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美术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中小学生美术课程;有效性;教学方法
虽然中小学生的美术教学已经发展的相当不错,但是在农村美术课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地方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的教学方法也有不适当的地方,这都需要大力去打击这种现象,让中小学生美术课程成为重要的一门学科,美术课程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观,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应该把这门课程做好。国家需要做出一定的中小学生美术教学的政策,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能产生很大的作用。
一、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政策
1. 课堂中要有好的教学方案
美术教学本来是个丰富多彩课堂,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把一些事物用笔画出来,图上色彩,还要了解一些作品的内涵,课堂上需要有活跃的气氛,在课本上的,要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然后用自己的了解画出来,然后对作品要进行讲说和评价,让作品的内涵、历史背景充分的展现出来。教师还要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辅导性的指导,对于一些不易于理解的知识点要重点进行讲解,对于难画的一些线条,老师先要进行示范性的勾勒,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描画,这样还可以加深印象。在授课中要多用一些先进的设备,比如多媒体,可以更加明了的把授课内容展现出来,有顺序的播放。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发挥,把自己的课堂想法讲述出来或者描画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那种艺术感,这样学生才能深刻的理解了作品的内涵。
2. 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创作
学生不只是要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一些绘画,还要有艺术灵感,并且能把艺术灵感表达出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作力,不仅要欣赏一些艺术品,还能够自己创作出艺术品,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且发挥出来,要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创作。还要对学生实行鼓励制度,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指导,表扬学生做的非常棒,使学生有自信心,能够积极的去创作一些作品,能更好地去学习。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每个人的见解多事不一样的,老师不要只依靠标准答案,要综合性的看待学生的回答,把学生的答案分析一下,答案总是多样式的,教师要以欣赏的心去看待学生的答案,对于一些学生比较夸张的作品不要给予批评,这是学生自己的独特风格,要鼓励学生,老师授课时要态度和善,增强与学生的关系,师生能够和谐的互动。
3. 美术教学重点是要去感受生活
学习美术重点就是去感受大自然和生活,只有自己亲自去实践、体会了,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大自然和世间万物,这就可以创作出融入了自己的真实感想的作品,教师要组织学生多多出去游玩,去感受生活,对周围的事物细致的进行观察,学生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万物的形状等能够勾勒出来,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开发学生的潜力,把自己的真实个性表现出来,这也是一种艺术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美术要具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和睿智的双眼,学生要有一颗积极的心去对待生活和美术教学。
4.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习美术教学要设立准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有了目标才能有动力去开拓,冲着这个目标设立相对的教学方案,并且要积极的去实施,争取完成这个目标。这个目标要有针对性,要包含很多的教学活动,要有相对的价值观,要把教学目标写出来,教学目标的设立还要符合实际,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充分的利用好课堂时间,提前做好安排和计划,课堂尽量要按着计划来,有顺序的进行。每堂课还要有相对应的重点,重点一定要是课本的精华,要简单明了,让学生易于理解。重点还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
5. 课堂结束时要有课堂评价
每堂课快要结束时要有课堂评价,对这堂课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对课堂的气氛和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本堂课的优点和缺点,优点继续发扬,缺点要加以改正。把学生的回答也要进行评价,总结一下学生的回答是否合理,把课堂内容回忆一遍,还要把本堂客不足的知识点以作业的形式留下来,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探究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是否还能补充,多多的学习到一些课外的知识点。
二、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总结
本文对一些美术教学进行了研究,发表了相关的政策,对于一些教学方式要不断的改革,起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充分的把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出来,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并且了解了知识。美术这门教学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美术课要充分的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和审美观,让学生能够拥有好的素质,能够充分的了解了这门学科,并且能够积极的去学习美术教学。要为好的课堂效果做努力,不断的分析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想出好的政策,使这门学科的发展越来越顺利,美术教学要受到重视,成为一门义务教育的学科。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进行了一些思索,分析总结了小学美术教学中时常可见的不当教学观念,并提出新时代小学美术教学应采取的几点方式方法,尽力有效带出一批又一批“美的孩子”。
关键词:
美术教学;美术教师;小学生
美术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增强审美修养,实现全面素质教育,进而提升全民素养的重要通道,小学美术教育尤其更甚,美术教学更得“从娃娃抓起”。为做好小学美术教学,真正通过美术教育有效提升孩子们素质水平,本人进行了如下思索。
一、小学美术教学常见不当观念
(一)“机械填色”式教学
当人们感觉语言文字无法充分表达自己所想、所悟时,绘画便成为想要采取的方式了,通过色彩渲染来宣泄快乐,通过形的描绘来构建自我认知,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但是,好多学校都在使用一种涂色书,这种书它印制好了参照物,不仅仅是图案、大小,甚至该用什么颜色都有明确指示,让学生照着填色,颜色要涂在框内,为什么要有框?为什么颜色要指定?谁规定天空必须是蓝色的?这是作品吗,不过是复制而已!本人完全不赞同采用这种图书进行教学,它对我们的孩子是有百害的。孩子们画里的颜色、线条,应该是要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思悟,而这些“灵动的东西”会在“机械填色”中被埋没。
(二)“依样画葫芦”式教学
一些老师在对小学生的美术教学中,认为孩子们还小,就采用单纯“依样画葫芦”式教学,停留在画“简笔画”层面,认为让孩子们学会描画一些物体,便就具有绘画的基础了。其实,这样的教学中,孩子们不用去观察、思考、领悟,仅需模仿,缺少了对绘画基础的教育,会让孩子们“不知其所以然”。现代的美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孩子们用心观察、领悟,并能有“自己的表达”,而不是简单的模仿。
(三)“培训画工”式教学
一些小学美术老师为了急于体现出所谓教学成果,时常会单纯注重教授孩子们大量的绘画技巧,这种“培训画工”式教学,让孩子们脱离了艺术的本身而去修炼手工技能。的确,通过“培训画工”方式能够让孩子们“速成式”绘成一幅画,但这样的所谓成果,仅仅是一些画品而已,而不是作品了。绘画本身是没有技巧可言的,要把绘画理解为人们表达心灵情感的一种方式,应学习一种叫“绘画”的思维活动。需要明白,技术不等于艺术,绘画所运用的各种笔法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不要本末倒置了。
二、开展好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路
(一)应寓教于适龄
美术是一科内容繁复的课程,初级的“传授—接受”模式,是不能适应新时代美术教学的。应该要时常分析、概括、归纳、梳理适宜于小学生年龄段的美术知识点、线、面,采用最“小学生式”的教学方式浸润孩子们内心,又自然外化为孩子们的艺术审美修养。要达到这种“适龄性”教学,要求美术教育者要时常的探索、实践,甚至允许实验性试验。
(二)应寓教于生活
艺术源自生活,是对生活的表达,美术教学也不例外,无论教学手段,还是教学内容,都要力求寓教于生活。需引导孩子们以鲜活的生活为出发点,观察身边事物,认知生活技能,在观察、认知、思考中,感悟到事物的特性,并用画笔艺术地表达出来。本人在绘画教学中,坚持不上“无准备”之课,均要布置课前作业,假如这一堂要学习叶子的绘画,要求孩子们先前要去观察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生长姿态等。课堂上,先引导孩子们描述他们感知到的叶子,并在听其他同学们的描述中,丰富、拓展对叶子的感知,然后才开始教孩子们叶子的绘画。
(三)应寓教于启智
根据美术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应在教授孩子们绘画素养、培养孩子们审美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更需注重塑造孩子们的完善人格和提升全面素质。所以,美术教学要求老师能充分发掘孩子的才智、感受力、理解力,注重启迪孩子的“灵性”,让孩子具备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良好素养。
(四)应寓教于无拘
美术教学是一“塑美”的教学,尤其需要做到生动活泼,使其处于“无拘束”的开放性状态,利于孩子们有效汲取、领会新信息、新知识,并激发融生新的感知。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开放性教学思维、手段及内容,促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优化,成就美术教学的“美丽发展”。因此,本人尤为注重营造开放的、动态的、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尽力使美术能潜移默化为孩子们的“血肉”。
(五)应寓教于关怀
美术新课标明确要求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就是要求要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工作,在教授孩子们美术知识的同时,注意通过孩子的美术作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怀孩子们内在情感的表达与净化。比如倘若孩子的美术作品满含暗淡色调,则反映他近段心情很可能较为灰暗,发现此信息后即要予以关注,与其谈心,了解孩子心思,如若发现该生遇上什么困境,给予相应关怀、帮助、疏导,予以解决。总之,美术老师他(她)天然就是一名“美的使者”,但注定并不是一名轻松的使者。小学美术教育者是学生“走向美”的基础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不能“美”,能美到何层次,一定意义上就决定在这基础上。我们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学者,必须要清醒认识到教学中的不当观念,思索、总结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1-3],带出一批又一批“美的孩子”。
参考文献:
[1]金彩凤.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链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7):104
[2]张海燕.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3(01):139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诗画合一” 教学
一、美术课堂“诗画合一”的教学理念简介
“诗画合一”,顾名思义,就是要教师在进行美术科目的教学时,把美术作品鉴赏与诗词的欣赏结合在一起,利用诗词的意境美和插图意象,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这两方面相互促进,增强学生对于美的认识,达到教学的目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单单的将诗词和美术作品机械的叠加在一起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教师发掘其中的共通之处,合理的利用其所蕴含的教学思想,使现有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传统的美术教学主要是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完成相应的教学绘画任务。小学生具有好动活泼的天性,很难在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下中认真学习,甚至可能还会出现逆反心理,扰乱课堂秩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困扰。新课改要求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要树立从传统文化出发,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观点;教师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的是,将“诗画合一”的理念引进小学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好地推动力。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诗词在国际上享誉盛名,⑹词与美术学习相联系,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品鉴能力,发扬我国优秀的国学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拓宽学生美术学习的宽度,增加他们的知识面,促进他们各方面的进步和提高,实现人生的多元化发展。
二、小学美术“诗画合一”的实施建议
(一)教师要合理的设置教学情境
美术课堂的诗画教学倡导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欢快的诗词氛围中学习,贯彻了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作为开展教学的主体,要正确的认识美术课堂开展“诗画合一”的教学理念,将构建“诗画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纳入自己的教学安排中。小学美术课时较少,教师应该在教学前精心的设计教学流程,使得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美术的灵感往往都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生活实践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可以定期的组织一系列丰富的美术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参与深刻的认识诗画的内涵。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新生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诗画竞赛,让学生在参与比赛的环节中,走进诗画,培养学习诗画的兴趣。
情景教学是提高美术课堂诗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定期的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是他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将情景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情节导入阶段,教师根据要讲解的诗词和美术作品,创设一个情景,首先通过图片作品展示或者朗读诗词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营造出一种带有诗意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步是让学生参与到情景中去,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诗画世界的美妙,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不断地关注情景角色的变化,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进行诗词的讲解,让他们感受在诗词中学习的魅力,增加他们的创造力;最后,在情景角色扮演后,教师要及时的与学生进行反馈沟通,给学生展示作品的平台,认真倾听学生的创作想法,鼓励他们进行“诗画合一”的学习。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最大化的理解美术教学融入诗词学习的意义。
(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传统的美术教学遵循着一种单一的方式,教师扮演者教学的主要角色,将讲解知识点作为自身教学的主要任务,以完成教材内容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在“诗画合一”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应该跟着改变,新课改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的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简单的几个词往往蕴含了很多小细节。美术教师将诗词引进美术教学,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不断的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课外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经据典,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教学前还应该认真备课,掌握好教学内容,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突况。
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小学生天真活泼,想法奇特,教师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诗词学习和创作的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表扬,营造出学习明星效应。教师也可以通过举办诗画比赛和建立诗画社团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诗画学习中去。
(三)要设计具有特点的“诗画合一”课堂
美术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学科。现阶段小学美术的教学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简笔画,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图像空间布局意识为主;第二,国画,主要是利用毛笔和颜料来开展教学;第三,手工制作课。这类课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剪纸、玩偶等简易手工作品的制作。这些教学内容都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教师在进行“诗画合一”教学时要充分思考如何在该类课堂中合理的引进诗词教学。由于美术教学具有多种类型,会涉及不同的教学工具,教师可以联系不同类型的诗词,让学生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诗画学习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诗画合一”教学时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可以给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开展诗画教学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要在考虑整体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合理有效地引导美术课堂发展的方向。凡是都具有矛盾性,教师要认真分析诗画教学的利弊,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保证学生能够高效的吸收课堂知识,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曦林.诗画论[M].漓江:漓江出版社,1903.
[2]陈敏.诗画合一,把“情”贯穿课堂[J].美术教育研究,2012,(24).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美术教学生活化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把走向生活化作为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实质
美术教学最主要的内容即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且是以审美情感教育为主,即借助于一定的审美媒介,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审美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其中不容忽视的是,审美情感的体验与形成是决然离不开“生活”这片肥沃土壤的。艺术虽高于生活,但始终还是源于生活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的环境及周边的人、事、物进行细微的观察与体会,将其亲身所得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进而对“美”进行表现与创造,此即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实质。
二、生活化是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1.生活是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自然源泉
美术教学是中小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学的基础在于学生对美的体验和发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景,使中小学美术教育获得了最为直接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四季更替的景观变化能帮助学生感受色彩的鲜明;潺潺溪流、林间鸟鸣能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与韵律;起伏的山峦、层叠的梯田能帮助学生体会和谐与变化的形式美。而在日常生活中以及社会生活中,中小学生总是会调动自己身体的所有感官去感知和认识身边的事物。这些都可以成为中小学美术教学丰富的资源。
2.美术教学生活化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小学生的J知心理是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需要在活动中不断摸索、学习和发展,所以,不能以静听的方式作为主要的学习途径。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必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正因为中小学生处于无意识注意的心理发展阶段,无意识注意产生的心理机制是探究反射,往往是在周围环境的刺激下而产生的,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他们熟悉的人、事、物作为教学中的内容加以呈现,并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美术教学相结合,是符合这一学习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其有益于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成长、发展,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进而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表现美。
3.生活化是现代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
我国教育界早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就已经开始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重视起来。传统的美术教学,强调灌输式的知识点和基本技法的传授,注重基本功的强化与练习。而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出发点则是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他们的生活环境,创设生动的美术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获得审美体验。这种教学方式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兴趣与能力的培养,能够真正发挥美育在陶冶情操和塑造人格中的积极作用,更契合现代中小学美术的教学理念。
三、生活化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施
1.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中小学阶段来说,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培养高高在上的艺术家,而是要通过基本技法、艺术欣赏、美术史论等课程内容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感知训练与信息交流的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完善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人生。因此,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之下,要求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高度融合,提倡用生活资源促进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
2.将生活引入美术课堂
现阶段大多数中小学生所接触的生活环境很狭小,很多情况下都是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因此他们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也就更少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不能带领中小学生频繁地走出课堂,那么就需要教师把生活引入课堂。在美术教育中利用学生平时积累的经验加上引入的生活知识进行新的经验的整合,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大胆与夸张地表现,借助于美术的表现手段,使他们原有的经验得到了重组、再现和拓展,并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亲身感受与体验。
例如,在设计中小学美术《国宝熊猫》一课时,教师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引入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熊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有详细和生动的了解。经过不同材料的欣赏,学生对熊猫的感知加深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进行表现和描述的欲望。于是,在他们的画作中可以看到众多形态各异、生动可爱的熊猫,这都是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画出来的,虽然他们的画功还很稚嫩,但能从中清楚地感受到他们打开了自己的思维用心地去描绘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
由此可见,教师把生活引入课堂,使课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能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感受生活,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还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同时,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得到了开发。
3.选择贴近生活的表现材料以丰富创作手法
张雪门先生在其关于行为课程的研究中提出,中小学课程应该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展开,在生活中结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中小学课程生活化的研究。现在,生活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要求每一个教育领域都要充分结合生活,特别是美术教育更是提出了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的事件,以丰富学生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并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素材库,它能够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许许多多天然的素材。例如,各种各样的树叶、形态各异的石子、不同品种的豆子以及不同坚果的果壳,用这些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材料去进行美术创作,学生会觉得既熟悉又新奇,更容易激起他们创作的热情和欲望。
例如,中小学美术《蛋壳彩绘》这堂课中,教师先让学生提前准备好鸡蛋这种生活中常见且容易收集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用水彩笔在蛋壳上轻轻地作画。看到生活中普通并容易被忽视的不起眼的鸡蛋,在自己的手中加以改造,变成一件精美的作品时,学生的喜悦是由衷而发的。而在《蛋壳贴画》这堂课中,教师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蛋壳捏碎放到桌子中间的一张大白纸上,然后再让学生小心翼翼地把捏碎的蛋壳轻轻粘贴在事先准备好的涂有粘胶的有图画的纸上,就这样,一幅幅漂亮的作品就完成了。
这种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小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意在让学生能通过这种方式初步感受到一种自然的美术形式,让他们知道生活中很多平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东西通过双手的改造可以变成另外一种样子,教导他们平时要多注意观察生活,扩展思维,善于从琐碎的生活中发现可被利用的生活材料。这样,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也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同时,学生的作品还可以很好地点缀和装饰教室环境,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4.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环境创设的生活化、情景化和其他教育阶段相比显得尤为重要。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对中小学教室、走廊以及其他学生能触及到的活动范围内的环境创O加大重视的力度。
教学环境生活化的创设,会随时随地用直观的美的熏陶,增加学生对美的感性认识。将贴近中小学生生活的名家名作展示在教室里,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欣赏、体验,积累经验;而学生自己作品的展示,则很大程度上可以让他们获得自我成就感。比如,在小学美术课《运动会》中,学生在了解了运动会的性质、内容之后收集了一系列关于运动会的资料,由教师生成了一节名叫“我们一起设计运动会”的美术活动。之后教师将学生设计的班牌、队标、运动员标志、奖牌等在教室内分别设置展台进行展示,这样对学生来说不仅愉悦了身心,还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更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成就感。
5.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教学评价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术教学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整个美术学习过程的质量和学习成果的总体评价,其中既包括了学生对于美术基本技能、艺术认知的掌握程度,也包括了学生在自主创作和情感成长方面的综合发展程度。教学评价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向具有导向性的作用,也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改进的直接依据。因此,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方式也必然要求其最终的教学评价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将学生的美术作品置放于生活场景中、生活用途中,或是生活理念中去评价总结,更有利于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理解、消化,并将其吸收作为自己的成长养分。
四、结语
艺术源于生活,美即生活。只有透彻地理解了生活,才能理解美和创造美。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生活化的价值取向,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与艺术紧密结合的美术课堂,使学生从中受益,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动力,促进他们健康人格和崇高人文素养的形成。在生活中教学,在生活中学习,师生共同享受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带来的无限乐趣。
参考文献:
[1]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4.
[2]王春燕.试论幼儿课程的生活化[J].幼儿教育,2002(3).
[3]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5.
[4]李 佳.当前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7(2).
[5]张 华.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美术;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36-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学习和探究的动力,它影响着每一位学习者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正处于天真活泼的童年时代,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分神,为此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就必须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专业素质是兴趣教学的前提
常言道:爱屋及乌。爱美和求美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凡是美的东西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好奇心,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绘画作品是直观的艺术,对每个欣赏者会给予心灵的刺激。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绘画作品。要想提高学生的水平和引起兴趣,美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在美术课中范画要认真,尽力画得完美。教师示范性、直观性教学非常重要。让学生感觉到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也想到通过自己学习绘画以后也能达到老师的绘画水平。
2.巧用游戏,寓教于乐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而学生学好美术主要靠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要求和兴趣。有兴趣就能提高接受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源动力。例如《泡泡飞呀飞》一课教学,我带领学生一起做吹泡泡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习美术。
3.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堂情景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某一命题场景,设计并完成作业。例如在教学《闪光的烟花》,上课时我挂出自制的烟花作品,先布置"给祖国妈妈献礼"这一作业,然后讲授知识点,请学生欣赏、总结、归纳烟花的造型、制作方法,再做作业将"祖国妈妈"装扮得更美丽,这个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组成员竞争激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并乐于参与。
4.教师教法要活
新课标对师生角色有着清楚的定位,那就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意味着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它是不同于旧有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角色的,因为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全面操控课堂教学,学生完全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思维往往会被限制,无法真正的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学生的兴趣会大大下降,最终导致课堂死气沉沉。
新课标下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教师只要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就可以了,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桥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去学习、体会、感悟相关的美术知识、绘画技巧,他们大胆地尝试、创新,在相互交流和沟通中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感悟美术知识的内涵,感受在美术学科中学习的乐趣,这样我们的美术课堂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这样的生机与活力会逐渐感染到每一名学生,他们会喜欢上美术课,积极性会大大提升。我们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加以及时的引导,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的肯定。学生在内心会充满对于美术知识的探究欲,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都被调动起来了,最终会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5.根据学生的需要,创设新颖的导入新课内容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和一个内容圆满完成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迷语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同时内容必须与导入法很好地结合,这样课堂学习气氛很浓。因此,不同的课只要教师稍稍动动脑筋,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6.学生学法要活
小学美术教学主张通过学生自主的创作,发展其个性和创造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独特性,创新能力的个体,在美术活动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不是少数几个"好"学生。我们的教育目的是面向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每一个人素质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培养,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平台,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展示机会。例如,可给学生提供一个当小老师的表现自我机会,让学生教学生。讲的学生,认真讲述,尽力表达,下面听的学生更是很认真思考分析,找出不足上台去补充,当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产生发挥与表达的愿望时,趁机让学生作画,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自己的画笔画出来。教师在巡视指导时,要特别关注基本技能薄弱的学生,鼓励他们,提出建议,和他们一起改一改,并讨论修改后的效果如何?时间久了,他们的绘画能力也会有所进步,这样就照顾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7.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教无定式,贵在得法。新课标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给小学教学课堂带来了新的面貌,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新课标的步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变"填鸭式"教学为"发散思维式"教学,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美术教师要灵活自身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选在自己喜爱的景物或者动物进行绘画,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所要学习的景物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
8.重视美术教学反思
关键词:美术课堂;微课;教学研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这一新生事物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微课”的核心是教学视频的制作,可以是教师现场示范的录制,也可以利用录屏软件录制制作。在美术课堂中,笔者也尝试“微课”这一新生事物,发现学生接受快、兴致高。从美术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它拥有良好的发展和推广前景,节省课堂时间,事半功倍。
一、美术“微课”的特点
在美术“微课”教学中,教学视频作为“微课”教学的核心,教学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在5分钟左右,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掌握的知识点与学习兴趣,设置微课时间。与课堂上贯穿始终的PPT课件相比,“微课”更能抓住主要知识点进行阐述,更加凝练。
在教学内容方面,“微课”内容相对较少,短小精悍。其教学目的是在于解决美术课堂上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同时,正确反映教学主题与教学重点环节。和传统的教学相比,微课的内容更加简单,所以又称微课堂。
在资源容量方面,微课程可以用随身的手机录制,制作简单方便,且视频容量小,视频支持多媒体格式。在教学实践中,师生能流畅地观摩课例,同时它还可以被方便灵活地上传到微博、班级博客等,方便学生课下学习观看,不明白的地方可反复观看,能促进知识的掌握。
事实证明,在“微课”资源结构中,资源使用便利,教学内容指向明确,重难点能顺利得以解决。它以教学片段为主线,以学案、教案、课堂多媒体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学生意见以及专家点评为教学资源,从而形成类型多样、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的单元性资源主题包,为师生创造了一个更加真实有用的微教学环境。
二、如何上好美术“微课”
1.取舍课题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既然上的是一种微型课,那就不可能像40分钟课堂那样大容量地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精炼课题内容。如果课题切入很小、很具体,如“国画中笔法的讲解”,这样直接用手机录制、教师演示就行;如果课题是一个完整课题,如“卵石画”,那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不能从选材、设计、起稿、绘画到涂色面面俱到,因为时间肯定不允许,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如果只抓重点制作过程进行讲解,就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突出了教学重点,提高了微型课的教学效率。
2.构建完整的“微课”结构。“微课”虽然时间简短,但也要讲究课堂结构,既不能只讲主要问题,也不能不分主次处处都抓。“微课”的结构入题要简洁,要三言两语就能直接进入正题,不能起步太远,致使课堂重点不突出。导入正题后,就要把主要精力全部用在课题的中心上,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在有限时间内能够圆满地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最后,一定要有小结,用一两分钟时间对本节微型课的教学内容加以言简意赅的归纳和总结,使课堂结构完整。
3.亮点耀眼,板书清晰。“微课”时间简短,如果平铺直叙,就没有亮点,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深入浅出的讲授,可以是细致入微的剖析,也可以是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等,“微课”教学有了自己独特的亮点,就能提升“微课”的水准。另外,也要讲究板书,不能因为是微型课就没有板书,板书是一个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板书要精心设计,要精练、美观。好的板书,能看出整个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程序,能给听课者一个完整、直观的感受。
三、“微课”对美术教学的促进
如上所述,“微课”时间短,内容精,而我们的美术课堂40分钟,“微课”便可以教学中教师示范、重难点着重讲解、欣赏对比等形式出现,所以“微课”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主要表现在:
1.导入新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阶段,如果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音画皆美的视频,不但能使学生迅速安静下来,而且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如:三年级“民间剪纸”一课,短暂的“微课”导入深深吸地引住了学生,让大家对剪纸有了兴趣且充满期待。
2.示范作用。美术课堂上教师的示范必不可少,绘画、手工制作环节用“微课”展示比现场展示更为清晰、省时。还可反复播放,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教师转岗培训心得体会1
xx年7月19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美术教师转岗培训”学习。参加这次培训的共有来自全区的40名中小学教师。这次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受训教师的美术理论素养,更新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求参加本次培训的40名教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本地区美术教学教研工作的蓬勃开展。
在5天的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美术教学基础技能,也学习“美术教育理论” “美术教学教法研究”等理论知识,更有贴近美术教师上课实践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及课件制作”“微格实践与案例分析”。作为这次培训的承办单位,进校非常重视这次培训,教师渊博的学识和尽职尽责的授课,使我们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参加这次培训的一些感受。
一:加强美术教师专业水平,更新专业知识。
这次培训可以看出 对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视程度。在这次培训开设了创意素描,归纳色彩等课程,更突出强调教师要有创造思维和主观表现,打破了传统素描课、色彩课的严谨写实的拘束,这种教学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二:广大小学美术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因该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质教育,而不是针对少数美术特长生和高考班的专业美术培训,我们广大基层美术教师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全体学生的美术教育上,不要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者所谓个人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的基本职责。
三:美术教师不仅要做美术技能传授者,还要做美术文化的传播者。
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不仅是一名美术人,还应该是一名文化人。
四:美术教师应立于本地区自然风景、民间文化特色,开发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
在此次培训中授课的专家们对学生们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学生们结合本地区特色,深入生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间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资源。客家地区有天下一绝的风光,有丰富独特的民间文化,这为我们开发校本美术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取之不竭的丰富资源,我们美术教师应静下心来,深入生活,潜心研究,拿出有地方特色,有个人风格的课出来。
以上是我参加了这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多多交流,以达到共同进步,谢谢!
教师转岗培训心得体会2
xx年8月4日至6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黄山区转美术岗位培训”学习。这次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受训教师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和美术教学的常规管理,更新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求参加本次培训的14名教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发挥小学美术教师的作用,带动本地区美术教学教研工作的蓬勃开展。
在3天的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国画技能、速写基础知识及教学实践、油画棒涂色技巧及教学实践、线描画的认识以及美术教学的常规管理。作为这次培训的承办单位,黄山区旅游管理学校非常重视这次培训,特聘请了安徽师范大学的桑青松院长、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实力派画家叶志成老师、黄山区教研室肖顺飞主任及甘棠小学两位专职美术教师,专家们渊博的学识、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和尽职尽责的授课态度,使我们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参加这次培训的一些感受。
一、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的、主题丰富的作品。因此教学中要多采取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是否有收获,即活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设计的活动要呈现一个知识点。
三、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上美术课,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的体现。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还要教孩子的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给学生更宽广的思路。
四、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经过高度概括、提炼,都可以用最简洁的点线面来表现。点线面的联系,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不仅只是用纸、用笔。要理解材料的多样性。
五、教学中强调综合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同伴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使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本次转岗培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地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教师转岗培训心得体会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幼儿教师是教育的先导,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都知道,最初的教育对孩子的将来有深远的影响。我们是明天花朵的培育者。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教师转岗培训,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们聆听了县幼儿园领导的精彩讲座。县幼儿园的领导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观摩了许多幼儿园骨干教师的课,并进行交流与研讨,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理论的应用水平与教学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广泛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
县幼儿园园长在幼儿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他们又结合幼儿园实际工作让我们了解如何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工作。
幼儿园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教师的职业是相通的,热爱事业,热爱孩子是
曹敏老师的语言示范课让我们这些教师大开眼界。整个教学都在活动中完成,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与学习。
李娜老师结合她自己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给我们上了一节美术示范课。使我们学到了一些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方法、美术教学的手段,让我们知道美术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单单一个制作画框就有很多讲究,例如画图的要领,颜色搭配等。
通过这次培训我知道了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幼儿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但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幼儿,通过这种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关键词:小学美术;和谐课堂;构建;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05-01
课堂是课程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课堂不仅是教师教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智慧共同展现的舞台。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否具有活力,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构建和谐民主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己通过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要深刻理解构建和谐美术课堂的重要性
怎样才能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达到和谐?我认为,美术教学的和谐应建立在本学科的特性基础之上,从发展学生的个性角度出发,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结构应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美术学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运用美术形式有效地传承文化;②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③促进学生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④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⑤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的文化价值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所以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学习美术这门课程的必要性,也就没有"想学"美术这门课程的正确观点和心理。所以,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认识并进行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树立现代的教学理念,通过和谐的方式和行为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
该方式和行为应该是丰富、愉悦和轻松的,其过程也应是轻松、愉悦的。我们对美术教育放弃不用或者把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生产形态"都是不恰当的。正如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说到美术的价值意义时认为的: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罗恩菲德的观点表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艺术的目标,而不论艺术适用于哪个领域,这样就是达到艺术培养的目的了。
2.构建和谐高效美术课堂的基本途径
2.1 做好课前备课的工作。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教学内容优化。教材是教师教授课程的依据与出发点,但是教师不能照搬教材上的所有内容,要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分为重要和非重要的两种,重要的要在课堂上详述,并多举几个循序渐进的例子,让学生能充分的理解;非重要的可以简单说明或者让学生课后自学。这样有目的的教学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其次,要预备好教具。引导是美术课的目的,通过美术培养学生审美观,因此要多引导学生谈感受,而非教师把已有观点强加给学生头脑,要时刻牢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得多了,学生的思想就容易被束缚。但是教师也不能不加以引导,如果任由学生自我发展,一来会没有正确的方向,二来学生的技艺不足,挫败感加强,对以后的发展不利。所以,指导和补充也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2.2 引导做好课堂中的多元对话。在教学中通常运用比较法、尝试法、观察法来鼓励学生亲自大胆地实践,画坏了没关系,只要敢想、敢做。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观点,学生和老师是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创意,把以学生为本发挥到最大程度。还可以利用教学相长的原理,让学生当老师,介绍简单的知识。学生在教的时候做足准备,充分理解,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并且台下的同学对台上同学的观点可以补充和指正。
2.3 做好课后小结。课后反思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升华。课后的反思要做到细而勤。细,就是要对课上的每个环节做认真仔细的反思,要对课前的准备,教师、学生的情况,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方方面面都要用心反思,做好记录。勤,就是及时,要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教师应该做到勤于反思、善于反思。
3.让学生感受到颜色的美妙,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3.1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教师要梳理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善用提问。如颜色规律中的对比与协调在生活中有吗?与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带领学生先在教室内找一找(教室环境布置、学生服装等方面的颜色搭配),再让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找一找(学习、生活用品等),由学生自己说一说找到的颜色对比与协调。学生欣赏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多媒体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运用对比色与协调色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获得颜色搭配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同时,也可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颜色对比与协调的辨证关系。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师美术教育 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起源及其内涵
2006年,萨尔曼・可汗尝试将自己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之中,供学生下载观看。学生在观看到他的教学视频后,随后进入课堂,就视频所教育的知识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和进一步的学习。这种看似背叛传统的教学模式,被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老师接受,用于解决学生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之中,以及学生常常错过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等问题,林地公园高中也成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源地。“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迅速在美国及周边国家学校教育中传播。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的演讲[1],引起全球教育界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关注。这种打破常规,颠倒课堂与课后、教师与学生、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关系的教学模式,也迅速在我国教育界引起极大反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形式上,将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课后巩固内化的知识传授方式进行学习场所的倒置。先学习,后内化的学习顺序是不变的,但是在视频、软件等可视化交互电化教育技术的帮助之下,将这种知识传授过程所发生的场所进行倒置。将原来进行传授学习的课堂,颠倒为巩固和内化的场所,利用网络视频等电化教育技术,将灵活多样的课后时空,从原来课后复习、知识巩固的场所,颠倒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从而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要素翻转及其特征
学习场所的倒置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革,表现为教师、学生、教学形式、课堂内容、技术应用、评价方式这六大教学要素的翻转,呈现出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创造学习的三大特征。
六大教学要素的翻转带来了整个教学模式的重构。翻转课堂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使学生从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学习的主动研究者;使教学形式从课堂讲解之后进行课后作业,转变成为课前学习之后进行课堂探究;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从知识讲解传授转变成为问题探究;使电化教育技术应用从原来的运用于内容展示,转变为运用于学生和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反思和协作讨论的工具;使评价方式从传统的纸质测试转变成为多角度、多方式的多元评价。教学模式的重构,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如下特征。
1.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他们可以自主在网络资源中自由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在电化教育技术支持下,每个学生均可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接受水平,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工作量,安排个性化学习计划,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特点,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不是否认教师的作用。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但是在知识的传授上,面授变成了视频;教师仍然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但是增加了监督管理学生自觉制订和完成个性学习计划的职能;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推进者,但是由于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教师的课堂角色和教学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交互学习。翻转课堂在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都呈现出交互学习的特征。在知识传授阶段,Wiki、Blog等工具能够将学生习以为常的互动应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学生不仅可以观看教师录制的视频,还可以搜索到相关知识,并和不同的人进行互动,在交互之中完成知识学习过程。在知识内化阶段,课堂上也呈现出交互性特征。
3.创造学习。由于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因此翻转学习的过程,学生必须花费更多的心思,对于知识以及学习本身进行思考,并将这种思考运用到学习实践过程中去。个性化的思考和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学生的学习已经超越了教师为其设计和录制的视频范畴,围绕着这些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产生了新的想法、新的创意、新的理念,并能方便而快捷地运用各种技术条件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拓展,从而创造性地编织了一个围绕教师既定教学计划的个性化的知识系统,而且每个学生均有所不同,从而鼓励和发展了创造性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意义
1.符合“主体间性”的现代师范教育理念转换需要
主体间的现代师范教育理念,从传统的教师为主体,转换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模式,对师生关系进行重塑。美术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加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中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主体间的现代教育理念落实于实践教学之中,满足了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
2.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在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大方向之下,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和相关课程一直探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教学方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将翻转课堂这一在全球各种教育模块中开始兴起的教学模式,引入高师美术教育之中,在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均是有益的尝试。在我国现实的教育环境之中,大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已经摆脱了艺术启蒙以及高考应试的教育阶段,翻转课堂创造性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大学美术教育自主性、交互性和创造性的美术学习和教育要求,因此翻转课堂应当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3.引导学前及基础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发展
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包括了为中小学基础教育以及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师资,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会引导学前及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创新。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将成为他们知识和技能系统中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未来他们进入教学岗位之后的教育教学方式。美术教育知识点分散化、感性化以及主观化的特点适宜对各个年龄段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也符合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政策。
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1.美术理论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高师美术教育理论课程包括美术理论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两大系统。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美术理论课程包括《艺术概论》《美学》《中国美术史》《中国画论》《外国民间美术》《西方美术理论》《中国民间美术》《现当代美术思潮》《美术鉴赏与批评》以及《外国现代设计史》等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中国美术教育史》《外国美术教育史》等课程。
(1)课前学习环节
教学微视频为主要内容的微课程可以运用到美术教育翻转课堂的课前知识传授教学环节之中。微课以教师录制的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知识专题展开讲授,教学时间短(一般为10-20分钟),所占资源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针对性强,较为适宜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学习,学生也方便利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个知识专题的核心知识点。
微课视频是理论性美术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知识传授阶段,教学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形式。理论性课程一般都有比较系统而严谨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内部均细化为数量众多的知识点。教师应当把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分模块总结出若干个小的知识专题,将其录制成教学微视频,上传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观看。
在教学平台上,每个理论教学专题除了有教师讲授的微视频外,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思考题和参考资料,参考资料的阅读和思考题的讨论是进一步完成课堂知识内化过程的基础。
(2)课堂教学环节
在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不必重复微视频中所教授的具体知识内容,而可以根据提前布置的思考题和参考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可以包括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个别发言、教师总结等环节。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另一方面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以便在总结之中进行解答。学生小组讨论和发言的程度可以作为对他们进行评价的依据,使评价多元化。
2.美术技法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课程系统中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存在着素描、速写、色彩、油画、国画、书法、设计、手工等门类众多的技法实践类课程。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学生未来的规划职业特点,决定了对于他们进行技法实践课程的教育教学必须包含教学方法实践引导的教育功能。
传统的基础教育及学前教育阶段美术教学中存在着“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教画,学生学画”的现象,将美术课程的育人功能简单化为美术技能的训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技法课程,能够克服将学生当“客体”,学生不经创造思考,只会“照猫画虎”。使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学生不仅自身掌握应知应会的各种美术技法,而且有助于他们未来成为“研究型教师”[2],将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主客体”教学模式改变成为学生参与自主、相互、创造学习的“主体间”教学模式。
(1)课前学习环节
在课前学习环节,由于美术技法类课程实践性很强,在每门课程的知识框架之下,有许多分散的知识点和创作技法,因此很适合使用微视频的方式讲解。微视频有利于课前学生边看边练,反复观看。教师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也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精炼知识要点,进而制作系列技法示范微视频。在微视频制作时,需要注意有意识地增加对技法具体操作的演示,演示过程之中提醒关键要点,并单独分步演示。演示完毕之后,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技法习作,供课堂讨论。
(2)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小组讨论、教师答疑点评、强化练习等基本步骤[3]。针对学生完成的技法作业,可以进行学生分组讨论,协作互评,讨论该项知识点的关键步骤以及在观看和作业过程之中的难点疑点等。教师将学生课前技法作业收齐后,进行集中答疑与讲解,可以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答疑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深入每个讨论小组,单独进行。这一过程之中,教师的讲授是对课前视频学习作补充,主要解决学生通过自学尚不足以完成的问题。讲解的过程之中,可以继续安排作业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在解决问题之后,提高技法的掌握水平。课内安排的作业应当比课前安排的基础练习作业有一定程度的拓展创新,给学生一定的个性创造空间,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2012年第4期。
[2]王大根:《高师美术技法课教学方法的研究》,《艺术教育》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