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播电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

广播电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播电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1篇:广播电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

关键词: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 人格特征 管理

人格是个体身上特有的,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体轮廓。人格既包括一个人的身体特点,又包含其心理特点反映出的个体观察、思考行动和感情等方面的总体倾向。人格对人的事业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为人格更多地打上了个人经历等社会因素的烙印。管理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人格是发展变化的,不应把人格看成是简单的、静态的类别。人格是能解释人们行为的内在“因素”,包括气质和个体的人际策略。

在传统的人员测量和选拔中,人们常常只关注一个人的能力状况,如一般认知能力和智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一个人的个性特征的非智力因素则不够重视。

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人格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与人格测验在人员选拔上的不断应用,人格作为一种心理建构和重要的心理组成部分,在人格测量和评价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业已成为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预测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目前城市广电管理中存在的考核方式略显陈旧,部分员工的能力与工作岗位不相匹配,以及工作效率降低等实际情况,目前,XXY广播电视总台正在进行着一项以城市广电管理模型建构为核心的管理革新,通过对城市广播电视管理胜任力模型的建构,根据现有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更合理的分工。同时,也以此为依据,在员工的招聘、甄选、培训和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应用。而对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人格特征的分析和了解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对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人格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得知具有什么样人格特征的人更适合该行业的工作,能够更有利于工作的高效开展。同时对员工人格特征的了解,也能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更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员工的人格特征进行管理。

一、被试的选择

从XXY广播电视总台各部门随机选取被试100名,发放问卷1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94份。其中男性被试58名,占61.7%;女性被试36名,占38.3%。大专及以下学历27人,占29%;本科及以上学历66人,占70.2%。年龄为20―56岁,其中35岁及以下的53人,占56.4%;35―45岁的20人,占21.3%;45岁以上的21人,占22.3%。

二、人格特征的因子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KMO的值为0.663>0.5,因此可以进行因素分析。并且Bartlett’s球形检验值为345.592,p=0.000<0.05,达到显著,表示母群体的相关矩阵之间有共同因素存在,同样表示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由表2可知,对94名被试的人格测评结果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初始因子负荷矩阵,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共5个,它们占总方差的比值为59.893%,可以认为这5个因素是构成16种个性因素的主要因子。

由表3可知,稳定性和自律性在因素1上有较高负荷,支配性、兴奋性、幻想性、开放性在因素2上有较高负荷,乐群性在因素3上有较高负荷,怀疑性和世故性在因素4上有较高负荷,责任性在因素5上有较高负荷。通过前面的分析,得出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人格特征的五个因素,但是其中因素1和因素2的方差贡献度达到了34.861%,占有重要的地位,说明在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中,做事稳定、自律性高、想象力丰富且做事积极主动是最为重要的人格因素,在测评和选拔中可以根据各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并进行总分合成。

三、不同年龄的人格特征的方差分析

在经过事后比较和多重方差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在兴奋性上,年龄在35岁及以下人员和45岁以上的人员比较的p=0.009<0.01,差异极其显著;在敢为性上,年龄35岁及以下人员和35―45岁,45岁以上的人员作比较,均为p<0.01,差异极其显著;在敏感性上,年龄35岁及以下人员和45岁以上的人员作比较,p=0.002<0.01,差异极其显著;年龄35―45岁的人员和45岁以上的人员作比较,p=0.023<0.05,有显著性差异;在怀疑性上,年龄45岁以上的人员和35岁及以下,35―45岁的人员作比较,均为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责任性上,年龄35岁及以下的人员和35―45岁的人员作比较,p=0.028<0.05,有显著性差异;在幻想性上,年龄35―45岁的人员和45岁以上的人员作比较,p=0.43<0.05,有显著性差异。在独立性上,年龄35岁及以下的人员和45岁以上的人员作比较,p=0.30<0.05,有显著性差异。

四、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稳定性高;有较高的自律性;做事有一定的支配性,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不会强加于别人;兴奋性高,比较活泼兴奋,具有较高的自发性,但有时缺乏恒心和耐心;具有较高的幻想性,既能关注细节,又能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开放性高,不墨守陈规,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

同时,研究中也表明,怀疑性、世故性、乐群性和责任性也是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比较重要的人格特征,这个结论是合理的。怀疑性和世故性主要是指人的成熟程度,广播电视行业是一个地方主要宣传媒体,对当地的舆论导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广播电视从业人员需要具有更为成熟稳重的人格特征,同时也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乐群性是指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及与人相处和合作的能力。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与社会上的大量人员进行交往,因此需要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广播电视行业也是一个团队合作性很强的行业,许多的工作项目都是以团队为单位开展的,因此,广播电视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乐群性的人格特征。

在了解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人格特征和不同年龄阶段员工的人格差异后,在日常的管理中会带来巨大的便利。

首先在招聘选拔时,如何有效地对候选人进行尽可能准确的测试与评价,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实施基于胜任力的人格特征的招聘选拔则将会使这方面的困难减小很多。

通过对候选人进行人格特征的测试与评价,可以知道候选人的人格特征,从而得知该候选人员的人格特征是否与本岗位相匹配。我们可以根据具体岗位的不同要求来选拔出最适合的员工。例如,如果招聘的是编辑人员,则需要责任性和情绪稳定性更高些的人员;而如果招聘的是记者,则需要乐群性、兴奋性和幻想性较高的人员。具体岗位的不同,所需对人格特征的侧重也有不同。

其次是在绩效管理上。通过对人格特征的了解,可以在胜任力模型下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等进行一定的程度的预测。以往的研究中表明,乐群性、稳定性、责任性三个人格特征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着较大的正相关,即乐群性、稳定性和责任性高的员工工作满意度也高。而怀疑性和世故性则与员工到工作满意度有着一定负相关,即员工的怀疑性和世故性高的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低。这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传统的绩效管理中在考核员工绩效时,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考核,侧重于硬指标,主要是对员工过去的工作结果的总结。基于胜任力的人格特征的绩效管理则不仅仅关注员工的工作结果,更重视员工的工作行为和胜任力水平,旨在着眼于未来,谋求通过培养优秀的员工来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可以有效减少环境因素对员工绩效所造成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预测员工对工作的胜任程度以及其能力发展的需要,从而能更好地激励员工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能力。

最后,通过对不同年龄人员的人格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年龄阶段人员的人格也有着差别,这对广播电视现有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帮助。35岁及以下的从业人员年轻且富有活力,对所接触的事物更为敏感,思路广阔并有创造性,敢想敢干且有冲劲,但是和45岁以上的老员工相比,缺乏独立性,与35―45岁的员工相比,责任性不够。而年龄大的老员工由于从业时间长,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更成熟稳重且有责任心。根据不同年龄员工的不同人格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区别化的管理方式,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也可以采用混合搭配的方式,在一个团队中,老员工和年轻员工相互配合,利用人格特征的互补性,更好地完成团队项目。

参考文献:

[1]赵立军.管理人员胜任力的人格模型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1999.

[2]李娜.中层领导职务公务员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

[3]唐春勇.大五个性和工作态度对关联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1.

[4]孔丽华.企业员工人格特质、工作满意度及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刘运芳.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述评[J].孝感学院学报,2002,22,(2):48-51.

[6]陈碧云,李小平.人格测验在人事测评中的应用[J].企业管理,2006,(12):29-31.

[7]钟建安,段锦云.“大五”人格模型及其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4):578-583.

[8]刘继亮,孔克勤.人格特质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1,24,(3):294-296.

[9]王芳,周荻然,程琦.医学本科新生和研究生新生人格特征比较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3):302.

第2篇:广播电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

关键词:浙江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一、引 言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与生俱来就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又因其传播迅速、受众面广、感染力强等特点,使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广播电视产业属性的不断强化,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受到极大冲击。因此,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是当前广播电视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任。

相对于文艺演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而言,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节目制作、播出、传输、覆盖、接受等多个环节,涉及技术、内容、管理等多个层面[1]。因此,在总结和评价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时需进行多环节、多层次考察。浙江广播电视非常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有许多创新之举,尤其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渠道、内容和资金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三大保障,这也是浙江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三大着力点。

二、渠道建设:覆盖全,技术新

以功能划分,渠道建设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建设与新技术平台集成创新两个层面。[2]基础设施建设是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目标,保证所有公众都享有广播电视的视听权。新技术平台的集成创新是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更高目标,满足公众对广播电视视听效果的需求。

浙江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效显著。自1998年开始,浙江省按照中央部署先后实施了三轮“村村通”工程,至2012年5月底,全省所有乡镇和99.9%以上行政村实现了有线电视联网,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1343万户,农村有线电视实际入户率提高到90.7%。在巩固“村村通”工程成果的基础上,浙江大力实施“户户通”工程,计划到2015年,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此外,浙江省还推出了农村广播“村村响”、“广电低保”、“广电进渔船”和乡镇广电站设施改造等一系列配套工程。至2012年底,将达到100%乡镇建立广播站,95%以上行政村(社区)建立广播室。对农村“低保户”实行有线电视入网费和收视费全免政策,使全省城乡“低保户”群众都能收听收看到有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2012年将完成3000艘渔船卫星接收设施安装任务,完成200个乡镇广电站设施更新改造的目标任务。

数字化浪潮推动着浙江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技术的不断更新。近年来,浙江广播电视在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建成了全省统一的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构建了全省统一的有线数字电视发展平台。截至2012年6月底,全省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率达到97.1%,大中城市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率达到98.5%,其他城市达到90.8%。同时,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城乡一体化发展,全省农村地区整体转换完成率和双向化改造完成率分别达到66%和47%。

由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浙江省广播电视集团等投资组建的华数数字传媒集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浙江省有线数字电视和移动电视发展的省级主体,信息化的主平台和全国数字电视、手机电视内容应用服务的重要平台。2003年,华数率先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转换过程中推出双向互动模式,将“数字电视网、互联网、通信网”业务进行了融合,开创了跨网、跨屏、跨媒体的“全媒体”模式。2010年华数承建的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通过国家广电总局验收,成为全国首家可以正式商用的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同时,华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数字节目内容库,储备了数百万小时的精彩视频内容,为三网融合业务提供重要支撑。

三、内容生产:公益性节目比重持续增加

播出内容是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终落脚点,内容的优劣决定着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多个领域,内容本身难以衡量和取舍,但内容所表达的价值观、功能定位应该是可以把关和把握的,广播电视的播出内容应该传达健康、积极、主流的社会价值观,体现信息传播、社会教育、舆论监督、文化娱乐等功能。

浙江广播电视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创新,无论是省级广播电视媒体还是市县级广播电视媒体,节目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公益性节目的比重持续增加。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旗下的12个电视频道和7个广播频道,有影响力的名牌栏目和精品栏目基本上都以公益性节目为主,如浙江卫视举办的大型新闻行动《五洲四海看浙江》、《创业创新在基层》、《走向蓝海》,荣获“全国10大创新创优栏目”的《我爱记歌词》、《江南》,以及关注弱势群体的《范大姐帮忙》、《小强热线》、《1818黄金眼》、《钱塘老娘舅》等民生栏目。广播的《阳光行动》、《浙江第一线》,分别开设了“厅长在线”、“向人民报告”等系列专栏,邀请省市有关职能部门领导走进直播室,与全省民众开展在线交流,发挥了通达民意、沟通社会、化解矛盾的积极效果[3]。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还创新举办了中国电视观众节,开创了广播电视“为观众办节”的先河,每年吸引2000多万人次观众参与,被称为“电视的榜样”、“观众的节日”。此外,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举办的“风云浙商”、“浙江骄傲”、“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省十大民生工程”等年度评选活动,影响也比较广泛。

2002年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专门开播了浙江电视台公共频道。浙江电视台公共频道立足全省、面向城镇、服务基层,体现了地方性、联办性、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特点。2007年9月,浙江广电集团实行浙江教育科技频道和浙江公共频道的整合运营,改版后的浙江公共频道收视率不断攀升,形成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节目。比如浙江最前沿的创新致富资讯杂志节目《新山海经》,浙江首创的电视流动舞台形式的平民草根互动竞技节目《流动大舞台》,浙江唯一一档房产装修舆论监督服务节目《房产装修我来说》,超大容量的新闻资讯节目《雪倩说新闻》,以及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评选、浙江新农村“创业创富”大赛、“新农村冲击播”浙江特色乡镇全方位电视助推行动等品牌活动。

四、资金投入:多管齐下,兼顾效率与公平

浙江作为一个经济强省,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资金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一的公共财政供给难以保证其可持续性发展。

浙江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以公共财政投资为主,依靠浙江省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资金优势,并综合运用多种财税优惠政策。资金在投入与使用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与水平,并向农村和弱势群体倾斜。

浙江省建立了对农节目服务专项扶持资金,从2008到2011年,用于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专项资金1500万元。乡镇广电站设施改造工程已纳入浙江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政府每年投入2000万元予以保障。“户户通”有线电视联网工程建设的资金主要由各广播电视台及网络公司负责承担,省级财政原则上不再另行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及用户个人共同承担。“户户通”直播卫星设备购置费由用户个人支付100元,其它由省财政补助。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省直播卫星服务管理机构,承担了全省直播卫星设备的采购、发放、维修、服务等工作。

同时,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浙江广电有线网络的运营主体,对已加入到浙江华数公司的市、县(市、区),主动承担其所属自然村、行政村有线联网任务的相关建设经费。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运用市场机制,不断增强经营实力,全力推进技术装备的改造提升,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优质平台。2001年以来先后投入20多亿元,引进配置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16讯道高清电视卫星转播车和各类卫星转播车11辆,建成规模不一、功能各异的数字化广播电视演播厅21个,完成电视制作楼整体改造、广播5.1环绕声录音棚、卫视高清新闻演播厅和非编网改造等重大技改项目。计划投资启用50亿元,用5年时间建成“浙江广电传媒大厦”和“浙江国际影视中心”两大省重点文化工程项目,成为迄今浙江省投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的现代化广播电视建设项目。

浙江广播电视紧紧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建设、内容生产和资金投入三大支柱,彰显了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势,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较好地满足了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基金项目:本文是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度科研计划项目:“浙江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战略”(Y2010178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袁正领,魏蕾.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9(1).

第3篇:广播电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

在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国家开放大学的重要历史时期,企业学习中心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终端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广播电视大学需抓住这一时机,进一步明确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的终端服务理念,发挥企业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终端特征和优势,以互惠互利、多元化、制度化为原则,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为核心,积极探讨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内容,关注与企业职工教学和培训体系的重构,探索实践企业学习中心的国家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建设新模式,实现企业教学由外挂式培养向内置式培养或外挂、内置相结合培养模式的转变,从而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终端建设;校企合作;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开放教育;网络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2―0057―04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它成为广播电视大学提升战略终端的合适对象,成为国家开放大学转型的终端战略的选择对象。建设企业学习中心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主动的利用终端建设来重新整合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优质服务,将有助于提升国家开放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广播电视大学社会的整体竞争力和向国家开放大学的转型和发展。

一、企业学习中心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的意义:电大发展终端选择的结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制造商的工作重心已从“客户开发”转变为“提升客户的竞争能力”;从“决胜终端”转变为“战略终端之间的决胜”,所以企业会从战略的角度进行终端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能提升销售的战略终端,这对电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广播电视大学三十多年的发展成就,彰显了我国开放教育的强大生命力和远程教育的广阔发展前景。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对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广播电视大学要实现国家开放大学的转型,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和发展要求,必须积极的探索新的办学形式和教学模式,选择合适的终端。

与此同时,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获胜,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生存与发展不仅在于先进的设备,还在于创新的人才,校企合作逐渐成为企业获得人才的重要途径。电大教育作为一种实用性强的教育,在校企合作办学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基于网络的企业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主要依托远程通讯系统,采用内容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每位员工提供开放性、灵活性、多渠道、多样性、多时空的教育的机会和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实现了最大的教育产出,使企业员工不离岗又能获取学历和知识,适应了终身学习需求,契合了企业的利益需求和发展。

因此,企业学习中心的建立,无论是对电大的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来说,终端选择无疑都是最好的切入点,而企业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终端建设,那么将是最合适的立足点。企业学习支持服务作为校企合作的基本构成要素,提供了电大和学生之间的对接口,保证了企业职工的学习顺利开展。其是否完善、高效和到位,直接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深度和长效,影响到国家开放大学企业学习中心转型的力度和成败。

二、企业学习中心教学支持服务

体系的特征和优势:终端性

在市场营销环境下,对于商品的销售已达成了统一共识:“终端市场将是未来的决胜地”,谁掌控终端谁就是赢家,在教育领域内也是如此。终端性是新型企业学习中心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根本特征。同时,教育终端如同终端营销一样,并非单指销售品牌店,或者是管理机构的升级扩大与终端售点数量的多少,而是围绕终端工作要素而组成的一套系统科学的支持服务管理体系:包括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包括终端维护、终端服务、终端公关、终端激励与协调,网络建设、资源建设、师资建设等多种要素。总体而言,它是以服务终端为理念、以网络终端为基本、以学习终端为支撑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组合,“三端”协调运作,缺一不可。

(一)服务的终端性:灵活性

企业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其对象是企业成人职工,他们在年龄、工龄、能力、工作职务、学习基础和家庭环境上均存在着个体差异,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和学习方式的不同,这就客观地要求开放式、灵活性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支 撑[1]。以现代远程教育为手段的企业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终端建设,要打破传统的封闭的学校本位育人模式,在按需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上,在文本、CAI课件、IP课件等多媒体的资源建设上,在面授教学、网上教学等多手段的教学方式上,在闭卷考试、网络考核、课程实践等考核的多样化上,均要彰显出支持服务的灵活性优势。

(二)教学的终端性:网络性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开放教育环境下的企业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为以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为首要任务的人们提供了学习机会,当然也为企业的人才资源开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网络一直是电大教育的特征和优势,在企业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终端建设中,必须加大网络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的开发精品资源,探索新的网络教学模式,提高网络支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第4篇:广播电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

一、实践环节的课程编排 

广播影视艺术创作,既讲求分工明确,也需要合作互补,且节目形态多种多样、不断翻新,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实践课程的编排上,既要按照创作工种设置实践内容,又要有团队合作的项目;既要有专业课程内的实践环节,又要有课程外的实践项目。 

1. 课内实践课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大致分为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类型片分析课、类型片创作课四大类。这其中,以文学、美学、广播影视史论等为内容的专业理论课程,其教学以理论介绍为主、案例分析为辅;而以各种节目形态为内容的类型片分析课程,其教学以理论介绍为辅、案例分析为主。这两类课程,均以培养学生的影视素养和专业精神为小目标,基本不涉及实践操作环节。以影视创作所需的策划、采訪、写作、摄影、编辑、播报、推广等专项业务的讲授为内容的专业技能课程,其教学以分析示范为辅、实际操作为主,因而在课程内设置有较多的实践环节,以契合通过专业教学,让学生具备影视创作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 

2. 校内实践课 

课程内的实践环节,主要针对的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的一些示范性、验证性单项技能,可通过一门课程内若干个单元的实践课时来实现,而综合多项技能进行整体设计和交汇运用的教学目标,则需要通过综合型的节目形态课程来完成。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影视节目形态包括新闻片、广告片、剧情片、纪录片等,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这些类型片的学习被分作类型片分析课程和类型片创作课程两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先导课程。基于教学便利及教学管理的考虑,类型片创作课程都会安排在校园内完成,因此,这部分课程也称作校内实践课。 

3. 项目实践课 

在广编专业教学中,除了基础性的实践教学外,还应拓展更多的专业实践渠道,来弥补这一不足。项目实践课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其常见的路径有以下几种: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该项目是为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研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而设立,包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大类。这种类别设置,极有利于与广编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再加上有经费支持,且项目数量多,仅华南农业大学一个高校,2016年度就支持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个级别500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的二级学院还设立院级创新创业项目,这就为项目实践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各类竞赛项目。以赛带练,是技能训练中的常用做法,在广编专业教学中也同样适用。以往广编专业学生参加的专业创作竞赛,主要包括大学生广告大赛之微电影、微视频专项、大学生电影节、广州纪录片大会大学生专项、广东大学生艺术展演之微电影专项,以及各类媒体、各高校相关院系组织的影视赛事。 

指导老师项目。像其他传媒类专业一样,广编专业因其实践性强的原因,一般的高校办学点都会配备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即使没有双师型教师的办学点,也大多会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将现有部分专业实操课教师送到业务单位锻炼,从业务单位引进专业骨干或兼职或专职地充实到教师队伍。这既是各高校办学点出于教学需求的通行做法,也是高校专业评估的硬性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在不少地方,媒体单位与高校互派业务骨干进行挂职锻炼,成为了一项制度。这些具有媒体从业经历的教师,不仅自身业务精湛,还保留有一定的业务资源,具备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能力。他们出于更新教学案例、保持专业前沿的考虑,往往会通过承接项目的方式为教学和社会服务。参与其中的学生,可以获得指导老师的全程悉心指导自是应有之义,更重要的是,可以此为窗口,直接面对社会需求、掌握专业发展前沿。 

4. 校外实践课 

安排在专业实践基地的校外实践课是一种常规性的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学生必须在教学进程安排的时间段在指定区域完成规定的实践内容。 

根据功能的不同,广编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托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采风型实践基地,如安徽宏村影视基地、云南元阳梯田影视基地、河南太行山影视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基地等,这些基地的共同特点是有美景。艺术以审美为前提,在美的环境中艺术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艺术审美的镜头化表现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在采风型实践基地,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音乐电视、电视散文、风光片、短剧情片等自命题作品的艺术创作。 

另一类是依托影视视媒体、传媒公司或各类影视制作机构的创作型实践基地,如各级广播电视台、影业公司、媒体公司和以创作为主的广告公司等,这些机构的共同特点是有连续不断的影视创作项目以及成熟的影视创作的流程和机制,高年级学生在此可以参与到完全市场化、职业化的专业操作,为将来从业积累资历。 

二、实践环节的内容设计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为实践课程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将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之所以要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是由于教学中传授和学习的科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所有影视作品的创作,都分镜头镜头组片段成片四个层次,以影视创作为内容的广编专业实践教学,也应据此来分阶段为实践环节设计内容。

    1. 验证型简单镜头 

镜头是组成影视作品的最基本单元,它通过画面来交代情节、表达情绪、营造意境、形成节奏。根据功能和手法的不同,镜头又分为景别镜头、角度镜头、运动镜头、构图镜头、景深镜头、焦距镜头、光线镜头、主观镜头、情绪镜头、长镜头等。在影视作品的制作中,对镜头的选择、把控和运用能力,即称为镜头感。验证型简单镜头训练,即是为培养学生的镜头感而设立的。 

在教师对各类镜头进行课堂讲解、样片分析、亲手示范后,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镜头的功能,巩固对镜头认识。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有三点经验可以分享:一是镜头感是广编学生的基本功之一,需要人人过关,需要让每类镜头都进入实践环节,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二是并非男生的镜头感就一定好过女生,而事实上很多男生在单一镜头训练时对于基础操作较为轻视和马虎,相反,部分女生相对踏实,认真执行老师布置的相关项目和步骤,记录的画面也因此更加贴切。三是对于那些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此环节的镜头拍摄可用镜头分析来代替,毕竟广编专业主要培养的主要是策划和编导人才,而非摄像师,通过这一实践环节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摄像水平固然好,但提高学生辨析、把控和运用各类镜头的能力,才是最终的目的。 

2. 设计型镜头组合 

在专业的影像表达中,镜头是成组拍摄和使用的,一个动作、一场对白、一种情绪乃至一个场景都需要若干个相互匹配的镜头来组合式表达,这一点是影视创作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的最主要特征,需要通过专门的实践环节训练,反复向学生们强化“镜头组”的概念。 

构成镜头组的各个镜头之间在景别和长度方面并没有固定的范式,需要根据表现对象来灵活设计,组合的方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在做镜头组合的实践训练时,需要学生精心设计,反复比较。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提醒学生在前期采集画面时多拍摄一些分镜头,这样就为后期剪辑时能够有多种画面组合反复比较提供了可能。此外,镜头组合虽然没有固定的范式,但动作组合、对话组合、情绪组合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的,而这些规律也恰恰就是导演风格和创作潮流的体现之一。学生在镜头组合的实践环节中掌握规律越多,其创作经验也就越丰富,未来创作的效率也就越高。 

3. 创意型主题短片 

在完成镜头组的实践训练后,就可以安排更高层级的成片创作训练了,出于循序渐进地考虑,这一阶段可以从难度相对较低的创意型主题短片开始。主题短片在创作上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有集中的主题内容,意思表达非常明确;二是时长虽然短,但涵盖发生、演进、、结束的全流程;三是场景跨度不大,一般涉及1-2个场景。围绕这些特征,在设计安排实践内容时,可重点包括以下科目: 

声画关系训练,包括声画对位、声画错位、音效运用、音乐介入等。 

节奏训练,包括画面及声音节奏的形成、音画节奏的转换等。 

色彩训练,包括冷暖色调的运用、色彩与时间的表达、调色训练等。 

4. 综合型影视作品 

影视长片在创作上与短片相较,同样存在着声画关系、节奏、色彩处理等细节问题,但随着表现内容和作品时长的增加,还带来了结构、转场、字幕等新知识点需要逾越。因此,这一阶段是影视创作实践的高级阶段,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完成影片创作。 

具備影视作品的创作能力,是广编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由于影视节目形态众多,在大三和大四阶段,主要的节目形态都安排有相应的综合实践环节,再加上一些项目实践和毕业作品,每位学生都将经历密集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要合理编排各个综合实践环节的顺序、时长与进度,避免出现忙时忙死、闲时闲死的状况;另一方面是经过一系列综合实践环节后,学生的能力表现将发生分化,有的专注于前期拍摄,有的对后期剪辑更有感觉,有的钟情于纪录片等纪实类作品,有的就沉醉于剧情片创作,这些都是正常的,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各自的发展方向。 

三、实践环节的评价方式 

对很多艺术类专业来说,期末没有卷面考试,而以课程作业取代是常见的做法,广编专业教学也是如此。一般的,在每门专业课结束时,实践课程老师都会布置期末作业,然后老师根据作业情况给出分数,学生在假期查到自己的课程成绩,这门课程就完全结束了。这种课程的评价方式有两大弊端:一是学生对主观评价而得出的成绩易生不解和不满,在缺乏老师的解释与沟通的情况下,非常看重成绩的学生进行投诉的几率容易大幅增加。另外一个更大的缺陷是学生只知道老师的评价结果,却不知道评价的原因,也就是没有获得评价反馈。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能,而成绩是给予学生阶段性能力的评价,并不是最终目的,对经验性学科来说,评价反馈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单一课程评价模式进行变革,转而倡导注重作业反馈的多种课程评价方式并举。 

1. 教师评价 

教师作为课程作业的评价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评价的方式只有课后批改作业一种形式,对广编专业实践教学来说,还可以尝试“点评+评分”的课程评价方式,它有如下特征: 

及时点评。对于课内和校内实践课等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作业,老师应该及时点评,这样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教师对作业的意见反馈,在以后的作业中扬优避劣。 

匿名评分。具体做法是由学习委员事先收齐作业并重新编号,再交老师点评并评分,学委记录分数。其核心是老师在点评时,不知道具体是哪位学生的作业,也就是说老师对匿名作业的评价是对事不对人,以做到老师在主观评价学生作业时尽量客观公正。 

集中评议。对班级所有作业集中点评,可使学生们在实践性作业中的优点和缺点都能够及时得到分享,大大缩短了学生获取创作得失经历的时间。不仅如此,点评后公开评分,还可让学生感知作业在班级的排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促使他们认真完成课程作业。

     2. 学生互评 

对于一些设计型、综合型的实践作业,学生们在创作初期往往会表现得有些自我,认为只要是自己原创的,总不会太差,自己满意就行,不太会关注到受众的感受,久而久之,创作出的作品个人色彩浓厚,很可能曲高和寡,偏离主流的审美标准,难以完成职业作品的创作任务。针对这点,可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述互评来解决。 

在作业展示完毕后,首先由主创的同学或团队阐述创作理念和得失,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学生的专业训练,要求学生能够习惯于在展映场合体面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也逼迫他们为了应对这个发言而不断地总结自己创作中的得与失,而不是作业做完就了事。然后在任课教师主持下由其他同学从专业创作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正面和反面的评价,如有必要,还可以再次要求主创作出解释说明。这个环节要求看片的同学边认真看边思考如何评价,久而久之,可在同学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专业评片习惯和氛围,相互点评作品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最后由同学在总作业数量一半的额度内投票评选优秀作品,任课教师再根据每个作业得票的高低分别当场给出成绩。 

这种课程作业的评价方式虽然略显耗时和复杂,但是值得的,不仅可以解决主观评价影视作业不够客观公正的难题,还可以锻炼学生阐述和评析作品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真真切切分享到作品创作的得与失,达到通过实践环节有效积累创作经验的教学目标。 

3. 展示评价 

通过多轮的实践环节,每位同学都可以积累一定数量的视频短片或完整作品,他们既是课程教学成果的体现,也是学生阶段性专业心血的结晶,如果仅仅是在课堂展映讨论,不能发挥这些作品的全部教学功能,还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深挖学生课程作业的效能,在一个更高层面对作品进行评价: 

汇编作品集。在每轮实践环节结束后,都可以遴选出部分作品,制作成课程作品集、主题作品集或个人作品集等。这些作品集可用于校外同行交流,也可以用于校内各年级同专业交流,有入选作品的同學,也因此能够获得一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无疑是一种更高的评价。 

长廊展示。挑选部分作品在教学单位的楼宇长廊进行循环播放,对外展示了专业的教学成果,对内褒奖了入选作品及背后团队,客观上还增加了教学单位浓浓的专业氛围 

网络展播。随着视频网站和移动视频客户端的快速增加,对内容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将课程作品上传网络对网络运营者和学校师生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做法。这使得学生的课程实践作品,将在网络上直接面对社会公众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加快完成由学生作品向社会作品质素的转变。 

第5篇:广播电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

【摘 要】 本文认为,未来的体育解说发展有着以下趋势:体育解说员解说专项化;体育解说员选拔途径多样化,来源多样化;体育解说被动受传变为主动选择;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互联网发展推动走入全民解说全民评论时代;开创解说团队模式;体育解说研究引导解说规范发展。

【关键词】 体育解说;发展趋势;专项化;多样化;双向传播

体育解说归根结底是语言的艺术。以张之和宋世雄为代表的第一代体育解说员是从广播播音开始,以解说比赛过程为主,是典型的“传统式解说”。传统解说在语言的运用上力求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现代解说是一门即兴发挥的艺术,需要跟上场内场外变化,快速反映这种变化,并且深化解说内容。

根据历史时代特点和代表人物的典型特征,我国体育解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第一代拓荒者是初次进行体育解说尝试的陈述先生,开创我国专业体育播音先河的张之老师和他的得意门生著名体育解说员宋世雄,他们奠定了我国体育解说的基本模式,并且在由广播解说转向电视解说中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第二代以孙正平、韩乔生为代表,是随着我国电视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涌现出的一批专业群体,他们继承原有风格,努力提高电视体育解说水平。而以黄健翔和唐蒙为代表的第三代体育解说员又有创新发展,他们的解说中充满激情和幽默。世纪之交以刘建宏和段暄为代表的第四代体育解说工作者大量涌现,并且在细分化的解说项目中塑造了多种风格的解说模式。北京奥运会前夕,以杨健、洪刚为代表的第五代解说员在岗位上出现专项化解说,明确主攻大项。而以“谁来解说北京奥运”为机遇走向解说岗位的邵圣懿、刘星宇等大学毕业生,与网络文字直播解说员共同形成了第六代的中流砥柱。那么,未来的体育解说又会是怎样的呢?

未来的体育解说发展有着以下趋势:

一、体育解说员解说专项化

体育解说员要做到准确解说,就必须具备广泛的体育专业知识,及时掌握各类体育项目新规则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其次,对每一位运动员的情况都应了如指掌。这样在解说中才能做到准确到位,不至于张口结舌,洋相百出。目前这种趋势开始显现出来,北京奥运会广泛出现各个项目的专项采访记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对口采访项目,伦敦奥运会专项记者表现更加专业。同理,体育解说员也要适当深入专业队伍中体验生活,采访细节更好的服务于解说工作,今后体育解说员的专业化趋势会进一步加强,体育解说员一定会朝着相对固定的专项领域发展。

二、体育解说员选拔途径多样化

常规的解说员从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取,目前全国各类院校每年毕业播音主持专业学生2―3万人,新闻专业和传播学专业学生不计其数。北京奥运会央视借用了大量的地方优秀解说员,这一现象经过四年的发展,在伦敦奥运会人员相对较为固定。未来的体育解说员将注重从地方电视台的选调和解说员大赛选拔,为有条件的爱好者提供各种机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三、体育解说被动受传变为主动选择

传统广播电视主要服务于人们的闲暇生活,因此形成了“黄金时间”的概念,也就是说人们收看(听)广播电视的时间是由传播者排定的,无法更改的。而进入多媒体的广播电视节目转播和直播平台更加丰富,选择面更广,人们可以自主选择时间来求知、交流和消遣,不会担心会错过体育比赛的时间。观众还可以控制视频图像,任意选择大小屏幕或者多维屏幕、定格画面、确定声道,也不会影响收看其他同一时段不同平台的体育解说节目。

四、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

西方传播学家曾经提出过媒介“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尽管遭到学术界的一些批评,认为它在理论上不够成熟,但是它所揭示的问题对我们还是有所启发的。解说员要使受众得到满足,就必须做出努力:尽可能强化服务意识,培养受众(主要是目标受众)与媒介或相应栏目的感情;尽可能使节目形式新鲜、令人愉悦、吸引人;解说时尽可能多讨论一些有意义的话题,避免无聊和庸俗;设法吸引受众参与节目,提供参与的条件和交流的可能。目前体育解说的短信平台和网络互动平台就丰富了双向传播,受众在接受解说的同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未来受众代表也可能参与到解说的现场,形成更好的互动。

五、体育解说员来源呈多样化

传统的体育解说员基本来自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和其他院校的新闻专业。未来体育解说员的来源将继续呈现多样化:记者长期处于采访的一线,有着很强的新闻敏感,近年来涌现出有代表性的记者型主持人罗宏涛;杨影等优秀退役运动员加入解说员行列,增加了专业分析和解说,目前杨扬、姚明、罗雪娟、周雅菲、申雪、熊倪、杨凌、胡佳、商毅都已经成为了体育比赛解说的常客;此外,编辑、其他兄弟频道选调、客座教授、体育爱好者、项目专家等都可以是体育解说员的后备来源。

六、互联网发展推动走入全民解说全民评论时代

进入当前社会,在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公民言论自由表达。很多人都建有自己的微薄,博客、播客和个人公共主页,发表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评论。部分网站也开始占有市场,进行体育比赛的直播和解说。在伦敦奥运会期间,新浪、网易、搜狐等传统优势体育网站进行了大量现场文字直播,因为人手紧缺,项目专业知识了解不足,出现了解说错位和失当的情况,网络体育文字解说亟需提高专业化程度。城市发展范围越来越大,社区日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部摄像机和一个转播服务器足以将附近的体育活动直播解说给社区的居民,他们只要登录相应网站就会接收信息,这种贴近性会更强。社区范围内稍有语言功力的人都可能成为一场比赛的解说者,未来将会进入全民解说全民评论的时代。体育将会成为一种优雅的休闲,这种体育解说应当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力求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七、开创解说团队模式

传统的单一解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解说员+嘉宾的模式已经风靡各类体育解说节目。从奥运会的解说直播对比中不难发现,国外往往是由3-5位的成员构成解说团队,而我们还以一人一句(段)的播读式为主。两人以上的团队,在解说话题的议程的设置和解读上将更有针对性和权威性,形成互补。

八、体育解说研究引导解说规范发展

伴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不少体育类高校都从体育新闻专业分流出了体育解说与评论的方向或课程,甚至开班了体育播音主持专业。以武汉体育学院张德胜,成都体育学院魏伟、上海体育学院朱俊河、首都体育学院陈岐岳和中国传媒大学王群等专家学者为代表的研究者,围绕“激情化”、“娱乐化”、“毒舌化”等现象与问题,通过自己的关注和思索构建了科学合理的体育解说传播体系,引导体育解说的规范发展。

九、结语

从传统解说向现代解说过渡的传播技巧和效果可以看出:在向受众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他们的符号能力是逐渐增强的。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逐渐取代广播,现代解说在继承传统解说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一些新的语言表达特征。比如说:解说时把握好“度”、“量”、“衡”;适当增加“人情味”,融情于理贴近奥运精神;出现个性化的解说;解说轻松有余,幽默不足,错误引发的幽默频出等。

现代体育解说在人文情怀上把握比较到位,在竞技之外关注了人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解说基调充满温情。很多专题解说节目对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亲情、爱情,及互助、理解、支持的报道都成为“人文奥运”的有力诠释,体现出“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文情怀。情感是更高一级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比感受更深刻,是感知于外的,受之于心的更积极、更炽热的反应。同时情感也反映着态度的差异,反映着感受的凝聚,但更具外射功能和主观特征。现代解说不仅仅关注场上,是一种全方位的解说和关注,它丰富了解说的内涵,这些都是今后体育解说者需要追求的高级层次。

第6篇:广播电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

2004年中国传媒改革进入战略层面和制度层面

记者:胡教授,您如何看待并解读2004年的传媒市场?

胡正荣教授:2004年应当说是中国广电传媒深度改革的元年,报业的改革要早,他们现在已经是突围了。在广电传媒界一个非常好的趋势是,我们可以看到广电业从延续了20年的业务、战术层面的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战略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改革。其中有三个要素的转变是初见端倪的,一是,从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决策和管理体系在调整;二是,从行业主体的角度来讲,它的所有制结构在变化、经营的方式也庄变;三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消费者在不断分流,你可以看到报业的受众和广电的受众是有明显不同的。虽说当前的变革中有很多不成熟的因素,但整体的趋势是乐观的。

记者:2004年媒体投资政策松动的背景以及持续性究竟如何?

胡正荣教授:媒体政策投资松动是因为,无论从经济政治体制的发展来看,还是各方面的经济力量、技术力量的发展来看,媒体政策都到了一个不得不变的境地。“变则通”,变是一件好事情。

关于投资政策松动的背景的持续性,我是乐观的,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时间里,我认为这个政策只能更松动。从国际上的传媒发展来看,尤其是欧洲,它完全可以成为我们的参照系,因为差别不是很大,法国的电视台就是国有,英国的BBC是绝对的主流媒体,它们最初政策控制都是很严格,但后来都是一点点地放开,政策放开不等于淹没主流媒体,主流依然还会居于主流。

国有资本依然是中国媒体扩张的主角

记者:胡教授,您认为哪些投资模式、哪些板块将成为2004年媒体投资的主流?

胡正荣教授:应当说国有资本的投资更容易成为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投资模式,因为,国有资本实力雄厚,民营资本由于实力所限还只能是投资中的配角,而在现阶段,外资的进入只会以个案或特例的方式来处理,它不会很迅速地进入多层领域,但是它可能会不断找寻投资的突破口,比如今年的付费数字电视和明年的数字直播卫星电视推出,它也许就会强烈要求成为一个运营商。

记者:业内资本、业外资本以及境外资本谁将成为中国媒体扩张的主角?

胡正荣教授:这个问题要“历史”地看,阶段性地看,不同的阶段唱主角的人会不一样。现在国有业内资本无疑是稳固的主角,不过,民营资本实力虽然还不够雄厚,但它的发展态势却异常迅猛,将它若干个小集团的力量集合起来,也许有一天它们会成为历史的主角。而境外资本向中国媒体扩张的野心一直都在,它会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不断迂回地寻找扩张之路,如果中国媒体抗体不强,也许未来的媒介版图要大多划归境外资本。

记者:以往我国以国有资本为主的媒体拥有传媒影响力的垄断,随着民营媒体的发展,传媒影响力将产生哪些转变?

胡正荣教授:我相信,在我们可看到的时间里面,国有资本为主的媒体依然还会处于传媒影响力的主体,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一个媒介发达的国家也不例外,原来居于传媒影响力主体的媒体今天依然居于传媒影响力的主体,后来者、外入者可以在经济领域起很强的作用,但传媒影响力的主体不会变。比如,德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德国电视业长期就是一台和二台为主体,突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德国媒体开放,RTL迅速成为德国最大的私人电视台,但是它最终也只能在经济领域起到影响力,老百姓娱乐的时候看它,涉及到舆论导向的时候民众还是忠实于一台和二台。但是并不是说,民营媒体毫无影响力,在我国,可以这样概括媒体的状况,即越来越主体鲜明,越来越多元陪衬,主体并不排斥陪衬,陪衬会促进主体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记者:当今传媒企业制胜的要素在哪里?传媒竞争的核心是什么?

胡正荣教授:这个问题不能笼而统之地去谈,现在做媒介有两股力量,一是媒介本身,一是民营资本、国有资本、境外资本的资本力量,这两股力量的关注场是不同的。媒介关注的是如何吸纳资金和可以带来商业利益的商业运营模式,而投资商这两个方面自己都具备,他关心的是媒介政策、规则、规律,在他进入媒介之后他能否有效地运营自己的企业。所以谈传媒企业制胜的要素和竞争核心都应从这两个方面去考量。

中国传媒:只要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

记者:中国传媒业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胡正荣教授:要想应对传媒全球化的挑战,有两个基本概念要搞清楚,就是媒介的本质和特征。媒介的本质是creativity(创造力),媒介竞争的核心也就是creativity(创造力),中国媒介不缺数量、不缺技术,缺的是creativity(创造力),波士顿大学的一位教授前两天在湖南开会时跟我讲,她没想到中国一个省台的技术和设备都会如此先进。媒介产业的特征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就是媒介要做出一定规模才能做大,要多元化才有发展。很多人都在大声叫嚣中国经济的落后导致了媒体发展的滞后,我认为这不是根本原因,要想在国际传媒业中站住脚跟,首先就要挖掘我们的creativity(创造力);发展媒介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记者:“控制全球媒体新系统的是30至40家人型跨国公司,而雄踞全球市场顶峰的是不到10家媒体公司,且其中大多数集团公司都把基地设在美国”。是否中国刚刚获得经营权的民营媒体企业设立一个打造大型跨国公司的目标将是一种奢望?

胡正荣教授:我想在近期这的确是一种奢望,我们的发营资本的实力尚显微弱,如果我们的国有资本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去牵头打造一个跨国媒体企业还有可能。

记者:胡教授,您对中国传媒业发展有何展望?

胡正荣教授:我对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发展持非常乐观的态度,目前我们看到了中国媒体深层次的改革,中国媒体的发展空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无论从传媒高层还是执行层,传媒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被极度关注,但是我认为当前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为可行的办法,不过正如有句话所说,“只要我们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中国传媒深层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

2004年首届中国传媒高尔夫邀请赛与传媒名人面对面

2004年首届中国传媒高尔夫邀请赛组织机构联络方式:

010-65670659 13051341874 13911367415

联系人:郭先生 周小姐

第7篇:广播电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

关键词:三网合一;企业数据库;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1

Enterprise Database Security Policies under the Tri-networks Integration Situation

Liu Yuan

(Wu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vestment Corporation,Wuhan430015,China)

Abstract:Triple play in the context of enterprise database security issue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e paper on enterprise database for triple-play situation,the security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analyze security threats,and the corresponding security policy.

Keywords:Tri-networks Integration;Enterprise database;Security policy

一、三网合一安全问题简述

三网合一也称为三网融合,我国最早是在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来的,而现在正在为阶段性的试点时期,并已经成为最热门的技术和热门话题之一。

通俗来说,三网融合就是在电信网、电视网和互联网技术趋于一致的发展趋势下,打破各自界限,在网络层面资源共享、业务层面互相渗透和逐步融合的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监管体系。而其权威的官方定义,来自2010年《关于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网合一的安全问题大体可以分为网络安全与信息内容安全两个层次:网络安全主要是解决网络系统的可用、稳定及可控,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防护恶意行为、保护合法用户,其威胁主要来自网络系统软硬件非正常状态、恶意攻击、安全漏洞等;信息内容安全主要是解决数据信息的完整、保密、真实和可控,防止信息内容泄露、窃取或篡改,其威胁主要来自隐私信息盗用、不良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保护等等。

三网合一安全问题的两个层次也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对于企业数据库来说,在三网合一的形势下,其安全问题的重点主要是信息安全。

二、三网合一形势下企业数据库安全分析

(一)企业数据安全环境的变化。对于传统的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来说,其承载业务单一,参与的主体也较单纯,因此具有相对清晰的安全边界,其所要面临的安全问题也大多是自身领域内的问题。而在三网合一的形势下,高速互联网、移动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进行融合,各种业务都会混杂在一起。由于传统互联网络在物理和逻辑上并没有进行很好的隔离,使得三网融合的参与主体呈现复杂性,既包括网络运维人员,也包括社会大众,其安全特点呈现出明显的无网络边界的特征。

而且在三网合一的背景下,大多数企业也必会顺应科技的发展,在企业战略的选择上可能会倾向于多业务运营。充分利用三网合一的便捷,应用互动电视、网络接入、企业专线、IP语音等多种技术,为企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途径。而企业的各项核心业务都会承载于其核心的数据库系统,一旦企业的数据库系统出现安全问题,后果不可想象。可以说,网络的开放性和无国界性,既给参与其中的企业提供了机遇,但也对其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企业数据库安全威胁。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一些大企业,其信息网络往往结构庞杂,业务应用也是多种多样。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企业的业务应用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审批系统、电子报文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网络服务系统、企业数据库的后台管理系统、运营业务管理系统、宽带系统及软硬件系统等等。而这些系统的核心就是企业数据库。

对于企业管理系统的管理和操作人员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怎样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企业核心数据库系统,同时要面临如何规范企业员工的网络行为等一系列问题。而一旦在某方面出现漏洞,对于一些关键的应用保障机制,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跟不上的话,企业的数据库库可能会得不到有效、合理的运用,造成企业数据库系统效率低下、运维出现问题,甚至会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一是对于企业核心数据库的非法操作。包括对企业数据库的登录、注销,以及对于数据库中的数据表的插入、修改、删除操作。二是对于数据库安全事件反映不及时。对于违反数据库安全策略的事件,做不到及时响应、追踪和取证。三是对于数据库异常事件不能预警和快速定位。四是企业网络异常。而对于这种异常的原因,管理人员却无法分析和判断。

三、三网合一形势下企业数据库安全策略

(一)网络层面的常规维护策略。三网合一的背景下,企业数据库不可避免会面对网络开放,网络系统的安全是企业数据库安全的第一道屏障。而企业数据库也会面临网络入侵的威胁,企业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都会面临考验。因此,在网络层面的安全策略应该着重于以下几点:一是以防火墙技术作为企业数据库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包括数据包过滤器、和状态分析等,但因其只是用事先设定的规则来拦截信息流的进出,故此防火墙无法阻拦来自网络内部的非法操作;二是应用入侵检测技术,监控网络系统是否被入侵或滥用,包括网络签名、统计和数据完整性分析,但独立的入侵监测系统存在运作上的不足;三是可采用协作式入侵监测技术,组件见自动交换信息,可用于各种网络环境。

(二)数据库内部信息安全策略。企业数据库内部信息安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加密数据库,这是企业数据库安全的关键手段,可以避免被绕过数据库安全机制而直接访问数据库,可不受密钥长度限制,但不能采用一般通用的加密技术,而必须针对企业数据库的特点,使用相应的加密方法和密钥管理方法;二是采用数据分级控制的策略,根据安全要求和数据重要程度定义密级,如公用级、秘密级、机密级、绝密级等,并对不同权限用户设置相应级别,使系统能够实现“信息流控制”,避免非法信息流动;三是当数据库遭到破坏时,要有可靠的数据库备份数据用以恢复,使系统快速恢复系统运行。严格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是保障企业数据库系统安全的有效手段。备份可以分为硬件级和软件级,而其恢复可以通过磁盘镜像、备份文件和在线日志等方法。

四、结语

需要注意的是,三网合一对于企业数据库来说,从单体、独立防御走向整体联合防御已经是安全解决方案的大势所趋。企业必须要能够预见风险和问题,制定出适合自己数据库安全维护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第8篇:广播电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 考试模式 考试理念 评价理念

21世纪新时期,迅猛发展的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面向世界的更加开阔的生存视野,同时也提高了人们接触各种知识的要求。因此,国家相关的教育部门为了保证人们全面有效地对这些资源进行利用,逐渐推动了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与开展,此种教育不仅帮助人们在更高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利用,还为人们接受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作为考察人们的远程教育学习水平的考试模式当前还存在较多的缺陷,而这些缺陷从各个方面对人们接受教育有阻碍作用。改革现代的远程教育的考试模式,已经成为推动此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从其考试模式的缺陷及改革策略两个方面对现代的远程教育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远程教育考试模式存在缺陷

远程教育作为新时代的宠儿,虽然已经在多年的开展及应用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且积累了诸多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但是从实质层面来看,其目前仍然处于一种最初的生长阶段,还未获得全面的成熟,这就使得与其相关的各方面产生了某些难以避免的问题。而远程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缺陷便是其问题中较为严重的一项,远程教育考试的传统性与其自身教学的先进性存在着严重的不相符,已经引起现代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下面便对考试模式的缺陷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远程教育的考试理念及评价观念皆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目前,远程教育考试依然以传统教学的考试理念来组织考试,将单一的考试当做评判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这就放大了“考试”这样一种考核方式具有的作用及功能。而且,由于某一单项“考试”所涵盖的考核内容的片面性,它不能够完全彻底地反映教学效果及学习结果。同时,此考试的开展,一般是试卷编订与评阅标准二者同时出台的,这就导致评价的死板僵化,使得学生在对考核的结果产生疑惑或不满时,也不能够为自己某些方面的独到见解进行辩护,进而降低了对于远程教育的兴趣。还有,其考试目前一般都是只关注分数,而对其他方面置之不理,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无法得到考试的有效激励,也不能让学生以更加创新的思维进行学习。

其次,远程教育的考试内容片面、低质,考试形式单一、僵化。教师对考试题目的设定一般仅限于书本原有知识方面,而未能根据知识来设置具有一定的思维延展性与创新性的题目,同时,其考试往往还是设定单选、多选、填空、简答及论述等传统的题目类型,侧重于对学生硬性记忆的考察,不能够从多个方面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而且,远程教育所对应的考试一般是在每个学期末开展,进行简单的总结性考核,而不能够从平时的细致、阶段性的教学中对学生某个时期某个部分的学习进行全面精细的考察。还有,其考试报名方式、时间安排、时间与题量设置等方面皆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往往会因为错过信息而不能报名,或者因为时间调不开而不能报名,又或者在考试中不能利用规定时间展现自己的整体水平。

二、现代远程教育改革其考试模式的相关策略

1.端正考试理念及评价观念

首先,现代远程教育人员一定要对考试有正确的认知,全面地了解并掌握考试的目的及其应有的作用。远程教育一般是针对成人学习开展,必须以成人的学习规律、学习特点为设定的取向,从考试的形式、内容设定、考试组织、具体方式、考核结果评阅等各个方面,将远程教育所具有的灵活、丰富、开放等教育的特征渗透进去,并且积极地推动考核评价方式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及客观性等。

其次,远程教育人员在面对考试时,还要重视对于评价观念的精准设立,保证其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等要求,还要使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结果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思维。而要达到这样的评价目标,可以通过借助网络形式进行客观题测试,以笔试方式实施主观题的考察,并且针对客观题设定统一的标准答案,对主观题则简单地设定参考答案的方向,由评价人员针对不同的答案进行创见性、拓展性的有效评价。还要将所有的成绩初步录入学生都能进入的相关系统,给他们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来帮助他们针对考试结果进行复查,然后就有问题的成绩实施研究及适当调整。

2.全面完善考试内容及方式

首先,考试内容的设定必须切合远程教育的特色及成人学习的特点来设定,无论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考核还是对于基础理论值的掌握、运用及创新拓展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所涉及、合理安排。并且,还可以为不同行业或者职业的学生进行分批考试,针对学生的独有工作环境及专业知识需求等,为学生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能够联系实际的题目,在题目设置中侧重其本身所具有的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的功能。同时,远程考试的方式应该在传统题目类型的基础上,设置一些案例分析、实际应用、具体操作、论文撰写等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的题目,推动考试内容作用的发挥。

其次,远程教育的相关负责人员要充分地以网络技术为依托,构筑完善的考试平台,通过这种网络平台推动日常考试及期末考试的结合实施。具体来讲,这种考试又可以分为网络分散考试及集中操作与笔试考核两种,前者主要用来帮助考查学生对于自身阶段性学习的总结及改善,可以借助于某个小课题的设定来进行考察。而后者则是考试的重点,从各个方面做好对于试题及评阅的设置,保证对学生全方位地测评。

三、结语

远程教育作为当前先进的教育形式,必须具有全面完善的考试模式,如此才能够使其教育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相关负责人员一定要积极地针对其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改革,以推动考试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施蕾芬.构建现代远程教育新观念——对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调查与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3).

[2]吕梅生.电大考试模式改革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5).

[3]许学善.对电大开放教育考试改革的思考[J].理论界,2007(03).

第9篇:广播电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范文

一、电信产业与物联网产品接轨的意义

物联网是现有网络的拓展应用和延伸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的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2010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定义,即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等四大特征的新兴产业,其中,物联网就成为中国政府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同时强调,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在宏观环境上给电信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物联网是互联网和信息化应用的延伸和拓展,有助于加速形成产业链和形成规模聚合效应。电信产业与物联网产业的接轨,可以为电信产业建立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传统通信用户的争夺已经白热化,开拓新市场是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巨大挑战。物联网开辟了全新的市场,蕴藏了丰富的、低离网率、高ARPU值的用户资源,可以为电信运营商带来客户资源,带来新的业务领域。相对于传统增值业务局限于娱乐资讯,物联网面对的是更广泛的行业应用,渗透到企业生产链条中,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一个发展迅速、规模巨大的市场,其终端数量的极大提高,必将拉动总体通信业务收入的上升。

二、电信产业和物联网产业接轨的主导力量

产业发展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以生产力的发展为主要内容。从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科技进步在电信系统的各个要素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其核心网、承载网、移动网、传送网和接入网的核心技术的升级与进步,这些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进步带来的决定性的生产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为主流。作为经济危机后兴起的物联网,其应用空间和发展空间巨大,在产业规模、投资、技术产品等方面处于增长的趋势,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物联网和互联网共同的地方就在于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构成了新的生产力,物联网产业和电信产业的接轨成为科技进步在生产力标志意义下的主要实体,也成为电信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因此,科学发展成为电信产业和物联网产业接轨的主导,电信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与物联网进行接轨,其必然性是由科学发展的内容决定的,这两种产业运转模式的一致性也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

三、电信产业和物联网产业经济增长的接轨体制

一种产业的增长在相关意义上可以导致另一种产业的增长。电信产业和物联网产业的相关度比较高。两种产业的经济增长的接轨主要体现在共性方面。电信产业经济的增长是具有一定的阶段和限度的。经济的阶段性和限度性是经济增长的量变属性。要实现与物联网的顺利接轨,就必须注意增长的阶段性,主要表现在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以便创造必要的物质产品基础。其次,要建立起能带动整个电信产业发展的主导部门,这个部门就是核心产品研发部门,只有在技术研发上下功夫才能顺利地与物联网产业接轨,同时,在阶段性发展状况上与物联网保持一致甚至超前发展。再次,要发展电信产品的规模经济以产生规模效应,保持电信产品在移动物联网市场的垄断地位,最大限度地增加资本的积累,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四、电信产业与物联网产业接轨后的发展思路

物联网产业带有许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导致了发展的随机性,甚至连统一的产品标准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要实现接轨,就要利用电信产业在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稳定性,解决与物联网接轨的不稳定性,使得新的稳定经济增长点出现后,再扩大增长的范围,逐步构建和谐的稳定发展环境,以此为基础,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战略性操作方案。

电信产业与物联网接轨便形成移动物联网,主要表现在发展的态势、业务网络规模的持续增长性、新的业务、新的技术的应用、服务、网络的优化、业务的支撑以及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等方面。要使之出现质的改变和飞跃,就必须统筹规划网络,提升网络的整体能力;整合网络资源,提高利用率;加强技术创新,适时引进新技术;加快网络建设,开展宽带降价提速,适应宽带业务发展;建立有效的指标调控体系,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初步的结构已经基本形成,新的业务和领域正在建构中。经过一个渐进的、连续的、和谐的、累计的经济增长过程后,与物联网产业接轨将会为电信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生机。

五、电信产业与物联网产业接轨后推出的新产品

目前,模拟的有线电视系统一般传送50余套射频调制的电视信号,在完成数字化双向改造后,为了给高清数字信号和更多的频道传输腾出频点,也为了强迫用户接受数字化产品,有线电视台会大量关停模拟信号。

电信运营商适时推出了IPTV机顶盒业务。IPTV以实时直播电视节目作为切入点,强化时移、回看等新型互动功能等卖点,利用“装宽带送电视”的策略,不仅切合了用户需求,价格低廉,还避免了和广电网络公司的正面竞争,创造了和谐共存的局面。IPTV除了实现传统电视节目的直播之外,基于双向网络的互动性体验更是要强化的卖点,充分体现电信业务的互动性强和计费受理的方便性,对于直播节目来说,IPTV可以给用户提供暂停、后退和快进功能,利用一定容量的存储系统对各套电视节目进行实时播出中的录制,在用户暂停或者后退时,平滑从直播流切换到点播流,此时用户可以方便地像操作影碟机一样暂停、后退和快进,等快进追上实时直播时,再平滑切换到直播流。

这个过程需要利用网络存储将电视节目实时进行录制,然后把录制后的电视节目按照节目单进行切割,从而实现回看和点播。在对电视进行时移和回看时,一是足够量的存储所必需的,要对一套2M码流的标清电视信号4小时时移,就需要至少28G的存储容量。二是平台对机顶盒的兼容性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机顶盒的价格和质量是阻挡用户选择业务的主要门槛,只有把机顶盒通用化才能有效降低成本,为预存使用费赠送机顶盒提供可能性。三是丰富的电视节目源。广电总局在相关文件中强调,目前IPTV试点省份采用二级播控平台模式,一级播控由央视和上海文广掌握,二级播控平台由一级播控机构和各省广电部门合作负责,电信部门作为信号传输和用户服务机构。集成播控平台建成后,将负责节目的统一集成和播出监控,负责电子节目指南、用户端、计费、版权等管理。电信企业与广电部门协商确定用户端和计费管理,电信企业也可提供节目和电子节目指南条目,经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审查后,可统一纳入节目源指南。

从上海和江苏的运营情况来看,某电信运营商的IPTV系统已经实现了50-70套节目的时移和回看,维护节目单和按节目切割视频的工作由广电部门完成。除了部分收视率不高的卫视和本地节目外,多数频道的暂停、后退、回看、点播功能很受用户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