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知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美术基础;实验体系;审美价值
建设先进文化和繁荣充盈的国度,都离不开设计师们的智慧。“美是难的”,从两千多年前柏拉图的这类感叹中可知,柏拉图宣称美感源之于“理式”,美感是美的反映。自1986年至今,中国的美学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中国美术的学术方向与创作理念为“正大气象,温柔敦厚,中和为美,时代创新”。[1]艺术家是美的作品的创造者,艺术学院是培养各类艺术专业人才的摇篮。培养各类艺术专业人才离不开实验室的建设,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和整体化趋向,自然科学与艺术科学在概念、方法和手段上都已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美术基础实验室的设计离不开艺术境界的追求,离不开审美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审美价值的滋育。本文从艺术专业的需求和特点入手来探讨美术基础实验体系的构建。
1 美术基础实验室构建的需求
美术基础实验室的设计一般应满足美术学、公共艺术、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视觉传达、园林艺术等专业人才培养综合素质提升需求。艺术专业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艺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实践是关键。艺术学科的实践活动如收集素材、采集影像资料、实验性短片制作等都离不开基础实验室。艺术学科是一个集艺术、文化、历史、工程、经济各学科知识的综合产物。艺术设计更是以人的合理需求为中心,通过设计活动,对产品和环境的造型、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综合设计。美术基础实验室的构建有利于艺术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设计技能、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实训中进行创新、结出丰硕的成果,有利于师生参加国内外知名设计竞赛获得大奖,还可以解决学生学习设计基础不知怎么用,基础学习与设计实践相脱节的教学困境。通过美术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国际接轨,艺术境界大大提高,扩大学生的就业出路,相应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机制研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价值。
2 美术基础实验室的特点
根据艺术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和现代技术的分析,美术基础实验室必须突出以下几点:
2.1 审美价值的内在性
审美价值是指客体对人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心理效能。凡能引起主体审美感受的事物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真正杰出的美的东西,尤其是艺术作品可经得起历史考验,具有超越时代、民族、阶级的普遍审美价值。研究审美价值,其中包括艺术价值复杂多样的本质的必要性,既取决于理论任务,又取决于实践任务。[2]忽视审美的价值本质,就不能揭示美的标准。美术基础实验室的设计必须围绕艺术价值的实现、审美教学的途径、完美人格的塑造等方面展开,如优秀的陶艺作品会因为色彩的设计而变得的更有价值,也最能吸引欣赏者的眼球;书法审美特质寄妙理于艺术质点和文化力量彰显的境界里。美术基础实验室的运作始终离不开审美活动的开展,重点是深刻领会美学中的形态要素、色彩要素和空间要素。
2.2 理念的创新性
坚持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造就高素质人才需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必须注重创新教育新理念的转变。同时,要根据艺术学科的特点,注意培养应用型、综合性、创新性人才,正确处理好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在设计建设时,要从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增强动手能力着眼,把美术基础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
2.3 管理的科学性
美术基础实验室的管理要从管理理念及管理手段上创新,突破旧的管理模式。人才物必须集中管理,统一设置管理机构,必须用新的管理模式来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必须注重实验队伍的建设,选用好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
3 美术基础实验体系的构建
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美术给予人类的经验与理解的特质之中。[3]根据艺术学科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的需求,美术基础实验室更注重书画能力的训练和设计能力的提高。现代艺术学科发展始终离不开书画作品、版画技艺、雕塑造型、工艺美术的发展。艺术素养的培育和设计灵魂的表现是美术基础实验室设计的重中之重。
3.1 美术基础实验室的设计与应用
整体设计而言,美术基础实验室可设置摄影实验室一间。它具有较强的教学实验环境与实力,可承担着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美术学、景观园林等专业的摄影专业课实验教学任务,可满足摄影技术基础、广告摄影、产品摄影、景观摄影、网络摄影等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摄影是一门独特的语言,它虽然不能诉说,却能通过不同的摄影画面向人们传递情感。
美术基础实验室需设置书法实验室一间,用于书法体验。书法实验室可装饰成古色古香的格调,面积大约50平米,20多张古式书桌。书桌上没有笔墨纸砚,但每个书桌的台面正中都镶嵌了一块全新的WACOM液晶屏。整个书法实验室的核心技术就在这块屏幕和这支手写笔上。屏幕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通过感压技术感受到手写笔用力的大小,能逼真模拟软、硬笔书写中的笔触、笔锋,传统书法中的起笔、收笔、顿笔、牵丝都能细腻表现。毛笔书法的特点,就是通过运笔的轻重表现出笔画的粗细来。在屏幕上写字时,用的力度大,写出的笔画就粗,用的力度轻,写出的笔画就细。每个字的笔锋、粗细都表现得清清楚楚,跟毛笔书写的效果并无二样。用打印机还可以打印并装裱出一幅幅数字书法作品。中国书法艺术植根于古老的华夏土壤之上,是一门按照美的规律应用线条的变化和其它手段来塑造的形象艺术,它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美术基础实验室需设置陶艺实验室和制陶工作室各一间、陶艺相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探讨可以在陶艺实验室进行。制陶工作室空间要更大些,《陶艺》《雕塑与陶艺》等实践课程可以在这里展开。认识陶艺、接触陶艺、体验陶艺,把陶艺引入现代生活,结合手工制作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培养他们的审美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
美术基础实验室还可设置“模型制作实验室”两间。一些基础实施可以共享,但必须满足台套数。各实验室环境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实验室的整体需求,格调美观大方。产品模型和景观模型都是由不同单元镶嵌组成的具有视觉特征的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些实验室在培育学生懂得欣赏现代审美情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将创意发挥到极致等方面,强化了实践教学中最艰巨的环节。[4]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注重实验室资料的收集,美术基础实验室还应设计实施优秀作品展厅一个,把学生课程中好的成果进行展示或保存,对一届一届学生勾画技艺精进,日趋完善的学习精神是一种肯定和鞭策。
3.2 美术基础实验体系的构建策略
经调研与分析研究,我们设计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实验体系,其性能稳定,技术先进,实践证明能较好地完成艺术专业实验课程。实验情景可以储存,可以按需通过投影回放观摩,专业教师进行讲评。[5]整个实验体系流程如图1所示。
4 结语
中国当代艺术思想创生是需要多元探索的,[6]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是人们在设计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形成的。美术基础实验室的设计和实现,必须注重视觉冲击力,让整体设计具有灵魂。[7]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和较强的专业价值观及工作特点。通过对美术基础实验体系的构建,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美术基础实验室建设的潜力和发展方向。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处于相辅相成的不同的层面,它们紧密联系构成艺术人才全面发展的整体。美术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和应用,是艺术专业学生磨练、试验、创作、成长的园地,是艺术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高质量的保障措施。美术基础实验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培养艺术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和艺术涵养。
参考文献:
[1] 辛文.澄怀味象[J].美术观察,2014,229(9):37-38.
[2] 李建盛.艺术 科学 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93-373.
[3] 钱初熹.重构教育:更广阔、更人性化的教育图景[J].中国美术教育,2014,206(4):4-7.
[4] 王谷龙.灵感方法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时尚,2014(5):128-129.
[5] 江士方,尚金萍,刘玉兰,等.优化社会工作实验,培养创新型社会工作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19-125.
[6] 潘鲁生.匠心独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52-61.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总需求的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初期解决的是数值计算问题,诞生的缘由是美国为了研究军事技术,对攻击精度的计算。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发展,使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越来越强,逐渐从处理数值发展到对复杂的多种形式媒体的处理。多媒体技术融合了对数据、多种媒体、复杂的智能化处理和交互,并在高速信息网的作用下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现代文明的进程,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通信、教育、金融、娱乐等诸多领域。
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从计算机处理多媒体的种类和处理的效果、人类接受的方式来分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主要具有多样性、集成性、数字化、实时的交互性等特征。
2.1多样性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面向的媒体种类众多(章惠,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的有机结合:洛阳大学学报,2003),从最初的数值处理发展到了人类感官能触及到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媒体的处理。媒体的多样性,使媒体形式变得丰富多样,这必将使表达更为自然生动,表现更为灵活,解决问题更为便捷。
2.2集成性
为了获得更好的展示效果,各种媒体并不是各行其是的。计算机使用不同的媒体,共同展示相同的内容,媒体与媒体之间的融合集成、充分展示,让人们的不同感官得到充分刺激,使人们更易于接受(孙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为了多媒体后期的运用,各种媒体会被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由多通道统一采集、编辑、存储、检索、显示、传输与合成。计算机领域内最新的硬件和软件技术也将促使多种媒体更好的处理效果和更快的处理速度。
2.3数字化
多媒体中的各种媒体,进入计算机后,已全部转化为了数字,以数字的形式展示和存储。图像经采样量化后,以BMP、RGB、CMYK、黑白灰度图等数字化形式显示、存储;声音是通过一定的采样频率和采样周期,实现模拟到数字的过程;而视频是在每帧图像和声音的采样、数字化基础上,形成的连续信息。
2.4实时的交互性
传统媒体是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这些媒体只能单向、被动地传播信息,不能称其为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是实现了人机交互,使用户能对多媒体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操纵和控制,使得获取和使用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同时被人的多种感官所感受、体验。不仅如此,因为多媒体的实时性,即是视频、声音等媒体是没有延迟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多媒体的交互在高速网络的帮助下,能做到没有延迟的做出实时反馈。
3计算机创新技术在多媒体技术上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压缩、高性能大容量存储、网络通信技术等等。这些日新月异发展的新手段、新技术,推动多媒体系统逐步进入人类社会许多领域。多媒体新的技术不时涌现,带给人们新的惊喜。人工智能是一门新的科学技术,甚至有些大学将人工智能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剥离出来,独立成一个专业,在学生本科期间就进行相关研究。但事实上,人工智能是建立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上的高层次学科,是一门近几年出现的最引领人类研究兴趣的技术。人工智能研究的最终结果就是机器人,而事实上,机器人集多种媒体表现于一生,通过机器人的触感模仿人类去理解和辨别外界。人工智能研究的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言识别融合在了机器人身上,与多媒体技术广泛结合,应用于人类生活。我们从机器人身上看到了人工智能对多媒体技术的影响。下面从涉及到的几个方面去分别探讨。
3.1计算机视觉
人们通过感官获取外界信息,仅视觉就能获得外界80%-90%的信息(王守佳,基于图像的人体检测跟踪和人脸识别的研究:吉林大学,2013)。计算机视觉是一门属于计算机智能的学科,采用了动物视觉原理,具有获取图像、分析图像到理解图像的工作过程。计算机视觉通过镜头等图像传感设备代替人类的眼睛来获取周围环境的图像,依靠计算机来代替人类大脑的工作,将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人类处于一个三维的环境之中,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帮助分析处理。处理的手段可分为三个层次,底层、中间层、高层。底层就是图像处理技术,将二维图像去噪、边缘检测后进行分割、根据图像特征进行提取、图像识别等。中间层是指对图像、视频外在特征的归纳判断,譬如形状、颜色、运动轨迹等。高层,即是对外界事物和环境的观察和理解。由以上三个层次可见,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对数字化图像改变形态、尺寸、色彩调整、文件格式转换等。目前,计算机视觉技术还能对图像进行高效的检测、高速的识别,对运动轨迹进行精准判断。而这些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媒体产品中。
3.2音频技术
声音是多媒体技术经常采用的一种媒体形式,包括了语音和音乐等。多媒体通常需要通过声音去烘托主题气氛,彰显意境。特别是自学型多媒体系统和多媒体广告,没有人进行现场讲解,那么就需要加入声音进行解说,这样,数字音频信号显得更加重要。音频技术基于电声技术,主要包括:去噪、压缩、调整振幅等的数字化处理,以及语音处理和识别。长久以来,语音识别是人们的梦想,人们一直期盼计算机能够听懂人说话,根据人的语言做出相应动作,这也是设计智能计算机的目的之一。如今,具备多种语言识别功能已成为多媒体设备的标配,识变率也非常高。无论持哪种语言、地方口音的人们,都能通过语音转化为文字,甚至通过语音传送指令,得到回应、达到意图。
3.3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3D场景、灯光、声音、动感创造模拟出真实氛围,为用户建立出一个虚拟环境。虚拟现实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将用户置身其中进行学习、工作与娱乐。这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科普、军事、医疗、娱乐以及大型的网络游戏中。虚拟技术投入成本较高,成熟的设施主要运用于教学,比如多媒体航空飞行教学系统,通过该系统,可按100%比例局部展示表盘、操纵杆、舱外景物,通过配合空中场景、感知各种场景给身体带来的变化。使用这套系统进行模拟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飞行员对飞机的操作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成为目前的高新技术。在多媒体环境中,多种媒体的相互融合,使媒体的形式更加多样,多媒体技术在模式识别、语音识别和传感技术基础上,提取对象面部特征,模拟触觉、视觉、听觉等感官,使人处于逼真的三维世界,当人有反应或行动时,场景还会适时变化,即是让人如临其境的、自然的与计算机进行交互。虚拟现实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乐趣和便捷。
3.4网络化
多媒体应用的数据通道是通信网络,网络给了多媒体更大的施展空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想在网络上有所建树,必要受通信技术的影响。在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和整合下,网络带宽影响传输速率、通信协议影响传输可靠性、交换方式影响信道利用率,这些势必会影响多媒体的传输。计算机网络给用户提供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庞大的信息网络平台,丰富的信息资源随手拈来,方便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交流。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资源变得随手可取(李晓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人们可随时随地通过访问全球网络和设备,便捷地实现对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是未来发展的主题。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促使了巨大的变革。CPU、内存、GPU等在内的计算机终端硬件设备性能越来越先进;而网络设备,例如服务器、路由器、网桥、交换机等也越来越强大。计算机计算的精度、速度、逻辑判断能力和充裕的带宽,让人们更加游刃有余的与网络虚拟世界互动。网络环境的高质、高速,消除了人与人空间和时间上的困扰,能全方位的为人类效劳。动态和交互式多媒体技术还能在网络环境中创建更形象的2D和3D场景。办公、教学和娱乐工具在视频、音频设备的协助下,集成在终端多媒体计算机中,新一代用户界面与人工智能等个性化、网络化的多媒体软件应用,可随时与身处世界任何角落的人们进行交流。
4结论
关键词: 美术高考 考前复习 石膏几何体 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艺术不再高高在上,已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学生进入高等艺术学院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之前,必须经过专业加试,成绩合格后方可参加文化课考试。所以,美术高考的考前复习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复习的方法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最终考试成绩的高低。
我承担高三美术辅导教学工作已多年,发现一些教师在考前复习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忽略石膏几何体这个知识点的训练。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虽然,美术高考的加试内容未涉及到石膏几何体,但它却是所有考试内容的重要基础,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归纳、概括、造型能力,为学生终身接受艺术学习奠定基础。
一、几何体是造型语言中最基础的“单词”
许多年来,我国美术教学所沿用的斯恰柯夫教学体系训练步骤是: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像―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组合人体―组合人像。石膏几何体放在首位,学画者必须养成一种专业习惯,即不管自然界事物的形体如何千姿百态,在绘画者的眼中它们都应被归纳成简单的几何体组合,都是由立方体、圆柱体、圆球体、锥体等组成。“现代艺术之父”法国画家塞尚提出了几何形体原理的认识理论并加以运用,“要用圆柱体、球体、圆锥体作画”,也就是说要用几何形体的概念去分析、认识和表达客观物象。
掌握了几何形体的塑造就犹如掌握了绘画世界中造型语言的基本“单词”,运用它按一定的关系、规律表达出绘画者内在的绘画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小到一只饮料盒,大至一座建筑物都可概括成立方体、长方体,苹果是一只球体,甚至整个人体也是由不同球体、柱体、方体组合穿插而成。
美术高考科目中无论素描还是色彩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归纳、组合造型能力,打好几何体这个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应对复杂形体的分解重构问题,为今后的专业成长打下扎实基础。
二、石膏几何体是空间物体造型规律最直观的“载体”
宇宙间规律无处不在,绘画要求用有限的平面空间去表现物体形象所处的特定时空内的真实感,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前辈们经过不断探索积累,终于对绘画造型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概括出了两大基本规律。
1.透视规律,即按物体近大远小的原则,利用物体形状及所处位置的交叉、重叠、再组合的透视变化,产生缩减、渐变的适度空间效果。公元15世纪,意大利复兴时期画家玛萨乔用玻璃代替画板立在眼前,然后将看到的物象用线条描绘在玻璃上,发现了透视规律,即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近大远小的现象。按透视原理,为了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的空间体积感,凡具有深度的体面都应产生透视缩形。
2.明暗规律,即利用光造成的透视变化,在视觉上产生物体与物体之间近清楚、远模糊的现象。可以说,离开透视、明暗等基本规律,就无法产生形体塑造的真实与美感,它们是致胜的“利器”。但是,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有一定的难度。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是,这些规律都隐含于正常人的普通视觉识别现象之中,不容易被注意到,未经专业训练的人对这些规律的存在根本就是熟视无睹。所以,教师必须首先引领学生理解掌握这些规律,借助合适的知识载体,将开启艺术大门的密匙交予学生。石膏几何体,因其固有色单纯、质感细腻,能非常明确地反映出空间物体造型基本规律,而成为了最直观、最合适的“载体”。
例如,借助立方体教师可以简洁明了地向学生分析透视规律。立方体的客观存在中每条边长度,每个面积大小均是相等的,相同空间方向的线与面均是平行关系,在绘画中离观察者近的线与面大一些,远的则小一些。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在此基础上,讲解静物的透视、头部五官的透视等,学生理解掌握便很顺畅、容易。
三、依托几何体概括法,构建画面的整体感
俄罗斯画家尼古拉耶维奇曾说过:“可以说整体性是艺术表现的灵魂。”整体处理,对学画者来讲是一个需终身思考的课题,形成画面整体感是探索画家风格的一部分,能体现作者的艺术素养和追求,所以整体感成为美术高考的一个重点与难点。
为了实现整体意识的培养和整体方法的掌握,学生在训练时必须养成将复杂形体概括成简单几何形体的习惯,从大处入手,用几何体的组合来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
例如,学生在考前画真人半身像时,容易随着视觉感受性的逐渐提高,即“视觉暗适应”的功能发挥,发现越来越多的细部特征。画面反映出越来越多的琐碎细节,眼角、眼珠、鼻翼、嘴唇、嘴角、耳屏、衣领、钮扣、手指甲等统统强烈地对立存在着,逐渐淡化了最初的“第一眼整体感觉”,此时的画面是“一盘精彩的散沙”,能够体现视觉冲击力和人物性格特征的总体印象已被破坏、被冲淡,画面显得很平淡、死板。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画面调整必须重回到“第一印象”,抓住事物基本特征,强化几何体大关系,提炼取舍并予以概括,使画面主次分明、和谐统一。头、颈、胸三大体块潜意识里始终要将它们概括成不同角度立方体、圆柱体、扁长方体的运动、组合。体会面部五官中的眼像个球体镶嵌在眼眶内,一半在外呈半球状;鼻子有正面、侧面、底面呈梯状柱体;嘴呈半个扁圆柱体状。用此方法调整画面,对造型要素作出不同强调与取舍,塑造出协调完整有力的艺术形象,方能给人以视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创作一幅出色的绘画作品。
四、石膏几何体在色彩训练中的合理使用
石膏几何体绘画练习不仅对素描复习教学有重要帮助作用,对另一门考试科目――色彩的复习教学同样也有辅助作用。色彩中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含了造型能力、素描关系、构图学、透视学、色彩学等诸多方面。石膏几何体有其独特性,造型简单,形体规则,固有色单纯,可多角度变换,久置不变质……这些均对学生的色彩训练大有裨益。
石膏几何体属白色物体,色彩易随角度、环境等因素变化而变化,丰富的色彩层次能清晰体现学生对色彩的认知程度、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在江苏省的美术统考中色彩默写命题出现石膏几何体,正是看中它去除了复杂形体、固有色彩的掩饰,更能体现考生对色彩造型的理解程度,对画面黑、白、灰关系塑造的掌握程度。
考前安排色彩训练内容时,教师不妨将眼光从造型复杂的瓶瓶罐罐、色彩缤纷的瓜果蔬菜圈定中转移出来,考虑到安排石膏几何体,帮助学生把握画面物体的黑、白、灰素描关系,表现出物体的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等,使他们的绘画水平再次得到明显提升。
一、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1.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创作思维
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注重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即使是空洞的教材也要讲出新意,这是对美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现在很多教材在成书的时候往往缺乏生动性,即使再生动也是一本书,需要教师将这本书讲活,让学生能够体验鲜活的教材,才能对教材产生兴趣,教材是不变的,可以变化的是教师的传授方式,是教师的讲课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以更加轻松的姿态面对教材。
2.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美感体验
教学活动越丰富多彩,学生越能从中学习到更多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提高课程的可感知度,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现课程的立体型和形象化;其次,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通过亲身试验感受课程的魅力;再次,调动学生情绪,发挥学生想象力,通过故事讲述、实体操作等方式,带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从而积极地参与学习和创作。
3.将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实际体验
所有的艺术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的基础是生活,所以,美术教学要能够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既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也是教导学生以后更好地从事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能够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设计独有的教学环节来完成,比如,课外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对日常生活的感想完成绘画,即时作品未必成熟,只要能看到真实生活的影子,这样的教学就有着重要的价值。
4.建立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建立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地对美术有感情,对绘画有激情才能够真正地从中学到知识,创作出佳品,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绘画家无不是对绘画有着充分的热爱和感情,才能有所创作,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情感体验培养必不可少。
二、关注学生体验过程
体验式学习中,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和关键。体验式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认为是学生与教师不同体验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课堂的设计上,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考者、指导者,应注重学生在体验学习中的作用。
1.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
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教学方式现在正在逐渐地被教育界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让学生真正地以主人翁的姿态去面对这些课程。而不是把绘画当成一项任务,不得不完成,一旦抱有这种心态,整个学习既不美好效率也不高。互动式学习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比如一幅画,老师和学生一同完成,或者学生给老师做助手,而不是老师画,学生在下面学,这样反而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2.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学中应该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并且从教学的各个方面保证这种主体地位,首先,体现在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课程,在讲课之前要进行充分的了解,知道学生对什么样的课程感兴趣;其次,学习方法的选择也要适合学生的年龄阶段,要充分尊重职业中专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好动、好奇、求知欲强,等等;再次,要注重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互相尊重、互相认同。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相关领域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在数字化计算机技术的原有基础上,通过相应的信息收集以及信息处理以及数据保存等手段,逐渐建立起来的逻辑性较强的一种交互性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技术中,现在最为热门的一项技术就是多媒体技术。伴随着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后期制作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现在已经由原有的传统后期制作变成了现在的多媒体后期制作。多媒体的影视后期制作能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创作空间,极大的活跃了影视行业的创作。现阶段的影视作品后期制作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应的动画技术以及数字帧合相应技术的加入,给影视后期制作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工作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影视后期制作的工作效率以及制作质量。
1 影视作品后期制作过程中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主要作用
1.1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过程的应用能够对整体节目作品的质量给予保障
在电影作品后期制作过程中,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影视后期制作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规避制作过程中的存储损耗,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后期制作的制作质量;第二个特点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能够打破制作顺序的限制,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任意调整制作顺序,提升了制作过程中的便捷程度,同时让制作过程具有随机的特性。第三个特点是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后期制作过程中采用的是数字信号,这样就让整个制作过程具备很好的抗干扰性能,能够有效的保障整个制作过程的存储以及复制等功能的正常应用,提升了影视作品后期制作的质量。
1.2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过程的应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影视作品的制作效率
影视行业传统的后期制作采用线性编辑的形式来进行。但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后期制作过程中采用的是非线性编辑的形式,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以往传统方式后期制作的弊端,可以在影视制作过程中更加的灵活,剪切以及编辑工作能够最大限度的实行想象力来创作。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技术问题,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还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恢复,这样不仅仅提升了影视后期制作的效率还有效的节约了后期制作的工作时间。
1.3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过程的应用增多了影视后期制作的技术手段,对于影视作品的表现力有极大的帮助
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过程中,传统的制作方式只是对影视作品现场拍摄的一种记录及重现,影视作品很难进行后期的修改。但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能够有效的丰富影视作品后期制作。多媒体数字技术能够将现场的拍摄数据以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信息流进行导入,同时信息流会自动的保存在相应的存储软件中,这样就能够将信息流的修改变成现实,我们通过相应的制作软件能够在拍摄后期制作过程中任意增加或者修改影视作品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给观众带来最好的视听享受。
1.4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后期制作的制作成本
由于多媒体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过程中能够实现很多功能,这样就使得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在一台或者两台计算机中进行操作,大大的节省了制作设备的经济投入,节省了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费用,将节省的费用投入到实际的作品拍摄过程中,能够让影视作品更加的完善,有效的保障了整部影视作品的拍摄质量以及制作质量。
2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具体应用
2.1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能够通过相应的明暗处理或者是相应的纹理处理来获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动画效果,还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提升作品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实现想要实现的表情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影视作品后期制作过程中实现虚拟场景的制作,制作人员能够通过想象力来制作符合剧情的背景,实现作品的完整性创造,能够有效的实现影视作品的理想效果。
2.2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编辑以及剪辑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中的画面剪切技术较为简单,就是制作人员通过鼠标的控制来改变画面的长度以及位置等,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操作来实现色调或者是升降格的修改,之后再结合相应的技术软件来取得想要的影视呈现效果;多媒体技术中的声音便捷技术采用的非线性编辑技术同传统的线性编辑技术有明显的区别和优势,大多时候采用的是分立制作。在音频制作工作中,我们借助相应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常规性的音频处理以及声音特效的处理,之后将编辑后的声音进行混音处理,达到理想的声音编辑效果。最后关键步骤是将画面编辑同声音编辑进行有效的整合,变成一个整体,保障后期制作的质量。
2.3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作品出版以及发行中的应用
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导致影视作品在制作、出版以及发行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改变,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影视后期制作设备多数为数字化处理设备;第二,在影视作品存储方面既要有先进的设备,又要更完善的软件,如:VCD/DVD等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最初思想,同时更改善了影视制作者的工作方式。
3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硬件方面的发展趋势
影视后期制作人员需要的是运算速度更快,具有更强图像处理能力的计算机,为了满足相关工作需要,相关硬件设施就会朝着更加便捷、科技含量更高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储存设备的相关硬件也会高速发展,以满足影视作品的存储需要。处理效果更好、储存能力更强的硬件成为了多媒体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3.2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软件方面的发展趋势
随着多媒体硬件逐渐完善的同时,关于影视后期制作的软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完善。软件的协作性与开放性不断扩展。随着网络技术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针对软件兼容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在其协作性与开放性这两个方面加大了相应的研究力度,成为了影视后期制作中软件应用发展的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何瑛.影视后期制作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2(27):300.
[2]王东利.影视后期制作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7):135.
关键词:食品质量检验分析技术;多媒体;教学
TS207
食品质量检验分析技术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食品质量检验分析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食品质量检验的发展需求,如果任然继续沿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其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将很难达到。
随着国家教学技术的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成为我国本专业领域教师重点研究的内容。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正逐渐走入各大学的课堂,在食品质量检验分析技术的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大大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而且在讲解较抽象和复杂的内容时,还可以提供较直观形象的场景或脉络图,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解决知识的重难点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下面就结合食品质量检验分析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浅谈如何在食品质量检验分析技术教学中更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一、采用最新的国家规划教材,与时俱进,科学地准备教案
强化教材选择和讲义编写环节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系统地阐述一门课程知识的载体。现在同类教材较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科学地选择、分析、理解教材是课堂中有效利用多媒体的重要基础。在教材选择和讲义编写的过程中,须从学科的特点出发,认真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处理好传统教材与现代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成就的关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保证学生既获得比较完备的知识,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统一,合理安排学科体系,注意前后连续和新旧知识的衔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的内容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改变的,更新换代比较快,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尽量选择较新的有质量保证的国家规划类教材。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教案的编写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钻研教材,找出重难点内容,将重难点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了解食品质检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清晰地勾勒出本节课的层次结构和主体框架,使教案真正能达到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生动,内容正确、形象,丰富多彩
食品|量检验分析技术的授课内容大部分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实验方法,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课,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创新使用,改善了传统授课方式的单一性。然而这种多元化的授课方式,也给多媒体课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满足形象、生动和丰富的要求,可以运用动画、照片、图表、声音和视频等不同的表达形式[2],并且那些现有实验室设备条件无法实现、实验周期长或无法用实验手段直接观察的实验内容都可制成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这样便扩大了课堂知识信息的含量。
课件制作不是简单的书本、讲稿的搬家,而是将各种各样的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能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现代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全盘地否定传统教学法,反之由于没有了粉笔与黑板,老师更需要把握自己的仪表气质、举手投足、音容笑貌、神采情感等,从而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理想效果。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对比式、启发式、实例解析、系统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具体的研究方法教授给学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方法时,可以反转课堂,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实验,并把设计方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汇报并评比。
四、结语
多媒体辅助食品质量检验分析技术的教学,解决教学中抽象、复杂、灵活多变的三大难题,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精心设计教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树立以学失为本的教育理念,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使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得巧妙地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在课堂口语,板书上有让学生佩服的特色、魅力,发挥教师课堂口语、板书字体的作用,使学生在美感的陶养下,逐渐对语文学习发生兴趣,逐渐形成自觉学习、热心地钻研语文知识的习惯,从而达到语文课教学的目的。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中职语文教师大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精心设计,饱含激情的讲述课文,学生却不予配合,在下面有窃窃私语的,有堂而皇之睡觉的,有玩手机的,有看课外书的……教师的讲课情绪直线下降,不得不停下课来,或训斥学生,或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劝学生学习,但经过多次这样的过程,学生中仍然有不少人依然无动于衷。什么原因呢?当前同行们普遍认为主要是学生文化基础太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顾及学生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注重结论的灌输,看轻过程的享受等原因。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因外,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缺乏兴趣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引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却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一、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是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引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寻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兴趣,就是要把课上得有趣味,能吸引学生。如何把语文课上得有趣味,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除了要求老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课备的有趣味外,教师还应在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上下功夫。即:储备一口流利的标准普通话,一笔漂亮的粉笔字。规范、优美、悦耳的课堂口语,漂亮、潇洒的板书字体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即美感。”美感能使人产生对美的感动,产生愉、满意感、赞赏感、幸福感等肯定性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有时非常强烈和突出,以至主体全身心为美感的激情所
浸润、所充盈,感到精神健朗、感悟通灵、思想活跃,想象飞驰,好似顷刻间悟到人生真谛,窥见宇宙胜景,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在当时和事后,主体都会对这种情感格外珍爱,视之为人间乐事,而不断地加以回味和追求。这样的美感激情,会直接冲击和改变主体原有的情感或情感倾向,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明辨是非的能力相对也较差,还有相当多的学生有逆反心理,单靠教师的正面说教,引导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很难取得效果,有时甚至还适得其反。而”润物细无声”的美感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试想:当学生们发现那的充满感情的、标准的、播音员似的声音,一行行整齐、舒适、潇洒的板书字是出自正在给自己上课的老师处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和联想呢?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小学或中学的老师的课堂口语或板书字体给自己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了自己的一生。许多人练字就是由羡慕、模仿老师的字体开始的,许多人对语文、文学的学习兴趣也是从羡慕老师的口语、朗诵、字体开始的。如果一位语文老师上课时只会按部就班地顺着课文的思路讲述,口语不标准,不清楚,或者说错音,字体一般、或难看、难认,学生难免感觉乏味,怎么能对课程产生兴趣呢?而教师美妙的课堂口语和字体却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是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引线:
二、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的魅力
(一)语言、字体也能产生魅力
说话、写字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工具,几乎伴随人的终生,一个人的说话、写字水平不仅是自己的门面,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产生影响,而语文课是学生进行说话、口语交际、写字练习的主阵地。语文教师是学生口语、字体发展趋向的主要启蒙者和引导者,因而教师的课堂口语、板书字体水平的高低对学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不多,许多学生不会正确握笔,写出的字歪歪扭扭,没有字形,更谈不上字体,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和矫正。20世纪80至90年代,受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许多学生在课外把听收音机作为感悟和模仿悦耳的语音的一种补充形式,借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许多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在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磨练中体验字体的作用。这些因素在客观上为教师的指导和矫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的说教容易起到作用。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电视、电脑越来越垄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课余时间里,愿意听收音机的学生越来越少了,重视自己的字体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电视的精彩画面取代了单纯语音的收音机,电子打字取代了手写字,不少学生认为字写得好坏无所谓,只要会打字就可以了。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的说教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说话、写字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呢?中职学生在知识、学习方式、语言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差别较大,能主动学习的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想学但又不知从何处下手的朦胧状态,要想使他们能自己思考、感知、领悟,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需要一种特殊的魅力来引诱。魅力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观察到,特殊的,让人难忘的语言、字体也能产生魅力。如:相同的一段话语,由播音员、评书演员、相声演员、普通人、语文教师、学生说出,其效果明显不同。播音员、评书演员、相声演员能使话语产生不同的魅力,让人难忘、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兴趣,甚至时常模仿。著名书法家的字体让人赞叹、羡慕、向往。字写得工整、漂亮的孩子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赞扬,使家长自豪。因此,面对那些不愿学习、知识贫乏、辨别是非能力差的中职学生,我们与其和颜悦色或声色俱厉地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劝说他们学习,还不如用自己的课堂口语、板书字体魅力来无声的吸引他们发生兴趣,自觉学习。 (二)怎样使自己的课堂口语、板书字体产生魅力
魅力是一种特别的吸引力,迷惑力,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美国著名女诗人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在日常生活中,有用语、笑的魅力、声音的魅力、眼神的魅力、身体的魄力、性格的魅力、人格的魅力、书法的魅力等等。人的魅力可以无所不在,包括发怒、忧伤、哭泣等负面情绪也会成为魅万的源泉。魅力一旦产生就有了一些神奇色彩,,它能吸引人对它作出更多的感情、时间、物质上的投资。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好,讲课被学生所欢迎,就得有能吸引学生的魅力。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业精,师更亲”,教师有了魅力,学生就愿意亲近你,相信你,接受你的说教。语文教师的魅力在于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把课讲得有声有色,还应在课堂口语,板书上有让学生佩服的特色。
首先,在课堂口语上要努力做到发音准确,不读错音,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说普通话。汉字,在中国使用了数千年,其数量、字义在变化中,难记、难认,有些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又有不同的发音,不同的字义;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们念错字,发错音的现象,即使是汉语专业工作者,有时也难免出现误差。但中职学生文字根底较浅,不理解这点,在他们的眼里,老师是不允许念错字,读错音的;倘若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一次这样的错误,他们就会认为这位教师没水平,在心中形成长时间的不良印象,直接影响其学习情绪和兴趣,教师形象和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语文教师在每次上课前千万不可大意,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的发音、字义研究清楚,力求做到准确无误。方言,是不同地域的人日常使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习惯性,固定性,但普通话既是我国的国语,又是我国的通用语,作为一名国语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说普通话,为学生做榜样,起示范作用,指导学生说好普通话。要想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就要在说普通话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发音准确、规范,克服方言的影响。如:”事情,shiqing”不能说成”siqing",,生活,shenghuo”不能说成”senghuo"”你,ni不能说成nen"”学习,xuexi不能说成xiaoxi”等等。另外还要有声音的抑扬顿挫、激情起伏的配合等。语文教师的普通话说得标准、漂亮、动听,课堂口语就显得生动,有特色,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其魅力就会在学生的欣赏中显示出来了。
其次,语文教师一定要能写出一笔好字,且有一定的书法知识。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体现教学思路,显示课文的重点和观点,对学生起引路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板书的形体效能,使板书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语文教师要讲究粉笔书法美。其审美要求是清楚、美观,书体以行楷为主,字的大小适中(以后排学生看清楚为度)。教学实践证明,写得一手漂亮粉笔字的语文老师,往往比较受学生敬慕。上课时,大多数学生会被教师优美的板书字体所吸引,并努力模仿。风流、潇洒的粉笔书法美,有一种电脑所无法替代的魅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思路,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相反,如果教师板书字体潦草,字迹不清,板书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好的字体,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想写好字,就必须对书法有所了解,有所研究。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并使用了不同的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等。同时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前后相望,佳作如林,他们的形象一直是种楷模,是一种激励人前进的力量。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可产生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语文教师了解和研究书法,不仅对自己写好字大有帮助,而且还能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执笔姿势,向学生介绍各种书体的特点,展示各种书体中刚、柔、平、激烈的美,并把这种美渲染得深入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为之着迷,从而自觉参与这种运动中。此外,语文又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还要将知识的范围拓宽到社会人生的”大课堂”,把语文课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态”课堂,变成乐学、尚学、陶冶情操的”美”课堂;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素质、健全人格素养等贯穿到教学中。教师可在介绍书法字体的同时给学生介绍著名的书法家,以及他们的成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等,让学生在向往中把他们当成追求的目标,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生生不息。
关键词:中职生物化学教学;多媒体技术;优势
同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明显降低授课难度,而且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进行主动的学习,使中职生物化学教学的水平得到实质性提高。
一、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可以更为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在生物化学教学的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蛋白质分子结构等教学内容的演示,可以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了解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枯燥的概念,加深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化学生物的要点知识,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2.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有效扩充
多媒体教学的内容来源非常丰富,不但可以是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PPT,还可以是能够形象表现出生物化学具体反应过程的FLASH短片。把互联网中丰富的信息经过筛选后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发现生活与课堂内容之间存在的联系。此外,通过多媒体技术把生物化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能够使生物化学的教学与时代同步,提高学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生物化学知识。
3.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的知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复杂,因此导致部分学生对其没有新鲜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始终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这样教师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内容。此外,多媒体技术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4.可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通常会进行大量的实验,但是因为受到课程时间以及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逐一对每一项实验进行操作,因此出现了课堂教学同现实应用之间脱节的情况。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使这一状况得到改善。如通过Flash短片的播放,学生可以全面、直观地把握实验的相关原理、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同时,学生还能够在实验开始前了解常见的仪器设备,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实验前准备工作,从而保证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
二、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实例分析
如DNA与蛋白质的高级结构比较复杂,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结合动画与图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三维结构进行展示,更为直观、生动,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能够带给学生较为强烈的感官效果,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记忆加深。这种效果是语言与挂图教学方式无法取得的。
再如,生物体的代谢要经过很多步骤的酶促化学反应,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则能够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如在讲解三羧酸循环知识时,由于它的反应时间非常长、具有较多产物以及具有复杂的机理的环式代谢途径,因此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非常多,通过图解或者是板书都很难理清全部过程。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动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依次展示反应的顺序,并在适当处设置连接以进行详细讲解,在讲解完反应机理后再对反应的具体知识点进行展示,最后通过一段视频完整地呈现出全部过程。这样就可以通过由外到里、先分后总的方式使学生完整地了解三羧酸循环的基本知识。
三、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
1.以教材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会造成大量信息涌入课堂教学,因此很容易造成把握不住教学中心的情况发生。因此,广大教师需要重视对课程中心内容的控制,充分保证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中心点来开展的。
2.关注不同学生的具体需求
教师要充分发掘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结合学生平时学习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中视听效果的作用
相关调查表明,学生如果仅仅依靠听觉或者是视觉无法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而在结合了视觉和听觉的情况下,则会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大大加深。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师应该合理安排,使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切实提升课堂效率。
总之,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课堂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断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俊杰.多媒体课件技术在生命科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2(5).
[2]李翠香,刘娜,伊艳杰.对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浅思[J].科技信息,2010(23).
关键词:小煤矿,运输事故多发,原因分析,控制对策
煤矿机电运输是矿井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战线长,涉及面广,特殊工种多,技术性强。根据全国小煤矿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显示,机电事故在各种事故中居第4位,运输事故占总事故数的20%~30%。因此,认真分析当前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探讨在新的用工体制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吸取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煤矿机运事故频发的原因剖析
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如:创大煤矿2004年“8.15”运输事故,当事人班子孙某违章指挥,斜井内超挂4辆车,在司机和把钩工不同意的情况下,强行指挥把钩工挂车并打开“三挡”,同时,蹲坐钩头。致使矿车掉道翻车,孙某重伤不治,抢救无效死亡。论文格式。究其原因,死者孙某安全意识差,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据统计,17起机运事故中当事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了40%。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多发事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采掘一线电瓶车司机不稳定,农协工、农换工多,文化基础差,工作无长期打算,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差,素质极低,给机电运输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3、指令性的临时工顶替。由于代岗人员顶替时间短,对顶替工种操作熟练程度差,缺乏顶岗前的安全培训,产生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双重不安全因素。如:2004年多联三矿“7.11”运输事故。跟班队长指令无证人员,且无任何把钩经验的孔某在斜井上口把钩且推车,孔某在把钩且推车的情况下,忘关闭“一坡三挡”,致使料车直接推入井筒,使井筒内作业人员刘某重伤死亡。
4、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供电部门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论文格式。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5、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一是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严,机运标准化工作难以到位;二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特别是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并岗之后,职工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有的岗位还打破了8小时工作制做连班,要抽出人员进行脱产培训的确很难。因业务培训难以组织或组织的成效不大,从而使工人不能得到很好的培训,技术素质得不到提高。
6、安全制度不严,遗留安全隐患。一是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二是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罚不及时兑现,影响了管理人员反“三违”的积极性;三是对事故处理未严格按“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处罚太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职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结果是事故重复发生。
二、 控制煤矿机运事故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安全第一”是指如何看待和处理安全与生产以及与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同时各级领导及一切生产部门,要把安全当作一项头等大事来抓。现在矿井的生产环节实行了岗位承包的形式,承包者的目的是谋求最大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的投入,设备带病运行,违章冒险蛮干,安全生产自然毫无保障。因此,煤矿采用承包机制后,安全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大安全监察力度,全面协调各条战线上的各道生产环节,真抓实干,统一安全工作部署和目标管理,时时事事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2、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3、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一是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定期对职工进行开放,用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职工。二是用典型说教的方式,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定期请典型事故的家属做报告,以引起职工思想上的共鸣。另外,特别要注意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和生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加以监护,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然事故发生。
4、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论文格式。
5、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6、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7、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践证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个问题。除了要不断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外,更重要的是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这是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重要手段。因此,煤矿提升运输系统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