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安全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工技能 安全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由于电工误操作、技术水平不高、身心素质差、工种经验欠缺、以及设备本身存在问题而造成安全事故,致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案例呈上升趋势。因此,用怎样的教育方法使安全教育最有效?以什么为抓手来确保电工少出安全事故?也就成了我们这些从事电工技能训练的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电工技能训练中安全教育的不良现状
无可置疑,无论和什么相比,安全总是第一位的。但事实上,在电工专业教育中,这种安全至上的思想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体现得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内容偏少是安全意识淡薄的根本因素。如果查一下电工专业教师的教案不难发现:理论教学以讲授工作原理、器件结构和线路工艺为主;技能教学以技能等级鉴定要求为准,始终围绕“操作”两个字,在,而针对安全教育的章节内容不会超过全部章节内容的10%。教育内容如此,电工专业学生安全意识肤浅、没有处理安全隐患能力的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二)教学方式陈旧是安全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电类专业教师大多缺乏生产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在讲安全知识时非常空泛、枯燥。教师自己没有体会,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结果是:学生不爱听,教师后来也就不再讲了。因为教师的缘故而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的例子确实不少。如果问及电工专业教师,安全知识怎么教?回答通常会是:像教理论知识那样教。考试也是像考百科知识那样,用一些问答题、是非题、选择题来实施。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产生怎样的教育效果呢?
(三)缺少实际操作是导致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在学校里,学生的实训环境都是在教师周密布置下创设的。为了保证学生在操作时不出安全事故,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诸如“10个严禁”、“20个不准”之类。即便这样,教师还是放心不下。在学生操作时,教师一直在边上指导,反复对学生强调:通电只有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不允许学生自己通电操作。带电操作更是被严令禁止。学校制定如此严格的制度,看上去是在为学生的安全着想,其实是在剥夺学生增加体验的机会。
此外,电工类专业技能考核都是以装接线路为内容,线路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考核的最后成绩。考核标准中对线路正确与工艺规范要求很严格,也占去了很大的比例。而安全考核所占比例很少。究其原因,专业教师不知道安全知识的考核方法就是其中之一。这势必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三、电工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的实施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电工技能教学工作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相应对策:
一是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对电工类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1)素质。每一个行业都对从事该行业的人员有相应的素质要求,电工作为一个特殊工种,对从业人员素质更是提出了专门的要求。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素质要求,是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是不能从事电工工作的。(2)技术。主要包括:①熟悉安全数据。如安全电压、安全电流、各种情况下的绝缘电阻值等。②处理技术。如工具、仪表的使用,保护设施的添置。③设备知识。如质量要求、环境因素、使用寿命等。(3)安全规程。主要包括:①对操作者的要求。如健康状况、是否喝酒、是否正患感冒等,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处理不当会出安全事故。②操作规程的执行。国家有专门的操作规程,必须非常熟悉。(4)案例知识。主要是指企业电工安全事故案例。一般的工厂,都会对每一次事故有详细的事故记录与原因分析。应利用这些材料,结合学生与学校实际进行安全教育。
二是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对电工类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几年前,对安全要求非常高的高配操作证只要通过理论考试就可取得,但后来发现,通过了安全理论考试的高配电工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出错,有的甚至屡出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生产和人员生命安全。实验证明,安全教育采用理论教育的方式是不行的。许多学生通过安全理论的学习,知道了怎么做,但实践时不知所措。理论教育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基础,大部分的教育还是要依靠技能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实施。所以,化理论内容为可操作的内容,是电工类安全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必须进行的改革。这项工作做好了,安全教育才会真正收到实效。
[关键词]供应链;扩展;食品安全;治理;理论框架
[DOI]10.13939/ki.zgsc.2017.15.267
1 引 言
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威胁是来自食源性疾病,与之相伴随的就是目前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已经成为食品行业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都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食品安全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食品安全治理也是农产品供应链的全链条治理,涉及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产品为经营对象,通过控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来协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加工者、农产品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利益主体之间不同的利益需求,完成农产品生产作业、采购、收购运输和分销的一系列过程(蒋侃,2006)[1]。本文拟把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向前和向后进一步拓展到农产品产前阶段和食品的消费后阶段,并且基于拓展后的农产品供应链来构建食品安全治理的理论框架。
2 食品安全治理的一般框架
2.1 市场治理
通过市场主体之间的市场交易行为来达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食品安全治理的目的是食品安全市场治理的主要内容。Van Tilbnrg and Moll(1998)[2]研究发现,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关系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和降低风险能提供可供选择的办法。
由于食品安全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除了需要政府设置强制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之外,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也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长效机制之一,也就是所谓的垂直一体化策略(威廉姆森,2002)[3]。因此,食品安全市场治理的主要手段通常包括安全生产合同、农超对接、垂直一体化、战略联盟等。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比如,汪普庆、周德翼、吕志轩(2009)[4]研究认为,食品供应链中紧密的垂直协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组织形式。基于食品的私人物品属性,市场交易的良性互动和制约是治理食品安全问题首先采取的手段。
2.2 政府治理
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乔治・阿克尔罗夫提出了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发表了关于“柠檬市场”的论文。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存在于市场交易中,买方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市场信息很可能会蒙受一定的损失。当“柠檬市场”现象出现时,卖方就会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产品质量的信息,这种情况下,低质量的产品就会不断地驱逐高质量的产品(Robert S.Pindyck,Daniel L.Rnbinfeld,2000)。[5]市场交易中,由于高质量的产品信息不能很好地传达给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就会出现,从而导致了“柠檬市场”,买方最终的结果就是很难区别与产品有关的质量信息,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来看,买方由于必要的产品质量信息缺乏,“逆向选择”行为在购买过程中出现可能就是合理的,买方这时就有可能承担购买到低质量商品的风险。
关于“柠檬市场”现象的分析也同样可以适用于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问题,由于食品生产者对于生产阶段所施用的化肥、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有关食品质量安全方面所碛械男畔⒈认费者更多,在食品安全领域就形成了所谓的“柠檬市场”现象。于是往往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高品质、安全性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由于较高的销售价格很难被普通的消费者认可并接受;另一种情况是化肥、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由于生产成本较低,可以以较低的销售价格进入农产品市场。由于消费者在购买食物的时候通常是无法发现其安全损害,市场交易受到了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困扰,“看不见的手”这时就不一定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市场失灵的现象从而就出现了。当出现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市场失灵问题时,如果卖方能够提供有效的产品标准保证,或者找出维持产品良好声誉的其他办法来,就能够消除这种市场失灵。假如市场行为不能解决这种市场失灵,公共政策处理市场失灵的方法就是建立和设置强制性标准(Unnevehr,2003)[6]。这时就需要实行政府治理,由政府部门来制定相应的产品标准、实行严格的检验监督体系、颁布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种法律、推广可追溯体系等手段。王秀清等(2002)[7]提出,应从食品供应链的整体出发成立一个涉及农业和食品部门的全国统一机构,最终促进食品质量信号的有效传递,确保食品安全。
2.3 第三方治理
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各类非政府组织(NGO)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方部门,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例如教育、健康、环境等),虽然它不同于政府和企业,但是比政府和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更有效率,这些民间组织虽然有时候也会挂靠或者归属于政府的某一部门,但是可以相对独立和自治,呈现国家组织的公民社会模式。凡是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同时出现的领域,一般从理论上来讲都是需要非政府组织来治理的。私人利益和政府利益都没有得到很好体现的领域,就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同时出现的领域,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权益保护、慈善救济、扶贫发展和经济中介等。因此,在多中心治理中非政府组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弥补“公正的遗憾”,克服政府失灵;灵活机动,便于沟通;同时在提供公共物品中非政府组织还具有效率方面的优势。
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时,在出现政府缺位的场合往往也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比较典型的就是“契约失灵”现象,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政府职能或市场职能了,非政府治理正在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治理手段。王东辉、卢振辉(2008)[8]研究发现,仅仅依靠政府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是不够的,通过第三方机构实施认证活动,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过程的安全体系,已经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面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无论是出现在生产阶段的各种专业技术协会,还是出现在营销阶段的合作营销、共用品牌等非政府性组织,发挥的治理作用都越来越重要。
农产品供应链中间环节行为主体的垂直协作形式所形成的协作式供应链及其实践是农产品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应该鼓励和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各个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垂直协作程度,使之相互影响和约束,达到良性互动,从而能够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会因为在供应链的中间各环节的加工流通有所弱化,使之得到比较可靠的保障,因此,农产品供应链中间环节的食品安全治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4.4 零售终端治理
超市和农贸市场是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零售终端,也是消费者选购农产品的主要选择渠道,其对垂直协作形式的选择和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是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治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的治理手段包括大型零售商创立自有品牌、建立生产基地及其生产安全控制行为,也包括通过采购合同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
4.5 消费者治理
消费是整个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的目的,为消费者提供符合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也是农产品供应链的追求,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行为及其选择,是整个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治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消费者处于中心的位置,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农产品和信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指导,同时提供可靠的超市、专卖店等安全农产品供应渠道,使消费者可以购买到放心的高质农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重建对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扩大安全农产品的消费,是农产品供应链消费治理的应有之义。
4.6 消费后治理
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一般到消费购买环节就结束了,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来说,因为农产品本身的属性,其质量安全都是在消费后才能感知到,从而产生了屡被曝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因此,有必要把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向后扩展到消费后阶段,对农产品的消费后阶段进行必要的治理,才能相对完整地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消费后治理的主要途径包括:一是对消费感知信息的搜集,对可追溯质量安全信息的反馈等;二是对消费后产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和惩罚。这些阶段需要发挥政府监管部门、司法部门、媒体、消费者协会的作用,使消费者消费放心,并通过对暴露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和惩处,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治理起到必要的倒逼治理作用。
5 结 论
食品安全既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监管出来的,同时也离不开相关利益主体和参与者的良性互动。食品的安全质量状况与其所在的供应链密不可分,受到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及其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影响。本文在分析阐述食品安全经济学属性的基础上,介绍了食品安全治理的一般途径和框架,并以扩展的农产品供应链涉及的相关行为主体作为依托,构建了包括产前治理、生产者治理、供应商的中间环节治理、零售终端治理、消费者治理和消费后治理等六个主要组成部分的食品安全治理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蒋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及其优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57-58.
[2]Van Tilburg,A.Moll H.A.,J..Agricultural Markets Beyond Liberalization[M].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
[3]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汪普庆,周德翼,吕志轩.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与食品安全[J].农业经济问题,2009(3):22-26.
[5]Robert S.Pindyck,Daniel L.Rubinfeld.微观经济学[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Unnevehr,L.Food Safety: Setting and Enforcing Standards[J].Choices,2003,1st.Quarter:9-13.
关键字:跨越既有线施工连续梁桥跨越既有线挂篮施工防护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贵阳侧引桥于79~80#墩间跨越珞璜电厂专用线,线路交角为23度,设计为一联68+128+68m 3孔连续梁,总长265.6m;设计为钻孔桩基础,桩长14m;双层承台尺寸为13.6m×11.5m×3.5m+9.4m×5.8m×1m,双线异型桥墩,墩高9m;梁体截面采用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高沿纵向按二次抛物线变化,中支点梁高10m,边支点及跨中梁高5.6m。连续梁主墩79#墩边(对应珞璜电厂专用线里程K0+190.7)承台距营业线右线线路中心线净距为7.2m,主墩80#墩承台边(对应珞璜电厂专用线里程K0+80.5)距营业线左线线路中心线净距为8.8m,连续梁主跨上跨营业线施工,主墩基坑及墩台邻近营业线施工。
2施工准备
2.1办理既有线施工相关手续
在跨既有线施工前,将施工方案报送成都铁路局审批,与相关单位签订“安全协议书”等。
2.2地下管线保护及迁改
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认真核对地形地貌、墩台里程、断面高程等,对桩位及附近范围内,挖探沟做好地下管线的探测工作,并请相关产权单位到现场确认管线位置和数量。开工前,完成施工范围有影响的管线普查,采取迁改或保护措施。
2.3电力设施保护及施工防护
电杆3m内不得取土,邻近电杆和架空线5m范围内施工派专人防护。
3安全风险分析
下部结构及主跨梁部施工存在安全风险,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价。
3.1施工对营业线的影响
施工期间,对营业线有影响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阶段:施工前,需改移地下光缆、电缆、墩位处的接触网杆等,主要防护内容为对营业线附近的电缆、光缆、设备等,采用调查与人工探测,通过改移或防护的措施进行保护,确保营业线行车畅通。
第二阶段:桥梁桩基、承台施工,对营业线的路基和施工基坑进行加固防护处理,确保营业线路基的稳定。实体墩身施工,对营业线进行防坠落物的防护,施工作业避免侵限,确保行车安全。
第三阶段:连续梁上部结构施工时,跨越营业线施工采取的防坠、防倾倒、防侵限措施,确保营业线行车安全。
3.2安全卡控表
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有:涉及人的因素、物资机械设备的因素、作业方法及作业环境的因素,具体情况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对策如下表:
序号 风险因素 控制措施 备注
1 没有及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严格交底制度,必须在施工前三天进行现场交底。
2 现场工人操作不熟练、未参加安全培训上岗或无证上岗 关键岗位人员按相关规定必须参加有铁路局组织的营业线安全培训,并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其他人员必须经入场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 现场安全员或操作工人责任心不强,或带情绪作业 现场设专职安全员,制定专项安全奖惩办法,定期考核
4 地下管线、架空管线未设安全警戒线 对施工范围内的采用防护排架或带反光的明显警戒线防护,施工过程中设专人指挥
5 钻孔桩施工 钻孔钻机倾覆 钻机置于均质稳固地基, 并加强监控。
6 钢筋笼吊装时侵限、吊车倾覆、侵限 靠近铁路吊装时,采用安全绳辅助吊装
7 吊车支腿置于硬质地基
8 专人指挥吊车,列车通过时暂停作业
9 混凝土灌注时吊车倾覆、侵限 吊车支腿置于硬质地基
10 专人指挥吊车,列车通过时暂停作业
11 承台施工 基坑开挖挖掘机械侵限 专人指挥机械,列车通过时暂停作业
12 基坑靠既有线侧边坡坍塌 对既有线边坡进行防护
13 承台模板安装时吊车倾覆、侵限 吊车支腿置于硬质地基
14 专人指挥吊车,列车通过时暂停作业
15 承台砼施工泵车侵限 泵车支腿抄垫,施工现场设防护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16 拆模时吊车倾覆、侵限 吊车支腿置于硬质地基
17 专人指挥,模板系安全绳, 列车通过时暂停作业
18 墩身施工 排架搭设构件或小型物件吊入铁路、倾倒 构件设置保险绳,吊具有专人检查
19 设置缆风绳
20 整体模板安装时吊车倾覆、侵限 吊车支腿置于硬质地基
21 专人指挥吊车,列车通过时暂停作业
22 钢筋骨架整体倾覆 墩高6m以上的钢筋骨架设置缆风绳
23 墩身混凝土泵车倾覆、侵限 吊车支腿置于硬质地基
24 专人指挥,列车通过时暂停作业
25 落实设备定期检修制度,施工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模板,杜绝此类事故
26 高空作业设封闭操作平台,在靠铁路侧加挂密目网
27 警示灯安装牢固,不易摆动,靠铁路侧的警示灯用灯罩降低亮度或降低悬挂高度
28 拆模时吊车倾覆、侵限 吊车支腿置于硬质地基
29 专人指挥,近铁路侧吊装时设安全绳,列车通过时暂停作业
30 连续梁 构件或小型物件吊入铁路 高空作业设封闭操作平台,在靠铁路侧加挂密目网
31 支架及挂篮安装吊车倾覆、侵限 专人指挥,吊车支腿置于硬质地基,必要时垫钢板专人指挥吊车,列车通过时暂停作业
32 混凝土浇筑泵车倾覆、侵限 泵车支腿置于硬质地基
33 专人指挥, 列车通过时暂停作业
34 落实设备定期检修制度,施工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模板,杜绝此类事故
35 高空作业设封闭操作平台,在靠铁路侧加挂密目网
36 警示灯安装牢固,不易摆动,靠铁路侧的警示灯用灯罩降低亮度或降低悬挂高度
37 拆模吊车倾覆、侵限 吊车支腿置于硬质地基
38 专人指挥,近铁路侧吊装时设安全绳,列车通过时暂停作业
4施工方法及防护措施
总体施工方法:先在邻近营业线侧对营业线进行防护,桩基采用旋转钻机施工,承台基坑开挖采用垂直开挖或放坡开挖,墩身采用大块钢模一次性整体浇筑施工,托盘及顶帽模板采用新制钢模板整体浇筑。施工时在承台上搭设现浇支架先浇筑0#块,在0#块上拼装菱形挂篮,进行试压,检查合格后,进行连续梁其他节段施工。挂篮进行全封闭,以保证珞璜电厂专用线行车安全。梁部节段采用菱形挂篮悬臂灌注法施工。先在墩旁安装托架施工墩顶0号块,拼装菱形挂篮,由0#节段对称向两侧悬臂对称施工,形成“T”构,浇筑至合拢块后,利用合龙口两侧挂篮内外模及其支架,进行合龙段的浇筑,先合拢中跨,再合拢边跨,完成梁部施工。
4.1 下部结构施工
4.1.1桩基
为保证桩基、承台施工时行车安全,在79、80号承台边缘既有线侧设置警示,标志。
施工前将场地平整压实后修筑钻孔平台,修筑时分层填土均匀压实,以保证钻孔平台承载力满足施工机械要求;平台顶面设2%单面坡,内高外低,以利排水。
钻孔及防护。采用旋挖钻机钻孔,对挖出的土做到随挖随运,确保现场清洁无堆放泥土现象。钻机就位履带尾部垂直于营业线,避免履带不均匀下降后向营业线方向倾覆。必要时旋转钻履带下面铺设20mm厚钢板,并对钻机采用揽风绳加固,确保旋转钻机稳定。
桩钻机移位、吊装钢筋笼车过机停。
4.1.2承台
施工方法:承台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车运土。施工顺序为从远离铁路侧向靠近铁路侧开挖。承台采用大块钢模板整体浇筑。承台经监理验收合格后以原状土(非膨胀土及软土)回填。机械防护
机械防护:挖掘机作业时,停放位置应远离铁路路基边缘3m以上。吊车防护方式与钻孔桩施工的防护方式相同。靠近铁路侧承台支立或拆除模板时,应在模板上设缆绳,防止模板失去控制而侵限。
现场防护:基坑开挖前先做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边坡或浸泡边坡。
监测:为确保营业性行车安全,在79#、80#墩承台基坑开挖和承台施工过程中对营业线采取监控量测动态控制,承台范围内的每根轨枕,每天早晚用电子水平仪、水准尺配合测量地表沉降、轨距及轨顶标高。当日沉降量超过1.5mm时,应停止基坑开挖,对营业线采取加固措施。
4.1.3墩身
施工方法:墩身采用大块钢模一次性整体浇筑施工。墩身搭设内支架绑扎钢筋,桥墩顶帽钢筋采用整体绑扎,待墩身钢筋绑扎完成、墩身和顶帽模板安装完成后,用吊车整体吊装入模。墩身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加工,罐车运至现场,泵车浇筑,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成。
防护措施:靠近铁路侧墩身支立或拆除模板时,应在模板上设拉索,防止模板失去控制而侵限。泵车作业时,停放位置应远离营业线3m以上,大臂展开方向不得侵入营业线限界;若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移动或伸展大臂。墩身施工用电采用的电缆以及混凝土泵管均设置支架架空,墩旁钢管支架不能侵入铁路限界,并在外侧挂设安全网,防止砼等杂物飞入营业线内。同时严禁向电线、接触网杆、信号机、握柄、导线等设施上抛掷杂物,搭挂各种临时线。
4.2梁部施工
4.2.1挂篮施工的防护方案
方案一:防护棚方案
防护棚主要作用是保护既有线设备及保证行车安全,施工时防物体坠落、防集中水流下泄及防接触网触电;由于连续梁与既有铁路交角小,既有铁路为四线铁路,线路跨度大,接触网距梁底尺寸小不能满足防护棚结构尺寸,因此不适用。
方案二:封闭式挂篮防护方案
为确保连续梁跨既有线施工安全,在无法搭设防护棚情况下,采用封闭式挂篮进行施工防护,能与防护棚起到相同的防护功能。
封闭式式挂篮防护,是在挂篮底部增设一层封闭层,侧面及前端用钢丝密目网进行围护,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工作空间,防止物体落入既有线。
4.2.2施工方法
连续梁施工配备两套挂篮,跨营业线施工,采用全封闭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期间挂篮底部距接触网设备的带电部分保证2.0m安全距离,故挂篮底可不需安装橡胶绝缘防电板,但需严格做好接地。
在承台上设置钢管混凝土支柱式墩旁托架,使之形成T构。在主墩墩顶和墩旁托架上浇筑0#段,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其余块段,支架现浇边跨直线段,中跨及边跨合拢段采用合拢吊架施工,吊架底篮及模板采用挂篮的相应部件,施工过程中按要求进行悬浇过程中的应力和线形监控、体系转换过程中的施工控制。
钢筋由工厂集中加工制作,运至现场由汽车吊提升、现场绑扎成型;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供应,搅拌输送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捣固。混凝土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养护。采用全封闭挂篮施工跨营业线其余块段。
主跨合拢后,挂篮主体结构拆除采用后退至安全位置进行吊装逐件拆除。先拆除前端封闭网,清除杂物,采取从上到下逐片、逐层的方法人工配合吊机拆除,倒运至营业线外侧的梁面统一吊装下桥。
4.2.3挂篮防护工艺
连续梁中跨梁段施工时,为保证营业线铁路行车与人身安全,须在挂篮的底模上安装封闭、绝缘系统,设计遵循“结构安全、封闭到位、绝缘可靠”的原则,同时安装挂篮走行、下放限位系统,使挂篮具备“防电、防水、防坠物、防倾覆”的功能。
a底面封闭工艺。采用4mm厚普通钢板,先对整个钢板底面用手砂轮进行打磨,再按顺序涂刷一层清漆,在封闭钢板上,加焊部分型钢,然后用乳化沥青或泡沫胶对底面钢板的焊缝进行防水处理,。
b立面封闭体系。采用48×3.5mm钢管脚手沿挂篮四周搭设骨架,骨架的纵向间距为2.0m,横向间距为1.0m。然后铁丝网和钢板网双层防护设施并扣牢,同样使用乳化沥青或泡沫胶细缝。而后再挂设密目安全网将绝缘板以上部分封闭。
c接地系统安装。将接地线一端连接于挂篮防电板顶面,一段连接于连续梁0#块顶面的接地端子上,接地线须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挂篮能前移至跨中合拢段。
d排水系统安装。在底模后端利用封闭钢板制成具有储水功能的形状,在储水箱内对称安装清水低功率潜水泵,防止挂篮内因雨天积水过多,流水溢出成柱而发生触电事故。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落实施工方案和安全卡控措施,确保了既有铁路安全畅通和施工人身安全、按期完成了大跨度简支梁跨越既有铁路施工,悬臂挂篮施工技术还会得到更加完善且全面的进步,使其更加有效且科学的应用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并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防护棚架防护和封闭式挂篮防护工方案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有效减小对既有线正常运营的影响,更保证既有线路列车行驶安全,同时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工期。从施工工期控制、成本控制等多方面来看,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将为今后频繁出现的跨既有公路、铁路施工提供详实的参考,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应急响应
中图分类号 F4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4-0105-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4.017
突发性能源短缺是一种由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引起的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供应紧急状态,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是一种短期的能源安全问题 [1]。突发性事件引发的能源生产停滞、能源运输中断或能源消费突然增加,都会导致突发性能源短缺,引起能源市场的异常波动。例如,2008年6月西澳天然气管道爆炸使得本地区1/3的天然气供应中断;2005年8月的“卡特里娜”飓风导致美国墨西哥湾地区92%的原油和83%的天然气生产停滞;2008年初的中国南方雪灾导致煤炭运输中断引发了煤炭能源短缺等等。突发性能源短缺事件的频发,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对国家能源基础设施、能源储备体系和能源应急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根据应急体系和应急管理的相关定义[2-3],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可以定义为“应对突发性能源短缺事件所需要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制度体系和资源保障的总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突发性能源短缺事件的应急能力。本文通过西方国家应对突发性石油短缺和中国应对突发性煤炭短缺的比较分析,指出了中国应对突发性能源短缺的应急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构建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的基本构想。
1 西方国家应对突发性石油短缺的经验
西方国家对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以西方国家为主要成员成立于1974年的国际能源署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和完善石油供应中断的应急系统”,定期从应急机构与政策、应急储备、需求限制、储备动用、能源替代、数据收集等方面对成员国的应急能力加以评估,并制定了石油供应中断和短缺①的应急响应体系[4-6]。经过
多年的建设,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对突发性石油短缺的应急体系,并取得了很好的应急效果[7]。
1.1 完善的应急法规体系
当前,西方国家在石油应急组织、应急储备、应急数据收集与信息共享等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在美国,《能源法》、《能源政策与节能法》和《能源供应和环境协调法》中都有石油应急组织和战略储备的相关规
定。在严重石油供应中断时,美国总统可以依照《能源法》授权能源部承担国家能源应急组织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规定,成员国必须建立能源应急共享组织(NESO)。的职能,由其执行国际能源署的应急响应计划,并将国内石油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国际能源署;《能源政策与节能法》和《能源供应和环境协调法》则对石油储备量、储备管理和储备动用做出了详细规定。在日本,则通过《石油储备法》、《国家石油公团法》、《石油供应和需求调整法》规范石油应急行为。
1.2 明晰的应急组织体系
在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了应对突发性能源短缺的专门机构和组织,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能源应急组织的权力和职责,以保证其在突发性能源短缺时期能积极有效地运作。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是专门负责灾害应急的独立机构,发生能源应急事件时,联邦应急管理署吸收能源部加入,成立应急团队,各级能源主管部门都拥有能源应急权力,负责能源应急计划、准备和响应[8-9]。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资源能源厅负责制定国家石油储备政策和石油供应中断的应急处理,审定石油储备预算,代表政府行使石油储备决策权和监管权,决定政府储备的收储和动用。
1.3 有效的协同响应体系
国际能源署规定,在一个或多个成员国发生较为严重的石油供应中断时,所有成员国须按规定分享石油储备,采取限制需求、动用储备等措施共同应对石油短缺。同时,国际能源署要求各成员国建立石油市场数据采集机构,定期向其报告辖区内石油公司的运营情况,以及本国石油供应、消费、运输、应急储备水平等信息,从而为协同响应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力的保障。除了寻求成员国内部的协同响应外,近年来国际能源署也在促进同非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的合作,先后吸收中国、印度等国家参与应急演练,提供统计和应急准备培训。
1.4 庞大的应急储备体系
充足的石油储备是应对突发性石油短缺的最为有效的武器,国际能源署要求每个成员国的总体石油库存水平必须相当于至少90天的净进口量。截止2008年7月底,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的石油库存总量已达40亿桶,相当于近150天的净进口量,其中公共库存为15亿桶,工业库存为25亿桶。如此庞大的库存,足以应对有史以来所经历的最大的石油供应中断[4]。
2 中国应对突发性能源短缺的案例分析
中国政府近年来也开始高度重视能源应急问题。例如,《能源法》征求意见稿指出:“国家建立能源应急制度,应对能源供应严重短缺、供应中断、价格剧烈波动以及其他能源应急事件”;“建立能源应急体系,提高安全保障”在2007年被列入《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9年底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能源会议上,“加强能源预测预警,增强能源应急保障能力”又作为2010年十项重点工作之一被提出。下面以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的突发性煤炭短缺为例,分析中国应对突发性能源短缺的应急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2.1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突发性煤炭短缺的起因
2009年11月初至2010年1月底,由于天气异常变化,
在中国爆发了大范围的突发性煤炭短缺本文所指的突发性煤炭短缺与常用的“煤荒”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煤荒”可以是由突发性事件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其他原因(如煤电冲突、生产能力不足)引起的。突发性煤炭短缺特指由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引起的“煤荒”,既强调“突发性”又强调“短缺性”,而“煤荒”单指“短缺性”。,其起因源于三次天气异常事件(见表1)。
这三次异常天气事件,带来了中国大范围的煤炭短缺,造成直供电厂库存可用天数迅速下降(见图1),大部分电厂库存低于国家发改委规定的15天库存量,部分地区库存低于7天的警戒线,安徽省的直供电厂平均库存可用天数只有3天,拉闸限电的地区不断增加,煤炭价格也随之攀升(见图2)。至2010年1月下旬,大部分地区的煤炭价格比雪灾前上涨100元以上,局部地区煤炭价格上涨达200元。
图2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煤炭市场交易煤价格变化
Fig.2 Change of coal price from March 2009 to March 2010
数据来源: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信息中心
2.2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突发性煤炭短缺的应急响应过程
在突发性煤炭短缺发生后,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各级地方政府等做出了迅速响应,要求煤炭产生产、运输、消费企业通过增加供应(如加大产能释
放、组织煤炭抢运)、限制需求(如拉闸限电)等手段,保障煤炭应急供应,具体过程如表2所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计划部署阶段。以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做好强降雪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积极应对恶劣天气影响抓紧做好煤电油气运及重要物资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为代表,要求煤炭生产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煤炭运输企业保障运输、港口、交通枢纽畅通,煤炭消费企业增加库存,应对灾害性天气对煤炭供应的影响。
(2)分析协调阶段。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2009年12月18日、12月29日和2010年1月13日组织召开的三次会议为代表,对华中和华东地区的煤炭供应紧张形势有了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应急响应的重点和难点,决定对华中地区电煤供应实施宏观调控,对电煤供应紧张地区采取临时性措施加强调运。铁道部运输局、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大型煤炭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参会,使得应急响应的主体更加具体和明确。
(3)组织实施阶段。以铁道部组织的为期20天的煤炭抢运和交通部组织的华东地区煤炭抢运为代表,铁路和交通运输企业制定应急方案,确保铁路、港口、航运、公路运输通畅,开设煤炭运输绿色通道,优先安排煤炭运输。
(4)市场恢复阶段。铁道部、交通部组织的煤炭抢运取得了较好的应急效果,2010年1月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17 024万吨,同比上升21.5%,其中电煤发运量12 722万吨,同比增加3 809万吨,上升42.7%;主要港口煤炭发运量4 435万吨,同比增加827万吨,上升22.9%[10]。至2010年1月底,煤炭短缺的局面得到大大缓解,全国349家直供电厂存煤达到2 728万吨,比抢运前增加528 万吨,平均库存可用天数达到11天,比抢运前增加2天(见图1);至2010年3月,大部分地区的煤炭价格也回落到正常水平(见图2)。
2.3 中国应对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存在的不足
虽然以上案例中应对突发性煤炭短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与西方国家应对突发性石油短缺的应急体系相比,中国的能源应急体系还非常薄弱,与能源消费大国和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现实很不相称,主要表现在:
(1)应急监测预警不力。在以上案例中,虽然气象部门做出了气象灾害预警,但是对突发性煤炭短缺的预警监测还不够,能源主管部门及能源企业对气象灾害影响煤炭
供应的范围和程度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应急准备不足,应急响应以事后为主。虽然国家发改委虽然出台了电厂煤炭库存不得低于15天的规定,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异,监测监督难度较大,多数用煤企业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在发生突发性煤炭短缺时,只能被动地依靠行政调运甚至拉闸限电来应对。
(2)应急响应的组织化、协同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从当前的组织设计看,中国的能源监测预警、应急储备和应急响应由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具体负责,必要时可启动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①,进行协同响应。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国务院、国家部委在这次应急响应中起到了很好的组织协调作用,但是大多数地方政府、煤炭主管部门、煤炭供应链企业都较为被动,存在组织机构不清晰、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共享不足、响应协同化程度低等问题,致使应急响应的重心难以下移,影响了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果。
(3)应急储备体系尚未建立。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应急储备体系非常薄弱,表现为石油储备体系尚不完善、天然气和煤炭储备还未启动。在以上案例中,除了少部分省市(如浙江省、山东省、北京市)有煤炭应急储备并发挥了应急保障作用外,大部分省份没有政府能够调度的应急储备,缺乏主动处理事件的能力,在突发性煤炭短缺发生后,只能依赖于中央政府和相关部委的宏观调控。
(4)应急响应缺乏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在中国当前的法规体系中,涉及能源应急的几乎没有,多层次、协同性的能源应急预案体系也没有建立,导致国家和地方政府、能源主管部门、能源供应链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应急责任和义务不清晰,应急储备、应急组织、应急数据收集与处理等应急工作缺乏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一旦发生突发性能源短缺,只能依靠行政力量进行应急协调,导致应急响应滞后,同时增加了应急响应成本。
3 中国构建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的基本构想
综上所述,中国构建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迫切而任重道远,正如国际能源专家、英国邓迪大学能源、石油与矿产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斯皮德撰文所言:中国需要像关注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一样,关注能源抵御能力,以应对干扰能源供应链系统的突发事件[11]。结合中国的能源管理体制和应急管理体制,提出中国构建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的基本构想(见图3)。
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应急法规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组织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和应
图3 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的基本框架
Fig.3 Framework of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to sudden energy shortage
急储备体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共
同发挥能源应急功能。其中,应急法规体系是其他体系运作的基础,为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提供法制保障;应急预案体系是根据突发性能源短缺发生、发展、演变的机理及其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做出的详细安排,是及时、有序和有效地开展应急响应的行动指南;应急组织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储备体系是应急体系的硬件基础,分别为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响应提供组织保障、信息保障和资源保障。
(1)应急法规体系。突发性能源短缺的应急响应涉及诸多利益主体,其应急体系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应急体系能够权责明晰、高效运行,需要从法制上规范各利益主体的应急行为,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级能源主管部门、能源供应链相关企业在应急预警、应急储备、应急决策、应急响应等环节中承担的责任和功能,形成应急主体间的合理分工与有效协作,为突发性能源短缺的应急响应提供制度保障。
(2)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是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响应的基本依据,能够保障应急响应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专项应急预案,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能源应急预案体系,并根据应急预案适时进行应急演练。在能源应急预案中,对能源应急的组织指挥体系、应急监测与预警机制、分级响应机制及优先供应顺序、应急资源保障、应急处置及善后等工作做出基本安排,确保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响应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应急组织体系。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涉及多区域、多层级、多部门、多主体,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协同性要求比较高,所以建立高效的应急组织体系至关重要。应急组织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明晰其决策部门、执行部门、协调部门,界定各应急部门之间的纵向指挥关系和横向协作关系。具体来讲,突发性能源短缺的应急决策可由各级政府综合应急指挥机构或组建能源应急委员会承担;应急执行和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可以由各级能源主管部门承担,赋予其能源应急权力,承担应急演练、应急数据报送、应急政策执行、应急储备监督检查、应急监测预警等具体工作;应急协调部门主要由运输、通讯、交通等部门组成,也可以吸收大型能源生产、消费、运输、进出口企业参加。
(4)监测预警体系。能源监测预警体系的功能在于对能源供应的关键节点和关键环节进行全方位监视,是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决策的信息平台和决策基础。能源监测预警体系可以通过能源生产、消费、中转、运输、进出口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监测能源市场运行情况,设定能源市场预警的警戒线,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能源应急决策部门反馈,以实现应急响应的科学性、及时性和针对性;还可以通过能源应急监测预警信息平台进行信息,打击蓄意制造能源市场紧张牟取非正当利益的行为,消除能源消费企业的恐慌,保障能源市场的正常运行和价格稳定。
(5)应急储备体系。建立应急储备体系,是应对突发性能源短缺的基本手段,在中国当前的能源政策中,比较关注石油的战略储备,2002年启动了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第一期四个石油储备基地在2008年底已相继建成投产,第二期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工作也已经全面展开,将来需要尽快完善石油储备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动用策略。作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能源消费的主体,要尽快研究煤炭储备体系建设方案,规范煤炭消费企业的库存行为,规划煤炭储备基地,建立以地方为主、储配结合的政府可控储备体系,增强煤炭消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应急能力。对于天然气而言,要积极鼓励地下储气库建设,鼓励大中型城市建立以LNG项目为主的应急储备,形成应对天然气突发性短缺的储备体系。
4 结 论
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增多趋势,使得应急管理成为一个重要而热门的研究领域。但是,对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利用案例研究、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突发性能源短缺的应急体系问题,得出以下结论:
(1)经过多年的建设,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应对突发性石油短缺的应急体系,包括完善的应急法规体系、明晰的应急组织体系、有效的协同响应体系、庞大的应急储备体系等,其有效性已经在应急实践中得到证明。
(2)通过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中国应对突发性煤炭短缺的案例分析,认为中国应对突发性能源短缺的应急体系还较为薄弱,存在能源应急监测预警不力、组织体系不完善、储备体系未建立、缺乏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等问题。
(3)根据中国构建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的基本构想,未来能源应急体系建设的重点包括:加快能源应急立法;建立国家、省、市、县多级能源预案体系;构建由决策部门、执行部门、协调部门组成的应急组织体系;建立能源应急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和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石油、天然气、煤炭应急储备体系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Vesa A. Lappalainen. The New Security of Energy Supply DirectivesA First Response to Some Big Questions[J]. ERA Forum, 2007,(8):427-434.
[2]刘铁民. 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M]. 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4:7-8. [Liu Tiemin.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and Emergency Plan[M]. Beij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Publishing House, 2004:7-8.]
[3]陈安, 陈宁, 倪慧荟. 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35. [Chen An, Chen Ning, Ni Huihui. Modern Emergencies Management Theory and Method[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9:35.]
[4]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Response System for Oil Supply Emergencies[R]. IEA Publications, 2008.
[5]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Oil Supply Security Emergency Response of IEA Countries[R]. IEA Publications, 2007.
[6]国家发改委石油储备办公室等编译. 石油供应安全: 2000年国际能源署成员国应急潜力[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Offic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et al. Oil Supply Security: the Emergency Response Potential of IEA Countries in 2000[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2006.]
[7]冯雪艳. 发达国家的石油供应应急机制[J]. 中国石化, 2007,(1):45-47 [Feng Xueyan. Oil Supply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of Developed Countries[J]. Chin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2007, (1):45-47.]
[8]Oregon Department of Energy. Energy Plan of State of Oregon: 2007-2009[EB/OL]. , 2006.10.
[10]龚大勇,刘洪波.2010年1月煤炭运输情况简述[J].中国煤炭市场,2010,(2):28-31[Gong Dayong, Liu Hongbo. A Brief Review on Coal Transportation in January 2010[J].China Coal Market, 2010,(2):28-31.]
[11]安德鲁•斯皮德. 防守底线: 在关注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之外, 中国的能源抵御能力亦不可丝毫放松[J]. 环球企业家, 2010,(2):38. [Andrew Speed. Defensive line: Beside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Security for China,the Ability of Energy Resistance must not Get Weaken[J]. Global Entrepreneur, 2010, (2):38.]
Study on Emergency System for Sudden Energy Shortage
LV Tao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本文通过对硅铝合金企业的研究,从实际情况出发,据此策划电子商务项目的方案.在企业相关测试技术的基础上与电子商务进行有效整合,对其内部实施erp及相关系统的管理等,其中要进行BPR、AHP、MES业务流程重组,外部与客户、供应商及销售商形成供应链SCM.对生产环节、网站的前后台功能、系统安全、网站的推广进行策划.通过对其实施电子商务项目的方案,有利于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交易机会,扩大市场份额,获得可观利润,同时可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得到有效发挥,不仅可以增强自身实力而且也有利于开展与其他行业的合作.
关键词 :硅铝合金;电子商务项目;计划;方案
中图分类号:F272;F7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12-03
1 可行性分析
第一从硅铝合金行业发展的宏观方面上来分析.首先,我国信息化增长速度加快,网络在企业各个环节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也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次,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产业的政策和投资方向.最后,我国对合金的出口限制程度降低,实施电子商务能更容易地与客户沟通,打破时空地域限制,进军国际市场.第二从硅铝合金行业发展的微观方面上来分析.首先,企业对实施电子商务重视程度高,期望通过网络及相关技术增强品牌知名度,提高国内乃至国际的市场份额.其次,在相关行业的内部测试上,ERP、CRM以及SCM等系统的实施,表明多种产品生产工艺测试软件所带来的效果在逐步体现,实现了企业各部门信息共享及工作效率的快速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等科学地体现在各个部门.硅铝合金企业可借鉴这些成果,高效地整合多种电子商务系统,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最后,硅铝合金企业普遍配备有路由器、服务器等网络交换互联设备,内部的工作人员一般都能掌握数据库、联机处理、防火墙、病毒防控、条码等多种技术.这些技术能满足企业商务应用,而且与已有的工艺技术、加工系统等衔接程度高.
2 需求分析
第一从市场方面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开展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可以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比如在网上进行宣传、交易、商务洽谈等,扩大品牌效应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加快推广电子商务模式,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国内对硅铝合金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加,尤其是轻工、汽车等行业,进一步考虑建筑业、包装业、机械制造业、化工业等其它部门的需要,总需求将突破220万吨/年,由此可见供需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再次,工业发达国家考虑能源价格、环保要求、原材料及劳动力价格等多种因素,正在不断地削减其“能源型和资源型”产业的生产能力,硅铝系列合金生产正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产品销售提供了国际市场的空间.综上所述,可以预期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方面都会有可观的市场前景.第二从行业方面分析,现阶段,企业中传统化所占比重大,销售量、客户量、订单量只能维持在现有水平,很难有较大程度提高,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需提高信息化及效益水平,引进BPR、AHP、MES、ERP、CRM以及SCM等多种系统,使企业系统智能化、高效化.
3 项目实施计划
3.1 项目任务分解及约束条件和依赖关系
第一在项目准备阶段,合理安排人员进行BPR、AHP、MES的业务流程重组.建设网站,依靠网络平台寻找交易机会,对企业网站进行推广,增加与客户的交流和认知渠道,与此同时对生产环节进行ERP及相关系统的设计,争取产出优质的成品.由于知名度不够,面临的是企业司网站的浏览量低,ERP及相关系统可能不会和相关的软件结合.第二在项目发展阶段,当产品业务不断完善时,对信息化的需求也发生新的变化.在这一阶段,实施SCM,合理的控制进、存、销,进行资金、物流的运作,其中一些不可预知的突发性因素影响到进、存、销进程的实施,组建应急预案,使整个运作过程平稳进行.第三在项目提升阶段,客户量增加,企业将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其实际发展情况,再次实施ERP、CRM、SCM等系统及软件的集成,能否准确地运行它们并提高整个流程效率,才是关键所在.第四在项目巩固阶段,准确进行预算及评估.
3.2 项目任务及人员安排
项目任务分准备阶段、发展阶段、提升阶段及巩固阶段完成.在准备阶段,第一要进行BPR、AHP、MES的业务流程重组,由技术人员、高级电子商务师负责.第二进行生产环节ERP、PLC等设备及系统的设计,由技术人员、高级电子商务师负责.第三进行会议讨论,分配工作任务,由电子商务经理负责;第四对调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需求目标,由高级电子商务师负责.第五选择供应商进行合作,由电子商务经理负责.第六网站平台建设,由技术人员、高级和中级电子商务师负责.第七前期资料收集,由中级电子商务师负责.第八网站功能技术开发,由中级电子商务师、技术人员负责.第九中期资料筛选,由中级电子商务师负责.第十后期资料的整合,由高级电子商务师负责.第十一网站初步及测试,由技术人员、高级和中级电子商务师负责.第十二网站的推广,由高级电子商务师负责.在发展阶段,第一信息化实施,由中级电子商务师负责.第二系统的维护,由技术人员,高级电子商务师负责.第三应急预案的设置,由高级电子商务师负责.第四SCM流程的整合,由高级和中级电子商务师负责.第五物流、资金的运作,由电子商务员负责.第六上报相关信息,由电子商务员负责.第七制度的编写,由电子商务总经理负责.在提升阶段,第一实施CRM,加大宣传使得客户群增加,由电子商务员负责.第二稳定客户群,制定相关策略,由电子商务员,中级电子商务师负责.第三进一步实施CRM、ERP、SCM等软件及系统的集成,由高级和中级电子商务师、技术人员负责.在巩固阶段,进行项目预算及评估,由中级电子商务师负责.
3.3 项目系统管理计划及组织管理结构
第一从系统管理计划上来说,在软件管理方面,首先技术人员对电子数据交换、数据挖掘集成、电子商务智能等系统软件进行维护,监测它们的运行情况,协调软件与ERP等系统之间的运行,使它们发挥最大效益,相关人员要及时记录工作日志.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进行相应的科学处理.其次从数据管理来说,管理员对每天的数据及时进行备份,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在短时间内恢复数据或到相关的机构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做好防控工作.最后从信息管理来说.管理员对论坛中的咨询要及时地回答,对销售、订单、客户等信息作出相应的处理.在硬件件管理方面,由企业派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对数据库服务器、工作站、网络交换互连设备、防火墙、外部设备等实施监测,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采用应急预案.第二从组织管理结构方面上来说,企业应设有策划部、销售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网络营销部、物流配送部、系统维护部、客户服务部.电子商务总经理负责项目管理与研发管理,项目管理包括调查分析需求、策划设计方案、技术实施分析、系统及相关应用的开发、防控工作.研发管理包括AHP、EMS、BPR业务流程重组、网络相关技术及产品更新.
3.4 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实施
企业实施国内外B2B连锁经营,利用网络高效接收订单,有针对性地进行配送,减少实体店成本投入,利用现有实体店的加盟,保证配送量的稳定,与此同时实现信息的共享,增加整体互动性.在这过程中实施射频技术,监控物流的动向.将资金流服务与既有电子化供应链进行整合,提高产业链的运作效能,以电子化供应链的交易信息为基础,做到多部门高效工作,尤其融资部分应包括订单融资、发票融资、验收单融资等.
4 设计方案
4.1 项目商务规划
4.2 项目系统规划
4.2.1 进行ERP内部管理及BPR、AHP、MES业务流程重组.
4.2.2 对生产流程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设置车间调度电话系统等,便于各部门快速进行联系,易于领导及技术人员及时掌握生产流程的情况,进行指导和系统维护.将生产信息输入到电炉、数据库及网络系统里,电炉的操作人员根据它生产合金,产出的成品经过生产流水线受到PLC等设备的监测,进入成品库.如果出现问题,报警器发出响声,信息通过网络系统传输到数据总系统,打印出错误信息进行处理.
4.3 网站规划
4.3.1 网站拓扑结构及系统设计
第一企业的网站拓扑结构应分为内部网与外部网,内部网应连接防火墙、DMZ、总部数据库服务器、路由器、集线器等,外部网应连接全国各地工作站及客户群.整体上启动系统维护与应急预案等防控措施.第二系统安全应分为虚拟及实体安全、数据安全.
4.3.2 网站系统功能设计及推广
(1)网站系统功能设计
(2)网站推广规划
域名要简洁便于记忆,以免过于复杂而引起混淆.网站的整体格局以专题加宣传为主,如果是单一的宣传企业,并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客户,在介绍相关行业专题的同时宣传企业,效果会更理想.还可以在知名搜索引擎上添加位于前列的广告,或者通过相关企业网站进行链接,借助论坛、博客等平台进行宣传,通过以上推广策略达到增加知名度的效果,据此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完善推广体系.
4.4 项目预算
硬件方面,服务器23000元;工作站,100000元;网络交换互连设备,7500元;防火墙,10000元.软件方面,电子数据交换软件,400元;数据挖掘集成软件,500元;电子商务智能系统软件,450元;网站建设方面,设计制作,5000元;运营维护,20000元/年;网站推广,40000元/年;网络使用,8000元/年;ERP、PLC等系统,50000元/年;域名注册,700元/年.薪酬方面,技术人员,60000元/年;高级电子商务师,80000元/年;中级电子商务师,70000元/年;电子商务员,36000元/年;电子商务总经理,65000元/年;电子商务员,30000元/年.总计费用是606550元.
4.5 项目风险评估
首先从技术上可能会受到黑客的攻击、病毒的侵入等,要做好防控工作.ERP与各种软件不能更好地协调,相关硬件设备可能受到破坏,导致数据丢失,做好数据的备份及恢复工作.其次从经营上,可能推广进行一段时间后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运营情况.还可能出现客户量增加,造成订单积压、信息冗余等,应提高反馈处理水平.最后从管理上,相关人员不熟悉业务,不能按期完成工作量,应加强培训及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沈凤池,牛立成.网络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海吉星”的理念
“海吉星”是新一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端品牌。
“海吉星”英文为Higreen,英文意思是“你好,绿色”。
“绿色交易”是海吉星品牌的核心理念。
诚信、安全、责任、高效、环保是海吉星品牌的核心价值。
“海吉星”市场的硬件建设、软件管理、员工行为、客户培育工作理念和行为,都必须是诚信、安全、责任、高效、环保的。
目前,农产品公司旗下投资建设的海吉星品牌市场有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海吉星旗舰店)、广西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天津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十余家。
“海吉星”运营模式
“海吉星”是新一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
“海吉星”运营模式是以“绿色交易”为核心的“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营、高水平管理、高规格服务”的批发市场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海吉星”规范标准为支撑的。同时,“海吉星”运营模式汇集了农产品公司在工程建设、食品安全、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金融服务、综合环保等领域的多种创新性成果。
(1)高标准的前瞻性设计建设
海吉星市场的设计建设充分满足“绿色交易”的需要。通过科学完善的规划设计和硬件建设,以及高效的交通物流组织,确保农产品快速集散流转,有效保障商品鲜度;注重低碳节能、绿色环保;交易大棚装设空调,保持农产品新鲜品质;实施环保节能项目,市场建有污水处理回用站和固体有机垃圾回收站,并采用节水设备、雨水收集、节约水资源虹吸屋面的设计,利用太阳能、集中空调系统等达到低碳节能环保的目的。
(2)强大的电子信息化系统
以中央电子结算为核心内容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覆盖了市场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商户提供物流平台、融资平台、交易平台、信息平台、在线商检、在线报关、会员中心等信息化增值服务。同时,公司对新建或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软件管理体系升级上,着重打造现代化电子结算交易系统、在线档位管理系统、商品备案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以及全国统一的海吉星客服中心等。
(3)健全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制定商品准入、商品追溯、检验检测、食品安全巡查各类制度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通过层层签订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书,积极推进多品种中央电子结算模式,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
(4)高效的“一站式”客户服务
海吉星市场通过对客户资源的优化整合,创新市场运营体系和建立上下游客户互动合作机制,提供优质高效的“一站式”客户服务及增值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交易需求,以此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客户经营成本,从而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更好地平抑物价。
(5)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 供应链金融 风险 控制对策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根据中小企业的业务形势和特点,逐渐形成了基于企业的金融供应链和金融链体系,这不仅向供应链成员提供了系统方案,还为企业技术突破瓶颈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在供应链管理的背景下实现企业与银行的互利共赢。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情况,直接关系到供应链的整体运作和实施情况。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控制体系有利于供应链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一、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及业务模式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的控制,无论是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制成,还是最后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的手里,这一系列过程中,将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的用户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功能链条结构。也可以说,供应链金融不仅是一条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资金、信息链,还是一条增值链。因为原材料经过加工、包装和运输等过程后,在供应链中,提升了它的附加值,为相关的企业带来了庞大的利益。但是如果部分核心企业在商品销售阶段,强制性的长期贷款却不能及时回收,就容易导致企业出现短暂的资金周转困难问题。由此,根据借款人在不同贸易环节中融资需求风险点的差异以及中小企业运营过程中资金缺口的特点,形成了三种基本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即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和融通仓融资。
二、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风险
(一)法律风险
供应链金融本身是一种创新业务,业务的模式多样化,且不断有新的产品推出。但是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它的标准化程度却比较低,而且在诸多方面也涉及到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信用捆绑、交易文本、货物监管和资产处置等,目前关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法律还并不十分完善,难以将这些方面完全进行覆盖,就容易给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法律风险,法律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由于它的变化也容易导致供应链发生经营风险,因此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危机。
(二)信用风险
供应链金融的特征之一参与主题的多样性,决定了其风险的来源也会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和复杂化。近年,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与国外相比,信息透明度差、资信评级不高、财务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着。而这些不利的融资因素就容易导致信用风险。此外,中小企业资产的规模比较小,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如果在管理上出现不规范,缺乏自身信用管理。长此以往缺乏信用,将成为限制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障碍。
(三)操作风险
在供应链业务中,银行通过封闭控制物流和资金流,将借款人信用状况和信贷资金安全进行了有效的隔离,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银行的风险管理链,还增加了其他诸多风险,而这些风险控制的细节,将会导致操作的复杂性远远大于传统的信贷业务。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供应链上下游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结构变化,而随着日趋增多的参与主体的,虚假信息传播也相对增加,信息传递出错就不可避免了,这也是导致操作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也可称为偿还风险,主要是市场的变化,让企业无法按照原定的计划来销售产品,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企业估测的错误,也可能是出现了新的替代品,使其产品被淘汰,导致企业销售计划的失败,出现资金缺口,无法如期偿还银行贷款,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还款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动产担保的不健全
健全的法律体系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完善法律制度不仅能有效的保护信贷人的合法权利,还能有效地促进金融业务健康长久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主要是以流动资产作为担保物进行信贷的一种形式,比如存货、预付账款、应收账款等。因此,当涉及到动产担保物权这方面时,相关的法律是否完善,就直接关系到了商业银行开展这项业务的积极性和安全性。
(二)金融监管机构理念不与时俱进
供应链金融,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的银行业务,它的业务开展必须要与金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相适应。供应链金融无论是在客户构成和风险控制上,还是在担保资产的选择和盈利模式上都与传统的授信业务有巨大的区别,因此,金融监管部门的理念也要随着变化与变化,以求对其进行更好的监管。银行业务发展的生力军即是创新业务,从本质上看,也是对风险控制手段和理念的一种创新,监管部门对其的监管理念直接关系着银行对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如果监管部门仍旧固守传统的标准,控制银行对创新的开发和运用,很容易导致更多风险的出现。因此,在面对供应链金融监管方面,监管当局者应与时俱进,更灵活的进行监管。
(三)金融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发展滞后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成本较高的业务,信息技术运用的广泛度和深度直接与运营成本的节约高度相关联。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绝大多数部门并没有将此类业务有机的整合到经营平台中,这就造成供应链金融与贸易的巨额分流成本的增加。在这几十年中,虽然我国银行的金融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这只能满足企业对资金流的基本监管,却没实现供应链中资金流与信息流有效的进行对接。
四、商业银行供应链风险的控制及对策
(一)对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进行改革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机制的超越与构建,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行为,是对各职能部门和人员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制度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一种方式,以期能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要加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内控机制建设,就必须要做好“三行”的建设,严厉禁止执纪不严、有章不循等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要遵守内控的全面性、有效性等原则,任何人都没有违反规则和制度的权力。
(二)建立和完善贷后风险预警机制
应急预案的设置和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能有效的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风险控制,可以根据分门别类的风险预警信号,对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监督,这不仅有效加强了风险分析的技术含量和风险搜索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然而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是能够相互传染的,这比一般的信贷风险大,因此,建立和的完善贷后风险预警机制对于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是及其重要的。
(三)合理运用操作风险转移手段
在国外金融业务供应链的实践中,许多操作风险是通过保险公司的方式来进行的,但目前我国并没有大规模推广风险保险的基础。但是,在第三方物流监管中,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的一部分风险是可以通过相应的保险产品进行转移,这是目前已知的转移操作风险的一种方式,我们称为风险保险。还有一种与风险保险相似的手段操作环节外包,操作环节外包也是有第三方物流的监管环节。目前,不少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通过物流协议,将操作风险转移到合作监管方的身上,这样不仅提高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监管的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成本。
(四)加大加快信息中心的建设
加大加快建设信息中心,将所有的操作流程都集于中心的系统中,这样能够将操作过程信息化和制度化,操作步骤透明化,从而有效的减少对操作人员的依赖。在信息中心中建设中,操作指导功能,风险预警功能和错误纠正功能,都能极大的降低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几率。
(五)创新对供应链金融的现金流控制手段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只要控制好现金流在整个供应链圈内的循环,就能有效的降低违约的风险。而控制现金流的具体手段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予以实践。首先,可以根据产品本身的特点和资金的安排和资金的回收进行金融产品的组合安排,控制现金流周期;其次,制约和控制信息文件;再次,进行业务流程模式和商务条款控制,通过多方业务协议和合同条款,保证现金返还的途径;最后,充分发挥财务报表在现金流控制中的作用。对企业各种账款以及销售收入进行监控和管理,能有效的控制和检视现金流。
五、结论
商业银行与对方竞争的主要优势在于创新,在进行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风险,面对创新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就必须实行有效的控制和即使的防范。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更全面、更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能覆盖整个商业银行的方方面面。这样有利于将商业银行面临的供应链金融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平志国.面向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3).
[2]陈李宏,彭芳春.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J]. 湖北社会科学,2008(11).
[3]王柳燕,蒋建华.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消费导刊,2009(24).
【关键词】国际工程;物资保障;问题;分析
1.前言
物资保障是物资筹措、储备、管理与供应的统称,是后勤工作的主要部分之一。国际工程物资保障相较国内而言,具有时间长、环节多、风险高、战线广等特点。在保证国际项目工程进度顺利推动的前提下,加强物资保障管理是合理利用物资、节约物资的工作重点。
2.国际工程项目物资保障的内容
2.1物资的采购。国际工程项目物资供应的系统性很高,所组织的物资设备要按照合同要求或者施工进度质量良好、及时齐备地运抵施工现场。出于节约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国际工程项目物资的采购往往是在国内进行招标采购的。与国内采购不同,国际物资采购存在手续繁多、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产品来源广泛等特点,其采购计划一般要提前2~3个月申报,要注意考虑进出口手续的办理时间和全程物流运输时间。
2.2物资的运输。国际工程项目所需物资货物多,路途远,因此一般采用海运或陆运方式。而海运目前主要采用集装箱运输和散货运输两种方式,若是大型国际工程项目,则可采用包船的形式进行运输,避免等班轮而延误发货时间。而陆运目前主要采用普通货车或拖车两种方式,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国家的路况注意设备的超长、超宽和超高限制。在运输过程中,还应当注意货物包装必须坚牢, 并根据商品特点, 注意防潮、防锈、防震、防压。
2.3物资的管理。国际工程项目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在物资保障的存储和现场管理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风土人情确定仓库的修建位置与布局,降低物资存储成本,并考虑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另外,在进行物资管理时,物资管理人员有必要设置物资的台账,以供随时跟踪查阅。如,针对原材料和相应设备,根据其性质、用途、产品类型等分门别类创立帐表,并合理安排具体物品的存放,做好物资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3.国际工程项目物资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3.1物资采购的质量和数量问题。由于采购人员素质层次不齐、施工计划严密性不足或其他不可预见因素,物资采购计划性差,致使组织的物资在数量、质量和时间上达不到相关要求,造成物资供应脱离实际需要,导致物资的大量浪费,给国际工程项目的实施带来负面影响。
3.2物资运输和交货存在风险。国际工程项目中的物资采购一般需要较长距离的海运或陆运,这就有可能遭遇恶劣天气、海盗袭扰、路况差或其他突发状况,无法按时交货。这就意味着,从卖家交货到运抵目的地的运输过程中,货物运输安全和运输时间并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保证,即存在一定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物资保障管理部门则应提前考虑到运输和交货时间的风险因素,做好应急预案,在运输货物遭遇事故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少企业损失。
3.3物资储备上的资金浪费。由于海外作业分散,不可知因素较多,为确保涉外项目生产的正常进行,项目一般会提前将物资进行储备,确保物资正常供应。而这种存粮式的物资储备思想,又人为地增加了库存物资的储备数量,增加物资储存负担,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3.4物资管理合同低效化。合同是保证企业之间工程计划实施的关键因素。我国国际工程施工单位大多属于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合同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出现合同条款违规现象,如交货延期、支付不及时、不履行现场安装服务等。
4.针对国际工程项目物资保障问题的解决策略
4.1强化物资采购计划的管理。要避免在物资采购计划环节造成物资浪费,就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采购计划和合理的物资采购策略,再在整合国内、国际市场资源的基础上列出采购清单,实行比价采购和全球采购策略,尽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在采购过程中,实行集中采购与部门采购相结合的方式,以集中采购为主,部门采购为辅,减少人为因素的采购浪费。还要注意提高物资组织和管理人员素质,培养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另外,要注意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国际工程项目物资的运输过程一般包括编写采购计划、提交报批、询价采购、发货、报关、海上运输、清关、项目所在国内陆运输、点货入库等几个步骤,而这一系列的活动涉及到企业内部各部门,承包商,供货商,货运商等几个方面,建立畅顺的沟通渠道,对缩短物资流通的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创新物资管理模式。物资管理并不是静态和孤立的。管理的主体是人,物资管理的对象实际也包括人或物,因此,物资管理活动必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特殊化的特点。因此,在国际工程项目的物资保障的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系统思考、全面考虑的方法,对海外工程的物资实行动态管理,这样才能使物资管理效果最大化。具体来说,物资管理的组织结构要力求高效,尽可能简单明了,减少中间环节,做到责任清晰,权责分明。管理手段应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将物资流通过程建立在网络平台之上,实现网络化管理[4]。管理现场则应当保持整洁卫生,将各类物品堆放整齐,做到多而有序,以便于管理。通过创新物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做到库存合理、保障供应,使总成本降到最低。
4.3创建物资合作供应链。物资储备必定会花费相当的储存费用。要降低物资存储费用就必须控制好物资数量的输入。良好的物资供应链是有助于物资运输渠道的畅通,保证物资输入。供应链管理一般通过信息分享和共同计划,促进整体物流效率的提高。它将物资流通连接起来,通过合作的力量保证物资流通顺畅,将供应商、企业、最终用户连成整体的网链结构模型。加强企业供应链控制,能够有效防范采购过程中的计划错误和人为舞弊现象,在保证工程项目完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
4.4物资合同管理严格化。为保证物资的质量、价格、交货期要求,要严肃对待物资合同的签订,严格控制有关物资的合同条款。例如,在物资技术标准条款、物资数量条款、物资价格条款、物资包装条款、物资装运条款、物资检验条款及支付条款中,严格细化各项要求和条件标准,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积极运用法律保障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以及管理,使物资保障更为具体,避免合同上的纠纷和责任不明的状况,保障各方利益。
5.结束语
国际工程项目物资保障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要充分估计运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深入分析各种潜在风险,通过强化项目物资计划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等举措,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在保障物资供应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国际工程项目实施进程中的物资成本。
参考文献
[1]乔正亮,徐海明.国际工程项目供应链下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架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4(1):40-43.
[2]葛泉政,王鹤桥.浅谈国际工程项目物资保障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5(5):74.
[3]张银春.浅谈国际工程中物资保障工作[J].技术与市场,2012,11(11):80.
成功的采购管理也像玉石一样,难免会有一些细微的瑕疵。我就做个挑刺者,提提对我们xx企业的采购工作的建议,不妥之处请领导谅解。我现在就分三个方面阐述我的建议:
一、降低采购成本管理
一般来说,一个产品的60%的成本花在采购物料上。降低采购成本是每个企业的永恒的主题,在日资企业和台资企业的采购管理上,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他们一边用销售创造企业利润,另一边不断减少采购成本,从采购中获取更多的净利润。从采购的角度来,我想这可能就是日资和台资公司能够占领全球市场的重要原因吧。我提到三点关于降低采购成本的看法,可能对我们目前降低采购成本会有一些借鉴作用。
第一点:价格审查管理在价格审查方面,首先是要书面规定采购相关的人员的职责和权限:①采购员对所采购的物料价格进行日常维护,并建立相关价格统计表与价格档案;②新的物料开发的价格由采购员安采购流程操作;③供应科长对物料采购的单价、采购订单和采购合同进行审核,采购总监进行复核和批准。④制定的订单审批权限,如供应科长可批准5000元以下,5000至50000元由采购总监批准,50000元至100000元由总经理批准,100000元以上由董事长批准。这样可以明确权限又可以提高采购工作效率。恶意折单除外!
其次就是书面规定审查流程:①询价:每种物料原则上要有三家或三家经上供应商参与报价,生产辅料至少二家以上供应商骑参与报价,定做的物料和独家供应的物料要提供至少5次以上的采购价格记录表,审批时必须把相关供应商的报价资料附上一同呈报审批。②比价:对每一家供应商的报价,采购员必须对其各项物料的成本进行充分沟通和分析。并将所沟通的相关信息记录下来,做最终价格资料的确认,在审批时这这些资料附上呈报。③议价:对较符合的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小订单采购由采购员直接谈判即可,大宗物料的价格谈判时应由供应科长一起陪同采购员与供应商谈判,供应科长对价格进行审核后,采购总监进行复核和批准,大金额订单的可由总经理批准。
第二点:采购降价管理:所谓“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采购降价管理工作也是这样的,要对采购的降价业绩进行考核。采购员对自己所采购的物料进行价格谈判与降价。①奖励办法:按已降下的价格与过去采购价格的平均差额计:奖金计算公式=降价差额×奖励%。如9月的2个订单采购物料的单价为10.2元/PCS,通过谈判或找到新供应商降价为10元/PCS,9月份下单采购了10000PCS,如果奖励是降价的5%,那么9月份的奖金额=(10.2-10)×5%×10000=100元。(注:从降从日期起算到一月里所采购的数量为准。以当月采购数量为核算资金后不延续。后续采购用量供应科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采购员的综合业绩再定。②惩罚考核:采购员如在一个月内没有一次降价,处罚100元/月,连续两个月没有一次降价,扣除当年资金50%,三个月没有一次降价当年全部年终奖。供应科长和财务部对对降价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特注:生产辅料由于经常是品种多、采购不确定性,价格审查难度大,最好实行定点采购,防止可能出现的“混水摸鱼”。
另外,我们充分运用降价采购成本的十分常用手法:①VA分析法;②VE工程;③改变谈判方法;④目标成本法;⑤早期供应商参与;⑥杠杆采购;⑦联合采购;⑧为便利采购而设计;⑨价格与成本分析;⑩物料标准化。
第三点:采购网络化管理我们可以在xx公司网站上建立采购中心网页,要把采购的物料特别是批量及大宗采购物料公布在网站上,让更多优秀的供应商参与竞争,这样采购更公开透明,可以大大降低降采购成本!这一点现在国内很多集团公司都在实行,效果很好。
二、供应商管理
在供应商管理方面,我认为还可以从以下二点进行发掘潜能,能够进一步从管理供应商中得到更安全稳定的物料来源,培养出更优秀的供应商。
第一点:供应链危机管理在防止供应链中断的危机管理方面,我们xx企业确实有待于加强,我们的危机管理的方式与我们的企业规不相适应,基本上处于发展阶段。根据以往的经验,在防止供应链中断的危机管理方面,我总结了以下7种办法:
①我们定期了解供应商的生产状况:了解我们xx供应商的生产状况的权利可以事先在签订合同时说明。我们应该不时地询问供应商所使用技术情况以确定它所使用的技术是否是当今行业先进的,或这些技术在生产时是否得到运用;询问其财会系统以便掌握其经营状况。通过这种方法来及时掌握他们的生产状况。
②我们实时监控供应商运送环节:其实出现供应链中断的迹象也许能够从供应商的运送环节中发现。这些迹象包括:不能按时送货、对顾客的需求反应迟钝、要价提高、所提供原料质量发生变化等。这些细节问题很容易被忽视,如长此积累而最终导致事故发生时,补救也往往为时已晚。
③我们在事故发生之前做好应急预案:我们最好能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监督管理供应商的人员,配备一名接受过专门训练和了解供应商的人,来处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各种纠纷。
④我们掌握供应链上各环节的操作权:若我们的某个环节的加工业务需要外包给其它合作伙伴时,我们要注意掌握该加工业务的主动权。这样的话,一旦出现其合作伙伴没有能力或拒绝进行该项加工业务时,我们就能及时与之中断合同,转而另寻合作伙伴。
⑤我们与供应商签订一份有保障的订单或合同:在签定订单或其他相关合同时,应该向曾有处理供应链纠纷经验的法务人员进行咨询,以确保所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保障。否则的话,尽管合同内容全面、详细,但当纠纷发生时仍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企业的正当权益。
⑥我们事先预备好诉讼文书:我们应该就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纠纷事先预备好相应的诉讼文书。这样的话,当与供应商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就能及时向法院提交诉讼书,从而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供应链早日恢复正常。⑦我们判断是否需要建立安全库存储备:若更换原材料供应商或发生其它影响原材料正常供应的事情,通常都会中断供应链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立安全库存储备来避免供应链中断,使用预先备好的原材料,维持生产继续进行。具体办法是通过协商建立一个双赢的方案,若公司所需要的原材料不能用别的来替代或不容易从市场上获取,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应该派专员进驻供应商所在地,其最终目的在于确保我们的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即使遇到供应链中断也不会遭受损失。
总之,做好防范是极其重要的。另外,拥有一支在处理供应商突发事件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专业团队也是维护我们供应链正常运转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二点:供应商开发管理在开发供应商管理这一方面,我们xx由于公司比较大,有一定的品牌推动效益,所以还是比较成功的。很多供应商在质量合格率和交货及时率上,表示很不错。
开发更多优秀的供应商,可以减少采购成本、降低采购风险、提高物料及时到货率,保证物料的质量。在开发供应商方面,我们必须制定的供应商开发程序,首先从制度上规范与明细作业程序,编制供应商开发计划书,规定开发进程、开发要求和开发考核项目,说明开发供应商对采购工作和企业的必要性和战略性,从思想上统一采购人员的行为准则。
在开发和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日资和台资企业的十大原则:①系统全面性原则:全面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②简明科学性原则: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步骤、选择过程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学化。③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估体系应该稳定运做,标准统一,减少主观因素。④灵活可操作性原则: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保持一定的灵活操作性。⑤门当户对原则:供应商的规模和层次和采购商相当。⑥半数比例原则:购买数量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反对全额供货的供应商。⑦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约2~3家,主次供应商之分。⑧供应链战略原则:与重要供应商发展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⑨学习更新原则:评估的指标、标杆对比的对象以及评估的工具与技术都需要不断的更新。⑩全面了解原则:供应商的生产状况、商业信誉和交货能力你了解的有多深,直接决定与供应商共作的深度与广度。
我们要对开发的供应商进行考核,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和档案,对供应商进行分A、B、C级管理。
对内在以后公司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议引进ERP系统管理。
三、采购物料管理
对于我们公司的日常采购管理,我认为还可以从下四点挖取管理的潜力:
第一点:采购计划管理
目前在这方面,我们公司还是比较薄弱,有待于加强。目前我们公司还缺少采购计划,采购部门没有自主权,只能见《采购申请单》作业。这样虽然可以实现按订单作业,减少库存量,但是我们采购部门的采购作业将会很盲目,很被动,把采购人员那种对价格灵敏的能力束缚起来,缺少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既不能实行“集中采购”,也不能实行“逢低买进”!其实在今年不锈钢市场价格动荡的时期,发挥采购人员主动性的显得更为重要性。有时眼睁睁看着材料涨跌却不能“逢低买进”。其实“逢低买进”就是为企业创造净利润呀!
我个人认为要按下面的步骤着手:①国际外贸部和国内销售部要在月底(季底)将下个月(季)的销售计划中所使用的材料量汇总报表移交到采购中心;②塞尔公司、英峰公司和BBQ事业部要将下半月(或下个周、下个月)的使用或可能使用的物料和各种生产辅料交到各个公司对应的仓库,由仓库汇总后交到采购中心;③xx采购中心根据汇总的资料进行分析规划,并根据实际的《采购申请单》选择采购时间和采购方式。
第二点:采购周期管理
关于采购周期,我司目前是按习惯操作,有很大的随意性,还没有一个成文的采购周期方面的文件规定,这一点有待加强。编制规范细致的《采购周期表》,优点多多:①不仅可以规范日常采购作业,还可以防止由于相关人员变动造成的盲目性采购;②加强采购物料的准时率的管理,给供应商套上准时交货的紧箍咒;③还可以提高车间的生产的生产效率,减少扯皮现象;④更可以为前方的销售人员提供坚强的后援支持,满足客户及时交货的要求,从而提高销售量,以此提高企业信誉和品牌影响力,创造更多的利润!
我们还要把编制规范的采购周期表告之相关部门,让他们知道并尽可能的执行起来,这样会更容易实现确认的出货时间不会因采购物料不到位而延期。
第三点:安全库存管理
目前我们塞尔公司和英峰公司安全库存方面的已经开始做了,仓库人员及采购人员都有这面的基本意识。不过BBQ事业部的人员对采购周期和安全库存方面的观念比较差,老是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急着向采购人员要东西,采购人员采购办不到,BBQ的人:吵,采购到的东西又不用了,采购人员看到心情不舒服:吵。
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进一步加强安全库存管理,摸索一个适合我们公司的安全库存量,这个特别需要销售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和车间生产人员的全力配合。做好规范准确的安全库存,给我们企业将带来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①提高生产效率,防止车间停工断料造成浪费;②对供应商突发不能交货具有很好的应急能力;③保证客户及时交货的要求;④减少资金呆滞仓库,提高资金利用率,从而可以进行更多的投资,获得更多的利润!
按照我们xx的企业习惯动作模式,要实现以上建议需要比较长时间。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开也需要作适当的调整。但是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肯定是会实现的。到那时,xx的采购将会更多规范,更能降低采购成本,为我们xx企业创造更多的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