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业化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跟我们的建筑工业革命是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制造业中的一个方面。工业革命对我们的整个制造业影响非常大,而我们建筑行业的制造实际上是建筑行业的制造业。
1.三次工业革命对制造业的推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起)主要的推动是蒸汽动力的应用,并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对我们制造业的影响是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起)主要的推动是电力应用、新交通工具、新通讯手段,将人类带入“电气化时代”。对我们制造业的影响是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形成大规模成批生产。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50年代起)主要的推动是电子计算机、信息控制技术应用,将人类带入“信息化时代”。对我们制造业的影响是数字化、信息控制、走向大产量定制生产。
2.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制造业的其他主要影响
(1)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主要有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刚性生产系统转向可重构的柔性制造系统和工厂化生产转向社会化生产。
(2)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主要有生产制造陕速成型,新材料复合化、纳米化,以及生产系统数值化、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制造)。
3.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十又提出了中国式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基本要求有四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4.现代建筑工业化
走新型工业化化道路,要符合以下四个特点:
高效率:工厂化、自动化、规模化(流水线)、信息化、多样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高质量:通过加工精度和质量提高来提升产品性能和耐久性;
高科技:依托技术创新,实现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高效益:通过规模化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总体上降低单位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提高经济效益。
我们钢结构住宅要走工业化道路应该达到以上四个高,这是我们要极力解决的瓶颈。
二、现代建筑工业化建造的本质
1.几个落后的观念
观念一:工业化建造就是预制装配化
这个观念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水平,只是以机器代替人工而已,可能落后100-140年。以这个观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已经出现为工业化而装配化的费工费料的不良后果,特别是钢结构建筑,设计时按整体设计,施工单位坼分做成预制产品,然后再按照整体要求拼装,既费时又提高了成本,这不是我们工业化的要求,这样的工业化是落后的、是倒退的。
观念二:现在的钢结构建筑已是工业化建造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期的水平,仅有部分结构构件和维护构件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可能落后不少于50-80年。以这个观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已经形成建筑工业化与钢结构不相关的不良局面。
2.可能会误导的口号
(1)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即建筑部品化,两天建一层楼。只考虑安装,没有考虑房屋结构的特点(结构效率、安全、耐久等)使用要求。
(2)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即集成体系品牌化、生产工厂(流水线)化。房屋产品与汽车产品是有区别的,不可能一次造出几百万栋房子。
流水线生产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怎样才能做到流水线生产?它涉及到建筑工业化本质的问题。
3.现代建筑工业化的本质
技术水平定位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阶段的水平,具备两个特征:信息技术控制下的建造;从大规模成批生产走向打产量定制生产,即个性发展。
(1)技术要点:
应在大量定制生产条件下做到九个化。
①建筑设计个性化:
建筑、结构、制作联合调研,提出若干种既有可能形成体系建筑又能实现建筑设计个陛化的体系建筑方案。
②结构设计体系化:
提出若干种可以采用的最佳结构形式,并完成构件、节点等的相关参数的优化。
③各部尺寸模数化:
建筑、结构、水、暖、电等全专业协调的模数体系开发。
④结构设计体系化:
对不同的结构体系,提出标准化、系列化的结构部品体系,实现用最少种类的标准“积木”组建尽可能多的建筑形式。
⑤加工制作自动化:
在结构部品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最大效率利用现代信息控制技术的自动化流水生产线。
⑥配套部品商品化:
提出配套部品商业化的要求,建立部品信息网、物流网。
⑦现场安装装配化:
运到安装现场的建筑部品必须是集成化的,研发装配专用设备,实现装配工艺高效化、定型化和标准化。
⑧设计、建造、运行维护信息化:
基于BIM技术,建立全过程信息化平台。
⑨拆除废件资源化:
在设计、建造等环节中应考虑整个建筑拆除废件的资源化利用可能性。
着力做到以上九条,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所需要的对工业化的要求。
(2)技术特征:
菜单式订购、部品工业化生产、BIM施工组织管理、机械化装配、信息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3)工业化效果,体现在:
①建筑品位:美观、适用、坚固、耐久;
②生产力:大幅提高劳动效率;
③经济:降低成本和提高性价比;④社会效益:提升品质和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三、钢结构住宅工业化建造的主要优势
1.已具有的基础
(1)已基本达到预制装配化建造。
(2)已具备建造智能化自动制造流水线的能力。
(3)已形成若干种符合建筑工业化制造特征的体系建筑,如:轻型工业厂房的轻钢门式刚架建筑,造价便宜,经济效益高;螺栓球节点网架结构体系建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备受推崇。
(4)已完成多种建筑部品的商业化生产,如:墙面、楼面、屋面等部品的商业化生产已有一定基础。
(S)已探索若干种体系建筑的工业化建造,如:框架结构体系。
所以钢结构的工业化建造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2.具有的主要优势
从目前来看,钢结构建筑具有诸多优势,最适合建筑工业化建造:
(1)改革创新起点高;
(2)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陕;
(3)节能减排效果好;
(4)行业面貌变革广。
这些对我们钢结构行业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情况。四、钢结构住宅工业化建造当前存在的问题
1.对钢结构建筑工业化建造的实现蓝图不明确
(I)领导部门缺乏统一和有力的指导和组织;
(2)企业部门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措施。
2.对建筑工业化建造需要全行业协同攻关无认识
(1)领导部门的激励政策偏向于制作企业;
(2)设计部门几乎未参与;
(3)制作施工企业各自为战。
3.对发展建筑工业化建造所推行的措施与其发展规律不相符
(1)没有按全行业系统工程的要求协同攻关;
(2)没有立足行业发展,让建筑师牵头组织不同专业人员协同攻关;
(3)不按自身发展规律,用行政命令或一股热情,必然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劳民伤财。
五、推进钢结构住宅工业化建造的若干建议
1.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应起领导和组织作用
(I)协会应该按照钢结构建筑工业化建造的发展规律,引领协会全体成员走正确的发展道路;
(2)协会应该指导建筑钢结构分会遴选合适人员,组织钢结构建筑工业化建造委员会,负责技术指导工作;
(3)协会应该与钢结构建筑工业化建造委员会一起制定钢结构建筑工业化建造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2.委员会应该在行业中对工业化建造的实现负技术责任
(1)组织并完成顶层设计,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
(2)落实实施计划并进行指导和监督;
(3)选择若干个合适单位对实施计划的不同内容进行试点。
3.关于钢结构建筑工业化建造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建议
(1)目标:
钢结构建筑现代工业化建造水平符合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具体来说,要求实现信息技术控制下的建造,能从大规模成批生产向大产量定制生产转变。
(2)技术内容:
应体现现代化工业化本质的“九个化”,可以从钢结构多高层建筑开始(包括住宅、办公楼等等)。
2)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
3)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4)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
5)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
6)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
7)升板建筑:特点﹑施工要求;楼板类型及构造节点。
8)盒子建筑:特点及类型;组装方式与构造。
建筑工业化
(一)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1。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三)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新晨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新型建筑建筑工业化 环保建筑
中图分类号: [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construction and system reform and the scale of building the continued expansion, resour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was also increasing, if not effectively change the status quo,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also will pay a huge was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the destruction of the price and take a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is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save energy in an effective way.
Keywords: new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ilding
随着低碳、绿色、环保等建筑风气盛行,对于采用粗放式半机械化半手工建筑建造方式的我国房地产行业而言,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改变势在必行。近年来,由于我国建筑业依然存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低,建筑品质得不到保证,整体技术进步缓慢等问题,急需进行结构和技术革新,大力发展工业化住宅建设,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一 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概念
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等性能,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用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生产的住宅称为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
二 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建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总体偏低,资源与能源消耗严重,建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建筑施工人员素质不高,待遇差,劳动力资源却日益短缺,成本升高,建筑寿命短,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我国建筑业一直以来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多采用传统现浇技术进行生产有关。所以,建筑行业需要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来改变现状。而建筑工业化与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说,建筑行业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以进一步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2007年,城镇单位使用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为1900万人 ,而其中建筑业约424万人,占总人数的22%。而2007年末建筑业职工人数961.6万人,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93.4万人,只占全部职工人数的20% ,其余均为农村劳动力。可见,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在建筑业职工人数中的相对数量,农村劳动力都较多。
从教育程度上看,建筑业就业人员教育程度较低,普遍是小学和初中文化;从工作时间上看,建筑业就业人员周工作时间都在48小时以上,属于超负荷作业。
此外,随着农民工工资水平绝对值和增加幅度的逐年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大幅减少,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已经大幅提升,目前仅力工日工资标准就已经达到100元/日以上,技术工种则更高,甚至600元/日以上,人工成本的上升必然会引起建筑业建造成本升高。
由于近年来,中国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部分大型企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以及解决用人荒的问题(尤其是过年长假时间),把目标投放到农村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或城镇,在这些地方建设科技园区,吸引大量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对当地剩余劳动力来说既能有钱赚,又能解决诸如空巢老人和孩子教育等问题,两全其美。这也是大中型城市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短缺的原因。例如,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科技园2010年9月建立,预计将使河南农民工外出减少约80万。
根据最新人口普查结果,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在2011年5月举办的“诺奖中国周”北京站论坛上表示,在2015年的时候,全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量等于零,此后会变为负增长。“人口红利”在“十二五”末或将迎来拐点。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改变,不但以技师、技工为代表的中高级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局面仍将持续,而且一般素质的劳动力也将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另一个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原来依靠廉价劳动力或者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将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或劳动力短缺的状况。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在于产业升级,通过投资来提高资本构成的比例和相关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
三 工业化住宅的优点
预制建筑构件工业化生产,将农民工转变为产业工人,随着产业进步,改善了工作条件。工厂集中生产,实现了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能源的消耗。现场湿作业的减少,使装配式施工大大降低了施工噪音及施工粉尘对施工周边环境的影响,有效减少了建筑垃圾,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工厂化生产和机械化安装,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寿命。通过技术创新,特别是外墙夹心保温体系,外墙防渗漏体系,建筑外墙安装体系等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应用,提高建筑物隔音、保温、防火等多种使用性能,便于系统的维护,耐久性好。建筑建设周期的缩短,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了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加快了企业资金的回收和利用。
在经济效益方面,分工更明确,更加专业化,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省去中间交易费用和各专业对接缝隙产生的费用,从而达成企业经济目标乃至整个行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与传统生产方式比较,建筑工业化作为一种新型建筑生产方式能满足建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经济效益的提升,尤其体现在建筑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的降低。
在环境效益方面,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标准化的设计、工厂化的生产,机械化的施工,使得工业化生产从露天作业更多的转向室内工厂生产、从施工现场手工操作转向机械化施工,标准化设计则可以从初步设计开始就更为全面地综合考虑住宅产品全寿命周期环境效益。从住宅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方面,可以较大限度的实现土地资源、建筑材料和建筑用能源的节省。
在社会效益方面,工业化住宅建设会使与之相关的经济增长方式、就业、收入分配效益、居民经济生活、利益相关群体、文化教育、科技进步等等产生影响,因此,对社会效益的评价是整个工业化体系评价的重要方面。
四 我国目前新型工业化住宅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新型工业化住宅建设的发展势头较好,南方有万科集团领头,积极推进工业化住宅建设进程,并开展试点工程建设。早在2008年就修订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将卓越绿色企业作为发展远景,并逐步实现引领房地产行业,将新型工业化住宅建造模式全面升级和推广。深圳从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了《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此规范为我国第一部预制技术方面的规范。此后,上海市也推出了《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以此推动工业化住宅的发展。在北方,黑龙江宇辉建设集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了住宅工业化项目的密切合作,结合中国住宅设计应用的实际特点,提出了采用〈约束浆锚钢筋搭接连接〉的核心技术,通过科学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保证连接可靠性前提下,使施工难度降低,并降低了成本,这也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发装配整体式住宅核心技术的先河,摆脱了住宅工业化发展中核心技术完全依赖国外经验的束缚。沈阳现代化建筑产业园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建筑产业,是沈阳市委,市政府着眼于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产业园内引进了以日本鹿岛建设,积水置业及中国的沈阳万科,长沙远大为代表的技术体系,不断满足各类建筑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为今后推广住宅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将逐步形成多体系,多模式竞争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国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技术支持。还有长沙远大住工、合肥西伟德、北京金隅集团、南京大地等众多企业也都已经介入到了研究和发展工业化住宅建设领域,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总之,住宅建筑工业化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方向性问题,坚持这一发展方向,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住宅质量和品质,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而且有助于统一科研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等各方面的认识,明确目标,协调行动。在今年“十二五”开局之年,认真贯彻中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通过不断的技术学习和创新,努力探索发展建筑工业化的道路,是转变目前建筑市场现状的最佳途径。
为了增大采光通风面积或表现现代建筑的性格特征,建筑物的门窗面积越来越大更有全玻璃的幕墙建筑,以至门窗的热损失占建筑的总热损失的40%以上,门窗节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门窗既是能源得失的敏感部位,又关系到采光、通风、隔声、立面造型。这就对门窗的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节能处理主要是改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门窗的密闭性能。
我国现有门窗加工企业2-3万家,绝大多数加工工艺、原料选择、安装等诸多方面水平低下,导致绝大多数门窗使用功能无法保证,门窗使用过程中出现开启不灵活、开裂、变形、封闭不严、漏风等现象。功能的丧失使门窗的性能更是无从谈起。同时,我国新建建筑门窗使用量每年超过5亿平方米,其中使用节能窗的占有率不足1%,2003年欧洲规定建筑门窗传热系数Uw值小于14,目前高性能节能门窗市场应用量已达到了门窗总量的70%。而我国现行标准中门窗传热系数Kw值平均为3.5左右,远远落后于欧洲水平,如我国现有建筑门窗全部换成欧洲标准的门窗,则每年可节约全国总用煤量的20%,数量相当惊人。
在2013年《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推动下,北京率先制定了75%建筑节能标准,门窗K值从原来的2.8提高到1.5-2.0,今年天津、河北、山东等省也相继出台了节能门窗新标准,节能指标K值都有了明确的大幅度提升。
系统节能门窗将成绿色建筑发展方向
系统节能门窗是指对组成门窗的各个部件经过科学的设计,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加工生产,按照安装方法进行安装,最终达到良好功能(开启、掉角、安全、防盗、变形等使用功能),与高性能(抗风压、水密性、气密性、保温、隔热、隔声)门窗完美结合,成为高品质、高性能的门窗。
由于系统门窗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实验费用,所以一般的企业没有能力推出系统门窗。所以,一般是由系统门窗公司将型材、胶条、五金、玻璃等门窗材料进行装配、设计、安装等。经系统研发与集成后由系统门窗厂按系统公司提供的工程设计方法、加工工艺、安装工法来制造和安装。也可以是有实力的大企业自行研发和应用的系统门窗。广泛使用系统门窗的目的就是提供给人们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减少暖气和空调的能耗,减少围护和运营成本。
门窗标准化生产、安装助推绿色建筑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布料机;横移车
进入21世纪,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预制装配建筑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预制装配建筑技术已经成为了建筑工业化的潮流之一,它不仅能够推动建筑产业化,而且在降低建筑全寿命用能的消耗、提高建筑产品质量上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也是国际公认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在发达国家及许多地区都获得了广泛推广与应用。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设备模块化、生产自动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为积极推动我国预制装配建筑技术的发展,抢先占领预制装配建筑这一新兴市场,我公司于2014年成功开发研制了预制构件生产线成套设备,并且于2016年1月在大连三川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预制构件厂成功运行投产,根据生产实践和用户需求对不同设备进行了不断得更新和完善。
针对预制构件生产线配套使用的布料机作为整个生产线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性能和配置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流程的工作产能和工艺的布置。布料机主要包含布料机主机、横移车1、横移车2以及导轨支架组成。布料机主机内部通过旋转搅拌棒将混凝土充分搅拌,防止混凝土凝固,数个螺旋铰刀配合相应的下料门将混凝土送入托盘,完成布料任务。横移车1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实现布料机X轴方向的运动。横移车2同样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实现布料机Y轴方向的运动。这样在各个组成部分的配合下,实现了对整个托盘平面的覆盖。
1 第一代布料机设备简介(如图1)
布料机设备主要是由负责X轴运动的横移车1和负责Y轴运动的横移车2以及布料主机组成。布料主机负责设备主要功能的实现,完成布料任务。横移车1和横移车2分别控制布料主机在不同的坐标轴上的运动,所以只能满足X-Y平面坐标布料需要。
2 第二代布料设备升级措施(如图2)
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和用户使用反馈,结合自身设备的技术特点,我们发现在实际生产和设备工艺布置当中,不同用户的生产车间空间差异很大,并且发现很多用户用于生产的车间用地往往是以前的废旧厂房,空间相对狭小,需要根据其特点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我们的设备需要根据其现场条件进行优化布置,这样就对我们的设备提出了更好高的要求,需要在更加狭小的空间内布置所有设备,以满足工艺布置的要求。
根据我们的现场调研和回访反馈,现在对其进行升级改造,设计出了能够实现X-Y-Z三维空间布料的配套布料机。通过此次升级换代布料机不仅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对布料工艺的要求,同时提高了设备的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针对上述设备特点以及生产线工艺流程特点,通过对横移车1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有Z轴方向运动特性。
横移车1有内外框架两部分组成,第一代布料机横移车1内外框架通过螺栓刚性连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为实现横移车1和横移车之间的相互运动,通过增加滚动轴承将内外框架之间的刚性连接变成可以有相对位移的运动副,增加槽型滑道保证运动的方向。
在横移车1的两层框架之间加设两个液压缸作为动力源,通过液压缸的运动将内侧框架连同布料主机一同提升,从而实现了布料机在竖直Z轴方向的运动。同时在内外侧框架四角增加槽型滑道,保证在提升过程中的相对稳定和平衡。
通过上述设计,有效解决了运动动力和轨迹的问题,从而保证了Z轴方向运动的实现。
3 升级换代的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优势
中图分类号: G267 文献标识码: A
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的基本发展现状
建筑业向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新式的建筑技术也是层出不穷,而这又进一步驱动了建筑产业的快速增长。世界各国纷纷构建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建筑工业标准,而在这种标准的统一也使得建筑零部件可以在工厂当中按照统一要求生产出来,从而带来了定制与装配化的建筑产业发展,最终形成了装配式建筑方式。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对于建筑结构进行了较大的革新,逐步走向小型化的钢结构的道路,并且在建筑当中也越来越多的用到配套的建筑构件。从我国情况来看,建筑业更是支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装配式建筑的强有力发展更是极大的促进了建筑产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否充分应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并切实降低施工作业也成为了文明建筑施工的发展方向,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二)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现状
就装配式建筑的自身结构而言,与其结构相配套的的构件主要包括如下一下方面:用于外墙的复合板、建筑内部的隔板、楼板、屋顶用板以及配套的柱梁等构件。装配式建筑的构建生产仅仅围绕着建筑工业的标准化,并且与建筑产业的改革及向新兴产业的转变紧密配合,而装配式建筑的初衷也在于通过工业制造来生产住宅。具体而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紧紧围绕如下思路,也即科学研究与精确设计起到了关键的带头作用,而技术则提供了基石作用,市场是发展导向,主要目标在于能够更好的满足多种用户的不同需求。在以上思路的指导下,制造工厂应当制造出多种型号的房屋构件以及与之配套的施工设备与产品,并直接在施工现场进行房屋的组装工作,而这也能够将传统的住宅价值观念加以改变。
(三)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整体结构体系经历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通过对于产业结构的不断革新来极大的提升建筑物所含有的科技因子;通过对原有的建筑技术进行革新,驱动建筑产业步入工业化道路当中,最终带动建筑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而这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内涵与愿景;通过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可以确保在一年四季流畅施工;整体的建筑体系也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功能,如低碳环保、抗震性能好、经济适用等,这与当前所倡导的节约紧密相联,这也有益于消费者;装配式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能够将先进性与永续性融为一体,不仅符合国家的建筑产业发展政策,也能够很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基本看来,装配式建筑历经了如下的发展过程,也即注重数量化的发展、重视数量与质量的同时发展、将质量化发展放到较高的位置上、创造多样化与高性能。就建筑结构来看,木质、钢制及钢筋混凝土式的结构在国外均可以被工厂生产出来,相应的产品性能指标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逐步走向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在这方面发展较为滞后,但作为未来建筑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有必要对其加以系统的关注。
二、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一)装配式建筑是新型建筑体系、绿色建筑材料
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人为本,发展健康住宅,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极大地推动了绿色建材的发展。一般认为,绿色建材除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外,还必须是:安全无毒,对人体无害;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负荷较小(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等),不污染环境;在房屋拆除后,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从而装配式建筑的不同构建均可以很好的与不同的墙体相适应,而且也可以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装配式建筑的体系的构建均依靠各种较为轻质的原材料,不仅具有构件强度较高的特征,而且在重量上也实现了轻量化。进而通过填充不同的隔热与保温材料,最终使得装配式建筑完全适合民众居住。
(二)便于施工,不受恶劣季节天气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主要就是将已经加工制好的墙体模版构建加以安装。这种成型的安装似的的建筑方式极大的降低的施工的工作量,建筑过程中由于包含较少的湿法作业施工,因而也不再受湿法作业的条件约束。这都带来了建筑施工的便利性,较大的节约了施工的时间与各种施工资源,为建筑施工的成本降低带来益处。根据有关实践的测算,装配式建筑能够大幅度提高施工的效率,基本可超过湿法建筑的3倍左右。另外,装配式建筑的各种构件均是在工厂车间里完成的,从而在比较恶劣的天气中也可以进行继续加工,只需将在车间中加工完备的建筑式样运送到现场即可。
(三)轻质
装配式建筑是同体积混凝土构件重量的1/2~1/3,从而减轻建筑物的基础荷载,节省建筑物基础投资和总投资;减轻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速度,节约人力物力。同时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重量轻,可减轻运输量(与黏土实心砖比),可节约运输费用。
(四)稳固性较高,并且具有较好的耐火能力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强度较高,并且还具有防震、抗火、隔音效果好等一系列的优质特点。这些特点的取得主要依托于轻质材料的应用,这在降低装配式建筑自身重量的同时,也将不同的组成构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而不仅具有坚固性的特征,还具有了很好的柔性特征,从而提升了抗震能力。另外,装配式建筑的材料均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均能够达到国家A级标准,使其完全可以满足建筑耐火极限的考验。
(五)保温、节能
装配式建筑构件的低导热性,使其可以满足建筑墙体保温的使用要求,其主要优点为:一是可以避免产生热桥,在采用同样厚度的保温材料下,热损失减少约1/5,从而节约了热能。二是由于内部的实体墙热容量大,室内能蓄存更多的热量,可以使室内温度变化减缓,室内温度较为稳定,生活较为舒适。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墙体改革及建筑节能,主要发展方向为轻质、保温、利废、节能、节地、减少环境污染,产品生产应用工业化,发展生态建材,同时满足建筑的性能,轻质保温的装配式建筑完全符合上述要求,装配式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将是建筑业发展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崔建宇,孙建刚,王博,渡边史夫.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在日本的应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01).
[2]李湘洲.装配式建筑一览[J].建筑工人,2010(03).
关键词:给排水;施工组织;优化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目前现状
建筑给排水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分部工程,如果把整栋建筑比作人体,给排水工程就好比它的血液系统,很难想象,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给排水系统的建筑怎么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在国外,商品房一般都是成品房,即水、电、通风空调、智能化等设施齐全,而在我国的商品房大多数是毛坯房,只保证铺设管线通水通电,给排水安装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造价中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得不到建筑安装公司的重视,对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l)现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只作为技术管理制度的一项工作,它主要追求施工效益而很少考虑经济效益,存在只注重组织技术措施,而没注重经济管理的内容,以至在实施过程中不讲成本,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
(2)不能正确的处理好工期与安全质量之间的关系。
(3)项目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跟不上施工组织规模的发展速度。
(4)不能妥善处理好项目经理负责制及经济承包责任制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意义
住宅楼工程的质量和千家万户有关,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出现质量事故,不但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形象,更会产生严重的社会效应,浪费社会资源,影响社会稳定。虽然,我国一直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质量管理取得了重大成就,并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对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一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相应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工程项目是一种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的建设产品。由于其自身具备的群体性、满足性、协作性、复杂性和预约性等特点,决定了工程质量难以控制的特点。要想获得理想的、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的建设产品,并在额定的使用寿命期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加强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如何用好现有资金,让它在给水排水工程中发挥更大的效应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通过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又可以很好的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意识,从而树立起良好的施工形象,这对一个施工单位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有机结合体,是指导施工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其本身的质量对工程建设的成败和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建筑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企业新型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完善,对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全新要求,特别是项目施工的运行,施工项目管理的实践和发展,要求施工组织设计要具有科学指导施工活动,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等作用。我国目前的大多数施工企业对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认识还不够,没能真正做到内业指导外业的施工,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尽量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施工组织设计不但在施工管理中发挥作用,而且在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尽量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给排水安装工程的施工与其他工种的施工(如土建电气综合布线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控制好它们之间的配合协调施工,能节省工料,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因此能否控制协调好各工种的工作是衡量给排水质量管理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给排水安装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须针对管道安装的不同阶段进行控制协调检查,有的放矢,严格要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建设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给排水管道施工安装的控制重点是不同的,总体来讲,为了做好给排水施工管理重点抓好下面工作[1-4]。
三、优化设计
(一)认真编制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给排水的施工管理工作应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组织体系,编制所负责项目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切实按工序规范施工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重点了解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组织对施工图进行有效的交底与会审,让施工管理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工程项目特征的一个重要过程,总之,有效的施工图技术交底与会审是项目施工的首要环节,项目负责人应高度重视,绝不能让施工图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成为形式或者是走过场。
(二)做好主体施工阶段的组织协调和监管工作
在高层住宅主体施工阶段,给排水专业涉及的专业面多,有时也涉及多个施工单位这 这时项目负责人应做好给排水专业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工作。
首先,工程开工前项目负责人应层层落实责任制,将工程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施工管理人员。其次,确定混凝土浇灌审批程序时一定要有专业给排水监督工程师参加,以保证主体工程施工中专业施工单位预留预埋工作能及时和准确无误 施工技术负责人先检查各班组落实情况,核对无误后报监理工程师签发混凝土浇灌令,这样才能确保给排水专业工程按图纸规范完成。再者,应抓住重点阶段,重点监督,通常包括地下室,转换层及标准层头两层的施工阶段,由于其工程量流水作业不够连续化,施工处于复杂变化的初期,很容易引起给排水施工的混乱和错误,特别是地下室施工阶段,几乎所有的重要设备均设计安装在地下室,设备多,管线多,容易出现碰漏错缺现象,此时施工管理人员应详细核对图纸,经核对无误后应严格按图施工。
最后,应及时与业主设计单位联系,解决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有关技术问题,严格施工工序及操作规则,确保工程质量。
四、结论
建筑给排水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分部工程,随着建筑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全新要求。在给排水安装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须针对管道安装的不同阶段进行控制协调检查,有的放矢,严格要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参考文献
[1]蔡雪峰.建筑施工组织[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张英,吕槛.新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轻型木结构;规格材;定向刨花板;轻型木桁架;结构用木质保温板
轻型木结构建筑发源于北美,与重型木结构建筑相比,得益于其完善的规格材加工、认证体系和成熟的预制构件制造技术[1],具有建设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适合在低层建筑中应用[2],是北美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轻型木结构建筑引入我国后,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3],而建筑用工程材料仍主要依赖进口[4]。目前国产工程木质复合材料构件,如定向刨花板[5]、轻型木桁架[6]等尚缺乏性能、设计方法的系统研究,国产规格材生产、评价体系尚不完善[7]。开展国产材料和构件制造关键技术研究,是促进国产木质材料和构件在现代木结构中应用,提高国产材利用率的必要前提。笔者针对国产木材和木质复合材料及木构件缺乏工业化制造和评价技术体系的突出问题,重点研究国产规格材、定向刨花板等材料和构件的强度设计值确定方法;创新齿板连接和压制技术,优化木桁架设计参数;研究结构用木质保温板制备工艺,评价结构用木质保温板产品应用性能,提出结构用木质保温板结构体系。相关研究内容及成果将在专栏陆续报道。
1轻型木结构用材料和构件制造技术、设计规范及评价技术现状
轻型木结构是一种板壁式结构体系,由剪力墙、楼盖和屋盖组成。剪力墙通常由规格材骨架和木基结构板制作,也可采用保温-结构一体化的木质保温板作为剪力墙。楼屋盖通常由木桁架和木基结构板制作,部分建筑采用规格材搁栅作为楼盖骨架。因此,规格材和木基结构板是轻型木结构的主要材料,木桁架和木质保温板是轻型木结构的常用构件。
1.1规格材和木基结构板的性能评价和设计方法
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对锯材和木质复合材产品的测试方法、特征值和设计值的确定等,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8],建立了生产、分级、抽检认证等完整体系,如北美的规格材制造和评价体系[9]。我国规格材和木质复合材的加工制造、评价、认证体系尚在发展阶段。GBJ168-84《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从安全系数设计法,逐渐过渡到以概率论为基础的可靠度设计法。GBJ5-88《木结构设计规范》将方木、原木原容许应力指标,通过可靠度校准的方法,转换成了基于可靠度的设计值。为促进进口木材在中国建筑市场的应用,1999年,应原建设部要求,主编单位会同国内外多家单位及协会对GBJ-88进行了修订,并将规范代号更改为GB50005-2003[10]。GB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将轻型木结构体系及进口规格材设计值纳入了规范,但由于当时国产树种规格材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故规范中尚无国产规格材设计值的规定,制约了国产规格材的生产和应用。依托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8B07),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对国产落叶松规格材的力学性能和测试方法等开展了系统地研究[11-15],但国产规格材力学性能设计值的可靠度研究,有待深入探索。此外,轻型木结构中常用的各种木基结构板,其力学性能的安全设计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
1.2轻型木桁架的制造技术和设计方法
轻型木桁架是用规格材作为杆件,采用齿板连接,形成的一种结构。在20世纪50年代于美国发明后,现已成为轻型木结构楼盖和屋盖桁架的主要形式[16]。目前,北美地区超过60%的住宅屋顶采用轻型木桁架[17],楼盖桁架也越来越多地用于住宅和公共建筑中。北美木桁架工业发达,很多企业有专用的设计软件及生产设备,可完成轻型木桁架的设计、加工、安装等工作,还开发了各种新型齿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我国学者对轻型木桁架及其节点连接性能进行了研究[18-21],在吸收国外相关技术和标准的基础上,于2012年出台了JGJ/T265-2012《轻型木桁架技术规范》,规定了齿板节点性能的测试方法。然而,采用国产材、国产齿板用于轻型木桁架的制造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较少,其连接性能评价尚缺乏基本数据,且国产材料制造轻型木桁架的工艺、检测方法等相关标准尚待完善。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依然按照国外标准,采用进口规格材和进口齿板为主要材料制造轻型木桁架。由于我国建筑结构构件的可靠度指标与美国和加拿大有较大差异[22],不宜照搬国外制造、设计方法,否则易导致安全隐患。1.3结构用木质保温板的制造与性能评价将保温材料与面板集成的结构用木质保温板,其原型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23],由于其可预制和可模块化制造等特点,在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进程中应用前景广泛。国外研究了连接方式、面材、开洞等因素对木质保温板墙体性能的影响[24-25],美国已出台了国标ANSI/APAPRS-610.1“StandardforperformanceratedSIPsinwallapplications”。国内对结构用木质保温板的研究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学者对木质保温墙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26-27],但目前尚无相关标准出台,且国产木质保温板生产工艺尚不规范,需要从木质保温板的制造技术、基本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等方面,开展系统的研究。
2轻型木结构用材料构件制造技术项目研究概况
为突破我国木质材料和构件制造、性能评价和结构应用的技术瓶颈,提高我国结构用材的自给率,笔者对规格材、木基结构板、轻型木桁架和结构用木质保温板进行系统研究。
2.1国产规格材和定向刨花板设计方法研究
2.1.1规格材安全设计方法国产规格材设计值确定方法及可靠度评价体系的研究,是国产规格材标准化、产品化的重要基础。针对国产规格材强度设计指标缺失、制造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课题组通过试验与理论分析结合的方法,对轻型木桁架用国产规格材开展系统研究。1)对国产落叶松规格材,分别进行拉、压和弯等力学性能测试,得到各性能的概率分布。通过数理检验方法,优选分布模型。2)采用一次二阶矩法(JC法)和蒙特-卡罗法(MC法)[28]等可靠度分析方法,结合荷载模型以及抗力模型,分析可靠度指标与荷载比率、抗力分项系数等的相关关系,结合我国可靠度指标要求,确定落叶松规格材的强度设计值。3)将规格材强度设计值确定过程标准化,提出国产规格材由测试值向设计值转化的方法和可靠度评价体系。国产规格材的设计值确定方法和可靠度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国产规格材的分级、加工、检验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现方法。2.1.2定向刨花板安全设计方法针对定向刨花板安全设计方法空白的问题,开展木骨架组合墙体和木质结构保温板用国产定向刨花板握钉性能研究及承载性能研究。1)对国产定向刨花板的抗侧和抗拔握钉力等主要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得到握钉力与钉直径、钉种类及板材厚度等的相关关系。2)对定向刨花板进行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能测试,得到性能统计特征,进行可靠度分析,得到定向刨花板的强度设计值。3)将定向刨花板强度设计值确定过程标准化,提出国产板设计值确定方法和可靠度评价体系。对定向刨花板安全设计技术的研究,是我国首次基于可靠度理论,对国产板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评价,是建立与国外类似的刨花板分级体系的有益探索,将推动国产刨花板在结构材领域中的应用。
2.2轻型木桁架制造技术和设计方法研究
针对目前缺乏国产规格材和国产齿板轻型木桁架的相关研究,制造、检测方法标准急待修订的现状,课题组对国产齿板连接和国产轻型木桁架性能进行研究,提出国产轻型木桁架的制造工艺及力学性能的评价方法。1)选取不同的辊压速度、压力、木材密度、纹理等参数,制造国产齿板节点,并进行齿板节点拉伸试验和抗剪试验,研究上述因素对齿板连接性能的影响,提出优化的齿板节点制造工艺,并根据相关规范,确定齿板连接的强度设计指标。2)制作轻型木桁架,通过足尺构件试验,研究桁架类型、齿板尺寸、布置形式等因素,对桁架承载性能的影响。3)考虑齿板钢材性能、构件间隙、齿板主轴方向、木材纹理方向、齿密度等参数,基于齿板连接单齿的连接性能,建立齿板节点及轻型木桁架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轻型木桁架受力性能进行参数研究。4)在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国产规格材和国产齿板的轻型木桁架优化设计参数。从桁架制造工艺、节点性能、构件形式等多方面,对轻型木桁架的性能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国产轻型木桁架的制造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法,并为进一步研究桁架的系统效应等结构性能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推进轻型木桁架用材的国产化。
2.3结构用木质保温板制造与性能评价
我国对结构用木质保温板产品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尚未定型,对木质保温板的体系尚缺乏深入研究。鉴于此,课题组对木质保温板的制造工艺、构件性能及连接方式等进行了研究。1)选取木基结构板为面材,聚氨酯保温板和酚醛保温板为芯材,分析面材和芯材的力学性能,建立面材和芯材的力学性能评价方法。2)采用冷压技术制造高强度结构用木质保温板,并对制造的木质保温板产品的基本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工艺参数与结构用木质保温板产品抗弯性能、抗压性能、粘结性能的相关关系,优化结构用木质保温板的制备工艺。3)按照优化工艺,制备面层和芯材不同的结构用木质保温板产品,研究不同材料组成、不同截面结构的结构用木质保温板产品的抗弯承载性能、抗冲击或撞击性能、保温性能,建立结构用木质保温板的产品性能表。4)研究不同边界和载荷条件时,结构用木质保温板作为剪力墙构件的静、动力学性能,确定结构用木质保温板结构体系的最佳连接方式。从生产工艺到构件性能、结构体系,对结构用木质保温板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有助于推动国产木质保温板产品的标准化,促进国产结构用木质保温板产品的制造技术及结构应用。
3结语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发展
建筑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建筑业必须走节约资源、能源的发展道路,形成更高层次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改变建设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模式,以适应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目标,以及循环经济和自主创新发展思路的要求。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创新上下功夫,在创新建设科技上下功夫,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优化升级。
1 拓展国内外市场
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转变经营观念,主动出击,充分利用援外项目中积累的品牌效应,积极开拓当地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业务,抢占市场。同时,加大与部级公司和省内外大企业的合作力度,利用自身制作项目标书、组织项目实施能力较强等长处,靠大联大,借船出海,制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方案。对“走出去”战略进行专项课题研究,要对已走出去的企业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同时,要认真研究分析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两种资源状况,从战略的高度研判我市建筑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体的战略部署和重点方向,科学确定相应的市场定位等一系列战略规划。要结合当前建筑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优势和特点,加强对行业的分层扶持、分类指导,使我市建筑业的“走出去”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多模式的推进。
2 开展“绿色建筑年”活动
大力推行绿色设计与绿色施工。推广自然通风、隔热、遮阳等绿色建筑技术。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施绿色建筑方案。认真执行《绿色施工导则》,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开展绿色建筑分级认证,与现行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相衔接。对获得绿色建筑奖的工程师政府应该给予奖励。
推行建筑工业化,全面推行预拌混凝土等。重视绿色建筑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工作,在完成《推动建筑节能及建筑新材料应用》和《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新技术及工程示范》省长重大研究课题和省科技专项《浙江省公共建筑能源高效利用集成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的基础上,还组织开展了《建筑绿色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钢结构住宅全生命周期及绿色建筑体系性能评价研究》、《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研究》和《绿色建筑基础技术研究》等,近50项有关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面的技术类项目的研究工作,强化了绿色建筑发展的技术支撑。
3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贯彻《劳动合同法》,切实维护劳务工的合法权益。在施工许可等环节建立劳动合同审核备案机制,发生损害民工权益的情形时不予竣工验收备案。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工尽可能地享受到深圳改革发展的成果。抓紧推进建工村生产、生活基地建设,为企业、为农民工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企业后顾之忧。确保农民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要通过防欠长效机制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做好农民工工作。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清欠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转变,由行政调解向司法诉讼引导。最终建立起“经济制衡,信用约束,政府监管,制度保障”相配套的防欠长效机制。发挥各方的有效监管手段,注重预防,加强排查。在项目施工开工前,要求项目的建设方、施工方和劳务企业以及政府签订维护社会稳定责任书。在预选承包商受理时重点考察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表现。丰富员工精神生活需求,由行业组织牵头适时组织专项体育技能竞赛,行业体育运动会,开展文艺汇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提高建设科技含量
加强人才的吸收和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第一生产力。既要以企业的优势吸引人才,又要加大投入培养人才。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适应绿色节能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要重视技术进步对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成为技术开发投入的主体。施工企业“四新”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经费可占当年建安施工产值的1%以上。推动新型墙体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加强新型墙材施工应用技术研究,制定和完善技术标准,着力解决墙体开裂、渗漏及提高隔声性能等技术难题。同时积极争取技术创新等方面政策性专项资金对企业的支持。积极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城市要严格限制实心粘土砖使用,墙体材料革新要以减轻自重、符合节能要求、提高墙体的隔热性能、增强自装饰效果等方面为重点,加强利用当地资源和工业废料的应用研究,生产各种非承重砌块和板材。
5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为会员提供服务,反映会员诉求,规范会员行为,切实维护会员利益。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向协会定期通报、咨询重大业务活动和政策措施,做到“先协会,后社会”。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牵线搭桥,宣传推广,协助企业开拓市外市场。加强专业理论研究,开展专题调查,及时掌握行业动向,根据主管部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关注的焦点,配合主管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并提供调研结果和合理化建议。全面加强建筑业企业的基础统计工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及时掌握建筑业发展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促进建设发展模式转变,新技术成果要渗透节能和创新的内涵。新技术运用、工法的评审、QC小组活动的数量都创历史最好水平,方案论证创了历史新高。特别是施工技术方案论证,高支模、深基坑、外架、塔吊机械等安全方案论证的结果,企业非常认同。受到企业的好评。实现标准化施工,标准化管理,以标准化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组织好观摩活动、交流活动、创优活动,使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生产再上一层楼,确保实现1项鲁班奖、市优和双优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6 实施企业品牌战略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品牌竞争也是当前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抓紧研究制定我市建筑业的实施品牌战略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行业的品牌评价体系、品牌推广体系、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制度,打造我市建筑业的知名品牌形象,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品牌塑造,恪守“精心施工,顾客满意”的宗旨,秉承“凝聚智慧,创造经典”的企业文化,在建筑领域取得了许多不凡的业绩。质量第一是对社会,对客户的公开承诺;严把质量关是管理之纲,质量兴业和质量效益是永恒追求。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挑战,只有不断完善内部机制,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我们将以文化品牌战略、科技创新战略、优秀人才战略、规模发展战略、道德诚信战略为准则,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郭献芳,赵三元. 河北省建筑产业结构调整的取向[J]. 经济论坛, 2003, (09) .
[2] 杨建平,金维兴. 陕西省建筑产业结构要素特征分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
[3]调整结构 创新机制 努力做大做强山东建筑业[J]. 中国勘察设计, 2004, (12) .
[4] 张涑贤,黄旭东. 建筑企业组织结构与经营战略的匹配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