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艺美术职业分析范文

工艺美术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艺美术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艺美术职业分析

第1篇:工艺美术职业分析范文

(一)师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工艺美术高职教育需求的不断上升,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国内约80%的大专院校开设了工艺美术类专业课程,甚至有部分还将其独立出来,成立设计学院。一方面,高职工艺美术类专业一拥而上,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并没有相应的师资储备。这就导致市场需求与教育供应不成比例的问题,也间接致使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人才匮乏。有的一半以上的工艺美术从业人员都来自于中文、哲学等一些与工业美术专业不太相关的专业,在这种局面下,工艺美术类专业师资供应不足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教学设备

现状工艺美术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既有教学原则的一般性,又有其独特性,应将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高职工艺美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挖掘学生创作的潜力,工艺美术高职教师除了讲授理论知识,还要教授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及熟练使用特殊的材料技能等,达到此效果,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会使用到多媒体及特殊设备向学生展示、实践与工艺美术相关的信息,以此进行更好的创作。在高职院校中,教学设备是科研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也同样离不开先进的教学设备。目前,高校基本都使用多媒体设备。在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同样应用广泛。但是,对于高等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多媒体设备存在一定的局限约束性,如在传递信息上单一、硬件受限制、设备及材料受限、资源不能共享,不利于交流等原因。由此可见,多媒体设备越来越不适应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教学的要求,不适合当前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教学向现代化过渡的需求。调究数据显示:造成高职工艺美术师资培养硬件匮乏与落后的原因,有58.3%的教师认为是培养培训场地条件限制,17.6%的教师认为是物质条件限制,还有13.7%的教师认为是统筹规划不够。因此,如何提高工艺美术教学设备、仪器设备与特殊设备的使用率是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思考的问题。大部分工艺美术高职院校教学设备在管理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一方面对工艺美术教学设备管理没有进行系统研究,在观念、管理体方面也存在着制约因素。另一方面保障机制与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贵重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和与各高校资源共享的机会。因此,根据工艺美术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工艺美术高职教学设备高效且科学的管理、使用以及共享机制,是当前工艺美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专业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市场的一种教育。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高职工艺美术教师首先要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以搞好市场调研、教学定位、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工作为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培养出应用型、全能型、实用型的工艺美术设计专业领域的卓越人才,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就业中获得更好的竞争力。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工艺美术类教师专业综合素质的情况,课题组作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江西本地一些有代表性学校的工艺美术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如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学院、江西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等。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含网络试卷),其中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达到95.7%。本次问卷主要涉及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师培训等几个方面。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显示,其中参加过工艺美术培训的教师有15.4%;乐意参加工艺美术培训的教师有36.8%:认为课程安排合理的教师有11.7%;另有12.6%的教师对工艺美术创作技巧不熟悉、23.5%的工艺美术教师认为教学和时代有所脱节。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对工艺美术高职教师进行培训是很有必有的,以此来增强工艺美术高职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

1.教师专业知识分析。

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知识,是指在工艺美术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工艺美术知识。通过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方式不重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例如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教学时注重学生简单基础的平面设计制作软件,没有从更深的专业角度去教学与引导学生,这样使学生局限在机械的制图领域,无法具有创新意识与更深层次的专业素养。从图2中可看出,学科背景知识、专业教学知识在整个金字塔里占的比重较大,但是我国工艺美术类高职学校教师在这两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提高学科背景和专业教学知识是高职工艺美术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作为工艺美术类教师应具备的最基础知识,也值得各大高职院校倍加重视。

2.教师专业能力分析。

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是指在工艺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工艺美术专业知识与经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式。从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指导的定位来分析:一方面,作为一个合格的工艺美术教师应时刻关注市场走向以及学生专业素养适应市场要求的变化,在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服务与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市场的变化节奏相匹配,内容上体现出最新成果的可靠性方向。另一方面,在专业师资的配备方面,加大师资力量的协同发展,既要拥有高学历的人才,也要引进一批具有企业实践能力的技术型教师来丰富教学实践队伍,保障教学质量的高效、优质。

3.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状况。

审视以往的工艺美术教育模式,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现代的工艺美术教育模式在不断的变更,教育思想观念也随着模式的变化而在一直的更新,创建出一种符合新一代工艺美术教育的新方向。但是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工艺美术教学都存在着诸如教学管理体系薄弱、教学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另外,由于高职工艺美术教师上课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且随意性大,导致学生接受面狭窄,应用能力和市场需求不一致现象,进一步造成人才浪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则是企业急需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却无法培养出与企业相匹配的具有相应技术水平的学生。当前这种现象的改变就需要加强企业和学校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出应用能力强并可以与技术理论相融合的复合型学生,这才是高职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的重要环节。

4.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创新能力和创意思维有着直接的影响。高职学校工艺美术类课程过于模式化,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顺应市场科学发展的能力不足,掌握国际工艺美术设计流行趋势的方向感不够,这些也是影响教学内容的最为直接因素。教学方法墨守陈规,缺少大胆创新,理论与实践不协调。另外,高职工艺美术院校培养的学生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往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在遇到相对复杂的工艺美术市场运作等实践操作问题上容易产生迷茫与退缩的情绪,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培养毕业生时至少要增加一年以上的专业实践的能力培训课程,从而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竞争力。各高职工艺美术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将学生从理论型转变为实践型。

二、高职工艺美术类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能力中缺乏全面性与科学性教师针对“您认为学校的专业设施能否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41.3%的教师选择了“完全能够满足”,28.7%的教师认为能够满足。但在走访中,却发觉不少工艺美术高职教师在人才培养目的的理解中把综合职业能力与技能相混淆,觉得培养学生的工艺美术操作技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工艺美术综合能力,由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常常侧重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反而忽视了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与作业的评价方式不合理在我国大部分的工艺美术类高职院校中,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课业成绩的评定大多都以“作品是否好看、获奖是否多”为标准,很少以“市场需求”与“一幅作品是否能够促进经济消费”为评定标准。其实,能否满足市场需求才是检验设计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各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入手,降低对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硬性评价要求,客观辩证的对待。

三、高职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的职业指导性定位

(一)强化教学方法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在新世纪阶段,各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跟不上社会的需求,而现实情况则是众多高职工艺美术类院校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基本成“跟风”状态,并且出现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不吻合现象。二是传统思想观念严重,基础课程的设计只以美术课程和手工画为重点,缺乏完整的体系。因此,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变传统思想为主线,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强化教学方法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生选修课的学习,体现教学机制的综合性、实践性、可操作性。

(二)以就业为导向定位工艺美术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既是工艺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又是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适应新世纪变革人才的关键所在。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要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使学生具备精湛的专业能力,把目标定位在适合一线岗位需求的要求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不仅要精选,而且要抓住重点,多设置专业重点课程取代一些非重点的课程。充分发挥本地区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制订办学方针,培养出适合国情、具有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三)大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首先,高职工艺美术类专业实践课程,必须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市场、企业,作为重点来安排。实践应该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互赢,使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得到落实和保障,发展和延续,把学校、企业、设计用人单位的合作放在首要位置。其次,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当企业或单位提出方案以后,专业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思考和分析,向企业以及专业教师阐述,最后再由几方共同决定使用哪个方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际能力,还可对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积极影响,让他们及时掌握社会及企业所需的设计趋势动态。最后,学习不能闭门造车,只有不断的接触社会、企业、客户,才能提升自主创新意识,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设计潮流。一是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时的教学材料要具有可选择性,同时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创作技巧,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二是采取多样性的实践变量。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就是一个教学量的改变,它往往与其他多个要素有关联,因此,教学研究常见的对策是掌握变量法。学生的认知水平程度有高有低,教学进展程度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学中,不可能同时解决所有问题,这时,教师就需有重点、目的来组织学生的教学活动。三是传送信息的多样性。在探索式的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取知识,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采纳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这也是一种改进我国高职院校工艺美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四、提高高职工艺美术教师能力的策略

(一)调整高职教师师资结构及建设标准工艺美术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不断更新观念。教师的继续教育除了学历上的提高,还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的提高,并争取在专业技能上能够有所突破。此外,也可以学习国外的相关经验来优化师资结构。合理的师资结构应该是全职教师、社会行业专家与客座教师各占编制数的1/3。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地调整师资结构,让其趋于合理,才能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和积极性的调动。对教师的授课要求和评价必须以职业指导作为相应的标准。从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不仅能了解设计市场的运作环境,还能具有较高的创意能力和工艺美术水平,这是工艺美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根据市场的需要有意识拓展专业创新能力教师只对教材和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教材与市场对接的状况以及市场对学生需求的变化。在课堂上要将市场的最新动向、流行趋势传达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努力使教学内容迎合市场。另外,教材不要与现实生产活动脱节,出现滞后性,加强教材的应用性研究,将教学工作与市场需求对接,不断拓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好的根据市场需要挖掘学生在工艺美术专业上的创新力与竞争力。

(三)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经验应对市场竞争与挑战竞争意识也是市场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有竞争才有进步,因此高职教师们首先要敢于竞争,并积极主动投入竞争,在竞争中寻求进步,而不是被动地陷入竞争、躲避竞争,只有主动抓住一切机会,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促进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其次应该努力让企业走进课堂,让教师与学生走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他们对市场的了解。同时,提升教师了解、引导、培养学生的能力,增长高职教师个人的发展空间,丰富学生与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方式间接地提高了学校的竞争能力,形成教师与学校“双赢”的局面,或者是教师、学校、学生、社会“共赢”的局面。

(四)提升教师课程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达到“知行思”融合知、行、思(学习、实践、思考)是人类提升能力的独有方式,是一名工艺美术教师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与知识。因此作为工艺美术教师,要熟悉工艺美术的职业能力,就需要定期接受培训,拓展知识与技能,了解理论、技术、设备等发展趋势,这样有利于提升工艺美术教师教学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期间的学习与实践是分析、反思、提高的认知思维活动。工艺美术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课程创新成果付诸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所思考、改善,并将“知行思”三者相互交融、密切联系,才能更好地提高工艺美术教师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五、总结

本文所研究的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的问题是结合实际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与需要,对工艺美术类专业来说,学校与教师都需要积极提升自己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研究实践性教学的新方法,培养高素质的、高水平、一专多能的工艺美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学校、教师、学生的努力来适应市场的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方向。只有这样,工艺美术类专业的高职教师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就会逐渐缩小,并逐渐形成稳固的、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

第2篇:工艺美术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艺美术;教学

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是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工艺美术人才的重要专业,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加强基础教学,注重校企合作,对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加强工艺美术教学理论层面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一些学校的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尚未完善,实际的教学管理层面的力量相对薄弱。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这些问题影响了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健康发展。

2.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部分教师在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在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被动,这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部分教师采取单一讲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就会对工艺美术教学的整体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3.教学设计和社会实际缺少联系

部分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学设计和实际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这不但会导致人力与物力的浪费,而且影响了整体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创新策略

为确保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努力优化教学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工艺美术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

1.创新教学模式

在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并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总结中探索课程发展的规律。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思想观念,通过创新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日常的沟通与交流。教师还要不断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基础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工艺美术的兴趣。

2.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

为了提高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学校要充分重视校企合作的意义。学校要以开放性、职业性为标准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不断强化师资力量,为专业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的应用水平,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学校要注重加强教师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工艺美术的相关教学相结合,注重优化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这样有助于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3.注重创建校外工艺美术实践基地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工艺美术的效率,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工艺美术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学校可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定岗工作、参加岗位培训,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熟练掌握相关的环节,关注学生校外实训的质量,将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相结合。企业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让人才培养能够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学校要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企业可对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进行全程指导,科学规划学生的发展方向。

4.注重课程开发的科学性

学校要结合相应的专业标准,科学地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将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作为主要目标。只有加强这些基础教学层面,才能提高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

结语

提高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质量,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培养专业人才,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彬.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戏剧之家,2016(19).

[2]沃野寻芳.中央工艺美院在河北李村.河北学刊,2016(5).

[3]侯建芳,余育新.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初探.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4(12).

第3篇:工艺美术职业分析范文

由于有关对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描述的相关文献较少,本文结合产业集群及工艺美术产业特色对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做如下定义: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以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的各种要素为基础,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横向合作,以及企业、集群和国家层面竞争力的综合,有效利用环境,规避风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达到整体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二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

因素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是区域环境、产业集群和区域营销等行为活动的有效结合。

1区域环境影响因素

1.1经济发展是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前提

首先,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只要区域经济规模越大,就越能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提供所需的资金,反之,就会受到制约。其次,工艺美术产业的产品在所在区域的消费市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强的依赖性。越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对工艺美术产品的需求也就越大,消费能力就越强,强大的消费能力循环刺激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再次,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建立在原有产业基础上,这其中包括产出水平和拥有资产的状况。所以在经济发达的区域,这两个方面也大大刺激产业的发展。

1.2政府政策影响是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保障

同经济发展一样,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不能单依靠市场调节,同时也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有效适度地调节市场失效问题。因此,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政府把握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方向,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在政府有效引导和适度调节下朝着有利于工艺美术产业功能的发挥这一基本目标演进。

1.3区域知识资源禀赋状况是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经济中企业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只有一部分来自企业内部,更多新知识来自企业外部。集群内大量有创新压力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拥有稳定的促进学习、交流和进步的共生机制。因此区域知识资源禀赋状况就会直接影响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所需的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是集群发展的激励性因素和动力。

2工艺美术产业影响因素

2.1市场化程度

决定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有了发达的市场经济,才可能培育出成熟的工艺美术产业。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实质上是竞争的源泉,有了这一源泉,只要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资源禀赋较高的工艺美术企业就会释放出无比巨大的产业能量,驱逐那些低劣艺术于市场之外。

2.2创新能力

制约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创新能力是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原来那种单纯靠模仿、大批量生产、品种单一的工艺美术产品,很难适应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工艺美术要走出困境,就必须走创新之路。企业和从业者要认真研究现代生活中各种不同人群的需求,研究人们的欣赏需求、陈设需求、收藏需求、社交需求、旅游纪念需求等。

2.3资源配置

能力是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条件区域资源配置能力为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如政府和行业的资源配置政策、创新的体制环境、市场化水平等。区域资源的配置包括:划拨土地、风险投资援助、孵化、行业技术发展、投资刺激、版权保护、给予税收优惠等。能够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通信设施、交通系统、法律秩序、公共卫生、危机准备、灾难管理、有效的管制框架、系统化的城市功能分区和省时省力的电子政务系统。还包括高品质的大学、研发设施、需要推动风险资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全球联系、信息的自由流动、对多样性的包容,以及政府管理的透明度。

3区域品牌影响因素

3.1区域品牌市场能力区域品牌的市场能力是反映集群竞争力外在的、显性的能力。它包括品牌内涵、品牌营销、品牌保护与品牌创新。

3.2区域品牌管理能力要塑造强大的区域品牌,打造集群竞争力必须具备区域品牌的管理能力。它包括品牌定位能力、品牌传播能力和品牌运作能力。

3.3区域品牌发展能力品牌发展壮大并得到提升的能力是区域品牌的发展能力,它代表该区域品牌未来发展的表现情况,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体现。

4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4.1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指标的选取原则指标的选取方式是通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并结合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特点获取相关指标。选取原则有以下几项:第一,全面性与简明性相结合。指标体系全面、清晰,既简明又有效地把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结果反映出来。第二,显性指标与隐性指标相结合。显性指标是过去和现在直接的外部表现,隐性指标代表的是持久和根本的影响。既有效反映历史又具有前瞻性。第三,可获得性。即相关指标数据较容易获得。第四,相关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明显与该产业集群竞争力有密切关系。

4.2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第4篇:工艺美术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职业能力 工艺美术专业 模块化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16-0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因此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中职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起步较晚,真正意义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在探索新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式、实践教育、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1.课程模式基本是沿用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我国的大多数中职学校是在原计划经济时代的中专的基础上转型过来的,大体还是沿用传统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也基本上沿袭了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大而全的现象较为突出,与中职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强调教学应具有职业性、岗位性和应用性的实践性课程教学原则相悖。

2.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和职业界的联系不够紧,教学模式改革力度不大,教育质量不高,部分专业的课程建设缺乏相对的稳定性。

3.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关联度低。课程内容没有建立与岗位任务的联系,最突出的问题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偏低,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比较欠缺。

二、模块化教学相关理念

1.模块化教学的概念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在职业领域(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解构教学内容,按认知规律和能力本位导向重构课程,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

2.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1)以职业能力系统化为目标来设计课程;

(2)采用模块化课程结构;

(3)重点关注如何综合运用所获得的理论知识、操作知识、工作态度来完成工作任务;

(4)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 强调先呈现工作任务。理论知识、操作知识的学习和工作态度的形成是建立在工作任务完成的基础上。

三、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教学,必须根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在职业领域(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实际工作岗位流程为依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重新构建,探索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工艺美术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1.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及设置原则

工艺美术专业课程开发及设计以传统中职教育课程的弊端为突破口,以国内外职教课改成功经验为借鉴,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需求为依据,以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讲求实用实效,它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素质为核心,全面进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

2.模块化课程的构建内容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课程的模块化。它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是模块的搭建,课程模块是一个个项目化的学习单元,它把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一门模块课程可以设计为若干个模块,一个模块又可以分为若干项目,项目之间,模块之间,依据工作逻辑和工作任务的不同而有差异,可以通过多条路径来选择,如工作对象、产品、岗位、操作程序、系统和设备的解构等。

二是模块组合,模块内容通过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和任务的组合,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模块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递进的。

三是任务要求,主要是针对职业工作岗位过程所需要的单位任务,对需要采取的动作和行为进行描述,包括了实践技术知识、技术理论知识及拓展知识的内容。

四是技能训练,明确训练的项目名称、工具、材料、场地及操作步骤通过这种动态学习方式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3.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的内容主要是对课程的解构和重构的改革。

(1)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进行课程解构

一方面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这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体化的,是具有职业岗位或者岗位群的专业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是要对职业岗位进行深入的工作分析,确定从事这个职业所要求的能力标准。这种课程解构的核心意义在于突破了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标准。

(2)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导向进行课程重构

首先,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清晰的梳理,确定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其次,根据专项能力来划分课程模块和模块化课程的主要内容。再次,确定每个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基本环境、教学组织。然后,根据模块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最后,明确知识、技能、态度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如何运用所获得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态度来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形成在复杂工作情景中做出判断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成效

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目标面向职业岗位群,把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课程目标,把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缩小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1.建立了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打破了“三段式”纵向学科体系,构建了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为中心的横向体系——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遵循了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吻合,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课程的弊病。

2.实现了课程内容综合化。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具有相对独立和便于灵活组装等特点。有利于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相关知识、技能、态度等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形成综合化课程,还有利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3.实现了课程教学现代化。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开发的,必须在真实(仿真)的工作场景及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现代化。

4.实现了课程评价社会化。对工艺美术专业模块课程的评价是由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完成的,这有效缩小了课程教学与生产现状及职业要求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与就业能力。

5.有效地促进了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工学结合”。为了达到模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专业教师们必须努力钻研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学校必须主动加强与现代企业的合作,以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成功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

综上所述,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培养的是在艺术设计领域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能型、应用型和实用型专门人才。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教学是有效的途径,也是改革的方向之一,其构建与实施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相当的局限性,本文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专家同行的指点,共同促进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宁.对中职学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D]. 包头: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刘晓.课程的解构与重构[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3]谢海涛. 从中德艺术设计教育的差异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J].装饰,2009(01):103-105.

[4]周鹏程.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138-140.

[5]周海清.湖南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第5篇:工艺美术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工艺和造型上的不断更迭、创新。因为唯有创新,方可传承,并且能继续发扬光大。然而,当前高校对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企业对工艺设计人才的需求情况不相适应,市场紧缺高质量的设计人才。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是当前工艺美术专业发展的关键需求。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诉求

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简述为:应用与创造并行,智商、情商并重,培养专业基础好、设计实践能力强、职业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一要师资,二需设施,三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所以,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从多方面展开。

首先,明确师资队伍的需求。受传统教育观念与市场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工艺美术院校很少设置项目实践的课程,教师也较少从事此类的设计活动。一些真正的工艺美术高手在民间,他们熟悉工艺的设计与制作,但却因为未曾接受过高等教育,未能从事教学工作,造成了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匮乏。此外,一些工艺美术院校还未建立起自己的教学队伍,教师在其教学活动中随意性较大,因人设课情况时有出现,造成了师资的浪费。校企合作的模式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将校外的企业资源(工艺美术大师)引进校内,补充了校内师资在实训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也帮助了校内教师的成长,为工艺美术专业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外界的资源保障。

其次,共享设施平台的需要。当前,我国高校设计人才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这与传统的“书本式”教学是分不开的,设计活动本应是贴近生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意服务形式,所以高校在人才的培养上,还需加强其实践教学,使其符合市场需求,从而提高设计活动服务社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工艺美术的设计及其制作需要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工艺、师资、资源等,这些不是一个学校的实验室所能解决的。校企合作的优势便在于可以在互惠的基础上,将校外企业的设施变成校内学生的实训基地,使学生早一步进入生产车间,零距离接触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与制作,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工艺美术的认知;此外,校内师生的资源可帮助校外企业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了校企“互利双赢”。

再次,创新理念教学的要求。每一所院校的培养目标、发展方向都有所侧重,因而,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院校在教学模式上理当是有所区分的。目前,我国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停留于纯艺术范围的研究,而较少延伸至工艺制作、商品市场等范畴,这不仅局限了工艺美术专业自身的发展,更是偏离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工艺美术的发展既需要培养人才的审美创新能力,又要培养其设计实践能力、市场营销的把控能力,这就需要在工艺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上有所改变、创新。

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迫使我们要加强学生就业生存能力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还要有创新思维。目前,我国的设计教育模式与课程设置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较落后和不健全,教学内容与现代设计创意产业、实际应用脱节。[2]因而,院校要依据自身条件,制定出合乎自身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唯有如此,方能培养出工艺美术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工艺美术专业也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所以,在课程教学的设置上,应采用创新形式的教学理念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在工艺美术的培养教育中,也应有机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手段以及工艺美术新技术,培养学生的现代设计方法、技术以及敏锐的市场意识。[3]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构建

(一)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稳固人才培养的基础

教师是培养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教学的主导,因而,建设一支教学能力突出、组织结构合理、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队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而学院教师的组织结构应调整为:1.学科带头人牵头,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制定前瞻性课程体系;2.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培养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能力,并支持与鼓励其参与国内外学术调研与交流;3.鼓励其他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培养其实践能力,以此加强整个教学队伍的建设。

此外,为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的实现,院校还应注重“双师”制度模式的建立,即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1.邀请一些行业的工艺美术大师来校演说,借此弥补学生在工艺美术实践运用设计方面的不足;2.对外聘请知名设计师来校兼职讲课,可将一些市场营销背景等信息引进工艺美术的教育中,让学生了解现代的工艺及其制作技能,借此掌握专业的发展规律,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学习方向;3.在搭建兼职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校内自身的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不应放松,专业实践的教师还应以提高自身实训能力,加强整个教学队伍的教学水平。

(二)致力校企合作的搭建,丰富实践教学的范围

由于学院很难建立起独立、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实验实训室,而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对行业信息及发展的了解,加强其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市场及工艺美术相关的工艺技术的掌握。采取校企合作的互利模式,是教育变革的一个主要趋势与途径。而要保证学院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就必须使校企双方“互惠互利”:首先,企业为学校提高实训基地,为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设施基础,有利学校教育的发展;其次,学校师生的资源是企业的人才库,为企业提供了新鲜血液,帮助其增加市场盈利。因此,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是以企业的实训基地为平台,亦可以是院校的优势学科或实验室为平台进行合作。可以采用“1+1+1+1”的模式(1个校企合作的项目带动1门学科课程,培养1个学生队伍,完成1个项目成果),建立起与企业一同培养工艺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机制。

(三)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应以工艺美术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在保证学生掌握工艺美术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应对学生加强技能实践、设计策划与管理能力的训练,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其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框架,形成具有工艺美术专业特色的精品课程;突出重点,抓住几门实用性专业课进行强化训练,使课程安排既有联系性又有针对性,从而形成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突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课程体系。

1.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制度对专业学科的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帮助。依照工艺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及认知规律,把课程划分为艺术基础与设计理论类、营销传播与设计创造类、实训教学与设计实践类三部分,从而形成循序渐进、首尾相连、完善合理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首先,在艺术基础与设计理论类的课程设置上,采用“2+1”的模式对人才进行培养:大一、大二的学生以基础理论和造型能力为培养目标,使他们从观念上完成从艺术到设计的转变;而大三的学生已经划分专业方向,主要安排学习专业课程,让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设计的理念和技能,为大四的实践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在营销传播与设计创造类的课程安排上,以理论结合案例形式进行教学,以分析品牌成功案例为主,聘请校外成功企业家演说为辅,为学生将设计与营销的理念结合起来,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最后在实训教学与设计实践类的课程应用上,采取项目教学、工作室教学、假期课堂教学等多样化的模式,同时以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承担重要设计任务的形式,锻炼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项目策划管理能力,让学生既具有了扎实的造型及理论基本功,又具备了实际动手能力。[4]

2.创新应用型人才课堂的教学模式

工艺美术的教学应是在教师和学生在相互探讨、相互交流中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不再仅局限于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引导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桥梁,是为学生与知识建立联系的纽带,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能自主建立审美、形成思想的关键一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这已不适合现今的教学需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依照不同的课程内容、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可采用高科技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移动应用平台等。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W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求知,在教学上要发扬学生自我的艺术思想。教师对学生要加以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自我复制。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高度的积极性,让课堂的气氛保持良好的灵活性与互动性。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可采用诸如小组教学、案例展示、实训培养、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

三、结语

人才培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过程。[5]而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其发展亦需依靠多方面的努力。所以,在建设和发展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下,院校应依据自身特点树立目标、制定计划、落实任务、克服困难、严格执行,逐步形成适用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把组建师资队伍、完善校内外实训教学的课程、注重创新的办学理念、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及落脚点,以期能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造性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若鸿.浅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J].陕西教育(高教),2015(1)

[2]周峰,刘莎.创意产业的发展与高校设计人才的培养[J].研究论丛,2010(2).

[3]刘永福.广西民族工艺美术人才的现状与培养[J].艺术与设计,2010(2).

[4]李茂丹.试论河南地方本科高校美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美术教育研究,2012(3).

第6篇:工艺美术职业分析范文

丰富学生的情感活动。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活动可以说对于艺术思维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唐朝诗人白居易指出,艺术的根就是人们的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还有就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追求真理的屈原,以及新文化时代的将笔杆子作为枪一样让敌人惧怕的鲁迅,都是有着丰富的爱国情感,用忧民思想来进行艺术的创作的,工艺美术也是一样,在教学中也必须重视这种情感丰富的学生。

增强学生的移情训练。学生的移情训练最重要的就是运用艺术感觉来丰富艺术思维,而艺术感觉的最高境界就是移情。在工艺美术教学中的移情主要就是指人们在仔细的观察外界事物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设身处地的感受,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能够将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想象成有生命,就感觉这些事物是有感觉的,有思想的,有情感的,有意志的,让事物与人能够产生共鸣,争取达到一种物我交融一样的境地。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利普斯认为移情就是主体将情感外射给了客观的事物,从客观事物中感受到了一些情感经验,进入到了陶冶愉悦境界的情境。这对于工艺美术教学来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长期的坚持。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促进个性化教育发展

1.从改革传统工艺美术课内容入手,突出学科特点。结合现代工艺美术教学的特点以及工艺美术自身的特点,在工艺美术中主要就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相结合,当然这也决定了工艺美术教学学科的新特点。比如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直到现在也没有能够摆脱美术教学,就算是近些年来对学科的很多方面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是大部分的职业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一直是采用着高等学校美术院校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学生的培养的。而且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就是包括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几大部分。

整体的教学中又是缺少弹性,理论与实践又不能一体化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的培养是没能及时的起到作用的,甚至是反面的作用。还有的教学工作者主要就是以写实能力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价,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强硬的接受地位,可能会造成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存在重技法轻创意的现象,这样的做法是不能及时的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思维的。

2.培养思维,突出理性。目前的工艺美术的设计,主要就是在于认识与表现上的科学性,就比如说在平面上,运用透视的原理,集中注意力来研究物象的内部结构,这样就不仅能够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情况,而且还可以通过理性地分析,来及时的表现出思维空间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写生时就不会是只是凭感觉。

还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进一步更加生动的了解物象内部结构规律,对写生中很多方面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是可以强调科学性和本质规律性,还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生动性和完整性这一方面。

第7篇:工艺美术职业分析范文

首先,应对传统工艺美术有所广泛认知。它具有多种方式的分类,是我们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起着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键作用。对它们的保存、继承、延续研究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应有的肯定和尊重。所有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物质的文化艺术内涵与技术内容;传统工艺美术在历史上产生过超大的经济价值,至今仍作为工业生产的互补。从哪个方面来看分析,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意义和价值都值得我们再认识和肯定;另外,进入21世纪的传统工艺美术,其延续与发展被文化变迁、技术更新和发展经济的三大矛盾冲击,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讨。

但是,随着世界现代化不断的发展和加快的步伐,社会现代化传媒与生活娱乐化、市场经济化方式的推动和冲击,传统工艺美术民族文化和民间传统的原状和生态正在被制约和破坏,已在走向面临失传、消亡的境地。对于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创新这正是高校美术教育应该承担的重要职责。但目前此领域的学习研究还未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其次,某些传统生产方式的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是旧有的,它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必将随着社会发展和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并且随着世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西方的文化不断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现当代社会的大众文化性质,导致了一些旧有的传统工艺美术产受生存条件的制约而慢慢消退。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不能单纯的从经济角度和以往的认知态度来看待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在满足现代经济建设需要的同时,更要符合文化的需要,在美术教育中把握好这个尺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高校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发展,必须走坚定不移的创新之路

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精彩纷呈、门类众多,对高校的教育和研究而言,对其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技艺。在对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的资料和技艺进行收集、记载、整理后,积累丰富的经验,进行创新。2.题材。在现今社会生活和风俗的不断改变,原有传统题材已经不符合当今的意义,因此在题材的创新上,可变性很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3.材料。在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状态下,新型材料可以取代原有传统材料。4.风格和形式。这是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的符号和标志,关键在于虽创新但不能改变其风格和形式,这也是其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底线。只有把握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赋予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新的活力。可以在创新传统的表现形式中注入新的内容,可以运用传统技艺反映新时代的题材,也可以用新的形式表现传统的内涵;也可以运用传统工艺表现具有现代风格的作品。诚然,创新是有风险的,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需要许多人、几代人的默默付出,但只有持之以恒的不断创新,才能创作出无愧于当代的传世之作,才能赋予优秀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使优秀的传统技艺永不湮灭。

第8篇:工艺美术职业分析范文

河南省结合本地实际,将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重点培育了一批产业集群,提出了一系列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措施。

一、河南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

(一)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

以河南瑞贝卡发制品有限公司、许昌龙正发品有限公司、禹州市神龙发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到2010年,建成全球发制品信息中心、发制品生产中心、发制品研发中心和发制品产业标准中心,成为全球最大发制品研发、生产基地,形成各种发制品达到9000万条以上的生产能力,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8%,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10亿元美元以上,实现利税达到10亿元以上。

(二)固始柳编产业集群

以固始县三尖河乡为中心,以正和集团、翔宇柳编公司、新兴工艺品公司、远东工艺公司、大河柳制品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在巩固传统的柳编产品和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藤、木、草、竹、棕及其混编、染色、家具等系列产品。到2010年建成全国规模较大的柳编生产、出口基地,柳编业年产值达20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柳条面积由现在6.6万亩发展到25万亩,从业人员由现在的11万人增加到15万人。

(三)镇平玉雕产业集群

以镇平县石佛寺镇、晁陂镇、城关镇、杨营乡为中心,以南阳拓宝玉器有限公司、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镇平县石佛寺玉器厂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到2010年建成全国最大的玉雕产品加工销售集散地,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实现利税7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

(四)南阳地毯产业集群

以镇平地毯集团公司、邓州市裕隆地毯公司、南召县城关红星地毯厂、南召县城关地毯集团、南召县云阳地毯厂、内乡县地毯工艺品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到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18亿元,出口创汇达到2亿美元,从业人员达到8万人。

(五)开封汴绣产业集群

以开封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开封市汴绣厂、开封市工艺美术公司、开封市艺苑宋绣厂、东京绣院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到2010年,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

(六)禹州钧瓷产业集群

以禹州市神镇为中心,以孔家钧窑、钧瓷研究所、荣昌钧窑、星航钧窑、苗家钧窑、王府钧窑和建军钧窑等中国钧瓷名窑为龙头,到2010年,钧瓷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实现税利2亿元。

(七)洛阳唐三彩产业集群

以洛阳市工艺美术陶瓷工业总公司、洛阳市天旗工艺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到2010年,唐三彩生产企业100家,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年营业收入达到3亿元。

(八)浚县石雕产业集群

以浚县屯子镇为中心,沿安长公路形成加工带,到2010年,集群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实现税利2000万元。

(九)浚县制镜产业集群

以浚县小河镇同山村为中心,辐射白寺、新镇、卫贤4个乡镇,到2010年,产量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制镜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

二、河南促进工艺美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一是加强信息服务。加快河南工艺美术网站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能力,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服务,及时国家产业政策、科技、投资等信息。二是加强创业服务。组织实施中小企业创业工程,积极为社会公民创办新的工艺美术企业提供行业、市场、政策、技术等信息服务,发展一批工艺美术企业。三是加强管理咨询服务。组织专家咨询团,对重点工艺美术企业进行巡回诊断,利用各种媒体开设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及时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企业更新发展理念,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提高管理水平。四是技术创新服务。充分发挥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工艺美术学会、河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艺美术学校等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项目论证、产品开发、科技攻关等服务,帮助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二)加强融资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

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部门改进金融服务,增加对工艺美术企业的信贷投入;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创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为工艺美术企业提供集中授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贷款担保的“一条龙”服务,为信用良好的企业开辟融资绿色通道;指导、帮助有条件的工艺美术企业做好主板上市、中小企业板上市、境外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培育准备工作和发行企业债券。积极推进工艺美术企业提高信用水平,为企业融资创造有利条件。组织有条件的工艺美术企业积极争取省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扶持、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工艺美术企业和名牌产品。

(三)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增强市场竞争力

积极组织企业及工艺美术大师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品展览会、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举办一次河南省工艺品、旅游品博览会暨工艺美术精品展,提高河南工艺美术的知名度,扩大影响面。进一步整合优势文化资源,扩大河南工艺美术产品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积极做好工艺美术产业项目储备工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开展与跨国文化集团的合作。引导企业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增加花色品种,拓宽出口渠道,扩大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吸收国内外投资,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加快发展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

加强对现有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的指导、规划和管理,形成有特色、有规模、体系完整科学的产业集群,引导相关企业向产业集群集中,提高企业聚集度。充分发挥集群产业优势,做大做强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强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建立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协作关系,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集群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

(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

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工艺美术大师合作,为企业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帮助企业建立科研、创作、设计机构,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技术服务机构为配套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的技术创新机制,在传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不断研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提高工艺美术品创造性、观赏性和保存价值。

(六)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积极吸引外地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到河南创办企业。相关企业可依照国家有关政策,允许具有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人才,以技艺作价入股,并可在本人的作品上署名。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要配合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粗制滥造的行为,规范工艺美术市场。重点发展工艺品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实施工艺美术品经纪人制度,利用1至3年时间,在全省建立一支规模较大、作用明显、业务素质较高和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工艺美术品经纪人队伍。实行河南省工艺美术原创设计大师制度。从2006年开始,每年建立10间工艺美术品原创设计工作室,到2010年全省达到50间以上工艺美术品原创设计室,提高大师艺术作品的附加值,抢救、扶植、发展传统工艺美术。

(七)建立统计体系,完善统计制度

第9篇:工艺美术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民间工艺美术

民间艺术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设计理念,并且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对构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民间艺术是人民群众在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中逐渐创造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对艺术设计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创意。在目前的高校艺术专业设置中,民间美术课程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并且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没有渗透到设计理念中。文章通过研究民间工艺美术对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从而促进艺术设计教学与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结合,以期完善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一、民间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民间工艺美术的衰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生产、生活的方式,同时在意识形态方面改变了民俗文化。随着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民俗的生活方式逐渐走向衰退,民间美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众多民间美术类型逐渐消失。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提高了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数量,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量,却使得民间艺术逐渐与民俗脱离,传统手工艺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并且没有突出民间艺术的个性。

2.西方艺术设计理念的冲击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国内,以致艺术设计教学中西方文化体系占据重要位置,传统民间美术的发展受到忽视;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的艺术设计理念,却没有挖掘传统民间美术艺术的文化内涵,所以学生的艺术设计创作中缺乏民间艺术元素。

二、艺术设计教学引入民间工艺美术的意义

1.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历史文化遗产,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深刻塑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观。传统的民间艺术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所以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引入民间工艺美术,不仅传承和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更能保护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2.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艺术元素应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教师在高校艺术教学中应将民族文化作为指导,探索与发掘民间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涵,从而实现我国艺术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展现我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将现代的设计理念与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巧妙结合,从而汲取民间艺术中的精华,借鉴传统创作方式和理念,指导学生创作出独具本土化特色的现代艺术作品。

3.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吸取、借鉴现代艺术设计需要的元素,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创作思想,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从而完善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三、艺术设计教学与民间工艺美术相结合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展要适应时展的要求,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并且应结合地域发展的特点,发挥地区的优势,立足本土化,根据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对设计专业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表述,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学与科研良性的互动,提高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2.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高校艺术设计课堂中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可以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教学手段,实现民间工艺美术对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创新。首先,“请进来”是指将民间艺术家请进高校艺术设计课堂,亲身表演、讲授民间传统技艺,并且引导学生提高对周边艺术环境的重视,从而有效地传承我国传统民间技艺。其次,“走出去”是指学生要走出校园进行民间采风,并且探寻中华民族艺术发源地及其历史,感受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体会民间工艺品的无限魅力。

结语

高校的艺术设计课堂要积极引入民间工艺美术,借鉴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精华,传承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瑰宝,从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这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心理特征,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手工艺文化。

参考文献:

[1]谷莉.论民间美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结合.大众文艺,2011(23).

[2]李雅日.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利用价值探析——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为例.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