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保基金历史收益率范文

社保基金历史收益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保基金历史收益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保基金历史收益率

第1篇:社保基金历史收益率范文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现状

社会保障制度尤其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自建立个人账户以来,养老保险基金因为规模大成为社保基金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因时间久而成为社保基金中最难管理的部分。目前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渠道十分有限,基金的收益率偏低,这一方面使得基金呈现逐渐贬值的趋势,另一方面使得目标替代率无法实现,从而动摇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基金的实际收益率不足2%,而2005年以来的加权通货膨胀率却达到2.22%,这意味着积累基金每年自动缩水几十个亿。如果收益率得不到提高,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就难以为继,老年人的生活就得不到保障。

二、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存在的问题

1、社保基金积累不足。一是我国社保基金筹资模式长期以来都是现收现付制,历史上没有基金积累,即使引入个人账户,因为人口老龄化和转制成本无法消化,个人账户被挪用,有名无实。二是企业缺乏主动缴费的积极性,少缴漏缴欠缴的情况大量存在,屡禁不止。三是基金管理不规范,管理成本高。

2、投资方式单一,效率低下。为了防止社保基金的挪用和流失,在地方性社保基金的管理方面,国家对省级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做了严格限制,只允许银行定期存款和投资国债,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但随着老年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保基金的巨大缺口亟需通过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来实现。而目前省级社保基金单一的投资渠道和管理方法将影响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迫于安全性原则的要求以及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的现状,我国大部分社保基金只能存于银行或购买国债,取得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或分红,表现为“重保值、低增值”。另外,基金运营效率也不高。由于社保基金运营缺乏相应的投资部门和专业人才,法律限制严苛,影响了基金运营效率,降低了资金的投资回报率。

3、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泛行政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既不是独立的金融企业,也不是政府机构;既难以保障社保基金所有者的权益,也不具备承担金融风险的能力。在这种“泛行政化”制度设计下,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很难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的会计审计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此外,基金投资运营缺乏监督制衡和信息公开。我国基金监督体系发展不健全,内部监督和政府监督、监督和运营均出自一个利益部门,这种集裁判和运动员于一身的角色确定不可能产生有效的监督制衡。另外,基金投资运营的渠道和额度透明度不高,基金拥有者不知道自己的资金用在哪里,效果如何,为各种违规违法行为提供了可能。

4、管理主体分散。目前地方社保基金的统筹层次较多,管理主体多元化。如央企和省属企业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统筹主体为省级社保机构,而医疗、生育和工伤保险则由市级或者县级统筹管理。现有的管理体制在影响基金存量规模的同时,也增加了管理链条和管理成本,使社保基金的管理难度增加。

三、国外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经验

1、美国。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构成。按美国现行政策,社保基金结余只能投资于美国政府发行的债权或由政府担保利息和本金的债券。关于债权的兑现,财政部也特别做了相应的规定:一是明确社保基金提前兑现的用途:只有社保信托资金用于支付与社会保障项目有关的支出时,才能提前兑现。二是对特别债券的兑现顺序给出了严格的规定。

2、新加坡。新加坡实行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种实现个人账户完全积累,政府集中管理,并涵盖养老、医疗、住房、投资和教育等多项计划的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雇主和雇员必须按雇员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公积金,他们缴纳的所有公积金款项都存入政府为每位会员设立的个人账户中。相关投资决定由新加坡货币管理局(MAS)和新加坡政府投资管理公司(GSIC)执行。其中,MAS负责中央公积金对国债和银行存款的投资管理,而GSIC负责把积累的基金投资于国内的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部分国外资产。

3、香港。香港建立的强积金制度是一项采取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实行市场化投资营运的强制性养老储蓄制度。香港强积金计划基本上不对投资工具的种类加以限制,但对其质量的要求较高,比如债券必须是投资级以上或已上市、股票必须经认可上市且已缴足股款、认股权证必须是交易所上市的认股权证、存款必须存入合格银行等。此外,为规避货币风险并控制风险集中度,香港强积金计划规定外币资产不得占总资产的70%以上,对任何一家公司的证券投资也不能超过总资产的10%,在雇主营办计划中也不可把超过10%的计划资产投资于雇主及关联企业发行的股票或其他证券。

4、日本。在社保基金运营方面根据委托对象的不同,厚生年金基金的运营方式可以分为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和投资顾问公司三种类型。证券公司的委托协议分为年金信托和年金指定信托,它们可以与其他基金、资产共同运用,也可以和各年金分别运用,按实际收益进行分红。人寿保险公司的合约一般分为“一般勘定”、“第一特约”和“第二特约”。一般勘定使用频率最高,其资产运用形式与个人保险等保险资产共同运用,其分红按保证利率进行:保证利率在l996年4月从4.5%降低至2.5%,从1999年起调整为0.5%~1.0%。

四、关于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监管体制。国家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向、范围、项目投资比例给出原则规定,这是社会保险基金规范运作和良性发展的基石。目前尽管有中央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但这仅仅只是针对全国社保基金,不是全部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而对其他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在法律上还是空白。我国筹划多年的《社会保险法》已经出台,相信可以为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指出一条明路,确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有效。为了确保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与有效,防止社保基金的挪用,防止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与危机,需要建立与完善社保基金运作的监管体系。通过法规和机构的作用,确保对多元化投资的监督与管理,调控基金资产的结构与比例,形成一个多元、分散而又规范有效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体制,并依此来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社保体系的完善。

2、建设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培育市场化的独立基金管理法人机构。要通过入市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关键是要培育基金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其包括:完全独立的基金法人,他们受托承办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并以其经营业绩获得收入与利润;专业化的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机构,可以通过竞争机制来参与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商业性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与商业保险机构也是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主要竞争者之一。从现实看,政府社保部门受其职能、资本运作专业化水平以及资本市场管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其管理社保基金的运营效率在市场条件下较难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因此,通过市场竞争实行委托投资,将是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有效途径。

3、选择合适的最低收益率。社保基金基于保值的需要,不少国家都规定了社保基金投资的最低收益率,并以此作为社保基金投资效果评价的标准。若社保基金投资的实际收益率低于预先设定的最低收益率,就应该采用必要的措施,如改变投资方向、投资项目以及调整持有资产的比例等。因此,最低收益率的确定是社保基金投资可行性评估的重要环节,是社保基金投资效果评价的关键考核指标。在确定最低收益率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在设置最低收益率时应考虑物价水平的影响,最低收益率应不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二是最低收益率应是中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率,是一种较为均衡的收益率,建议采用历年投资的年平均收益率。

第2篇:社保基金历史收益率范文

2003年6月,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授权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等6家基金管理公司托管社保基金,社保基金正式进入证券市场。

从国际经验看,引导社保基金投资证券市场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和理性选择。通常国外养老基金占整个资本市场资金的25%-45%,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1990年美国养老基金投资股票的金额就占美国当年股票市值的25.2%,2003年高达32.9%。同时发达国家对养老金进入股市进行投资均持积极态度,其养老金的投资渠道较多,而投资于股票的比重也较高,其中英国和美国更突出,其养老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分别占到了53%和46%。而发展中国家,养老基金进入股市的比例相对较低,如墨西哥等国家目前还限制股票投资。

从2002年世界各国家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来看,股票投资也是各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而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其收益率明显好于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国家。如美国的养老基金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年平均收益率为10。6%,实际年收益率最高的瑞典达13.5%,最低的日本也有4.9%。而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国家,如肯尼亚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收益率为负值。另外,中央政府集中投资的收益率较低,委托公司间接投资的收益率较高。

二、中国社保基金入市的风险分析

虽然从理论上讲,社保基金人市能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实现自身的保值增值。但在实际操作中,中国社保基金人市的风险还是非常大的。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证券市场本身的缺陷及波动风险。中国的证券市场只有十几年发展历史,市场秩序和法规建设还很不完善,上市公司治理还不规范,监管体系也不够严密和成熟。尤其是近几年,“股市地雷”频频引爆,上市公司造假、大股东占款、券商违规挪用资金等问题突显,更加剧了投资风险。

2.制度风险。由于社保基金人市的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所引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具体地说,其风险主要来自于:(1)由于相关法规滞后产生的制度风险。目前中国对社保基金具有约束的主要法规仍旧是2001年12月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现在的操作来看,该法规已有诸多不适应之处。如:社保基金人市的比例和其他投资渠道的比例限制还有待商榷,操作模式中部分采用理事会直接投资的方式与《办法》规定的方式也有出入《办法》中对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的限制等都应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进行调整,以规避制度性风险。(2)由于委托一关系产生的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社保基金理事会目前委托专业机构运作社保基金,这就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委托―关系存在一个严重的弊端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对称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如有的基金管理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社保基金进行关联交易,易产生关联交易下宁可亏社保的钱、也不能亏公司的钱的行为,同时,监管层也存在着将社保基金视为企业融资的工具和救市的工具的倾向。

三、中国社保基金入市的风险防范

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活命钱,它直接涉及到几千亿人民币的资金安全和老百姓对政府的信心,因此其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谨慎投资、安全至上”一直是社保基金投资证券市场的基本原则,防范风险也成为摆在监管层面前的首要课题。

1.设置合理人市比例。社保基金人市并不是说所有的投资都投到股票市场,它只能是部分社保资金进入股市。因为投资于股票虽然可获得较高的收益,但面临的风险同样较大。从国际经验看,各国都对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作了具体的规定。但由于各国社保基金规模、投资重点、基金管理人素质以及股票市场发达程度不一,对这一比例的规定也存在较大差异。《办法》规定,中国社保基金用于投资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不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不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高于40%,应该说这一比例较高。尤其是在目前证券市场比较低迷的时期,更是应该谨慎投资,严格控制入市的资金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并在每次增加数量时进行认真论证,以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性。

2.注重投资品种的选择。在既定的人市比例下,选择什么样的股票品种投资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确保社保资金保值增值的最关键环节。中国上市公司股票良莠不齐,社保基金对其投资时更应精心挑选。挑选的基本标准是绩优而有成长性的公司。比如,对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产品、和技术,在认真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实地考察。根据现资理论,为降低投资风险,还必须进行有效科学的投资组合。从上市公司2004年年报来看,社保基金持股的公司业绩基本良好,其持有的1/2品种筹码相当集中,说明其他机构也持有这些品种,应该说,其选股还是较具专业水准的。

3.严格选择基金管理人。就中国目前社保基金投资而言,风险小的投资由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运作,风险高的投资则委托专业性的投资管理机构进行运作。该模式的运作效率较高,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险,但这些专业机构也不能保证社保基金只赚不赔,他们的经验和技术不同决定了他们对风险的认识也不同。特别是在中国目前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机构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对社保基金营运管理机构的选择上更要慎重。从国际经验看,通过公开招标挑选社保基金管理公司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式。基金公司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或中外合资的。社保基金管理部门要严格核查市场准人资格,通过考察经营机构注册资本、业绩、财务、以及信用评级等条件,从而选择合格的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除此之外,要对试图进入社保基金投资经营领域的各类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和认定,提高中介行业的整体素质,避免因中介机构资质不佳带来的非系统风险。对已经运营的金融机构要经常性地进行清理整顿,对不合格的及时清理出局,从而实现规范化监管。

4.保证投资期限与币种匹配,防范利率和汇率变动的风险。因为中国的利率和汇率都进入了小幅微调的周期,所以要防止利率和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确保投资期限和负债期限大体一致,以使投资的利率风险最小化;二是资产货币和负债的货币相匹配,以使汇率波动的风险最小化。在这方面中国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可以借鉴墨西哥、瑞典等国的做法,在初期以指导意见的形式明确社保经营机构在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以及所持币种方面的匹配目标。待条件成熟后,再以告示的方式引导社保经营机构将资产和负债进行匹配,并通过经常性的检查对其进行督促,同时把资产和负债匹配要求作为筛选社保经营机构的一个重要环节。

5.建立以风险为基础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社保基金运营的透明度。该制度包括:(1)负责社保基金运营的基金公司应每年一次向社会公布社保基金资产、收益、现金流量等财务状况;(2)每季度向社保基金理事会提交社保基金财务会计报告、投资管理报告;(3)社保基金投资发生重大事件,如社保基金资产价值大幅度波动,投资管理人减资、合并、撤销、解散、申请破产、或涉及重大诉讼等,应立即报告社保基金理事会,并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公告。(4)监管当局应做好信息的核查工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完整性。

6.建立准备金机制。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使社保基金的收益率波动较大,为了保证社保基金最低收益的实现,必须建立相应的准备金制度,以“丰年”的积累弥补“灾年”的损失,烫平社保基金收益率的剧烈波动。准备金制度包括提取盈余准备金和风险准备金。当基金实际回报率低于最低回报率时,先用盈余准备金弥补,其次用风险准备金弥补。如果准备金动用完毕,投资回报率仍低于最低投资回报率,受托人不得再提取管理费。从国际经验来看,社保金人市的各国也都要求投资管理人按当年收取的委托资产手续费的一定比例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社保基金投资亏损的弥补。

第3篇:社保基金历史收益率范文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运营、问题、对策

社保基金是根据立法建立的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一种专项基金,即国家和社会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公费医疗事业等项目的资金的总和,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制度。

一、我国社保资金投资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社保基金管理不健全。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来行使社保基金监督职能,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但其实质仍是政府性质,并且较多的流于形式,并没有充分发挥实质作用,导致了社保基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社保基金管理能力低。

2、投资渠道单一,保值增值难。在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环节中,政府做为现行社保基金市场经营的管理者,出于安全考虑,选择的是统一管理的投资运营模式。筹集的社保基金目前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并按银行现行利率和国债利率获得利息收入,投资渠道单一。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可以确保资金的安全,但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货币形式存在的社保基金,根本无法规避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不能很好地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3、投资管理效率低下,监管体系不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采取分散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无论从管理的难度来说,还是管理的效率上来说,都增加了社保基金经营成本,加大了投资的风险。除政府管理外,也有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但是其并没有与政府分离,常常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

4、缺乏有专业化资产管理能力的经营管理机构。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市场化、专业化的社保基金运营机构,与社保基金营运有密切关系的证券管理公司和商业保险公司自身存在着许多问题,资产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二、完善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对策

1、完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体系。构建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改革完善社保投资管理体制,明确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完善规范财务制度,严防资金管理漏洞。依法管理和规范基金投资,加强和巩固社保基金战略储备性质、合理规划投资运营模式。使社保基金投资运营逐步规范化、法制化,在社保基金运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组建专门的机构运营,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接受政府有关部门业务指导,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走势,确定投资方向、建立组合方案,进行效益评估,投入实施运营。探索建立社保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相互分离的模式,按资金性质分别进行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实现社保基金的管理与投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

2、构建多元化投资运营机制,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在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系列的风险。为了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必须实现投资的多元化,实行分散投资。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债券、股票、证券、实业投资、不动产投资、信托投资等各项投资。银行存款和债券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可靠,但通常收益率较低,很难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股票投资的收益率相对较高,但相应的风险也比较大。而证券投资的风险要低于单一的股票投资,潜在的收益率又高于债券,是一种收益和风险都较为中等的投资方式。因此,为了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我们应该进一步调整各个项目的投资比例。通过调整资产配置,进一步降低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投资比重,加大对其他债券的投资力度。从而提高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增强国家对宏观经济及长期战略发展的调控能力,在安全与效益中取得双赢。

3、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对社保基金投资进行全面、科学的事前风险评估,是世界各国确保社保基金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我国在进行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同时,应着力建立规范的投资决策风险评估体系。通过收集资料、总结分析、得出结论,及时发现和预测可能出现的危机,使社保基金监管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保基金运行中的风险建立预警监督机制,利用这些指标来设计预警流程,相关法律法规设定的社保基金投资比例限制就是一种原则性的预警机制。社保基金管理部门还可以根据投资工具和收益要求的不同,设定更具体的一些指标。在保证基金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社保基金增值,并对我国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治理结构的完善发挥积极作用。

4、加强对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管。我国社保基金采取委托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营,因此对投资营运机构的选择和资格认定是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机构的资格审查应当遵循严格的标准和程序,在选择时要进行充分的比较,进行严格的审查。要选择经营能力强、业绩排名靠前、风险控制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研究业务有特色和社会声誉高的优秀基金管理公司。社保基金入市后,投资运营的实际效果如何,能否实现预期的投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保基金市场运行的监管是否规范、得力。投资运营机构大量风险是在日常业务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积累和引发的,所以应对社保基金运营实施实时的动态监管。当投资运营机构不能依照法律和契约履行其义务,并且导致社保基金投资风险增大,威胁社保基金的利益和安全时,监管机构有权采取措施,限制其有关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某些活动,直至取消其投资营运资格,并根据其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不良资产,监管部门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收工作,防止风险的进一步蔓延,确保整个社保基金投资运营过程的安全监管。

总之,为了实现社保基金的有效运营,确保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应拓宽投资渠道,科学组合,采用适当的投资管理。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实现社保基金增值保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学静.社会保障基金管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第4篇:社保基金历史收益率范文

名词解释:LP,就是只出资,但是不直接参与投资,即基金的出资方。

众所周知,在整个PE行业产业链中,LP是上游的资金来源,但是在谈及中国PE行业发展时,如何“解放机构LP”,一直存在大量争议。

首要问题是缺乏大型的PE基金,被国家发改委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认为是中国PE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某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中国活跃的所有PE基金的总量,与中国的银行业存款相比,仅是沧海一粟。而当下居民与企业存款的年回报约只有2%~3%。因此,提高资金的分配效率,是当务之急。

从欧美PE发展史来看,欧美PE的兴盛期始于1970年代,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府对保险资金投资私人股本领域的松绑,目前,在西方成熟市场上,PE向机构投资人募集的资金超过60%。

截至2007年底,美国最大的加州公共雇员养老金CALPERS旗下以投资PE为主体的另类资产投资计划项下资产总价值共计445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PE投资者之一。AIM帮助CALPERS收获了14.3%的IRR,共带来132亿美金。

耶鲁大学过去10年平均16.3%的稳定回报率也得益于其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其资产中有10%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1096投资于和房地产有关的资产,10%投资于PE。

中国金融机构中以保险行业为例,据保监会披露2007年行业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占24.5%,债券占57.6%,股票、股权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占142%,其他投资占3.7%。前三季度保险资金的平均收益率为2.1%。但是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大部分资产都与定性类产品挂钩的资产分布,一旦碰到系统性风险,资产容易下降。

中国政府多位官员此前曾都明确表示,“应该允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等机构投资人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投资PE基金”。社保、银行、保险、券商甚至国企,国字头的机构投资人触入PE产业链,是迟早的事情,更大的挑战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为专业、规范、有效。

社保试水本土PE

社保基金直投部总经理冀国强此前在“全球PE北京论坛”上介绍,社保基金的PE投资目前处于“两条腿走路”的状态。一方面,对铁路、国有大型银行的改制等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这部分占到社保总资金额的20%右。另外还有10%将以LP的形式投资于PE基金,以实现对中小企业的间接投资,这两部分资金总额,达到500亿人民币。

养老金投资PE基金,几乎是各国通行的做法。欧美如此,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等国已经开始允许养老金投资PE。在东欧,希腊允许养老金配置不超过5%的资产在PE基金上,匈牙利、拉脱维亚则不做比例限制。

而我国社保基金的PE投资之路,也经历了从最初的被动到主动寻求再到合法化的过程。早在2001年社保基金就作为战略投资人出现在中石化的战略配售中,这被认为是社保基金PE投资的开始。这个“开始”始于一个行政办法。2001年6月,国务院曾正式《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办法规定在新股IPO以及股票增发时,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社保基金一度持有的国有股还包括烽火通信、贵州茅台等。

25年来,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70%集中在银行存款,那么这个本身也是一种资金运用投资的失衡问题。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在中国保监会第三季度例行新闻会上表示,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最近已获国务院批准。袁力称,相关的操作细则正在制订中。据称这批高达2000亿元的试点额度中,基础设施领域的股权投资和其他领域的股权投资计划各占1000亿元。实际上,两年前的2006年,保监会就了保险资本涉及股权投资相关规定。此后保监会人士一直都称正在制订适用于整行业的“操作细则”。在具体管理办法出台之前,“试点公司必须以设立股权计划的形式上报具体的PE项目”,个案个审。

保险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股权投资早有动作。中国人寿在2006年12月出资350亿元入股南方电网,占后者总股本的31.94%。中国平安以160亿元入股京沪高铁,成为仅次于铁道部的第二大股东。

投资PE是为了博取高利润。国寿资产董事长缪建民点出其中缘由:中国寿险业由于配置行的需要,将近90%资产配置在低利率的固定收益市场。只有把剩下的10%做得更好,才可能提升整体资产的收益率。

因此今年两会,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提案,呼吁支持保险资金进行PE投资。尽管操作办法何时下发仍是未知数,但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徐高林说,已经有4、5家保险公司设立直接股权投资部门或另类投资部。

但截至目前,保险系资金投资PE,是否采取股权计划形式?投资比例是否参照社保基金10%的上限?这些都仍是未知数。而袁力认为,“100多家保险公司,90%以上都没有经历过经济周期波动的考验”,将是保险基金做LP的最大考验。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做PE也是券商为了摆脱“靠天吃饭”状况的尝试。资料显示,在过去2S年间,美国证券业务收入中,PE、资产管理为代表的卖方业务占比从37%上升到73%。美国PE和VC历史收益率平均在15%~20%之间,中信证券的研究认为国内Pre-IPO项目的投资收益率有望高于这一水平。

但是目前券商只能仍仅限于“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而不能对外募集。有券商人士认为这个限定“使得券商系直投规模不会特别大,而且也不利于分散风险”。如果监管部门允许券商像机构对外募资,“募集百亿规模的基金没有问题”。券商由于承销上市项目,对优质项目有先天优势。

银行方面,北京某PE机构人士认为,国开行是国内最大的LP。国开行业务发展局副局长肖滟口此前在“全球PE北京论坛”上透露,国开行正在积极接触银行和GP和LP。根据国家安排,转型为商业银行后的国开行,股权投资将会是其主要业务之一。

第5篇:社保基金历史收益率范文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但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期间,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区时,但一些不法分子、腐败分子趁机抓着社保基金管理漏洞贪污、挪用或者骗保,损害社会福利。因此,本文将对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发展方向做出一些浅谈。

【关键词】

社保基金管理;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机制;社保基金监管机制

一、政府强化职能,将社会保险费改为社会保险税

这条建议主要是针对政府强制征收力度不够提出的,我们可以通过国家立法保障,然后直接从公民的收入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抽取社会保险税,将缴费改为收税。从理论方面来看,社会保险税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固定性;在权威方面来看,社会保险税体现了国家职能,体现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从效率方面来看社会保险税在制度上更为统一规范,制度运行效率更高,且社会保险费改为社会保险税,将会大大降低社保基金管理成本,提高效率。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征收社会保险税,这是社会保险费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缴费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完成了。社会保险税正在成为我国的发展方向,它可以解决一些社会保险缴费制度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必要性分析如下:首先,可以提高社会化程度;可以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降低制度的运行成本;有利于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性。而我国也已有了开征社会保险税的准备。首先,在我国,公民心里已经接受了税收这种权利与义务的相统一的方式,有了良好的心里基础;其次,我国的税收制度已经运行了几十年,比较完善了;再次,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征收社会保险税,为我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政府完善基金登记、申报、征缴以及变迁环节

目前,我国政府存在着基金征缴系列环节的脱节现象,这就需要加强政府机制的作用,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防止权责交错,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严格控制登记环节、申报环节、征缴环节以及基金的变迁环节,真正做到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真正保障了该保障的公民。通过相关法律的完善,规范的形成,为社保基金接下来的投资运营与支付打好基础。

三、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投资行为

一方面,明确两条线管理。这里的两条线管理并不是指收支两条线管理,而是只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各级地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分开管理,可以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的实现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市场化,提升基金收益率。全国社保基金数额较大,由具有专业高精人员组成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投资运营,数额较小的地方社会保障基金由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负责投资运营。另一方面,在确保基金积极入市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基金投资运营法规,在建立《社保基金投资法》中对资金投资原则、去向、权限的系列问题作出明文规定;此外,还要完善现行的体制,针对资金的挪用挤占现象,我们可以按照基金的所属范围作出基金的投资预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对已经发生的不规范现象作出治理,追回违规投资基金并严肃惩治相关人员。此外,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可靠的监督体系,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是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以及完善市场的准入机制,加强中间组织的监督等。

四、加强市场机制作用,增大基金入市程度

我国目前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核心理念为“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责任投资”。将价值投资作为首要目标则体现了养老金内在核心价值的实现,即我们要选择有意义的投资,根据谨慎性原则选择可以获得收益的投资;长期投资则体现了养老金价值的延长性,即养老金是为了10至25年后所用,所以投资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应该总结经验、改进学习、坚持下去的行为;最后的责任投资体现在既要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也要将其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社会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对广大劳动者构建社会保障基金这张安全网来维护社会的稳定。这就需要市场机制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政府机制共同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我国基金投资可改进的地方可概括为:首先,效率优先。基金运营投资的目的有两个,即保值与增值,基金的亏损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确保效率,这就需要将市场机制引入基金运营管理中来,创造最大收益,股票在投资比例中应该占据更大比重。社会保障基金投入股票市场的优点不言而喻,即投资收益率大。根据财经网报道,2012全国社保基金股票投资年收益率为18.61%,而社保基金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8.61%,后者低于前者十个百分点。这样的高收益可以减轻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弥补养老金的缺口,为日后老龄化做好充足的准备,防止支付能力的不足。其次,投资观念转变、寻找更多基金运营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完善,我们对于市场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了解,其对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应该应用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来。因此对于基金的投资运营,我们要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积极进行风险评估,使更多的社会保障基金入市,创造出更大的收益。比如将社保基金积极投入国外金融市场,从而实行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模式。最后,加大社保基金在市场中的多种投资方式组合。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必须遵循多种投资相结合,基金、企业债(特别是信誉良好的大型企业)、金融债、不动产投资、实业投资、信托投资等都应该与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发挥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五、政府出台法律法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社保制度的统筹层次低,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例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历史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等。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我们现在所谓的户籍壁垒,这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流动收到限制,并且对于社保基金的统一支付也造成影响。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完善我国在这方面的不足,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建议,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六、政府出台法律法规,规范支付行为

社保待遇支付中,需要一个统一适度的标准才能保证其公平性与救济性。支付行为的不规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可以参照的法律法规,无规矩不成方圆,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决定,明确支过程,使大家有法可依,规范支付行为。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考社会平均工资的标准,另一方面考虑到被保障人的真是需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七、政府加强监督,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建设,目前我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也已经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社保基金管理也是如此。我国目前对于该系统的建设尚未完善,政府需要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使得基金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科学化、透明化,预防基金的挤占挪用,保证基金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使基金管理更加统一,促进人才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保基金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政府的权威性,加强监督管理,出台法律法规,规范社保基金管理过程;与此同时,也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社保基金取得最大化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熊敏鹏.社会保障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郭士征.社会保障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第6篇:社保基金历史收益率范文

方法一:国有股转让、国有企业分红补贴养老金缺口

收益指数:

风险指数:

难度指数:

紧迫指数:

在计划经济时期,根据保险基金是对社会总产品“必要扣除”的理论,这部分“扣除”包含在企业利润中被国家全部拿走了。然而,政府拿走“必要扣除”后,并没有形成一笔独立的保险基金,而是投入建设事业了,这是造成今日养老金历史包袱的根源所在。因此从理论上说,眼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尽早用国有资产来填补亏空,因为国有资产中本来就包括了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的“必要扣除”。

根据财经评论员叶檀的测算,只要国有资产的溢价每年以10%的速度进入养老金,就能逐渐补上目前的缺口。目前正处于中国资产增值的高峰期,证券市场给出了高溢价。而在国有资产在证券市场保值增值的同时,通过国有股部分转持养老基金以及每年国有企业分红补贴养老基金的办法都可以比较有效地弥补养老金缺口。

方法二:减少“三公”开支并部分划归养老基金

收益指数:

风险指数:

难度指数:

紧迫指数:

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一直是近年来社会热议的话题,其中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旅游的巨大支出引起了老百姓特别强烈的不满。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三公”开支已成为国家的公害,2008年我国的“三公”开支已达9000亿元,占国家财政开支的30%。比1989年的370亿飙升20多倍,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至少快90%。有人算了一笔帐,这9000亿,可以造5个三峡工程,可以兴建100条上海磁悬浮,可以为农村修建90万所造价100万元的希望小学,当然也可以弥补目前一大半的养老金缺口。客观上说,“三公”开支中的大部分都可以进行缩减,只要将目前的公款消费金额的一半用于补贴养老金缺口,中国的养老金空账危机几乎可以在几年内烟消云散。只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要切实降低政府“三公”开支难度不小。

方法三:全国养老金统筹管理,提高养老金管理效率。

收益指数:

风险指数:

难度指数:

紧迫指数:

如果说上两个方法帮养老金“开源”,那这个方法则无疑是“节流”。由于目前我国养老金管理没有实现全国统筹,各地分散管理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不但无法跑赢通胀,其收益率甚至还不如长期储蓄。而且我国养老金的监管体制不健全,个人账户的行政管理权、基金运营权和监督权都集中在社保部门,不利于保证独立性和完整性。前些年部分地区出现的社保基金案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实现全国统筹和有效监管,才能保证这笔储备积累的基金不被贪污挪用,同时提高养老金的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全国统筹也会大大增加上亿流动人口的参保积极性,目前由于各地社保各自为政,当参保人员转移就业地点时,单位缴纳的养老金部分无法转移,这也酿成了去年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集体退保潮,进一步缩小了养老金的规模。实现全国统筹则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为养老基金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

方法四:适当开拓养老金投资范围,提高养老金投资效率。

收益指数:

风险指数:

难度指数:

紧迫指数:

国家理财和个人理财一样,实现开源节流填补养老金空账后,接下去就是要通过投资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可惜的是,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一直不高,郑秉文表示,单看2009年,社保基金实现收益率16.1%,企业年金收益率为7.78%,但中国养老金账户的投资收益率不到2%。面对高于收益率的CPI,形成了福利的巨大损失。过去9年里,CPI平均为2.2%,照超万亿的基金收入,意味着每年损失几十亿。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按照目前规定,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在负利率已成常态的时代,这样的投资策略跑过不CPI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指出:“目前我国面临的已不是养老保险制度问题,而是养老基金投资是否适当和投资的理性监管问题。”因此他建议尽快出台养老金的投资运营和监管办法,以解决收益率跑不过CPI的问题。

方法五:推迟退休年龄

收益指数:

风险指数:

难度指数:

第7篇:社保基金历史收益率范文

养老金与证金、汇金救市最大的不同是,后者是被A股暴跌所要挟的救市行为,而养老金入市更多的是一种主动参与资本市场改革红利行为。

投资可能意味着亏损,而不投资无异于亏损。在风险与收益的天然矛盾面前,养老金最终选择了前者。8月23日,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办法明确: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这意味着酝酿时日之久的养老金终于要将真金白银投向A股市场。

由于养老基金实乃群众的养命钱,它不是理财基金,更不是风投基金,而是保障基金。也就是说养老金投资的底线在于绝对安全。正是底线思维的羁绊下,按照此前政策规定,养老金只能用来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专户。然而,追求稳定收益的另一面则是养老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不足2%,如果扣除通货膨胀率后,其实际收益率为负。

与此同时,由于转制成本和历史欠账等原因,我国养老金面临巨大缺口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早在2012年,时任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就预测,2012年到2050年期间,养老金体系资金缺口约为39万亿元,该预测后被媒体广泛引用。 如何确保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是社保体系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呈“未富先老”和“快速变老”的局面,进一步加重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压力。

然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投资股市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4年,社保基金收益率达到了11.43%,超过同期通货膨胀率9.69%。事实上,反观美欧等发达国家,资本市场都成了养老金配置标的。

美国社保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使各类社保基金成为股市上最大的投资者。虽然股票资产在联邦政府养老金计划占比仅为9%,但地方政府及企业雇主发起的养老基金大多投向股市。典型的如以最为成功的401K计划为例,长期获得了6%以上的年平均回报率。英国为了实现高收益,养老金不仅投资于构成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指数的大公司,甚至还可以投资于艺术品和外国期权合同。

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养老基金―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这也让其成为日本股市最大的投资主体。该养老基金目前拥有130多万亿日元的金融资产,用于投资股市的资金最多可达约40万亿日元,持有的股票市值约为30万亿日元,占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总市值的5%。

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一度因为其保守的投资策略为人所诟病,其资产的三分之二是债券,而且主要是国内债券。截至2013年3月底,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资产配置的59.6%在日本国债,14.05%在日本股票,9.44%在外国债券,11.91%在外国股票。

当然,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社保基金股市投资损失惨重,迫使有关国家重新审视股市投资问题。即为,养老金投资必须要保证安全盈利,投资业务不能只关注风险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一定要兼顾这一对互相对立的目标。

如何去平衡这一目标,其关键就在于投资股市的比例权重。毫无疑问,30%的红线拿捏是正确恰当的。因为30%的股市配比不仅是家庭配置资产的公认的实践理论,国内外理财专家亦即将此标准奉为经典教材案例标准,而且有利于避免资本市场的波动风险。

之所以,我国养老金不敢杀入A股,其根源莫过于中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始终未走出大起大落的怪圈。目前A股随着国企改革热点消散,市场信心再度濒临崩溃。特别是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言论再起,市场大幅下挫。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养老金入市短期内对股市并无实质影响。主要原因则是养老保险基金从县市到省级的资金归集困难重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此外,不少人认为实际入市资金很难突破万亿。

其实,养老金与证金、汇金救市最大的不同是,后者是被A股暴跌所要挟的救市行为,而养老金入市更多的是一种主动参与资本市场改革红利行为。其最大的意义就是释放对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强烈看好的意愿。换句话而言,养老金这种赋予全体人民利益,并有国家主宰的资金,假如连本国的资本市场的都不看好,那么如何撬动中国高储蓄率的家庭资产呢?

前不久,人民币大幅度贬值被视为股指大幅下挫罪魁祸首。然而,近年来,日元持续贬值并未致使日本股市下移,反而日本股市屡创新高。这背后恐怕日本政府极力向外界展示的信心有莫大关系。

与其说是养老金入市是为了避免资产跑不过通货膨胀,倒不如说是给中国A股注入一剂坚定看好的稳定剂。(本文由腾讯・财经观察提供)

第8篇:社保基金历史收益率范文

补充养老金缺口不能紧盯老百姓

“增加缴费补养老金缺口,开错药方”,《证券日报》发表了学者余丰慧的质疑文章。余丰慧认为,无论是延迟退休年龄或是增加个人缴费来补充养老金缺口都开错了药方。“从国家经济转型大计看,经济拉动还需转到以扩大内需为主上。但启动国内消费的一大忌讳就是增加国内居民各种税费包括增加社保个人缴费。因此,可以说增加个人缴费来补充养老金缺口是开错了药方。”余丰慧指出,补充养老金缺口应该盯在财政资金欠账这一块,而不是紧盯老百姓。

有人士指出,“事实上,几乎所有省市,每年都会对养老金缴费额进行调整,个人缴费额也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以西部某省为例:2009年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三项保险,按最低标准缴纳,个人缴费部分为每月149元左右,而2012年,已达210多元。也就是说,三项基本社会保险,4年间个人缴费部分增加了60多元,增加了差不多40%。如果在这个年年调整的基础上,再增加个人缴费,是否合适、公平?”

也有人士从养老金本身的历史欠账方面,指出增加个人缴费的不合理。据介绍,我国直到1998年真正开始了养老金体系改革,有了个人账户和养老保险。但由于此前未有企业和个人缴纳社保费用,改革时资金未被足额补齐,但改革后国企人员退休金亦由社保系统发放,即导致了社保系统为历史欠账买单的现象,养老金缺口亦与此相关。“目前已是由缴费人为历史欠账买单,若要再从缴费人身上割肉显然不合理。”

养老金缺口有多大?

早在今年6月,关于养老金缺口的讨论甚嚣尘上,这源于一份由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等牵头撰写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该报告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事实上,目前养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各方测算口径并不统一,未来缺口由谁来补也尚无定论。规模庞大的养老金到底该如何管理?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认为,养老金管理应着重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而坚决避免政府部门决策。除了上述报告提及的18.3万亿元,针对养老金缺口问题有多个版本。

从人保部的数据来看,全国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略有结余。

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计算,个人账户缺口巨大。具体数据是,目前个人账户中“坐实”的账户记账额仅为2000亿元,因此,全国养老金的“空账”缺口相当于1.7万亿元。而由于养老金至今未实现全国统筹,在统筹层次低下的省区,养老金缺口尤甚。

在人保集团负责养老金研究的崔鹏看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总体结余,但贫富不均。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寿命延长,未来缺口只会更大,以目前的数据估算,未来30年缺口在10万亿元左右。

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4省份的基本养老保险累计近6000亿元,约占全国累计结余的40%,而其余多数省区的养老金累计结余不及广东省一半。还有数据显示,2010年有15个省市当期征缴收不抵支,缺口679亿元。

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压力还可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而加剧。根据2011年12月中国社科院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0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增速,已高于同期基金总收入近2%。

此外,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铺开,再加上“今年年底之前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在资金来源没有持续拓展的情况下增加支出,无疑将加重养老金的支付负担。

巨额缺口凸显何种端倪?

总量不够、个人账户空转和收益率低下一直被看作是我国养老金的三大顽疾。

社保专家郑秉文将养老金问题概括为两方面:一是社保基金缺口与贬值风险并存,二是社保制度征缴扩面的迅速铺开加剧了收支缺口增大的风险。

杨燕绥更忧虑“老龄社会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它意味着社会用于养老的资源总量的增加,“仅靠纳税人和财政收入来解决养老金问题是没有出路的”,除支出水平提高外,与养老相关的公共配置都需增加。

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我国养老金收支压力主要来源于转轨成本;在中长期内,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导致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更为主要的因素。上述报告称,人口老化导致养老金覆盖的退休人员数量与在职缴费人员数量之比的大幅提高,如该比例在2012年为1:3,但是到2050年就将达到1:1;现收现付支柱的缴费率仅仅为20%的工资(另外8%的缴费进入个人账户),而法定的替代率则达到35%。这个法定替代率的承诺在退休年龄保持现行标准不变的情景下是不可持续的。

这些分析表明,养老金缺口虽然是长期风险,但其可能造成的对财政持续性的潜在压力却远远大干其他所有的短期风险因素,不能由于它是长期因素而忽视其风险的规模。

事实上,当前老龄化、养老基金缺口这些问题本身已形成了倒逼机制,那就是要解决我国社保体系的制度障碍问题。杨燕绥认为,正如缺口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也需要国家顶层设计、法治建设、机构战略和居民教育四个条件,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余丰慧表示,我国个人养老金缴费水平,与各国相比已经处于偏高水平。公开数据显示,我国个人(雇员)养老金缴费比例为11%,雇主为29%,合计为4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个人(雇员)缴费比例为7.65%,法国为9.9%,韩国为7.79%,巴西个人缴费8%,俄罗斯更是个人零缴费。

还有学者指出,在我国养老制度双轨制没有解决之前,增加个人缴费有违基本公平。“目前在养老金缴纳方面,党政机关等公职部门工作人员是由政府代为缴费,而企业职工、城市居民、个体户又是另外一套制度。增加个人缴费,后者无疑需要直接多缴费。”据了解,尽管企业退休人员已连续8年提高养老金水平,但还是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

缺口如何弥补?

从国家管理的层面来看,为了应对养老金“缺口”,同时也防止地方挪用中央补助,全国社保基金会自2006年12月起,受托管理中央财政补助9个试点省市坐实个人账户的543.62亿元资金。据其6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全国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额2845.93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40%,比同期的通货膨胀率高出6个百分点。

然而,无论如何设计,投资收益也就是弥补养老金缺口的一方面。专家建议,用国企利润反哺民众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此外,扩大缴费人群范围,将更多农民工纳入社保体系;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实行男女退休同龄等方法来缩小社保资金缺口,也仍有空间。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多支柱社保体系,以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以养老体系为例,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采用现收现付制,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障的老龄化风险和基金投资风险,确保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第二支柱的补充养老金采用积累制,个人承担老龄化风险和基金投资风险;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储蓄有多种灵活方式,比如在投资商业养老保险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承接老龄化风险。多支柱体系将风险分散到政府、企业、家庭等多个主体,不仅可以减轻国家负担,也能增强保障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据了解,2011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GDP总量的2.4%,而美国社保支出占GDP比重在16.8%左右,瑞典和芬兰甚至分别达到了35%和38%。我国财政性社保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亦不到15%,远低于发达国家30%至50%的比例。因此分析指出,补充养老金缺口应该盯在财政资金欠账这一块,而不是紧盯老百姓。

第9篇:社保基金历史收益率范文

摘 要 社会保障是政府提供的准公共物品,具有保障主体、保障对象和保障目标等公共性的特点。但我国的社会保障出现了公共性缺失的现象,文章主要从我国社会保障主体和保障对象的公共性流失出发,总结了社会保障公共性流失的原因,提出了治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公共性 流失 治理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具有公共性的特征是因为社会保障产品是准公共物品,它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性。

一、社会保障公共性的具体表现

(一)社会保障责任主体的公共性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首先,政府通过立法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一定的法律制度框架。国家立法规定社会保障制度的参与者应尽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力,通过法律使社会保障各项目能合法、顺利开展,为广大人民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其次,政府依法规划和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政府部门在法律的框架下对社会保障各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参保对象提供相应的保险金给付,同时还要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业务,并依法监督社保基金的运行状况,在保证基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维护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再次,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负有一定的财务责任。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雇员和雇主缴纳的保险费在税前列支,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同时我国社会保险的大多数项目是由雇主、雇员和政府三方的缴费共同负担的,其中政府的社会保险支出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来源,甚至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项目中政府成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此外在社会保障制度出现收不抵支时,政府承担着制度的兜底责任,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弥补资金缺口,维持基金的收支平衡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保障对象的公共性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力。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宪法赋予了我国公民获得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就社会保险而言,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社会公民都有权力参加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在发生保险事件时有权获得保险金给付和相应的服务。就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而言,只要国家设立这两个保障项目,就意味着任何个人都可以从中受益,而不需要事先缴纳任何费用。任何公民在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时都有权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通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品;任何公民也可以从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事业中满足和发展较高层次的需要,而不需付出相应的代价。也就是说只要国家按照一定的法律举办社会保障事业,任何公民都有权平等地参加社会保障的各项目,在符合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获得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

(三)社会保障目的的公共性

社会保障事业是国家举办的一项公共事业,其目的和其他各项公共事业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不断增进公共利益,提高公民的整体福利水平。就经济方面而言,国家通过举办社会保障事业使广大劳动者及其家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保证人民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病有所医,鳏、寡、孤、独、残障者皆有所养;就政治方面而言,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公共政策得到贯彻和落实,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团结。社会主义国家积极举办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生活,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广大劳动者谋利益。

二、社会保障公共性的流失

(一)社会保障主体公共性的流失

政府作为社会保障事业的责任主体,一般而言,它主要承担着两方面的责任,即财政责任和监管责任。虽然政府在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作为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而言,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履行仍然不足,是社会保障主体公共性流失的重要表现。

第一,政府承担的财政责任不足。从国际范围来看,无论是“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还是“自保公助”型社会保障模式,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财政责任。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责任方面,政府整体上仍然未尽到应尽的职责,政府未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机制,使社会保障的实施运行在资金方面难以得到保证。尤其是在历史责任方面,我国从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过渡到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保险制度转向社会保险制度以及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积累制带来的历史欠债和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历史欠债构成了制度的历史欠债,政府逃避历史责任,对转制成本的承担没有做出承诺。政府试图通过统账结合、混合管理等方式把历史责任向企业和个人转嫁,使社会保障统筹基金出现巨大缺口,导致企业缴费率不断提高,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造成个人账户大量资金被挤占挪用,出现大量的空账,新制度面临着蜕变成旧制度的危险。

第二,政府监管效率低下,监管责任未落实到位。政府监管是社会保障有序发展和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只有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管,社会保障制度的各环节才能有效衔接和良性运营。同时有效的政府监管可以节约政府的财政资源,又可以提高制度的整体效用。在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管效率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首先,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不力,造成大量的社保基金被挤占挪用,资产流失严重。2000年有关部门调查发现有170多亿元社保基金被挤占挪用;2006年9月的上海社保案中被挤占挪用的社保基金高达34.5亿元;广州市1999年前被挪用在外营运的10亿多元社保基金,截至2007年2月,尚有在外营运6.6亿元养老保险基金和0.27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暂未收回,被挪用在外运营的10亿元社保基金总损失在5亿元左右。其次,政府对社保基金监管不力,导致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较低,不能应付通货膨胀和工资增长对基金的冲击,使基金的保值和增值面临威胁,不利于基金的收支平衡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保障对象的公共性流失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二元结构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性流失的重要表现,使广大农村人口不能像城镇人口一样获得社会保障的保护,未能实现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的平等权利。首先,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程度看,体现了社会保障对象公共性的流失。我国在建国之初就了劳动保险、社会福利、职工福利、优抚工作和社会救济工作的一系列法律和条例,基本建立起了适用于城镇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制度和适用于机关干部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开放后,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为城镇企业职工建立了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一套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远远滞后,长期以来广大的农民主要依靠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来度过各种风险。虽然我国农村建立了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正在试点,但是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仍未成体系,广大的农民获得的保障仍然很有限。其次,城乡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公民社会保障权力的实现。我国城镇企业的职工基本纳入到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广大的城镇居民和低收入家庭也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而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大量的农民还未被纳入到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再次,城乡社会保障给付水平的巨大差异,体现了社会保障对象之间的不公平。由于城镇社会保障项目较完备,给付水平较高,使城镇的社会保障对象通过社会保障给付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农村的社会保障给付水平低,领取的社会保障金根本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许多农民甚至不能获得任何保障,在遇到困难时就会陷入贫困状态。

三、治理社会保障公共性流失的政策建议

(一)落实政府的各项社会保障责任

第一,政府应明确承担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责任。首先,政府应支付制度的转制成本,偿清制度的历史债务。目前,通过减持或变现部分国有股和基金投资收益增长来偿清历史欠债成为清偿历史债务的主要手段。其次,政府应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的缺口,维持基金的收支平衡。在社会保障基金由于经济、人口老龄化、监管不力、运营不佳等原因出现基金缺口时,政府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及时弥补基金的缺口,使制度维持一定的偿付能力,确保受益人的社会保障权力得以实现。

第二,加强政府对社会保障的监管力度,使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应对社会保障进行分类监管。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由于社会保障各项目的筹资、给付和基金运营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不适宜采用统一的行政监管体制,可采用分类监管的方法实现对社会保障各项目的有效监管。其次,政府应对社会保障实施全过程监管。以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管理为例,政府应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监管加强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各个环节的监管,实现对社保基金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确保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

(二)确保人人享受社会保障权利,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共性

社会保障作为公共物品,人人都有从中获益的权利。为了让广大农民和城镇人口一样获得社会保障的保护,我国应逐渐打破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缩小城乡的社会保障差距。首先,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实施的经验积累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探索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险之路,逐渐扩大农村的社会保险项目和覆盖范围。在社会救助方面,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使农村中的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得到保障。其次,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给付水平,使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而下降,并适度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把有限的财政资源投入到城镇社会保障,国家对农村的社会保障投入很有限。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共性和公平性,政府应该逐步扩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转移支付,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黎民.公共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邓大松.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