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范文

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

第1篇: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分组协作;程序设计

作者简介:时贵英(1977-),女,河北石家庄人,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讲师;刘金月(1978-),女,河北保定人,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讲师。(黑龙江?大庆?163318)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76-01

“程序设计”是大多数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计算机课程,与传统课程的理论性相比,该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掌握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会让学生感觉程序设计课程难学难懂、枯燥无味。因此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教师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求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近年来,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1]其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的特性对于培养新时期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但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当前教学条件的限制等诸多原因,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案例教学中研究学生“如何学”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方法概述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创新手段,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以精心策划的典型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引入到真实情境中,通过倒序方式对案例进行分解,说明案例形成的过程以及实现案例目标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随之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学生模拟实现。在案例教学法的教和学过程中,教师指引方向,学生接受任务,学生是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具体实践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1.案例教学方法的优势

(1)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兴趣。[2]在传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围绕教材,以灌输的方式向学生讲述抽象的概念、语法和算法,导致课堂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而案例教学可以使教学由“单向灌输”变为“双向探讨”,在师生的交互过程中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缩短理论与实践差距,使理论向实践转化。教学案例可以为学生模拟具体生动的现实场景,使学生在短期内可以接触并处理大量的典型实例,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应用于特定的教学环境中,从而真正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知识学习是一种铺垫,是获取新知识的阶梯,而能力和态度的培养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2.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当前的农村和城市,计算机教学基础差别是非常大的。城市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起步相对较早,而农村的计算机教育相对起步较晚,这种情况使大学计算机教育入门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对所有学生布置相同的案例,很难达到满足学生个人需要的目的,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严重现象。

(2)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不强。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太强,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很难在合作中学习到知识、取得成功。

(3)不利于及时了解学生信息。班级规模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班级的规模越来越大,尤其对于公共课来说,教学班级上百人的情况非常普遍,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难度不断增大。在教学课堂上,如果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或参与到讨论中来,平均每人拥有的时间只能以秒为单位进行计算,那么教师要想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似乎不大可能。

二、分组协作学习方法简介

分组协作学习是合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3]它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社会性和有效性,是合作认知、合作情感、合作技能与合作行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与运用。

1.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高校的学生来自于四面八方,其中不乏有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先进的思想。在分组协作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和交流,很容易发现彼的优点,从而受益。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大家必须要想办法组织自己的语言,既不能伤害同学感情,还要简洁明了地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来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这样才能在合作中学习到知识,在合作中取得成功。因此学生在分组协作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合作意识,同时还锻炼了与他人合作的技巧。

2.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

由于班级规模越来越大,因此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与每一位学生互动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通过分组协作的形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就会变得更具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因此很容易发现小组成员中的佼佼者和问题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分组协作在“程序设计”案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第2篇: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育教学改革

一、等级的分配细化操作

(一)案例背景

一位青年教师地成长,就需要不断地打磨、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参加课改科研项目。我参加我校语文组承担的分层次教学子课题,并选取了我将要授课的高一新生物流管理五班为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班。对于中考的失利者一入新学校就要面对再一次考核,并将按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等级,显性的分层教学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困难和教学的困扰呢?

(二)案例描述

当我拿到这个课题时,无从下手,因为怎么分层成为我最大的难题。根据教学情况我们语文组做了大量的工作,借鉴了其他学校分层的经验,也结合自己学校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改变。

首先,初步了解分层教学。我们对高一新生进行第一次摸底考试,让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从心里上重视语文。公布成绩当天,我看到了同学的失落,我并没有给学生马上分层,而是先给同学制定一个职高语文学习计划,再采取了隐性分层的尝试。我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备课,按照考试的状况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A、B、C三层的教学设计,进行一个月的教学后,结合大家的基本情况,给大家说明分层教学的实施。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分层,层次高的学生怕自己被超越,层次低的怕没有面子。

其次,努力加强学生对分层的理解。我的最大困扰就是学生对层次教学的理解,语文的教学是围绕B层学生缩减和展开的,接下来的一短时间出现过C层学生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当一个月过去后,我的一次测试改变了学生的情绪,一张卷子上出现了A、B、C三类题和不同的评分标准,C层的同学没有想到自己的分数可以在测试中超过A层同学还得到了表扬,而且我以此次测试为契机,增强底层同学自信,让很多同学层次进行调整,尤其是C层上到B层,B层上到A层,甚至出现了C层跳级A层的情况,学生重新找回了信心。

最后,把握时机,全面铺开层次教学。有了多次分层次实施的良好反应之后,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自我语文能力测评、对分层次教学的调查问卷以及对分层教学家长问卷调查。分层的测评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也使得分层教学能够一步步走下去。因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实在的收获,自己对自己的语文能力有所认识,并且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有明显的进步,然他们获得了乐趣。

(三)案例分析

分层教学体现的是因材施教,或许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体现了,只是没有系统的运用到教学中。在分层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的感知――尝试分层――实践体会,分层教学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教学法,我们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了解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适合他;而且要让学生真正找到乐趣,找回信心;只有学生接受了,我们才能在层次教学法上走下去。

二、小组合作式学习落到分层教学中的困难

(一)案例背景

我校多年来一直主张小组“合作学习”,这次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主动、自觉、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我们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结合我校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分层次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有时候会造成滥竽充数的学生,尤其是C层同学会共享其他层次的劳动成果,甚至一些小组学习虽然看起来热闹,但实质上己经失控,学习效果不明显的情况。这里,我提供自己的《荷塘月色》教学中的一则案例。

(二)案例描述

在上《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我将全班39位学生按照每组层次1:2:1的比例进行分组学习,采取的是混层次协作式学习这篇文章的4、5、6段的修辞手法,每小组成员设定了不同的任务目标,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好最到位。一声令下,学生们马上积极讨论分析,开始讨论文中的句子。教室里到处是“比喻、拟人、夸张……”的声音,5分钟时间到,没有一组同学把意见统一下来完成任务的。我让每组组长作为代表发言,分析句子的修辞,结果每组都有不少错误,有的组还在争论,有的没有找完,有的层次的学生根本不开口,听别人的结果。于是我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变化分组的学习要求――分配组长记录,小组里A、B、C三层每层一段分析,有异议的单独提出来讨论定稿,最后进行代表发言,看哪组拿第一。

教室里的气氛又开始紧张了,五个小组都积极参与看谁能第一完成,同样的学生还是花了大量时间在讨论上。不过这次效率有所提高,原来没有参与的学生也进行了活动,各个小组基本能够把修辞找出来。但原定的教学时间增加了一倍,本来是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出现了坐享其成,分工不明确的情况,经过及时地调整,学生的明确目标,重新分配工作任务才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案例分析

第3篇: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园-企-校;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体系

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近几年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和实践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取得了重大成效,成为引领当今乃至未来中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1-3]。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是浙江省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和全国高职类百所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在骨干建设过程中紧贴“学校融入区域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主动适应杭州精细化工产业发展需求,依托临江工业园区管委会,整合园区所属化工类大企业资源,创新“园-企-校”合作机制,构建了基于现代精细化学品生产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1 “园-企-校”合作机制

高职教育的理念是服务区域经济,主要向区域和行业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地处钱塘江南岸,聚集了杭州市精细化工如染料、涂料、油墨、日化等行业主流企业,其中杭州百合化工颜料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杭州吉华化工有限公司和帝凯化工有限公司的染料产量位居全国前十,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形成。

专业所在的临江学院,就是由学校、临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与园区企业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通过协议的形式缔约建设的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利益实体,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由园、企、校三方共同组成临江学院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领导由园区、企业、学校三方委派并由理事会任命。这一合作机制有效推动了校企紧密合作,为专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 建设内容

2.1 创新“园-企-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紧紧依托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专业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聘请园区所属化工类大企业杭州百合化工有限公司、杭州吉华染料有限公司、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龙山化工有限公司等10家以上企业的技术能手、管理人员和行业专家开展论证,不断追踪岗位需求,确定了本专业主要职业岗位是是工艺技术员。通过开展主流企业专家进行了“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研讨会,确定了工艺技术员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依据,共同开发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共同参与编写相关项目化教材。

同时为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化工发展的需要,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依托“园-企-校”合作机制,探索一班多制、多时空教学、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2.2 基于现代精细化学品生产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

发挥“园-企-校“合作机制的优势,在临江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参与下,与杭州百合化工、吉华染料有限公司等园区所属化工类大企业紧密合作,成立由专业教师、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和人力资源专家、课程研究专家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根据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探讨每一工作任务的具体能力要求、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将企业生产性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性工作任务,将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设计与开发相应的专业课程。

在课程建设时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增加职业岗位案例和实例,依托参与理事会的临江园区化工类大企业,与杭州百合化工有限公司、吉华染料有限公司开发《染料颜料生产及控制技术》,与杭州菲斯凯化妆品有限公司等开发《日化产品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质量控制分析检测》,与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典型化工产品生产与控制技术》,共同建设6门核心课程。并根据课程标准,组织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职业特色鲜明的精细化工项目化教材。

2.3 推进“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

依据“突出技能要求、贴近生产实际、保证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托三方作平台,通过与园区所属化工类大企业紧密合作,根据精细化工生产批量小、品种多、流程变化大的产业特点,结合绿色化工理念,选择临江化工企业的典型精细化学品和生产工艺,共同设计、共同建设校内化工技术实训工厂―“校中厂”,既可进行单元生产技术与操作实训,也可将单元生产技术进行不同组合,满足各种典型化工产品的流程性生产需求。

2.4 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良好的师资是优秀课程的资源保障。为加快双师结构队伍的建设,依托国家骨干建设,学院通过实施教师企业经历工程,每年派2~3名教师下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通过教师企业经历工程、浙江省“访问工程师”项目,专任教师脱产或利用业余时间在企业真实开展为企业服务,使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得到了利益,完成了一些项目。而且教师在服务的过程中,提高了双师素养,提升了生产实践、科研及专业服务能力,同时拓展了高职院校教育内涵,加强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及校企合作深度。近两年本专业教师企业经历完成率100%,均至少有半年企业经历。

同时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兼职专业负责人,与校内专业负责人一起参与专业建设,聘请一批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完成专业兼职教师比例50%以上。

2.5 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建设

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技能、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是评价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在课程体系中也需突出。通过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为内容的专业教学、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过程,进一步将化工类企业的特定文化如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环保的生产意识等,通过真实情境教学感染和熏陶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自我约束力,在提升其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学院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班级特色项目、兴趣小组活动、举办专业技能比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技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行业调查和就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责任感,增强职业意识。通过学生活动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使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并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

3 结论

职业教育办学和发展必须依托主流企业,必须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才能实现办学目标和高质量服务。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坚持对接主导产业,强化关键要素,依托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推进产学合作的专业建设保障机制,构建创新“园-企-校”合作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建设“校中厂”实训基地,加快双师队伍建设以及构建人文素质体系等建设措施。该项创新模式的开展具有引领辐射作用,为国内其他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范式。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第4篇: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已成为高职界的共识,同时也是世界成功高职教育的基本经验。但高职院校普遍认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是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据校企合作委员会提供的“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调研报告”的数据表明,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非常满意的只有14.29%,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之和也只有57.01%。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出台了若干政策、学校也进行不懈的探索,如推出了订单班、冠名班、顶岗实习等模式。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但也存在“冠名班”就业安置爽约、顶岗实习“以工代学”等问题[1]。笔者认为实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是现在宏观背景下解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校企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又一突破口。

一、实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探索与案例

1.双主体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

实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在企业招收已就业的员工,通过成人高考取得学籍,通过3年左右的非全日制培养,完成学业后发给成人大专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其典型的特征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职工。这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之所在。也正是因为这一特征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成为可能,因为企业是在为自己培养人才。

2.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可行的

笔者十年前在孝感教育学院工作,当时教育学院从事的教育工作就是学校和当地县市教育局、学校联合培养初中教师,孝感教育学院并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后就中断了这项工作。笔者从学校校友会了解到,当年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都是不错的,不亚于同期毕业的师范专科学校的毕业生,这表明这种模式是可行的。而且从笔者掌握的资料看,很多职业院校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探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2009年9月,扬州职业大学与中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招生全日制成人教育校企合作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采用“学历证书”加“技能培训”模式,即“大专学历”与“3G软件工程师/手机UI设计师”相结合。目前从联合办学的效果看,预计就业率达100%,全部取得学历[2]。

3.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成功

案例[3]

这2所学校2007年在浙江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和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通过双元招招生、双元计划、双元教学、双元管理和双元评价试点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企业、学校、学员、社会都满意的高技能人才,为国家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现在(2011年)浙江省已有22所高职院校、150家企业、近万名学员参加成人高等职业教育。

二、实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意义

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对学校、企业、社会、政府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1.对学校的意义

(1)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由于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员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学校的学生,这样校企双方的利益就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可调动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

极性。

(2)有利于学校的教学改革。正是由于有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才使学校有可能克服基于学校职业教育的缺陷:“不管学校的教学内容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一线所应用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相比,总有距离;不管学校的实训设施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一线最新生产设备相比,总有距离;不管学校的专业课师资如何‘双师型’,与生产、服务一线技术专家、操作能手相比,总有距离。”[4]而实施基于学校企业合作的教学改革,探索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共同配置教学资源,共同进行质量评价,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实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育人,也是对“现代学徒制”“双元制”的一个探索,因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具备了“现代学徒制”“双元制”的一些基本元素:学校和企业在职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现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共同育人、风险公担[5]。

(3)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高职的高中生源持续下降、每所学校的招生计划也在逐年递减。实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可以弥补高中生生源的不足,推动全日制普通高职职业教育和非全日制的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从而奠定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对企业的意义

企业可按企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划培养本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从而稳定产业工人队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产品升级、企业转型和企业的发展。同时,采用这种模式能加快技工培养的速度,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主任刘康认为[5],采用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一个初级技工到拥有技师资格的周期将缩短3~5年。这就为企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的快速培养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3.对社会(政府)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的“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结合将使成人高等教育焕发青春。

三、对实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几点思考

第5篇: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工程机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27-02

作为国家重要产业的工程机械行业,近几年产销和经济效益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工程机械服务贸易业(包括工程机械产品批发和零售、售后服务、二手机械租赁经营等)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派生产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然而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又十分缺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尽快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去满足市场需求。高职教育是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在各种关键技术岗位能熟练工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还要与多变、多样的关键技术岗位结合,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发展需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同时随着我国的社会生产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快速转变,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来支撑企业的发展和转变,所以企业要密切关注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校企合作既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又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

一、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国大力发展了职业教育。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结合国家的国情和特点,逐步探索出了多种发展途径,其中公认的有效培养途径是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为了让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就要认真研究、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其中几种典型模式的特点如下表1所示。

表1典型教育模式的特点

以上几种典型模式的共同点主要有:①拥有完备的职教法规:这些国家有十分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日本制定了《产业教育振兴法》《职业教育法》《学校教育法》《社会教育法》和《职业训练法》等;美国有《国防教育法》和《帕金斯法》;德国则颁布了《企业基本章程法》《职业教育法》《改进培训场所法》等法规,明确规定了学校、企业及政府的责任和义务。②有政府财政的积极支持:政府主要通过立法和财政资助手段来间接地干预教育,而后者是最有效的教育政策。从1990年起,美国政府每年用于企业员工培训预算均超过70亿美元,而德国的企业、工会和政府部门分别承担了职业教育的培训经费,并且法律上还规定了政府、企业最低投资比例。③企业全程参与办学:这些国家在校企合作实施的过程中都很重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要求企业不仅要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条件建设,而且要积极的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教学计划的制定。如德国企业为了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不仅制订完善的培训规划,而且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使教学有足够的物质保障。澳大利亚的所有“TAFE”学院的董事会每季度开一次会,研究和决策学院的规模、教育产品开发、人事安排、基建计划和经费筹措等问题,而主席和绝大部分成员都是来自企业第一线的资深行家。④确立完备的人事保障机制:全面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职业资格体系是这些国家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一项主要政策。这些国家把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等值来推动资格证书的实施,形成了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既找不到工作,企业也不能录用的用人机制和社会环境。以上几种典型模式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办学的主体不同。德国的“双元制”是以企业为主的模式,以学校为主的模式是美国的“合作教育”,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以“行业主导型”为主的模式。

二、我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分析

我院根据行业企业市场的需求,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先后和常林股份、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保时捷、丰田汽车、河南海威路桥、美国思科、广州风神物流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举办了各类“订单班”,覆盖了15个专业。订单班的模式和特点如表2所示。

表2 订单班模式和特点

三、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目前,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订单培养”、“校企共建”、“顶岗实习”方面均有所体现,但结合工程机械生产及维修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和国内外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改进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6篇: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培训;创新路径;战略性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159-02

校企合作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校企合作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校企合作总处在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因此,如何创新校企合作培训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创新校企合作思路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不过,就近几年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校企合作有点“一冷一热”。这种“一冷一热”被社会上普遍认为是职校很“热”很积极,企业方相对消极,但有的企业也认为企业其实很想与职校进行合作协调,只是学校方没有给出过多的回应。职校教育规模发展不同,企业用工需求的多样,使得目前校企合作机制有多个方面,但普遍停留在表面层次的校企合作,并没达到深入的校企融合的合作程度。要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校企两方面“双赢”为目标。

首先,职业教育跟企业一样需要做品牌,通过品牌实现校企融合。企业有了品牌才有定位,学校对培养的定位也将更加清晰,它借助行业品牌资源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职业教育的品牌效应。

其次,校企双方要保障持续的合作,而提高质量是持续合作的保障。要完善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各地和高职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制度,完善质量监测体系。

再次,校企合作要走出陈式化,两者的沟通交流不可或缺。不仅学校应时刻关注企业的需求变化,企业也要适当指导学校进行专业方向调整,实施灵活的培训方案。校企合作是一个共识的问题,因此双方的沟通定位更加重要。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定位清晰,学生的定位才更加清晰。

最后,把握校企合作中学校的话语权。校企互补的核心在于合作的深度,而育人是基础,否则保证不了供需结合。校企合作中,职校应该是主体,作为校方需要培养出专业性强,高水准职业人才,而非培养一线工人。只有坚持职校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以培养为基础向企业输送专业性素质强的人才。只有学校在育人和办学环节加强,诸如课程设置方面向更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转变,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助推校企融合的良性发展。

二、深化校企合作层次

共同把脉专业建设。学院与企业通过由双方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力量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工作,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学资源库,共同担任校内外课程教学、企业实践指导、技术项目研发和工艺改进工作,并将企业意见纳入专业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对接,使专业设置和调整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例如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定期组织“学院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高层论坛”,邀请高层次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新飞集团、豫飞集团、金龙铜业等31家市内大中型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对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问诊把脉,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共同革新教学课程。在国家教学大纲基础上,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大力推行全真案例和项目教学法。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共同编写教材,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通过采用企业实施的经典项目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企业项目开发的实际环境,了解一个项目完整的开发流程,不仅学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出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共同进行学生考核。首先,取消以简单客观题为主的标准化考试,而引入以企业实际项目为基础、企业参与命题的“案例考试”方式,每个科目的案例考试题目均取自相应技术领域内知名企业的实际项目。其次,学生毕业时,企业要对学生进行入厂考试,由企业人力资源部出题、监考、评卷,毕业生只有达到企业规定的培养标准,才予录用,确保委培生的培养质量。

共同建设实训基地。首先,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派出工程师、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师傅,协助学校制定专业实训基地扩建方案,既有先进性,又有实用性,增强了专业的实训能力。其次,企业结合自身生产实际,为学校提供生产设备、生产材料,支持学校强化实训能力建设。第三,把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积极无条件的接收学生到企业实习。

共同组织师资队伍。实行校企师资建设“双向流动”模式,一是企业选派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任专业课,与学校教师一起研究、共同编写教案,指导学生训练。二是自愿接收学校教师下厂实践,为教师下厂实践提供各种方便,在知识更新、业务素养和团队作风等方面有很大提高,增强教师的“双师型”能力。校企共组的师资队伍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熟悉行业工作标准、企业工作规范和任务工作流程,相互学习和共同促进,对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新乡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以来,共从企业选调了25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同时陆续派出21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共同完善实训教学。在实训课程中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和工作项目,使学生得以亲历企业工作的真实环境,为今后顺利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实训课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企业设计要求,以项目导向进行教学。学生实训由企业设计师和本院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专业教师主要进行理论方面的教学,企业教师则进行技能操作方面的指导,校企互补,紧密配合,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任务。在整个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企业教师是项目负责人,专业教师是项目设计总监,学生按岗位分组,根据岗位标准执行项目任务。项目负责人和项目设计总监对学生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掌控,学生则需要用团队的整体合作,自主查找资料,自己创意完成项目。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评价要由企业教师、专业教师、学生本人按企业项目标准共同进行评价,使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符合企业的实际要求。

三、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引入商业性项目。积极和企业展开形式多样的合作,引入许多商业性项目,让学员学以致用,通过项目实践提升自身综合水平,。对于学员来说,商业性项目一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报酬,达到了勤工俭学的目的,一方面通过参与实际的项目和一线实践,积累了经验,了解了企业和市场最新需求,从而为今后的就业甚至创业增加了砝码、打好了基础。而最为关键的是,企业也获益良多,既能以较低成本、高效地完成项目,产生效益和利润,又能通过实践来网络人才,可谓是一举两得。

引入战略性合作。校企战略合作就是校企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校企战略性合作不仅有利于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也有利于双方就人才培养、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深造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例如2012年12月华侨大学与厦门航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华侨大学厦航学院,双方就人才培养、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深造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其中包括华侨大学为厦航员工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培训、厦航优先招收华侨大学优秀毕业生等。同时,厦航将为华侨大学的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实践基地。

引入企业专家授课。引入企业专家授课就是引入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作为企业深入校园的新模式,企业的高层和培训人员走进校园,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职业、通向社会的窗户,也可以使大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升,掌握实际技能,为自己将来职业道路的发展增添重要的砝码。例如2011年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盛大客户关系管理事业部、ICMI(国际客户管理学院)三方联合启动了“构建呼叫中心行业标准资质认证工程”,盛大的资深培训师、技术人员和管理层将走进校园,以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广大学子传授来自行业第一线的咨询和业务技巧。表现优秀者将有机会在通过认证考核之后,进入盛大学习和工作,获得定向培养和专业培训。

引入虚拟订单培养。虚拟订单培养比引入企业专家授课更深入一步,就是企业将派专家到学校围绕本企业愿景、企业文化及制度、品质管理、产品生产及管理等内容进行授课,还将由企业提供真实的毕业设计课题,利用企业的专业设备与实训条件让学生有效开展毕业设计,由企业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有效推进毕业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平台不仅让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得到企业专家的悉心指导,还可以更加了解行业,真刀实枪地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有效提高专业实际技术能力与素质。对企业来说,可以把企业文化、岗位素质教育融合进教学中,缩短“准员工”岗位适应期,同时学生的“顶岗”表现,也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有利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袁新文.校企合作如何真正“水融”[N].人民日报,2010-05-14.

[2] 杨涛.校企合作培训,路在何方[N].经理日报,2012-06-28.

第7篇: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

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是当前迅速发展的信息化关键技术,是反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三个层次中的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的主要内容,它比“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层次更高,而且比“多媒体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更贴近实际需要。为适应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为适应全社会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必开的一门新的公共课程。

1《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的特点

从2008年开始,紧紧围绕把学校建设为西部地区高水平的大学的目标,为了实现学校提出的“三高一强”人才的培养,着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贵州财经学院学院同意增设《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为全校学生的文理基础限选课,从最初单一专业基础课逐步转变为目前多专业、多学科必须掌握的公共基础课,突显了《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在财经类院校多个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体现了我院的培养目标和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相符合的宗旨。经过建设发展,《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已具备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合理的评价方式、较强的交互性等,该课程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原理知识,更强调了实践和两种新技术的整合应用,讲授内容不仅包括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基础知识,技术部分还包括四个软件的具体教学和应用: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和影视制作的实践。

1.2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针对的是学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以丰富的网络多媒体知识深得学生的喜爱,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以课程为中心,重视概念的讲解、知识点举例、上机练习等常规手段的运用,强调的是局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可能比较容易掌握每一节课的基本知识或者是课程的基本知识,但是对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课程的系统性概念等很难把握,而且因为该课程是基础课程,课时量有限,但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得贵州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计算机能力较差等原因在接受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以上原因,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用案例教学法推进教学,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和特点。

1)目的性。《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自己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需要创新性的课程。我们根据学生和课程实际,设计出以“以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与促进下完成案例的学习,并能在案例学习基础上自己创新出新的作品。

3)交互性。在案例学习过程中,通常需要师生交互、学生与学生交互。在交互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拓展原有的知识范围,从而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教学案例贯穿《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理论教学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围绕每个教学知识点,我们贯穿多个案例来加以说明,这个不仅应用在四个软件的教学上,在前期介绍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知识的时候,也要始终坚持选择案例来讲解知识点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一直处于案例教学的环境中,案例主要包括:教学案例、教学拓展案例和学生案例,这些案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选择的讲解:教学案例是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讲授的,是围绕着课程知识点选择的;教学拓展案例是根据知识点来进行拓展,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讲授;学生案例主要是给学生展示以前学生所做的优秀案例或是本届学生所完成的案例。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为了具体的任务进行学习,这样学习针对性比较强,学生更易于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易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性,学生可以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延伸,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4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改革中的实际应用环节

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或设计恰当案例,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情境引入和案例选择,案例分析,案例拓展,案例展示和案例讲解。

4.1情境引入和案例选择

这个环节不仅是案例教学的开始阶段,也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学生对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总会印象深刻,所以我们要创设和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案例不仅要能很好的体现教学内容,还要是学生喜爱的或者易于接受的,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欣赏图文声并茂的网络与多媒体作品,并且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Photoshop中的图层教学时,给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个人简历封面的设计,并对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想在找工作时向用人单位提交和别人一样的简历么?想不想制作个性化的简历封面呢?怎么才能把大家想要的元素加入到简历封面上呢?大家想想我们如果把几张写了字的纸重叠在一切的效果是什么情况?如果错开重叠呢……

又如:在学习如何运用Dreamweaver设计制作网站时,为了让学生能学习到完整的网站设计技术,笔者设计了一个大学生比较喜爱的个人网站的设计和制作(本制作采用了QQ上流行的漂流瓶的页面,页面元素也是大学生喜爱的元素类型),并引导学生:大家看到这个网站觉得熟悉么?你们在哪个地方好像也看到过?我们能否细心点,也能把现在流行的元素加入到你想要设计的网页中呢?大家想不想也设计一个自己的网站?让更多的朋友人认识你呢?然后引入教学知识点:该例子包括了网站设计的所有基本步骤,下面一起来分析该网站的制作。

4.2案例分析

学生对案例产生了兴趣,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知识点和案例对应讲述,在上述个人网站的案例分析过程中:从站点的创建、建立站点结构、页面创建与编辑、用表格和层等对页面布局、页面元素的设计、超级链接和热区的制作、CSS样式设计、用代码进行页面设计和测试站点及站点上传等,教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让学生能够深刻的记住设计制作网站的步骤和方法,进而也比较容易进行下一步拓展案例的实践应用中。4.3案例拓展

在实验课上,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前提下,自己创新、实践独立完成作品。该阶段以学生的具体操作为主,学生首先自己动手实践教师上课所讲的案例,然后就利用网络查找素材,利用技术实践自己所设计的案例。教师要指定具体案例制作的范围(案例范围相同,学生可以互相比较、取长补短),但是不指定具体的内容(学生在设计中创新不会被局限),比如:利用Dreamweaver完成个人网站、寝室或班级网站的设计制作,利用Photoshop完成个人相册封面、简历封面、校园宣传海报的设计与制作等, 在完成班级网站或寝室网站的案例过程中,允许学生自由选择1-2个同学作为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案例,培养他们之间的协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当学生没有创意时给与引导,对学生技术性的难题给与指导,对学生作品的创新意识给与赞扬等等。学生在案例完成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大胆地尝试,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拓展案例的完成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4.4案例展示

在这个阶段挑选出部分典型案例(能够反映教学知识点的一些典型案例或者是优秀案例)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自己展示,借助这个阶段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还可以在展示过程中选择一些技术强的学生作为教师的助手,在今后的实验课中,让他们作为小组的组长来帮助其他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在展示案例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案例的优点,赞扬学生的创新点,要鼓励其他学生发现自己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4.5案例讲解

这个环节的案例讲解主要是讲解学生案例,对于学生案例中比较难的部分再重新进行阐述,相当于复习巩固的过程;在学生案例中,会出现在教学中并没有讲解过的知识点,有些知识点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阐述,相当于是知识的拓展;对于过难的知识点,教师要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自学完成,可以在课后辅导。通过这些环节,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完课程之后,能够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术,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用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5小结

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教学表明,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案例教学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很好的融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同时这对于深化我校教学改革中如何能培养我校大学生“三高一强”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余闻婧.案例教学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44-46.

[2] 朱秀丽,陈劲松.案例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煤炭技术,2010(4):228-230.

第8篇: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 数字科学家;校本选修课程;金鱼吐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3-0019-02

概 述

数字科学家计划(ESP)是北京师范大学项华副教授提出的一种大数据环境下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为宗旨,以探究式教学为鲜明特征,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为核心,播种未来科学家种子的教学模式的推广方案。建设数字科学家校本选修课程是实施数字科学家计划的一项基础内容。自2013年3月起,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开始试验“数字科学家”校本选修课程。课程以八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与实践。

1. 课程性质

(1)属于校本选修课程,不是正规课堂教学的简单延伸。

(2)课程具有特色,与科学课程或物理课程功能互补,协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3)体现科学魅力。

(4)体现科学思想与方法。

(5)基于计算机手段或方法。

2. 教学目标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同时体会科学思想和方法。

(2)知道科学的本质和STS,同时品味科学的魅力。

(3)理解数据探究的基本概念(包括典型的软件和网络)。

(4)掌握数据探究(包括典型的软件和网络)的基本技能。

(5)体验数据交流与传播的价值。

3. 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

选修课程以数据探究理念为指导,由浅入深,确定了由视频分析、仿真模拟和可视编程三个课题模块15个课题组成。其中,视频分析模块由诸如“Face to Face,Eye to Eye”、“月球环形山”、“出租车超速了吗”等课题组成。仿真模拟模块包括“初识Algodoo”、“暴走迷宫”、“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等课题。可视编程模块包括“初识Scratch”、“投票计数”、“反应时间”等课题。

选修课程的模式是在WebQuest(基于网络的主题探究)模式基础之上改造而成。主要有五个模块:(1)核心问题;(2)任务指南;(3)海量资源;(4)实施“做中学”;(5)交流与评价。

选修课程配有专门的教学网站——数字科学家网站。网站设有“智慧乐园”、“工具乐园”、“数据探究”、“交流共享(BBS)”等栏目。

选修课的教学模式流程如图1所示。

“数字科学家”课例—— 金鱼吐泡

“数字科学家”不仅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同时提高学生数据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从下面的集趣味、知识、方法、技能为一体的 “金鱼吐泡”案例,可以窥见数字科学家校本选修课程的特色。

1. 课例设计

(1)选题:液体的压强和浮力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与生活中各种现象息息相关的内容。笔者针对这一部分知识,利用数码相机可以实现精细观察的特点,突出趣味性和有益性,通过模拟并测量金鱼吐泡,知道气泡在水中究竟是如何变化的,掌握数码相机高速摄像功能的使用,学会利用QQ影音和几何画板解决问题。

(2)材料仪器:网络搜索引擎、烧杯、水、胶头滴管、细吸管、数码相机、QQ影音或其他视频播放软件、几何画板软件、外加光源。

2. 课堂实施

本节课以亚太实验学校八年级15位学生为实验对象,以WebQuest模式展开教学。

(1)核心问题

通过播放金鱼吐泡网络视频(如图2),提出核心问题:小金鱼吐的气泡在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气泡为什么会这么变化呢?

教师在进行实验前首先点评一下学生实验方案,有助于学生改进完善方案,训练学生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帮助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方案的问题,提高实验正确率。实验时要注意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学生按实验设计模拟金鱼吐泡,另一个学生用数码相机高速摄像功能拍摄。

(3)分析数据

将获取视频在电脑上播放下来,会发现气泡摇晃上升,逐渐变扁,但不确定一直变大。使用几何画板分析视频截图中水平方向上气泡的截面积,发现气泡确实逐渐变大变扁。

(4)数据交流与评价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学生思考交流气泡变化的原因,并反思本节课内容和个人及小组表现。(教师提示:结合液体压强和受力分析的知识;思考:①气泡为什么会上升? ②气泡为什么会变扁?③气泡为什么不是直线上升,而会有晃动?)

第9篇: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范文

家庭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才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引导家长树立教育子女的正确思想和观念,掌握优教优育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通过凝聚家长力量为学校工作取得更大支持提供渠道。中学家长委员会积极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效力,构建和谐教育环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班级家长委员会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然而,近几年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被淡化,有的学校的家长委员会纯粹是个形式,甚至有的学校从形式上把家长委员会撤消了!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中学,家长委员会的地位常常被忽视,究其原因,有以下五点: 首先,作为家长委员会的重要参与方学校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无暇顾及,或看不到家长委员会在构建和谐校园,推动教育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而固执地坚持旧的思想和做法。其次,家长委员会的功能定位仍然以向社会解释介绍学校工作为主,家长们常常以"被告知"的形式获得学校信息,家长的行动很被动,无法发挥共同教育学生的积极作用。再次,家长们对当代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水平了解甚少,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很难契合。第四,处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人口呈外流趋势,人员流动性强,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沟通上的不畅通,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实效性被迫打了折扣。第五,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推动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在初中家长中产生负面影响,是不争的事实。

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对于学生的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中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可以整合和协调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教育环节。初中班主任与家长合作主要是指初中班主任与家长之间为了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而采取的一致性教育。初中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可以整合和协调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教育环节--家庭和学校的力量,使学校和家庭能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优势,形成有效的综合力和协同力,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实现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班主任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实践者,也是开展家校合作的组织者,家校合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初中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意义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是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中的生活经历与环境教育对初中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家庭和学校作为中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能相互支持和配合,最终则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合作可以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决不是学校单方面可以完成的,必须得到广大初中生家长以及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在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的情况下它才能顺利实现。合作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所以学校和家庭必须重视家长委员会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