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匠精神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0 引言
国务院总理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重拾“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工匠精神包含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精致专一的耐心和严谨专注的精神。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产业,更需要在人才培养的同时注入工匠精神的培育,让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中养成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
1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对照“工匠精神”的理念和电商发展θ瞬诺男枨螅笔者发现高职院校电商人才培养还存在很多不足。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入3.0版的新时代,很多高职院校一直过分注重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职业态度和素质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在机房吃早餐,离开机房时不带走零食和垃圾,安排实训任务时不断叫累叫苦等等现象的发生。
(2)有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本没有把学生职业操守纳入进去,或者纳入进去后执行不够。
(3)职业精神素养没有具体考核或检测标准。
(4)在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不注重教学研究,每次仅按时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缺乏创新意识和踏实钻研的“工匠精神”。由于自身缺乏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精神,故而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也不可能把这种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且教学也会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缺陷,加上我国电商行业产品低端、粗放的状态,自主创新能力弱,简单的“拿来主义”、“山寨”形象挥之不去,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整顿电商行业的形象,树立电商品质、品牌、品商理念都给我们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电商人才提出了迫切要求。
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工匠精神”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建立、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
2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2.1“工匠精神”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建立
对“工匠精神”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建立,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电商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开发、挖掘或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内容。
基础课程设置上,我们可以开发《“工匠精神”培养案例分析》的课程,譬如通过案例电影《入殓师》告诉我们什么是“工匠精神”;案例《庄子》“梓庆”的精妙阐述告诉了我们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案例“寿司之神”告诉我们何谓职人,让我们了解要做真正的职人必须树立正确的工作观;案例庄子《庖丁解牛》”来了解工匠之道的六项基本行为等等。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和经典古人的案例引入,让我们对“工匠精神”的了解更加形象和具体。同时增加德育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学时来增加精神培养的思想阵地。
就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而言,专业课的设置上我们以职业岗位为导向,打造网络商务信息编辑、网店运营、网络营销、网店客服和网站建设的“五岗并行”的职业技能人才,给这五门核心课程设置了基础篇和实战篇两个学期的课时,这样不仅保证各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阶梯性,而且让学生在一个领域学深学透,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实践教学同时,促进电商课程的有效融合。
实践出真知,在每个行业的职业精神培养中,都很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过程中慢慢体会职业精神,慢慢让这种精神融入到工作中去。譬如我校电商专业和多家企业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特别是在双十一这样的日子里,体验网店客服和物流配送等岗位的职业素养。当学生在具体的职业场景中就能真切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也能够更为清楚地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这会让学生无形中就把专业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相融合,自然而然的形成自己的职业信仰和追求。
在电商专业的课程规划中,课程内容是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我们可结合地方特色和专业特点,分析出电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精神,把职业精神纳入课程考核中去,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做到电商课程内容和职业精神的有效融合。
2.2“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
在“工匠精神”培养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将单向的、输出为主的的教学方式变为互动性、启发性的教学模式,最典型的就是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老师提前把任务布置下去,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调研或者资料收集,针对电商项目大部分可以实施网上调研,这样学生也比较容易完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进行引导或必要的讲解,其他的工作都由学生来完成。以学生为中心和主导,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耐心,为培养“工匠精神”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再次实施“互动教学法”,多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平台是“UMU互动学习平台”,该平台宗旨是通过微信群进行教学和互动,随时掌握学者参与情况,让每个人融入、分享和收获。这个学习平台可以及时查看我们上课与学生互动的情况,包括实时签到、问卷调查、拍照上墙、在线考试等等,这些功能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融入进去,注意自身的分享和收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踏实、严谨专注的精神。
教学方式的改变对 “工匠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让自身教学变得更加的轻松和实用。
2.3“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工匠精神”培养的基石,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而且要培养他们职业精神技能。那么这样的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呢?
首先,教师自身需要具有“工匠精神”,对待学术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严谨专注的精神。教师不仅仅只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在自己的学术领域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做该学科领域的专家。随着电子商务领域的高速发展,教师需紧跟时代,进行产教融合,多去企业调研和顶岗实习,这样才能培养与时俱进和刻苦肯干的“工匠精神”。同时对困难和挫折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并能使这种精神感染到学生,言传身教,起到榜样的作用。
然后,对待学生要有精致专一的耐心,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课下也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回答他们的问题,同时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和积极创业。这样学生在教师的不断促进下,形成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严格专注的职业精神,最终将工匠精神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职业素养,贯穿在自己整个职业生涯中。
2.4“工匠精神”培养的校园氛围营造
以文化人是弘扬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措施,我们需要对整个学院的校园氛围进行建设。首先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名工匠”进行收集和整理,比如马云、雷军等电商名人,在校园内宣传其职业精神;其次设立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表扬榜、教师教学比赛表彰榜、工匠精神园等;最后在教室、学生宿舍和学校公告栏等地方设置名人名句、横幅,校园内建立雕塑等来宣传工匠精神,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的氛围。
关键词: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工匠精神;教育创造
中图分类号:G711;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15-01
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和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从而带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文章以15级计算机班班务工作为例研究中专学校德育工作中工匠精神的渗透作用。
一、渗透工匠精神的意义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这是启蒙思想家魏源的一句名言,其思想精髓与当今时代所提倡的工匠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当教师面对班级中的不思进取、不和谐、甚至违纪现象时,仅仅靠道理说服和纪律约束,往往起不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如果在思想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制造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渗透工匠精神的具体做法
(1)开设讲座描绘前景、点燃激情。定期在班级解读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前景,邀请已经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班级开设讲座,为学生描绘美好的未来,帮助学生点燃学习和生活的激情。(2)设置班级每日“六问”。根据学习生活实际,在班级设立每日“六问”:我是什么身份?这是什么地方?我来要干什么?今天干了什么?今天得到了什么?明天该干什么?(3)规范日记格式,细化内容要求。引导学生每天写日记,一要书写认真,将心静下来、把字练好。二要作为练笔机会,注意语言精美,同时规定书写内容和格式:首先回答每日“六问”,然后发现并记录班级里其他同学有哪些闪光点,比如讲礼貌、上课认真听讲、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实践课能完成优秀作品、座位周围全天整洁有序等。还有是否存在特别不和谐的现象,是什么,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改进等。第三,用几句话来描述自己当天所看的专业延伸书籍、资料和课外书的感受。周末回家时,要求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与家长谈心,谈学校生活、谈将来、谈家长工作的辛劳,并于日记中体现。(4)鼓励每个人按兴趣精修专业相关科目。计算机专业涉及的科目很广,教师可将边缘科目列表呈现于教室,将自己平时购置的相关书籍带至班级,并利用每周的兴趣活动课,将用相关软件制作的作品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按兴趣精修专业相关科目。(5)积极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每个学生带一本散文书来班级交换阅读;班级每学期订阅两份报纸,这项工作由宣传委员负责;大课间组织各种球类、棋类、文艺类活动,这项工作由文体委员负责。(6)每日一生促膝交流。在课间,教师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目标为有的同学情绪低落或者近期表现优秀者、违纪违规苗头出现时、班干部管理出现瓶颈时,或者日记不能按要求书写的同学等。(7)创新地进行细致的卫生打扫。每个学生实行“各人自扫门前雪”并进行评比;值日生打扫公共卫生区域,负责8小时保洁制度;宿舍打扫效仿教室的打扫模式,由劳动委员和舍长负责。(8)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以来自新加坡的雷同学为例,新加坡对青年发展的要求与我国并不矛盾,教师为其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比如经常与其谈心,弥补其暂缺的亲情;在办公室带他观摩各种应用软件制作的作品,提高其学习热情;与其下棋,让他与老师切磋技巧,引导他在班级发挥其棋艺的优势,带领一部分爱好者学棋;每天遇见他,首先跟他问好,培养其文明礼仪习惯。
三、渗透工匠精神的成效
通过已经毕业的学生开设的讲座,同学们心中慢慢开始勾画自己未来生活的蓝图,学习逐渐有了计划,并且了解了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外塑形象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语言文明了,见到老师有礼貌了,教室里全天保持整洁,不需要值日生不断打扫了。课间基本没人玩手机游戏了,因为班级里藏龙卧虎。比如雷同学组织象棋小组,跟随者众多,他找到一种从未有的自信,整天笑容满面,专业学习劲头十足,制作的PS作品发回新加坡参加比赛获得了一等奖。鹏同学组织羽毛球队于球场厮杀、蕊同学的吉他队收了几个徒弟、丽同学的手工吸引了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围成一圈,忙得不亦乐乎。早读课书声琅琅、午休时全部入睡、晚自习自动自觉地做作业,看各自选的专业书。
“工匠精神”是一种“轴”精神。工匠精神是追求极致的精神,专业专注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一年下来,班级硕果累累:团支书获得市“三好标兵”,班长被评为2016年度江苏省三好学生,运动会获得精神文明一等奖、入场式一等奖,班级获得市级优秀班集体。
四、结束语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中专学生应该树立的理想。只有弘扬“工匠精神”,才能真正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才能打造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生存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一、工匠精神的概述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它是有我国的一流木工匠师聂圣哲提出的,正是由于这种精神,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应随之改变。而把“工匠精神”的学习理解加入到高等职业教育建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是当务之急。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建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现状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制约,我国教育的重点一直为知识教育,在对于建筑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也一直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育为辅。但是,实践对理论知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更是理论发展的源动力。最好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应该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就目前而言,每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毕业的技能型人才只占毕业人数的百分之一。
三、将“工匠精神”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结合问题分析
(一)“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于二零一四年印发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到的教育理念中,更深层次的职教体系,更科学的职教结构的现代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现阶段高职的人才培养只限于专科,如果高职学生想要进一步深造只能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从而失去本科职业教育的机会。而且,很多院校为响应国家课改而舍本逐末,在培养人才上注重理论知识的提升而在设置专业、管理教学与实际培养中并不能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使技能型人才难以具备“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科学的规划教育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中,职业院校缺乏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缺乏专门的规划教育机构;学生在自我的职业规划中,缺乏前瞻与远见,对自身的定位模糊;学生自身的服务能力差,意识薄弱,难以形成强大的职业梦想。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现阶段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阻碍了“工匠精神”的传承。在高等职业院校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因为“工匠精神”的不可自成性,需要老师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与职业规划。
四、建筑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法
(一)以能力为基础,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由于部分高等职业学校对与“工匠精神”的掌握缺乏,所以对与学生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要。树立科学的指导观念,让学生以劳动为光荣。只有确立正确的劳动态度,才能将工作的动力最大化发挥。在建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置于首位,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才可以正确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加强校内实训
实训是按照人才培养规律目标对学生进行的职业能力技术的应用训练。在建筑这个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是培养技能型的人才所必须的。要将“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实训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结合学生自身能力与建筑专业的不同课程特点对人才进行针对性培训。教师在专业知识的培养中,要做足职业技能的培养,将“工匠精神”与教学课程相互渗透,有意识的在实际讲课中带头的践行“工匠精神”,从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中建筑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进行“工匠精神”的定期宣讲
弘P“工匠精神”,社会的重视程度和认可度很重要,由于当前的教育体制,民众普遍认为从事劳动型工作是“没出息”的表现,实则不然,再尖端的科技、再高大上的成果都需要去实现,必须要有人做出来,论贡献,一个工匠或许并不比一个科技人才差多少。所以,要进行建筑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一定要进行关于“工匠精神”的宣传,使“劳动光荣”这一口号得到学生的重新认识,正确的树立爱岗敬业的劳动理念。
五、结语
“工匠精神”一词由来已久,它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理念,一种将“中国制造”转为“中国智造”的梦想。只有发扬“工匠精神”,才能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建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他们的敬业精神,从而满足我国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疆;棉花产量;神经网络;预测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5日
我国是纺织服装业大国,棉花的稳定供给对我国棉纺业意义重大。2011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2,393.9万亩,产量289.8万吨,连续19年保持面积、单产、总产、调出量全国第一。棉花产业发展的稳定与否,不仅关系到国家棉花安全和棉纺工业稳定发展,也关系到新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棉花产量的预测。分析与预测新疆棉花产量,不仅可以了解新疆棉花产量的走势,而且有助于统筹安排新疆棉花的种植、消费、出口等相关事宜,从而稳定棉花市场的供求,同时兼顾棉农的利益。
棉花属于纯经济作物,受市场价格变化影响很大,因此棉花种植面积具有很大波动性,同时气候变化对于棉花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相比粮食作物来说,棉花产量的预测具有较大难度。
时间序列预测和灰色系统GM(1,1) 等模型均是假设所有的影响因素都蕴含在单一历史序列中,主要依靠总产量数据建立预测模型,需要的数据较少,比较容易操作;适合于具有长期趋势的序列,对于波动比较剧烈的序列预测效果较差。目前,对新疆棉花产量预测的研究大部分都是此类。
回归分析预测和神经网络预测属于因果关系预测,假定一个因素的变动是由另一个或几个变量引起的,通过掌握自变量的变动可以知道因变量的变动趋势。要求占有尽可能多的资料,而对数列的波动趋势没有特别要求。回归分析需要假设关系的数量模型形式,然后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而神经网络则不需要假设数量关系的形式,通过反复多次的学习和训练达到模拟变量关系的目的。本文拟选用BP神经网络对棉花总产量进行预测。
一、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方法
关键词 通腑祛痰活血法 急性脑出血 CRP IL-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146
资料与方法
收治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8~79岁,平均57±719岁;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9~78岁,平均56±418岁。所有患者均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血管疾病分类和诊断要点为标准[1]。同时排除肿瘤、急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及血液系统疾病。11例为脑出血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同上),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45~78岁,平均68±9岁。两组性别、年龄、危险因子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等)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房纤颤;严重感染,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障碍者;用过抗血小板、抗凝及降纤溶栓药者。
治疗方法:对照组基础治疗:脱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用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滴,每6~12小时给药1次,持续3~5天;稳定血压,血压>200/110mmHg时,给口服卡托普利25mg,3次/日;预防或控制感染,选用青霉素360~480万U,静滴,2次/日;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液体量维持在1500~2000ml。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于入院第1天开始口服中药“星蒌承气汤”加减方(组方:全瓜蒌10g,胆南星12g,石菖蒲15g,芒硝6~10g,全虫吞服10g,丹参15g,郁金10g,枳实10g,水蛭10g吞服,牛膝10g,大黄3~6g)1天1剂,两次煎汁400ml,分2次服,可根据兼症(兼头晕者加钩藤、、珍珠母;如舌质转红而彻夜不眠者属痰热内蕴而阴液内耗,可加鲜生地、沙参、麦冬;兼气虚者可加入黄芪、党参、太子参;风邪重者加天麻、钩藤、牛膝)适当加减,并使大便控制在每日1~2次,便质软而不溏。同样治疗15天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标本采集: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ml,标本室温放置,凝固后2000转/分离心10分钟,留取上清液,冻存于-20℃冰箱待测。24小时内、3天后、7天后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为CRP、IL-6。
检测方法:IL-6和CRP浓度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公司,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其他指标测定:测定全部患者的血清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LDL-CHO)、空腹血糖(FBG)。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X±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采用SPSS 12.10,统计软件包,组间数据显著性差异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
结 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匠心教师
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的要求,肩负着为国家、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作为职教者应弘扬工匠精神,不忘初心,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传承技艺的作用。
教育专家吕型伟有一句名言:“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履行的服务宗旨是帮助行业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这需要广大职教者践行工匠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技能型大军。是职教者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完成着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培养;是他们用不懈的努力、严谨的工作态度传承育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践行工匠精神服务于行业企业;是他们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劳动大军素质转变,这已成为实现“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工匠精神的涵义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职业教育中,学生是职教的“产品”,教学水平是职教的“工艺”,打造“品质学生”,是职教弘扬“工匠精神”的体现。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这就要求职教老师在从事培育技能型人才的工作中要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对学生负责、对技能精益求精,以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高质量“产品”培养的完美和极致。广大教师力做“职教工匠”,取决于技艺精湛的匠艺,追求熟练的匠心,精益求精的匠志,服务学生的匠德。作为一名优秀的职教匠心教师应牢记教育使命,认真落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技能教育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职教事业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在匠心育人环境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积淀工匠精神的底蕴;将工匠精神贯穿到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将工匠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中,引领学生体验企业文化、体会精神实质,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崇尚劳动、独具匠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执着专注的忠诚
一名优秀的匠心教师,弘扬工匠精神,执着专注是必备的品质,选择了“教师”这一圣神的职业,这将是一生的事业,无怨无悔,永不言弃,永葆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成为一个静心做教育的人。教师的忠诚体现在对教书育人的无限热爱和执著信念和对学生的大爱之心和无悔付出及对高尚师德的始终坚守和不懈追求。选择了“教师”这个光荣的称谓,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责任和担当,必将倾注自己全部的知识、能力、智慧和情感,把职教事业作为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特别是面对的是十五、六岁叛逆期的青少年,必须融入自己的情感,充满对学生的热爱,才能真正开启学生职业工匠之道的大门;只有倾注于学生耐心、细心和关心,才可帮助学生解决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同时,对于匠心教师而言,每个学生都是自己专业技能生命的延续,是自己心中的唯一,需要去发现、去欣赏、去培养、去雕琢,打造出品质学生,才能实现一名职教老师的真正价值。
三、精益求精的准则
工匠精神出精品,职教传艺筑国基。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技艺精湛的技工队伍是一名优秀职教工匠具有的思想特质和从业准则。匠心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只有拥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并把其精神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大国工匠”,这是实现职教“立德树人”的最高境界。
作为一名匠心教师传承的“精益求精”是一种认真精神和敬业精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工匠精神之本,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匠精神的核心,爱岗敬业是教师工匠精神的标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工匠精神的体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匠心工匠”必对所授技艺精妙掌握、对行业领域深刻研究,每年家人社部表彰的若干 “技术能手”、“技术创新标兵”和“五一劳动模范”难道不是我们应向其学习的“匠心教师”吗?“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只有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在不断熟练教学流程、熟悉行业动态、了解教学内容中提升教学水平的境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创新思路、精益求精的追求卓越,才能帮助学生从“门外汉”培育成“技艺通”的技术能手,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匠心教师只有刻苦研究、探索为师之道,针对学生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才可寻求到育人成效的最大化。
四、创新进取的旋律
关键词:技工学校 工匠精神 精神培养
技工教育是以技工岗位就业为目标的职业准备教育,其旨是培养制造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专门技工人才。职业素质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是职业精神,而对于技工学校学生来说,其需要具备的职业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期,并且制造产业结构也正在进行调整,因此企业更加看重人才的工匠精神。然而,在我国的技工教育领域,对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深入研究。笔者在此结合技工教育的实际,谈谈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工匠精神简介
1.工匠精神的概念
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于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与精益求精,它既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精神理念。优秀的工匠都专心于不断雕琢和改善自己的产品及工艺,他们对细节有着极高的要求、对精品有着执著的坚持。工匠享受于产品在自己手中不断升华的过程,即使利微,却可以长久造福于世。
2.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精益求精。对产品追求极致的完美,注重细节,为了一点小的提升不惜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反复进行改进。二是严谨。对待产品的要求极高,态度一丝不苟,绝不投机取巧,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切实保障质量,不达要求不交货。三是耐心、专注和坚持: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永不停止追求更加完善和完美的脚步,无论对于材料、设计抑或生产流程,均不断进行改进。四是专业和敬业:以打造行业内最佳优质的产品为目标并不断努力,将自己的职业和工作看得无比重要。
3.工匠精神的意义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经济水平的提高,制造产业出现一种不良风气:心浮气躁,很多制造企业为了赚快钱而一味追求投资少、周期短及见效快。而这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即时利益,却使得产品失去了品质灵魂,长此以往,必定使企业和产品的口碑下降,继而逐渐为市场所抛弃,难以长远发展。因此,当前的制造企业急需工匠精神,只有拥有了工匠精神,才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稳定立足和长远发展。当一个企业拥有了工匠精神,对待产品精益求精之后,自然会得到广大用户的信任和喜爱,成为广大用户的优先选择。
二、技工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通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当前,随着科技水平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一线技能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加快推进制造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产业,从而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而若想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技工学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通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推进现代技工职业教育的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面向制造企业技工岗位的专业教育,因此它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工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以及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历史使命和职责。可以说,现代职业教育与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而若想有效推进现代技工职业教育的发展,就必须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工匠精神培养来提升技工职业教育的档次。
3.通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实现技工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
技工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为国家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我国未来在高技能人才发展方面,应当将重点放在技师及高级技师的培养上,着力打造素质和技艺高超、专业门类齐全的技能人才队伍。而对于技能人才,不但要培养其专业技术,还应培养其职业精神。现代制造企业在招聘人才之时,也越来越注重人才的职业精神。可见,技工学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促进其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必要措施。
三、技工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意识
当前技工学校教师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培养工匠精神的意识,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其次,社会和家庭也应当从原本的“重学历、轻能力”的教育观念中走出,肯定技能人才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摆脱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影响。只有将技能培养与工匠精神培养融为一体,在教给学生一技之长的基础上,让学生领悟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的含义,才能使学生具有崇高的职业精神和牢固的职业信念。
2.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古有孟母三迁,现代教育亦需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才够使教育收到预期效果。因此,技工学校应当积极建设以“发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为引领,充分利用各种隐性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例如,学校可以将一些有关工匠精神的励志标语、名人名言等悬挂在实训楼走廊的墙上,或是利用校园网络、微博主页、微信公众号等向学生宣传工匠精神,以及时常表彰具有先进工匠精神的优秀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工匠精神的真谛。
3.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训的结合,持续渗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在理论教育中融入,更需要在实训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和领悟。因此,当前技工学校要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训相结合,持续渗透工匠精神。目前,大部分技工学校常用的教育方式是建设“校中厂”和“厂中校”,前者指企业将部分生产任务交给学校来完成,由学校师生按照事前协议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任务;后者则指企业为学校教育提供实训场地,并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以实现互利双赢。通过这种模式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亲自体会到作为一名技工工人应有的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四、小结
无论在我国还是发达国家,工匠精神都由来已久,它所体现的精益求精的理念是促进制造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因此,我国的技工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将工匠精神培养作为主要教育目标之一,以满足国家对于高素质技工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2]康樱子.践行工匠精神 树立职业英雄――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举办“践行工匠精神”座谈会[J].职业,2016(19).
[3]郑立巍.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
[4]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04-02
工匠精神是一种优秀的思想精神,对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综合效果,培养更多社会与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同时工匠精神的培养也能够使高职学生认识到强化自身技能的重要意义,为未来的工作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基于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讨论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培育的相关建议,以期能够对高职院校学生优秀思想精神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工匠精神内涵及本质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表现,对从业人员的工作理念、工作质量将会产生较大影响。工匠们以其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不断雕琢产品,改善产品质量。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注重专业精神的渗透。
专业精神具体包含专业技能水平、专业职业素养等,需要坚持“追求完美”的思想精神,坚定工作理想,为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二)工匠精神的本质
工匠精神的本质为职业道德,可谓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社会发展与企业发展中所需要的员工品质。工匠精神理念下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中。
1.遵纪守法,严于律己
每一位员工均需要遵守企业或者职业相关规定,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责任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
2.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爱岗敬业、勤于劳?樱?是工匠精神的重要思想内涵。工作中需要在深入分析职业特点、职业要求的基础上,做一行、爱一行,诚实守信,乐于奉献,为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3.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合作是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在职业工作中,员工需要坚持与人为善,积极与他人交流,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同时,还需要坚持团结互助的思想作风,合理安排工作,彰显传统工匠精神对现代工作的重要价值。
二、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方式,也是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
成为世界制造强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目标,而制造业的灵魂是工匠精神,故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均离不开工匠精神。基于各类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而言,若想促进经济的发展,则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比如德国,作为著名的制造强国,其工作中坚持着“精益求精”的思想理念,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坚持着良好的职业操守。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教育指导活动中,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培养更多具有优质思想品质、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
(二)推动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方式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基于市场发展动态、市场发展前景等进行综合性研究,不断完善高职教育的模式。工匠精神中各项职业特点、本质要求等符合当前市场发展的具体要求,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综合职业教育的效果。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第二课堂教育中,能够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坚持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思想作风,是推动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式。
(三)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工匠精神要求每一位从业者均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会使高职学生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对自身的工作发展、学习状态以及提升目标等进行明确规划。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促进学生精神发展、增强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职业竞争力,使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对高职学生未来的工作与发展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三、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的培育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工匠精神;利用专业课与小班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以及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力度等方式,使每一位高职学生均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促进我国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爱迪生、富兰克林等世界级的工匠大师将工匠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工匠精神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生产建设的发展。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指导活动中,需要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工匠精神,从工匠精神教育、工匠技能指导以及工匠专业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指导,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需要提升对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学投入力度,基于工匠专业建设的实际需求,建设实验室、实践基地等,并保证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专题讲座、课外实践活动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多个渠道、多个角度认识工匠精神,培养高职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热爱钻研的工匠精神。
(二)利用专业课与小班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
专业课是培养高职院校人才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需要将专业课作为教学活动重要基地,需要在明确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特点、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为高职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专业课、小班教学指导活动等,科学设计学生工匠精神养成计划,将这一教学计划和专业课教学融合起来,依据专业课程的不同特征,循序渐进地渗透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细节、专注专业,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指导与思想培养,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作风,坚持工匠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基于自身的专业特点、职业发展趋势等,灵活开展任务驱动活动。为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或者合作任务,学生需要坚持工匠精神,认真地完成任务,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任务的设计需要与学生的技能水平、认知能力以及职业发展需求等密切相连,在检验学生工匠精神体会情况的同时,也能够为高职学生未来的工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
(三)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力度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逐渐形成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高职院校需要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的积极影响,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等,开展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力度。
首先,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企业知识、职业素养的教育活动,与优秀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各项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融入实践工作、职业工作中,以便于更好地彰显工匠精神,形成专注、敬业的优秀品质。
其次,在企业专业实训中,需要坚持学生实际工作实践与职业素养相互融合。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后,工匠精神需要与学生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环境相互联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工作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与发展目标。
什么是工匠精神?通常把它解释为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然而精神只是人的认知的结果,一个人呈现出什么精神,和他的认知风格及认知水平密切相关。工匠精神的形成,需要的是一种基于物品的认知风格,以及对物品制作的兴趣。真正的工匠,他们可能不具备在纯粹符号层面理解复杂公式和原理的兴趣与能力,但他们对世界上的各种物品有着极大的兴趣,对物品之间的细微差异有着极大的辨识能力,能够在与物品的直接接触中凭借经验产生出奇妙的构想并制作出新的物品。只有在这种认知风格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对我国来说其实一点也不陌生,它渊远流长,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工匠史的国家,无数技艺精湛的工匠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令世界惊叹的杰作,如四大发明、秦始皇兵马俑等等。有些作品至今还是世界之谜。那么,我国的工匠精神是如何逐渐丢失,甚至到了今天几乎殆尽的程度的?其原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第一个原因是对西方科学文化的片面理解。这是认知的原因。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西方眼花缭乱的工业成就,使国人睁开了重新审视世界的眼睛。然而当我们在积极引进西方工业成就的同时,往往把这些成就简单地归结为西方自然科学的进步,却没有看到他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即技术。科学与技术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在技术的支撑下,科学才可能真正造福于人类,就是科学研究本身也需要技术支持。但在这对关系中我们往往忘了后者。而技术中,也是既有理论的成分,也有工匠的成分,技术绝非科学简单应用的结果;技术中如果完全排除工匠因素,把产品的质量完全系于机器设备,那么这种工业就只能生产出常规水平的产品。我国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比如许多制造企业竟然宣称:职校生的专业能力是完全不重要的,他们只要听话、能吃苦就行!德国如果也是这样看待技术工人的素质,那么他们就完全没有必要采取双元制模式。
对西方科学文化的这种片面理解,直接导致了我国科学主义的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层面导致了工匠精神的逐渐丧失。这种科学主义的教育模式表现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科学课程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而且科学课程的教学,也往往只重公式演算,而不重实验操作和技术应用。伴随儿童成长过程的几乎全是文字、公式,他们极少有机会从事制作活动。这种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对具体物品兴趣的缺失,并阻碍了他们基于物品的认知能力的发育。他们的认知能力被牢牢地圈定在了与现实世界相割裂的文字和公式中。
第二个原因是企业运行模式。这是机制的原因。经过多次经融危机的冲击后,发达国家重新意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而通过对制造业发达国家的分析,人们重新意识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我国对工匠精神培育的呼吁也正是基于这一大背景。然而在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上,我们似乎正在缘木求鱼。因为许多批评把问题的原因指向工匠,似乎是因为技术工人们缺乏工匠精神,才导致了我们产品质量的低下。这种批评对技术工人们来说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