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责任制;伤亡事故;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151-02
危险化学品普遍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化学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可能危及周边近为几十米,远可达几公里区域的安全,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三方面入手,这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我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已经实施多年,但危险化学品在生产、使用、运输、贮存的过程中仍然是伤亡事故多发的领域。随着德兴铜矿矿山作业量的逐步加大,危险化学品与矿山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本人结合从事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的实践体会,就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害性及当前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与总结,以期引起人们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的重视。
1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特性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1.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通常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的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1.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具体见表1: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对策
2.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技术手段
彻底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管理迈进,逐步推行安全信息化、自动化,以提高安全的科技含量,促进安全管理手段的进步。实行厂区封闭式管理,配置门禁自动控制装置,厂站内的关键装置、重点防范区域配备自动监控扫描系统,放射源库、火工品库等部门应配备安全预控装置。与此同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消除或减少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正常运行期间对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工人造成人身伤害。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替代、变更反应过程中,隔离、通风和个人防护。
2.1.1 替代方案:控制、防止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最好的办法是采取替代的方法,在原料的选择上,即:无毒、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剧毒化学品,不可燃替代可燃物,可有效减少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损害或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2.1.2 变更反应过程:替代性措施的使用并不总是符合要求的生产过程,它是技术创新的发展,选择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技术,这是至关重要的,要在变更反应过程中消除或减少危险化学品的危害。
2.1.3 隔离:在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隔离措施,是适当分开操作者与危险的化学品,这是最有效的危害控制措施之一。最常见的做法是完全封闭生产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设备或设立了壁垒,加大工人和危险源之间的距离。
2.1.4 通风:通风措施可以减少工作场所有害气体、蒸汽、粉尘浓度,使浓度低于安全浓度,是确保工人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你可以采取机械和自然通风的空气交换,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2.1.5 个人防护:自我保护是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身体的最后一道屏障。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和健康,危险化学品的工人应正确地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
2.2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生产企业应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基础管理,加强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第一,企业要从公司级、工段级、班组级与班组各成员等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各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抓实、抓死,做到不留死角。第二,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广泛开展“三标一体化”创建活动,并以此为有效载体,全面推进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第三,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促使安全生产责任履行到位。在事故查处过程中更加注重分析事故发生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提高事故调查工作的质量和调查报告的说服力;更加注重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和结案效率;更加注重总结各类事故中的共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亡羊补牢,举一反三,有效避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2.3 安全教育与培训
根据国家安全法规规定,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必须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但是,不少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履行的水平和能力,安全管理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国家有关认证机构对安全人员资格培训时间短,加之学员本身缺乏专业知识及安全管理知识,真正能学到的很有限,对专门请专家讲解的安全标准学习班,有些学员甚至连听懂都困难,回到企业后很难去指导、开展工作。企业在日常培训与学习中就应重视企业各岗位员工有针对性的学习。
首先,指导员工认真学习化工安全知识。员工只有掌握了本企业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的知识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才能更好地针对化学危险物品的特点做好个人防护及预防措施,才能纠正自身在操作中习惯性的违章违纪,为粗心大意鸣笛,从而提高了执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更好地履行职工的职责,更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稳定、有效的安全生产。
其次,指导员工学习本岗位的业务知识,学精、学透,杜绝“一瓶不满,还乱晃”的现象。业务不尽心,业务水平上不来是缺乏责任心的重要表现。因为在使用危险化学品原料的生产岗位,很多技术复杂,危险化学品要求的安全性极高,只有做到人人熟悉业务,个个业务精通,才能更好地做到安全生产。学习好业务知识是每个职工的重要职责。
最后,让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把安全“零”理念的落户生根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以企业文化建设带动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以“从零开始,向零奋斗”为中心,延伸到“设备零缺陷,系统运行零隐患,执行制度零距离,安全生产零事故”,通过开展班前班后会、事故案例分析会、事故回头望、安全理念考试、百日安全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等不同形式,时刻讲安全理念,从而逐步提升了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3 结语
实践一再告诫我们: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地快速有效处置至关重要,处置得好就可以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好了全面充分的准备,就可以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应当清醒认识,易燃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处理不当,随时都有可能转化为火灾爆炸事故,而火灾爆炸事故又常因泄露事故蔓延而扩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处置危险性大,难度也大,必须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科学指挥,严密实施,确保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张玉美.高温时节应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J].中国检验检疫,2007,(9).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S].
关键词:危险货物 运输安全 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U294.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任何一个具有危险物质或能量的生产装置、设备、设施或场所,同时也可能是一个危险物质、能量的泄漏源、释放源,可能是一个事故的发生地。这些可能的危险物质、能量泄漏源、释放源或事故发生地就是我们安全管理的重点,是我们监控的主要对象。
一、危险货物运输的基本理论
1危险货物的概念
在货物运输中, 凡具有易燃烧、爆炸、腐蚀、毒害、放射射线等性质, 在运输、装卸、保管过程中能引起人身伤亡和财产毁损、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 均属危险货物。危险货物是一个总称, 包括很多品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各类物质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化学品进入生产、流通领域,这就对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管理和储运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事实上,由于各项管理措施不当,包装不规范、不合理,运输市场混乱,导致安全形势恶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危险货物的分类
为了储运的安全和管理的方便, 国际运输组织根据各种危险货物的主要特性和运输要求, 将危险货物分为9 类。
第1 类: 爆炸品;
第2 类: 气体;
第3 类: 易燃液体;
第4 类: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5 类: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 类: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第7 类: 放射性物品;
第8 类: 腐蚀性物质;
第9 类: 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害环境物质
3危险货物运输的概念
危险货物运输是特种运输的一种, 是指专门组织或技术人员对非常规物品使用特殊车辆进行的运输。一般只有经过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严格审核, 并且拥有能保证安全运输危险货物的相应设施设备, 才能有资格进行危险货物运输。
二、引发危险货物危险的危险源特征以及分类
人们对认识对象的正确分类,可更准确、更清晰地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对危险源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危险源的特点和危险源的性质及其危险程度,为危险源管理控制提供必要的、科学可靠的依据。关于科学的危险源分类体系;
(1) 根据危险源主要危险物质能量类型,将危险源分为物质型危险源、能量型危险源和混合型危险源。
物质型危险源。该类危险源具有一定量的危险化学品物质,发生事故其事故类型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如危险化学品贮罐、危险化学品仓库等。能量型危险源。该类危险源具有较高的能量(常见的能量类型有电能、热能、动能、势能、声能、光能等)
混合型危险源。该类危险源即存在危险物质,也具有危险能量。因此,一般讲该类危险源,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发生事故其事故类型也多样。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设备、设施很多属于混合型危险源。如危险物质的传输管理道,高温高压反应装置、设备、高压贮罐等。
以上各类危险源还可以根据物质类型和能量类型进一步分成若干类。例如物质型危险源可以根据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13690292) 进一步分为爆炸品危险源、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危险源、易燃液体危险源、易燃固体和自然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危险源、氧化剂和过氧化物危险源、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危险源、放射性物品危险源、腐蚀品危险源八类。能量型危险源可根据主要致伤致害能量类型进一步分为电能危险源、声能危险源、光能危险源、高温高压内能危险源、势能危险源等。
(2) 根据危险源主要危险物质能量存活时间长短,将危险源分为永久危险源和临时危险源两类。
永久性危险源,其危险物质或能量存在的时间相对较长。正常工艺生产必须的装置、设备、设施等都为永久危险源。临时危险源,其危险物质能量存在的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多为生产设备、设施安装、检修施工时形成的危险源或临时物品搬运存放形成的危险源。
永久危险源危险因素相对较稳定,且一般危险物质较多,危险能量较大,设计者、管理者、操作者均较重视,危险因素的认识也较清楚、全面,安全技术措施也完善。而临时危险源由于具有临时性,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视,而且一般讲,临时危险源的危险因素比永久危险源多且易变。因此,临时危险源的危险因素更不容易认识清楚,当然也就难以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所以,很多企业在设备设施安装检
修时发生伤亡事故更多。
(3) 根据危险源主要危险物质能种类和数量及存在空间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将危险源分为静态危险源和动态危险源两类。
静态危险源,其危险物质或能量的种类、数量或存在位置正常生产情况下不易发生大的改变。如一般企业的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动态危险源,其危险物质或能量种类、数量或存在位置随着生产作业过程的改变而改变。
(4) 根据危险源发生事故的主要事故类型,可以将危险源按国家标准分为物体打击事故危险源、车辆伤害事故危险源、机械伤害事故危险源、起重伤害事故危险源、触电事故危险源、淹溺事故危险源、灼烫事故危险源、火灾事故危险源、高处坠落危险源、坍塌事故危险源、冒顶片帮事故危险源、透水事故危险源、放炮(爆破) 事故危险源、火药爆炸事故危险源、瓦斯爆炸事故危险源、锅炉爆炸事故危险源、容器爆炸事故危险源、其他爆炸事故危险源、中毒和窒息事故危险源、其他伤害事故危险源二十类。其分类主要是根据危险源存在的重要危险物质或能量类型作出判断,当一个危险源有多个事故类型时,以造成的伤亡损失最大的事故类型确定。
(5) 根据生产系统危险源现场有无人员操作,将危险源分为有人操作危险源和无人操作危险源两类。无人操作危险源实际上是自动控制、遥控操作的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这类危险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重点是物质、能量危险因素和物的缺陷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而有人操作危险源危险因素分析和控制,除了物质能量和物的缺陷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外,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更应受到重视。
三、对于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要求
鉴于危险源的认识,主要原因可归纳为管理方面的问题,对于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有如下要求:
1 危险货物具有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性, 绝不能与普通货物混装, 因此不同于一般普通货物运输, 必须加强管理;
2危险货物不是任何运输企业都能运输的, 特别是个体运输户, 更不能承担运输, 从事营业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单位, 必须具有五辆以上专用车辆的经营规模;
3由于危险货物运输需要具备特殊的运输条件和掌握危险货物性质的能力, 因此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 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
4危险货物自身稳定性处于一定的临界点, 在储存和运输中, 要有严格规定和特殊要求, 稍有偏离、疏忽或操作错误、防范不当, 就会发生事故, 而危险货物一旦发生事故, 往往具有灾难性, 损失巨大, 伤亡惨重, 影响极大。
结束语
危险品货物运输是一种动态的危险源流动,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涉及面广,危害严重,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应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在企业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将企业的安全文化精神作为企业的行为规范来进行,在企业上上下下形成自觉、主动的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只有服务业的安全生产,才能使制造业将其核心力量专注于自身产品的创新与研究,实现整个社会生产的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 叶祥清.谈我国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工作[J]. 上海包装. 1996(03)
[2] 朱铁男.开展铁路运输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容器检验工作势在必行[J]. 铁道货运. 2000(03)
1.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河南郑州450007;2.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0051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原工学院纺织实验中心“十化”安全教育法的理念、内容和实施效果,安全教育的理念主要在于安全教育自主意识的培养,由此而设立了适用于纺织工程实验室的“十化”安全教育内容。
关键词 :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文化;安全意识
1 现状分析
中原工学院纺织实验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近年来,仪器设备数量明显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新、老设备并存,生产、测试设备并存,教学、科研设备并存,实验工作量的增加以及参与实验人员的增多,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环节上,急需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教育体系,多环节相互促进,让受教育者乐于关注、主动接受,让主动教变为主动学的行为,最终形成一种惯性意识,真正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2 安全教育体系构架
2.1 安全教育知识系统化。纺织实验中心安全教育的内容涵盖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三部分。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纺织企业常见的安全事故和高等学校常见的安全事故、纺织工程实验室中的危险设备、仪器设备的危险指数、典型的不规范操作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严重后果、实验室安全守则和道德守则等。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事故危害及发生原因、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管理及其标识、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其分类、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实验室安全防护(包括防中毒、防火、防爆、防灼伤、安全用电、使用高压容器的安全防护)、实验室常见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
2.2 安全教育手册标准化。国内不少高校都有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这些材料虽然覆盖面广,但基本以通用型为主,并没有纺织工程领域方面的具体安全问题,因此对纺织实验中心的安全教育指导意义不大。另外,如果照搬纺织生产企业的安全教育资料,虽然基本内容对口,但纺织生产企业和高校纺织实验室差异较大,生搬硬套并不符合高校纺织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多、数量少、小样机多、设备更新快的情况。因此,纺织工程实验室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安全教育材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制系统实用的安全教育指导手册,方便学生自行查阅。
2.3 安全教育标识规范化。在仪器设备的显著位置,摆放统一规范的安全标识牌。安全标识牌正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用途、价值等基本信息。反面的内容则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基于仪器设备安全进行的提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损害仪器设备;下半部分是基于人身安全进行的警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对人体造成危害。
2.4 安全教育内容可视化。对于每台仪器设备,录制正确、规范、安全的操作演示;另外,为真实地反映纺织工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以及不规范的操作导致的各种事故,在仪器设备运转的过程中,使用辅助道具如人台、假发等再现各种危险动作,录制视频,从一正一反两方面开展安全教育。视频经系统编排放在网站上,方便学生自行学习。
2.5 安全教育讲座定期化。结合新生的专业导论课,安排2—4个学时的安全教育讲座,由纺织实验中心安全员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安全知识、规章制度、重点案例等,初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二次安全教育讲座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学生们即将开展各种纺织专业的实习实验任务,还包括各类纺织品设计大赛和毕业设计,导致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非常高,尤其是一些常用的仪器设备,此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非常有必要在他们即将进入实验室开展实习实验之前,对他们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2.6 安全教育资源网络化。纺织实验中心网站上的安全教育版块涵盖完整的安全教育资料,包括安全指导手册、仪器设备操作安全教育视频、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课件、消防安全教育课件、安全教育讲座视频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看相关安全教育知识。
2.7 安全教育测评制度化。在学生学习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同时,建设相应的测评制度,规定每届学生进入纺织工程实验室之前必须在网上自行学习相关的安全教育资源,并进入相应的考试系统完成网上考核部分,只有通过测评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2.8 安全教育监督全面化。在各实验室覆盖监控系统,可以在控制人员进出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的预约使用、纠正仪器设备的不规范操作、追查物品丢失、监测实验室卫生状况等各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尤其对非工作时间、夜间、周末和节假日等以往实验室管理的时间盲区,通过监控系统的回放,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完整详细的视频信息,捕捉到各种直接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因素,便于做出纠正和防范。同时,纺织实验中心还开通了“安全举报信箱”,对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加强相互监督。
2.9 安全教育宣传普及化。每学期由三年级学生参加完第二次的安全教育讲座后,负责开展全院的安全宣传日活动,以实验室安全教育为主题进行板报宣传,让学生自发组织、高度参与。另外,纺织实验中心还开展了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和意见征求活动,调查安全教育的效果,征集学生对安全标识、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指导手册、安全教育视频、安全学习与考试系统的修改意见、合理化建议等。
2.10 安全教育意识日常化。通过以上系统化的安全教育与考核监督,使学生不仅要“知”,熟悉并掌握预防事故的基本常识,而且要“会”,在“知”的基础上,逐渐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技能和方法,最终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形成了有效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3 安全教育效果评价
通过实践发现,“十化”安全教育法具有如下特点:安全教育内容系统简洁,安全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安全教育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安全教育保障全面有效,安全教育意识深入人心。
4 结束语
安全管理工作是无止尽的工作,对每个单位或部门来说都一样,只要工作持续一天,安全问题就会存在一天。安全教育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而且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同时也是无法取代的。今后还需要尽力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将纺织工程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7703
1引言
环境监测实验包括各种化学原料和物理现象等各个领域。同时,环境监测实验室经常会在高压、高温、带有辐射、易燃易爆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科研工作。在这种环境中,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最大限度上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最为重要。实验室的环境安全直接影响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实验人员的安全健康,实验人员进行实验之前要求熟练掌握实验相关事项,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确保实验室中的剧毒药品、化学危险品、电源、化学气体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相关事项处于安全状态,并逐步建立与完善一套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2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2.1化学品的安全防护
在对化学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首先要对化学品进行分类,明确易腐蚀药品、易燃烧、易爆炸药品。其次,要针对不同性质药品实施对应处理,强化安全防护质量。
2.1.1易腐蚀化学品
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监测时常需要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等物品,例如硫、磷、丙酮、苯酚、双氧水、氢氧化钠、硝酸等。上述易腐蚀化学品接触到衣服、皮肤时非常容易产生强烈腐蚀,使人员安全受到威胁。除此之外,在运输、贮存过程中操作不恰当也非常容易产生人员安全问题。在对上述物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严格注意防止药品接触皮肤、衣物等。尽量使用橡胶、棉质手套或穿防化服取用药品,保持轻拿轻放。保存不同类型易腐蚀化学品时要分开单独放置。
2.1.2易燃烧化学品
当前常用的环境监测实验室易燃化学品主要包括有机类物质,特别活泼易燃的无机物质,仪器附属用燃气三大类。有机类物质主要指甲醚、甲醛、乙醚、乙醇、乙醛、苯酚及苯系物等。在对该类物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尽量将化学品与火种隔离,严禁随意倒入下水道,防止出现火灾。特别活泼易燃的无机物质主要指磷、硫、钾、钠等。在对该类物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禁止化学品与明火相遇。仪器附属用燃气主要指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氢气、乙炔等燃气,要注意对管路进行防护、检查,观察阀门是否关好。注意保持实验室内通风,避免实验室内燃气累积。除此之外,在点火的过程中还要对仪器及室内安全性进行检查。
2.1.3易爆炸化学品
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监测过程中要加强支链爆炸危化品控制,对氢、乙烯、乙醇、乙醚、苯酚等可燃性物质进行监控。易爆炸化学品在控制时要严格遵循5条原则:勤购买少存放原则;通风禁火原则;易爆化学药品专人保管、分开存放原则;存放溶液原则;轻拿轻放、远离热源原则。严格遵守上述五项原则,降低可能出现的挤压、明火爆炸等问题。
2.2有毒化学物质的安全防护
有毒化学物质是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不可避免的化学品,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部位进入到人体,导致相关人员产生急性中毒或毒素积累。在对有毒化学物质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控制措施,由专业人员进行有毒化学物质的购买、运输;对药品进行限量取用,依照限量报领制度对剧毒化学品使用进行控制;操作过程中要保证严格依照使用规范实施各项操作,保证环境监测实验室通风良好,确保空气顺利流通;严禁人体直接触碰化学物质,特别是皮肤破损处;环境监测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放置好各项化学品,及时清洗手脸。
2.3辐射的安全防护
当前环境监测实验室中的辐射问题主要包括大型仪器的电离辐射及辐射源监测辐射两方面。大型仪器在原子吸收电源或气象色谱实验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强烈电离辐射,导致工作人员人体受到伤害;在监测辐射源的过程中,辐射源辐射过于强烈也会对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导致人体肾脏、肝脏、血液等系统出现损伤。防辐射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辐射源时间,降低可能产生的辐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突出屏蔽保护,通过防辐射面罩、防辐射服等控制好辐射问题,最大限度降低辐射风险。
3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措施
3.1用电管理
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用电安全十分重要。在实验室日常用电中,电流的安全电压不能超过一般220V。用电的插排等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避免过多的用电设备超负荷的工作。在实验室用电时要保证电线的安全性,定期进行检修。实验室等重要场所,禁止一切的不安全用电和易发生火灾的电器存在。从根本上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⑵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根据用电线路布置进行大致的电路了解,在实验室操作之前熟知操作规范和实验操作用电准则。实验时要多人参与,不能独自一人进行危险电器的使用。实验室的开关应确保其安全不漏电。实验完毕时要切断总电源。周期性地对电源进行检测,确保实验室的用电安全。
3.2日常管理
3.2.1防火
防火工作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重点防止各种可燃气、载气漏气现象的发生,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各类管阀的完好性进行检查,使用之后要将阀门关好;其次,对于诸如醚、丙酮、CS以及苯等易燃溶剂,实验室存放的实验物品不能过多,因为存放过多会引起其不必要的突况;再次,对于金属钠、铝粉、钾和金属氢化物等药品,对于这些化学药品要进行单独保存,不得放在水源附近。当突况火灾发生,应该冷静的判断火情,应首先切断电源、气源和液源,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灭火方法,及时将火情控制住。
3.2.2防爆炸
化学药品的爆炸主要分为热爆炸和支链爆炸两种形式。热爆炸主要避免氧化物、叠氮钠、乙炔、高氯酸盐和三硝基甲苯等,防止这些物质的受热引发爆炸。支链爆炸,主要是由于氢、乙炔、苯、乙烯、乙醇、丙酮以及其他的易燃气体在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后而引发的爆炸。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强氧化剂分开存放,并且远离货源。对于支链爆炸,应该防止可燃性气体散发到蒸汽当中,注意通风,并防止电火花等诱发因素。
3.2.3防中毒
试验过程中使用氰类、苯类等剧毒化学物质时,应该做好自身保护,在实验时带好防护口罩等,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易挥发的气体防止吸入或者沾染自身皮肤。这种情况在夏天尤其应该注意的方式而引发中毒事故。因此,实验室内要采用防毒措施,例如在室温过高时,采用机械通风或者是空调降温的方式。
3.3实验操作流程标准要求
在进行实验时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和实验时的操作息息相关。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操作规范应依据指导书上操作规范,对于实验药品的领取要进行报备记录,严禁一切不合格的操作使用。在实验操作时确认操作药品的规范性,取出的药品要按剂量进行使用,使用后的药品要放回原来位置。根据药品上的图示确认药品的危害程度。在进行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时,应多人在场。按照实验要求操作,不能独自一人做危险系数极高的实验。实验过后的废料要倒入指定的回收桶里进行集中处理,绝不能乱丢乱放。使用的仪器要进行清洗存放,药剂放回原处。
4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
4.1触电应急处理预案
(1)实验室有人发生触电时,应先进行断电处理再救人,保护伤员的生命安全。
(2)触电急救。为了加强人们的防触电意识,当发生触电时,救援人员不能直接去接触触电者的身体,因为在触电者身上还会存留电流,使救援人员再次发生触电,急救的方法是拉下总开关电闸,一切断电后再关闭空气接触设备,切断电源后,触电人员才能被救离现场。其次,或者用绝缘体拨开断电的电线等设备,救援人员要用绝缘体进行救援使触电者离开地面并且脱离触电根源。
(3)现场救援。发生触电后,及时救援救出伤者要根据伤者的病况进行合适的方法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按压胸部。严重者应送往医院,轻者的应让伤者进行安静修养,病情好转则无大碍,病情加重还是得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此触电发生后就应拨打急救电话,待人员救出来以后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送往医院期间医生要不间断的进行紧急救治。
4.2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1)实验室内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时,当事人或在场人员即拨打有关电话报警和联系安全管理处等主管部门与负责人员,简要报告事故地点、类别和状况。
(2)及时组织现场人员迅速撤离,同时设置警戒区,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严格控制人员进入。
(3)控制危险化学品泄漏的扩散,在事故发生区域内严禁火种,严禁开关电闸和使用手机等。
(4)进入事故现场抢险救灾人员需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视化学品的性质、泄漏量大小及现场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手段。如发生小量液体化学品泄漏时,可迅速用不同的物质和方法进行处理,防止泄漏物发生更大的反应,造成更大的危害。
4.3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在实验室里严禁一切明火。需要进行加热的实验,操作流程符合实验安全操作规范。实验过程中安全有序进行,实验结束后切断电源开关,自来水水龙头关好。
转移、分装或使用易燃性液体,溶解其他物质时,附近不能有明火。若需点火,应先进行排风,使可燃性气体排出。
用剩的钠、钾、白磷等易燃物和氧化剂KMnO4、KClO3、Na2O2等极易燃易挥发的有机物不可随便丢弃,防止发生火灾。
实验室如果发生突发状况、火灾时一定不能慌乱,首先切断电源防止火灾产生触电发生。尽快使用灭火装置进行快速灭火,最快速度扑灭火源。灭火器是常见的灭火装置。一般的灭火使用器具有灭火器、水桶、脸盆、水浸的棉被等。
在发生火灾时,如果火势较小,应迅速组织扑灭;如果火势较大,或现场有易爆物品存在,有可能发生爆炸危险的,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同时向119和安全保卫部门报告。有条件切断电源的,应迅速切断电源,防止事态扩大。
当实验室里不溶解物质发生火灾时不能用水扑灭火源。实验室发生火灾不能随便地使用水进行灭火,因为当有机物发生火灾时用水扑灭会引起更大范围的火灾。还有用电设备火灾用电线路发生故障着火时,应切断电源,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其次实验人员快速撤离现场。利用现有的灭火器进行灭火。不得使用自身衣物灭火。
火灾发生时,生命安全应放在首要位置。紧急疏散实验人员逃离现场。同时拨打消防单位电话进行求助。不能动员学生扑灭火灾,因为学生没有灭火常识,以免引起更大事故的发生。
4.4强酸、强碱腐蚀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当实验时突遇硫酸等强腐蚀性沾染皮肤时,要把衣物迅速脱掉,就近寻找水源冲洗伤口,冲洗干净后等待医疗人员前来治疗。自己不得触碰伤口,以免感染。或冲洗后用苏打(针对酸性物质)或硼酸(针对碱性物质)进行中和。
5结语
环境监测实验室决定着环境监测结果,要合理地管理实验室,提升实验标准,检验实验创新。最大力度检验实验结果准确性。因此,为了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就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际运作情况,制定出安全的防护管理体系,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误差,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志斌.试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J].科技信息,2012(12).
[2]冯丽丽.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及问题的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3(6).
[3]张华,刘志国.浅谈我国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和管理[J].科技传播,2012(8).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风险;危险物品和废料;生命周期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Safety Producti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dangerous goods and waste management attracts increasing attention. With the case of Zhanji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oration, a life-cycle management process is built for dangerous goods and wastes to lower the threat to company personnel and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purchase, storage and delivery, usage, emergency, waste disposal are all included. By identifying dangerous goods and waste, collecting relevant MSDS and building working guideline,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meet the needs of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and Safety Producti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Power supply enterprise; Safety; Risk; Dangerous goods and waste; Life cycle
中图分类号:TF80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鉴于南方电网公司一直以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2007年,在总结其试点单位对《电力企业安健环综合风险管理体系指南(PCAP体系)》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对该体系做了大规模的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该体系结合电网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构建了涵盖9个单元51个要素的完整体系,其中危险物品和废料管理对应于要素7.2。
为推进供电企业对危险物品和废料的科学管理,顺利实现该要素的管理落地,广东电网公司湛江供电局启动了“危险物品和废料管理研究”科技项目,力图涵盖采购、存储和配送、使用、应急和废弃物处理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建立一套适用于供电企业的危险物品及危险废料系统管理流程,从而有效降低危险物品对员工的健康影响及危险废料对环境的危害。
作为一种成熟的理论工具,全生命周期分析(Life cycle assessment)已被广泛用于计算电力系统的环境影响,如火力发电系统(Odeh and Cockerill,2008;Xiao et al.,2011),风力发电系统(Fleck and Huot,2009;Fthenakis and Kim,2009),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Elia et al.,2011; Fan et al.,2011),太阳能发电系统(Espinosa et al.,2010;Fthenakis and Kim,2010),然而,将该方法成功应用到电力系统的管理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见于对部分特定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研究(李军等,2010;张黎明,2009;李艳军,2007;董涛,2007)。
在调研湛江局的危险物品和废料分布现状后,将全生命周期方法应用到供电企业危险物品和废料管理中,所得结果如下。
1 危险物品和废料分布现状
法规与制度清单
为满足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对危险物品和废料的管理过程的要求,共收集相关法规与制度共39份,作为管理落地的依据。
危险物品和废料分布现状
按照《危险化学品名录》和管理的必要性,识别的危险物品共计26类。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电子废弃物管理办法》,识别的危险废料共计9类。
2 危险物品和废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将全生命周期方法应用到供电企业危险物品和废料管理中,构建各环节的工作指引如下。
2.1 采购环节
梳理危险物品采购环节的工作步骤如下:
(1) 制定危险物品采购计划。
(2) 选择合格的危险物品供应商。
(3) 要求供应商明确危险物品运输过程中的特定要求。
(4) 制定危险物品合同,要求附危险物品的完整MSDS文件。
(5) 在供应商确认订购单后,督促供应商按时交货。
2.2 存储和配送环节
梳理危险物品采购环节的工作步骤如下:
(1) 危险物品检验入库。
(2)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估计各类危险物品的风险水平。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临界存储量定义为100满分值,该风险是一种基于危险物品存储量的潜在风险。已识别的26种危险物品对应的风险评估结果列于表1中,如有不含在表1中的危险物品,根据前述步骤进行计算。
表1 危险物品风险评估值
(3) 明确工地现场的危险物品和废料处置规范。
(4) 在危险物品检验入库后,需要将危险物品配送至使用部门。
(5) 危险物品出库。
(6) 对不同场所的危险物品和废料的储存做分别要求。
2.3 使用和应急环节
在使用和应急环节中,针对已经识别的危险物品,按照使用部门和危险物品的种类分类,参阅MSDS,从而对危险物品和使用和应急做出明确要求。在应急环节中,为减轻危险物品事故对人身的伤害,需要配备常见应急物资。
2.4 废弃物处理环节
湛江局的危险废弃物包括废变压器油、废电池、废硒鼓、废墨盒、废灯管、电子废物(电容器等)和试验废液。规范以上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即规范选择的危险废弃物承包商的回收经营资质,包括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规范的五联单。
3 结束语
在南方电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指导下,本文以广东电网公司湛江供电局为研究对象,涵盖采购、存储和配送、使用、应急和废弃物处理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供电企业的危险物品和废料系统管理流程,从而实现风险管理体系中对应要求的落地。
参考文献:
李军,施志刚,杨志良,赵红.设备全寿命管理思考[J].青海电力,2010,3:1-3.
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消防法》第37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消防部队参与应急救援的任务。在此之前,消防部队已经按照2006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的要求,参加承担处置危险化学品泄露、交通事故、建筑坍塌、地震、空难、群众遇难事件等19种任务和职能,经过消防部队官兵的不懈努力,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救援中,消防部队快速应急,紧急部署,科学施救,挖出被埋压群众8700余人,其中生还1701人,救助伤员13109人,参战官兵以不足现场救援总力量8%的警力,搜救出26%的生还者,是所有救援队伍短时间内救援生命率最高的一只队伍,在青海玉树、四川芦山地震救援中消防部队也同样有优异表现,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近期央视“寻找最美消防员”公益活动更是把消防部队参与救援工作的成绩传送各方。但在看到丰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不断思考如何响应人民群众的更高要求,将消防铁军在救援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如何立足现有体制和基础,不断发掘潜力,提升救援能力水平,成为社会救援主导力量,以期突破瓶颈建立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笔者就此提出三点思路,以供讨论。
一、一线战斗员干部化、精英化、等级专业化
(一)、不再征召战士入伍,用3-5年时间,使一线战斗人员全部干部化,干部来源限于武警部队等专业院校,或者国家本科以上理工科毕业生,战斗员干部化可以解决制约救援体系跨越式发展的基础问题。
1、解决战斗员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储备量。现行战士服役制度中运行中征召的战斗员多为高中毕业生或者相似学历人员,未经过高等学制的培养,知识体系不完整,后期培养发展的潜力受限,消防科学是一门边缘科学,涉及面广泛,要求战斗员具有相当程度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等科学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具有建筑、机械、化工、电子、医疗、矿业、航空、地质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利于投入工作实际和后期提升,而且经过本科以上高等教育的战斗员在征召进入消防部队前,就在社会知识、生活常识、身心成熟方面有较好基础,参加工作后经基础培训就可以很快适应工作,免除了新战士的“成熟期”。强调国家高等教育本科以上学历战斗员,可以使战斗员从根本上具有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等优势,更重要的是为打造精英、成为专家提供了可上升空间。
2、解决现役条件下,战士、士官的心理和部队结构不稳定问题。现役义务兵服役两年,经体能、技能、实战、值勤等素质培养而形成战斗力可以说时间过短,义务兵制对于注重技术与经验的消防部队来讲已不适合,一线战斗员面临浓烟烈火、化工危险、放射有毒、大量人员伤亡现场要求有充分的学习和实践时间及经验积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战士在入伍时,年龄小、阅历少,两年时间又较短,从心理上产生尽快服完兵役回地方的心理,训练及作战时情绪不稳定,积极性不高,虽然我们在打造铁军中以思想建设为前提,但每年都要面临从头开始培养的困境,而士官也按照几年一签的方式进行,相当比例士官转入执勤、警务、司机、特种设备操作岗位,部分士官虽然在战斗一线,但仍突显技术能力水平不尽人意的情况,“干不长”是思想上的原因,必然体现在各方面工作之中,消防部队的特殊性要求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周期,立足现行公安现役部队体制,在不增加整体人员数量的情况下,调整战斗员干部化,从结构上适应工作需要,从而在思想上达到稳定是可行之措。同时后勤保障社会化、防火工作社会化改革后节约下的干部指标可以充实到灭火及救援方面,从而使一线战斗员的数量得以增加。
3、用目前的技术干部评价管理体系使战斗员在相对长的时间处于稳定期。一名新毕业的本科毕业生,经过基础科学考试,体能考核、智商、情商评估进入消防部队,从确定技术职务时开展训练并形成战斗力,按现行技术干部制度,可一直服役到40-50岁,具有15-25年的稳定的完整的成长过程和服役过程,必将贡献不可限量的成就,一旦成行,前景可谓无限广阔。必然打造成真正的“精英”,实现消防“特种部队”目标,进而形成“救援专家”的新格局。
(二)、立足干部化,打造战斗员的普遍精英化,在实现战斗员干部化解决了基本素质和稳定思想后,必然要求开展“精英化”培训。灭火作战作为抢险救援中的一项消防部队主责工作外,还要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要求消防部队一线战斗员必须“精英化”,掌握多种多层次的基础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不然无法胜任工作而且在处置事故过程中也可能造成二次灾害或对自身安全造成影响,在达到一定的体能标准后,“精英化”培训应注重知识及经验的储备;通晓各类建筑工程的结构及设计原则,可以在火灾救援中合理现场确定搜索人员生命的位置及可能遇险的集中点以及建筑结构危险的程度以决定救援重点、搜救路线和进攻与后撤的时机;研究现场结构力学可以在地震和建筑物坍塌救援中开辟合理的救援通道及设置承重支架以提高救援成功性和安全性;了解常见化工生产工艺及危险品运输方式和危害品的理化特性,可确定科学的施救方法,对于化工工艺装置的研究了解可以指导灭火战斗进攻与撤退的时机及关阀断料等施救效果的判断;熟悉各类常见机械的运动方式及控制方法,可以解决安全生产事故的救援及类似电梯故障、转门夹手、车辆事故救援的突破点等;掌握医疗救护基础技能如心肺复苏、喉管切开、止血补液、骨伤处置、病人运输,甚至开放式气胸、腹部内脏 脱出的战场救护方法,以及强心剂、麻醉剂的使用都可大大增加救活生命的几率,可以说打造“精英”消防战斗员,培养消防“特种兵”可上升空间很大,可取得的成就也让人向往。如果说“干部化”是基础选材工作,那么这种针对单兵素质“精英”化培养则是战斗员应该达到的常态标准。在此基础上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长必然要求战斗员达到可以进行指挥、协调、精确判断的更高层次,也就是需要“等级专家化”。
(三)、消防部队参与救援工作需要“精英化”也更需要在此基础上能够开展指挥工作、具有更高专业技术水平更广泛专业知识的高级人员。实现“干部化”后的消防战斗群体应建立三级技术等级的管理与考核体制,初级战斗员应具备消防灭火与救援技能及熟练操作所有个人防护装备、特种救援设备、各种特种车辆器材使用,对各种小概率救援场景能够充分演习并掌握基础方法等;中级战斗员应侧重掌握除野战应急救护(初级战斗员应具备)以外的更高级繁杂的救护手段为后续医护提供条件,同时个人应在某专业有更高的知识水平与救援方法,有开展科研的能力,并有能力指挥局部救援工作的开展,高级战斗员侧重指挥,掌握各行业的运行方式,迅速建立联合作战的网络,并在网络中心起到主导作用,尤其是对总体救援形式的判断与决策是高级战斗员重点研究的内容。
总之,依托现行体制下技术干部的框架,实现一线战斗员全员干部化,并在此基础上锤炼消防精英,进而全面打造三级消防救援专家体系,是推动消防部队铁军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二、在不同类型不同影响范围的救援工作现场找准消防部队的位置,以“救人”为最高工作标准,充分但有限制的工作,避免随意扩大出警范围,集中精力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工作成效最大化。
《消防法》中确定消防部队“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它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消防部队不论知识积累、经验总结还是器材配备都要以抢救人员生命为最高标准,无论是在地震、建筑坍塌、化学危险品处置还是重大地质灾害、交通事故、群众遇险事件都要态度鲜明,目的明确的执行救人第一的原则,消防部队在近几年的地震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仍然可看到十余名消防队员集中在一处救援现场手抬锹挖的开展救援工作,作风和精神让人感动,但作为拥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设备操作的技术人员,这是一种浪费,如果广泛的将消防队员布置于灾区的各个角落开展搜索工作,同时指挥武警战士、大部队官兵和民兵后备役或政府其它救援人员开展辅助工作,救援生命的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由此可见,消防部队在危险产品泄漏、交通事故、建筑坍塌、空难、群众遇险事件等救援工作中以“救人”搜索生命并提高生存率为主体工作,一旦此工作完成,就应当在政府的协调下将现场交给专业处理队伍或群众组织处置,并及时后撤,保养器材,总结经验,恢复执勤训练进入日常备勤状态,杜绝无谓的警力输出。当然灭火战斗属消防部队的本职专业所以不在此论述之内。
总之,在当前制度,编制及发展情况下,消防部队只有立足“救人”原则,集中精力做好本职,不随意或超范围承担其他专业队伍或政府职能部门职务才能稳步提升自身能力,为人民群众做出最大贡献。
三、学习并汲取其他专业救援队伍的先进经验并加强沟通协作以利于共同完成救援工作,了解并与各相关行业开展联合演练以掌握社会资源逐步确立救援主导地位。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目前,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已深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一些常用的技术,如基因组DNA的分离纯化,质粒DNA的抽提及纯化,RNA的提取,PCR扩增,Southern blot等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强有力工具,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后,这些实验操作技术都涉及到氯仿、DEPC、同位素等有毒有害或具放射性的物质,对环境和人身安全也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弄清这些有害有毒物质的作用,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制度和处理,保证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成为真正的科研阵地。
1 完善实验室安全制度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化学试剂种类繁多且成分复杂。如果处理不好、管理不善,就会对实验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应加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不同的化学品进行分类专人专管,对易燃、剧毒物品应有领用管理办法,签定安全责任书,确保做到责任到人。同时,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购买、运输、储存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使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此外,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经常要用到整只动物或动物的部分组织器官进行实验,因此,建立健全实验动物的临时饲喂、管理和死后处理制度,对动物的食物、排泄物及毛发及时进行处理,对动物的抓咬、逃逸等也应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和制度。
2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提高实验队伍的业务素质。不仅让实验员会操作各种仪器,还必须熟悉实验室各种试剂的性能、毒性、防护等。加强对实验员人员的管理和安全教育。使实验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如进入细胞培养宣前更衣、戴帽、换拖鞋;进入同位素室先穿铅衣,戴上一次性手套,再用盖革计数器将可能污染的物品全部检查一遍,确保没有放射源的情况下开始动手实验;实验中有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毒的挥发性气体,必须在通风柜里进行操作等。实验内容设计要尽量选择无公害、低做实验,实验残液、残渣要少、要可回收,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3 实验室合理设计和布局
实验室的布局是实验室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对实验室应进行合理布局,划分专用的功能区,规定人员物品行走路线、进、出通道控制等。同时,确保实验动物不能逃逸,非实验室动物(野鼠、昆虫等)不能进入,实验室内仪器的摆放要既合理又方便操作。对实验室废液应根据其性质选择适宜的有明显标记的容器和存放地点,密闭保存。放射性同位素室布局在人员活动较少、较偏的房间内,并由专人负责管理。核酸电泳时要用到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进行染色,因此,电泳室要布局在相对偏僻且方便的单间内。进行电泳操作时,要防止EB扩散,一只手戴一次性手套,接触EB区,另一只手接触非EB的器皿如微波炉、电泳仪、冰箱等。
4 各种废物的处理
4.1实验耗材和生物材料的处理:实验中废弃的吸头、Epp-endorf管、手套、试管等定期灭菌后,深埋;废弃的玻璃制品和金属物品应使用专用容器分类收集,统一回收处理。实验废弃的生物活性实验材料特别是细胞和微生物必须及时灭活和消毒处理,实验动物尸体或器官需及时进行妥善处置,按要求消毒,统一送有关部门集中焚烧处理。实验内容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无公害、低毒性药品做实验,实验残液、残渣要少,要便于回收,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4.2放射性物质的处理: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具有灵敏、简便和廉价等优点,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应用普遍,但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会给人体造成损伤,如果使用不当或操作不规范,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损伤人员。在进行同位素操作时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包括使用隔离、专用衣帽手套及防护背心、挡板等。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污染进行安全性教育,实行责任到人的做法,对放射性物质统一保管、集中存放、集中处理的做法。在定购同位素时,根据需要量进行订购。α-31p半衰期为14.5天,在southern blotting应用较广,是危害较大的放射性物质。DNA杂交时,在探针标记、洗膜等几个阶段都涉及同位素。对含α-31p固体废物,放入铁皮箱10个半衰期(约半年)后埋到指定的地点:对于含α-31p浓度较高的液体废物(如首次洗膜液),在厚实的朔料桶放置8个半衰期后倒入专用的下水道;含α-31p浓度较低的液体废物(如二、三次洗膜液),则直接倒入专用的下水道。
4.3常见的有毒物质的处理:溴化乙锭、Trizol、丙烯酰氨、DEPC、甲酰氨等毒性高、环境危害大的物质,分类收集后统一处理。
4.3.1 EB(Ethidiunl bromide,溴化乙锭):EB是一种强烈诱变剂并有中度毒性,应戴手套操作,对于含有EB的溶液也不应直接倒下水道,用后妥善净化处理:EB含量大干0.5μg/ml溶液先用水将EB浓度稀释至0.5μg/ml以下,每100ml溶液加入100mg活性碳。不时轻轻摇荡混匀,室温放置1小时,滤纸过滤将活性碳与滤纸密封在塑料袋中作为有害废物丢弃。或用专用一次性染料清除袋(Gene有限公司)吸附过夜,再焚烧袋子即可。EB接触物,如抹布、枪头等埋入地下。
4.3.2 Trizol:提取组织和细胞RNA的一种重要试剂,在提取RNA时一定要在通风进行。如皮肤接触Trizol,请立即用大量去垢剂和水冲洗,废液埋入地下。
4.3.3 DEPC(Diethylprocarbonate,二乙基焦碳酸酯):RNA酶的强抑制剂,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操作时戴口罩。在通风橱中进行。沾到手上立即冲洗,废液通过废液道排泄。
4.3.4 CHCl3(ChIoroform,氯仿):常用于DNA和RNA提取,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和腐蚀性,易损害肝和肾。操作时戴手套在通风橱里进行,废液收集后埋入地下。
4.3.5 Acrylamide(丙烯酰胺):DNA测序、SSR及蛋白质分离等技术中作电泳支持物,具神经毒性,聚合后毒性消失。操作时戴手套在通风橱内进行,聚合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没有毒性,可随普通垃圾一起扔掉,千万不要倒入下水道。
4.3.6 DMSO(二甲亚砜):是一种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非质子极性溶剂,常用作细胞的冻存液和配制AS。皮肤沾上之后用大量的水洗及1%~5%稀氨水洗涤。
关键词:天然气;配气站;安全事故;辨识;分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E8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3-007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228
1 天然气储配站概况
天然气储配站是利用天然气的自然压力或加压储存、计量、调压,分配给工厂或居民用气的设施,它包括储气罐、压缩机和调压设施,相应的水、电系统,机修化验、控制室,环境卫生及生活设施等,其中储气罐是储配站的主体,储气罐大多为球形压力容器,一般选用两个以上。因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对站内的人身和财产有危害,它还对周边的环境、设施、民众具有严重的威胁。针对此类情况,有必要对天然气储配站安全事故进行辨识与分析,提出安全事故防范方法和控制措施。
2 天然气储配站安全事故辨识与分析依据
天然气储配站安全事故进行辨识与分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行业法律、法规和标准等。
配站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有火灾与爆炸、燃气泄漏、超压供气、中毒等。因此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就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出现上述事故。
2.1 火灾与爆炸
天然气具有易燃烧性、易爆炸性、易扩散性、压力供应性、连续供应性。
2.1.1 燃气火灾。天然气是一种易燃物质,其燃点约为645℃,它扩散在大气中不易察觉,容易引起火灾。输配站场发生火灾多数是由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善和操作不当所造成。因此,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从业人员责任心,加强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其次是要认真排查和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所有工作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天然气的防火与灭火方法,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2.1.2 燃气爆炸。输气工作经常与容器、管线及易燃易爆的燃气接触,做好防爆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常见的爆炸现象及原因有以下五点:(1)容器和管线因为受内外腐蚀作用,壁厚减薄,承受压力能力降低而引起的爆炸;(2)违反操作规程,设备超压工作引起爆炸;(3)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在室内或容器内火种而发生爆炸;(4)油类与氧气进行氧化作用发生爆炸;(5)气焊时乙炔发生器回火发生爆炸。
针对上述爆炸采取以下五点措施:(1)站内设备、输气管道严禁超压工作,若因生产需要提高压力时,要经过鉴定试压合格后才能进行;(2)安全阀和压力表要定期校验检查,保证准确灵敏,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一般定为工作压力的1.05倍,并要有足够的放散流量;(3)安装有输气设备的工作间,应严格杜绝设备漏气,室内通风良好,防止可能漏失的天然气聚集,并严禁烟火;(4)在有可能聚集天然气的场所,输气站场一定要使用防爆电气设备;(5)防止天然气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避免发生火花或使燃气不和空气接触。
2.2 燃气泄漏
燃气泄漏是储配站最容易发生的一种安全事故,如果不给予防止和控制,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由于气站设备、管道众多,潜在的泄漏点无法预料,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燃气泄漏。一方面有设备自身原因(如设备质量不过关、承压元件失效),另一方面设备管道年久失修、老化,接头松动、锈蚀穿孔也会造成燃气泄漏。
要防止燃气泄漏,必须从各个环节抓起。首先必须严把设备质量关。其次,要加强气站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巡回检查。最后是加强值班工人责任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巡回检查。
2.3 超压供气
超压供气是指储配站的出站供气压力超过了规定的值,从而给下游用户和燃气设施、设备造成了潜在的安全威胁。轻者设施、设备损坏,重者造成燃气泄漏、燃烧爆炸,对用户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造成气站超压供气的主要原因有设备故障和人为事故两种,其中调压阀直接影响到气站的供气情况是否正常。而人为造成的超压供气多因职工责任心不强,对站场的工艺流程和设备性能不够熟悉。
2.4 燃气中毒
燃气中毒主要由天然气中的硫化氢和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造成,要防止燃气中毒,应防止燃气泄漏,避免有毒成分进入空气中。当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达到一定值,就会引起轻度中毒,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立即死亡。
2.5 压力容器
储配站由于有高压储存设备(球罐)和加压设备以及配套的电力设施,因此容易发生压力容器本身、压缩机操作、电力设施运行等安全事故。要防范压力容器事故的发生,首先,根据压力容器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指定具有压力容器专业技术知识的技术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其次,要认真制定球罐等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办法和操作技术规程,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督促操作人员严格操作执行。
2.6 压缩机
储配站一般都配置有压缩机,作为给球罐加压的生产设备。储配站内压缩机是仅次于球罐的第二大设备,它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球罐和储配站的安全。
压缩机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除了超压加气外,还有机器本身的设备故障导致的压缩机损坏、燃气泄漏甚至燃烧爆炸等。因此应高度重视压缩机的生产运行和维护保养、检修工作,建立健全压缩机的操作、维护规程和各种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操作工人认真学习和遵守。加强对工人的技术培训,合格人员持证才能上岗。
2.7 雷电及自然灾害
对于配气站地区存在雷电、暴雨等自然灾害时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果避雷装置系统设计、安装不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定要求,管理不善,维修不力,没有按规定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导致避雷装置系统失效,遭雷击后,雷电流无安全的通路,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发生雷击事故,还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如抗震设防达不到要求,发生地震时会导致建(构)筑物及设施的毁坏,如果易燃、易爆的设施遭到破坏,可能引发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暴雨时,如排水设施、设备能力不足,可能导致站内设备设施被淹,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其他事故。
2.8 重大危险源
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生产场所天然气储存量为1吨以上,储存场所储存量为10吨以上,属于重大危险源。对于储存气量超过10吨的储配站属于重大危险源,应按相关要求进行监督管理。
3 结语
通过对天然气配气站安全事故的辨识和分析,能够分析预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便于在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中,对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消除事故于未然,从而保障天然气配气站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彭世尼.燃气安全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is a top priority of the project under construction in the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How to guard against the risk by standardizing th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is a problem that every employee should think about. Through intensive analysis of the risk in equipment manag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ries of precautionary measures, thus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standardizing th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关键词: 在建项目;管理;风险;措施
Key words: project under construction;management;risk;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3-0200-02
0引言
电力施工企业在建项目在履约过程中,设备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设备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一些风险,如果管理不到位,未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控制风险,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小的损失。现就在建项目设备物资管理各环节中常见的风险及防范措施阐明如下:
1常见的风险
1.1 计划管理风险如设备的配置计划没有经过充分的组织论证和经济分析,设备资源配置不到位,设备不够影响项目施工进度,设备过多,增加项目成本且易造成完工后设备的闲置。
1.2 采购管理风险如采购中可能存在一些违法乱纪现象,或采购的设备物资不满足项目要求,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选择的供应方不诚信,有的供应商存在着恶意竞争的心理,为了中标,价格压的很低,在后期供货和提供报务时,从中大做手脚,偷梁换柱,以次充好;或受市场价格的波动,供应商要求加价或终止合同,进而使企业处于一种较被动的局面。
1.3 仓储管理风险如物资仓储没有严格地执行进出库登记制度,疏忽管理,给一些人可乘之机,造成物资材料的流失。或库存管理不到位,造成物资的生锈腐蚀等。
1.4 运行管理风险如在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或未严格执行设备的操作规程,或违章操作,发生设备事故,造成经济损失。超期服役设备运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2防范措施
2.1 加强设备物资的计划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既能满足工程需要,又不浪费资源①企业应作长远谋划,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重点发展核心装备实力,突出各子分公司的专业优势,实现各子分公司之间设备专业优势互补,核心装备可适当购置,通用设备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对社会设备资源的引入研究,要充分掌握社会设备资源结构、价格、设备状况、供应渠道、供方信誉等信息,规避潜在风险,确保外租外联设备高效、安全使用。②国内项目按照“优先挖潜、调剂,适当外租、外联,必需方可购置”的原则编制设备组织计划,对国际项目按照“一点一策、一国一策”和“资源配置国际化、项目管理属地化”的原则。③坚持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实时科学地统筹规划好设备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之间的转换。④设备采用“统一领导、两级集中、两级管理”的原则,物资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采购”的原则,实行科学管理。企业下属各单位在年初上报设备材料采购计划,总部设备材料管理部门进行汇总分析,对同一规格或型号的设备材料进行集中招标或区域招标等,实现批量采购优势,降低采购成本。
2.2 加强设备物资采购管理,控制采购成本,构建集中招标采购平台,实现规模采购效益①制订出台了设备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对电力施工常规设备及大金额的设备纳入公司集中招标采购平台,既规范了设备采购行为又实现了规模采购效益;②对生产经营成本影响大,以及批量大、额度大的物资材料,应纳入到集中采购范围,同时要积极发掘和认真总结各单位物资集中采购中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及管理思路,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和方法,定期以简报的形式通报物资材料集中采购情况。③充分利用设备物资信息系统构建电子招标采购公共服务平台,并在平台上公示设备材料的招标采购信息,做到招标公开透明,实现信息共享,以节约采购成本,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益。④物资采购准入制,完善了后评价体系和“黑名单”制度。招标采购实行“准入制”,供应方必须是企业的设备材料合格供应方,并对合格供应方名册进行动态管理。建立采购后评价制度,对诚信企业,可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合作,构建长期低成本物资采购供应的快捷通道,提高项目抗风险能力。对不诚信企业,取消其三年内在企业的投标资格并在企业内部予以公告,特别恶劣的在行业内部进行。⑤规范招投标活动程序。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操作流程和行为规范,招标程序实现模块化管理。对招标投标的程序(技术交流―招标公告―编制标书―评标―定标―签订合同等)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信息平台上公布,如在企业内部推行设备物资招标文件范本、采购合同范本等。
2.3 加强设备物资的仓储管理,控制非正常的损耗
①建立健全各类仓库管理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如岗位责任制度、验收发放制度、定期盘点制度、帐目单据管理制度等。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库存物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行闭环运行,动态实现对库存物资的全过程监控,杜绝管理漏洞。②对入库材料做到“三不入库”:即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入库,数量不清的不入库,计划外或未经领导批准的不入库;物资验收完毕应立即办理正式入库凭证,并据以登帐、立卡,完成入库手续。③建立库存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内部材料互相调配。④推行物资价差量差管理,加强物资消耗控制。⑤加强库存物资日常养护工作,做好钢筋等物资材料的防潮、防腐、防锈工作,减少物资自然损耗。⑥加强危险化学品与易燃易爆品的采购、运输、仓库保管、使用、安全、环保及监督的全过程管理。
2.4 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严格执行操作维修保养制度,避免非正常的损耗及设备事故①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严格执行维护保养,避免非正常的设备损耗。推行“机长负责制、风险金抵押制、单机核算”等,将设备消耗与产值挂钩考核,定期通报,查找管理漏洞和差距,收效显著。②以设备安全管理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检查活动,如坚持周检月评活动、专项检查活动等,设备安全运行常抓不懈,杜绝了恶性事故的发生。③认真研究超期服役设备的使用对策,定期组织进行安全技术鉴定,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预防措施,加强使用、安装、拆除、维修的过程监管,并成立专门的队伍负责运行管理工作,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④加强作业人员的持证管理,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技能及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总之,设备物资管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问题,思考应对措施,及时解决问题,不断规范设备物资管理,真正地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邹翔.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及发展[J].企业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