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范文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

第1篇: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31―01

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家校共育意味着家校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家庭和学校积极沟通、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为此,作为校长,我们要切实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校在家校共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人的性格、意志、品质、情操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莫不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基础,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相互沟通,育的方向、目标、方法等。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学校要与家庭双向互动,既要帮助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又要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在家校互动中,密切与家长的关系,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更好地发挥家庭蕴藏的教育资源,使家长的参与意识、角色认识、教育观念、教育策略都更进一步,真正实现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校互动,提高家校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将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资源。

二、全力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获得双赢

1. 开展家长问卷调查,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工作和更好地教育学生提供宝贵的依据。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通过问卷调查,能进一步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强化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还可以定期发放家长问卷,对学校管理、教学、伙食、班级服务质量及孩子最喜欢的教师等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了解家长对班级及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计划,改进工作。在拟家长调查问卷时,首先要做到问卷语言有亲和力,让家长很容易接受。其次要做到卷面内容有针对性,能够集中反映问题。第三问卷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便于家长填写。第四问卷必须真实、可靠。

2. 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拓宽家校沟通渠道,营造良好家校共育氛围。要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形成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教育工作格局,学校必须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拓宽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形成以学校党支部书记、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德育老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在学校全体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信函沟通、电话访谈,班级QQ群、微信、留言版、校长邮箱、班主任邮箱等家校网络平台交流,现身说法,案例教学等,充分发挥优秀家庭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红色旅游、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以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体育等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全力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获得双赢。

三、不断提高家校共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2篇: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范文

【案例背景】

随着新时代高科技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演变,学校教育也进入深水区,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落差很大。现实中家庭教育的理念多失偏颇:一是家庭教育有失管教,二是教育期望失落准则。有失管教表现在爱之不以道,适足以害之;期望没准则表现在孩子只重技能忽略品格修养,成绩好就好孩子,考上好大学就算有出息,能挣大钱就算是有成就。现在多数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品质提升,这是家庭教育的隐性缺失。再加上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监护人对孩子疏于管理,对学校又不积极配合。这样缺乏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家校之间自然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分析近几年,发生在家校之间的矛盾纠纷事件,学业负担方面的占大多比例,究其原因,多在双方对教育的理解不同、认识有分歧所至。怎么才能及时有效化解家校之间的矛盾纠纷?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摆在现代学校管理评价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案例描述】

针对目前家庭教育缺失,家长教育简单粗暴,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偏面浮浅。城南友谊小学围绕五年发展规划,在家校共育方面积极探索,把“培训家长”作为学校的一项主要常规来管、来抓、来评价,取得了显著成效。

1.把对“家长的培训”纳入五年规划,构建家校并育机制。“学校规划”围绕“学生发展”这一条主线,搭建“教师成长、家长成长”两个平台,依托学校“读书月、艺术月、感恩月、科技月”四个活动载体,建构“习惯教育课程体系、阅读教育课程体系、活动教育课程体系、艺体教育课程体系”四个方面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五个维度”教育目标:即做“好学生”,“好老师”、“好家长”、“好学校”、“好校长”。在“规划框架”中,学校把“三个一”教育机制中的“家长培训”放在第一位,目的就是通过家校合作机制的建立,搭建家长学校交流平台,创建和谐稳定的家校关系,不断提高家长素质,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2.把对“家长的培训”列入主题活动计划,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从2014年春季开学,学校全面启动家庭教育知识主题系列培训教育活动,着手对所有年级家长进行全覆盖式教育,培训内容围绕“知心姐姐”卢勤的家庭教育知识视频,分低、中、高年级段集中轮周进行主题学习讲座,从“给父母的忠告、爱孩子的十种方法、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等12个主题、25个内容,36周时间进行视频观看,在学习中借鉴,在感悟中践行。通过培训,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提升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让更多的家长形成共识: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3.把对“家长的培训”定入学校常规来抓,共建快乐成长家园。创新家校共育机制,凝聚家校育人合力。2016年暑期开学后,学校深入创新家校联系活动,通过完善家长接待日、校长信箱、微信平台这些教育工具,破解家庭教育中的盲点。每周一是校长接待日,家长走进学校嘘长问短,触及学校教育的短板和家长对教育的关注;校长信箱着力解决学生、家长反映的问题成了得力“助手”;微信平台更是成了简捷便利的交流沟通方式。这些策略和手段的使用解决了家长对教育知识的需求、解决了学生教育的薄弱环节、解决了家校联系的热点难点,这些都为推动文明校园建设、都为学生间矛盾预警、都为家校教育契合度建立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

4.把对“家长的培训”深入开展成为学校开学必修课,打造师生成长的阳光乐园。多年来他们对一年级学生家长开展的系列培训包括:①教导处负责的入学常规教育管理知识培训(包括学生上学带的一张卫生纸都要讲到);②以老带新家长对家长的经验分享培训(即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家长对一年级家长的培训);③教师层面的教育要求培训(升入二年级的原一年级老师对家长进行培训);④专家层面的家庭教育理念系列培训;⑤学校层面的校长对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家庭价值观方面的互动式培训。五场培训使家庭教育系列知识走进家长心中,达到让家长迅速配合学校、帮助老师做好方方面面教育常规管理,并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并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案例分析】

1.对家长进行培训提升家长的能力,改善家长的期望,提高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实施教育能力。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五唯”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与家长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学校通过举办家长培训会、交流座谈会、联欢会,可以增加学校与家庭双方的信任感和合作意愿,促进家长与学校在教育方面的教学相长,有效合作。通过这些平台与方式,让家长能更加理解与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达成家庭、学校对孩子的“共育”。

2.对家长进行培训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部分。一方面家长接受培训,另一方面家长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优质资源交流共享,为学校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城南友谊小学在家委会的多方配合下形成了学校“护学岗”管理队伍,使学生放学秩序管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城南友谊小学政教处每天轮流安排10名家长自愿服务者根据学校安排时间提前签到、穿服装、拿指挥旗,对学生上下学路段的五大路口(郝经公园入口、希望广场面粉厂入口、幼儿园下坡入口、学校大门下学生入口、三中巷上台阶入口)进行交通管控,有力整治了交通和其它安全隐患,成为“家校合育”的一面旗帜。

第3篇: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互动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聊天、博客、音频、视频,这些网络工具便捷的功能使我们的学习、生活、交流更加方便、迅速。网上聊天的谈话方式,由于没有面对面时的紧张,也不像面对面交流时需要迅速作出应对,从而给人以更多的思考空间,因此成为许多人选择的一种轻松、自由的交流方式。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敏锐地意识到网络应该成为家校联系的重要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架起家校互动的桥梁。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谐的家校互动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需要教师与家长双方的互动。然而,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长期以来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教师常常是处于主导的一方,而家长缺少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促使我努力想办法建构心灵桥梁,更好地沟通家校关系。

我发现,网络博客是进行家校沟通、建立和谐的家校互动关系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空间能有效减少家长和教师在心理上的隔阂,同时也能减少教师和家长面对面谈话时的压力,让教师与家长能够坦诚相见。在网络上家长可以大胆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以及自己的想法。一些特别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家长在博客上向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有的家长说:“老师,我觉得博客做得很好,不过如果有些音效或画面就更加完善了。”还有的家长提出:“能否再充实更多的内容。”“老师,能否让学生也能看懂博客。”根据这些家长的建议,我将博客栏目进行了细化,加快了更新的速度,并且将孩子们学习的照片、古诗、歌曲等贴在博客上,让博客更好地满足了家长的需求,不仅能使家长了学生学习内容,也让浏览博客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多样的家校沟通途径。

1.利用电话、电脑进行家校情感交流

与家长沟通最常用的方式有很多。而我认为用电话、电脑与家长进行沟通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促进教师与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当日常活动中孩子突然出现不适,或者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及时和家长联系时,打电话或发短信非常方便而且快捷;MSN和QQ更是能即时地与家长互动交流信息。家长通过这些方式能随时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就会感到很放心,同时对教师的工作也多了一份理解、体谅和关心。对学生而言,如果在家中能经常接到老师来的电话,看到老师发的邮件,甚至利用语音聊天听到老师的声音,又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呀!

2.利用博客建立家校共育的平台

实现家校共育,需要教师与家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经常性的双向沟通。教师要随时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进步与不足;家长也要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变化。双方相互沟通,取得共识,有了共识才能做到共育。由于小学生的发展是迅速多变的,因此,这种沟通应该是经常性的。

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几乎人人都在上网,这其中也包括许多孩子的家长。为此我在网上建立了一个班级博客,内容上包括学生学习课程、活动照片、家校合作等各个方面。通过浏览博客或在博客上留言,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也可以发表自己感言、提出建议或要求。我也会根据家长的意见调整自己的博客内容及形式或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感觉这是一个及时、有效的家长和教师的交流平台。自从博客建立以来,每天的访问量都在30以上,也就是说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会天天浏览我的博客。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

1.在博客上科学教育专题文章,邀请家长讨论

我在博客上一些关于科学教育的专题文章,家长在阅读后会积极参与讨论,并谈论自己的感想。与此同时,家长会向我征询一些教育方法、经验,我也会在博客上给予及时的答复。

2.邀请家长网上群聊,共同探讨教育经验

晚上我经常会约好几个爸爸妈妈在网上群聊,大家共同探讨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每次群聊结束后我都会将聊天记录在博客上,将这些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所有的爸爸妈妈分享。然后预约下一次的群聊时间及主题,以便让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提高教育经验。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我们不能让家长做旁观者,而是鼓励参与,以发挥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作用。收集资料是开展主题活动的一个过程性活动,收集丰富的资料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探索和学习。如何寻求家长的帮助,获得家长的支持?在“好吃的食物”主题活动中,我发出了求助信,但这一次不是通过家长园地,而是通过我们的博客,居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第4篇: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范文

一、督教督学,家校共育

学校实施家长督教、督学制度,每天邀请家长进入校园开展“家长进校七件事”活动:一“巡”,家长或社区代表(至少三人)每天到校参加一个工作日的教育教学巡视活动;二“观”,家长进课堂听课(至少听两节课);三“谈”,与教师、学生交流谈心;四“问”,与学校行政领导沟通;五“督”,督促学生早餐管理;六“查”,检查校舍安全和文明校园活动;七“评”,给学校提合理化的建议或意见。通过每天的活动,学校主动积极向家长、社区汇报工作,宣传教育法规,宣讲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系统培训与指导。学校将家长指导工作重心下移,由专任教师和行政领导全面负责接待与指导工作,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学校教育特点,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全面指导与个别咨询。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双赢的办学管理模式。家长在工作中详细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理解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和成绩,获得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教学方法指导;学校在家校合作中总结了更多的办学智慧,赢得了全体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关心支持,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发展。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同时也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者,是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学校每周向家委会印发行政会议纪要,让家长履行知情权与参与权。

为了提高家长、社区督学工作的有效性,使家长不但可以从学校得到指导,还可以从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得到互助,学校有目的地安排不同家庭教育风格的家长,或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相同问题的家长,一同来校工作,以利家长之间探讨和学校集中辅导。

在家长督学人员的选择上,学校还邀请一些特殊学生家长参与,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探究教育疑难问题,让这些家庭也能从一天的督学中得到快乐与收获。

二、搭建平台,资源共享

现代学校教育不但要有家庭互动,还应有社区参与,将学校周边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在社区,以及热心教育的人士和单位组织起来,让社会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当中。学校有意识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改进办学模式与管理机制,提高学校教育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应方案,明确职责、权利与义务,让社区全方位参与学校教育。

社团共组。学校组建了二十多个文体社团,并通过校讯通向全体家长及社区人士征召义务社团辅导员,同时建立家长资源库,让学生自由选择参与社团活动。由于家长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他们讲授的课程很好地弥补了学校教育所不能涵盖的领域,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家长也能从中体会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辛劳,育儿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更新。教师也从“家长老师”的课堂上获得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上的启迪。另外,学校还邀请岭南世家国学馆和“快乐写字书法”研究中心等社区组织中的专业人士作为社团顾问,协助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综合素质。

信息共享。岭南世家国学馆的每期培训和最新活动信息,都会及时提供给学校,并邀请学生参观学习,为学生开设校本课程,实施国学教育和人文素养培育。香洲和谐社会研究会定期到学校为全体师生开展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香洲家庭文化交流协会将每期自办的家庭教育报免费派发给我校家长。

资源共用。学校管乐团组建需要高额的经费,单靠学校承担显然不现实,为此,学校采取“校办家助”的方式,组建起了珠海市小学第一个管乐团,由学生自带乐器,学校提供排练场地,聘请专业教练训练,取得了良好的资源共享育人效果。另外,中国移动公司每周提供《成长周刊》供学生阅读。

三、举办论坛,校务共商

家校共建论坛。家校共建论坛已成为学校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团队,定期研讨家庭教育策略,提高家庭教育科学性,破解家庭教育难题,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家校共建论坛使家长学校的形式更加多元。论坛内容不仅来源于学生座谈会,还来源于家长督学的建议,各年级分别开展家校社区共建论坛,由学校邀请师生代表、家长、社区代表和专家一起参与论坛,共同探讨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热点话题、难点问题,寻求教育的合力和最佳解决方案。

为了使家校论坛更有针对性,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学校完善家校论坛制度,变校级论坛为年级论坛,各年级根据本学段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效组织论坛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题论坛。如每学年新生入学前,我们都会组织一年级家长开展学前教育论坛,对家长进行学生生活习惯、心理准备等方面的指导,及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合理的作息时间、学习用具的摆放等多方面的教育;对其它班级,则每学期进行一次家长论坛,要求年级组集体备课,校领导检查教案,行政领导随会听课,会后给予反馈意见。通过这些家长论坛,使家长既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又广泛表达出自己的意见,真正实现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放心,对老师教学充满信心的效果。

论坛不仅提高了家长的育人素养,改进了家庭教育方法,还改变了很多学生的错误认识和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论坛达成的教育共识,远比说教有效,学校教育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教育的一致性,提升教育的整体效应。

家校共建讲堂。“文化大讲堂”是学校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家校社区共建的要求开展的一项活动,即家长讲座。为此,学校建立了家长资源库,将有特殊才能的家长请进学校,做客学校文化大讲堂,让老师和学生在充分享受幸福课堂的同时,在高雅文化中不断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能力,超越课堂,真正感受校园学习的幸福快乐。

家校共建沙龙。学校基于“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家校共建理念,定期组织“十一小教育家校共建沙龙活动”,让教育走进家庭,拓展家庭教育的时空,发掘学生家庭的教育资源,鼓励家长关心和参与教育孩子的各类探究活动,将学校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5篇: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范文

在小学教育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为助力、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共同体或合作联盟,相互支持,共同分享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与经验。前提是二者必须观念统一,行动一致,在各方面紧密配合,施以教育行动和决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作用,提供帮助。使学校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必要引导,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家校合作涉及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家长要做到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和老师有义务帮助家长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为其提供方法指导。信息时代交流沟通渠道多元化,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形式与家长有效沟通。

1.家长会一般根据学校工作需要,每学期会安排两次家长会。学校和班主任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反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行为表现等。家长也可与老师个别交流沟通,找准适合的教育方法。

2.家长学校针对家长的教育需要,可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聘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是提高家教水平和素质的良好途径。

3.家访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的深入沟通,进行个别教育的有效手段与途径。

4.网络或电话交流在信息时代随着现代通信工具的普及,老师和家长之间可以通过电话、微信和QQ等交流平台沟通交流,省时省力,经济高效。

5.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卡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传统方式,教师可以详细反馈学生近期的表现和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家长配合的建议等。家长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联系卡便于保存,是家校真诚交流的较好方式,能提高互动的成效。

二引导家长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

家庭教育内涵丰富,大多数家长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教育动机良好,因为缺少教育经验和教育技巧而效果平平,甚至是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与家长联系时,注重对其教育方法的指导,与家长探讨有效的针对性强的方法,研究具体的教育问题,提出合适的教育建议,以帮助家长在施教过程中对症下药。要利用好家长会的时间,针对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培养诚实守信的孩子等。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抓住学生成长关键期,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的引导与教育。也可以邀请教育观念先进、教育方法得当、教育效果较好的家长做经验介绍,起到启发及示范作用,带动整体家教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使学校教育实现和谐发展。

三家校合作时要采取尊重原则

家长来自社会各个行业,文化素质多元化,每个家庭的教育背景和具体经历也不一样。学校和老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持有尊重、真诚的态度,一切为孩子健康成长着眼。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使家长乐于接受意见,有效配合。

四学校主动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6篇: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范文

一、招生录取

负责对外奖学金年度招生计划,编写项目招生简章,受理并审核招生机构提交的学生申请材料,为学生安排接收院校并办理录取,向招生机构发送录取结果。招生手段从受理申请人纸质申请材料发展为利用网上信息系统,实现在线申请、在线录取,提高录取工作时效。录取方式由过去安排院校接收逐步实现要求学生自主联系学校获得录取的“学生-学校”双向选择,提高学生与学校的录取满意度;与招生机构主动沟通,动态调剂招生名额,支持增报替补人选,提高奖学金名额使用率。

二、对外宣传

编写印制奖学金招生指南,通过中国驻外使领馆、各国驻华使馆和多边国际组织等机构广泛开展招生宣传。宣传材料从过去的中英双语版,发展到目前的英、法、西、葡、俄、阿等6个语种;利用光盘、U盘、折页、海报、手册等载体,不断丰富宣传形式;建立“留学中国”网站,通过中、英、法、葡等多语种,全面介绍中国、中国高等教育情况、高校招生专业信息和来华留学各类奖学金信息;组织高校在五大洲40多个国家举办了56场中国高等教育展,近1500校次参加,与学生面对面进行宣传和介绍。

三、预科教育

为保证奖学金本科生入学质量,自2005年起对部分国家奖学金本科新生开展为期一年的汉语和数理化基础知识的强化学习,即预科教育试点工作,并自2010年起对所有奖学金本科新生实施预科教育。相继组织开发预科教育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配套教材,逐步制定和完善了预科教育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在多年研发和实践基础上,“预科教育综合考试”逐步成熟完善,并于2016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唯一考核标准。

四、英文课程

2009年以来,以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源为基础,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开展研究生全英文授课课程开发,以提升来华留学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

2015年起设立英语授课师资海外研修项目,成班派出400多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进行英语授课和教学法研修。

五、服务管理

建立全过程的奖学金来华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生报名申请、招生录取、在校管理、学籍管理和毕业后信息收集的全链条在线信息化管理。

与高校密切配合,开展多种形式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和融入校园学习生活;及时服务学生,妥善解决学生在学期间各类学籍、专业变更等问题;加强过程管理,实施奖学金年度评审,对奖学金生在华学习全过程进行年度考核;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帮助和教育。

自2013年起有计划、成规模组织奖学金生开展社会实践和文化体验活动。2015年设立“感知中国”主题活动,至今共组织万余名奖学金生开展百余场社会实践和文化体验活动,增进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了解。

加强留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组织留学生管理人员开展国内外培训,建立工作QQ群、微信群,及时解决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六、合作项目

开拓来华留学奖学金渠道,相继与越南、巴基斯坦、泰国、英国、坦桑尼亚和中国商务部等12家国内外政府部门,以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美国IBM公司、马来西亚森那美基金会等9家中外企业合作,由其出资设立来华留学奖学金。共培养了4644名专业人才,累计利用外部资金7.3亿元。

第7篇: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现状;问题;对策

近年来,淮安市坚持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之路,努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职教集团化办学总体情况

1.集团化办学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集团化办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它按照产业规律,将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职业教育,旨在依托行业,联系企业,加强学校和学校、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进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的重大创新,集团化办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推进产教深度对接,缩短校企人才供需距离;有助于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集团内部学校、企业、行业等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有助于形成集群集约优势,提升区域职教整体服务能力;有助于深化校企一体办学,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职教集团化办学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201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把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项目之一。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地积极探索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路径和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职教集团700多个,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近2万家企业,700多个科研机构和50%以上的中职学校、90%以上的高职院校。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规模效应不断放大,质态和效益也不断提高。

2.淮安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取得长足进展

淮安市职教集团化办学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积极实施职教发展“2112”工程(全省到2000年新建100所、占地100亩、生源2000人的职教中心),初步构建市、县(区)职教中心集团;第二阶段从2002年到2007年,在两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推动下,以产教合作为核心的行业型职教集团有了快速发展,区域型职教集团初具规模;第三阶段从2008年召开全市职教工作大会到现在。认真贯彻《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职教资源整合力度,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优质发展。总体看来,全市职教集团化办学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是规模明显扩大。市、县(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建立了6个区域性职教集团;各重点职业院校以骨干专业为纽带、对接地方主导、新兴和特色产业,组建了行业型职教集团或协会26个、特色型职教集团或协会35个;全市职业学校参与组建的职教集团或行业协会14家。二是覆盖面广。目前,职教集团已覆盖全市8个主导和新兴产业、近50个行业部门、30多家企业,覆盖全部17所中职学校和4所高职院校、骨干和特色专业16个。三是类型多样。有以整合区域职教资源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型职教集团,最典型的是盱眙职教集团,有以融合产教发展为目的的行业型职教集团,如以淮阴商校牵头的淮安建筑职教集团,有以地方特色产业为纽带的特色型职教集团,如中国淮扬菜职教集团。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发挥行政主导作用,推进区域职教集团化重组

2008年以来,淮安市从整体提升职教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出发,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加快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步伐。重点建设一批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并以此为龙头,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走共建、共创、共融、共享的职教集约化发展之路。最成功的范例当属盱眙职教集团,集团成立之前,当地教育、劳动和其它部门都在办职业学校或行业培训,规模都不大,难成气候,难以满足当地产业快速集聚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此情况下,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将县域内跨部门、跨行业的职教资源进行整合,组建盱眙职教集团,由县长兼任董事长,校长兼县教育局和人社局副局长。并迅速在县开发区的黄金地段辟出400亩地、投资3.6亿新建了与工业园融合、服务园区产业的新校区。组建职教集团的当年,办学效益就实现倍增,学校年招生3000人,年培训创利润达千万元。更可观的是,依托集团优势,筑巢引凤,吸引企业入驻12家,与县内外百余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集团的外延进一步拓展,内涵不断丰富。盱眙职教的发展证明:加大统筹力度,整合职教资源,组建职教集团,是实现区域职教优质发展的明智选择和有效途径。目前,淮阴区、淮安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先后完成职教布局战略性调整,组建以职教中心为主体、校校联盟融合、校企携手合作的区域职教集团。区域职教集团化整合和运行,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四个优化:一是资源优化。改变了过去多头办学、资源分散的状况,形成“握紧拳头发展”的格局。二是投入优化。改变过去政府多线投入、产出效益低下的状况,便于集中投入,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三是管理优化。改变过去多头管理、无序竞争的状况,形成了“一个核心主体、一套管理班子、对外多块牌子”的集团化管理模式,管理效能明显提升。四是学校优化。这是上面三个优化的最终实现状态,目前,淮安市6个区域性职教集团旗下的主体校均创成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并进入下一轮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序列。金湖、洪泽完成职教中心改扩建工程,淮阴区占地212亩、投入3.5亿元,淮安区投资占地320亩、投入3.2亿元的现代化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区域职教中心的基础条件、办学功能进一步优化,作为职教集团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凸显。最近两年内,省委罗志军书记、省政府李学勇省长、毛伟明副省长先后视察盱眙职教集团,充分肯定了集团的办学模式、办学特色和成果。

2.加强政校行企合作,推动综合性职教集团建设

主动顺应淮安集聚提升的趋势,推动职教集团化办学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由政府主导型向多元合作型转变,积极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航母式”职教集团的建设。最具代表的是淮安市高职校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是在市教育局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推动下、由淮安市高职校牵头、按照复合型模式建立的职教集团。集团的组建体现了运作的规范性,集团有共同遵守的章程,明确了参与各方的责、权、利;体现了参与的多元性,有市教育局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政支持,富士康、达方、淮钢等24家区内外大中型企业和2个行业协会加盟,市内外19所中学、21所中高职和本科院校成为理事单位;体现了合作的紧密性,校际之间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联合办学、基地共享、专业互补等,校企之间借助淮安市高职校并入开发区、毗邻工业园区的优势,推进校企一体办学;体现了办学的针对性,集团主要服务集聚于开发区的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和现代物流等战略新兴产业。集团的成立将学校和企业作为利益共体有机组合,实现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区校一体发展,实现“三个零距离对接”:园区产业结构和学校专业结构的零距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零距离对接,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学校课程标准的零距离对接;也实现了“三个同步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和学校基础能力的同步提升,园区产业规模和学校办学规模的同步提升,园区产业素质和学校办学质量的同步提升。淮安市高职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示范校,进一步提升了在集团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既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形成有力支撑,也为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提供广阔空间和丰厚的试验土壤。

3.紧贴地方优势产业,组建淮安特色型职教集团

专业和产业是职教集团化建设的纽带。淮安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并着力开展专业和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整个调研集中了教育、发改、经信委、人社等多个部门力量,深入学校、企业,历时一年,采集大量数据和信息,市、县(区)、校共形成20份翔实的调研报告,为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调整、推进集团化办学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积极引导全市11所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3所国示范校,立足自身专业,对接地方产业,依托行业组织和覆盖行业的企业,组建或参与淮安特色的行业型职教集团,加盟或组建多种形式的行业协会。淮阴商校利用其烹饪传统强校的优势,牵头组建了“淮安餐饮职业教育集团”,鼎力等6家市区顶级酒店成为其主要成员单位。同时,学校作为苏北唯一理事长单位加入“江苏省餐饮职业教育集团”。餐饮职教集团的成立,为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开发淮扬菜品20多个、共同开发实训教材2本、共建8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培养中级以上烹饪人才300多名,学校参加首届江苏省厨师节暨第七届全国烹饪竞赛(江苏赛区)竞赛,获团体优胜奖,校企合作取得双赢。目前,全市围绕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已组建4个特色型职教集团,其中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商校参与组建中国淮扬菜集团,既促进了淮扬菜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职业院校烹饪专业的建设水平。金湖的石油机械职教集团、淮阴区的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淮安区的教学具职教集团也初具规模。

4.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实现产教融合发展、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主要路径。近年来,淮安市依托各种形式的职教集团,政行企校一起发力,推动校企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制度设计,稳定职教集团内部的“联姻”关系。市教育局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制定《淮安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评选标准(试行)》,从合作思路、合作基础、合作保障和合作成效四个方面构建了校企合作示范组合的标准体系,引导了校企合作的正确方向和实现路径。各职教集团还以章程的形式明确了集团内部校企合作的内容、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盱眙职教集团推出集团内部校企合作的“四项制度”,即组织引导制度、定期会晤制度、项目责任制度、督查考核制度,淮安中专校职教集团还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奖励制度。二是建立校企对话协作平台,构建职教集团内部的“互动”关系。市政府搭台,举办职教区域合作(淮安)论坛,携手中西部百所职校和市内百家企业、职业院校,共同探讨职教跨区域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新机制、新路径、新策略,努力构建政、校、行、企“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新模式。论坛在为校企合作带来探索性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上百份校企深度合作的“签单”。市教育局连续举办三届校企合作论坛和校企合作现场会,展示校企合作成果,搭建校企沟通、对话、联系、互商、协作的平台,尤其是今年的盱眙现场会,既有职教集团运作模式下校企合作成果的多样、深度展示,还有极富借鉴价值的理论总结和探索,使与会者深受启发。三是创新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开创职教集团内部的“共赢”局面。在职教集团内部,关键要理顺的是校企关系,重点要创新的是校企合作模式。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淮安的职教集团形成了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培养。覆盖全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23家大企业与职业学校签订了培养协议,建立冠名班62个。引企进校。全市职业学校引进“校中企”13个,引进企业生产线21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6个。淮阴区职教集团整体引入金恒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和实习融为一体,收益显著。校办企业。与校外企业合作,或依托本校专业和人才优势,建立校内企业17个,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企业办校。淮安华丰机械有限公司投资兴办华丰职业学校,实现企业技术、人才、设备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完全融合,提高了生产和办学效益。股份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早在2006年由金湖职教中心率先尝试,校企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了小青青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目前市内这种模式试点最成功的一是淮阴商校,学校与中瑞教育集团旗下的华汽教育集团建立股份制合作关系,学校以场地、企业以设备和技术分别入股,共建了汽车维修专业和实训基地,当年招生400多人,商校实现了汽车维修专业零起点突破。另外一个成功案例是淮阴卫校,该校与上市公司迪安诊断采用股份制合作共建医药检测实训基地,学校以部分设备和场地入股,企业方以资金和大部分设备入股,建立实训基地,既供学生实训,又供企业对外经营,校企双方共同收益。这种股份制合作的优点在于明晰了职教集团内部校企双方的产权,构建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尊重了校企作为平等的利益主体的地位,更有助于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推动职教集团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行。这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在《中国教育报》做过经验报道,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吸引全国不少职业学校前来学习取经。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对策

1.职教集团化办学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模式,仍处于探索中,与全国一样,淮安的职教集团化办学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有一些是共性的,也有一些是个性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1)职教集团还缺少整体规划和建设,与地方产业的契合度不高。

目前看来,全市的区域型职教集团还不够大不够强;行业型职教集团数量明显不足,与淮安目前全力培育的“4+2”(盐化工、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的对接度不高,对市内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类的职教集团也明显偏少。

(2)主体松散,结合度不紧,运转效能不高。

职教集团大多数不具备法人身份,实际上是各种利益主体的“独联体”式的组合,缺少法律效力的责、权、利的界定,往往是集而不团,运转效率偏低。至今,市内还有少数县(区)区域型职教集团内部学校之间还是一种松散型的联合,职教资源仍处于相对分散状态,没有通过集团达到有效整合,需要当地政府出面加以整合。

(3)体制机制尚未理顺。

职教集团作为一种松散型的、自愿组合的团体,身份比较模糊,难以有效地行使管理责任,往往导致凝聚力、执行力不强。集团内部的约束机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保障机制、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监督考评奖惩机制、进退出机制等还需尽快完善。

(4)核心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职教集团建设的根本问题、核心问题。实际看来,校企合作仍存在学校“一头热”,行业企业“一头冷”的现象,有些企业只是在职教集团挂个名,没有实质性合作项目,校企合作的形式有不少还停留在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实习实训资源,学校承担企业的部分培训等浅层次上,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技术研发等全方位、深层次合作较少。

2.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对策

职教集团化发展是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紧紧围绕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

(1)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要加强政府对职教集团建设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督查,将职教集团化办学作为推进产教合作的重点工程,纳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出台加快推进全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在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之下,成立一个由市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人社局组成的产教合作协调小组,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职教集团建设,引导职业院校服务地方行业企业。

(2)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对接。

组织有关部门和职业学校,持续做好职业教育专业和地方产业吻合度调研,建立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预警预测机制,引导职业院校科学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为加大产教对接的力度,提高职教集团的运转效能,建议由政府来主导区域型、行业型和特色型职教集团的建设。在做好产业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建设覆盖我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行业型职教集团,集团包括行政主体: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人社局和产业主管部门,学校主体:相关专业的中职和高职院校,企业主体:相应产业的企业,行业主体:相关行业协会。其中以专业实力最强的学校和最具合作实力的企业担任领头单位,由产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集团的理事长。当前重点围绕我市“4+2”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整合政校行企力量,组建相应的行业型职教集团。要积极策应中国声谷――淮安呼叫中心的建设,建立中高职院校广泛参与的淮安呼叫中心职教集团。力求以集团化的有效组织来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3)进一步推动校企一体办学。

加强职教集团建设,重点是推进校企合作,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宽松灵活的政策,在职教集团实习实训用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并允许企业通过投资职业教育获得合理回报,对在集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成员应予以激励性的政策减免和贷款优惠政策。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推广在已试点成功的股份制合作模式,推动职教集团按照市场化的模式运行。加快职教园区和产业园区一体化建设,在职教集团内部,建立一批贴近园区企业服务的新型工业园区学校,推动校企向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研发的更高层次迈进。

第8篇: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家长助学;有效引导;教育共赢

“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学校和家庭自古以来就是一体的,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下,家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的有效助学,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一、完善的家校互助关系能更好地搭建沟通平台

中国现阶段大多数家庭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孩子交到学校就是老师教育的,成绩不好是老师没教好,老师给家长一打电话就是“告状”,为此,我们从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入手,让家长知道教师和家长联系,并不是为了告状,而是要多方面了解学生,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例如:我校在每学期定期召开三次家长会,首先由学校领导对学校的情况及一些安排向家长汇报,接着由班主任用报告的形式向家长介绍班级的现状、教育的任务,或者汇报一个阶段以来的班级教育工作情况。然后再组织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从中让家长相互理解、取长补短,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最后,班主任将学生的作业本、美术和手工作品、优秀作文、测试卷以及小报、奖状、荣誉证书等,精心布置成一个小型展览会,让家长观看、翻阅,了解班级及孩子的学习成果。总之,家长会形式多种多样,针对性要强,真正把家长会开成家校联系、交流、沟通、了解的会,把家长会真正变成家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共同管理好学校,教育好学生。不然,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家校互助关系的建立能够优化教育环境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做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关系,教师不应该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严,去影响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长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教师也要帮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

三、和谐的家校互助关系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大多数老师时常抱怨二大于五的现象,即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过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两天的影响。这是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和社会教育不一致、相矛盾的缘故。因此,我校始终保持与家庭和社会的积极联系。每学期至少召开三次全体学生家长会,平时不定期开展家访,及时了解家庭教育的动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一些重大决策事件听取家长的意见。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过去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自己教育和教学追求的目标,教学中往往注重教育内容以“教材为本”,而忽视教学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过分强调认知,把教育绝对知识化了。因此,我们大多孩子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就像他们能大谈助人为乐的意义,而在实际行动中却很难做好。在引导家长有效助学中,我们提倡“互助”,即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子女、家长和老师之间都应有不断交流,让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鲜活的知识伴随着思想和情感,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中积极有效地沟通渗透。我校在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德育大讲堂等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九州小学家校文体艺术节,在活动中设计了教学观摩课、家庭才艺展示及亲子运动会三个环节,不仅让家长走进了学校,了解到学校教学的情况,也让家长感受到参与孩子们活动的快乐,理解到家长有效助学的重要性。借着这次“家校文体艺术节”活动的举行,增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力度,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统一了教育思想,掀起了家校共育的。为家校共育搭建起交流的平台。

总之,要引导家长有效助学,关键在于双方的配合与协调,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工作统一战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家长有效助学,是全面提高学校工作和教学成绩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马中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第9篇: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 封闭式管理 幼儿园 家长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选择实行封闭式管理。所谓封闭式管理,是指学校通过严格的管理,学生全天不能随便走出校门,其生活、学习、活动等一律在校内进行,只能在某一特定的短时间内允许学生在课间出校活动。而在幼儿园,进行封闭式管理,就意味着家长不得轻易进入幼儿园,每天接送幼儿,须止步于幼儿园大门口,只能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时有组织地进入幼儿园,直观了解幼儿在园生活的情况。

这一做法,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幼儿的人身安全,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减少了家长进入幼儿园感受幼儿在园生活、与教师当面沟通、直观了解幼儿园各方面情况的机会。而早在上世纪30年代,陈鹤琴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功效。所以,我们不得不做如下思考:怎样在封闭式管理模式下,全面做好家长工作,切实提高家园合作有效性,使家园共育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共同合作的基础是良好的沟通,在封闭式管理模式下,教室门口的家长园地、离园时的接送交流等都无法发挥作用,这一现状迫使我们将家园沟通的重要途径转向其他方面。

一、构建线上沟通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电话的积极作用,通过各种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了解幼儿在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1.幼儿园网站、班级博客的建设与管理。

信息化时代,利用网站传播幼儿园各方面工作的做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合理的版块设置,丰富的内容呈现,让家长无须进入幼儿园就能系统而全面地了解到幼儿园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而班级博客作为班级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工具,能让家长通过文字及时而具体地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幼儿园的课程实施等情况,通过图片了解孩子班级的环境及近期各类活动的留影,因此受到家长的一致欢迎……在封闭式管理的幼儿园,建设良好的幼儿园网站和班级博客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还需加强日常管理,使内容得到及时更新,让它真正发挥“窗口”作用。

2.家长QQ群的建立与维护。

如果说幼儿教师主要触动的是家长的认知因素的话,那么家长之间的良性互动会因为彼此具有相似的现状或经验而能够激起彼此情感上的认同。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家园互动的成效。通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最终达到更新家长育儿观念、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的目的。

在这一情况下,建立家长QQ群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这里,家长不仅可以看到教师推荐的各种育儿小诀窍,而且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共同探讨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分享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育儿经验,从而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在这里,教师能通过一件件班级中的教育案例,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更新、提高固有认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有效的家园共育做出努力;在这里,家长与教师有共同努力的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有这样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与情感共鸣,能让家长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支持班级工作,同时,教师能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教育更具活力。

3.电话、短信平台的充分利用。

电话和短信是家园联系的一种重要途径,曾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如今它的沟通功能越来越被教师们淡化,甚至仅为了“通知”而存在。我们不能让这二者成为家长的“紧箍咒”,而应重拾它的作用,并做合理的转型,尤其是在封闭式管理的幼儿园。定期的电话沟通,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在家的各方面表现;适时的短信提醒,让家长在温馨提示中感受到教师工作的细致与耐心。这些不经意的动作,能让家长与教师、幼儿园更加贴心,也能让家长真心地认同、支持教师的工作。

二、我们要提高线下家长工作质量,开拓家园沟通途径,把握每一次家园沟通的机会,让常规家长工作焕发新的生机。

1.宣传教育理念,实现家长会、开放日活动的教育价值。

家长会往往被幼儿园用来介绍幼儿园(班级)整体情况,并借机向家长提出相应要求,而开放日活动往往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而做的单向展示或汇报,而诸如“六一联欢”、“义卖活动”、“亲子制作”等活动也以娱乐为主。久而久之,家长的参与态度就会产生一定惰性。

其实,家长会及开放日活动都可以实现对家长的深层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认知,让家长参加每次活动后都有所收获。如小班幼儿入园家长会我们可以按园所介绍、课程及教育理念、保育与安全、班级情况等板块分步进行,重点介绍保育和教育两方面内容,让家长在一个个小讲座中细致了解幼儿即将生活、学习的园所的方方面面,对幼儿园课程、科学的育儿理念、幼儿在园的吃穿住行等有所认识,为家园共育奠定基础。大班的家长会可以以“幼小衔接”为主题,邀请小学教师和小学家长来园做沙龙活动,为家长答疑解惑,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做合适的准备。而在开放日活动中,班级教师需要以开放日活动内容为基点,向家长介绍本阶段课程实施情况、本年龄段幼儿的行为及学习特点等,提高家长的教育认知。

2.重视家长需求,切实办好家长学校。

幼儿园和家长合作的前提是“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否则,家园合作难以收获好的成果。因此,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了解家长需求,在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同时关注家长自身素养的提升,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共育。

首先,应当确定家长学校的领导班子,由园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相关人员协同负责,不断完善家长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家长学校的工作作出具体规定,建立健全家长的评价表彰制度,等等,提高家长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要定期收集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感兴趣或者感到困惑的问题,有针对地选择家长学校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如果条件允许,则可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全力为家长服务,为他们答疑解惑,让家长与时俱进地了解科学育儿、健康育儿的知识和方法。

3.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合理挖掘家长资源。

家长委员会作为教师、幼儿园与家长之间联系沟通的纽带,不仅有参与幼儿园各项管理工作、对幼儿园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价的权利,而且肩负着沟通协调家园关系,挖掘家长资源,为幼儿园服务的重任。家长资源是指家长本身及其关系中可以为幼儿园合理利用的因素,包括家庭中可供使用的物品、家长的专业特长等人力资源及家庭中的文化元素等。所以家委会需要合大家之力,收集家长信息并定期更新,让各班的家长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为全园共享,拓展家长资源使用的宽度。

4.扎实做好访谈工作,提高访谈实效。

(1)坚持期初期末两次家访

家访是教师在幼儿入园前较常采用的一种家长工作方式。通过家访,教师既可以了解每个家庭的教育环境,父母教育孩子的观点和方法,孩子的个性,又能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家在园不同生活环境中的表现和特征,更有利于家园配合,共同探讨正确的教育方法,改变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行为。对照越来越多的学期初家访流于形式的现象,封闭式管理模式下的幼儿园更应注重家访质量,期初和期末都应安排家访。教师在期初家访中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向家长做本学期工作的简单介绍,期末家访就应结合幼儿发展评价情况向家长介绍幼儿这一学期来幼儿园所取得的进步、发展现状,探讨接下来家园共育的重点。

(2)开设班主任约访平台

教师和家长的约谈也是家园沟通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封闭式管理模式下,开设班主任约访平台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幼儿园可以设定家长约访时间(如每周三中午),为希望与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的家长提供机会,当面了解幼儿入园后或近期的变化与长进,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教师工作的希望,双方共商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孩子发展。

5.开辟家园沟通新途径,发挥幼儿主体作用。

幼儿作为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的主体,在家园沟通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幼儿的反馈往往会成为家长判断幼儿在园生活的重点,所以我们要让幼儿成为日常家园沟通的桥梁,让家长从幼儿身上感受到班级工作的开展。比如小班幼儿的家庭反馈可以是一幅图画、一朵自制小花,也可以是教师请家长结合课程的需要与幼儿共同观察一棵青菜的结构……到了中大班,随着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增强,家庭反馈则可以以口述记事的方式进行,请幼儿回忆在园一日生活,以口述方式告诉家长,请家长及时做好记录,并养成习惯。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态度、情感及其表达方式、伙伴关系和兴趣倾向等,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教师言行风格等。

封闭式管理是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全新课题,只要我们从幼儿的成长、家长的需求、工作的现状出发,深入挖掘家长工作的可用途径,扎实、有效地做好每一项沟通工作,不仅能让家园共育焕发新的活力,而且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勤勤.幼儿园全程立体互动式家长工作实践.幼教天地,总第694期.

[2]朱静怡.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