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乡历史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文化节;城市品牌;城市营销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3
在文化创意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城市意识到自身形象的重要性及文化在旅游和地方品牌传播方面的作用,开始着力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于是,文化节孕育而生。目前,我国各个地方的文化节名目繁多,问题也很多,所以,对于文化节营销的研究必然会对文化节营销这一新的营销方法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繁荣地方经济也肯定大有裨益。
对于文化节营销策略的研究,目前都是从节庆对于旅游业的促进这一方向来研究的。本文试图把文化节营销和地方品牌化策略密切联系起来,在地方品牌化策略的指导下来完成文化节的组织和营销,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综合发展。
一、文化节和文化节的营销
(一)文化节
国际节日和事件联合会(也译为国际节日与活动协会,IFEA)把节事分为大型节事(Large Events)、小型节事(Small Events)、艺术节日(Arts Festivals)、体育事件(Sporting Events)、展览会(Fairs)、与公园和游憩相关的事件(Parks & Recreation Events)、城市相关的事件(City Offices)以及会议与观光局相关的事件(Convention & Visitors Bureaus,简称CVB)等类型(Roche. M .2000)。[1]文化节属于标志性事件,同时还具有节日的特性。
所以可以说文化节是指具有戏剧特点,可以反映大众流行诉求,有重大意义的大规模(large-scale)的文化、商业和体育事件。它一般由国家政府不同的部门联合起来并与非官方的组织共同组办,具有和地域历史、文化相关的民俗学特点。
(二)文化节的营销
文化节营销是指挖掘地区或者城市历史文化,找出代表性的文化产品,以节庆的形式进行营销,进而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地区或城市旅游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文化节的营销和其他节庆的营销一样,需要根据市场特点,精心设计营销策略。举办文化节是进行城市营销的一种途径,所以文化节的营销应该和城市营销结合起来。
二、文化节对城市品牌塑造的意义
(一)城市和城市品牌
城市也可以称为地区或者地方,科特勒等曾解释说:“地区(place)地区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理政治区域,一个行政区域(省),一个以历史、文化或族群为标志的地区,一个城市及周边的人口带,一个有着各种明确属性的市场,一个工业基地和相近工业及其供应商的聚集地,也可以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心理属性。”(刘彦平,2005)[2]菲利普・科特勒等将地区营销界定为:“地区营销指地区为满足其目标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的营销设计,地区营销成功的标志在于市民和企业喜欢其所在的地区,而游客和投资者能达到其期望。”(刘彦平,2005)[3]
城市品牌就是一个城市推广传播本地区形象的过程中,根据发展战略所传递大众的核心概念,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城市品牌是城市营销的目标和结果。
城市营销是运用市场营销的方法论对城市的经济、文化、环境、工业、农业等诸多要素进行合理的策划与整合,以求找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加城市财富及知名度,提高城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最佳发展道路的一门学科。城市营销实际上是营销环境,生态和文化。环境的好坏,品位的高低,直接决定城市的吸引力(谭昆智,2004)。[4]
(二)文化节对城市品牌塑造的作用
随着文化旅游的不断发展,节事与节事旅游(FSE & FSE Tourism)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盖茨,2001)。[5]主要体现为各种文化节的兴起和繁荣。慕尼黑有“葡萄酒节”,西班牙有“西红柿节”,南宁的“国际民歌节”,还有本文欲研究的淮南“豆腐文化节”,吐鲁番“葡萄文化节”,庆阳“香包文化节”等都是典型的案例。
普伦蒂斯和安德森(Prentice & Anderson)以爱丁堡为例,对节事消费者的消费意图和参加的活动进行了细分(见例1),提出了节事消费者在旅游目的地的连带消费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低限连带消费和扩展连带消费2个变量。根据抽样调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他们得出7个节日消费的细分人群:国际文化的严肃消费者、英国流行戏剧的社会派人士、苏格兰表演艺术的观赏者、体验苏格兰的旅游者、美术馆的常客、偶尔光临节日的人、碰巧赶上节日的光顾者(Prentice & Andersen,2003)。[6]
例1 爱丁堡节事消费者消费方式的细化
消费方式1:把爱丁堡作为历史旅游名城(整年呆在爱丁堡的消费方式)
消费意图
了解苏格兰文化传统(真实性的替代物)
认识陌生人/陌生的地方(真挚性的替代性)
观看展览
节事观光
消费活动
参观国家戏院(the National Gallery)
参观苏格兰皇家博物馆(the Royal Museum of Scotland)
消费方式2:把爱丁堡作为苏格兰艺术欣赏地(欣赏苏格兰传统或当代艺术)
消费意图
观看苏格兰芭蕾、交响乐演出
观看苏格兰戏剧艺术演出
体验节日氛围
观看苏格兰卫兵换岗仪式(the 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
消费活动
出席卫兵换岗仪式
参加苏格兰艺术表演
消费方式3:把爱丁堡作为国际艺术欣赏地(欣赏非苏格兰的传统或当代艺术)
消费意图
观看由非苏格兰表演者表演的国际芭蕾、交响乐演出
观看由非苏格兰表演者表演的国际戏剧演出
观看新的、试验演出
观看喜剧表演
消费活动
出席电影节
出席图书节(the Book Festival)
(上例资料来源:引自Prentice R. Andersen V. 2003)
总结起来看,文化节在地方品牌化过程中具有4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节庆作为促进旅游业和地方发展的动力,强化旅游和地方意识;二是节庆作为旅游形象和地方形象的塑造者,提升城市和地方声誉;三是节庆作为旅游吸引物,构成旅游产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四是节庆作为提升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目的地地位的催化剂,拉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Getz. D.1997)。[7]
三、 文化节的营销功能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
(一)文化节的营销对于地方自身价值的作用
良好的自然生态及产业环境、优越的生活品质与和谐的社会环境等,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城市产品。以文化为载体的文化节,是地方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因此,在促进城市财富增长、经济发展的同时,地方或者城市营销亦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可持续性以及人际社会关系的和谐性,换句话说,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城市社会的和谐度以及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同样是城市营销的核心诉求之一。因此,文化节营销对城市价值有很大的促进和提升,包括城市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等在内的各种价值综合的和系统的提升(刘彦平.2005)。[8]
(二)文化节营销促进产业发展
一般而言,人口和产业是城市发展的两个基本内容。其中,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是吸引产业的重要因素,产业带动就业机会,是人口迁入的最大诱因。产业的进驻,除了人力资源市场和基础设施之外,还包括城市形象吸引和相关营销渠道的配合。居民定居与否,主要取决于生活环境、生活品质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生态系统的质量。文化节通过促进生产性产业的发展,使得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和外来游客又会促使消费性产业的增长。城市在这一良性互动中扩大了税基,有能力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从而使城市的吸引力得到持续的强化。图1描绘了这一基本的城市营销促进城市产业发展的图景。
图1 文化节营销促进产业发展
(三)文化节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
城市是许多要素有机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城市形象是构成城市的所有要素的外在综合反映,同时也是人们对由这些要素有机构成的城市整体现状的印象、看法和评价以及对发展趋势的判断。那么,影响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广州城市形象建设战略研究》一书便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来分析影响城市形象的各要素。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环境、环卫、环保和市容以及灾害等;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工商市场情况和交通及通讯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府行为、市民行为、对外交流、社会安全、科学与教育和历史文化等。 其中文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文化节作为城市经济的一种推动力而存在和发展,实际上,而本文所论述的文化及文化的产物――文化节是广义上的,不仅包括精神方面,也包括物质方面。显然,如果从广义的举办文化节来看,它在城市形象、经济的建设中所直接起作用的方面将直接涉及到“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各个方面。可见,文化节同其它因素一起相互作用,表现于外,并为人们所感知,从而构成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形象的提升推动城市经济建设(王延华,2004)。[9]
文化节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从城市理念、城市经济发展角度,是从一种内部关系来讲的,文化节的独特性或者说个性则是从共时性来讲,是从城市的外部关系来讲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越是现代化的城市,越是珍惜其城市个性。由于每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各不相同,因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东西,文化节就是它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标识。此标识是一种软性的持续推动力,对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张丹,2004)。[10]
(四)文化节营销有助于打破城市增长悖论
一方面,文化节的举办通过机会分析与捕捉、重新定位产品开发、战略联盟或营销推广等营销手段的运用,有可能使地方或城市扭转衰败的形象,从而启动迈向复兴的旅程。另一方面,制定文化节的营销战略需要结合地方营销战略,因此文化节可以强化地方或城市的顾客价值、网络价值和品牌价值等,能够消弥城市增长所带来的潜在危机,减弱或规避生产和生活成本上升、基础设施紧张和公共服务需求上升等可能导致城市衰退的陷阱。作为一种主动和积极的策略,通过文化节营销带动城市营销,能够开启具有高附加价值的城市良性增长之路(Grossman and stigliz,1980)。[11]
我国市场化改革以来,快速城市化进程并未带来就业的高速增长,出现了快速城市化与低就业增长的悖论现象。这是因为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战略片面追求以工业化为中心,提高了城市化的成本,使中国的比较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抑制了城市就业增长;服务业发展滞后;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失误,造成严重的就业问题。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可以降低城市化的成本,加快城市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重视非正规就业的作用,实现城市化进程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协调发展(黄宗智,1991)。[12]文化节的举办,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促进旅游业、服务业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解决快速城市化与低就业的城市发展悖论。
四、庆阳香包文化节
(一)庆阳市简介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交汇处,东部与陕西省的宜君、黄陵、富县、甘泉、志丹等县连接;北部和陕西的吴旗、定边以及宁夏的盐池为邻;西部同宁夏的同心、固原为界;南部跟甘肃平凉崆峒区泾川县和陕西省的长武、旬邑、彬县接壤。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辖七县一区,人口245万,是甘肃省新兴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庆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二)庆阳香包文化
香包在庆阳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在《离骚》和《礼记》等著作当中均有记载。从庆阳民间现存清代以来的香包看,大多数以花卉和动物为图,以隐语象征等手法表达各种情感寄托和美好向往。通过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多彩的生活画绢,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尽都是古朴而又拙巧、原始而又鲜活的艺术瑰宝。它是揭示人望的艺术;表达思想信仰的艺术;展示生命活力的艺术。是真正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大众文化、人性文化。
(三)中国香包文化节
香包节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举行,但是由于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在2003年9月份在庆阳市举行,所以第二届香包文化节决定在9月28日至10月8日期间与西部交易会一起举行。
文化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群众广泛参与相结合,商品贸易与文化交流相结合,项目合作与资金、技术、人才引进相结合,挖掘市场潜力与加快发展的时代要求相结合,使文化节在组织方式、内容、规模、范围和效益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拓展。
(四)案例分析
庆阳香包文化节是我国西部城市文化节中举办较早,影响较大的著名文化节之一。香包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节会持续两个星期左右,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在西北影响很大。
举办香包文化节对当地的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同时也使得庆阳香包由民间手工刺绣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一个文化产业,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效益。随着香包文化节的举办,庆阳的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市民的自豪感和满意度也有了很大的增强。这说明香包文化节对庆阳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都很深远。在2002年举办的首届香包节期间,中国民俗学会命名庆阳市为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庆阳环县为皮影道情之乡,西峰区温泉乡公刘庙为华夏公刘第一庙。中国民俗学会及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把庆阳市列为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节会期间完成签约项目435个,签约资金114.94亿元。香包文化节对社会的影响到是深远而广泛的。
就文化节本身来看,庆阳香包文化节的组织是成功的,而且文化节的组委会也似乎模糊地认识到了城市营销的重要性以及文化节营销与地方营销的关系。例如,通过对庆阳市进行一系列的文化产品命名和在网络上评选“中国西部最有魅力的文化名城”,让人觉得似乎是要把庆阳定位于“中国西部文化名城”,可惜的是文化节的主办方政府部门由于追求短期利益和政绩,组委会并没有把地方营销和文化节营销结合起来,这使文化节的价值不能最大化。
五、结论
城市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性的发展。为了避免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浪费、产业结构失调、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城市发展的品牌化战略越来越显得重要。对于城市品牌化建设和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问题,文化节营销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理查德.E,凯夫斯基著.孙绯,等译.创意产业经济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肖志营.营销大策划[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242.
[3]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26-238.
[4]郭俊华,李洪琴.文化商品的二重性与生产商的社会责任[J].前沿,2007(08):168-171.
[5]谢元鲁.旅游文化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王延华.谈城市形象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7]张丹.试论城市形象及经济发展[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8]王谨.个性化与影响力――关于中国城市节庆的思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11月12日.
[9]肖志营.营销大策划[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78.
[10]菲利普・科特勒,洪瑞云,梁绍明,等.梅清豪,译.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16.
[11]黄宗智.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J].近代中国,1991:17(03).
[12]肖志营.营销大策划[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253.
参考文献:
[1]杨明.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2,18:63.
[2]王宇峰,于洪东,杨蕾.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231.
[3]郑梦溪,李毓书.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56.
[4]于宝成.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191.
[5]艾尼凡尔·玉苏瓦洪.思考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民营科技,2014,08:121.
参考文献:
[1]杨明.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2,18:63.
[2]王宇峰,于洪东,杨蕾.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231.
[3]郑梦溪,李毓书.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56.
[4]于宝成.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191.
参考文献
[1]王剑.基于生态化理念的城市设计规划分析[J].江西建材,2014,21:21.
[2]孙晓红.解析城市规划中生态伦理思想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2:21.
[3]王新会.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因素考量[J].江西建材,2014,22:35.
[4]魏晶晶.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J].价值工程,2014,29:142-143
参考文献:
[1]钟庆泽.浅议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4,(28):12-12.
[2]陆秋野,李晓生.对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的构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227-228.
关键词:地方性大学 书香校园 城市文化软实力
随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力推进,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沧州打造成为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和京津冀新的经济增长极,沧州已成为环渤海、环京津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机遇面前,需要清醒认识到,城市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命题,更是一个人文命题。文化软实力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内涵底蕴和发展潜力,描绘着一座城市的发展智慧和宜居程度。
一.地方性大学与城市文化软实力
沧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有着非常丰富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京杭大运河流经沧州253公里,是运河流经最长的地级市;沧州历史上出过8位状元、666名进士;沧州是闻名遐迩的武术之乡和杂技之乡;拥有千年铁狮子、全国最大的汉墓群及一大批珍贵历史文物;涌现出纪晓岚、张之洞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这些都是沧州推进包括“创新之城、产业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好人之城”在内的“五城”建设中最强大的支撑和基础。
但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不仅要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还要高度重视地方性大学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大学依城市而建,城市因大学而闻名,大学是衡量所在城市文化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因此,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将大学作为城市繁荣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和文化支撑点。
当前,沧州市区共有四所高校,即沧州师范学院、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沧州卫生学校和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这四所院校都始创于上个世纪50年代,距今已有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历史的沿革中,这四所高校都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实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区域城市外高等院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沧州这座较不发达的城市,在时代赋予的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必须要重视地方性大学的文化建设,使之跟上时展的步伐,成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书香校园与大学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弄明白,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是读书。他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①
近年来,著名的新教育推广者朱永新教授提倡“推进阅读,撬动中国教育改革”,呼吁建设书香校园。他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②他在考察了数年来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实践活动后,对“营造书香校园”做出了界定,他说:“营造书香校园”是指在新教育实验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环境与氛围,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培养阅读兴趣与良好的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终身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建设书香社会奠定基础。③
地方性大学的文化建设,尤其要重视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应从多角度、多方面丰富阅读形式,以切实培养学生经典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第一要务,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把建设书香校园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进而用“文化校园,书香学府”来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
三.地方性大学经典阅读调查分析
为了使书香校园文化建设更有成效,首先应该对沧州市区四所高校学生经典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本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四所高校各1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0份。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阅读意识、大学生阅读模式、及大学生阅读引导这三个方面展开。调查统计数据反映出如下几个突出问题:
1.大学生经典阅读意识淡薄
65%的学生望而生畏,束之高阁;35%的学生将经典作品视为思想艺术的结晶,认为应该赏析品读。45%的学生表示没有任何关于经典阅读的规划,35%的学生有规划却未实施,只有20%的学生制定规划并认真完成任务。有关课余时间的安排,59%的大学生选择休闲娱乐,打工兼职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4%,在图书馆学习的只有25%的学生。
2.大学生阅读模式避重就轻
在通俗读物和经典名著的选择上,65%的大学生偏爱通俗读物,剩余35%的大学生是经典名著的爱好者。有关经典作品的阅读渠道,仅有17%的大学生热衷于原著,通过影视作品了解经典文学的人数占35%,还有29%的大学生对经典文学不感兴趣。有关经典作品的阅读方式,高达59%的大学生选择电子书,其余41%的学生阅读纸质书。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习惯随时做读书笔记的大学生只有26%,有44%的大学生表示只是粗略的了解大概能容,剩余30%的大学生只在网上搜看故事梗概。
3.大学生经典阅读引导缺失
对于大学期间老师是否布置过经典作品阅读的任务这个问题,有20%的大学生表示布置过并按照要求完成,25%的学生表示布置过但未完成任务,高达55%的大学生表示老师没有布置过此类学习任务。在涉及经典阅读对本专业的学习是否有帮助这个问题时,只有12%的大学生认为经典阅读能够对自己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帮助,高达70%的大学生觉得经典阅读对自身专业的学习没有帮助,剩余18%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表示不是很清楚。当问及如果开设有关于经典作品赏析的公选课是否有兴趣选修时,表示有兴趣选修的大学生占70%,表示没有兴趣选修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为总人数的30%。
人类的崇高精神蕴涵于经典之中,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只有阅读经典,才能更好地传承人类的文明。但是,调查分析表明,新媒体和网络通讯的快速发展,多元、大众化的娱乐方式使得各种各样远离经典原典的浅阅读成为大学生竞相追逐的阅读模式,大学的文化氛围在师生对经典的淡漠中变得愈发浮躁浅薄。
大学是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集聚地,也是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的传播源。一所大学在对经典阅读的漠视中,不自觉地就会失去了引领先进文化的作用,自然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四.书香校园建设任重道远
地方性大学要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发挥作用,首先应自觉地担当起传承先进文化的使命。从当前阅读调查现状来看,书香校园的建设与城市建设一样,挑战与机遇并存,任重道远。
建设书香校园必须要抵御浮躁浅薄的快餐文化,坚持“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的基本理念,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环境与氛围,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培养阅读兴趣与良好的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终身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建设书香社会奠定基础。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同样,一个书香充盈的大学,一定也是美丽的大学,大学应该让大学生随处可见的读书行为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建设书香校园虽然任重道远,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有法可循的。书香校园的建设特别强调阅读环境对读书的渲染与熏陶作用。这里的阅读环境既包括物理环境(硬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软环境)。物理环境方面,比如通过加强图书馆的多功能建设,使之跟上信息化社会发展步伐,让充满书香气息的图书馆不仅成为大学生汲取知识的宝殿,也能成为大学生课余消遣的绿色乐园。软环境方面,比如通过提升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阅读型、学习型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爱上阅读;或者由有经验的教师开设专门的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在科学的指导和严格的监督下,逐步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
地方性大学营建书香校园,传播经典文化,不仅仅浓厚了校园文化气息,积累了校园文化底蕴,而且通过书香校园培养出的高素质的人才,会成为城市发展真正的生力军。总之,书香校园建设是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香校园建设可以使高校真正成为城市的人文名片。
注 释
①[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4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第67页。
②程大琥,李小琼.让人本精神充溢校园――兼议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2:40-44.
③丁林兴.“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第16页。
课题项目:《地方性大学与城市文化软实力互动关系的个案研究――以沧州师范学院为例》,2016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6088)。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管理;问题;创新思想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管理工作现有主要问题分析
原有经济体制影响下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由于受到各项机能的滞后性影响,使其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发展上很难适应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制保障,导致规划缺位 城市规划缺位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规划自身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是我国的城市规划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某些建设单位钻法律的空子,违章乱建、扩建各种类型的建筑,严重影响城市规范化发展。我国大多数城市规划受政府和规划部双重领导,负责规划管理的部门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直接影响到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此外,各个行政部门不能充分协调配合,规划局在“规范审批权”的行使上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作保障,而只能按照政府的要求制定规划原则,某种意义上可能会忽视对城市的整体经济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规划管理的实施手段相对缺乏 许多城市的规范执法主体的管理职能易被忽视,城市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导致城市规划协调统一难以落实。城市规划依法审批管理工作不到位,其施工工作也无法正常启动完成,加之城市规划管理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工作比较麻烦。 (三)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公众监督 大部分城市的规划决策权集中在相关部门的领导者手上,这也就导致了其缺乏公众监督的作用,对城市规划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评价,缺乏客观性。仅仅是地方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的少数人决策,其自由裁量权过大,使得决策缺乏公众监督。同时,也可能会使公众利益被群体利益替代,忽视城市规划管理在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某些领导者会利用职权对规划建设进行干预,谋取个人利益。综上所述,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原有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不仅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需要,更容易成为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上的一项制约点。
2.我国现代城市规划管理创新思想
2.1现代化城市规划模式的转变机制
城市管理模式由传统模式转向“社会主导型”,在原有工作管理只能上更加强调对于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引入,深化内部改革工作,并逐步完善工作业绩考核、民主评议与监督工作,创建良性的固话工作开展的内部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于其考核指标参照标准除原有的经济增长指标以外,还需要加上城市建设规划的科学性、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教育、科研、卫生、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程度、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以及市民的满意度等重要评议参考指标,从而正确的引导城市规划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具体如何将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影响带入到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中,从而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大力扶持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提升地方财政税收的增长值,更多的投入到城市基础建设上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创建良好的资金引入氛围,共同为城市基础建设服务。
(2)运用多种资金筹措渠道,灵活调控资金筹集方式。城市建设资金筹集主要包括:集中收集城市建设配套基金、适当调整政府贷款额度、拓展外资引入渠道、强化融资环境、盘活国有资产使用率、加强对市政建设有偿费用的收取管理以及合理调控各项资金的建设使用分配情况等,以有效的弥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从而极大的增强城市建设规划的活力。此外,明确城市管理方式转变的还需要依靠完善的法制体系,“依法治城”是现代化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经阶段,以强有力的法律体系来调整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各方面因素影响。
2.2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规划与管理工作的创新性要求
2.2.1严把城市建设的规划选址环节
作为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基础工作之一,“一书两证”中的选址意见书的发放在整体规划管理中最具有决定性价值,因此,必须严格加强对其的监管工作。首先,针对建设单位所提交的建设选址申请中内容,严格按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政府未来发展战略决策的标准要求进行逐一审核;其次,实地调研所申请内容是否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对选址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性考虑与分析,并结合其选址规划的未来实现价值等因素的基础上,对该项目的选址情况作出最后的决定性意见。
2.2.2严格控制规划设计管理工作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把握
(1)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础性环节,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走向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优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与设计人员本身的职业综合素质高低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需要设计单位对设计从业人员的资质审定进行严格把控,以促进设计方案的优化提升。
(2)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积极因素,逐步放大对市场的开发力度,完善市场的正常、有序竞争,以促进设计单位品质与等级的不断提高。
(3)完善城市规划方案的审核与确定机制。对于一般的规划设计方案而言,主要审核点在于规划设计总平面图与建筑方案设计图两方面,为保障规划格局的科学性以及整体的协调性,任何与城市主干道景观项目相关的细微之处都应严格把关。
2.2.3严格规范与落实规划建设的后续跟踪工作
从方案的确定到建设完工,在这段时间里为保证规划方案中的各项内容都能在实际中全面的加以认真的落实,就必须严格规范规范的后续跟踪管理工作:
(1)严把规划放线和材料关。作为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定桩放线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实际施工效果与规划方案的一致性,因此必须严格监管规划放线关。此外,为更好的体现出规划整体效果,突出最佳的景观视觉感受力,还需要对建设项目所用材料的选用进行严格的把关。
(2)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与管理实施严格的正副本制度。为防止少数建设单位擅自改变规划审批后内容,保证建设施工完全遵照规划设计方案的要求,可采用规划许可证正副本制度。前期工程建设使用副本,待工程竣工完毕经验收合格后在实行正本的发放。
(3)抓工程竣工测量。为及时掌握规划区域建设项目的变化情况,同时又能及时地督察建设项目完工时是否按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在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组织力量对建筑物体量、平面位置等方面进行测定,为规划验收、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准备基础资料。
(4)抓规划验收。即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以规划设计图为依据,对项目的主体建筑、园林绿化、道路路灯、管理用户等附属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换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反之,根据验收中提出的意见,限期整改,从而实现对规划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的目的。
3.结语
总之,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合法利用及开发经营活动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手段才能建设出适应现代化经济需求的城市区域。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保护城市生态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客观的态度规划城市,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营造一个生态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确保城市经济发展与规划建设同步进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乡水务;一体化;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水务及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一)、水务的含义
水务是指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所有涉水事务。水务主要包括:水资源、城乡防洪、灌溉、城乡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涉水事务。
目前我国使用的水务的概念有别于水务公司的服务形式,也不同于把分别由建设、交通、环保部门分别进行管理的城市防洪、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航运等方面的事务简单地水利的管理范畴,而应该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涉水事务。
(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指水务管理所涉及的各项职能和各个环节之间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即对区域的防洪、排涝、供水、需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渡、统一管理。也就是说由一个部门对水质和水量负责。
二、水务一体化的优越性
(一)、理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证。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对区域的防洪、排涝、蓄水、供水、排水、节水、水资源的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等实行统一管理,改革“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促进了城镇的防洪与排水工程建设。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既可以从区域上统盘考虑防洪与排水,也可以根据有偿使用的原则,解决部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促进城镇防洪排水工程的建设。
(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产业。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使水利从以防汛抗旱为主的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向同时兼顾城乡供水、旅游、养殖和排水治污等经营性产业发展,以促进水利基础产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四)、强化了水行政执法工作。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丰富水行政执法的内容。切实解决以前由于是多个部门管水形成的困难,如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费征集制度等实施都可迎刃而解。
三、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一)、改革认识不到位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改革的主动性和深度不够,有些地区改革进展较慢,而在已经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地区,也可能存在着改革目标不明确,改革浮于形式的问题,改革后工作思路和工作内容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二)、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主要表现为上下不对口、左右不协调的问题。如部分地区上下级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不一,带来了行政机构上下不对口、工作协调难的问题。同时,水务一体化改革要打破水务管理上原有的条块分割,要重新调整相关涉水部门的管理职能,会触及到一些部门的既有利益,如何理顺水利、城建、环保等部门的分工合作关系,这是一个困难的过程,需在实践中不断适应调整。
(三)、投资渠道不畅,水务市场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格局尚未形成。在改革过程中,一些地区政府机构职能发生调整和变化,导致水务基础设施政府投资主体缺位问题更加明显,原有的投资渠道没有了,新的投资渠道又没有建立起来。水务基础设施对社会资金、外资以及金融资本等吸引力不强,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水务市场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格局尚未形成。
(四)、国有水务资产管理改革滞后,水务市场产业化程度不高。水务国有资产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特点,以及相关经济政策还不配套,使国有水务资产管理改革面临着一些难题。在推动水务市场化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水务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继续加快推进城市水务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仍然是许多地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亟待完善。一些过去的行政法规和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现状,急需修订完善,同时,新的形势还要求制定新的政策法规体系来保证改革与发展的有序进行。
(六)、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缺乏,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程度较低,公众参与管理和监督不够,水务技术规范标准有待补充完善。
四、解决措施
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思路,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开拓进取,因地制宜地开展水务一体化改革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快水务一体化改革步伐。要适应发展形势,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这项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和落实治水新思路的必然要求,要从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解决我国水多、水少和水污染问题的高度,提高对改革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快改革步伐,真正实现城乡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
(二)、加强部门协调,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在改革过程中只有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理解、支持,勇于探索,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加快推广行之有效的水务改革模式,才能不断理顺城乡水务管理体制,实现“一龙管水,团结治水”的好局面。
(三)、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对现实需要但还缺乏的政策法规要加快建立健全,对一些过时的要及时修改完善。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和规范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水务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发展。
(四)、健全水务投融资体制。按照有进有退的要求,调整政府财政投资范围,加大公益性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入力度。水务企业的国有资产出让收益、经营权出让转让收益等,要用于水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水务投资环境,加快形成向水务产业倾斜的投融资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水务设施利用信贷资金、社会资金以及外资等力度。
(五)、推动水务市场产业化发展。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准确定位,要从直接管理企业向市场监管转变,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加强政策引导,间接调控,强化监管,组织制定全面的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引入公平竞争机制。
(六)、深化水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实行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水务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进水务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使水务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切实保证落实水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项目设计 问题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116-03
数控设备应用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要求。虽然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不同,但是都将数控设备编程和数控加工实训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别在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中完成。在教学改革实验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将数控编程理论与操作技能实训两门课程合并为数铣编程理论与操作实训课程。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是项目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与激励作用,因此,项目设计是关键。本文以广西第一工业学校为例,探讨数铣编程理论与操作实训课程一体化教学项目设计的相关问题。其工作内容涉及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等。
一、学习需要和学习者分析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学习新课程之前的状况与学习新课程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揭示教学的必要性。期望是指社会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对一门具体课程而言,衡量期望值的指标是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数控铣床编程理论与操作技能(一体化教学)课程期望是理论知识达到中职数控设备编程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操作技能达到中级数控铣床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技能要求;并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是课程总的教学目标。
学习者分析是要找出学习者的背景、学习特性及先备技能,为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提供依据,创造适合学习者的课程。本教学的学习者为中职第二学年学生。较多学生希望得到尊重、理解、平等相待,有强烈的自主要求与成功自豪感;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纯理论的课堂教学提不起兴趣。先备技能是已学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了识图、机械加工工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计算机及CAD/CAM软件应用基础。
二、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总和。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为便于进行项目组合,这里将学习内容按编程理论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分别划分为单一学习单元(一般为一个知识点)或单一基础技能(一般为一项技能,以下统称为学习单元)。划分时,每个学习单元内容应尽可能保持知识体系的教学单位特征,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便于融合成一个有机的“项目”组合体。同时,要考虑教学的时间安排,避免在同一个“项目”中包含过于冗长的理论内容或繁多的操作技能内容。学习单元按层级分析法划分,一个学习单元可以是第一层级划分的内容,也可以是多个层级划分后的内容。
为满足以实训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的一体化教学,学习内容分析以数控铣床零件加工的基本流程为出发点,逐个层级进行分析。详见图1。
图1 数控铣床零件加工基本流程
由图1可知,要在数控铣床上完成零件加工,必须经过分析零件图―编写零件加工数控程序―程序输入数控系统―操作、运行机床加工工件。其中,分析零件图和编写数控程序主要涉及编程理论知识,程序输入数控系统和操作、运行机床加工工件主要涉及操作技能,也有相关的理论知识。
对加工流程作进一步分析,得到第一层级划分的学习内容,如图2所示。
若第一层级划分的学习内容还不能作为单一学习单元,则应进行下一层级划分,直至所有内容都划成单一学习单元。需要说明的是,学习内容的多层级划分以第一层级划分得到的“程序指令代码”学习内容的再划分为例说明,如图3所示。
三、教学项目设计
教学项目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教学资源、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创设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内容既要具备项目教学法的特征,又要符合一体化教学的要求。项目教学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一体化教学强调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内容,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边做边学,为用而学,学以致用,达到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学会操作技能的目的。根据数控编程和数控设备操作的特点,将教学模块确定为:能体现一定学习阶段应掌握的编程理论和操作技能的一种典型零件。再以一系列按循序渐进顺序排列的典型零件,体现数控铣床编程理论和操作实训的全部内容。全部教学活动在实训中开展,一个学习阶段以一种零件作为工作任务,让学生独立操作机床完成真实的零件加工。从图样分析、工艺准备、加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学生以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为背景,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需要学习的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先通过自学、小组内的互学,掌握较容易的内容,再通过教师进行针对性讲授、操作示范等,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在加工方案的设计、实施与评价过程中进行指导、疑难解答,使学生在完成零件加工的过程中获得编程理论知识,掌握机床的操作技能。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项目设计如表1所示。要确定项目的教学目标、整合编程理论和操作技能内容、进行零件设计等。
教学项目的教学目标确定要由整体到部分,即各教学项目的目标应由课程总教学目标来分解得到,每个项目的目标是课程总教学目标的一个部分,以全部项目教学目标的总和来实现课程总教学目标。确定目标时应遵循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规律,注意项目内学习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各项目之间的纵向联系,项目的排列顺序应保证从已知到未知。学习目标要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使师生双方对学习产生的结果完全明了,便于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也便于教师对学习是否发生进行准确判断,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提供可测量的标准。
编程理论和操作技能整合,是指将一定数量的理论学习单元和操作技能基础单元按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相关性组合在一个教学项目中。组合过程要对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注意知识、技能、情感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协调衔接。知识与技能的协调是将理论知识置于“用”中去学,使理论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的理解尽可能都以操作实训中的直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操作实训过程又都始终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现理论教学与操作实训相互融通,相互促进。情感协调是指在内容整合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到困难,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失去学习信心;而学习内容没有新颖性,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每个项目都要包含适量的新知识,并且新知识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紧密的联系,尽量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纳入新内容。项目与项目之间,按知识的形成顺序、关联性质和掌握难易程度,以项目中的操作基础技能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排列成一条知识链,使学生能够水到渠成地领悟和接受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一个教学项目可以包含若干个基础操作单元和理论学习单元。
加工零件设计需将各项目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通过设计体现到零件的加工内容中。零件设计内容需要考虑零件的轮廓形状特征、技术要求、材料等要素。每个零件配加工质量评定表,按满足设计条件的程度分为优质、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一个教学模块设计一种类型加工零件,同一类型加工零件,在基本加工内容、技术条件、难易程度、材料不变的情况下,按相似原则设计多个零件,供不同组别的学生随机抽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铣编程理论与操作实训一体化教学项目设计详见表2。
图3 程序指令代码学习内容的多层级划分
表1 教学项目设计实例
编号 项目名称 图例 零件技术特征 教 学目 的 编程理论学习单元 操作基础技能单元
1 简单槽状零件手动加工 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为平面、与坐标轴平行的沟槽,加工精度为IT10,加工余量可在一次走刀中完全去除(沟槽表面形状和尺寸由刀具决定);刀具轨迹坐标值直接由尺寸给出;加工时刀具只需沿坐标轴的方向直线进给;工件材料为软材料(模块2-5同)。 了解数控铣床的基本结构、运动坐标、熟练掌握手动操作方法;掌握刀具装卸操作;熟练操作机床手动进行刀具相对工件的精确移动。 基本结构组成;机床操作规程;机床坐标系;操作面板;数控铣床的工具系统。 系统启动与停止;手动操作;刀具安装与拆卸;工件装夹找正。
表2 数铣编程理论与操作实训一体化教学项目
项目名称 1.简单槽状零件手动加工 2.简单槽状零件编程单段加工 3.简单外轮廓零件加工 4.简单内、外轮廓零件加工
图例
项目名称 5.较复杂内、外轮廓零件加工 6.高精度零件加工 7.孔系零件加工 8.多型腔规则分布零件加工
图例
四、教学评价
项目教学法追求的不是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性,因为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或“错”,而是“好”或“更好”。教学评价的目的重过程、重能力,评价的标准制订依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重视教学资源,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将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评价理念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将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项内容,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鼓励学生自尊、自重,主动参与。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知识、技能、情感合格能力上。具体做法是,为每个学习项目设计一份学习效果评价表,如表3所示。让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束后填写,评价内容不让学生感到任何压力,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评价方式简单明了,使学生乐意去完成。教师的评价一般是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认同,肯定学生的进步,使不同收获的学生都有成就感。一般不在评价表中进行纠错,确实需要纠错的,也要用建议的语气进行。教师的评价应能比较客观、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
表3 数铣编程理论与操作实训学习效果评价表
模块名称:简单槽状零件手动加工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自我评价 说明
理论知识 知道 理解 运用 综合
基本结构组成 了解数控铣床的结构组成
机床操作规程 熟悉数控铣床的操作规程并在操作过程中自觉遵守
机床坐标系 熟悉数控铣床的坐标系及运动方向规定
操作面板 熟悉数控铣床的操作面板
数控铣床的工具系统 了解数控铣床的工具系统
模仿 理解 协调 熟练
系统启动与停止
手动操作 熟练操作机床手动进行刀具相对工件的精确移动
刀具安装与拆卸 刀具正确安装与拆卸
工件装夹找正 工件装夹正确
工件加工质量 优质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学习情感 接受 思考 兴趣 热爱
学习意愿 再学一遍 进入下阶段
教师评语
【参考文献】
[1]吴光明.数控铣/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技能鉴定[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2]陈海滨.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实训与考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张英伟.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胡迎春.职业教育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有机结合;掌握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因素
1.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的控制指标内容: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人口容量、容积率、绿地率和空地率等。基于对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的考虑,必须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容纳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综合的考虑。城市建设用地的建设量受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影响。人用地上的人口聚集数;绿地率和空地率显示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在建设用地中所占的比口密度制约了建设例。
2.土地使用的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城市用地上的建设内容、面积、方位以及边界范围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实际控制内容包含城市用地的性质、用地使用的相容性,甚至包括用地边界以及面积大小。
3.对建筑建造的监控与规定
实行对建筑建造的监控有两个主要的作用。第一,从技术规定方面,建筑物的布置以及建筑物的群体关系需要实行监控;第二,安全和合理利用空间方面,对建筑建造的监控和实施利于优化生产和生活外在的环境。例如:建筑建造的监控包括对建筑之间的实际距离、空间高度、建筑群在沿路边的高度规定、建筑群与建筑群之间空间规定等;在人文理念设想安全方面还包含如应急消防、抗震施设、卫生管理、日常安全维护与预防、防洪防雷等设施,此外还有些特殊的建筑场地规划需求,如飞机场的周围空间清空、微波以及通信过道等特殊专业规定。
4.城市的总体规划指导
在城市的建筑设计引导中,对于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是最重要的。怎么样把历史文化景观依托城市建筑空间艺术和建筑美学的原理结合是一个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城市发展应该正视的议题。城市的设计引导是在这种空间环境中平衡建筑单体和和群体的关系,有效的指导大型综合性建筑的设计,为一个城市的人文景观发展提供参考。
5.成熟的建筑配套设施要求及调控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配套设施是人性化的建筑设施之一。但是配套施设是按照国家和地方的实际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因为它是顺利进行生产以及生活的保障。对配套设施的监控包括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仓管用地以及人居用地等方面的设施,除此之外还有行政公共管理方面的设施,如市政公共设施的配置等。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编制缺乏层次感
目前,许多城市停止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依据也就就停留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层面上,进而导致规划师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难以充分理解中观层面对规划区的规划意图,例如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三大设施的布局及城市整体空间的塑造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往往依靠规划师的主观判断和分析,在配套设施规模、地块指标的确定等方面主要凭借主观经验,而不是运用先进技术及工具得出科学合理且客观的分析,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大打折扣。
2.规划的刚性强、弹性弱
传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方法刚性强、弹性弱,政府自由裁量权较小,在面对复杂市场需求时,容易在规划管理方面出现问题。规划的编制到实施需要有一个过程,而目前城市建设处于开发的热潮,规划的编制往往被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进而出现前期分析不到位及市场预测的主观性较强等问题,也使规划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愈加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的不严谨,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
3.规划实施中缺乏保障力
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许多城市政府过于迁就仅仅为了招商引资的需要,就对规划的实施进行过多行政干预,对开发建设的热度超过了城市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性质发生变动,规划意图难以得到实施,许多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被用于开发,公益性基础设施往往得不到落实,导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保障不力。
三、完善中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的几点思考
1.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效性的深化认识
如果反过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当前控规指标被修改的现象,应被视作微观经济主体对市场机遇和风险的积极反应,只要能够有效地防止其外部负效应,就应该是合理的并得到支持。控规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内容的调整和改动并不一定意味着它的实效性不佳或它失败了,更不能据此简单地得出控规无用的结论。增强控规的实效性也并不意味着以控规一丝不变地被实施为目标,而应该是力求其能充分发挥对城市开发建设的控制和引导功能,使城市和谐发展。
2.在旧城改造的控规中引入产权因素,认真研究地块单元的划分
之所以强调产权地块的重要性,是因为控规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产权关系不清造成实施过程中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无法平衡,如果控规在编制过程中考虑到这一问题,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调整。作为协调各方利益的城市公共政策,规划在编制的前期就应该了解清楚地块各方的利益关系。规划的编制必须以产权地块为基础,具体到每一个产权地块都应该有明确的控制性指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各自的用地规划、建设控制与实施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收集资料阶段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充分了解规划区域内的产权地块关系,建立完整的与产权地块相关联的地籍资料。
3.加强控规的法制化,建立动态的控规编制系统
为了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强化规划的严肃性,走控规法制化的道路是发展的方向。控规时效性很强,文本的编制应该突出强制性内容,并且内容应尽量简要;同时,将图解说明和综合报告做为附件,用以文本中强制性内容的制定。
4.建立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规指标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对用地性质的控制更具灵活性。控规除了制定“土地使用相容性表”外,还应该把相容性细化到具体地块中,并且规定相容性质的控制指标。对用地相容性的控制可以分为三个刚性等级,即不能变更的用地控规需要有开放性的编制技术结构,对于不同的地区,根据其开发建设的特点和要求,未来发展中不确定因素的多少,确定控规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并赋予不同的法定地位,实行不同严厉程度的控制。
5.加强与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的衔接
加强控规与相关规划的衔接首先要保证有合理、有效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以及相关专业规划的指导。在控规编制前,规划编制管理部门与具体编制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将相关规划对范围内的所有要求进行逐一梳理,明确哪些要求是必须遵照执行,哪些要求还要进一步深化论证与研究,以保证城市规划体系的整体一致性与延续性。在控规的编制过程中,控规的目标制定阶段应该将相关规划的目标细化、深化为自己的规划目标,控规的内容确定过程中对于相关规划已经涉及到的内容应该在地块内落实。各个控规在保证规划范围内的用地结构与开发量合理的同时,应该特别注重所在分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合理与平衡。
6.公众参与规划的全过程
控规面向微观管理,直接与公众利益和特定区域内居民的切身利益相关,理应成为公众更为关心的规划层次。公众参与应该贯穿于控规的编制、审批与实施的全过程,并且不能忽视专业人员的协助。要通过各种舆论宣传,普及城市规划科学知识,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参与城市规划决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建立健全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组织机构,并形成公众参与制度,从而使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得到实质性的推进。
四、结束语
总之,实行中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将直接影响后期工作的管理质量,决定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水平。以宏观角度为出发点,实现城市的优化运作,从深层次挖掘城市设计的内涵,以确定有意义的城市规划内容,实现合理的布局、适宜的设计等,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更好地推动中小城市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管控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26-41.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72-01
前言:在我国现在这个经济与政治都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城乡规划管理中的现存问题亟待解决。
1. 对城乡规划管理现存问题的分析
1.1 城乡规划管理缺少相关的理论指导
理论对于实践有指导作用,相关的理论指导对于城乡规划是十分重要的,缺乏理论的指导城乡规划无法实施,但是人们在对城乡规划进行管理的时候,经常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这就达不想要的结果,城乡的规划就会不合要求。经济体制对于城乡规划也会产生影响,许多地区在编制城乡规划的时候,对于城市空间的布局不是很了解,所以就会产生不合理的现象,因为了解的不够彻底,所以也不可能存在长远的规划,因此,会因为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使得城乡规划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城乡规划管理的工作也不能有好的成绩。
1.2 城乡体制的完善仍存在差异
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城乡体制不够完善,仍然存在着差异,城市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社会的稳定性会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城市建设与我们非常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有很大的关系。处理好城市体制建设问题,对于城乡共同发展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对于城乡体制存在的差异,城乡规划工作人员也有责任。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尽管城乡规划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差距,但是在福利制度商业存在着差异,而且福利制度还是一个非常大的原因,所以福利制度的健全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在的城市规划中,对于“看病贵,看病难”、养老问题、福利问题都做了修整,都在逐步的完善,一些发达的城市已经对于医疗、养老、福利问题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对于一些困难的家庭也有所帮助,而且对于老人、病人、残疾人也都有一些帮助,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让人们可以生活的更快乐、健康。然而城市化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的地方仍然不完善。例如在比较偏远的乡村,城乡规划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然存在着看病贵、养老难的问题,这说明乡村的福利制度任然存在着不合理,城乡规划还不太完善。
1.3 对城乡规划的管理与监督力度不够强
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是对规划工作效果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在城市建设中经常会出现违反城乡规划的现象,这就需要对这些现象进行监督检查。虽然对于违规现象进行了处理,但是还是处理的不太彻底。例如,对于一些违章的建筑的拆除力很大,但是违章建筑还是屡见不鲜,很难将它们彻底根除。对于这些违法使用土地的现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用现有的法律依法对它们的违规使用土地现象进行查处。但是管理部门却有更明确的规定对于违法建设怎么查处、怎么处理、这么治理,这些重要的问题管理部门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看出管理部门对这些不是很重视,管理和监督的力度还是不够。还是要体系下那个相关的部门对于城乡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重视起来,并加快力度解决城乡规划问题,加快城乡发展,促进经济进步。
2.根据对现存问题的分析给出的对策
2.1 合理分配与利用城乡资源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商业和服务业等等的现代行业成为了市场经济的重心,然而众所周知,在乡镇商业和服务业并不是占主要的地位,这样乡镇的经济发展就不占有利的地位。如果只是靠市场经济惊醒资源调配,那么对于乡镇经济的发展是十分的不利的,会使城乡的资源调配出现不合理,拉大城乡的差距,同时也会阻碍乡镇的经济发展,这样我国的经济就会受到影响,从整体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减慢。应该由政府制定城乡规划管理,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管理方案可以减小城乡资源调配不合理的现象,甚至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使资源能够合理的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使利益能够达到合理的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合理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可以使利益能够有效的分配。就像是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一样,城下规划也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下的利益分配会使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而乡镇的发展速度过慢,造成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影响经济发展的动力。所以,城乡规划管理的发展应该注重利益的分配等各种因素,尤其是市场的不确定因素。
2.2 注重城乡一体化,并肩齐发展
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加快经济的发展,注重城市建设的同时也注重乡镇的建设。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席卷我国,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城市快速发展,乡镇发展缓慢,这就需要城市与乡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城市和乡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正是陈翔一体化形成的过程但是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也要避免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力的垄断,应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要符合城乡经济效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才有很大的推动力。要想使城乡一体化能够协调发展,必须注重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乡镇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3 增加全民参与性来监督政府实施管理职能
城乡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少不了公民的从参与,在当前快速快展的社会中,越来越强调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同时公民也越来越积极的参与其中,公众的参与性不仅更加积极而且参与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不论什么样的活动,都会有利益的参与,城乡规划管理也不例外,也有利益的参与,那么在城乡规划的制定或实施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这方面,更应该予以重视,要考虑到不同的人的不同的需求,意识到这方面就要多加注意,尽量避免分歧的发生,同时在城乡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让公众有更多的参与的机会,注重公众的参与性,协调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尽量减少矛盾的发生。注重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让工作完成的更好。因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需要多部门协调工作,所以就需要有很高的综合性,而且范围比较广因此在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就比较麻烦,要做到多方面重视,,多方面的协调工作。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各部门要协调好,做好各自的工作,忍耐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完成好处理好各自的工作,明确相关的职责。同时考虑各个部门的利益,使他们满足各自的需求,这样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它们才能有足够额热情来认真的对待工作,在城乡规划管理实施的阶段,各个部门积极响应,能够使规划获得良好的基础,处分发挥规划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让工顺利进行和完成。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实行的是比较晚的,因此很少能够看到成体系的城乡规划管理。城市化发展迅速,会使经济快速的发展,但是也会使政府面临管理的压力。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设立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工作就会无法正常的运行,同时也会降低工作的效率。因此,正确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必须大力提高管理的职能,设立相应的管理与监督的职能,同时加强公众的参与性,保证工作的真实性、合理性。
3.结语
合理的城乡规划也会有效的提高提高城乡经济建设的水平,从总体上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番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实行管理的职能,在政府职能不断加强也的情况下,相信政府会很好的处理好这些问题,城乡规划管理的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和完善,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问题,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对现行醒目进行有效管理,不管是市政项目还是其他的施工项目,项目管理都是很重要的,它涉及全方面,多层次,贯穿于施工项目的始终。通过管理,使得人力物力财力等都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合理组织协调使效益达到最大化,促进项目的进行、企业的良好发展,从而对国家和社会祈祷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市场管理混乱
市政工程多由当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单位负责,由于涉及的单位和部门较多,有些单位倚仗自身具有的权力,无视工程项目的基本程序,不执行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以及项目法人制度,甚至出现了工程开工多日还未签订正式的监理合同、施工合同的情况。有的工程在没有办理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及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情况下就进行施工,被查到后才匆匆补办。另外,有些政务工程为了追求“政绩”,将施工工期以及设计周期一再压缩,不仅容易造成工程项目设计上存在的缺陷,也为日后的投入运行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2.质量意识薄弱
由于市政工程与其他一般建筑工程的巨大不同,导致更看重工程的工期,而忽视更重要的质量问题,经常在施工中出现抢干和蛮干的现象。各负责单位质量意识薄弱,一再放松强制性标准,使得大量质量不过关的工程投入使用。尤其在道路工程及排水工程中,对质量的要求过低,抱着坏了很容易就能修的思想,人为的降低了工程质量。另外,还存在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和工程不同步,资料残缺甚至伪造资料等问题。
3.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不健全
对施工单位进行质量管理是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一环。但其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薄弱环节,有些建筑企业实行内部项目承包制,项目部只给公司交管理费。这种类似转包挂靠的行为大大影响了企业对项目部的质量管理制度,容易出现质量要求过低的现象。还有些施工单位由于不具备相应的施工资格,便挂靠施工;有的施工单位无视设计图样,擅自更改原设计方案;还有些施工单位以包代管,质保体制存在巨大缺陷。使越来越多的质量低劣工程投入使用,给人民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4.监理机制不健全,监理效果不佳
我国目前在建设监理市场方面还存在较多的缺陷,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再加上每个人对监理工作理解的不同,导致很多执政人员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上岗任职。而在职监理人员又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很多人本身就不具备监理资格。另外,对监理的培训工作过于形式化,对监理的能力提高和意识改变没有太大帮助,使得监理效果完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监理工作执行和整个监理队伍的建设造成了较坏的影响。
二、解决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问题的主要措施
1.提高领导班子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
领导班子自身素质及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高层领导在组建班子的时候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并保证班子里每位成员都能够达到完成这个项目任务的各种要求。在此基础上,作为项目负责人,要提前对整个项目工程的基本特点做足功课,对工程的工期、规模、结构、质量要求、可能遇到的恶劣气候情况以及个别特殊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为工程项目的开展打好基础。同时,整个班子成员都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素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行业的管理模式也不断向先进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大趋势下,只有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自身素质,才能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
2.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对政府监督、施工监理和企业自检三个方面的控制,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能要求,在建立工程监理的制度上,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要理顺承包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三者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是承发包的关系,两者是依据工程建设发包和承包合同的;承包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没有任何经济关系,也没有合同的限制,仅仅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是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二者是通过签订监理服务协议或合同确立关系。
另外,还要以工程监理为核心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监理、检验、质管组织:监理工程师要根据监理合同公平公正的行使其监理职权,而建设和承包单位要对监理工程师进行监督,保证双方的共同利益;建设单位要专门组织成立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抽样检查;施工单位要在各个施工点成立质管小组,对各自负责的地区进行自检,并与其他质管小组进行互检,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
三、加强对工程项目关键环节的管理
1.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
目前,我国在工程质量的监管方面已经有诸如《FIDIC土木工程施工通用合同条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等法律文献,在进行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参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制定完善的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措施。对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授权,不断规范日常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但要注意与承包方划清责任界限,一方面,要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做到严格管理、认真负责;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职权范围有着清醒的认识,切忌越俎代庖。
在工程开始施工前,建设方应该召集各方面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大会,让他们知道出现质量问题的严重性,每一个市政工程都是城市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零件,如果一个零件出现质量问题,一定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系统,那么直接的体现就是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这些后果的讲解,使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施工人员严格的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管理人员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把关和监督工作,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2.加强对工程进度的管理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及FIDIC条款中对工程进度的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并引进较为先进的方法,例如网络计划技术对工程的进度进行科学管理。还要充分结合市政工程的特点来制定合理的进度管理工作制度和决策机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提前考虑到其他单位交叉施工的矛盾,并提前做好应对预案,避免因业主协调原因而导致工期的延误。另外,对承包方在施工进度中出现的偏差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尽量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协调好工期和投资控制计划,保证达到预期的合同目标,实现最高的经济效益。
3.加强对工程投资的管理
财务纠纷往往是业主和承包商的矛盾。承包商就要根据市政工程的建筑特点,提前就业主和承包方各自应承担的费用问题达成共识,一旦出现价目变更的情况,承包商要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协商,价目的变更也要做到公平合理,并要做好对原始记录、证据的保留工作,保证原始记录的齐全和完整,便于纠纷的处理和相关部门的审查。另外,要确立合理的决策程序,在工程进度与投资目标出现冲突时,能够科学合理的对原计划作出调整,完成工程目标。
结语
虽然我国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市场管理混乱,管理人员质量意识薄弱,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及监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但相信随着领导班子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项目管理体系的完善以及对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管理的加强,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一定会越做越好。一套全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形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