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良好的家校合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有效途径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我国处于6-14周岁的流动儿童已达1472万,比2005年增加了347万。流动儿童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尽管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家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尤其对于流动儿童而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如何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流动儿童是伴随着家庭融入城市的,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只能在家庭中寻找安慰与鼓励。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气氛、家长素质、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正向作用,这对于儿童的思想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
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较低,其教育理念往往也比较落后。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往往寄托于学校,自身责任意识不高,并且往往会忽略了对孩子学习的鼓励。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其赞美、鼓励;同时对于孩子的不足,也会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其进行改正,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积极自信的孩子也往往会在学校中积极表现,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流动儿童的学校融合
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融入城市的水平高低与其家庭教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在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融入城市的水平越高,其家庭教育的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1]。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家长的城市融入水平,还能够促进儿童的城市融入水平,进而提高流动儿童的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二、提高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在于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流动儿童家长的发展,还能够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保障流动儿童享受全面、平等的教育。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首先可以从建立家长学校入手,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保障家长学校的实际落实与运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数量;其次需要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流动儿童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家长在活动过程中真正体会教育的意义。
(二)进行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2]。家校合作能够使家庭和学校之间取长补短,在运作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双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流动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效进行家校合作,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投入,促使家校合作制度化、常规化。从双方主体来看,学校应该将家校合作常规化,使家长把家校合作看作是学校的常规性工作,使其习惯性地参与进来;学校应使家校合作制度化,使教师把家校合作看作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敞开心扉、积极配合,使家校合作有序展开。
(三)提升家庭文化资本
法国社会学者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认为文化资本是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相关的有形与无形资产。从家庭教育的意义上来讲,家庭文化资本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的书籍、音像、绘画、父母的文凭、职业资格等。布迪厄非常重视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学术成就的作用,他认为“教育行为中产生的学术型收益,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的文化资本”[3]。家庭文化资本对流动儿童尤为重要,提升流动儿童家庭文化资本能够直接增加流动儿童的文化自信。提升流动儿童家庭的文化资本,首先是政府和社会应该为流动儿童家长的城市化提供平台,尤其在就业方面,应该保证他们公平就业,帮助他们谋求更好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间接地增加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资本;其次,流动儿童家长也应自身付出努力,平时多看书看报,学习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积累、提升自身的文化资本。
(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流动家庭在城市属于外来者,但是他们在城市中所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低估的。面对流动家庭在教育中的困境,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为流动家庭提供服务与帮助,使其感受到城市的社会关怀,增加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促进流动家庭的社会融合,进而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流动儿童家庭构建社会支持体系,首先需要政府的力量,通过发挥统筹、引导的作用,制定政策文件,为社会支持体系的存在提供保障。其次需要社区和其他社会志愿力量发挥行动的作用,携手为流动家庭提供具体帮助。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关乎流动儿童这一特定群体的健康成长,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关系着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时间,共同为流动儿童的成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广菊.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5):6-20.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2.
大家好!
值此丹桂飘香时节,xx大学-xx人才合作活动拉开了新的序幕。首先,我谨代表xx大学对**高新区的领导及**软件园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作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xx大学始终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电子信息类高素质人才,并在校地合作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一直与全国各大产业园区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软件园是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发改委授予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作为全国重点建设园区,它有着良好的企业氛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每年以快速的速度在成长,先后有三十多家世界500强企及跨国软件企业、数十家国内电子百强企业及本土企业落户园区,为吸引优秀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xx大学是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实现了卓有成效的发展。xx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始终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出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在校地合作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基础。
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的前列,近年,学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95%以上,并逐年提高。长期以来,我校毕业生在业界有着良好的口碑,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在单位的表现有着积极的评价。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校合作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谁建立了更好的家校合作模式,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家校合作要探索新的途径,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及家庭教育水平,以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更好地落实教育目标。综合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家校合作研究理论,结合本校家校合作的建设,本文试图探索新时期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一、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更新家长育儿观念
当今小学教育中,家庭环境和学生群体均呈现出新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大多为80后,他们年轻、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但由于对孩子生理、心理和年龄特征的了解不够深,缺乏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指导,单凭自己对孩子的爱展开教育,过分溺爱容易导致孩子变得任性、自我;二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数量大增,单亲父母面对孩子的心理阴影和自卑情绪,往往难以和孩子沟通,不知道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新形势下父母渴望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而学校也需要整合家长资源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对这两大需求,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加大重视力度,健全组织保障
在教育这项系统的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校合作作为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是整合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方式。只有高度重视、充分挖掘,才能利用丰富、无限的家庭这一重要教育资源。并且,要使家庭和学校发挥其应有作用,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全力配合,建立健全的组织和完善的制度以保障家长学校的正常运作,营造家校通力合作的平等、自由、良好的育人氛围。我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为此,我们组建了一支工作作风扎实和相对稳定的骨干队伍。校长亲自牵头挂帅,担任家长学校校长;校德育组和各年级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具体落实家长学校的管理和培训;各班主任担任辅导员,各司其职,认真授课,做好课后小结,注意搜集学员意见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反映。
(二)加强师资建设,发挥主力作用
要办好家长学校,使每一位家长学有所获、积极投身学校教学活动,让家校沟通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作为家校合作的重要联系人,其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到家校合作的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重塑教师新形象,使教师从封闭的校园环境走向开放的社会、家庭,紧密联系学生成长过程中密切相关的各方因素,使其一致,形成合力。教师与家长良好的沟通也是传授先进观念和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时候,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沟通技巧、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等。
我校自开办家长学校以来,始终坚持在本校选拔一批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强的骨干教师作为主讲教师,与全校教师交流分享他们与家长沟通的经验,还通过专家讲座及业务学习,增强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掌握与家长交流、沟通、合作的相关技巧,更新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育儿水平。同时,对班主任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使其能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沟通方式,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措施,始终以包容、理解的心态面对各种类型的家长,因材施教、换位思考,培养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与能力。此外,我们还利用家访、电话访谈、校讯通等途径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学习动态,保持双向交流,充分肯定家长所做的努力与作用,赢得家长的好感和信任,从而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三)举办教育讲座,提高家教水平
面对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长期的、良好的家庭与学校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必须针对相关家校合作的调查、研究及开展经验,开发特色家长培训校本课程,给家长更多更为专业、具体、实效的指导,“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跟家庭教育的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进一步提升家长的教育理论水平。如果父母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没有足够的教育水平,那么教育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给学校教育带来种种制约因素和障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因此,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需要建立在家长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学校通过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著名教育专家到校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就家长在平时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或存在的困惑进行实际指导,传授更多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指点迷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除了积极加强本校师资培训之外,我校还明确提出并大力贯彻落实“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教理念,定期邀请赏识教育专家大山老师到校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传授教育方法,增强家长为人父母、养儿育女的责任感。
二、积极组建家委会,密切家校合作关系
2010年出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近期,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讲话中也强调:“中小学还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由此可见,家委会是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家长和学校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家长通过家委会关心、支持学校教育事业,监督学校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我校对新时期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委会作用作了如下实践探索:
(一)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家长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家校合作形式,对学校的建设、发展起着监督、建议和决策作用。为有效落实家委会成员的责任,我校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实行“一年一调整”制度。每学年初,各班自主构建班级家委会,再由班主任推荐家长到年级,成立年级家委会。依此类推,最后成立学校家委会。为健全家委会的职能,也为了规范家委会的运行,我们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骏威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
另外,校领导小组协同家委会成员结合每年学校实际工作,制定每学年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让家长以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学校的决策。同时,家长委员们还需密切联系本校、本班家长,及时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反馈给学校,共同协调参与学校管理。
(二)专设场所,沙龙互动
学校为家长委员会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办公室,每周二的家代会开放日邀请家委会代表到校就孩子教育问题进行商讨,收集家长对学校教学方面的建议,及时改进。并在其中放置了一些符合家长需求的有关家教类的专业书籍,通过阅读他人教育故事,给家长提供经验借鉴。为方便家长间的交流沟通,我们还成立了家长沙龙,通过定期会议、公共邮箱、QQ群等通讯形式,创设家长沟通平台。此外,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召开会议,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
(三)家长义工,拉近距离
结合家长希望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心理,为进一步挖掘、利用广大家长资源,家校合作可通过建立一支庞大的家长义工队,给家长提供亲身参与教育的机会与平台,密切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每当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时,可召集家长义工协助学校顺利开展工作。家长义工在帮助学校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以切身感受孩子的学习环境、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拉近家长、教师和孩子的情感距离。并且,家长身体力行,在教育活动中形成责任感、义务感的同时,亦给孩子无声息的身教胜于言传的榜样示范作用。家长义工作为家校合作的新模式,促进了家校合力价值的最大化。
每年开学,我们学校会有秩序地组织大批家长义工到校,协助老师安排新生入学、住宿、用餐、维持归程队秩序等。家长们忙碌的身影成为我们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既减轻了学校的工作负担,也帮助家长树立了强烈的集体意识,更为学生所喜爱。
三、开展特色家校活动,提高家校合作实效
要切实拉近家长、学校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的了解和交流,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一系列的家校特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通过开展系列特色活动,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集家长智慧,改进学校工作,让“父母、教师、校长和子女都参与学校发展战略的确立,并共同合作确立了学校和学区核心价值观的结构” 。可以通过家长流动日记、家访、电话、电子邮箱等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将学生在校表现反映给家长,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以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取,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夯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家长建立与孩子之间良性的亲子关系,我们学校十分重视亲子活动的设计。学校每年有一个特色节日,历时一个学期,活动内容丰富。我们明确这是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参与的节日。为帮助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创设更多家长与学校、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加强孩子和父母间的情感交流,我们十分重视亲子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如在春游时举行低年级的新子游、“大手拉小手”亲子阅读、“好家长”、“书香家庭”评选、重阳节敬老院送温暖等活动。并且,学校创办了自身特色童话节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童话的世界里共享快乐。为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有效意义的实现,我校始终坚持不懈地精心为父母和孩子搭建爱的桥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可以通过开家长会、进行有效家访、开办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等来开展家校合作,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
关键词 :家校合作;家长会;家访;育人水平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93—02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ZC11083”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07—10
作者简介:龚冬梅(1980— ),女,湖南衡阳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原理。
一、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提到:“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切实为青少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家校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由于家庭环境千差万别,每位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但家长和教师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是相同的。家校合作就是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互相配合,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孩子充分享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享受到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孩子作为家中的宝贝,家长对其都是百般宠爱,什么事情都想帮其做好,可是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无益处。学校教育除了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之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时间的、复杂的工程,学生时代的大部分孩子都处于家和学校这两个场所,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的相互配合,需要家长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一致、目标一致,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并逐渐开始认识自我、重视自我。当学生意识到自我,并将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时,就是其社会化过程的开始。这时,教师与家长就有责任和义务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其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健康发展。家校合作正是教育学生的良好途径。通过家校合作,双方可以互相交流信息,为培养孩子寻求最合适的方法;双方还可以互相学习,帮助孩子认识自我。
(二)家校合作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在家庭中,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家长对待子女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态度,往往因此而对子女过分宠爱,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家校合作可以促使家长到学校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通过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借鉴好的教育经验,从而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素养。
对于家长来说,家校合作使他们有机会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参与到孩子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来,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孩子学习的不容易,从而更加关注孩子,不仅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更关心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小伙伴的交往情况,等等。家长还能通过学校举办的活动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加强对孩子各个方面的重视程度。而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家校合作,他们看到了父母的关心,也看到了父母的不容易,进而能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增进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有利于亲子交流。
(三)家校合作有利于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都会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严格办学,但是,有时学校也会与社会脱轨。家校合作促使家长将社会上对学校教育的一些建议带到学校,并监督学校的不断完善。学校利用家长这一丰富、有力的资源,可以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二、家校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会
一提到家长会,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会产生一些恐惧或厌烦的心理,因为每次家长会的内容都只有一个,就是教师汇报学生的成绩和平时的表现。成绩好的学生受到了表扬,学生和家长都会开心;而成绩不好的、调皮捣蛋的学生就会很害怕,其家长也会觉得很没有面子。这样的家长会不能很好地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学校应该想出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例如,将家长会升级为家长交流会,让家长成为交流会的主体,互相交流学生的状况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师也可以以家长的身份参与其中,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教育意见。
(二)进行有效的家访
教师进行家访的目的就是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从而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完善教学工作。然而,有的教师却在家长面前只讲学生的缺点,使得事后有些家长打骂孩子,这就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看法,也使其越来越惧怕教师家访。教师应该多学习一些家访的交流艺术、方法等,以求做到在不影响学生家庭生活的前提下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理开办家长学校
学校应定期邀请专家或教师给家长们上课,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与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相关的讲座。针对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等问题都可以进行专门的讲座。家长其实是喜欢与学校打交道的,每位家长都希望子女能长大成才,因此,合理开办家长学校是提高家校合作的重要手段。
(四)设立家长开放日
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可以让家长亲自参与到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中来,切身体验学生一天中的各种状态,同时,也为学校领导、教师向家长展示学校良好的管理模式、优秀的教学水平提供了机会。以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的一所乡镇小学为例,该校的少年宫活动举办得很出色,活动项目有很多,如古筝、葫芦丝、舞蹈、武术、乒乓球、趣味英语等,学生每天都在这些活动中享受童年的乐趣。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少年宫活动,欣赏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天赋与自信,体验一下孩子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以外的快乐生活,让家长意识到素质教育的好处,意识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五)建立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
网络和即时通讯是现在飞快发展的交流工具,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如电子邮件、MSN、QQ群等。
学校可以专门设立一个飞信平台,随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将学校的作息调整、放假信息、举办的一些活动等及时地告知家长。
通过QQ群,教师可以将班级各方面的情况汇报给家长,家长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班级开展的活动等。家长还可以在QQ群中交流经验或者提出一些建议。班主任可以通过QQ群布置家庭作业、进行通报表扬等。
利用多种形式的交流渠道可以更快捷、更准确地传达信息,有助于家校的交流与合作。
[
参考文献]
[1]朱红.新时期家校教育合作的研究与实践[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
[2]刘翠兰.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0).
[3]杨荣明.农村家校合作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7).
[4]梁霞.家校合作——青少年社会化的有效途径[D].上海师范大学,2005.
摘 要:和谐师生关系建设意义重大,对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有重要价值,是实现学校教学目标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将从三个不同维度分析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路径,分别是家长参与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路径、学校参与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路径、教师参与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路径等,不同维度共同构成了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系统工作机制。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合作;教师;学生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对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至关重要。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是追求一种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尊敬、帮助、理解和学习的良好关系。学校教学活动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将是保障学校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果至关重要。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构建,需要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结合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下面将多维度分析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路径策略。
一、家长参与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路径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首先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加大家校合作的力度,增强家校合作的效果,借助家校合作推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高素质的家长必然会对孩子的素质产生较大影响,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家长的价值和作用非常重要。家长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上,比如,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兴趣、性格和健康体质等方面的影响。
为此,需要从两个方面加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一方面,家长要作为主体积极与学校教师联系和沟通,在频繁的联系沟通中增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与教师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对学校教育方法的效果,探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培养策略。同时,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充分沟通,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在班级管理、思想品德、人际交往以及各科目学习方面的情况,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情况反馈和信息,共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德育实施方案提供支持。比如,可以分享学生在家庭中的日常表现,以及其在课外活动、作业完成、家务等方面的情况,帮助教师增强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减少教师和学生间的摩擦和冲突,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掌握与教师开展良往的方法,增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因为家长与教师之间首先需要建立基本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关系,共同为教育孩子做出努力,设计方法,提高师生关系建设的效果。此外,还需要坚决尊重教师的基本人格,尊重教师为孩子做出的一切付出和努力,不要对于教师的工作增加障碍,要多一点理解、宽容和支持,少一点责备、怀疑与批评,充分尊敬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对孩子的培养方案。家长与教师之间良好的信任、合作P系,对于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家长与教师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相互尊敬、相互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学校参与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路径
学校作为师生关系建设的主渠道,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承担着主要的工作职责,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来说至关重要,需要从多个维度设计相关的实践路径。一是积极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与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效果,调动每一个学生和教师参与学校建设、和谐班级氛围、和谐师生关系的积极性。学校作为学生培养的主要推动者,负责学校良好校园环境的建设,负责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创造制度、文化和政策条件。学校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创设良好的和谐校园环境和氛围,为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奠定基础。学校在班级管理、学生德育、教师成长等方面的管理措施,需要坚持以推进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为原则,增强彼此间的信任、理解、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师生关系。
二是积极推进学校良好管理体制的建设,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互动交流平台,为每一个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师生关系建设创造条件和机会平台。科学、合理的学校管理机制,对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对于班级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学校要从依法治教的角度完善自身管理体制,构建科学严明的管理文化,增强全体教师员工和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通过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避免各种不合理的师生冲突问题发生。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互动交流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于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交流效果,增加交流的次数和效果有重要意义,因此,要通过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对教师工作的了解,增强对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参与积极性。不能把师生关系简单地定位为学业内容的教授、课堂纪律的维护和学生奖励的评选等,而是要丰富师生关系交往的内容,避免简单僵化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和学生间深层次的理念交流和学业沟通,从而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基本条件。
三、教师参与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路径
教师是教学和管理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和谐师生关系建设中的主要角色,是推进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主力,将决定整个班级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效果。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意识,直接关系着教育和管理中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以教师为主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迫在眉睫。
首先,全面增强教师的民主和法治意识和精神,增强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建设中的法治意识,增强师生权利和义务责任的关系意识,让学生充分积极地参与学校教学和管理,维护学生良好的民利。
其次,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让教师进一步增强对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认识,掌握相应的方法和知识体系,包括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其中,知识结构是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基础,对于当前社会中知识的快速增加,日新月异,信息爆炸。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要增强紧迫感,加强学习和素质提升,提高对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认识和方法的掌握,让每一个学生生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其次,还要追求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谐师生关系建设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师生关系建设的水平和高度,离不开教师的高素质表现,要坚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保护学生、培养学生的角度,构建新形势下具有特色的和谐师生关系。
最后,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师德素质,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练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对良好师生关系建设的技巧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建立良好学生培养方案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借助各种机会加强锻炼和提升,不断反思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进展,寻求师生关系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综合业务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新时期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温文娟.中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仲伟玲.影响中学师生和谐关系的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08.
[3]王荷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刁益虎.网络时代师生关系的社会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4.
[5]陈淼鑫.中学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家校结合;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习惯对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好家校的有机结合,以促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一、学校教育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其责任不仅是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一切行为习惯都可以说是从模仿中养成的,而教师则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将会对他们良好的习惯养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除了要规范教师的一些行为,还要适时地组织一些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组织学生看一些不文明习惯的视频等,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家庭教育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性格的养成除了受父母的遗传影响之外还与父母后天的教育联系密切。但是,目前,社会上存在这样的一个公式“5+2≤0”,这表示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5天的学校正面教育加上2天的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等于零甚至出现负数。这个公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说明了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还有助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然而,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呢?如果我们是整天游手好闲、喜欢打牌、赌博的人,时不时家长就聚集几个人开始乱哄哄地打麻将;如果我们的家里有着浓浓的读书氛围,经常听一些优美的音乐;试想一下,哪种环境下的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呢?其实很明显,有高尚的精神情趣、有文明的行为习惯、有团结、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有良好的家长教养态度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这样学生会在无形中受到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三、家校结合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两者在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只有有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让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下,学校和家长都应该改变只注重成绩的想法,都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在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校和家庭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
xxx学校小学部家校合作质量承诺书
xxx学校小学部秉持“让学生享受与世界同步的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开展新教育实验,以新教育实验培养传承与发展人类文明的现代人,小学部将与家长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每个孩子在我校就读期间,各方面素质均有良好发展。
一、 学校的承诺
1、 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生活习惯,举止文明,待人礼貌,生活自理。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
3、 书写工整、整洁,逐步达到美观。
4、 背诵古诗文250篇左右。举办名人报告会30场(每年5场)。
5、 坚持写日记,每学期发表优秀日记。
6、 掌握生活英语300句。
7、 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能建立个人网页。
8、 培养一项爱好,逐渐形成特长。
二、 教师的承诺
1、 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教育与服务。
2、 为人师表,态度和蔼,服饰大方,语言文雅,举止端庄。
3、 备课充分,授课科学合理,批改作业认真仔细。
4、 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学生,不侮辱学生,公正评价每一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5、 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联系,热情接待家长来访,不指责家长,主动听取家长意见与建议。
6、 无偿为学习困难学生个别辅导,不收受家长礼物和现金。
7、 学生因病因事未到校学习,教师及时为学生补上功课。
8、 带领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制止学生不良行为。
三、 家长的义务
1、 行使监护人职责,确保孩子受完国家法律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
2、 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友爱同学,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 教育孩子注意校内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4、 关心学校发展,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5、 尽其所能维护学校良好声誉,密切家校联系。
6、 接受学校、老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
7、 努力争创学习型家庭,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道德生长环境。
8、 履行国家法律规定的其他监护人义务。
四、 其他
1、 本协议于学生在我校就读期间有效。
2、 本协议如有更改,须经双方同意。
3、 本协议条款如与国家法律、法规、法令有抵触,则以国家法律、法规、法令为准。
4、 本协议一式两份,家长与校方各执一份。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接近两千万,很多农村地区超过一半的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进城务工,留守儿童则由隔代监护。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聚少离多是留守儿童与父母明显关系。留守儿童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远远满足不了儿童对父母亲情的渴望,无法接受父母思想的熏陶,容易产生价值观上的偏差和心理疾病。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少,不能及时纠正儿童的不良习惯,不利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未来的发展影响巨大,是现在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1.1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监护无力
留守儿童通常是隔代监护,祖辈的文化素质一般较低,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不能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帮助,老年人的意识形态与现代儿童需要的现代思想不相符,对留守儿童的观念和行为养成起不到良好的引导和监督作用。留守儿童聚集的农村地区,普遍经济条件较差,地方教学条件、师资力量与现代先进的教学条件相差较远,受到经济因素和教育观念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能与学校进行有效的沟通,家长和学校的引导效果不明显,不能全面的排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规范有较大的困难,从学校和家庭方面对留守儿童采取特殊的教育的实施难度很大,往往力不从心,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很多不良行为,像厌学、逃学等现象。父母的监护不力不利于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2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的元素
每个儿童都需要父母的抚慰,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据相关统计,留守儿童父母年均回家不足三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导致孩子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极大的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受到同学歧视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价值观扭曲,为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在社会青少年犯罪案件分析中,留守儿童的犯罪率相对较高也证明了这个问题。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外加上自身的防护能力有限,容易受到意外伤害,不法分子拐卖的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重很大,这也是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监护的体现。留守儿童在受到不法侵害时,父母不能及时进行帮助和心理辅导,容易导致出现极端事件的发生,酿成惨剧。
1.3留守儿童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与父母的长期分居,导致留守儿童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受到父母的呵护,父母在外顾不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有良好的心理进行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往往性格孤僻,不愿与别人分享他的内心世界,常常伴有抑郁和被遗弃的感觉,严重的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行为方式,在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常常出现一些违规违纪的行为。长期远离父母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伴随着孤独感,在与人交际中显得比较弱势,超过30%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心理卫生问题。没有父母的陪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的性格柔弱内向,在学习生活中常常找不到支撑点和自信点。隔代监护的弊端明显,祖父一代监护人对儿童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局限性,当留守儿童遇上问题时,往往无所适从,使儿童产生无助感。由于性格的规避性同样也不愿意向老师或者同学求助,内心的压抑会产生自闭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的年龄段大多在5-1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攀比心较强,父母在身边,能增强自豪感;失去了父母的保护,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严重下降,甚至出现失去学习动力的现象。
2.家校合作,共育双赢
家校合作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措施,能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家庭环境对儿童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关键性作用,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影响了家庭教育的环境和实施效果,家庭教育问题是现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障碍。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因此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充分的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在未来的成长中不容易改变,儿童阶段是教育的敏感时期,每个儿童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对人生的道路有巨大的影响,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共同引导和开发。
2.1家校合作教育的主要内容
习惯养成教育包括道德观念、心理素质、行为习惯三个层次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心理指导、行为规范指导和生活教育三个方面进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养成教育的三个方面要相互融合。家校合作要求家长和学校要保持沟通,全面的了解留守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学校在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要主动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协调沟通子女教育问题,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性。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为人处世、学习习惯、思考习惯、思维模式等方面,家校合作在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能实现教育的全面性,积极引导留守儿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为人处世,培养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2.2建立家校合作关系的积极作用
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家庭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最早的场所,家庭教育的环境氛围和家庭教育的思路方针能否适应儿童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儿童在学校的学习,进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完善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有利于更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同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和重视程度都不相同,学校首先要让家长明确家校合作对孩子成长的意义,认识到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系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因此家庭教育要充分的配合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通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教育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3家校合作取得良好教育成果主要措施
关键词:网络平台;家庭教育;家校合作
一、网络平台对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组成了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出现错误,导致我国家庭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学校和家庭进行协调配合,通过家校合作,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以往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学校主要通过家长会或者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但这种方式的沟通效果不是很理想。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对互联网的认知远优于家长,家长为了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需要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加深对互联网的认识。因此,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网络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加深家长对学生的了解。具体而言,网络平台对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传统教育理念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教育的习惯,使学生的诉求得不到重视,不能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家庭教育环境较为僵化。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由与便捷的交流,也导致了物理空间的隔绝,很多学生在放学之后就沉迷于电脑和手机,很少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动摇了家庭的亲情基础,不利于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而在应用网络平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性与互动性较强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和学生、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沟通,学校具备学校的空间、教师具备教师的空间、家长具备家长的空间、学生具备学生的空间,营造了立体式教育环境,为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二)建立完善的家校沟通制度
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协调配合,尤其是工读生学校,学校和家庭共同肩负着转化偏差学生的重要任务,学校更发挥着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关键作用。而任务的达成与关键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有效沟通。网络平台的应用,可以建立完善的家校沟通制度,利用网络的可视化与信息传递便捷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准确传达给家长,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并解答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家校有效合作。和传统的电话短信沟通方式相比,网络平台提高了信息传达的时效性与便捷性,提高了学校工作的效率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三)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网络平台的应用,增强了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校务公开,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了解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及最新的教育动态,明确学校的教育特色和发展趋势,培养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学校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建立共享功能,家长能够自由浏览他人的家庭教育成功经验,为家长们提供交流与分享的平台,营造合作共赢的良好教育氛围。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亲子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家长对学生的了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和谐教育环境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网络平台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应用
(一)引导家长积极开展家庭教育
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的建设,需要通过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来实现。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网络平台逐渐成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途径。就目前的学生教育而言,很多家长都将学校看做是“托儿所”,认为学生只需要接受学校教育即可,使学生缺少家庭教育。因此,学校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这一途径,引导家长积极开展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实现民主化家庭教育,通过家校合作,提高教育成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平台打破了学校和家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拉近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促进家长和学校的有效沟通。比如,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家长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与学校、老师沟通,给出自己对于学校教育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加深家长对学生的认识;学校教师可及时与家长沟通,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为家长提供学生成长的第一手资料,为家庭教育提供方向,有助于家长制定完善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与此同时,家长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共享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学习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3]。
(二)从家长的实际需求入手
时常有学生在学校表现出行为习惯较差、道德品质素养偏低以及法制观念淡薄等不良现象,很多家长对此一筹莫展。因此,学校需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规范学生的行为。当前,仅靠传统的讲座以及专家报告,已经不能有效传达教育思想了,因为很多家长在工作繁忙时,经常会缺席讲座以及专家报告,导致家庭教育效果不理想。与此同时,不同学生在家庭经济状况、家长教育背景与家长职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体现出的理念有所差异。因此,学校需要从家长的实际需求入手,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个别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具体而言,学校需要将学生健康发展作为目标,为家庭提供理论指导和技能指导,建立完善的指导网络平台。根据家庭教育理论及相应的学科内容,制定标准化的指导内容和指导方法,使家长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家庭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学校需要充分利用以往家庭教育的资料,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中蕴含的有价值信息,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再根据家长目前关注的热点和重要问题,拓展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手段,实现菜单式家庭教育指导,从根本上提高家庭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