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认识;转变;管理
《化学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主要取决于广大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性教学模式。因此,实验教学的改革显得更加重要。新形势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如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成为了当前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1.深刻认识新课程标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实验教学的改革,强调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前沿阵地。实验室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对于贯彻执行新课程理念, 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2.1 加强教学研究 制定详尽实验教学计划;教研组应在学校领导下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引导教师由过去的验证性实验模式,转变为更加重视实验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的探究性实验模式。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或效果不明显的实验,要在组内反复研究,找出好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可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教学方法的重大变化,过去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和仪器设备(按照原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备),已经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因此,制定详尽实验教学计划用以指导实验室的工作,成为了教研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2.2 围绕实验教学计划,做好仪器、药品的计划采购工作;为完成年度实验教学计划,首先必须做好所需仪器、药品的计划采购工作。少购、漏购会影响化学教学的正常进行,多购、重复购买会造成浪费。因此,首先必须搞清楚每一个学年需要的仪器、药品数量,然后对库存物资进行认真盘查,以保证采购计划的准确性。
采购过程中应遵循节约和环保的原则。因陋就简,鼓励教师、实验员和学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器具、或废弃物。如必须通过采购的,应该考虑初中化学学科多为定性实验这一特点,尽量采用实验试剂、化学纯试剂、或其他代用品,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又能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为目的。
2.3 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服务质量;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实验室管理,努力提高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把过去的管理职责改为服务、指导、管理职责。在管理制度上改变过去严格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和进出实验室制度,形成开放式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让学生有机会将在家中难以完成的家庭小实验在实验室的有利条件配合下完成,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转变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质量。那种只保管仪器、药品,照方抓药的工作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员不能仅仅做个实验仪器、药品保管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验能力。实验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应把精力投入到实验研究上。攻克难点实验、研修实验教材、创新实验方法、充分发挥网络学习优势,收集最新实验改进和仪器改进资料,并应用到教学工作之中。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在实验室的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甚至关乎实验教学的成败。实验室各项准备工作必须走在教学前面,这就要求实验员熟悉教材、熟悉进度、熟悉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与任课教师及时沟通交流,懂得需要改进的实验仪器,需要创新的实验方法,为教学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4 抓好常规管理,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2.4.1 实验室常规管理:①实验通知制度;②实验准备制度;③实验登记制度;④仪器维修、保养制度;⑤仪器、药品保管制度;⑥实验教研制度;⑦实验室开放制度;
2.4.2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仪器、药品无论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都必须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
建立《常用化学药品管理制度》;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熟悉各种药品的性状,懂得各种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知识。必须制定并严格遵守《常用化学药品管理制度》,严防中毒、火灾、腐蚀、爆炸等重大事故发生。
拟定《化学实验室常见事故处理办法》;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实验室常见事故处理办法,在仪器和药品储存、使用过程严防各种烧伤、灼伤、割伤、中毒、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3.实验室的档案管理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制度化 规范化 服务化 信息化
学校化学实验室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内容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化学实验教学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素质教育对实验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强化管理,真正将实验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是化学实验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化学实验管理员,谈几点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做法。
1.管理制度化
即使实验管理有章可循,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实验室的岗位规范,实验教师职责;仪器、设备、药品保管、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制度,化学危险品领用制度等。做到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自觉执行,一切按制度办事、运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近一年来又制定了使用实验室的有关规定,如不允许学生带食品进实验室上课,不得擅自带出实验药品等实验室管理制度,为此我在实验课上、教研组教研活动上,同师生共同研究并解决有关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实验管理有章可循,确保实验工作能正常有序地开展。
例如:教师每学期初应配合授课教师制订《实验教学计划》,教师应在学生分组实验前一星期将《学生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室,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将《演示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室。实验教师据此安排,并做好实验准备。无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师有权拒绝实验准备并形成制度。实验后实验教师应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单》,并及时收回所借出的仪器。如有丢失或损坏,应及时填写《仪器报损(赔偿)单》。学年末将任课教师所有的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单装订成册,为学校评估提供依据。
同时,学校对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师的一些制度也应该得到重视和执行。实验管理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配备富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实验教师。同时要形成校长主管,教务处主抓,总务处、教研组共同配合的管理。要将实验室管理工作纳入学校行政会研究的范围,定期召开各处室的协调会议,确实解决实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关心实验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体系。关心实验教师的生活待遇、劳动待遇、工作量核定、年度考核、职称晋级等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经常组织实验教师到先进的学校学习交流,参观取经,开阔视野。要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定期培训和业余进修,鼓励实验教师写经验总结和撰写论文。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到各校进行业务指导,督促实验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促进校领导对实验管理的重视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增强实验教师工作的责任心,促进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
2.管理规范化
即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实验室的中心工作是使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可使用状态,安全可靠,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上下工夫。
实验仪器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因此,实验室及其设备不得以任何借口挪为他用或闲置不用,以免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应按照教育部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实施。各类仪器分门别类排放。排放顺序、位置以配备目录的序号为主要依据,个别放不下的大仪器可适当调整位置。仪器应分橱分层定位存放,做到不挤压、不堆放。对移液管搞定管、分液漏斗等细长仪器可在层极中增加小间距的隔板增,这样不但少占空间,而且取用或清点都清楚方便。各橱柜应张贴仪器的定位卡,内容包含:编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等。各器材除易损易耗外,都应有相应的编号。对各种新购入的仪器经验收合格后编号入橱。要将各类仪器说明书归类装订成册,编上目录以便查用。要加强对各种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做好防尘、防锈、防潮、防蛀、防腐、防变形、防老化、防粘等工作。发现有损坏的应及时维修,保证仪器的完好,延长使用寿命。
实验药品和材料应按普通药品和危险品分室保管,并按配备目录顺序分橱分层排放,为取用方便,橱上应贴上相应的标签。配备目录中没有的放在最后排放。凡是进出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药品、材料,应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应建立仪器总账、分类账、低值易耗品领用账、仪器借用使用归还情况登记。这些账目不但是实验室装备情况的缩影,而且是一个学校实验开展情况。每学年末应对各种器材。药品进行一次清点,列出报废、报损的清单,经领导审核后消账,使之一目了然。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账账相等。
为保证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每年应参考上一学年的消耗量,新学年学生数,库存情况开出合理的仪器药品申请单。开出的申请单经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交由学校后勤处统一采购。
3.管理服务化
即以教学为中心开展活动,要使化学实验室成为教师和学生施展才华的基地;要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帮助,并自制教学仪器、改进实验方法提供材料和资料;要鼓励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
此外可以积极开展主题明确的课外实验、科学探究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勤动手、动脑和实验的技能技巧,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培养学生自寻仪器、药品和代用品的意识,从中领会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有效地发挥创造能力。开放实验室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生利用自由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课中未做好的实验或一些实验习题,也可做一些趣味性实验,增强感性认识。组织一些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和经验交流,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不断进修和学习先进的实验经验、实验技能技巧、实验新技术、实验管理方法,写实验总结和撰写实验论文。在不断学习和经验总结中,把实验教学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4.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5S管理;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室;思想道德素质
高校中基础化学试验室包括四个部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实验室。近些年来,高校重视化学实验室的科研成果、项目申请和学术论文的发表,而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有疏漏之处,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室频频出现安全事故,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室中教师、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缺失。
一、“5S管理”的内涵
5S管理是一种起源于日本的新型企业管理概念,一共包括五个模块: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整理是指合理放置工具、腾出空间、防止并减少工具误用,营造一个便捷清爽的工作氛围;整顿是对必要物品进行科学分类,并依次排列整齐,每件物品需要标识正确的物品名称,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清扫是培养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时定期轮流清扫工作场地,确保室内无杂物灰尘,为工作人员带来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心情,清扫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一些隐患;清洁是对清扫工作的深入细化,保持场地的干净整洁,通过定期的检查和共同监督,实现清洁工作的制度化和管理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素养是对前面四个概念的总结,促使员工将原有的工作要求转变成自身的工作习惯,从而实现全公司的工作综合制度规范化。
二、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室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实验室内构造特殊。水电是实验室的必备设施,此外还有气体、昂贵复杂的试验仪器、大量多样的化学药品等都为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带来了棘手的问题。二是化学实验室中的各类试剂具有不同类别的化学性质,其中许多试剂具有爆炸性、腐蚀性、剧毒性,试验中的任何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严重的问题。三是实验室中物理因素错综复杂。基础化学实验室中机器众多,特别是个别精密贵重仪器的不规范使用会带来一定隐患,机械设备的压力问题、工作场地的水源问题、电源问题以及辐射问题都为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带来了不便。
2.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实验室存在较多的闲置、过期、废弃药品。这些药品不仅占用空间,造成空间上的拥挤,还会为药品查询带来不便。二是实验室不重视对化学仪器的维护。基础化学大多面向全校,非化学专业学生对机器的维护、实验室的注意事项不甚了解,导致课上实验操作不规范、课后仪器清理不及时、室内打扫不重视。三是基础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仅限于文字,师生对文字规章的理解各有不同,不利于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三、5S管理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5S管理法在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室中的应用通过五大模块进行:一是整理部分。对校内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库存进行全面的盘点,记录药品清单,将化学试剂按照化学性质进行细致分类,及时统一处理过期报废的药品,每项工作设置固定期限,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减少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二是整顿部分。实验室内的所有物品全部进行标注,包括各类化学药品、废液处理桶、实验室内专用打扫工具、试验烘烤箱等。此外,实验室出口墙壁处应该张贴一张醒目的物品位置图,帮助实验人员及时查找所需物品。实验桌面上的小件仪器、器皿等也要进行文字标注,并用耐腐蚀的材料进行固定。三是清扫问题。负责清扫工作的学生需要根据室内的物品位置图进行规范打扫,重点清扫称量台、实验台及水槽等容易忽视的死角,实验室内的各项打扫任务都应设置在检查表中,并形成一种卫生硬性标准。四是清洁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室的整理工作,将桌面化学仪器放置到最初位置,整理试验药品,统一回收废液,按照卫生清洁标准逐一进行,清洁结束后检查表格中签字后再有序离开。五是素养问题。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室的精神文明建设亟须深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清扫、整顿、清洁的习惯,学会做事情有始有终并学会遵守规律。对待恶意破坏实验室规章的违纪行为进行惩罚,实现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步进行,不断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一、整章建制,树立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包括药品管理、器材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环境管理和人员管理等内容,其中化学药品以及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避免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事故发生,就必须牢固树立警钟长鸣的安全意识,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出发,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把影响安全的各个环节纳入科学有效的监管之中,以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在这里,广大师生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安全意识永远大于安全制度。所谓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安全工作各种现象的观点及态度的总称,分为安全思想、安全工作态度和自觉执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素养等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安全思想是安全态度的统帅,安全态度是产生安全行为素养的前提,而良好的安全素养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安全制度的实效性。安全意识虽然可贵,但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制度的保障。这些制度应该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总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守则》《学生实验守则》《实验药品领用、存储及操作相关规定》《实验室用电安全相关规定》《化学实验室伤害的预处理》《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事故防范制度及应急预案》《化学“三废”处置制度》等。将这些制度张贴在实验室醒目位置,使实验管理人员和参与实验的教师、学生能够有一本安全“明细账”,随时自警自戒,切忌触犯“红线”。
二、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安全存放
中学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包括实验大楼的修建、不同功能实验室的设立、实验设备和实验药品的采购以及供水、供电、通风、消防系统的完善等。在现阶段,即使是普通中学都建有专门的实验大楼,实验大楼不得与教学楼毗邻。化学实验专区最好独占一层,要有普通实验室、演示实验室、探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室、药器储藏室、实验准备室和管理员工作室等。楼道和存放危毒药品的房间要安装电视监控系统与通风系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化学选修课程的增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实验活动日益频繁,原有的实验器材和药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多元化发展和精准化思考的需求,所以实验硬件的更新换代、扩大添置范围就显得尤为必要。
存放危毒药品要具有科学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存放环境、存放方式、存放环节的选择上。就环境而言,要阴凉、通风、干燥、防潮、常温;就方式而言,应该按照药品的不同种类,实行分类、密闭存放;在环节上,主要把好“出口关”“入口关”,即教师领用危毒药品时,须提前计算好用量,详细填写“危、毒药品领用单”,由专管人员送交相关实验教师,不得让学生代领;领用的危毒药品在使用后如有剩余,仍由实验教师缴还实验室,并在原领用单上注明缴还药品的数量。危毒药品一旦丢失、被盗或使用中出现问题,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
三、提升专业素养,落实科学处置
中学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危、毒药品包括易燃液体(汽油、乙醛、丙酮、甲苯、乙醇)、易燃固体(红磷、硫粉、镁条、铝粉、过氧化氢、溴、盐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剧毒物品(氢氧化钡、四氯化碳、苯酚、苦味酸、氰化物、磷化锌)。实验中不但会产生“三废”(废气、废液、废固物质),还会发生意外伤害,这都需要科学处置。比如,在实验室设置专门的废酸槽和废碱槽;对于能产生少量有害废气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有机溶剂废液(如甲苯、乙醇、冰乙酸、卤化有机溶剂废液等)和无机溶剂废液(如重金属废液、含汞废液、废酸、废碱液等)不能随意倾倒;遇到轻微灼伤,可以先用流动的清水冲洗,然后根据化学物的酸、碱性质分别采用相应的弱酸、弱碱性物质(如醋、碱性肥皂等)进行中和。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同时化学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化学实验是对人类漫长的认识过程的浓缩,常常伴随着多种现象的发生,要准确地看到这些现象,就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
目前,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观察能力的培养。甚至有教师认为只要记住了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就足以应付考试,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中的某些现象直接叙述或者根本不提,并且在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只注重书本上原有的结论,而忽视了实验过程中的其他重要信息,造成学生的观察过程不完整,不能形成方法和技巧。在具体实验过程中也常出现与书上描述的现象完全不同的情况,由于教师自身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说与书上的描述相同,而不是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妨碍学生观察能力的形成。
观察是一切真知灼见的源泉,是科学的起源、发展的基石。 观察能力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第一,我们要阐明观察能力与其他能力之间的关系。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单独存在,更不可能单独发挥作用,它们彼此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只有掌握了彼此间的关系才可以在培养其他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教给学生科学正确的观察方法,同时与思考有机结合。不少同学对实验中变化时的现象感兴趣,记忆犹新,却往往忽视了前后的观察及实验的思考,落得一个外行看热闹的结果。其实前后的全面观察加上认真的思考可以获得更准确的结论。在化学实验中正确的观察顺序应是按照“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的顺序观察:①变化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需要催化剂等),需要的仪器及使用的注意事项。②变化时: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改变、气泡的出现、沉淀的产生,发光放热等)。强调既要注意变化明显的现象,又不能忽视稍纵即逝的一些现象和一些细微的变化,从而避免观察的片面性。③变化后: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一些性质。同时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要督促学生认真思维,才能将观察的动机从意外引发好奇上升到思索探究阶段。
第三,要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识。有意识地做事与无意识地做事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然而,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识,使学生的观察不全面,尤其是实验过程中有些不太明显的现象往往被忽略掉,甚至对学生观察到的某些难以理解的现象加以否定。当然也有学生自身缺乏培养观察能力的意识。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扼杀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这种意识。
第四,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品质,培养正确的观察态度。兴趣是一个人做事的动力。人们总是只喜欢认真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对不感兴趣的事要么不做,要么马马虎虎地完成。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现象都很明显,如果马马虎虎地对待,自然有些现象就被忽略掉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也是培养其观察能力的一部分。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的要求有了新的内涵,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大纲所强调的实验基本技能目标,还应该使学生能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实验尝试科学探究、思考和研究化学问题,培养自身科学探究的能力。但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依然无法全面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如何有效推进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大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当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
一、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学校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都配备有标准的实验室,甚至实验条件一流。然而,纵观当前许多农村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可以发现,实验教学被弱化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主要问题有:
(1)对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不适应。与传统教材相比,新课程教材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区分并不明显,而是将其分散在“观察活动”和“学生实验探究”栏目中。部分农村化学教师在处理这些实验时,往往无所适从,只能照搬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
(2)化学实验教学存在探究泛化的现象。探究性实验教学作为新课改下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备受教师的青睐。然而,很多时候也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甚至有部分农村教师将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对立起来,不管实验本身是否适合探究,都按照探究性实验去教学。
(3)教学管理、课时安排不能满足实验的需求。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比较耗费课时。有些教师担心会影响教学进度,而压缩实验课时,或者只做些耗时短的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不足,分组实验做得少,缺乏对学生科学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二、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而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真实的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产生。例如,在设计“CO2溶于水”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来引入问题:“大家一定喝过可乐,同学们还记得喝可乐时有什么感觉吗?”学生们开始带着问题回想起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 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瓶可乐打开倒入玻璃杯中,学生通过透明的玻璃杯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 CO2溶于水”的实验呢?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些学生开始设计起实验步骤来。有了这样的疑问,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探究兴趣得以激发。
(2)深化经典实验,拓宽探究空间。每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都有规律可循,因此做好典型实验,深化经典实验,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将知识技能内化,拓展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例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教学后,教师可以深化实验,提出问题:“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能否用如木炭、硫、铁丝乃至石蜡等物质代替红磷来做这个实验呢?”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被激发起来,开始激烈地讨论。这时,教师可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引导: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则需要消耗掉空气中的氧气或氮气,同时又不能产生新的气体或者新产生的气体会被反应掉。很快,学生得到了答案,即不能用木炭、硫粉、铁丝、石蜡代替红磷来做该实验。经典实验的深化,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原理、操作细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探究习惯,拓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
(3)改造演示实验,培养探究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教学相关演示实验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使其变为探究性实验。例如:在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室制取H2能用HCl代替H2SO4,能用Mg、Fe等金属代替金属Zn,那么制取CO2是否可用H2SO4代替HCl?是否用其他含碳酸根的物质代替石灰石、大理石?接着,给出实验所需的相关药品和仪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拟订一个实验方案来制取二氧化碳。最后,师生一起讨论实验方案,并评价实验方案的优缺点。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花费的时间可能稍长,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研究,其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大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希明.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 数理化学习,2014(11).
[2]尹木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选择性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黑板+粉笔+一张嘴+简单的电教手段。作为学生凭借一本笔记本紧跟教师的节奏不停的写记,在写记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只能靠头脑的想象来完成,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疲倦,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感觉课堂枯燥无味,兴趣也就无从谈起。
基于此,我校领导早在几年前就为我们每间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和数字化实验室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
下面我就近几年如何选择性地利用这些先进的多媒体设施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进行简单的概括。
一、课前运用多媒体备课,搜集有关资料,精选习题,实现精讲精练和同科教师间的资源共享
课前我们备课组的人按照分工将与这节课有关的教案、学案、习题等存入我们的微机,充分利用网上教研平台进行交流讨论,随时评论,随时修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当然要备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要输入文字、搜集大量的与这节课相关的资料,制作动画等则需花二、三天才能备好一节课。为了缩短时间,我们备课组的教师在平时就注重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不会制作动画到网上找,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以修改,变成自己的课件。然后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课堂,提高课前研究的质量。这样虽然开始时繁琐麻烦,但从长远来看教师写好一次电子教案,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不必每年都重抄重写,只需在前一次教案的基础上根据学情适当修改、添加、重新编辑和复制即可。
二、借助多媒体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高效地掌握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化学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技巧性,因此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如我在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新授课时,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走上讲台利用教室中的电子白板中的资源,选择“仪器”组装自己想用的一套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边组装边讲解制取步骤和注意问题。其他同学对所选“仪器”和所组“装置”及注意问题及时作出评价并吸取教训和借鉴经验。一些错误的操作和做法都通过白板演示基本解决后,再动手亲自实验。
这样不但减少了药品的浪费,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而且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强化了实验技能。
三、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学会怎样观察“实验现象”,掌握不同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是得到实验结论的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讲怎样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时观察那些方面,不好把握。例如,我们在讲蜡烛燃烧这个探究实验时,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和熄灭过程中的现象时,很多学生只是看到了蜡烛燃烧,很难在做完实验后将现象全面地描述出来。很大的原因在于实验在短暂时间内完成且学生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在吸取了这次教训后,接下来的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我改变了做法。先用事先制作的flsh动画演示硫粉、铁丝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然烧情况,让学生观察,明确了观察的重点后,再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由于实验现象短暂,学生没有抓住观察重点来不及观察的缺点,而且加深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印象,基本上当堂内容当堂掌握。当然学生已经学会观察后,我们就不必再使用多媒体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了。
四、借助多媒体模拟微观世界、危险性较大、对环境污染较严重、实验现象不明显等可操作性差的实验,增加直观性,突破重难点
例如初中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微粒观建立的过程中,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分子的性质等这些内容是为了给学生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就书上内容、图示、讲解,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分子、原子概念确实很困难,把这些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看见了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较好地理解了分子、原子概念,使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
五、借助多媒体模拟实验时间长,不能在当堂呈现实验现象的实验,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的容量
关键词:绿色理念背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当今社会,无论在什么领域都提倡环保,绿色无污染是人们进行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初中化学实验是一个观察和总结物质反应的过程,必然会通过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获得新的物质,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化学垃圾,化学实验室因此也被人们认为是制造污染物的一个源头。在倡导绿色环保理念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以及如何处理化学污染物,这是摆在教育者眼前的一个难题。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现绿色化的重要价值
以前学生们普遍认为对环保作出贡献的都是科研人员,他们能够研制出一些无污染的产品替代污染性产品,以此造福于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实际上,想要为环保作出贡献,从点滴小事就可以做起,比如初中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践绿色化学实验在实验的每一步中都可以做到。比如,在选用化学原料时,要尽量选择污染性小的物质,经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物质也尽量要求无害化。如果一定要使用有害性物质,可以通过减少用量的方式来实现,在原料上减少有害化,就是从化学实验的源头上实现了绿色化理念。另外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收集对大气有污染的气体,控制好排放废气的工作;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时要遵循正确的步骤和正确的实验方法,降低化学实验的破坏程度;化学实验进行完成后,要按照绿色环保的理念回收反应物,不能将有污染的化学物质随意丢弃,应该按照无害化绿色化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从开始到结束,学生除了学习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以外,还深化了对绿色环保理念的理解以及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贯彻,因此从思想上树立绿色理念,并在平时的行动中进行落实。
二、绿色理念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提高化学实验管理员的实验素质
要做到将绿色环保理念运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首先必须让实验管理员了解一些必要的知识。如果对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相关知识没有一个清楚的理解,就会遇到各种危险。比如,有实验管理员使用四氯化碳擦黑板,目的是想去除水笔的痕迹,结果中毒就医;如果不知道白磷在空气中易燃而只能保存在水中,就可能发生火灾危险。因此,只有对基本的化学物质的性质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才能提高化学实验员对化学实验的把握,才能够进行绿色化学实验。
2.加强制度管理
现阶段,没有要求初中化学实验进行绿色化教学,对初中化学实验室排放污染物,也没有相关的指标进行规范,因此,教育部门要通过咨询专家,制定化学实验的绿色标准,比如用无污染物质代替具有污染性的物质进行实验,实验用品的量要严加控制,因为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制造的化学垃圾就越多,同时还浪费了实验资源。对于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随便丢弃,应该建立处理的规范制度,使化学实验者能够有章可循,实现绿色环保废物处理。实际上,化学实验产生的化学物质,学校可以统一进行回收和保存,然后交由相关的企业进行回收利用,虽然一个实验剩余的化学反应物质很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这些物质就会积累很多,如果交由企业使用,就发挥了这些废弃物质应有的价值,实现了绿色环保理念。
3.教师要树立绿色化学实验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实践
初中生的年龄尚小,自主学习和规范的能力有限,因此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尤其是在绿色理念背景下进行化学实验,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话题,学生有一定的陌生感,也缺乏理论的指导,因此必须依靠老师的力量让他们明确绿色化学实验理念的精髓,并在实验中进行运用。作为学生们的领路人,化学教师首先要树立绿色实验意识,然后明白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绿色化学实验。课本教材中介绍的实验方法是非常局限的,有些实验并没有刻意遵循绿色化,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将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使实验与绿色化理念联系起来。教材中提供的实验原料和步骤只是一个参考,如果有损环境,老师就要谨慎,要试图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替换,将有害物质替换成无害物质,就实验步骤进行优化,使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更加环保。
以上是绿色理念背景下的初中实验教学探究,希望对初中化学实验教育者有一定的启示。在各个领域遵循并实践绿色环保意识,是大势所趋。初中化学实验要减少或者避免污染,必须将绿色理念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 夏丽丹.谈谈初中《科学》边学边实验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4).
【关键词】实验教学;学习效率;初中化学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学科,它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初中学生学习了解各种化学反应的产生原理,并懂得灵活运用这些化学知识,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实验教学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巩固和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应用能力。
1.营造活跃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环境
教学研究表明,实验环境的活跃性直接关乎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尤其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初中生。传统的实验教学过多依赖于教材中有关实验步骤的重复性操作,很容易使学生对所接触的实验产生抵触感,致使化学实验教学环境显得非常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实际上,在初中化学教材中,许多化学实验均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或者与学生已形成的生活经验存在反差的化学实验现象,比如,借助氨水和氯水生成氯化铵的“滴水生烟”、西红柿导电来验证电解质导电实验、借助过氧化钠滴水引燃棉花团的“滴水着火”现象等等,这些趣味性化学实验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热情,所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师需要充分借鉴这些兼有趣味性和“奇怪”特性的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好奇心,为学生开展初中化学实验奠定良好的教学基调。
例如,在讲解“盐类水解”部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借助试验台上的各种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来开展如下实验:在分别盛有氯化钠溶液、氯化铵溶液以及醋酸钠溶液的烧瓶中或者试管中滴入石蕊溶液,并仔细观察滴加后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通过该实验操作,学生会发现三种溶液在滴加相同物质之后,所产生的溶液分别变成了紫色、红色和蓝色。针对该种实验现象,学生的思维会同其已有的知识产生强烈矛盾,并且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为什么不同盐溶液会具有不同的PH特性?如此一来,借助该实验的合理开展,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出“盐类水解”该部分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盐类电离出的离子是否会对水电离平衡造成破坏来分析上述现象的成因。
2.创造更多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机会
除了注重化学实验操作要点之外,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教学机会。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学科,它来源于实际的生活,是历代优秀的化学专业人士在生活中发现、研究、探索、总结从而得出的更为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多的化学实验学习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实验固然可以锻炼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助于辅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从而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有关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化学实验的教学地位,其本身是辅助化学教学的重要工具,不可过度依赖初中化学实验开展教学而忽视了传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从而全面发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多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机会:一方面,初中学校方面。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器材的购买、实验室基础设施都是由学校方面来进行统筹管理,所以学校需要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来合理购置化学实验基础设施,及时更换那些老化或者损坏的化学实验器材,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来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另一方面,从初中化学教师角度来看,教师需要结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来合理分配化学课理论课堂以及实验教学二者的时间分配工作,确保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践行化学实验操作,否则如果分配给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时间比较短,那么很容易因时间短而使学生匆忙地进行实验,来不及进行思考,效果也势必会大打折扣,起不到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3.严格控制初中学生化学实验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