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范文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第1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范文

论文关键字:课堂教学;教学质量;主体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充当的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一部分教师忽视了这一点,仍然我行我素,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陈旧,导致学生厌学怕学,教师也是厌教怕教,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存在的常见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一、拼凑教学。课堂活动设计不当

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不好好备课,对所授课内容不去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和整合,教材上有什么就讲什么,没有的就不讲,要考的就讲,不考的就不讲,完全就是一股应试教育的模式,脱离了课标的要求。课标要求教师除了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教师要有能够结合学情和教材内容特点进行教材的二次”发和整合的能力。有的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时考虑不全面,本该给学生5分钟的讨论时问往往缩短为2分钟,本该用英语准备的对话学生却用中文进行准备,导致一节课杂乱无章,结构很不紧凑,课堂气氛沉闷,只好草草收场。

此时教师要多研究,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不仅仅是备教材,更主要的是要备学生,因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有机会多去观摩优质课,从中寻找和发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设计技巧,虚心向书本请教,要活学活用。

二、问题的设计质量低,课堂练习偏重形式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免不了要提问,有的教师所提的问题仅仅限于when/where/how/why等简单的问题,而且问题的设计也不全面。我们的提问一定要符合当前学生的身心、年龄以及本课的话题,要根据话题来设计问题。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大概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深层次的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如牛津9Aunit 5 Audry hephen Reading(1)的授课中,就可以问以下两个有点深层的问题:

Why do people love her?

What do you learn from her?

这就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不只是停留在课文的表面,更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问题提出以后应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准备,不要在问题提出以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紧张,影响他们的思维。课堂练习本是用来检测评价教师的授课效果,它能直接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如何。可是有的教师所设计的当堂练习过于简单、单一。一个好的课堂练习不仅仅要紧扣本课的教学内容,,而且题目要灵活,题型要多样,让学生充满等待和激情。初三学生的课堂练习完全呵以和中考链接,将以往中考中出现的题目分散到各课的课堂练习中,也为以后的复习作了铺垫。

三、过分关注学生的错误,忽视纠错练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所出现的一些如拼写、语音、语法等错误并且一一指正。这实际上不可取。初巾生的一个明显心理特征就是自尊心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是要尊重这个特点,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维护他们的自尊,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信,让他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融入到课堂中来,,这对教学很重要。遇到一些无关紧要的错误,教师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有时教师可以技巧性地进行处理。如我的学生曾经在回答问题时犯了这样一个时态错误,I am running at that time.我没有当面指出,只是不动声色地重复了一遍:at that time?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过来,立刻把句子修正了过来:I was running at that time.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和谐宽松的课堂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现在好多教师都很重视学生的错题。但他们只是要求学生将错题重新订正一遍即可,然后就置之不理了。其实将错题反复练习,重新检测很重要。我曾经对学生说过:永远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第二次。学初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记录下他们平时在作业、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目、错误原因以及正确答案。每半个学期教师要将这些错题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原题重现,变换题型等方式进行错题的强化和巩固,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四、作业过多而单一。评讲过细而面面俱到

现存学生用于作业的练习很多,有的教师不加取舍,不相信学生,甘做“保姆式的”教师,什么都做,什么都讲,有的题目反复了几遍还做还讲,苦了学生也累了教师。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被动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做作业成了一种负担,教学质量势必受到影响。此时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会做的坚决不做,讲解要有侧重点,多讲重点、难点和疑点,多数同学会的就坚决不讲。要教会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用英语学习的好习惯。

第2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Logistic模型;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35-02

一、研究背景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通常包括教师的阅历、学历、年龄、科研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技巧、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性别、年级;课程因素,如选/必修课、课堂大小、课程实用性等,但这些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尚不明确。本文以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展开调研分析和实证研究,筛选出真正影响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以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大学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设计Likert量表,测度相关变量,该量表数据可用来进行Logit回归。

(一)被解释变量

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是哪些因素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分为非常差(1分)、比较差(2分)、一般(3分)、比较满意(4分)、非常满意(5分)五个级别。

(二)解释变量

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各个方面的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本文从三个维度选取影响因素,并将其归纳为教师特征、学生特征和课程特征。

1.教师特征。(1)显性因素,这是教师特征中的第一类因素。笔者选取了与教师背景相关的6项外在因素,即教龄、学历、职称、性别、实践经历和科研水平。鉴于经济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和调研对象――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的特点,设立实践经历这项指标,考查教师是否有与本课程相关的企业实践经历。科研水平根据当年度教师的科研赋分获得并转换。(2)非显性因素,这是教师特征中的第二类因素。笔者选取了评价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内在禀赋,包括教学态度、教学热情、教学责任心、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内容组织的清晰性、知识宽度等6个对教学效果有影响的因素,这些非显性的变量往往是今后可待提高的方面。

2.学生特征。(1)显性因素,包括学生的性别和年级两个要素。(2)非显性因素,包括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两个要素。

3.课程特征。课程特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人数、课程建设水平、学科建设水平、课程实用性等5个因素,考查课程特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课程建设水平这一变量的选取主要是为了考查有无课程建设投入、有无校级、省级、国家级课程建设投入,这些投入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课程投入的级别越高,数量越多,则课程建设水平越高。学科建设水平主要考查课程所在专业的学科与科研资源投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按重点学科级别划分为非常差(1分)、比较差(2分)、一般(3分)、较好(4分)、非常好(5分)五个层次。

(三)数据处理

选定变量后,显性资料通过学院教师教务管理系统获得,同时设计调查问卷获得学生对课堂教学与部分相关变量的判断与评价,建立Logistic模型: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描述性结果和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以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部分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共面向4个年级8个班的238名学生,其中大一学生2个班共59人,大二学生2个班共52人,大三学生2个班共66人,大四学生2个班共61人。对每名学生发放2张问卷,分别调研2门课程。共发放调查问卷476份,回收以后经审核,剔除其中填写不完全和单一答案一选到底的不合格者,共回收有效问卷42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9%。在有效问卷中,大一学生的问卷116份,占有效调研总体人数的27.36%;大二学生的问卷104份,占有效调研总体人数的24.52%;大三学生的问卷120份,占有效调研总体人数的28.30%;大四学生的问卷84份,占有效调研样本的19.81%。从中可以看出,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是该次问卷调研的主体,而大四学生由于过早参与实习等原因,参与调研的有效问卷数仅占68%,这和大四学生不重视课堂听课、课堂出勤率低等现状相符。

表1给出了各年级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均值及其标准差。调查数据归类分析表明,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总体评价一般,平均分为3.64分,介于比较满意与一般之间。从年级看,老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比新生更低。一年级新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平均分数为3.98,二年级学生平均评价分数为3.71,三年级学生平均评价分数为3.48,四年级学生平均给出的评价分数仅为3.32。这表明高校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体验是逐步下降的,从这点来看高年级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二)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t回归分析

笔者对教学满意度的21个影响因素做了多元Logit回归,得到表2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表明,在各类因素中,教师的学历、职称、性别、科研水平,学生的性别,课程人数、课程性质对教学效果没有显著影响。教师的教龄在10%的显著水平下与教学效果成正相关关系。教师的实践经历在5%的水平下与教学效果显著相关,这与青岛科技大学实施多年的青年教师实践项目不无关系,今后应当加大鼓励教师与企业对接。在与教师内在禀赋相关的因素中,教学态度、教学热情、教学责任心、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内容组织的清晰性、知识宽度对教学效果均有显著正面影响,其中教学热情在1%水平下高度显著,并且发生比率为其他因素的两倍以上。可见,教师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热情程度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前面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到,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仅为3.64。可见,从目前来看,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制约课堂教学效果更为关键的因素,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尤为重要。反映学生个体特征的年级变量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1%水平上高度显著,这表明,越是高年级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越低。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在10%水平下对教学效果有正面影响,这表明学生自身学习意愿越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就相对较好。这也表明,端正学风,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学生性别与教学效果水平无关,这也符合先前的基本预期。另外,课程建设水平对教学效果在1%的水平下有显著积极影响。在调研中笔者也发现,通常获得建设经费的课程往往是教学和师资比较好的课程,这说明课程建设的确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必要进一步增加课程建设投入,通过提升课程教学体系与配套资料的建设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保障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同时,也应加大对没有获得建设经费课程的资助,以形成良性循环。

[ 参 考 文 献 ]

[1] 黄浩岚.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的取向、主体及指标[J].高等农业教育,2012(7).

第3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范文

远程教育的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借鉴性。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实施远程教育的终极目的。但是如何运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并使学生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理解“课堂教学效果”是基础

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不同的教师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所有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这种收获则被称之为“课堂教学效果”,这种收获的大小、多寡,就是课堂教学效果高低的具体体现。

但是,这样理解“课堂教学效果”是不全面的。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两个方面,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获得的学科基础知识、形成的基本技能就是“显性的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获得的正向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诸如:语言表达、合作交流、尊重礼仪等,还有新的见闻、知识储备、思维变化等则属于“隐性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收获,但是教师也会有收获的,这就是“教学相长”。从这个层面而言,课堂教学效果,也包括了教师的成长。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际是通过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课堂,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新课改更是倡导构建有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有太多的因素影响和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说到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列出很多,诸如: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学生所具备有的能力、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方式、文本承载的任务、学习内容的多与少、学习目标的难与易、教师教学方法的选用、课堂的教学资源、课堂的教学管理……不一概而论。

对于这些因素进行归类,不难发现真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在于:“学生”、“教师”和“文本”三个方面。

从“学生方面”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收获与变化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这既取决于学生自己在学习之前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与需要,又取决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相关联的“材料”的学习与理解;同时还受到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同伴启迪的影响。

从“教师方面”而言,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承担着对学生学习的引领和点拨。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学习内容的确定与呈现、教师课堂教学中自我的修正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

从“文本方面”而言,文本是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思维、形成技能的载体,正所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都必须高度地关注它,用好它,使文本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凭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真正的读懂文本,课中要运用适当的方式呈现文本、运用文本,要注意联系文本、拓展文本。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文本学习,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不断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和学生自身密切相关,教师和度文本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探索: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我们对“课堂教学效果”的重新认识,以及我们对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我们对此进行了提炼与总结,我们认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关注以下几方面――

第一、关注学生课前认知,教给学生方法,搭建交流平台,培养学生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的学习兴趣和素质。

在广大的农村学校长久以来多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多以讲解、倾听、记录、背诵为主。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它的出现更使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加确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教学过程成为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参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动手?学生动手参与才会有兴趣。

1、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建议(如符合学生实际、利于学习开展的预习要求;收集相关资料的要求),并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如预习的方法,查阅、收集资料的途径与方法),使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根据相关要求从网络、书本或其他地方收集整理资料,为课堂学习提供前期准备的学习习惯。

2、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让学生自己呈现、交流、共享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源。用课堂学习、协作学习、相互交流并存的多种学习方式代替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展示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源,补充学生占有资源的不足。

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对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源有了一定的理解,学生就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对课堂充满兴趣而乐于参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能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课堂学习也将是积极主动的,思维也会与教师的引导相一致。

第二、关注教师的角色任务:切实做好“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策略的选择”、“课堂教学的管理”,尤其要做好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与整合。

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的另一个主体――“教师”。

1、认真地研读教材、理解文本内涵,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充分的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教案不是从远程资源上直接下载的,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教学思路的反映,也许看似简单,但却蕴涵着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智慧。

教师课前深钻教材,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精心准备,选择好恰当的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合适;定位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各知识点的确定合适,所选择的重点和难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措施得力,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注意到系统性、完整性;设计好合理的教学流程,确定好合适的教学方式,预设好课堂可能发生的一些情况的应对策略。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参考材料,结合本学科当前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沿革新教学内容,为学生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进行有机的整合。

教学资源栏目内容涉及各科,主要提供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包括视频、动画、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等内容,为教师自己组织教学活动和制作课件做了教育可用资源上的良好补充,但是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资源上现成的课件未做整合,而且操作不熟练,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起到了负面作用。

只有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对远程资源相应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排序、删减、增加、变化,并在课堂教学中正确、灵活地运用这些资源,课堂教学效果才会真正地提高。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或手段,只有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学资源、用资源、研究资源的良好局面,这样才能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真正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3、恰当的媒体资源是上好一节课的帮手,适时运用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支持。

当前,很多教师都喜欢运用多媒体教学,其中,部分老师整合网络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制作的课件很有使用价值,而且在课堂上操作熟练,不漏痕迹,发挥了较好的效益。恰当的媒体资源是上好一节课的帮手,科学合理的运用,运用恰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灵活地引入资源并介以恰当的解释说明,适时拓展、丰富见闻,让学生倍感有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教学生活情境中,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生兴趣。

传统教学媒体单一,只能是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远程教育资源介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讨论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根据教学内容引入背景资源,适时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认知,促进其发展。

第三、关注对文本的解读。 做好“教学目标的确定”、“文本的呈现”、“资源的引入与文本的拓展”,让课堂充实灵动。

教师切实关注文本的解读,注意选择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在教材知识(重点内容)的呈现上,力求让教材由“静”变“动”,把苍白单纯的文字,努力转化为直观的声音、图象等,使教材的学习内容更加有趣;联系文本,进行相关的资源收集,以便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使教学内容丰富而有趣,能启迪学生思维。

远程教学资源的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如果利用得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使学生享受优秀教师的讲课,感受最有活力的教育。使学生由好奇到好问,由好问到好想象,逐步走向创新。

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提问,不仅每节课都能给学生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的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把创新教育真正的带进了课堂。

第4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范文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teaching link. To achieve great effect,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information need to be solved by working together of university and teachers.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果;问题;有效方法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problem;effective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247-01

0引言

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汲取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应该是每一个任课教师的宗旨。但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探索,找到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案。

1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1.1 教师没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功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技术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板书水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1]。有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就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上课前没有将板书规划好,板书零乱,有些重要及难点内容也没有提炼出来,学生无法了解各部分内容该掌握的程度。

1.2 课堂气氛沉闷引起课堂气氛沉闷的因素有很多,教师的授课情况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一个主要原因。比如教学基本功不强,对知识不能融会贯通;语言不精炼,拖沓冗长,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课热情;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听课过程中会感到很茫然,不知道所学课程在实践中到底有哪些应用,或是用于解决哪类问题,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 学生与教师间缺少沟通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灌输,不太重视学生对所教知识的反应,甚至不希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疑问,认为这样会造成思路的中断或秩序的混乱,不利于授课;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没有向学生解释课程在就业及日后的工作中的重要性,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热情。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2.1 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所教授的课程进行研究、探索,使教学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掌握好理论知识,还应学以致用,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实践,不断提高实践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堂互动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交锋、观点碰撞,这不仅活跃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2 提高试卷的创新性对现代大学生来说,试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课程的考核应以分析、运用、综合、创新等题型为主[2],增加创新思维、综合能力考核内容的比重,这样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水平和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必须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复习,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很难完成这些题型;非任课教师出题,使得学生必须对所有知识点都要理解或掌握,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要合理合理安排平时成绩的比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平时成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出勤成绩,根据平时出勤情况给分,另一部分可通过平进提问或课堂表现等情况给分,当然可适当的搞课堂小测验。如果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部会比较认真,以期待取得好成绩。

2.4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圆满完成,营造良好的情感关系很有必要。因此在上好每一节课时,教师还应该心系学生,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做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和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动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提高课堂效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确实很多,需要每一名老师深思熟虑,尽可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出更大的努力,让大学课堂成为充满生机的课堂、充满活力的课堂、充满收获的课堂。

参考文献:

第5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 教师情感 课堂教学 影响因素 调控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同一个班级,在不同的课堂气氛下的教学效果悬殊。在良好的心理气氛下,课堂提问质量较高,发言有创见,而在不良的心理气氛下,课堂提问质量较低,发言无创见。且从学习效果看,也有较大的差异,前者的学习效果远比后者好得多。由此推之,积极健康良好的心理气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相反,则降低学习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一、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

1.课堂心理气氛制造者——教师

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对众多因素的一种微妙而又波动的反应。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的领导方式,即教育者处理信息和使用法规的方式。教师管理班级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与其他方面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教师个人的品行与营造出的风气有很大关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生喜欢某位教师时,就会对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极大兴趣,想克服一切困难把这门功课学好。相反,当学生厌恶某位教师时,学生就会对教师所教学科有阴影,感觉该学科乏味,甚至拒学。这就是教师的人格品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2.学生的相互作用

传统的教学,只重视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提倡发现学习、集体解决问题及重视讨论技术的要求等,导致学校对学生间的相互作用给予更多关注。当然,学生的学习是个别进行较为有效,还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更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任务的性质,取决于要解决的任务的所需信息超出学习情景的程度,取决于集体的规模和各成员。但是,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在课堂中产生感染和竞争的行为,特别是课堂中的舆论,即学生的共同意见,能抑制学生的不良倾向和越轨行为,把全体学生带入符合教学规范要求的学习活动中。

3.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

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富有情境的教学手段是营造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关键,教师的微笑、精妙的开场白、恰到好处的身体语言暗示都能调节课堂心理气氛,但是这些是暂时的,要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亢奋的状态,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教学机智,能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外,还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用生动、活泼、能激发儿童兴趣的教学手段。

4.班级文化

班风,是集体成员借以保持心理凝聚、进行自身约束和调节的潜在群体规范,这种规范以合理的、积极的或者非合理的、消极的方式直接左右着课堂教学,因此,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积极上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二、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方法

1.准确把握领导方式。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行使权利和发挥支配作用的行为方式,对课堂气氛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其中民主型领导方式最受学生欢迎,这种方式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是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生命体,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心中有学生,重视集体的作用,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用民主的方式讨论问题,教学气氛和谐、积极、友好。但是,在中小学教学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采用专制型的领导方式,认为对学生越严厉越好,课堂中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的自由很少,教师以专制的方式支配学生,这既不利于改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又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有效组织教学,生动有趣地导入新课,符合学生思路讲授,进行多样化和富有启发性的练习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认可。

2.调整好师生关系,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恰当地处理师生关系,要客观地对待学生,防止“偏心眼”,消除影响师生关系的不利因素。另外,教师要对学生寄予厚望,研究与经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通过语言、表情、眼神等传递给学生进而影响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3.优化情感环境,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又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是师生之间和谐交往的“纽带”和“桥梁”。学生的认知往往伴随着鼓励、肯定、赞许等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良好情感环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角色的转换,建立积极的情感与威信,营造一种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有感情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向学生表达一种真诚和理解的态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实实在在的人,是可以相信的人,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尊重、对其观念和情感的理解,最终使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能自发地表现出来,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愁眉不展、情绪低落,则会给学生心里蒙上一层难以驱散的阴影,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影响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因素是多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教育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应加强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研究,探讨其形成和变化的规律及教育作用,适时活跃课堂心理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基础数学;动态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59-03

一、基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数学不仅是各学科基础,更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现在是单独学科),其中基础数学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论、数理统计,近世代数等等;非数学类专业的基础数学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基础数学课程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更是各高校需要认真考虑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各高校都有各自的矛盾和解决办法。总体来说各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师比较紧缺,青年教师偏多,且以大班上课为主。另外,有的老师除了承担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得部分教师课头多,教学任务重等各种因素,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由于基础数学课程是相关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高度的基础性、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推理性等等,又有广泛的应用性,所以在基础数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主要以板书授课的形式为主,边讲边推理。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完整性,前后章节联系都比较密切,一环扣一环,所以每一次课讲得好坏都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效果,甚至打乱后面教学计划的执行。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基础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次的教学效果如何,部分教师很少考虑,有时根本不去考虑,等到布置作业后,通过学生做作业的情况,才会发现教学效果的情况。如果学生作业做得比较好,说明这次教学效果比较好;如果做得差,说明这次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差,即使是这种情况,少数教师还认为是学生不好好学,很少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如果教师的作业比较多,不能及时地批改出来,通过作业暴露的问题往往就不能及时地纠正,导致问题的积累越来越多,必然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还有很多,而暴露的这些问题通常都是在课后才发现的,有的甚至在课程结束后才发现教学有问题,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很难进行补救。如果我们在讲课前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效果进行预测,在教学效果预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在授课课前进行预测,把事后变为事前预测,这就是我们本文要探讨的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问题。

二、基础数学课程动态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预测

由于基础数学课程分前后内容联系都非常密切,甚至几次课的内容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每一次的教学内容,而要考虑前后内容的衔接。以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为例,教材一般为上下两册,通常为两个学期或三个学期。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课程下册的无穷级数要用到上册数列极限的有关内容;下册的重积分、曲线与曲面积分、傅立叶级数等等要用到上册的定积分等等;导数的定义实际上就是极限问题;多元函数的许多性质是一元函数的推广,但又要注意其不同于区别。所以,我们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这次课要讲的内容,还要考虑后面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根据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又分为:教学内容的总体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每次课的计划。教学计划制订好以后,就要对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预测。基础数学课程教学预测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内容的总体预测、学期预测、月预测、周预测。在预测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有了教学预测和教学目标,才能进行教学实施,教学实施主要包括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等等各环节。显然,对于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关键的是教学实施。根据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我们把教学实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教学效果预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例题的选择等等),备课(包括布置作业),授课,批改作业,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预测是教学实施过程的前提,没有预测,教学过程就没有目标,也就谈不上教学质量;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了教学效果预测,在备课时,就会考虑到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可行性,避免失误。这样,一次课下来后,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如果达到或超过预期的目标,说明这次的教学是成功的,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是可行的,否则,教学有问题,要及时反省,查找原因,下次课及时调整。教学效果评价不仅是自己教学水平的评价,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更是对自己教学态度评价,同时它也是下次教学效果预测的依据。在教学效果评价的基础上,对下次的教学内容进行预测,并重复上述过程,这样我们就有下面教学实施的循环:

在备课之前,首先要对下次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进行预测。我们不仅要考虑下次课要讲哪些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的情况进行分析、预测,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要有充分的估计。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或同一教学内容中的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哪一种教学效果比较好,都要进行分析和预测;如何讲好每一个知识点,如何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等等,都是备课时需要认真考虑的,真正做到学生是授课过程的主体。教学效果预测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老师的愿望,因为老师授课的对象是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在讲课之前学生对老师也有一个期望,最低的要求就是希望老师所讲的内容清楚、能听懂,除此之外还有理解等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老师的授课能达到学生的要求,学生认为这位老师的授课水平高,否则就是这位老师授课水平低。但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以期末考试的试卷难易程度和学生考试的成绩来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试卷的难易程度很难定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凭感觉。如何鉴定教师授课水平,一直是困扰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评价的难题,为此,我们做了一些的探讨与实践,不一定科学。设x是任课教师对教学效果给出一个预测值,y是学生给任课教师期望值,如果x≥y,说明这位老师可以胜任这门课的教学。否则,这位教师不胜任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对该教师的评价不会太好的。这就是说老师对自己要高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发挥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在授课之前,学生不知道老师的教学效果预测值是多少,学生也不会给老师期望值。如果我们把教学效果的评价定量化,那么,教学效果的评价值可以看成x的函数f(x),当f(x)≥x时,说明这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得当,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当f(x)

1.老师在上课前根据这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并写出本次课的教案,下次上课前再根据要讲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再写出该次课程的教案,也就是讲一次课备一次课的教学内容。这种备课省事,大部分老师都是采取这种方式,有利于上课时对本次课教学内容比较清楚。但不足的是: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部分完整性差;如果有次课上得不好,失误较大,或者讲得过快,或者讲得过慢,这样就不利于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性差,会影响后面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等。

2.老师根据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部分完整性,备一次课,写几次课的教案,虽然这种备课方法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有一定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一次课写一次教案的不足,但因时间较长,有时会对教学内容记得不太清楚、生疏,影响教学效果。

为了避免上述备课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动态的三次备课法:就是每次备课时,备三次课的教学内容,并写三次课的教案:第一次课的教案详写,第二次课的教案可以写得粗一些,第三次课的教案写得更粗一些。如果备课时,备两次课的教学内容,写两次课的教案,若第一次上课时有失误,就要修改第二次课的教学内容,第二次上课时就要弥补第一次造成的失误,这样第二次课的教学内容不一定能完成,也就会影响后面的教学进度,导致后面为了赶进度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备课时,写四次以上课的教案,花在写教案的时间较多,也没有必要。教学实践证明,备课时写三次课的教案是科学的,因为第一次课有失误,在下面的两次课完全可以调整教学内容,不影响后面的教学进度。第一次课上完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调整第二次教案的教学内容,并写出详细的教案,同时修改下次教案,增加一次较粗的教案。如此滚动下去,每次备课都保证有三次详、粗适当的教案。

动态备课法模式:

第一次备课

3.基础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在前面,我们提到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它是下一次课堂教学效果预测的前提和基础,是评价课堂教学好坏的主要论据,也是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虽然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有些是不可预测的,但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教师。我们知道,基础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讲课为主,概念、推理、举例等等都是边写边讲,在讲解的过程中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如果老师讲得好,那么学生喜欢听,注意力集中,效果肯定好;如果老师讲得不好,那么,有的学生会产生厌学等情绪,思想不集中,学生出于课堂纪律的约束,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的听课样子。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感觉不出来自己讲得是好还是不好,是判断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但不能就此给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如何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目前还没有合理的说法和理论依据。目前大多数的做法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对老师的打分,以及督导组的老师听课等等来说明老师的教学水平。这种评价看似有道理,但是不全面的。基础数学课程是大面积公共基础课,考试时统一试卷;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因素很多,考题的题量、难易度,生源,专业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学风等等,都是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学生给老师打分也存在许多缺陷和不公正,课堂教学管理严的老师得分不一定高,要求不严的老师可能得分较高;有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无所谓,尽量打高一点。督导老师打分往往是表面印象,如果不是同行专家更是如此。所以,最具有说服力的评价是自己给自己评价。如何给出一个合理的自我评价,一直是教师都想搞明白的事,特别是一次课下来后,这次课上得如何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说明,学生上课时的情绪、提问以及学生的作业,是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学生上课时的情绪可以反映教师讲课的激情、语言的表达、内容的安排、概念的讲解、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等等,所以在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情绪。课堂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更能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课堂提问一般分为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直接提问就是请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适应于小班上课;间接提问就是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看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反映表情来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这种提问适应于大班上课,最好是直接提问与间接提问并用。作业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平时成绩,更能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它是定量反映老师这次课教学效果情况的具体表现。所以布置作业一定要认真,要求学生都是独立完成作业,不要给出参考答案,且作业布置要注意难易程度、题量适度,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从作业上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来。为了更好地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定量地进行评价自己这次教学效果,即教学效果评价成绩=上课时学生的课堂情绪20%+课堂提问10%+作业70%。上课时学生的课堂情绪成绩和提问成绩根据上课时的表现来给出,作业成绩为批改作业的平均成绩,也可以随机地抽取一定比例的作业平均成绩作为作业成绩。由于我们在上课前对教学效果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一个预测值。当预测值≤教学效果评价成绩,说明这次教学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当预测值>教学效果评价成绩,说明这次教学有问题,必须认真查找原因,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纠正。这样我们就给出了课堂教学效果的计算公式:课堂教学效果值=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课堂教学效果预测。当课堂教学效果值≥0,说明这次教学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当课堂教学效果值

总之,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并对教学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我们进行了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讨,得到了上述的成果,特别是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严振祥.高等数学大班课教学的对策[J].大学数学,2007,23(2):25-26.

[2]王庆.对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9):240.

[3]董勇,.高等数学课程特点与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2):242-243.

第7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研学后教;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量化评估

本文为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57413139)阶段性成果。

随着“研学后教”教育理念在广州番禺区部分学校的实施,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改革,对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日益突出。新的课堂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终生性等为准,强调师生互动对话,需要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效果量化评估,以期促进师生双向发展,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参达成,最终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稳步提升学习效果。

一、现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评估的现状

(一)缺乏课堂效果评估意识

现今语文课堂具有一定的评价标准,或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的评价,或是教师公开课的相关评价,侧重于评估教师的教学技能,而忽略了课堂教学效果相关方面的评估。

(二)课堂效果评估内容单一

因为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估评价多是以考试为准,过于倾向于课本知识的评测,过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识目标,而忽视了学生在情感表现和能力目标方面的检测,内容相对单一。

(三)课堂效果评估主体单一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尤其是“研学后教”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辅,主要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传统则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学生往往处于受忽视的地位。

(四)课堂效果评估标准粗糙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主要是采取统一的试题与标准化的答案进行的考试方式,是较为粗糙的评估标准。没有对课堂细节,包括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双方的认可度评估等,不适用于“研学后教”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无法为其继续发展提供建设性箴言。

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评估的依据

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和启发式教学,这与“研学后教”理念不谋而合,二者都旨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活力的教学课堂,而课堂教学评估则是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主要有以下三个依据:

(一)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

(1)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2)正确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重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评价

(4)实施促进师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3)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三)“研学后教”理念要求

在“应试”教育中,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过程封闭化、评价系统不够合理、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手段重“定量”轻“定性”、评价目的过于功利、评价实施重“形式”轻“实效”。针对上述现象,“研学后教”理念下的课堂效果评价强调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过程结束时的鉴别、筛选学生,更是促进学生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三、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评估量化指标

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评估的主要因素有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目标、内容、环节、方法)、教师素质、教学效果四大项。

语文教学理念是语文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标准,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基本原则为:(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机整合“三维目标”,体现教学目标的三个能力要求;(2)教学目标难易适度;(3)学习目标层次合理;(4)密切结合学科特点,注意情感目标的建立。

教学内容,从教学评估的角度讲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材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及其达到的程度,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1]。评估的指标细则包括:(1)准确把握教材内容,落实目标要求;(2)准确无误传递知识,注意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3)抓住重难点;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4)依据不同的学习水平恰当地处理教材,开拓学生视野;(5)沟通课内外学习,引导学生灵活、创造性用语文。

教学环节,即以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为依据进行设置的,具备“总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2]三个主要环节。教学环节的评估,旨在评估教师的思路的清晰、逻辑性和科学性。其指标细则包括:(1)课堂教学完整,环节清晰紧凑;(2)结构合理,能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有层次、梯度;(3)根据实际运用“五环联动・情智课堂”模式结构,灵活处理课堂环节,重点突破。

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达到语文学习目的,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读写听说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总和。其细则包括:(1)贯彻启发性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3)能恰当、积极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4)教学方法最优组合,注意因材施教。

教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和师范技能,亦可称为教师基本功。其详细准则为:(1)调控课堂教学,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和校正;(2)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的选择与使用符合学生与教学实际要求;(3)教学基本功较好,课堂教学语言准确严谨;(4)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民主而积极的课堂关系。

教学效果即是评价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达到教学目的要求,能掌握讲解内容,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明显提升”[1]。由对象来看,则可从学生的状态、教师的状态和师生双向发展的情况三方面来分析。学生状态:(1)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2)对教学内容和形式感兴趣,学习主动,方法灵活;(3)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机会;(4)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发展提高。教师的状态:(1)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成目标,落实双基;(2)科学合理安排教学程序,选择恰当教学方法;(3)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情感领域教学。师生的双向发展:(1)课堂教学气氛浓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推动高校语文课堂的建设,推动师生双向发展;(3)学生语文素养逐步提高,语文成绩稳步提升。

总之,这些评估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内容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保证和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语文课堂结构类型很多,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课型,都是从教学内容、教师的基本功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实际出发。各类因素相互影响制约,只有优化组合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结语:在“研学后教”理念的指导下,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估系统,在量化评测下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实际跟进,从各种指标中分析其现状,及时改进和调整,促进评估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做到教、学、评三位一体,充分展现新改革下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推动教学理念的实践,从而促进其推广所遇问题的解决,并为相关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多开拓性有益性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第8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因材施教 情感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55-01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different English levels as well as various motives and demands, it is hard to improve English teaching and fails to 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So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concern more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affective factors during teaching.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Affective factors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局限于教授知识、训练技能等认知活动,而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则常常有所忽视,导致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分离,变得被动和盲从,甚至产生压抑焦虑的厌学情绪。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师生情感交流匮乏,课堂气氛沉闷,也挫伤到教师积极性。由此可见,研究英语教学中的情感问题对于改变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意义重大。解决情感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愉快、满足等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学生学习就会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另外,情感教育需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师生密切合作,生生优势互补,由此来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运用现状

目前以情感促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通常把教学效果不满意的原因归咎于教育体制或教学设备资源的匮乏,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以及合作精神评价不高,只有极少数的教师把问题归于师生关系上。有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从情感角度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性,但仅仅只是停留在头脑中,尚未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此外,“应试教育”观念造成了教师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学生的情感需求。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性处理

教师应转变观念和态度,反思在课堂上讲话的方式和语气;其次要善于调控自身的情感状态;再次应多关注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反应和感受,洞察学生的需要和情感来展开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

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增减和加工处理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论在学校餐厅吃到的食物,并且与西方用餐相对照,引申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东西离他们的现实生活贴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以尝试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学内容。比如游戏、分组讨论、课堂辩论、讲台演讲等形式。无论采用哪种教学形式,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年龄、个性、班级规模、班风等因素,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

2.教学组织的情感性处理

教学组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如果课堂交往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为主或者教学程序单调的话,课堂气氛难免单调沉闷,学生毫无热情和兴趣。分组教学与小组讨论的交往方式能够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充分交流。要按学生的水平、性格等方面来划分,不以学生成绩好坏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要注重学生个性互补性。再者,还可以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另外,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根据学生身体语言折射出来的信息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通过暗示性的、非言语的表情来影响学生,维持学生对上课内容注意的持久性。

3.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处理

终结性评价,即以单一维度的、针对语言知识的考试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英语能力是不可取的。情感性的教学评价要以服务于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考察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取得的进步,起到激励的作用,使其有信心、有成就感,进而产生学习动力,绝不能用考试来取代评价。

四、 结束语

情感因素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意义非凡,情感问题解决,学习潜能才能发挥极致,学习效果才会提高。当然影响英语教学的因素很多,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所有要素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如教材、环境、设施等。此外,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其它方式,比如建立英语学习QQ群,课下和学生在线沟通交流,在探讨学习解决疑问的同时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总之,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我们英语教师需要反思的问题和改变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曹树真. 论罗杰斯的师生观[J]. 外国教育研究,2000, (6).

[2] 郭书彩. 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和认知因素[J]. 国外外语教学,2002, (2).

[3] 束定芳. 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 外语界,2006, (4).

第9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 教学评价 指标体系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与“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课堂教学具有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等特点。然而目前各高校在评价多媒体课堂教学方面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这些特点,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直接采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多媒体课堂教学。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期刊和书籍,查阅了有关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和其它一些相关研究资料,并查阅了许多高校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有关评价体系的资料。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整理与对比,初步确定了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内容。

1.2 专家咨询法

根据某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了17位副高以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咨询专家。在初步确定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基础上,结合某地方院校实际情况,形成第一轮用于专家咨询的意见征询表。在第一轮咨询专家将意见征询表格填好交回后,我们对专家们的意见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把分析后的结果反馈给咨询专家,接着进行了第二轮专家咨询。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了某地方院校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1.3 层次分析法

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中,我们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要素,并按这些要素的支配关系组成梯级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的排序。①

2 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设计

教学评价不是单因素的判断过程,它具有多维性,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②在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中,我们确定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效果三个方面。(1)课件评价指标。课件评价包括教学性、技术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四个方面。(2)教学过程评价指标。教学过程评价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3)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教学效果评价包括课堂教学效果和课程教学效果两个方面。

2.2 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权重的确定过程中,首先,请专家将各层次间指标两两比较,确定其等级,从而构造出评价体系各层次间指标重要性的比较判断矩阵。然后,对判断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并求出最大特征值,再经过一致性检验,最后把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排序时的权重向量,从而计算出权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