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

第1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

摘 要:当今社会农场安全生产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农产品质量和粮食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农场安全生产的对策。

关键词:农场;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对策

我国国民经济在不断发展,近年来被人们逐渐重视的农业生产在生产形势方面也有很大的转变。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农场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场安全生产中,从农产品质量上带动农场经济的发展。

一、农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农场安全生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生产安全及质量安全。随社会的发展,人们在食品质量安全上的注意力越来越高,因此社会对农业产品和粮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1、农场能否安全生产决定于农场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目的。部分农场主要以经济利益为主,为了得到更高的效益,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速度,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类生产模式为了能够减少成本,使用劣质农药,农产品上的农药没有消散就将农产品带到市面上来卖等。

2、目前国家对农产品和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水平低下,没有好的配套设备,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薄弱,再加上多数农场没有足够的经费,生产技术落后,对于社会新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要求没有应对设备,无法达到检测要求。

3、国家在农业生产方面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对农产品和粮食的质量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在不健全的农场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下,农产品和粮食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二、农场安全生产的对策

1、做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签订责任书,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和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做好宣传教育,对车主、驾驶员和农机操作手进行安全知识普及,采取多样方式进行培训;做好三率工作,以三率为重点,加大规范化监管力度;抓好年检审查工作,精心准备、认真实施、严格检验,采取便民措施,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农业安全生a;加强外籍作业拖拉机的登记造册工作,以管理区为单位进行安全教育,使其懂法、守法,减少农机事故隐患;抓业务规范,按照有关程序规定办理业务,严格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办证谁负责的原则;抓好专项治理工作,做好常规监管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继续抓好农机百日安全活动工作,减少事故隐患,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做好联合执法和互检工作,坚持常年与公安交警、安监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农场与农场之间的联合检查,防患与未然;抓农场自身建设,强化以争创群众满意窗口、争创优质服务标兵为主题,努力创建总局级农机安全监理示范窗口,力争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做好农场安全生产整治工作。为确保全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通过“广、全、实、细”四字方针,努力做到早宣传,早排查,早发现,早整改,确保全场的安全生产稳定。工作监管“广”,不管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还是消防安全专项整治,都按属地管理原则,把专项整治纳入当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中,做到广泛参与,严格监管。隐患排查“全”,制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认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全面细致地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及时把监控措施落实到位,做到全面排查安全隐患。隐患整改“实”,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求进行认真梳理,登记建档,一个一个地督促整改落实,能立即整改的要求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制定整改计划,加强监控,限期整改,做到实实在在的整改安全隐患。工作落实“细”。根据农场实际指定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一方面做好资料发集工作,及时做好摸排情况的统计汇总,另一方面做好具体工作的安排和落实。积极开展督查,督促备相关企业单位认真做好该项工作,做到工作落实细心细致。

3、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在农场安全生产中必须要制定安全生产的标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使农场产生自我约束力,并且对其生产模式不断改进,从而达到弄成安全生产的目的。农场各级部门必须要成立安全生产检测小组,为农场的安全生产制定可行性计划。农场各级相关部门要根据社会现状和农场的发展模式、农场特点,制定出符合农场的安全可靠的实施方案。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牢记生产安全制度,把农产品质量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推进农场安全生产的工作进程。

4、确保粮食及农产品质量。以完善体系、建立制度、强化监管和加强宣传为重点,全面建成“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实时监控,消费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和质量溯源,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在技术培训方面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准确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壮大经济人队伍,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产品生产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组织化程度。深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源头抓起,实现从以生产领域监管为主,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对生产、经营、加工、流通环节国家规定的禁用、限用农药、肥料进行检查,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安全。大力宣传,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强法制法规、公民道德教育,提高产品生产者的法律意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为目标,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通过媒体报道等不断提高全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列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为全面提升粮食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

总结:根据农场的生产模式和生产特点,制定出适合农场安全生产的经营模式,保证农业产品和粮食的安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制度来生产,推动农场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第2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

1.1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人为可控性为金融保险的介入提供了空间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二是禁限用农兽药残留超标,比如高毒禁限用农药、“瘦肉精”、孔雀石绿、激素、抗生素等。三是重金属污染,比如大米镉超标问题。其中,前两种人为可控的隐患在近年来所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相对于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人为可控性为金融保险的介入提供了广阔的激励空间。金融保险机构可以通过选择歧视性信贷政策,对不同的生产者采取不同的信贷标准,对安全生产者通过降低贷款门槛和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时间等方式实行信贷优惠和直接的金融投资;对不进行安全生产的生产者通过提高贷款门槛、降低贷款额度、提高贷款利率、缩短贷款期限、延长申贷时间、加大信用评定频次等方式进行经济惩戒,增加其信贷成本,从根本上遏制其不安全生产的势头。

1.2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完善为金融保险的应用提供了条件支持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就是从生产的源头抓起,通过对种植业产品的播种、施肥、用药、收获、仓储等生产环节;对畜牧水产品的养殖、疫病防控、用药等养殖环节;对农产品采收分级、包装、加工、运输、销售等加工流通环节的信息等做出详细记录和严格的检查监督,并将以上各类信息上传至统一的系统,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的个人和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品牌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真正实现农产品“生产记录可储存、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安全责任可追究”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和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可以利用追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对农业企业进行动态信用评级,确定监管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抽查,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监管成本,一方面可以提高监管效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信用评级系统的建立为金融保险机构对不同的贷款对象采取不同的信贷政策提供了便利,金融保险机构可直接利用追溯系统和信用评级数据提供的信息选择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信用指数高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殖大户等提供金融扶持,不仅可以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提高信贷资金使用的安全水平。

2金融保险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模式

2.1为从事安全生产的生产者提供贷款优惠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农村的土地大量集中,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逐步转变为大型农业生产加工企业、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实施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的新型经济主体。土地的大量集中、农业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先进农业机械的购置、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优质种子种苗高效低毒农兽药和肥料饲料的使用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对生产环境、投入品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大的投资。而农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保险机构的适时介入可以有效缓解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瓶颈,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有序发展。

2.2对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提供资金扶持

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根本上离不开先进绿色农业科技的研发。由于农业科技研发通常历时较长,受土壤、水分、大气等自然因素影响,科技转化率普遍较低,科研人员的收入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进行农业科技研发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金融保险机构可以通过对科研机构的某类指定科研项目实施贷款优惠或直接进行投资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其开展农业高新绿色生产技术研发,研发内容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高产低耗的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二是开展优质种子种苗的研发;三是开展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效低毒农药、优质肥料饲料等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研发;四是开展有助于改善生产环境的生产技术研发等。金融保险机构还可以通过将优质农产品推荐和贷款优惠相结合,鼓励生产者选用优秀的科研成果,一方面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减少落后农业生产方式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生产者的收益,全方位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3为安全农产品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

受气候、环境等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本身承担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同时因为农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报时间长、市场预期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还承担者较大的市场风险,一旦有灾害发生,所有的投入将血本无归,生产者必然损失惨重。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所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更多,灾害给生产者带来的损失也将更重。为有效保障农业风险中生产者的经济利益,金融保险机构可以通过为生产者提供农业保险的方式,在灾害发生时提供保险赔偿,帮助生产者减少损失,为其恢复农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帮助。对于安全生产信用度高的生产者,还可以通过扩大保险范围,提高赔偿标准、简化理赔手续、及时足额兑现保险金等方式,进一步减少其损失,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2.4开展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从生产者从事不安全生产的动因来看,一部分是因为受经济利益驱使,在明知有害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不安全生产,这部分生产者所占比重总体不大。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自身对相关农业生产知识的懵懂无知,对不安全生产的危害性缺乏认识,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在进行不安全生产,这部分生产者占较大比重。尤其随着市面上各类名目繁多的种子、种苗、农药、兽药、肥料、饲料等投入品的不断涌现,相当一部分生产者的知识更新难以跟上市场信息变更的步伐,在对投入品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这时如果有不法分子对其进行经济诱导,很容易上当受骗。对农业生产者进行相关农业生产知识和农业科技培训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也都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专门负责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在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有些地区甚至连干部工资都无力支付,农技推广部门根本无力开展相应的培训,且越是经济薄弱的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受教育程度越低、综合素质越低,知识的更新越慢,越容易受不法分子的蒙蔽。金融保险机构通过在向生产者提供贷款的同时,印发农业安全生产知识小册子、举办短期培训班、开展优良品种高效低毒农兽药推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信用度好的生产者进行正面宣传等,不仅可以弥补地方政府在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指导中的不足,切实提高农民进行安全生产的技能和水平,同时还可以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其安全性。

3相应的保障措施

3.1在政策上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进行投资

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决定了对农业生产进行投资将承担比对工业生产投资更高的风险,因此,大多数金融机构都缺乏对农业生产进行投资的积极性。安全农产品的生产不仅要求生产过程的安全,还要求质量的安全,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农业生产,承担了更高的风险,这就需要在中央政策的层面上明确要求金融保险机构应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进行投资。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开展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殖大户等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不同途径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贷款优惠和投资等方面的金融服务。

3.2国家对投资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扶持

国家在要求商业金融保险机构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进行投资的同时,还应对其提供政策上的扶持,以提高其投资积极性和投资于农业生产的比重。扶持的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商业金融保险机构把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贷款和投资;二是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对从事安全生产的生产者发放贷款;三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扶持农业生产的作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信用度好的生产者扩大再生产所需的中长期资金给予信贷支持或直接投资等;四是设立对农产品质量水平高信用度好的新型经济主体进行支持的政府担保资金,引导资金从贷款贴息方式逐步转向风险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通过加强与信贷支持的配套,为农业生产创造有效的贷款担保机制,降低金融保险机构对农业提供贷款的风险。

3.3支持和鼓励创新金融产品

一是鼓励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支持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发展真正的农村合作组织,并允许其作为企业法人参与金融信贷行为,为社员提供小额贷款或贷款担保。同时允许一些具备适当规模的民间金融组织,如合会、标会、轮会、互助储金会、扶贫基金会等培养成真正的新型农民合作金融组织。二是鼓励开展农业安全生产责任连坐制。通过将一定范围内的农业生产者作为一个授信单位,该单位中任何一个成员违背安全生产规定或生产出的农产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全体成员全部取消所有金融保险优惠,这样可以通过成员间的相互监督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效率和农业生产者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改进服务方式。从授信方式、支持额度、服务价格、办理时限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改革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机构为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者提供金融服务的效率。

3.4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通过进一步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扩大追溯品种和追溯的覆盖范围,一方面可以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识,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全面开展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提供技术支撑和群众基础;一方面可以强化对生产者的监督,通过市场手段和社会舆论强制其进行安全生产,从而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一方面还可以为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者开展信用评级,选择信用度高的进行金融保险扶持提供便利,降低其选择信贷对象的成本。

3.5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第3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

[关键词] 叙永县 农产品 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098-01

一、叙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叙永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辖25个乡镇,231个村(社区)。耕地面积3.67万hm2,农作物种植资源丰富,播种面积9.48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8万hm2,总产28.87万t;经济作物2.3万hm2,总产20.95万t。在四川特色农业产业区划中被确定为川南优势早茶区、赤水河优质鲜食甜橙区、全国优质烤烟基地、脱毒马铃薯繁育和种植基地、四川省63个10万亩以上蔬菜生产大县。但由于叙永县属乌蒙山连片特困区,是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经济基础较差,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较为落后。2008年以来,通过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1],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多年来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2008年底,成立了叙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并于2009年通过公开招聘和内部调剂方式,落实了6个人员编制,其中3个专职管理人员、3个兼职管理人员。2010年11月叙永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项目申报成功,通过了省农业厅和发改委评审,现正与多个项目整合修建叙永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综合楼。2012年,县乡(镇)村三级按照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求,经县编办批准,在25个乡镇增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岗位,确定专人负责。每个村聘请1名协管员。由此,初步建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以全面展开。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逐步完善

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先后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协查协作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度》、《重大农产品违法案件逐级报告制度》、《叙永县农产品检验检测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督查通报制度》、《产地准出制度》、《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制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投入品管理制度》等20多项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同时,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联动制度,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制度保障[2-3]。

3.“三品一标”工作稳步推进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政府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4]。开展了农产品产地环境调查、农产品产地周边重点污染源调查、农业污染源普查,因地制宜制定了安全农产品产地建设规划。编制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规划。建设了水稻、马铃薯、烤烟、茶叶、甜橙、竹笋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水稻、蔬菜、茶叶、甜橙等作物产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0.65万hm2,企业建立了绿色食品大米原料基地0.07万hm2。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了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农业生产者安全生产技能有所提高。禁用农药已基本退出我县农业生产领域,农药化肥使用趋于规范。已制定了茶叶、柑桔等作物生产技术地方标准,使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目前已建成1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1个国家级示范区,4个省级示范区,6个市级示范区,总面积0.9万hm2,辐射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面积0.14万hm2。同时,全县有2.12万hm2耕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面积0.17万hm2;获得认证的有机食品2个、有机转换产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24个。全县按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面积达到1.2万hm2,标准化生产覆盖率为33.2%。

4.专项整治和常态化监管紧密结合

利用现有的检测设备每月进行两次果蔬农药残留的快速抽检和结合重大节假日进行专项抽检。抽检范围包括农贸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年抽检蔬菜水果茶叶等40余批次,样品500余个,合格率达98%以上。每逢重大节假日,由县农业局牵头,联合食安委成员单位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包括开展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农产品抽检、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等。同时,严格执行农药经销登记制度,实行持证销售,并做好农业投入品的执法监管工作。共查获证照不全或无证无照的经销商29家,办理违法案件52件,查获违规种子1950公斤、农药120公斤。对全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资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产品均进行了全面的监管工作。

二、主要存在问题

1.安全意识仍然淡薄

生产者重产量轻质量的意识仍比较普遍。由于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农产品价格偏低,农资价格过高,产出与投入比例失调,投入的多,产出后回收的少。购买农药肥料,就是要求价格低,效果好。只有这样依靠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来增收,而不是求得质量安全。从消费者而言,其鉴别能力和维权意识不足,加上消费能力的制约,即使明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义,大多数人仍然存在着重价不重质现象,遇到质量问题不能依法处理。

2.行政监管尚有死角

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对县城、超市管理较多,而对乡镇、农贸市场管理较差,产品例行监测不到位,行政处罚不到位,对农户更无法监管。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大多数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等,均是散装上市,既无包装,也无标识,更无商标,消费者无从辨别农产品质量的优劣,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后,难以进行源头追溯。

3.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缺乏对农产品生产的统一规划、指导,难以保证统一实施统一的生产技术措施,农产品生产无序竞争,产品品种杂乱,不利于质量检测。一是农业标准推行力度不够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数量少、面积小,推广普及率较低。二是通过农产品产地安全认证的基地,农产品生产还不规范,生产基地技术指导到位率差,田间生产档案记录不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尚未实施,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执行较差,部分已通过认证的产品没加贴标志。三是地方适应性农产品生产标准少,除少数几个重要产品外,大多数农产品缺乏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安标准。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广大群众教育宣传,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二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工作,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及时公告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动态,做好每月的农产品检测结果公告,对严重违规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予以曝光,借助社会舆论形成广泛的监督效应。三是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宣传。增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引导消费者树立无公害、健康的消费理念。通过宣传培训改善生产者与销售者的诚信意识,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由他律变为自律,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2.强化源头管理,实行市场准入

一是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对建立标准化示范区和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个人和组织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建设优势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实现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三是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同时,便于实施监管和质量追溯。

3.加强部门协作,全面实施监管

一是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进一步规范化肥农药使用。二是监管应做到城乡并重,监管品种应以县优势农产品,市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为重点,对生产、销售的不安全农产品依法进行查封、扣押或无害化处理,对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生产者、销售者应从严从重处罚。三是加强部门联合,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乡镇、村延伸机构的作用,增强执法力度。四是加强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检测能力。

参考文献

[1] 卢良恕.建设现代农业,确保新时期国家食物安全[J].中国农业信息,2008,3:4-6.

[2] 王关琴,舒畅成,张富仙,等.对县(区)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J].农业质量标准.2005,4:31-32.

第4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

关键词:宁国市;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143-02

宁国市地处皖南山区,“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构成宁国市特殊地理环境,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农产品生产水平不平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至今10a了,10a来宁国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能够满足新形势下的农产品监管要求,但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容乐观。笔者从事农产品监管多年,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宁国市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有待加强 今年年初笔者对宁国市19个乡镇、办事处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知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不多,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更少,而且基层越偏远的山区人们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越淡薄,偏远山区农民很少接受培训,农产品种植技术落后,多数农民凭经验种植,农民在食用农产品上盲目使用{毒限用农药时有发生。因此,急需要加强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

1.2 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宁国市从县级市到乡镇已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有专业执法人员。宁国市(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设备已基本完备,配有专业技术人员,能正常开展工作。乡镇监管站在2012年宁国市编办已下文成立,文件要求至少2名监管员从乡镇的植保、畜牧岗位人员调入,大多数乡镇2名监管员已到位,但仍有一部分乡镇没有或只有1名监管员,还是兼职,以应付上面检查、考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难开展。农产品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必要手段,宁国市乡镇虽然有检测室,但绝大部分检测室无检测设备不够配套、无检测技术人员、无监管经费,不能满足基层农产品日常监管需要,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急需改善。

1.3 乡镇基层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急需要加强 一方面乡镇基层监管部门由于人员少、监管水平落后,没有执法车辆,很难完成对偏远乡村的日常监管;另一方面乡镇基层农产品生产规模小而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者文化程度不高,年龄老化,农产品生产主体自律能力差,种植水平落后,生产无记录,监管难度大。乡镇基层源头监管盲区多,基层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急需要加强。

2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建议

针对宁国市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结合宁国市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及监管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2.1 加大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抓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3.15”、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大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和深度,由街道延伸到村、村民组直至农户,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手册和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常识,在人口密集村庄或社区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结合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送到田间地头,提高生产者的生产技能。通过宣传培训,在基层营造人人讲质量安全的氛围。

2.2 完善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目前我市已建立市农产品质量监管局、区域服务中心、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村级协管四级管理网络。2014年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属地管理并纳入乡镇年终目标考核,考核细则明确要求基层成立监管机构,配备检测室及速测设备,乡村明确监管员和协管员,并且要有工作经费。强化对乡镇考核,落实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保障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2.3 大力推进乡镇基层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一是加大基层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主体,推进基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园、标准化健康养殖场建设。聘请农业院校教授、农业技术部门专家到基层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扩大标准化覆盖面和普及率。二是发展规模化生产,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乡镇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以规模化、组织化来保障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的落实,确保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

2.4 加强乡镇基层农产品生产源头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4.1 建立乡镇基层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乡镇监管站要结合辖区内农产品生产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督促农产品生产者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并对上市产品及时抽样检测,以保证合格的农产品准出。学习借鉴上海等大城市农产品准出经验,以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生产单位为重点,开展乡镇基层农产品基地准出试点,为基层农产品产地准出提供经验。

2.4.2 开展基层农产品抽样检测 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加强源头监管,开展对源头生产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至关重要。建议县级政府和地方政府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使基层农产品监管站能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通过监测,科学地反映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加以预警,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整改和依法处理。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提高基层监管工作效率。

第5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落实监管职责、搞好监管服务为检验标准,切实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队伍、条件和运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

二、目标任务

到年底,在全市“菜篮子”产品主产乡镇基本建立起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到年底,全面完成全市所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加强建设,增加投入,建立健全“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使其有明确的公益性单位性质和职责任务,有精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必备的工作条件,有稳定的工作经费和规范的工作机制,切实全面提高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能力。

三、实施内容

(一)机构设置。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主要依托现有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完善条件,实施联合建设。瓜菜生产重点乡镇,鼓励单独规划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二)编制及人员。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及实际工作需要,实行工作人员“兼职专职”并存的工作模式,同时增加必要的人员编制,配备必要的工作条件。每个乡镇至少要有2-3名专业技术人员、2-3套速测仪器、1间检测用房以及督导、巡查、抽样、办公的设施设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三)经费保障。加快建立完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有关人员基本支出和业务工作所需经费依法统一纳入公共财政年度预算。

(四)人员培训。市农业局及所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强化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法律法规、技术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五)鼓励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点建设。鼓励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点,瓜菜生产重点村要专门安排1-2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作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四、工作职责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主要承担农民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日常巡查、各项监管措施的督促落实等任务,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定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

二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农民群众看得懂、会使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

三是承担对种植、养殖过程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

四是对产地农产品进行快速检验监测,协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工作。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指导农资经营门店建立进货查验和销售档案记录,受理假劣农资投诉举报。完成市农业局和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监管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督查和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卓同志兼任,副主任、欧同志兼任,具体负责监管服务机构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结合实际,紧抓落实。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本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要确定一名联络员专门负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的信息报送工作,并从年月开始,每月日前将本乡镇截止上个月底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报送市农业局,由市农业局汇总后统一上报省农业厅。同时,市农业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情况纳入对乡镇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督查考核内容。

(三)强化督查,精心指导。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领导小组将根据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适时组织督导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四)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宣传单、宣传横幅、电视新闻、广播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宣传,为加快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工作计划

全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从年月份开始到年月底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市农业局按照农业部以及省厅的有关要求,制定下发《关于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工作的通知》,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发动。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工作方案;各乡镇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同时,按照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搞好宣传发动。

第6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

1.1生产前采购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通过对整条供应链进行有效分析,生产要素的购环节是首要环节,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开展农产品生产前,必须要重视采购环节的质量安全,才能保障农产品质量达到相应标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种子的采购中出现的问题。种子的质量是农产品质量达标的关键环节,但由于当前的农产品种子种类非常多,其中还会出现很多假种子或是转基因种子等,这些种子本身质量并不合格,如果农民选择这样的种子,不仅无法提升农产品质量,甚至会对其经济带来影响。其次,对化肥与农药欠缺了解。化肥和农药,是保障农产品良好生长的重要物资,选择好的化肥和农药不仅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而且能大大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但是,在实际农产品生产中,有些农民由于欠缺对化肥和农药的正确认识,很容易应用到质量差的化肥和农药,而劣质化肥和农药会对农产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1.2生产环节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者欠缺良好的产品安全意识,在实际生产中没有按照相应的规定开展工作,并且监管工作不到位,甚至在农产品进入流通市场时也欠缺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终导致质量不达标的农产品出现在市场中,严重影响农产品市场的良好发展,对农业行业的发展也会带来一定影响。其次,欠缺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在农业生产者开展相应工作时,往往不能及时得到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主要凭借以往的经验来开展相应工作,使得在实际生产中不能保证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并且对于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当前的农业生产工作中,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2增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有效策略

2.1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要素采购策略

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工作,首先要明确种子、化肥及农药等采购环节的重要性,严把质量安全关,从而保障农产品质量达到相应标准,增强整体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选择农产品种子、化肥和农药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是否拥有相应的国家合格证和许可证等,也可以通过市场调查来选择良好的产品;并且应对所选择的种子、化肥和农药进行全面检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准则,来监督和管理所有的农业生产产品,从而保证其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降低生产者在选择生产产品时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也为农业生产者谋得更多的利益和收入[1]。

2.2重视生产环节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对于当前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其质量安全问题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指导的重要性。所以,在实际的农业生产工作中,应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科学技术的指导,不断提升其科学生产意识,从而让农民能够正确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才能保障在实际的农产品生产中质量安全达到相应标准。社会应加大对安全生产意识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且为农业生产者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作,提升其农业生产能力,从而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国家监管部门也要提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在农业生产中强化农民的法律意识,让农民能够有效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对农民生产带来保障,为推动农业领域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2.3加强流通环节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流通环节是保障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中,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产品的重要环节。所以,必须重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应制定农产品流通检测和标准体系,从而更好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流通环境中要保障农产品流通时的新鲜,由于农产品具有易腐烂、不易保鲜的特点。所以,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一定要重视对农产品物流运输的监督管理工作,从而在流通中保障其质量安全。在运输前应对农产品进行检查,保障其质量达到相应要求,并在运输过程中确保其质量安全,在运输后对其新鲜度进行检测,从而保障在其运输过程中质量安全达到相应标准。

3结语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消费者生命安全、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国必须要重视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并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良好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作者:魏亦山 单位:青岛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参考文献

第7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

培训班讲授了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线产品、政策及网上订购的流程及农业信息化服务、“12582”平台手机应用及益农宝软件应用操作流程,使参训人员更直观、更充分地了解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村级服务,可以更好地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开辟网上购物渠道,为周边农民提供网上直购农资产品和日用品,直销农产品及提供各项信息服务。

桦甸市举办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农民培训班

按照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桦甸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于2013年12月24日~ 26日,分别在常山镇、金沙镇、横道河子乡举办了为期3天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农民培训班。

培训班聘请桦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担任授课教师,针对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讲解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水稻安全指南》、《果蔬安全指南》、《玉米安全指南》等课程,使学员全面了解了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及绿色防控,以及农作物安全用药常识。通过此次培训,增强了基层农民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贡献。

磐石市科普大集“三送”活动在行动

近日,以“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服务”为主题,磐石市农业局组织直属事业单位农业科技人员30余人在朝阳山镇三棚村开展科普大集“三送”(即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活动。一是送政策。为农户送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保险、农业创业培训等惠农政策,提高农户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二是送信息。为农户送去农机安全生产、选购和使用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农产品使用农药、拖拉机常见故障、沼气池安全使用、机械耕整地等安全生产信息,提高农户安全生产意识;三是送技术,为农户送去玉米高产栽培、水稻高产栽培、农机化实用等新技术,为农户粮食生产达到稳产、增产铺垫一条“技术”路。现场共发放各类实用技术手册、农业杂志、挂图、宣传单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解答农户疑难问题20余条,提供服务人数达到500余人次,活动得到赶集农户的一致好评。

辉南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

第8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

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

1 南阳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现状

南阳地处我国南北的分界线,气候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湿润地区向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南阳空气质量全省第一,无酸雨发生。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早在2002年南水北调之初,我市就根据中央的整体部署及要求,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生态农业区,以发展全域化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方向,大力推动有机农业发展,以减少化肥、农药对水质的影响。切实担负起丹江口水库水源流域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神圣使命,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质洁净。全市对土壤进行了治理改造,渠首库区的土壤成分60%以上达到了有机种植的标准。

目前,南阳市已累计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175个、667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5个、绿色食品16个、有机农产品5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涵盖蔬菜、水果、粮食、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畜产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有机农产品的认证主体。

2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建议

借鉴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监管的成功经验,改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需要在监管层面从全产业链各环节来强化工作,关键要突出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主体作用,强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督,建立健全消费者全员参与的监督体系。

2.1 完善法律法规 要加快推动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同步。构建起全面具体、统一权威的法律体系,为制定监管政策、检测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等工作提供依据。

2.2 明确管理职能 一是明确划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职能,完善行政管理队伍,明确执法主体,强化行政监管职能,加强监管力度;二是加强各监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形成生产、流通、加工、消费全程监管链条。三是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执法能力,坚决惩治不作为、乱作为。

2.3 健全检测体系 建立安全农产品全产业链必须配套相关的检验检测体系。一是制定国家级检验标准,为各级检验机构提供检验依据;改进检验技术,攻克农产品检验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二是针对省、市的农产品生产现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检测实验室,加强对区域检测人才的培养,健全检测项目和提高检测技术设备水平。三是在县区建立健全的检测机构,健全检测队伍,设立食品检验常规项目。

2.4 推进标准化生产 一是完善标准体系。构筑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所组成的标准化体系。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化。一要加快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 及时指导农业投入品的选择使用、广泛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培训; 二要依托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普及农业标准化的新科学、新知识和新技术; 三要利用好农业生产性项目和园区建设, 加大农业标准实施示范,设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对员工进行标准化培训,对生产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

2.5 培育农村合作组织 引导、培育农产品行业协会、产销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规划布局、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功能。通过规模生产解决产品质量、品种不一的问题,为标准化农产品生产打好基础。同时,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农户”,或者“公司+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实现企业、基地、农户紧密结合,将千家万户纳入安全生产轨道,力求从源头上规范农产品的安全标准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第9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范文

关键词:畜产品;安全生产;现状;发展策略

1麦积区畜产品安全生产现状

截止2016年底,麦积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83.19万头(只),其中:生猪存栏18.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03万头),出栏22.8万头;牛存栏6.68万头(其中奶牛0.22万头),出栏2.5万头;家禽存栏122.5万只,出栏100.5万只;羊存栏5.2万只,出栏2.75万只。肉、蛋、奶、鱼产量分别达到2.1万t、0.71万t、0.59万t、0.235万t,畜牧业产值达到7.24亿元。畜牧业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高度集约化引起的环境污染、疫病传播、滥用抗生素和违禁药品以及饲料卫生指标超标、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因素造成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超量残留,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结构,建立更为安全、健康、高效的养殖模式是现代集约化养殖研究者和生产者面临的新课题。为了实施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监督检查体系,完善制度建设,2016年麦积区集中力量开展动物产品为主的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活动。全区养殖企业积极转型,从主要追求数量增长为主的传统养殖业的基础上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效益并重发展的现代养殖业。

2麦积区畜产品安全生产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