谐效果,以不同色阶的搭配丰富色彩的语汇,用不同的纯度的色彩丰盈充实画面,用画面中色彩的层次、空间的关系来体现色彩的强弱、鲜明、沉闷等许多不同的变化和情感;只有了解字符、线条、图形的视觉美感,才能合理配置字符、线条、图形的大小、形状;把这些美术知识转化成个人的审美素养,能在课件设计与制作中进行举一反三地应用,才能追求课件中最佳的视觉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高师生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基本美术素养的提升,也是高师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只要全面提升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并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将美术素养进行运用,设计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才能富有特色,其艺术性才能得以提高,结合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用艺术审美的角度进行设计,最优质的多媒体进行课件才能形成,用最优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不断汲取学科知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
在互联网的生活方式下,人民群众期盼着“更好的教育”,分析、比较“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设计和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模式,都存在许多优点,但也有一些明显的缺陷,将它们结合起来,利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模式,日益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一、主体与主导并重
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学生在网络资源环境下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正确地加以引导和把握。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前提下,要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的工具,学会对网络的丰富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加工和处理,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提高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能力。
二、“三维目标”有机统一
现代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方面尚显不足。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介入。教师注重多媒体演示、网上辅导和交流,学生注重计算机屏幕和网络自主学习,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的富有情感的交流就会成为“人―机”之间毫无情趣的交流,这是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大忌。人机关系越密切,人际关系越弱化。有的学者对此提出忠告:“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器之间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真情实感的交流,导致学生情感态度与体验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语文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把握好课件适合的切入点,防止课件成了“教案搬家”,教师成了“放映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友好、和谐的情感态度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件准确定位
信息技术介入语文教学无疑带来一种新的活力。大量的作品通过声情并茂的图片、声音、影视等手段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尤其在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讲解、有限的挂图演示,而是尽可能地调动所有的感官,让学生在感受语文工具性的同时受到人文性的熏陶,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搜索、课件的演示等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要让学生使用的课件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必须对课件重新定位。
(一)共享性原则。信息时代是资源共享的时代,设计的课件要能及时快速地和别人共享,以便进一步完善。因此,课件设计不宜过大,首要问题是要注意精简,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影视、音乐、图片等)舍去,或分割成独立的链接,实现课件设计的最优化。最好是设计成网络课件,使他人能通过网络很便捷地使用课件。
(二)交互性原则。在强调学生主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今天,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课件必然不容忽视。因此,设计课件时,要重视课件的交互性,不仅强调课件的操作简单易学,使没有多少电脑知识的人也能学习,更强调人机交互,而且要突出学生的参与,强调人人交互,要使学生在不同时空范围内能够通过课件进行有效的知识吸收,进行及时的协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建构。所以,BBS、聊天室将成为学生探讨问题,合作学习的理想场所。
(三)重组性原则。一种课件的设计方案,体现一种教学理念或教学方法,并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同时,一种课件在不同时期的效用也是有差别的。如何保留一个课件的有效部分进行简单的修改就可投入再使用是未来课件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开放性、可重组性。模块型课件、基于资源库的课件更受欢迎。它就像小孩的积木玩具,可任意拼装组合,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自行加入或减少相应内容,有所取舍地为教学服务。同时,要注意制作平台和操作平台的普遍性、兼容性。网络环境是未来课件的载体,由此,传统意义上的课件必须在新环境下重新定位,扩大课件的外延,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一切媒体资料都可以称为课件。
四、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素养
教师的现代化教学素养是其做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如何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储备,这就需要老师通过技能培训专业进修等方式,提高操作多媒体的技术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专业技能。
(二)在对教学内容深入把握的基础上能够灵活操作计算机设备和教学应用软件,通过专项练习熟练操作计算机设备,比如制作教学课件,进行课件演示等。
(三)科学合理地设计课件,优化课程资源,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信息的感知、分析和吸收。良好的课件兼具美观和内容的丰富趣味性。制作优良的课件,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教学活力。
五、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
面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要辩证地去看待。分清主次眉清信息技术教学的次要地位,正确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辅作用。所以优化初中语文现代化课堂教学,还需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辅教学作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不等同于教学内容,也不是初中Z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为了帮助中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应该权衡好这一新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任务目标之间的关系,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把握,利用好信息技术等手段来引导学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