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效果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效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文化建设效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文化建设效果

第1篇:班级文化建设效果范文

关键词:贫困地区;班级文化建设;符号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一、概述

目前,很多优秀的高中学校都非常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但是在很多贫苦地区的高级中学,由于地理偏远、经济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等原因,导致了优秀学生外流、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的现象发生。在贫苦地区的普通高中里,很多老师对班级文化的认识以及重视度不高,甚至有老师认为,在教室的墙壁上贴贴、画画,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种种原因导致了贫苦地区的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效果不佳。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高中班级的文化建设工作有效地开展,需要从其在班级建设中的误区入手,找到在班级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而后提出对应的建设发展策略,从而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的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最终提升其管理质量和教学质量。

二、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误区

1.班级符号文化层面的建设误区

班级符号文化主要包括了班级口号、标语、内部环境布置、黑板报、文化墙等方面的设计。大多数的贫困地区,高中班级的大部分时间是以文化学习为主,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往往存在走形式的误区。例如,在班级教师黑板报设计中,由于平时学习压力大,学生自由时间少,往往会很长时间才会更新黑板报内容,再加上对其不重视导致参与其中的人寥寥无几。在班级墙壁文化的建设方面,基本上是班主任选择几种名人标语等贴上,根本不考虑对学生警示的作用和效果;班级公告栏也以各种通知、班级作息表或者任课老师的试卷或习题等学习内容为主,很少涉及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2.班级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误区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了班级学生的共同目标、班风班貌、人机关系等方面。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层,精神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能够对班级集体的发展方向起到导向和约束。然而,贫困地区的普通高中很不重视针对班级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觉得这是在浪费学生学习的时间,会降低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即使有个普通高中提出了班级的共同大目标和短期小目标,也大都是跟学习、高考有关系,如在阶段性考试时提出“走好你的每一步”这样的目标,时时刻刻提倡“平时像高考,高考像平时”的口号观念。

3.班级制度文化层面的建设误区

作为班级管理的基石,班级制度文化管理是班级集体认可并遵守的规范,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有效开展的保障。在贫困地区的普通高中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比较大,但是内容比较单一,并没有针对各种情况考虑多元化的准则和规范。在具体的班级制度管理执行方面,方式也比较单一粗暴,导致班级制度建设显得苍白无力。

三、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1.设计鼓励性和针对性的班级符号文化

在班级符号文化层面的建设上,要本着让学生自信、快乐的原则,通过设计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班级符号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构建班级的口号或班训,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来制定更有意义的口号。例如,在高一的时候,组织学生开展“老师,我想对你说”的口号,将自己的几年之后想实现的目标进行编写,并写出自己期望的班训,老师阅读后也能进一步了解学生,辅助制定班级发展的最终目标和过程目标,通过不同阶段口号,来激励学生时刻坚持和不断拼搏。其次,在班级文化墙上,可以充分利用公告栏和黑板报的空间,展示学生日常的作品,或者是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而记录总结形成的相关资料,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中展示自我,对班级集体也形成主人翁的思想。

2.建立努力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

针对把班级目标、班风班貌、班级成员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文化建设上,首先要让班级的总体目标与班级的个人目标方向一致,而后形成班级凝聚力,让班级每个成员为了班级共同目标而奋斗,最终构建一个和谐、平等、互助的班级人际氛围。老师在指定班级口号时,要设定班级在不同阶段的宏观目标和各个阶段的小目标,如在高一阶段衔接入轨、高二阶段文艺并进、高三阶段冲刺高考的宏观目标,而后老师辅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个人目标。在班级目标设定之后,老师要辅助学生制定个人的总体规划和阶段计划并严格实施。在整个过程中,班主任自然成为了班级凝聚力的核心,在与学生的沟通以及为共同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好,这些都为班级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制度文化

针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以班主任为核心,通过构建班委会组织来辅助老师开展学生的自主管理。学生自主管理是在班级良好的精神文化前提下开展,首先将建立健全完善的班级制度和奖惩机制,而后制定详细的学生行为规范和约束细则,在班委会的辅助下,督促各个小组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制度文化学习和执行,而班主任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构建的制度内容,不能以老师身份自居而随意地对学生进行惩罚。此外,由于贫困地区的学生多为留守子女,在校寄宿,隔代教育环境下造成个性比较强,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得不到监管,性格内向且不善言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散漫不求上进。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融入,多观察,多鼓励、多沟通、多给予老师的关爱,在学生犯错误之后切忌直接惩罚,要通过积极地引导,循循善诱地将其转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四、总结

班级是高级中学最基础的管理单元,是学校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高级中学教学质量高与低。对于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文化班级的建设,要分析其建设误区,抓住其根本原因,从而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来开展班级文化的建设。当然,不同的贫困地区的高中其自身表现特征有很大不同,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改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观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文芬,吴魏.倾情打造文化名片构筑学生成长乐园———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2,(07).

[2]杨慧敏.班主任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J].甘肃科技,2010,(24).

第2篇:班级文化建设效果范文

(一)班级文化缺失。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大部分建校历史短、扩张速度快、发展粗放。班级文化建设在公立高校中尚且存在问题,民办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很多都是空白,部分高校虽然提出了班级文化建设,但事实上基本是学校或学院文化的复制版,没有自己班级的特色,因此称不上班级文化。

(二)班级文化建设内容空洞。不少民办高校提出了班级文化建设,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物质、轻精神,重行政、轻教育等问题,导致学生对班级文化缺乏认同感,对相关活动有一种空洞无物感。具体表现在注意教室干净度、桌椅摆放整齐度、教室美化度、文化活动开展次数、学生参与人数、违规学生处理等问题,忽视活动开展的过程和效果、学生对活动的满意度、学生参与深度(如班级LOGO的全体参与、教室美化是否学生亲手绘制)与受益度、违纪学生的班级文化融入度等。

(三)班级文化建设固化与断裂并存。当前,民办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一方面存在大学四年都不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低年级学生重视,高年级学生忽视或无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四年的教室设计、活动开展一成不变;低年级学生有积极性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高年级学生忙于考级考证、兼职、实习、找工作而没有班级文化的概念;低年级的班级文化和高年级的班级文化缺乏连贯性和延续性,有时甚至是脱节。

二、我国民办高校班级文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民办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民办高校自身及外部各种主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综合相关专家学者和个人几年来工作的思考,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对班级文化建设缺乏足够重视。学校及学院因为其既掌握了主导性的资金分配权,又有相对优秀的教师资源,校院文化建设可以正常开展;而班级,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单位,其辅导员普遍年轻化且缺乏所需技能,班主任大多是专业课教师兼任,班委也大多是被校院团委选拔后剩余的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担任(或者各级学生干部兼任班委,但在班级工作上的投入很少),班级文化建设资金也基本来自班级学生自筹,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着人力和财力资源的双重短缺。究其原因,就是各个层面(特别是学校及学院)对班级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没把优秀的资源放在班级这个更基层、对学生影响更直接层面的文化建设上。

(二)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存在偏差。学校和学院经常强调的是校院文化,认为班级应全面学习领悟校院两级文化,班级文化应深深地打上学校和学院文化的烙印,因此班级文化表现出来的就是校院文化;还有的校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及班委,把班级文化仅仅理解为物质文化(教室桌椅摆放、卫生打扫、美化设计等)、制度文化(班规、班级公约)、精神文化(班徽、行为规范)的综合,把其静态化,同时把其当做一种管理方式。事实上,班级文化虽应该有校院文化的烙印,但每一个班级的班级文化应区别于其他班级;班级文化也应随着班级学生年级的增高而有动态的变化。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缺乏积极主动性。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都是90后、出生并成长在深化改革开放历史大背景下的独生子女一代,他们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因为当今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深入人心、西方价值观念冲击、社会可接受的文化的多样化而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匮乏、轻视生命、急功近利、诚信缺乏、职业价值观缺失等问题。而这一代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价值取向扭曲、急功近利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落地。

第3篇:班级文化建设效果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教育也日渐发展,学校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日臻完备和成熟。这为班主任有效地开展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也极大地促进了班主任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但同时,班主任也感觉到另一个问题的存在:大多数学生能在制度的管理下积极学习、全面发展,但极个别学生由于对班级管理制度不认同,拒不遵守,成为班级中的个别群体、不和谐因素,影响到和谐班级的建设。

我认为出现这种教育尴尬局面的原因可归纳为两个:一是教育管理制度自身的强制性是有限的,它是以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如果学生内心不认可、不认同、不接受,那么它的教育效果是十分苍白无力的,老师最终无可奈何;二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缺失或不到位,即缺失促进学生认同管理制度的班级文化氛围的“软力量”。现在的学生底下“尊称”班主任为“老班”,“老班”这个角色可不好干,相信干过这行的都有深切体会。尤其是现在,时展了,“老班”更忙了、更累了。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班级文化会催生学生从内心对管理制度的认同,达到自觉遵守纪律、自我约束的效果,以减轻“老班”的劳累。

因此,班主任应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软实力,并能使之与管理制度有效统一,一内一外,一软一硬,共同起作用,必将更有力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我结合自己的经验,谈几点班级文化建设以提高班级软实力的体会。

二、解决方案的内容及措施

1.充分利用标语、口号等形式,明确班级文化的主题,初步形成班级文化的雏形。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灵魂,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首先要确定班级文化的主题,在确立班级文化主题时应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自己的管理风格。只有这样,确立的班级文化主题才能具备最广泛的学生基础,并在下一步的培育和建设中顺利推展开来,才能广泛地获得学生的认同,更充分地发挥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班主任在确立班级文化主题后,应以标语、口号形式表达出来,宣传班级文化的主题,让学生初步认知班级文化主题。这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建设班级文化的切入点。标语、口号内容的选择要有特色,要合适,这对后期班级文化的顺利建设有重大的影响。

实际工作中,我确立的班级文化的主题是“自我鞭策,成功自我”,即自己监督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成就自己。确立主题后,结合学生纪律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较低的实际,我把“失败是自己精心设计的”作为班级标语,用冷色幽默的语调来提醒学生,认识到失败是一定过程的必然结果。

标语和口号的提出,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为学生的学习明确了策略,同时宣传了班级主题,让学生对班级文化主题有了初步的认知。

2.充分利用班会、谈心的形式,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完成班级文化的发展。

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班主任及时将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知引导提升到对班级文化的认同层面上,即完成班级文化的内化过程,这是形成班级文化的关键。班主任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通过多种形式来培育和建设班级文化,其中主要的有效方式是主题班会和谈心。

利用主题班会,能不断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逐步增强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班会的主题可以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多角度、多层面地选定,但一定是围绕班级文化主题展开。通过具体事例的讲解分析,能进一步突显班级文化主题、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我会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对学生一周的总体表现提出表扬、指出不足,注重日常学习过程的教育和矫正。

同时,在和学生个别谈心的过程中,我也围绕班级文化主题展开,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多角度分析,多层次切入,进一步丰富了班级文化的内涵,加强了学生对主题的认同。

3.充分促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完成班级文化的升华。

随着学生对班级文化认同感的增强,班级文化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管理因素,并开始发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这是班级文化的升华。

我班学生在班级文化的影响下,开始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并制定了各自的学习计划,用计划的形式来规范日常学习过程。在制定计划时,我要求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具体特点来制定,如有的同学偏科现象较重,要在计划中注重偏科的学习和复习巩固,进一步督促学生将计划落到实处,日久天长,学生的计划则由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因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思考与建议

第4篇:班级文化建设效果范文

一、中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必要性

1、中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内涵。中职院校班级文化主要指:中职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它是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简单的讲班级文化的内涵也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要素。物质文化主要包含教室的布局、课桌椅与教桌的摆放、各类宣传栏的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各类活动,甚至包括网络环境下班级建立的论坛、QQ群、博客等。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各种班内组织机构及为实现班级建设目标而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约定俗成等。精神文化是校园的内隐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深层内涵,是在长期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难以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

2、中职院校班级文化的特点。中职院校具有如下个性特征:(1)导向性。导向就是引导,班级文化是全班同学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2)凝聚性。凝聚就是把东西聚合在一起,产生更大的力量。班级文化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能使学生彼此合作,同心协力,和衷共济;能减少同学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强其内部的凝聚力。(3)规范性。班级文化的规范作用就是约束作用,它制约着学生的行为。(4)激励性。激励就是激发干劲,从而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去做某件事情。

3、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班级文化是班级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它的建设显得非常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迎合学生群体自身独特性的客观要求。学生群体是渴求知识、崇尚文化的群体,是追求自由、向往民主的群体,是朝气蓬勃、可造可塑的群体。在国家危难时刻,学生为挽救民族命运,为寻求强国之路,为奉献爱国之心,他们能够挺身而出,不屈不挠,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和平年代,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潜在建设者。

(2)培养合格人才的客观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还是做人的道理,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特别是道德、品德,所以,一个学生是否合格,不仅要看分数的高低,还要看品德的好坏,如是否懂礼貌、是否讲文明、是否讲诚信,这些都是一个大学生所必备的素质,只有有了文化修养,再加上所学的科学知识,这个学生才是合格的。

(3)管理班级的迫切要求。比如,班级里可以规定不要迟到,不能旷课,上课期间不能玩手机等等,但总有制度规定不到的地方,因为班级管理的细节实在太多,这就会出现制度的“盲点”,那么如何约束这些“盲点”呢?这就要靠班级文化去约束,如果一个班级倡导文明、讲究礼貌,那么即使制度中没有规定上课期间进教室要先敲门,该班学生上课时进班级也会敲门的,否则的话就是不懂礼貌的,会受到文化氛围的遣责,会感到不好意思。这就是文化的管理作用。

二、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中职院校扩招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比较片面,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首先,一些人对中职院校班级文化认识不清,简单地将班级文化归结为把教室布置一下就行了,认为只要花一些钱把教室布置的好看一些,将教室的墙面用一些墙纸或者学生活动的相片贴一下,有的甚至把教室天花板上贴满了学生自己叠的小纸鹤,让人一进去还以为是进入了哪一家幼儿园呢。其次,将中职院校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淆,认为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政工、宣传部门的事,各部门联合举办的活动少、效果差,没有全员参与的意识。

2、只注重外在物质文化的展示而忽视内在精神文化的积累。很多中职院校千方百计地加大物质文化建设。但是,这―做法却脱离了物质文化建设的宗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明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精神文化隐含在物质文化中,是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忽视精神建设,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只能流于形式。

3、学校缺乏专项的资金支持。班级文化建设尤其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建设是需要资金的,而实际情况往往是部分学校并没有这部分预算,那么就让学生自己先垫资,本身来讲学生是没有收入来源的,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抵触情绪,更加远离了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初衷。

三、构建高品位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班级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含了诸多因素,如硬件建设等物的因素,教师、学生等人的因素,以及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等。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需要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建设,更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合理制订班级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如果没有班级文化意识,思想上认为文化无足轻重,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我们现在非常注重环境保护一样,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恶劣的环境:空气已不再新鲜、天空已不再蔚蓝、水已不再清澈、食品已不再安全。正是有了这种意识,我们才提出要建立生态文明,保护环境、保护家园、保护地球。

2、加强班级文化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中职院校精神文化是精神文明和人文成果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是通过学校校史资料的整理、编撰,提炼出学院自身发展的精神之魂,将学院精神作为自身发展的核心要素。对能传承、发扬学院精神的文化进行加工、升华,从而提炼出彰显自身特色的班级理念。并把学习、诚信、合作、博爱、创新等作为优良的校风和办学风格。要通过回顾学院发展历程,展示辉煌成就,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优良传统。

3、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以其导向性与规范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科学性与教育性的特征彰显学校文化。但中职院校当前的一些制度,几乎很少考虑过班级文化建设的德性规范。一些中职院校采用品德加分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并不是真正为学生和教师发展,而是以方便管理为目的,体现出来的是“管理”的班级文化,而不是“育人”的班级文化;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刚性规范作用。没有制度支持的校园文化建设,很难发挥长久的影响力。如诚信教育,只通过诚信课堂、诚信讲座、诚信签名等活动,而对考试作弊的学生没有刚性的处罚和处理,这样建立的校园诚信文化,将是无法想象的。

第5篇:班级文化建设效果范文

关键词 中国梦 班级文化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

2013年3月,同志系统地阐释了“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年4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出了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采取不同形式推动主题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当前如何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并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

从学术方面对“中国梦”的多维研究可见,中国梦的理论阐释和宣传教育正在不断深化。诸如,林培雄,刘光明从多个维度指出,从国家实力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从幸福指数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民族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从文明形态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进一步演进。陈晋则从本质上指出,“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

2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开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和问题。

2.1学生功利性务实化问题

在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功利性务实化问题突出,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既有网络媒体的错误引导,也有同辈、同学之间就业竞争压力的影响,究其深层原因就是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错误认知以及未能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社会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错误地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认为“中国梦”就是中国的梦,是理想的梦,高高在上,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无关,而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的班级文化活动更是在做表面功夫,追求形式,完成任务;学生在参与活动之前,首先考虑的是能否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人文素养有帮助,自己的投入与回报是否成正比,如果没有帮助则是在浪费时间,并未考虑到学生梦与中国梦、民族梦、人民梦的关系。

2.2班级文化活动形式化问题

班级文化活动是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表现形式,但目前仍然存在班级文化活动形式化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深入、持续性。班级活动只是停留在“活动”表面,并未结合“中国梦”的实质性内涵与学生实际特点进行持续深入地展开;缺乏创新性:从班级文化活动形式上看,主要以传统的娱乐形式开展,导致班级学生认为开展活动就是为了娱乐,未能实现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活动的真正意义。从班级内容上看,班级文化建设中,对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的活动过于重视数量而缺少对质量的关注,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倦怠,而且会导致班级学生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理解程度减弱。

3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首先是要在保证学生有一个正确定位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教育渠道,搭建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才能切实增强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定位、实施效果,因此,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扩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是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扩教育渠道。利用主题研讨等形式,进行以“我的中国梦”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发言,以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教育;其次,扩宣传渠道。通过宣传栏、海报、班刊等宣传方式将与“中国梦”相关的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校园活动等内容传递给班级成员;最后,扩网络渠道。网络渠道是三个渠道中最典型的教育途径。通过利用班级网站设立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讨论专栏,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研讨内容上传至讨论专栏,为班级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并将班级成员分成专栏维护小组和监督小组,以保证讨论专栏的持续性、话题的准确性以及班级成员的参与性。

第6篇:班级文化建设效果范文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普遍现状

纵观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多数教师能认识到班级的作用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有的只停留在浅层物质文化建设的认识与行动上;也有一线教师觉得文化建设是学校层面上的事情,跟自己无关,存在班级文化建设效果差异大的现象。

一是墙上文化很“丰满”,精神文化很“骨感”。这种“硬环境”的到位建设与“软环境”的严重脱节,让班级文化建设成了一堆“死”的东西。

二是班级文化大“撞脸”。有的班主任为应付了事,从墙壁文化布置到制度建设,再到行为活动文化,只是复制加粘贴,全不考虑合不合“身”,有没有鲜活的个性。

三是这个班级有点“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班级如同温馨和谐的家,需要付出,彼此关爱,让人向往,使人眷恋。而有的班级没有良好的互动,缺了谁到场都无所谓,多数人无法融进班级主流文化中,只沦为班级文化的“看客”。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症结

1.对班级文化作用认识的缺位。我们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班级文化建设最终是要服务于全体师生。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好了,就应该带领学生去关注、认识、领会、应用,才能让“硬环境”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更好地为打造“软环境”服务,也才不会让其成为“死”的东西。

2.以人为本理念的架空。一是无视学生的主体存在。很多教育者尊重学生只是口号,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与定位。如对尚没学完拼音的一年级学生的板报全是方框字,这显然是应付于检查评比而已。又如无视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做事的欲望,搞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的家长式文化建设。二是漠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小学阶段,越低年级的学生,其自主管理意识越欠缺,越需要老师“领着走”。学校管理者应放手让教师去尝试,多多包容他们的个性――想法与做法,而不能牵着班主任的鼻子走。

3.对活动文化的弱视。有人这样诠释文化:“行动了,经历了,认同了,就形成了文化。”很多人都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割裂开来,违背了人作为主观能动性的客观本质。其实,物质和制度是要靠人的行为活动,才能内化为精神层次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先为这些物质赋予文化内容。如让学生感知的不仅仅是墙上的一句名言,更重要的是名言上墙前,大家的激烈讨论和遇事时的鞭策激励。细到班级日常管理,大到参加学校层面的大型活动,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也不是优等生的粉墨登场,而是每位同学群策群力的结果。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文化是个性化的,不能复制的。”因此,要真正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文化,就必须有所思考,敢于尝试,不断总结与坚持。作为学校管理层面则有必要提供一种载体,搭建一个平台,为师生自主创建班级文化创造一种民主、激励的氛围。我校的“一班一品”校园文化建设正是基于这种文化建设理念提出的思考与实践。

1.人人都是开创者。儿童文化是一种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这种非功利精神就是儿童文化的精神实质。五年一班将班级文化特色创建定为“看新闻,知天下”。采取了“人人参与每天看新闻并作简要记录,每天早读上课之前轮流参与5分钟新闻播报,全员参与评报”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养成每天必看新闻、播新闻、评新闻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自主思考的欲望与积极性。从而形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班级精神文化。

2.人人都是建设者。在“一班一品”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除了要积极地参与,更重要的是要从中体验到建设者的无上荣耀与激情,进而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文化。这是学生参与班级文化持续性建设的“保鲜剂”。以四年三班的“竖笛乐园”创建为例:刚开始,该班只是把目标定格在形成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竖笛乐园”。同学们都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空余时间练习吹奏,并互相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后来,在学校举行的“六一”文艺汇演、“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校运会的风采展示上,他们总能别出心裁地展示这一特色文化,并在展示中不断提高。

在展示中享受成就的喜悦,在喜悦中激发更高的建设热情,在建设中凝聚团队精神,在团队精神中汲取成长的精华,这就是特色班级文化创建的经久魅力,这才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学生终身发展、见证学生终身发展的特色班级文化。

3.人人都能享受到成长。“在成事中成人”,叶澜老师说,“课堂应该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既然是成长的,必定就是动态的、生成的”。班级文化创建的过程同样留下“师生生命成长”的片片足迹。同为“知书达理”特色文化创建,六年一班将其定位于师生的文明礼仪成长,引导学生以书养性、以礼修身,开展“小淑女”“小绅士”评比活动,学生在待人接物、与人交往中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老师更是从中体验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所在。六年三班则重在引导师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学会认知、学会做人。

4.班班都是自己的唯一。着眼学生发展,立足班情实际,基于教师特点的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工程。在挑战的过程中,必将逐渐沉淀班级文化形成个性――“班级文化场”,促使师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互相影响、交融、渗透,并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氛围、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等健康向上的班风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协作精神。如今的“小雷锋班”个个是“小热心汉”;“雏鹰班”的同学们像雏鹰一样向着理想展翅翱翔,勇于挑战;课间十分钟、上学放学的路上、教室外、花园中总能看见“口琴班”同学侍弄“音符”的无穷乐趣……

第7篇:班级文化建设效果范文

“环境造就人。”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贯穿于班级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引导着班级班风、学风。

二、主题

树班风学风,建文化氛围,展班级风采。

三、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四、领导小组

 组  长:各班班长

 副组长:班委会成员

 组  员: 班主任  班级成员

五、工作安排及实施

第一阶段:制度建设阶段,11月12-16日

德育处调研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征求广大师生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推广引导阶段,11月19-20日

将我校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优缺点分析与指导,全面推广《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引导各班建设“一班一特色”,动员班委设计本班特色方案。

第三阶段:班级建设阶段,11月21日-12月5日

各班级填写《班级文化建设申报表》,由德育处统一规划,及时批复。

第四阶段:检查评估阶段,12月5-7日

组建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会干部、班委、学生代表组成的检查评估团队,进行打分评估,合格者给予授牌。

第五阶段:授牌认定阶段,12月10日

将评估达标的班级给予授牌,利用大型集会进行授牌仪式,授牌后,各班徐巩固成果、持续创建,如有后期松懈、不能凸显特色的班级,将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者,取缔资格。

六、奖励机制

班级文化建设列入班级量化考核,定为学期评选优秀班级的重要指标,另将给予专项班费奖励:1.凡被评选为班级文化建设特色班级的班级,给予每班适当的班费奖励;2.被评选为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级的班级,给予每班适当的班费奖励;3.未达标的班级不予以奖励,并在扣除班主任量化考核中一星级奖励。

七、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1、以人为本。在班级建设中,“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家长素质、家庭氛围和教师的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全体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2、实用美观。确立具体可操作的班级公约,室内布置力求简洁美观,力求育人的目的。

3、自主创新。突出班级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培养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

八、班级文化建设具体措施

(一)班级环境文化

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做到让“室内外展示牌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老师”。

1、“阳光班级”文化展示:

各班级提供素材:我们的班级特色名称、班级照片、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的口号,有学校统一制作规格、尺寸统一的展示牌。

要求:特色主题名称与本班创建特色相一致,照片需高清,如需专业摄影,可联系郝鹏铭老师。

2、班级环境布置:

学校统一制作教室黑板上方的主题鲜明的校风、校训。各班自行制作色彩丰富的黑板报,前黑板一侧有班务栏、班风、班规等板块,可根据自己班级特色设置其它专栏,如班级之星、炫我风采、量化评比、加油站、知识海洋等等(栏目可以自定)以体现班级的个性化布置和班级特色。

每个版块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构思、设计、布置,布置体现“实用美观”,突显文化扭氛围和育人作用。力求生动活泼、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二)班级日常管理文化。加强卫生管理,设立卫生角、清洁工具摆放处、轮流值日表及爱护公物教育等。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立班风、班级公约,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课间纪律、午餐、路队、班级存在的问题等)召集同学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结合学校行为达标评比办法,制定班级行为达标评比办法等,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四)班级活动文化(该版块可设置在教室外墙):

活动是实现教育的有效的形式和途径,班级文化活动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班级活动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按学校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晨会、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如文艺汇演、舞蹈、体育比赛等,学生的爱好、多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配合学校的阳光班级,打造阳光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岗位育人”的理念服务家庭、学校、社区。

 

九、班级文化建设的创建主题(供参考)

自主管理特色:创建学生自主、自治特色班。

和谐家庭特色:创建和谐家庭特色班。集体荣誉致上,展示“人人为班”的局面。

绿色班级特色:创建卫生示范班。展示班级绿色班级、日常卫生效果、体现环保。

常规管理特色: 创建常规管理示范班。展示常规班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级管理形成井然有序的自主管理模式。

合作学习特色:创建自主学习特色班。开展一帮一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文明礼仪特色:创建文明礼仪示范班。开展文明行为展示活动

阅读特色:创建阅读特色班级,坚持晨诵、午读、暮省做到实处,做出亮点,做出成效。

英语特色: 创建英语特色班。开展每日生活英语读、说、写、练活动。 

注:特色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再多而在于精,做精做细便是亮点与特色所在。

 

根据各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管理特点,自选一个主题,也可自已规划创建主题,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做好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体现班级的特色,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文化的建设。

关注班级,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一个教育者特别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思考内容。如何让每一个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               

当然,学校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更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我们要将这三方面紧密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第8篇:班级文化建设效果范文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各种消极、颓废的文化得到有效抑制。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班级文化特色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班级文化不在于形式和花哨,而在于实用性和教育性, 班级文化应以实用为主,不应只追求表面漂亮。如:黑板报。好多班级的黑板报(包括学校黑板报)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并没有多少同学在看,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们的学生是农村学生,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小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从精神、制度与物质三层面全方位的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精神层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内形成正确的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个环境中,当一个错误被大家所认同的时候,那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错误就不能算错误了。但实际上这仍然是一个错误,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舆论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譬如,刚开学时因为我没有特别强调在课余时间也要讲普通话,导致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土话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因为在班里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学生觉得无所谓,他讲我也讲,也不去督促别人。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处理。在班会与课间进行教育,并时刻提醒。要求学生之间监督,并对屡犯者给予一定处罚。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土话现象明显好转。

制度是一个行为的准绳。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根据校纪校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爱书公约、课间礼仪常规等标准。当然制度不仅要有,而且关键还要落实到位。

二、从以下几方面浅谈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第9篇:班级文化建设效果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文化;现代化教育手段;建设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及行为习惯较差、学习动力及自信心不足、文化底子差及自我要求低的现象。班级是中职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他们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建全人格、形成思想观念的主要阵地;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最重要的育人氛围,是一个班级师生学习和生活的灵魂。要把中职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人,班级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丰富多彩、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不仅可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信心,而且对于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更能得心应手。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应受到足够的重视。那么,班主任如何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构建一个能育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呢?现就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探究等几方面作浅要分析。

一、班级文化建设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教育引导下,班级师生通过各种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文化氛围的物质和活动形态。班级文化构成了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集体独有的教育精神风貌,是一个班级的脊梁,具有约束、激励、凝聚、同化的作用。

二、班级文化建设作用

健康和谐、文明优雅的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能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优秀的班级文化是一种有个性、民主、创新的文化,它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人、耳濡目染地陶冶着人,对班级、学校的管理也是不可多得的法宝,它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建设。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小而言之关系到学生健全人品的形成、班级的和谐稳定以及学校教育的成败;大而言之关系着将来我国整体国民素养的提高。因此,广大学校及班主任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在中职学校中尤其应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三、班级文化建设探究

对于一个班级而言,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那么,如何才能建设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呢?我所带的是一个由59名学生组成的财会专业的班级,他们都是中考分数线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加上班级人数偏多,班主任管理工作方面有很多困难。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班级就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支撑着学生全部的学习与生活。班级环境文化是班级的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布置以及班级的育人设施等,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用来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尺度。优美的教室环境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更能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激发爱班爱校的热情。因此,实施班级管理,要充分利用班级现有的物质条件,不断深入开发新的资源,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使班级里的各种物化设施都能体现班级的个性,把教室建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在开学伊始,我组织全班学生出谋划策,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建设“共同的学习生活家园”,让教室的每面墙、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营造教育氛围。比如:在讲台上方摆放绿色植物如仙人掌、芦荟、吊兰等,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净化空气作用,并且安排专门同学照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桌椅摆放整齐有序、保持教室清洁卫生,来培养学生爱整洁的习惯;布告栏里张贴各项规章制度和临时通知;教室的正墙上悬挂国旗,正墙两边张贴奖状锦旗,两边柱子上张贴名人名言;教室后墙黑板旁边的墙壁上开辟明星风采园地,及时展示班级活动照片展、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班级后面开设小小图书角,要求每一位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书(比如文学著作)贡献出来,进行分类编号,并建立借还手续和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用来约束人们不良行为的,是建设优良秩序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有了制度作保障,班级的各方面便会有很大的进步。作为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即制定班规,它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要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四有”品质的社会人,必须使他们在学校养成能受制度约束的习惯。因此,中职学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并应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以学习、纪律、卫生、班风为制定的标准,并且辅之以品德考核量化,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具体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并能突出班级制度文化的民主性、科学性,建立建全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在制度的执行上,教师首先要带头遵守,然后要求班级干部带头遵守,使全班学生懂得违反制度是不应该的,以养成遵守制度的意识、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班级的象征,它反映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这些无形的东西也是班级文化最核心的东西。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应从抓班风入手,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激励、教育和制约作用。

首先,要组织一支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干部队伍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对班干部要求严格,让他们定期开小结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好带头作用,提高班干部威信,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事实证明,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班团干部队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有助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综上所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手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师生的好评和家长的认可。如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机短信、qq群等云教育对班级文化建设升级,均收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再如校班歌比赛获二等奖;校拨河比赛获第一名;校广播操比赛获二等奖;校运动会上女子获第一名、团体获第四名等,这些集体活动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让学生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为形成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搭建了桥梁。

班级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心,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也是校园文化的基础与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科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改变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仁贤.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能[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10.

[2]赵国柱,杨素青.中小学班主任专题培训教程[M].开明出版社,2012:3.

[3]杨桂宏,许红梅.中职学校如何建设班级文化[J].河南教育(下旬),2010(9).

[4]黄园园.浅谈中职学校特色班级的创建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8).

[5]王浩宇.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J].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杂志,2012(4).

[6]蔡长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1).

[7]刘品.班级文化建设浅谈[J].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