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推理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考英语 听力技巧 预测内容 快速笔记 分析推理
一、听前准备,调试心理
听力测试实际上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测试,因此考生应排除焦虑、恐惧心理,以最佳的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进入测试。
二、熟悉题型,预测听力
考生要充分利用分发卷和听力测试之间这段时间(约10分钟),集中精力,熟悉各种题型,大胆预测。
第一节:情景反应。
大致包括10种类型:问候(How are you);答谢:(Thank you);致歉(I’m sorry);问候(答语多与上句相同:Hello);告别(答语多与上句相同:See you soon/later);祝愿和祝贺(Good luck);彼此祝贺(Happy New Year);表达同情(His mother was hurt in the accident);表达遗憾(I’ve failed the exam);电话用语(Hello!May I speak to Jim, Please)。
第二节:对话理解。
该题难在听见的不一定是要问的,它的话题包含邀请、看病、约会、购物、问路、谈天气、询问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情景和背景等。
例如,重庆市2011中考题第二节。
( )9. A. At 10:00. B. At 10:30 C. At 11:00
可以推测应该问:What time/ When…?
结果听到的是――
W:What’s the time now, Jack?
M:It’s 10 o’clock. We’ll have a class meeting in half an hour.
Q:When will the class meeting today?
考生容易选A。所以并不是听见什么就答什么,一定要听清楚该题设计的Question是什么,稍加分析考生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是B。
第三节:短文理解。
听短文前,浏览题目,预测文章大概内容。根据短文的几个问题,基本上可以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检验预测,相信听的过程
1.全神贯注,快速记录重要信息
大胆的预测毕竟不准确,因此考生在听的过程中必须记录Keywords,对某一答案犹豫不决,记录就提供了查验的最好依据。
例如,重庆市2012中考题第二节。
( )12. A. Lily B. Lucy C. They’re the same
这道题不太好推测,但是从C选项可以看出可能是Lily和Lucy两个人在进行比较。所以考生在无法预测的情况下更应该做好听的过程中的笔记。
结果听到的是――
M:Lucy, are you taller than your sister?
W:No, my sister Lily is taller than me.
Q:Who is shorte?
考生即使推测方向正确,因为考场的紧张或者掉以轻心也容易选A. 该题进行了一个反义词转换,增加了此听力题的难度。因此听力笔记是非常重要的。
此题考生在试卷上可以做成这样的笔记:
( )12. A.Lily(taller) B.Lucy(taller?No) C.They’re the same
2.仔细听:优化信息,逻辑推断得出结论
这一步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排除干扰、优化信息,运用我们的理解能力,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推断,然后得出结论。
例如,重庆市2012中考第三节(A)篇短文理解
13.We had an English party to relax ourselves.
A. last week B. last month C. last year
14.The English party began at
A. 6:30 pm B. 7:00 pm C. 7:30 pm
15.Our English teacher and the five students had practiced their____for almost a month.
A. dance B. song C. play
16. We hope to hold another party next year in
A. the village B. our park C. our new school
此篇短文预测手段失灵:每个题的三个选项都有可能发生。考生不好预测答案,那么仔细听的过程对考生来说就特别重要,听的过程中做好笔记也至关重要了。相反该年的(B)篇短文理解我们完全可以预测正确。
四、避免错误,听力检查
很多考生以为听力播完就可以做笔试题。其实,我们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听力检查
1.短暂记忆检查法
我们可以利用大脑的短暂记忆时间对听力进行检查,尤其是我们误选的答案
2.笔记检查法
对于有些纠结的问题,尤其是第二节对话理解,考生要一个接一个的听,无法停下来多想时,听力笔记就对听力检查提供了最好的依据。
例如,平时训练的一道对话理解
A. In 1983 B. In 1985 C. In 1987
听到的是――
W:When were you born, Dick ?
M:I was born in 1985. And my brother is two years younger than me.
Q:When was Dick’s brother born?
A.In 1985是干扰信息,因为该题没有问“When was Dick born”。
答案B肯定不正确。如果我们不进行逻辑推理、仔细分析,也很容易错选答案A。正确答案应该是C。在年龄上比某人小2岁,应该在年代上加2,因此“Dick was born in 1985, his brother is two years younger than him, so his brother was born in 1987.”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做到:稳定情绪,预测内容;抓关键词,快速笔记;优化信息,分析推理;短暂记忆,认真检查。我相信中考听力的所有问题,都会在不断的训练中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做好预习,心中有数
每节课前都养成预习的习惯、知道老师上课要讲什么,自己有什么不懂、模糊不清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心中有数,课堂听课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的听,盲目的记,只有认真预习才能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2、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如老师讲化学反应方程式,听老师分析反应过程,不能只记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细心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老师讲计算,要听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学会规范解题步骤,一时未听懂的暂时放下接着听,等下课后,再找老师解决遗留问题。化学知识点多而零散,课堂记笔记很重要。书上有的简单记,书上没有的详细记。重点、难点、详细记。兼顾记笔记和听课,不能只听不记笔记,也不能只记笔记而忽略听讲,顾此失彼。
3、及时复习,避免越学越乱
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大脑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通过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避免出现越学越乱。例如学完同分异构体后,复习时就与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位素进行对比,找出四个概念的区别,这样才会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规范解题,保证作业质量
在写作业时,首先要先看书,整理好笔记,然后再写作业。作业要认真规范,按要求格式去做,不要马虎大意。做完后还要仔细检查有无错误,自觉严格要求,最后总结一下所答题目类型,在解题中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5、适量做题、举一反三、总结规律
做题是理解消化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选择习题要有针对性,不能陷入题海战术,应以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为目标,注意归纳总结,掌握技巧达到举一反三。例如,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技巧有:特征物理性质切入法、尝试法、计算推理法、逻辑推理法、高频信息切入法。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差量法、估算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关系式法等。这样坚持总结,形成习惯,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
6、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多种能力
化学实验分为四类: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课、实验习题。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的操作,后三类是学生动手进行的。教师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具体地认识物质的外表特征,物质变化条件,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顺利地形成概念和确信理论的真实性,并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还可以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学生动手实验是学生独立的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对所得物质及其变化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掌握的知识也更牢固。
7、建立题库,进行学习反思
把老师发的练习题,考试题都放在自备的习题袋中,以便查找方便,同时对做错的习题用红笔改正过来,对每一个错,要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记住,还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不会应用,还是马虎,不能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对错误原因也用红笔写在错题旁边以示警告。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你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如果知识点不准,则要强化记忆,如是马虎,以后要细心,如果不会应用,应多做些题,对做错的题,隔一段时间拿出来重做,经过这样一改一做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致在今后的学习中少出甚至不出此类错误。
8、学会巧记、事半功倍
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今天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学科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及教育功能,认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想就数学阅读先抒已见,以求教于大方。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第一,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真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而一般阅读“理解和感知好像融合为一体,因为这种情况下的阅读,主要的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把它与新的印象联系起来,从而掌握阅读的对象”,较少运用逻辑推理思维。
第二,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第三,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 “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数学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
第四,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还有,数学阅读时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这些往往要求读者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关键词:数学;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48-02
通过对两届学生的教学,深刻体会到,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广阔性、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严谨性,推理的逻辑性及知识的综合运用显得有些不足。加上高中教材与初中课改新教材教学内容上有一些 “脱节”。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应有责任引导好学生做好高中数学学习的准备。
一、知识点衔接的准备
初、高中教材教学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脱节”: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教材中已删去不讲,但在高中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初中教材只提到提公因式法、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只是在少许题目中出现,而出现在“阅读”部分的十字相乘也只是局限于二次三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几乎不涉及,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
3、对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5、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弦切角等和定理如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6、解方程(组)中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简单的无理方程、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在初中教材中未出现;换元法解方程(换元思想)在初中教学中也大大弱化,很不利于高中数学学习相关知识的学习。
因此我们初中教师对初高中衔接内容的补充是有必要的,学生在补充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收获也是必然的!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应有意识地补充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
二、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准备
初中教材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只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多。初中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简单、具体形象; 从直观、形象、具体事例出发,概括出一般结论,教师讲解典型例题,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学生思维单一、解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分类讨论的纯粹性,完备性把握不够。
高中教材是信息大集中,能力大发展,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明显增强。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性,概括性强;教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注重严密逻辑推理,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综合性明显加大。
因此初中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及时复习,以及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等良好学习习惯。
此外,多项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教学中应特别关注。一是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实现教学内容的自我构建。同时,加强对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及时进行归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 形成学生自己的解题策略;二是要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三要提高数形结合能力。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四要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是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基本途径。一道陌生的几何题摆在面前,常使人感到无从下手,在简单的证法未被发现之前,我们不得不向各个方向伸出思维的触角,试探、摸索、寻推正确的方向。通过一题多解,一点多变的训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五是要提高运算能力。我们要训练学生做到会做的一定做对。要求数学表达,格式清晰,结果正确,不提倡在初中数学解题中过度使用计算器。
三、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由于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虽然不少高中教师强调了高中数学的学法调整,但由于原有学习方法已成习惯,有的同学不敢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高中阶段课目多负担重,突出的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方法上的准备是必要的。从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可把学法指导的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预习指导
平时应要求学生预习做到: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听课指导
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3、思考指导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初中学生思维狭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敢思、勤思、随读随思、随听随思;善思、反思。
4、提问指导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平时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问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2)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3)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4)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此外,还应要求学生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
5、笔记指导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
2.穿插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阅读教学解题方法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把英语课程学习提到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并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应达到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其中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和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做出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高考中对此项能力的测试变得日益重要,比例日益增大。近几年的英语高考题,阅读题量大,难度高,有些考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阅读理解能力的好坏对考试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得阅读者得天下”,因此本文就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谈谈几点看法:
一、常见题型分析
(一)主旨大意题
主旨大意题在阅读理解试题中所占比例及难度都相当地大。主旨大意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全文的核心,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信息来阐明中心话题。因此,把握主旨大意对于正确理解全文具有重要意义。要找出主旨大意,应采用快速阅读法浏览全文,阅读时注意要抓住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文章不同,中心句在文章中的位置也不同,一般情况下阅读时应特别留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及各个段落的首句和尾句,因为它们往往包含文章的中心议题。
常见的命题方式有: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What does this passage mainly concern?
The main point of the passage is _____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writing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___.
文章主题常常可以通过文章的写作方法来体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主题句位于文首。主题句出现在文首,开门见山,提出主题,随之用细节来解释、支撑主题句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这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演绎写作法。2、主题句位于段末。主题句出现在文章结尾是作者采用了先摆事实,后作结论的手法。这种段落称作归纳型段落。这是英语中最常见的归纳写作法。3、主题句首尾呼应。为突出主题,作者先提出主题,结尾时再次点出主题,这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也较为多见。通常,前后表述主题的句子不是简单的重复,后面的表述往往有进一步的引申或发展的意味。4、主题句位于段落的中间。主题句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通常前面只提出问题,文章的主题由随之陈述的细节或合乎逻辑的引申在文中导出,而后又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或发展。5、主题句隐含在段意之中。全文没有明确的主题句。其中心思想包含在各个句子中,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要把所有已知的细节综合起来,进行逻辑推理,概括归纳出主题句。
选择文章标题属主旨大意题,是阅读理解题常考的题型之一。那么怎么样选择文章的标题呢?选择文章标题属深层次理解题,它要求考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主人公的特定心态、文章大意及作者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所选出的标题还应做到概括性、针对性、醒目性有机结合。
1、概括性原则。要求标题应在最大限度上覆盖全文,囊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文章的主旨。标题实际上是文章主题的一种确认方式。通过寻找主题句,往往很容易确定短文的标题。但大多数文章的主题句并不明显,需要通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意思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从全局的角度概括归纳出文章的标题。要防止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2、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对标题外延的一种界定。概括性原则要求文章标题包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如果标题过大,就违背了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要求标题不能太过于概括,而是要直接指向文章的主旨。即标题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量体裁衣,大小适度。
3、醒目性原则。标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是文章的灵魂。标题的好坏往往会影响文章的可读性。读者往往从标题上决定文章的阅读取舍。故标题往往比较醒目,甚至比较离奇,目的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唤起读者对文章阅读的兴趣。所以在标题选择的过程中,在满足概括性和针对性的条件下还要考虑标题的醒目性。
(二)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是指在理解原文字面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语篇逻辑关系的分析和细节的暗示,作出一定的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文章的深层意义及隐含意义的过程。推理判断题在阅读中属于难度较高的题型,通常占总题数的15%-30%。它主要考查考生理清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能力以及考生的识别能力。推理判断题所涉及的内容可能是文中某一句话,也可能是某几句话,要求考生在遵循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对文章字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逻辑推理,揭示其深层含义。常出现的推理题有逻辑推理,知识推理等。这类考题中常出现的词有:infer,imply,suggest,indicate,conclude,learn from,probably,most likely,can,could,might,may等。
常见的命题方式有:
From Paragraph one,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__.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What can we learn from...?
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
This passage would most likely be found in ______.
推理判断题要在阅读理解整体语篇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真正内涵。1、要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线索,这是推理的前提和基础;2、要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挖掘加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分析、综合、判断等,进行深层处理、符合逻辑地推理。不能就事论事,断章取义,以偏概全;3、要忠实于原文,不能主观臆想,更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4、要把握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语篇的结构。要体会文章的基调,揣摩作者的态度,摸准逻辑发展的方向,悟出作者的弦外之音。
(三)词义推测题
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和语义的能力,突出考查对语境的分析和把握能力。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越来越重视对猜词词义能力的考查,试题中有一到两个小题是直接考查词义猜测的。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猜测某个生词、熟词、短语或句子的意思以及猜测代词的指代等。
常见的命题方式有: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word...?
The word…could best be replaced by...?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probably means...
The author uses the word...to mean...
(四)细节理解题
细节理解题在高考阅读理解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2007・全国各地的试题来看,细节理解题占全部阅读理解题的50%还多。细节理解题一般是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和事实提问的。细节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答案几乎可以直接从短文中获得,正确答案和原文中含相关信息的句子也几乎相同;另一种细节题要复杂一些,有时在原文中找不到和正确选项相近的词,正确答案可能是原文某一事实的结果、原因、前提等。细节理解题的特点是:要选择的答案一定要在短文中找到相关的词、短语、句子或段落;选择的依据必须是短文本身提供的信息,而绝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假设或推测或是自己的观点来决定。在阅读过程中对一些涉及到who,what,when,where,how,why等常考的细节内容做适当标记,以便于解题时迅速、准确的查找。
常见的命题方式有:
According to the author,who / what / when / where / which / why / how...?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 not tru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text?
The author states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_________
当问题中含有not,except,but等表示否定、排除等意义的词时,需要进行逆向思维。因此,一定要保持思维清晰、认真审题,不要武断。
二、解题方法
(一)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其次,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理解。
(二)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题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不能顺利地输入信息,更谈不上运用英语。近几年的高考阅读速度大约是每分钟40个词左右。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
抓主题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通常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程序,即从概述开始,随之辅以细说。这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当然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主题句往往对全文起提示、启迪、概括、归纳之作用,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题往往直接可从主题句中找到答案。
(三)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文体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读者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
(四)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
在实际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
三、教学启示
(一)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
阅读教学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语法和词汇,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属于实践课,教师不宜过多地讲解语言知识,只有让学生亲自参加到阅读实践中去,将教师的指导与自身的一系列思维、认知、判断和理解活动结合起来,将自己积累起来的背景知识和语篇知识容纳进去,才能顺利地完成阅读教学的各项任务。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进行阅读训练前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按意群阅读,摆脱逐字逐句地把英语翻译汉语的阅读方式;要求学生养成在阅读时做笔记(用下划线或者圆圈来标记重要内容)的习惯;学会利用文章的信息不断地验证阅读中的推测和推断的正确性,避免做题时出现过多主观性和思维不严密的现象;针对多数学生读不懂结构复杂的长难句情况,设计长句分析练习,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其句子成分的方法理清句意和获取所需的信息。
(三)精心选择阅读材料
给学生阅读材料时,要在选材上下功夫。如果阅读材料太长,学生感到厌烦,课上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如果题材和文体过于单调,学生视野太窄,也没有趣味。如果文字和题目太平直,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得不到锻炼。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才会使他们有兴趣坚持阅读下去,并且让他们感受到阅读是一种既增长知识,又令人愉快的活动。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任务,基础好的学生要加大阅读量,难度也可以适度加大一点;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让他们读一些稍微简单的文章,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尝试让学生阅读各种体裁,不同话题的英语文章,如Plans,Inventions&Celebrations,Religion&Geography,Weather&Travel,Sports&ArtLiterature,World&Environment等,配以适当的练习,使学生熟悉各种体裁及题材的文章特点。指导学生一方面注意学习的广度,既要学习社会知识范畴的内容,也要学习自然科学范畴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要关注文化学习的深度,即既要让学生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是什么,还要了解为什么,形成知识体系;更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思考提高自身素养,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有机统一。
(四)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与方法,周密设计阅读活动,把阅读策略培养纳入到日常教学中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计划地设计阅读过程中的各项辅助活动,通过活动向学生展示有关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操练并掌握这些策略。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好语篇结构,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体裁和篇章结构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解决问题,其中利用上下文语篇推测(inference)是阅读策略训练的重点,具体包括调查分析出的12项有效阅读策略。
(五)在阅读理解题的评讲中要重视分析解题的思路和策略运用
对于学生出错较多的文章,教师不应只将其翻译了之。实际操作中往往教师一译成汉语,学生便恍然大悟,然而这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因为在理解这个建立意义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调用多种知识进行推导,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帮助他们在操作中增长能力和知识。教师应善于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拓宽思路,而不是把正确的理解直接告诉学生。
(六)要求学生经常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有效的阅读策略
学生建立自主意识,才能形成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学会自我评价。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后总结阅读的一般步骤,认识到阅读的一般规律,形成适合于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式。
(七)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扩大背景知识,培养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增强学习自信心
课外阅读应以消遣性阅读为主,材料的选择应给学生更大的自和自由度,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材料,主要是有关英美文化的材料。量大范围广的课外阅读是扩大背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阅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语言技能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的技能,如听、说、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人的整体语言水平,如词汇、语法甚至听、说等方面的知识都会对阅读能力造成影响。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依靠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形成策略,这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琳,王蔷,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张德萍.如何成为反思性的教学实践者[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
4.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轮[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教师先从一道判断题引入:16?郾8÷0?郾41>16?郾8( )。
学生独立解题。
师:遇到这样的题,你认为最基本的解题方法是什么?
生:列竖式。
生:亲自算一算。
学生通过笔算很快求出结果,从而判断不等式是成立的。
师:不用算,你还有什么办法吗?
生:有,我们知道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数大……
由于这位学生平时说话慢,还没等他说完,我就制止了他的发言。
师:这可是除法呀!
生:对呀,这是除法,怎么能用乘法来判断呢?
那位学生欲言又止。
师:好,谁再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老师,我发现只要除数小于1,商就大于被除数。
师:他说的对不对呢?还有谁也是这么认为的?
师:那我们怎么知道这种想法是否正确呢?
生:验证。
师:好,每位同学举一个例子。
学生验证,均得出结果。此时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自信的笑容。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生: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数小;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被除数大。
生:除数小于1,商就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商就小于被除数。
生:老师,我是这样想的……
师:我知道你的意思,你的想法给我们大家提了一个醒,在判断大小时要注意区分乘法和除法的不同,对不对?谁能帮忙提醒一下?
生:在乘法算式中,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数大。而除法正好相反,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数小。反之,也同样。
教师又找几位学生说了自己的想法,这时那位学生还举着手。
师:你是不是没有听明白?
生:不是,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我们知道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数大。而用商乘,被除数就应该比1。只有商大于原数,商×除数(小于1)才有可能等于被除数。
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我一时怔住了。仔细想来,原来这位同学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判断的。我们不妨简要分析一下:首先将上面算式中的三个数用字母来代替,若A÷B=C(A、B和C是三个不同的自然数,且A≠0,B
如此思考,是利用了乘法中积与被乘数关系,以及乘除之间的互逆关系,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的逻辑推理,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思维水平。同时这样做可以有效沟通小数乘除运算中两个“规律”之间的内在关系(这里的规律是指小数乘法中积与被乘数的大小关系,小数除法中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说白了,两个“规律”就是一个关系的相反过程。相对而言,教了十几年数学的笔者,习惯于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推理来得出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将其完全割裂开来教,两个规律就是两种情况,从未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过,想到这里不禁为自己的粗糙处理和盲目判断感到羞愧,更为这位学生的精彩表现而欢欣鼓舞!
反思以上教学片段,如果不是那位学生一个劲儿地举手,可能就会失去一次让学生深入理解,让自己彻底反省的机会。整个教学中,笔者两次误读学生:第一次以为他看错了运算符号,将乘法套用到除法上,所以直接打断了他的发言。第二次将学生的“错误”想法拿来作为提醒其他学生的一种方式,看起来奇妙,其实漠视了学生的真实想法。这些先入为主的做法与自己平时不善于倾听学生,只按自己心中的路线教学有很大关系。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学会倾听教师的讲课,却偏偏忘记了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还是著名教育家佐藤学说得好:“当学生不听讲时,大多数教师是责备学生的‘听讲态度’,而极少有教师反省自己的‘讲话方式’,极少有教师认为以自己的‘倾听方式’或‘身体姿态’为轴心所构成的与学生的交往方式有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原因;措施
高中数学由代数和几何数学组成,不少同学对高中数学抱有很大的怨言,经常感叹数学计算量大、推理证明困难等。笔者认为,对于高中数学,不仅要进行大量的题目练习,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记忆并理解,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增强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加快数学学习进度,提升数学学习成绩。
1高中生学习高中数学困难的主要原因
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揪根溯源,寻找学习中觉得困难的真正原因,只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的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当前数学学习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1基础差,对教材内容难以理解:对不少同学来讲,学习数学最大的困难在于对公式和定理的记忆以及掌握运用。其实这只是表面原因。真正让同学感到棘手的是不知道这些定理的来源以及相关的逻辑联系。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同学数学基础较差。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缺少对公理、定理以及相关推论的证明理解,只掌握了基本内容但缺少证明逻辑。这就造成在推理联系性较强的高中数学体系下的学习困难。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听不懂,造成后期的连锁反应。
1.2练习少,缺少熟练性的数学训练:对于高中数学来讲,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和训练性学科。虽然当前强调素质教育和减负,但是在现行的高考模式和要求下,数学所占的比重和分数依然不可忽视。必须通过大量的数学训练来吸收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当前不少同学正是缺少对练习题的大量训练,缺少了熟能生巧的练习过程。从而导致他们所见的题型单一,在考试中必须耗费时间进行解题思路的试探。降低了考试时间的利用率,影响考试成绩。
1.3提问少,缺少对问题的体系化研究:高中数学是一门体系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对待高中数学学习,不能采样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进行学习,必须从整体入手,在掌握一种题型解题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和拓展知识点的联系性,争取用到之前所讲的知识点进行联系,每道题尝试两到三种解题方法。当然这只是适用于较为复杂的题型,对于简单题型依然还是需要以课本例题的解题方法为主。同时还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中不爱对老师提问,有问题藏着掖着,日积月累后面对难题竟不知从何问起。这种不爱提问的学习态度也严重影响了对高中数学的学习。
2有关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几点心得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增加了对数学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几点学习方法,在此提出来,希望对其他同学的数学学习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老师同学以予斧正。
2.1养成良好的课前课后学习习惯:在当前的高中数学学习中,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巧。虽然有老生常谈之嫌,但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确是屡试不爽。同学们必须对教材进行预习,我对数学课本的预习并不是简单地翻阅,而是先做例题,保持至少十分钟的思考,在我使用之前学习知识无法解答的情况下在教学内容中寻找答案,然后再看教材中例题的解题过程,掌握解题思路。同时还要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建议使用两种“版本”的笔记,一个是课堂速记笔记,一个是课后整理笔记。这样不仅提高了对课堂记忆的吸收,还有助于笔记内容的查询。
2.2重视高中数学基础内容的学习:在当前高中数学考试中,并不是所有的考试内容都是由复杂题型组成的。纵观当前高考题型,其中30%的内容属于课堂例题的变形,这部分内容大多较为简单,属于基础中的基础,被称为送分题,学习好课本内容即可解答。因此我们必须将课本例题全部掌握并熟练记忆,这样才能在考试中答好“送分题”,保证在基础内容中不丢分。另外,还必须在课堂学习中重视对基础课程的听讲。老师讲解和我们自己学习属于两个维度,因此只有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丰富我们对数学问题看待的客观性。不能因为自以为理解了就放弃对教师讲课的听课机会。这也是重视基础,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方式。
2.3掌握分阶段练习的数学学习技巧: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我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学习规律。日本著名教育学家米山国藏先生在他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曾经谈到,对数学的学习尤其是高阶段数学的学习,必须遵循“分层原则”和“累进原则”。也就是说在接触教学内容头一个星期甚至是头几天中要从基础做起,一个星期后在进行教学难度提升。而且难度的提升要逐层累进,最好不要追逐所谓的“难度”(有兴趣除外),不利于解题方法掌握的连贯性。此外,还要根据学期的时间长度和课程进度进行适当的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在漫长的学期中记住并运用好所学的数学知识,不至于学了后面忘掉前面的。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数学成绩不甚理想的同学,做好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就是从当前做起,从基础学起,从例题练起。在课本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学习中,逐渐加强对内容的理解记忆,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成绩在扎实基础的推动下稳步提高。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掌在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后,让我们在数学的海洋中努力徜徉吧。
作者:张钦瑜 单位:晋城一中574班
参考文献:
[1]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D].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年:1-100.
问题是化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具有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具有价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识上的矛盾,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只有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实现创新的目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后所产生的新的困惑,在教学难点与关键处,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索,并适度地启示和点拨。如教学酸碱反应时,要鼓励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大胆提出问题。总之,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会学生会问。
"探索是化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中面对新知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看书探索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及知识的发展过程等,其次小组交流,展示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一个认识过程,最后由教师引导、点拨、拓展思维。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体会到一些成功的愉快,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实验,既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又能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人生态度。指导观察。重点观察结合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突出实验现象;指导设计,由实验原理设计合理安全的实验过程;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操作,只有按正确步骤进行合理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总结反思,学生通过实验后的总结反思,既有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还能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特别是对失败的实验结果处理,寻找原因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指导学生积极完成家庭小实验和力所能及的实验,通过自制器具,自己设计实验,能很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积极性。
化学学习的一大特点是化学知识零碎繁多,杂乱无章,但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知识点不会或遗忘,就会牵涉甚广。学生对单个知识点可能已经掌握,但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要指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收集起来,从不同角度总结归纳,将知识的内在联系概括,形成知识网络;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形成规律后,就会在应用时有针对性的随心所欲地从大脑中索取,将知识作最优化的组合,形成清晰的思维通路,达到条件反射效应。化学推断、实验设计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思维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准确,或者新旧知识不能建立联系,就会造成认识上的不足和理解上的偏差,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出现思维不够严密或者不够灵活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优化思维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联想对比、归纳推理的方法。逆向思维法,就是利用原有的知识,从知识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现象推理得出原因,是化学解答问题常用的方法;联想对比法,就是通过已学知识,通过联系和区别来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应用经常利用该方法:归纳推理法,就是通过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根据逻辑推理去提出相似,类似或相反问题。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在解题中提高了抽象思维和分析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