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

遥感技术的原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遥感技术的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遥感技术的原理

第1篇: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

1 多源卫星数据

1.1 航空遥感

无人机是当前比较先进的航拍技术。自控的卫星五人驾驶机与传统航空遥感的区别在于其能够携带专业的数码相机,灵活性较强,可在云层下飞行,避免云对其的限制。这正这项优点其被研究生广泛应用。

1.2 Landsat系列卫星

陆地卫星Landsat能够帮助获得TM等遥感图像,这些图像能够帮助土地利用现状,并编制具体运用情况。

TM影响共有7个波段,每个波段能够充分结合不同事物的光谱特征和大气影响,其自身已经实现优化。在具体实践中,只有第6个波段稍欠丰富外,其他的地表光谱信息是很全面的。

1.3 SPOT系列卫星

2002年5月SPOT-5卫星发射升空。与之前发射的尾箱相比,其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地表信息资源。该卫星的遥感影像的控件分辨率是2.5m,其传感器能够帮助获得立体影像,并且在储存和传输等性能上都有提高。此外,其还能够符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检测的要求。将数据进行校正、增强和分类等,在通过实地调查资料的前提下,获得研究区内卫星区内遥感影响的翻译标志。然后根据对卫星遥感影像的计算机自动解译,能确定土地利用的类型。

1.4 雷达遥感

雷达遥感比光学成像遥感要进步很多,其不仅能够长时间工作,还可以穿透地物。因此,雷达遥感是当前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

有学者针对热点雷达数据ERS-2展开探究,发现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后和实验区分区后,根据土地的类型可以分为非监督类和BP神经网络类对土地利用进行划分。结果发现,多光谱遥感的数据,SAR遥感数据是可以替代的。

目前,我国SAR遥感监测技术主要被应用在那些不方便获得卫星遥感数据的区域。据数据统计显示:在农作物生长季,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多光谱遥感数据的利用率都普遍较低,不到5%,其中南方比北方总体上还要低。但是SAR获得的地观测数据可以达到100%。从上述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SAR比较适合于农业、林业等资源调查较高的选择。

2 多源遥感卫星数据的融合

2.1 融合类型

2.1.1 同一传感器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的融合。笔者在分析资料时发现,有学者会选择法国的2.5m的SPOT-5的全色卫星影像数据和10m的多光谱卫星影像数据,借助影像融合的办法,利用影像的纹理和光谱响应等特征,结合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库完成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2.1.2 不同传感器的遥感影像数据的融合。在不透光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方面,有学者采用2002年和2003年SPOT 及ETM+数据在专业遥感软件的辅助下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并对变化信息进行野外调查核实 ,这种办法能够大大降低查找变化地块的效率和时间,调查结果的质量也能够提升,其为以后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

2.2 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过程

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过程一般分为2个过程:数据预处理和影像融合。

3 遥感影像分类

3.1 目视解译法

目视翻译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地学研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遥感应用方面也不例外。遥感技术信息的获得能够更加实时、准确。例如重大自然灾害信息等等,其可以无时不刻的关注检测地球的资源和环境的变化程度,为日后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服务。

目视解释作为遥感图像解译的一类,有往往被称为目视判读。它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3.2 计算机自动分类法

计算机自动分类法主要分为非监督和监督两类。具体如下:

非监督是完全根据像元的光谱特性所进行的分类,比较适用于那些对分类区了解不够的情况。该方法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原始图像的所有波段应参照分类运算,结果是各类像元数大体等比例。非监督类受人为干预的影响较少,其自动化程度较高。非监督分类一般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实施:初始分类、专题判别、分类合并、色彩确定、分类后处理、色彩重定义、栅格矢量转换、统计分析。

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相比,其更多的是受人为干预较多,主要被应用在研究区域相对熟悉的情况。监督类应该首先选择那些可以识别或借助其他相关信息可以断定类型的模板,然后将通过计算机将具有相同特性的像元进行分类。监督分类是运行需要经过以下结果步骤:建立模板(训练样本)、评价模板、确定初步分类图、检验分类结果、分类后处理、分类特征统计、栅格矢量转换。

为了保证数据的精确度,一些新的分类方法也逐渐出现,但是大都由于程序过于复杂而没有被广泛应用。因此,在遥感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应该充分利用多源遥感技术数据,并借助GIS技术,尽量实现遥感数据的进一步精确。  

4 讨论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多源卫星遥感成为土地利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其融合选择的最佳办法是能够针对不同区域和图像特点进行选择和融合。其融合不同于其他,其关键在于不仅需要融合前两幅图像的精确配准,还应该具体融合方法。

当前,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融合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融合的质量和水平。其具体融合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多光谱与多传感器、多空间下遥感影像的融合的理论框架、模型及其算法的研究,影像的性能评价标准的确定,融合理论的精度的提高,实际应用时会受不同影响以及计算机自动分类等问题,是今后卫星遥感数据融合需要努力研究的方向。

第2篇: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

1非手术治疗腰椎狭窄症导致间歇性跛行的护理现状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影像等学科的进步,有学者则认为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有部分患者对疗效均不满意,故对症状轻者不主张积极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又因腰椎管狭窄症起病缓慢病程长,直接影响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持续性的间歇性跛行,使其整体形象受损而影响患者心理健康[3],长此以往易刺激机体产生慢性应激反应而诱发抑郁症,有资料显示抑郁的发生与慢性应激反应成正相关。因此,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导致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及应激源管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2应激源的定义及应激源的分析

2.1应激源的定义 应激源是指引起机体对各种内、外界刺激作出适应性反应的因素的总称[4]。

2.2应激源分析 腰椎管狭窄患者多发于中年男性,长期的反复的腰痛及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而对病房、医护人员及新环境的陌生等,又会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愤怒、失望等紧张情绪.继而产生了更多的应激源,由应激源引发的不良反应又直接影响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疾病的恢复等而造成恶性循环[5]。因此,对腰椎管狭窄患者应激源进行干预以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护理干预对策

3.1影响缓解间歇性跛行的因素

3.1.1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 ①医护人员对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知识缺乏,使患者得不到最新的全面的专业健康指导。②缺乏对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有效评估,准确的评估疼痛及功能障碍是治疗间歇性跛行的第一步。

3.1.2患者方面的因素 ①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它包括患者的年龄、人格因素、社会文化与教育等[6]。

3.2正确评估 对疼痛程度的评估目前临床上用于疼痛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口述分级评分法(VR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和数字分级法(NRS)等量表, 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简单、快速、精确、易操作,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3.3非手术治疗腰椎狭窄间歇性跛行的护理进展

3.3.1加强护患沟通,作好健康指导 ①嘱患者无论站、坐、行走或卧床时均采用屈曲位姿势,能有助力增加椎管容量减少椎管后缘对椎管内的压迫从而缓解不适症状[7]。②睡床方面应尽量选择硬板床,有利于解除腰部肌肉、韧带的收缩及痉挛,恢复腰部肌肉、韧带的原有平衡状态。③运动方面 有观点认为对多数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最好的康复活动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改善整体机能并减轻体征,同时增加内源性吗啡肽,后者有助于减轻疼痛和不适感[8]。

3.3.2正确评估疼痛,有效减少疼痛对机体产生危害 疼痛所伴随的总是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急性疼痛以焦虑为主,慢性疼痛与抑郁为主,这些心理负担作为一种恶性刺激会加重疼痛的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对治疗而及预后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9]。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通过我们的健康宣教使患者获得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自觉记录评估疼痛的变化,达到身健康、降低疼痛、早日康复的目的。

3.3.3正确评估功能障碍指数,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间歇性跛行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无法正常行走。休息后缓解又周而复始出现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患者迫切想摆脱间歇性跛行的痛苦远大于疾病本身。运用国内领先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调查表[10]正确评估患者间歇性跛性了解功能障碍指数,合理的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3.3.4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①指导患者进行腹肌和自身悬吊牵引的训练有助于加强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进行1~2次/d,30~40 min/次,坚持练习1个月后,在家进行,做效果评定1次/月。共锻炼3个月,有利于减少腰椎前凸并扩大椎管;同时增加腹压,迫使下肢静脉血经椎管静脉系统回流,以扩大椎管有效容积。腹肌力量加强后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处于腰椎前屈位,有助于增加腰部向前的屈曲,以减轻症状。②起床时戴护腰,并坚持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早、中、晚各1次,第1次30 min[11]。③直腿抬高训练 患者抑卧位,双下肢交替直腿抬高锻炼,尽力抬高,以明显疼痛为限,早晚各1次/d,30下/次[12]。坚持锻炼腹肌和自身悬吊牵引。加强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有利于减少腰椎前凸扩大椎管;同时增加腹压,迫使下肢静脉血经椎管静脉系统回流,以扩大椎管有效容积。腹肌力量加强后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处于腰椎前屈位,有助于稍增加腰部向前的屈曲,以减轻症状。为了巩固疗效,嘱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坚持功能锻炼半年以上[13]。

3.3.5患者的心理护理 腰椎管狭窄病程长,持续的下腰部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产生紧张、焦虑、抑郁、不安等应激性反应。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仅仅依靠经验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而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14]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根据评估结果,找出应激源。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消除患者心理不良反应,促进康复。

3.3.6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①疏导与渲泄:医生要关心、富有同情心、安静地倾听,使患者清楚他的痛苦已被人们作为现实接受了;是常见的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②认知治疗:治疗的目标是转变患者的消极地认知,用更接近现实的解释替代消极地认知,使患者更好的面对现实,处理好现实问题。③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认识问题 ,其目的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使疾病早日康复。④心理音乐治疗:依靠听觉器官感受音乐,领悟音乐所产生的各种效应,达到心理上产生的自我调整作用,是该疗法的重点,其包括被动感觉式和主动感觉式2种。

综上所述,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及应激源管理的护理干预是从患者入院后就开始,是一种衡量脊柱外科护理的人性化工作标尺,可切实解除患者的身心痛苦,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准确度。因其干预方法多样化、护理指标不一致、护理措施细化量化不足,因此,需要我们护理人员不断的探索更好的护理干预方法。

参考文献:

[1]郝跃峰,张正之.腰椎管狭窄症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8(4):232.

[2]高家骏.腰椎管狭窄非手术治疗原因探寻[J].家庭医药,2009,34(1):26.

[3]陈秋珍.面瘫并抑郁原因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6,30(6):627.

[4]张志娟.住院癌症患者焦虑抑郁相关应激源的分析[J].天津护理,2010,9(3):

[5]李山,余欣欣.初中生心理应激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3,25(3):118-120.

[6]李宏辉,刘秀芳.慢性心理应激对机体影响及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7,22(12):673.

[7]陈增霞,李乔.腰椎管狭窄围手术期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7,28(3):318.

[8]谢冰柯,许乐.疼痛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677-680.

[9]蒋方田.腰背疼痛心理治疗研究疗[J].颈腰痛杂志,2002,25(2):156.

[10]郑光新,赵晓欧,刘广林.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痛患者的可信性[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34(1):25.

[11]蓝勇波.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08,12(1):29.

[12]李沛,曹志洪,等.直腿抬高训练在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康复中的作用[J].中医正骨,2005,8(17):53.

第3篇: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煤炭地质;地质遥感技术;应用;创新思考

引言

基于目前地质遥感技术在煤炭领域的应用来看,由于煤炭地质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在开采人员进行开采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利用率低、开采不合理等情况,从而使煤炭资源造成浪费,严重时可能还会导致安全事故及财产损失,因此,为适应生产及现代化技术的需要,煤炭地质遥感技术正处于一种新的转型阶段,正面向市场化发展及全面商业化的新方向进行转型。

1 煤炭地质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1 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

遥感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对远距离目标所反射和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及可见光等信息,利用各种传感的仪器进行收集、处理,并且让这些信息形成影像,从而对目标物及它附近的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探测技术。

1.2 遥感技术的特点

(1)收集手段多,收集信息量大

在运用此技术时,可以运用不同的遥感仪器及不同的波段的仪器设备,来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和识别,来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且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探测地表的情况,还能对目标物内部的一定深度进行探测。

(2)具有整体性和直观性

在用遥感技术设备进行拍摄探测时,我们能够获得非常清晰生动的传输影像,并且画面具有明显全面整体性及直观性。

(3)受到的地面限制条件较小,探测范围广

遥感探测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探测技术来说,遥感技术在进行探测时不但可以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还能够顺利完美的将探测任务完成,收集到可靠的信息。

2 煤炭地质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2.1 利用遥感技术对煤质地质进行探测和绘图

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那些实际地形图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不能再为我们提供准确的数据,因此,为了满足工作要求,必须对地形图进行及时的更新。所以,我们通过利用遥感技术从太空的卫星中的数据以影像的形式,清晰的传输过来,这种遥感技术不但可以对国家的基础地理信息进行探测识别,还能够将多样性的、不同种类的数据库进行及时的更新。

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由于煤炭地质图需要具备较高的精确度,以便采煤进行。因此,煤炭开采的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将通过遥感技术探测得到的影像资料作为依据,以多元地学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适当处理,得到对煤炭地质进行的精确的绘图。而且,在水文地质、煤炭资源、煤层气调的调查评价中及在小煤窑实际生产情况的调查监控中,也有用到遥感技术。

2.2 利用遥感技术对煤炭生态环境的污染进行监测

在对环境监测时,主要是对开采时用的化学物品污染调查、煤炭地质环境检查、土地的开垦及生态环境重建的方面的监测,准确的知道环境的影响,从而对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2.3 利用遥感技术对煤炭地质灾害做调查评估

在采煤区建立一个动态的检测系统,将遥感技术最为监测道具,根据煤矿的地质规律,从而对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进行研究,然后通过数据综合分析,将地质灾害的评估图绘制出来,以预防危险的发生。

3 煤炭地质遥感技术的创新思考

3.1 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

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对岩石类型及矿物成分的煤炭地质进行识别,对其中的波谱特征进行空间定位及定量分析,然后进行煤炭地质光谱库建立。这种技术不但具备测量技术,还能进行信息识别及数据处理,通过监测、提取可以直接对地质进行找矿及填图工作。

3.2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应用

将煤炭地质资料用遥感技术形成高分辨率的图像,不仅可以使煤炭资源开发的合法性及状况及时的反映出来,还可以对煤炭的安全生产及维护进行有效的监测。因此,应将这一技术进行创新、发展。

3.3 遥感技术图像处理及信息提取方法创新

神经网络、小波变换、分型理论、遗传算法、光谱特征匹配、支持矢量机等新的理论及方法,都应该被应用在遥感图像信息处理方面,让遥感技术的信息及图形处理向着多尺度、定量化、高分辨率及模型化等新型技术体系方向发展,使煤炭地质识别、信息提取技术及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不断地完善。

3.4 进行“3S”一体化技术创新

“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统称,三者间具有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虽然三者的作用原理不同,但是三者间的结合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手段。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及时对地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更新;地理信息系统则可以为遥感技术提供辅导作用,为遥感技术提供不同的信息及分析手段,有助于遥感技术得到的数据进行精确的影像表达;而全球定位系统可以为煤炭地质的探测提供精确的高程模型及地理位置。因此,为了更精确的得到相关数据,煤炭地质的遥感技术应该进行不断的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将“3S”技术充分的应用到煤炭地质的探测及开采中去,使煤炭资源向着现代化及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3.5 将数字信息遥感技术创新应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全球已进入数字化信息的时代,不管什么企业都是以数字建立数据信息库。因此,为了使煤炭地质遥感技术向智能化、多功能信息化及综合化等特征发展,用电子计算机对煤炭地质进行现代分析、矿山规划、数据采矿、资源评估等,使先进的技术及有利的工具为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做贡献。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随着现代社会知识及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为了更好的为煤炭企业做贡献,就要不断地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遥感技术进行创新,得到新的遥感技术手段,为煤炭地质遥感技术开启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毛耀保.关于煤炭地质遥感技术创新的思考[J].中国煤炭地质, 2010(S1).

[2]李生军.对煤炭地质遥感技术创新的分析[J].企业导报,2013(09).

第4篇: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遥感;地质勘查;矿产勘查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04

1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概述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发射了搭载多光谱扫描仪(MSS)的陆地卫星(LANDSAT),从此,遥感作为一门全新的技术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遥感是通过空中的遥感器(飞机、卫星等)发射特定谱段的电磁波,与需要探测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包括辐射、反射、散射、极化等,来识别探测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新型技术。

与探测立场(重力场、磁力场)、弹性波等地球物理方法不同,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优点更为显著,具体如下:

(1)视阈广,可同步探测大面积区域。

(2)采集的信息多样、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单一。

(3)可在同一位置持续观测。

遥感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视野和视觉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拓宽,已成为研究地球表层系统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查、找V、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监测和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的使用和发展,技术也逐渐成熟。尤其是在无人机、小卫星等新型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遥感技术在分辨率、观测尺度、识别精度等方面也更加完善。

2 遥感地质勘查应用的技术基础

(1)地物光谱。地质体对不同谱段入射光的选择性吸收、反射、透射和散射的综合响应也存在不同,因此,绘制地物光谱成为遥感地质勘查技术首要解决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成像光谱学得到了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遥感技术发展的基础。便携式光谱仪的推广,使得岩矿光谱测试工作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发展,其使用范围也更加广阔,如钻孔岩心光谱测量及其在矿床勘探中的应用、矿业选冶等方面推广应用等。

(2)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器直接获取的图像在几何尺寸、图像分辨率、光谱成像等方面可能存在误差,因此,需要通过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纠正、图像镶嵌、图像增强等处理和修正,此外,还需要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图像分类、专题信息提取以及影像地图制作等处理。早期的遥感图像处理是利用光学、照相等进行光学处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基本使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

(3)遥感异常提取。所谓遥感异常是指在获得的遥感数据中,存在的可能与成矿围岩蚀变矿物有关的信息,这种信息一般被量化,通常用于找矿。遥感异常信息提取方面使用的主要技术有图像比值、主成分分析、图像归一化、彩色空间变换等,同时,利用特征波段比值、主成分分析、彩色空间变换等手段和方法进行增强处理,使遥感勘查技术在不同地区和地质背景下的矿产勘查均能得到良好的应用。

(4)高光谱遥感技术。相比普通遥感,高光谱遥感技术所获得的光谱分比率更高,可达到λ-2,从而可获得连续并且完整的光谱曲线。在高光谱遥感技术所使用的光谱段中,中/热红外谱段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因其通常能够获得更丰富和精细的遥感信息,可识别和区分可见/近红外/短波红外谱段无法识别的造岩矿物。虽然高光谱遥感技术在1985年就被提出,经过30几年的发展也逐渐成熟,但是获取数据的难度和成本依旧很高,这也是制约该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3 遥感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因其众多优点和优势,在矿产勘查、环境地质评价、地质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就矿产勘查而言,其方法和模型主要有矿源场-成矿节-信息异常遥感找矿模式法、勘查指数遥感找矿预测、色-线-环-块-带五要素找矿预测法等,不同的方法和模型的侧重点有所区别,但归纳起来,均是通过分析已知典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对比遥感技术获取的信息,建立找矿模型,提取单一岩性与岩石组合、侵入岩体、构造等基础地质环境信息,指导区域成矿带、成矿区、靶区找矿的预测。

应用,矿源场-成矿节-信息异常遥感找矿模式法,首先要分析目标地区的已有地质资料,确定成矿带的大概位置和范围,并研究成矿带内的成矿理论,搜集基础地质信息,经过对比分析确定找矿预测区域和控矿要素。进而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遥感信息,通过信息的提取,确立控矿要素的解译标志,根据解译标志编制控矿要素图,通过综合手段,进行成矿预测,优选找矿靶区,提出进一步工作方向。

4 小结

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遥感以其大面积的同步观测、信息丰富、定时、定位观测和综合效益高等众多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矿产勘查方面,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了快捷、可靠和全面等特点,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润生,熊盛青,聂洪峰等.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J],地质学报,2011,85(11):1699-1743.

[2]何骞.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3,9(13).

第5篇: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遥感科学技术公路测量与设计 遥感运用

中图分类号: P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遥感技术的原理在公路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工程提供真实准确的测量材料,遥感技术通过对不同的地质地貌的现象进行发射以及吸收的一系列作用,在根据地磁波的和频率的不同,来判断地质地貌的不同,根据图像的记录结合更精准的分析,使得测量公路变得更加容易。

1.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变得著名的一项进行探测的科学技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将远距离目标的反射和折射等产生的一系列电磁波信息进行记录,分析,以及整理,同时也可根据其产生的可见光和红外线进行分析整理,最后成像。一般现代的遥感技术分为获取,传输,存储等环节,从而就形成了“遥感系统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遥感器;遥感器的种类有很多,例如照相机等;航天摄影就应用了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的绘制地图,利用人造卫星,遥感技术可在地面情况记录的前提下,每隔18天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遥感技术被同时运用于军事和民用两方面,例如军事绘测,土地利用规划等,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遥感器的分辨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必须有所提高,应该更加具有先进性,提高抗干扰能力。

2遥感技术的优点

2.1遥感技术能够充分的发挥出遥感图像宏观性的特点,所现有的比例尺不能明确的展示地质面貌时可用更有说服力和表现力的比例尺来代替,如1:1万线路工程可以用(1:5~1:7)万的图像资料来表示即可,利用1:1的比例尺时,无法判断所处的地貌单元,而遥感技术的应用,调试了比例尺大小,使整体性才得以体现,避免了错误。

2.2运用遥感技术甚至能够发现前人不曾发现的地质现象,譬如在川藏公路的一段中,经过遥感调查,发现崩塌18处,石流沟276条;同时,根据遥感图像的宏观性发现大型滑坡两个,并且了前人11处滑坡的理论。

2.3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约成本,多快好省的完成任务。它能够通过人脑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分析,结合权威地形数据,选择最佳的路线。如对石太线的公路,考虑到期间一段的复杂性,对线路做了一些更改,从而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这都是遥感技术的成果。

3.遥感技术在公路测量与设计中的应用

伴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的全面的普及,测量与设计也迎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使得数据获取的手段以及储存管理的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也使其展现出新的特点,现代测量技术展现出动态设计,优化设计和计算机辅助的特点,结合科技的变革给公路的测量和设计带来新的成就,公路工程的测量能够对周边的地形,地貌地质等条件作出判断,从而对路基和隧道的稳定性等进行了检验,遥感技术也使得数据设计更加合理,科技技术则亦能得到很好的运用。为测量工作布置提供范本,能深入的查出岩土的成因,性质,甚至还有时代和分布,也使得公路设计中的各个阶段得以完善:

3.1 可行性的阶段研究的应用中,应该首先开展全面勘测的工作,搜集遥感的数据和小比例尺,在进行遥感数据处理,和对数据进行解读判断,结合线路,地质,路基,桥梁,隧道等各个项目的设计需要,添加专业点进行专业调查,结合卫星影像图以及工程地质遥感等得出好的方案。

3.2在初级阶段的研究过程中,遥感技术会对地质复杂的地方进行初测,通过地形图纸对公路的测量和勘察从而进行判断,以及对周围的水文进行审核。

3.3后期阶段是指对使用遥感技术还未发现的复杂性地质进行进一步的勘察,或者是对路线进行进一步的更改,这时使用的资料主要是以大比例尺的航空相片为主。

3.4要解决公路设计这一层面的问题,就一定要使数据更加有效,获取更加的准确,而在公路的测量上,遥感技术正体现了新技术的运用。对数据而言,则是取决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完备。数据的获得通过遥感技术的运用越来越便捷且准确,遥感图像也能更直观的准确的反应地形地貌,以及反应对公路的测量,致使公路一体化得以更好的形成。例如:邵阳至怀化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勘察中及时用计算机处理出1:5万遥感图像,成为公路设计中的必备品。

4.关于公路的测量有以下几个方面:

4.1航空摄影测量具 根据公路特点,是长线公路的一种测量方法,用的是飞机上的摄影机,快速对观测区得到航空像片,读取地形图。

4.2 3S融合和应用

3s测量技术的运用能够清晰直观的显示出公路设计的方案,开阔眼界和思路,提出更具有价值的方案,加快测量与设计的速度,提高认识水平。使得测量更加便捷具体,准确。

遥感技术的兴起和运用会使得公路的测量与设计更为专业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在节省人力的同时,也要求公路工程的设计细分为多个专业的设计,由多方面的设计人员共同来完成。测量是公路工程勘测的最主要的方法。除了遥感等一些科学技术的运用,还可以采取的方法还有观察和访问群众,以及进行实验还有地区具体分析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们面对设计、施工、运营带来的不利因素。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测量技术设计只有不断改进,适应科技发展,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而遥感技术在公路的测量和设计中更是有日益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会促进科技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公路的测量和设计更加完备,准确,使得人员更省力气,多快好省的完成工程给予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杨化超;邓喀中;张书毕;;基于Hough变换的航空影像建筑物半自动提取[J];测绘科学;2006年06期

第6篇: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应用;水文水资源领域;遥感技术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024-01

我国多个领域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已经应用到了遥感技术,尤其是水文水资源领域。大量水文方面的资料都通过遥感技术获得,不仅使研究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也得到研究成本缩减,同时促进了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研究工作。

一、遥感技术概念及特点

遥感技术的综合性较强,以电磁波相关知识为基础使用传感器来分析远距离辐射以及电磁波信息,从而进行分析、收集整理,最后将影像集合,并且探测、识别地面上的不同景物。在资源考察、气象观察、局势侦查或是地图测绘等领域上,遥感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1]由于其有速度快、质量高的特点,使得水文勘测的工序简化,人力资源也得到节约,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并且收集的信息量大、成本低、周期短。

二、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

(一)检测降水量

当下通行的降水量监测方法是利用卫星信息和地面雨量站之间的差值,结合云顶温度和像素降水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检测。由于某些地方雨量站较少,所以可以利用雷达进行监测,以便获取降雨量数据。[2]此外还有气象卫星、航空飞机等等的方法。雷达主要利用空间信号并且采集相应的降水粒子来预报局部或是短期降雨量的大小,最后使用计算机来计算降雨量。由于云层的厚度对雷达的估算影响较大,就可以结合卫星和雷达结合来计算降水量。如今卫星主要使用综合的微波辐射法是对大面积的降水量而进行预报并估算降雨量,现在较多使用的是利用航空飞机深入云层对周边进行监测,分析出不同角度的云层和余地的分布,并用计算机分析处理自动收集的大量云雨信息,并在电脑中显示出来。水文研究部门由此得到大量数据基础。

(二)监测蒸发量

通过物理方法表示地表能量和质量的转化进而计算得出蒸发量。蒸发量的估算由于遥感技术的使用日渐成熟。,所以统计经验法、能量余项法以及全遥感信息模型的计算就有了存在的意义。这些模型依据不同的特点,又可以分成多层模型,各自的优势也不同。一层模型作用地点不同,分为地表土壤和植被,二层模型则用于计算地下土壤或是地表植被以及地上热量的余热。而如今多层模型的使用把将土壤分成了很多层。近年遥感数据在我国的应用,以地表特征参数为基础建立了政务蒸腾计算模型,被用来计算非均匀地面条件下的蒸散,蒸发量的计算因此更加简洁有效。[3]

(三)径流量预测、预报

通常主要以水文气象站的数据和卫星遥感系统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预测和预报径流量,然后在水文模型中输入主要信息进行计算得到相关信息。尽管河川径流不能直接用遥感技术进行估算,但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地质、土壤、地貌、植被及相关的水系等因素的分析来估算降水量、土壤含水量及蒸发量等要素。建立以计算结果为基础的模型,通过模型预测和预报径流量。最早主要是以遥感技术为基础预算径流量,利用卫星云图、水文模型分析地表土壤、土地可利用区及植被,然后使用雷达实现对降水量的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发明了以多种覆盖类型蒸发的新型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对径流量进行预测和预报。[4]

(四)地下水遥感

观测地下水的过程非常复杂,同时由于实地勘察得到的数据不足经常使观测得到的数据不够精确。应用遥感技术将地貌以及地面覆盖的植被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地下水会影响地貌,通过分析地下水的变化以及地下水的机构指导观测工作。

(五)地表水遥感

由于地球上的地表水分部广泛,导致水文工作中数据的收集难度较大,仅仅依靠人工的话许多地区的地表水观测都不能完成,如果采用遥感技术就会让这些工作变得十分简单,遥感技术通过电磁波将每个波段水体的变化情况成像记录,使河流、湖泊的形状可以明显的体现,为水文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便利。

三、水文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在水文工作中要有选择性的采用资料与数据

在水文工作中遥感技术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能够使水文工作质量与效率有效提高,不过通过遥感技术获得信息量过于丰富,水文工作者需要有选择性的采用资料以及数据,水文工作中要依据研究目的对遥感资料与数据进行选择。

(二)人工作业不会被遥感技术取代

与人工作业相比遥感技术虽然先进且有明显优势,但是遥感技术并不能在水文工作中代替人工在野外进行定点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遥感技术并不能获取所有水文研究工作需要的数据与资料;2.在解译遥感技术获取的资料时需要人工作业来检验资料与数据,能够更加准确的解译取得的资料与数据。[5]

四、结束语

在水文工作研究中对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受限制的传统研究方法改变了。水文研究工作应用遥感技术获取非常多的水文资料,并且使预算和水文模型的准确度得到提高,降低了研究难度,促进了水文研究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寇小华.水文数据同化方法及遥感数据在水文数据同化中的应用进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5.

[2]张正萍,马勇,张正波.基于卫星遥感的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系统原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01.

第7篇: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地籍测量 回测技术 应具体用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171-1

1地籍测量与测绘技术的涵义

地籍测量,又称土地测量、户地测量,是指根据对土地实际的管理工作与利用任务所实施的测量,而所谓的地籍图则是根据实际的测量结果所绘制出的图。

数字化与信息化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技术热潮,促使着当代测量技术迈入一定的成熟时期。而所谓的数字化测绘体系,即是利用现代电脑的技术水平,对所测量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输入、处理、输出三阶段的系统。

数字测绘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数字的模式把所搜集的实际地理状况进行描述,经过数据端口输进电脑,再通过电脑的相关软件实施剖析处理,最后获得详细的地图电子版,并且通过相关图形图像的输出器将地图电子版制作成其它内容的图,比如地形图。而当代的信息化测绘技术则是在原有的测图水平和数字化测图水平的基础上发展的,也是当今我国对技术改进与发展的目标。信息化测绘技术拥有了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基础特性,也达到了网络信息处理的目标,能够实时、合理地给予具体地理位置相关数据信息。

2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2.1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科学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促使着现代地籍测量不断改进对测绘技术的要求,目前地籍测量能够根据GPS技术的动静态定位技术,获取地理位置中的三维坐标,通过现代GPS技术动态定位的相关功能作用,搜集存储有关三维的地理坐标,并且要通过其搜集相关的地理属性数据信息是较为容易的。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根据实际的地理状况实施观察与测量,采用现代GPS技术对较为偏僻、距离远的位置进行精密、准确的测量,通过卫星导航所获取的数据信息要比人力技术所测量的数据信息较为正确、有依据,而且能够降低测量过程中人力观察与测量的成本。对GPS技术实施改进与完善能够达成体积小、较轻、自动化、精确性强的优势目标,这无疑就预示着实际测量人员的工作与任务会相对减少,而且加大对GPS技术的利用,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实际测量的效率与质量,实施全天候的测量工作。

GPS技术的利用还能够实现全国地理信息的共享,以便于简化测量工作任务,提高实际测量的效率,而且对于不同的区域,其所测量出的数据信息会存在影响作用,通过网络的环境能够达成数据信息共享与联系的目的。GPS技术不止是完成一系列数据处理的工作项目,比如数据的收集、转化、输入等,而且还实现了野外测量工作与室内测量工作同步。对于现代较大量的数据录入与运算工作,数据库的构建无疑是带来了便利,既降低了实际数据处理的工作,而且能够大大地确保与提升测量工作的实际效率。电脑有关数据的处理软件保证实时、合理地进行数据的处理,已成为获取一定测量项目数据信息的依据。然而GPS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会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测量区域信号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数据信息的接受与输入,而测量区域建筑物的构造过于密集也会影响导航信号的传递等问题,以上种种的不足会大大减少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这也就不能突显GPS技术优于人工测量的特性。

2.2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所谓的摄影测量技术,即是根据摄影技术能够获得目标对象相关信息的原理,采用有关摄影能够测量目标对象的地形、具体方位、体积等信息的技术,一般主要是用于航空、地面等部分,而该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是通过摄影的方式对测量区域实际情况制作地籍图。对于其它应用于地籍测量的相关技术,摄影测量技术最主要的优势是实施的形式较为简单便利,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低,主要适用于制作规模较大型的地籍图,也相对有效、有用,能够完成高精确度的地籍图。现代城市的发展促使着当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和测绘数据的不断更新,给予现代城市规划一定的数据支持。摄影测量技术也能够实时、有效地绘制出较为准确的地籍图,而且该地籍图是整合了现代几何画线地图与数字化的相关信息,使得所获取到的数据信息较为直观,以便数据的输入与处理。而且在实际的地籍测量的过程中,务必要调查清楚测量区域的地籍权限,摄影测量技术是无法完成这一工作的。可是摄影测量技术的相关技术实施流程是能够挑选在业内实施进行的,这样大大减少了强度较大的工作任务,应当受到大力的宣传与推广。

2.3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遥感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地面目标的光学效应,对地面目标的实际信息进行搜集反馈,比如地面目标的体形、体积、颜色、具体方位等,采用先进的光学机器对信息实施剖析,并对能够读明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地输出。遥感技术的应用是在光学的层面上对地面目标实施剖析过程,这也就表明了遥感技术具备GPS技术与摄影测量技术所不拥有的优点。遥感技术融入到地籍测量项目中,不仅能够具备原有测量技术的性质,而且能够大大地提高数据信息的精确性、丰富性。遥感技术采用光学的知识原理,针对位于地籍测量范畴的地面目标实施相关的测量工作,不被测量时间与自然环境条件所约束。而且在实际的远端操作中,利用航空遥感能够进行持续性长、全天候的测量工作任务,精密度能够在毫米级别,增大了数据信息的有效度、可信度。而且遥感技术所要花费的成本较低,已逐渐变为获取相关区域数据信息的源头。然而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操作的难度系数较高,需求加大对新型技术的资金投入。

伴随着国家城市建设不断完善的步伐,有关地籍测量项目的工作量也不断地加大,促使着现代测绘技术不断改进与完善,特别是新兴技术,对于地籍测量工作的实施有着较为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只有加大对新型技术的推广,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地籍测量人员的工作量,增加测量数据的精确度,进而确保我国土地测量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8篇: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

遥感技术是当前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其优点在于能够准确的判定隐秘地点的情况,大范围、多角度、立体化的分析形式,目前市场上广泛利用的遥感技术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即传感感应设备、数据化处理设备、目标靶向分析建模设备、自动化图像、模型、信息分析设备。通过这一技术,能够准确的定位隐蔽地点的情况,通过传感设备的探索,将具体的信息通过数字化的形式传递到处理设备当中,然后进行计算机和人工综合建模分析,对问题进行处理,最后综合信息以及分析数据进行汇总,以供设计人员或施工人员商讨出具体的处理方式,能够对具体的处理事项进行系统的判读。

2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2.1测绘水利水电工程的构造稳定性

遥感技术利用声波、光波等原理对地址构造进行具体的探索分析,能够判断出地质构造中的断层情况。水利水电工程依托于山川河流建设,需要对当地的地质进行具体的判断与测绘,但传统的测绘工具智能测绘到地质当中是否有断层情况,却复发准确的测绘到断层是否是处于活动状态或休眠状态,因此常常造成建设工程因断层判断不准确而停工的现象,造成大量的损失,而遥感技术能够通过传感设备,结合数字化监测设备,随时随地的对当地的断层情况进行监测,将监测的内容进行汇总和梳理,从而判断这一断层情况是否活跃,为最终的测绘报表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遥感技术还能够监测地质当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是否有地下河、溶洞等特殊地理想象,而这些地理情况是否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等,从侧面确定地质情况,判定地质情况当中的隐秘问题,帮助水利水电工程顺利的完成测绘以及施工。

2.2测绘水利水电工程的渗漏可能性

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之初就注定要与古河道、溶洞、地下河、断层等交织在一起,而这些地质情况常常因变动而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内部结构,使其出现裂缝、渗漏的现象,而这些渗漏点主要出现在隐蔽工程中,无法直接发现,而通过遥感技术,这一困难迎刃而解.如通过遥感技术构建地质防渗漏实体趋势分析常用的趋势面分析方法主要有多项式趋势面和二维傅立叶趋势面两种,在防渗漏构造的研究中,通常运用多项式趋势面进行拟合分析。多项式趋势面是由幂级数组成的,其优点是系数计算比较容易,而且根据经验,很多地质变量如地层层位的高度。地下水位的高度及地层厚度等,一般用较低次的多项式趋势面就能拟合得较好。使用多项式趋势面并不能认为渗漏过程就是某个多项式函数的变化过程,因为渗漏对象有着很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成具有复杂形态的曲面,多项式趋势面只是用来拟合这个复杂的曲面,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实际的渗漏形态变化过程。

3结语

第9篇: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测绘

Abstract: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s geodet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of modern novel,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aspects,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geological mapping has been very matur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Some simple exposition.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mapping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

1.“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的实现还需要遥感平台,像卫星、飞机、气球等,它们的作用就是稳定地运载传感器。当在地面试验时,还会用到像三角架这样简单的遥感平台。针对不同的应用和波段范围,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物体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范围内的电磁辐射。传感器会把这些电磁辐射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原始图像。原始图像被地面站接收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提供给不同的用户使用。

2.遥感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航空遥感作为地形图测量的重要手段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卫星遥感用于测图也正在研究之中并取得一些意义重大的成果,基于遥感资料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进而应用于测绘工作已获得了较多的应用。自20世纪初菜特兄弟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起,航空遥感就开始了它在军事上的应用。

二、遥感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末几年开始执行的“对地观测系统(EOS)”计划的主体。它具有时效性好、宏观性强、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可以准确地监测地质灾害体的形变与蠕动情况,从卫星遥感图像上可实时或准实时地反映灾时的具体情况,监测重点灾害点的发展演化趋势,增强地质灾害发生的预见性。因此,为了能及时地调查地质灾害状况,为抢灾与救灾工作提供准确资料,根据国民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地质灾害调查中采用遥感技术这一先进手段,是尤为必要的,这也是现代高新技术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

1.遥感技术在地址测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将有利于发展科学、促进地质矿产事业的持续发展。遥感信息反映的地质事实,不能因为学科偏见,传统观念和规程而被改变。当然,早期的遥感资料由于受分辨率的限制,近年来,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思路,在大比例尺地址测绘和地质制图中,遥感与地质的符合程度和可兼容程度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如何充分发挥遥感地质的认识上仍有待统一,否则遥感地质将无法健康发展下去。

2.在岩浆岩、变质岩,特别是火山岩地区,地质图上对地质结构的描述要比实际粗略得多,很多复式侵入杂岩体、隐伏侵入体、火山机构、脉岩、变质岩的类型和相带在遥感图像上有充分的反映,但常规地质图则记述得很简单。在松散堆积物广泛覆盖的地区,地质图上的要素内容也过于简略,近年来,各类钻井、物探资料进一步证明了遥感地质资料的可靠程度,如果能用遥感资料将各种各样的隐伏地质信息、隐蔽地质界限,补充到这类地区的地质图上去,则将大大改善其地质研究程度,所以地址测绘开展了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在这些工作中如能充分正确地应用遥感技术,也必将大幅度提高大比例尺地质图件的精度和专业水平,加快详细地址测绘、专业勘测的进度。

三、遥感技术带来的新信息

纵观遥感提供的构造新信息可概括为:

1.表浅硬固地壳中的大断裂和韧性剪切带;

2.地块和岩块;

3.密布的直线形断裂和大节理;

4.碎裂块体与漂移岩块;

5.塑性-硬固地壳中垂直贯通的强爆环形断裂;

6.地壳中的膨隆及塌陷地段等。通过遥感分析发现的不同世代、不同级别的环形断裂,包括隐伏侵入体和岩浆强爆中心等地质条件,我们坚信,这一新的地质构造理论终将会萌生、生长,给地质测绘带来革命性发展。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特殊的不良地质现象,也是地质测绘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个体,还是由它们组合形成的灾害群体,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形态、色调、影纹结构等均与周围背景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对崩、滑、泥等地质灾害的规模、形态特征及孕育特征,均能从遥感影像上直接判读圈定。由此,通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可以对目标区域内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查明其分布、规模、形成原因、发育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危害性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区划,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评价易发程度,为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提供基础资料,此外,遥感在大型工程规划选址,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铁路、高速公路、引水工程、水利电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应用,初步显示出遥感的技术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遥感调查中尚存在的主要问题

遥感技术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地质测绘队伍中,目前人们对遥感技术比较陌生,使得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工作需要多时相的实时或准实时的遥感信息源,而这种信息源价格昂贵。受资金限制,地质灾害的遥感调查工作难以得到普及,目前只能局限于重点地区与重点工程的地质灾害调查;目前常用的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小,难以满足地质灾害点的详细调查工作,这使得遥感技术仅在宏观调查中应用广泛,而在微观上应用较少。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测、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研究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但急待以新的思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应用水平。

五、结束语

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手段,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遥感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随着遥感技术理论的逐步完善和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必将成为地质灾害及其孕灾环境宏观调查以及灾体动态监测和灾情损失评估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给地质测绘工作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更全面的数据库资料,为“数字中国”提供更翔实的数据和信息,以全面提升行业领域中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发扬成绩 搞好改革 开创地质测绘工作的新局面[J];中国地质;1984年10期

[2] 熊盛青;聂洪峰;杨金中;;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A];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灾害防治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