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会监督报告范文

财会监督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会监督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会监督报告

第1篇:财会监督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 挑战 应对策略

新医院会计制度即将于2012年在全国公立医院推行,加强新旧(指1998年印发执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会计制度的衔接,研究新会计制度实施带来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

总体来看,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会计科目设置有所调整,更新加注重会计信息化,对医院财务报告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等方面。

(1)会计科目设置有所调整。对比新旧会计制度可以发现,除规定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明细科目外,部分一级会计科目发生了调整,如库存现金改为现金;新会计制度中设置了“应付社会保障费”,而就会计制度则以养老保险来进行账务处理。此外,新会计制度对部分一级科目进行了细化。(2)更加注重会计信息化。新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这是在信息化时代比会计电算化更高的要求。这种会计信息化一方面要求医院的会计信息要安全、准确、可靠,并且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会计信息达到上述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医院财会软件要能够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衔接,从而使得医院的决策者以及需要使用会计信息的相关个人在拥有授权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的获得这些信息。(3)对医院财务报告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首先,新会计制度规定医院财务报告分为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两种,财务报告的内容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组成,同时,新会计制度还规定了应该在附表中披露的内容,这就使得整个财务报告的规范性大为增加。其次,新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这一方面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规范性。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面临的挑战

虽然新医院会计制度已经开始试点并将于2012年正式开始实施,但从实践来看,这种会计制度的实施将可能面临医院内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滞后,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熟悉程度不够,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步伐有待加快等方面的挑战。

(1)医院内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相对滞后。总体来看,目前部分医院特别是中小型医院对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准备工作还存在不足。首先,从重视程度来看,由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与旧医院会计制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计科目等内容只是小幅度的调整,这就使得医院部分领导和财会人员认为只需在具体的实施中根据新的会计科目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可,而无需专门的进行准备,从而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由于当前还处于新会计制度试点初期,部分医院认为可以在试点借宿总结试点医院经验的基础上再具体推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而无需过早的准备,这也会使得对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准备存在不足。其次,从执行情况来看,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往来帐进行清理,并对一些呆账、坏账、固定资产损益等做出处理,但部分医院在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还不充足。再次,新会计制度的实施,需要在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但当前医院这方面的工作整体还相对滞后。(2)财会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熟悉程度不够。总体来看,当前财会人员对医院新会计制度的熟悉程度还不够。首先,部分财会人员由于参加培训与实践相对较少,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还不透彻,这就使得其难以改变旧会计制度的影响,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或者熟悉新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依然按照旧会计制度的思维模式来进行思考,使得新会计制度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其次,部分财会人员对新会计制度中新增的内容理解不够,如对于医院财务报告的理解,部分财会人员没有将财务报告与医院整体发展联系起来,对财务报告附表中应披露的内容、披露的方式等理解不透彻,这就使得新会计制度的作用难以全部发挥。(3)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步伐有待加快。医院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必须有会计信息化予以配合,然而,当前医院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步伐仍然有待加快。首先,部分医院还没有采购新的财务软件,或者没有与有关服务供应商签订软件升级协议,这就使得医院财会人员难以有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财务软件,并将两者进行衔接。其次,医院新的财会软件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衔接步伐有待加快。新的财务软件的实施,必须为医院的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必然要求新财务软件中相关的内部模块必须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链接,并确保这种连接的准确,但当前部分医院这一工作还没有有效的开展起来。

三、推动医院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对策建议

推动医院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从加强培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着手。

(1)加强培训。首先,医院要加强对新会计制度本身的培训,通过与中介机构进行合作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让财会人员参与新会计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以此来加深其对新会计制度的了解。其次,医院要加强与财务软件有关的培训,特别是对新的财务软件与原来的财务软件的差异,新财务软件中与新会计制度相配套的功能等,要通过与信息化服务或者说财务软件供应商的合作,加强这方面的培训。(2)完善相关配套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新的会计制度环境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针对财务信息公开程度更高,医院的各项决策特别是投资决策必须更加科学,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会使得医院财会信息通过网络、计算机存储设备泄露的可能性加大,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授权制度可能隐藏的风险等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其次,医院要对财务报告审计等工作做出安排,如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聘请工作,对财务报告质量的把关等。(3)加强监督检查。首先,医院要加强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过程的管理,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盘点,呆账坏账的处理等可能导致腐败问题或者导致资产流失等问题的环节,要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其次,要加强新会计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财会人员贯彻执行新会计制度的情况,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等的调研,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推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参考文献

第2篇:财会监督报告范文

关键词:设计结论 财会工作 推进

一、审计结论在财会工作的地位研究

(一)审计结论对财会工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审计工作作为政府财政使用效率以及使用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在政府财政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审计工作最后的审计结论,对于政府财政工作来说更是总结经验的重要数据化手段,而对政府未来财政使用的使用情况又很有借鉴作用。在现在审计工作日益严格的情况下,审计结论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大大提升,这对于之后财政工作前瞻性发展的助益作用更加强大。在现在提倡“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计工作,对于财会人员的操守有了更高要求,而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以及相应的职业操守在审计结论体现的最为明显,再加上审计结论在现在的财会工作中作为一种最终数据报告式的存在更是可以为财会工作提供最终的有效性检测,在此基础上提高政府财会工作的可信程度,最后通过工作报告的形式实现政府“威信”的提升。

(二)财会工作对审计结论有必要的刚性需求

财会工作尤其是政府的财会工作并不是简单地支出收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政府效能的发挥才是其重中之重,但是分散的财会工作很难让人直观且清晰地明了政府在上一财政年度,财会运作以及财会资金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原始的分散化的财会使用记录很容易被现在的复杂的数据化管理所吞没形成错乱化的财政管理体系,而且缺乏总结的财会工作很容易变成政府的呆账烂账,最后形成无底洞般的财政运作模式,导致财政资金使用的浪费。这是对政府信用的透支,同时也是对财政工作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身权利应用的不负责任,在财会工作方面必须建立一种责任政治的行政模式,而这样一种行政模式必须有相应的数据支撑,而这样的数据支撑最后就会归结到审计结论上来,财会工作的良好运行必须有审计结论的推动,所以财会工作对审计结论有刚性需求。

二、审计结论对财会工作的影响

(一)审计结论影响财会工作的整体效益

财会工作在审计结论之前的状态是分散的,对于其使用效益的评价也是分散的。以煤矿建设来说,每一笔支出都有自己的使用要求与使用报告,但是这些报告仅仅是对本项目财会工作的总结汇报,对于整体煤矿资金使用以及这一部分资金在煤矿资金使用中的影响和地位缺乏相应的合理定位,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小集团主义并在自此基础上相成小金库,严重影响单位财会工作,甚至于对整体的财会工作产生很大破坏,造成在财会工作中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大范围财会工作整体化的崩解。在政府层面则其表现的更加严重,由于政府机关中各单位都有一定的本单位财政运作权力,所以一旦缺乏审计工作的监督,缺乏审计结论的运用很容易造成财会工作无序化,影响政府财政效能的发挥,使财政对于社会的影响效力大幅度降低,导致财会工作被稀释,引发人们对于财政信任危机,容易因此引发,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强,对于财会工作的整体效益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同时对财会工作的有效性以及财会工作的信任程度造成极大的伤害,由此而言进行良好的最终审计完成审计结论,形成对财会工作的有效总结,刻不容缓。

(二)审计结论影响财会工作的可信程度

上文中,我们也提到审计结论对于财会工作可行程度的问题,我们下面就具体进行相关的论述。

财会工作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单个的,可以说在整体财会工作是由一个个分散的财会个体组成的,这就要求必须进行必要的整合工作以进行财会工作的合理化保障,否则就会出现“上下不相知”的状况。在出现问题之后很容易引发财会工作的信任危机,所以有必要对财会工作进行数据总结与分析,明了财会工作的工作成绩同时对之后的财会工作进行相应的有序整体化准备,而这些都需要人们对于财会工作的信心,否则就是“虽令不行”的局面,造成集体的大规模财会工作的失范,引起很大的财会问题,由此可见进行财会工作整体信息建设的重要性,而这样的整体信息的重要基础就是审计结论。更可以看出,有一个可信的审计结论,对于现在的财会工作来说是很必要的。

三、审计结论与财会工作辩证作用研究

(一)审计结论科学性与财会工作科学性紧密相关

由上文可知审计结论在财会工作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同时更重要是审计结论影响财会工作的整体效益以及可信程度,由此可见审计结论与财会工作联系的紧密性,同时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探讨其中的科学性相互联系。在实际的财会工作由于每天都有相应的出入流水,在长期进行工作中难免有相应错误的发生,除了平时的自查自纠之外进行审计结论也成为一个保证其科学性的重要方法,进行审计结论工作对于财会工作来说是科学化的重要保障。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进行审计工作的数据还是依赖于平时财会工作的平台,所以科学化的审计工作,乃至于科学化的审计结论,离不开也不应该离开科学化的日常财会工作,所以审计结论的科学性与财会工作的科学性紧密相关。

(二)审计结论与财会工作健康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

审计结论是财会工作的总结,离开了审计结论,财会工作是分散的不完整的,这造成财会工作在衔接过程中出现漏洞,严重的引发财会危机,但这样一来无疑证明之后审计结论是不可信的,进而引发审计危机,所以审计结论与财会工作之间是一种彼此共存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例如,在政府的实际工作中,如果相关分散单位的财会工作的衔接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在最终的审计结论中表现出来,继而通过逆向考察,明了出现问题的最终方面,进行相应的改正与相关责任人的问责。由此可证明二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如果二者想要进行健康发展必须充分的考虑对方的发展,所以审计结论的健康发展必然发挥“倒逼效应”促进财会工作的发展。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审计结论与财会工作相互结合讨论,认为审计结论通过“倒逼效应”可以有效地提升财会工作的有效性,同时更可以增强分散财会工作的整体工作能力,以达成相互之间有效互动的结果。

参考文献:

第3篇:财会监督报告范文

摘 要 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增强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财务管理能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企业任何项目的开展都离不开财会部门的工作,本文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中财会部门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财会部门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分析财会部门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财会部门 重要性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财会部门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信息子系统,能够给企业决策层提供诸多的经营管理的重要信息,企业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的、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离不开企业的财会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高效配合的。

一、财会部门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财会部门的工作和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是依据财务部门提高的信息,财务部门又是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职能部门。

1.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和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有利于保障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实现现代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根本保证。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使财务部门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2.财会部门积极参与制定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用一系列价值指标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产、供、销等部门的控制目标的实施效果,评价和考核企业内部控制的业绩,促进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3.财会部门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二、财会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要求财务部门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财务活动, 而应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扮演好关键的助手和参谋角色。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实现企业预定的战略目标,必须要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就必须发挥财会部门的作用。

下面从构成内部控制的要素方面阐述财会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作用:

(一)内部环境

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运行的。财会部门依据企业的内部环境,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依法制定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主要内容:

1. 依法设置会计机构,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设置会计账户,登记账簿,编制、报送、保管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形成制衡;

2. 通过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工作,做好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

3. 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反映和监督;

4. 建立经济业务反舞弊机制。

可以说内部控制是以会计人员为基础的一项控制制度。 财会部门建立和健全本部门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顺利实施。

(二)风险评估

财务部门能够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评估资本运作,资金融资、投资等财务状况,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中的风险,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和防范,以及确定应对策略和及时调险应对策略。最终规避风险,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

(三)控制活动

财会部门在控制活动中将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内,采取相应的措施: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措施

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单位、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等,企业财会部门在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时,使上述不相容岗位和职务分离,防止发生、掩盖错误和舞弊行为,使这些岗位和职务相互监督、制约,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2.会计系统控制

加强对购销存业务流程的控制,采购与付款环节、销售与收款环节、存货管理环节等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加强资金活动流程的控制,制定完善的资金筹资、投资、日常经营管理制度,在企业资金流转活动中,为了更好地用好现有资金,财务人员把对资金运用项目的审定由单纯的“把关”变为直接参与,变事后“监督”为立项决策,加强资金的内部管理和潜力的挖掘上,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和效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财产保护控制

保护资产安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主要控制措施: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和帐帐、账实核对;重要资产限制接近等控制措施,财会部门制定并监督这些措施的良好运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4.预算控制

财务部门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量进行预算编制和有效控制,监督各业务单位分解、实施,并对未完成预算的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会计的工作职能决定了其是内部控制的最佳执行者和有效监督者。

(四)信息与沟通

财务部门及时、准确地收集、处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税收法律、国内外经济的变化的外部信息、财务会计资料以及经营管理等内部信息资料,确保信息及时提供和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五)内部监督

财务部门通过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的检查对企业资产的安全性进行持续监督;通过一系列的价值指标的计算监督企业的经营成果,出具自我评价报告,建立内部控制缺陷纠正、改进机制,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监督效力。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三、财会部门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财务部门的核心工作不够重视,限制其作用的发挥,影响内部控制的良好运行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即企业的董事会等制定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部门的核心地位在企业中得不到体现,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大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只是执行内部控制活动的一个职能部门,没有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有关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控制的范围、企业能承受的最大风险等无法及时提供有用的信息给企业的决策层。

(二) 财务部门的工作仅仅局限于财务活动

财务部门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财务活动中,没有积极参与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因此现有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有缺陷:对于行业大环境的变化不能及时识别,不能达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的外部风险,进而不能对公司经营策略做出及时调整;目前很多公司的领导对于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由于公司员工的素质不平衡,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不能有效的、全面的执行;由于人员的主观缺陷,如大意、判断失误、理解错误等,都会影响到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转。另外,内部控制会受到经营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性能、业务范围的制约。财务人员只有积极参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全过程,才能将上述内外因素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三)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企业签订的各种合同比较完善,如债务合同、供货合同、销货合同等,不一定完全按合同执行。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者有关内容不够合理, 或者制度制订的比较笼统, 不具有操作性, 更多的制度是有章不循, 有法不依, 将制订的规章制度写在纸上, 贴在墙上。

(四)不相容职务和岗位不能完全分离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在实际工作中,比如管理车辆的人,参加车辆保险和费用报销的人,不能完全分离,存在产生错误和舞弊的行为,以及掩盖其行为的可能性。

(五)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不实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人员为了企业形象或其他目的,提供的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等方面存在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存在粉饰财务会计报告的可能性。

四、对策及建议

(一)发挥财务部门的核心作用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它渗透并贯穿于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分配及使用, 企业的生产、经营、采购、销售等业务都直接接受财务部门的管理与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与财务监管更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中枢神经”。可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离不开财务部门。企业管理层应当赋予财会部门参与决策的权利,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都有财务负责人的参与,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使财务人员全程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在设置内部控制系统时,首先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此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建立内部控制激励措施、奖罚措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能促进企业各层级、各部门的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促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形成企业管理的良性循环,建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针对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实等问题,企业应当建立举报制度,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

加强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考核, 根据控制结果和评价结果,对企业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制定奖惩措施,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和辞退等的依据,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做好内部控制的各项工作,实现控制目标。

财务部门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各部门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并定期或不定期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逐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财务部门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的咨询和培训工作

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力图使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制定、实施、监督、评价内部控制活动,鼓励员工的创新精神,发挥集体的智慧,使企业快速发展,创造和实现企业的核心价值。

(四)财务部门积极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

财务部门随时随地、密切关注国家税制法规和最新税收政策。一旦税法有所变化,就会从追求企业的最大利益出发,趋利避害,把税收的意图迅速融入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中。客观上起到更快、更好地贯彻税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支持和扶持作用。做好纳税筹划工作可以节减税收,通过各种方案的比较,选择纳税最优的方案,减少现金的流出或者减少本期现金的流出,增加可支配资金。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从而得到全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王修灵.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分析.中国总会计师.2010(02).

[2]王萌.论财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四川会计.2001(2).

第4篇:财会监督报告范文

(一)指引体系不完善

第一,缺少基本指引。基本指引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统领,然而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指引中涉及的概念、原则、目标等观点不一,无法形成统一认识,导致基本指引的制定困难重重。第二,应用指引不完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任务,需要应用指引进行指导,但对特殊行业单位的忽视、未严格遵循基本指引、缺失指导意义的方法,致使应用指引缺乏可行性和开放性。第三,案例示范不完备。具有示范作用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案例库,应当包括普遍的成功案例和经典的企业示范,但是,信息化建设时间短暂,案例文本格式不规范,未分门别类提炼案例,导致案例不具备充分的广泛性和经典性。

(二)内部控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不健全的问题。首先,内部环境不适宜。为了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应适当变动,但多数企业并未调整,加上权责分配的不规范、企业文化的不合适,管理会计信息化举步维艰。其次,风险管理不规范。信息化赋予风险管理新的含义,不仅要维护实物的完整,还要保护信息的安全,但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实物保护上,加之无法及时识别风险、控制措施不科学,致使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最后,内部监督不到位。监管制度的缺陷、流程方法的不足、岗位制约的弱化,这些都导致内部监督无法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缺失有效的内部监督。

(三)缺少全面性建设

神东煤炭建立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的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实现了预算管理从财务预算到战略预算的飞跃;中外运久凌引入作业成本法,推进了整个企业流程的再造;华润集团使用平衡记分卡弥补6S管理报告体系的不足,实现了6S管理体系、战略管理模型、信息系统平台的整合。虽然这些企业成功实现了管理会计的信息化,但他们建立的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完整的管理会计由预算管理、业绩评价、报告分析等构成,相应地,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应当包括预算信息系统、业绩评价系统、报告分析系统等,但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企业寥寥无几,信息系统的全面性有待提高。

(四)设备技术水平低

第一,软件设备差。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必须配备高水平的软件设施,但部分企业无法做到该点,ERP、SAP、金蝶的缺失,信息系统独特性的缺乏,系统日常维护的不足,运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不完善,加之信息资产本身无形性、易损性、复制性的特点,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处于低劣的软件环境。第二,硬件设备落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先进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持,但是部分企业使用技术落后、外观破旧的设备,不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修,将其放置于不适宜的物理环境,导致硬件设备易受外界损害,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缺失先进硬件设备的支持而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五)财会人员素质差

首先,基本素质有待提高。部分财会人员文化知识浅薄,判断能力不足,难以协调管理会计工作,职业习惯不佳,不能谨慎处理和保护信息资产,基本素质无法满足管理会计岗位要求。其次,专业素质无法满足要求。管理会计引入时间短,多数财会人员管理会计知识匮乏,对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特点、适用情形、优缺点不了解,信息技术水平低,实践能力较差,无法灵活使用ERP、SAP、金蝶等会计软件,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亟待增强。第三,政治素质较低。某些财会人员缺乏全面精通的政策水平,自我约束力差,无法抵制权钱诱惑,做出违反职业道德守则和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二、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推动指引体系建设,提供制度指导约束

首先,利用专家咨询机制,深入开展会计研究,总结管理会计普遍规律,明确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形成统领性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其次,严格遵循基本指引,提供诸如经济增加值、作业成本法、平衡记分卡等具有指导意义的工具方法,并理清工具方法的特点、适用情形、优缺点等。最后,规范案例文本格式,引入国外经典案例,丰富案例库内容,按规模、性质、阶段等标准分门别类提炼案例,建立广泛性和经典性并存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案例库。

(二)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创造高效管控平台

第一,完善内部环境。根据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整组织结构,规范企业权责分配,适当改革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营造适宜的内部环境。第二,规范风险管理。充分了解风险管理全新内涵,同时保护实物资产和信息资产的安全完整,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及时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做到“事前防御、事中控制、事后消除”。第三,加强内部监督。弥补监管制度缺陷,完善监督流程方法,严格执行动态监督,强化岗位制约作用,保证内部监督充分发挥监管职能。

(三)强化财务集成管理,建设全面信息系统

全面性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是重核算变为重管理决策的标志,因此,强化财务集成管理,建设全面信息系统,是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明确预算管理、业绩评价、报告分析等组成部分的特点、内容及结构,加强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认识,以便顺利开展信息系统的全面性建设;引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实现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借鉴其他企业经验建立信息系统,为建设全面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提供便捷之路。

(四)引入先进软硬设备,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设备水平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应当引入先进软硬设备,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撑。软件公司在研发管理会计软件时,应当为客户改造软件留下空间,企业合理选用ERP、SAP、金蝶等会计软件,同时加强软件日常维护,定期清理内存空间,拷贝管理会计信息,营造一个安全的软件环境。购买高科技硬件设备,设置专门岗位负责日常维护和定期维修,控制湿度、温度等影响因素,保证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拥有高技术硬件设备的支持。

第5篇:财会监督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监督现状对策

我国会计监督目前存在法律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审计监督不规范、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

一、会计监督现状分析

(一)会计人员定位不清

会计人员肩负了“双重身份”,既是单位的管理人员,完成本单位的经济工作,又被视为政府监督的一个基础环节,需要依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来监督所在单位的经济活动,还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单位违反规定的行为。

(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有的企业高管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用职务之便,不顾国家财经法纪,弄虚作假,唆使、强令会计人员进行违章操作;有的企业会计信息原始凭证混乱,经济内容为编造或虚构,信息真假难辨而难于监督;有的单位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现象经常发生。

(三)社会审计监督不规范,执业质量较差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一些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管理制度,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缺乏有效性,行政干预、地区(部门)保护现象严重,严重制约着注册会计师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的发挥。

一些注册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在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上放纵,迎合地区利益、部门利益、客户利益的需要,满足其不合理要求,串通舞弊,造成经济信息质量低下,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的有序运行。

(四)企业单位负责人实行首长负责制,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责。但是,在一些单位中,有些单位负责人,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或显示自己的业绩,极力夸大利润率,即使在负赢利的情况下,也指使、授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虽然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填写虚假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簿,但一些会计人员碍于情面,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监督工作,阻碍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五)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自我道德约束需要加强

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较多,但会计高端人才较为缺乏,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有的虽然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但仅限理念知识的学习,没有实际从业经验,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此外,有的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遵守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差,惟命是从,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六)会计监管滞后

长期以来,对于会计监督职能的监督检查,只局限在经济活动发生以后,一些监督检查只是表面走走形势,不能真正发现单位的经济问题,而且事后监督往往是被动的,一些问题待查出后,已涉嫌经济犯罪,且数额较大,赃款大多被挥霍或是转移,无法追回。会计职能这种时效上的滞后性,使人们对其存在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导致会计监督职能日益弱化。

二、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给会计监督职能正确定位

要设立专门机构,派出专门人员站在国家立场上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监督,该专门机构在行政关系上不隶属于某一个单位,依法独立成立,从而会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真正实现对所在单位的监督。这样就不让会计人员陷入两难境地,使他们与所在单位有疏远离间的关系。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要求单位建立健全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单位内部要有完善的财务制度,任何人包括单位负责人不得干涉会计人员从事经济工作,更不得指使授意、指使会计人员隐瞒、虚报单位的经济情况。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三)加强外部监督,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进一步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会计监督机构要客观、公正、全面的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如实报告委托单位的收支、赢利等经济情况,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四) 强化培训,提高技能

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输出结果。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首先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其次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自我约束力强,遵守公共道德,抵制各种诱惑,敢于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此外,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会计人员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所以要注重对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技能。

(五)会计监督增强的时效性,改进监督方法

会计监督要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预防,经济活动实施前对其可行性、合法性、合理性予以审查,使计划决策与单位的经营方针、目标一致。尤其注重对弄虚作假、瞒报漏报等问题的预防,从源头加强会计监督。例如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工程预算进行施工,在投资估算阶段就应考虑充分,估算合理,充分估计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并提出应对及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根保;;会计监督的职能不能发挥原因何在[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1年12期

[2]马三民;;审计与会计的关系[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4年S3期

[3]孔繁柏;;会计五职能论[J];会计研究;1984年01期

[4]喻致椿;;顺应社会发展 改革会计工作[J];会计研究;1984年06期

[5]陈丹沁;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会计法》的重点[J];上海会计;1985年04期

[6]宋小明;对会计监督职能的疑义 兼论企业会计部门的隶属关系[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5年09期

[7]段奇;财会通讯是我们的良师益友[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5年12期

[8]庞树功;怎样做好商业会计检查工作[J];上海会计;1986年08期

第6篇:财会监督报告范文

一、新财会制度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内涵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是指医院的财务工作者对财务各项制度的制定及贯彻落实,主要是为了实现医院财务活动的预期目标,保障医院财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医院的决策提供准确财务信息,从而保障医院财务的安全;最大限度地提升医院财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而保障医院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中,要针对相关的制度,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医院财务的各个环节实施一些内部控制项目,以达到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内部管理效果。

二、新财会制度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随着新财会制度修订与实施,原有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对医院的正常运营形成了阻碍。就目前来说,新财会制度下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医院的管理者对财务内部控制认知不高导致执行力度不够根据相关的信息分析显示,当下医院的许多管理者对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误解,单纯地认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只是一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在成本与效益的考虑中片面地认为内控工作会加大医院运行成本,从而导致内控工作有制度却执行不下去,内控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医院管理者不够重视,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也就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让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不能发挥自身的的功能。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很多管理人员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缺乏严格的审计体系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都有审计不严格、不完整的情况,因为审计体系的不完善和相关工作的不到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经常出现变故。要知道对内部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必须要具有一套完整的审计体系,这是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很多管理者都忽略这一环节,对审计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甚至医院也没有设立相应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工作也只是简单的对医院的收支情况做记录,流于形式地做些检查工作,严重影响了医院内审工作的开展,从而限制了内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三)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需要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其设计、职责及其履行情况进行有力的监督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但是目前的医院内部控制中就缺乏相对应的监督体系,造成了制度贯彻不到位,执行力度不严格的情况发生,甚至出现一些贪污受贿的现象,极大地扰乱了医院的经济秩序。

三、新财会制度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践

(一)提升财务内控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加强与医院管理者的沟通人才是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主体,只有全面提升内控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在内控管理过程中理解精神、准确贯彻落实。这就需要财务内控人员与时俱进,要求医院平时不仅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还要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培训,让他们从根本上知道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并用科学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指导实践工作。与此同时,要加强与医院管理者的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财务内控工作才能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得到充分保障,进而得到顺利开展。

(二)建立完整健全的审计体系完善的审计体系关系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现代医院要建立完善健全的审计体系,对医院的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汇总,明确医院的资金流动情况,适时出具财务内部控制报告,以加强对财务的监督。同时,完整的财务内部控制报告有利于医院审计部门审计师对体系的设计和相关政策实施程度的分析,并作出客观的评价,从而形成完整的书面报告,从根本上保证了审计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同时也使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除此之外,在建立完整健全的审计体系时,要采取多样话和具有科学化的方式,减少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出现的控制质量风险,用审计特有的实施问卷调查和审计控制法等技术方法,以保障审计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建立合法、完整的审计体系,更好地完成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审计工作。

(三)完善监督体制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完善的监督体制,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有利于医院各项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定期对相关的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最大程度地保障业务人员向医院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有效。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透明的奖罚力度,使相关的业务人员按照规定切实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共同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第7篇:财会监督报告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监控

1财务管理的松假差是导致金融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财务管理作为以价值运动形式为主的,政策性与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对于主要从事资金流通与资本运作业务的金融公司来说,其好坏程度对企业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

1.1财务控制乏力易导致金融风险

财务是企业资金进出的总闸门,通过财务控制可以帮助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金融公司由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财务控制往往显得非常乏力。此外,财务控制不力还表现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无法统一,上级财会部门不能有效地管理下属单位的财务,使得中央的调控措施和政策法规不能认真观彻下去,资金周转缓慢,财会信息不能及时传递,从而削弱了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这无疑对金融风险的产生起了一种“促进”作用。

1.2虚假的财会信息掩盖了金融风险

在真实性原则下,财务会计可以通过有关资料和信息清晰地反映出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分析各种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据此制定相应措施,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但如果在财会工作中注入了虚假因素,后果则会相反。财会信息的虚假性使得许多企业长期粉饰太平,许多问题得不到发现,只有等到各种问题越积越多,企业发展难以为继时,才惊慌失措,往往为时已晚。财会核算的虚假性实际上是保住了企业的眼前利益,断送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利益。

1.3理财技能低影响到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

长期以来,许多金融公司的财会工作主要集中在日常的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不重视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是财会人员的理财意识仅仅限于传统的“增收节支”,理财技能贫乏,对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资源配置,资产重组,优化资本结构,环节债务负担,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问题,缺乏深刻理解和认识,这必然影响到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

1.4财会人员的违规操作直接带来金融风险

财会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总枢纽,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等原因,以及金融公司个别财会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如梼杌挪用公款,利用公章私自划拔资金搞恶性透支,虚开资信证明等,给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也会造成金融风险。由此可见,金融公司财会的一举一动,都与金融风险有着直接的联系;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重视财会部门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财务的监控职能。

2强化财务监控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公司的财会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增强现财意识,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符合国家监控要求与企业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管理机制,形成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坚实屏障,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运行和发展。具体来说,应当建立和完善如下财务机制:

2.1积极主动的财务决策机制

财务决策是金融公司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财务特有的决策手段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

2.1.1树立新型的决策意识。包括风险决策意识、综合决策意识和效益决策意识。

2.1.2建立财会咨询队伍。可建立由财会部门牵头,即由精干、素质较高的财会人员和有丰富业务工作经验、又具一定财会知识的业务人员组成的财会咨询队伍,定期提供较详实的分析报告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2.1.3直接参与决策。为了把好投资、融资项目关,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避金融风险,金融公司都应成立投资、融资项目审查委员会,各下属业务单位根据需要成立审查小组,制定、实施一整套审查规定。

2.2严格、认真的财务控制机制

2.2.1强化制度控制。金融公司必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金融企业财务》财务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财会制度,对会计核算、现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利润分配、银行账户管理等各方面作出详尽的规定,下发各部门和职工执行。

2.2.2把好审核关。财会部门在办理每笔资金进出、资产变动手续前,必须对有关的情况有一定了解,要求有真实、齐备的资料和手续。

2.2.3实行跟踪控制,并组织有关计划、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人员进行项目评价,提供信息和建议供管理层参考,切实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2.2.2把好审核关。财会部门在办理每笔资金进出、资产变动手续前,必须对有关的情况有一定了解,要求有真实、齐备的资料和手续。

2.2.3实行跟踪控制,并组织有关计划、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人员进行项目评价,提供信息和建议供管理层参考,切实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3真实、科学的财会信息处理机制

2.3.1整顿会计工作秩序。金融公司对现有公司的资产、负债、投资和融资情况要进行全面的核查,调整不实的账务,以达到账款、账账、账实相符,尽快纠正会计核算中不真实、不规范的问题。

2.3.2实行财会信息责任制。上级部门要改变以往那种查出问题只追查财会人员的责任或只对单位罚款的作法,明确公司的管理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2.3.3抓好规范化、标准化会计基础工作。对财会部门内部岗位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范围要进行调整、改进,建立财会工作新秩序。

2.4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财务制衡机制

金融风险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财会部门除了自觉搞好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以外,还必须通过特有的核算和监督手段,去调节、制约整个企业的劳动过程,使之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2.4.1健全和硬化财务预算约束。财会部门每年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金融监管的要求,对企业的资产规模、资本扩张、资金借贷、经营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分配等指标进行反复测算和平衡,制定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的财务计划。

2.4.2加大力度抓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金融公司应当成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协调委员会或协调小组,定期举行例会,通报资产负债情况,编制好资产负债比例考核表,讨论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2.4.3加强财会人员的集中统一管理。金融公司对属下单位的财务应实行下管一级的办法,即财会人员尤其是负责人由上级单位委派,定期调换。财会负责人定期回公司总部财会部门述职,建立个人业绩考核档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2.4.4培养财会人员的自律意识,完善内、外部的对账制度,健全企业稽核监控系统,强化检查监督。

2.5在现代资本市场上游刃自如的理财机制

如何防范与及时化解金融风险,财会部门除了增强社会责任感,改善日常工作以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理财技能,成为理财能手,以此来帮助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

第8篇:财会监督报告范文

关键词:财务报告 失实 监督

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一切经济管理活动的基础,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财务报告是财务披露的主要形式。财务报告的真实披露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国民经济稳健、高效、快速地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若财务报告失实,不但影响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还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严重的还会对我国的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一、真实性是财务报告的质量核心要求

财务报告是记录核算单位经济活动发生情况和结果的数据资料,是主要的社会资源,也是评价企业经营水平和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检查和监督经济行为的依据。财务报告的质量具体要求有:有用性、可理解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重要性。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即真实性是由内在的信息本质要求的,真实性是提供准确、可靠财务报告的基础。

二、财务报告失实的分类

1、会计报表编制失实。是由于企业为了达到某种利益,把会计报表变成可随意捏的“橡皮泥”,出现许多为其所用的会计报表。

2、资产管理混乱造成会计核算失实。是由于企业缺少必要的内控制度,管理松懈或脱节造成资产的帐实不符。

3、税金核算失实。是由于企业财会人员对以增值税制为核心的新的税制内容不熟悉等因素,税金核算尤其是增值税核算失实现象时有发生。

5、对外投资收益体现失实。是由于对外投资财务监控不力,致使对外投资及其收益未能正确体现。

三、财务报告失实的主要原因

1、会计主体负责人的指导思想不端正。财务报告生产者与财务报告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在与财务报告机关利益中处在首位的是企业利益。会计主体通过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以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部门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其次是个人利益,会计主体负责人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他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假财务报告搞“厂长成本,经理利润”,“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搞账外账、小金库以及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从而致使财务报告的失实。

2、会计人员的失职。会计人员作为财务报告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法律、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又接受会计主体负责人的领导,按照会计主体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而获得薪金、升职、奖励等切身的利益,假若会计人员能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同时又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那么就能拒绝抵制生产假的财务报告。但是治理财务报告失实,如没有良好的法律环境、经济秩序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做后盾,会计人员自身的力量是很脆弱的。要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是比较有限的,因而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财务报告失实这一问题。

3、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其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的升迁等等,都由单位的领导所决定。虽然会计法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管理人员的任免应经主管单位同意,否则不得任意调动和撤换。”但是主管部门大多对会计人员的保护行使权力的力度不够,经常发生守法的会计人员遭到打击和报复,直至被无故撤换。使得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以致内部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许多的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事实上只扮演记账和统计的角色。

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有的会计主体负责人无视《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在会计机构的设置上不健全、会计人员的配置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晰、各种会计的交接手续不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不落实,加上会计人员素质低、水平差、知识旧、技术不过硬、责任不强等,导致会计核算的差错,以致财务报告失实的现象发生。

四、财务报告失实的危害性

财务报告失实的危害后果是严峻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财务报告的失实,导致国家税收、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蚕食着我国的财政收入,严重地破坏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2、财务报告的失关,严重地扰乱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成为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

3、财务报告的失实,不利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五、治理财务报告失实的对策

(一)、对经理人行为进控制

1、控制和引导经理人的公司行为与公司经营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经理人才市场的存在,对约束经营者行为起着很大作用,形成一个竞争机制。反之,由于利益的驱动,为扩大经营业绩,经营者会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为了个人和小团体利益,擅自更改财务报告,造成财务报告失实。修订后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在总则的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现实情况看,企业、单位粉饰会计报表,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账外账、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多数与单位责任人(经营者)有关,其目的不外乎为政绩考核、为偷逃税收、为融资筹资、为一已私欲。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经营者认识到了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正确认识财务报告质量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加强会计法制化,严肃法纪是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根本。企业应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执行《会计法》的自觉性。一方面要加大《会计法》的宣传力度,改变部分领导认为学习《会计法》是从事会计工作的领导和人员的事的错误思想。另一方面,对违反《会计法》,故意制造假利润的领导干部、单位负责人和会计责任人员,要依法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并进行必要的处罚。新《会计法》对法律责任的规定比修改前大为详尽和具体,违反哪条规定,负什么法律责任,如何处罚,规定得十分清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可以从根本上保证财务报告质量。

(二)对会计人员行为进行控制

1、改革现行的会计主管人员管理体制。加快实行会计主管的委派制,做到委派的主管会计全面负责企业的会计核算,监督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其个人利 益与所在工作企业的经济利益分离,也就是不能在所在工作企业取得任何报酬。近几年,试行“会计委派”是会计职业化进程中的一种有益尝试,也取得了成效,尤其在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方面成效显著。

2、会计人员行为进行控制。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要求。财务报告来源于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的基础工作,严格会计核算要求是确保财务报告质量的基础。会计人员只有以真实的经济业务为核算对象,严格遵循统一的会计原则、会计制度,选择一贯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并依照规范要求进行财务报告披露,才能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可信。会计人员是财务报告的加工者,应当选拔政治、业务素质高,遵守职业道德的优秀财会人员担任,进一步提高会人员的整体水平,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使之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严格会计人员资格关和职业道德是财务报告质量的必要保证。不断地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的素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使他们都能知道“不做假账”既是《会计法》的要求,也是会计人员从事财会工作职业道德的底线。

(三)、强化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1、要建立对国有企业定期审计制度。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体系,要保持独立的地位,业务上归口国家财税部门管理,行政上向董事会或主管部门负责。董事会要有分工负责财会审核工作的专职监事,企业外部的会计监督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要实行年度会计报表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证制度,要强化对企业经营者离岗的监督审计制度。审计结果与评价意见要公开披露。

2、建立健全财务报告管理体制。企业、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完善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如会计、财务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的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决策等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相互监督程序的规定;财产清查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的建立,是会计行为有序进行的基础,是产生真实、以应迅速及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财务报告管理体系,是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单位会计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四)构建完善的具体会计准则体系。

第9篇:财会监督报告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财会管理 方案 应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经营者对于内部营运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逐渐改变了传统管理方案的不足,形成了更加完全的财会体系。另一方面,市场环境更替交换也反映出传统管理的缺陷,过去执行的财会管理策略已跟不上企业经营的步伐。新市场环境格局下,经营者需不断地调整财会管理流程,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处理,保证财会管理发挥出应有的经济职能。

一、财会管理的内涵

根本上来说,财会管理是财务、会计的并称,其中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企业和各方面的关系,也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和监督,提供经济信息,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1]。至今,财务会计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商业经济时代的会计、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及现代会计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当前财会处理方案的不足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运用专门的方法进行确认、计量,并以财务会计报告为主要形式,定期向各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企业外部会计。由于经营者对企业发展定位出现偏移,过度关注市场营销策略的执行,对内部财会工作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财会事务处理出现了诸多问题,极大地阻碍了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改进。

(一)财务方面

对于企业而言,其财务工作主要是针对资金运转制定了相关策略,以保证营运资金收支的合理性。从财务部门的工作情况看,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如下:

1.规划问题。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结构的重要组成,执行财务管理计划时未能做好相关的准备,前期规划不足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管理缺陷。常见的财务规划问题:编制的财务方案与当前经营需求不一致,财会人员未经过详细地调查而随意性编制决策。这种情况下,一旦执行财务方案便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资金问题。资金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经营的核心要素,财务部门对现有资金的收支方案缺少控制,导致了成本资金流失或浪费。如:生产型企业中,财务人员调控资金运转时未考虑原料价格的变动,盲目地投入资金采购;营销型企业中,对市场宣传成本及战略执行成本考虑不足,增加了资金运作的难度。

(二)会计方面

会计也是财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职能是应用有效方法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引导经营者制定正确的经济活动方案,避免投资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方法问题。监督管理企业经济交易活动中,会计人员选择的处理方法不合要求,特别是在市场信息处理方面,依旧保持了传统的调查、分析模式。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未能融入会计工作,降低了办公人员处理事务的效率。

2.核算问题。财务部门提供的资金收支报表,会计处理环节没有详细地审核,资金核算出现了明显的漏洞。如:根据财务报表审核资金收支状况,没有对各个款项逐一计算核查,报表中虚假、错误的信息未能及时发现。

三、基于计算机平台的财会改革

财务会计着重按企业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如:股东、供应商、银行、政府、企业主及其他股权所有人,把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机构来运营。并且以财务会计准则为指导,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提供关于整个企业及其分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助于使用者作出决策的会计信息。解决当前企业财会工作的缺陷,应注重办公技术的优化升级,通过计算机平台建立系统性的财会处理方案。

第一,组建系统。根据企业办公需要建立自动化财会系统,这样可以为财会人员处理事务提供基础平台。一般情况下,基于计算机平台的财会系统由软件、硬件构成,软件适用于办公网络的应用控制,方便了财务人员处理一些复杂的数据资源。如:财务报表涉及到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应用计算器软件可快速地处理数据,且减少了人工处理造成的错误[2]。

第二,设置模块。财务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会计分支,它基本上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它立足于企业在市场上的经营需求。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财会处理,需设置详细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针对办公数据制定相匹配的自动化处理流程,让财会事务在相对规范的条件下处理。

第三,自动处理。完成财会办公系统的构建,先对系统实施模拟运行以检测其应用功能,然后便可在财会系统上执行相应的操作命令。财务工作处理环节中,人工输入财务数据给运算器,完成自动化处理后传输至数据库进行存储,以备随时调用数据;会计人员利用借助网络平成智能化搜索,自动检测数据信息是否正确。

第四,智能扫描。已经处理完毕的数据,财会人员需实施综合性地扫描处理,检查财务信息是否存在异常问题,特别是核对账务数据的准确性。智能扫描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特殊功能,在限定范围内对电子表格执行搜索命令,快速地识别财务数据计算的精准度[3]。当检测到异常信息后,可自动反馈给会计人员以指导其重新核算。

四、结论

总之,经济学理论研究显示,企业制定经营方案时需从多个角度考虑,重点解决财务工作方面的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经营者开始将重心转移到财务及会计两方面的管理上,以创造更加优越的内控管理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的优势,编制智能化财会事务处理方案,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财会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文涛.浅谈企业财会管理的基本内容与策略[J].财会通讯,2011,17(1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