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范文

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

第1篇: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工程施工;安全;安全管理

概述

我公司承建的重庆蹇家湾水电站主体工程,地处偏远崎岖的重庆市城口县,作为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规模较大,施工对象纷繁复杂,技术要求高,涉及土石方爆破工程、洪水季节施工、基坑开挖处理、高边坡安全支撑、大型机械设施的使用、引水发电隧洞和施工导流隧洞洞室施工开挖衬砌、封堵的等诸多安全问题,薄弱环节多, 项目部通过风险策划、制度建立、组织保证、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应急预案、奖励处罚等管控,实现了预期安全生产目标,提升了安全管理整体效能。现结合蹇家湾水电站施工安全管理实践,作如下浅论,以供探讨。

做好施工前期的安全风险策划

在开工前主要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安全风险、重大危险源进行具体的安全管理策划,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项目部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检查和动态调整,确保安全目标的最终实现。

2 制订完善管理制度和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项目部在成立初期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行为准则、岗位安全职责,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将企业的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融入到施工中。

建立项目部、作业队、机班组三级安全生产监督保障体系。

3落实责任制

项目部与作业队、作业队与班组、班组与个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管理层层分解、细化,形成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到安安工作人人有责,强化了员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高遵章守纪能力。年中及年末,项目部将对作业队、班组、个人进行安全考核奖罚兑现。

4控制两个关键,保证安全生产

在蹇家湾水电站安全管理工作中,施工过程的管理过程涉及面广、时间长、跨度大,既要统筹兼顾,不留死角,又要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既要重视施工高峰期的施工安全,又必须注意其它施工期间各个安全环节;既要严格控制关键工序安全操作规程,又要全面抓好一般工序施工的安全要求;既要抓好关键部位施工对象的施工安全,又应保证全部施工对象的安全生产。

把关键施工对象(包括危险施工部位)和关键施工工序作为安全管理布控的部位。关键施工对象(包括危险施工部位)如土石方爆破开挖施工、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高空悬挑部位施工、导流洞引水洞衬砌封堵施工等;关键施工工序如大体积砼浇筑、材料和构配件吊装运输、大型构件吊装作业、钢筋焊接加工、脚手架工程等。项目部对以上两个关键实行切实安全检查制度及专人安全盯岗制度,真正做到制度落实、检查落实、责任落实,确保施工安全。

5 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良好的用人环境是顺利进行安全生产的基础,项目部通过如下方式来确保:

5.1筹建直属劳务,人员相对稳定,便于进行系统的安全文化教育,有一定的安全素质。

5.2 项目建设中使用临时劳务时,尽可能选择素质较高的人员,便于管理。

5.3 项目外协队的选择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资质,其劳务管理有相应的建设经验和安全水平。

6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由于工程项目作业人员多,素质高低不齐,我们把安全教育分成管理层和作业层,分工种类别,分入场教育和日常教育,最后为现场违章纠正教育等教育形式来开展。重点放在作业层的日常安全教育上。现场违章纠正教育不但能针对个人,而且能让现场班组所有人员都接受教育,教育效果远比书面来的好,让员工心理能自觉地接受和理解,并逐步传播和自觉遵守。安全文化教育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分析作业人员的工作现状,充分理解其心理需求,通过布置安全横幅标语、安全警示、安全标志等手段,从视觉环境营造安全氛围,把安全文化精神、安全行为规范、安全制度规定的人性化管理通过视觉传达给员工,使其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安全影响,使员工在安全追求上和项目部达成共识。

7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和隐患整改

安全检查是安全监督最直接的手段,安全隐患的存在只有通过不断的检查才能发现并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项目部每周对各工作面进行一次检查,作业队每天对本施工区域进行一次检查,班组随时对作业面进行检查,检查主要内容为人员、机械设备有无违章作业、场内用电安全、高空作业防护措施、高边坡防护措施、场内防汛措施、消防措施、夜间安全施工措施的可靠性等,对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并落实责任人。

8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

一是着力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立项目名称牌、安全责任人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责任牌、安全生产警示牌、施工平面布置图等,各类警示、提示标识设置齐全、规范、醒目;施工现场管理规范,干净整洁、现场照明充足,各类管线布置合理、规范;安全通道和施工道路畅通、平整;所有作业人员须经过上岗培训后佩证上岗,进入工作区要按要求劳保着装。二是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建设工程安全资金投入的规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按照相关标准及时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设立安全专项账户,专款专用;在生产过程中还建立详细的安全投入计划和台帐;现场生产在安全保障前提下进行,安全设施或措施未到位的不得开工。

9建立应急管理机制

应急管理就是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把可能发生事故的人、物、事等诸多因素变为动态的、主动的、超前的安全管理。

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危险源动态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制定了大坝开挖塌方应急预案、爆破施工应急预案、防洪应急预案、消防应急预案、临时用电、洞石坍塌应急预案,并成立了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加强应急防范措施,充分做好应急处置和救援等演练工作。

通过日常的实地演练,对事故应急起到了良好效果。例如2008年的11次洪水及2009年2次洪水的侵袭,在提前预知水情、紧密观察水情变化的情况下,项目部组织开展灾前自救,通过合理的调配、分工协作,对场内洪水淹没范围物资、设备、人员进行大转移,全体人员临危不惧,各尽其职,服从安排,受洪水威胁的部位人、料、机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顺利完成大坝及厂房部位安全度汛。确保无人员伤亡、无设备冲毁的现象发生。

第2篇: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集输管线 安全管理 应急系统 分析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内各个行业、产业的扩张,使得我国能源的消耗量逐步上升,石油、天然气等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是有目共睹的。国内对于该类能源的开采也经历了较长的时间,逐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比如,西气东输即为其中十分典型的工程。经济建设的同时,能源集输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并不一致,尚未达到完善的程度,而石油及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对于集输管道的安全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国内近年来也频繁出现了油气泄漏的事故、硫化氢中毒事件等,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因此该项管理任务也显得十分迫切。

一、集输管线的安全管理应急系统概况

油田事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该形势下,油田的情况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情况更加复杂。加之油气具有易燃易爆,容易挥发等特点,做好其安全管理工作,降低油田开发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概率,在出现事故时控制事故的发展,并尽量减少损失等,已经受到了石油企业管理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基于该方面的需求,各类技术人员在全面考量管理系统数据的维护管理及运行效率后,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值的运算,研制出了先进的安全管理应急系统,其功能在于能够对集输管线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管理,并能够提供各类信息,在出现油气泄漏或者其它意外事故时,为管理人员制定科学的应急方案提供参考。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现代较为先进的技术,其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定位系统的功能,逐步发展而来的综合性技术,其在安全管理应急系统中的应用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或者空间信息,包括安全管理区域内的基本情况、最为合理的应急方案、各项措施决策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贯穿集输管线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包括意外事故或事故预警、应急准备、应急措施的实施、事故后的社会秩序恢复等,且准确性较高,方案较为合理,发挥出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三、系统结构

该安全管理系统在设计时,全面考虑了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企业的各项业务、对于应急决策的辅助、智能化技术等,因此其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其基本结构包括公众防护措施分析模块、泄漏事故预测预警模块、泄漏事故后果模拟模块、人员疏散模拟模块、预警通知模块、泄露事故应急决策支持模块、地理信息系统模块及系统数据维护管理模块,各个模块与数据访问接口相连再将各个信息处理后传输至各个设备或机构,包括便携式气象站、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信息数据库及传感器,各项设备互相协作实现各项功能。

四、系统各项功能

1.油气泄漏事故预警功能

集输管线发生泄露事故是集输管线管理中的严重安全事故。油气在管线中运行时出现泄漏,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破坏生态环境,且油气的挥发性较强,有一定的毒性,对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伤害,影响社会稳定。对于泄露事故进行预警是集输管线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油气泄漏事故的预警是集输管线的安全应急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其是先运用电子卫星技术,从气象站收集各类信息,包括风向、风速、温度、空气湿度等,并将该类信息传输至处理器,再利用传感器对有毒气体的浓度等实施数据测算,最终实现对泄露事故进行预警或者预测的目标。

2.事故应急通知功能

集输管道一旦出现泄漏事故或者其它意外情况,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分析或者判断模拟事故现场的故障状况的严重性及波及范围,该功能能够为相关救护人员进行相关的抢救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系统分析出了事故波及范围后,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实施应急通知,包括地理信息分析系统、无线通信、短信群发等,将事故的情况迅速的扩散,使该范围的人员收到通知后及时做好应对准备。

3.事故影响模拟功能

应急系统不仅能够进行事故的预警及监控收集信息监控,还可以对事故发生后的影响进行全面的模拟,该功能从本质上讲,即是预测事故的后续发展、形势的变化、相关处理措施、设备维修及其他方面的影响等,对管理人员的应对措施提供了参考信息,能够有效的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保障安全抢救工作的效果。

4.指导人员疏散

油气泄露事故不仅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也对周边的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安全管理系统的指导人员疏散功能十分重要。系统对于事故的后果快速的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出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分布情况、变化趋势及浓度等信息,形成浓度分布的示意图,将波及的范围分为若干的小区域,再计算出事故波及范围内的人数,并能够实时的反映出区域内人员移动的情况,有利于抢救人员制定出科学的人员疏散方案,保障人员的生命健康。

5.整体的防护功能

集输管线的覆盖面积逐渐增大,情况较为复杂,对其的管理也存在较大困难,安全应急系统丰富的功能,贯穿于泄漏事故的发生整个过程,形成严密的应急系统,在整体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防护功能,提高了周围人员的安全及有效的避免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提高安全性。

五、总结

油气行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基础行业,该行业的管理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集输管线的安全管理应急系统是在网络电子平台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其能够对于技术管线的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再对安全事故及时作出响应,并具有可视性及准确性的特点,管理人员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科学的应对措施。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该系统的大致情况及功能,在实践活动中,管理人员需要先掌握各项信息,包括对集输管线的功能、特点、设置、分布、系统的功能等,探索出适应实际情况的管理方式,深入研究集输管线的安全管理对策,提高油气集输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意外情况,保障周围人员的安全性,保护环境及社会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侯莹,伍彬彬,邓云峰,唐玉杰.集输管线安全管理与应急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2):98-103.

[2]陈勇,庞敏.关于石油企业安全经济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144.

[3]岳彬.现代安防技术在油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9,18(01):19-21.

第3篇: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危险源辨识

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根源何在?如何解决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预防,而预防需要体系。有效的预防来自完整的体系,建立整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全面的规划、及时的信息收集、流程化跟踪处理、多角度的对比分析,通过建立安全资源规划、安全教育、安全指标体系、监控检查、分类、评估、控制与治理、分析的管理链,实现动态优化的安全预防过程管理。

煤矿自然条件差,灾害多、煤矿数量多,大、中、小并存,差异大、煤矿机械化程度低,安全技术装备不足、煤矿从业人员结构复杂,综合素质差,管理落后。

目前,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工作,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这种管理模式,由于受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责任心的限制,很难适应矿井灾害事故的复杂多变条件,这也是煤矿灾害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为此,下面探讨如何将安全管理系统应用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

一、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及设计

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过程,笔者首先对多家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总结出现有安全管理系统之症结所在,(主要是安全管理中作为决策依据的信息流通不畅,如果不改变信息的收集方式、渠道及处理周期,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从而得出关于项目目标的比较明确的认识。根据事故控制的基本模式,在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几个信息反馈回路,而以下两个基本回路尤为重要。

其一:制表(安全检查表)检查(工作岗位)隐患评价打印(整改通知)有关部门整改(工作岗位)

其二:隐患总库制表(安全检查表)检查发现新隐患(新隐患)存档总库

因此,系统应按如下方式运行:

首先,通过危险源辨识发现来自各分厂工段的事故隐患,经过汇总、分析后,输入安技部门的中心计算机,并分别建立了两个事故隐患档案:一个是按不同的岗位来分的事故隐患档案,安全检查表的制订就是以它作为依据;另一个是按其所属的不同的专业部门来分的事故隐患档案,它是用来区分事故隐患的类型,以便制订出各种专业报表,发送至各专业部门。各个不同岗位的安全检查表通过计算机打印出来后,发送至各生产岗位。工作人员依表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后,及时通过网络系统反馈回安技部门的信息管理中心,进行汇总,建立当前事故隐患档案。再根据按专业分隐患档案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制订出各种不同专业报表,再通过网络系统发至各专业部门,指导其进行事故隐患整改。

如果,在当前事故隐患检查中发现未列出的新事故隐患,则把它存入事故隐患档案(包括按岗位分和按专业分事故隐患档案)不断增加内容,因此,安全检查表的内容也随之丰富。当前事故隐患档案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对各专业部门进行的隐患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通过与当前事故隐患档案中情况的对照,可发现以前的事故隐患是否已得到整改,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在系统中,建立以上三种事故隐患档案之后,还可建立伤亡事故档案,以及危险作业岗位工作人员的素质、岗位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等。

二、系统的应用说明

1、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也是建立此系统的第一步。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时,不仅要分析以往发生的伤亡事故资料,还要参照来自系统外部的其它有关信息资料。危险源辨识,应掌握下列几项内容:

1)生产设备本质安全化水平,设计缺陷及作业环境缺陷;

2)人机匹配问题;

3)事故严重度和发生概率;

4)事故可能发生的模式及波及范围预测。

按此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再辅以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可找出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从而为安全检查表的制订和隐患的整改工作打下基础。

2、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是指设在安技部门的中心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1)模块设计

该系统的模块设计包括两个方面:数据存贮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

数据存贮设计主要是确定存贮的内容和文件的组织方式。它包括各种档案文件的建立及分类。

处理过程设计主要是把模块分为四类:输入汇总、查询、打印报表和复制。

系统主控模块由下述多个功能模块组成,在菜单提示下调用子程序执行其功能。

2)程序编制

在本系统中,编程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中西文FOXBASE2.1+,从数据库语言本身的优点看,FOXBASE2.1+是开发本软件非常合适的语言,而且在我国普及很广,对汉字系统的要求也不很严格,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移植性。系统升级也很容易,用FOXBASE语言编写的程序可不做任何修改而直接在FOXPRO系统下运行。且可编译成.EXE文件,直接在DOS下运行,加强了系统的保密性和装载速度。

3、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成败之关键。安全检查表依据从危险源辨识和系统安全分析(主要是事故树分析)得到的事故隐患档案确定。因而其内容全面、客观、具有严格的科学性。要求设计岗位检查内容各异,表格形式通用的安全检查表,同时融安全检查和设备点检的要求于一表,以减轻工人负担。检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包括其它新的内容)及标准,检查结果(包括备注)以及检查人和检查日期。各危险岗位的工作人员和安全员应严格按照检查表进行检查,及时将事故隐患反馈给安技部门。如果发现的事故隐患已由工作人员或车间内部自己解决,也需记入检查表内,并注明已得到整改。

4、隐患整改

隐患整改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后实施体现,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实施隐患整改创造条件,而隐患整改才是系统起作用的极为重要的手段。

应该建立以安技、设备动力、生产、运输、保卫五个专业部门为主体的隐患整改机制,凡属于设备、电气方面的信息,直接由设备动力部门解决,交通车辆事故隐患由运输部门解决,这种按系统管理,分级负责的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及其积极性。

安技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分系统、按职责将事故隐患制成各种专业报表,通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的终端上。

第4篇: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手术室;安全管理

手术作为一种临床诊疗与抢救的有效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患者的治疗之中,作为一种应激源往往会使得患者产生较为明显的应激反应[1],并出现紧张以及畏惧等不良心理,引起患者生命体征与情绪不断产生变化,甚至会影响麻醉以及手术的正常运行。本研究主要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之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入住我院50例手术患者及本科室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4~76岁,平均(45.97±5.86)岁;疾病类型为:头颅外伤12例,急性阑尾炎8例,急性胆囊炎4例,急性胰腺炎6例,胆结石4例,肾结石5例,其他类型疾病11例。护士组中,年龄20~33岁,平均(28.79±5.55)岁;学历分布:中专(包括职业高中)8例,大专9例,本科3例;工作年限1~8年,平均(4.30±1.22)年。

1.2方法 ①对外界环境的风险管理。首先,手术室应该有合理而又科学的布局。手术室分为限制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要求温湿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即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45%RH~60%RH。一个安全又舒适环境下进行手术治疗对操作者和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应该加强手术室电气设备的维护。其中包括手术床、无影灯、净化层流设备、电刀、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这些设备良好运转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之一,目的是为了防止这些设备受到损毁。②加强患者的风险管理。首先,防止接错患者。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患者时,持患者手术安全核查单与病房护士和患者家属三方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以及手术部位和侧别等信息,待患者被护士接入指定的术间后,由该手术室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重新核对患者的各项资料或信息。

1.3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本研究中使用的生存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对如下几点内容进行评价,即:患者的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以及躯体生理功能状态等,总分为144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文数据加以统计及分析。

2结果

2.1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手术室风险发生率对比 见表1。

2.2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医护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率对比 实施前患者满意度、院内感染及医生满意度分别为82.00%、10.00%及70.00%,实施后分别为98.00%、0%及100.00%,三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3.920、6.278、7.029;P分别为0.041、0.032及0.027)

2.3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患者生存质量对比 见表2。

注:与实施前相比,**P=0.0078,t=12.039

3讨论

风险管理是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护理风险的存在,使其与护理制度、纪律性,护理设施、护患沟通等问题密切相关。手术室风险管理是通过对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鉴别、评估和预防,从而减少风险因素对患者造成的意外伤害。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之中,效果显著:①大大地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推行已有数年的时间,通过我们的不断坚持、监督以及方法改进,将"无缝隙护理"的理念渗透至护理管理的每一个角落,手术室护士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从而减少护理风险事故发生。②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素质。术前器械物资准备更加地充分,满足手术所需,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地进行。我们积极地转变观念,逐渐从被动转为主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专业理论的知识面。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普及。

第5篇: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高边坡;预应力锚索;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前言

传统的高边坡防护主要有护面墙,护坡、挡土墙等硬性结构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有造价高、支撑难、难绿化等特点。它本身自重大、受力性能差、易失稳、难绿化,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提高,高速公路项目中传统的高边坡防护已无法满足要求,但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的日益成熟,解决了这一难题。预应力锚索使岩体结构面呈压紧状态,改变滑动面的抗滑力,提高岩体的整体性,使边坡得以加固、稳定。高边坡预应力锚索工程是确保高边坡稳定的关键性工程,关系着高速公路今后营运安全的大事,施工单位必须对此高度重视,要组织了足够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机械设备投入施工。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地形、地质复杂。桥隧占全线50%以上,有较多的高边坡。其中某一段,边坡开挖山体后形成的人工边坡,高61米,共六级,其中第二、三、四级边坡高均为10米,设计坡率为l:O.5,五、六级边坡高分别为10m、16m,设计坡率为l:0.75。该段地质为强风化凝灰岩,星土状夹碎石状、碎石状。其中,三~六级坡面采用预应力锚索防护,锚索为压力分散础。采用15.24mm无粘结钢绞线,深度为18~22m,间距为4m4m。

2 预应力锚索工序流程

预应力锚索施工工序流程为:施工准备、锚孔钻造、锚筋制安、锚孔注浆、砼结构钢筋制安、砼浇筑、锚筋张拉锁定和封锚。其中锚孔成孔及锚孔注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主要环节,锚孔成孔的技术关键是如何防止孔壁坍塌、卡钻;注浆的技术关键是如何将孔底的空气、岩(土)沉渣和地下水排出孔外,保证注浆饱满密实。

3 预应力锚索施工主要工序质量控制

3.1 锚孔钻造

锚孔钻进施工,搭设满足相应承载能力和稳固条件的脚手架,根据设计测放孔位。钻机严格按照设计孔位、倾角和方位准确就位,采用测角量具控制角度.确保钻机导轨倾角误差不超过±l°,方位误差不超过±2°。钻孔采用风动干钻法,严禁用水冲钻及冲洗孔壁。在钻进过程中要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如地层情况、地下水情况等。钻孔设计直径为130mm,钻孔深度应超过设计孔深0.5m。钻进达到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应稳钻3~5分钟。钻进过程中应使用高压空气将孔中岩(土)粉及水全部清除出孔外,以保证孔壁干净。利于浆体与岩壁之间的粘结。锚孔钻造完成经检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锚筋安装和锚孔注浆,以避免长时间搁置造成塌孔。

锚孔钻进过程中锚孔坍塌时解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注浆加固,待浆体达到一定强度后再钻进;二是采用套管跟进法,套管自动跟进钻头,支撑孔壁。

3.2 锚索制作和安装

锚筋下料应整齐准确,应用切割机截断。锚索预留张拉段钢绞线长度不得小于1.5m。下料时应注意各单元锚索长度不同。

预应力锚索由3个单元锚索构成。1根无粘结钢绞线绕承载体弯曲成U型,并用铁丝与承载体绑扎牢固构成1个单元锚索,将3个单元锚索按照长短顺序排列与注浆管组合固定成预应力锚索。为防止锚索与孔壁接触,每隔1.5m设置一个架线环。

制作好的锚索体在运输及安装过程中,不能出现死弯折,不得损坏隔离架、注浆管及钢绞线外包的涂塑层。

3.3 锚孔注浆

注浆是决定锚索质量的关键工序。锚索(孔)注浆采用水灰比O.4~O.5的纯水泥浆。

注浆浆液要严格按照配合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浆体强度不低于40MPa。锚孔注浆必须采用孔底返浆方法,直至孔底溢出新鲜浆液。严禁抽拔注浆管或孔口注浆;如发现孔口浆面回落,应在30分钟内进行孔底压注补浆,确保孔口浆体充满。

为保证浆液流通顺畅,在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再作业时,应用水或水泥稀浆注浆泵及注浆管路。为保证浆液锚固质量,浆体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不得在锚筋体端头悬挂重物和拉绑碰撞。

3.4 锚索张拉锁定

当注浆体强度和传力系统(框格梁、墩座)混凝土强度均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时,并经验收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张拉作业。

锚斜托台座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锚筋的轴向方向垂直。锚具安装应与锚垫板和千斤顶密贴对中,千斤顶轴线与锚孔及锚筋体同轴一线,确保承载均匀。锚筋的张拉必须采用专用设备,设备在张拉作业前应进行标定,锚具、夹片等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锚索正式张拉前,取10~15%的设计张拉荷载,财其预张拉l~2次,使其各部位接触紧密,钢绞线完全平直。对于压力分散型锚索,因各单元锚索长度不同,张拉应严格接设计次序分单元采用分布补偿张拉法。

锚索分四级张拉。即张拉力分别为设计荷载的25%、50%、75%、100%。在张拉最后一级荷载时应持荷10~15min,观察位移是否稳定,着无异常,即锁定。锚索在锁定后48小时内,若发现明显的预应力损失现象。则应及时进行补偿张拉。

3.5 锚头封锚

锚索张拉完成后应及时对锚头进行补浆和封锚,外锚头应用与锚梁同标号的砼封头,以防锈蚀破坏。对于锚头和锚梁等空隙的补浆应作为锚头防腐的一项关键工序认真进行,补浆管应插入锚梁底面以下进行返式补充注浆,直至补浆孔溢浆为止。对于锚具及锚筋外露部分应严格进行去锈除油后并及时采用与锚梁同标号砼进行封锚。

4 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施工管理

应用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加固高边坡是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全力以赴,认真对待每个施工步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在施工管理方面,我们的工作着重点是:

4.1 选择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高边坡锚索是专业性很强的工程项目,因此高边坡锚索加固工程必须持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施工乙级以上资质并有足够资质和丰富施工经验的单位方可参与施工。

4.2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高边坡锚索工程施工和其他工程一样始终要把质量放在首位,各施工单位要对高边坡锚索工程设置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从原材料进场到各工序的操作都进行严格把关。高边坡使用的材料和其他工程一样必须先检验后使用钢铰线、锚具等检测技术要求较高的材料送交通工程检测中心检测。对锚索工程来说关键工序是钻孔深度、锚索制作和安装,即必须保证锚索的锚固长度及注浆饱满度,这是锚索起加固作用的基础条件,除了正常的自检外,项目部经常抽查钻孔浓度在下索及注浆时巡视检查。为了保证钢筋砼框架的施工质量,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如梁体表面的蜂窝麻面的问题,从施工操作方法、工序衔接等方面进行指导,对于不合格部分坚决凿除重做,决不姑息迁就。总之在质量问题上,一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4.3 优化施工布置

加强现场质检人员监督,是本工程最终取得了很好边坡锚索工程经过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后,一切都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但当进入锚索安装与锚墩浇筑工序时,受边坡结构起伏复杂、高度大等因素影响,工程进度开始减缓,为加快工程进度,对工程施工布置做了如下调整:①将半成品锚索吊至安装平台进行现场组装,减除了锚索吊装难度,加快了下索进度。②锚墩浇筑由于混凝土拌和系统前锚索内锚固段、张拉段净水泥浆及垫墩混凝土吊运困难,且时间长,不能满足锚墩浇筑强度要求,严雨影响工程质量,为此,将拌和系统设在悬空脚手架平台项部,骨料通过边坡顶部输送至拌和平台。通过以上两项措施使工程布置更合理,施工进度得到了很大改观。

4.4 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高边坡施工属于高空作业,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在该项工作中,我们对参建人员首先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使他们每个人都重视安全、要安全、懂安全。项目经理部制定了安全生产措施,每个分项目工程开工之前进行安全施工交底,施工时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将安全措施落在实处,并将交底记录附在开工报告上。

第6篇: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字】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建筑施工;设计;指标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我国国力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的稳定。在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过程中,建设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困扰建筑施工管理的瓶颈。在当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我国建筑企业要想确保自身的质量,提高竞争实力,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做好安全预警管理工作。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安全预警管理的发展现状而言,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安全预警管理技术方面。为了减少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我国建筑企业必须要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积极应用安全预警管理技术,落实各项安全预警管理技术,以此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本文首先对安全预警管理的内涵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功能,最后对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以及系统的运行进行了阐述。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让读者对我国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预警管理技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安全预警管理的内涵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预警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施工安全事故进行预估和判断。一般来说,预警依据主要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安全预警管理主要是对当前建筑工程的施工现状进行监测和评价,在事故出现以前,将其潜在的隐患解除;在事故发生以后,帮助管理者迅速作出反应,并采用有效的手段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干预和调控,使施工活动恢复到正常状态。近几年来,因为我国建筑施工的难度增加,导致伤亡事故频发,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鉴于此,建筑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安全预警管理机制的建立,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式,对安全工作进行控制,以此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二、安全预警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一)警报

工程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预料的,这就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其特点,评价其风险性,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安全预警管理的警报功能是指对建筑施工中的薄弱以及重要环节中可能引发事故的机器、环境、人、物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对潜在危险信号进行识别,进而通过预警系统发出警告,以此保证在事故处于萌芽状态下就将其消灭。

(二)矫正

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或是施工领域,安全风险会呈现出不同的征兆。安全预警管理的矫正功能是指在施工事故即将发生,或是其安全隐患相当突出的情况下,对施工环境、施工设备状况以及施工人员的行为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不良因素进行预判和纠错。要确保矫正功能的正常发挥,必须要对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全面掌握其发展规律和状态,运用科学的方法,制定科学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

(三)免疫

安全预警管理中的免疫功能是指对施工建设中以往出现的类型事故,进行快速识别和预判,并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当出现以往安全事故的危险信号或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相似条件时,施工企业可以利用以往对该类安全事故的处理经验,迅速的制定出处理措施,防止该类事故的再次发生,降低同类事故的发生概率,以此保证施工建设的安全和质量。

三、安全预警管理的构建原则以及运行流程

(一)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

在企业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全面的利用和控制,帮助企业及时、有效的对安全事故进行预警和处理。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四点基本原则:

1、灵敏性原则

在安全预警管理系统中,灵敏、准确地反应是其必须要具备的主要特性。施工管理者必须要对与安全管理相关的环境、人员、技术、制度、设备等因素进行密切的关注,总结其发展规律和趋势,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2、综合性原则

对于安全预警管理系统来说,其不仅会涉及到安全技术方面的内容,同时还会涉及到管理方面的内容,只有将技术与管理有效的综合起来,才能确保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只有建立起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保证各项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预警管理制度作为支持。

3、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是指在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各项指标参数都必须要设计得极为规范。只有规范的指标体系,才能保证在安全监测过程中所得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利用,以获得更准确的预判。

4、可操作性原则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安全预警管理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强化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它要求管理中所涉及到的组织模式以及相关的监测指标都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要按照风险预警的要求获取完整、准确的监测数据。

(二)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运行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运行流程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监测阶段、识别阶段、诊断阶段、报告阶段以及评价阶段。下文对该系统的运行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1、预警系统通过对危险因素的监测、识别、诊断和评价,确认各项监测指标是处于何种状态(正常、警戒、危机),然后提出相应的预控策略并及时的实施。

2、当监测指标处于正常状态时,则需要管理人员继续保持对各项潜在危险因素的监测,而不刻意介入预控。某些时候,在施工建设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一旦人力介入,就有可能打破平衡,反而引发事故。

3、当监测指标处于警戒状态时,预警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控方案,并将方案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落实,使施工建设工作恢复正常状态。

4、当监测指标处于危机状态时,施工单位必须要启动应急管理模式,立即组织应急工作小组,联合预警部、质量检测部、施工部门等各部门人员,制定应急管理方案,并立即实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安全威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施工建设中,安全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内容。要做好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必须要全面落实安全预警管理工作,提升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加强对安全预警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各项安全预警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李万庆,安娟.基于RS-SVM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预警模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4):30-35.

[2]张明丽,姚继涛.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筑施工安全预警模型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7(3):58-60.

[3]陈颖.基于超声信号塔式起重机安全预警信息获取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许峰.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发生的主要规律及控制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1,(9):220 -221.

第7篇: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1-5389-05

The Regulatory Supervis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Safety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LI Chang-bing,JING Ai-jia,ZHANG Fei-m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 The complexity of food production, the economic benefit groups and the failure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all restrict the supervis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safety. Aimed at overcoming the drawbacks of the existing food safety regulatory approach in the control of food safety risks, we build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the supervis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safety by analyzing each related part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 Through simulation we attempt to define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regulatory measure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policy for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Key words: food supply chain; regulatory; simulation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苏丹红”、“瘦肉精”、“空壳奶粉”到“工业盐”、“三聚氰胺”等,引发国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食品安全涉及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如何对众多环节进行有效监管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许多学者就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其中,国内学者左两军等[1]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的不同实施力度对食品加工企业质量管理成本的影响分析,提出政府的帮助是必须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强制实施高水平的QMS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王海萍[2]对食品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诱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监管的视角对食品供应链中风险控制机制的构筑提出建议。王有鸿等[3]通过博弈分析,研究了食品安全风险为高低两类的情况下,公共政策法规对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体系的监管作用。国外学者Liddell等[4]通过对全球六个主要的猪肉进出口国的追溯系统进行比较,确认可追溯系统的经济刺激因素有利于明确可追溯系统带来的经济利益程度。

综合看来,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部分的研究都局限于定性的分析,缺乏系统的论证,方案建议的可操作性差。本研究构建了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仿真确定监管的关键要素以及具体监管措施,以便为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食品供应链的安全风险分析

对于整条食品供应链来说,主要分为生产、流通、销售三个环节,其中生产环节是整条食品供应链的上游环节,包括农林业、畜牧业、水产业,这部分风险的可控程度较低;流通环节是指食品的加工、包装、装卸和运输,这部分的风险是长期性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道德性风险,其中系统性风险是食品生产企业的工艺水平和技术条件造成的,道德风险是某些企业为增添食品卖相人为添加过量的食品添加剂造成的;最后是销售环节的风险,这部分风险最为直接,主要是因为监管力度不够和消费者安全意识不高造成的。具体分析如图1所示。

2 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系统动力学建模

2.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建模可行性分析

系统动力学是Forrester[5]教授于1958年提出的系统仿真方法。这是一个探索如何认识和解决系统问题,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动态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思想基础是系统的因果关系和系统结构。

食品供应链监管的显著特征是系统性、复杂性和动态性,食品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系统,它由若干相对独立的上下游企业自主实体构成。同时,该系统处于一个动态的不确定外部环境中,其内部也随时在不断地调整,由此决定了食品供应链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且其中数据不充分,某些参数或关系难以量化。而系统动力学的模型以反馈环为基础,动态模型中的多重反馈使得系统行为模式对模型中的大多数非关键参数并不敏感,只要参数的估计在合理的范围内,系统的行为模式就不会表现出不合理的偏差。因此,系统动力学有助于解决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中数据不充分的问题。

2.2 流图分析

本研究的系统流图由两个流位变量、两个流率变量和其他变量构成。以两个流位为核心建立了两个子系统:以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为中心的子系统和以供应链食品总数为中心的子系统,及以政府监管指数为中心的辅助变量群。子系统内部各变量相互影响,子系统间存在关联关系。见图2。

在以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为中心的子系统中,流位变量为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流率变量为供应链不合格食品增加量。当食品生产商、流通商、零售商分别生产、流通、销售的食品量增大时,整条供应链上的不合格食品总量也必然会增加,从而将引起政府对其监管力度的加大。政府将使用各种方式来加大对食品生产商、流通商、零售商的监管力度,例如指导生产商建立相关的风险基金,完善流通环节中的可追溯体系,建立销售环节中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制度来改善不合格食品数量增多的现象。

在以供应链食品总量为中心的子系统中,流位变量为供应链上食品的总量,流率变量为供应链食品增长量[6,7]。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食品供应给市场的增减量取决于生产商的生产量,食品加工流通量以及食品销售的增减数量,且他们之间的增减呈正比。同时,政府对食品安全生产要求提高以后,生产商生产成本增加导致生产食品量又会有所降低。完善流通商加工流通食品的可追溯体系后,流通商流通加工的食品量会有所保留,增强对食品召回制度水平的监管也会遏制零售商销售的食品量。因此,供应到市场的食品总量的增长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影响。

3 以重庆市为例的仿真分析

3.1 模型数据来源

模型所用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2006—2011)。

3.2 模型主要方程

1)状态变量(Stock) 供应链食品总量,指在一个时间段里,整条供应链上生产商、流通商、零售商所生产、加工、出售的食品总量之和。

供应链食品总量=INTEG(供应链食品增加量,5.571)

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指在一个时间段里,整条供应链上生产商、流通商、零售商所生产、加工、出售的不合格食品总量之和。

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INTEG(供应链不合格食品增加量,0.05)

2)速率变量(Flow) 供应链食品增加量,反映每一年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量的多少。

供应链食品增加量=(食品生产的积极性×食品生产数量+食品加工运送的积极性×食品加工运送数量+食品销售的积极性×食品销售数量)

供应链不合格食品增加量反映每一年中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不合格食品的增加量。

供应链不合格食品增加量=(不合格食品生产比率×食品生产数量+不合格食品销售比率×食品销售数量+不合格食品运送比率×食品加工运送数量)

3)其他变量 食品生产数量、食品加工运送数量、食品销售数量这三个变量主要用于给模型的仿真模拟提供真实的数据基础。

食品生产数量

=WITHLOOKUP(time,([(2006,0)-(2015,10)],(2006,1.094),(2007,1.345),(2008,1.461),(2009, 1.683),(2010,3.009)))

食品加工运送数量

=WITHLOOKUP(time,([(2006,0)-(2015,10)],(2006,1.132),(2007,1.253),(2008,1.302),(2009, 1.412),(2010,2.089)))

食品销售数量

=WITHLOOKUP(time,([(2006,0)-(2015,10)],(2006,1.169),(2007,1.162),(2008,1.144),(2009, 1.141),(2010,1.169)))

社会影响指数是一个用来衡量食品对于社会的正负面可能产生的影响的量化指标,通过这个指标,可以评价食品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社会影响指数=SMOOTH(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1)

政府管制指数是指由于供应链中不合格食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到一定程度,政府所采取的监管政策在数量上的反映,这个变量将用于模拟政府所采取的各种监管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推行力度。

政府管制指数=SMOOTH(不合格食品比例×0.6)+SMOOTH(社会影响指数×0.4,1)

抵抗生产风险水平=0.6×政府对生产商管制指数+0.2×零售商实施难度+0.2×流通商实施难度+0.2×生产商实施难度

不合格食品生产比率=0.6×(1-政府对生产商管制指数)+0.2×(1-生产商实施难度)+0.2×(1-抵抗生产风险水平)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3.1 监管的关键要素分析 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减少整个供应链环节中的不合格食品增长量,所以在考虑监管效果的时候着重从“不合格食品增加量”这一变量来评价。首先模拟出现行监管力度下模型运行的结果,然后再分别对生产商、流通商、零售商加强和减少监管,观察并比对效果,根据监管的效果来确定监管的关键要素。

在图3中,原型是指政府对生产商管制指数、政府对流通商管制指数、政府对零售商管制指数均为0时的仿真曲线;其他三条曲线是分别将这三个指数提高至0.2时的仿真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在增强相同监管力度的情况下,对这三者的监管都可以使得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数量减少。但增强对生产商监管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流通商,最后是零售商。

在图4中,原型是指政府对生产商监管指数、政府对流通商监管指数、政府对零售商监管指数均为0.09时的仿真曲线;其他三条曲线分别将这三个指数减少至0.001时的仿真曲线。

可以看出,在减少相同监管力度的情况下,对这三者的监管都使得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数量有所回升,但减少对生产商的监管力度使得不合格食品回升幅度最大。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不管是增强监管还是减少监管,生产商对于整条供应链上不合格食品数量的影响最大,说明生产商是监管的主要因素。

3.3.2 增强抵抗生产风险的预测分析 根据模型中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增强食品生产商抵抗生产风险的方式来减少不合格食品的供应量。即要求政府增加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增加对生产商的支持,减轻生产商在生产安全食品过程中遇到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在图5、图6中,原型分别是指政府对生产商的监管指数为0.1时食品生产商抵抗生产风险的仿真曲线,以及不合格食品生产比率的仿真曲线。当对生产商的监管指数增强至0.2时,生产商抵抗风险的水平明显得以增强,而不合格食品的生产比率明显减小。说明加强对生产商的监管可以起到减轻生产商生产安全食品风险的作用,同时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不合格食品的生产。

4 结论

课题组从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角度,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最后以重庆市的实际情况为例,试验性地论证了生产商是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关键要素,并从生产商的角度出发,说明如何减少不合格食品的生产率,进而得出了以下结论:

重点监管生产商,其次是流通商,最后是零售商。由模型的仿真可以看出,在相同条件下,政府通过对生产商推行监管政策可以获得最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商处于整条食品供应链的上游位置,生产商所供应的食品是否符合标准将直接影响到下游的加工以及销售环节的安全问题[8-10]。

加强对生产商的监管有利于减轻生产商在生产环节中的风险,进而减少生产商生产不合格食品的数量。政府在增强对生产商的监管中,不仅要细化监管标准,严格执行监管策略,还要加强对生产商的扶持和补助。比如,增加财税金融的补贴,帮助生产商抵抗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在重点监管生产商的同时,政府还应站在整条供应链的角度,致力于打造农产品安全产业链,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衔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产业链,探索建立农产品流通、加工、销售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农产品运行模式,建立起食品生产各个环节质量集中控制体系和食品质量安全责任的可追溯制度,鼓励和扶持大型超市、餐饮、加工食品等企业建立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参考文献:

[1] 左两军,王雄志.不同管制条件下食品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质量管理行为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70-77.

[2] 王海萍.食品供应链的安全监管[J].社会科学家,2010(9):110-112.

[3] 王有鸿,费 威.建立企业食品安全体系的联合监管作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6):57-59.

[4] LIDDELL,BAILEY1.Trace ability in agriculture and food supply chain: a review of basic concepts,technological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J].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 2001,1(1): 101-106.

[5] FORRESTER J W. Industrial Dynamics[M]. New York, London: Published jointly by The M. I. T. Pres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John Wiley &Sons ,INC ,1961.

[6] 常亚平,覃 伍.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4):64-65.

[7] 刘 玫,吴 浪.从系统动力学视角谈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J].商业时代,2011(18):30-31.

[8] 赵道致,孙德奎,李昊.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产品加工业对地区经济推动效应研究[J].软科学,2011,25(7):72-75.

第8篇: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范文

一、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异化的内涵

我国学者欧文姬将学校安全教育概括为:学校管理者与教育者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文化程度、日常生活、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对其在安全意识、习惯、知识、技能等方面分阶段进行的培养和训练。就其内容而言大致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基本技能和安全管理的理论及方法的教育。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异化是指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脱离了安全教育本身的价值目标,成为教育者实现安全教育以外价值目标的工具,或者在教育内容和管理方法上发生变异而有违与安全教育本身的目的。如此,学校安全教育演变成非真正的安全教育,其“工具化”和“变异化”的异化甚至成了实现真正安全教育应有目的与功能的障碍。

二、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异化

安全教育的本身目的价值是服务学生,使学生具备自我安全的能力。然而,学校安全教育在轰轰烈烈的呼声中,其目的价值却在实际中渐行渐远,安全教育在执行过程中在有意或无意中被异化,其表现可归结为三个方面,即学校安全教育目的价值的工具化、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狭窄化与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僵死化。

(一)学校安全教育目的价值的工具化

学校安全教育的本身目的价值是服务学生,使学生具备自我安全的能力。然而,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我国中小学虽号称践行“素质教育”,但大多数学校仍然以考试为轴心。教授考试所考的知识,挤占非应试科目教学的时间,安全教育不是应试科目,就难以获得师生像对应试科目那样的厚爱。在应试教育依然强势的教育时空中,安全教育的有无和多少常常让位于应试教育科目的需要。可见,安全教育并非没有自身的目的,而是被应试教育排斥了,只具有实施应试教育的一种开放时空的工具价值。由于学校安全教育被动地具有了工具价值,它的工具性价值是可以“用”,也可以搁置一边“不用”。这直接导致安全教育“量”的不足。即使偶尔“用”,多数时候也只是为了应景、造势、做做花样文章,以逃避监督之眼,或获得检查评估通过之荣。据调查,目前浙江省中小学安全教育开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开展过安全教育的中小学虽然达到100%,但安全教育流于表面形式,且仅限于交通规则、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专门开设安全教育的学校只占10%,其中有些学校只有安全教育知识方面的介绍,而且每年仅开展l~2次活动,安全教育内容非常单调,往往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听了就忘。进行防灾自救等演习的学校只有20%,不过大多是在汶川大地震以后开展的。在目前的教育语境下,安全教育,这个应试教育内容之外的东西,实在难免于例行公事一般轻描淡写而过的下场,抑或昙花一现于纪念日或安全教育日。

(二)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狭窄化

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六大模块: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每一个模块都需要多途径、多主题、全方位地展开活动,以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但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把安全教育等同于安全知识教育,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和短视性强化了学校教育的统整性和去个性,应试教育讲究知识的灌输与片面强化,一味强调对安全知识的识记,恰恰忽视了学生安全技能的掌握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可见,安全知识的灌输式传授,无疑成为了应试教育模式在安全教育过程的脚注。对学生来说,接受安全教育,特别是仅仅限于安全知识的接受,不过是一种强制他们接受的自然成长过程的形式,并不能真正激发他们接受安全教育的兴趣,也很难真正提高学生自我安全的能力。

(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僵死化

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僵死化主要指管理方法、措施上的僵死化。工具性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在安全教育被工具性异化后,迫于家长和社会维权意识的高涨,加之问责机制重结果、轻过程的助力,一些学校便悖于教育本意,将安全教育诠释为“安全保证”“逃避危险”,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禁锢学生于一个给定的“安全”时空中。现实中,这种僵死化的管理愈来愈常见。例如,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和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关起门”办学成为很多学校规避责任和风险的一种方式。学生的活动范围严格限制,以“取消活动保安全、降低标准求安全、限制范围为安全”为由,禁止学生的春游、校外课外活动,甚至体育运动等。这种安全教育措施是以牺牲学生身心素质为代价的,追求可视的眼前安全效益。就其本质,还是应试教育的思维与逻辑。应试教育的逻辑是功利性与追求短期可视效益,并不在乎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及其自我安全能力的提高。

三、纠正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异化的对策

通过建立安全教育综合体系、健全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和构建安全管理立体化网络来纠正异化现象、改进校园的安全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立安全教育综合体系

学校开展安全教育,不仅要列入教育教学计划,而且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中有检查落实、学期末有总结考核公布。坚决杜绝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贴在墙上的形式主义。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中,使安全教育常态化、课程化。学校安全教育应既涵盖知识方面的了解、技能方面的演练,又应有安全学习活动过程和自护自救方法的引导,还要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生动形象地进行安全教育。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并善于利用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教育学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防患于未然。

(二)健全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健全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履行对生命负责的承诺,是避免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基本保障。

1 管理制度要渗透“柔性”

首先,制度的形成需要发扬民主。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正式出台前,要充分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这样才使得这一制度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才易于为广大师生所接受,使其按照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来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其次,制度的内容需要体现人文性。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都要与师生的尊严、自由、情感、发展联系起来,使其真正成为“人性化”的制度,而不仅仅是为了束缚师生的言行。再次,制度的操作需要彰显人性。制度管理不是僵化的,切不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操作。要运用人性化的操作策略,关注师生的情感需求,尽可能取得师生的理解。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点要对学生进行紧急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识等的教育。

2 制度管理要确保“刚性”

首先,要完善督促机制。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得再好,但如果执行过程无人监督,就必然会出现人为偏离制度的约束和要求,不能真正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如果出现工作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不到人的情况,制度管理必然会流于形式。其次,要明确职责,细化分工。为了实现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目标,校园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都应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只有明确了责任人和责任部门,才能使各项制度做到层层分解,细化分工,使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得到很好的落实。再次,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考核,使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得到公平、合理的执行,促进全体师生主动按要求执行,并能对现有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

第9篇: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范文

近年来,在市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把非煤矿山应急管理工作做为加强非煤矿山安全基础管理,预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按照“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要求,强化了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装备建设、救援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提高了非煤矿山应急救援保障能力,保持了非煤矿山行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根据会议要求,现将我局非煤矿山应急管理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有采石企业24家,其中22家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2家正在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自去年9月份以来,由于全运会、国庆60周年、元旦、春节等大型活动或节日相继到来,多数采石场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在应急管理工作上,全市24家采石场每家均不少于1名专职应急救护员,并且都与市4支区域性的非煤矿山专业救护队伍签订了应急救护协议。

二、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情况

(一)整合力量,成立区域性应急救援队伍。

为提高非煤矿山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我们按照“布局合理、反应灵敏、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原则,在采石场数量相对集中的4个镇街,对应急救援力量与装备进行区域整合,先后成立了木石镇、柴胡店镇、南沙河镇、东沙河镇等4支非煤矿山专业救护队伍。救援队长由镇副安监中队长担任,具体负责日常的应急救援工作,并将自辖区内采石场的大型工程机械、救援装备予以登记造册,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救护队伍少、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各应急救护队坚持每季度召开1次由救援队员及采石场负责人参加的会议,通报相关事故案例,学习安全规程,开展巡回检查,协调救援演练,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签订协议,明确队企之间的救援关系。

为了激发救护队伍的积极性,我们按照“就近结对、有偿服务”的原则,积极敦促所有采石场与4支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目前所有22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全部于与4支救援队伍签订了应急救援协议;正在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2家采石场也于今年与木石镇非煤矿山救护队签订了协议。各救护队根据每个采石场的规模,定期收取一定的费用,应急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由所在采石场据实支付。

(三)跟踪指导,强化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结合采石场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和新办证工作,我们对全市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预案逐一进行了修订完善,对救援人员进行了充实和调整,进一步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同时,我们组织专业人员对《市非煤矿山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了修订,并报市政府备案,8月,被收录到《市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汇编》。

(四)未雨绸缪,搞好救援队伍预防性检查。

4支非煤矿山专业救护队结合服务对象的特点,认真组织,精心制定预防性安全检查方案,采用到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熟悉救援环境与发现消除事故隐患相结合的形式,每年至少2次派专业人员深入各采石场进行预防性检查,重点检查各类安全隐患、企业职工安全培训和“三违”情况、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通报采石场和镇安监中队,及时监督整改。对一些重大的安全隐患,则由安监中队、采石场及专业救护队联合商定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处置方案,报市安监局批准后,由采石场抓好落实。

(五)加强演练,提升非煤矿山应急救援能力。

为督促采石场强化安全应急救援工作,提高救援能力,去年,我们先后在木石镇、柴胡店镇、东沙河镇分别举办了3次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演练做到了组织指挥到位、资金物资到位、演练程序到位,全面检验了应急救援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检验了应急联动指挥工作机制和处置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锻炼和提高应急救护队的抢险救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