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跌倒护理措施范文

老年人跌倒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跌倒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人跌倒护理措施

第1篇:老年人跌倒护理措施范文

1.老年病患跌倒发生率概述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出现跌倒状况的人数比例达到了1/3。曾有相关学者对社区卫生站中的310名老年人进行了调研,整理数据得出其跌倒发生率为44.19%,而得到预防跌倒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的老年人跌倒概率则会明显降低。有学者曾对北京10所医院中老年病患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极高。1997年,英国学者曾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1-2]。结果表明,在女性病患中,65岁~69岁病患跌倒的发生率占到了30%,而85岁以上病患跌倒发生率则达到了50%以上。而在男性病患中,65岁~69岁病患跌倒的发生率占到了13%,81岁~84岁病患跌倒发生率则达到31%,且跌倒状况的发生率与病患年龄之间呈现出正比例关系。文献曾报道,老年人在夜间出现跌倒状况的概率达到了33%,其主要的原因为在上卫生间时不慎跌倒。跌倒状况的多发性将会导致病患原发疾病进一步加重或是引发其它问题,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及威胁。

2.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

2.1 内在危险因素评估

2.1.1 性别、年龄

马红颖等学者曾对某医院1年内所收治的360例老年病患进行了调研[3-4]。结果表明,在住院期间曾发生跌倒状况的病患例数为134例,所占比例为37.22%。而年龄范围为65~74岁病患跌倒的发生率达到了25.5%,处于75~84岁病患的跌倒发生率达到了41.42%,在85岁及以上的病患跌倒发生率则为61.90%。还有学者曾对上海某地区的1655名老年人进行了调研。最终结果表明,在1年内,发生跌倒状况的人数为130例,其中男女人数分别为35及95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6.90%及73.10%。由此可见,老年人病患中,不同年龄及性别病患出现跌倒状况的风险概率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相关的危险因素评估中,应将年龄、性别因素纳入进去。

2.1.2 感觉、神经系统功能

感觉系统主要包括的内容为视觉、听觉、前庭、嗅觉、本体等[5-6]。而老年人视觉分辨率、空间、深度感等指标因素的降低,传导性听力损失、老年性耳聋等问题的出现也会导致病患身体平衡系统能力降低。中枢控制、反应、协同运动能力的进一步下降也会对老年病患跌倒状况的发生产生影响,增加其发生的风险概率。

2.1.3 平衡能力及肌肉力量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平衡系统能力损伤是老年人跌倒问题发生的关键性预报指标,主要的外观特点表现为老年人步态的变化:步行时伸髋、伸膝等角度逐渐减小;而屈髋、屈膝等角度则逐渐增大。老年人的步行幅度及速度均明显减小,整体的步行能力逐渐下降。另外,肌力减退同时也是老年人平衡能力及步态失稳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作为老年人出现跌倒状况的单独性的危险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肌力强化训练能够帮助有效增加老年人的肌力,且能够将与跌倒问题出现的相关影响因素――步态运动学参数做有效改善处理。

2.1.4 疾病的评估、筛选

疾病的产生发展会致使老年人的机体出现病理性的变化,进而对其感觉、中枢神经、肌力协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经相关研究后发现,大部分的老年病患在出现跌倒状况前,其身体上会出现一些预兆性的不适状况。有部分慢性疾病虽然在统计学上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但并不代表其与跌倒状况的发生不存在联系。许多研究结果均将老年病患有无3种或以上慢性病作为表明疾病与跌倒状况发生之间存在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7]。而且,老年病患身体上所患的慢性疾病种类越多,其出现跌倒的危险性因素也就越大。

2.2 外在危险因素评估

2.2.1 环境因素

相关研究报道称,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居家生活中发生跌倒状况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其比例占到了51%。较为常见的环境性危险因素主要是指:物体绊倒、地面滑湿、光线昏暗、携带物品偏重等。另外,家具摆设不合理、座椅过软等因素也会给老年人的日常使用造成困难、不利影响,增加跌倒发生风险概率。

2.2.2 防跌倒意识、行为

大部分的老年人自身具有一定程度的防跌倒意识及行为,但是在日常生活行为上会出现忽略的状况。美国学者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独居老年人发生跌倒状况的危险性极大[8]。李萍萍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防护工作人员自身的防跌倒意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意识、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的健全完善性均是需进行着重评估的院内管理因素[9]。另外,老年人的跌倒史、身体营养状况、运动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等均是需进行重点评估的指标内容[10]。

3.老年人跌倒护理干预措施

3.1 护理流程管理

杨美艳在老年人跌倒状况发生的研究中发现,采用流程管理的干预措施能够获取到较好的效果[11]。流程管理干预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管理思想及方式,主要是指采用科学、合理的步骤全面开展护理工作及解决一些突发状况、问题。流程管理的具体步骤是指:防跌倒管理团队的成立、高危跌倒筛查告知、防跌倒针对性措施的采取实施、跌倒处理流程等[12]。而流程管理的内容主要为:在发现病患跌倒状况时,护理人员应立即与相关医师联系,并守在病患身旁,对其采取基本的处理措施。如果病患身体状况允许,则可将其转移至病床上。待医师到达病房后,对病患的病情及跌倒创伤进行检查及治疗,认真记录病患跌倒的经过及原因。科学优化处理的流程管理方式在应用中,能够帮助护理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性问题及弱势环节,对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做重点改善处理,以此帮助有效提升护理工作效率,为病患带去更为优质的服务。

3.2 疾病治疗、合理用药

林何梅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疾病、药物应用因素与老年人跌倒状况发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关联[13]。并对病患采取了相应的疾病治疗、合理用药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操作为:对老年人的原发基础病积极进行治疗,全面改善其疾病状况。社区作为基层性的医疗组织,需对社区老年人定期进行全面化的身体检查,主要的检查部位为中枢神经、感觉、肌肉系统、视力、骨骼等状况。以最终的体检结果作为评价用药状况的指标数据[14]。在确保不会对整体药效产生不利影响的状况下,尽可能的在用药时将药剂量降到最低,并尽可能的减少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概率。指导病患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服药治疗,严禁出现随意停药、改变服药量的状况。另外,如果老年病患服用抗精神、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在其治疗期间下床活动时需确保处于完全清醒状态。且需借用备用拐杖、助行器等工具帮助。苗晓菲也提出,对于一些服用利尿、降糖药物的病患,应严密观察其用药反应[15]。教育老年人不要随意用药,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3.3  加强环境安全检查

杨启英曾对216例老年住院病患采取了一系列预防跌倒干预措施,其中一项便是针对环境安全的[16]。杨启英提出为了进一步降低老年病患跌倒状况的发生率,需在厕所、浴室等处的墙上进行安全扶手的安装。而且所有的地面均需保持干燥,以此增强其安全性。病患在入院后,护理人员需指导病患全面了解医院、病患的周边的环境,重点说明一些易跌倒区域,指导病患加强重视度,如楼梯、厕所等。

相关研究学者还提出,在防跌倒护理干预工作中,对于病房的安全设施、护栏、约束带等也需定期进行全面严格化的检查,进一步加大其资金投入。在卫生间、开水间等处增加一些防滑垫的铺设数量[17]。与此同时,对于意识尚不清醒的老年人增加约束带。针对夜间跌倒发生率较好的情况,还需在病房周边增加地灯照明,配备好相关的床档。

3.4 加强健康宣教、合理饮食及锻炼

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无跌倒史的病患其防跌倒意识、行为均要明显比存在跌倒史的老年人优良。防跌倒意识、行为评分是呈现出正比例关系的[18]。所以,科学优良的防护意识及行为对于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而言,其意义极为重大[19]。

陶玲云曾对住院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估,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20]。其中一点便是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健康宣教、合理饮食及锻炼。在院内及社区对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防跌倒健康知识的宣教护理,指导老年人及其家属了解到应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避免出现一些易引发跌倒的危险行为,以此有效降低跌倒状况发生率。另外,还需指导老年人在生活中尽可能的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大食物。增加蔬果的食用量,确保大便通畅,增强体质。积极鼓励一些存在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度合理化的运动锻炼[21-22]。

第2篇:老年人跌倒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对策

0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内科住院患者的老年人群比例也逐年增加。由于老年住院患者本身生理机能逐渐退化,临床症状易产生突发性变化,病情复发性较高,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1]。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使得自身的骨骼等缺乏营养,容易跌倒。对于这类问题,中医在治疗方面有显著的疗效。中医对于预防老年跌倒,能够从改善骨骼情况和下肢肌肉状况方面着手,达到预防的目的。我院自2007年开始加强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风险管理,有效控制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内科住院部医疗服务质量,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实施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前后内科入住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比较对象。其中实验组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内科住院部入住的218例老年患者,对照组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内科住院部入住的191例老年患者的历史资料。2组患者性别、年龄组成及患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构建安全内科住院环境

在内科住院部走廊、厕所、浴室等处设置把手,厕所改换坐式马桶并安装垂直扶手,方便老年患者手扶[2]。病房内光线要保持充足,夜间照明条件良好,保证老年患者视野清晰。患者常用物品放与老年患者随手可取的地方,方便使用。病房、走廊及厕所地面需做防滑处理,并保持清洁干燥[3]。老年患者经常活动的地方避免障碍物的设置。病床的高度适中及稳定性良好,床边可安装护栏,方便老年患者起居。针对老年住院患者及某些特定疾病患者进行住院安全宣传,让患者明确跌倒的危害,学会如何预防跌倒。同时对患者家属加强住院安全教育,提高家属对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的陪护意识。

1.2.2 建立完善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报告

依据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对老年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见表2)[4],危险因素高于4分的老年患者需要重点关注,并在老年患者床尾特殊标明,同时对所有老年患者进行防跌倒宣传及有效护理管理,落实预防措施的采取,避免老年患者跌倒受伤。

1.2.3 中医预防跌倒

中医学认为,人体会跌倒,和多方面的因素有关,而老年患者其骨骼结构等都有所退化,很容易发生跌倒。而且老年患者由于活动不便、骨质疏松、记忆减退、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很容易发生跌倒现象。对老年人的跌倒,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预防着手,避免老年人跌倒。首先,要增加体力锻炼。有资料表明,体力锻炼对于老化速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对于预防老年人跌倒意义显著。数据调查显示,经常活动的老年人显然比不经常活动的老年人更容易跌倒,降低跌倒后的病痛。很多老年人跌倒是由于举步的高度不够高,而使得在一些高低不平的路上跌倒。另外的一部分老年人则是因为肢体的协调能力在逐渐降低,发生跌倒现象。还有的老年人是由于骨盆的运动减少而跌倒。在进行行走的过程中,骨盆必须侧向支持体重的那条腿,才能腾出另一条腿向前行走。如果腿移动的太慢,则可能发生跌倒。由此可见,增加髋部活动和做平衡体操对于预防老年人跌倒有一定的效果。其次,要保持精神活动。数据资料显示,社交活动多的老年人,其跌倒发生的概率显著低于社会活动少的老年人,由此可知,保持一个旺盛的精神活动能够有效预防老年跌倒的发生。很显然,痴呆和抑郁症患者,其注意力不够集中,自身纠正不平衡的能力有所下降,还有一些环境因素,使得他们更容易跌倒。所以,让老年人多参加一些保健班,参加一些体操等活动,在这些新型活动的刺激下,提高患者的注意力,预防跌倒。第三,环境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数据显示,在养老院中,尽管安全措施比较完善,然而,严重跌倒的发生率仍有11.7%,由此可见,单纯依靠改进环境因素来预防跌倒的作用有限。而且,对于那些喜欢活动的老年人,环境危险因素很少会引起跌倒。因此,不应该过分地强调环境危险因素在跌倒发生中的作用。环境危险因素只是对衰弱或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才可能成为跌倒的重要原因。通过改进养老院和家庭的安全措施,依然是需要注意的。

1.2.4 中医食疗护理

中医上讲“人老先老腿”,可见老年患者跌倒与股四头肌力量的减弱及骨骼问题联系较为紧密。因此,中医食疗上对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进行了防治。首先,老年人日常饮食不能过于清淡,三餐中应掺入牛奶、鸡蛋、瘦肉、禽类、鱼虾和大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以保证老年患者摄入充足的蛋白质。通过刺激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和保持肌肉质量,减少骨质酥松、高血压等的发病率,避免由于骨骼问题和肌肉无力减弱平衡控制能力;其次,在三餐中适当加入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粗粮等植物性食物,其中富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硒、多酚以及黄酮等能够保证老年患者抗氧化营养成分的摄入,缓解氧化应激,减少肌肉衰减,还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免疫力;最后,多晒太阳或口服维生素AD制剂补充维生素D,能够促进老年患者骨骼钙吸收、改善肌肉结构,有效控制肌纤维衰减的情况,对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具有重要作用。

1.2.5 临床用药指导

对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特别是镇静催眠、抗心律失常、降血压等易导致患者跌倒的药物,必须实现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并对用药后心率、血压等的变化进行监控,以免出现不良反应[5]。

1.2.6 恢复性活动指导

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恢复性活动需要有专人陪护。老年住院患者一般体质较差,起床前应先平卧半分钟,然后坐起半分钟,再起床站立半分钟在进行活动。尤其是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的,如果起床过快易出现头晕、行走不稳、四肢无力等现象[6]。另外,老年住院患者排便过后也需要注意借助把手缓慢站立,必要时呼叫护理人员帮助。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17.0 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记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跌倒危险因素评分结果显示:2组老年住院患者在跌到危险因素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老年住院患者中高危患者平均占22.76%,比例较高(见表3);跌倒情况显示:实验组无1例患者跌倒,对照组跌倒5例(2.62%),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跌倒时老年住院患者常见安全问题之一,通过提高内科护理人员安全风险意识和业务能力,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风险因素评分,并针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是实现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良好效果的基础。

从诱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来看,主要包括患者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内科住院部环境因素以及临床用药因素。其中患者生理及病理因素为客观因素,主要是由于老年住院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呈现逐渐衰退,治疗过程中易引发各种不良事件。患者不同程度的疾病也可导致感知力或应激能力下降,尤其是老年女性住院患者骨质酥松及代偿性骨质增生发生几率更大,更容易跌倒[7];内科住院部环境以及临床用药属于主观因素。老年患者对内科住院部环境不熟悉或走廊、厕所地面湿滑以及扶手、座椅不稳均可造成老年患者跌倒。临床用药过程中一些影响老年患者精神及身体平衡状态的药物使用前必须详细告知注意事项,以免引起患者跌倒[7]。当然,护理人员的陪护、老年住院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长期卧床等也均会引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

针对上述安全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效果显著。首先,建立老年住院患者危险因素评估报告,结合内科住院患者的特点,对老年患者进行意识状态、身体机能等方面的调查,针对危险评分较高的患者进行重点护理和监控;其次,对患者外出活动和出科检查实施陪护。患者外出活动及出科检查时间虽短,但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实施陪护不仅能够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户外活动和配合检查,也能够有效避免患者跌倒或病情突变时无人看护引发护患纠纷的情况;第三,加强用药护理。老年住院患者部分出现记忆力下降,时常忘记服药或服药方式错误。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服药,并提醒患者注意事项[8]。服药后宜休息再活动,以免药物引发的头晕、精神降低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正常活动平衡;第四,严格控制护理流程。护理人员需要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包括交接班、药物输入、病房巡视等,不能过于依赖机器监控。第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促使患者及家属配合护理人员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减少患者不遵医嘱私自活动的情况发生,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9];第六,定期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尤其是对危险因素评分较高的老年住院患者一定要反复强调各种安全隐患带来的危害,提高老年住院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配合护理人员工作;最后,不断完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机制,落实责任管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优化护理流程,在安全风险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调整管理策略,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效果。

中医认为,老年人其身体自身的机能处于衰退状态,而且平衡能力大不如年轻的时候,因此,老年人经常会发生不慎跌倒的情况。中医建议,老年人通过锻炼其平衡能力,能够有效预防跌倒,这样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有很积极的意义。一个人的平衡能力的表现,其实质是体现出了其身体的前庭器官、肌肉、关节在内的本体感受器对不同方面刺激的一个协调能力。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平衡练习的时候,如果是睁开眼睛进行的话,那么通过双眼与参照物之间的协调找准平衡点,就会更容易完成动作。如果是闭眼进行练习的话,则是通过调动大脑神经来对平衡进行调节,动作难度显然会加大,这样就可以使意念集中,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所以对于老人来说,采用一些比较简单的“闭目练习平衡法”会对预防跌倒有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臧晓鹭. 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及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07(11):60-61.

[2] 徐巧, 马兰.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 淮海医药, 2012, 30(02):107-108.

[3] 曾秋容.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09(31):50-51.

[4] 王珊珊, 刘彦慧, Shake Ketefian, 等. 中文版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10):927-929.

[5] 许秀定. 用跌倒风险指数值管理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33):229.

[6] 房兆, 余丽君, 林华. 香港医院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管理介绍[J]. 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12):83-84.

[7] 刘颖, 刘荣玉. 从老年保健福祉设施看日本老年护理的特点[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05):384-385.

第3篇:老年人跌倒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老年人;跌倒;预防

随着老年期高龄人口的增多,因老化组织器官功能的衰退和老年慢性病所引起的跌倒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要维护和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那么在老年期常见问题的预防不可忽视。

跌倒是指平地行走时摔倒在地或从高处摔倒在地的现象,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在欧美国家每年就有40%--45%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跌倒一次或多次:跌倒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死因排序中,位于第六位。

老年人跌倒多发生在室内,主要是室内、卧室和厨房内;少数发生在室外,主要是街沿和台阶处及下雪天。老年跌倒后轻者可并发软组织损伤、骨折、关节脱臼等,重者可出现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甚至丧失生命。

预防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应在评估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措施,总的原则是去除或纠正危险因素。

跌倒的预防措施

1.评估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观察老年人的平衡功能的测试及跌倒预防指数的检查,筛选出易跌倒的危险人群,帮助其分析可能的诱发因素,提出预防措施。

2.改善居住环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2.1布局房间布局简洁,家具稳定、摆放适当。

2.2地面平坦、无水、不滑,避免打蜡,卫生间洗手盆、浴缸、坐便池附近铺设防滑砖。

2.3通道走廊宽阔,无障碍物。

2.4楼梯:设置扶手,台阶平整无破损、高度适宜。

2.5照明:开关方便、老人易触及,室内光线充足且分布均匀、不闪烁,尤其是浴室、卧室和楼梯处

2.6睡床:床的高度和床垫的松软度适宜。

2.7卫生间:坐便高度适宜,邻墙设有扶手。

3.指导日常生活

3.1穿着:衣、裤、鞋要合适。走动时尽量不穿拖鞋。穿脱鞋、裤、袜时坐着进行。

3.2行动与活动:走动前先站稳再起步。日常生活中要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30后再站立,站立30S后再行走。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危险性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不要在人多的地方走动。进行日常活动时要有人照顾,外出时要有人陪同。

使用坐便器的方法:双腿站稳,双手把住扶手,然后缓慢下蹲身体。

3.3跌倒后起身的正确方法:先从仰卧位转为俯卧位,再匍匐向前爬行,慢慢移到坚实可支撑的平面并向上引申。

3.4夜间安全防范:反应迟钝、有性低血压的老年人,最好在睡前将便盆放于床旁。意识障碍、身材高大或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的老年人,睡眠时可在床边加床挡。发现老年人睡向床边时,及时将其推向床中央。

4.运动锻炼:规律的运动锻炼可减少10%的跌倒发生率。运动锻炼的形式可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活动能力和个人兴趣选取,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平衡操、运动操等。

5.重视相关疾病的防治积极防治可诱发跌倒的疾病,如控制高血压、心律失常、癫痫发作,以减少和防治跌倒的发生。

6.合理用药

7.避免给老年人使用易引起跌倒的药物。若必须使用,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和剂量,缩短疗程。

8.心理护理:通过教育,是老年人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在不能及时主动向他人求助,以减少跌倒的发生。

9.健康指导:加强健康教育,向跌倒高危人群、家属及照顾者讲授跌倒的危险因素、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

第4篇:老年人跌倒护理措施范文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件,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约有30%的人跌倒1次及以上,并随着年龄的递增而增加。多数跌倒不至于造成即刻的严重损伤,但有5%~15%的跌倒会造成脑部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损害,患者在医院内跌倒,不仅会造成病人及家属的痛苦,更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影响医疗机构信誉度[1]。因此,了解心内科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做好跌倒的前瞻性护理是预防老年人受到意外伤害的有效护理措施。

资料与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8月收治发生意外跌倒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3.4岁。均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压4例,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3例,冠心病7例,合并有糖尿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1例。跌倒后引起头皮外伤2例,桡骨骨折1例,余为软组织挫伤。引发医疗矛盾2起。针对这一现象,对入院60岁以上病人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质量小组定期评估、检查防跌倒对策实施情况。并对心内科病人跌倒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讨 论

跌倒原因分析:①生理机能下降:本组患者平均年龄73.4岁,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就是各系统生理机能下降,关节退行性改变,感觉平衡功能失调、反应迟钝、步态不稳,容易造成姿势不稳而跌倒。随着年龄递增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致伤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2]。②一过性脑缺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影响大脑的供血,引起间断性头晕,老年人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导致大脑暂时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眩晕、视物不清等,极易站立不稳而跌倒。③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内科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变,常并发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停搏、Ⅲ°AVB);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阿斯综合征发作而跌倒。④药物不良反应: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常因变动过快而发生性低血压;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夜尿增多,频繁起床,尿量增多后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低氯等均是易跌倒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服用扩血管药物后也易发生性低血压而跌倒;服用安眠也是跌倒的因素之一。⑤心理因素: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社会因素,老年人不愿成为子女的负担,高估了自己的活动能力,住院期间不愿家属陪护,也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原因之一。⑥环境因素:老年人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差,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环境杂乱、病室内有障碍物、地面潮湿打滑、有积水;夜间光线不足;厕所、浴室、走廊无扶手;病床无护栏;另外由于病床较小、过高,病人个子矮小,上下床不方便,难以在床上坐稳;这些环境因素与自身因素协同作用而增加跌倒发生的危险性。

护理对策:(1)重视环境的改善:病房布局合理、安全,房间有充足的照明,避免灯光直射,夜间熄灯后护士及时打开夜灯,地面应平整,保持干燥。护士协助发放病人衣裤,避免衣裤过长、过大,着鞋合适;病区的走廊、楼梯、厕所及浴室设扶手。⑵正确指导患者的用药: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服用降糖、降压、利尿药的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勿乱用药,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⑶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科室根据自己科室特点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包括本科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意外事故以及处理程序和措施,由护士长组织所有护士定期学习和考试,做到人人知道、人人掌握,如患者跌倒后值班护士该怎么做。⑷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大家学习有关护理安全措施包括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法律法规知识,同时教育大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让大家认识到平时工作中按规章制度办事对患者、对自己的重要性。⑸加强护患交流,保证患者安全,患者入院时做好入院宣教对跌倒高危患者加强安全管理。①对昏迷、烦躁、偏瘫、年老体弱、认知行为改变,60岁以上患者安装床栏,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要做好解释工作。②对高危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巡视,巡视中心内科跌倒护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于有效评估和积极消除各种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评估,必要时护理干预以及通过护理人员、老年人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跌倒的发生,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③在住院病人一览表上挂黄色三角,在病人床头贴一醒目的标志即温馨提示卡,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进行书面详细交班。④应将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防止患者取物时摔倒。⑤安排高危患者住在临近护士站的病房,以便观察,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工作,特别是有关安全方面,如病房环境、需要帮助时按铃、不要随意离开病房等。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议家属陪护,对于因种种原因家属无法陪护者,应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为证,以免发生医疗纠纷。对高危患者加强巡视,特殊时间段增加人力资源。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心内科跌倒病人明显减少。重要的任务在于有效评估和积极消除各种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评估,必要时护理干预以及通过护理人员、老人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跌倒的发生,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老年人跌倒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老年精神分裂症;摔伤;分析; 预防

我院是公安局所属的三级乙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有床位1400张,主要收治肇事肇祸和一般精神病人。特点为老年人居多,60岁以上的患者占全院22%;住院1年以上的患者占全院的73%;缺乏家庭关爱的患者居多,家属探视较少。近年来我院共发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跌倒摔伤10例。笔者分析跌倒摔伤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目前,我院住院患者1200例,2008年1-12月跌倒摔伤病例10例,占住院病人的0.8%。全部为男性,年龄54~77岁,平均(62.5±6.65)岁,入院年限1~31年,平均(14±9.55)年。跌倒造成骨折的患者9例,其中骨股粗隆间骨折2例,左股骨颈骨折1例,胫骨下1/3处骨折1例,右侧2~3肋骨骨折1例,右手克雷氏骨折1例,左脚跖骨骨折1例,右膝髌骨骨折1例,左侧腓骨小头及胫骨远端骨折1例。

2 原因分析

2.1 疾病及药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住院时间长,各相关器官相对退化,造成骨质疏松、心肺功能不良、体力衰退、认知功能减退以及感觉反应下降等,均易导致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加上常年服用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糖药、降压药、利尿药、扩血管药、维生素及钙剂等药物可以影响老年患者的神志、精神、血压、血糖、视觉、步态、平衡等,引起老年患者的跌倒[1]。本组中有3例与疾病及药物因素有关,占30%。其中1例为在病室门口处不慎摔倒跪地,致右膝髌骨骨折;1例为外出活动站起时崴脚,致左脚跖骨骨折; 1例为平地摔倒,致骨股粗隆间骨折。

2.2 环境因素 是引起老年患者跌倒的重要因素。住院病区的设施条件,如采光过强或过暗;地面光滑或潮湿;老年患者穿不合适的衣裤及鞋子;走廊有台阶及障碍物;浴室或楼梯缺少扶手;床铺过高或座椅过低等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本组中有2例与环境因素有关,占20%。其中1例在洗漱间不慎摔倒,致右股骨粗隆骨折;1例为进餐时,在餐厅不慎摔倒,致右手克雷氏骨折。

2.3 地点与因素 跌倒最易发生的地方是患者床旁,其次为厕所。对跌倒时的活动方式调查发现,最多的跌倒发生在患者起床和上床时,其次为如厕时起身[2]。由于老年人关节僵硬,屈膝不便,不能正常坐立,起床及久坐后站立时,常因的突然改变,致使大脑供血不足,发生头晕,站立不稳而跌倒。本组中有3例与地点与因素有关,占30%。其中1例为晨起下地不慎崴脚,致左侧腓骨小头及胫骨远端骨折。1例为在病室用便器小便时摔倒在两床之间,致右侧2~3肋骨骨折;1例为如厕起身后突然向前跌倒,致上唇里侧中央开放伤口,缝合三针。

2.4 服务不到位因素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欠缺。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安全隐患,造成病人摔伤。本组中有2例与服务不到位有关,占20%。其中1例被病室内充气床垫的电线绊倒,致左股骨颈骨折;1例在大厅踩到呕吐物不慎滑倒,致胫骨下1/3处骨折。

3 预防措施

总结以上患者跌伤的教训,采取干预措施如下。

3.1 环境干预 (1)夜间增加光线柔和的照明灯,避免了日光灯的强光对老年人眼睛的刺激,影响视物。(2)病区的走廊安装了扶手,洗手间铺设防滑垫,卫生间门坎为坡道,配置舒适坐便器;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步态不稳的老年患者用轮椅。扶助患者用餐、如厕、洗浴。床旁是跌倒的高危地点,护士应高度重视,及时去除隐患[3]。离开患者时,需拉起床扶栏,日常用品放置于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3)病区餐厅设置老年病人专用餐桌,由工作人员为他们端饭,提前用餐,减少用餐时拥挤或地面潮湿造成跌倒。(4)危险地带设立警示标志,地面及卫生间保持干燥,如果刚擦过地应有明显标志,提醒老年人注意防滑。浴室地板铺防滑地毯。

3.2 对患者的干预 (1)护士长和经治医生一起对年老体弱的患者进行跌倒危险性评估,甄别高危患者,住重点病室,专人护理。与家属沟通并告知,使其清楚患者目前的状态及需家属配合的内容。(2)制定了规范的预防跌倒护理流程,确定为高危病人后,床头卡设警示标记,岗位护士加强巡视,仔细观察,重视患者的主诉和表情,提前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解决安全隐患,详细交班。(3)引导患者熟悉病区环境,对不安全地带进行重点说明。对首次住院老年患者,护士应将其相互介绍给对方,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环境,消除恐惧心理。(4)合理用药的观察,对长年服用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的老年患者,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根据药物的剂量、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处理。(5)健康教育,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每个病区的醒目位置,普及老年人保健知识,提醒老年人在上下楼梯时要扶扶手,站立、转身时动作应缓慢,特别是要防止猛回头和急转身的动作[4]。对活动受限的患者,除了要协助肢体功能锻炼外,还要向家属重申患者活动能力障碍、《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防范告知书》及要求监护人签名表示理解、支持、配合院方进行治疗、护理等措施。(6)其他措施,对有排泄障碍如在床上大小便、卧床的患者,尽可能安排其接近卫生间的床位,保持地面干燥,搀扶易跌倒患者定时如厕或送便器。对高危精神病患者采取特别护理,专人护理,增加巡视次数,限制无目的徘徊。夜间用便壶排尿,使用床栏及保护性约束等。

3.3 对护理人员的干预 (1)由于个别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缺乏充分的认识,预见性缺如。因此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防范跌倒的教育,使其树立主动保护患者意识,通过真实事例分析护理缺陷,提高防范意识,组织专题讨论和学习培训,使大家掌握导致跌倒的内外在因素,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2)加强服务内涵,强调以人为本,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主动护理意识,提倡“主动服务”、“超价服务”,平时多与患者交流,主动询问患者所需,并及时解决,避免患者怕麻烦他人而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根据老年患者心理、躯体、性格、个别需求的特点,因人而异,采取个性化护理。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患者安全。

预防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需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对每位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仔细评价发生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确保执行,尤其是对于行动受限、意识障碍等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更需多给予关心、问候,多巡视和多观察,尽量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库洪安,詹燕,于淑芳,等.老年跌倒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

2 范臻.住院老病人跌倒的护理研究.现代护理,2006,12(6):571.

第6篇:老年人跌倒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老年人因身体各器官功能及应急反应免疫能力日趋下降和退化,其住院的安全问题更需要得到重点关注,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防护,已成为医院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21例患者跌倒与坠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以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及健康宣教。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健康宣教

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入住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1213例,其中男781例,女432例,年龄65~89岁,平均住院10~14d。住院期间跌倒坠床的21例。发生地点:病房跌倒坠床8例,独自入厕11例,坐在椅子上不慎跌倒1例,走廊跌倒1例。发生时间:夜间16例,白天5例。跌倒坠床结果:无任何损伤8例,轻度损伤10例,中度损伤2例,重度损伤1例。

2 跌倒坠床的相关原因

2.1 环境原因

环境因素是老年人跌到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51%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坠床与环境因素有关[1]。患者入院后,住院环境不熟悉,通道有障碍物,光线不足,卫生间、开水间地面潮湿.湿式拖扫未设置醒目标置,走廊、卫生间无扶手,病床过高、床旁椅过低、床脚刹车未及时固定,呼叫器位置不易触及,各种康复器材放置不当,夜间入睡后未及时拉起护栏,外出检查未做好约束保护,病员服及鞋子不合适等都易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

2.2 生理因素

80岁的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大脑细胞减少25%,小脑细胞减少20%[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生理机能也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①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使老年人反应迟钝,灵活性降低;②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性难以预料;③视力、视觉分辨能力下降,对周围环境判断能力差[3]。

2.3 疾病因素

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导致跌倒坠床最多。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发作时可使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到脑缺血、缺氧而发生头晕、黑朦、晕厥而导致跌倒坠床的发生。

2.4 药物因素

患者长期服用降压、扩管血管、利尿、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可影响患者的血压及心肌供血不足和脑缺氧等,而出现血压一过性降低、短暂的眩晕、视物不清、黑朦等从而使患者跌倒坠床。

2.5 心理因素

跌倒时的情绪和自信心是影响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由于社会角色、经济来源、家庭人员结构发生变化,加上病后心理、情绪的变化,心理特点变为孤独、悲观、忧虑、急躁易怒,思想上不愿给护士或家人添麻烦,医生及护士告知的风险不放在心上;有时又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尤其在康复后期,患者神志清楚,无肢体活动障碍,甚至恢复了部分自理能力,患者、家人、护士均容易麻痹,容易发生意外。

2.6 护理人员因素

目前我院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又普遍年轻,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在工作中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生理、病理变化、特殊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不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而采取防范措施。

3 防范措施

3.1 做好入院评估

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我院判断病人易发生跌倒坠床的标准:①近一年不明原因的跌倒史,②意识障碍,③视力障碍,④肢体偏瘫、活动障碍,⑤年龄≥65岁,⑥体能虚弱,⑦头晕、眩晕、性的血压、高血压,⑧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满足上述2-3项的患者即为高危患者,需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3.2 改善住院环境

保持病室整洁,照明充足,物品摆放有序,床旁呼叫器放于患者枕旁,及时固定床脚刹车及床栏,对活动不便的患者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保持地面干燥,通道无障碍物,对开水间、卫生间等易滑地设置醒目标志,厕所使用防滑地砖或防滑垫、设有呼叫铃、应有坐式便器、设有扶手。为患者选用高度合适的床,床有床档,使用气垫床时充气不能太足。椅子要有靠背和扶手。

3.3 设置警示标志

应引导新入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反复交待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场所外,还应在床头、床尾上做好防跌倒、坠床警示标识,使所有医务人员对高危人群心中有数、并能时时提醒患者注意自身安全,对听力差的患者进行书面交待。

3.4 做好预见性护理

护士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患者必须用床档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接班。对老年行走不便、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病窦综合征、心脏发作时患者,值班护士协助洗脸、梳头、穿衣、入厕。加强巡视,发现有跌到坠床的危险及时进行处理,消除隐患。

3.5 加强护理的责任感

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护理人员进行老年患者安全护理及专科护理的培训,包括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心理变化,用药的护理,饮食护理等,掌握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使意外伤害降到最低。

4 健康宣教

4.1 做好安全宣教

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者史、晕厥、黑朦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者、视觉障碍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应有护士或家属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2 告知合理用药

告知正确服药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会增加患者摔倒的危险性,如降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常可引起头痛、头晕、眩晕、血压下降,起身、下床、入厕、活动时要有人陪伴。应用强心药可致头晕、视觉障碍、精神症状,服药后需卧床1h,起床及改变时动作宜慢。

4.3 告知日常活动

对高血压、心律失常、眩晕患者症状较重者,日常活动要小心,轻缓从容,卧位起身时、蹲位站立时,动作不宜过快、过猛;不易做大的旋转,或猛转身扭头,或屏气等动作,以免发生意外。

4.4 保持心情舒畅

学会自我调整心态,培养豁达、开朗、宽容的性格,遇事冷静,不急于求成,不勉强自己,凡事量力而行。

4.5 加强体育锻炼

为了使疾病不再迅速发展,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应当结合机体的一般状况和心脏功能情况,量力进行一些适当锻炼 :如散步、太极拳、气功、按摩、游泳等[3]。

5讨 论

安全性是护理服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质量特性,因为对于一个复杂的患者来说安全即时确保患者的健康或恢复健康,否则损害的不仅是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跌倒、坠床是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预防是控制跌倒损伤的重要手段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5]。跌倒坠床的护理重在预防,应正确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生活环境,同时对老年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教,同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和消除跌倒坠床的危险,确保住院期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国珍,徐岩,王玉玲.ISO9000标准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手册[M].

[2]第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组.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3]王士雯,钱方毅.老年心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第7篇:老年人跌倒护理措施范文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住院的老年病人逐渐增多。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所带来的改变,使他们自己抵御侵害的能力降低,增加了在安全方面的受害率[1],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吸等安全问题的比率较一般患者高。总结分析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各类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老年病人各类意外发生,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 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效能。

1 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危险因素

1.1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往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增加[2]。感官信息的传入不正常表现为老年人视力减退,视野变窄,光感阈值高,对声音感应度的扭曲,灵敏度的降低,触觉下降。

1.2病理因素 ①老年病人患脑血管病后,肢体活动障碍,平衡能力差,导致身体适应性、协调性差,易发生意外损伤。②老年痴呆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大脑器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由于病人的自理能力丧失,易导致意外损伤。

1.3药物性因素 最常见是药物引起的损害。

1.4环境因素 当个体功能下降时, 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由于衰老和器官功能减退, 老年人常有视力模糊,四肢活动协调性差, 记忆力、理解力下降, 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都会造成住院老年患者的意外伤害。

1.5心理性因素 患者的焦虑、依赖、恐惧和消极情绪是造成护理安全意外发生的隐患。

2 影响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

2.1跌倒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伤害事件,是老年人群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自理的威胁甚大,给家庭和社会代来巨大的负担。

2.2误吸、误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喉腔黏膜萎缩变薄,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反射功能渐趋迟钝,肌肉变性,咽及食管的蠕动能力减弱。这些衰老性退行性变化容易导致老年人的吞咽功能障碍,并发生误吸。

2.3坠床 往往与老年人平衡感觉减退,纠正失衡的能力降低及避险反应能力减退有关,坠床常使老年人发生肋骨骨折等。

2.4烫伤 烫伤是老年人生活中一个极大的不安全因素。老年人发生烧、烫伤时创伤往往较深,且皮肤修复及再生能力较差,创面愈合慢,处理难度大。

2.5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常常是身患多种疾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同时, 老年人由于大脑出现退行性变化,易造成少服、多服、错服、漏服等现象发生。因此,老年人用药应特别慎重,必须合理用药,在用药剂量及间隔时间上,均需根据肝、肾功能做相应修改,才能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3 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对策

3.1防止跌倒 对老年人易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予以评估:一是评估老年人的自身因素,二是评估环境因素,三是评估社会因素。入院时填写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根据老年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2防止误吸的发生 (1)应及早治疗原发病即伴随症状;(2)选择合适的食物,食物应以半流质为宜。同时注意食物的温热适宜,色香味美,以增进食欲;(3)病人进食应采取舒适的,最好取坐位或半卧位。卧床病人应抬高30°~45°,利于吞咽运动,减少误吸的机会;(4)对于严重吞咽困难、呛咳及昏迷的危重病人,应及早给予胃管饮食;(5)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宣教。

3.3防止坠床 评估老年人存在发生坠床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护。

3.4防止烫伤 (1)严格检查设施的情况,使用热水袋水温不宜>50℃,应该外加布套,烤灯、热敷时要严格掌握温度和时间;(2)避免在床单位的桌上、地面堆放物品,以免打翻热水、热汤;(3)老年人在使用微波炉时应遵守操作规则,避免电磁波引起烫伤;(4)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切勿擅自触摸医疗仪器上的加热装置;(5)患糖尿病的老年人由于感觉异常,对温度不敏感,故应加强注意;(6)老年患者的肢体避免与过热的物品接触。如发生意外烫伤,应立即遵医嘱予以处理。

3.5合理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老年人用药品种不宜过多,尽量在5种以下。只有在药物治疗的好处明显超过风险的情况才可应用,以保证用药安全。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量,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停药。

3.6做好健康宣教 提高病人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预防。

4 小结

通过对住院期间老年病人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根据老年疾病的特殊性,探讨干预的对策,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老年住院病人的安全,维护老年人的健康。

参 考 文 献

第8篇:老年人跌倒护理措施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1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84-02

近年来,据医疗机构统计患者在医院内跌倒而引发的事故一直在增加。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护理质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2]。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以上,而且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可高达50%。跌倒不仅使患者感到恐惧和焦虑,而且跌倒后5%-15%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并发症,最严重的损伤是髋部骨折;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后期寿命会减少10%-15%,且生活质量也显著下降,约1/4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可在6个月内死亡。本研究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所发生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对策,减少跌倒事件发生,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护理部共发生住院患者跌倒事件43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分析指标包括:①住院患者方面:发生跌倒患者的年龄、性别、所住科室、医学诊断、患者发生跌倒后的后果。②护士方面:当班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跌倒患者共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77.9岁,50-60岁3例,60-70岁6例,70-80岁11例,80-90岁21例,>90岁2例。住院科室:内科12例,康复科10例,老年科15例,外科3例,五官科3例。

2.2 43例跌倒患者疾病类型 脑梗死14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4例,COPD4例,胃癌1例,脑外伤1例,脑出血1例,晕厥待查1例,肾病综合征1例,脑膜瘤1例,癌术后1例,倒睫毛术前1例,肛裂1例,双眼白内障术前1例,肱骨骨折1例,脑膜瘤1例。

2.3 患者发生跌倒的后果 各类骨折20例:左髋骨骨折1例,左胫骨外侧骨折1例,肘关节骨折1例,右手指关节骨折1例,锁骨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6例,肋骨骨折2例,腰椎骨折2例,肩峰骨折1例,肱骨骨折2例,骨折可疑1例;头部擦伤伴血肿9例;各类擦伤及淤青7例。

2.4 当班护士的基本情况 年龄:

3 讨论

3.1 年龄 本组70-90岁老年患者跌倒发生比例明显高于60-69岁的患者,这因为老年人生理功能随着增龄逐步衰退导致平衡各方面功能下降,而易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跌倒,与郝燕萍等[3]对384例老年人跌倒的研究一致。

3.2 疾病因素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常导致患者机体虚弱,反应迟钝。本组43例中脑梗死后患者由于偏瘫肢体无力、大脑锥体束受损出现平衡失调、步态不稳而致跌倒发生率较其他疾病明显高(43%);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发生率占20%。

3.3 发生时间 17时1分-23时59分11例,0时-7时30分24例,晚上至清晨护理人力相对不足时段跌倒发生率明显增高。

3.4 药物因素 本次调查中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占82%,老年人比成年人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老年患者经常服用的药物中,如镇静催眠药、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降血糖药、利尿药、血管扩张剂等,有些可使反应变慢或削弱认知能力,有些可导致低血糖、低血压,进而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

3.5 环境因素 住院患者对医院内的环境不熟悉,不能马上适应,偶而地面有水滑或稍有凹凸不平时,稍不注意就容易摔倒,防护设施非常重要,患者忘记拉上护栏或病床无护兰,没有陪护人员都增大了患者摔倒的机率。摔到最容易发生在床边和厕所,需加强注意。

3.6 患者对跌到危险的严重性的轻视,患者常认为即使跌倒也没什么大事,认识不到跌到危险的严重后果,常勉强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不原麻烦家属和护理人员,造成跌倒时有发生。

4 预防对策

4.1 对跌倒高危患者加强安全管理 ①在床尾悬挂红色警示预防跌倒标志,警示各级工作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在该患者活动时能给予协助或警告,高危患者列入重点交班内容,严格交班。②对有跌倒史患者要详细询问跌倒发生的时间、地点、致伤程度、有否使用过易致跌倒的药物等,重点预防,必要时专人看护。

4.2 建立适合老年人特定的生活环境 布局合理、安全,入室有充足的照明,避免灯光直射,最好有夜间灯且电源容易触及。地面应平坦,保持干燥。物品放置有序,通道无障碍物。走廊、楼梯、厕所和浴室要设扶手,特别是在意外发生而周围又无人扶时,扶手对于保持身体平衡能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

4.3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增强肌力、肌肉的柔韧性、步态的稳定性、保持平衡能力、增加灵活性、减少反应时间,是一种预防跌倒的最简便安全、迅速有效、并能被广泛接受的方法。而且其他各种形式的负重活动,即使是如站立、行走等日常活动对保持肌肉骨骼健康也有一定的作用。

5 小结

对住院患者实施高危评估,高危患者予警示标识,积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并在薄弱时段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有效地预防跌倒的发生,提高护理内涵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丽文,侯黎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上海护理,2005,5(3):1-3.

[2] 陈月娟,王荣,余小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上海护理,2005,5(5):56-58.

第9篇:老年人跌倒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危险因素;护理

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带来的改变如记忆力减退、感官功能衰退、反应速度减退以及体力下降均造成其自身受侵害力降低从而增加了在安全方面的受害率。作好老年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预防,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供周到的安全设施和护理,对促进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1 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

1.1 年龄因素 患者均为高龄老人,平均年龄83岁。据文献报道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而跌倒的概率随年龄递增,80岁以上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1]。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生理能力亦发生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器官的老化和功能的衰退。

1.1.1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使老年人反应迟钝,灵活性降低,速度慢,动态平衡控制能力降低。

1.1.2 老年人视力、视觉分辨能力下降,触觉下降,踝关节躯体感觉传入通常与地球吸引力中心位置不吻合。

1.1.3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骨骼肌系统能力下降,下肢肌肉力量下降,导致肌肉、关节移动功能减退,使老年人举步时抬脚不高,行走缓慢不稳,易引起跌倒。

1.2 病理性因素

1.2.1 老年患者患脑血管病后,临床特点为记忆认知功能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平衡能力差,导致身体应急适应性、协调性欠缺,易发生意外损伤。喉腔黏膜萎缩、变薄、喉的感觉反射,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咳嗽反射与喉反射减弱而导致误吸、易噎、易呛,造成窒息。

1.2.2 老年患者多病情重、病程长,长时间卧床易导致皮肤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卧床并发症。

1.3 药物因素

1.3.1 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病理因素,体内处置药物的能力发生改变,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资料表明:成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而60~79岁组为15.4%~21.3%,≥80岁组达25.0%[2]。利尿降压药、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降血糖药可能产生眩晕、低血糖等副作用;用镇静、催眠药后使反应变慢或削弱认知能力。也是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

1.3.2 我科老年患者每天均服药者占半以上,且平均一天同时服三种药者达31.3%。由于退行性变化,记忆力减退,使得老年人不能准确和按时服药,造成少服、多服、错服、漏服等现象发生。

1.4 心理因素 许多老年人害怕跌倒的心理限制其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升高。部分老年患者存在着“怕麻烦别人”的心理,也过高估计自己的体力,这些患者跌倒的危险性较大。

1.5 环境因素 环境常常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如:病房灯光昏暗或直射;地面不平或有障碍物,积水、太滑;家具多棱角;病床高度不适,无床档; 座椅不稳,无扶手靠背;厕所地面湿、滑或厕内无扶手; 床旁无呼叫器等。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进行风险评估 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护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评估、护理体查、精神症状及心理问题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等,根据评估分析患者。对于存在的高危因素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并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使用警示标识能提示患者注意某安全环节,明确告知患者应注意的问题,并纳入交班内容,认真做好交接班。

2.2 防跌倒护理

2.2.1 创造安全、舒适、卫生的病房环境 病房内、厕所地面要干燥无积水,浴室地面铺防滑地砖。走廊、卫生间设置扶手,便于患者行走。卫生间内设紧急呼叫机,便于患者需紧急帮助时使用。病房设施安全,灯光充足;床旁、走道处无障碍物。

2.2.2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症状,嘱患者在改变起床或起立时,动作要缓慢或稍坐片刻再直立,以防发生性低血压。

2.3 健康饮食护理 为患者提供无骨无刺的半流质或软食,食物温度适宜。进食时采取坐位或半卧位,食物量不宜过多,喂食速度要缓慢,让患者有足够的吞咽时间,必要时用鼻饲。

2.4 加强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比较固执,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承认自己老,生病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因此,护士要有耐心、爱心,对老年患者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关心、爱护。做到精心护理,细心照料,耐心解释,推心置腹的与患者促膝谈心,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保持良好的乐观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2.5 用药安全护理

2.5.1 遵循服药原则,服药时姿势要正确,应采取站立位、坐位或半坐位,以免发生误咽、呛咳。服安眠药者服后不宜再活动。服降压药后不要立即更改,以防性低血压发生[3]。降糖药服用后0.5 h准时进食。

2.5.2 严格掌握服药的次数,每天口服药按时分次发给,执行服药到口原则,以免造成老年患者误将全天药1次服下。服用药物品种多、数量大时宜分几次服。体积大时宜分切成小块吞服。若有金属包装的药物,由护士掰开药物后给患者用温开水送服。服务到位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服药过程不安全因素的保障。

2.5.3 向患者作好安全服药教育,耐心解释用药原则以及按医嘱正确服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说明擅自增减药物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2.6 加强皮肤护理 防止压疮及烫伤的发生。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体表皮肤感觉不敏感,护士除做好晨晚间的护理外,在使用频谱、微波、烫疗等治疗时要注意掌握温度、时间和距离。使用热水袋时要用毛巾或包布裹好,勤观察。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护士的安全护理意识是直接影响安全护理工作开展和安全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要有护理老年患者的艺术和技巧,关心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做到勤巡视、严观察、防未然,以达到帮助老年患者恢复和维持适当的健康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林琳,范文霞,李斌.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