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设计范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LED旋律灯
六年来,翻转课堂这种新教学模式在包括北美在内的世界各地学校广受欢迎,目前,其在中国的教育热土上也逐渐开花结果。国内不少地区都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研究领域,近一年在“中国知网”文献收录的以“职业教育翻转课堂”为主题的研究文献仅15篇。互联网普及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提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其说明微课程除视频外,还可以是录音、PPT、文本等形式,并包括学习清单和学习活动安排。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设计“翻转课堂”自主学习任务单
很多教师洞察到“翻转课堂”的功效,希望尝试,但苦于不知道从何下手。实验翻转课堂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好抓手。设计好“学习任务单”,就是破解翻转课堂难题的好抓手。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中的项目LED旋律灯的制作与调试为例,其自主学习任务单如下所示:
《LED旋律灯的制作与调试》自主学习任务单
二、开发“翻转课堂”配套学习资源
真正意义的翻转课堂需要网络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平台的支撑。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需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其中微型教学视频即“微课”是优选资源,是课的精华部分的浓缩。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中的项目LED旋律灯为例,开发了微课:万用表的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电烙铁的使用、手工焊接的技巧、电阻识别、电容识别、驻极体话筒识别、二极管识别、三极管识别、印制电路板的装接等。
三、完善“翻转课堂”移动学习平台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网络学习平台为学习者营造个性化协作式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信息技术远远突破辅助教学的概念而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要素。移动学习平台为“反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保障,是构建学生随时在线学习,教师进行全程网络答疑、作业批改和即时检测效果的学习模式的基础。
四、实践“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方式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流程和教学手段。翻转教学流程是“课前信息传递、课中消化吸收、课后验收评价”。从创新的角度来讲,翻转教学的流程是学生通过“微课”学习新知、师生平台交流互动了解难点、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前学习的情况,讲解难点和疑点后、学生协作实操、验收学习成果,课后综合评价。
课前,教师通过移动学习平台推送“微课”资源,如万用表的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电烙铁的使用、手工焊接的技巧、电阻识别、电容识别、驻极体话筒识别、二极管识别、三极管识别、印制电路板的装接等,“微课”资源嵌入教学项目每个学习模块。如《LED xuanlv灯的制作与调试》项目分为六大模块,它们分别是模块一,使用仪器仪表;模块二,识别器件;模块三,理解电路原理;模块四,安装器件;模块五,焊接电路;模块六,调试电路。学生在线学习,采取模块晋级的形式学习;教师通过平台时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在线答疑。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实现一对一课外学习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课前学习、互动、反馈为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疑难问题、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做准备。
课中,教师根据课前网络平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后,精心设计课堂内容、组织课堂活动,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重点、难点;学生运用所学在课堂上制作与调试LED旋律灯。如通过移动学习平台,教师了解到同学对模块三理解电路原理学习后,巩固练习正确率偏低,课堂上教师对该模块内容重点分析讲解,对部分同学课前学习的疑难问题进行一对一课堂答疑和指导,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之后,学生自行选取工具与电子器件,应用所学知识制作与调试LED旋律灯。学生在整个制作和调试过程中,教室中操作台上每个工位的自动录播系统及时记录学生操作过程,并传输给教师机,教师在线查看每个同学的操作过程。对于学生存在的操作问题,教师第一时间发现,并能及时给予一对一现场指导。
课后,教师结合课前学生移动学习平台学习测评分和课堂知识运用给予LED项目总评成绩。若学生还存在疑点,则可以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微课”资源再次复习,并完成移动学习平台该项目的项目报告。
五、“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成效
由于翻转课堂是新生事物,还没有经验,为了让家长放心,只能用事实说话。基于以上研究与实践,教师对试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LED旋律灯的制作与调试》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以此检验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1.通过该“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施,解决了学生在传统教学课堂上神经紧绷,担心遗漏,或因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等问题,“翻转课堂”实现了让学生掌握学习,让学生按自己的节奏学习。
2.通过该“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施,解决了教师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没有足够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个性化的指导的问题,使教师由内容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中,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通过该“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施,解决了《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传统教学中的一对多示范模式、器材易损坏、评价数据难以及时统计分析、故障检修不够全面等实训症结。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弱,完全翻转课堂的课后学习效果是欠缺的,无形中加大了教师课后的工作量。针对这一情况,后期需要调整教学实施方案,让学生利用微课、虚拟仿真等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可以放到课上,根据系统及时统计结果,针对学习难点,教师将及时给予点拨;虚拟仿真学习通关后,对项目进一步进行课堂实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课程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一、引言
一位名叫萨尔曼・可罕的年轻人在给小孩巩固功课的时候,为了方便,将视频传到网上供他们自主学习,随着点击率的提升,他开始思考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逐步创立了他的可汗学院。在可汗学院视频教学影片的启发下,许多教师尝试着改变以前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课前在家观看视频,把握课程的重难点,同时通过适当的练习来评价学习的掌握程度;然后在课堂上,将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上。这种方式的教学便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教师通过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的,知识内化则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教学形式受到了颠覆,在各种技术的辅助下,知识传授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协助和同学的协作而完成,翻转课堂由此形成。
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一般以5~10分钟的时间来讲述某个专题的内容。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微课这种教学形式以其时间短、授课形式丰富、跨越领域广而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教授完某个专题的内容,这种教学形式决定了它必然与传统的各种教学形式会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微课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学设计的独特之处,并以实例说明其实践方式。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传统的课堂不断的受到冲击,数字故事、电子书包、电子白板层出不穷,这些基于数字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带来生机和变革。而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特性,一直走在变革之中。微课因为符合学生学习碎片化的需要,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微课”又被人们称为“微课”,老外则叫“Micro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mini courses”,“small lecture”等等。从去年开始,随着颠倒的课堂(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颠倒的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微课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2012年秋季开始,教育部面向全国中小学举行微课作品征集评选大赛。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决定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至此,微课迅速地完成了从小学、中学、高校,直至社会大众的覆盖。
大家知道在传统授课时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精彩的、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而且5-8分钟,50M左右大小的简短视频,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翻转课堂的意义
翻转课堂正成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许多学者开始了翻转课堂的研究,近 日ClassroomWindow了一项翻转课堂应用调查报告:1.88%受访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2.67%的受访者声称学生的成绩有了适当的提高;3.80%的受访者表示学习态度得到了适当的改善;4.99%的受访者希望下一年继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
亚伦・萨姆斯和乔纳森・贝格曼在多个演讲和You-tube视频中也提到了翻转课堂在以下3个方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
(一)翻转课堂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课后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时,不需要像在课堂上一样集中精力,担心遗漏重点内容与教学片断,也不需要担心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掌握节奏的快慢来分配每个视频片断的观看时间,理解的快进跳过,没明白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做笔记或仔细思考,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工具向老师或同伴寻求帮助。翻转课堂实施后,学生能够利用教学视频,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调整学习步调与节奏,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性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协作互动主要放在了课堂上,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学习的互动性。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参与学生的互动,如解答学生的问题与疑惑,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现个别化指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当教师注意到部分学生因为相同的问题而困扰时,便可以将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统一辅导,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小组之间的协作进行交流,也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也逐步成立属于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与借鉴,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来传递知识。
(三)翻转课堂增强了与家长的互动性
家庭环境,家长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往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主要是依托家长会以及现在的“家校通”,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勇于发言,是否开小差,很难真正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翻转课堂的实施,让家长能够真正参与到孩子平时的学习中,还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与指导作用;思考如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成为优秀的学习者。这些都离不开与教师的交流。
当然,随着翻转课堂的逐渐兴起,翻转课堂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在提供教学视频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如何保证视频传递大量的学习资源,如何让资源与课程有效的结合,在交互课堂中又如何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附加值”。此时,专题化、片段化的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三、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探索
(一)微课程的概念梳理
关于微课有各种定义,我通过网络搜索后结合我的认识归纳整理如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对微课的定义是: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美国微课做得最好的,是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微课。可汗学院是一个非盈利教育组织,通过在线收藏了3500 多部可汗老师的教学视频,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该项目由萨尔曼・可汗给亲戚的孩子讲授的在线视频课程开始,迅速向周围蔓延,并从家庭走进了学校,甚至正在“翻转课堂”,被认为正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现在国内很多微课制做都以可汗学院的微课为范例。国内以李玉平的微课最有影响,李玉平老师是内蒙古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副主任,国内微课程创始人之一,他制做了大量的微课放到网上交流。在广东,在微课推广方面以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老师最有影响。
一般人对微课的误解是易把它理解为课堂实录片断,以为微课就是一段短小的教学片断。用黎教授的话来说,微课不是“瞎子摸象”,只看到局部,而应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制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PPT,可以用手机录象,也可以用各种录屏软件录制。微课的生命力在于创意,没有创新的微课完全失去了微课的意义。微课要突出“微”以“微”见长,其长度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传统的课堂不断的受到冲击,数字故事、电子书包、电子白板层出不穷,这些基于数字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带来生机和变革。而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特性,一直走在变革之中。微课因为符合学生学习碎片化的需要,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微课”又被人们称为“微课”,老外则叫“Micro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mini courses”,“small lecture”等等。从去年开始,随着颠倒的课堂(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颠倒的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微课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2012年秋季开始,教育部面向全国中小学举行微课作品征集评选大赛。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决定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至此,微课迅速地完成了从小学、中学、高校,直至社会大众的覆盖。
大家知道在传统授课时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精彩的、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而且5-8分钟,50M左右大小的简短视频,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教学设计模式相关概念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1]。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2]。教学设计模式就是教学设计理论的简化形式,是组织化和结构化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3] 。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依托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在加入微课程的同时根据翻转课堂的特征做了适当的调整与创新。
(三)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探索
教学设计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策略、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多个要素之间的组织化问题,以及如何将这些要素整合为一个模型。现有的教学设计模式很多,其中几种典型的教学设计模式,已在教育技术学领域沿用了很多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颠倒课堂的兴起,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显然无法适应现今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本文根据之前的教学设计模式,并借鉴微课程开发模式,提出了一个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由学习者分析和学习情境分析、学习策略的设计、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学习者先行学习、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馈组成,如图1所示。
1.学习者分析与学习情境分析
在翻转课堂中的学习者学习,主要依靠自我建构来学习知识,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翻转课堂中的学习者分析除了包括认知特点、学习动机、学习风格、起点水平分析外,还须分析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态度、技能以及网络学习的技术环境(如网络、DVD、U盘、电子书包等)进行分析。
学习情境主要是网络环境的分析,学习者是否能顺利利用网络平台对教师提供的微课程等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利用讨论区或者交谈软件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协作。
2.学习策略设计
学习策略设计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性环境,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习策略包括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如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等)、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如课堂讨论、协同和伙伴等)动机激发和维持策略的设计(如ARCS动机激发和维持模型)。这些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3.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微课程的设计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目标单一、内容清晰,使学生拥有“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所以微课程设计时要深挖细节,设计主题完整的微问题,加强微课程互动,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习目标准确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微课程必须重视细节上的钻研,设计开发能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简明扼要的微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无论是知识的讲授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是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整体的规划,构建微课程,倘若是课时较长的重点内容,将其分为若干个小主题,内容相关的片断组成小专题,供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确重难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集中精力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4.学习者先行学习
在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微课程,以及利用一些相关的专题网站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过相关的网站或者交互软件以及平台和师生进行协作、研讨,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传授,而将知识内化留在课堂中完成。
5.教学策略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一般采用协作学习、发现学习等学习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指导,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自此,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使用学习资源、处理学习信息、应用知识的脚手架。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一传授者,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促进者和指导者。
新的教学策略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不能干预学生的选择。教师通过设计良好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分配好课堂上的讲授时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增强课堂中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完成后,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给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状况,这样便于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6.教学活动实施
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内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对于未理解或有疑问的知识进行探讨、提问,教师提供个别化的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下运用其所学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主要包括:学生完成作业;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协作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师会自制学习资源通,过共享、动态的测量与评价,追踪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同时,他们还会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
7.学习结果评价与反馈
在完成一个单元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通过作业、考试等方式),给予及时的评测和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测评结果进行集体辅导或个性化指导,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以及学生知识的内化,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的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此同时,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进行协调、安排,优化微课程的开发。
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学生需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提出了要求;教师在微课程的编制质量、对学生的指导、课堂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也面临着挑战。与此同时,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四、微课程的使用有利于分层教学
在新授课中我一直使这样的教学模式:“情景导入――出示目标――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演示、学生交流合作等方法根据学情来选择)――学生演示――评价反馈”的模式来进行授课。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差别很大而苦恼:有一小部分学生总能很快的完成课堂任务,但慢的学生可能才做了一点。这一现像在学习flas、ps图像处理,这些软件时更为明显。如果按照操作快学生的进度,操作慢的学生势必是什么都学不到的,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学习;但如果按照慢学生度,这对快的那一小部分学生又似乎不太公平。这时微课程闯入了我的视线。制作几个小的微课程,让学生自己对照学习操作。即可以使用暂停边看边操作,还可以一边边不停的观察,直到掌握了为止。几节课下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flash软件中《制作引导线动画》一课中,我设计了蝴蝶沿引导线飞行的任务让学生完成本课的操作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我将这一任务分解:制作了煽动翅膀的蝴蝶元件微课和沿引导线飞行蝴蝶微课帮助学生学习;同时又录制了拓展任务――蝴蝶飞行的场景由远及近的微课。在上课时田横濮、徐敬尧等同学大约用了其他同学的三分之一时间就掌握了目标任务――创建引导线动画,之后他们又根据拓展任务的微课完成了场景的设置,而操作慢的同学还在完成第一个任务中。这样几位操作比较快的同学又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分别对场景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有的在场景中利用形状动画加入了太阳;有的利用帧帧动画加入了文字说明;有的利用运动动画加入了其他的小动物。经过几位同学的设计操作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小故事。而慢的同学也差不多完成了本课的目标任务――创建引导线动画。
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学生能行快掌握播放微课的技术,并有效的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把教师从一遍遍的演示解读中解放出来。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因此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可以说在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微课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利于学生的分层学习。
五、微课+翻转课堂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翻转课堂类似于我们之前所说的课前预习。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这门课几乎不会布置学生课下的作业,课前预习也就无从谈起。而学生对于这门课有着很高的热情,几乎每节课学生都会提前很多时间到微机室准备上课。那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目标,并通过观看微课基本掌握的操作技能。这样就把课堂中的自主学习部分拿到了课前进行,对于能力较好学生这段时间已经足够他掌握本课的操作了,对于接受较慢的同学,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课上再花少许时间也能较快的掌握。在高二学生学习vb编程《变量》一课时,我分别用以往“情景导入――出示目标――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演示、学生交流合作等方法根据学情来选择)――学生演示――评价反馈”的模式上了一节;用“了解目标――自主学习――情景导入――任务驱动――学生演示(教师精讲)――评价反馈”模式上了一节。通过对两节课对比发现,后者比前者节约出了大约十分钟的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这部分的课堂时间完成由教师设计更有难度的任务。第一个模式学生完成了两个编程的设计和调试,第二个模式学生可以完成三至四个编程设计和调试,几名同学不但完成了全部的编程设计,还对程序的界面进行了个性的设计,让程序看起更美观。如果说使用微课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那么翻转课堂又让这分满足,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六、微课在教与学中的使用及意义
(一)在新授课上微课的作用
1.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
2.新课导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
3.知识理解。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
4.练习巩固。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5.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
(二)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其优点有一下几点:
1.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2.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
3.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课一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
4.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三)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1.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2.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
3.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好提高教学效果。
4.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七、微课的制作
(一)录像
用摄像机录下,教学活动中的闪光点,作为“微课”展示。
(二)用手机录像
智能手机普及率高,摄录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快捷。可以用手机录下教学活动中的“火花”,制成“微课”。
(三)现场录制
利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录下讲课过程中PPT、语音等内容。
(四)创意无限的其他方法――心有多大,梦有多
八、结语
翻转课堂的前景是光明的,要使翻转课堂有效、高效地运行与发展,微课程的开发是必不可少的。以微课程为基础的颠倒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以及促进作用,通过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材料,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协作、互动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育工作者要对整个教学系统,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等一系列要素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促进翻转课堂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朱世美.邹霞.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8(10).
[4]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站平台[OL].http://.
[5]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6] 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4):95-96.
关键词:中央财政 省示范建设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实验室 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96-01
本文主要围绕中央财政支持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省示范重点专业-园艺技术专业,以及植物保护、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目标,按专业群分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按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整合和调整实验室、校内实训场,完善管理机制,特别是校内、外共享机制的建立。新增功能实验室—种子检测、测土配方实验室等。本文着重介绍校内基础实验室建设方案的实施情况。
实验室坚持应用性和基础性研究相结合思路,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加强资源综合集成,成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学园艺分院各专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阵地。实验室实行开放型管理运行机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共建共享的机制,对大型科学仪器和设备、科技数据与文献、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信息网络资源等进行战略重组与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科研和信息保障系统,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为学科发展和创新性研究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在实验楼(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学园艺分院第七教学楼右侧,左侧为畜牧兽医分院)的一楼大厅绘制实验室基本平面图,每个楼层也要绘制各楼层实验室平面,并介绍各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和功能。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作物栽培与遗传育种改良实验室
主要围绕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农作物新品种的需要,充分利用作物种质资源,染色体工程、细胞工程、群体改良、轮回选择、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等技术手段,选育出符合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品种(组合)在生产上应用;同时进行农作物的品质分析,测定农作物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分析,为品质育种提供实验指导。此外,积极为各专业的学生开展实验课和承担毕业实习任务,促进我院作物栽培与遗传育种学科发展。
1.将现有的作物栽培实验室和遗传育种实验室合并建成作物栽培与遗传育种改良实验室,仍为两间实验室,并在现有的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将于2011年对实验室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重新购置实验台和实验櫈,调整实验室功能,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2010年已购置一部分实验农机具包括微型翻耕机、联合收割机、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田间小气候测定系统、紫外分光光度计、摇床、超低温冰箱、植物生长箱、超净工作台、凯式定氮仪等大型仪器。2011年购置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纤维素测定仪、脂肪测定仪、电泳系统(包括用于核酸、蛋白、双向电泳)、凝胶成像系统,安装多媒体系统(电脑+82英寸液晶屏电视)。2012~2013年购置基因扩增仪、基因枪、PCR仪、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
2.种子资源与检测实验室
实验室建在7-4-5室,原为保管室,将保管室转至7-4-7室,把标本室分别建在作物栽培与遗传育种改良实验室和种子资源与检测实验室内,不单建标本室。
主要进行种子包衣,种子引种,种子质量控制,杂交制繁种技术,种子生产的化学调控,种子活力,种子贮藏,种子检验,作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本室拥有用于种子测定方面的仪器,如:水分测定仪、离心机、数粒仪、种子风选仪、种子发芽箱等,需在2011-2012年购置米质分析仪、食味分析仪、电泳仪、种子精度工作台等仪器。
3.土壤养分与配方施肥实验室
测土配方施肥通常的测试项目应包括土壤有效氮磷钾等常规必测项目、pH和有效微量元素等,这些项目主要是为了了解土壤养分的含量状况,为施肥配方提供依据;同时还需测定田间试验中各小区处理的植物样品的总氮磷钾含量以获得不同土壤条件下有关肥料利用率、土壤地力等重要施肥参数。因此,在设备配置时既要满足土壤测试的需要,还要能进行植物分析。要针对不同区域土壤—作物体系中存在的共同营养问题,增减一些项目的测试,如一些水稻种植区增测土壤有效硅、南方酸性土壤测有效硼、有效钙和镁,石灰性土壤测定有效锌等;石灰性土壤不必测定有效钙等。
测土配方实验室应包括样品处理室、样品保存室、药品贮藏室、制剂室、恒温浸提室(有空调设备)、分析室、仪器室以及植物样品消化—蒸馏室等。 实验室面积一般应有150-200 m2。在5楼腾出一间库房和实验员办公室及土壤标本室作为土壤养分与配方施肥施肥实验室,实验员办公室移至7-5-11和7-5-13两室,需要购置实验台和实验櫈。在2011-2012年需要购置土壤养分速测设备、植物养分分析测定、中微量元素测定仪、肥料速测仪、测土配方综合仪等。
4.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
将7-4-1改建为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将植保机械实验室转至三楼,由植保教研室重新规划。
以上实验室的建设均围绕综合实验室建设,部分仪器设备进行整合调整,实现共用不重复购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化学实验室和土壤实验室需安装通风设备和废液处理系统。另外根据各实验室用电情况对部分实验室的电源进行适当的改造达到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春龙. 以中央财政支持为契机,加强成农院实验室建设[J]. 科技创新导报,2013,10:238.
[2]毛建,郭星. 坚持亲农、事农、兴农的文化精神——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助推新农村建设[J]. 四川统一战线,2008,02:35.
[关键词]钻探,任意里程正反算,VS2010,批量计算,dxf文件,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Based on a certain first-class highway geological exploration project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method of VS2010 programming that realize relative the position calculation between drillingand highway,this topic belongs to the direct and inverse position computation of line category, the most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this program is batch calculation and generating AutoCAD DXF file, this program can help the survey engineers to improve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echnical problems and solutions.of the program .
[KeyWord]
misering, direct and inverse position computation of highway, VS2010, batch calculation, DXF file, the program design
引言
在公路勘测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地面点与线路中心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样在公路地质勘探项目中我们需要知道钻孔准确的桩号和偏距。
目前我们使用的道路设计系统虽然具有线路正反算功能,但是必须在CAD平台下人工逐个点计算,对于大量的地面点,这样逐点计算的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另外,出图的时候钻孔位置的图形标示也需要自定义,如果每个点都手动添加的话,效率就大打折扣。
为解决上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者在原有成熟的线路计算算法基础上,利用VS2010开发工具,设计开发出批量计算地面点与线路相对关系及自定义图形展点的程序。
1 数学基础
曲线点任意点坐标采用通用Gauss- Legend五节点公式[1],即n=5 。
式中,为线元起点A点的坐标;为待求点至A点的弧长;为线元起点计算方位角;为线元起点曲率;为线元终点曲率;为;R1=R5=0.1184634425;R2=R4=0.2393143352;R3=0.2844444444;V1=1-V5=0.0469100770;V2=1-V4=0.237653449;V3=0.5
Q为线路偏向,左负右正
反算中采用垂距公式[2]为
(2)
公式推导过程及任意里程正反算编程思想详见文献[1]、[2],本文不再赘述。
2 程序概况与结构
程序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中的语言编写。在.NET framework 4.0下运行。
使用反算功能(即已知地面点坐标,求该点的桩号和偏距),需要先读入线元数据库,再读入坐标点数据,然后进行计算。
使用正算功能(即已知桩号,偏距,求该点的坐标),需要先读入线元数据库,再读入桩号数据,然后进行计算。
本程序自定义曲线元数据库的格式如下:
序号,曲线类型,曲线起点里程,曲线起点X坐标,曲线起点Y坐标,起点方位角,曲线起点曲率半径,曲线终点曲率半径,线元长度,偏向(左负右正)。
曲线元数据库采用txt文件保存。
坐标点数据采用南方CASS坐标点格式,即“点号,,Y坐标,X坐标,高程”。
桩号文件格式是“点号,桩号,偏距”。
程序界面如下图:
图2-1 程序主界面
程序流程图下图:
图 2-2 程序流程图
3 程序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3.1 自定义“类”构造交点和曲线元数据库
交点和线元数据有着不同类型的数据,如字符串和数值,一般的数组只能储存一种类型的数据,对于有着不同的数据类型,可以采用“类”(Class)的结构来存储。 是一种完全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有着强大的定义类功能,任何一种数据或者控件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类,每个类有着不同的属性。
用户在自定义类时,只需要定义出它的属性即可,在本程序中,可以将“线元”看成一个对象或者说“类”,然后定义出它的各种属性,如“起点类型”、“起点坐标”、“长度”等。
本程序自定义曲线元数据库的基本属性为:序号,曲线类型,曲线起点里程,曲线起点X坐标,曲线起点Y坐标,起点方位角,曲线起点曲率半径,曲线终点曲率半径,线元长度,偏向。
3.2 交点数据转换为曲线元数据
目前使用的道路系统生成的直曲表显示的是每个交点的信息。而本文采用的是线元法计算,程序设计初期首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将交点数据转换为曲线元数据。
在一般的直曲表中,可以得知交点坐标XJD、YJD,圆曲线半径R0,缓和曲线1长度E1,缓和曲线2长度E2,曲线长度L,计算方位角F0,曲线间直线长度I,转角值J及偏向Z,切线长度T及各主点里程。然后根据切线支距法的公式[5],针对不同主点进行曲线元的转换。
对于直缓点ZH,缓直点HZ,几何关系比较明朗,可以利用直曲表中的得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极坐标计算便可得到坐标。
而对于HY点,YH点,HZ点、ZY点、YZ点等主点的计算,就需要利用切线支距法敷设回旋线公式先计算主点在独立坐标系中的坐标,然后在利用平面坐标相似变换的模型,即平移、旋转后可以得到主点坐标。
根据以上思想,便可推导出每种类型的曲线起点坐标公式,本文不一一阐述。
3.3 写DXF文件
用VS2010写DXF文件其实跟写普通文本没有区别,难点在于需要了解DXF文件的结构。
项目中预期的钻孔图示如下图所示:
图3-1钻孔展点图例
要简单地实现以上自定义图示的展点,本程序主要应用到TABELS部分和ENTITIES部分。
TABELS部分用于新建一个图层,ENTITIES部分用于绘图实体的定义。
要实现该图例,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圆,一个点、一条直线和三个文本。
这里简单举例定义一个圆,在DXF文件中可以写成:
SECTION
2
ENTITIES
CIRCLE
8
钻孔
10
1000
20
1000
40
50
ENDSEC
EOF
以上语句就简单定义了一个在图层“钻孔”中,圆心坐标为(1000, 1000),半径为50的一个圆。
依此类推,我们可以在DXF文件中定义任何一种CAD实体及图层[3]。
之所以选择用DXF文件来实现自定义图形展点功能,是因为DXF文件结构简单、清晰,方便读写,可以脱离CAD环境对矢量图形进行编辑,并且能够很快速地实现预期目标。
4 工程实例
某一级路地质勘探工程,现有实测钻孔坐标300多个,需要知道每个钻孔与线路中心线的相对位置,并且根据自定义图示进行展点。
程序在读取坐标数据后展点效果如下:
图4-1 某大桥钻孔自定义展点
程序进行反算后的结果如下:
表4-1某公路勘探钻孔坐标反算结果
经验证,里程及偏距计算结果正确。与目前使用的道路系统生成的路线图比较,相差毫米以下,该数据误差是因取位不同而造成的。
5结束语
本文简单阐述了用VS2010开发批量钻孔桩号正反算及自定义图示展点的过程及技术问题。
在需要大量线路正反算及展点的时候,手动量算及画图的方式显得效率低下,并且不利于规范化出图。
经实践证明,本程序不仅能应用于地质勘探项目,同样适用于公路测量、线路规划等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全信.确定地面点与线路中线相对关系的统一数学模型[J] .测绘通报, 2002(8):34-37.
[2]李曦凌.基于casio fx4850P编程实现公路任意里程中边桩坐标正反算[J] .林业建设, 2010(3):34-38.
[3] /dxf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我们制定了《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的意见》和《关于确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的意见
全文
为了指导各地确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是指符合以下条件的各种医疗技术劳务项目和采用医疗仪器、设备与医用材料进行的诊断、治疗项目:
(一)临床诊疗必需、安全有效、费用适宜的诊疗项目;
(二)由物价部门制定了收费标准的诊疗项目;
(三)由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定点医疗服务范围内的诊疗项目。
二、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通过制定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和目录进行管理。制定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和目录既要考虑临床诊断、治疗的基本需要,也要兼顾不同地区经济状况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差异,做到科学合理,方便管理。
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组织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见附件),采用排除法分别规定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范围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范围。
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主要是一些非临床诊疗必需、效果不确定的诊疗项目以及属于特需医疗服务的诊疗项目。
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主要是一些临床诊疗必需、效果确定但容易滥用或费用昂贵的诊疗项目。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的规定,组织制定本省的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可以采用排除法,分别列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目录。也可以采用准入法,分别列基本医疗保险准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目录。
对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各省可适当增补,但不得删减。对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各省可根据实际适当调整,但必须严格控制调整的范围和幅度。
五、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要严格执行本省的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对于本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中所列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规定具体的个人自付比例,并可结合区域卫生规划、医院级别与专科特点、临床适应症、医疗技术人员资格等限定使用和制定相应的审批办法。未列入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和按国家有关质量管理规定技术检测不合格的大型医疗设备,不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六、参保人员发生的诊疗项目费用,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诊疗项目目录以内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诊疗项目目录以内的,先由参保人员按规定比例自付后,再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属于按排除法制定的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和支付部分费用诊疗项目目录以外的,或属于按准入法制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准予支付费用诊疗项目目录以内的,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要根据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和医学技术的发展进行适时调整。各省的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要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调整的基础上作相应调整。
八、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另行组织制定有关规定。
九、劳动保障部门在组织制定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和目录的工作中,要充分征求财政、卫生、物价、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物价部门在组织制定有关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时,要充分征求劳动保障、财政、卫生部门的意见。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的管理工作。
关于确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意见
全文
为了指导各地确定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是指由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参保人员在接受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必需的生活服务设施。
二、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费用主要包括住院床位费及门(急)诊留观床位费。对已包含在住院床位费或门(急)诊留观床位费中的日常生活用品、院内运输用品和水、电等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另行支付,定点医疗机构也不得再向参保人员单独收费。
三、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生活服务项目和服务设施费用,主要包括:
(一)就(转)诊交通费、急救车费;
(二)空调费、电视费、电话费、婴儿保温箱费、食品保温箱费、电炉费、电冰箱费及损坏公物赔偿费;
(三)陪护费、护工费、洗理费、门诊煎药费;
(四)膳食费;
(五)文娱活动费以及其他特需生活服务费用。
其他医疗服务设施项目是否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四、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由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本省物价部门规定的普通住院病房床位费标准确定。需隔离以及危重病人的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由各统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基本医疗保险门(急)诊留观床位费支付标准按本省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确定,但不得超过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
五、定点医疗机构要公开床位收费标准和基本医疗保险床位费支付标准,在安排病房或门(急)诊留观床位时,应将所安排的床位收费标准告知参保人员或家属。参保人员可以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议,自主选择不同档次的病房或门(急)诊留观床位。由于床位紧张或其他原因,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把参保人员安排在超标准病房时,应首先征得参保人员或家属的同意。
六、参保人员的实际床位费低于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的,以实际床位费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高于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的,在支付标准以内的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超出部分由参保人员自付。
七、各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组织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项目范围。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根据本省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项目,确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标准。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服务设施费用的审核工作,严格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项目范围和支付标准支付费用。
八、劳动保障部门在组织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时,要充分征求财政、卫生、物价、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物价部门在组织制定有关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设施项目收费标准时,要充分征求劳动保障、财政、卫生部门的意见。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密切协作,共同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项目的管理工作。
附件: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
一、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范围
(一)服务项目类
1.挂号费、院外会诊费、病历工本费等。
2.出诊费、检查治疗加急费、点名手术附加费、优质优价费、自请特别护士等特需医疗服务。
(二)非疾病治疗项目类
1.各种美容、健美项目以及非功能性整容、矫形手术等。
2.各种减肥、增胖、增高项目。
3.各种健康体检。
4.各种预防、保健性的诊疗项目。
5.各种医疗咨询、医疗鉴定。
(三)诊疗设备及医用材料类
1.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PET)、电子束CT、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的检查、治疗项目。
2.眼镜、义齿、义眼、义肢、助听器等康复性器具。
3.各种自用的保健、按摩、检查和治疗器械。
4.各省物价部门规定不可单独收费的一次性医用材料。
(四)治疗项目类
1.各类器官或组织移植的器官源或组织源。
2.除肾脏、心脏瓣膜、角膜、皮肤、血管、骨、骨髓移植外的其他器官或组织移植。
3.近视眼矫形术。
4.气功疗法、音乐疗法、保健性的营养疗法、磁疗等辅治疗项目。
(五)其他
1.各种不育(孕)症、性功能障碍的诊疗项目。
2.各种科研性、临床验证性的诊疗项目。
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范围
(一)诊疗设备及医用材料类
1.应用χ-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立体定向放射装置(γ-刀、χ-刀)、心脏及血管造影χ线机(含数字减影设备)、核磁共振成像装置(MRI)、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扫描装置(SPECT)、彩色多普勒仪、医疗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的检查、治疗项目。
2.体外震波碎石与高压氧治疗。
3.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人工晶体、血管支架等体内置换的人工器官、体内置放材料。
4.各省物价部门规定的可单独收费的一次性医用材料。
(二)治疗项目类
1.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2.肾脏、心脏瓣膜、角膜、皮肤、血管、骨、骨髓移植。
1.研究背景
1.1选题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人文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想的出现与蔓延,在城市设计中以人为本位及注重地段的历史传承已经成为设计领域的共识,逐渐取代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物质形态设计为主导的城市设计。在这样的驱使下,如何提高城市中的市民的生活品质与环境品质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在城市设计层面上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城市已经不是过去个体意义上的城市概念了,而是整个世界格局中的一个“节点”,城市的区域化导致了如何面对激烈的城市竞争成为每个城市不可逃避的现实问题,城市设计在这样的背景下从过去的“空间”经营发展到“土地”经营,最后走到了现在的“城市”经营阶段。如何让城市在满足公众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及对公共环境视觉上的美学需求的同时,最高效的管理城市开发、引导城市建设发展成为每个城市必须研究的课题。
1.2选题依据
城市设计的关键是对城市设计要素的研究,其中的重点是城市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现代城市设计的任务是平衡和综合各个组成城市的要素的关系;核心是关注要素之间的渗透与结合。现代城市这个复杂的大系统,是由各种城市要素组成,每个要素都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存在的意义,不会像雕塑作品可由艺术家畅想创作,城市设计的创作主要建立在要素的关系组合上,城市的多样性、有序性、和谐性来源于要素的组合。因此研究城市设计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必然成为城市设计的创作机制。
可以说城市设计是以关系组合为职责,侧重于整合结构性的职能关联和空间关联,促进城市各种活动的合理交织。
1.3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本文以金钟街地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研究城市设计要素的运用。在这里首先对城市设计及城市设计要素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本文中城市设计的概念所指的是的广义的城市概念,这个意义层面的城市设计的任务不仅仅是设计城市的公共空间,还包括了促进城市社会文化的繁荣等。
1.3.1城市设计概念与城市设计要素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
城市设计虽然说它是伴随着城市的诞生就存在,并随着城市历史的发展也在同时丰富和完善的,但是城市设计的概念却是在50-6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城市化的迅速推进而出现的。城市设计的含义与外延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而不断的完善与丰满,所以至今对于城市设计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但是经过翻阅资料,还是可以从现有的一些概念中发现一些得到大家认同的观点,
从关于城市设计的诸多定义中可以看出城市设计在诸多的概念论断中反复被提出的有一个关键词“要素”或者“物体”(这里的物体的概念可以被抽象为要素),城市设计和城市设计要素是密不可分的。在明确了本文所讨论的城市设计概念后,将进入对城市设计要素概念的诠释,首先需要对比一下城市要素与城市设计要素两个易混淆的概念。
1.3.2城市要素与城市设计要素的关系
两者的内涵及范围不同。城市设计要素是城市要素的一个子系统,城市要素的范围包括了组成城市的物质性的要素和城市发展所必需的一些内容,每个城市的城市要素也不尽相同。
两个概念的目标不尽相同。城市要素包括了一些功能要素及实施要素,它主要是为了保证城市能够安全、正常的运转与发展。而城市设计要素主要是为了保证城市空间的合理、城市形象的美化、城市特色的延续。
1.3.3城市设计要素的内容与重点
在城市设计出现的初期,美学品质是城市设计所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到了60年代以后,效率、经济、美学、环境、历史的并重成为城市设计要素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城市设计要素是针对城市的保护、增长、变化及视觉品质所作出的物质层面发展的指引。城市设计要素相对于城市的其他物质要素来说比较难以进行量化,但是,城市设计要素却并不比其他城市要素的重要性低,在对城市可以感知的形象上,城市设计要素甚至超过了其他的城市要素。
城市设计要素所关注的是城市特色的保护、复原及对城市现存设施的再利用。同时,城市设计要素还关注如何将新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统一协调发展,也重视新的社区开发与现有的社区如何在一个系统框架内进行统一,如何将新的开发对城市现有社区的物质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可以说,城市设计要素所关注的是城市开发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城市新区与旧区的协调、城市社会与物质层面的协调等多个关系,是一个综合与平衡城市要素之间关系的概念。
1.4研究目的
真实世界生活中的所有客体,都是处于相互重叠的复合状态,城市也一样,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复合体,既有确定的有序的一面,也有随机和无序的另一面,既有可度量的因素,也有很多无法度量的因素,系统中的各要素是互相渗透、混合重叠的。为了达到对城市设计的控制与管理,迫切需要将对于这个复杂的系统中的组成要素进行整合、归类,并且进行政策的制定以保证城市设计要素的合理有效实施。
(1)改善国内现在各城市中各个要素混乱的状况,形成整体的有序的城市设计要素体系。
(2)形成国内对城市设计的评判标准。
(3)帮助管理者进行科学合理明晰的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的保障城市公平与提高城市的效率。
2.新时期对城市设计要素的思考
2.1人是城市设计要素的核心
现代化城市设计的最根本出发点以人为中心。在这里引用一些观点:
胥瓦尼在《都市设计程序》中业指出,“都市设计的关键是“公众”,也就是人。他还将都市设计内容分为了三种形态,分别代表开发、保育、社区等三种不同取向,并且他指出都市设计的目标是使三者达到平衡。
日本东京大学西村幸夫教授在《城市设计思潮备忘录》中对城市设计基本特征为:城市设计项目只有当其被城市生活者(包括居民、就业者、游客等)利用才有意义。
2.2经济要素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
城市设计是通过形态环境的综合设计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但它更渗入到社会和经济的诸多方面。实际上,在大量的城市设计活动背后,往往都依附着一定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目标。城市设计要有敏锐的经济头脑,尤其是平衡公共投资和自认开发商的利益。
所以,经济要素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而且由于城市设计所关注的是公众的利益,所以城市设计要素中的经济发展所指的不是单一的利益团体意义上的经济要素,而是整个社会意义上与公平意义上的经济要素概念。
2.3强调城市各个要素之间的融合与交汇,强调城市设计的综合性
近年来城市设计更强调城市设计要素综合性、交融性、不同功能的建筑相互交融混合,城市绿地、城市交通和建筑交融混合,城市空间的立体混合。
日本东京大学西村幸夫教授在《城市设计思潮备忘录》中描述:城市设计除特殊情况外都是对城市进行部分的设计,所以对其他部分的关联性决定着设计的有效性。城市设计不能够自身实现完整性,而是以融入整体结构为前提的,这是城市设计有很强的社会性的例证。城市设计本身与城市其他部分及城市整体之间的相关性。
3、金钟街地区总体城市设计中对城市设计要素的研究
金钟街地区此次设计范围占地19.6平方公里,囊括南淀风景区等研究范围33.1平方公里。要在这么大的区域内实施严格划一的设计控制标准,既难执行,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该城市设计的意图不是规定或控制设计的各个方面,而是希望能帮助规划管理者明确、理解和控制影响新城形态效果的主要元素。
在该城市设计中,将城市设计要素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总体架构、景观风格和建筑风格,每一类再详细展开导则控制设计。
3.1总体架构
3.1.1空间架构
在这一部分中,包括了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建筑高度、绿线控制、特色建筑、高层建筑、特色街等七个小方面,在这里我们以土地利用为例。土地利用的目标为:
(1)创造新区、社区、邻里各级中心,聚集活动,营造场所感。
(2)提供多样的土地使用类别,营造完整生活社区,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
(3)开放空间系统结合规划河道、公园等资源,实现环境与发展共赢。
原则为:
(1)塑造一个融居住、商业、娱乐、酒店、办公、零售等用途的综合公共服务中心。
(2)为不同区域的居住社区提供各自的服务设施,社区公园、学校、商业等组成社区级服务中心,而会所、零售、餐饮等构成的综合用途地块提供邻里服务中心的功能。
(3)开放空间在用地中占有较高比例。
3.1.2交通系统
在交通系统这一部分中,包括了车行系统、非机动车系统、步行系统、公交系统和停车系统五个部分,这里以车行系统为例,探讨了它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1)建立明晰的道路等级,满足功能需求。
(2)将穿越通与本地交通分离。
原则:
(1)金钟街地区的道路可分为外部联系道路和区内道路,而区内道路又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个等级。
(2)为塑造人性的亲密尺度的街道空间,在满通量的前提下,控制道路的红线宽度,不使路幅过宽。
(3)在特别的道路上设减速装置或减速设计,提高步行的安全性。
(4)公共停车场的设置与人们的活动聚集点(商业中心、公园、交通换乘点)相结合,并考虑与主要进出干道的关系,提供到达与疏散的便捷。
3.1.3开放空间系统
开放空间系统则包括水体和绿地两部分,以水体为例。
目标:(1)塑造金钟街地区景观多元化的城市形象。
(2)提供舒适宜人的滨水空间。
原则:(1)整合补充的河道网络。
(2)鼓励开发商建设邻里层级的水体系统。
3.2景观风格
这部分包含了最大量的城市设计要素,大致分为绿地景观、街道景观、河道景观、照明规划和景观元素五个部分,在这里我们重点以河道景观为例。
3.2.1河道景观
首先对河道的软硬质提出控制要求。
(1)软质岸线
该地区河道均经过人工护砌,且位于中心城区,从集约用地和城市防洪要求考虑,避免采用较长的纯植物护坡,因此在新修景观水体时采用与生态环保要求相符合的混合型堤岸为主,分为A、B两类。所有软质岸线设计过程中,必须强化基地保水与渗透功能,并采用生态过滤排水系统,将污水收集并排入城市污水系统。
(2)硬质岸线
连贯的低标高硬质岸线是现代本土风格水岸的一个最重要元素,来体现镇区独有的文化个性。结合不同的用地性质和空间尺度,创造不同的活动场所。硬质岸线主要包括直立岸线C和台阶岸线D。所有硬质岸线设计的中必需注重保护水系质量,遵循环境导则中对维护河流水系水质的要求。岸界雨水必须收集入城市污水系统,严禁直接排入水系,防止造成水质污染。
3.3建筑风格
首先根据功能进行建筑风格分区。
然后以服务区为例,提出详细的设计引导
建筑风格:现代简洁风格
建筑特色:明快、简洁、实用
设计策略:
高层建筑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元素,建筑设计应统一将设备用房和附属设施纳入建筑整体造型之中。单体建筑不应出现过大过宽的形体,高层建筑的高宽比应严格控制,突出体现个性特征,塑造简洁的建筑形体。
高层建筑的形象风格应与所在区域的地域特征相统一,体型、尺度、材料应与周边建筑相协调。
应采用安全、耐久的节能材料,如石材、铝板、真石漆等。单体建筑使用的材料种类不宜过多。
金钟街服务区应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原创性特征,采用现代简约的设计手法,创造高效的现代化形象、彰显富有活力的大都市气息。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1 城市设计的产生
城市设计的产生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存在着难以割舍的关系。
建筑学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溯源性学科,古代很多城市建设都是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建筑师们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的研究以及早期许多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其实都属于城市设计。
19世纪末卡米罗・西特在《城市规划的艺术原则》中提出的城市形体设计概念,被认为是城市设计学科的起点。城市设计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唤醒人们对空间环境质量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克服由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分工而引起的城市空间设计削弱的弊端。当时的城市设计只是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负责城市中三维形态与空间环境工作。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规划的转型,现代城市设计在汲取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养分的基础上,注重多学科的交融与合作,发展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学科体系,逐渐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仍然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由此可见,城市设计是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关于城市建设活动的综合性专业,它是用建筑学理论在城市规划指导下对城市三维空间所进行的建筑设计。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仍属于城市规划的范畴。
2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2.1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区别
从工作侧重点来说,城市规划可以理解为“规划”城市,它偏重于二维用地形态的综合安排,注重城市的统筹、系统、全面等要素。城市设计则为“设计”城市,偏重于三维空间形体的环境设计,注重城市的空间、色彩、感受等要素。
从工作内容上来说,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为核心,解决的是土地做什么的问题,它关注的是合理、效率, 考虑不到空间范畴的具体问题。城市设计则是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城市三维空间的研究, 解决的是具体用途地块怎么做或者具体做哪些更好的问题,注重城市空间和谐与美化。
在最终成果方面,城市规划以文字、数据、图表的表述为主,图纸为辅,通过说明书进行阐述,成果具有宏观战略性、计划控制性与法定性。城市设计则以形象的直观表现为主,文字为辅,图文并茂,成果偏重于微观战术性和方案指导性,不具有法定性。
2.2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联系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系统的诸多方面相互重叠相互联系,两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之中。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研究的对象都是城市,两者都是通过对城市用地的安排协调城市的各项功能,组织城市的各类工程设施建设,处理城市相对空间位置关系上的各种物质要素及其组合关系,以此创造良好有序的城市生产和生活环境。
城市设计的空间景观塑造与城市规划的平面布局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城市规划的二维平面布局,是城市设计进行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城市设计对城市三维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又可反馈回来对二维平面布局进行补充、完善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
3 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3.1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区别
建筑设计一般为建筑单体或群体组合创作,以个体建筑为研究对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的问题,它往往只关注于自身地块内的建设,缺少对周边建筑的顾及和整个城市空间形态的协调。城市设计以城市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为设计研究对象,主要关注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城市空间环境产生的影响,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的问题,能够有效把握城市的整体形象。
美国学者瓦可・乔治把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用“二次定单设计”来进行描述。城市设计师并不直接生产具体实物,而是负责间接生产构筑城市空间和建筑形态的决策环境,其他设计师的设计决策都在此决策环境下进行,因此城市设计设计的是一个有效的导控过程,建筑设计在城市设计导控基础上设计出具体产品,城市设计是弹性而非具象地引导建筑设计。此外,城市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存在于发展的各阶段之中,需要连续设计和不断修正,因此不能像建筑设计那样一次完成。
3.2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联系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关注的都是城市的三维空间形态,他们的工作对象和范围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呈整体连续性的关系,两者通过互相的影响和干预来达到城市环境形态整体统一和局部变化的有机整合,共同创造出良好的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设计是对建筑设计的整体性把握,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组成部分。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了自上而下的约束条件,限定了建筑设计空间形体的三维轮廓和框架,对其区位、布局、功能、形态, 包括体量、色彩、质地及风格等提出合理的控制与引导要求。建筑设计在城市设计有效的控制与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进一步实现、完善和丰富城市设计。
4 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桥梁
城市设计既为城市规划提供思路和形象化的发展目标,也为建筑设计提供前提和轮廓,其工作范围介于规划和建筑之间,补充规划对建筑的形体要求,做到全区域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协调。城市设计联系着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1城市设计是对城市规划特定空间的具象化
城市规划在整体上对城市建设的各项活动作出系统的安排,指导城市空间发展,为城市管理提供依据和原则。然而,城市规划自身的学科重点和成果表现形式决定了城市规划无法向公众和管理者提供一个具象的空间特征,此时城市设计的作用就得以体现。
城市设计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推敲,在城市规划的框架下,设计出合适的空间形态,包括建筑形态、公共空间形态以及城市特定空间的整体特色等;通过对建筑形式、体量、性质与色彩等的推敲与确定,对特定空间内的建筑形态作出安排,从而取得建筑与周围环境、建筑群体之间的协调;通过对特定空间内建筑外部环境形态的安排,在特定空间内营造出城市规划所要求的空间特质,为城市规划的特定空间提供一个具象化的表现形式。
总之,城市设计通过对城市规划建设安排的进一步细化,满足城市空间形态要求和城市空间特质营造,为下一层次的城市建设提供引导,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形象化依据。
4.2城市设计引导建筑设计协调自身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在城市设计中,建筑形体、体量、性质及色彩等的设计,是城市设计完成对特定空间特质营造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建筑形体、体量、性质及色彩等内容的确定,确定特定区域内建筑的形态与特质。
城市设计通过对建筑各项空间特性的限定与安排,首先,为建筑设计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依据和引导;其次,为建筑与空间内其他建筑的协调,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为特定空间内的建筑特质的形成提供了背景支持;再次,实现了建筑与空间内的周边环境特色的协调。
5 结语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城市建设诸学科在实施层面上构成了一个类似金字塔形的多级递价系统。城市规划是塔尖,建筑设计是塔基,而城市设计相当于塔身。现代城市设计的崛起并不是要延续和发展传统的形体规划论,而是要成为一种能控制以上多级递价系统的“中间环节”,其目标在于能动地让最高的控制层与最基本的控制层产生积极的“对话”,提高效率,城市设计就是这样一个沟通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两者关系的重要桥梁。
参考文献:
[1] 鲍世行主编.城市规划新概念新方法[M].商务印书馆,1993.
[2] 许 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关键词】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观;城市设计;乌兰浩特新区罕山西街
关于规划角度的城市设计与建筑角度的城市设计的争论,在我理解,仅仅是城市设计阶段的不同,层次的不同,尺度的不同而已。根据其不同的阶段、层次、尺度,可将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定义为宏观城市设计,依次类推,控制性详规阶段为中观城市设计,修建性详规阶段为微观城市设计,包括绿地、广场、街廓的微观环境设计都可纳入这一层次。
由于生产力和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问题十分复杂,城市规划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与艺术以及市民生活等广泛领域。城市规划是一种动态性、综合性、政策性和地方性的工作,尤其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尤为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确定规划区各类用地的和适用范围,重点是“四定”工作即规划用地的定位、定性、定量以及定服务设施,同时还有道路定线、市政基础设施设计、以及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细则。
控规中的中观城市设计根据控规的工作内容有其如下的工作原则:
1 景观形象的多样性,丰富空间层次
针对影响城市景观形象的主要因素,确定相应设计理念,从空间结构、建筑形态、环境设施和道路绿化等要素中提出城市设计导引准则,达到对控规用地范围内总体形象的把握。形成整体、连续、由多种空间组成丰富有序的景观系统,突出景观形象的多样性,丰富空间层次,从而将绿化开敞空间、广场开放空间、住区聚落空间和行政办公区区等多种空间形态进行有机组合。
2 城市景观突出空间序列和地段特点
针对控规设计题目,在景观设计中突出街道的空间序列性,以线性空间组织点状景观元素,形成个性元素的有序结构,为城市意象创造完美意蕴。在设计中强调地段将成为城市未来新区行政与生活中心的特点,添加城市新鲜、活跃因素,突出城市新区的活力。
3 培育文化内涵,建构地方特色
在对城区整体概念把握的基础上,以街区景观为主题、结合区域特点、挖掘历史文化背景,设计中体现城市文脉。完善公共空间内的街道设施,合理组织雕塑、铺地、围栏、标牌、绿化、广告等各种造景素材,提升公共空间的人文品质;设置街区绿地、建构城市文化,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城市街区新景观。
4 现实的可操作性
对控规范围内的各个地块,从总体形态、空间结构、建筑形态、主要界面、环境设计等五个方面提出详细的控制导则,旨在将城市设计意图落实到每一街地块;确保在现实的规划管理操作中有充分的参考依据和标准,增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5 完善近期形象,顾及长远利益
设计原则需要强调的重要一点是在设计中要远近结合,保证近期设计不阻碍、损害和限制城市长远利益的发展,形成有效的发展可持续性。
乌兰浩特位于内蒙古兴安盟,总规中的定性为:全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罕山西街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定性为:处于全市主要发展方向上,以多层居住用地为主,集中体现乌兰浩特生态型、园林式的小城市特色的高标准、现在化设施齐全的新城片区,也是全盟的政治、文化中心。设计过程中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如下的设计目标:
5.1 针对罕山西街街区将作为城市未来新区的行政与生活中心,在设计中塑造出以城市型景观为主,自然与人工景观交融、具有自身特色、整体性强的景观形态,引导人们的休憩行为与审美情趣,形成强景观性,强功能性,强公共性的良好城市中心区;
5.2 确定城市设计标准,通过空间结构的重组、建筑形态的控制,景观环境的优化,营造出新世纪、人性化、高品位的城市中心街区景观;
5.3 确定行政、生活、休闲的城市中心功能,创造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系统,形成空间序列明确、景观节奏清晰、环境设施丰富、绿化植物配合的良好外部环境。
在具体的设计中,根据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分区景观的重点控制要素为节点、标志、区域、路径、边沿等五要素。在控详中相应以节点、序列、重点区域以及地标等为核心,强调城市设计的景观控制性,综合控制街区的城市景观。
重点节点的控制
罕山西街的重点景观区段称为节点,是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和城市形象的增强点,是人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是一个区域的象征。这里划分为三类共计4个。其中,人民广场节点为活跃积极的开放空间,发挥着组织空间格局的主导作用,是区域的“核心”,罕山西街和铁西大路、经八路、科尔沁大道三个道路交叉口或地段为重要处理节点。
重点区域的控制
区域是二维平面,是城市内中等以上区域的分区,观察者从心理上有进入的感觉,具有共同的特征。本街区在城市设计中所需强调的重点区域有人民广场、行政办公区、商业副中心、二类居住区以及东部的下沉式公园。
罕山西街控规的城市设计中还具体论述了各主要道路街景的城市设计,同时考虑到乌兰浩特的实际情况,设计中还具体讨论了广告的控制性设计,在这不做具体论述。
参考文献:
[1]《城市意象》[美]凯文•林奇著
[2]《城市设计》[美]E。D培根等著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相辅相成
一、引言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设计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
二、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各自的作用
1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起主导作用
针对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而城市规划的理念正是对这一思想的体现和运用,合理的城市规划,对改善城市发展中的不均衡,不公正现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谈城市规划。良好的方针和政策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就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规划一样。在设计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其发展目的,确定其发展方向和道路,这才是保证一个城市健康合理发展的必要过程。这个过程具体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为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四个过程。从宏观方面来说,城市规划指的是城市的性质和城市的发展方向。具体可以分为交通枢纽,人口多少,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防洪减灾工程和公共绿化地的多少和布局。具体到微观层面又可分为,道路建筑红线,城市容积率,建筑间距密度,日照标准、间距比等。
从经济效益方面来谈城市规划。从土地经济学来讲,在城市规划中,将土地合理利用,为土地开发提供了确定的市场,有效的促进了绿地和人行道的合理划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从市场方面来讲,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克服土地开发中的市场失效问题,提高市场经济效益。从制度经济来讲,城市规划不但弥补了市场经济中的监管不足,同时也使得城市土地开发竞争的成本降低,有效的促进了经济效益。从发展经济学方面来讲,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城市发展还有许多落后因素存在,比如工农业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素质有一定的差距,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当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时,给我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抱有积极的心态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进行合理规划,具体措施包括,保护耕地,合理利用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平衡工农发展,以便逐渐有序的促进农村向城市的转变,更好的实现现代化建设。
设备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这些设备设施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有些工业废气废水超标排放,导致我们身边的大气和水资源污染严重。有些人滥砍滥伐森林,导致城市绿地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严重,而这一切的环境破坏都将使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应该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参考对象。
2当代城市设计的主要处理对象是“城市的一部分”
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非常常见的情形则是,城市设计工作被镶嵌在更大范围、更长期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当城市计划将城市区域中的各种主要机能区域(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自然或历史保存区等)予以选址之后,城市设计专业便得以接手城市规划未来更为详细处理的工作在各个特定区块之中,建立其空间组织与其所属建筑量体的整体形构。
综其所述,城市规划所处理的空间范围较城市设计为大。城市计划工作的空间尺度,不仅超越城市中的分区,还涉及整个城市的整体构成、城市与周边其他都市乡村的关联。城市计划工作经常需要考虑都市在更大范围中的定位。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还在其他几个方面有所差异:城市设计不需要在互相冲突的城市机能之间决定城市内各分区的土地使用问题,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工作。城市设计专业则比城市规划专业者较少涉入城市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城市规划专业者与城市设计专业者,都需要面对相当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质空间规划设计议题,其差别主要是在于对象、尺度、程度等的差异。
三、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直都有着难舍难分的渊源关系。城市设计是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发展出来的,学科上仍属城市规划范畴,它是用建筑学的理论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建筑设计,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到城市规划学、建筑学、景观设计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的边缘学科。
从历史发展看,工业革命以前及其早期的很多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城市设计活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
规划的平面布局图,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反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脱节,其交叉的部分必不能取得统一,出现设计和规划之间改动很大的现象,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浪费;如果不进行改动,两个不同的方案对于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块而言在实际中根本无法操作实施,规划设计的方案只能落个“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结果。一方面说明重视城市设计的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这对提高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不但不利城市规划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完善,还可能导致城市设计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反而不利城市设计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明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理顺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才能切实达到指导城市建设的目的。
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也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城市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一词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历程,规划和设计相结合,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对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安排布局与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密不可分的指导城市建设的两个方面,若人为地将其分开,必然产生众多的、难以解决的矛盾。城市设计只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走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充分发挥其空间景观环境塑造的职能,才能真正实现设计价值观从以规划师为主体向以使用者为主体的转变。城市规划应将城市设计作为自己学科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城市设计纳入统一的城市规划过程,不仅因为它们所处理的内容和对象相接近或者衔接得非常紧密而无法明确划分开来,而且还完善了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整体的把握,同时也符合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实际。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紧密结合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辅相承,共同为城市建设服务。只有走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兼顾各方面的效益,使城市建设大系统达到最优化。
四、结论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在定义、作用等方面不是完全相同的,属于不同的概念,但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都是城市建设中的必要因素。因此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二者协调规划,才能把城市建设好。
参考文献
[1]王咪娜.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特性和联系探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