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故事狐假虎威范文

幼儿故事狐假虎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故事狐假虎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故事狐假虎威

第1篇:幼儿故事狐假虎威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1引言

汉字最大的特点是象形,是属于体系非常严密的表意文字。尽管目前使用的不再是单纯象形的筒化字,但在识字教学中仍然还要牢牢抓住象形这一特点,深入挖掘传统识字教学直观性、趣味性及形象性等文化渗透,激发学生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变“要我识字”为“我要识字”,从而使识字教学课堂焕发活力、充满生机。

2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的价值意义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其价值意义体现在学生素养成长的各个方面:

2.1增强学生识字兴趣

据有关资料显示,学生之所以对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具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除了教师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等富有人格化的语言教学外,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知识自身的严密性、逻辑性和丰富性对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基于这一认识,在识字教学中,笔者以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形体特点作为切入点,注重挖掘汉字本身所携带的历史传说、文化典故、趣闻逸事等传统文化资源,以此赋予每一个汉字特有的灵性与形象意义,这不仅促使了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更促使了学生了解汉字特点、发展历史的激情充分释放,从而实现了由过去被动识字到后来主动识字的转变。

2.2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笔者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小学生不同程度认为汉字有“三难”:难认、难记、难写。事实上,学生这“三难”的主要根源并不在于学生的本身,而在于教师的教学路子不对头,即未能遵循汉字的学习规律,特别是未能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去教授学生识字。就以“誓”为例来说吧。不少学生在学习该字的过程中,会把其中的“折”写成“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该字的时候,笔者在向学生讲解“誓”的形体特点的基础上,特别用心向学生讲解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即“誓”是一种言辞,但这种言辞有个前提条件———必须起告诫约束作用。一个人一旦接受这种言辞后,就要在思想上坚决拥护、在行动上坚决履行,决不允许出尔反尔。否则,就要受到很严厉的惩罚,如果是部队战士,那就要按照所立的军令状进行处置。因此,“誓”有发誓、立誓的意思。经过笔者对“誓“的文化意义进行一番讲解后,学生在记住了“誓”正确写法的同时,还明白了遵守诺言的重要性。

2.3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相对于其他的文字来说,汉字虽说是一种比较难学的文字,但它又是最博大精深、最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字。由于其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且还“承载着天地万物发展中各种各样的信息”[1]。所以,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识字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识字教学培养他们瓣语文能力,还能够让学生通过汉字认识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源源流长。比如,在教学“休”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讲解“休”字的组成之所以是“人”加“木”,这是因为古代人民在劳作之后,喜欢坐在树下乘凉、休息。所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当“休”字再次出现学生面前时,学生就不会简单地认为它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字符号罢了,而且还会在他们脑海里浮现一幅人们坐在树下休息的情景。由此可见,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字的数量和质量,就要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去,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真正拉近汉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3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使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牢记汉字的发音、字形并正确理解其字义,同时通过汉字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千年传统文化所沉淀的丰富思想内涵,但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落地、落实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着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背诵、书写古诗词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极高的心智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同时,古诗词具有精炼优美、朗朗上口等特点,很适宜对处于记忆力最为活跃的小学阶段,甚至是幼儿阶段的学生开展教学。通过教学,既能让学生识记古诗词,又能让他们受到文化熏陶。因为,古诗词中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不仅有文人墨客的情怀与理想,更有对好山好水的描写与眷念;不仅有人生不得志的愤慨与牢骚,更有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坦然与旷达。虽然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有限,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认知与思想”[2],也能从不同的古诗词中汲取宝贵营养、陶冶美好情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们更加坚定了学好汉字的决心与信心。因为,汉字本身与古诗词一样,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的价值意义更加博大丰厚,它是各种文化的安身立命之道。所以说,学习古诗词除了学习其意境和精神外,学习汉字其实更为重要。由于古诗词中既有相对简单的汉字,如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等,也有难度相对较大的汉字,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在识字教学中,笔者有意识让学生背诵这些诗词,并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来记忆汉字、书写汉字,达到了既使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汉字,又使他们体会到古诗词的特有魅力。

3.2讲解成语故事和趣味故事

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学生对事物非常好奇又相当敏感。如何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学习活力竞相迸发、促进他们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是摆在教师面前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而言,关键是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汉字。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通过成语故事、趣味故事的途径,引导学生认识汉字、记忆汉字的效果十分显著。例如,“狐假虎威”这一成语,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常用的故事,也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为让学生掌握“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读音、书写,笔者在课堂上先借助插图并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生动地讲解“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当学生们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而全神贯注的时候,笔者向学生提出:“谁能够站起来朗读并上来写出“狐假虎威”四个汉字?”此时下面的学生非常踊跃,纷纷举手准备回答。这样,就以较快的速度让学生学会“狐假虎威”这四个汉字的读音和书写。教学的最后,笔者详细讲解了“狐假虎威”故事的真正意义,让学生明白“自己没有本领,却借着别人的威风恐吓人”是不对的,自己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仰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和恐吓别人。由此可见,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在课堂的教学中渗透成语故事、趣味故事,将使学生学习汉字和感悟其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相得益彰,收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3.3开展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当前已经基本摆脱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正在向更广泛、更多元的方向发展,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则是促成这一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最重要原因。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开展识字教学只能通过黑板板书这种既费力又比较麻烦的方式进行。尽管小学生对文字非常敏感,但也因教学模式落后、单一,使学生提不起识字的兴趣,更享受不到识字的快乐。随着PPT、图画、音频以及视频等多媒体在教学中导入和运用,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拉到了课堂上。基于这一认识,在开展识字教学时,笔者都注重借助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教育形式,如前面所叙述的古诗词教学和成语故事教学,笔者都创设了生动形象的视听情景,让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让学生快乐学习。此外,笔者还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成语故事的动画小短片进行播放,有时也通过制作PPT等来解读古诗词和成语。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和成语,尤其更全面地理解古诗词和成语里蕴含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汉字。所以说,无论时代怎么进步,社会将如何发展,传统文化始终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来渗透传统文化、开展多媒体教学,将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开展识字学习。

第2篇:幼儿故事狐假虎威范文

或许是遗传了我们夫妻俩天性中对书的热爱; 或许是被家里成百上千的书本激发了好奇心; 又或许是我们有意的引导和用心的陪伴,儿子从小就很喜欢看书。回顾儿子虽然短暂,但还会一直延续下去的阅读时光,我发现,儿子正在阅读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1岁以前: 看图识物

在儿子学会坐、爬以后,他就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为此,我买来了大量的识物卡片、实物挂图,甚至拼图。这时的儿子对物体色彩的关注多于物体本身,我陪着他,一样一样指给他看,教他分辨各种不同的物体,教他发音。对此,儿子的悟性还算高,虽然不能准确发音,但经过多番强化训练,对于我指定的事物,他基本上都能找出对应的卡片; 走在街上,我根据周围环境随口说出某一样东西让他认,他也基本上能指出来。

1~2岁: 我读,儿子听

1岁过后,儿子慢慢学会了说话,学会了思考,求知欲也更旺盛了。我有针对性地买来了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配图古诗等书。鉴于儿子只会看图,不会看字,我选择了“我读,儿子边看、边听”的方法。一有空,儿子总是捧着书,要求我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故事是否简单不重要,有否重复也不重要,他只是很享受我们之间的互动。慢慢地听多了,儿子对故事的内容也熟悉了,在我刚说完上一句,他会接下去; 还会就故事提问题,比如,“小白兔为什么要睡觉”等等; 还会演绎故事中的角色,比如,我扮老虎,他扮狐狸。

也许,这个阶段,儿子的阅读仅是形式上的,他还不能理解故事中的深刻含义和教育意义,但通过听、看,能让儿子学会倾听、学会专注、学会发现问题,并加深了我与儿子之间的亲情,这就是我让儿子阅读的最大的收获。

2~3岁: 全家一起阅读

第3篇:幼儿故事狐假虎威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外活动 幼儿师范学校 幼师生 英语水平 英语基础

英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 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英语课堂教学是幼师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然而,幼儿师范学校的现状影响着英语教学。

首先,当前幼儿师范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一方面是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状况:幼师生受初中传统英语教学影响,已经厌倦英语学习,普遍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兴趣不浓、重视不够,学习自主性很差。但是他们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另一方面,学校对基础文化课的压缩,重视不够,当前很多幼师学校英语课程安排是一周两节课;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两节课的时间确实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时间关注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因此,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能力发展系统来看,原有封闭式的传统课堂教学秩序,很难照顾到学生智力、能力及各系专业的差异。它既满足不了好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不利于基础差学生的学习,容易造成两级分化。如果课堂教学有课外活动这一渠道相配合,便会有以下几点好处:

首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多样化的特点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他们看来是最吸引人和最有趣的领域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另外,通过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成功智力的发展”,并通过兴趣的迁移使学生养成自主、进取、开放、宽容和接纳的人格品质。

其次,课内外相结合可以扩大学生尝试自己能力的范围,让他们在尝试中去体验学习的辛苦,并以此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锻炼学习的意志。

再次, 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加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活动成分,可以为学生智能的发挥,尤其是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

最后,课外活动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同时也缩小了距离。

那么如何有效开展课外活动?根据幼儿师范学校这一专业特点,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英语课外活动:

一、英语演讲比赛和讲故事比赛

根据幼师生英语基础较差这一现状,英语演讲比赛和讲故事的难度不要太大,英语故事可找一些常见的故事,比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狐假虎威》等,他们较为熟悉的故事,短小易懂。而且幼师生将面临的是小孩子,喜欢听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而讲故事是幼儿教师必备技能之一。所以通过讲故事和演讲可以提高学生的发音、口头表达能力,锻炼教师掌握基本技能。

二、儿歌表演唱

幼师生几乎都是女生,她们活泼可爱,好动热情,每个女生都喜欢唱歌和表现自我,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进行儿歌表演唱,激发她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她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一些经典的英语儿歌如ABCDEFG字母儿歌Bingo, Ten little Indian Boys,Twinkle Twinkle Stars, I’m a cat, Touch your eye s 等,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加入动作,既提高了英语水平,激发她们的兴趣,也把她们的表演欲发挥了出来。

三、角色与短剧表演

角色与短剧表演旨在培养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同时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大量欣赏外语影片,模仿人物对话是必不可少的。在角色表演时要注意内容、语音语调,表演技巧,服装道具等。参考剧目有《警察与赞美诗》《威尼斯商人》《皇帝的新装》《灰姑娘》《海的女儿》《雾都孤儿》《音乐之声》等等。关键时搜集资料、挑选作品、确定角色、制作道具、舞美设计。

四、英语游戏

用英语做游戏。①心有灵犀:选几个学生,一边用英文解说一边表演,其他人猜出单词。②单词接龙:由一个人说单词,下一个人以前一个人说的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为首字母,再接一个新单词。③接力赛:这种赛题,必须适合参加游戏者的英语水平,内容可包括英语词汇、语法、问答、翻译等。例如:写出help、interest、friend、sun等的形容词;写出make、get、cut、say等的过去式;写出hero、photo、mouse、zoo等的复数形式;翻译“祝你圣诞节快乐”“祝你好运”“祝贺你”等句子;写出free、boring、cheap、poor等的反义词。

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补充了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为重要的是英语课外活动也为学生未来找工作和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实用英语》教材编写组. 实用英语(1).

第4篇:幼儿故事狐假虎威范文

一、 让儿童自主选择,体现阅读主体性

有些儿童不爱阅读文艺类书籍,却对科普杂志、卡通画报情有独钟,如果教师、家长纯粹从“服务于写作”的视角出发,强迫他们阅读优秀日记、作文之类的书籍,只会使他们逃避阅读。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样的阅读是痛苦的、无效的。我们认为阅读是儿童的自主,旁人不可替代。尤其是在儿童阅读的初期,一定要从培养兴趣出发,切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想要激发兴趣,首先要做的是敢于放手让孩子自由选择书目,让他们读自己爱读的书,了解他们最想知道的事。只有让儿童先“读”起来,才能谈得上阅读“习惯”的培养。其实,在阅读上,儿童由于年龄、性格、性别、环境的不同,是肯定存在差异的,引导阅读的第一要旨,便是尊重差异,而强求一致是不尊重科学的表现。

一年级时,我们给家长布置了一项作业:带孩子到书店,让他们选一本一读就爱不释手的书。如果选择了幼儿读物,请不要笑话,如果选择了明显超出他认知水平的书,你也要允许,因为这里强调的是“孩子喜欢”。我们又对孩子说:假期中,要认真读一读你选中的书,不会读的字可以问一问爸爸妈妈。开学后,把你心爱的书带来,读给大家听,把你认识的字教其他小朋友认识。

后来的交流会上,孩子们有的手捧《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读到《海的女儿》语调中充满悲怜;有的抢着猜“脑筋急转弯”,教室里一片热闹;还有的竟然背诵着莎士比亚的名言,让人惊讶不已。

二、 营造阅读氛围,发挥群体效应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每一个群体的成员都带着自己的个体心理加入到群体当中,但个体对群体心理有选择地接受,也可以改变其原有的心理。学生在一个特定的班级中学习,作为班级的一员,他会产生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尤其是当他的思想、观点、情感特征、行为方式等符合群体的要求时,便会得到群体的支持,这种支持会强化他的思想情感、行为,增强其自信心,推动他学习。而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从学校群体中得到肯定、鼓励,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渴望从中获得支持。

在阅读中,如果采用以下措施,可以在集体中营造浓厚的群体阅读氛围:

1.集体讨论,使儿童明白阅读的好处、不阅读的坏处。

2.拟定集体阅读制度。如早晨、中午,师生一到校即读书,不随意走动。

3.布置阅读场所。利用教室墙壁,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格言、宣传画(如由学生创作,更具激励性),成立“书迷超市”(班级小图书馆)、悬挂“书友联络册”等。

4.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可取富有童趣的名称,如“开心书会”“书虫快乐大本营”,为儿童提供各种各样展示的机会,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手抄报评比、读书笔记展等,这样的活动满足了儿童看书后倾吐的需要,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能激发儿童浓厚持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引发了其他孩子对这些书籍的向往。每次活动后,都能掀起一阵相关主题的读书热潮。一段时间里,本班学生连课间都在争相传看《蓝猫淘气三千问》,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提到日月星辰、地球之谜等科学知识,他们了如指掌。

三、 广开渠道,进行多元化阅读

从兴趣角度而言,让儿童阅读高深莫测、单一枯燥的读物,不仅不能产生兴趣,而且会感到乏味;从汲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来看,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努力实现阅读内容的多元化。具体途径有:

1.结合教材内容,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使阅读由单一转向多元,由封闭转向开放

如教学《狼和小羊》,就向学生推荐《伊索寓言》;学习《梅兰芳学艺》《要好好学字》,就让学生借名人故事看;学完《狐假虎威》,就展开一次“狐狸、老虎谁本事大”的“小鬼辩论赛”(为了成功,孩子一定会不遗余力地阅读相关故事,引为辩论素材)。

2.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动手活动,进行相关阅读

如学完《月亮湾》,让学生以“我的家乡更美”等为报头,办一期手抄报,并评比、颁奖。学生要办好小报,必然去查阅资料,收集整理阅读。

3.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组织谈论

可让学生主动阅读报刊、杂志,在其中发掘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电视上有飞机失事的新闻,可让学生搜集资料,交流神秘的“黑匣子”到底是什么东西。世界杯、奥运会也吸引了众多小球迷的目光,可让他们阅读球星成长经历,个人资料,成立“小球迷俱乐部”。

4.通过精心设计的“科学认读”活动课,让学生自发地去阅读

第5篇:幼儿故事狐假虎威范文

一、静观欣赏策略――给孩子自主选择与决定的权利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以自然观察为主,尽量不打扰孩子自然的行为过程,孩子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分情况地随意提供帮助。当孩子在活动中兴趣浓厚、积极投入时,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干预,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而是可以抱以赞赏的眼光,做孩子们最忠实的听众和观众,支持他们去尝试与实践,倾听孩子间的交流、感受,观察孩子计划的执行情况,观察孩子对不同活动的兴趣与态度,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孩子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或有哪些独创的做法。

二、渗透点拨策略――为孩子主体性发挥搭建支架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在充分观察孩子行为的基础上寻机点拨,及时切入,给予孩子支持。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可能会观察到以下情况:

孩子在区域选择上缺乏目的性时,如一个孩子拿着进区卡,但是对自己要进哪个区却犹豫不决,于是我便把他带到“漂亮宝贝理发屋”,发现他对烫发棒等理发工具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主动邀请他为我设计发型,把他引到这个游戏中。

当孩子在活动中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时,我会以调解者的身份,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介入,给予孩子支持,并引导孩子积极协商来解决矛盾,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在一次“麦兜超市”的角色游戏中,两个孩子因为一份蛋糕而起了争执,都说是自己先拿到的,我便上前建议这两个孩子先一起分享这个蛋糕,如果下次有新鲜的蛋糕,他们可以再一起来买,两个孩子听到我的建议后,开心地点点头表示赞同。通过老师的及时引导,既有效减少了孩子之间不必要的争端,又培养了孩子谦让、分享的品质。

当孩子们没有兴趣,活动无法进行时,就需要我们及时地介入指导,使活动继续开展。如在图书区,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兴趣点会逐渐降低,有的会东张西望、胡乱翻阅,或者是吵闹、窃窃私语,这时就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措施,重新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兴趣。如提供一些纸和画笔,让孩子把阅读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进行大胆创编,装订成册投放在图书区。通过这样的指导,重新使孩子找到新的兴趣点,使活动顺利开展,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大胆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三、情感激发策略――调动孩子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

情感激发是教师以适当的言语、动作、表情等引导孩子参与到区域活动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与探究兴趣,支持孩子主动学习的有效策略。

1.谐趣夸张,激发兴趣。

作为老师,我们要以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情来带动孩子,引发孩子活动兴趣,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如孩子在表演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时,老师发现孩子只是面无表情地学说对话,表演得不够生动。于是,老师参与到游戏中扮演狐狸的角色。通过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让狡猾狐狸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孩子的情绪也一下被调动起来,在尝试表现角色的时候表情与动作丰富了许多。

2.设疑切入,激发思考。

老师启发性的提问将活动引向深入。如科学区中孩子反复试验得出橡皮泥放在水里是要沉下去的,老师问:“怎样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一个问题引得孩子又找木板,又找塑料盒,还尝试着将橡皮泥压薄等多种方式,探索使橡皮泥沉不下去的方法,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3.区域互动,引发孩子之间的合作。

第6篇:幼儿故事狐假虎威范文

一、课文巧训练

(一)结合情境练成语

当今社会的小学生都是智商很高的,一般都是在没上小学之前,在幼儿园或者是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已经学习了很多基础性的知识。比如成语就是小学生经常接触的,但是往往让孩子随口说出几个成语,小孩子会很快脱口而出,如果在特定的情境下就很难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成语时,要通过结合情景激发学生利用成语资源,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练习成语,反复巩固成语。在学习《雷雨》一课时,文章中的关键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此时语文教师播放有声有色的电脑视频录像渲染情景,在经过抑扬顿挫的示范朗读后,引发小学生进入情境,之后启发学生用成语概括出这种特定的情境,学生们很快就会想到:“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狂风怒吼、电闪雷鸣、雷电交加”等成语,达到结合相关情景练习成语的目的。

(二) 迁移语言用成语

小学生需要积累语言,以至于更好在具体环境中迁移使用。在刚刚学习阶段,小学生兴趣很浓,争先恐后的踊跃表达,在应用上也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的积极情绪,在教学中利用语言文本,恰当好处的启发引导学生,进而使小学生们学会应用。

二、游戏巧积累

(一)轻而易举“记”

中华成语是数不胜数的,内容多姿多彩,类别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尽量把成语归类,使学生能记得深刻、记得扎实、记得容易,小学生轻而易举的就记住一种类别的多个成语,感觉不嫌烦,还挺轻松。因为是一种类别的成语,在应用练习时还比较容易恰当运用。避免小学生乱记,没有规律、没有类别、没有方法,学生掌握起来很是吃力的现象发生。

(二)灵活多变“玩”

低段孩子喜欢做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精神放松,积极热情,学习起来也是事半功倍。因此,在成语教学中也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玩”,来促进小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小学生们在玩中体验快乐、体验收获。第一,比手划脚:利用肢体动作表演成语,如眉开眼笑、勃然大怒、痛哭流涕、哈哈大笑、泣不成声等。第二,成语接龙:将成语的最后一字接下一个成语的第―个字,串连下去。例如:高山流水――水火无情――情同手足……第三,成语故事大竞猜:以成语故事内容作为阅读的材料。教师出一些相关的成语题目,来检测学生学的如何,或者学生相互考考对方有关成语的知识。这样一方面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可熟悉成语的典故。

(三)各显其能“用”

熟记成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在学生大体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教师要创设特定的语境,让学生产生顿悟,脱口说出记过的成语。比如在口语交际或者作业练习中,给学生几个成语,让他们填到语段当中,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运用过程。例:兴高采烈、阳光明媚、自由自在、百花齐放、全神贯注、自言自语。今天早晨( )。小红( )地来到公园游玩。公园里( ),美丽极了。小红来到花丛边,看到蝴蝶( )地飞来飞去,好像在跳舞。她又来到小亭子里,看到老爷爷在( )地下着棋。小红( )地说:“美好的一天又要开始啦!”

三、活动巧拓展

(一)看动画说成语

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或者是在成语兴趣小组学习时间以及小学生的实践活动课,给孩子们播放生动有趣的成语动画故事,让学生看完后猜出这个动画中的成语,看谁猜得多、猜得准、猜得快,给学生评出“智慧小观众”的光荣称号。学生既看了动画,又记了成语,同时在表述时又很好地锻炼了口语能力,真是一举三得。

(二)讲故事比成语

语文教师可以在每天上语文课之前,准备几分钟时间,让每个同学轮流讲成语故事。在之前教师要提前告知小学生做好准备,私下里教师可以作简要的指导,这样会使小学生的课堂上讲的效果更好些。争取每天安排两名或者是三名同学讲,比一比看谁讲的成语故事又生动又有教育意义,每个月评出5~8名优秀同学,在口语交际训练课中再进行优秀同学的比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成语的兴趣和争先恐后讲成语的欲望,有的小学生甚至主动做好准备,争取提前讲给大家听呢。还可以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几个学过的简单的成语。比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狐假虎威等,让学生自由挑选来说,这样做一来复习、运用了成语,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复述能力,一轮结束后评出“成语故事王”。

(三)看图书集成语

第7篇:幼儿故事狐假虎威范文

【关键词】教师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近年来,在这片圣洁的校园里,竟发生了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惩罚小学生吞食粪便、强迫学生互相打耳光、往学生脸上刺字,甚至剪断幼儿的手指等等。而这些竟然都是为人师表的教师所为。这些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教师,你到底怎么了?一再发生这些事情,除了教师的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缺失以外,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二、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1.待遇与付出不相适应

当前教师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价值不相适应的事实,导致教师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教师的安居问题、医疗条件等都不甚理想,这种劳动价值与劳动所获有所背离的现状构成困扰教师的最现实的压力源。

我觉得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做教师就是要讲奉献,羞谈钱,做人梯,当蜡烛。当教师在工资待遇方面比过去略有提高时,就有人惊叹,教师是多年媳妇熬成婆啦,臭老九们身上的臭气淡了呀。最近特别是教师节有大量的报道:教师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了,现在中小学教师人均每年工资为10194元,比建国时长增了17倍还多;教师住房越来越宽敞舒适了,在城镇,全国教职工平均居住面积为已增加到10.81平方米,教师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已快超过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了;教师看病难和拖欠教师工资这些“老大难”问题都得到一定的缓解。这些报道的言外之意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劝说教师:你该满足了。

诚然,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几年前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相对于教师的付出、其他行业的待遇和日益增长的物价,却仍然是不足为道。由此而使教师不自觉的自卑起来,而且因贫穷而引发的家庭矛盾也会严重的挫伤教师的自尊心。

2.社会的期望和评价

首先,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不自觉地给教师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在社会中承担着培养年青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呈现多样化、高要求的特点,使得教师在教育工作不敢擅越雷池。时下都提倡创新教育,教师就是保护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责任人,但是教师敢保护学生的和教材要求不一致的创新吗?记得有一个故事,在学习了《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之后,老师让学生谈体会。有人说狐狸仗势欺人,有人说狐狸欺骗别人,这些都符合课文的要求。但是有一个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狐狸很聪明,善于保护自己,也应当值得我们学习。当时老师就否决了他的答案,因为这个看法明显不符合教材的要求,万一考试的时候有这一题,那岂不就砸了?

其次,在对教师的评价方法上,还是很不完善。现在对教师的评价基本上还是量化评价,如教师是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出勤率是否达标,还有学生成绩、升学率,部分学校还实行学生打分的制度。都用这些能够统计的数字化的标准来评价教师,只是各所学校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但是,我们都知道,教育工作的评价是很复杂的,也是不能够完全用数字来表达的。众所周知,现行的考试制度并不能够全面的评价学生,但却是评价学生的最权威的工具,用这样的数字来评价教师,其合理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学校实施“学生评价教师”的改革,确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如果学校将学生的评价作为教师评职称、晋级和评优的重要依据,并把教师报酬同学生给其打的分数挂钩,则有失公允。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是学生肯定不喜欢严师。

作为一项评价制度,首要的原则就是体现公平、公正、客观。而中小学生本身在认识问题、看待问题上并不成熟,在看待问题上,仅凭直觉和直观感受,大多感情用事,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且,要想评价一位教师,相关的评价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而作为中小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十分欠缺。

另外,社会现象和教育内容不一致也是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一个因素。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冲击使教育工作难有实效。教师一番苦心的长期的校内教育,轻易被校外某一不良现象或家长的某一不良言行所冲击而抵消。这是当前最为困扰和折磨教师的现实问题,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力感。

3.教师自身素质的危机感

信息化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仅仅是从教师那儿了,这无疑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到底教师要具有多少知识才够用?教师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教师知识结构的片面性和观念的滞后性是教师产生危机感的主要原因。

教师知识结构的片面性。我们的大学教育基本都是专业教育,是什么专业就只学什么专业的知识,公共课只有政治。这样的教育再加上知识的更新周期的缩短,以至于刚刚大学毕业的教师发现自己居然已经落伍了。现在的学生要求教师必须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但是现状却是语文教师不知道理科常识,数学教师经常写错别字,绝大多数教师不识五线谱,不懂色彩。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开设的学习班又沦为形式,去进修的教师根本不能够从中学到知识,更有甚者,只是为了收钱,只要教师交了钱,就可以得到进修结业证书。

由于教师职业特点的封闭性而导致的教师观念的滞后性,也是困扰教师的一个严重问题。作为教师,一般都是进入学校的时候风华正茂,离开学校的时候已是两鬓斑白,其间基本没有得离开校园,更不用说进修了,想公费学校没有钱,想自费自己又没有钱。虽然上网也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是教师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师连电话都还是奢侈品,就更不用说电脑和上网了。

4.教师角色转换的矛盾

教师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承担了许多角色,又以配偶在农村种田的教师居多。这些教师在学校里工作勤勤恳恳,以老牛拉破车的精神,早出晚归,奉献着自己的年华。回到家里,责任田里还得挥汗耕耘,自留地应须培土除草;一到农忙季节,除了在学校里认真教好功课外,一到家,必须到农田里收割、播种、施肥、除草、喷药。学校里是教师的角色,家里是丈夫、父亲、儿子的角色,还责无旁贷地当好“生产队长”的角色。太多的角色、太多的艰难、太多的劳作、太多的付出,使这些教师艰辛多于欢愉,苦涩多于幸福,怎么能不产生心理问题呢?

心理学家曾说过:所有的心理问题,其实都是现实世界诸多矛盾在人们心理上留下的痕迹。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应充分注意和认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中小学教师以一种良好的心境去担负“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

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要捧出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调整期望值和改变工作的方法、心态、言行,还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了解自我,就是要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还要悦纳自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可贵的不是不犯错误,而是知错能改。

(2)调整情绪,保持平衡

清苦、清高概括了教师的形象,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教师走出了象牙塔;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感到困惑、不平衡,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自我调节是保持良好心境的关键。有这么一个故事,一老妇人,她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卖伞的,一个是卖鞋的。每到雨天,她就愁卖鞋的女儿;而每到晴天,她就愁卖伞的女儿。于是晴天愁,雨天也愁。后来,别人告诉她:当雨天时你就想卖伞的女儿,就会高兴了;当晴天时,你就想卖鞋的女儿,也会高兴的。这样她晴天高兴了,雨天也高兴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3)善于交往,融洽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保证,教师只有不断地与社会交往,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才能保证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特别善于和学生交往的教师,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给学生如沐春风之感。

(4)投身工作,乐于奉献

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就是个体能够在工作中不仅尽责尽力,而且全身心地投入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只有那些热爱教育事业,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寻找乐趣的人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

从世界范围来看,与其他工作群体相比,教师和医生这两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这种普遍性是行业特点造成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工作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且责任重大。相应地,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很大,所以表现出心理问题是正常现象。

作为新闻媒体也好,学生家长也好,要明白这一点,不要一听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就紧张。

【参考文献】

[1]赵丽敏. 要大力保护与赞赏学生的独立见解. 教学与研究,2001(8).

[2]刘义军 教师的心理素质堪忧. 教师教育,2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