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安全饮水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温县地处黄河中下游的交界处,由于黄、沁河历史上多次泛滥、改道,形成了西高东低,南滩北洼,中间岗的地貌特点。洪水泛滥时,水沙泥石在推移、沉积的过程中,构成了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的地质结构。黄河滩区属极强富水区,综合补给模数为27-2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地下水埋深在3-15米;清风岭地带属较强富水区,综合补给模数23-2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因地下水过量超采,形成降落漏斗,地下水埋深15-40米,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困难;清风岭以北地区,地层结构比较复杂,层次增多,岩性偏细,该区属强富水区,综合补给模数26-2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由于地下水连年超采,地下水埋深极深,严重影响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精神,我县组织对全县10个乡镇262个行政村的农村饮水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编制了《温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目前全县农村人口38.4万人,其中饮水不安全人口11.12万人(高氟区人口7.01万人,苦咸水人口4.11万人),占28.96%。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县、乡镇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订应急预案,确定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及其对策,落实应急责任机制。
3、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乡镇政府为主体,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加强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处理好日常业务和应急工作的关系。县直各有关部门视情况给予协调、指导、技术支持,并组织力量全力支援。
4、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根据应急要求快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启动相应预案,有效控制事态蔓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饮用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包括:
1、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2、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致使水质不达标;
3、地震、洪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供水水源枢纽工程、净水构筑物、供水工程构筑物、机电设备或输配水管网遭到破坏;
4、地质变迁或爆破、开挖等生产活动,导致供水工程水源枯竭;
5、因人为破坏,导致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6、其它原因导致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四、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指挥体系
为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县政府成立县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指挥部,县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成员由县政府办、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环保局、*局、广电局和各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技术组,办公地点设在县水利局,县水利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业务副局长任技术组组长,办公电话*技术组由县水利、气象、建委、环保、交通、国土资源、卫生、教育、*等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领导小组的技术支持工作。
各乡镇政府和县自来水公司及有关供水企业也相应成立饮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本单位的饮水安全应急工作。
(二)职责分工
1、指挥部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重大安全生产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
(2)及时了解掌握饮水安全重大安全事件情况,指挥、协调和组织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根据需要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应急措施;
(3)修订完善全县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4)在应急响应时,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各乡镇和有关单位饮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全县饮水安全日常应对工作;起草全县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收集、分析、整理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并及时向上级机构报告;协调指导事发地应急领导机构,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抢险排险、应急加固、恢复重建工作;协调相关部门组织救援工作;协助技术组的有关工作;对潜在隐患工程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报告执行情况;组织应急响应期间新闻工作。
3、技术组职责:
参加指挥部办公室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应急响应时,按照指挥部的要求研究分析事件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参与事件调查,对事件处理提出咨询意见;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4、成员单位职责:
(1)县发改委: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
(2)县水利局: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负责提供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故信息、预案以及工作方案,负责恢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需经费的申报和计划编制。
(3)县财政局:保证应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费及时安排下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4)县民政局:负责遭受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故村镇群众的生活救济工作。
(5)县卫生局:负责遭受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故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及饮用水源的卫生保障。
(6)县环保局:负责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做好区内水源地保护工作,负责制止向水源地排放污水和固体废物的行为,应急处理水污染事件。
(7)县*局:负责维持水事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水源工程、污染水源等违法犯罪活动。
(8)县广电局:负责农村饮水安全法规、政策的宣传,及时准确报道事故处理工作。
5、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机构职责:
负责拟定本乡镇饮水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掌握本辖区供水安全信息,及时向乡镇政府和上级应急机构报告事件情况;指挥协调本辖区饮水安全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6、供水单位应急机构职责:
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应急工作方案,配备必要的抢修设备及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
五、预防及预警
(一)预防
1、监测单位及报告制度。县应急指挥部要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事件信息,因地制宜地制定工程措施,为解决好供水事件提供科学依据。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负责所辖区域的监测、检查、预警工作,要设立并公开报警电话,多渠道获取相关饮水安全信息,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有责任及时报告突发性事件。
2、预防工作。增强群众对已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做好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的检查维修,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维修物料,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组织建设。
(二)预警
1、预警。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依据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划分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4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为标志进行预警。
一级(特别严重):突发事件造成2万人以上饮水不安全;
二级(严重):突发事件造成1至2万人饮水不安全;
三级(较重):突发事件造成0.5至1万人饮水不安全;
四级(一般):突发事件造成0.1至0.5万人饮水不安全。
2、预警。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农村饮水安全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信息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由县应急指挥部在主流媒体上。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络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六、应急响应
县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县重大饮水安全事件和跨乡镇饮水安全事件的指挥调度,乡镇应急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乡镇饮水安全事件的应急、抢险、抢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供水单位负责本单位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供水单位要立即向乡镇应急领导机构或县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先期进行处理。对应预警等级,应急响应划分为四级,凡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下一级预案随之自行启动。
(一)一级响应
当发生特别严重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应立即一级预警,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县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政府,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并按照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
(1)抢险救灾。当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障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二)二级响应
当发生严重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应立即二级预警,启动二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县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政府,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当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三)三级响应
当发生较重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三级预警,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人召集,会商后报县应急指挥部。参加人员有相关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应急指挥部,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当供水安全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四)四级响应
当发生一般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四级预警,启动四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有相关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应急指挥部,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当供水安全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五)响应结束
当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证时,应急领导机构可宣布应急结束,并协助进一步修复供水基础设施,恢复正常供水秩序。事件处理完毕后,由县应急指挥部结束公告,报上级应急机构备案。
七、保障措施
1、资金保障。县财政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突发事件等级划分,由应急领导机构报本级政府,申请动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
2、物资保障。县*、消防、城建、交通等部门制定应急送水及车辆调配方案,各级领导机构制定抢险、救援物资调配方案。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由县政府统一调配,确保物资及时供应。
3、应急备用水源准备。供水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区内集中供水工程,要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从距离最近的饮水井调水。井灌区在浅层地表水污染或出水不足时,就近从深井取水。
4、应急队伍保障。应急期间,由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消防、交通、城建等部门,承担居民临时性吃水困难送水及供水设备维修等任务,保证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畅通。
5、医疗保障。当发生人员伤亡或饮水中毒事件后,应急领导机构要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调配医疗卫生专家,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现场救治和防疫工作。
6、治安保障。*部门要负责做好受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八、后期处置
1、调查与评估。应急结束后一周内,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机构要向县应急指挥部提交书面总结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原因、发展过程、造成后果、采取措施和效果等。要对事件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做好应急工作。
关键词:农村给水工程 运行管理 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是广大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起码要求,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因此必须抓好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管理好、运行好,才能使供水工程真正发挥工程效益。
一、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近几年, 我国农村饮用水发展较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主要有以下三类管理模式:
(一)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归国家所有,并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代管。
(二)以国家投资为主、集体和受益群众投资投劳为辅建设的小型供水工程,通过受益群众代表会议推选管理人、承包人或成立用水协会,制定具体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专人管理。
(三)由国家补助、群众、社会资金共同投资建设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按各方投资比例确定股份,按股份制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供水站,由供水站负责工程的日常运行管理。
二、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供水工程面广量大
供水工程分散,单个供水工程规模小,有些工程只供几百人,造成管理困难;不少工程只有一两个人管理, 收缴的水费少,连电费也没有办法支付,工程正常运行费用更无法保证,造成工程停用。
(二)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及设备
很多地方由村干部兼管,缺乏专业供水管理人员。而许多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少专业知识,对供水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重建设轻管理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特别是管理体制一直没有脱离计划管理和行政管理模式,一些地区往往存在“建设一头热、管理一头冷”的现象。重建、轻管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和各级水利部门的主要问题。单纯依靠国家包建包管工程,不但会使农村饮水工作陷入困境。作为直接受益者的农民群众长期享受福利,养成了管水没责任、浪费水不心疼的坏习惯。
(四)运行管理经费缺乏
每年国家只负责解决工程建设资金,而运行管理经费难以落实,进而影响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而农民群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水是商品的认识不足,加之部分集中供水工程没有进行供水成本核算,水价不合理,水费计收率低,账目管理较为混乱,没有足够的资金积累;维护、维修费用不到位,不少工程甚至连正常的运行费用也无法保证,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五)水质监测工作不到位
由于受经济条件、技术手段和技术人员等因素制约,水质得不到适时检测,部分工程只在建设之初对水源水质进行了分析, 工程建成之后再也没有进行水质化验,并且没有消毒设施。
三、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标准化建设管理
突出抓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绝不为节省投资而降低标准。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技术标准和工程建设程序。严把材料设备关、施工队伍选择关、施工质量关和竣工验收关,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负责建后管理的人员提前参与到工程的建设管理中,及时掌握工程建设情况,与设计、监理、施工人员密切协作,加快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
(二)供水工程运行设备管理
1.设立专项资金
农村供水作为农村公共事业的一项基本内容,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需要政策扶持,争取设立农村饮用水管理工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饮用水工程的管理、维护、改造,包括农村饮用水监督管理的日常支出、各村供水管理经费补助、农村老旧供水设施的完善改造及农村饮用水工程水质监测和维修养护等费用开支。
2.严格执行设备保养维修制度
供水设备主要包括闸门、水表、水龙头及水泵、电机等。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或螺丝松动要及时维修,防止工作失职,影响正常供水。水泵及电机等重要设备,要严格按规程操作。要定期保养、检修、大修和更新,供水构筑物和管网要经常检查、维护,备有应急措施,确保工程正常供水。
(三)合理确定水价,实行计量收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融资、企业经营,群众参与的运营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
1.建立合理的水价,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长效运行的关键。一方面,完全免费的用水制度不利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久运行、也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在地多数较为贫穷,过高的水价会增加农民的负担。
2.科学合理地确定水价,加强水费征收、管理力度,为工程良性运行和更新改造提供资金保障。加强市场运作意识,把供水看作一项产业,讲究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和按市场规律办事。健全水费征收、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折旧费的管理制度,从而为工程的正常运行或更新改造提供资金保障。
(四)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
各供水工程责任单位要建立以水法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按照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和《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等有关标准和操作规程,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检验,并完善检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表制度。规模较大的乡村自来水厂,要建立自己的化验室,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定期对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检测。监测过程中,一但发现有异常情况或发生水污染突发事件, 责任单位要立即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及时妥善处理,并加密检测次数。在水源管理上,应按照国家颁发的《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止管理规定》的要求,根据水源类型,合理设置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明显防护标志和严禁事项告示牌,制定保护措施,并经常巡视,落实保护责任,及时处理影响水源安全问题。
(五)严格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提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农村饮水困难或其他损害,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农村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应对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适用范围、应急机构职责、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及后期处置等具体要求。做到一旦发生农村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尽最大可能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四、结束语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要坚持走以水养水、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完善和创新工程运行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实现工程可持续利用的长效机制, 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明晰产权,落实产权和管理主体。总之,加强农村饮水要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按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市场运作,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晓静:《浅谈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体制》 ,《海峡科学》 ,2007 年第 5 期。
1.1科学规划,认真实施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能够开好头、起好步,2007年齐河县从摸清全县饮水状况的条件入手,积极打破城区、乡镇行政区域界线,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形式多样、讲求效益”的原则,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对每一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认真编报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群众饮水满意度,齐河县组织技术人员,对每一个水源地的供水能力进行勘探和测算,并以水厂所在地为供水中心,科学编制18个供水站管网衔接、改造、升级项目建设施工方案,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高标准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1.2严把质量,创建精品
一是严把水源关。只有勘察开采优质深层地下水为供水水源,才是符合齐河实际的最优方案。根据全县村庄的缺水状况,齐河县把解决水源问题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2008年以来,齐河县聘请省、市找水专家开采出400m以下的岩溶水。目前,齐河县几大水源地单井涌水量均在200m3/h以上。二是严把水质关。在供水工程的建设中,对完工的每一眼水源井,都要由省市水质监测部门对水样进行严格地化验,各项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源头上保障了供水质量。三是严把施工关。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施工队伍、施工设备材料和工程监理进行公开招投标,严把工程施工各个环节。
1.3创新模式,整体推进
供水工程建成后,齐河县实行企业化经营,建立“公司+协会”的管理模式。企业化经营以来,水厂内的供水设施由供水公司进行管理,水厂外的供水管道和附属设施由各乡镇成立的供水协会进行管护和维修。供水公司按照目标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配备管理人员。按照出厂水表计量向供水协会收取水费,水价由县物价、财政、水务部门组织供水管理单位和受益群众代表,采取听证会的方式核定。供水协会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拔既有工作经验又有群众威信,责任心强的人员进入协会,搞好供水管线巡查、供水设施维修、村外及入户水表的抄读、水费收取等工作。
2建议
当前,齐河县农村饮水安全还存在着信息化水平低、水厂升级改造慢,水质监测能力不足以及供水应急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此外,随着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成为当前饮水安全建设的首要任务。齐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将紧紧围绕“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供水目标,按照“巩固提升、配套完善”的总体思路,通过抓好延伸、提档和配套,不断提升供水水质,提高供水保证率。
2.1加快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
目前,全县农村供水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水池水位、进厂流量、出厂流量、出厂压力、水质等信息的监控水平低。同时,对各供水管网,特别是村头结点的信息化建设滞后。应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建设,通过安装GPS远程定位监控系统,对所辖水源地的井泵以及管网内水的流量、压力、水质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建设覆盖全县的信息监测采集站网,建立信息共享的数据中心,全面实施“金水工程”。通过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提升农村供水的现代化水平。
2.2加大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力度
2012年,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十二五”的重点任务是,实现所有城镇水厂都应建设水质化验室,并至少具备新标准要求的10项日常检测指标的检测能力,以满足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的要求。目前,全县“五大”水厂水质监测工作依然靠县卫生防疫站的设备进行水质监测,水质检验检测设施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规模和标准要求。各供水水厂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尽快建设水质化验室,并配备专业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负责供水水质的日常检验工作。
2.3积极实施供水管网升级改造
齐河县一些农村供水管网特别是村内、村外的供水管线经过长期运行,管网“跑、冒、滴、漏”现象十分突出。同时,有些入户水表存在着精度低、计量不准确等问题。从2014年起,齐河县将按照“全面覆盖、同网同价、优质可靠、保障需求”的供水思路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步骤,进行一户一表改造、管线提升改造、水厂改造扩建,着力解决当前齐河县部分农村存在的自来水漏损严重、管网维护不规范、村级经济负担过重、水质水压不稳定等突出问题。
2.4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应急管理机制
应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备用水源工程建设,以优质地下水富集区为中心,新建、扩建一批水源工程。供水单位应当制定农村公共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因工程施工、维修等确需停止供水时,供水单位应当提前48h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而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组织抢修的同时,及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环境污染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造成水质污染的,供水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供水,并适时启动供水安全应急预案。
2.5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各级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为指导思想,迅速开展第三季度七月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行动。通过检查,进一步强化我县水利企事业单位、工程施工场所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关闭取缔,治理整顿非法违法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规范安全生产秩序,坚决遏制和有效防范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工作目标。
二、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汛期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迅速开展第三季度七月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行动,现经局务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全县水利系统安全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本次行动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局安监办为牵头单位,其他部门联合行动,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工作格局。
三、明确责任,强化督查
为了确保执法严明、政能行、令能通,全局上下必须清楚认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加强内外部协调联动,密切沟通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提高工作权威和效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漏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严格实行“一岗双责、一票否决”考核管理制度,有序推动第三季度七月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行动工作取得实效。
四、检查范围
检查范围所属县域内水利行业类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和在建的水利工程项目,重点区域施工场地和独立办公场所,历次专项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中发现问题较多的单位和地区,特别是小(二)型以上水库、农村小水电站、中小河道、Ⅳ级以上饮水安全工程和小(一)型以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五、检查内容及重点
(一)在建水利工程项目
施工度汛方案制定与执行情况,参建单位是否具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情况;施工单位是否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及相关资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持有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是否进行了技术培训并持证上岗等。现场安全隐患、危险源排查情况,是否采取防坍塌、防高处坠落等防护措施,是否有专项安全技术方案或专项施工方案并按照执行,是否对“三违”进行了检查并进行严肃查处,是否发生过安全事故。
(二)水库、水电站大坝
水库、水电站大坝等水工程安全生产的安全监管责任主体是否明确,承担安全管理的单位履行职责、安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建立及公示情况,是否明确了政府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和管理单位责任人;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是否制定了安全调度运用规程,对大坝及机电设备进行安全监测,工程安全状况记录(台账、档案、数据库等)是否健全,监测和数据分析是否满足运行要求。正在实施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是否制定汛期安全度汛计划和度汛预案,是否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度汛方案的要求安排施工。特别是小型水库是否按照要求严格控制汛限水位或空库运行,是否明确专人进行安全观测和巡查。
(三)农村水电
农村水电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否健全,安全监管责任主体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是否明确,是否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农村水电企业各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两票三制”是否得到贯彻执行;已建水电站是否进行了安全管理分类、年检和相应整改;是否有新产生的违规水电站,是否按要求及时进行整改,未彻底整改的是否采取了安全措施;农村水电供电区安全供电情况,是否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等。
(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单位是否建立制度化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涉及安全的重要参数是否长期坚持监测跟踪和定期分析,对结构、材料、机电设备、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是否进行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做出结论,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是否建立了台帐并采取了有效的防范补救措施,做到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五)应急管理
水利工程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是否到位,防范洪水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否齐全,是否进行了必要的演练,应急措施和救援力量是否满足快速响应和紧急处置的需要,是否认真组织落实各项应急措施以及抢险队伍和物资。
六、检查时间安排
2014年7月7日至2014年7月31日,为期一个月。由领导小组抽派人员组队进行现场检查,全时段、全过程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方式,抽查或是暗访。
七、工作要求
(一)各个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单位与生产经营单位要立即召开动员会,并按照“快、严、实、细”和“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要求,迅速安排部署“第三季度七月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行动”相关工作。全面开展安全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逐一登记,建立档案,能马上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整改但对安全生产有严重危害的落实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对安全生产有严重危害、不能确认安全的要立即停工、停产整顿,并报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查。
(二)各个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单位与生产经营单位要积极主动配合检查组工作,针对检查出的问题,由各单位具体负责落实整改,结合重点整改及消除安全隐患情况,于2014年7月28日前如实报告包含进展、工作制度建设、督促整改落实、事故查处等情况。
根据工作需要,所检查发现的各类安全生产隐患,责任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开展工作不力或者不履行职责的,将专门召开1次大会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确保安全生产隐患一个都不放过。
关键词:农民饮用水现状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常山县农村水资源开发背景及现状情况
(一)背景
常山县农村水资源利用开发背景。常山县全境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24.1mm,常山县年降水量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总体上是由西、北、南向东呈逐渐递减的趋势,东南较少。全县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8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的年际变化大。
常山县多年平均径流量开发利用程度在20%左右,水资源开发利用尚有一定的潜力,但地区间不平衡,必须因地制宜,区别对待。2012年常山县年总供水量为2.0515亿立方米,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15.88%,人均用水量636.7立方米。
(二)现状
2003年以来,我县先后实施了千家排水厂、青石镇、白石镇、同弓乡、辉埠镇、新昌乡、新桥乡、天马镇、球川镇(球川片)、新都办事处、何家乡、芳村镇、球川镇(龙绕片)、宋畈乡、青石镇(阁底片)、招贤镇等13个乡镇的农民饮用水工程,累计解决和改善了288个行政村23.75万人饮水条件,其中:采取管网延伸供水的有117个行政村10.95万人,集中供水的有91个行政村6.9万人,单村供水的有80个行政村5.9万人。2003-2012年农民饮用水工程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2013年项目正在实施;完成千家排水厂、辉埠镇、宋畈乡农民饮用水工程验收工作。
截止目前,全县已投入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资金1.3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资金1915万元,省级补助资金5080万元。农民饮用水工程投入运行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饮水不安全和“吃水难”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常山县农村饮用水问题分析
1、水源
全县各类农村饮水工程水源安全隐患多,例如芙蓉水库做为我县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在建的杭新景高速横穿水源保护,存在陆上交通意外引发的水污染隐患;在单村供水工程的水源保护区内开发经济果林,引起新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同弓乡水厂以龙绕溪为水源,上游有3万多人口,面源污染严重,水质得不到保证;单村供水工程水源水量保证率不高等问题[1]。
2、净化消毒设施
全县80个单村供水工程,66个村配备了消毒设备,65个村设置了简易净化设施,部分村未配备净化消毒设施。单村供水工程消毒设备存在设备老化、操作不方便等问题;简易净化设施存在设施老化、净化效果不好等问题。
3、输配水管网
2003-2006年建设的农村饮水工程,由于建设标准低,造成输配水管网布局不合理、损漏大、输水量小等问题。例如白石镇饮用水工程,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造成管网漏水严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增加,目前管网供水能力已不满足需水要求。
4、水质检测能力
我县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检测能力薄弱,管网延伸供水工程由箬岭水厂化验室进行日常水质检测,县卫生部门每年抽检两次;千家排水厂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由千家排水厂化验室进行日常水质检测,县卫生部门每年抽检两次;同弓、芳村、宋畈水厂集中供水工程水质和单村供水工程由县卫生部门每年检测四次 [2]。
5、安全防护
我县农村饮水工程安全防护措施有待加强,箬岭水厂和千家排水厂安全防护措施基本到位,芳村水厂、宋畈水厂等集中供水工程虽设置了围墙、管理房等安全防护措施,但还需进一步提升;单村供水工程大部分未设置围墙、管理房等安全防护措施;编制了县级应急预案,但乡镇村未编制应急预案;信息管理系统未建立。
6、运行管护机制
县级管理机构、人员和管理经费未落实,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部分集中供水水厂和单村供水工程未收取水费,管网延伸供水工程由县自来水公司负责维修养护,集中供水和单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由乡镇村自筹解决,县级维修养护经费未落实。
三、农村饮用水问题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污染防治
首先,加大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其次,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制定法律,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集中供水,适量收取水费[3]。再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农田管理方式。另外,在一些污染严重的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水质监测站.对污染的水体进行测量和防治。最后,合理规划企业布局。对于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二)工程措施
常山县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提升改造,受益行政村共128个,受益人口8.7万人。其中:2003年以前建设的20个行政村分散式供水提升工程共1.1万人,单村供水提升工程80个行政村共5.9万人,管网延伸改造提升工程28个行政村共1.7万人。估算投资4100万元,上级补助2050万元,地方自筹2050万元。
(1)管网延伸
同弓乡集中供水改为由城市水厂管网延伸供水(并入城市自来水厂供水范围),主管道改造35千米;对白石镇管网延伸供水工程进行主管道改造15千米并增设加压泵站。工程估算总投资1200万元,受益行政村28个,受益人口1.7万人。
(2)管网改造
对2003年以前实施未经改造的20个行政村(1.1万人)分散式供水工程和2003-2006年间实施的24个简易单村供水工程输配水管网进行改造,工程估算投资1200万元,受益行政村44个,受益人口2.73万人。
(3)净化消毒设施
对80个单村供水工程和2003年以前实施未经改造的20个行政村(1.1万人)分散式供水工程进行净化消毒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更新消毒设备66台、新增消毒设备34台,改造净化设施45处、新增净化设施35处。工程估算投资1000万元,受益行政村100个,受益人口7.0万人。
(4)水源工程
对2003年以前实施未经改造的20个行政村分散式供水工程水源工程进行提升改造,改造蓄水池35座,引水堰35座,工程估算投资700万元,受益行政村20个,受益人口1.1万人。
(三)管理措施
常山县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采取管理措施进行提升改造,受益行政村共114个,受益人口8.55万人(与工程措施重复人口5.9万人)。其中:单村供水管理措施提升工程80个行政村共5.9万人,芳村水厂和宋畈水厂管理措施提升34个行政村共2.65万人。估算投资2110万元,上级补助1100万元,地方自筹1010万元。
(1)水源地保护
对80个单村供水工程水源地进行保护,采取水源地环境改造、保护区竖立标志碑、埋设里程桩、制定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预案等措施进行保护。估算投资700万元,受益行政村80个,受益人口5.9万人。
(2)安全防护设施
对80个单村供水工程增设安全防护设施,采取建设管理房、围墙等措施对供水工程进行安全防护,估算投资1000万元,受益行政村80个,受益人口5.9万人。
(3)水质检测设备配备
芳村水厂、宋畈水厂配备水质检测设备,采取新建化验室、化验室操作台板、化验设备等措施,提高水厂水质检测能力,估算投资110万元,受益行政村34个,受益人口2.65万人。
(4)水质检测中心和信息管理系统
依托卫生部门扩建水质检测中心,估算投资200万元;新建农村供水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估算投资100万元。
结语:
我国在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农村的发展建设。尤其要重视农村的水资源环境建设和规划。尽最大能力避免其污染,一旦污染,不但治理难度大。对人民的健康危害更大 所以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发展,努力实现持续、健康、高效的农村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瑞芳.长江三角洲城郊富禽粪便的污染负荷及其防治对策.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1(9).
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生命健康的必然要求,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能。
近些年来,我省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加强城乡供水设施和供水工程建设,加强供水调度和水质监管,城乡饮用水得到较好的保障。但是,局部地区仍然存在水源短缺、水污染加重、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存在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隐患,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4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目标,统筹规划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基本目标。到2010年,全面完成城乡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率大于85%;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区域集中供水工程,每年新增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100万人;加快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全面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农村合格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城乡饮用水供给水量满足生活需要,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实现安全保障。
组织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由水利部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建设、环保、国土资源、卫生等部门,抓紧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2006年各市、县(市、区)要完成当地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2007年完成全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由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深化落实各专项规划。环保部门要牵头编制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地,界定保护区域。建设部门要牵头编制城乡给排水专项规划,综合布局城乡给排水系统,统筹安排供水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供水管网。水利部门要牵头编制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规划。卫生部门要做好相关规划的卫生学评价及水
质卫生监督监测方案。编制实施各种涉水规划,必须坚持把保障饮用水安全摆在第一位,加强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综合防治水污染
认真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落实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可能污染水体的行为。在二级保护区内,禁止超标排放污染物,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力度。2006年完成中心镇以上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任务。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其他乡镇和农村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创建工作。各级环保等部门要定期开展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限期达标排放或搬迁。
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实施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依法及时查处破坏生态涵养林和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全面推进水系、主要湖库、河网以及地下水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大力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跨行政区河流交界断面水质管理制度,落实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水环境保护责任。继续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限期实现整治目标,对不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要坚决予以关闭。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
严防城乡饮用水有机物污染,饮用水源上游不得建设生产和使用高毒高危原料和产品的项目,现有的相关企业要限期关停搬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2007年前,畜禽禁养区内现有养殖场全面完成关停转迁;限养区内猪存栏300头以上、牛存栏3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完成治理任务,畜禽存栏量削减到控制范围以内,同时加快建设一批生态畜禽养殖小区,全面实施其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加快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改造,加快形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机制,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加快实施种植业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污”工程,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实施水产养殖证制度,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严禁施肥养鱼。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禁投饲养鱼,在二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格控制投饲养鱼,鼓励发展保水渔业。加快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加强农村小流域综合整治。
三、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和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供水保障水平
继续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适应城市化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的需要,按照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原则,加强城市供水水源建设。加快综合利用水库、供水水库建设和已建水库的供水配套,发挥水库在城市供水中的积极作用,宁波、温州等以水库为主要饮用水源的大中城市要积极研究和实施联库、多管联网供水,嘉兴等平原城市要加快研究中远期引水水源方案。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供水水厂、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完善配水系统,减少供水漏损和管网二次污染,增强集中供水的稳定性。加强制水工艺改造,提高常规处理能效,推广深度处理和膜处理技术,提高供水水质。凡饮用水水源水质不符合标准的,应当提出强制性的技术措施,制定水厂技术改造规划,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进水处理工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试点推进分质供水。水源建设和引水有困难的海岛及沿海地区,要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工程建设。
加快实施区域集中供水,以城带乡扩大农村受益范围。经济比较发达、城镇化程度比较高、具备相应地理条件的地区,要制定并实施城乡一体的给排水规划,结合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加快区域集中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区域集中供水的人口覆盖面。城镇集中供水企业要在提高供水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供应半
径,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将自来水直接输送到周边农村。要加强城乡供水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注重提高集中供水设施运营的规模经济水平。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区域集中供水同网同质同价。
加快建设农村分片、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现有简易水厂和供水设施的改造,提高规范管理水平,落实各项净水措施,确保供水水质。有条件的丘陵、山区和海岛地区,在人口集中的单个或多个乡村要加快建设小型水源工程、配套净水和消毒设施,建成一批独立的供水体系,并尽可能实现供水网络的互联互通。要优先解决资源性缺水、取水难度大等地区的供水问题和高氟水、高污染、介水性传染病高发地区农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饮用水困难的边远山区和小岛地区,要积极通过下山脱贫和“大岛建、小岛迁”等办法,彻底解决饮用水问题。对人口相对集中、短期内无法迁移的地区,要通过雨水集蓄等供水设施建设,解决饮用水
困难问题。
四、加强监管,确保城乡饮用水水质安全
对饮用水取水、制水、供水水质实施全过程监管。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城乡各类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并建立定期报告和城乡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公告制度。环保、水利部门要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的要求,优化监测站网设置,加强饮用水源地和具有饮用水功能水库的水质监测。建设部门要加
强对城镇和区域集中供水的监督管理,督促指导供水经营单位建立以水质保障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国家标准,建立严格的取样、监测和化验制度,落实保障水质的各项技术、工艺和管理措施。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下水水源地的水环境监测。卫生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严格实施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涉及饮
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卫生许可,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各级都要抓紧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网络,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定期抽测。对城乡饮用水日常监测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处,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五、进一步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广泛开展节约用水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水工作。保障城乡饮用水供给,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要进一步理顺节水管理体制,完善节约用水各项制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大力倡导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扶持发展节水型产业。积极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废水资源化和零排放技术、中水回用和海
水利用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各种节水设备和节水产品,强化节水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在水资源严重不足地区严禁建设高耗水项目。
加快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非居民用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和高耗水行业的差别水价政策。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适时提高征收标准,尽快将集中供水覆盖范围内地下水的水资源费调整至高于供水价格。加快落实城镇污水处理收费制度,促进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促进
企业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2006年,全省所有市、县(市、区)都必须开征城镇污水处理费,并尽快将收费标准调整到合理水平,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正常运营。加快建立按企业排污浓度实行分档计价的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办法。
六、加强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
加强城乡饮用水储备体系建设。全省水资源及饮用水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由省水利厅牵头负责。要合理选择部分大型水库和江河作为区域性战略储备水源,并制定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县以上城市要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规划建设备用水源。沿海平原地区要结合承压地下水禁采限采工
作,保留和改造一批应急开采井,作为饮用水应急水源。具有供水功能的水库和河网地区,应制订枯水季节的用水方案,优先安排饮用水,限制其他用水。
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水资源条件,制定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健全技术、物资、人员保障系统和值班、报告、处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水域周边的化工、医药等重点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的企业,要严
格防范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并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把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供水单位应当摸清取水口上游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污染隐患情况,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当原水、供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供水水量严重不足时,供水单位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报请当地人民政
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政策体系
2008年,华亭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以此为契机,华亭县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通过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科学化布局、标准化建设、集中化供水、网络化监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基本解决了全县12.36万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行政村供水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97.7%,基本实现了“自来水化县”目标,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
全民参与的一项德政工程
华亭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饮水安全项目的大好机遇,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政府主导,动员全民参与。为全面推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华亭县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农村饮水安全服务中心,形成了上下对口、运转高效的工作网络。
为理顺水行政管理主体,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该县重新调整了供排水公司的隶属关系,明确供排水公司为水务局直接管理的二级单位,在平凉市率先实现了城乡水务一体化。同时,配合农饮工程出台了《华亭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华亭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资金筹措、工程建设管理、建后运行机制、工业反哺农业等6个方面系统地作出了政策性的规定,指导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建设。
因地制宜、科学高效实施规划
华亭县自西北向东南地势逐渐降低,为发挥西部沿关山片带涵养林丰富、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的资源优势以及关山支脉三乡、双凤、皇甫、朝那“四山”呈手指形横贯全境的地理特征,经过实地勘察测量以及对水系指标评价,编制了《华亭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确定了建设规模和建设模式。在关山支脉“四山”周边的丘陵和山区,按照“两大水厂四条主管线”的模式,采取筑坝拦水、自流引水、净化处理等工序,建成牛舌堡水厂和红崖山水厂,通过四条主管线以自流形式向相关乡镇、村社供水。在供水管线延伸不到的丘陵和山区,按照“改建+新建”的模式,改造马峡、策底、南川等6处人饮解困工程,与“西水东调”工程并网供水;新建东华镇塌陷区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塌陷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建设质量责任明晰、严格监管
全县落实“三制”管理措施。一是工程质量目标责任制。设计方案必须由具备相应专业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所有工程必须先组建项目法人,落实建后管理主体,才能开工建设。对总投资 50万元以上的水源、水厂和主管线工程,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对总投资50 万元以下的支管线、水管所等工程,实行主体单位负责制,组建业务能力强、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专业队伍,蹲点抓进度,跟班搞质检,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杜绝层层转包或违法分包。二是工程材料统一采购制。对工程建设所需管材、水表等工程材料和机电仪器设备等,由县饮水安全办公室公开招标、集中采购,按照工程进度分配,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确保了质量。三是工程建设现场督查制。县上组建了由建设、质监、审计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专门督查小组,经常深入工程现场,督查工程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到位情况和管理、实施方案执行及施工安全情况。
资金筹措多元并举、管好用好
华亭县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建立了国家投入、县财政配套、群众适当自筹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盘活国家项目资金。坚持投入渠道、使用性质、资金数量“三不变”的原则,将饮水安全、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有机整合,进行资金捆绑、项目匹配建设。二是实行“先垫资、后归位”机制。把施工企业的资质和经济实力作为其参与竞标的重要依据,在工程结束后,从施工企业的工程款项中提留10%的资金,既作为工程质量的保证金,又作为企业垫支工程款,保障了工程质量,弥补了建设资金短缺。三是实行以工补农措施。县上每年以当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9%列支支农资金,并从支农资金中拿出300万~500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四是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广泛开展“一事一议”活动,鼓励和引导农村群众自觉投入饮水工程建设。同时,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设立 “明白墙”,公示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创新管理模式,探索长效机制
关键词:水厂;运行管理;供水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水厂作为水资源的一个中转地,其运行管理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对水资源的安全起到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当前的水厂管理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例如水污染事件,水中的杂质含量上升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饮水安全。因此,如何做好水厂的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用水安全,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对于水厂运行管理过程中,影响供水安全性的因素分析
(一)水厂管理薄弱,水质合格率和供水保证率低。
1. 水厂管理人员卫生意识不强。在一些水厂中,由于管理人员的自身卫生意识不够,使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对水资源的观念淡漠,不能够很好的保证水资源的卫生安全。
2. 水质检测和监测不到位。当前在部分水厂中,由于设备仪器或是资金等的问题,使得在水质检测方面出现一些问题,使得水质安全存在隐患。并且,相关的负责部门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实际的检测工作中去,就使得水质检测难以按规范进行。
3.水厂设备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厂的供水安全性,如果水厂的管网、设备、设施等缺乏必须的维护,就会对水厂的供水安全性产生阻碍,对水质产生影响。在水厂的管材中,一些使用输水管道由于使用的是铝塑复合管、薄壁不锈钢管、PPR管,如果没有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其长期使用机会对水质造成污染。此外,如果水循环不足,或者用水量少,就会形成死水,滋生微生物,使得水质出现变化。所以,水厂设备的维护与消毒程序的重要性不容他忽视。
4. 不按要求净化、消毒。生活用水通常需要在水厂中经过一系列的净化、消毒工作,如果水厂在对供水进行消毒的过程中,消毒人员专业知识不够,设备使用不当,化学剂的使用不规范等,就会使水中的必要元素含量不足或过量,既没有达到消毒的目的,又增加了用水的安全隐患。
(二)水资源污染
城市供水系统水资源被污染的形式主要为地表水或是土壤水的下渗,农用氮肥以及垃圾中的油、酚污染着地下水,当氮肥中的硝酸盐进入到地下后,就会变成亚硝酸盐,如果其进入人体后就很可能转变成致癌物质。另外,地面植被过度的被破坏以及湿地的排水减少了地表水的渗透,潜水面也就降低了,而由于在城市中工业的过度需求,淡水不断被排出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之后又成为了地表污水被重新排放,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
(三)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不足
目前,部分一些水厂缺乏专业性和素质高的管理人才,尤其是一些较为贫困的省、市和县,更是面临着管理人才不足的窘境,致使很多专业性的运行问题,如水厂设备的维护方面,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不能按照要求及时完成日常维护工作,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有时甚至发生“短路供水”,供上了未经处理的原水;技术,是现代企业运行方面的关键性因素,但目前很多水厂都存在着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的情况。如缺乏技术性管理人员,一些用水工艺、消毒、水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人才;缺乏水厂工程设计人才,致使很多工程都需请正规设计院设计,不仅经费过高,且由于一些设计人员对具体的水厂工程并不了解,在设计中考虑的因素将会有所欠缺,使得所设计出来的水厂工程很难完满,水厂运行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回影响到水厂供水安全性,
二、加强供水安全性的措施
(一)加强水源地污染控制管理
水源是水厂的命脉,水厂应会同有关部门将对重点行业及乡镇、河流沿线企业进行全面排查,重点监管列入治污规划和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的企业。对擅自闲置污染治理设施的,将责令改正并依法罚款;对超标排污的将给予限期治理、限产限排等处罚,逾期不能完成治理的,将依法关停。
(二)健全原水水质监测体系,保障供水安全
1. 完善厂区内自控设备,监测出水水质
随着水厂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厂内配备的水质在线分析仪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水厂中,仪表能在线检测各监测点的水质情况,根据这些数据可进行手动或自动控制,及时调整加药、加氯量,保证各水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效果,保证出厂水水质。
2. 手控与自控相结合,提升水质内控指标,确保出厂
水质安全在水厂过程水控制当中,对沉淀水、滤后水浊度指标的控制。可采用在线水质仪表和人工检测相结合的办法,控制供水水质。一方面,通过水厂过程水各个生产工艺点的在线水质仪表,控制生产过程水指标。另一方面,水厂值班人员每小时对原水臭和味、色度,生产过程中水的臭和味、浊度,出厂水浊度、余氯、臭和味和色度进行人工抽检,以保证水质安全。
(三)建立合理水价制度
水价是国内外水资源管理最重要的研究内容,而我国水价制度也从无价到低价,并逐步向商品水价、水权、水市场方向过渡。目前,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水价机制是中国水价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也是解决水资源稀缺与贫困问题的有效思路。所以,在制定水价时,应该先核定供水成本,在物价部门核定批准之后再施行。由于水厂为企业化经营,所以应作好成本核算,采用灵活水价,区分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水文年和季节、不同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水价承受能力的方式,坚持以水养水,合理收费的原则,走自我维持、自我发展多元化经营的道路。在节能减耗,降低成本基础上,推行全成本水价是运行的关键。
(四)制定合适的应急预案,在突发事故时能保证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不同的应急技术预案在应急处理水污染事件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每座水厂的水源不同、潜在污染源不同、水厂现有的处理工艺与技术配备等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必有所不同的。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首先要做好对水源潜在污染源的调查,分门别类进行风险预测分析,针对特定的目标污染物作出相应的应急技术方案。由于不同水厂具有不同源,其目标污染物也不同;同一污染物在不同水厂采取的应急措施也不会完全相同。如针对氯苯的突发污染,由于浓度不同,有的水厂可以采用临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应急预处理,有的水厂也可能采用曝气吹脱进行应急处理。
(五)建立防御系统的数学模型
主要技术包括:1.基础数据库系统。作为供水系统战略防御系统的最重要的支撑部分,基础数据库系统应主要具备水源地质情况、供水增压泵站位置、设备运行情况、城区内供水主管线线路图、抢修能力以及坐标等内容,之后便可以建立支持分析系统,从而对管理目标进行监控和管理,对灾难或是事故进行准确的判断和预测,为后续的决策和指挥提供依据。
2.神经网络技术。借助于智能化的神经网络系统,将数据库与实时数据有机的结合,这样就可以实现电子地图上事故信息的可视化,从而对事故或是灾害进行准确的评估,掌握多层次并且全方位的信息集合,既提高了救援反应的速度,也完善了战略防御系统的快速反应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3.通信网络系统。所谓的通信网络系统,就是指能够保证决策和命令的准确下达,及时有效的反映灾害或事故的实时信息,跟踪决策的完成情况并及时的向上级反馈和回报。
结束语
我国饮用水面临着量与质的双重挑战,其中水质挑战尤为突出,水质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关系到国民的生活品质,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城市及乡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只有通过解决水质的安全性问题,才能真正的保障人民的生活,让人民群众安心使用。
参考文献:
[1]朱辉. 辽宁省农村饮水发展对策分析[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5:199-201.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乡成立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目标任务
大小春粮食面积4.54万亩,粮食产量1.348万吨,出栏优质生猪6万头,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占45%,耕牛出栏900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1万人,劳务收入1.25亿元,培训农民工28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6%,达6945元,农村城镇化率提高1.7%,造竹0.5万亩,发展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3个,硬化乡村道路20公里,提灌机具改造20台/140千瓦,新购置农业耕种机具20台,农业机具补贴3万元。完成灵官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扫尾验收申报工作,实施好后安、宝合土地整理工程和五桂元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建章立制,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扶贫解困人口620人,做好农业综合统计工作。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农村房屋产权确权颁证,深化完善林权确权颁证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工作。
2、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3、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摸底、公示、确权、颁证等工作。
(二)抓紧做好春耕生产工作
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生产是农业工作的关键,村社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间,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问题,关心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体的农资问题。一是动员友邻互助;二是协调信用贷款。帮助解决好农用物资,千方百计避免老百姓因买不起农资而延误春耕的现象发生,为农民春耕生产打牢基础。。
2、加强抗旱,注意塘库蓄水,确保农业生产
根据气象预测,今年旱象将持续发展,各村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增强人们抗旱意识,人人参与抗旱,做到人尽其力,物尽其能,一是要对现有塘库进一步落实责任,有专人管理,注意蓄水。二是对提灌机械进行检查,该维护改造的要及时维护改造,确保春耕提灌。三是充分利用小型单项水泵的作用,千方百计保春耕。
3、政府加强监管力度,配合工商、物价、供销部门加强对农用物资市场的监管,杜绝伪劣农资流入市场,坑农害农。
4、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农技站、畜牧兽医站要加强农业种植技术、畜牧饲养技术的培训,确保粮食增收,畜牧增效。
(三)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农技站、水管站、扶贫开发办要组织规划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完善工作,争取项目资金发展农业。
2、农机站做好规划,争取项目资金,对乡内提灌机具进行维修改造,确保农业生产用水。组织农机手培训,协助财政部门做好农机具补贴及时发放,做好农机管理工作。
3、加强道路设施建设,做好村道公路硬化规划以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争取国家投入资金和财政奖补资金,硬化村道10公里。
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投入资金,建设林区公路。
5、配合国土迅速启动宝合、后安土地整理、协调工作,争取提前完成土地整理工程。
6、做好五桂元村整村推进规划的基础设施规划项目。
(四)注重产业发展,强化示范农业
各村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坝区村做好生姜集中成片规范化种植,岩区村要注意脱毒马铃薯的集中成片规范化种植。
1、继续抓好专合社大棚生姜基地发展,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生姜3000亩。
2、做好以专合组织统一加强对甜橙基地的指导管理,带动整个基地全面发展,确保基地产生效益。
3、帮助葡萄种植专业户成立专合组织,争取各级支持,做大做强该项目。
4、做好马铃薯基地发展,多种“脱毒”优良品种,形成规模产业。完成造竹任务5000亩,零星植树造林9万株。
5、抓好竹产业发展,做好红岩片区绿色长廊和高速路、321国道沿线的竹产业发展。
6、做好畜牧产业发展,一是做好生猪养殖规模户、场发展;,二是做好四坪、谊合、后安村的林下养鸡产业。
(五)加强惠民工程建设,实施农业保险
1、加强宣传力度。实施农业保险,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努力完成水稻保险21500亩,玉米保险4600亩,油菜保险200亩,马铃薯保险5800亩,高粱保险1200亩,蔬菜保险1400亩,蓄水池保险134口。
2、能繁母猪保险6990头,育肥保险15500头,商品林和公益林保险73145亩,农房保险1640户,沼气池保险1000口。
3、小额人身保险参保率30%,力争40%以上。
4、及时发放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
(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一是有扶贫互助周转金的村要认真做好资金的发放、管理和账务的上报工作,切实发挥扶贫周转资金的作用。二是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各村要做好2013年扶贫解困规划,落实好帮扶对象和项目,责任到人,确保2013年扶贫解困人口620人。三是做好2013年五桂元村扶贫整村推进工作,制定好实施方案。结合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农村电网改造和其它项目,整合资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的发展,确保整村推进工作全面完成。四是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七)做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农业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致富能力有效的必要手段。畜牧兽医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要协调配合,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和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8000人次,畜禽养殖技术培训1500人次,农民工送县统一培训280人,农业机具人员培训150人。
(八)做好农业安全防范,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1、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确保我乡森林资源安全,发放森林防火资料10000份,发放到各农户进行森林防火宣传、张贴,严防森林火灾发生。
2、做好人畜饮水安全工作,对已建立的人畜饮水站或池要严格按照消毒处理制度操作,落实专人负责,确保人民饮上安全水和放心水。
3、畜牧兽医站要加强对畜禽的防疫力度。做好畜禽四季防疫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畜禽产品进行严格检疫,严防病死畜禽产品流入市场,危害人民健康,确保人民生活安全。
4、做好疫情、灾情和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出现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生产财产的安全。
5、做好农村沼气安全使用知识宣传,印发沼气安全使用常识,禁止随意下池清理,建立管理报告制度。
(九)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五保等民生工作,确保龙凤和谐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