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化的概念范文

商业化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化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化的概念

第1篇:商业化的概念范文

首先要表明我的态度,我支持后一种观点。我想简单说明一下什么是社会企业,什么不是社会企业,以及未来社会企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社会企业这个概念引进到中国,始于2006年。那一年,·尤努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创办的格莱珉银行以小额贷款的方式帮助了数十万穷人。格莱珉银行就是典型的社会企业,在此之前它已经运转了32年,类似的组织也早已存在多年。这说明事实往往比概念要领先,先有社会企业这种形态,然后才有社会企业这个概念。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格莱珉银行帮助了数十万穷人,但它本身并非公益机构。社会企业首先是一个企业,有盈利诉求,要照章纳税,也有股东分红。这和以比尔·盖茨基金会为代表的各种慈善基金有本质的不同,慈善基金会虽然也有资本运作,但本身不能追求盈利和分红,而且要以非商业化的方式,帮助那些有需要的穷人和机构。

社会企业和一般意义上的商业企业有何异同呢?通常的说法是,社会企业是以商业化的方式来实现一些社会目标;与此对应的是,商业企业主要还是以盈利为目的,不用关心社会目标——这通常被认为是NGO和政府要做的事情。不过,这种说法也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认为这类区分方法把社会企业的社会目标狭义化理解了。

什么是社会目标?通常的理解是包括环境保护、少年教育、穷人脱贫等带有公益性质的目标。但如果我们把视野稍稍放宽一点,就业问题、员工发展和客户需求都可以称之为社会目标。从广义的社会目标来看,许多商业企业都可以称之为社会企业,因为他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满足很多社会目标。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单独强调其社会企业的特点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企业同时具备了商业和公益特性。一方面,它的运作模式是商业化的,这保证了组织的专业性和运行效率,以及它在资金上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它从事的事业和公益事业贴得更近,也可以说,它是用商业化的手段改造了公益事业,使之更有效率和可持续性。

如果弄清了这个道理,就不用在意社会企业是否能追求盈利和股东分红了,利润和分红并不是一种“恶”。正如市场经济是一种手段,商业化运作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率的手段。通过商业化的操作来做一些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可以让这个组织获得更好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说当下很火的“企业社会责任”,很多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还停留在“捐款捐物”的阶段,而没有把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自身的竞争战略和能力联系起来。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不无尖锐地指出:“公司的公益事业并非那些首席执行官‘感觉良好’的问题,公益事业如果没有和公司的竞争力和技能联系起来,那么它应该是政府和慈善机构的任务。”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最直接的做法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履行“企业公民”的义务,做一个“好企业”。什么是好企业呢?马云的概括是:“好企业就是让客户满意,让员工幸福,让股东放心。”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把企业经营好,为顾客创造价值,同时善待自己的员工和股东,并积极为社区作贡献,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

第2篇:商业化的概念范文

虽然当前我国的云计算市场总量绝对值仍较小,但相关数据显示,其增长率高达73%,远远超过了全球市场25%的平均水平。用户对公有云服务的认知度、满意度都为我国云计算进入快速增长期提供了条件。近期,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为积极推动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运营颁布了多项实质性措施与优惠政策。作为我国云计算商业化道路的领航者,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光公司)通过在我国各地云计算中心的实践经验和最新推出“云商城”等带动云计算产业链整体发展的市场举措,正将云计算内藏的财富挖掘出来。

信息消费目标已确定

云计算商业化进程大提速

日前,国家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积极推动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运营,并要求各级政府将数据中心、云计算等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同时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数个“万亿级”信息消费目标的快速实现。

如今,云计算已逐渐从概念阶段,进入实践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与行业用户亟需高品质的云计算应用与服务来促进运营模式转型,提升经营能力,以应对新技术带来的颠覆式冲击。但是,企业与行业用户普遍缺乏获得云计算应用与服务的渠道,无法通过采购云基础设施、云计算应用等来构建完整的云应用生态系统。这就需要对云计算有深刻理解,并能构建云应用生态系统的厂商来提供整体方案和服务,帮助用户跨越云计算应用障碍。

曙光公司总裁历军表示:“曙光公司经过了艰苦的技术准备期、市场推广期。无论云计算概念有多么先进,或者理论层面的价值有多么光彩夺目,但用户并不屑于讨论停留在概念和理论层面的云计算,他们更关心云计算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如今,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发展,带领我们进入了全信息时代,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形态、运营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能够提供海量数据处理和富有弹性管理的云计算,则肩负起了人们对信息处理、数据价值挖掘的需求,其背后巨大能量正在被释放出来。”

云计算中心遍地开花

云商城再创新机

云计算只有走出实验室,成为经济车轮向前滚动的推力,这座储量无限的金矿才能吸引更多的淘金者。深谙此道的曙光公司在企业、社会、民生等领域,正逐一开拓云计算服务,并在包头、成都、哈尔滨、南京、无锡等多个城市建立了城市云计算中心。这些城市云计算中心不仅促进了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创新,还有机地和本地产业发展环境结合起来,为推动区域市场的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多重科技动力。

另外,依靠在全国各地的城市云计算中心积累下了强大的技术与运营优势,曙光公司掌握了包括云基础设施、云计算操作系统、云安全、云存储和云服务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与产品,其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已经给众多公共部门和企业用户带来巨大收益。此外,曙光全力打造的三条云服务产品线(高性能计算云、电子政务云和商业计算云),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推出了包括渲染计算、地震资料处理、虚拟数据中心租赁、协同办公等在内的数十项云服务产品。最新推出的曙光云商城,不仅有机地将云计算产业链串联起来发展,还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多个可选择的云服务内容,这项被业界称为云计算“超市”的服务,成为鼓励信息消费的典型案例。

云商城在云计算商业化进程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历军表示,云计算商业化主旨只有一条,就是将产品与用户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经过三年的运营筹备,曙光构建了独特的商业化模式。不同于一般网购商城,云商城不只是提供各类应用的购买服务,还能为用户构建整套云应用生态系统。ISV等合作伙伴扮演的角色是供货商,从这里,中小企业的用户不但可以购买产品或服务,还可以构架企业虚拟私有云或混合云系统。

云商城开放灵活

生态环境接地气

对一个成熟的云计算商业化运作平台来说,用户的应用模式应是多样化的。用户不仅可基于互联网使用曙光公有云服务,也可通过曙光的城市云定制虚拟私有云系统。云商城具有独具特色的运营系统,采用开放灵活的生态型模式以及“化云为雨”的接地气模式,能够快速整合合作伙伴资源,提供开放的应用生态系统,支持行业和企业客户需求导入和方案流程,提供从架构到运营的深度服务。

另外,云商城还采用三种合作模式,即租赁模式、合营模式和孵化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需求特点选择不同模式。其中,孵化模式特别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用户。通过深度合作,曙光公司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广阔的渠道和用户资源,并在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上,设计出符合用户自身战略的个性化商业模式。

云商城汇聚了曙光公司云服务成熟的门户、云应用生态系统,可以为商户提供云解决方案的验证平台和应用创新的孵化器,并构建有独特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技术架构和应用生态系统。云商城刚运行不久,就吸引了众多企事业组织的加入,包括方物软件推出的FronwarevDesktop云桌面系统、永中软件全力打造的优云移动办公平台、英才智搜的招聘管理云服务及简历精确云搜索应用、引跑(INTPLE)推出的中小企业客户价值管理云平台、辽宁众信同行将移动互联与云计算融合的全方位云服务平台,以及科大讯飞的语音云、为数字创意行业提供集群云渲染服务的渲云、爱乐优和莱科的智慧教育云、城市监测云、智能交通云等。

云商城消除了一些合作厂商缺乏后台设施的担忧,有利于他们开拓更多用户和业务。对于平台供应商而言,曙光公司联合了大量的SaaS合作伙伴,构建云平台生态环境,并提升整体服务层次。已经使用云商城服务的企业用户代表表示:“曙光的云商城采用开放、灵活的生态型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携手合作伙伴,在开放的平台上共享资源。根据我们公司的业务特点,云商城提供的需求导入和流程非常接地气,这种‘化云为雨’的商业化操作方式是我们需要的。”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介绍

第3篇:商业化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现代农作物种业;概念;内容;特征;对策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和最具高新科技含量的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现代农作物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先导产业,也是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现代农作物种业的概念,并明确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增强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自觉性,有必要对我国现代农作物种业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现代农作物种业的概念

农作物种业即农作物种子产业,是指由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作物育种与引种、农作物种子生产繁殖、加工、贮藏、推广、销售、质量监控及管理等环节构成的产业链条。

现代农作物种业就是现代化的农作物种业,是指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物质条件,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并具有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作物种业。

二、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内容

(一)农作物种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作物种业科学技术现代化是指在农作物种业的各个环节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种业科学技术,改善种子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场对种子产品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需求。其关键是利用先进的育种和制种技术武装农作物种业,加强农作物种业科技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农作物种业生物化、化学化和信息化。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作物种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作物种业的过程。农作物种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结合在一起的,其经济效益,取决于对自然力的利用和控制,取决于对农作物种子生理状况的改善和对其生长环境的调节。把农作物种业的各生产环节和技术措施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就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农作物种业物质条件的现代化。农作物种业物质条件的现代化是指以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种业投入要素,包括水、电力、农膜、肥料、农药、农作物种业机械等物质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农作物种业生产率的目的。其实质是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武装农作物种业,实现农作物种业机械化、电气化。生产工具是区别经济时代的根本标志,也是划分农作物种业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只有在农作物种业各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操作,才能为现代科学技术在种业中的应用创造必要的条件,也才能极大地提高农作物种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三)农作物种业组织管理现代化。农作物种业管理现代化是指运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农作物种业,建立合理的农作物种业经济结构,实现农作物种业生产经营的区域化、专业化、育繁推一体化。实现农作物种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就是要形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作物种业采用现代机器操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经营范围广,社会化程度高,必须相应实行科学的组织管理,才能协调农作物种业各生产要素之间、各生产部门之间、各生产环节之间、以及产前、产中、产后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果。

三、现代农作物种业的特征

(一)商业化育种。商业化育种是指种子企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投入研发资金,组织科研力量培育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活动。一是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产业紧密结合、目标明确、分工合理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使其成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品种培育、审定、繁殖生产、加工销售、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和有偿转让的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制和机制。三是建立市场化、工厂化育种模式,按照市场化、工厂化的要求设置育种流程,开展品种研发,并对整个育种流程实施程序化管理,开展商业化育种。四是强化企业在商业化育种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政策扶持和有效措施,调动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中的主体作用。

(二)专业化生产。农作物种业专业化生产是指种业生产(泛指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按照种子产品的不同种类、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在地区之间或农业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向专门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农作物种业专业化生产是种业社会分工深化和经济联系加强的必然结果,也是种业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农作物种业专业化生产包括种业企业专业化、种业生产过程专业化和种业生产地区专业化三个方面。农作物种业企业专业化是指种业企业之间实行分工,摆脱“小而全”的生产结构,形成生产规模化。农作物种业生产过程专业化是指将农作物种子生产的全部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企业来完成。农作物种业地区专业化又称种业生产区域化,是指在较大的地区比较集中地生产特色农作物种子。农作物种业专业化生产对地区专业化有特殊要求,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地域优势,科学规划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建立并严格保护优势种子生产区。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调整农作物种子生产结构,突出特色种子产品,确定种子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实行连片种植生产,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种子生产区域格局,从而创造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提高区域整体效益。

(三)产业化经营

种子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通过龙头组织的带动,将种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用利益机制紧密联结起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使种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把我国传统的种业改造成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种业,建立一个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以及管理等环节有机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化体系,并且使这个体系中的种业企业在市场环境下,为实现其产业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经营活动,其本质是种子生产经营方式的贸工农一体化。这种经营模式通过发展种子加工和贸易,把产加销融为一体,使市场带动种子生产,从整体上推进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的转变,是加速种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这种经营模式能够实现种子产品增值,有效地提高种业的经济效益。

(四)社会化服务。现代农作物种业社会化服务是指为农作物种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提供的服务,包括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生产资料供应以及农作物种子加工、销售等各项服务。种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容是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形成农作物种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作物种业提供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全方位综合配套服务:一是科技服务,包括科学研究服务、科技指导服务;二是市场服务,比如市场信息服务、资本市场服务、品种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三是金融服务,包括银行贷款服务、保险服务、风险投资服务;四是法律服务,如种子生产经营中矛盾纠纷的解决。

(五)科学化管理。农作物种业科学化管理是指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使农作物种业的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紧密的联系和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建立高效的现代农作物种业管理体系,提高农作物种业的经济效益。其实质是建立监管、调控和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机制和模式,将科学管理贯穿于各部门和各个环节,把科学管理落到实处。科学化管理要求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优化管理手段,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职责,使管理质量和效率得到全面提高。在宏观上,建立与现代农作物种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种业支持保护体系、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通过经济杠杆和手段调控种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通过种子储备等手段调剂种子余缺和丰欠,平抑种子价格。在微观上,一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科学化,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实现市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种子市场准入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为种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三是实现品种管理科学化。健全品种测试、审定、保护和退出制度。四是实现质量管理科学化,强化品种试验和种子质量检测。五是实现管理方法和手段科学化,将经济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现代种业管理中,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四、发展我国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对策

(一)加大种业投入力度。加大对科研单位基础研究、企业商业化育种、种子基地建设、种子管理体系的投入,推动制种保险、种子储备等政策落实。一是加大对种子科研单位的投入,增强种子科研单位开展基础性和公益性科研的实力,使种子科研单位集中精力搞好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二是加大对 “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投入,支持引进国内外先进育种技术、装备和高端人才,并购优势科研单位或种子企业,促进“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加大农作物种业基础设施投入,按照“确保供种数量安全、种子质量安全、品种种植安全、种子产业安全”的总体目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育种创新、品种测试和试验、种子检验检测和种子生产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设商业化育种基地,购置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和仓储、运输设备,改善工程化研究、品种试验和应用推广条件。初步构建集育种创新、种子生产和监管服务等功能配套齐全、运行顺畅高效的现代种业基础支撑体系。四是加大种子管理体系投入,保障种子管理工作经费,强化各级农业部门的种子管理职能,健全种子管理机构,提高种子管理体系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强化种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定推进科研单位与商业化育种、与所办种子企业“两分离”,以此推动科研单位加强基础性研究、企业加强商业化研发“两加强”。搭建合作平台,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基础性研究与商业化研发“两合作”。完善国家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体系,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研究,鼓励种子企业大力开展商业化育种。支持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育种资源,在品种研发中重点发展商业化、工厂化育种模式。创新科研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改进现有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评价方式,修改和完善商业化育种成果奖励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评价体系。在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方面探索建立品种权转让交易公共平台,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三)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确立种子企业的市场主体和商业化育种主体地位,通过实施种业发展基金、生物育种、行业科技等项目,推进企业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按照“资格认证、定期复审、优进劣退”的原则,择优支持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支持从事商业化育种的科研单位或人员进入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研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商业化科研资源向企业流动,强化产学研结合。开辟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加快企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和优秀企业家的培养。

(四)强化供种保障能力建设。科学规划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建立并严格保护优势种子生产区。加快推动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西北、西南、海南等优势种子科研、鉴定、育种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用地保护,制定和实施甘肃杂交玉米制种、四川杂交水稻制种、海南南繁育制种三大种子基地建设规划。实施基地建设项目,加快提升种子生产设施化水平,鼓励种子企业采取与制种合作社联合协作等方式建立一批相对集中并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和现代化的种子加工中心,增强种子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国家和省两级种子储备制度,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五)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坚持依法治种,健全品种测试、审定、保护和退出制度,着力提升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的市场监管能力,加强种子市场准入管理和监督检查,强化品种审定与新品种保护,加大品种退出力度,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加强品种管理和质量管理,搞好种子信息调度和市场监测,搞好供种余缺调剂,为种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庆才.发展现代大种业迫在眉睫[N].重庆日报,2012-4-22(2).

[2]邱军.加快推进种子产业化,做大做强我国种业[J].中国种业,2010,(10).

第4篇:商业化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3-0135-02

近年来,我国以竞技体育为依托的体育比赛市场日趋成熟,商业化运作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我国积极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从而使我国的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得到了很大进步。

同时,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各类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迈出了相当重要的一步。然而,与职业联赛相比,我国各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就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 相关概念

1.1 高 校

高校即为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而所谓高等教育就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可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二者对各自领域的学生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学历教育又可以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目前,这三种教育中,研究生教育级别最高。

1.2 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是具有项目管理性以及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并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形式一般会受到规则、习俗和传统的影响,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 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的程序

2.1 设置机构

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一定要注重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并且要随着赛事规模、性质以及历史传统文化随时变化,从而更加有利于体育赛事的进行。

2.2 统筹资源

在体育赛事开始之前,相关人员要根据赛事具有的市场资源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统计、整理以及分类,做出最正确的评估报告,以免后期实施出现不可弥补的问题,使学校、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巨大损失。

2.3 目标确定

体育赛事商业运作的目标即为能够实现多少体育赛事收入,其运作会不会给学校、赞助商带来经济利益损失。只有在事先制定明确的目标,赛事开始后才能按部就班,将每一步都做好,使赛事达到完美。

2.4 确立规则

从目前来看,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的关键是实现“等价交换”,因此,体育赛事商业运作规则的制定一定要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注明主办单位,使规则具有权威性和统一性,让赛事顺利进行。

2.5 制定并实行方案

高校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方案的制定是极其必要的,有了方案,体育赛事才能顺利进行。而且所制定的方案要包括市场开发总计划,要有市场开发目标、对象等内容。同时,在体育赛事进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赛前制定的规则,将这些规则运用于实际,使赛事进行的更加顺利,让赛事举办的更加完美。

2.6 评估总结

在赛事完成之后,相关人员要对这次赛事进行档案建立,并撰写评估报告。将这次赛事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报告。

3 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程序的方式

3.1 体育赞助

体育赞助就是某一组织或个人向某一体育资产,付出一定数额的现金或实物,作为与该体育资产合伙参与开发以达成各自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商业行为,其可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解决举办体育赛事学校资金匮乏问题,从而实现双方共同利益。

3.2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体育商业运作最重要的一部分,若没有做好前期的计划工作,则可能会失去赞助机会。在计划阶段,体育赛事运作者要寻找有实力且可能为其提供赞助的企业,并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吸引这些企业,让他们为体育赛事提供赞助。

3.3 销售阶段

在这一阶段,体育赛事运作者要和一切有可能的赞助商进行接触,了解他们的实力,筛选出适合的企业,并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让这些企业为学校的体育赛事提供赞助。

3.4 回报阶段

在体育赛事结束之后,赛事运作者要按照承诺给予赞助商利益,并与赞助商保持联系,让赞助商继续支持本学校,从而解决体育赛事商业运作中出现的企业赞助延续性差的问题。

3.5 效用评估阶段

体育赛事运作者要在体育赛事结束之后即时统计赞助效果,看是否达到预计效果,若未达到,需清楚差距在哪,并做出分析,争取下次做到更好。效用评估的基础是传播价值,体育赛事运作者要将赛事的价值传播出去,让学生以及赞助商对赛事有更好的了解。

4 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发展越来越快,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仅在个别级别高、具有影响力的高校中出现,而且规模一般较小,无法实现全面的商业化运作。

其问题主要有:形式单一、资金投入少、内容空乏,同时赞助企业单一、项目有限,而且无法保证赞助商的利益,从而导致企业赞助的延续性差,使得高校体育赛事商业不能良好运作。

各高校要重视这些问题,并制定一定的解决方法,让高校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良好运作,使高校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5 结 语

高校体育赛事的商业运作是由于高校体育教育经费不足而演变出来的。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市场不断发展,日趋成熟。其目标越来越明确,内容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有了很大进步。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可以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扩大学校的对外交流,提高学校的影响力,让学校有更大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让企业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在市场上有更有利的竞争优势。从而使高校和企业达到各自的目标,取得各自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国营,王伟.高校体育赞助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4,(6).

[2] 陈颖川,徐武,吉建秋,等.商家赞助校园体育竞赛的影响效应[J].体育科 研,2004,(5).

[3] 韩开成,房淑珍,张晓春,等.论高校体育赞助的制约因素与营销策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2).

第5篇:商业化的概念范文

提起智能硬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机器人?苹果手表?无人机?马丁飞行包?钢铁侠?这些带有一些科幻色彩的产品都属于智能硬件的范畴。玩转智能硬件的人,都试图将只有在大片中才会出现的炫酷场景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去。但到目前为止,即使是谷歌眼镜,抑或是苹果手表,都还未能满足人们脑海中概念性的想象。现实距离那些随手一挥就能实现目的的电影场景显然还相去甚远,日渐流行的各类手环至今已花了三年的时间,也才刚刚培育起消费者的佩戴习惯。

尽管目标遥远、路途艰辛,但智能硬件的玩家们显然冲劲十足,他们努力地让那些大片中才会出现的科幻逐渐发生着。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智能硬件领域投资人的身影。对于智能硬件,他们的甄选标准是什么?在投资的过程中,他们最看重的又是什么?为此《东方企业家》杂志对纪源资本合伙人于立峰进行了专访。

从平台型智能硬件产品切入

智能技术投资的切入点在哪里?我认为在于平台型的智能硬件产品。曾经有一本书叫《奇点临近》,讲的就是关于智能技术的投资,认为这是未来的一个入口。我觉得现在不是一个奇点临近的问题,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过程。

在智能技术投资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智能技术投资是否太早了,是不是会死在沙滩上?第二个问题是去年以来,以智能家居为典型代表的所谓智能产品的投资出现了大量同质化、低价化的趋势。第三点,现在都在讲“互联网+”的概念,这个概念和智能技术产品投资的概念到底怎么才能融合到一块?

我们强调互联网+,不能只是看到了浅层,只看到交易和服务环节的东西。“互联网+”再往下发展,一定会涉及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等深层次的东西,那么它的入口和碰撞点究竟是什么?正是智能技术。工业4.0,就是工业生产环节的柔性化、智能化,再往前推,就是单品的智能化,这些智能化的单品一定要有平台性功能和数据功能,同时还要能够商业化。

智能技术的发展本身是有个过程的,必须是从周边技术的成熟到应用市场的成熟然后到产品,从以智能家居为代表的民用产品到工业领域到国防领域甚至到一些2B端领域的逐步递进的过程。所以说从智能技术投资的角度来讲,还有一个问题:究竟是投技术还是投产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技术和产品实际上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不能简单地选择其一,从过去芯片的发展历史来看确实会有一个碎片化、市场分散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投硬件产品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必须具备智能化、平台化、商业化

为什么我们会把平台型的智能产品作为切入点?首先给出一个平台型智能产品的定义,我认为它至少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智能化,它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硬件产品。另一个说法叫做运用新的智能技术,即植入很多先进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所谓的人工智能、VI、环境感知、语音识别等。

第二个特点是平台化或入口型,要是平台型或者叫入口型的产品,需要具有连接各种设备的功能,是一个信息流的入口,也具备大数据的功能。

第三点是商业化,智能型硬件产品需要是商业化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可能的一种产品,即所谓的智能型硬件产品从极客到商品的转化过程必须要完成,或要有商业化推广应用的可能。换句话说它不能仅仅是一个极客的小众群体玩的东西,虽然这也可能对人类未来的智能型产品或者智能技术的发展有极大的探索、促进作用,但是这不是一个投资机构的选择项目的投资标准。

这三点是我对判断是否投资一个智能硬件产品的最基本要求,但阶段可以不同。我们最近投了一个叫做深之蓝的海洋设备公司,他们从事小型的水下无人智能运动平台的研发和生产,说简单一点就是“水下无人机”。从智能技术方面来看,它具有水下自主航行潜器的功能,植入了测扫仪,包括盐度、温度和洋流等数据的传感仪。此外,还拥有通讯模块,民用型可以跟GPS进行通讯,军用型可以与北斗卫星系统进行通讯。但这种产品其实刚刚打磨出来,还并不是很完善,这种水下无人潜器,没有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是不可能形成大数据的,虽然它现在没有,但它具备这种技术接口和功能的可能性。

极客型产品完成商品化才能成功

我们其实看过很多智能硬件的产品,但是真正放手投下去的并不是特别多,这是有原因的。首先要有真正的市场需求和商业化过程,这个过程要比较短,其次,团队也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有时候给我印象很深、视觉效果很炫、很震撼的智能硬件产品,可能并不是我的投资目标。举个例子,我们投资的天智航手术机器人,第一眼看去它并不是很炫,给人的感觉其实就是一个医疗器械,但是深入了解之后就觉得很好,这样我们才会投。

第6篇:商业化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单病种 限价广告 市场化与商业化 国际比较 卫生立法 执行力

一、单病种付费及其衍生广告

我国单病种付费理念源于国际先进的以病例组合为基础,以标准化管理为其实现形式的DRGs付费方式。作为一种付费形式试点,单病种在国内已历经20余年的尝试,至今仍是试点。

单病种付费又称按病种付费,即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法,将住院病人按诊断分为若干组,每组又依据疾病的轻重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合并症分为若干组,分别对每一组的不同级别定价,按这种价格向医院一次性支付。按病种付费是美国政府于1976年将研制成的一种新型的病例组成Case Mix分类方案――诊断相关分类法DRGs与新的付款方法PPS相结合而形成的,将传统的实报实销付款制改为预定额付款制,在支付方式中属于供方支付方式。DRGs是PPS的奠基石,它与PPS相结合形成单病种定额付费制作为对医院出院病例费用补偿的依据。

DRGs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DRGs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标准的制定,达到医疗资源利用标准化。有助于激励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迫使医院为获得利润主动降低成本,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诱导性医疗费用支付。

虽然单病种研究与推广经历数十年,但现在依然进展缓慢,究其原因,在于各个利益集团的博弈。然而近年来单病种的一种实质衍生物(Spin-Off)――基于价格与疗效宣传的手术、治疗医疗广告行业却异常火爆,其中假冒伪劣广告层出不穷。其中所涉及到的伦理与利益,市场化与商业化,视觉冲击与心理碰撞,传统价值与现代观念的矛盾冲突值得我们深思。

医疗限价广告的例子不胜枚举,广告形式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户外平面媒体、车厢站台流动广告,特别是流产、美容、特殊病种广告泛滥。据统计,不少城市85%的公交站点及车厢广告都设有人流、美容、特殊疾病的医疗广告。例如,“无痛人流”的广告已悄悄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中,报纸、广播乃至公共汽车上,无处不在的广告似乎在不断地告诉人们――人流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会让孩子们认为人流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那么对“性”就更感到无所谓。一些不负责任的宣传,对女性尤其是生殖健康知识缺乏的青少年造成的影响实在太大。

令人感叹的是,病种限价管理推出数十年不见火爆,而以限价为幌子的特殊病种项目却结合传媒铺天盖地地吸引着民众的眼球,麻木着民众的神经。

二、广告特征及对单病种管理影响

该类医疗广告的共同基本特征包括:煽动性甚至暧昧的语言、画面;均包含病种定价、优惠政策、低价承诺,而实际诊疗费用远高于宣传价;对于疗效的过度宣传以及利用所谓知名专家、医师代言(违反医疗广告的现行规定)。

虚假广告商业操作手段一般有:公然造假,无中生有;准备多个广告方案,随时准备偷梁换柱;送审规范版本,套取广告批文;召开专家咨询会,断章取义地利用专家证言;鱼目混珠,用一个广告审查批文推出多个广告版本;伪造低价假合同,对付工商真处罚。

对于试行单病种管理的医院来说,这类广告的影响力无疑还是很大的。例如自从2006年5月广州市4家三甲医院推出限价以来,记者从市第一、第十二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妇婴医院了解到,到6月21日为止,广州三甲医院中率先推出单病种收费的4家医院总共接收到单病种病人230余人。其中最多的是妇婴医院,为189例,不过大多数人都是选择价钱最低的无痛人流项目,占了该院所有单病种项目的80%;而其他3家医院的单病种病人多则13例,少则只有9例。

三、医院广告管理的国际比较

1、法、德、日医院广告管理

(1)法国:医院不许做广告。在法国街头、报刊和电视上看不到医院广告,因为法国法律规定医院不许做广告,这一规定对公私立医院都有效。医院属于社会福利事业,法国卫生部的全名是“卫生和社会保障部”。如果医院做了广告,也是法国医疗评估局做的,其公布的评估结果就是广告。

(2)德国:规定严格。德国联邦卫生部是德国2260家医院的管理机构。德国于1994年修订颁布的《医疗广告法》对医院、药品及医药设备等的广告做出了严格规定。有关医院的广告规定是:医院只能做“形象广告”,只能在报纸、杂志、路牌、橱窗、网络等上出现;广告内容必须与营业许可证中核定的内容相符,不能介绍未经临床验证的诊疗方法等;广告语上不能出现“特色”、“领先”等“表扬词语”;此外,不能出现“专家”等非医学专业技术职称用语,做广告的名人必须是此产品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如有虚假成分,消费者可据此索赔。

(3)日本:医院的广告非常简单,一般只有地址、电话、就诊时间和治疗项目,没有保证和承诺,不公布成功病例,没有院长的履历;医院广告没有多余内容干扰患者的选择(美容整形例外),日本禁止医院广告宣传其医疗效果。日本《医疗法》规定,原则上禁止医疗机构以任何形式做广告,但根据客观现实有些情况可例外。如,某医院出台了新的服务项目――可用信用卡结账、双休日也能就医、提供上门服务等。一般来说,医院不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做广告。日本对医院广告有三大禁令:虚假广告,比较类广告(与别人比较),夸大性广告。如有违反,将处以6个月以下拘役、30万日元以下罚款。

2、中国现状

我国目前医药、医疗广告问题可谓触目惊心,医疗广告违法率为78.33%,高居各类别产品、服务广告违法率榜首,医药广告的违法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2004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测了50个电视台(频道)的41281次药品、医疗器械电视广告,违法率为59%;2004年6月至8月共监测98份报纸的7315个药品广告,违法率为95%。

2004年,北京市工商部门检查了各类户外医疗广告21841块,发现存在违法问题的有20610块,占所有医疗广告的94.4%,其中涉及违法广告的医院更是多达41家。

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04年6月至11月,部分报纸药品广告违法率竟然高达95%。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大了对重点媒介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监测检查力度。截至2004年11月底,共公告批评违法药品广告8369个,移送工商查处的违法广告11913份。

国家工商总局2004年5月公布了2004年第一季度医疗广告监测情况,其中部分报纸以新闻报道形式医疗广告的违法现象严重。此次总共对全国医疗广告较多的63份报纸进行了监测,共检查医疗类广告近5000条,其中发现违法广告3000余条,违法率为66.3%,利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医疗广告的现象严重的报纸有10家。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告监督司的数据统计,2003年的药品广告比上年增长了34.16%,年投放额达到127.48亿元,占广告总额的11.81%。在违法广告类别中,药品广告、医疗服务广告、食品广告的违法率居前三位。

据央视市场研究公司监测的598个电视频道和574家平面媒体医疗广告投放量数据,2005年、2006年医疗广告投放额占其总广告投放额的10%以上,少数媒体甚至达到50%以上,医疗广告现已成为不少媒体单位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

四、医疗限价广告的伦理学思考

以流产广告为例。在所有伦理道德问题中,再没有比生与死的问题更加迫切、也更具争议性了,而在生与死的问题上,最关乎生命的则是堕胎的问题。堕胎是由孕妇本人或别人(一般是医生或助产士)有意施行的人工流产,在婴儿出生前结束妊娠。由于在堕胎时要用药物迫使子宫颈扩张,这样会严重伤害子宫颈,以致不少女性在第二次怀孕时由于子宫颈太松而小产。此外,手术时的意外也会带来严重和永久性的损伤,例如手术仪器穿过子宫壁都会使子宫受到无可复原的创伤,甚至导致绝育。而堕胎对女性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在心理上的内疚、后悔、恐惧、羞耻、抑郁等情感损害。

美国自从1973年才开始堕胎合法化,此后堕胎话题争议不断。目前美国作为一个各州分立的国家,在有些州可以进行安全合法的流产,而在另外一些州这样做则是非法的。流产话题甚至是现任总统布什在总统竞选时有力的政治资本。布什政府2002年1月对还在母体中培育的胎儿进行重新定义,新的定义为“未来的孩子”,这显然支持了堕胎反对者。布什形容有关法例很重要,可以杜绝一种令人厌恶的做法,也可在美国建立一种支持生命的文化。虽然有些州的做法显得过激,但其理念譬如“在世界历史上,对于文明的真正考验是看人们怎样对待社会上最弱势和无助的群体。未出世的孩子是我们社会中最弱势也是最无助的人”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五、讨论:市场化与商业化

上述现象实质上反映了医疗卫生与新闻媒体讨论不休的问题:市场化与商业化的问题。医改不成功的大讨论中,不少观点将矛头指向医疗产业的市场化,但是市场是无罪的,这一点必须明了。

市场是相对于计划的一个概念范畴,本身是提供商品交换的一个场地概念。广义的市场概念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以其自由性、竞争性、事后性、交换性与计划的事先性、规约性、排他性和调控性相区别。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假设是:经济信息完全和对称的假设;充分竞争市场的假设;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假设;企业与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的假设;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假设;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的假设。市场本身在自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是一个纯自然概念,无所不在,浑然天成,永远充满活力。不同市场间的差异在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有效程度和充分程度的差异。而“市场化”是与我国中央政府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呼应而产生出的本土化概念,英文中并没有直接相对应的词组,国外学术界也没有这样的提法。

“商业化”是与“国有化”相对的概念。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韦伯辞典上定义的商业化是指通过销售、制造、展示或应用产生收益,具有潜在增值能力的某种东西。故而商业化的进程在于其商业行为的系统化、程式化,以增值、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以这一点为前提,正如恩格斯所言,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即将被揭开,露出“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流产、性病等广告已经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民众司空见惯、麻木不仁的地步。

“在市场化过程中,许多媒体的社会责任被淡化,利益驱动让一些媒体丧失良知,品位低俗。对当前泛滥的人流广告、不孕不育广告而言,在相关法规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传媒本应该承担起社会良知的责任?公共媒体刊登广告,其实是在用自己的公众信任度与广告商作交换,如果媒体没有坚守社会责任和道德的底线,那么迟早会有公信力丧失的那一天,到那时,这个媒体也将不复存在。”南昌大学新闻系副教授许亚荃道出了他的忧虑。

但是这位学者还是忽略了两个方面,也就是本文作为结论提出的解决途径:市场化是无错的,问题在于政府、部门干预不足和过度商业化;类似广告的医疗单位的责任应予以追究。良知和伦理的约束力是有限的,卫生法律立法与执行力度要加强。纵观建国以来的相关政策法规,映入眼帘的尽是“通知、办法、意见、决定、解释、条例、规范、公告”等层次较低、变通性大的字眼,上升到较高法律层面的寥寥无几,与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的立法差距迥然,这个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参考文献】

第7篇:商业化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文学商业化;市场经济;历史趋势;《哈利・波特》;盛大文学;精神需求

中图分类号:I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046-02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社会全面转型,市场经济体系确立。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技文化的深刻变革,文学相应体现出种种新变与发展态势,文学的生产创作由政治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对此,我们要摒弃传统意识,对于文学商业化这一新态势给予理性认识和评价。

一、文学与商业化:矛盾与统一

在艺术的生产过程中,作家的艺术个性、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文学的市场化、商业化并非截然对立,而是有着相互融通的广阔空间:艺术个性需要市场平台来来实现,而市场的繁荣与兴盛也需要艺术个性来保证。

市场语境下的文学作品具有两重属性:一是商品性,二是精神性。前者讲究效益,后者彰显精神价值。只有具有这双层属性的文学作品才能在市场环境中生存。

但是文学的商业化并不等同于纯粹的商业化写作。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是:文学商业化的主体依旧是文学,并且是具有精神价值的文学。助体是商业,也就是说商业只是辅助文学实现并扩大其审美价值。而商业化的创作就是单纯的以商业利润为目的了。有些作品只注重了商品性而忽视了精神性。虽能一时畅销,但因精神内涵的缺失,终究昙花一现。因为它把文学的美感和社会教化功用抹杀掉,代之的是极端的庸俗化。而庸俗化和文学的精神性从根本上是相悖的。

文学的商业化具有两面性,但究竟是良性还是劣性,需要我们认真把握和运用。商业本身并不是不好,只是目前运用的不好。商业渠道扩大了文学作品传播范围,可为艺术价值高的作品赢得更多读者,因而对于文学抱有较远大理想的作家是一种鼓舞,使他们更愿意在寂寞中继续努力,有可能产生许多“优秀示范作品”。

二、文学商业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实中文学商业化所呈现的负面效应,使得文学界与学术界对文学的商业化运营机制表现出高度的警觉和责难。其中尤以纯文学为甚。纯文学的作家大多追求着“出淤泥而不染”,极力的避忌自己作品的商业化。但是这种“高尚”并不值得提倡,甚至是应该摒弃的。因为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报刊、出版社普遍改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文学作品作为商品被全部推向市场,这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历史事实。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唯有参入到市场中,参加竞争才能生存。

文学家们拒绝文学商业化就是拒绝进入市场竞争,其结果就是文学越来越被边缘化。从表面看,中国的文学市场是非常繁荣的,但是若从市场份额上考量,纯文学在其中所占比重是很小的,甚至是微乎其微。这是文学的悲哀,也是值得我们忧思的,毕竟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代表着一个民族文明的进程。因而,改变目前纯文学的命运,完善现在的文学市场,繁荣文学发展,就必须改变商业主导文学的状态,让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服务。

在历代文学的传播及其手段都制约着文学的生产与消费,进而影响其发展与繁荣。光有创作而没有传播,或虽有传播但不广、不久远都会影响文学消费量和社会作用的实现。现在是一个消费型的社会,对于文学的选择除了来自内心的渴望之外,还有一种追求标榜个人在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意义符号和身份标志。所以,人们大众的阅读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弥漫在社会中的各种消费信息、宣传广告。一部新作问世前后,为了获得预期的社会反响与经济效益,无孔不入的大肆渲染与媒体炒作,对公众读者产生一种难以抵抗的诱惑力。这时,文学作品就已经拥有了市场潜力。所以文学完全可以借助大众传媒这一商业化渠道对公众的影响力来实现自身的传播并在市场的检验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中国要缩短与西方文学商业化的差距

自英国女作家J.K.罗琳1997年推出《哈利・波特》[3]第一部后,该书迅速在英、美热销,继而红遍全球。据统计,该书前六部已被译成64种语言,总计卖出了3.25亿册。《哈利.波特》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好书,而它的畅销与其行之有效的推销方式和创新的商业运作是分不开的。单从第七部来看,英美出版商在几个月前就透露出7月下旬推出新书的信息,但对内容守口如瓶,大吊书迷胃口。21日凌晨,英国出版商举行了异常隆重的首发式,邀请罗琳亲读新书章节。

《哈利・波特》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7部系列小说的销售让罗琳不但取得了物质上的丰厚回报,而且还获得了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通过商业化的运作罗琳的创作水平并没有下降,反而一部比一部精彩,更受人瞩目。由此看来,商业化并不一定会对作家、作品造成恶性影响,相反只要充分利用市场结合商业的运作模式,作品才会广泛的实现它的价值,作家才会获得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并产生持续创作的动力。

比较而言,中国文学的商业化起步比较晚,商业化运作模式不够发达不够健全,所以导致的是充斥市场的大部分是“俗文学”或者只是“俗文章”。对于“雅文学”的市场表现还缺乏引导调控。但是盛大文学公司的出现证明中国的文学商业化正在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盛大文学有限公司首次将“文学”和“公司”这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词语组接到一起,让文学这一艺术形式和公司这一商业化概念融合,搭建了一个全民性的网络上文学的创作和消费平台,使文学在纸上变成文学在网上。例如传统作家中余华写的书就是在网络上首发,而并非是出版先行。中国从来没有过网络书业经纪人,盛大文学公司就是充当这样的一个角色:让中国作家富起来。这就是商业的力量所在,让文学更有尊严,让文学家更有尊严。 盛大文学CEO侯小强表示将邀请一些传统作家、纯文学作家在网上写作。例如残雪这样的读者很少的纯文学传统作家,也可以邀请她来写作,不但写作,还要让她赚到钱实现一个作家的双层价值――作品的商品性和精神性带来的物质价值和精神回报。 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电影,比如《蜘蛛侠》、有中国元素的《功夫熊猫》,这些作品都充满着恣肆的想象力,可通称为穿越类的文学,在国外已经是主流。在中国的未来也可能是主流,盛大文学公司名下的起点――中文网就以穿越、玄幻闻名,可见在这种文学种类上中国并不比外国落后,中国的文学发展态势并不示弱。

把文学由纸上搬到了网上,由专业作家扩展到全民写作,盛大文学公司打破了文学门户之见,摒弃文学权威的话语权,让一部作品价值完全交给市场去检验,让文学从少数人的事成为大多数人的事。只有如此中国的文学才会实现复兴,发展、繁荣。

中国文学发展的困境就是还没有完全的摈除文学门户之见,文学不走下“神坛”参加市场竞争,不能对读者产生广泛的影响就不能指导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引领文化的深层次发展。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文学的商业化都已成为一种趋势,并且已经显现出它的生命力与活力。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文学必须坚定的踏出这一步,顺应历史的潮流。商业化,这已经是由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了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借鉴成功的商业化模式来实现文学的复兴。

参考文献:

[1]张炯.社会发展与中国文学[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7.

[2]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0.

第8篇:商业化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少林寺;旅游商品;开发;对策

一、引言

自1982年电影《少林寺》在全球热播后,少林寺的旅游人数和效益就与日俱增,《风中少林》实景演出的轰动效应更使少林寺声名鹊起。当前少林寺正通过制作影视剧、音乐剧、武术表演等方式进行演出市场的产业化发展。但少林寺商业化运作越来越多的背后,相关旅游商品的开发与设计却明显滞后,这已成为少林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短板”。2010年以少林寺建筑群为主体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成功申遗,更使得少林寺景区旅游人数逐年攀升,旅游收益大幅提升,可见未来旅游商品的消费市场将潜力巨大,而如何结合商业化运作开发旅游商品,将是下一步少林寺的重点关注目标之一。目前国内对少林寺景区的研究多局限在真实性和商业化思考及少林寺开发模式的研究上,仅有少数学者强调要从旅游体验角度进行少林寺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解培红,2008;陈玉涛,2008;柴丹丹,2009)。

二、旅游商品的概念界定

当前,学术界在对旅游商品的概念界定仍未达成共识。大多数研究者倾向将旅游商品界定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购买的实物用品(樊姝玉等,1999;王大悟,魏小安,2000;马治鸾,高辉,2003;苗学玲,2004)。但也有学者有更为广义的理解,认为旅游商品等同于旅游产品,包含了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一切的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王克坚,1991;田里,1994;刘敦荣,2002)。相对狭义的理解则认为旅游商品仅指旅游纪念品(唐建宁,2002)。但在实际旅游活动中,旅游商品一般被界定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购买的有形商品,这种商品基于满足外来旅游者的需要开发并销售,且购买群体主要是旅游者。

三、少林寺景区旅游商品发展现状

(一)旅游商品种类单一,且管理不到位

目前少林寺旅游商品主要以佛教旅游纪念品挂件、佛教音像制品、佛经和佛家旅游食品等为主,也有旅游商店进行佛珠、石刻、拓片等的销售。除了纪念品专卖店以外,寺内外不仅有法物流通处,还有多个商业摊点,甚至连大雄宝殿的两侧都有和尚摆的商业摊点。从少林寺山门到塔林附近,随处可见向游客兜售劣质佛珠等纪念品的村民,这些所谓的纪念品大都质量低劣,且同一商品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欺客宰客现象十分严重。

(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不足

少林寺资源组合为“佛”、“寺”、“僧”、“禅”、“武”、“艺”、“刊”。佛:佛教文化;寺:少林建筑;僧:少林僧风采;禅:少林禅宗;武:少林武术、秘籍、医学;艺:少林书画、雕刻、音乐等;刊:少林刊物杂志。其中,“禅”、“武”是少林寺文化旅游商品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但在景区内或市场上除了传统的佛珠、木鱼、手链等之外则不见真正展现少林寺、少林文化、少林功夫的旅游商品。目前的旅游商品重复性强,制作不精良,商品的包装、陈设也缺乏创意,价格虚高,因此显示出少林寺旅游产品整体品位不高,尤其是展现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极度欠缺。

(三)特色旅游商品假冒现象严重

与少林寺武学、禅学同样煜煜发光的是少林医药。少林寺以易筋经、洗髓经作为镇寺之宝。其治疗理念是不仅要治疗疾病,更要让病人易筋洗髓,脱胎换骨,去除病根永不复发。少林寺最初拥有治疗疑难杂症的秘方百余方,特别是少林黑膏,是历代高僧不断实践总结的圣方,效果神奇,被称为寺内三大镇寺秘方之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少林医药也是吸引游人的一个重要因素。2009年11月底,少林寺注册了“少林药局”商标。虽申请了商标,但景区内药品价格虚高、假冒伪劣等现象依然严重,因此,少林寺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旅游商品专卖店,设计防伪标志来杜绝商品仿冒,并需要对这种特色旅游商品进行有效保护开发和产品创新。

四、对策

(一)设立旅游商品专卖店

虽然少林寺景区也有很多的旅游商品商店,但景区内乃至河南缺少有规模、有档次的旅游商品购物专卖店。少林寺旅游商品的档次偏低端,旅游商品企业偏小、偏散,虽然不少旅游商品在商场都能买到,但旅游定点商店比较少,且有的经营不规范。因此,少林寺应建设专门的旅游商品购物场所,并需考虑将有特色的产品集中起来,通过管理规范、服务一流的购物场所流动,以诚信吸引顾客。

(二)深度开发少林寺文化旅游商品

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佛教文化才是其精髓所在。目前,少林寺的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严重不足,少林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佛教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开发旅游商品,必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生产独具本地特色的商品,创制出地方品牌。因此,可考虑生产开发一些宗教艺术品作为旅游商品,拓展市场销路。如邀请寺院的绘画人才,绘制弥勒佛、四大天王等的佛像(不违反寺院规则为原则);生产石刻产品,选取轻巧薄质的片石,用阴文或阳文雕刻一些求言、祝福的话语等,刻好后直接销售或根据游客的要求现场刻石并刻上游客姓名,满足游人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可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寺院物品,做成小型挂件,并且刻上美观有哲理的佛文,不仅可以给人以使用价值,更能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三)延续地方工艺

在规范旅游商品市场和明确开发思路以后,传统地方工艺的保持和延续也不容小觑,这需要从关注传统艺人和保留传统工艺两方面着手:1、关注传统艺人。政府应采取鼓励或者奖励措施,使这些民间艺人的手艺能够代代相传,可通过授予相关称号、奖励带徒弟等方式,促进民间艺人队伍的稳定发展。2、保留传统工艺。一要实地参与生产。如果让游客实地参与部分的生产,即可考虑将部分不太重要的、适宜简单操作的旅游商品生产环节公开化,让游客参与生产,既可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又可促进地方工艺技术的传扬。二要“土现”结合生产。“土”指的是民间工艺,它们一般文化生活意蕴深厚、工艺特色明显;“现”指的是现代设计理念、管理、技术。开发关键要将现代设计理念、管理、技术等与民间工艺元素重新组合,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解培红.少林寺的体验性设计[J].商场现代化,2008(22):312-313.

[2]柴丹丹.从旅游体验角度探析少林寺的深度开发[J].中国集体经济,2009(15):149-150.

[3]苗学玲.旅游商品概念性定义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J].旅游学刊,2004(1): 27-31.

[4]刘敦荣.旅游商品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第9篇:商业化的概念范文

需要说明的是,中外对文件、档案概念的界定和理解存在差异。在以美国、加拿大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档案(archives)一般是指在公共档案馆永久保存的原始记录,进馆之前或不进馆的具有凭证和参考价值的信息记录称为“文件(records)”。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主要是针对文件及信息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的,不涉及馆藏档案。因此,本文论及的文件信息服务业的范围包括文件和信息领域。

一、国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历史

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源头可追溯至商业性文件中心行业的形成。商业性文件中心形成行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强劲的发展势头推动商业性文件中心开始组建联盟。1980年,商业性文件中心协会ACRC(The Association0f Commercial Records Centers)成立。第一批会员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美国居多。如有明利阿波利斯市Mohawk商业性文件中心(Mohawk BusinessRecords of Minneapolis);芝加哥文件管理公司(Records ManagementServices Inc 0f Chicago);底特律Leonard兄弟文件服务中心(LeonardBrothers Records Service Centerof Detroit);芝加哥文件公司(FileRoom of Chicago);波士顿IronMountain集团(Iron MountainGroup of Boston);加拿大STACS文件管理公司(STACS RecordsManagement of Canada),等等。80年代起美国几乎所有城市都建有一个或多个商业性文件中心,并带动了加拿大和其他国家,导致中心在世界各地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业性文件中心行业。

国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真正形成始于1996年。是年,商业性文件中心协会(ACRC,1980年成立)与国家数据安全保险库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 0f Secured DataVaults,1981年成立)合并组成国际文件信息服务行业协会(ProfessionalRecord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Management,简称PRISM),被定性为“商业性信息管理行业的非营利性行业协会(the not-for-profit tradeassociation for the commercialinformatiOn manag ementindustry)”。PRISM之所以由商业性文件中心协会和国家数据安全保险库协会合并组建,不仅是因为后两者拥有许多共同会员提供了合并基础;而且因为新机构可将后两者的服务范围进行结合,使行业扩展到文件信息服务领域。合并之前,商业性文件中心以提供文件实体服务为主,数据安全保险库以提供信息服务居多。合并之后,PRISM的会员可为客户提供文件实体和数字信息的保存、保护、维护、利用和处置等一系列服务。可以说,PRISM的建立揭开了国外文件信息服务业发展成熟的序幕。

二、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行业协会――PRISM

行业协会是行业的领导中心,其含义有多种表述。如美国《经济学百科全书》的定义是“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同行或商人的团体”。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业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一般而言,行业协会是由某一行业的从业者加入组建的非营利性组织,建立目的主要是协调行业成员的关系,形成有效的行业领导、保障与监管机制,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树立行业的良好形象。

PRISM作为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领导中心,形成了完善的组织结构。PRISM的组织结构体系由理事会、专员和任务小组三种机构组成。理事会(Board0f Directors)是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协会的使命、愿景、战略规划和政策,设定协会的职位,并决定协会的计划和活动。专员(staff)是协会日常工作的执行者,包括执行主任、活动和客户关系专员、财政专员、营销专员、会员发展专员。任务小组(Task Groups)是协会下设的―系列委员会,职能是开展研究和其他工作来帮助协会实现其战略目标。它们包括年小组、提名小组、会员小组、研发小组、出版小组、资格和标准小组、道德准则小组、战略规划小组、数据保护小组、影像小组、灾难恢复小组、网络营销小组、亚太地区小组、美国小组和欧洲小组。这三类机构的精心设置帮助PRISM兼具宏观决策、日常业务到专项研究的多种职能,使之成为职能完备的行业领导中心。

同时,PRISM具备一定的会员规模,为其行业影响力奠定良好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数量大幅增长。ACRC曾统计90年代会员数量的增长情况――1991年,会员数量为380个;到90年代末,会员数量增加到500个。PRISM成立后,会员规模不断扩大。PRISM最新的“资源指南”(201O-2011)统计,会员数量已达633个,遍及55个国家。从地域上看,会员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均有分布。表1显示了PRISM的会员分布。来提供高效率的专业服务,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安全是要求整个行业了解危及文件信息的各种灾害,谨记维护人员、设施和程序安全的职责,为客户及其信息资产营造安全的工作和保管环境。集成是要求整个行业立足道德准则,集成业务决策、公司政策、沟通实践和人员行为,信守公平交易、诚实经营和坦诚沟通,实现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合作是要求整个行业建立团队精神,与客户及竞争对手互相学习,不断提升。

归结起来,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行业价值观的核心是“以客户为本”。信任是争得客户的信任,价值是与客户分享共同的价值理念,安全是保障客户文件信息资产的安全,集成是一种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管理方式,合作是与客户互相学习保持合作。可见,PRISM倡导的行业价值观时时、处处从客户的需要出发,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服务,在赢得客户满意的基础上实现行业长久的健康发展。

进一步说,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行业价值观的五个要素――信任、价值、安全、集成和合作是密切关联,相辅

相成的。信任是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只有赢得客户的信任,行业才可能形成和发展。价值是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与客户的连接点,只有与客户形成价值共识,才能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来体现行业成本效益上的优势。安全是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生命线,只有帮助客户预防和消除对其信息资产的各种危险,才能体现行业的安全优势。集成是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运行方式,行业的政策、决策到程序、行为都受到行业准则的约束,不能任意为之。合作是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指引,无论是对外部的客户,还是内部的同行,行业都要秉持团队合作、取长补短的精神。缺少任一要素,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价值观就不够完整。

3、行业道德准则

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也形成了明确的行业道德准则,PRISM要求行业成员共同遵守。这种准则实际上是一种针对不同对象――客户、行业成员及社会公众做出的承诺。笔者用表2说明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行业道德准则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