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第1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阅读教学;教学体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21-01

众所周知,想要学好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开始做起。本文立足于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着重介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找到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一、 重视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积累必要的语法知识,从而为他们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基础阅读的提高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提高他们基础阅读效率的目的。所以,教师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从重视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方面出发,不断完善学生自身的英语知识体系。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英语短句阅读到英语长句阅读的过渡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Unit 2“Let’s play sports”这一单元相关英语知识的时候,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可以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简单的英语短句:My favorite sport is basketball.(我最喜欢的运动就是打篮球。)当学生初步理解这个英语短句的基础结构之后,教师可以开展之后的英语阅读过渡教学。教师开始让学生阅读复杂的英语长句:Basketball is one of my favorite sports,and it can strong my body.(篮球是我最喜欢的运动之一,它可以强健我的身体。)虽然两个英语句子的表达含义相同,但是后者相比于前者的语法要求更高。所以,学生通过这种有效的英语阅读过渡教学,能达到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基础的目的。

二、提倡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阅读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及时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阅读基础,同时还需要通过小组合作阅读讨论的方式达到提优突破的目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所读到的好书或者悟出的道理与他人分享,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教师所采用的这种小组合作阅读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从而为他们今后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这种新式的教学方法也有效改善了之前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呆板的缺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Unit 4“A good read”这一单元的相关英语知识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教授学生基本的英语词汇read(n.读物)、novel(n.小说)、writer(n.作者、作家)、continue(v.继续)等。当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基础之后,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小组合作阅读,具体阅读材料可选取“the relationship with a good read and a great reading habit”(一本好书与良好阅读习惯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具体的阅读材料内容如下:Whether can read a good book depends on the reader's good reading habits. Good reading habits are divided into many kinds,such as reading notes,write a journal entry,etc.(是否能够读好一本书取决于读者自身的良好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分为很多种,比如做读书笔记与写读后感等。)

三、拓展学生课余生活中的英语阅读视野

与语文阅读相似,学生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不仅需要积极配合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新式教学策略,同时还要在课余时间内不断拓展自身的英语阅读视野,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综合英语水平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经典名著的英文版,虽然他们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英语词汇与语法知识上的阻碍,但是他们通过自己查阅字典或者请教老师等方法就可以克服困难。同时,学生在观看完相关的经典英文名著之后,需要写出自己的感悟,从而达到升华思想的目的。以下是一位学生在观看了英文版《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之后写出的感悟:Today I read a book named Gulliver's Travels,and I was attracted by the wonderful plots. Gulliver travels the Small-people country,Huge-people country,flying island and the Huiyan country.The author expressed the irony for the British ruler through the fairy tale of the narrative.(今天我读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并且被其中有趣的情节所吸引。格列佛游览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S国。作者通过童话的叙述方式,表达了对当时英国统治者的讽刺。)

四、结束语

总之,想要学好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开始做起。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必须采用重视英语阅读基础、提倡小组合作阅读以及拓展英文阅读视野等多种具体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2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文学名著 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

一、引 言

在今天这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中,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阅读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要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文学名著之中,通过阅读文学名著作品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文学名著作品阅读教学的现状解析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立体的、多感官的享受。人们己经习惯坐在电脑、电视机等媒体面前,大都不太情愿静下心来读满是密密麻麻文字的书了。大多数人的阅读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是为了获得特定的信息或者是为了获得感官的一时轻松和享乐。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带给读者的直接影响就是少读名著或不读名著。一些学生可以如数家珍地道出某大腕影星、歌星的生肖、爱好,但是对《红与黑》、《战争与和平》等作品的了解微乎其微。在忽略文学名著作品阅读的情况下,许多学生课外阅读都以娱乐、消遣为目的。这种大范围的平庸化阅读,没有产生、引发学生对自我和外部世界思考的动力,不能给学生带来社会和人生的严肃而深刻的思考。阅读教学“立人”的功能便在这种平庸化阅读活动中退化甚至消解了。

总之,目前阅读教学平庸化的危机是严重的,不少一线教师及教育研究者对此开出的药方,就是加强文学名著的阅读和指导。

三、文学名著作品阅读教学的方式求索

文学名著作品阅读是当代历史语境的呼唤,是解决现实文化困境的有效途径。因此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作为“人文”语文的重要内容,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它也必然成为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探索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对阅读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前提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式来实现。

1.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倡导个性化阅读

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慧眼独具地发现作品有的“空白”及“未定点”,并引发生活、情感、知识的积淀与之连接,阐发深意,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对文学名著的个性化阅读。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不拘一格的导语导入新课,或幽默,或轻松、或激情,或和谐等,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语言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人情味,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在指导课外阅读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以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2)处理好“引导”与“讲授”的关系。现代教育学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挥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教师以“引导”为主,“引”是方法,“导”是应采取的态度和过程。教师的任务,不应表现为居高临下和替代,而应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在愉悦中感受阅读客体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师应该敏感的捕捉学生刚刚萌芽的思维之苗,不失时机地艺术地加以培养引导,并主动热情的参与到讨论中去,发掘出学生潜在的智慧与灵气,这样的教学才能呈现出开放的理想境界。

2.尝试专题研究性阅读

专题研究性阅读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通过亲自实践,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把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积累的经验、知识、阅读方法、阅读技能进行整合和运用,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专题研究性阅读分为三个步骤:确定研究课题、收集阅读整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

(1)确定阅读研究课题。课题的选择对于整个研究性阅读来说有着“导向”的作用。学生以前没有深入接触过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师有必要给学生介绍选择课题的方法。教师可以举一些例子,并加以点评说明,也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适宜的、多样的课题,供他们参考、选择。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到位而又不越位。在学生初步确定某一选题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和最新动向,从而决定是否能继续研究下去。

(2)收集阅读整理研究资料。学生在确立研究性阅读的课题以后,一方面要仔细研读原著,另一方面就是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以一定的资料为基础的,以了解前人或同时代其他成果为起点,广泛地吸收和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获得进展的。收集资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定向、信息梳理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但收集资料也是一个繁琐、费时、极需耐心的过程。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检索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料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提高他们文献检索的速度和质量。

(3)形成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成果这个阶段可以促使学生对所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并将其表述出来。学生仅仅占有大量的资料并不能得出研究结论,必须对所收集的资料作进一步的思维加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一系列的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并用恰当的语言把结论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研究成果。成果可以表现出学生对课题研究的深度、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3.促进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在合作研究中,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启智开悟,可以化解独立思考碰到的疑难和障碍。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为学生构建合作交流的平台。

(1)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可以和“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教师要精心安排,把学习的重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不能总是“花两分钟时间进行讨论”,不能在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要求他们“合作”,不能满足于课堂上的热热闹闹而忽视问题的研究价值。

(2)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合作小组是合作交流的阵地。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必然存在,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成员都要尽量做到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每个成员都要做到既是聆听者,又是发言者,做到心、耳、口、手并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分组后,应及时捕获有效信息,参与交流,精要点拨,帮助学生找准坐标,展现自我。

(3)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举办辩论会、答辩会、报告会、出墙报、编刊物等。在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鼓励大家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要善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养成虚怀若谷的美德,与大家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四、文学名著作品阅读教学的途径优化

1.积极指导课外文学名著阅读有效的方法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需要快速从外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进行筛选、提取和整合,最后为己所用。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应该为学生提供阅读技巧和阅读方向的具体指导。把泛读作为阅读教学目标之一,不仅是阅读方法的扩展,而且对阅读内容也蕴含着一定的导向,阅读的范围和阅读量也必将发生变化。基于此,在引导学生泛读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课前5分钟演讲,每节课伊始都拿出5分钟,让学生演讲,内容不局限,可以是他们喜欢的美文、诗歌、寓言等等,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第二,组织集中阅读,各个班级每周有一次阅读课,在这个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图书馆、阅览室进行集中阅读,每次读前确定一两个阅读专题,指导学生定向阅读,并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第三,倡导假期阅读,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中外文学名著选读活动,借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2.努力培养持之以恒的信念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教师应千方百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的一个切入点。要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课外阅读实施初期甚至全过程里,都必须有监督和检查,尤其是自查。可以由学生民主商议制定一些制度,发挥约束作用。并且,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今天、这周、这个月、这个学期、今年自己都阅读了哪些文学名著,怎么评价昨天和今天的自己的阅读收获,我会计划和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了吗……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省,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3、关注文化热点、正视流行文化的冲击

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兴起,新的文化氛围的逐步形成,人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已发生转移。时尚阅读作为一种阅读形式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有很多读者正是从时尚阅读开始,慢慢走向成熟的。没有对琼瑶小说的痴迷,很可能就没有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推崇。再者说,也的确存在一些所谓“时尚的经典”或者说“流行的经典”,比如说曾经风靡一时的《围城》、《文化苦旅》等都是集经典与流行为一身的好书。所以,在倡导阅读文学名著的同时,也要适当关注社会文化热点,合理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苏轼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如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出自苏轼《东坡文集事略》)这里还有一个泛读和精读的关系。泛读要博,精读要深。时尚就是可泛读的部分,而文学名著就是要精读的部分。

因此,在时尚流行文化的冲击下,在高雅艺术、精英文化口渐衰微的现实中,应该正视现实,合理利用时尚因素,积极推行文学名著阅读,这对于读者的精神建构以及今后一个良好文化环境的形成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3]徐鲁.重返经典阅读之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徐巨明.语文合作学习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

第3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名著阅读;情境教学;任务式写作

情境教学,就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顿悟,从而掌握知识,学以致用。上世纪初,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用实例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以上专家道出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情境教学也是当代语文教学界普遍运用的教学策略。怎样通过情境任务式写作活动开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本人以《昆虫记》为例,谈谈情境任务式写作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宜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宜情境是关键。《昆虫记》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材推荐阅读的一部科普著作,其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所介绍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体会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学习写作科学小品文。3.感受作品蕴含的科学精神。4.感悟作品渗透的人文主义情怀。依据情境教学理论,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宜情境,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自然和生活情境中学习。结合《昆虫记》教学目标,本人从如下途径创设教学情境。

(一)实物展示

《昆虫记》是一部科普著作,教学目标之一,了解所介绍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法布尔在《昆虫记》中介绍了二十种昆虫及其生活习性。对于生活在大都市中的孩子来说,他们不一定认识法布尔笔下的各种昆虫。上阅读课前,本人从学校生物室借来螳螂、蝉、緑蚱蜢、蝴蝶、蚕、蜣螂等一批昆虫标本用作上课资料。通过昆虫标本的直观展示,学生具体了解到螳螂、緑蚱蜢等昆虫的外形特点及相关知识,激发了进一步阅读、探究《昆虫记》的兴趣。

(二)图画、视频展示

法布尔笔下,昆虫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活泼有趣,引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探究欲望。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法布尔笔下昆虫的生活习性,本人课前布置学生分别上网搜索各类昆虫图片和生活视频,学生之间交流学习成果。丰富的图画和视频材料,将抽象的昆虫知识、昆虫生活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昆虫实物和图画、视频,再现了昆虫生活的真实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到知识。

(三)创设生活情境

儿童在生活和社会中成长,完成社会化过程。学校的教学活动,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认识社会,从而把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阅读《昆虫记》,学习目标之二“掌握准确描述、合理想象、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科学小品文写作方法。”为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方法,笔者创设了三个情境写作任务:情境任务写作一:学校生物室新购买一批教学用昆虫标本,为方便教学,需为每个标本附上一段文字,请为以下菜粉蝶标本写一段50字左右的说明文字。情境任务写作二:学校书画社为学校艺术节筹备书画作品展,正着手诗配画这项工作,请为图画作品《菜粉蝶》配几行诗。情境写作任务一,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练习“科学表达”,情景写作二,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练习“文学表达”。学生们完成以上两个情境写作任务后,再对照《昆虫记》之《緑蚱蜢》篇,探究科学小品文写作经验,即如何写好语言既客观,又形象的科学小品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笔者继续创设一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科学小品文写作方法。情境任务三:牛刀小试以下视频拟推荐给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请为视频中圣甲虫的活动写一段200字左右解说词,实现科学性与文学性完美融合,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乐趣。学生们完成情境写作任务后,小组互相批改、交流所写片段。经过小组合作学习,老师指导,学生们掌握了“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方法。

(四)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其丰富的资源是儿童成长最好的课堂,引导儿童在大自然中学习是情境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昆虫记》学习目标三、目标四:感受作品蕴含的科学精神,感悟作品渗透的人文情怀。笔者布置学生去大自然中观察昆虫生活,拍摄昆虫生活视频。学生纷纷走进大自然,仔细寻找,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录制了一个个昆虫生活的视频。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生活,学生们加深了对昆虫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昆虫生命的尊重。小洳同学说,通过几次对蜜蜂的观察和研究,感受到蜜蜂的勤劳、团结、勇敢以及奉献精神,发觉蜜蜂实在活泼可爱、可敬可赞!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观察研究,也感受到《昆虫记》作者法布尔求严、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感受大自然,建构知识,引出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在大自然中习得知识,获得成长。

二.情境任务式写作的注意事项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情境任务式写作是学习名著的有效方法。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习得知识和能力。名著阅读开展情境任务式写作教学,根据阅读内容,创设适宜学习情境是关键,开展情境任务式写作教学,有如下注意事项:

(一)了解学情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二)注重学生发展

创设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已有基础上发展和提高。对于心智快速成长的初中学生来说,情境任务式写作教学,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知识的获得,应更多注重思维和能力的训练。提出的写作任务也不能过于复杂,超出课堂学习范畴的学习任务,往往草草了事或不了了之。

(三)激发主动学习意识

情境任务式写作学习应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知识,形成写作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三.情境任务式写作教学的意义

新课标提到:“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是情境、文化和学习活动的共同功能,学习需要社会交流与合作,脱离个体生活的真实环境来谈学习毫无意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会化所必需的。中学生阅读名著,向作家学写作,开展情境任务式写作教学,创设适宜情境,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和大自然中,学生将个人生活体验和课堂学习任务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情境教学中创设的特定情境,提供了学生认知的某些线索,启发学生思考、实践、从而习得知识,获得能力。情境任务式写作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兴趣,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适应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情境任务式写作教学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助于读懂名著,获得智慧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第4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活动化 教学策略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各种便携式网络终端的广泛使用,阅读名著已经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落实语文新课程的目标,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经成为时展和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名著作为我国文学领域的经典作品,集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是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材料。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由于网络带给人们生活习惯的巨大冲击,因此很多初中学生通常都是通过网络阅读一些简短的文字,甚至把课余时间用来娱乐游戏,对于名著阅读没有兴趣,更加意识不到名著阅读的益处,自然对于众多文学经典作品不会问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最关键的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动机,调动学生参与名著阅读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繁星》一课时,老师就通过对作者巴金的简介,向学生渗透有关名著阅读的好处。老师说:“巴金作为我国著名作家,在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写出了很多名篇佳作,收录在《巴金选集》中的作品很多都是他的代表作。非常著名的有《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等。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殿堂上闪亮的明珠,不论是作品的思想主题,还是语言构思方面都非常优秀,建议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读一读。”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名著的印象,老师还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作品中的经典语句,让学生朗读体会,感受语言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想要了解更多名著作品的信息,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由此说明,学生作为名著阅读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真正体现名著阅读的价值。所以,老师通过正面引导、有效激励、树立榜样等各种方式,让学生认识阅读名著的好处,产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动机,强化名著阅读活动的效果。

二、加强过程指导,训练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很多老师认识到名著阅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中,部分老师认为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这种课外阅读活动,老师仅是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影响名著阅读效果。老师需要加强名著阅读活动的组织,注重阅读过程的指导和监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组织学生阅读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时,老师没有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而是每天固定抽出中午上课前的半小时,固定地让学生阅读其中一部分。先让学生略读名著,大概了解故事内容,整体感知文本。然后,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重点语句,进行小组讨论,利用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名著内容、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接下来,让学生对于名著中印象深刻的语句进行摘抄,完成语言文学知识的积累。在完成了整本名著的阅读之后,再对其中故事的背景、人物的关系进行梳理。通过老师对于名著阅读活动的及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取得了理想的阅读效果。

由此看来,老师作为名著阅读活动的组织者,需要发挥好自身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及时了解,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让名著阅读活动真正有效、有序开展。

三、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学生阅读名著的体验

一直以来,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是,课外阅读活动的形式非常单一,缺乏有效组织,甚至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组织初中生进行名著阅读活动时,老师还需要对于阅读活动形式进行创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配合,丰富学生名著阅读的独特体验。

例如,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名著阅读活动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开展了“读名著,讲故事”的比赛活动。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名著,每天记录阅读的数量和内容,写下自己的阅读名著的收获,让家长或者学生之间进行监督。然后,让学生选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名著片段,通过与同学配合的方式,经过加工处理,进行精彩演绎,选出学生和老师一起作为评委,制定评分标准,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评定,利用学生不服输的心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动机,提高了学生参与名著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也使学生阅读中形成了真实体验。

由此发现,多种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是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可行措施。老师通过不断创新,变换阅读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名著阅读活动是训练学生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老师需要立足初中语文阅读的具体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新阅读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名著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名著世界,让学生在经典文学作品中获得语言知识,提高阅读兴趣,体验阅读的美好,享受阅读的乐趣,实现文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冬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整合策略的探讨[J].课外语文,2013(12).

第5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原文呈现 节选文本 源头活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46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都选自于名著。很多教师在教学这一类文本时,常常习惯于呈现原文,以通过对比印证的方式强化对教材中节选文本的学习效益。但由于教师在呈现内容、呈现方式的认知上存在严重的误解,使得原文呈现并没有形成应有的教学效度,以至于成为课堂教学的败笔。原文呈现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依托原文,促进节选文本的深度体悟

著名学者陆建德曾经对教材改动节选文本提出了批评意见,他认为一部优秀的经典,其魅力是潜在的,教材编者往往遗漏了作品的神韵,而单取其貌。

以《三打白骨精》为例,这篇课文基本保持了原著《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但在环境描写、语言风格上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六年级学生对这一故事已经非常熟悉,如果阅读教学仍旧停留在对情节的感知体悟上,就显得浅显淡薄了。而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通过原本的补充再现,将教学的视角聚焦在“三打”过程所引发的人物内在冲突上。首先,教师通过原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引导学生洞察猪八戒在唐僧面前的调唆,体验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随后,教师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刚刚组建的团队,其实内部矛盾丛生,如果没有白骨精的介入,他们之间的矛盾会不会爆发?尽管白骨精诡计多端,但造成最终后果的原因还有什么?这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正是由于内部成员的彼此怀疑,才让白骨精有了可乘之机,才演绎出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

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止步于对故事情节的感知与思考,而是借助原文的补充再现,让学生感受到情节发展背后隐藏的矛盾。如此一来,学生对教材节选内容的感知也就更加深刻了。

二、借助原本,补充节选文本的未尽之言

阅读教学对文本的解读与体悟,无非是从“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何这样写”三个方面进行。其中“写了什么”指向于文本内容和蕴藏的主题价值;“怎么写的”侧重于写作的方法和策略;“为什么这样写”则要求学生在通透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求索创作的背景,深切体悟作者的创作特点和言语风格。

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很多教师都习惯于以提炼林冲形象的核心要素――“忍让”来开展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从文本的细节入手进行印证:堂堂八十万禁军教头甘心被两个差人押解,是“忍”;在洪教头百般羞辱下仍旧恭恭敬敬,是“忍”;比武不到四五个回合就主动认输,是“忍”。这种先形成既定结果,再寻求依据加以论证的教学策略,其实限制了学生个性化认知体验的形成。

纵观原著,林冲的性格是复杂的、立体的,仅从教材文本来看,就蕴涵着宽仁、善良、谨慎,甚至懦弱。于是,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细节出发,感悟林冲多维立体化的形象特点;而后,教师补充了原著中“误入白虎堂”“野猪林”“雪夜上梁山”等相关情节,对林冲的内在性格进行有效的资料补充,使学生对“忍让”这一核心性格有了更为深刻的把握。“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这又体现了林冲的另一特点――狠。

在原著的背景下,学生再度阅读教材文本就会发现,文本其实正是林冲个性特点和内心情感的一个缩影。

三、对比辨析,唤醒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兴致

教学节选文本的最大优势在于,教师可以引用原文,采用对比的方式引领学生互文阅读,通过对比辨析语言表达的特点和风格,涵泳其内在“真味”。学生如果真的能够在对比之中体悟到编者删减之后的遗憾,就会重新唤醒学生对原著阅读的兴趣。

仍以《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为例,很多学生意识到表现猪八戒贪吃时,作者运用的“夺”字形象贴切。正当学生沉入其中涵泳品味时,教师却义正词严地指出:“其实,在《西游记》原文中作者用的并不是这个字,还有一个字更好。”学生一脸惊愕,教师顺势出示原著语句:“他不容分说,一嘴把罐子拱倒,就要动口。”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辨析两个动词形成的表达效果。学生意识到“拱”字更适合猪八戒的身份和特点,更体现了其急切的心理。

虽然仅仅是一个动词的体悟,但窥一斑而见全豹。对“夺”“拱”两个字的比较探析,使学生形成了独特的认知体验,更颠覆了学生对教材文本一直仰视的态势,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内在欲望。这样的教学,通过原文的呈现将一本真正的经典、真正的名著介绍给了学生,为学生亲历经典提供了渠道。

第6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略读课 意识 定位 策略

自人教版实验教材编排了略读课文以来,小语界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与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在理论探讨层面,由于对“略读”“略读课文”“略读课”的概念及逻辑关系长期暧昧不清,论者常常有意无意地按需取义,偷梁换柱,以致很难达成实质性的共识或讨论;在教学实践层面,更是存在诸多问题:精细化,将略读课当成精读课上,并且内容层层加码,花样不断翻新;剥离化,以为略读课文专司略读方法,将略读课上成略读技能训练课;随意化,忽视必要的教学指导,或干脆弃而不教不学。总体而言,在创新思潮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下,略读课教学的现状可谓是“沉疴未除,又添新忧”,离教材编排的初衷似乎渐行渐远。

一、略读课的教学定位

时期,叶圣陶与朱自清合著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主张建立精读课与略读课相结合的课程框架,并在《略读指导举隅》的序言中明确指出:“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作‘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作‘略’。”细读可见,此处的“略读”二字并非指阅读方法,而是对课程形态的描述。

人教版教材编辑沿袭了这个思路,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师教学用书》也提示了编者意图:“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汪潮教授曾为“略读课”正名:它是一种课型,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半独立地阅读课文,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通俗地讲,是一种“教略学丰”的课――减略教师的教,增加学生的学。

二、略读课的教学意识

(一)摆渡意识

略读课前承精读课,后启课外阅读。精读课和略读课互为关联、互相照应。略读课教学能否顺畅到位,首先取决于精读课的教学效果,其次要瞄准与精读课相对接的教学点,从阅读方法的迁移和阅读技能的训练着眼。略读课的另一个功能是实现向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将学生引向课外阅读的彼岸。

(二)取舍意识

略读课一般都是1课时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吴忠豪教授说,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而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为了确保教学效率,略读课需要教师围绕这个“法”字删繁就简,学会取舍,进行简约化设计:教学内容必须简明,教学结构必须简单,教师行为必须简练。

(三)实践意识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植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阅读习惯。作为精读课之后的略读课,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训练场。新课改以来,合作学习正成为新时尚。但缺乏独立思考的合作分享是没有学习意义的,甚至是危险的。因此,略读课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有自读自悟的机会。

(四)指导意识

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时,作为教师应该发挥其必要的引导与指导的作用。《略读指导举隅》有言:“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何以需提纲挈领?唯恐学生对于当前的书籍文章,摸不到门径,辨不清路向,马马虎虎读下去,结果所得很少。”

三、略读课的教学策略例谈

笔者尝试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为例,谈谈略读课的教学策略。

策略一:参照“阅读提示”,尝试独立阅读

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都有编排一段过渡语,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如《猴王出世》的阅读提示:“提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想知道他最初是什么样儿的吗?读了下面这篇课文就能找到答案。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跟同学、老师讨论。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读读《西游记》。”

通过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完全有能力依托这段阅读提示尝试独立阅读。在这个初读阶段,学生必然会遇到一些阅读障碍,比如本篇课文是古代白话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是有较高难度的。因此,这种阅读形势也必然要求学生自觉调动原有经验,运用在精读课上学过的“猜读”“跳读”等略读方法,以解决在阅读实践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学生独立阅读之后,教师可安排一个反馈环节:梳理课文脉络,概括主要情节;征询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策略二:紧扣“单元重点”,历练阅读技能

本册第五组课文的单元重点是:“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无论是精读课还是略读课,都必须紧扣并落实教材编写的单元重点,但教学策略互逆。精读课宜用归纳法,即在学生初知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研读人物言行归纳对人物的认识;而略读课宜用演绎法,即在学生初知大意的基础上,先概括人物特点,再围绕特点进行研读交流以深化对特点的认识。前者重在学习阅读方法,而后者重在迁移巩固。

本课教学可以“为何是石猴成为猴王”为话题展开交流,引导学生再读文本,发现石猴的王者品性并到课文中寻找相关词句来佐证。这个佐证的过程就是学生实践运用“抓住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形象”这一具体阅读方法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在学生交流时穿针引线,通过精当的点拨来深化方法运用及阅读理解。

策略三:借助《同步阅读》,引导拓展延伸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时间和精力都是个常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制约因素,尽可能地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尽可能地不要布置学生难以完成的任务。比如在进行本组课文的拓展延伸时,如果将与课文相关的《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都一股脑儿地推荐给学生,其阅读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材配套的《同步读》是首选的拓展读物。与本课相对应的同步阅读文章有三篇,以一带三,布置阅读作业。至于学生还会不会再进一步去读整本的书或者原著,那就完全取决于学生现阶段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志趣了,不宜硬推强求。

拓展延伸作为略读课的收尾环节,在课堂教学时要与前面的教学一脉相承。教师首先要对阅读方法作总结和提醒:阅读故事类的文章,一定要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的言行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M].北京:中华书局,2013:2-3.

第7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一、搭建多样化平台,激发阅读乐趣

我们学校努力建设书香校园,让名著阅读成为学校的文化品牌。

第一,设立班级图书角,营造“处处阅读、时时阅读”的教室和校园环境。

第二,语文教师要先成为儿童文学名著的阅读者。我们在地市级课题“小学‘举一反三’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发现,经常带领学生阅读与课文表达方式相同的阅读材料,将名著中的重点部分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学习课文后,带领学生品读名著中的相关片段,打通课内阅读与名著阅读的通道,才能真正让学生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要把规定的名著阅读书目中的必读和选读书目读完,并且要进行批注式的阅读,写好读书笔记。每学期,语文教研组都要组织三次名著阅读交流活动。通过教师读书沙龙等形式,交流读书方法,加深教师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第三,建立“互联网+”模式下的名著阅读交流平台。学校围绕每学期教研中心规定的必读书目,在校园网创建名著阅读专栏。具体板块包括读书推介、大家谈、名人读书方法、读书征文、读书故事、读书心得、书评等栏目。

我们还经常会通过班级QQ流读书心得将每周六周日晚上六点到八点定为“聊书”时间。师生之间互相推荐名著;学生可以与班级同学、其他家长、任课教师交流阅读收获,分享阅读感悟。

二、探索有效的阅读模式,提升阅读效率

名著阅读要得法,才能扎实有效。为此,我们重视教给学生正确的名著阅读方法,不断创新名著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1.教给学生名著阅读方法

语文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如批注法、读写结合法、对比阅读法、点线梳理法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阅读名著,培育其真情实感;带着问题来阅读名著,提高学生释疑解惑的能力;带着想象阅读名著,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2.上好名著阅读指导课

为了上好名著阅读指导课,语文教研组组织了多次名著阅读课专题培训,开展了多次关于“名著读书单”的设计研讨会,探索出了“读物交流课”“读物推荐课”等基本教学模式。

“读物推荐课”基本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展示书名;

设置悬念,巧妙荐读;

精选片段,初步感受;

制定计划,课外阅读。

“读物交流课”基本教学模式:

回顾书本,畅谈收获;

提出困惑,质疑问难;

精选话题,深入指导;

总结收获,激励再读。

三、开展特色化活动,丰实阅读体验

特色化活动需要有效的时间保证。为此,我们将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进行了整合。每周安排两节连堂的名著阅读课,并设计了名著阅读特色作业,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设计特色化作业

特色作业一:“名著读书单”。

“名著读书单”包括疑问角、收获亭和趣味练习三部分。其中,趣味练习是我们的特色设计。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趣味性题目,巩固读书效果,如,通过提炼名著中的人物特点,让学生“猜猜他(她)是谁”;通过“连连看”的题目,让学生熟记名著中的人物、特点及典型事件;另外,还有“小法官巧判断”“众里寻他”等趣味题目。“疑问角”是让学生记录下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通过查阅资料、问家长教师等方法找到答案。“收获亭”主要用来概括章节内容、人物感情和写作特点。

特色作业二:《与书为友》摘抄本。

《与书为友》摘抄本是让学生摘抄名著中的优美段落,记录读书心得体会的地方,学生可以把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在读书交流课上与同学分享。

特色作业三:“书香漂流日记”。

为学生精心设计阅读名著“书香漂流日记”,使“书香漂流日记”成为学生喜欢记录与传阅的名著交流作业。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加强探究性名著阅读作业和主题研究性名著阅读作业的设计,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兴趣。

2.家校齐抓共管,确保名著阅读的全方位开展

学校规定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天在家至少要抽出30分钟的时间来阅读名著,三至五年级的学生每天至少要抽出40分钟的时间来阅读名著。家长要监督学生完成名著读任务,并填写“阅读记录单”,包括孩子每天的读书时间、阅读章节以及家长签字。

三至五年级的学生每周在家要完成3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并要求学生在笔记上写明每周名著阅读的相关书目及具体的章节。

寒暑假前,从下学期推介的名著中分别选取两部名著,作为学生的假期必读书目。此外,为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我们还会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适当推荐其他书目供学生选读。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助推名著阅读的开展

我们在一、二年级组织故事大王比赛、手抄报评比、词语接龙等活动,三、四、五年级组织名著阅读演讲比赛、名著征文大赛等活动。

每天下午上课前的15分钟,是我们的名著诵读“脱口秀”时间,在语文教师的统一组织下,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和同学聊书,可以向同学推荐好书、分享读书体会交流、复述名著故事等。

我校是小班化教学实验学校,每班平均30人,坚持下来,每个学生每学期平均有十几次的机会进行“脱口秀”。给学生提供这样的口语交流平台,是为了给学生更多锻炼展示的机会。我们一直相信:说得好,方能写得好。

4.建立名著阅读等级证书制度

根据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可以向给学生颁发小书迷、小书星、小书博等证书。各学校要通过分级阅读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下面是三年级的阅读考级卡:

第8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情感共鸣

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更加提倡学生天性的释放,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尽量顺应学生的天性,为其营造良好的课堂阅读学习氛围,促使其在更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阅读与学习,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不断提升语文素质与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先运用富有浓烈感彩的语言与情调进行阅读示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感环境中,体会文章的文学艺术特色和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情感的交流与融合;然后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深化其对文章理解,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与

能力。

此外,教师也可以将阅读内容与游戏合理结合,或将学生比较喜欢的卡通人物引入课堂,更加生动地展示阅读内容,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阅读氛围,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丰富阅读教学内容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与情感的交流。

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存在的。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不易对阅读这种反复、枯燥的内容产生兴趣。但是,阅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质养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了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经验与素质的积累与提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应用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其产生阅读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断实现其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例如:在《小鹰学飞》的阅读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在设置音乐播放的背景下,播放“小鹰学飞”的图片或者Flas,在瞬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顺势引入故事,并适度与学生进行互动:小鹰跟老鹰学飞了几次,地方分别是哪里?

这样,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激发,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课文的学习思路;

而学生也会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为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合理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阅读教学比较枯燥、乏味,为适应小学生的特点,教师更应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并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同时在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阅读背景下,利用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从而深化阅读教学,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欣赏、感悟文章情感的同时,陶冶情操。

比如:在《司马光》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听说过司马光吗?司马光是故事中的人物还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呢?利用小学生容易好奇的特性点燃学生的探究之火,然后再将司马光的一些概况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到司马光是一位古人,其主持并编纂了《资治通鉴》等等;而后再顺势引入新课,阅读司马光砸缸这个经典的小故事,并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如果是你碰到小朋友掉进大水缸的情况,你会害怕吗?你会采用和司马光一样的方法,还是有更好的办法?

这样,在一种神秘的知识氛围中,学生的好奇心充分点燃,其阅读兴趣与热情也得到良好的激发,带着对问题的疑问,学生会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阅读与思考,实现了他们阅读能力与素养的不断提升。

四、拓展阅读教学的领域

知识应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为生活所服务。课内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课文的生活领域又比较广阔,所以教师可将阅读教学拓展于学生的生活领域,借助丰富多彩的生活实现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例如:引导小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或对话朗读,编排课文剧,积极进行阅读练习;引导学生成立读书会,搜集一些名人传记、名著、读书名言等进行分享与交流,并将精彩的内容进行赏析与评说;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等,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真正爱上阅读,并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总而言之,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顺应时展的潮流,积极探索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注重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深化与提高,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的良好结合,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与

能力。

第9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学生发展 教学策略

对与高中语文的教学来说,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课堂的互动性。文字作为语文教学和学习的典型符号,一定要让学生爱上文字、不断的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阅读过程中牵扯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它也影响到了生字词、写作、沟通交际能力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高考所占的分值是比较多的,并且未来发展的趋势也看得出,阅读越来越重要。但是就笔者的调查发现,很多的语文课堂没有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学生课下阅读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偏低,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提升阅读课的地位,让学生学会主动阅读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非常紧凑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也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中学习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的出现导致很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抓了易提分数的部分,比如写作、词汇、古诗词背诵等。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化的持久性过程,在考试的时候由于阅读材料基本都是新的,或者学生没有遇到过的,老师就觉得阅读的分数不好得,导致阅读教学形同虚设,很多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阅读课。长此下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都会下降,无论是阅读分值还是综合能力都不会提升,严重的会形成恶性循环。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就需要革新高中语文教学的理念,改变以往的不合理的教学认知,提升阅读的地位,开设语文阅读课,并且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阅读兴趣。阅读本来就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给与相应的课堂地位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阅读教学其实它的范围不仅仅是课堂,还要引导学生课下学会主动阅读。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有一个长久的坚持过程,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勾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阅读兴趣。比如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写读后感等,以一定学习压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阅读比赛,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通过竞赛的方式提升学生阅读的需要,进而提升阅读欲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旦学生拥有了阅读的兴趣,他们就会爱不释手,从中汲取营养,进而提升阅读能力,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提升高考成绩,实现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适当的扩充阅读的素材

语文课程的教学就是与文字打交道,学习的内容一般较为滞后,如果教学过程较为单一的话,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存在这样一个悖论:高中生都识字,但是语文成绩并不理想。很多的优秀学生英语满分150可以考到130以上,满分150的数学,有的学生可以考到满分,但是语文这一科,很多学生却考不出理想的成绩,能上110分都算不错的成绩了。当然我们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判定学习的好坏,但是分数的背后或多或少都会反映出一定的问题。实践证明,拥有浓厚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往往语文成绩较好,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各项语文知识积累的过程,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有着直接的关联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就要夯实语文基础知识,这也是阅读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必要的词汇、语法等知识,学生才能开展有效的阅读。其次,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总结的能力。阅读不能泛泛而读,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就是阅读之后有所收获,这种收获的体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写读后感、可以模仿、可以完成阅读练习题、也可以总结段落大意,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等等。最后,引导学生定期不定期的阅读,让阅读本身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需要。针对阅读来说,不要局限于教材、辅助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当的扩充阅读材料。除了完成必要的课内阅读之外,还可以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国内外名著阅读、往年的高考阅读材料阅读、期刊杂志阅读等等,切记中规中矩。

三、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同样是阅读,有的学生阅读之后能很快的理解文章,理解作者的寓意,也能顺利的完成阅读问题。但是有些同学在阅读中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泛泛而读,为了阅读而阅读,导致阅读之后还是满脑子空白,也不能应答后面的阅读问题。对与高中语文阅读来说,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可以采取适当的阅读方式,如精读、快度浏览等;可以先看阅读问题,然后开展针对性的阅读,这样也能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阅读中要找准每段的中心句、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耳熟的作者,要结合作者的背景来理解文章;深入的剖析文章,了解文章背后的寓意等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如何运用,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依据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这样势必会大大的提升阅读的质量。

新形势下,强化和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样也符合学生的切身利益。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革新教学思维,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提升教学的质量。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长久坚持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师也不要急功近利,一定要按部就班的开展阅读教学工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学习内容的角度分析还是考试所占分值的角度分析,阅读教学都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