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全面履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危害,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的环境。
1.2编制依据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376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河北省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玉田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协调、各方联动”的工作原则,根据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有关部门按照本预案规定,落实各自职责。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态发展,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做好善后处置及整改工作。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下列情况的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1)事故危害范围跨越乡镇行政辖区,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2)事故性质特别严重,超过乡镇政府应急处理能力的;
(3)事故处置涉及县政府多个职能部门,需要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的;
(4)事故原因有可能是新的不明生物所引发,或者隐含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的;
(5)按照县政府指挥部指示,紧急启动本预案的。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县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对全县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县政府主管县长任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相关副主任、县药监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主管领导组成。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药监局,办公室主任由药监局局长兼任,具体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2.2主要职责
2.2.1应急指挥部职责
研究制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方针、政策和工作规则;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保障体系;研究解决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重大问题,确保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迅速有效开展,减少人员伤亡,避免事态扩大,力争减少损失。审议批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置工作报告等。
2.2.2成员单位职责
药监局:负责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依法对重大食品药品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及培训;
公安局:负责指导、协调、组织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对事故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鉴定等工作;
农经局:负责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相关产品的技术鉴定等工作;
商务局:负责组织对畜禽私屠滥宰,加工注水肉、病害肉、酒类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卫生局:负责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中的医疗救治,以及依法对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及医疗事故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水务局:负责水质等方面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工商局:依法开展流通领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质监局: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造成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药品安全事故进行产品质量检验、鉴定和事故原因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畜牧局:负责重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相关产品的技术鉴定等工作;
财政局:保证应急处置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县应急指挥部其他各成员单位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根据县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对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各乡镇(街道办)应建立相应组织协调机构,制定相应预案,负责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2.3县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按照省、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县应急指挥部的指示,统一指挥、协调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检查督促各乡镇(街道办)、各单位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蔓延扩大,监督检查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建立全县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按照应急指挥部指示向省、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县应急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完成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任务。
3监测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无论是县应急指挥部部署,还是社会举报的食品药品突发安全事件,都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通报,并及时与县应急指挥部沟通。县应急指挥部组成部门发现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要立即按照《玉田县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求向有关部门通报。
3.2预警
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信息,经报请县政府同意后,由县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社会。
3.3预警和启动预案
重大食品药品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办公室要立即向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根据指挥部领导指示迅速做出部署,并启动本预案。
4应急响应和终止
4.1分级响应程序
对于涉及食品的突发事件,指挥部办公室接到县政府应急指挥部通知后,立即协调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组织专业突击队待命,并按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进入突发事故发生区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蔓延扩大。各相关部门依据自身职能,对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并对涉及食品品种进行采样,及时检验,确定事件发生原因。
县应急指挥部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采取相关措施,救助伤员,消除事故隐患,控制事态发展。同时,根据各部门检查情况,拟定事故报告。
涉及药品的突发事件,药监局应立即组织专业检查人员,深入突发事件现场,在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检查人员进入事故发生区域对所涉及药品进行检查,必要时对事故涉及药品就地封存,并按规定采取适量样品送市级药品检验所检验,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到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要在第一时间,将检测结果向县应急指挥部领导汇报,提出处置建议。对事故责任单位和相关人员,按照《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相应处罚,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如突发事件产生原因是药品不良反应,则按规定向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4.2应急人员和群众的安全防护
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根据事故发生情况,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应急处理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要指导事发地乡镇(街道办)政府开展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必要时可派人参加相应的应急处理工作,也可委托相关部门组成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调查组,对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
县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县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要根据事故性质、危害范围等,立即派人员救治组、事故调查处置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救治组由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医疗抢救工作,尽快查明中毒原因,提出并采取控制措施;事故调查处置组由县药监局牵头组成,参加成员根据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能和事故性质确定,必要时请其他有关部门参加,主要负责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做出调查结论,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组织协调相关乡镇和职能部门实施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服从县指挥部办公室的统一指挥,根据本预案规定,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开展相关应急处置工作并随时将应急处置情况报告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要将事故有关情况及时报送应急指挥部和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必要时上报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市政府。
县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急处理工作程序自行终止。
5善后处理
调查活动结束后,调查组应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通报情况,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指挥部办公室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通报处理结果。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日常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报告系统,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值班报告制度,设立应急值班电话,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指挥部办公室电话:6132693,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电话:6112512。
6.2物资保障
各乡镇(街道办)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保障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6.3人员保障
县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参加事故处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机构由县农经、畜牧、卫生、质监、药监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妥善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函》(国办函[*]52号)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市*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二、适用范围
在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大量病亡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适用于本预案。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一)事故影响范围涉及2个以上镇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二)一次事故造成l人以上死亡或者中毒人数超过50人以上的;
(三)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重大活动期间或者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下,且中毒人数超过30人以上的;
(四)事故影响范围跨越本区行政区域,或者事故性质恶劣,或者其他证据表明有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五)市人民政府认定属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三、工作原则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则,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预案规定,落实各自的职责,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采取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态发展,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工作。
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承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的职能,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指挥,经贸局、卫生局、工商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教育局、监察局、区委宣传部、发改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经贸局局长担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承担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
(一)区应急指挥部职责:
1.领导、组织、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重大事项的决策;
3.向市政府和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4.审议批准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
5.负责事故的重要信息。
(二)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检查督促各地、各单位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
3.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场所;
4.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5.汇总事故报告情况,向区政府、区应急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应急处理工作情况;
6.适时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
7.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8.完成区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
区*局负责指导、协调、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地的*机关对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根据涉嫌人员提供的情况配合有关部门追查有毒有害食品的流向,负责事故现场的保卫,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执法人员人身安全,防止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发生。
区农业局负责组织由种植、养殖环节导致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相关产品的技术鉴定等工作,追查引起事故的初级农产品的源头,对有关产品采取控制措施并将有关产品流向通报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
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对发生在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根据质监、工商、农业等有关部门提供的情况封存在消费环节发现的问题食品,依法负责重大食物中毒的应急响应及病员救治。
区财政局负责事故应急救援资金保障及监管。
区工商局负责组织发生在流通环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根据质监、农业等有关部门提供的情况封存在流通环节发现的问题食品,追查其流向,并将问题食品的有关情况及时通报质监、卫生、农业等部门。
区经贸局应当积极协调做好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和商品供求状况,组织实施重要消费品和重要生产资料市场调控及流通管理。并积极参与流通领域涉及禽、畜屠宰加工环节、酒类产品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区教育局负责协助卫生行政等部门对学校校内食堂以及应由校方负责的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管督促,并配合卫生行政等部门就此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组织应急处理工作。
区监察局负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调查,并作出处分决定。
其他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对应急处置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
(四)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启动后,各工作小组及其成员,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应急指挥部和应急指挥办公室的统一指挥,及时组织实施相关应急处理措施,并随时将应急处理情况报告区应急指挥办公室。公室应将有关事故以及处理情况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同时上报区政府。
1.事故调查处理组: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区卫生局、工商局、农业局、经贸局、*局等部门负责或确定其中一部门牵头负责,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作出调查结论,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组织协调事发地政府职能部门实施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预测事故后果,提出事故防范意见;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职能部门为主,负责依法实施行政监督、处罚,监督、控制、收回有毒有害食品、追踪源头、控制流通渠道,必要时移送有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2.医疗救治组:由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负责迅速调动力量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尽快查明致病原因,提出救治措施。
3.后勤保障组:由区财政局、经贸局组成,负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经费、设施、设备和物资的保障。
4.安全保卫组:由区*局协调组织,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执法人员人身安全,防止和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发生。
五、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和区*、农业、卫生、工商、经贸、教育等部门发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当按照《广东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要求及时向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应急指挥办公室应当及时对区有关部门以及各地的报告信息进行分析,事故有关情况要及时通报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信息经应急指挥部同意后,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向社会。
六、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对符合本预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规定情况之一的,应急指挥部应当立即安排本应急预案的启动处理工作程序,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立即进入指挥状态。
(一)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根据指挥部的部署,立即启动事故调查处理组、医疗救助组等事故处理机构的工作,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同时指导事故发生地政府实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必要时可派员参加相应的应急处理工作,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按规定上报的同时,必须快速作出反应,组织本辖区和本单位的救援队伍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处理,排除事故隐患开展医疗救治,降低事故危害。
(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港、澳、台人员或者外国人,或者食品安全事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者有关国家通报时,经应急指挥办公室讨论确定后,报区政府和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协调处理。
(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终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确定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中止应急救援建议报指挥部批准宣布结束。
(五)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应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处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对受罟者给予赔偿。对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由、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保障措施
应急指挥办公室应当健全日常的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报告系统,确保信息畅通
为加强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有效预防、及时缓解、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特制定《__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由局长任总指挥,主管副局长任副总指挥,稽查队、质量股、办公室为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樊清利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局办公室、稽查队、质量科负责人组成。应急指挥部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1、研究制订对相关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2、指挥、协调、检查督导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组织调动本局的有关技术力量和相关资源,确保全局各项应急处理措施落实到位。
3、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必要的应急协调通报联系机制。
4、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有关情报信息和事态变化情况,为县政府决策提供处置意见和建议。
5、向全局传达、部署上级机关相关的各项命令。
(二)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工作分队,局长任指挥和应急分队队长,并履行下列职责:
1、按照市局要求在辖区内组织落实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2、调动有关力量和资源,开展具体的应急处置工作。
3、及时向市局报告应急工作完成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4、协调与当地政府以及公安、工商、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
(三)质量股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中应履行以下职责:
1、做好相关食品的抽检工作,保证检验数据真实、准确。
2、协助局开展食品质量事故分析活动,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准备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增强食品质量问题分析能力,构建应对食品安全事故技术保障。
(四)应急工作分队人员:局长任队长,主管局长任副队长,成员为稽查队,质量股全体人员。
二、食品安全事故的分析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对人民群众的危害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一般事件、重大事件和特大事件。
(一)一般事件是指单个生产、经销企业生产加工、销售的食品对身体健康造成较严重损害,但不具有即时致死性的食品安全事故。
(二)重大事件是指部分企业或区域性行业性生产加工、销售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可能对或以后对身体健康造成较严重损害,但不具有即时致死性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特大事件是指生产加工、销售的食品具有毒性,能致人死亡或已致人死亡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食品安全事故的监测
(一)对我县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实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掌握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状况。
(二)县局不定期巡查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违规使用非食用原料、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摸清辖区内食品安全状况。
(三)通过群众和消费者举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
(四)根据上级部门或同级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通报,获取安全信息。
(五)设立投诉电话,发动群众监督食品安全。
(六)关注有关媒体关于食品安全信息报道,拓宽食品安全信息来源。
四、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
(一)一般事件三级状态
1、立即对相关食品生产销售企业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发现涉嫌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应立即扣押或封存,并进行抽样检验,依法查处。质量股保证执法检验随抽随送,及时获取检验报告。
2、对已进入市场流通的存在严重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要求生产者提供经销商名单,责令生产者立即追回,对已售出的存在严重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责令经销者追回,并跟踪处理不合格食品。
3、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予以曝光。
4、根据实际视情安排对同类食品的监督抽查和生产企业的现场执法检查,监控食品质量状况。
5、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各成员的手机24小时开机,保证联络畅通,随时履行相关监督检查检验职责。
6、局属各有关股应及时将应急处理措施和工作情况报告局应急处理小组办公室。
(二)重大事件二级状态
在三级状态的基础上,做好如下工作:
1、进一步加大与相关食品有关的质量监督工作。
2、组织区域或行业的质量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存在严重食品安全事故食品的不法行为。发现食品存在严重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令生产者、销售者强制回收,并跟踪回收及处理情况。
3、向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警示、消费提示。
4、局属各有关单位按要求及时将应急处理情况报告应急处理小组办公室。
5、稽查队、质量股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安排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值班,对相关食品及时查处及时检验。
(三)特大事件一级状态
在二级状态的基础上,做好如下工作:1、责令有关食品生产企业立即停产。
2、对涉嫌有毒食品,必须责令生产者全部追回销毁,并报告市政府、组织各方力量全力以赴追回全部有毒食品。对受害者要取得卫生部门配合,及时进行救治。
3、对相关食品的生产经销企业进行拉网式大清查,发现涉嫌有严重质量问题的食品应立即封存,抽样检验,依法查处。
4、立即向社会公布有毒食品的相关情况,动员社会舆论进行广泛宣传,防止有毒食品扩散,避免消费者误用。
5、在特大事件处理期间,应当每天向县政府报告有毒食品清查和进展情况。
6、稽查队24小时专人值班,有关情况随时报告,对大案要案可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直接上报,保证人员随时到位,信息及时流通。
五、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1、质量股发现食品安全项目不合格的,应立即报告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转交稽查队依法查处;我局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涉嫌严重安全事故,在依法查处的同时立即上报当地政府和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2、总指挥召集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成员,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3、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总指挥的要求,调集稽查队、质量股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工作分队集结。
4、应急工作分队进入预定地区后,应服从统一指挥,迅速使用执法力量和技术力量,开展技术监督执法工作。执法人员要积极配合质检人员,迅速做好调查、抽样和检验工作。
5、质检技术人员抽取样品,应同时抽取三份,一份用于检验,一份备份封存,一份留存受检人。质检技术人员应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并将检验结果及时,准确上报应急指挥部。
6、坚决查扣嫌疑食品,防止违法嫌疑人转移嫌疑食品和逃逸。追查已售食品及生产源,做到“五不放过”,即:案情没有搞清的不放过;假冒伪劣食品的源头和流向没有查清的不放过;制假售假食品责任者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该移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支持或参与制假售假食品的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受到追究的不放过。
六、应急救援工作要求
1、确保应急救援过程中的人员、车辆、物质(设备、设施)保障,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迟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分队昼夜集结不得超过40分钟,夜间集结不超过60分钟,确保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3、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服从应急指挥部的安排,在情况需要的时候主动求得公安、安全监察、工商、卫生等部门的协作和支持。
4、做好应急状态下的群众质量投诉接待工作。多为群众举报的案件要认真做好调查、取样、检测和查处,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5、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加强人民群众的食品质量自我保护意识。
6、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信息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集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布尚未公开的应刀处理信息。
7、状态等级的确定和解除由应急指挥部决定,县局办公室通知,各有关股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七、责任追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直接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要求履行报告职责,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
(二)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各有关股拒不服从局统一指挥,贻误采取应急控制措施时机或者违背应急预案要求拒绝对人员、物资的统一调配的。
(三)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各有关股拒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的。
本单位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准备和响应。
2、组织领导:
本单位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办公室、生产、质检、销售、采购、检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部门根据各自分工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具体实施。
3、各部门要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供应链;可追溯制度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追求整体系统成本的最小化,是供应链管理的终极目标。经历禽流感、三聚氢胺、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皮鞋奶……等一系列震惊全国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后,食品供应链管理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关乎人的生命,保证食品安全是供应链管理的首要目标。
1 食品供应链的特性
食品供应链既有供应链从供应源到客户源所有网链结构所具备的一般和共性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特殊和个性化特征,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食品供应链长而复杂。食品供应链从种植、养殖到屠宰、加工,再到流通与餐饮业,横跨一、二、三产业,环节多。(2)生化性和隐匿性。食品是有机产品,极易受生产、加工、储运环境影响而变质。(3)时效性。生鲜食品食用时力求保持鲜嫩;对生产、加工、贮存时间要求十分严格,过期就会变质,变质后凭感官很难觉察。(4)食用性。供人食用是有别于其他商品的最重要特征,若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就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5)公共安全性和社会性。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将引发社会恐慌和整个供应链的崩溃,甚至给全行业带来灭顶之灾。禽流感和三聚氢胺事件就是前车之鉴。
食品供应链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求其系统成本的最小化。
2 建立基于安全的食品供应链的必要性
2.1 食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路径多、难于监管。从农田到餐桌,一头是2.5亿的分散农户,另一头是13亿的消费者,食品生产规模小且高度分散。缺乏核心企业,种养殖业生产以个体农户为主体,食品生产小作坊多,生鲜农产品的销售以集贸市场为主。难于监管或根本无人监管,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2.2 食品安全隐患存在于供应链的各环节。生产环节:化肥、农药、生物制剂等大量使用及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工环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过小、生产条件简陋、环境卫生差、标准化程度低,管理混乱,滥用食品添加剂, 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流通环节:冷链物流及相关设施落后,多数食用农产品未经任何加工处理或只经初加工。在运输、储存中极易污染、变质。许多食品未经检验就在农贸市场直接销售。
2.3 食品供应链的基础薄弱。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在运输上冷藏运输率只有40%左右,特别是生鲜食品批发、零售的冷链物流建设十分缺乏。由于生鲜食品物流环节多、时效要求又短,在加工、储存、运输、销售过程极易变质。
2.4 社会道德沦丧,诚信缺失,金钱至上。从生产者到经营者,不论是个人或是组织,普遍缺乏职业道德,无视法律,以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为达此目的甚至敢于冒违法犯罪的危险,渗杂使假、制假、贩假。
3 建立基于安全的食品供应链
3.1 供应链的管理应以食品安全为首要目标。“食品”最突出的是安全性。失去了安全性,不仅失去了自身的商品价值,还会危及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的安全。因此,对于食品行业而言,保证产品的安全是企业的第一目标。而追求成本的最小化、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的次要目标。“三鹿奶粉事件”,导致三鹿集团的破产和全行业遭受到灾难性的打击,充分证明了确立食品安全为第一目标的必要性。
食品供应链是食品安全的载体。因此,应将食品安全的监管置于整个体系之中,与政府、行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相统一,整个监管体系的运行才能更科学、更有效。
3.2 建立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控体系。食品安全问题可能会发生在食品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因此,要确保食品安全事件不发生,就必须要建立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从源头抓起,加大对种、养殖业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及土壤、水体的安全监控,建设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确保产品不被污染。(2)在生产加工环节,对原料和辅料进行检测,严禁加入《食品安全法》明令禁止使用的各种化学添加剂、着色剂、防病剂、增味剂。(3)建立食品安全采购系统,阻止有危害的食品进入供应链。(4)建立冷链物流系统,推广全程冷链物流,保障物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5)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止食物安全事故发生。
3.3 构建应对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映的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应对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映的信息共享平台。现代物流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现代信息技术(感测与识别、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与再生、信息施用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在现代物流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构建供应链管理快速反映信息共享平台创造了条件。
食品安全事故带有突发性、涉及面广、危害大、社会影响大的特征。因此,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时效性往往是成败的关键。设想,三鹿集团如能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采取有效措施,后果也不会如此。可见,“快速反应”对处理大型突发事件的重要性。食品安全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快速反应性”。安全事故一旦发生,系统必须立刻启动,在第一时间查出事故的源头。尽快与相关合作伙伴取得联系,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安全事故处理做到快速决策、措施得力、处理结果透明公开。这不仅关系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3.4 在供应链内部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确保食品安全。新的《食品安全法》统一了食品的国家标准,避免多个部门的“标准”相互打架,为供应链内部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确保供应链内部产品质量标准的统一,无论企业处在供应链的哪个环节或具体生产经营何种产品,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执行。
应尽快全面推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这是一套贯穿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国际标准。包含了相互沟通、体系管理、过程控制、HACCP原理和前提方案等关键要素。从要素和体系包含的内容来看,食品供应链上的企业如果都能够参照标准建立体系,并严格执行,就能实现有效的食品安全供应链管理。
3.5 提高食品供应链上企业集约化程度。针对我国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规模小,高度分散的特点,提高食品企业的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培育和壮大食品供应链的龙头企业,以取代个体农户分散生产、小作坊式生产经营方式,是食品安全的可靠保证。
“三鹿奶粉事件”一个沉痛的教训是,整个乳业大厦是建立在农户分散饲养的沙滩之上。反之,比三鹿集团小得多的北京三元集团,之所以能在席卷全国的三聚氢氨风潮中经受住考验,就是有自己独立的奶源基地,实行了规模化的养殖。三元集团并购三鹿集团后,认真地总结了“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提出,“将奶源基地建成企业生产第一车间”。即在奶源和加工之间建立直接的、没有任何中间环节的安全保障链。连奶牛的饲料配方都是统一的,使奶品质量得以保证。三元集团用自建牧场和承包牧场、租用和购买奶牛等多种方式,将农民分散的土地、奶牛重新组织,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农民以合同工的形式为集团打工。这样既保证了农民收入,又保证了产品质量,解决了农户分散生产难以进行质量监管的有效措施。
3.6 实施标识管理和可追溯制度。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从食品生产的源头开始控制管理,才能实现标本兼治。目前,我国实行“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己具备基本条件。新的《食品安全法》,强化了生产经营者作为保证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规定了对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制度”,为企业建立“可追溯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2010年2月6日国务院决定,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承担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为加强食品安全提供了组织保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食品安全追溯提供技术支持,利用条码技术对食品的属性(批次、有效期、保质期等)、参与者、位置等标识进行记录,是进行食品安全跟踪的重要依据。RFID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应的信息。通过条码技术、RFID技术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每个节点进行有效的标识,建立各个环节信息的识别、管理、传递等,对供应链中食品原料、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跟踪与追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为食品安全追溯提供了依据,使食品安全更加透明和可控。
4 结 论
保证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进行监管。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是合作伙伴间的协作一致,这也是供应链管理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供应链协作企业之间,形成了一条保证食品安全的生产线,不仅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需要,而且也是保持整个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两者相得益彰,从而赢得市场先机。
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基于安全的食品供应链管理,由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将分散的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者置于整个供应链管理之中,以契约的形式加以约束,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引导和规范生产经营者的行为,是企业加强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协作,强化“自律”作用,保证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为有效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邓汝春. 供应链管理[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 黄中鼎. 现代物流管理[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王骏. 供应链管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 郑金英. 基于食品安全的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探讨[J]. 商业时代,2008(35):16—17.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 食品安全 保障
中图分类号:TS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235-01
食品供应链具有资产专用度高、食品供应链上没有发现的食品危害会随之继续向下走的特性,不能有效保障食品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会对消费者形成很大的的危害。
1 食品供应链的概念及特点
食品供应链属于供应链的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供应链的概念是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送达消费者,所有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所形成的网链结构。食品供应链满足一般供应链的特征,我国的食品供应链长且复杂,食品供应链的环节众多并且都对食品安全有影响。学者王强提出,食品供应链应包括原产地环境、养殖(种植)情况、加工过程、储存环境、运输环节、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等环节,每一个环节还可以细分为更多环节。 [1]
2 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良商家使用转基因种子、有害的化学保质方法等进行食品生产、保存,供应链主体的唯利是图使食品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受到污染。另外,食品在流通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安全问题。食品具有腐坏快的特性,需要特殊方式储存。但是进入消费环节后,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不采取合理的储存措施,数据显示,生鲜产品80%以上采用常温保存和粗加工的方式,极易使食品受到污染。会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供应链上的微生物、病毒、虫卵等也会给食品安全带来危害,如2008年美国爆发的沙门氏菌疫情,就是由于番茄受到污染。[2]
3 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
造成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主观因素,即供应链参与主体的利益动机;另一个是客观因素,如供应链中的生物性污染。
3.1 建立供应链上的合作
食品安全与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密切相关,供应链上的各个参与主体都与食品产生利益关系,但是食品的价值要通过它的使用价值来体现,只有被消费者认可的、质量合格的食品才能最终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价值。在食品制造销售过程中,供应链上的各环节都是连在一起的,利益息息相关。合格的食品能最终使所有环节获得利益,但是一个环节的破坏,也会损害食品的最终安全。[3]如2009年雨润午餐肉被抽检出“瘦肉精”,当日雨润的股价就下跌严重。经查,原来是屠宰加工时商家为了获得更多利益,添加了该有害物质。为了实现食品的最终合格,供应链各环节应加强合作,做到垂直管理,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3.2 优化加工环节的危害控制点
加强供应链的各环节合作能有效控制不良商家为牟取利益做出违法行为,对于生物性污染就需要优化检测机制、提高检测能力了。原材料养殖(种植)和产品加工阶段是重要的生物性污染阶段,但是我国原材料源地大多分散,且数量多、品种少,对生产阶段的监测耗资大、执行难,在人力物力的耗用上都不是最佳危害控制点。将加工环节作为危害控制点较之更加现实,因为这个阶段产品比较集中,在供应链上的利益比重也比较大,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比较适合作为危害控制点。
3.3 统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实现对食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统一监控,能够解决现在的监管部门数量多、种类杂的情况,使食品监管工作更系统化。并且建立统一食品监管部门后应调整职权,给监管部门一定的自,并完善举报系统,接受群众的举报和监督,将检查情况、行政处罚结果公布给民众。
3.4 确定HACCP认证在相关法律法规中的地位
HACCP管理体系对食品供应链中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评估并采取一定控制措施,是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通过对加工环节中的各工序进行分析,找出危害食品安全的环节,进而提出预防措施,以建立更有针对性的监控程序。政府应完善HACCP在相关法律法规中的地位,鼓励供应链上的冷链环节中HACCP系统的应用。使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可控度更高。
3.5 EAN・UCC系统在食品安全可追溯中的应用
EAN・UCC系统是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开发、管理和维护的一种全球统一标识系统。EAN・UCC系统主要包括编码结构、条码、RFID、EDI、XML,使相关应用范围内的代码能够在全球保持统一且唯一。并且,EAN・UCC系统还为商品提供有效期、序列号等附加信息。由于EAN・UCC系统能为商品提供有效的标识,所以有利于对食品供应链全程的追溯和跟踪。
3.6 以沃尔玛超市为例分析
沃尔玛超市是全球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非常注重所售的食品安全。沃尔玛内部的食品安全控制以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PDCA为重心,是内部沟通更加顺畅,并不断创新。为了对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做到有效控制,实施HACCP系统的PDCA循环项目,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在内部卫生发面,沃尔玛超市对室内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管控,设计针对通风问题的特殊设备及保持室温的空调设施。对生鲜食品进行分类储存,冷链处理,有效避免了食品腐坏和交叉污染。在物流过程中,对产品分类选择配送方式,并根据所需温度不同,进行温度划分。[4]
4 结语
本文基于供应链分析了食品安全的保障,并提出改进措施。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系大众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更要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为人们营造更安全的食品环境。
参考文献
[1] 洪华南.冷链物流中的共同配送策略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12(09):25-26.
[2] 张琳,盛凤杰,成文林.浅析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法制与社会,2011,27(25):74-78.
食品出厂检验中应用新技术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参与食品检验的工作人员其在进行食品检验时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提高检验人员的个人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不同的食品检验方式,以此来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在食品检验过程中应用新技术,新技术并不是所有检验人员都能即刻了解和掌握的,需要通过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检验人员进行指导,使检验人员能够对此项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完成设备的操作,从而保障新技术使用的正确性,进而提高食品的安全。
专业仪器和试剂的准备。在进行食品检验时,需要应用到相关设备和试剂,需要检验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使用,尤其是针对一些较为先进的设备和试剂,更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到最后所得到的检验结果,使检验结果缺乏准确性,甚至会威胁到食品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此外,专业仪器的使用还应当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以免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方法的选择。能够用于食品检验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每个检验方法都有优势和缺点,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需要检验人员了解每种食品的特性,尽量确保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尤其在检验时应用新技术,更需要选择出与其相适应的检验方法。如果所选择的检验方法不得当,即使使用的技术和仪器再先进,也会使所得出的检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确保食品在检验过程中得到最真实的检验结果,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检验方法。
食品出厂检验中新技术的实际应用
生物传感器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依靠其对生物物质较为敏感的特性,如果在食品当中含有某些物质,那么通过使用该技术就可以将其转变成电信号,并呈现在检测仪器上。该技术仪器主要是由信号放大装置、理化转换器、生物活性物质等构成的。
食品中所含有的成分种类有很多,并且都具有生物属性。在检验时,如果想要尽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当对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成分进行细致的检验,从而使该项技术能够满足食品检验要求。该检验方法的使用是在传统检验方法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能够实现传统检验方法所不能够完成的检验任务,为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生物芯片技术。该技术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现和兴起的,以一种全新的检验技术,其主要是由计算机、分子生物等技术构成的,其在食品检验中拥有较为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从食品当前的现状来看,食品的种类还在日益增加,加工工艺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所生产出来的食品当中不仅含添加剂,还掺杂了其他成分,在一定程度上给食品检验增添了很大的难度。而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便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食品中所含有的成分准确检验出来,以满足食品检验的需求。
生物芯片技术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在日后食品检验时充分使用该项技术。在选择食品检验试剂时,应当将其视为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此一来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生物芯片技术所具有的作用,进而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食品的安全性。
芯片实验室技术。该技术从其本质上来看主要是一种分析系统,将食品的制备、检测分析等过程中进行处理。该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微泵、微电路等进行控制,以实现对食品的检验,同时完成其他相关工作。根据现阶段我国食品检验情况,所采用的检验手段和技术有很多,通过将这些检验技术和手段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食品检验质量。并且,在食品中所包含成分种类有很多,仅仅依靠传统检验计划所得到的结果无法满足当下食品检验的需求。因此,应用芯片实验室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安全 组织模式
1.引言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食品企业、新闻媒体及消费者关注焦点。2008年发生三鹿奶粉事件,2010年又传出女婴性早熟,2011年又出现双汇瘦肉精事件,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本文所要研究的农产品是指生鲜农产品,我国农产品认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并拥有了一系列规范制度,但收效甚微。
2.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经多级分销商到消费者,“超市+基地”供应模式以及直销的方式。
2.1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方式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由生产进入消费的重要环节,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的调查,中国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比率超过70%。然而,我国数目庞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多数仍停留在批量集中进货、零星批发销售阶段,我国很多农产品市场交易设施简陋,交易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很难充分发挥商品集散、形成价格、传递信息、保障安全等市场基本功能,只是承担着交易场所的功能。
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亟需更新换代,只有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才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正进入全面升级改造时期,亿元以上交易额的市场已经全部进行了升级改造。批发市场投资主体中,民营资本正在涌入。通过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检测设备和信息化设备的升级,增强检验检测和信息提供等服务能力。同时,鲜活农产品对于冷藏、冷链技术要求比较高,这些技术的投入,使得农产品可以摆脱当天销售的困境。
虽然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模式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农产品供应组织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所依赖的农产品生产方式是极度分散的小农经济,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难以实施,信息链在批发市场处容易断裂。
2.2农超对接模式
近年来,超市成为城市家庭采购食品的主要渠道,城市消费者信赖超市的视频安全。“农超对接”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通过直采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30%,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与农贸市场等竞争业态相比,超市农产品经营最大的优势在于更有能力对所售农产品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超市对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一般由供应商审核、采购控制、加工、配送控制和内部控制环节构成。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近几年各地超市也频繁出现农产品质量问题。2009年通过对5000名消费者的调查,消费者对超市的放心度、满意度都是最高的。但是,仍然有20.2%的城市消费者认为当前食品安全形势“问题太多,令人失望”。
超市要想在与农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并最终成为大、中城市农产品零售市场的主导业态,就必须充分发挥其所售农产品质量信誉度高、可追溯性强的优势。
2.3直销
直销是指生产厂商(生产者)不经过中间环节,直接将产品或服务出售给消费者或用户的营销方式,常见的如网上销售,大棚现场交易,采摘直销等。农产品直接从基地进货,安全和质量的检测、监控可延长到生产过程,实现了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的可追溯,更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农产品直销进入农贸市场,需要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我国农产品生产的主体是农户,农户是千千万万个分散的小生产者,农产品生产、经营不集中,缺乏统一有效的组织管理,很难进行大批量直销。这就需要组织协调农产品生产企业实施“抱团”战略,形成“农户合作社”等形式的利益集体,以适应消费者对产品批量、品种、质量检测的要求。以浙江嘉兴秀洲区为例,在推进精品农业基地建设中,实施“三品一标”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对品牌农产品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并累计通过无公害农产品123个,绿色食品15个,有机产品15个等。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带来的是品牌的知名度。仅2012年上半年,秀洲在苏杭沪开设的16个名优农产品销售窗口的销售总额达2513万元;其农产品供长三角城市总量达24.8万吨,销售总额约15.8亿元。
3.小结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占主导地位,但目前急需引进配备检测设备、信息化设备、冷藏、冷链技术等。农超对接模式能够实现质量安全控制,但在实际中未能贯彻,需要引起重视。直销模式只有在农户有效组织,并形成农产品品牌下才具竞争力,虽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但并不是主流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敏.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村经济,2010, (8)
关键词:成本效应;二维码技术
1概述
本系统通过反向物流实行,通过先期市场企业投放到最后上升到政府购买服务,引导企业规范经营。
当前生产企业对于食品安全溯源机制的不严谨性,导致安全事故频繁,通过将溯源信息的具体化和易采集化,可大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那么如何将数据具体化和有效化地呈现在信息使用者面前成为了关键节点。
2项目解决方案
2.1生产厂商角度
构建本系统需要对于供应链各个环节具有全面的认知,而且需要掌握数据采集.传输和储存相关技术。本项目通过RFID射频条码技术实行数据的全自动采集,而且射频识别技术被认为是条码识别技术的潜在替代者,对于普通RFID标签因存在储存信息量有限.识别距离短.易受环境污染等条件制约。项目采用UHF RFID耳标,其更适合动态化数据采集,并且其成本相对于普通信息采集,综合成本更加低廉。我们在运用HFSS仿真分析软件设计的基础上同时升级了折合偶极子天线,可通过上述基础制造出耳标。经市场调测,其读写距离在3m以上,达到行业标准要求,符合本项目对于识别数据的精准需求,该射频标签价格为0.3元,而且可以循环使用,最后分摊到成本上微乎其微,条形码和RFID同为重要的自动识别技术将会长期。条形码和RFID标签的统一相合作为项目的后期成果,我们将超高频RFID标签内嵌于二维码中实现数据的全自动采集。本项目学生系统地学习过数据库VB技术,通过将加工产品数据采集进人数据库,然后在产品出库时,单个二维码将归集相应单品的数据,我们设计了一个产品二维码标签打印及真伪识别系统,可以方便实现食品信息的二维码标签打印和日后用户对产品真伪的识别。该系统由标志打印机等设备组成,VB.Access2010.百度云和微信公众号将作为本项目的系统软件,我们使用新浪云和微信公众号开发产品真伪识别功能,用户通过手机可在微信公众号上扫描二维码标签后,可识别注入产品的真伪。通过二维码生成,产品进人流通市场,运用供应链整合思想,溯源系统的单品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窜货和降低流通成本。通过SQ框架,整合单品信息,流通方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整合后的单品信息,实现运输过程的利润让渡。
2.2销售参与者角度
二维码通过附着商品进人销售环节,现行浙江食用产品还是主要通过门店销售,通过绿色产品的招牌宣传,还存在靠良心自觉做事而非用高科技来忽悠消费者阶段。在市场大环境下,二维码在企业主心中只是营销的辅助手段,而不是营销的中心和衔接关键,但是本项目相对于之前的追溯系统强调的是数据的支持,而非粗略的信息传导。本小组以浙江省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从信息内容、信息来源和信息渠道三个方面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息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实践和抽检信息关注度比较高,相比于企业,消费者更需要来自于较权威的机构、专家和媒体的信息;现在消费者主要通过网络渠道获得食品安全信息,但是通过该种渠道所获取的信息信任度并不是很高,对来自于官方渠道的信息表现出更高的需求。基于以上调查信息,不难得出消费者对于溯源系统是认可的结论,只是需要修正具体的实施手段。基于以上,本小组的溯源系统从源头上采集数据,并且在终端数据导出时添加了历史访问次数设置,有效地杜绝了数据造假行为的出现,当然溯源系统的信用搭建仍需要建立在该项目实行方的诚信程度,所以本项目初期将数据库系统构建于本项目公司的主服务器中,后期应将其移至政府层面,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监管食品安全。
2.3政策支持角度
食品安全的前提是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它也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2013年,中央颁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又进一步改革了监管体制,监管力度的强化,监管科技支撑能力的提高,相关部门的职能定位的明确,是政府部门的当务之急。根据监管体制、监管内容、监管权责等方面的发展脉络,本小组根据不同时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总结出原因,即各部门权力交叉重叠的监管体制缺陷,标准不统一带来的执法监测标准不一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公开渠道不畅通导致的信息公开制度缺陷。溯源系统基于二维码的反向物流思维,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前监管体制效率低下的局面,完善了食品安全评估和预警机制,对食品安全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进行了有效地加强,不良经营者的违法成本明显地提高了。指导意见强调了以分别管理为基础,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为核心统筹指导,实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社会共治,推动多方力量合作,所以站在宏观政策层面,作为行业先进人者,我们团队具有经验和知识的支撑,在后期以政府为主导,通过阳光工程购买项目的方式,我们具有明显优势。
本项目的实行是对传统溯源体系的强烈冲击,从优质的生产厂商角度来讲,运用溯源体系可以保持其本身的优势,引导其从线下转向线下线上联合,而从劣质的厂商来讲,溯源体系也是一种规范其经营的手段。
2.4消费者角度
供应链末端连接者消费者,可靠性和性价比这两个因素是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体系的成败首先看重的。由于本项目采用超高频RFID和低成本的二维码,可进行实时的单品数据管理,大大提高了其可靠性,相对于同级产品,溯源体系具有成本壁垒,顾客转换成本加大。
3案例分析
2013年,某地区发生了一起由用病死猪加工食品引发的严重食品安全事件。现有的生猪肉加工产业链中,信息识别和追溯技术的落后,导致供应链信息不对称,事发以后数据的分散,政府难以进行快速有效的R别和监管,从而限制了产品产销环境的优化。
事发以后,当地政府意识到建立有效的农产品追溯系统的重要性。于是,其通过第三方外包科技公司建立了一套牲畜行业RFID可视化溯源管理系统,从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基本数据进行监督和数据采集,为下游的供应链成员提供源头数据。下游厂商通过溯源信息在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同时,大大压缩了可浪费的成本,市民对本市猪肉的溯源信息进行详尽了解后,重拾对其的信息,于是,生猪市场行情见长。
4本项目实行意义
1)实现食品生产全面监管
通过食品溯源体系,有效监控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及销售等各个环节。一旦出现食品问题,食品监管部门能够及时有利发现问题源头并采取相关举措,同时降低企业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经济利益损失。
2)降低无公害食品共享成本
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始终会在消费终端和食品生产厂家之间产生,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存在盲区。扫一下二维条码,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可以清楚地了解购买产品的信息,提高消费者对购买食品的信心,促进食品的销售,使供应市场扩大,从而改变现行无公害食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使供大于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