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

第1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

(一)保证饮水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贯彻落实《水法》、践行治水新思路的具体体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务之急的工作之一。在开展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要认真做好城市饮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

(二)《规划》要着力解决城市饮水水源地存在的水源不足、水污染、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不力、应急能力加强等诸多问题。规划成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建设和保护工程的重要依据。重要的水源工程、保护工程和水源涵养工程建设要列入“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中。各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认真调查、摸清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批准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三)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职责落实到位,切实抓紧抓好《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全国和我省工作进度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二、规划基本原则

(四)全面普查,统筹规划。在全面普查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状况基础上,根据各地自然地理、水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区划、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规划协调与衔接,按照轻重缓急、水源类型等分期、分类进行规划。突出重点,制定分步实施安排,优先解决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和问题突出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问题。

(五)防治并重、注重实效。坚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并重的原则。根据城市饮水安全水平和目标,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方案,制定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建设和治理的总体布局。注重实效,明确建设、治理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合理确定各类(项)措施实施的优先顺序并相互配合,制定具体的实施训计划、投资需求和融资渠道等。

(六)质量统一,注重抗风险能力,水质安全和水量保障统一。在保障饮水安全的前提下,统筹供水水源的其他用水目标,提高日常供给(常规水源安排)和应急供给(应急储备)的保障能力。建立相应调度管理机制,增强对突发污染事故、连续干旱年等情况下的抗风险能力。

(七)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按照水利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规划》采取分级负责的方式。省、市(州)、县分级负责,完成调查、评价和规划编制工作。

三、规划范围、水平年和目标

(八)规划范围为县城及县级以上城市(除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范围之外的所有城镇),水源地为集中式地表和地下饮用水水源地。

(九)规划水平年:年为现状水下年,年为规划近期水平年,年为规划远期水平年。

(十)规划目标:近期(年)基本解决建制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问题突出的其他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问题。提出新水源建设方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完善的管理保护制度、良好的生态屏障、监测体系和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影响水源地安全的区域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大幅减少进入水源地水域的泥沙,初步恢复水源涵养能力:水质达到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功能标准,水量和供水保证率满足供水目标要求。

远期(年)全面解决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问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重要城市应急水源储备水平显著提高。水源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全面恢复和保障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提高保证率,城市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满足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对饮水安全的要求。

四、规划主要任务和要求

(十一)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调查评价、城市饮用水水源建设规划、水源保护规划、水源涵养规划以及监控设施和应急措施规划等。

(十二)规划要充分利用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现状调查成果,以及相关部门已开展的监测和调查成果,并根据工作需要补充调查和监测必要的基础资料,对收集的基础资料要进行合理性分析,确保数据准确、真实可靠,对补充调查的资料,按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严格按照专业调查规范要求采集数据和开展调查工作。结合重点水源地有毒有机物专项调查监测、入河排污口调查、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调研、城市水源地水质旬报、水资源公报、各城市已有的水源地调查监测成果及有关单位面源污染方面的调查研究成果,对城市饮用水水源和现有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现状进行补充调查和监测,并对水源地进行统一编号,分级分类进行评价,为制定规划提供依据。

(十三)水源建设规划。城市饮用水水源不足,或者饮用水水量保证率低、饮用水水源严重污染近期难以治理恢复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需根据城市饮水安全水平和目标,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新水源工程、饮用水水源调整和改造工程以及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研究应急饮用水水源储备工程建设方案和连续干旱年、特殊干旱年的饮用水水源应急调配工程规划。通过引水、调水、蓄水、排水等各种措施,满足城市饮用水水量要求。

要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的原则,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关系,合理配置水资源,通过水源工程规划,逐步形成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

(十四)水源保护规划。包括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水源地保护工程措施主要针对水源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隔离防护工程、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规划中要注重跨行政区的水源保护区的保护。

水源地保护管理措施是规划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管理措施规划,担负起水源地保护的管理职责,依法提出水源保护管理要求。

(十五)水源涵养规划。对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重要的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要通过对上游汇流区采取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构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三道防线,即以山上实行生态修复,水源周边建立生态缓冲区,人类活动较多的中间地带进行综合治理的三道防线。

水源涵养和保护工:程规划要突破传统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的做法,发挥水利部门工程建设优势,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各项水资源保护工作实践与探索,提出包括建设、保护、修复在内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涵养的综合性工程规划,促进水源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十六)水源监控设施规划。在已有监测体系基础上,完善现有监测系统,强化有毒害化学污染物的监测控制能力,分级分类建设水质预报和突发事故的预警预报系统,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管能力建设,为及时掌握水质水量变化动态奠定基础。

(十七)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把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有机结合,克服重建设轻管理,重工程轻保护的思想,在工程规划中要特别重视保护性工程的规划。规划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践行现行水利的治水新思路,要突出重点,强化社会管理,做到规划在宏观决策上有新要求,在技术路线上有新突破。

五、加强组织,保障进度

(十八)省水利发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日常事务由“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由省水电设计研究院、水文局、水保局、水保所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技术组,负责全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并对全省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各市(州)也应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技术组,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和技术力量,抓紧开展工作,保障规划进度和工作质量。

第2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为了满足农村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活动过程中对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等方面的需求,要力求做到综合调度、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保证水源水量可靠、水质达标,确保饮水工程长期稳定的发挥效益。应遵循如下原则。

1.1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和水源保护的有效性

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布局要合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 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水源的选择应符合当地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要求,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优质水源应首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 尽量避免选用含氟、含砷、含碘、含盐量及污染物超标的水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一些保证率较高的小型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喝。要十分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确需开采深层地下水时,一定要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保障饮水质量, 应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对已有工程和规划工程的水源进行保护,根据水源类型划定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严禁在保护区内存在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和污染源。

1.2建立工程良性运行的建管机制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民的承受能力、当地的建设和管理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工程类型、规模和标准,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要明确水价水平和水费计收方式。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根据群众的意愿选择工程形式和建设方式。根据水利部 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 的要求,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和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积极培育农村供水服务市场。在工程管理中要重视运用参与式方法,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作。

2.加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措施

2.1加强领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

2011 年,中央1 号文件明确规定,饮水安全保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饮水安全保障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确定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行政领导责任人、部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并在有关媒体上公示,做到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全面落实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先后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

2.2严格标准,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各级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饮水安全项目前期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大前期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做好项目的水源论证、设计方案的比选;二是项目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三是要统筹考虑解决项目区饮水不安全问题,鼓励建设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实施供水到户;四是要严格标准,合理确定工程设计规模和工程布局,提高工程入户率,确保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2.3规范程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严格执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和《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千吨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严格执行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其他小型工程要以县为单位组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建设管理,主要材料设备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工程质量实行巡回监理和受益农户跟班监督。项目施工招标和物资采购招标,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2.4完善措施,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建管并重,以建促管,以管为先”的原则,不断拓宽管理思路,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一是以县为单元,成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单位或明确落实管理主体;二是建立健全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培训,规范管理行为,组建专业维修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三是合理核定水价,按成本收费,有条件的县区可建立财政水价补偿制度;四是全面建立县级工程维修养护基金,采取县级财政补贴或提取一定比例的水费收入;五是坚决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优惠电价政策。

3.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保障措施的建议

3.1建立稳定可靠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体系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面广量大、工程规模小,是农村基础设施“六小工程”建设内容之一,有很强的公益性,其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筹措需要中央政府大力扶持(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地方各级政府配套和受益群众自筹。所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筹措需多层次、多渠道投入,包括受益群众的投工投劳。

建议通过以下渠道筹措资金:采地方财政挤一点、社会各界筹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将老建扶贫、以工代赈、防病改水等涉农资金整合用于农饮工程资金配套;在政策允许和农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动员受益农户筹资投劳;动员、激励集体组织和个人投资入股参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即采取政府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引资、群众筹措和投工投劳等多种方式扩大资金来源。

3.2积极推广“三位一体”模式,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管理

在农村饮水工程的建后管理中,要积极推进“三位一体”模式,即将饮水工程、环境卫生、健康教育三项工作结合起来。要加强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改变只重视供水和相对忽视环境卫生的不协调局面。要积极引导和推进以农户为基础的节水措施和技术的使用,包括利用水费调节机制节约用水,推广节水技术,引导和支持合理的再生水循环利用和建立分质供水系统等。农村应建立新的安全用水和环境卫生观念, 即采取“供水―排水―治污”的综合管理模式,要开展相关研究,并在工程规划阶段就综合考虑。

3.3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地保护

合理划定水源保护范围,禁止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开展任何污染水源的活动,完善落实保护措施,严格执行保护区周边地区的排污许可和总量控制制度,保护好现有的地表、地下水源,使水质不再遭受污染破坏,特别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要建立健全水质监测体系。各县(市、区)成立水质监测中心,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集中式供水工程中的清水池, 应定期清洗,并经消毒后方可供水;外露的水池,应涂白色或淡蓝色外墙涂料,使之突显洁净饮用水源设施,便于保护;供水设施要有相应的配套建筑物,水源井要密封,防止水源污染或人为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饮水安全。

第3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 工程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228-01

自2005年国家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广大农村地区的供水情况得到了很大地改善。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差异较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同挑战,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并使其长期发挥作用,成为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长期的任务。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发展现状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类型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受水源条件、用水需求、地形、居民点分布等条件的影响,农村供水可分为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两种类型。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分为城市水厂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以乡镇或几个村为单位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和以中心村或自然村为单元建设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三种建设类型。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

按照供水工程特点、资金筹集方式和受益情况的差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可以分为专管、群管、专管与群管相结合、自管四种模式。

其中,专管模式是指对从供水源头到用户龙头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由专门供水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一般由县或乡镇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群管模式是指对单独村或联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由工程所在的村集体负责管理,可以组建用水协会、管理小组或者聘请、承包给专业管理机构、个人进行管理。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是指对集中供水工程主管道及入村总表以上的工程由专业机构管理,总表以下入村入户的管道由村级供水协会或供水管理小组管理。自管模式是指对分散式供水工程由村民自己建设和管理,国家或村集体给予适当补贴,水利部门进行技术指导。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长效管理意识不强

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如何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关键。但目前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长效管理意识不强,在具体管理操作上存在缺失和不规范。

2. 群众宣传工作不足

部分地区群众仍然将清洁的水等同于安全的饮用水,安全用水意识还不是很强,不使用建好的自来水,导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远大于实际供水规模。同时,水价制定的群众参与度不高,影响了群众对水价的接受程度和水费收缴工作。

3.管理体制建设滞后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地多设立了以水利部门为主,卫生、财政、城建等部门为辅的建设管理机构,有利于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但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往往导致“多头管理”的状况,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建设滞后,管理职责不清晰。

4. 运行资金缺乏保障

饮水安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需要资金支撑,但村级分散会式供水工程及部分乡镇或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经营收入偏低,运行成本偏高,财务收支难以平衡,工程的运行费用难以得到保障。

5. 专业管理人才缺失

目前,县市层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大多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科室和人员,工程管理维护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较低,特别是村级分散式供水工程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6 水质安全管理不足

农村地区水源受农田农药、人畜粪便、生活生产污水等二次污染的影响较大,水源保护较为困难,监测工作量大、难度高,安全保障率还较低。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对策建议

1. 明确管理机构职能

在明确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的部门职责基础上,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能,设置专门的管理科室和人员,培养一批专业的管理人员,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中介,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长效管理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用水观念,提高农民群众对饮水安全的认识水平和对工程建设的支持度。

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针对不同地区的用水情况,政府部门要加快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决策支撑。一方面,有助于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居民用水的动态变化,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保障农村饮水的安全。

4. 落实资金扶持政策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农村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需要公共政策的扶持,特别是管理资金的落实。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工程产权的不同,参照其他公益性工程的管理方式,政府部门可设立长效管理专项资金,实现水费收取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5. 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作为饮水安全工程最终的受益者,群众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占据主体地位,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机制必须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农民参与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水价制定过程中,要充分注重群众的意见,科学合理定价。

6 强化饮水安全管理

水质安全和水源稳定是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出台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定期、定时、定点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强化水源地管理和保护。

参考文献

[1]翁爱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9:129-130.

[2]彭友国,徐方全,吴传龙.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探索[J]. 江淮水利科技,2013,04:34-35.

[3]刘昆鹏.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J]. 水利发展研究,2010,07:33-36+46.

[4]刘成祥,刘新清.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J]. 湖南水利水电,2012,01:64-66.

第4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市委安排,我代表市水利局党组对2008年5月份以来履行职能和班子建设等情况述职如下,请予审议考评。

一、紧扣中心,履职尽责,全力推动水利工作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有作为、做贡献、创特色

(二)水利基础设施保障发展能力增强。坚持统筹发展,着力加快涉及民生和粮食安全的水利工程建设,做到“三强化、三提高”。一是强化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实施完成中潢圩堤第8期--金墩段粘土斜墙防渗项目、团湖圩堤应急续建改造工程建设。建成了城市防洪日元贷款项目—朱艾堤、童家河西堤、腰沙埠堤及其穿堤建筑物,使工程地段的防洪标准由过去的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了五十年一遇。二是强化民生水利建设,提高服务改善民生的能力。建成村镇集中供水工程33处,新增农村供水受益人口1.5万人,完成了民生工程考核任务。受益区群众自发在饮水点附近竖立起“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石碑;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基本完成省规划二期内12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基础上,去冬开工的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内的枫林湾、黄庄水库等6座病险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余江白塔渠水利血防西片工程全面竣工,东片工程基本完工并发挥效益;完成小农水工程23个,末级渠系改造完成过半。三是强化农村水利建设,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着力推进了以灌区节水改造、圩区治理和水源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去冬至今全市修复水毁工程170处,新修防渗渠道107公里,清淤渠道1430公里,加固水库31座,新建小型水源工程265处,新增蓄水能力400万方,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水利社会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开展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检查核实2003年以来各类开发建设项目351个,编制水保方案336个,编报审批率达96%。其中水利部、省水利厅督办的7个典型案例有6个得到整改,1个正在调查处理中,尤其贵溪西排公路未落实水保方案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一案取得突破。对信江**段河砂开采权全部依法公开拍卖,解决了多年来信江河道采砂无序的顽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通过封育保护、预防监督和

第5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惠民富民水利项目

(一)全面提升城乡供水系统。一是积极争取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按照城乡居民饮水保障提升工程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年度为2013年—2014年,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市级补助资金80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3200万元,目前我局正在积极协调市水务局尽快完成项目立项工作;二是采取临时应急措施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投资12.11万元,完成洛带金龙水厂315m破损管道更换,柏合工农加压站200mPE管道安装及更换加压泵1台,切实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了燃眉之急;三是加快推进省市民生饮水安全项目。投资139万元,完成柏合镇、山泉镇、西河镇、茶店镇、同安镇等5个街镇乡涉及的5处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共安装管道29.22km,修建调节池 2口,解决了5200余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二)积极推进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是加快推进以“四大污水处理厂”扩能为重点的源头治理。目前,陡沟河污水处理厂扩能工程已完成设备安装,进入调试阶段;平安污水处理厂扩能工程已完成“三通一平”及施工图评审,即将进场实施主体工程;芦溪河污水处理厂扩能工程已完成可研方案,进入评审阶段;西河污水处理厂扩能工程已通过评审,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二是加快推进以“一渠八河”综合整治为重点的达标治理。目前已完成入河排水口治理45个;完成经开区10个错接雨污点位纠错工程;实施陡沟河、东风渠、芦溪河、秀水河、鸡头河等重点河道15km清淤工程,共清淤4万立方米;完成陡沟河、芦溪河、鸡头河输配水工程,保证了河道生态环境基流,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截止5月底,陡沟河、秀水河、鸡头河三条黑臭河道主要污染物氨氮指标达标,实现限时完成治理目标。三是加快推进以环城生态带湿地项目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深入实施环城生态区水系工程,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小湿地及水生植物区水系工程建设,共建环城生态小湿地15处,面积547亩,蓄水36万立方米。

(三)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山丘区抗旱能力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前期申报和招标工作,已进入勘测、设计单位招标阶段。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化渠道建设。投入资金 310 万元,完成茶店镇龙泉湖村、西河镇(大龙村、黄连村、跃进村、锦鲤基地)等排灌渠整治共计4.3km;完成西河镇201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利工程整治方案。三是积极推进重大项目水系恢复工程。投资120万元,完成地铁二号线东延线水系恢复工程蓄水池6处、塘堰2处,倒虹管2处。

(四)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一是全力做好汛前防汛准备工作。及时调整防汛机构,完善应急预案,落实抢险物资储备,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完成133个安全隐患点位排查并全面完成隐患整改。二是大力实施中小河道整治工程。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芦溪河二期整治工程、陡沟河、尹家河、黄土镇场镇排洪渠等河道整治,全面提升我区河道防洪安保能力。三是积极开展城镇内涝整治工作。统筹开展城区低洼易涝地段雨污水井、雨水口和西江河、芦溪河、陡沟河等主要河道、沟渠及公路涵洞清淘疏浚工作,完成主城区建材路段道路排洪设计方案。

二、以“强化管理”为重点,全面加强水务项目长效管理

(一)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通过加强媒体宣传、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和深入开展水产品市场准入,全面实现我区水产品例行抽检和监督抽检制度规范化、公开化、制度化。上半年目前已完成自行抽检100个批次,市级监督抽检40个批次,抽检合格率达100%。

(二)强化水利项目建设管理。针对工程建设领域重点环节完善“三重一大”制度,规范工程项目设计、审批、建设、验收等程序,以及制定完善项目资金拨付流程,形成了覆盖全面、管理有力、监督有效的监管体系。

(三)强化水利设施长效管理。按照监管分离、逗硬考核、严格问责的原则,分别建立健全了河道、污水处理厂(站)、提水站、水库、农村饮水工程等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制度、运行管理制度,以及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水利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三、以“作风建设”为保障,加快推进水务改革发展步伐

一是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按照省市区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紧扣活动主题,科学制定阶段性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主题教育活动全员知晓、全体参与、全面提高。二是深入开展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科学制定水务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办法》,建立完善机关管理制度,特别是对机关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工作进行了严格要求和制度规范。三是扎实开展“三问于民”。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山丘区抗旱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深入开展黄土镇组团帮扶,对口扶贫都江堰土仕社区、援建甘孜州水厂等工作,保障民生

、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下一步,水务工作将认真落实各级水利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十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总揽水务工作全局,突出以“兴水、供水、净水、治水”为重点的重大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筑牢“三最”龙泉驿的生态本底,努力开创水兴城盛、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一)深入实施以“兴水”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一是启动“百湖”工程。启动山泉大桥沟水库建设,加大小型湿地建设力度,推动洛水公园、皇冠湖等湿地建设,形成独具魅力的山水、湿地生态系统;二是实施山丘区抗旱能力提升工程。确保年底全面完成改造50座提灌站、整治46口山坪塘的目标任务;三是实施渠系建设。全面完成龙泉街道、西河镇、黄土镇、洪安镇等共计15.15km渠道整治;同时切实抓好支斗农毛渠岁修工作,修复水毁工程50余处。

(二)深入实施以“供水”为重点的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提升工程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建设。加强供水工程的完善提升,完成洛带、同安、山泉、茶店供水管网改造50km,完成洛带金龙水厂及柏合工农加压站水源输水管道改造,启动茶店水厂改扩建工程;二是加强农村供水设施管理工作。加强对乡镇农村供水管理指导、培训,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加大本级财政投入,保障供水设施长期稳定达标运行。

(三)深入实施以“净水”为重点的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工程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年底全面完成平安、陡沟河、西河污水处理厂扩能工作,深入开展龙泉中心城区和乡镇污水处理厂(站)配套管网整改和收集系统建设,全力推进经开区、同安片区、十陵片区和芦溪河片区雨污分流纠错;二是全面完成2013年黑臭河道治理任务,加快推进重点河道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完成十陵河、秀水河、陡沟河等3条黑臭河道治理, 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已排查建档的63个下河排水口整治,确保无污水排放,改善河道水质;三是加快推动亲水河道示范段建设。以景观提升、河堤改造为重点加快推进芦溪河示范段建设,以国际化水准带动环城生态湿地带建设,打造亲水景观河滨水空间。

第6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

一、督查目的

全面落实区政府有关安全工作的部署,结合区“迎国庆x周年百日安全大检查”的各项工作,开展水务安全专项行动。确保我区水源安全、供水排水安全、水环境安全、迎讯安全、水务工程生产建设安全,为国庆x周年提供水安全保障,努力构建水务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维护我区安全稳定奠定坚实的水务基础。

二、组织领导和督查形式

依托区水务局“安全检查工作”指挥协调领导小组组建领导机构,负责水务安全生产百日督察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协调,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机关各相关科室和基层单位及行业监管单位(以下简称相关单位)结合本科室、本单位业务和工作实际,在各自监管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各相关单位要抓紧制定“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于2011年7月13日前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督查采取各相关单位自查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综合督查、专项督查相结合的形式。

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综合督查,每2周组织1次。

各相关单位结合行业监管职责和业务职责开展专项督查。每月不少于2次。

三、 督查内容和责任分工

综合督查内容主要为:各项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落实情况,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健全安全管理和监督体制机制情况,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规划情况,加大安全投入情况,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情况;开展隐患的排查、登记、整改、监控情况,特别是重大隐患公告公示、跟踪治理、整改销号情况;

专项督查结合迎国庆x年安全保障要求及日常管理和专业检查,重点深入开展对有限空间安全生产、安全迎讯、供水和排水管网安全、农村饮水安全、水务工程建设安全、水源地保护措施,水文观测设施、河道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督查工作,由相关单位负责落实到位。

四、督查工作实施步骤

时间安排从6月18日开始至9月3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自查阶段(6月18日至7月31日)

各相关单位组织力量,按照方案要求全面深入组织自查,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二)督查阶段(8月1日至30日)

各科室结合业务工作进行及时督查,检查均要求认真填写安全检查督导意见书,并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抽查阶段(9月1日至30日)

局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相关单位进行抽查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及时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提出下步工作对策措施建议。

第7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饮水水源中溶解性固体和氟化物含量严重超标。“十一五”期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任务是实施“458”工程。本文从饮水安全规划、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资金筹措、水源保护和监测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

1饮水安全现状分析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处东径103°00′02″~104°00′02″,北纬38°03′05″~39°00′06″之间,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全县国土总面积1.60万公顷,绿洲面积只占总面积的9%。共有18个乡镇,260个村委会,2004年底全县总人口30.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0051万人,占总人口的80.90%。县境内无自产地表径流,唯一的地表水源是从南部进入境内的石羊河,其来水量由于受上中游灌区用水的限制,入境地表水日益减少,地下水大量超采,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有史以来,人畜饮水水源基本靠浅层地下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地表水的日益减少,迫使大规模凿井提取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随着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不断恶化,从而造成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日益突出,人数逐年增多、范围逐渐扩大、取水距离不断增加、取水费用不断升高。由于饮水源水质超标,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使部分村民因失去了基本生活和生存条件而背井离乡。

面对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实际困难,依据水利部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工作大纲》,民勤县于2005年元月组织40名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利用1个月的时间,采取“统一标准、统一口径、统一内容”的调查措施,对全县农村饮水水源、水质、水量、取水距离及取水方法等现状逐村逐社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并走访了部分农户,与其座谈了解,掌握实情。以生产合作社为单位建立了农村饮水现状档案。同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对照水利部、卫生部制定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估,最后形成了《民勤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显示:民勤县25.0051万农村人口中,达到饮水安全或基本安全的有7.82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31.30%,主要是实施国家“十五”期间农村人饮解困和氟病改水项目解决的人数;饮水不安全的有17.18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68.70%。饮水不安全主要是水质不达标,通过对饮水水源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8眼井取样化验,并分析历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饮水水源中溶解性固体和氟化物含量严重超标,其中溶解性固体(苦咸水)含量超过2g/L的人数为15.48万人,含氟量超过2mg/L的人数为1.70万人。其它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和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是由于饮水水质不达标而导致的。

2饮水安全的目标任务

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农民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建管并重,注重效益”的原则,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高科技管理的“四高”标准,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力求使规划设计科学合理,供水方式集中连片,工程运行统一管理,确保建设一处,成功一处,效益一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使受益区农民饮水水质达标、水量满足、取水方便、供水保障,达到或基本达到供水自来水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饮水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具体任务是:“十一五”期间完成“45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即:投资4000万元,建设5项供水工程,使8万农村人口饮水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力争到2020年基本解决现有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3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

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在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先急后缓的原则,严把规划中水源可靠性的论证关和供水工程类型的选择关。一是科学制定《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规划》要以水利部、卫生部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前瞻性,以此为蓝图指导全县今后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二是要充分论证供水水源,确保水量充足、水质达标。民勤县境内大部分地区地下有深层承压淡水,根据水文部门提供资料,这部分水源储量可以满足全县生活用水的需要,“十五″期间民勤农村人饮工程的建设实践证明,利用深层淡水作为饮水工程水源不需进行处理水质即可达标。关键在于利用地面物探法和电测井法科学选择水源井位置,准确确定止水位置,把好成井质量关。三是选择合理的供水工程类型。本着投资最省、效益最佳、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提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方案,根据民勤县水源特点和地势平坦的特殊情况,比较合理的供水工程类型是:利用地下深层淡水,修建调蓄水池,埋设UPVC塑料输水管道,利用管道泵加压供水到户。同时,要尽量修建规模适度的集中供水工程,扩大供水规模,既有利于工程管理,又可降低供水成本。

3.2多方筹资,加大投入,确保项目建设资金

民勤县生态环境恶化,县财政困难,农民生存条件差,经济收入低,农民无力承担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因此,只有依托项目、借助项目投资才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必须抢抓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投资,重点解决工程的设备和材料费用;各级地方财政和水利部门也要挤出一部分资金,重点解决工程施工费用;充分调动受益区农民的积极性,筹措入户材料费用,承担工程施工的劳动用工。同时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办法,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

3.3推行“六制”,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项目建设全面推行“规划建卡制、招标投标制、资金报账制、巡回监理制、群众监督制,项目公示制”的“六制”管理办法。一是规划建卡制。建立以饮水现状、规划、设计、验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卡”,项目建设实行按卡实施,验收销号,避免项目安排的随意性。二是招标投标制。

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尤其对大宗的材料、设备等必须公开招标,集中采购,杜绝不合格的产品用于人饮工程。三是资金报账制。项目资金由市人饮办专户存储,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统一支付。县人饮办按照工程进度凭单报账,项目资金严格实行市、县两级管理制。四是巡回监理制。要建立市上委派监理人员、县上委派质检人员和建设单位委派管理人员组成的三级质量监督控制体系,全面负责工程的建设质量。五是群众参与制。受益区要派群众代表参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让群众熟悉政策,明白义务,了解工程,从而激发受益区群众的参与意识,提高农民的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六是项目公示制。面向社会公示项目的受益对象、投资政策、设计方案、建设程序、财务决算和有关部门的职责,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3.4加强水源保护,确保水质达标根据民勤县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为保证饮水水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打井工程,在成井时,要在成井工艺上防止浅层咸水与深层淡水的串层问题,保证封闭层不透水,防止深层淡水污染,以保证饮水水源质量。二是严格控制在饮水水源井影响范围内打灌溉用水井,不得在影响范围内排放工业或生活污水、施用持久性剧毒农药,防止水质污染,定期监测水源井的水位、水质及含砂量等相关指标。三要合理利用水资源,绝对禁止新打灌溉井,严格控制改造井,有计划的封闭现有井。新打深井只能用于解决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坚决禁止用深层淡水灌溉,在深井建成的同时,废弃现有饮水浅井,尽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使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再恶化,为饮水深井水源的持续利用创造条件。四要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措施,并教育群众树立保护水环境意识,增强对水源的自觉保护性,制定水源保护村规民约,使工程水源有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五要制定饮水水源保护办法。划定饮水水源保护区、设置水源保护警示牌,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建立水质监测制度。

第8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县各有关规划,按照以人为本、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期实施原则,扎实推进我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工作。通过科学规划编制农村自来水工程,促进我县农村自来水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配置,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障我县城乡供水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任务

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摸清我县规划范围内的人口分布、水资源状况、自来水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照新时期城乡“三化”统筹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明确自来水工程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研究并提出总体思路布局与实施意见,为县政府研究部署农村自来水工程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并在年10月底以前完成我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编制。

三、编制内容和责任分工

1、基础资料收集调查。资料收集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自来水工程现状等其他有关资料(含-2020年各种规划报告)。

责任分工具体如下:

各乡镇和县城建局负责按附表一格式收集调查年县城自来水和农村自来水供给基本状况;

县发改委提供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县统计局提供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县国土局提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县水利局提供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

县环保局提供县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

县城建局城市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和县总体规划;

县扶贫和移民办提供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和县移民搬迁规划;

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供县工业园区等园区建设规划;

县委农工部提供新农村建设规划;

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提供年城市和农村自来水工程水质检测结果汇总材料;

县教育局提供年各学校基本情况汇总材料;

县财政局负责解决编制工作经费;

各乡镇提供乡镇总体规划;

县水利局还负责其它一些基础资料收集调查。

本次规划现状水平年为年。各收集调查的资料于年3月底汇总到县水利局。

2、规划编制。按发改农经字[]46号文件及县级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编制。

责任分工:由县水利局会同发改委组织编制,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做好配合。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我县成立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主任、局长为副组长,县委农工部、财政局、城建局、卫生局、国土局、工信局、环保局、教育局、农粮局、林业局、扶贫和移民办、统计局、疾控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为成员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农村自来水规划编制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水利局,由县水利局局长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创新思路,健全机制。

根据政府引导、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的新思路,切实加强政府引导,研究制定农村自来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加强农村自来水工程运行管理,建立切实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保障工程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

3、统筹兼顾,优化整合。

要根据城乡“三化”统筹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给本地区的农村人口分布、水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整合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城镇发展规划、移民搬迁规划等有关规划,统筹水源和人口分布,确定农村自来水工程覆盖县、乡、村的供水范围,推行“一县一网、一乡一网、多乡一网”等区域性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

4、明确分工,密切配合。

由县水利局会同发改委组织编制,各有关部门和乡镇配合,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方便协调,各有关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并于3月10日前报人员名单到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9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 小型供水站 日常管理 供水安全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不断加大了农村水利建设力度。目前我国农村总共已建成约8万多座小型供水站,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农村进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并且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责任不明、制度不健全、管理维护经费不足、缺乏专业管理人员、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供水保证率低和饮用水源污染严重等,严重影响着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加强小型供水站日常运行管理是当下提高小型供水站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必然举措。

1 加强水源保护,保障供水安全

水源保护是保证饮水安全的保障。随着卫生部颁布了新的国际饮用水标准,我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在实施过程其执行力度中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小型供水站,其供水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主要归功于对小型供水站供水设施的工艺改造。但仍有许多小型供水站的生活供水不达标,主要是因为在水源保护区内的加工企业、种养业和人民生产生活的排放污染。要从根本上保证生活用水的品质,供水站必须要采用一定的处理措施来改善源头水水质,或者重新选择更为达标的源头,认真贯彻执行《水源污染防治法》,加强水环境的监控、治理和保护力度,严格排污审查与监督,对不达标排放企业和不达标排放的集镇污染要采取果断措施停止排污。要采取“关、停、并、转”的形式,逐步优化饮用水源的保护。在水源保护区内有污染的企业和养殖场,严禁在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也可以在饮用水源沿线实施大规模生态绿化工程,提升水源水质保障能力。

2规范制水工艺,确保水质达标

规范制水工艺流程是解决水质达标的必然手段,《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卫生全部执行常规的检测指标。由于大部分农村兴建的都是简易供水站,为当地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日供水能力小,制水工艺比较简单,缺少沉淀、过滤、消毒等设施,采取的消毒方式基本上是漂白粉类,有些还只是季节性和应急性消毒,饮用水保证率和水质卫生指标合格率很低。由于受经济条件、技术手段和技术人员短缺的制约,水质普遍得不到适时检测,存在严重的水质安全隐患。供水站必须按照供水常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规范水质处理,建立健全水质安全保障制度,切实保证饮用水质安全可靠。要建立定期报告制度,自觉接受水行政、卫生、物价、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质询和评议,形成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

3强化节水意识,完善回收利用

面对我国严峻的水环境,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现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强化节水意识,实行水的回收再利用是保障人们对水资源需求的根本途径。农村小型供水站,生活用水必不可少,生产用水是必须保障。因此,要坚持开发水源与节约用水相结合、优先保障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用水的原则,确保供水用水安全。要加强水资源的配置和调度,切实搞好用水计划,并制定和完善生活污水的回收再利用执行方案,强化人们的节水意识,做到开源节流。

第一,要统筹安排供水,想方设法节水,让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在农业灌溉供水上,实行定额管理,并做好供需分析,以供定需,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用水。

第二,落实好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提高对污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三,定期做好宣传工作,落实节水政策和水价形成机制,推行阶梯式水价,用经济的手段加大对浪费用水的处罚力度,加强人们对节约用水的意识,从根本上杜绝浪费用水。

4提高管理水平,合理配置资源

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小型供水站的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4.1推行体制改革,落实管理责任

要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程长期充分发挥效益。国家所有的小型供水站在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应该由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对其生产安全管理实施监督;对于边远农村集体或者其他产权的主体小型供水站则应该由所在的乡镇政府承担监督职责,形成良好的监管机制,从基层聘用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对于聘用的人员,一定要进行的岗前培训,提高小型供水站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逐步提高管理效益。

4.2落实小型供水站的除险加固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小型供水站的运行质量,确保供水站的安全,对存在病险的工程进行除险加固工作刻不容缓。小型供水站的除险加固工作主要落实下面三个方面的工作:

(1)落实除险加固补助资金投入。许多小型供水站出现病险之所以迟迟没有得到改善和维护,主要是经费短缺。为此,不仅要将中央财政专项拨款资金落实到病险(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44页)修复工作上去,还必须落实地方自筹资金。各级政府要不断调动和组织社会力量,提高资金筹集力度,由项目主管部门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出现公款私用、挪用等情况。

(2)规范除险加固项目建设管理,在小型供水站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坚持采用公开招投标制度,并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和建设监理制度,规范项目建设制度,确保除险加固工作质量达标,不做形象工程。

(3)明确除险加固建设目标。小型供水站除险加固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水库大坝、输水涵洞、溢洪道的建筑物安全。因此,招标工程需要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不能够一味追求先进、奢华的工程设备。

4.3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

农民用水户协会是按照一定章程,由受益农户依法自愿组成,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非营利社会组织。以为用水户提供灌溉服务为宗旨,对内合作互助,对外代表成员反映水利诉求。承担管理区域内的水量分配、水费收取、水事纠纷调节、推广先进灌溉技术等职责,负责末级渠系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管护,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开展多种经营,谋求管理的水利设施持续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