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应急预案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气象灾害;应对措施;预防与逃生
中图分类号:P463文献标识码:A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下面就三大气象灾害(气象地质灾害、暴雨山洪泥石流、雷电)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进行分析。
1山体滑坡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
1.1自然气象灾害衍生的安全事故往往突发性强,危害大,建立气象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等的安全合作机制就尤为重要为避免人员的伤亡,防患未然,山西省各市、县、气象部门与安全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已组织突发灾害应急演练。并致力于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建立和完善,将各项应急措施细化,并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将救险抢险的装备和物质准备好,保证反应迅速、处置得力、救援有效。为做好汛期灾害预警预报工作,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利用气象预警信息平台的防灾预警信息互通共享,建立相邻地区防灾协调联动机制、基层农村群测群防组织,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1.2除了期待灾害隐患普查工作的进一步进行,更重要的是要自己掌握一些预防与逃生知识在大滑坡发生前,有些异常现场要及时关注,比如出现泉眼、水井突然干涸,断流多年的泉水突然又复活了,井或钻孔水位突变等;有时能听到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音;滑坡体前沿坡脚处,土体可能出现上隆(凸起)现象;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还有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等,另外,如果山体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纵向放射状裂纹,或者山体上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中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出现加速变化趋势,说明山体已进入临滑状态。
灾害发生逃生为重,易发山洪地质灾害的地区在汛期要特别关注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一旦气象部门本地区将出现强降雨或地质灾害的预警,就要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晚上要考虑安排轮流值夜,防范突发灾害发生。掌握一定的避灾知识,事先选择好逃生路线也非常重要。发生山体滑坡时,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2由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2.1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
针对汛期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山西省政府通知要求:
2.1.1高度重视,提前部署极端天气下的各项应对工作
要扎实落实政务值班制度,加强信息报送工作,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加强监测预警和预报,及时预警信息,提早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要层层落实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责任制,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要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集中进行排查;要建立省直有关职能部门日报制度。
2.1.2加强协调,部门联动,建立畅通有效的应急联动机制
国土、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煤炭、安监、气象等部门要加强极端天气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加强协调合作,按照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要切实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作为气象部门要做好极端天气的预测预警,做好极端高温、局部强降雨、雷电、大风等各种灾害性天气信息的及时,做好中短期的预报工作;及时制作短时临近预报,及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
2.1.3进一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要确保紧急情况下通讯保障能力;要做好各种应急物资的储备,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要整合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做好救援设备、装备的准备工作;要提前制定撤离路线和疏散方案,落实应急预案中的各项保障措施;要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不断强化公众应急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做好防洪避险知识的宣传。
2.2一般同时具备了以下3个条件,泥石流灾害是比较容易发生的(1)陡峭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2)有丰富的松散物质;(3)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如果某地同时具备这3个条件,气象部门应高度警觉,预防泥石流的发生。泥石流最典型的征兆就是,原本清澈的水瞬间变得混浊,一旦发现这些征兆,就要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同时立即组织人员撤离。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和停留。同时要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发现山洪泥石流袭来时,千万不能顺着山沟的方向往下游跑,而应马上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侧山坡高处跑。只要大家提高警惕,预警和防范措施到位,一定可以降低伤亡。
3由雷电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5-1035-02
近年来,网络几乎覆盖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为人类提供了各类网络信息服务。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社会化发展,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中坚力量。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但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性,使得网络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的可能性,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
1我国网络安全现状
1.1网络安全系统薄弱
面对国内外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这一形势,我国的网络安全系统有些环节还是很薄弱,比如在预测、恢复、反应、防范这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些网络组织对各国的网络防护能力做了一个评估,我国位列防护能力最低的国家。
1.2缺乏核心软件技术
我国的计算机网络被称为是“玻璃网”,因为它具有易窃听、易打击的特点。在计算机网络使用的设备和软件中,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这就在很大程度降低了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自主技术的缺乏使得我国的网络安全极其脆弱,已经处于扰、被欺诈、被监视等各种网络安全威胁中。
1.3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的网络经营者和网络用户并没有形成主动防范、积极应对网络安全隐患的意识。网络能带给人们很多乐趣,很多人在用电脑娱乐,工作时,却偏偏无暇顾及网络的安全,没有认识到网络潜在的安全隐患,安全意识十分淡薄。而网络经营者注重的是网络带来的短期效益,在网络安全管理领域的投入无法满足安全防范的要求。被动的封堵漏洞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网络的防护和抗击能力。近年来,国家和职能部门针对网络安全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目前网络安全存在的各种威胁来看,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全民的主动防范意识。网络安全系统在预警、反应、防范等方面还缺乏应对的能力。
1.4安全措施不到位
互联网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是造成网络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网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是在安全模式下进行操作,这就会导致重要数据暴露,给操作系统带来风险。操作系统过时或是电脑配置不合格都能让计算机遭遇风险。如果不采取周密有效的安全措施,就不能及时的发现安全漏洞并查堵。
2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导致越来越多的信息和重要数据被侵袭或是破坏,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操作系统脆弱。操作系统具有集成和扩散的特点,系统服务需要不断的更新远程节点,定期的升级和打补丁。但是操作系统的管理员为了方便维护系统,常常会留下隐蔽的通道,这样就会让黑客趁机而入,侵入系统核心层,将操作系统摧毁,最后造成系统瘫痪。
第二,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可以自动复制的可执行程序,它可以破坏计算机数据。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蔓延范围广、造成损失大的特点。计算机病毒是由一个程序扩散到整个系统的,其破坏性非常大。一旦感染上病毒,系统的上作效率就会降低,文件或数据会丢失,电脑会死机或毁坏,有的甚至会造成计算机零件的损坏。
第三,黑客攻击。在计算机网络面临的所有威胁中,黑客攻击是最为严重的一个。它具有隐蔽性、传染性、破坏性的特点。网络的不完善是黑客用来攻击网络用户的利用点。网络攻击会以各种形式破译用户的机密信息,有选择性的破坏用户信息的完整 性,给国家信息系统和个人计算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伤害。
第四,网络软件的漏洞。黑客往往把网络软件的漏洞作为攻击的首要选择。服务器缺少补丁和在软件中设置的后门都很容易遭到黑客的攻击,一旦遭到攻击,会有很严重的后果。
第五,垃圾邮件。一些人利用电子邮件地址的公开性,把自己的电子邮件强行的“推入“别人的电子邮箱,强迫他人接受垃圾邮件。有的人还会利用间谍软件窃取用户或系统信息,修改系统设置,不仅威胁到了用户的隐私,还影响了系统的性能。
第六,缺乏网络监管。很多站点无意识的扩大了防火墙的的访问权限,权限的扩大会被有的人滥用,降低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3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造成计算机安全产生隐患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网络结构不安全
因特网是由无数个局域网组成的巨大网络。用一台主机和另一局域网的主机通信时,两个主机之间的数据传送是要经过很多局域网和很多机器的转发才能实现的。如果攻击成功一台处于用户数据流传输路径上的主机,那攻击者就很容易获取用户的数据包。
3.2 TCP/IP协议不全面
因特网的基础是TCP/IP协议,但是这个协议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去任意查阅的,这样就造成了协议成了完全透明的,也就是说计算机之间的任何“谈话”都是透明的,这样就很容易让不良居心的人利用它的安全漏洞去实施网络攻击。
3.3网络安全性能低
因特网上很多的数据流都没有加密,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网上工具探测到网站用户的电子邮件、口令和传输的文件等。
3.4网络系统缺乏稳定性
不规范、不合理、欠缺安全性考虑的系统设计,使计算机网络受到一定的影响。
4计算机网络安全应对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并不是由单个的组件来确保的,从技术上来说,计算机网络是由安全组件组成,目前运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技术有以下几种:
4.1防火强技术
防火墙技术对于实现网络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实现网络安全来说,设置防火墙既有效又经济。也是最基本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主要由软件组成,也有软件设备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一般处于外界通道和网络群体计算机或者企业之间。对外部用户访问内部网络进行了限制,同时对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网络进行了管理。当用户与互联网连接后,最首要的任务是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其次是考虑系统的健壮性和计算机病毒。防火墙可以过滤不安全的服务,极大的提高内部网络的安全性,有效的降低了网络安全风险。可以在防火墙上配置所有的安全软件,强化网络安全策略。
4.2防止IP欺骗
IP欺骗就是冒用者将自己的IP地址伪装成别人的,在操作中使用别人的地址。网卡中还有一种物理性质不可变的地址是MAC地址,而IP地址是虚拟可变的,只要在路由器中捆绑IP地址和MAC地址,当有人用IP地址进行访问时,路由器会自动的进行核对,但它的地址是否对应,如果对应就可以访问,不对应就限制访问。
4.3建立网络智能型日志系统
志系统能够记录综合性数据和自动分类检索。还能将用户从登录到退出系统的执行的所有操作都记录下来,包括使用数据库和登录失败的记录
4.4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一种主动安全防御策略,用很小的代价就能为信息提供相当大的安全保护。数据加密主要用于对动态信息的保护,它的实质用密钥控制的以符号为基础来对数据进行移位的变换,信息经过加密后,既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查看机密的数据文件,防止机密数据被泄露或篡改,也是有效对付恶意软件的方法。
用户访问控制技术也称为规则集,是用来约束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访问过程的。规则集涉及到入网访问控制、遵循原则、授权方式以及安全级别等。不管是主体还是客体,都要遵守这些规则。
4.5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有这几个措施:安全一套功能强大的杀毒软件,经常更新病毒库,对于别人发过来的邮件附件要进行扫描,特别是对于一些后缀名为“exe“的文件更要进行预扫描,确定无病毒后再打开;不要浏览不良网页,不随意下载文件或是登录垃圾网站,对于来历不明的光盘或是移动工具要先检测一下再打开;目前出现的很多病毒都是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对电脑进行攻击的,经常关注系统软件的漏洞消息,及时为新的漏洞打上补丁,给出漏洞报告,及时采用软件升级或是补丁升级是对付这类电脑病毒攻击最有效的方法。这类病毒的典型病毒有冲击波和震荡波病毒。
4.6安装漏洞补丁技术
微软是这样定义漏洞的:漏洞是可以在攻击过程中利用的弱点。这个弱点包括软件、硬件、功能设计、配置不当或是程序缺点。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软件中普遍存在漏洞和缺陷。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网络漏洞受到攻击,系统程序重点的漏洞是病毒和黑客的入侵点,所以要及时的下载和升级补丁程序,以防止居心不良者利用漏洞来威胁我们的网络信息安全。
4.7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没有绝对的安全加强信息网络的安全技术建设和安全规范化管理,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是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用户应该共同努力,采取一切有效的方法去维护网络安全,严厉打击破坏网络安全的行为,尽可能减少计算机网络威胁,另外,要强化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规范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技术,增强网络管理人员和网民的安全防范意识,由于IP地址经常被管理人员忽略,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应该统一管理IP地址资源,对盗用IP资源的因为要予以惩戒。为了避免越权访问数据的现象发生,网络管理员可以设置操作口令和应用程序数据。
5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计算机安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网络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来分析。我们应该认真的分析网络系统潜在的安全隐患,仔细探究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世华,朱佳齐.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与应对措施[J].福建电脑,2009 (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1-0000-02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and Defense Measures
Bai Xue
(Tieling Health College,Tieling112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o-economic information era,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has been globalization.In this paper,various factors affect th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measures for the defense.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s;Security;Problem;Measures
一、影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安全因素
关于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因素其实是非常多的,其中包含了人为因素、客观因素,而且还会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人为因素通常是部分不法分子为了利益,在发现计算机网络存在诸多漏洞以后,通过不法的手段利用这些漏洞潜入到计算机内部,非法窃取计算的信息资源,例如保密信息、保密数据,大部分是通过恶意的手段修改系统数据、导致硬件设备损坏,还有一些编制计算机病毒。可想而知人为因素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最大的因素。
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对的安全威胁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包含了来自网络信息的威胁、来自硬件设备的威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在人们在无意识中的操作失误。例如: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在安全设施上由于没有对配置进行有效、正确的实施,从而导致更多的安全漏洞出现,大部分使用者在网络安全上意识不够强,没有经过慎重的选择大部分口令,甚至过于相信他人将自己重要的帐号随意转接给别人或者进行共享,这些情况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二是人为恶意攻击。这也是当前整个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存在最具威胁的因素,例如:黑客的恶意攻击与计算机网络范围都属于这类情况,这类攻击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中:一类是主动攻击,利用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破坏,让信息失去原有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另外一种属于被动攻击,它的出发点很隐蔽,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通过窃取、截取、破译等方式来获得信息满足利益。这两类攻击都存在绝对的破坏性,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使很多重要的信息泄露。三是一些网络软件的漏洞,每一款网络软件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漏洞,这些漏洞正好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网络入侵事件都是因为很多安全措施不够完善,没有对漏洞进行及时补救而造成的。还有部分软件公司在编程过程中为了方便维护,设置了软件“后门”,这些都是需要重视的安全威胁,若是被不法分子发现“后门”,就能随意进入系统后台,其后果可想而知。
二、数据储存库包含的内容存在安全的问题
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信息,包括我们在熟悉的大部分网上都能看到的很多信息,数据库以信息储存方便为基础,然后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正确的使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安全问题。
(一)防火墙的局限性
防火墙是硬件设备和软件进行组合而形成的,存在于内部网与外部网两者之间,公共网与专用网之间的界面上,针对这里的局限性而设计的一道有力的保护线。它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使通过在Internet与Intranet两者之间构建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其主要的作用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内部网免受不法分子恶意破坏目的。但是防火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为网络提供部分安全性,但是网络的安全进行百分百的保障,面对来自网络的内部攻击和计算机病毒的侵害却显得无能为力。因此,我们不能认为防火墙就能给予计算机网络环境绝对的安全。防火墙也具有它一定的优势,能有效避免众多攻击中的一类攻击,但是不能防止利用LAN的内部进行攻击,如果出现内外联合的攻击,防火墙就没有优势可谈。技术的不断进步,破解防火墙的方法也一直是一个很大隐患。这就是防火墙的局限性。
(二)操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操作系统是一个基础软件,其目的是让我们的程序或其他运行系统可以拥有一个正常的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在这方面提供很多便捷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资源。操作形同软件带有的不安全因素,系统开发设计的漏洞留下很多安全隐患。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防范的措施
(一)技术性措施
有效控制网络访问。对网络访问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是网络安全保护的大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保障计算机网络资源不被非法窃取和访问。对访问的有效控制涉及到的技术范围很广,包括控制网络权限、控制入网访问、控制属性等等方式。它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重要措施的体现。
做好数据库的恢复和备份。数据管理员为了更好的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就需要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做好恢复。做好备份才能做好恢复,这是防止意外最直接最容易的手段。目前主要有增量备份、只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和事物日志这三种备份措施。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要提高计算机用户和管理者的技术素质和职业素养。特别是重要部门,例如:政府机关、医院、学校等信息,定期做好严格开机查毒,对数据做好及时备份,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办法。
切断传播途径。出现感染的硬盘和计算机要通过仔细清理和杀毒,要慎用来路不明U盘,不接受陌生人的文件,不随意下载可疑信息。
善用密码技术。众所周知密码技术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密码设置的手段加大了信息安全的保障力度。通过身份认证与密码的数字前面的结合可以更好的保障网络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密码技术包含了:数字签名、单钥密码方式、公钥密码方式以及密钥管理等等。
开发和完善安全操作系统。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具有高安全的操作系统,尽量堵住病毒滋生的漏洞。
加强网络反病毒技术的能力。善于安装防火墙,定期进行检查、清理、过滤。对网络服务器的文件进行扫描和清理,并提高频繁度;在工作点上装置有效的防范病毒软件,加强文件访问的权限和网络目录。在网络操作过程中,限制只能经过主体服务器才可以执行的文件。
(二)客观的安全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应用,就需要确保客观环境条件的安全。这些安全的环境主要是针对机房以及设备:
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条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环境条件需要在湿度、温度、空气洁净度、冲击、电气影响、虫害等方面加强注意,应该根据具体的标准和要求来严格执行。
做好机房安全防护。机房的安全防护是主要是针对环境的客观侵害,最大限度的防范未经授权的团体或者个人进行恶意侵害、修改或窃取网络设施、保密数据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力保区域安全,首先,要从客观访问控制出发,来对访问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让其通过合法性的验证;其次,有效、合理的限定访问者的活动范围;其三,针对计算机系统中心设备外进行多层安全保护圈的设置,最大限度的避免非法者的入侵;最后要更好的设置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设施。
计算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非常高的问题,涉及到的技术、管理、应用等很多方面,不仅有系统本身带有安全隐患,还有客观因素和技术措施的影响。要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就要结合多种防范措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更方面力度,才能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林洋.浅析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J].才智,2010,31
关键词:聚合工艺 安全危险 识别 措施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促进了我国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建立了很多大规模化工聚合的企业,这些化工聚合的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有大量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它们都属于重大危险源,然而目前我国聚合工艺中的安全危险的识别与应急措施还有一些缺陷。
一、聚合反应主要危险分析及识别控制
在生产中,聚合过程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反应过程中热量的移出,如果反应热不能及时移出(即反应放出的热量远超出了反应移出的热量,导致了化学放热系统的热失控行为的发生),随物料温度上升,发生裂结和爆聚,所产生的热量是裂解和爆聚过程进一步加剧,进而引发反应器爆炸;(2)聚合原料的自聚和燃爆危险性;(3)部分聚合助剂的危险较大,如自然、爆炸等。
1.反应过程中热量的移出
反应过程中热量的移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1内部因素的危险分析及控制
内部原因是指在流化床反应器内部,由于压力、催化剂等的原因,导致的热量的变化。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确保了反应的进行,但是,如果加入量过大,可能导致聚合反应过快,放出热量过多。对此,自动控制系统有流量监控装置,确保流量的稳定。当聚合反应超温时,将导致超压,进而引起爆炸。
1.2外部因素的危险分析及控制
外部原因是指工艺对于产生热量的移出、消除的能力。为了确保流化床反应器内产生的热量的移出,一般采用循环气外部冷却的方法,即循环气由流化床反应器顶部流出,将聚合反应产生的热量带出反应器,经循环气冷却器消除这部分热量。同时,还设有调温水冷却器,以确保循环气冷却器的水温。具体来说,是指流化床反应器与循环气冷却系统设有温度联锁控制,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温度数据会传送至循环气冷却系统,当流化床反应器内热量骤增时,循环气带出的热量会增多,这时,调温冷却器接收到调节信号,对冷却水温度进行调节,保持调温冷却器的工作效率,以此确保流化床反应器内产生的热量的消除。同时,也会确保循环气的温度,不至于温度过低,影响聚合反应的进行。此外。当热量聚集过多,温度骤增时。情况会非常危险,为有效控制反应速度,则会由流化床反应器底注入少量的阻聚剂,抑制单体自聚,从而控制热量的产生。当达到确实无法控制的时候,将会启动联锁停车系统,停止物料供应,彻底终止反应。
2.聚合原料与部分助剂的危险性
在聚合过程中,聚合原料具有自聚性和燃爆危险性,如原料乙烯: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有麻醉性或其蒸气有麻醉性。共聚单体卜丁烯:有毒,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同时,部分聚合助剂的危险较大,如助催化剂三乙基铝:遇高热分解;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引起燃烧爆炸;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遇微堵氧易引起燃烧爆炸;接触空气能自燃或干燥品久贮变质后能自燃;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助催化剂二乙基氯化铝:具有强腐蚀性,暴露在空气中会自燃,与水、强氧化剂、酸类、卤化烃、碱类和胺类接触剧烈反应;燃烧时能产生剧毒气体。因此,在整个聚合过程中,这些物料均有惰性气体保护。此外,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危险物料的泄漏,以便准确的作出应急行动,在装置的关键部位、有危险物料经过的泵房以及厂房均设有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同时,可将报警信息回传至总控制室,以便做出应急行动。
3.其他危险因素
3.1压缩机
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循环器经循环气压缩机加压后,进入后续过程。其中,当由于循环气压缩机出现问题,导致循环气不能从循环气压缩机通过时,有紧急排放系统,将循环气排至火炬系统。
3.2静电
在流化床反应器内,形成的颗粒状产物之间的接触以及颗粒状产物与器壁的接触,可能会产生静电,从而导致结片甚至爆聚现象。而原料中存在杂质就可能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如物料中的H:S、CO:、H:O、CO等杂质含量超标,与三乙基铝作用使反应器内静电效应大大增加。致使反应器静电波动较大,且温度波动大。若静电持续时间较长,将打破反应器静电平衡导致反应结片甚至爆聚。因此。在物料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之前,有原料净化工序,严格控制物料中杂质的含苗。此外.在循环气中,加入抗静电剂,有效地抑制了静电的产生。
二、聚合反应安全危险的控制措施
1.聚合生产中的主要设备维护和检查
良好的设计是保证聚合生产安全的基础,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安全生产的保障。聚合中使用的设备如聚合釜、各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天车、叉车等都属于特种设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这些设备的采购、安装、检验、使用等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在这里主要介绍生产管理中的设备维护保养和使用。设备维护保养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每一级保养都有要求。日常保养的工作主要是搞好清洁卫生,检查设备的情况,定时、定点加油;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和零部件:检查设备是否有漏油、漏气、漏电等情况;检查各防护、保险装置及操纵机构、变速机构是否灵敏可靠,零部件是否完整。设备一级保养的主要内容是:对部分零部件进行拆卸清洗;部分配合间隙进行调整;除去设备表面斑迹和油污;检查调整油路,保持畅通不漏;清洗附件和冷却装置等,消除设备的隐患,排除一般故障。设备二级保养的主要内容有:根据设备使用情况进行部分或全部解体检查或清洗;检查、调整精度,校正水平;检修电器箱、电动机,修整线路;对各传动箱、液压箱、冷却箱清洗换油;修复和更换易损件。通过二级保养,延长设备的大修周期和使用年限,使操作者进一步熟悉设备的结构和性能,提高及保持设备的完好率。所有维护保养都应该填写设备保养记录卡,针对聚合釜,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1)检查搅拌电动机地脚螺栓是否有松动现象,检查皮带张紧力是否合适。(2)每次开车前,都要检查机械密封水的流量和压力,确保连续向釜内注水,防止物料进入机封。一般注水流量不低于0.5m3/h,注水压力大于釜内压力0.2 MPa,如果搅拌只是短时间停止运行,应该保持注水状态。(3)检查油压单元、减速机冷却水压力流量是否正常,一般冷却水温度不高于30℃。(4)检查机械密封油压单元的压力、流量和温度。油压单元压力一般在1.5~1.8 MPa,流量在10 L/min,温度不高于60℃。(5)机械密封用油首次使用应加装过滤网,运行1周左右进行第1次更换,以后半年更换1次。(6)减速机、轴承用油第1次为2500h或6个月更换1次,以后每年更换1次。(7)设备上所有压力表每年至少检查校验1次。(8)对于安装事故电动机的聚合釜,每月至少对事故电动机检查加油1次,以保证在必要时能够正常使用。(9)对聚合釜内部管线、仪表接口、爆破片安全阀接口、排空管线等每次清釜都要进行检查清理。
2.消防设施、防护用具的配备
在聚合生产中,为了减少火灾损失,扑灭初期火灾,防止事故扩大,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1)配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生火灾后,自动报警系统会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发生火灾。在控制室和机柜室内还要配备自动喷淋系统,迅速控制火灾的蔓延。(2)配备高、低压消防水系统。聚合厂房主要以高压消防水为主,辅助低压消防水。消防水电源应有备用电源。(3)配备灭火器材。根据聚合生产特点,在聚合釜周围配备一定数量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手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在紧急时刻方便使用。(4)配备安全防护用具。现场根据操作人员的多少和现场危险品的性质以及作业性质配备安全防护用具,聚合区域主要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呼吸面具、2号滤毒罐、防护服、防护眼镜、紧急通信装置(包括防爆扩音系统、对讲系统)等。
三、结语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对于巩固社会的安定,保护生产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减少经济损失,增加社会财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设计、生产管理方面科学地统筹考虑,在硬件上采用必需的设备设施,软件上要制订实施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聚合生产的本质安全。
参考文献
[1] 朱晓东.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问题[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6):199-200.
[2] 朱晓东.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识别与控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5):176-177.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技术 控制应用 安全措施
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有效的提高其稳定运行,关于配电网的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落实,极大的提高了配电网的供电效率。但在此过程中,关于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从业人员的关注,笔者针对此类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研。
1 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电网络简称为配网,配电网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隔离开关、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器等相关附属设备组成,其在电网中主要的作用为分配电能。
由于配网涉及的供电单位较多,涉及的供电范围也较大。因此在配网运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故障问题。此类故障问题一般情况下,分为设备故障和线路故障问题。为了有效的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和减轻此类问题出现后的后效。研究人员在配网的建立中,引入了配网自动化技术。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的减缓故障问题带来的后续影响。并针对较大的问题进行隔离,以此提升整体配网的安全运行。
2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存在安全问题
当前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控制应用,整体的发展较为良好。其中主要的技术为:监控整体配网的运行状态、故障的及时处理、模糊数据传输。在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数据处理精准度较低、网络稳定性对于控制能力影响较大。
2.1 监控整体配网的运行状态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技术也得到了较多的发展机会。其中关于配网的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行的过程中,主要的应用技术为:监控整体配网的运行状态。通过监控整体配网的运行状态,判断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此保证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的进行故障的处理。
2.2 故障的及时处理
配网在运行的过程中,母线电网由于整体传输的电压较为稳定,因此出现故障的机率较小。但支线电网在传输的过程中由于供应电压的差异性较大,因此产生故障的机率较高。由于整体的电力网络为一体,因此在支线电网发生故障时,如不能及时处理,则有可能引发整体输电网的故障,从而造成较为严重的事故。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中的应用,可以保障在配电网出现故障时,自动化技术可以针对故障段进行隔离,以此防止次级故障的出现,保证配网安全运行。
2.3 模糊数据传输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运行的过程中,其依靠数据传输进行配网运行状态的判断。自动化操作技术由中心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中心处理系统针对整体配网的运行状态,提前录入参照数据。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传输数据比对系统数据,进行整体状态的调整和处理。但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当前针对配网的数据传输和处理,为模糊数据传输处理。如表1所示。
2.4 数据处理精准度较低
由于当前配网自动化技术,针对数据的处理总体上为模糊数据处理。因此造成系统内部针对数据的处理,存在精确度较低的问题。此类现状使得大部分的故障都能够准确的处理,但针对细微的问题处理却存在问题。最终导致配网的故障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引发了较大的影响。
由于配网自动化技术在运行的过程中,执行的处理数据为模糊数据。因此针对细微问题的处理效果较差,具体在的表现为:配网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的范围较大涉及的用户也较多。例如单一用电单位在应用电器设备时,出现电压升高等问题。但从整体配网分析,此类现象不会造成故障事件。也由于单一用电单位出现故障地点距离监控点的位置较远,因此产生现象不足以达到监控信息获取的标准。最终导致单一用电单位电力故障,引起的范围内电力故障。但由于自动化技术无法获取细微问题数据,最终造成了较大的电力事故。
2.5 网络稳定性对于控制能力影响较大
配网自动化技术当前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的运行较为稳定。其运行的过程中,针对数据的传输为网络传输。网络传输具有快捷性和及r性,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效果也较为良好。存在的问题为,过渡的依赖网络环境进行数据的传输。由于网络传输与电力系统为两个系统,因此关于网络方面的问题电力系统也无法及时进行处理。一旦网络环境发生变化,对于整体配网的监控以及问题的处理,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 针对配网自动化技术安全问题的改善措施
当前针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安全问题,引起的事故也较多。针对此类故障问题,以及应用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分析案例,提出了以下的安全改善措施。例如:加强高精度数据的处理、加强网络传输线路的日常维护、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
3.1 加强高精度数据的处理
为了保证配网的安全运行,自动化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针对高精度数据处理的研究,高精度数据处理的研究,有助于预控配网的安全运行。针对配网中的微小问题,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和预控。防止此类较小问题累积,最终造成较为严重的电力事故。
配网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的范围较大,涉及的线路和设备也较多。因此应用的自动化技术多数为模糊数据传输处理。为了有效的提升配网自动化技术对高精度数据的处理,配网自动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传输设备、监控设备,以及信号放大设备的方式进行数据的监控和传输。通过增加设备的密集性,达到对配网整体运行状态的监控,最终得到较为精确的故障数据。以此提升配网高精度数据的处理,并有效的降低配网的故障率。如表2所示。
3.2 加强网络传输线路的日常维护
网络传输为整体自动化技术的核心技术,自动化技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并进行操作命令的发送。因此针对配网自动化技术中的网络传输线路,必须加强日常的维护。在其维护的过程中,主要注意的问题为线路的防潮问题。定期进行网络线路的通畅性测试,以此保证传输数据的稳定性。
网络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受雨雪天气影响会存在受潮现象。受潮现象会导致数据传输出现延迟或信号传输不完全等现状,此类现状最终导致自动化技术不能准确的进行故障的处理。针对网络线路日常防潮维护中,主要的维护手段为巡视网络线路。清理网络线路积水或积雪现象,以此减少防潮现象的出现。
针对网络线路的通畅性测试,主要的方式为以网络线路进行单独数据传输。并在数据接收结束之后,进行数据完整性的测试。以此达到数据传输的目的,并达到线路通畅性的测试。
3.3 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其运行的过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整体的操作技术也逐渐复杂,因此为了保证整体自动化技术操作的顺利执行。并且达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效果,电力系统应针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以此保证从业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技术的应用,最终保证配网的稳定运行。
针对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为定期进行新型技术的学习;其二为进行学习结果的测试。电力企业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技术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例讲解,以此加深从业人员对专业技能的了解。后期为了保障从业人员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行业机构可以定期进行从业人员的考核。并针对考核结果发放一定等级的技能证书,以此提升从业人员对新型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从业人员技能的提升。
4 结语
当前在配网自动化技术控制应用的过程中,整体的发展较为良好。其中主要的应用技术为:监控整体配网的运行状态、故障的及时处理、模糊数据传输。存在安全问题为:数据处理精准度较低、网络稳定性对于控制能力影响较大。针对此类问题笔者分析案例,提出了以下的改善措施,例如:加强高精度数据的处理、加强网络传输线路的日常维护、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以此加强配网的安全运行,并促M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俊清.配网自动化技术存在的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J].机电信息,2013,30:91+93.
[2]余维.长乐配网自动化的构架建设与研究[D].福州大学,2013.
[3]翟晓华,陆楠.配网自动化技术与配网管理探讨[J].电子测试,2016(2-4).
【关键词】 门诊护理; 不安全因素; 预防措施
患者安全是在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以避免或预防患者不良的结果或伤害,是“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从医院行为、流程、抢救设备、环境、建筑、法律意识等方面考虑是否存在危害患者的因素,体现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现将影响门诊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总结如下。
1 不安全因素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来门诊就医的患者多、病种复杂、流动性大,患者踏进门诊大厅就诊前就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危重患者起病急,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出血、潜在高风险等,患者不知道通过快速、短时直接去急诊科就治,而去排队挂号耽误救治时间;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不知道去总服务台找导医帮助,存在着跌倒的隐患;需要做胃镜检查的患者不按照医嘱和检查前要求注意事项,检查前当日隐瞒进食做胃镜,如果发生呕吐引起窒息的危险;做肠镜检查前不按照医嘱要求注意事项,清理肠道准备服过量泻药,造成重度脱水的危险;门诊地滑,卫生间湿,上下楼梯、电梯造成患者跌倒的潜在风险。有的患者难以准确选择就诊科室,加上初诊者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属于哪科范围,存在盲目就医;有的患者对医院环境比较陌生,挂了号找不到相应科室,或者需要多项检查,不能选择最优先检查程序延误就诊治疗时间病情加重;有的患者病情复杂,例如1位前列腺增生症的老年患者来泌尿科就诊,分诊护士为患者测血压发现患者的血压高达190/120 mm Hg,如果不及时降压治疗是很危险的。
2 加强患者安全因素的预防措施
2.1 预防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笔者门诊大楼每层都设有导医服务,导医用准确的语言、热情、主动、敏捷的动作为患者提供咨询和帮助,引导患者及时救治,避免了许多安全隐患。例如发现危重患者和潜在高风险的患者,导医主动引导急诊科,使患者在最短、最快时间得以救治,避免了危险发生;发现年老体弱的患者,导医主动提供轮椅安排优先就诊治疗;行动不便的患者导医主动搀扶,避免跌倒的危险;导医发现地滑卫生间湿,就不断提醒患者,同时提醒保洁员拖干地,并放上“小心地滑”的标志避免了滑倒患者的危险;对那些不了解自己病情属于哪科范围,不知道挂哪科的号,导医根据患者的主诉、病状等初步判断所患疾病,为患者介绍不同专家,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门诊医生,避免了患者就医的盲目性。
一些初诊者对医院环境比较陌生,挂了号找不到相应的科室,需要多项检查,不能选择最优检查程序;需住院患者找不到办理入院手续及住院科室在何处;交费时大部分患者不知道每层楼都设置了交费窗口等,导医都会热情、主动、周到的接待,指导和护送患者,节约了患者就诊时间,提高了就医效率。
2.2 完善工作流程 医院一切工作流程应以方便患者为原则,在门诊大厅的醒目位置或电梯旁设立各楼层分布科室的路牌指南以方便患者查找。为方便患者可将划价收费二合一收费一次过,功能科、核医学科、检验科设在同一楼层,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往返奔波。对于做特殊检查的患者,如次日做胃镜、肠镜检查的患者,当患者拿上检查申请单,划价计费预约护士应详细认真做好检查前指导。将检查宣教内容制作成规范的指导宣教塑封卡片,规范宣教内容,包括给药目的,风险告知,检查前准备,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医生检查并让患者签名记录,检查时医生护士认真做好查对制度及检查前注意事项及要求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为了患者的安全分诊护士马上向就诊医生汇报后,用车护送患者到心血管科提前就诊,并把高血压危险性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家属。
2.3 抢救车及抢救设备完好备用 笔者门诊各诊区及特殊检查室、治疗室,门诊手术室等都配备抢救车,抢救设备。并固定地点放置,专人负责管理,将抢救车内所有药品、物品逐项核对数量齐全,在抢救车用物登记本相应项目下打“√”。建立急救药品物品日交接周核对,周内失效的药品物品立即取出补齐。另外,在抢救结束后,领取补齐药品物品,并在抢救用药登记本上签字。抢救车抢救设备检查完好处于备用。
2.4 急救复苏技巧的熟练 门急诊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几率较小,但医务人员必须经常熟练掌握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尤其是气管插管,使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在最短时间抢救。
2.5 提高导医的素质 导医不仅要有专业的护理技能,还应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是为患者做好安全服务的前提,在分流、分诊、回答疑问,健康教育等方面导医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1],才能快捷准确地判断出患者需要哪方面的服务和指导。同时,让每位导医意识到细节就在身边,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是认识和训练[2],做到训练有素。才能真正为患者服务,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避免安全隐患发生。
2.6 医护人员加强学习《医疗事故处罚条例》 在确保每位患者安全,同时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罚条例》的实施,为了减少差错,防范医疗纠纷。笔者所在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提高防范意识,针对存在的隐患,提出解决办法。保护患者安全的同时,医护人员要增强保护自身的意识。
综上所述,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3],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4]。患者到医院门诊就治,保证患者安全顺利的就诊,对患者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和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对医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医院的立足之本;对全社会来讲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共创医患双赢的局面,是现代医疗服务模式所追求的目标[5]。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了多年来的门诊护理实践,把门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并进行人性化的主动服务,深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对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患纠纷、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普及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肖云华.导医护士在门诊中的作用和应具备的素质[J].河北医药,2010,32(1):119-120.
[2] 许勤,王荣.加强护理工作中细节管理的意义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65.
[3] 裴秀菊.35例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9(7):62-63.
[4] 陆莹.护理行为与护理安全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2,2(4):11-13.
关键词:风险感知 消费者行为 应对方式 食品安全事件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024-02
一、引言
2008年9月爆发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使消费者对问题食品的风险认知急速攀升,进而引发了消费者对问题食品的市场需求骤降。然而在危机情形下,消费者行为反应并不总与他们面对的风险真实水平一致。{1}本文以乳制品安全问题为例,在讨论风险感知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应急管理措施对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影响,进而探讨风险感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讨论风险感知对消费行为影响时,引入风险感知内生性问题的研究。讨论内生性问题的必要性在于:考虑到风险感知是一个主观变量,可能与消费行为互为因果关系;其次,以往文献中指出一些变量可能同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风险感知。如:Slovic{2}利用消费者的个体差异来解释公众的风险感知,而消费者的个体差异也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
二、概念性框架
Arrow{3}和Pratt{4}为分析风险知觉对消费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考虑一个消费者效用函数U(w),式中w表示财富。这里我们假定消费者认为消费某品牌乳制品是有风险的,因为他们知觉到消费该品牌乳制品可能会由于含有过量激素而存在导致致癌的潜在成本,所以消费者消费的期望价值以随机变量z(方差为σ2)表示,假设E(z)=0。定义K为风险溢价,即乳制品消费与得到价值为K的货币效用无差异。也可以理解为,K代表消费者消费乳制品的货币价值。这意味下列等式成立:(1);等式(1)两边以w为中心进行泰勒级数展开,整理后可得:(2)。等式(2)意味着乳制品消费的价值随着σ2递减。σ2表示乳制品消费的知觉风险,理论中指出知觉风险增加,乳制品消费价值下降,乳制品消费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根据等式(2),结合以往的文献{1},{3}-{4},我们得到可检验假设: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从乳制品消费中知觉到更大风险的消费者,相对于知觉到较小风险的消费者,消费乳制品可能性更小。
三、计量模型
(一)风险感知的内生性
需考虑风险感知内生性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在计量分析中我们会遇到“感知和行为相互影响”的问题,这样风险感知和消费行为之间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2)一些变量可能影响消费者的风险感知但这些变量很难测度,造成实际模型中变量缺失问题。我们尝试引入与风险感知有关的工具变量解决此问题。
(二)计量模型的设定
由于调研中反映消费者购买减少程度,风险感知程度等重要变量的数据是以分类数据为主的离散数据。并且考虑到本文风险感知内生性的问题,我们尝试运用工具变量Logit模型(Instrumental variable Logit model,简称IV Logit)分析安全事件发生后消费者购买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具体模型如下:(3);(4)。其中,y1i为因变量,表示消费者乳制品购买减少程度;x1i为除风险感知以外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个人特征变量、消费者家庭特征变量、消费者风险偏好、消费者对不同信息源的信任程度;y2i为内生自变量,表示消费者风险感知程度;x2i为影响“消费者风险感知程度”的工具变量,包括政府应对危机方式的选择、企业应对危机方式的选择以及消费者对相关制度的了解程度。β1,β2,γ1,γ2分别为两个方程中相应变量的参数。
四、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5年5月对北京市消费者的抽样调查。调查随机选取了北京市海淀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紫竹院、玉渊潭、中国农业大学4个场所作为调研点,对场所附近的超市内的消费者进行询问访谈。共完成问卷250份,其中有效问卷213份,有效率为85.2%。
(二)样本基本特征,消费者风险感知和消费行为变化的描述性统计
从调查的样本特征来看,女性比例占一半偏多(约56%);90%以上的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接近五分之一的被调查者从事与食品行业相关的职业;约70%被调查者的家庭规模在2~4人;年龄分布总体不均衡,以20~50岁中青年人为主(90%以上),他们构成商场和零售点乳制品的主要购买者。大部分被调查者(70%)的家庭有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或老人。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应急预案,系指安全生产事故预案。应急预案管理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协调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资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 应急预案必须经制定单位组织论证和审查,并经实施应急预案有关单位认可,由制定单位,印送与应急预案实施有关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和内容;(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的情况;(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的具体通信联系方式;(8)相关的保障措施;(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10)应急预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上一级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各级单位都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和有关作业岗位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单位和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经上一级管理单位审查。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储运单位的应急预案,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涉及辐射、城市公用事业、道路交通、火灾、铁路、民航、水上交通、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种设备、电网安全等事故的应急预案,依据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抄报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对与实施应急预案有关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职责、程序,对本单位其他人员和相关群众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其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动;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应急措施的培训;应急预案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对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与其相关的职责应当组织落实。
第七条 应急预案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源情况,以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关系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修订。
引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应急预案的编制
4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5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6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7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8附件
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云峰、蒋仲安、时训先、钟茂华、刘功智、郑双忠。
引言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定本标准。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应急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立足自救。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应急预案emergencyresponse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2应急准备emergency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2.3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2.4应急救援emergency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2.5恢复recovery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3应急预案的编制
3.1编制准备
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
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3.2编制程序
3.2.1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3.2.2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3.2.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3.2.4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3.2.5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3.2.6应急预案评审与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内部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
4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4.1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4.2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4.3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5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1总则
5.1.1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5.1.2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5.1.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5.1.4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5.1.5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5.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5.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5.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
5.3组织机构及职责
5.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5.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5.4预防与预警
5.4.1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5.4.2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
5.4.3信息报告与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a)信息报告与通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5应急响应
5.5.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5.5.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5.5.3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a)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b)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c)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5.6信息
明确事故信息的部门,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5.7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5.8保障措施
5.8.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5.8.2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5.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5.8.4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5.8.5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5.9培训与演练
5.9.1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5.9.2演练
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5.10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5.11附则
5.11.1术语和定义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5.11.2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5.11.3维护和更新
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5.11.4制定与解释
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5.11.5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6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6.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事故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6.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6.3组织机构及职责
6.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6.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6.4预防与预警
6.4.1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6.4.2预警行动
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
6.5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a)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b)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c)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d)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e)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6.6应急处置
6.6.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6.6.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6.3处置措施
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煤矿瓦斯爆炸、冒顶片帮、火灾、透水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6.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7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7.1事故特征
主要包括:
a)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7.2应急组织与职责
主要包括:
a)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
7.3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7.4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8附件
8.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
8.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8.3规范化格式文本
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8.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c)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8.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列出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