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污染的危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产和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人类对从自然界简单获取的物质已不再满足。而科技力量的强大,使人们逐步掌握改变物质性质的方法,生产出各类新的化学品,化学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从轻微的皮疹到一些急、慢性伤害甚至癌症,危害更严重的是一些令人瞩目的化学灾害性事故,已经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一、化学品及其种类
化学品是指以石油、煤、矿物质、空气、水等天然原料,通过化学反应改变物质结构、成分、形态等生产出的各类产品的统称。
目前全世界已有的化学品种类多达700万种,其中已做为商品上市的有10万余种,经常使用的有7万多种,现在每年全世界新出现化学品有1000多种。
按照性质的不同,化学品分为性质稳定化学品和性质活泼化学品。
例如:氟利昂等化学品,化学性质稳定,因而难以被环境吸收或者分解;而性质活泼的化学品,如:硝酸盐、过氧化物等,因为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常被应用在化工产品中。
二、有毒化学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通常我们将进入环境后能够通过环境蓄积、生物累积、生物转化或化学反应等方式损害健康和环境,或者通过接触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和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称作有毒化学品。
在品种繁多化学品中,大多数的化学品都含有毒性,有的甚至为剧毒,这些有毒化学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极其严重。
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浓度及摄入量有直接关系,浓度越高,毒性越大;摄入量越大,对人体伤害越严重。有毒化学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包括三个方面:
(1)急性危害
急性危害是人体短时间内暴露于浓度很高的有毒化学品中,化学品迅速破坏体内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从而立即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2)慢性危害
慢性危害是长时间或反复暴露在低浓度的有毒化学品中,化学品的毒性在体内逐渐蓄积,由缓慢、细微的身体损害,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发展为某种疾病症状。
(3)远期危害
远期危害是有毒化学品的危害在短时间内不会表现出来,有些甚至要在后代中才能表现出来的危害。
据研究资料分析,人类癌症患者约有90%由有毒化学物质的作用引起的。有些癌症患者是由于职业关系经常接触有毒化学品而致癌的。
致突变是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导致生物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突然的改变,使其产生新的遗传特征(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三、人类受到有毒化学品危害的途径
1.呼吸污染的空气
工业废气、工业粉尘、汽车尾气等是导致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2013年1月中下旬我国大中城市的阴霾天气,致使PM2.5严重超过标准 ,达到重度污染程度,造成人们的呼吸系统严重损伤。
2.饮用污染的水源
由于工业废水的大量偷偷排放,导致河流湖泊的被污染。目前,我国70%以上的河流湖泊都遭受了不同程度有毒化学品的污染,2005年吉林的松花江污染就是典型的案例。而人们饮用被严重污染的水源,致使人们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甚至癌症,严重的导致死亡。
3.食用污染的食物
人们食用的食品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有毒化学品的威胁,例如: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三鹿牛奶的三氯氰胺事件、蒙牛奶的黄曲霉素事件等等层出不穷,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身体健康
1.慎用洗洁精
洗洁精是人工合成的洗涤剂,因为富含表面活性剂,而具有极强的去污能力。其成分主要是矿物油和动物性油脂,对皮肤刺激性很大,使用时必须戴手套。同时矿物油产品(石油衍生物)在自然界大多不能完全生物降解,沉积下来对环境污染很严重。
2.不宜食用染发剂与指甲油
化学染发剂中含有对苯二胺的物质,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质,会导致皮肤过敏、白血病等疾病。指甲油中含有毒色素、苯、甲醛、等致癌物质,因此,最好不要使用化学染发剂与指甲油。
3.慎用空气清新剂,少用室内杀虫剂
空气清新剂是通过散发香气来覆盖住异味的,其主要成分是乙醚、香精等原料,长期使用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室内杀虫剂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过量或不合理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长期接触杀虫剂,会引起神经麻痹、感觉神经异常及头晕头痛等症状。
4.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健康,远离香烟
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成分,如:香烟燃烧时产生的尼古丁,属于毒性生物碱。吸烟和被动吸烟都能损害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引起癌症、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
5.不随意焚烧垃圾
在露天焚烧垃圾,大量的烟雾既污染环境,又会产生有毒化学物质(二恶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质,会损害肝脏、生殖系统,产生癌变。
6.慎用药物
随着人类医药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依赖于用药物来抵抗疾病。许多人不合理使用药品或滥用药品,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损害肝脏、肾功能等。药品的危害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7.慎用含有添加剂的食物
关键词:化学工程;工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条件下,环境问题呈现出了可怕的形势,环境污染问题已慢慢的浸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而化学工业中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十分突出,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具有长远的影响,不仅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改善,更对化学工业健康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绿色化工技术阐述
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充当的角色十分突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化学工业生产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期望通过对化学工业生产方法的革新和改良,来控制化学技术中化学原料和废弃物给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和潜在的危害,因此,一定要减少排放有毒的废弃物,将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做好,使资源利用率得到充分高效的提高,对污染物的排放实行有效的限制,把绿色化学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作为前进的方向。
2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拓
(1)化学原料选取化学原料作为绿色化工技术开拓中的基础,能从根源上使污染源得到很好的控制,进而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对于绿色无污染化工原料并不是最佳的原料选取,其依然存在着缺陷,在生产的过程中依旧会产生污染物,给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生产中最好选用无毒的或是毒害相对少的原材料,不添加化学药剂的,比如,天然植物、天然农作物都是较好的材料选择。随着化学工业的兴盛,应该舍弃有毒害的材料,而选用无污染、无毒害的原材料,这样,才能在达到环境保护标准的条件下,使原材料成本减少,材料来源得到充分扩展。(2)化学催化剂选取化学工业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习惯性地运用化学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对化学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同时也会有大量的有毒废弃物排放出来,给周围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在面对具体的绿色化工技术开发时,应将焦点聚集在无毒无害化学催化剂研发上,以此为核心,使有毒废弃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另外,需要重视化学催化剂的选取要点,把无毒害或是毒害甚小的化学催化剂作为首选,从而接近工业绿色发展。在现阶段的化学工业中,众多研究人员在对无毒害催化剂研发方面的成绩令人们醒目,对烷基化固相催化剂倾向关注,它是一种无毒害,甚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化学催化剂,非常适合大力扩展应用。在此,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关于无毒害化学催化剂的研发,必须控制废弃物排放量严格符合规定要求,重视排放的废弃物循环使用这一点,使资源利用率有良好的改观。(3)化学反应选择性深化绿色化工技术具体钻研过程中,需要偏重深化化学反应选择性,进而达到加倍有效地实现化学生成物的提取,在确保符合减少环境污染标准要求的情况下,还可以使化学工业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更进一步改进资源利用效率。比如,在石油化学工业中,通常会运用烃类选择性氧化物,因为其化学反应极其易于发生氧化,在生成物产生方面存在着严峻的损坏与浸染。对此,针对化学反应选择性深化这一点,必须把防止产生损坏生成物的反应作为重点关注,进而使化学工业沿着绿色生产发展,消除对环境污染的潜在危害。
3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1)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的优点非常独到,不仅在冶金、海水淡化、废弃物处理等范畴被普遍的应用,而且也不会出现任何毒害反应,更不会产生任何的污染物。比如,在海水淡化中,通过清洁生产技术针对海水实行淡化处理,把海水里面的盐分和其他物质提炼出来,转化为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的水资源,所有环节中应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不会存在潜在的危害。(2)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通常在生物化工中比较充分的展示其优势,在实际操作应用中膜化学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其效果最佳。通过生物技术把很多可再生资源转化成有价值的化学品,比如,酶成分,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与环境中的化学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快反应速度,而且不会出现污染废弃物,其反应特点相对温和,在化学行业中使用意义相当深远。而在以前的化学生产过程中,通常是把动植物内部的有机原料作为原料,以后改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石油和煤炭。(3)环境友好型产品应用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拥有良好的环境十分的重要,因此,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环境的注重程度也越来越高,而环境友好型产品是针对控制环境污染问题而研发的一种摒除以往污染严重的产品。传统汽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相当普遍,传统汽油燃烧,不仅给大气带来严重的污染,更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对此,需要开发新型产品取代这种情况,环保型汽油和新型燃料和能源等迅速出现,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的增强。比如,酒精的生产,其原料以天然甘蔗为主,以新型乙醇汽油代替原来的汽油,在实际中应用非常普遍。环境友好型绿色产品,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对减缓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给环境造成了危害,导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使社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因此,发展绿色化工,将绿色化工技术恰到好处的应用到化学工程工艺中,不仅能高效控制环境污染,更能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关键作用,进而促使化工行业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作者:赖锦杰 单位: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很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重金属,在排水污水、废物时没有达到环保标准,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非常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护周围土壤,提高农产品质量,在处理中应用了化学固化方法,该方法价格成本低,处理方便,应用范围广。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治理;化学固化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222
1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
1.1 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危害分析
重金属对土壤和水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在自然环境中,重金属是不能被降解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到植物内部,这样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带来很大影响[1],不仅如此,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如果人类误食了这些植物,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重金属危害性非常大,人体的微量元素含量都是有限的,如果超标,对人体是致命的伤害,人体中的蛋白质,核酸会和重金属发生作用,进而导致人体酶活性的下降,严重的情况还会消失,最终导致核酸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甚至会出现基因突变的问题[2]。
1.2 分析当前土壤中的污染情况
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农业、工业、以及城市事故污染是重金属主要的污染来源。比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使用含有重金属的水体进行农作物的灌溉,或者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化肥农药,对周围的土壤都会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而在工业方面,比如选矿采矿,还有冶炼和锻造过程中,其操作的每一个过程都会产生重金属,在排放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中,如果不能很好的过滤消毒处理,那么水体进入土壤中,也会有严重的重金属污染[3]。在这种重金属浓度严重超标的情况下,会对周围的空气,水体,以及土壤造成严重的危害。而在城市当中,污水处理厂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污水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就进行了排放,大量的污水引入生活用水中造成污染。
2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化学固化分析
2.1 分析重金属固化的原理
为了避免重金属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持续的污染,在应用化学固化方法中,先要向被污染的土壤中添加固化剂,土壤中的活性就会被改变,这样重金属和土壤中的移釉素会相互结合,在外在形式下出现一定的固化现象,为了保证土壤有记性,迁移性等,必须进行化学处理,恢复土壤的活性。化学固化作用后,土壤中的元素都有很大的改变,最终做到对污染土壤的修复。
2.2 沉淀在化学固化中的作用分析
在土壤中放入固化原料后,在不断溶解中产生一定的阴离子,这些阴离子和重金属相互结合,之后就开始出现重金属沉淀,生物有效性等都开始降低。最为常用的固化剂有石灰石,作用机理是将土壤中的pH提高,这样在其中重金属元素发生沉淀,重金属在土壤中其毒性会随时浸出,石灰石可以减少浸出量,这样重金属就会被固定,不会将污染范围继续扩大,控制污染的进一步恶化。
2.3 吸附在化学固化中的作用分析
通过应用化学固化方式,使用的化学元素作用在土壤层中后,这些固化材料对重金属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原理是吸附剂对吸附质的质点有很强的吸引作用,但是处理中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其中的沸石是主要的添加剂,经过科学人员的研究,沸石具有特殊的Si-O四面体结构,该结构吸附性非常好,在物理吸附作用下可以将 Pb 、Cd等重金属吸附到表面上,这样重金属就被固定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2.4 分析配位在其中的作用
在固化过程中,会出现配位问题,不同配位表现的情况也不同,黏土矿物中层和层利用分子之间的作用相结合,这样在实际应用中,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其金属离子可以进入到这些化学元素的内部,和层间元素结合,之后会和SiO元素发生晶间的配合,黏土矿物添加到污染土壤中后,就可以有效降低重金属生物性和迁移性,这样就对这些污染土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化学修复。除此之外,这些改良剂还能和重金属离子发生很好的配位作用,将 Pb,Cd等重金属吸收,控制其对土壤的污染。
3 总结
通过以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化学固化研究,发现化学固化的作用非常大,其对重金属污染的处理非常强,效果非常好,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深入研究这一技术,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推动我国对处理重金属污染的技术和水平,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朋成,黄占斌,唐可,等.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化学固化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4(1):158-161.
[2]刘云国,夏文斌,黄宝荣,等.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固化技术与萃取修复技术的应用及修复效果(英文)[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4):129-135.
[3]景生鹏,黄占斌,景伟东.化学改良剂对矿区重金属Pb、Cd污染土壤治理的作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1):72-76.
关键词:大气污染 商品储存 危害分析 对策
1952年12月5日,英国发生震惊世界的“伦敦爆发烟雾事件”造成4000人死亡。这次事件不仅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同时也引发一个环境问题,即大气污染对商品的危害。伦敦烟雾事件对当时的建筑物、雕塑品和铁、石制文物都造成了很大腐蚀。
人类生存的地球被一层质量约为3.9×1015吨的混合气体包围,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大气的成分主要集中在下部,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异,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组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大部分在1千米-2千米以下的低层大气,处于大气圈的对流层。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工业、农业排放,交通运输以及自然界中火山喷发、火灾和自然尘埃。
大气污染物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它们是固体尘粒、水汽凝结物和气体。但是不管污染物是以哪种形态存在,它们都会对商品储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沾污性损害、商品吸附异味和化学腐蚀性损害等。
1、大气污染对商品储存的危害
1.1大气污染中对商品危害最大的就是腐蚀性气体。例如煤的燃烧以及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能使金属品表面不知不觉的发生化学性腐蚀;对皮革类的损害是使皮革强度下降、脆化;能使针织品纤维发黄、易脆、强度松弛。化学、炼油工业中产生的硫化氢能使银、铜等一类制品加速腐蚀,生成金属硫化物。氧化剂类气体则能使针织品类物质褪色、纤维强度降低;促使塑料制品老化;能使某些化工产品氧化变质。从表1可以看出大气污染物对部分商品的危害。
1.2如果环境温度降到露点或露点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迅速达到饱和。这时商品上积有的灰尘就会形成凝结核,促使水汽在商品上凝结使商品造成不同性质的损害。例如易溶性商品和吸水性商品会发生潮解、融化、结块、褪色、起皱、发软等物理性变化;化工、医药商品和金属制品的水解、锈蚀等化学变化;有机物商品的生霉、生虫等生物损害。
1.3大气中的灰尘经常直接沾污商品,尤其对浅色针织棉物品污损较为明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也由于静电也容易吸附灰尘,长时间就会使商品变脏。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视机等和其他精密仪器,机壳内灰尘落入也会加速仪器部件老化失灵。
1.4商品储存库房的灰尘,威胁着商品的质量,同时还威胁着库房的安全。库房内空气灰尘达到一定浓度,加上有的库房通风不良,灰尘之间会相互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燃烧爆炸。库房内电器开关积灰太多也会形成电线短路。
1.5汽车尾气中的氮氢化合物光产生蓝色的光化学烟雾,这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有毒气体,能腐蚀各种金属与非金属物品。
2、应对措施
由于以上原因,我国商品因大气污染的影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近年来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物质管理部门采取了如下措施来防止商品的污染。
2.1 合理选择库房地址。
2.2 建立密闭库房。
2.3 加强库房温湿度管理。
2.4 保持库房清洁卫生。
2.5 严格进行商品包装设计和杜绝商品储存。
3、结束语
实践证明,根据大气污染对商品储存造成的危害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改善产品的环境质量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健康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工作,总体上我国食品中化学物的污染 处于较低水平,合格率达到90%以上,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
但是,当化工企业发生事故或在短时间内向环境排放大量有毒有害物 质、造成环境污染时,可能造成特定时期、特定范围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 的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
不容忽视的是,化学污染物的品种日益增多,特别是管道泄漏、爆炸 等化工事件,往往会导致多种未知或已知的化学物进入环境,有些甚至没 有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化学污染经3种途径“入侵”食品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排放到水、土壤等环 境介质中,若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化工企业发 生事故后短时间内向环境排放大量化学物质,更会导致环境污染。环境中 的化学污染物可经过3种主要途径污染食品。
1.农作物吸收土壤、灌溉水和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有毒有害 物质在供人类食用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中“浓缩”。
2.环境中不能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食品,经生物链的 富集作用(即高等动物吃低等动物)进入猪、牛、羊、鸡、鸭、鱼等供人类 食用的动物体内。
3.化学污染物还可以在食品加工、包装、运输、贮存等过程中污染食品。
避害原则:平衡膳食,避免蓄积
人和动物如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可能会产生健康危害。根据损害发生 的时间,食品化学污染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分为急性或亚急性、慢性,急 性或亚急性食源性疾病又称为食物中毒。根据损害发生的性质,慢性食源 性疾病又可分为致癌性、非致癌性。
无论是意外事故导致的,还是种养 殖、加工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避免的 食品化学物污染,一般地说,不同食品 类别、不同化学物有其各自的污染特点。 如:二嗯英类化学物容易蓄积在脂肪含 量较高的动物性食品和生长期较长的捕 食性鱼类体内,重金属镉容易蓄积在大 米等谷类食品中。
因此,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预防 有毒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并引起健康损 害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平衡膳食”, 避免长期进食单一种类食物。而对于突 发性食品安全事件,应及时了解政府机 构的相关信息以及消费预警,发现 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关键词:环境监测;污染事故;危害影响;处理措施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迅速不断发展时期,随着生产活动的日益频繁,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其处理处置措施,是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与特征
1.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
1.1.1 剧毒农药和有毒化学品的泄漏、扩散
一般指有机磷、有机氯等农药因贮运不当或翻车、翻船造成泄漏及保管不当引起的泄漏,这些物质一旦泄漏扩散不仅会引起空气、水体、土壤等严重污染,甚至还会致人畜死亡。
1.1.2 易燃易爆物质的泄漏、爆炸
由煤气、石油液化气、苯、甲苯等挥化性有机溶剂泄漏而引起的这类环境污染事故不仅污染空气、地表水和土壤,而且这些气体浓度一旦达到极限后会发生爆炸。
1.1.3 溢油环境污染
指在油田开采与运输过程中由于井喷泄漏及其它意外造成的原油环境污染事故。此外,炼油厂、油库、油罐车漏油引起的油污染也时有发生。
1.1.4 非正常大量排放废水造成的污染
指含大量耗氧物质的城市污水或尾矿废水因垮坝突然泻入水体, 致使某一区域或流域水体质量急剧恶化给居民饮用水、工业用水、渔业用水造成困难的环境污染事故。
1.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
1.2.1 事故形式多样性
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多种类型,所含的污染因素也比较多,因此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另外,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和处置的各个环节均有发生污染事故的可能。
1.2.2 事故发生的突然性
一般的环境污染是一种常量的排污,有其固定的排污方式和排污途径,并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排放污染物质。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则不同,它没有固定的排污方式,往往突然发生,始料不及,有着
很大的偶然性和瞬时性。
1.2.3 事故危害的严重性
一般的环境污染多产生于生产过程之中,排污量少,其危害性相对较小,一般不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产秩序造成严重影响。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瞬时内一次性大量泄漏, 在很短的时间内往往
难以控制,因此其破坏性强,污染损害严重。
1.2.4 事故处理处置的艰巨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涉及的污染因素较多,一次排放量也较大,发生又比较突然,危害强度大。处理处置这类事故必须快速及时, 措施得当有效。因此,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监测,处理处置比较一般的
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更为艰巨与复杂,难度更大。
2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措施
2.1 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
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的突发性、持续性和累积性决定了环境监测任务的困难程度。当发生污染事故时,有毒化学品的污染程度和范围具有很强的时空性,所以对污染物的监测必须从静态到动态。
应急监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试纸法;
(2)水质速测管法;
(3)气体速测管法;
(4)便携式分析仪器测定法。
对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采取的处理处置措施是首先使吸入有毒空气的中毒者马上离开污染区,严重者就医诊治。现场工作人员应佩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 将污染物扫起至空旷地方深埋或收集后送回生产厂处理。若发生火灾,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2.2 爆炸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
经常发生的爆炸事故多是物质的化学爆炸。化学爆炸过程有极快的变化速度、可产生大量的热和形成气体产物等3 个基本特征。
2.2.1 应急监测方法
现场监测的目的是迅速判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范围。这对判断事故性质、事故能否再次发生或对人体的毒害程度等至关重要。检测事故现场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检测管分析技术已受到各方面的极大重视。它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适于现场测定,而且采样和测定一步完成,简化了分析步骤。
2.2.2 处理处置措施
发生有毒气体爆炸,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人员迅速撤离现场,有伤者和中毒者及时抢救;若伴有火灾发生,应急处理人员扑救时要戴好防毒面具,穿好化学防护服。
2.3 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
石油工业中的原油、燃料油、成品油在勘探开发及产品运输过程中, 对周围环境均存在着潜在的威胁。一发生溢油事故就对陆地或水面造成严重污染。
2.3.1 应急监测方法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与土样。现场采用红外分光测油仪对样品进行测定,现场测定与化验室测定相结合。
2.3.2 处理处置措施
采取措施降低溢油量,包括关闭产生溢油的各种阀门,修补管线。使溢出的油品局限在某一区域内,利用低洼地形汇集或进行堵截,防止外流、外溢。在条件合适情况下,就地燃烧。该措施除油效率高,
无须转运储蓄,适用性强,环境影响小。
2.4 农药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
农药属于有毒化学品,在其生产、贮运、应用等每个环节都潜在着对人类生活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害。农药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目的就是应用相应的分析测试技术快速确认污染物类型及组成, 为事故
应急处理处置提供依据。
2.4.1 应急监测方法
(1)比色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2)紫外光谱法。利用有机化合物吸收紫外光的特征,对有机农药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
(3)气相色谱法。这种方法应用范围广、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分离测定可一次完成。
2.4.2 处理处置措施
现场人员应配戴防毒面具及防护服, 尽快完成现场采样分析,以便迅速制定污染清除处理方案。及时组织疏散污染区域中将遭受污染的人员, 并根据污染程度设置警戒区域。对于事故现场清除的大量
污染物及处理物,应采用焚烧、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后再采用陆上抛弃处理法集中处理。
3 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危害及其影响
3.1 生命威胁与健康影响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重要危害之一是对事故现场人员的生命威胁, 一些重大污染事故都有人员伤亡。事故不仅对在事故现场的人员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还有可能对未直接暴露在事故现场的人们的身
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3.2 经济损失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仅直接经济损失巨大,而且污染后的长期整治和恢复仍需要花费可观的费用,其间接经济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
3.3 易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后,会对污染区附近的居民造成心理影响与压力, 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产秩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可能引起污染纠纷,造成某种混乱,危害社会治安。对引起大量人口被迫迁移的重大事故, 可能会带来相关的社会问题;某些污染还可能会引发国际间的污染纠纷。
3.4 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
重大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强度很大,往往会使某一区域的生态失衡,有的甚至造成长期的危害,致使生态环境难以恢复。
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
4.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首先强化预防措施, 尽可能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污染事故力争减少并消除污染事故的危害。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应急、事后监测并作出安全评价。
4.2 就近应急,建立应急监测网络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来势迅猛, 去得也快的特点,因此应贯彻就近应急的原则。即以各地环境监测站为基础就近应急,同时建立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省级站为支援、支持系统的应急环境监测网络。
4.3 加强应急监测的能力建设
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储备。一旦发生污染事故,能快速判断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组建专业应急监测队伍;加强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与实战演习,强化应急反应能力。
4.4 提高应急监测水平
重点解决环境应急监测中检测手段、仪器、设备等硬件技术。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污染因子的特性, 建立环境污染事故数据库及事故处理处置的查询系统,为实施污染事故的处理处置提供依据。
5结论:
总之,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仅要解决应急监测及处理、处置,还要实行紧急救援与做好善后工作,把污染事故的危害减至最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处理处置、紧急救援与善后处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在各级政府部门统一领导下,协调各方面人员密切配合行动,建立起由部队、公安、消防、卫生、安全、环保等部门参加的通讯、指挥、监测、救援的整体应急系统。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一旦发生污染事故,保证该系统能快速有效运行,全方位开展救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望钧.常见有毒化学品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技术与监测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2 吴鹏.环境监测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化学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一、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农业高速发展,各种化学物质如农药、工业污染物等不断进入生态环境中,化学污染日益加重,成为生态风险重要源头。为减少化学污染物的危害,对化学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并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十分重要。
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是评估一种或多种压力下有害生态效应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可能性的过程。现阶段研究得较多的是对化学污染压力的风险评价。我国化学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法标准,针对评价各重点环节的实用方法进行全面阐述的文献较少见报,而这却是风险评价者在实际操作中所关心的内容。本文对化学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应用性的探讨,重点针对风险评价四部分核心内容——危害识别、暴露表征、生态效应表征和风险表征进行综述。
二、生态风险评价的程序
1.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主要包括三个内容——风险源识别、受体分析和评价终点确定。通过对调查、监测和收集得到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确定造成风险的主要暴露源,并确定可能因此受到危害的对象——生物受体。评价终点是反映受体遭受污染物损害的指标体系,表征了生态系统的可测度特性,是风险管理目标的具体化和量化。
2.暴露表征
2.1暴露过程分析
研究暴露过程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与受体的特征。污染物对受体的暴露途径一般包括接触与摄入。接触是定量的,与受体接触压力的行为相关。摄入是受体对所接触污染物的有效吸收,与食物链、生物吸收因子、生物有效性、环境因子等因素相关。暴露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时间段,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通常将暴露时段上的平均强度作为暴露强度。
2.2暴露量估算
暴露量一般通过公式或模型来估算。以无脊椎动物和植物为食的野生动物,可通过暴露公式来计算暴露量。对于水生生物而言,疏水模型是研究有机物富集的经典模型,但由于过于简化,与在实际环境中有较大差异,目前多用于水生生态营养级较低、定量要求不高的水生生物,如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等[4,5]。对处于较高营养级的鱼类,根据其生理过程的研究成果,Nichols等[5]利用鱼体生理富集动力学模型定量分析了鱼体有机物富集的过程,研究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评估化学污染影响时,全面顾及整个食物网而不减少受体,有利于得到更准确的暴露量评估。Sharpe等[6]制定了估算食物网生物富集的框架,表征了水生物种、陆生物种以及鸟类的污染源及其转化过程。
3.生态效应表征
3.1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生态毒理学研究是生态效应表征的基础,主要通过实验室研究的生态毒性数据来建立剂量-反应关系。目前美国EPA建立了比较详尽的毒性数据库ECOTOX,主要是针对水生和陆生动物和植物的单物种试验,在美国的生态风险评价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国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毒性数据库,毒性数据的获取也多参照ECOTOX数据库。
3.2 生态效应外推研究
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剂量-反应关系往往不是通过试验直接得到的,而是应用外推的手段,来拓展实验室毒性数据的适用范围,解决某些数据无法获取的问题,从而建立剂量-反应关系。通常外推包括物种间的外推,评价终点间的外推以及不同场所与条件的外推。许多外推方法受数据库的限制,若缺少充分经验或对作用机理不了解,外推的不确定性很大[1]。
4.风险表征
4.1 定性方法
风险表征包括了定性和定量方法,定性评价所需的信息量少,评价结论包含的信息量也少,一般只有在低层次评价或者数据有限,评价无定量要求的场合中使用。Long等[7]对海洋和河口沉积物中化学污染物的生态风险阈值进行了研究,用风险评价的低值ERL(effects rang-low,生物效应几率50%)及中间值ERL-ERM分别表示有生态风险或偶尔存在生态风险,来评估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可能对生物产生的生态效应。
4.2定量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在生态风险评价中较为常用,主要包括风险商法、指数法和概率风险评价法,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风险商法。风险商法是用环境暴露浓度与相应效应表征中的毒性数据相比,得到风险商值。用于表征生态效应的毒性数据亦称为毒性终点值,通常选用半致死浓度值、半数效应浓度值、无可观察效应浓度值等。指数法主要有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使用最为广泛,它是1980年瑞典科学家Hakanson提出的针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8]。概率风险评价法是将环境暴露浓度和毒性数据的点估计用其分布的概率来表示,以计算风险存在的可能性。由于毒性数据是用概率表示,概率风险评价考虑到了不同物种受体间的差异,已被用来估计种群或群落暴露于潜在危害物时对这些物质的不良反应[9]。概率风险评价一般用图形来表征,常见的有概率密度曲线、联合概率曲线、累积分布曲线等。
三、展望
化学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也即将在国内外更加广泛地使用。展望未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发展趋势:
1.评价趋向于更大尺度与更高层次。环境污染的区域性与严重性,决定了大尺度评价以及更准确的风险定量是必要的。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设计了许多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白色污染等。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在初中教材中都做过初步和系统地学习。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不仅要给学生讲清SO2和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SO2和CO的产生及SO2和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而且结合先进地区的做法,进行渗透环保教育。例如,美国田纳西州一家化工厂,利用当地的高硫煤,每年节省了原油150万桶,通过回收设施回收了煤中99.7%的硫。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教师可结合1942年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体验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中增加了酸雨的模拟实验,有关酸雨的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由于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不是短期内就能够显现的,所以学生无法对酸雨产生的危害有强烈的震撼感,于是教材安排了用二氧化硫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替代酸雨,让学生观察其对新鲜的蔬菜叶、金属、大理石等物品腐蚀的情况。实际上,实验是将酸雨的效果进行了一些放大,在学生视野里铁钉、大理石逐渐蚕食,碧绿的蔬菜叶变黄、枯萎,这些变化无不让在场的学生触目惊心。经过一次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酸雨对我们生存环境破坏的事实,从而进一步理解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在自己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SO2和CO)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又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在化学课外活动中,感受环境教育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能说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②知道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调查研究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臭氧层受损和汽车尾气系统中催化转化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方法
调查研究、问题讨论、合作交流和启发讲授法。
教学过程
图片情景导入:展示几幅自然界美景的图片。
过渡:干净清洁无污染的环境多么美好啊!地球是宇宙的绿洲,它赐给我们蓝色的天空、洁净的大气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它是一颗罕见的“孕育了生命的星球”。如今,因为人类的行为这绿洲已经伤痕累累……
图片展示:展示几幅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图片
过渡: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质财富空前丰富的同时,我们的地球正在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关于这部分内容,前段时间我们同学分成四个研究性学习小组,选了四个课题进行研究。今天我们请每组选出代表到讲台上来进行汇报和交流。首先我,有请第一个课题组的代表汇报。
学生汇报1:研究性学习第一组的同学汇报课题1
全球三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受损、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危害,以及人类采取的措施。
师生点评汇报情况:
思考与交流:
①怎样的降水称之为酸雨?可用哪些化学方程式来简单表示酸雨的形成?
②在瑞典,CaCO3粉末被喷洒到受酸雨影响的湖泊中,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③臭氧层破坏的“罪魁祸首”是什么?臭氧层是如何被破坏的?
学生汇报2:研究性学习第二组的同学汇报课题2
汽车等机动车对大气可能造成的污染和治理途径。
师生点评汇报情况:
思考与交流:
①汽车所排放的废气中主要含CO和氮氧化物。为使汽车达标排放,可在排气筒中安装一个催化净化装置,使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两种无毒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你将如何用实际行动支持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学生汇报3:研究性学习第三组的同学汇报课题3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师生点评汇报情况:
思考与交流:
谈谈你是如何避免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
学生汇报4:研究性学习第四组的同学汇报课题4
化石燃料燃烧对大气可能造成的污染和治理途径。
师生点评汇报情况:
思考与交流:
火力发电厂用煤做燃料发电,为了减少燃烧时产生的SO2等大气污染物,你认为该厂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巩固练习:见幻灯片
结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气污染的危害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几种方法。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要依靠科技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化学工作者是大有可为的。改善大气质量、污水处理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等都要依靠化学方法,要依靠化学等科学的发展。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心声。希望我们一同来做环保的使者,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生活更美好!
师生一起品读小诗《我们与地球相依为命》
我们与地球相依为命
我们在这颗星球上生存,我们与地球相依为命。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个地球养育着所有的人。
若有人用一种手段去损害,
大自然便用所有的手段对所有的人
进行报复
若有人用一点儿爱心去保护
大自然便用所有的爱心对所有的人
给予照顾。
人人爱地球,地球爱人人。
对着太阳说我爱,我爱我在;
对着大地说我在,我在我爱。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①酸雨
②臭氧层受损
③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