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探究性学习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第1篇: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动性;概念;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91-01

一、农村中下层初中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培养的概念解析

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突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已经成为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着重突出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探究性,这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变革,更是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的转变。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重点就在于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去体验知识,锻炼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

农村中下层学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偏差的农村学生,这些学生有的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能够改善学习成绩的。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根据他们的现有学情,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创设现实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数学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自觉和积极的参与思考和学习,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理解并掌握文化知识、发展自身能力。

二、农村中下层初中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培养的意义探究

1、体现时代性的优势,培养了大批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就是不拘一格,各式各样的人才观,与此相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意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性选择、推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运用者,可以发展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智力也会得到较好的发展。

2、把握规律性的优势,定位了教与学共同发展的结合点

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是把握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很好地改革教材和教学方法的体现。随着教材改革的全面铺开,初中数学课教材已经实现了新旧转型,教学方式也做了创新和改革,尤其是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环节,自主探究的环节,如:“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阅读天地”、“操作平台”、“辩论会”等;初中数学课每一单元开头都设置了“探究主题”(探究活动)来指导单元教学,案例和活动也较多。总之这些变化都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习主动性等主体性精神,变革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

3、富有创造性的优势,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品质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质是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习中,突出学生主动性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始自终充当主人的角色,他们把教学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在活动中,能够确立敢于负责的意识和精神。主动性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与教师、同学频繁的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从而使自己具有一定的亲他性。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既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又能使别人有表现的机会,共同的活动是人们交往的前提,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合作。

4、强化沟通的优势,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主动性的培养,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我们知道,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相倚,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自我发展的自主参与者,是积极的探索与创造者,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关系。教师能够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参与愿望,学生就会有明显的向师性。他们高昂的参与热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教师的教育热情,一种更加强烈的情感或许由此产生。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学生的人格价值也会得到体现。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也会感受到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对学生无私的关爱,从而增强对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教师的人格价值也会在学生心目中得到升华。

5、活跃的课堂气氛优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这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学生主动性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需要(即表现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通过参与,学生可以获得表现的机会,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课堂上洋溢着的不只是教师的热情。成功的体验更有助于学生求知欲望的产生。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会让师生双方体会到教学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将形成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并不断反思学习方法,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由此看来,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特点,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发展,通过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教学过程整体的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

一、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数学概念教学一般分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深化和概念的应用三个阶段,而概念的形成则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基础和重点,有时也是一个难点.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关注数学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根据数学概念的特点,设置一串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教学《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出示了例题:同时掷两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⑴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⑵两个骰子点数的和是9;⑶至少有一个骰子的点数为2.要求同学们如何思考这几个问题.刚开始时,好多同学的脸上皱起了眉头,对于例题中的问题无从下手,后来,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很快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用列表法来分析,并且不重不漏地列出了各种事件的结果,随着表格的完成,举手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三个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接下来,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由四人合作共同探讨,要求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继续挖掘,是否还可以提出别的问题,并就自己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看哪一组同学的问题提得多,提得好,解得对.应该说,这次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数学概念导入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概念、法则形成的过程,从而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二、在定理性质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定理、性质、法则的教学过程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定理、性质、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把教材上的知识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探究的问题,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体验定理、法则形成的过程,在尝试中去体验去创新,从而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个如右图的等腰三角形纸片(ABC).在ABC中,AB=AC,AD是∠BAC的平争线(即∠1=∠2),让学生把等腰ABC沿着它的顶角平分线AD所在直线对折进行操作.同时,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首先,让每个学生思考在ABC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其次,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的发现,并考虑证明方法。

第三,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讲解他们的发现及证明方法.(有不同意见或好的建议可讨论、争论)

最后,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相关结论,从而引出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即“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三线合一。”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当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后,就会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转变为探究的阵地,这样既明确了探究方向,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并且又能与以后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构成整个内容的探究脉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同时找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丰富发展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树,这对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极有帮助.

如在学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让学生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相关性.

(1)教师提出问题,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有什么联系或区别,学生课后思考探究(可分成小组);

(2)准备一节课让学生发言讨论,讲解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3)师生共同总结。

第3篇: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78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难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开展教与学。探究性学习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使学生在探究中有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学生自主去思考、探究,而不是被教师直接引向问题的答案。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并对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

目前关于探究的具体含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方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作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从上述的定义可知,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围绕特定的研究问题展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方法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根据考试要点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作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记下所有的实验操作过程,然后进实验室做实验,而对为什么这么做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如果改变了步骤会出现什么后果等情况缺乏一个总体的认识。如果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事先让学生找准目标,然后再去思考解决该目标的方法,这样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来源就是兴趣与爱好。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变。探究性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现实中的化学现象或者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些化学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做这些探究性作业,提高自身对化学的兴趣。

3.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调控者,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做到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改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具体的探究问题,创设探究的情境,把握探究的深度,针对探究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状况有一个预先的判断,通过总结和评价探究的结果,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因此,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调控者。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也能促使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通过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1.开展探究性实验。

实验在化学课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化学教材现有的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和演示实验为主,而探究性实验很少。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开设一些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实验问题、确定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具体实验操作验证的整体思维能力。其具体操作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首先,任课教师可以将班级的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给定一个问题,由各个小组设计一个能解决该问题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进行相应的实验,通过对比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最后,各个小组对自己的实验思路、实验方案、实验过程进行演示汇报,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总体评价。这种全方位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可以在一个学期中开设2~3个这样的实验,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不只是要求学生记住操作过程,然后像机器一样照程序操作。

2.布置探究性作业。

作业是学生用来发现自己课堂学习不足,巩固课堂知识的最好方式之一。学生只有通过课后作业,才能深刻理解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才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和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往往侧重于一些概念性内容,而对一些创新性和探究性内容的作业明显设计不足。因此,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些既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内容,又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究性作业。如:我们可以通过布置一些阅读课外资料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课外探究能力。讲授金属材料时,介绍现在的超疏水材料是一种非常前沿的科技材料,因为它有自清洁效应,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回去查找相关的报道和资料,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外知识量。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社会调查和实验类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去学习探究,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

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便捷性,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然后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WEB和移动便捷设备的网络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也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强大资源,开展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利用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或者搭建自主的学习平台,设计富有探究性的学习题目,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提出解决方法,提交所设计的方案。

探究性学习强调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以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些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孙志璞,苏继红,陈淑清.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6(4):18-19.

[2]奚志茜.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2):28-29.

第4篇: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模式;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在高中学习阶段,物理属于学生必学科目之一,而物理这门课程本身对于学生思维就有着一定的要求,而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自己思维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去发现物理学习中所存在的一些知识点以及规律,进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一定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探究性学习模式就有这种作用。为此,笔者也对其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探究性学习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这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将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其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之下启发学生提出质疑,然后再按照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用按照教师教学步骤一步步进行,能够按照自身步骤去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好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

2.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教学手段更加的灵活

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手段也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按照实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学生具体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这样就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当中,进而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3.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其本身就是教师做出教学引导,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再解决问题,而这一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物理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上升。由此可见,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大程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真正发挥出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作用,教师就一定要做好指导,为学生巧设问题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相应的实践方案,自主去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定律》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做好教学准备:“在教师天花板上方悬挂一根细钢丝绳,并且在其下方悬挂一个1kg的铁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将球拉开一个角度,同时将其贴近自己的鼻子,之后再让铁球自主进行摆动,而自己则需要站在之前的地方,等待铁球的返回。”在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物理教学情境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1)不如你们猜一猜铁球会不会撞到我的鼻子?(2)如果我将铁球用力推出去,并且赋予其初速度,等到球再一次摆回。但是,为什么离开了原位置,这是为什么?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出来,进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应用物理规律或者是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在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最大程度将其价值发挥出来,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它们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物理探究活动中,这样就能将学生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发挥出来,实现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在高中这一阶段,物理这门课程的基础就是物理规律以及概念,也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于的一种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很好地掌握了物理规律以及概念,才能更好地进行以下的学习。首先,要对学生讲解一些物理规律和概念,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物理学习。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弹力》这一物理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想引导学生对弹力相关概念进行一个了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下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相应的案例,并且让学生使用弹力知识去对其进行解释,这样学生就会更好地理解弹力这一知识点,而学生在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过程。

3.应用物理小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教师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一些物理小实验,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物理小实验中,而学生一旦参与到实验组中,其自身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动量守恒定律》这一物理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一个物理小实验:“在一个气垫导轨上,用一个小质量滑块去碰撞另一静止的大质量滑块”,然后让学生去观察这个实验会发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滑块速度变小,静止滑块速度增大”这一物理现象;在进行物理小实验后,教师可以提出假设:“两个物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速度变化会有什么规律?”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掌握相关内容,并且找到答案,以此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同时其物理实验能力也会随之上升。

4.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和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物理问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完成《牛顿第二定律》这一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测自行车所受阻力的方案,并且应用其自己所设计的方案估算一下同学在公路上骑自行车时受到的阻力,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由此可见,教师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将探究性学习模式价值发挥出来,就一定要意识到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生活出发,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探究性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物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其教学方式也十分地灵活多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杏.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66):140.

[2]余长江.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5,(02):79.

[3]罗燕斌.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2013,(07):85.

第5篇: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 教学策略

新课程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目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构建中,积极地探索知识的领会与运用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能力.数学探究性学习,不是只对少数优秀学生的要求,而是面向所有高中学生提出的.它是一种注重学习过程,而非结果的学习方式,有别于数学学科竞赛.

一、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在于它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把实现学习目标的任务交给了学生.学生有自己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方式,教师的作用就是顺应学生的主体需要,创造条件,为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提供必要的准备与及时的指导.从教学效果看,认真参加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学生,对数学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掌握得不错;而且学生数学学科视野更开阔,更能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教材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体现了数学教育应当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价值与其基本特征是分不开的.

1.开放性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资源.在学生完成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内容之外,教师应鼓励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补充、变通、扩展问题或者在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只有接触足够的课程资源,学生才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探.

2.实践性

学生在人与环境的交往实践中获得新知.高中数学逻辑性比较强,注重知识之间的推理,但数学并非是闭门造车,实质是生活的反应.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让数学课程回归生活,从而为学生成长提供发展的空间.

3.主体性

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数学学习的效率.探究性学习纠正了传统学习过于注重考试和分数的弊端,主张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有意义学习.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知识之外获得更有意义的体验性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热情.

二、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别于“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需要拓展学生学习途径,将学习领域从“课堂”延伸至课外,甚至是更广阔的生活之中.

1.课堂教学渗透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是高中生学习数学的主渠道.课堂常规教学能夯实学生基础,也为探究性学习提供可资利用的学习资源.课堂教学渗透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求知欲.学生主动探索离不开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悬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欲.

例如:黄金分割是高中几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生活中具有巨大的艺术与技术价值.在进行相关教学前,教师可简单介绍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学生惊叹于“优选法”在艺术、语言、建筑等领域的广泛运用,知识的悬念油然而生,学生急于了解“优选法”是什么.这为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2.开放性试题融入探究性学习

开放性试题强调学生在完成试题过程中,情感与思维的参与范围与程度.它体现了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本身蕴含的思维美、过程美.开放性试题为学生积极探索提供了学习素材,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例如:通过改变试题的命题结构与设问方式可以生成新的问题,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增强问题的探索性.如:已知a,b,c∈R■,并且a■.课本提供了本题的论证方法.教师可根据目标的结构特征,改变考察问题的角度,可以获得新的思路.

3.实践活动联系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主张课程与生活融合,理论与实践联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尤其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科技问题等都包含数学的原理与方法;数学知识也可以用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如生产实际需要,分析需要等.函数概念,正是对生活常识的概括与抽象.只有从具体实例的理解中领会函数概念,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概念的一般性和背景的多样性.

例如:排列应用涉及一些繁杂枯燥的计算,学生感到寡然无趣.可以设置学生动手类活动:分书本.把6本不同书本分给6个人,一人一本,总共有多少分法?学生兴趣盎然,对排列的理解就水到渠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留心学数学.购房贷款决策、人口数量预测等都涉及数学知识的具体运用.

三、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思维训练

探究性学习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数学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抽象思维.要求学生具备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与流畅性.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摆脱题海战术,以典型例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直线y=mx+2与曲线y=■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摇 ?摇.

错解:将y=mx+2代入y=■,并平方、整理得:(m■-1)x■+4mx+3=0,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x■,x■,可得m

这时可组织讨论分析:在圆锥曲线问题求解中,按照常规,人们总习惯于转化成关于x的二次方程.上述错误就在于这样的思维定势,事实上y=■隐含了y>0而不是x>0,因而本题应转化为关于y的二次方程(m■-1)y■+4y-m■-4=0有两不等正根(即直线与双曲线的上支交于两点),从而可得-1

总之,高中数学实施探究性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师生更新知识观念,又需要师生教学方式的转变.数学教师要拓宽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途径,狠抓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参考文献:

第6篇: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自主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119-01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和理解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我谈一谈关于探究性学习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概念的教学中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

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函数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也不应只关注对其表达式、定义域、值域的讨论,而应选取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在定理、法则的发现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对于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规律以及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虽然早已被数学家们所论证与应用,但是前人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习应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揭示知识背景,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探究痕迹,让学生体验数学家们对一个新问题是如何去研究创造的,对数学规律作出充分观察、思考、猜想、交流,使规律的出现适合学生自己的数学需求。

三、在例题、习题的引申拓展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灌输达到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合作交流、体验得来的。数学合作交流学习要以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为基础,离开了个体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进行例题、习题教学时,尽可能放手于学生,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先试”;在尝试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相互提问共同探讨;解完题后,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整理反思,概括解题思路,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对题目进行拓展变式,应用迁移,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融会贯通,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对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探究

代数中的很多内容充满了用来表达各种数学规律的模型,如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

五、数学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的探究

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赢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等。如学习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计算有关经济问题。

六、对实践性作业的探究

第7篇: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 教学应用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得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提出问题、探究知识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与方法。探究性学习模式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体验感知的加强,更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然而,一些初中数学教师没有认识到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积极意义,无法开展有效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因此,笔者选择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注重质疑氛围的营造,开展探究性学习

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更是为了对初中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进行培养。要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探究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利用数学学习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及主动解决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质疑的氛围,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利用质疑的气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十分重要。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活动就应当是以学习为基础,以解放学生为目的,以锻炼学生为过程的学习活动。

举例说明,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营造质疑的氛围,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行引导。教师在引出有理数的概念时,可以利用几个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像“整数是有理数吗?”“小数是有理数吗?”“分数是有理数吗”等,都可以使学生对有理数的概念与性质进行关注。在这样的质疑情境下,教师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发现有理数所包含的范围,深入了解与有理数相关的数学内容。在这样的自主探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二、加大分层教学的力度,开展探究性学习

每一位初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都有着不同的目标,也具有不同的数学学习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考虑,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效调整,使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分层次的探究性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探究需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清晰的呈现。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要通过询问了解学生对其的了解程度,让学生关注学习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布置具有针对性与层次性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如在讲解《图形的全等》的时候,教师要在讲课之前了解学生对于全等的认识,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对于那些对全等没有任何了解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将掌握全等的基本概念为预习目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对于那些对全等有一定理解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全等条件的预习探究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图形全等知识的学生,教师要开发其潜能,将设计图形全等的题目作为预习内容。这样的分层探究活动,可以使具有不同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加强探究评价的应用,开展探究性学习

评价是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教学,教师需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有效改革,利用探究式的评价体系配合评价教学方法的使用。科学的课堂评价需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与鼓励性,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课堂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在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对学生的付出给予肯定,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教师可以利用“你分析得很多”或者“你得出的结果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等,对学生进行肯定。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得到有效培养。比如在讲解《校园景观设计》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共同探究出一套有效的校园景观设计规划。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对于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评价,使其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在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时,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内所有的成员进行有效评价,使学生意识到合作探究学习对自己的影响。只有课堂评价与探究学习相符合,才能使初中数学学习过程更科学。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于课堂整体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积极作用。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初中数学教师能重视探究性教学,认识到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探究性学习模式得到有效应用,才能使初中学生的数学探究思维得到发展。

第8篇: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探究性学习效果不佳。作为教师,应想方设法解决相关问题,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

生物;探究性学习;有效开展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得到了广泛开展,但在探究性学习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学生逐渐学会了配合老师,经常掩盖发现的疑问,课堂顺风顺水,一气呵成;二是一些教师固守预设,没有勇气把握课堂的生成,课堂功利化,缺少灵动和思维深度。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好的探究性学习其主体必是学生,教师在活动中不能抢眼,要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要做到这点一定离不开好的情境。好的情境是开展好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情境创设要多元化,常见的情境可以描述生活实际,可以在学生的活动基础上生成,也可以在挖掘文本内涵的基础上,借助媒体教师自己创设。例如,在学习《爬行类》一课时,教师创设了一只小蜥蜴要寻找自己同类的故事情境,情境贴近学生的感知,学生既好奇又有兴趣,探究活动一下就展开了,并且以找同类为线索,通过小蜥蜴不停地寻找,学生的好奇心贯穿着整个探究。又如,学习《血液在血管里流动》一课时,教师播放显微镜下小鱼尾鳍中各种血管的视频,微观世界的奇妙,立刻将学生置身于探究情境中,调动着学生不由自主地思考,判断着哪些是动脉,哪些是静脉,什么样的是毛细血管。从血管的粗细到血流的方向再到血管的主干和分支最后到红细胞通过的状态,学生置身在探索情境中,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真实地反馈,动态地生成,学习着知识,感受着方法。这样的情境下,教师是灵魂,无处不在,但也只是灵魂,绝不抢眼,默默地保证着探究活动的进行。在一定的情境下,探究活动要取得实效,还要注意所选的探究材料的活动价值,尤其在生物概念教学中,恰当的材料能够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诠释知识,成就轻松愉快的学习认识过程。

二、合理设置问题,推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置问题,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教师设置的问题决定着探究的价值。问题要有探究价值,更要有驱动性,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以《爬行类》一节课为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建构爬行类特征的概念。问题1:你知道的动物中,有哪些属于爬行类?这个问题既了解了学生的已有认知,也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问题2:(出示蜥蜴或壁虎)你抓过蜥蜴(或壁虎)吗?有什么感觉?它的哪个结构和爬行类相适应?引导学生亲身感知,观察感受爬行类的特征。问题3:爬行类还有哪些特征呢?再次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推动学生逐步完成知识的建构。

三、注重课堂生成,挖掘探究性学习资源

探究性学习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不要固守预设,要重视课堂生成”。再以《爬行类》这节课为例,课堂上我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学生们都熟悉的题材设计了课堂主线,在小蜥蜴寻找同类的路上,先后让小蜥蜴遇见了鱼、青蛙、乌龟、蛇、鳄鱼等动物,每碰见一种动物,都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猜想空间,也为问题的生成创造了条件。例如,蜥蜴碰见乌龟时,一部分学生会认为它们外表不像,不是同类,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或者有一些生活认知,认为它们是同类,这样新的问题就生成了。学生生成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最有价值的问题,也是教师要利用好的最好教学资源。当出现问题时,可以给时间让正反方学生辩论,通过辩论发现乌龟和蜥蜴相同点远比不同点多,最终得出是同类的结论,进而总结出“有些爬行类体表覆盖的是骨质甲”这一特征。同样的认知过程,碰见蛇以后,辩论出“有些爬行类无四肢”这个特征。在辩论过程中,教学内容得到了深化,学生能力得到了培养,也就实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四、重视对探究过程的归纳总结,提升探究性学习效果

第9篇: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范文

金家小学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索改革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能彻底扭转学生被动的局面,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1.对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一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陈旧做法;二是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2.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具有探究性这一本质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2.1 开放性:由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具有特定的知识体系,不可能从根本上让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内,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主要是指探究过程的开放性和探究策略的开放性,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问题答案的开放性,则是比较有限的。

2.2 实践性:主要是指通过探究,在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如:实际测量、动手实验等操作活动,数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的应用。

2.3 综合性:由于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呈现出学科整合的综合化趋势,所以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3.1 个体独立探究型。即活动的过程仅仅是由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去发现。

3.2 小组合作探究型。以4-6人小组为基本形式,个体与集体活动包含在小组活动之中。这种活动向学生提供了可以进行横向交流与多向沟通的网络环境,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与合作,总结经验、共同提高。

4.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

构建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问题导入阶段――创设情境,诱发好奇心,,提出探究主题。

第二阶段:尝试探究阶段――选择合理探究形式和方法,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揭示学习规律。

A 操作――发现――应用。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并将知识向课外延伸,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B 猜想――验证。即让学生依据自己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经验、方法,对未知量及其关系等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

C 观察-归纳-反思。即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并学会进行反思。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某些公式、法则等大都是通过具体实例归纳推导出来的,而问题的归纳过程,实质就是观察、思考、发现、反思的过程,也是从中总结规律的过程。在归纳反思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

D 类比-联想。即让学生通过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数学原理、方法,推出结论。虽然类比推出的结论必须经过验证,但类比、联想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知识迁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阶段:明理内化阶段――指导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等学习能力,开发创新思维。

首先,教师应创设恰当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鼓励创新;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探究画龙点睛地进行归纳、概括,使学生对有关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思维方法及学习方法等清清楚楚。

第四阶段:评价、实践阶段――反思评价过程,尝试运用知识,获得实践体验,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鼓励为主的民主评价,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指明方向。

5.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综合国内外的综合实践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看,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创设的学习情境也是多样化的,如"问题情境"、"动态情境"、"实验情境"、"应用情境"、"归纳概括情境"等。下面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的四种探究性学习方式作以讨论。

5.1 联想式的探究性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最终以'能够探索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教学目的"。

5.2 反思式的探究性学习。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形成知识的过程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思维产生偏差时;②在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常易各种原因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或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见解时出现的错误;③对易混易错的相类似的概念、法则、性质等知识,对有共性的难点,对数学概念或结语中的关键字、词等进行辨析……若从这些辨析正误中选择素材,让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有意识创设试误码率型的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