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产养殖的条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水产养殖技术与企业的成本构成
水产养殖技术是科学养殖技术中的一种技术,具体指水产生物遗传育种技术、水产生物诱导与催产技术、水产生物病害防治技术、微藻饵料培养技术、水产动物饵料培养技术、水产配合饵料研制技术、工厂化养殖工程与设施技术、工厂化养殖水处理技术、海上水产养殖技术以及捕捞技术等的总称。水产品成本是指水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经营水产品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它是反映渔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质量优劣的综合性指标16]。水产养殖企业控制生产经营成本的能力决定了该企业竞争优势的显著性。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是水产养殖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水产养殖企业的成本主要由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大类构成。水产养殖技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二、水产养殖技术与企业显性成本控制的关系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显性成本是指看得见的具体的实际支出,包括养殖设施的购置费、租赁费、苗种费、饲料费、水电费、设备折旧费、用药成本和工资费用等。水产养殖技术在显性成本的控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降低苗种费用高水平的水产养殖技术可培育体质健壮、抗病能力强、饲料转化率高、生长快的苗种,达到提高成活率、提高养殖成功率、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风险的目的,进而降低苗种费用。
(二)有效减少饲料费用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在养殖中占有重要比例,平均达40%一50%,高的竟超过65%左右[v],所以,有效控制饲料成本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水产养殖技术能够指导工作人员采取科学合理的投喂方法和投喂技术来降低饲料系数和减少饲料的浪费,这是控制成本和提高养殖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有效控制药品成本及时、准确、合理、适量的用药,既能防治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又有利于减少病害损失、缩短养殖周期和降低养殖风险。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能否及时、准确、合理、适量的用药,能否第一时间对水产养殖生物做出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水产养殖技术对药品成本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三、水产养殖技术与企业隐性成本控制的关系
隐性成本是一种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是因企业或员工有意或无意的行为而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81。在水产企业成本中,隐性成本主要隐藏在决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传递等过程中。它总是以若隐若现的神秘姿态闪烁于成本之中,同时又极易被管理决策层忽略掉。隐性成本所带来的影响往往存在着很大的滞后性,当人们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时,其不利后果已经产生了「9]。显性成本比较直观、容易控制,而隐性成本比较隐蔽、不易控制。从水产养殖技术的角度出发来加强对隐性成本的控制是水产企业进行生产成本控制的新选择。在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它能起到对生产力系统其他要素的加强作用〔l0],水产养殖技术作为科学养殖技术的一种,它对水产企业隐性成本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决策成本在整个企业财务预算的成本决策中,生产成本决策是成本决策的核心。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决策进行分析,可以让企业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最高效、最合理、最充分地利用企业的各类资源【川。水产养殖企业的成本决策也是如此。例如,某水产企业计划在某地新建一个水产品养殖场。那么,确定养殖场的养殖模式、建造成本、经营成本就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决策成本。在建造养殖场的决策过程中,选址是关键。选址时要考虑到交通、供电、水资源环境、排污条件等,特别是水资源环境要素尤为重要。因为,水产品养殖离不开水,较好的水质条件是水质清新、水交换好、饵料生物丰富、溶解氧等水化学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水体的养殖容纳量高。间接降低供氧积水处理设备的运转成本、降低饲料及药品费用、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养殖收益。场区建成后,要根据设计产量及预期养殖模式完善相应的养殖配套设施及人力配备。技术人员根据上述的分析思考为决策者提供几套可行性方案,以便决策者选择相对最优、最好的方案来建造养殖场。在此过程中,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学识、实践能力、规划能力及分析判断力等体现水产养殖技术水平高低的能力,成为决策者控制决策成本的科学依据。上述能力强就可以有效降低决策者的决策成本,减少因策划分析失误导致的不必要的决策成本支出。
(二)提高团队工作效率,降低水产养殖企业的用人成本员工技术水平低下,容易对企业造成过失性损失。企业团队整体水平差,工作效率低,对生产中突发问题处理不及时,这些都会增加生产过程中的隐性成本。如果把水产养殖生产管理团队看作是一个木桶,各生产管理人员是每块木板,那么员工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高低就是每块木板的规格、质量。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构成团队的各成员往往是参差不齐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劣势成员往往决定整个团队的战斗水平,团队中各个成员之间的配合熟练度也影响着团队的整体战斗力。这就要求我们对短板进行加长,增加木板的厚度,提高板与板之间的密合度以便增加木桶的盛水量。因此,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拥有较高水产养殖技术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来提高养殖团队成员的水产养殖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养殖团队的整体技术实力,以达到提高养殖团队工作效率降低用人成本目的。
(三)保障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管理信息成本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为了降低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收集、加工、储存、传递和利用信息所花费的代价,或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决策损失和纠正支出,包括企业为收集、加工、储存、传递、利用信息购买的设备、购建的设施和相关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购买信息商品的支出,由于信息错误或不完全形成的损失,以及纠正决策失误、改选决策方案的支出等『,2!。信息传递滞后、信息传达错误等信息成本是隐性成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水产养殖企业的生产养殖过程中,管理者不可能事必躬亲,有些繁杂的工作需要下属去处理安排,那么在命令的传递过程中,有些技术类命令就会产生不理解或理解错误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信息的反馈过程中,生产工作人员对一些日常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表达不准确也会影响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增加生产成本。这就要求水产养殖企业管理者和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对生产工作人员进行产前培训,提高他们的水产养殖技术水平,以便保障信息流通的及时准确,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成本。
四、降低水产养殖企业成本建议
(一)多方面应用水产养殖技术多方面应用水产养殖技术是提升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有效方法。水产养殖技术不应该只应用于养殖生产过程中,它还可以被应用在决策、销售、宣传等过程中。水产养殖企业可以从水产养殖技术的专业视角来分析决策时的备选方案,以便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在水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水产养殖技术还可以提高其运输成活率、延长其保鲜时间、增加其科技附加值,从而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宣传中,无论是以何种载体为媒介,以专业的视角示于人众人,会让人更信服、打动人,便于在消费人群中建立信赖感。因此,多方面应用水产养殖技术是水产养殖企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实现水产养殖技术的自主创新进行水产养殖技术自主创新是水产养殖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水产养殖技术自主创新是以水产科学研究为先导,在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实现水产养殖技术创新的活动。因此,水产养殖企业应该增加科技力量投人和资金投人来实现水产养殖技术自主创新,建立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技术体系和技术专利,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国内不少知名水产企业,如大连璋子岛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有自己的科研团队,他们通过增加科研资本投人实现水产养殖技术的自主创新,进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保持技术先进性、最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员工文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员工的水产养殖技术水平企业员工对水产养殖技术知识的理解、创造力以及应用能力如何,决定着水产养殖企业的整体实力水平,决定着水产养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决定着水产养殖企业在水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辽宁地区的水产养殖企业为例,在从业人员中,接受过短期技术培训的占24%,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占4.2%,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只占0.35%,而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的竟然高达71.3%。因此,加强水产养殖企业从业人员的产前教育培训是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必要措施。
(四)加强企业间合作,促进水产养殖技术共享水产养殖企业从外部引进较为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在科学的消化吸收基础之上加以改进、组合或创新,以实现企业提高自身整体技术水平的目的。“合则两利”是至理名言,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型水产养殖企业可以通过企业间彼此协作、技术交流等方式实现技术优势互补,以达到共同提升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合理配置自身资源、降低企业成本、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 兴华水产养殖场;发展规划;安徽蒙城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30-01
1 规划背景
《蒙城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已于2016年实施,而蒙城县兴华水产养殖场正位于蒙城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主要养殖区――宁洛高速公路池塘精养区中。因此,对兴华水产养殖场进行发展规划,符合蒙城县渔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也是蒙城县渔业发展规划的重点。
随着近几年兴华水产养殖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养殖场快速发展,提升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产品市场格局的变化,蒙城县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养殖场交通条件的改善,养殖场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机。因此,养殖场必须抓住政策机遇,特别是目前国家对水产养殖场的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通过规划推动养殖场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养殖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目标和意义
目标:旨在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利用5年时间把该渔场打造成为皖北地区最大、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最具特色、效益最显著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成为引领蒙城县渔业发展的亮点之一。
意义:①有利于发挥本养殖场的区域优势,提高渔业综合竞争能力;②有利于树立优势水产品品牌,提高水产品品牌效益;③有利于带动蒙城县休闲渔业的发展,丰富渔场周边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1]。
3 规划依据与期限
蒙城县兴华水产养殖场发展规划的依据是《亳州市“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亳州市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实施方案》《蒙城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次规划年限为2017―2020年。
4 功能定位
4.1 亳州市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充分利用兴华水产养殖场的自然资源条件,通过资金、渔业技术的投入,把兴华水产养殖场打造成能够体现亳州市现代渔业发展水平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亳州市绿色水产品、特色水产品、渔业新技术的展示养殖基地和休闲渔业的示范基地,对于蒙城、亳州乃至整个皖北地区渔业生产都有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发挥本渔场的辐射示范功能。
4.2 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2012年,兴华水产养殖场按照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标准要求,积极进行了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创建,2012年12月被评为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15年以来,本场加大投资,扩大养殖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在市级示范场的基础上,按照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标准进行规划发展[2],把功能定位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以争取被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4.3 安徽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兴华水产养殖场在发展渔业生产的同时,又发展了以垂钓、餐饮服务为主的休闲渔业,展现了现代渔业所具有的休闲功能。可把本渔场的休闲渔业发展功能定位为安徽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按照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的标准进行创建申报发展。渔业的休闲功能主要体现在垂钓、餐饮、观光等产业,赋予渔业文化丰富的内涵,为城乡居民休闲提供宁静、清新、优美的田园风景和生态环境,满足与适应人们回归自然、享受宁静与安逸生活的心理和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5 发展布局和重点
5.1 产业布局
蒙城h兴华水产养殖场现有面积14.67 hm2,在规划期内规范建设、稳定面积、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树立品牌、增加效益。规划期内总体布局形成“231”发展格局,即二区并驾、三大体系和一个功能区。二区并驾:指渔业生产区和休闲渔业区协同发展,并驾齐驱。三大体系:指渔业养殖技术体系、甲鱼苗种繁育养殖体系和水产品市场销售体系,共同支撑渔场发展。一个功能区:即餐饮服务功能区,形成年接待能力1.5万人次的餐饮服务功能。
5.1.1 两区建设。
(1)渔业生产区。渔业生产区以养殖生态甲鱼、鳜鱼为主。甲鱼的品种为黄河鳖,黄河鳖为当地传统野生品种,易于养殖,价格较高,供不应求;鳜鱼的品种也应以当地的野生品种斑鳜为主,市场价格较高。大宗淡水鱼精养塘主养草鱼、鲤鱼、鲫鱼等,利用增氧机、投饵机、颗粒饲料进行高密度精养,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为休闲垂钓提供优质商品鱼[3]。
(2)休闲渔业区。以餐饮、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和水产品的品质取得消费者的认可。餐饮服务菜谱上应以本养殖场生产的生态甲鱼、鳜鱼等优质水产品为主;垂钓鱼因是本场自主生产,应以水产品市场价格出售,以低于其他休闲渔业场所的价格赢得消费者。本渔场的休闲渔业除餐饮、垂钓外,可利用资源条件,发展观赏鱼养殖,把本场建设成蒙城县观赏鱼养殖基地,使观赏鱼养殖也成为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餐饮服务、垂钓及观赏鱼养殖为休闲渔业主体的兴华水产养殖场可建成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5.1.2 三大体系。
(1)渔业养殖技术体系。联合安徽农业大学、蒙城县畜牧水产局,开展产学研联合,制定各类鱼种的养殖、疫病防控等技术规程,编印技术资料,科学养殖,规范生产[4-5],将兴华水产养殖场打造成为科技含量高、养殖水平高、产出效益高的现代化渔场。
(2)甲鱼苗种繁育养殖体系。为提高养殖效益,大规模的甲鱼养殖生产必须有自己的甲鱼繁育场所。因此,养殖场必须形成自己的甲鱼苗种繁育养殖体系。
(3)水产品市场销售体系。兴华水产养殖场以生产生态甲鱼(纯种黄河鳖)为主,目前水产品市场上黄河鳖属于紧俏商品,市场销售价格较高,消费群体相对较少。因此,必须建立好以甲鱼、鳜鱼为销售主体的市场销售体系,随着养殖场休闲渔业的发展,观赏鱼的销售也将纳入养殖场水产品市场销售体系。
5.1.3 一个功能区。完善现有餐饮服务功能,形成年接待服务1.5万人次的接待功能,满足渔场周边居民及来场购销、休闲、垂钓人员的餐饮需求。
5.2 发展重点
在2017―2020年的规划期限内,养殖场要以渔业生产为主、休闲渔业为辅,主辅同步,稳步发展。
5.2.1 渔业生产。渔业生产方面以发展甲鱼养殖、鳜鱼养殖为主。利用早期养殖的性成熟的甲鱼自然产卵,集中人工孵化,生产甲鱼苗种,除用于本场养殖外,还可以出售苗种。甲鱼产卵孵化技术成熟后,可以大规模地进行甲鱼苗种生产,并将其列入养殖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
5.2.2 休闲渔业。在近期规划内,休闲渔业以餐饮服务、垂钓为主,小规模开展观赏鱼养殖,待养殖技术成熟、销售市场形成后,可进行大规模的养殖,这将是养殖场休闲渔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6 参考文献
[1] 沈蔚,车斌.上海青浦区休闲渔业发展的SWOT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6(6):42-49.
[2] 王健,郁蔚文,田昌凤,等.浅谈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设计思路[J].科学养鱼,2013(7):82-83.
[3] 邢化峰.安徽亳州:基地推动农业现代化[J].环境经济,2006(7):63.
以池塘自然生态条件下的养殖方式居多。而发达国家的水产养殖则多采用精养高产,人工或半人工控制
条件下的工业化技术。我国水产养殖科技水平比起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来,仍有不少方面存在较大的差
距。为了使水产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深入研究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规律,因地制宜,制
定出适合我国水产养殖的新路子。
关键词:水产养殖渔业因地制宜
1、我国水产养殖现状
我国湖泊水库众多,多年来偏重于开发利用,开发技术日趋成熟,在渔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湖泊水库渔业,天然捕捞的比例已很小。在开发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是产
值偏低,以及渔业增产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两大问题,就必须对现有的渔业结构作较大
的调整。这就对我国湖泊、水库渔业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1]。
2、设施渔业
2.1工业化养殖技术
工业化养鱼的发展始于工厂化育苗,即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实现苗种生产。目前,全世界仅对虾育
苗场就有3500座,其中我国也有数百座。当前发达国家正在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养鱼的发展,以便节省昂
贵的土地费用,节省紧缺的水资源,为社会提供优质的高蛋白食品。目前,工业化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式
是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养鱼生产向着稳产高产、科学化、产业化方向迈进,养殖的品种主要是优质鱼
虾和贝类,如鲑、鳟、鲆、鲷、鳗、鲈、鲇、鲟、鲍、虾、甲鱼等不下数十种。
2.2网箱养殖技术
我国海水网箱养鱼发展迅速,是沿海省市渔业增产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已由传统的网箱向抗风浪
网箱扩展,养殖品种主要有大黄鱼、石斑鱼、真鲷等优质鱼和一些地方品种,并在加紧开发一些高附加
值的适养品种。这种养殖方式的特点是,活鱼可供出口,经营相当灵活,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2.3围网养殖技术
围网养殖是利用网片或网片与堤坝、湖岸相结合,在湖泊中围隔一部分水面进行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特色之一。围网将养殖鱼与湖泊隔开,可以提高放养密度、便于养殖管理及起捕,而湖水又可通
过网片交换,维持较好的水质[2]。由于围网养殖强度较大,因此天然饵料提供的营养不能满足鱼类的需要
量,必须投喂补充营养。多数围网养殖是以草食性鱼类为主养对象,可利用天然水草作为廉价饵料,同
时补充配合饲料。近年来也有以河蟹等优质水产品为主养对象的。
3、建议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3]
3.1基本背景
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两大支柱之一,目前,养殖产量已超过捕捞产量。我国是一个水产大国,总产量已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养殖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但还不是水产强国,科技竞争力还不强,产业化程度与先进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产业化规模和效益相对落后。针对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环境、技术以及设施状况,急需推进产业化发展,选择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领域优先给予支持。
3.2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
3.2.1海淡水增养殖技术
对中国对虾、大黄鱼、真鲷、牙鲆和优质淡水鱼等主要养殖对象进行种质资源库建设和优良品种的生产;研究新的蛋白源,特别是植物蛋白源的开发,以解决我国动物蛋白源紧缺问题,并研究低污染饲料、抗病添加剂和免疫增强剂,为健康养殖创造良好条件;选择不同养殖模式的典型水域,通过良性调控,使养殖典型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恢复到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水平;构建水产养殖生物亚健康评价、病原及养殖生态早期预警技术体系,构建疫苗、免疫增强剂、植物源药物、天敌生物制剂、养殖生态改良剂等生物安全抗感染技术和生态安全改良技术体系,提出改善水产动植物在养殖保健管理与食品安全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推广优质、高效、安全的养殖技术,使我国传统的池塘养殖逐步向集约化养殖转化。
3.2.2设施渔业和渔业工程装备
集约化养殖设施:以“系统运行经济性、节能节水无公害、控制性操作、管理智能化、”为目标,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系统集成研究和技术运用,推进集约化养殖设施及装备上一个新台阶。重点研究主要生产品种(如罗非鱼、鳗鱼、大黄鱼、牙鲆、大菱鲆、对虾、河蟹等)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或育苗)系统技术和池塘集约化养殖设施新模式。
网箱养殖装备及设施:重点开展开放性水域深水网箱设施系统、特殊用途海上网箱装备和内湾、湖泊网箱设施研究与生产。
远洋捕捞作业装备和选择性助渔仪器:加强大洋性渔业捕捞装备的研制和生产,解决在国际海洋捕捞竞争中装备条件受制于发达国家的问题,提高捕捞生产效益。加强选择性助渔仪器的研制,关键在以最新科学技术进行应用研究和集成研究,使捕捞作业的目标更准、更有效,从而保护非捕捞对象,修复近海捕捞资源。重点开展大型拖、围、钓作业船工程及装备技术和各种选择性捕捞助渔仪器的技术研究。
水产品流通加工装备的研究和生产:重点开展鱼、虾、贝类自动化处理机械、淡水鱼综合加工技术及装备和水产品电子交易系统和冷链技术的研究。
3.3观赏水族类育种与养殖技术
开展对本土观赏水族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重要观赏水族新品种的培育,海水观赏水族的繁育技术以及人工生态系统技术与设备等研究。建立各种类型的观赏水族准化养殖技术。
3.4水产品现代物流模式与示范
在全国水产品主要集散地,在原有水产品市场的基础上,建立水产养殖物流中心和养殖信息智能系统,做到专业化、优质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并为当地做出示范。
3.5高新技术集成科技平台与“产、学、研”联动平台
以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实验室作为科技孵化平台,通过大型项目,加大投入,并再建部级重点实验室5~8个,在原有的部级重点实验室中争取2~3个升级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对重点水产院校,通过对原有实践基地的强化和优先发展,使其成为省(市)级的“产、学、研”基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 徐跑.我国淡水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和对策.科学养鱼,2008.09.
[2] 黄文钰,舒金华,许朋柱.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产养殖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土壤,2002年04期.
山东省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91
摘要 我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事业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水产养殖保险严重滞后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不能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根据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现状及特点,为推进中国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水产养殖保险;现状;特点;对策
0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保险却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保险的支撑保障能力严重滞后。水产养殖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如果没有很好的政策保障,就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水产养殖保险的建设,完善水产养殖保险的运作模式,深入贯彻落实水产养殖保险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中国水产养殖保险现状及特点
1.1 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我国的水产养殖保险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发展起来,相比世界上其他国家起步较晚。1987 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农业部合作开始了水产养殖保险业务,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对虾养殖的大规模发病这一事件的爆发,由于水产养殖保险赔付率过高,给保险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使得中国水产养殖保险逐渐停止,在此之后,水产养殖保险几乎停滞,只有小部分地区仍然开展水产养殖保险业务,覆盖面很小。21 世纪以后,国家为了扶持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开始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但是却没有将水产养殖保险列入到补贴范围内,还是只有个别城市的政府对水产养殖保险进行适当的补贴,可见我国对于水产养殖保险不够重视,并且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总体规模还比较小。
1.2 以淡水养殖保险为主近些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保险行业的日见起色和逐步发展,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的保费收支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相比而言淡水养殖保险要比海水养殖保险更多。从2007 年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初具规模开始至今,全国淡水养殖保险业务规模占水产养殖保险收入的比重一直都在99%以上,但是相应的赔付金额也相对较高。这是由于淡水养殖的风险比海水养殖的风险可控性强,而且淡水养殖趋于规模化和集约化,组织管理结构比较规范化、科学化,保险机构承担的风险较少,有利于保险公司开展业务时的成本控制,因此以我国的水产养殖保险以淡水养殖保险为主成为必然。
1.3 保险的种类有限,业务手段比较落后我国水产养殖的覆盖面比较广泛,水产养殖保险面临的风险较为复杂,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的水产养殖保险涉及的风险种类较少,项目单一,且多为自然风险,难以满足大部分水产养殖者的投保需求。水产养殖保险操作复杂,保险理赔过程繁琐,水产养殖保险业务手段落后,因而容易出现抢险救灾能力差,理赔工作质量差等问题。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保险公司由于技术手段落后,对于水产养殖保险理赔过程当中出现的,需要测量水体当中活鱼、死鱼存量的问题难以解决,由于无法确定鱼死亡的确切数目,用现有的方法又容易产生较大的数量误差,难以确定理赔金额。
2 推进水产养殖保险的意义
由于我国海洋性自然灾害频发,给海上水产养殖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生产风险难以转移,独立的养殖户个体既不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又没有能力承担巨大的产业风险,这就需要快速推进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严重滞后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自然灾害过后对农业的保险补偿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远,在有些地区水产养殖保险的补偿几乎为零,政府对于水产养殖保险方面的扶持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由此可见,推进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是保证整个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首先,水产养殖保险可以为水产养殖者控制范围之外的自然灾害提供保险,有助于保持水产养殖行业的稳定性。其次,水产养殖保险可以有效减少政府的压力,帮助水产养殖者解决自然灾害及其他灾害的一些问题;再次,保险机构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也可拓展业务,促进水产养殖保险业务的发展。
3 解决水产养殖保险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保险法规体系水产养殖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高风险,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较多,大多数保险机构都不愿意参与到水产养殖行业当中。因此,为了减少保险行业的担忧,国家政府及渔业管理相关部门应联合出台相关的保险法规,规范水产养殖者和保险公司的行为,为水产养殖保险法律法规的运行提供平稳的运转环境,使其做到有法可依。
3.2 要强化政策扶持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工作的开展严重落后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发展水产养殖保险的干预方式存在问题。在这方面,可以根据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借鉴日本、韩国等水产养殖保险业比较发达的的成功经验,强化国家对水产养殖保险的政策扶持,完善保险机制运行环境,更好地分散风险,扩大水产养殖保险的服务范围。此外,国家还应在资金引导、风险补偿和市场准入与退出等方面采取综合性配套措施,充分发挥政府扶持政策对水产养殖保险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3.3 建立水产养殖巨灾风险转移机制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不同区域、不同年度风险发生的可预测性较差。因此,我国可以设立“巨灾风险准备金”,在发生小灾时,完全由保险机构赔付;在发生巨灾的时候,在保险机构赔付的基础上,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救助。同时,还可以由政府、水产养殖保险机构共同出资建立水产养殖巨灾风险共保基金,在发生巨灾风险时从风险准备金中获得补偿。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慢,规模小,覆盖面不够广泛。因此,应根据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建立和完善的水产养殖保险法规体系,强化政策性保险的保障作用,完善水产养殖风险转移机制的建设,从而为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秦鲁,翟留栓.中国水产养殖保险现状及发展特点分析[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5,30(1):10-16.
随着全省沿海经济开发的推进,我国海洋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加之全国海洋渔业资源的限制捕捞,水产专业会成为朝阳产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多,海洋特色明显的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渔业重点省的优势养殖区域和主导养殖品种正在逐步形成;水产养殖经济运行基本平稳,水产养殖产品价格上升,比较效益进一步提高,有利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水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带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为此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条件。
水产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
1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
1.1病害根治难
水产养殖动物都生活在水中,病害容易反复出现,很难根治。研究发现,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无法根治的主要种类是细菌性感染疾病、病毒性感染疾病和血液相关疾病等。这些疾病发生条件较为简单,发生率较高,感染速度较快,死亡率较高。水产养殖动物出现大面积死亡,会给水质带来一定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短缺,限制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1]。
1.2新病害不断出现
水产养殖动物种类繁多。养殖用户专业知识匮乏,没有实现科学化养殖。在养殖的过程中,存在多个种类一同进行养殖的现象。养殖动物的习性等不同,导致新病害不断出现,给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水产养殖,引进国外水产养殖动物,可能导致新病毒、新细菌的产生,甚至造成新病害的出现,促使水产养殖动物病害进一步失控,造成水产养殖动物大面积死亡现象发生,给水产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2]。
2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发展趋势
2.1培养优良的水产养殖动物品种
水产动物养殖需要重视水产动物的疾病预防和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需要有优良的品种。选择养殖水产动物种类,也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科学优化水产养殖的品种。培育具有一定对病毒形成抵抗力的品种,是加大水产动物成活的有效方式。培育水产动物的优良品种是一个复杂过程,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都在投入人力、物力研究,试图培育新的水产动物品种。当前研究中采取的方法很多,如基因重组等。选育优良品种,总结水产动物品种的饲养方法,提高水产动物成活率,这是增加养殖户收入的主要方式。
2.2科学合理使用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药物
利用药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是最直接的方法。但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药物使用科学性不够。有的养殖户根据经验给水产动物用药,有时会让水产动物的疾病加重,没有起到水产动物疾病治疗的作用[3]。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症下药。根据水产动物疾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让药物起到对疾病治疗作用。安全用药是水产动物养殖的关键因素。在药物应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水产动物疾病医治,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3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3.1水产养殖体系化
水产养殖体系化是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水产养殖行业提出的新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规范化,对水产养殖户加大知识普及力度。安排技术人员对水产养殖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水产养殖的科学化,促使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减少病毒、细菌等交叉感染等。水产养殖体系化的建设,对减少水产动物疾病发生、提高水产动物饲养的质量起到重要保障作用,这是水产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4]。
3.2药物应用
在水产动物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药物应用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但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动物疾病的情况,科学有效的用药物治疗。药物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有时候会产生细菌,对水质等有一定的影响。必须科学有效进行药物和药量控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影响[5]。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技术;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8.039
1研究水产养殖行业的现实意义
1.1水产养殖行业的经济价值
水产养殖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总量近40%。据2016 年y计,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达814万吨,进出口总额为293亿美元。其中,出口量406万吨、出口额203亿美元,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706.8亿美元)的28.77%;进口量408.13万吨、进口额89.8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66%和2.22%。贸易顺差113.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62亿美元。水产品国际贸易由降转升,全年水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300亿美元;渔民人均纯收入将达1.69万元,同比增长8.3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养捕产量比例达到75∶25,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逐年提高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900万吨。
1.2水产养殖行业的社会价值
2016年,全世界人均年水产品消费量达到20.5公斤,2006年全球人均消费量17.6公斤,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的富裕,预计2030年,如果人均消费量维持不变的话,养殖产量需增长5000万吨。水产养殖使得市场上的水产品增多,人们餐桌上的菜肴更加丰富,水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增长蛋白质摄入,对人体健康有益。它在支持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减少城镇迁移,创造就业机会及保持环境的可持续性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水产养殖的现状
水产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中增长速度最快、效益收入最好、创造外汇最多的产业,带动了渔业经济发展和渔民增收致富。自1985年中央五号文件将“以养为主”确立为渔业发展方针以来,水产养殖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中的重要部分,是渔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如今我国渔业发展的重心从“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转移,促使渔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水产养殖业超过捕捞业的国家。养殖、捕捞、加工是水产业的三大支柱,水产养殖业发展不仅为国内提供了品种多样、数量充足的水产品,而且水产养殖品进出口贸易额占了农业出口的20%,出口创汇额在农业各产业中排第一位。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多达50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混养模式和大水面养殖上升势头迅猛。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向虾、贝、鱼、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也由“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传统格局转变,罗非鱼、河蟹等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
3 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导致水产养殖品食用不安全
水环境的污染有多方面因素,主要源于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我国1200条河流中,850条江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大量生物死亡,而重金属、农残、药残等有毒有害的物质通过水产养殖品进入人体,导致人体中毒,严重危及身体健康。
3.2养殖中药物滥用,水产养殖品药物残留超标
多品种,高密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加剧了养殖产品的疾病发生。为了减少损失,加大用药、过量用药、重复用药等现象也加重了养殖中药物残留。
3.3养殖产品种质退化,病害泛滥
近亲繁殖、不良养殖条件、亲本质量差等问题导致养殖种质退化,就连我国“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种质退化也十分严重。近亲繁殖使得隐性有害基因增多,生命力低,在塘表现活力低。不良的养殖环境使得养殖对象接受自然选择,水生物就会处于生理生态的抑制中。繁殖技术的不完善也使生产中催产素过量使用,造成了品种质量及抗病力下降。
4 发展水产养殖行业的对策
4.1因地制宜,发展健康养殖业
我国在水产养殖病害的病理、病原、药物及免疫防治方法的研究方面有一定基础,但总体研究不够。面对浅海、滩涂、内陆大水面、低洼盐碱地等水域采取不同的科学养殖方式,首先需要确定养殖容量、然后根据养殖对象确定养殖结构,采用立体利用水域的养殖技术和水域的环境优化及生物修复技术。建立以生态调控为主要病害监测、预报系为辅的养殖体系。
4.2优化品种结构,严格执行选育程序
建立良好的繁育体系,必须建立良好的繁育场以提供优良的亲本。对品质评价和筛选、选育的各阶段,开展优良、抗逆新品种研究。建立雌核发育、多倍体、性别控制、转基因等育种新技术结合生理生态学手段,找出抑制性腺发育和制约早期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性环境和内在因子,在育种技术上严格执行催产的步骤,禁止多催,重复催产。
4.3设施养殖开发,高效养殖
可控程度高、集约化、高密度养鱼技术是推广的重点。海、淡水工厂化养殖技术中的水质控制、净化处理、增温、自动控制等工艺和设备的普及;开发10米等深线以外离岸海水养殖技术以及高密度养殖海区环境改造和水质改善技术;养殖工程自动控制技术推广,加强水产养殖的人工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印,苌建菊.农村水产养殖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10).
[2]张世羊,李谷.地下水用于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潜质与风险[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03).
[3]邢丽荣,徐翔.水产养殖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的测度及分析――以不同模式下淡水鱼池塘养殖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6,(04).
[4]科学指导水产养殖用药,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2015年全国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系列宣传活动情况总结.2016,(04).
[5]马驰.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2016,(06).
[6]徐大明.基于机器学习的跨平台水产精准养殖管理系统设计[J].太原理工大学,2016,(05).
[7]冯正平.服务“三农”是三赢:互联网上水产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三农”问题与中部崛起》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9,(05).
[8]康永兴.我国政府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领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05).
关键词: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964;F32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产养殖业仅年来的发展速度一直很快,但传统水产养殖业限于对环境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对水质的破坏。传统水产养殖中不注重对环境可循环利用的理念,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物不合理处理,导致一些有害细菌的繁殖,从而对水体产生破坏,同时也对水产动物本身健康状况构成了危害,最终采用药物作用来改善状况,这些都使得水产动物本身的安全问题。而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种种问题,它是一种更加合理,更为环保,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法。
1水产养殖的技术特点
1.1水产苗种选择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动物苗种,苗种的好坏对生态养殖的质量以及产量都有影响,因此,选择好的动物种类是好的生态养殖的第一步。关于如何选择好的苗种,一般尽量避免近亲繁殖的苗种,选择苗种选择比较健壮、健康的苗种,避免选择无病的苗种,除了选择好的健康的苗种外,还有就是选择的苗种要具有好的经济价值,来保证水产生态养殖的经济效益。1.2生态养殖中水质中的平衡控制水产养殖中的苗种的生活环境主要依赖水环境的好坏,水产中的水环境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因此,在水产养殖中水质的好坏的控制,对整个水产养殖都起着关键的因素。1.3选择好的饲料进行喂养饲料的投放在生态养殖中占一个基础的地位,饲料的好坏对于苗种的健康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差的饲料对水质具有坏的影响,会对水质产生危害,从这一方面来在选择饲料方面一定要首先选择好的饲料,对苗种进行喂养。在选择质量好的饲料前提还要注意合理的投喂方式,投喂方式要合理,不能过量也不能喂养不足,喂养的饲料过少或过量都会对苗种的发育有影响,因此投喂饲料的量需合理。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投喂时间,保证苗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生长。1.4药物的使用水产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病害现象,出现病害现象要注意及时用药,并要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使用的药物要是国家规定的药物,不能使用违禁的药物,这些违禁的药物对苗种本身具有危害,同时对水质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选用合适的药物之后,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用量的合理的把握。
2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分析
2.1构造好的生态系统水产生态养殖相比于原始的系统,就是要构成一个好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把水产养殖的水体当成一个生态系统,把水产系统中的水生动物当做生态系统中的主体。这个生态系统是要注意维护好,水产生态系统要注意建立合理的循环系统,注意里面的废物利用,注意其建立中合理的生态链结构。在水产系统中通过载重合理的绿色植物,产生氧气,共水产动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反过来供水产体系中的绿色植物吸收,还有生态体系中的微生物对里面的水生动物的排泄物等进行分解,又可供绿色植物吸收。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就是构成这样一个小的生态系统,通过能量的循坏转化,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这是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2.2对水产生态养殖体系进行控制水产体系必须进行温度、氧气浓度等条件控制。水生动物具有自身合适的温度生长范围,在其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可以使得水生动物生长速度处于快的生长状态。氧气的控制,氧气的浓度既不能太浓,也不能含量过上,可通过使用一些增氧设备,对水产体系中进行氧气的控制。水生体系中由于各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白天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一般不会出现缺氧现象,夜晚,由于光合作用的下降,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也会消耗一部分的氧气,因此,要注意在夜晚的时候防止出现缺氧现象,合理的使用增氧装置。2.3水产生态养殖系统中环境的控制水产生产养殖系统本身是一个封闭的小型生态系统,在整个生态系统的进行中,会出现一些污染物的出现,对水体会产生一些危害,因此要注意其中对生物系统中的污染物等的控制。对水产养殖体系稳定性的控制就是要保证生态系统的各项生态生物之间的稳定。水产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微生物含量超标,导致水产生态体系中的各项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因此,要注意这方面的控制,保证其中的各项指标的稳定。关于如何做到这方面的控制,主要可以从这两方面控制:1.对水体中微生物的控制,可用一些除这些微生物的药;2.通过对苗种的用药,使苗种本身形式一定的自身免疫系统,从而来抵抗病害。2.4对水产生态养殖系统进行标准化控制对水产养殖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一些合理化规定,建立养殖标准。从最开始苗种的选择、用药的选择、条件的控制、系统中氧气温度的标准控制,形成一套合理的体系,让整个生态系统的控制更加合理有效。
3结语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一门养殖技术,同时也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一门技术。水产生态养殖既能满足现在对环境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也是更加健康的养殖方式,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社会也具有好的影响。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大力推广推进水产养殖行业具有很好的效果,对环境也能起到好的方面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光彬.探析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3).
[2]李文凯,陈利国.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5,(2):70-70.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9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1.042
1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
水产养殖主要包括鱼类(如草鱼、鲫鱼、鲤鱼等)、虾类、河蟹等。不同种类的水产,病害均不相同,草鱼的常见病害有赤皮病、肠炎病、出血病、烂鳃病等;鲤鱼的常见病害有三代虫病、黏孢子虫病等;鲫鱼的常见病害为出血性败血症;虾类的常见病害有细菌病、寄生虫病、白浊病、纤毛虫病等;河蟹的常见病害有黑鳃综合症、抖抖病等。而导致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水质问题
绝大多数水产养殖者在鱼种与饵料的选择上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还有着较强的质量意识。然而,水产养殖是以水环境为载体,如果水质存在问题,即使选用再好的鱼种和饵料,也可能导致各种病害问题的发生。一些水产养殖者虽然有着数十年的养殖经验,但却连最基本的塘泥都不清理,致使池塘中的淤泥厚度超过1米。还有部分水库采用了施肥养鱼的方法,并未考虑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从而使得水质问题逐步恶化,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病害的发生。
1.2防病意识淡薄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部分养殖者存在病害防治意识差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引种时未进行检疫,入池前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清淤次数有限,甚至基本不清淤,用药预防不及时等问题,从而造成病害连年暴发,当发现鱼、虾大量死亡后乱用药物,致使形成了多种耐药型病害,使病害防治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1.3防治技术手段落后
与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水产品病害药业研究起步较晚,由此导致了一些水产养殖病害无法获得有效的防治。同时,国内大规模的鱼药企业较少,加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新产品的研发不够及时,无法满足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对药品的需求。
2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2.1池塘清理
想要有效防治水产养殖病害,就必须对池塘的清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池塘是否清洁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健康问题。池塘经过1年左右的水产养殖之后,大量的病原菌会从不同的途径进入池塘当中,为防止病害的发生,必须每年对池塘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消毒。同时,可在冬季将池塘内的水全部排干,并对池埂进行修补,挖除淤泥,日晒30天左右,这样能够使池塘土壤表层保持疏松,有助于通气条件的改善,从而达到消灭病害的目的。此外,大部分池塘除了养殖鱼类以外,还会有各种生物,如螺、蚌、水生昆虫和青苔等,这些生物是病原菌的主要传播介质,因此,可以使用药物对池塘进行清理,如漂白粉、生石灰、氨水等,以此来杀灭病原菌。
2.2改善水质
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水产养殖池塘中的水质容易出现不良现象,由此会导致病害频发,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水质监测,通常情况下,可每间隔5~7天左右对池水进行1次检测,暴雨过后要及时掌握池水的变化情况,必须使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35厘米,pH值在7.5~8.5之间,氨氮的含量低于0.5毫克/升,昼夜的溶解氧分别不低于5 毫克/升和3毫克/升。同时应按照不同的水产养殖品种,控制好最佳水位,如养殖虾、河蟹的池塘,水位应控制在1.3~1.5米左右,养殖鲈鱼的水位应控制在1.5~1.8米左右。此外,在高温条件下,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水质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如偏酸性的池塘,可以采用生石灰进行处理;亚硝酸盐偏高的池塘可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效果较好的有光合细菌、EM菌等。
2.3病害防治
为了有效解决水产养殖病害的问题,应当针对各种不同的病害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防治。
2.3.1细菌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细菌病的防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对苗种进行消毒,具体做法是使用精碘、高效菌毒清或是复合型二氧化氯进行消毒,若是想达到更好的效果,则可在消毒之后,用0.8%~1.5%的食盐水对苗种在进行一次消毒,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河蟹苗种不宜使用食盐水进行消毒。另一方面可以使用药物对细菌病进行防治,具体做法如下:在细菌病发生季节到来前,可以使用外用药进行消毒,例如高氯精、速康B等,或是用肠炎灵、烂尾灵等药物拌饵喂服,时间为1~2天左右。虾、蟹的池塘可每间隔15天左右,用新鲜的生石灰进行泼洒,用量以每立方米水15~20克左右为宜。
2.3.2病毒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对于此类病害,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防治:在放鱼前的一周左右,使用精碘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这样能够提高防病效果。当发病季节到来前,可增加精碘的使用次数,一般为2次,如果水产已经发病,则应将内服药增加1~2个疗程,由此可以防止病害大面积爆发。
2.3.3寄生虫的防治技术要点 此类病害对水产养殖的威胁较大,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首先,可以在清理池塘时,适当增加纤虫必克的用量,最大不宜超过原药量的5倍,这样能够将越冬的虫卵全部消灭。在进行苗种放养前,尤其是虾蟹,应选用水灵Ⅰ号或Ⅱ号加精碘进行消毒之后,再进行放养;其次,可在发病前的20天左右,池水温度在15℃~18℃时,用纤虫必克和速效菌毒清进行防治。在发病季节,应当每间隔10~15天左右,使用长效菌毒清片剂1个疗程,并用灭虫清拌饵投喂。
3结语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由于其中涉及的内容较多,一旦某个环节或是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从而造成苗种大量死亡。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对水产养殖病害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可行的防治技术加以处理,以此来保障水产品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刘广根,罗小华,杨志坚.浅析水产养殖病害监测防治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科学养鱼,2013(0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