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

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1篇: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基层农机推广;问题;解决措施

一、基层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对推广的机械使用效率和效益的重视程度不够

想要全面有效的在基层推广农机技术,就应该在注重机械数量的同时,也要注重农机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只有做到数量与效益并存,才能把农机技术在基层进行全面推广。但有些地方,由于推广数量较少,推广体系不健全,相应的工作人员较少等其他一些因素,从而造成了推广只保证了其数量,没有顾及到机械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的问题,没用从根本上去解决基层农机推广中问题,同时一些工作人员,对机械的了解程度低,无法回答农民提出的相应问题,又不能给出合理的建议,长此以往,使农民不再相信农机推广会为其带来的好处与进步,从而使工作滞后,甚至会影响农民的创收。

2.传统推广体制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由于传统的农机推广体制具有限制性,当今世界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已经飞速发展,而农机在基层的推广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追赶不上当前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密度大,对粮食的需求自然会更大,传统的农机推广体制,只是单一依靠农机部门来进行推广,没有进行改革与发展。由于传统推广模式时间较长,必然对其依赖性较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的发展速度。其次,每个地方的地方特色不同,相应的推广工作人员,没有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引进合适的机械,造成了资金及农业方面的损失。

3.基层农机的推广人员知识不丰富

想要把基层农机推广做到全面,那么相应推广人员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涉及到农业推广专业的人才少之又少,再加上目前大学生选择相关农业专业的人较少,因此造成了推广人员数量及知识覆盖率的全面降低,使基层农机的工作更加困难,难易保证基层农机的全面推广。

4.基层农机组织功能不完善

由于没有专业性的工作人才,使得基层农机推广只能依靠相关部门领导兼职完成,工作内容较多,工作繁忙,因此并没有起到严格的重视,甚至有的会存在应付心里,没有把工作落实到基层农机的宣传与推广上,由于是非专业人员,了解的只是较少,推广力度不强,从而导致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缓慢,使农机在基层得不到快速发展。

二、基优推广工作的建议

1.找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切入点

首先,建立相应的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站,对于购买农机用品、机械是进项相应的补贴,促进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站的发展,根据地方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规划,并实行相关的管理与推广工作的具体方法,从而保证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站的顺利发展。其次,一些具有经济实力的农机大户,要从知识、技术等相关方面,对其进行引导与教育,说明农机推广的有点与必要性,引导其购买并使用机械用品,成为示范带头人,使其他人看到农机推广的好处,并纷纷效应,从而保证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最后,要与多方产业进行合作,使农机运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有合作才能全面发展,实行相应的推广机构建设,大力宣传农机的好处,使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得到多方位的认可,从而保障基层农机推广的顺利进行。

2.创造开展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有利条件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人员较少,有的甚至是相关部门领导兼职完成,从而导致了工作的疏漏,不利于农机的推广,因此政府部门应成立相应的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引进专业人才,把责任分配到个人,合理分配工作内容,做到基层农机推广的全面实施。并且要成立相关的检查与督导部门,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进行督导与检查,彻底杜绝懒散、不负责的行为发生,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于恶略的进行相应的处罚,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培养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素质

推广农机人员知识面低,对农机了解不全面,不深入使基层农机较为缓慢,因此,要加强推广人员的只是更新,定期进行培训与指导,可以派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到学校、企业进修,不断更新农机推广知识,积极鼓励其进行学习,专业推广知识的训练与拓展,这都有利于基层农机推广的快速发展。

4.建立健全农机推广组织工作

想要是基层农机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然少不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推广,因此建立健全农机推广组织工作,更是农机推广的重点,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机组织与推广,让专业知识型人才进行知识讲座,让农民全面了解,农机的优点与好处,切实保证农机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结语

部分地区因为条件落后以及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全面,从而导致农机推广工作得不到全面的推广,这都是目前我国对于农机推广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因此,从实际出发,结合地方本身农业特色,解决在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农机的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纯洁. 浅谈黟县农机推广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基层农技推广,2016,(06):97-98.

[2]米久芳. 立足基层农机推广现状 切实做好农机推广工作[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6,(01):44-45.

[3]柴文胜. 农机推广新模式 促农机推广发展[J]. 基层农技推广,2013,(09):55-57.

第2篇: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基础农机推广;问题;手段;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在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当中,农机的推广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现在的农机推广工作当中,因为受到了以前的那种比较传统的耕种模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思想的认识、专业技术方面、工作的方法、资金的保障等方面的一些限制,在新型的农机技术和农机工具等方面的推广工作都比较困难。本文主要就是针对现在基层农机推广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1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相关的推广经费缺乏

在我国最近几年的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当中,经费一直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很多的地方都出现了一种有钱养兵,没钱打仗的现在。在政府发放的相关推广经费当中,在支付了相关的办公费用以及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外,剩下就不多了。因为在我国农机的推广工作起步是比较晚的,所以在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方面都是比较的单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多的农机推广部门只能是采取一种“要”的方式来向上级部门申请农机的推广经费。

1.2 对于上级部门过分的依赖

一直以来,基层的农机推广部门都是在等着上级部门下发的任务,主要就是因为如果是上级部门下发任务的话,那么决策人就是上级部门,对于基层的农机推广部门来说风险就比较的小,而且上级部门在下发任务的时候,也会相应的拨给一定的推广经费,所以基层的农机推广部门只需要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去执行任务就可以。这样就会使得基层的农机推广部门的任务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很难体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推广的项目都是比较的单调,而且范围也比较的狭窄。

1.3 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在我国,农机的推广体系都是属于国家的正规编制,是属于吃大锅饭的一类。事业单位的推广经费都是定量的下发,这样就使得推广的单位在有项目推广和没有项目推广的时候情况都是一样的,而推广工作的成败与好坏也是一个样,所以基层的推广单位是没有工作压力的,而推广的工作人员也没有相应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1.4 推广的速度比较慢,周期比较的长

在推广的工作当中,服务的体系不是很健全,推广的速度比较慢,周期比较的长。在从事基层农机推广的工作人员当中,专业的技术人员是比较少的,而且普遍的素质都不高,而那些非专业的技术人员很多,而且他们接受到的专业化培训又比较的少,所以在具体的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当中,他们是很难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的,这样就让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而面对众多的农民,有限的推广工作人员是不可能同时进行推广工作,农机的作业时间性又比较的强,要进行示范的话最好的时间就是在作业开始的那一段时间,这样的话就会很容易的错过了推广的良机,而一旦错过就需要等到明年开始作业之时。

1.5 农民技术能力和居住环境受限

农民对于一些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比较差,他们具有比较从众和守旧的心理,这样就制约了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农民的居住比较的分散,所以在技术的推广当中成本就比较的高,没有一个有效的渠道进行推广。

2 解决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争取政府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支持

最近几年,我国的中央政府部门对“三农”的工作比较重视,所以通过相关的中央政策的支持,基层的农机推广部门应该尽量的去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理解。基层的农机推广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生产条件,召开一些不同形式的现场会,并且还要邀请当地的政府部门领导参加,让领导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的情况。对于在农机推广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麻烦,要及时准确的向上级领导汇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2.2 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的一些规章制度应该进一步的完善,使得乡镇的农机推广机构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要将基层的推广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作为一个年终工作总结的考核目标,调动基层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他们能够尽心、尽责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使得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完成。

2.3 提高推广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

对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应该经常组织他们进行进修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应该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来鼓励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去学习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4 完善农机推广工作的信息网络

农机化的技术推广工作在观念的更新方面非常重要,只有政策、知识以及观念的更新之后,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机化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进行农机化推广过程当中,推广的信息流畅非常重要。

3 结语

在农村经济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应该要相应的改变之前传统的农机推广工作,解决好在基础农机推广工作当中的问题,才能很好的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农业的不断改革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飞.浅谈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装备技术,2013(04):60-61.

[2] 田艳平.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J].当代农机,2012(06):73-74.

[3] 王允.浅析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26):98.

[4] 刘树波.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0(02):45+49.

第3篇: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

望,即善于观察。通过查阅办公室的档案、工作记录等资料来熟悉工作内容,通过学习党和政府关于农村的各项政策、法规文件进一步把握农村工作动态。

闻,即善于倾听。倾听别人的谈话,许多的村情民情都包含其中,要做个有心的人,多留意各种有效的信息,并对其归类。

问,即善于征询。要虚心请教,不懂就问。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没基层经验难以工作。平时应该主动地多向村里老干部、老党员学习、请教。

切,即善于接触。要主动地去寻找工作,别等工作来找自己。无论工作大与小,都要努力做好。多做事,多帮忙,是打开工作局面的关键钥匙。无论是协助村委调节村民矛盾,处理村务,还是协助村主任编写资料,整理档案,甚至于打扫卫生,端茶倒水等,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漂亮地完成。只要多听,多问,多看,多做,不怕吃亏,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由于刚来新区,还不熟悉情况,整天只能埋头于办公室抄抄写写,感觉工作很空洞,但是偶尔的外出,和主任到各村察看基础设施的进展情况,走入农民群众中间,工作一下子就丰富、生动起来了,充满了乐趣。我们认识到,农村的工作细碎繁琐,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保持激情和耐心。激情会使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为完成目标奋斗不息,耐心会使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精益求精。

第4篇: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

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引不进,

留不住,提不高”

戴秀英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包括国家投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8 000多亿,新农合已经普及了8.3亿农民,覆盖率达94%,城镇医疗保险已全面推开。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缓解,但还没有根本解决,最主要的问题是基层人员短缺。我国乡村卫生人才队伍的现状:一是人才短缺严重。全国60万个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不到12万人,无护理人员。二是业务素质低。目前全国农村乡镇卫生院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1.4%,34.6%为高中以下学历。三是编制不足。村卫生室的近百万名基层村医处于个体开业状态。四是待遇无保障。不仅农村乡村医生的工资待遇、“三险”无保障,在职称评定、技术培训等政策上,也长期受着不公正待遇。

目前,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处于“引不进,留不住,提不高”状态,乡镇卫生院存在“低投入、低功能、低效益、低待遇和人才匮乏”现状。农民“看病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小病还是越过村,常见病跳过镇,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致使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戴秀英委员说:“为什么大医院人满为患,就是因为农民身边没有可提供优质服务、解决问题的医院,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建设问题,把基层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

医学毕业生存在

“一高一低和两难”状况

戴秀英委员说,医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卫生人才资源,医学生就业与我国卫生改革和发展紧密相关。医学类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就业和农村卫生人才短缺矛盾并存,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的因素。

医学生到基层就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医学毕业生存在“一高一低和两难”的状况,“一高”是期望值太高,不愿意下基层。“一低”是医学毕业生就业率低。2006年与北京大学联合进行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最低,为31.01%;“两难”:一是毕业生进大医院难,大医院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二是基层医院招人难,基层工作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较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有岗无编,没有高年资医生带,业务容易荒废,职称晋升机会较少。

制定政策,

鼓励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第5篇: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切实深入农村,全面掌握本村基本情况

在村两委的帮助和平时的工作中,逐渐了解了全村的基本情况。盛圩村,地处曹庙乡东部,距曹庙乡4公里,由盛圩、桑庄、高圩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567户,人口6157人。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包括玉米、大豆和小麦),部分养殖业和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和其他村组干部的指导和带领下,我走村串户了解民情,了解村里的经济、民生情况。很快熟悉了村里的各项工作,尽快的地进入了工作角色。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对于农村出身的我,不仅深深感受到这份工作的充实和荣誉,更学习到很多做人的道理,相信这也将是我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生经验。村里对我这个新来的年轻人非常照顾,不但在工作上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而且在生活中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便。

二、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结合这6个月来的工作情况,我认为村委会主任助理应该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工作职责有:

1、以日常村务工作为中心,走访摸底,找准定位,详细了解我村的经济、民生情况,了解我村的产业发展现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村民的收入等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培养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为日后创业,搞好创新,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协助搞好党建工作,同时协助村委会搞好村行政工作及村镇建设,推进盛圩村的民主进程,推进盛圩村的新农村建设。这半年来我参加了两次村民公开民主质询议事会,并做好了会议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把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都及时做到了及时上报。

3、积极参与本村康居示范村建设。今年我村正式启动康居示范村建设,我正好赶上拆迁工作,这段时间我经常和村建、国土的前辈们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并动员尽快拆迁。

4、努力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本村作为本乡第一大村,人口众多,计划生育作的困难度可想而知。乡里每季度都要进行计划生育尾数的兑现,在这期间,我都会和计生专干一道去走访一些重点尾数,具体了解情况,进一步宣传计划生育相关政策进而解决问题。

5、做好本村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完善村级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利用宣传单、宣传横幅等方式积极进行平安创建的宣传工作。

6、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在乡里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乡里成立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我们办公室成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我们在村里进行大力的宣传发动,村里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座谈会、收看电视节目,制作版面、条幅等积极进行学习和宣传,同时我们认真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全村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积极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

三、多看多听多学,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本人出生于农村,作为刚刚走出校门进入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虽然对农村基层这个特殊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存在着社会工作经验欠缺、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学习的加强显得尤为重要。

1、积极地向村两委干部学习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积极地向乡各机关单位同事们学习相关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2、拓宽知识面,提高服务能力。每天坚持看新闻读报纸,不断拓展知识面;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学习支农惠农政策,阅读有关“三农”问题的报刊、书籍,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提高自己服务三农的能力。

四、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来到盛圩村的这段时间里,基层业务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是非常欠缺的。多角度地学习是增强业务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与村干部的沟通,让我学会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多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进一步加强与村干部以及村民的沟通,提高我的业务水平。

五、2010年工作计划

半年的农村工作,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村官角色的转变,在未来的一年里,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自身的不足,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1)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创业问题上动脑筋,多观察,善思考,多请教,全面促进我村村民增收致富。

(2)要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积极走访农户,通过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与村民交朋友谈生产,进一步掌握本村情况。

(3)要继续向村两委干部虚心学习,积极助我村“四大员”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自己处理农村基层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6篇: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乡镇行政组织;法治文化;法治观念

一、乡镇行政组织法制文化建设存在的现状以及问题

(一)乡镇行政组织法制文化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逐步深化,乡镇行政组织法治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尤其自党的十四大以来,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如在2007年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政府机构和编制管理步入法制化。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干部行为规范、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重要举措。

乡镇行政组织有了法律的依据和保障,执法工作和执法机构、执法队伍建设,也得到明显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逐渐提高,为建设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乡镇行政组织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行政法律体系不完善

政府法制建设三十年来,我国制定了许多有关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使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由于行政法本身的复杂性,再加上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挑战,行政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另外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法等明显欠缺,尤其是行政程序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对其进行立法归类和统一规范,困难重重。

2.乡镇行政组织人员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比较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基层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封建专制统治思想仍然普遍存在,法治思想相对缺失,人治行政代替法治行政。人们迷信权力,推崇权力至上,导致了行政官员法律意识淡薄,法律信仰缺失,法律权威虚无。

3.法治教育和宣传方法陈旧单一

一方面,由于乡镇经济发展的限制性、财政经费等问题,乡镇行政组织由于缺乏经费的支持,在法治教育方面,培训力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行政经济发展以及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的落后,法治文化建设的宣传仍然限制在以前的陈旧的宣传方法中,缺乏创新性,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4.乡镇行政组织的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

与迅速发展的现实相比,现行的监督机制仍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在激励方面,我国对乡镇行政人员的正当利益实现主要还是以精神激励为主,相对忽视物质激励。乡镇行政人员的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其在行政过程中就会以滥用权力为己谋私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乡镇行政组织法制文化建设对策

(一)加强立法工作

当前,立法机关应当加快制定关于基层行政组织的组织法(或条例),完善、修订现有的基层政府的组织法,明确规定基层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立、职责权限、基本准则、调整程序。上述的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法是乡镇政府法制建设的几个薄弱环节,立法机关应当着重在这些方面加强立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基层政府的机构设置、编制、职能等。通过加强行政立法,充分做到有法可依,使行政组织立法体系更加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转变乡镇人员执法观念,树立现代行政法治观念

因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和进行有效地培训,使其知法、懂法、用法,培养行政法治观念。乡镇行政组织要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行政法律法规,并定期举行严格的考核,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要建立健全政府内部学法制度、专题法制讲座制度,使乡镇行政组织的工作人员通过教育培训,推动观念更新。

(三)健全乡镇行政组织监督激励机制

1.健全乡镇行政人员监督机制

要强化多方位的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乡镇一级的行政行为,纠正执法中的偏差。通过多种渠道公开政务,提高透明度,从依法办事做起,建立起农民对广大机关干部的信赖,逐步树立起法律的权威;要采取有力的手段教育和警醒广大机关干部。

2.健全乡镇行政人员激励机制

在物质激励方面,针对不同行政人员的具体需求来采取不同的措施。同志在《2015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资制度,对基层工作人员给予政策倾斜。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将会得到较大提升。在精神激励方面,精神激励是相对于物质激励而存在的,通过对行政人员的正确行为加以表彰和肯定,满足其精神需求,来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四)创新法治文化建设的宣传机制

第一,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法治建设中的应用。法治建设必须适时更新观念,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作用,努力打造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法治文化载体平台。第二,创新载体,寓文化于队伍建设,多渠道、多手段,全方位、多层次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如,举行专题笔试,创办法制季刊,开展案例评析,组织模拟审庭等,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和引领作用。

注释:

[1]王雅琴.行政体制改革法制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5(5).

[2]新华网.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3]丁宪.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3(2)

参考文献:

[1]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刘能.等级制和社会网络视野下的乡镇行政:北镇的个案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赵树凯.困局中的乡镇[N].中国经济时报,2004-9-03

第7篇: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层干部力量严重缺乏。由于基层经济、文化、环境相对比较落后,大多数公务员不愿意在基层工作,觉得地位低、压力大,工作难出成绩,家庭难以照顾。每次全县干部调整时,许多乡镇公务员都强烈要求“进城”。一些新录用的公务员容易被上级机关以借调、抽调的名义调走使用,致使基层公务员得不到实实在在的补充。而原有的一些干部,普遍出现了一人多岗多责现象。例如我乡公务员队伍里,行政编制共17个,实有在岗公务员共11人,其中:正科级干部2人,副科级干部6人,科员3人。

2、部分新进公务员基层实践能力欠成熟。大多数新进乡镇机关公务员属于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的“三门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和能力。尽管他们取得了较高的学历,但并不具备农村基层工作经验。而且,由于大学所学专业和农村工作不完全对口,所以用专业知识推动实际工作的能力不强,与乡镇复杂繁重的基层工作要求相差甚远。我乡三名科员,其中1人学的是电力专业,1人学的是化学专业,另一人学的是社保专业。

3、存在晋升“天花板”,留不住年轻干部。乡镇机关公务员晋升机会较少,一般情况下干部提拔只讲论资排辈,即便是引进优秀公务员,进入单位后也会被贴上“新人”的标签,不能及时给位置、压担子,其“黄金发展期”就会在“坐等”中丧失。这不仅不利于年轻公务员成长,更让有些年轻公务员看不到提拔的希望而精神懈怠。

4、干部考核奖惩体系不科学。没有建立能上能下、末位淘汰、退出机制,存在着“只要是当上了公务员,就是进了保险箱;只要不犯错误,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思想。由于没有奖惩制度的跟进,很多时候都是乡镇主要领导在担当,副职和一般干部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不强。另一方面,乡镇办公室工作繁杂,新进公务员只能承担公文收发、材料拟写、打印和完成一些办公室的后勤保障任务,深入一线学习锻炼的机会较少。

二、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

1、“唯考是举”的用人渠道设置和乡镇工作的现实需要存在矛盾。公务员招录需要通过一些考试来选拔,但是现在的“选苗育种”的机制不够健全,人员来源比较单一。许多考生只是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班并通过考试,笔试环节占了高分,实际上缺乏具体的工作经验。而一些在乡镇工作了多年的站所人员想要通过考试却缺乏时间精力。出现了“考过去的干不了,干得了的考不过”的怪圈。

2、基层群众的需求和乡镇机关公务员的教育培训机制之间存在矛盾。由于乡镇机关公务员人员较少,而各类事务性工作却很多,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很多基层公务员身兼数职,如果遇上迎接检查、活动创建、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加班就是家常便饭。为了不影响工作,乡镇很少组织干部集中教育培训。而上级安排的一些培训内容较为单一,实际运用效果不大。学习成效难以体现,无法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

3、乡镇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与管理奖励机制不到位存在矛盾。乡镇机关公务员考核设置不合理,提拔任用渠道狭窄,基层公务员流动难、上升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同期其他单位公务员相比差距大。很多乡镇地处贫困、偏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乡镇机关公务员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待遇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乡镇制定的激励机制被取消后,机关公务员仅有的一点优越感也不复存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大减。

三、几点建议

要解决当前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好机制和动力问题,切实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公务员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意见,要求完善公务员激励保障机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切大入口,不拘一格用人才。一方面要在控制公务员编制数不增加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基层需要,加强一线工作力量。在乡镇公务员招录过程中,要事先了解乡镇的实际需求,只要专业对口,可以适当降低学历、年龄、资历等门槛。要扩大乡镇干部选拔视野,注重从本地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另一方面要打通基层公务员出口,除因违法违纪开除公务员外,对工作态度不端正、能力不足、业绩较差的公务员,应及时淘汰,空出岗位编制录用新人,使基层公务员队伍成为一池活水。

2、打破基层两个“天花板”。一是打破晋升“天花板”。现行的公务员晋升体制,基层晋升空间狭小,许多乡镇机关公务员干了一辈子,只能混个副科级。基层要吸引人才,首先要建立优秀人才的培养选拔链条,把基层成长经历作为公务员晋升的硬条件,引导新考录公务员向基层流动。要适当安排乡镇主任科员职数,采取公开竞争的形式予以任用,以激发乡镇副职的工作潜能。二是打破待遇“天花板”。要逐步改变当前越往上级机关条件越好、待遇越高,越往基层条件越差、待遇越低的现状,不断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福利等各项待遇,让基层岗位吃香。

第8篇: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基层服务;中国梦

“中国梦”是在党的十胜利召开后,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提出并定义的,“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在现阶段我国的发展进程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而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村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而当前,在农村发展的现实状况中,面临着基层人才紧缺的问题,许多大学生也宁愿留在城市待业寻找工作,也不愿意投身农村,不仅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率的持续下降,更导致了农村发展的滞后,影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进而制约和拖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1 “我的中国梦”与中国农村现状

1.1 农村的优惠政策与经济发展现状

面对农村相对滞后的发展状况,国家对于农村发展的优惠和保护政策在也在相继出台和完善。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生产收入,但政策的支持只能在客观上对农村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帮助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对于环境相对封闭的农村来说,经济发展情况仍然存在着投入大、产出小,资源利用率低,科技投入不足,农民增收困难以及劳动力过剩和就业压力等问题。

1.2 农村居住环境问题与信息通讯滞后

当前,农村的居住环境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村的交通问题,由于大部分农村都有着较多的山地,农村的道路大部分也是山路或是泊油路,公路较少,这样的交通状况不仅影响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农民的收入,在暴雨等恶劣的自然天气下更威胁着农村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而农村的信息通讯发展在目前也由于农村的自然条件和农民的经济水平等原因,发展的情况也相对比较滞后,从而导致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通知不及时和消息闭塞等问题,更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等。

1.3 农村教育现状

由于农村的自然条件限制,农村人民的文化生活较为单一,精神生活较为空缺,而农村孩子的教育现状也不容乐观,首先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其次是农村师资力量的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就业观的变化,愿意到农村任教的人才逐渐较少。另外,根据中国审计署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农村中小学的撤并,甚至导致了农村学生辍学率从2006年到2011年增加了1.1倍,可见农村的教育问题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4 农村人才紧缺

从农村的教育状况便可看出,农村存在着严重的人才资源紧缺的状况。许多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并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而一些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在农村发展的机会。农村人才的紧缺导致了农村发展的封闭性和滞后性,从而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支援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存在着不愿下基层下农村的基层服务意识淡薄的现象,也是各种不同因素综合的结果。

2 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2.1 基层条件艰苦,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学生对于基层工作的普遍认识是苦、脏、累。基层工作单位条件差,环境简陋,设备不全,交通不发达等确实是眼下大部分农村存在的发展问题,因而从客观上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服务基层的人数明显不足。当然,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生活水平普遍良好,较少经历挫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存在怕苦、怕脏、怕累的心理意识则是影响其基层服务意识养成的主要因素。

2.2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统计调查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向往到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寻找立足之处,而对于经济相对弱后的农村基层、西部山区则较少考虑。为了缓解人才流动东西部分化、城市农村分化严重的现象,国家及地方政府也确实采取了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为农村、西部地区注了一定的新鲜血液。然而,从总体上来看,由于长时间积累下的发展差距,国家对于基层的资金投入相对发达地区来说依然偏少,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工资相对较低,甚至难以满足生活需要,进而磨灭了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热情和信心。

2.3 大学生自我期望较高,功利倾向突出

如今,不少大学生抱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认为上了大学便高人一等,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着相当大的期望。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许多大学生碍于“面子”,认为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单位工作没有前途,更没“面子”。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攀比心理和功利主义的倾向日趋突出,许多大学生把工资报酬的多少作为判定一份工作好坏的标准,从而忽视了物质以外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更把服务基层抛诸脑后。

3 以开展“我的中国梦”教育推动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

3.1 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班会,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

对于“中国梦”这个名词大部分大学生都耳熟能详,但普遍存在着对其只具有模糊概念而并没有深入学习的现象。因此,在大学生当中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意义。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不仅可以让大学对“中国梦”的概念和本质内涵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提高认同感,更能促进大学生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未来发展的梦想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推动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

3.2 开展基层先进人物事迹宣讲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基层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却不难发现那些扎根基层谋发展,将梦想与基层建设紧密联系,与国家的未来紧紧相依的基层工作典范。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基层先进人物事迹的宣讲会,一方面有利于鼓励大学生学习他们优秀品质,学习他们服务百姓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鼓励他们向先进人物学习,到基层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出谋划策,在基层建功立业。

3.3 组织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基层服务意识

鼓励大学生走进基层、感受农村真实生活,参与农村社会实践是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服务基层意识的重要方式。在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近期目标的“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上,农村的发展对于实现梦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大学生只有深入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去,亲身体会农村的生活情况,了解农村的发展需求,才能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坚定自己服务基层、建设农村、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念,从而进激发自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更加踏实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第9篇: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我国乡村医生基本状况

按照工作地点的差异,目前可将乡村医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一类是不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个体乡村医生。据卫生部门统计,2008年全国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共有89.3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11.96万人。调查中发现,当前乡村医生大多处于半医半农状态,以个体经营为主,自负盈亏,收入主要依靠药品加成收入。据统计,全国乡村医生平均一年约有76.71%的时间开展医疗业务,医疗业务年收入8617元,其中药品收入6416元,占医疗业务收入的比重74.46%。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目前乡村医生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老化、福利待遇差等问题。从全国的状况来看,目前年龄在55岁以上的乡村医生占24.31%,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的占42.84%;获得执业(助理)医师的只有11.96万人,仅占全国乡村医生总量的13.4%;乡村医生月收入低于200元以上的占15.39%,全国仅有2.54%的乡村医生有养老保险。浙江全省目前共有1.7万余名乡村医生,平均年龄51.3岁,超过50岁的占66.22%,超过60岁的占24.76%;中专学历占36.62%,大专及以上仅占2.96%,中专以下及无学历的占60.42%。广西全区共有乡村医生3万余人,平均年龄54岁,乡村医生最小的20岁,最大的84岁;全区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乡村医生占95.43%。由于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培训等原因,多数乡村医生技术水平偏低,知识更新难度较大,普遍存在对新型医疗防疫和流行性疾病认识不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较低不强等问题。同时乡村医生普遍收入不高、地区差距较大、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地方探索促进乡村医生发展的主要做法

目前两地都在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入手,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加强乡村医生管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多项措施,规范乡村医生管理,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完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中最基层的网底,以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具体来看,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一)将乡村医生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模式

这种模式以浙江省的湖州、嘉兴为代表。按照浙江省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有关规划要求,湖州、嘉兴等地通过乡镇卫生院下设或村卫生室转型改造,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设,服务站人员由原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经考核后担任。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用地由村里无偿提供,资金主要由县、乡两级财政负担。这些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定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体制上实行由镇带村的“五统一”,即统一药品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劳务分配、统一养老保障与退出机制、统一日常管理制度。服务站的药品由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调拨。乡村医生实行“入伍不占编”制度,与中心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劳务报酬参照中心职工标准执行,养老保障则按个体劳动者身份由中心统一办理。据了解,目前浙江省已有26%的地区开始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

(二)由乡村医生个人承包村卫生室、自收自支的模式

这种模式以浙江的衢州、丽水、温州等地为代表,在广西地区则较为普遍。具体做法是:村卫生室由乡村医生个人经营,自收自支,地方政府对其向农民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据衢州市常山县统计,全县有150家个体经营的村卫生室(占行政村总数的43.9%),除5%左右的村卫生室租用当地村办公用房外,其他95%的办公用房设在医生家中,与家庭生活用房合并使用。乡村医生在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承担了部分公共卫生职责,如公共卫生信息收集报告、预防保健等;一部分乡村医生还被选聘为社区责任医生,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地方政府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则采取购买的方式,即把由卫生院承担的农村公共服务经费切出一部分,向村卫生室采购服务,按服务人口给予适当补助。如在浙江省按服务人口每人年均0.5―1元予以补助(大致每年每个乡村医生补助600元左右)。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在医疗业务、公共卫生任务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管理。

比较上述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符合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有利于规范医疗管理、保障服务质量,但所需的投入也比较大,目前只能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行;而第二种模式虽然投入较小,但在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存在保障程度低等问题,尤其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由于取消药品加成,乡村医生的收入更加难以保证,维持正常运行将面临一定困难。

三、当前地方促进乡村医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解决乡村医生出路问题需要大规模的财政投入

从各地的反映来看,今后解决乡村医生发展问题的理想路径应是将其纳入乡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其进入标准相对统一、管理相对规范的乡村卫生室集中行医,但这种模式需要对现有的乡村卫生站点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尤其是要解决乡村卫生站所的编制不足问题,需要有大规模增加政府投入作为支撑,这无疑会大大加重地方财力负担。同时,实施药品零差率将使乡村医生的收入来源更多转向医疗服务和政府补贴方面,也给地方财政带来很大压力。如果说浙江等东部发达省份的财力还能承担这种乡村一体化改革成本的话,这种模式将给中西部地区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对于像广西这样财政收入仅为几百亿的省份来讲,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将难以承受。

(二)乡村医生的集中行医降低了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便利性

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每个行政村要建立一个村卫生室,将乡村医生集中到村卫生室行医。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乡村医生的规范化管理,但如果因此取消其他未进入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的行医资格、禁止其行医行为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农民居住分散,有的行政村面积很大,仅靠一个村卫生室根本无法满足分散居住农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将给农民看病造成极大的不便。

(三)村卫生室的垄断经营不利于竞争局面的形成

从理论上讲,每个行政村建一个村卫生室虽然有利于乡村医生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质量,但这种模式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在某些地区可能出现某个乡村医生垄断经营的问题,既不利于乡村医生之间展开公平竞争,也剥夺了患者的自由选择权。

四、地方解决乡村医生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建议

(一)鼓励多元投入办好村卫生室

按照医改提出“三年内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村卫生室”的要求,围绕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建议充分调动政府、集体、个人等多种投入主体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多元投入,不搞一刀切。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以政府、集体投入为主的方式进行集中建设,也可以采取政府采购服务、个体自主经营的方式,还可以采取政府负责租赁用房、鼓励个体经营的形式来举办。在建设模式方面既可以采取城乡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模式,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乡村的公用设施辅以改扩建的方式。在建设路径方面,欠发达地区可以先从个体经营为主的村卫生室建设起步,逐步扩展到地方政府进行集中建设;也可以由村集体无偿提供场所开始,逐步加大政府购买力度。

(二)建立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体制机制

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政府集体投入为主的村卫生室,建议原则上采取乡(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人员、机构、业务、财务、药品的统一管理。对以个体经营为主的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完善利益约束机制前提下,探索逐步将个体经营村卫生室纳入一体化管理新格局。

(三)妥善解决乡村医生的分配与保障等实际问题

对实行乡(镇)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站),原有的乡村医生可采用“入伍不占编”的方式,实行统一劳务分配,或者统一财务、分别核算;对符合参保年龄的,要积极支持参加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对个体自主经营的村卫生室,要通过政府采购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等途径,按服务人口给予补助;还可以把面向农村、适宜由村卫生员承担的其他村级公共服务(包括食品安全信息、计生、宣教等)整合后进行统一委托,创造条件支持乡村医生拥有相对稳定报酬。

(四)全面提升农村卫生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

一要抓好乡村医生招聘培养工作,积极推动城市医院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帮扶和协作关系,落实县级医疗机构晋升中高级职称和新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建立县乡人才双向流动制;二要建立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完善岗位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完善农村卫技人员定期免费进修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三要实行对农村基层工作卫技人员在资格评价、职称晋升、待遇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县乡两级编制内人员优先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中选拔,完善工资待遇和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未来有一支“稳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农村卫生队伍。

五、对解决乡村医生发展问题的建议

一是分步实施药品零差率制度。当前,药品加价收入仍然是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主要依靠药品收入。在我国新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地方财政性补助难以承受的情况下,一次性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制度,有可能会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带来巨大的冲击,使广大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因此,建议采取分步走的策略,稳步实施药品零差率制度,给新的医药运行体系预留出构建和进一步完善的时间与空间。具体是:采取三个阶段逐步取消药品零差率制度,第一个阶段,由现行的药品加成15%降到10%;第二个阶段,由加成10%再降到5%;第三个阶段,由加成5%直至零差率实施。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三个阶段的具体实施年限。

二是建议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调动乡村医生积极性。现行乡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虽有利于乡村医生的规范化,但其财政成本较高,现阶段多数地方财力难以充分满足,如果全国一刀切地推行村卫生室集中行医制度,将不利于乡村医生之间的竞争。因此,建议采取灵活措施,对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仍然允许乡村医生在家办医,同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根据乡村医生服务人数按照统一标准由政府采购劳务服务,由广大农民群众用“以脚投票”的方式来选择自己满意的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