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现代服务业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服务业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服务业管理

第1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简而言之,财务管理就是为了实现与企业同一目标的服务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一个广为接受并深植于心的观点是:不盈利的企业是不道德的。因此,财务的有效管控,是通过日常的财务活动反映出企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个全过程,对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起到核心作用,也是一个初具规模企业应首要关注的目标。

一、财务管理的真正目标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想对财产取之有道,对客户和公众应该诚实守信,遵循职业道德和操守;而在企业内部,则须通过经济核算和高效的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实现。然而,虽然我们天天谈论提高效率,改进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利润的时间价值,同时也存在对行业风险估计不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公司的利润来源趋于多元化,因此与公司利益相关联的人不仅仅包括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等。因此,我们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就不能忽略这些群体的利益。那么,作为现代服务行业之一的知识产权业,以我们的视角来阐述我们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解,只有满足了客户需求和合理的员工利益需求,才有可能实现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三者之间应该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而非对立的博弈关系,从而实现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那么关心员工的福利待遇,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不仅是因为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资本之一,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在了解了财务管理的目标后,可将公司的基本活动大体分为投资、筹资、运营和分配大体四个方面,对公司而言,筹资是企业面临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只有将资金盘活不断增值,才能体现出资金的时间价值。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都依赖于资金的运营效果,并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日常经营活动的模式;所以财务管理就要求对日常经营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控制,使其具有高效性,那么就需要成本管控贯穿于公司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公司的利润就来源于以上每一个环节的共同作用,也是我们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和环节。1、成本费用的分析

和任何企业一样,知识产权业的成本控制也非常重要。为此,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成本的习性,在知识产权行业,可以把它理解成案件量或者业务量与公司成本之间地依存关系。通过掌握它们之间的规律性,来为企业接下来的管理决策和改善经营的策略提供可靠的支持,还可以对以后的长短期投资决策和企业预算编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成本在一个企业中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对其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现代企业中,一般会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一定会计期间和业务量范围内,不会受到案件量和业务量变动的直接影响,而相对不变的成本,称之为固定成本,例如

作为现代服务行业之一的知识产权业,只有满足了客户需求和合理的员工利益需求,才有可能实现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从而实现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服务业中涉及到的像固定资产的折旧、房租租金、人员固定工资、五险一金、广告费、培训费、及办公费等,这些都应归于固定成本项下的支出。

模型:上述模型图中展示了固定成本的特性,即总

固定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动,而单位固定成本则会随着业务量的递增而成本递减。这样就使我们知道了固定成本的基本构成和基础特性。举一反三,同样很容易理解变动成本的特性,其即为直接作用于业务本身并随之变动的费用,就如同一个案件的官费和为此案件的各种提成等支出,业务量的增减与变动成本呈正相关关系。变动成本的特性正好与固定成本相反,案件总成本随业务量的递增而增加,相对单位案件的变动成本则不会变动。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比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间的比例越高,企业的运营风险越小。因此,在企业管理运营中,如何将固定成本转变为变动成本,进而合理控制变动成本,是一个远比多办几个案件更为重要的工作。在极端理想情况下,最优秀的企业的运营成本都是变动成本。然而,考虑到现实,在实际工作当中,几乎所有企业的成本都是两者兼有的情况。混合了这两种成本的特点就形成我们常说的混合成本。为了管理需要,我们通常将混合成本再分解为固定和变动成本两个独立的部分,分别进行财务核算。

分析成本的目的在于找到成本与案件量和利润之间到底有哪些内在联系,并发现它们之间的均衡点,从而了解公司的盈利空间为何。为说明起见,假设:每件专利新申请案件的费为P,一个人本月完成新申请案件数量为Q,人完成每件新申请案件提成为R,支付给人的固定成本(基本工资,五险一金,房租水电,办公分摊费用,以及支持人员的费用等)为F,利润为 Y,则可得出以下公式:

Y = P x Q – Q x R - F = Q (P-R) - F

由此可知,当Y=0时(盈亏点),Q(P-R) = F,进而可以推导出:P-R=F/Q。也就是说,当支付一个人的所有固定成本F与其完成的案件数量Q之比和客户支付的费P与支付该人完成每个案件的提成R之差相等时,公司没有盈利,如果公司希望提高盈利,最好的办法是提高费单价P,或者提高人的效率使其在单位时间内按照质量要求完成更多案件,除此之外,就只能降低支付人的固定成本或提成金额。

由此可见,在无法左右案件的费收入的情况下,如果希望保持员工的合理收入,提高员工的产出效率和降低固定成本,是任何一个企业的最佳选项。

再看一个假设:不考虑官费因素,针对以下三种费按加权平均进行边际利润分析,且预计固定成本总额180万元。

结果综合边际贡献率=36.92%的话,那么在每

在企业管理运营中,如何将固定成本转变为变动成本,进而合理控制变动成本,是一个远比多办几个案件更为重要的工作。

种类型的保本业务量能够确保的同时,我们假定预测国内专利的市场环境较好,如果将它的目标利润定为250万元,固定支出是60万元,那我们可以想要实现目标利润,通过对目标利润的分析,可以计算出目标的案件量必须达到3100件就能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当我们的经营目标确认后,我们不考虑市场价格变动因素的话,还用这个案例做一个对比,除了增加案件量能实现目标,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达到预期目标呢?就需要我们从影响利润的其他因素着手,显而易见控制固定成本及其变动成本,使其按一定比例下降也可以实现目标利润。所以我们就要考虑了,那么在扩大市场规模的同时,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发展的空间,正确衡量自身企业的最低的安全保本界线,需要更加合理的规划预期的经营目标,也就是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成本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公司利润的多少,也决定了在市场环境中的自身发展和竞争力的强弱;但是,控制成本不是目的,其关键是要通过有效途径合理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挖掘企业的内在动力,拉升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上述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通过控制成本可以实现预期利润,所以,想要预测在以后一定期间内的经营目标,就需要建立一套预算系统来规划未来的经营活动。

2、预算管理与分析

规划公司在未来一定期间内经营的活动和方向,并按此执行的活动费用就是预算,目的是服务于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古人就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至理名言,我们国人开展预算也早有历史记载,清宣统年间就有了具体的预算方面的工作,在19世纪末真正的预算管理开始应用于大多美国的企业,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很多国内企业也早已经意识到公司的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的种类繁多,也有不同视角、不同类型的预算内容,而经营预算则为企业日常活动提供向导,它同样也包含很多分支,例如销售预算、生产、期间费用预算等项目,大多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采取相对应预算编制才能达到效果。就行业的特点而言,这里更多的希望探讨从费用预算角度进行分析。

公司管理费用项目具有内容复杂和涉及面宽的特点,因此必须根据业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预算措施。首先,我们将管理费用按类别分为两类:一种是约束性费用,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劳动保险等不可控制的这类费用,这方面我们很容易就可以预测,归口各个职能部门编制预算即可,这部分费用相对比较有制约性,费用列支基本上没有什么弹性,一般应该采用固定预算。而另外一种预算性质,与公司的战略决策和分解的执行方案有直接的关系,像广告宣传、职工培训、参加会议等项目。这类费用的预算编制必须根据前期的花费,和过去几年的管理和业务经验,结合公司的费用标准和控制要求,将费用分解到各职能部门来编制预算方案。此外,再对比一下约束性的费用,该费用的变动因素非常多,所以视为费用预算的重点。项目预算是否能够到位,是在分析比较上年度的预算的执行情况而定,在充分考虑影响各个项目费用的因素等条件,用以确定预算期的数额。对于之前没有过预算编制的企业,则应根据经验提出大致预算范围,分解到各个部门据此编制预算,然后逐年降

公司管理费用项目具有内容复杂和涉及面宽的特点,因此必须根据业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预算措施。

低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误差率。

一般经营预算是全面预算的起点,那么在谈到最后的环节就是指财务预算的编制,它集中反映了利润、现金流和财务状况在预算期的目标。其中现金预算也是预算体系中相当重要的预算项目,是经营预算和长期投资预算等其他预算实施的保证。所以在这里介绍一下现金预算的作用。

一个公司账面利润再多,公司也有可能面临着现金流的中断,保证现金流的最佳持有量无论是对经营者还是对债权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透过现金预算可以清楚的知道现金什么时间流向哪里,可以合理调剂资金的余缺,安排投资或是筹集资金,同时提高自身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够掌握现金持有的最佳数量,以便根据持有量来确定我们预算期末的现金余额呢?我们在做财务分析时就不得不考虑现金不足的情况和现金超量的情况,并在这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

上表设定三个现金持有方案,其中,衡量占用资金成本和管理资金的人力及其他成本,再加上由于该方案带来如果现金持有不足情况下所承担的损失成本,比较每一个方案成本之合。不难看出,占用成本与资金持有量成正比,现金的持有量越大,相应的投资成本也加大;而短缺成本正好反之,资金越是充足则现金短缺的风险可能就越低。综合看,显然B方案是我们通过成本分析得出的持有资金的方案。

鉴于现金的收支是大多数企业最为关注的财务信息,这里仅对资金控制的现金日常管理做一个简单分析。现金虽然收益性最差,但流动性却是最强;企业每一天都会有业务发生,才需要有维持正常运行的现金储备;与此同时,还要有一定量的现金作为风险金和投资性现金需求。对于现金收支,应该尽量缩短现金周转期,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款率,并尽可能地延长应付款项的周期。

从理论上讲,如果企业的收支在时间和数量上都一致,我们就可以不持有现金,但这种情况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简单的理解是企业提供的一种信用和赊销等方式就是应收账款的形成,其核心的目的就一个 ——利润最大化。在知识产权行业里,对资金的占用首先就是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在给客户,尤其是外国客户,提供服务时,行业基本是先提供服务再开具账单收款,这就相当于为客户提供了一定期限的信用期,即所谓赊销的方式,其显然和现销有着明显的区别,这样一来,赊销可能导致销售量变大,与之对应相关的收帐成本也会增加,产生坏账的可能性也越大。应收账款的管理有必要量化到销售额与成本增减的关系,以便衡量采用什么样信用政策能保证公司利益的最高。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原理,就如同某案件的利润率大于坏账率的话,该信用政策是可行的。如果该客户能满足最低信用标准,一般也会对该客户约定一些条件,约束款项的收回条件,信用期间是最常被企业使用的一种信用条件,如果信用期间长,赢得的收益就大,成本费用也随之增长,反之则相反;究竟采用多长的应收账款期间就取决于该信用期间对应的利润的高低而定。

假定几个条件:案件账单的收款期为开出账单后30日内支付,该客户的案件年销售量50件,年销售额 25万元,单位变动成本率是 60%,估计风险投资的报酬率10%;如果试图通过延长该客户的信用收款期限到60日,很可能会增加来案量到55件,在单价及变动成本均不改变且固定成本费用不变的情况下,该笔案件收帐费用也会由3000元提高至5000元,坏账损失由12500元提高至17000元;据此核算出改变信用期后可增加税前损益是 0.2万,简化分析应采用 60天的信用期;考虑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可能性,也许为了提前

在行业发展中,好的财务管理应该考虑到资金的合理运作,让现金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地流动起来,同时也需要考虑到降低筹资成本,充分估计财务风险都是非常必要的。

收到费用还可以部分采用现金折扣及折扣期的方式,采用的折扣是否适当也要合理衡量利弊,进一步还可能考虑到随案件量增长与之对应的垫付官费占用情况,也会影响到应收账款的应计利息,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各个企业对采用什么样的收账政策,是积极的收账政策还是缓和的收账政策,有时还需要根据各类客户的信用水平等相关联因素,尽可能地减少坏账的发生。

3、分析筹资阶段风险杠杆系数

现金就相当于一个企业的血液,贯穿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公司必须持有一定能量的现金才可维持正常的经营,一个是要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个需求是如何扩大公司的规模,追求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行业发展中,好的财务管理应该考虑到资金的合理运作,让现金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地流动起来,同时也需要考虑到降低筹资成本,充分估计财务风险都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项筹资的主要方式,个人、银行及金融机构的贷款都是常见的形式,而贷款考虑合理的分配长短期的借款是很重要的,如果近期偿债压力大,可以选择长期债务来抵消部分短期债务,这也是通过债务调节资本的结构的一种表现方式。

在日常工作中,有时经常会碰到购汇付款的情况,这时可以考虑采用远期结购汇的形式;简单说通过国外行先行垫付,我们把人民币押给开户行,等待外币预期汇率下降的时候,在偿付给行,就会产生汇兑收益;公司在该短期贷款中获利。

银行等机构借款、融资租赁的形式等,像这些都是属于债务型的资金,考虑到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现阶段可以利用间接采纳的筹资方式,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取得而且有成本低的优势。除了在筹资方式上的选择,还要优化自身资本结构,合理运用财务杠杆的效应。在这里需要考虑两个杠杆的效应,一个是经营杠杆,另一个是财务杠杆。

需要注意的是:经营杠杆D OL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和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变化有关系。

杠杆系数包括财务风险杠杆系数和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越高说明企业利润受市场环境等影响越大,也可以认为是风险也越大。财务杠杆系数可以放大资产报酬变化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假设如果资产的报酬率是20%,那么该企业不会存在财务风险吗?如果没有经营风险系数的话,也就不会有财务风险。但是如果没有经营杠杆系数,也仍然可能会有经营风险,因为经营风险随时都可能有。

将这两种风险组合在一起来反映整体经营风险。在杠杆的作用下,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之间就有了配比关系,也就是一个系数高的话,那么另外一个系数就会低。举例,固定资产占比重大的资本型企业,经营杠杆系数就高,那相对的风险就很大了;所以企业就一定会考虑控制财务上的风险,也就一定会压低财务杠杆系数。

财务管理的目标还是追求优化的配置,预知企业经营风险的可控性,更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第2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一、加快提升生产业实力

生产业是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的重要动力,其依附于制造业而存在,贯穿生产的上游、中游和卜游诸环节,是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领域。当前我国生产业整体规模较小,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发展需求。加快发展生产业有利于做大服务业规模,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其在价值链上的地位,有利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生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加快扩大总量规模,提升生产业综合实力,打造以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会展业和农业服务业为重点的广谱系、多业态、竞争力强的生产业体系。

1.现代物流业。围绕建设区域性物流枢纽要求,构筑发达的铁、公、空、水四位一体物流网络。推动建立豫鄂陕交汇区域物流联动发展机制,争创中原经济区现代化多式联运和货运无缝化衔接示范基地。立足本地特色产品和产业,重点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粮棉畜等大宗农产品物流、药材和药品物流、轻纺工业品物流、建材物流、家电物流。推进枢纽型物流集聚区、产业集聚型物流集聚区、商贸流通型物流集聚区和空港物流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探索第四方物流模式,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构筑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发展平台经济。

2.金融服务业。加快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在城市新区集聚,培育和打造新区金融商务区。支持地方银行逐步成为全国重点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大力扶持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良好发展。加快培育资本市场体系,积极引导创业投资基金的设立与发展,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积极扩大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以产权交易中心为主体,积极拓展交易品种和丰富交易方式。加快保险市场发展,充分利用人口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的优势,进一步挖掘人寿险、农业保险市场潜力。

3.商务服务业。以建立城市商务中心区和县(市)商务中心区为抓手,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营造宜商环境。重点发展本地企业和主导产业急需的知识产权服务,开展对专利、商标、软件等的、转让、登记、鉴定、评估、认证、咨询、检索等服务。

4.科技服务业。积极支持专利服务、技术交易、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碳排放交易、风险投资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加快构建城市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各类基地和园区以及专业科技教育机构开展研发设计,重点发展特色优势行业的工业设计,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核心竞争力。

5.信息服务业。以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推动信息服务业与三大产业的融合互动,完善服务内容、拓展服务空问,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强力支撑作用。

二、积极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

新兴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新生力量,与信息技术革命、知识经济兴起、社会分工细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相伴而生。随着工业经济转型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兴服务业将面临巨大市场需求。利用本地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市场主体,出台定向性、专项性扶植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拓展新项目、采取新模式、研发新技术}一分必要。加快培育形成新的服务业增长点,有效吸纳城镇化带来的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大学生等群体就业创业,重点打造以节能环保、文化创意、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体育健身、人力资源培训等为主的新兴服务业体系。

1.节能环保服务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完善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强节能领域和环节的技能、服务和人才培训,重点开发针对高耗能工业、建筑、交通等行业的节能服务。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培育和发展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节能专业服务机构。

2.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和深度挖掘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创意理念合理开发、适度保护,丰富文化主题,创新文化传承与经营业态,推进文化集聚区工程,打造商旅文融合景观,实施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三、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的国家合作建议

1.创新融资方式,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应该创新融资方式,实现多样化直接投资,同时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强化风险预警,规范投资行为。

第3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加强管理 电力企业 现代服务意识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的新体制运营及打破垄断、多家争雄的竞争态势,决定了电力企业必须面向市场,深化改革,强化服务,牢固树立以发展为主线,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的管理理念,以崭新的服务面貌树立起崭新的企业形象,从而去赢得市场,促进发展。当前,如何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电力服务,针对目前的现状及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 传统电力企业管理模式下的客户服务理念

在电力企业的传统意识形态下,与用电客户通常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由这种关系引申出的服务意识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形成各种矛盾。如不能满足客户越来越专业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例如,不能满足某些用电客户对电能质量和连续供电的特殊要求;不能满足某些用电客户对电力谐波和电压闪变等极特殊要求,不能为其提供稳定用电;不能形成对此类客户的吸引,不利于扩大用电市场,扩大忠诚客户群体等。

电力企业是被动地产生互动,而不能主动地对用户提供业务指导、服务和技术支持,即需求侧管理系统尚存在诸多管理漏洞,面对新形势提出的对用电客户要做出现代服务意识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有效扩大供电企业服务范围和提供有深度的服务,如不能减少客户的付费工作量及时完成网上电费划拨等。

二 打造电力企业的现代服务意识

电力体制打破了行业垄断,引入了市场竞争,加快了电力市场化的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电力企业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作为面向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千万家的电力企业,这种变化意味着电力企业必须将传统供电管理的服务意识转变为电力营销服务,加强营销意识,逐步建立起一个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服务体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坚持质量方针,确保电能优质可靠

一是加大电网改造力度。建设、改造好城网和农网,确保电能优质可靠。二是努力实现可靠供电。坚持科技创新,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三是确保安全连续生产。积极开展安全与经济调度,推行高峰季节零计划检查和零点检修,全方位地抓好安全生产,采取切实措施,减少社会触电伤亡事故,保证客户用电设备使用安全。四是大力提高供电质量。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采取无功优化、电网改造、有载调压、监测考核等措施,提高供电质量。

2.坚持文化方针,树立良好形象

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要抓好两个方面的结合,花大力气提高客户满意率。

一是切实转变服务理念。以观念创新为前提,树立“物超所值服务”等先进理念,把过去“以安全生产为中心”转到“以客户服务为中心”上来。二是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建立顺畅的供需沟通渠道,向客户提供咨询受理、告知服务、投诉举报及按规定向社会公布电网调度信息,加大供电服务工作的透明度,以利于客户的有效监督。三是强化新闻舆论宣传。将企业有关信息及时有效地传播出去,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了解,争取他们的理解,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满足客户需求,确保服务方便快捷

第一,业务流程再造。创新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程序,让服务更加方便快捷乃是电力营销的要义之所在。具体包括建立快捷方便的报装接电程序,完善快速反应的故障保修服务机制,发挥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功能。要从组织机构、功能、管理效率、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原则,按照“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和模式来设计组织机构和流程,重新审视和设计用电客户的业务流程,看看每一个环节是否真的必要,该删除的要删除,该合并的要合并,尽量减少客户办理业务的手续和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一是开展指导。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培训等途径指导客户熟悉新电气产品的结构、产品的性能、用途和方法。二是开展可靠。指导客户掌握正确的用电操作方法,以及如何保证设备可靠、经济运行的技术知识和设备检修时的安全注意事项等。三是开展及时,客户一旦有故障停电,无论是供电方还是客户本身的原因,都应提供及时恢复供电的服务。四是开展善后,凡因供电质量原因造成客户电气设备损坏的,应提供修理服务或赔偿服务。五是开展需求,即电力需求侧管理,帮助指导客户减少电费支出,减小电网峰谷差。

第三,实施品牌服务战略。按照“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服务。开展售前服务,要及时做好供电业务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提供电话预约上门办理业务,为客户选择最佳供电方案;开展售中服务。要指定专人定时定期,通过电话或上门走访客户,了解供电质量、服务、价格等情况,指导客户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开展售后服务,要帮助客户做好设备检修和全天候故障抢修服务,努力满足孤、寡、独和残等弱势群体的用电需求,提供上门服务和方便客户缴费服务等。

4.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

进行客户档案管理,不仅仅是收集、存储有关客户资料,更重要的是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和充分利用。客户档案的内容取决于客户服务的对象、目的与企业决策需要,以及企业获取客户信息的能力和档案管理成本等。供电企业客户服务对象是多种多样的,从交易方式上看,有个人购电户、中间商(生活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和大用户;从交易关系上看有潜在客户、现在客户和曾经有交易业务的客户。所以,客户档案应包括以上各类客户的信息资料。

三 客服人员努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客户期望值与最终获得值之间的匹配程度。客户的期望值与其付出的成本相关,付出的成本越高,期望值越高,客户参与程度越高,付出的努力越多,客户满意度越高。

电力系统客服人员是直接面对客户的,是电力系统对外形象的一面镜子,也是电力企业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第一线。电力系统服务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服人员。对于电力客服人员来说,提高客户满意度首先要从打造客户服务意识上下工夫。只有树立服务至上、客户至上的原则和电力营销的现代客服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满意度主要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弄清用电客户的需求,并设法尽量满足使其满意;二是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及时使客户得到满意时,将这些需求汇总上报给电力公司以便其对某些方面做出调整,在最快的时间内为客户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四 结语

第4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第三方物流”在欧美比较普遍,是由第三方全面负责物流的设计和维护、调货、库存管理、装卸、配送等全部物流业务。专业物流企业发展现代配送,既可以依托下游的零售(连锁)商业企业,成为众多零售店铺的配送中心,也可依托上游的工业生产企业,成为众多生产企业的物流总。在发达国家中,这两种类型的企业互相配合,共同发展。我国铁路一作为专业的物流企业发展成为生产企业总的潜力非常大。

一、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1.铁路运输作为我国五大运输工具(公路、铁路、空运、航运、管道)之一,以其运量大、运输安全可靠、费用低等在货运领域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加快我国货物的流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其他运输工具的不断完善(如多条贯穿全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快捷的空中货运的逐渐兴起等)。铁路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铁道部各级领导相继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制定了提高运输质量的百条措施、组建了独立走向市场的物流企业中铁快运公司、中铁集装箱运输中心、中铁特种货物运输中心等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作为现有铁路运输业窗口的外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门到门的服务方便客户随时随地地进行货运,进一步改善了铁路运输业的形象,方便了用户、提高了效率、为铁路运输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铁路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传统物流企业,拥有大量的物流设施,在仓储、包装、运输、管理等方面拥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和丰富的经验。

2.“中铁寻呼”已经建立了一个遍及全国(包括海口、三亚、拉萨)的庞大的寻呼网、现有用户140万(截止到99年12月底)、覆盖城镇1100多、拥有全国统一的服务号码95828、95829,现已开通使用95828、95829的城市已达48个(齐齐哈尔、佳木斯、牡舟江、大庆、伊春、加格达奇、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呼和浩特、集宁、唐山、沧州、石家庄、榆次、保定、邯郸、济南、青岛、徐州、连云港、郑州、武汉、西安、合肥、上海、福州、南昌、长沙、广州、南宁、玉林、海口、三亚、儋州、昆明、贵阳、凯里、都匀、六盘水、遵义、重庆、成都、银川、兰州、西宁、乌鲁木齐)、在全国范围内还拥有2600多个营业店面及商,经过培训,覆盖全国的撝刑昂魯小姐完全可以成为铁路运输客户服务中心的服务小姐,众多的店面商可更靠近用户更好地服务,为配送、包装、管理、装卸等工作还可解决一大批就业问题。

3.铁道部资金结算中心也是一个自成体系的资金流系统,若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建成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

二、中铁运输客户服务中心网络结构

总的来讲,中铁运输客户服务中心是一个分布式的,网络化的客户服务中心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收集到整个铁路运输网络上物流路径等信息,为整个铁路运输宏观的管理及调控提供决策分析支持功能。其结构如图一所示。

北京铁路运输客户服务中心除了作为最高等级的客户服务总中心,用于监督管理各区各地市的客户服务分中心外,还作为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中心、业务管理中心、业务中转路由中心、统计结算中心、质量监督裁决中心、决策分析中心负责对全网的业务进行整体的管理及控制。

二级分中心除了负责收集、管理本地的各种信息外,还负责收集、下传下属三级分中心的各种业务需求及处理信息,负责将每月、每日的业务信息、用户数据发送到总服务中心。

三级支中心负责收集、管理本地的各种信息(如货运站,送货人等),并负责将这些信息交由受辖的二级分中心。

在全国中心和分中心之间建立信息通道(数字)以及语音通道,从而加快铁路全网信息的流通,同时紧密结合中铁快运、中铁大货特货、集装箱等公司的物流通道,可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综合信息货物服务中心。如图二所示。

从图二可以看出,建立中铁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可以充分利用铁路现有的线路资源进行快速方便的信息>

流通,并且依托铁路快运、大货特货、集装箱等公司的物流支撑网络,开展服务质量高、效率高等的综合的信息货运服务网络。

三、铁路运输客户服务中心的功能

1咨询业务

提供有关货运知识、托运资费、承运商信息等咨询信息以及发货时间、车皮情况、到货时间等信息、全国铁路电话(以后还可以查各地铁道大厦客房、土特产等信息)的查询功能。其中诸如货运知识、托运资费等都是静态的信息,可以由客户服务中心制作好后统一下发到各个地市的服务中心子系统;对于其他发货情况、车皮资源等都是实时变化的信息,需要与铁路数据库系统紧密结合并利用中铁寻呼全国联网的优势才可以提供优质的服务。

2托运办理业务

对于大宗的货物托运,可以通过撝刑耸淇突х裰行臄系统进行上门揽收申请。当用户申请上门揽收时,需要提供自己详细的地址、电话、货物种类、大致数量,以便中铁运输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可以将详细信息发给快运公司,让他们派出合适的货运工具及人手。同样当货物发送后,中铁运输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可以将该发货信息及时发送到收方所在地市的中铁运输客户服务中心系统,由该系统主动联系收方,除了一方面通知货物发出消息外,还询问是否需要送货上门服务。如果需要,则将送货上门的信息及时通知到收方所在地的快运公司,以便货到后及时送货到用户的手中。

对于电话、传真方式要求办理托运业务的托运资料的填写,则由受理中心代为填写,并可以由快运公司上门揽收时做进一步的确认。由快运公司负责后期的验货、包装、检斤、制单等托运手续的办理。

3实时跟踪

货物的实时跟踪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发送通知、中途实时跟踪以及到货通知功能。

当用户办理了托运手续后,后续的分检入库、送站、交接等实物处理还需要一段时间,当货物上车后,铁路数据库系统就可以将货物发出的信息通知到中铁运输客户服务中心系统,然后由该系统根据用户登记的信息将发货的时间、车次等详细情况通知到受/发货人的指定电话、寻呼机、手机上。当火车沿途经过各个大站时,可以将目前所在站的信息通过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实时通知到受/发货用户。到货后,根据收货人的选择(自己去取还是送货上门)将相应的到货信息发送给收货人或当地的快运公司,以便货物尽快到达用户的手

中。

4投诉建议受理

主要包括了对客户服务中心系统的服务质量、快运公司的服务质量、托运时间延误、货物损坏、用户欠钱不还等各方面的投诉信息以及有关增进客户服务中心建设、铁路快运建设、路风建设的良好建议的受理。特别是对于欠钱用户的催缴等功能。

5后台处理

包括了日终、月终统计报表的处理及分析,统计可以按照当日或当月货运的总次数、受理的总次数、用户行业、货物种类、上门揽收的次数、欠费用户信息条目等进行统计,在统计的基础上,列出相应的红黑用户名单、当月的货运繁忙情况等,对下一个月的运营(如是否需要调借车皮资源、是否对大用户提供优惠措施等)提供非常价值的参考依据。同时将相关信息定期上传到全国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建立客户数据库,以便为全国铁路运输的宏观统筹提供实际的参考依据。

第5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经济转型;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7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068-03

作者简介:于巧玲(1982-),女,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政策与管理。

一、现代服务业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在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 规划的建议中被具体地加以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其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党的十报告进一步提出“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目前,对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其中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一是指区别于传统服务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的国民经济新兴领域;二是指与现代技术密集、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伴的信息服务、研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现代物流、市场营销服务等,但主要是为生产者服务的商业服务业;三是伴随着工业化、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的高度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加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

现代服务业中的“现代”应该是一种相对定义,即相对于“传统”,服务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应发挥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和匹配的功能。据此,本文中的 “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与现代技术密集、产业分工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别于传统服务业,主要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符合市场经济特点的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高成长、高增值、高知识含量、具有新服务方式的行业,如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和法律服务业等。

二、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区别的概念,内涵极为丰富,它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延伸,是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有以下特点:

第一,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享有产业链中的高端利润,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咨询、创意、研发、设计、销售、物流、售后等服务活动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价值含量日益提高,在欧美发达国家,汽车、计算机行业在服务过程中创造了80%的利润,而制造过程只能获得20%的利润。显而易见,即便最大的销售额来自产品本身,但是最高的利润却来自其相关服务。

第二,高技术度。现代服务业生产过程以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主,是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新经济的代表。物流、电子商务和计算机软件服务业是依托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是经过信息化和现代的经营理念改造提升而来或由现代的经营理念发展而来。服务业就像一个纽带,将技术知识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它一方面通过积极地利用新技术为企业提供服务――如金融、广告、保险等,另一方面通过自身扩散或创造新技术――如多媒体、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在高度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现代服务业将这些服务部门的工作分离出来,由现代服务业中一些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近年来技术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注意,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广泛使用,现代服务业创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ICT的使用。

第三,高人力资本。劳动力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劳动力接受过初等教育,具有基本的劳动能力,适合在制造业部门中从事各种低层次的劳动工作;第二类劳动力则是那些完成了中等教育并获得了职业技术证书的劳动者,适合从事低层次的熟练工作,例如普通的商务记录、客服等;第三类劳动力是指那些受过高等教育并拥有技术或专业资质的人,包括医生、管理人员、工程师及科研工作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倾向于利用第二及第三类劳动力。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要进行较高的人力资本投入,才能够提供专业性的服务。

第四,行业创新活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具有创新活跃的行业特征。现代服务业是以技术、知识、人力资本和文化的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这些都是创新的基本要素。现代服务业的产出多以无形产品为主,而这些产品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其创新性,所以现代服务业的产出如果不具备创新性,其价值也就无从谈起。同时,融合了诸多创新要素的现代服务业必然表现出创新活跃的特征。

第五,某些服务具有虚拟性。这种虚拟性不但体现在提供的产品具有无形性,如咨询与某些技术的提供,也体现在成交往往具有滞后性,如保险理赔等。虽然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供虚拟化的服务创造了便利的硬件条件,但由于它固有的无形性又要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建立在较高行业信誉度的基础之上。

三、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第6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对策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特征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自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后,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我国产业发展政策中的一个正式提法。但目前对“现代服务业”提出明确概念的文献并不多,理论界对该概念的提法也未取得一致认同。综合起来包括:1.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具有科技知识含量高、技术信息相对密集等特点的服务业;2.现代服务业是从传统制造业的部分环节中分化形成的,是为现代生产过程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所谓生产者服务业,是指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而服务的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咨询、信息服务、科技开发、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

基于以上论述,本文对“现代服务业”作出如下定义:现代服务业是指与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相伴随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特点,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局有全局性影响的服务业。

(二)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特征

1.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科学技术实现精细的专业化分工,将企业内部组织进行的部分服务活动进行外置,交由具备专业技术和专项人才的服务机构运行,其目的是为客户提供某一领域的特殊服务,并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因此现代服务业具有技术化、知识化和人才专业化的特征。

2.对合约和法律的依赖性很强。提供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和接受服务方形成交易,前提是以合乎法律条文的合约形式来确定所提供服务的相关事宜,所以双方之间存在一种受法律约束的委托关系。因此现代服务业需以合约为纽带,并高度依赖于契约和法律的效力。

3.具有城市趋向性。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先进科技和专业人才,这些生产要素会流向城市,并通过城市集散。并且服务业的规模对当地的市场容量依赖性很强,人口规模和密度是决定城市服务业比重的重要因素,大型成市较容易地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集中地。因而现代服务业的城市趋向性比较明显。

4.产业高附加值,经济推动力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现代服务业相关部门更有利于进行产品的推广,创造更为广泛的经济效益,实现高附加值。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现代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经济推动力明显。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然而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服务层次低。根据2005-2011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可知,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由73395亿元逐年上升至203260亿元,但平均增幅却为8.5%,低于GDP及第二产业的平均增幅,分别为9.79%和12.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仍较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2005年至2010年相关数据计算可得,该比重分别为38.4%、33.2%、34.9%、36.2%、36.4%和36.3%;房地产和金融业以外的“三高”型现代服务业,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信息技术、中介服务、文化产业等行业总和所占比重分别为42%、41.3%、39.6%、40%、39.4%和39.3%,呈现出了一定的下滑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过度依赖工业来实现经济增长,对发展服务业重视程度不够,服务业领域的改革严重滞后于工业领域,形成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服务业的整体层次偏低的情况。

2.现代服务业中的部分行业存在政策性进入壁垒和垄断现象。中国现代服务业中的部分行业,如银行、电信、保险等,存在明显的政策性进入壁垒和垄断现象,致使其他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市场,抑制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行业壁垒的存在和垄断性提高了业务扩展的进入门槛,这必然导致服务供给质量差、价格高,抑制了需求。并且,严格的进入限制缩小了部分现代服务业的经营主体的投资渠道,导致其竞争能力差,经营效益不佳。

三、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大力发展生产业,提升服务业中间需求产业地位已是现阶段服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可重点针对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走调整和优化结构并重的道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服务业增长的主导力量,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健全服务业体系。

第二,坚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引入竞争机制,走市场化道路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继续推进体制改革,改进一些垄断性行业中的产业组织结构,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服务。此外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市场的开放程度,改善投资方式能引导更多外资投向我国现代服务业,从而更好地吸引国际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加快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针对现代服务业紧缺的专业,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中制定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计划,扩大招生规模。同时强化岗位职业素质,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构建现代服务业职业资格的标准体系,有序扩大实施范围和领域。大力施行人才引进机制,并加强对国内服务业人力资源的保护,充分利用国内外人才的高端素养来推进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四、小结

当前,我国各类服务业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优化行业结构,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才能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晁钢令.服务产业与现代服务业[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银兴.城市功能意义的城市化及其产业支持[J].经济学家,2003(2).

第7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环首都经济圈;现代服务业;对策建议

本课题为河北省讲师团系统2012年度科研课题(立项编号:201213),课题组成员:刘淑琪、郭建荣、崔建、杨少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17日

现代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和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工业进步的结果导致了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进一步导致了与流动人口增长有关的消费型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也直接促进了与市场竞争活动有关的生产型服务行业规模的扩大。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服务业通过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化和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教育、科学研究等,其实质是服务业现代化;另一种是随着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服务、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网络游戏产业、电子商务及移动商务等,其实质是服务模式的创新。

全球发展规律的研究表明,世界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或经济支柱。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现代服务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服务业总体规模已达2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68%,在高收入国家此比重已经达到了71%以上,而纽约、伦敦这些城市则更是占到了90%左右。在这些服务业当中,信息、金融、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成为了产业的支柱。

我国对现代服务业的认知与发展起步较晚,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才首次提出现代服务业这一概念,2000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发展新兴服务业的要求。此后,随着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现代服务业越来越受到经济界的关注。近年来,京津冀发展规划和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逐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未来几年环首都经济圈抢位、错位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预计“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推动首都经济圈发展的新引擎。

二、环首都经济圈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战略,其发展的基本方向在于将环首都经济圈“服务首都、对接北京”的总体建设目标在产业层面上具体化,破解首都城市发展在空间、交通、资源、环境上的瓶颈。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及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内部结构逐步优化。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关键,在于区域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互促进。其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成为引领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北京市、河北省不少现代服务行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向改革要动力,向管理要效益,业务量快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逐步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如省属科研机构改制初见成效,科技服务水平大大提高,技工贸收入明显增长。政府在体制上不断深化改革,为环首都经济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随着环首都经济圈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也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传统服务业在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比重有所下降,而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社保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比重都有所上升。这些现代服务业比重的上升,改善了服务业内部结构。

(二)现代服务业总量有所扩大,服务功能增强。近年来,环首都经济圈现代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据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到2011年,环首都经济圈服务业增加值实现30,000多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10,000多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成为环首都经济圈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环首都经济圈已进入现代服务业比重迅速提升期,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社区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科技、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中,北京现代服务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北京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75%,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并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领先性。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一个正在迈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首都经济新的亮点。各产业部门在北京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代表了其在全市经济中地位的变动情况。各产业部门本身的增减变动情况如表1所示。(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北京的现代服务中,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将持续加大,成为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之一;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产业和教育业将出现新的高速发展,增速加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将得到增强。这些都代表了环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

(三)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滞后。在环首都经济圈服务业中,一些传统产业特别是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行业产业化市场化较早,竞争比较充分,但在一些现代服务业中,如金融、物流、教育、科学研究、信息服务、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网络游戏产业、电子商务及移动商务等,其市场化改革还不到位,产业的高度化、规模化、专业化还没有最终形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整体提升能力弱。从环首都经济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横向比较看,环首都经济圈现代服务业发展很不平衡。一是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离北京较近的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二是环首都经济圈各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差距也较大,以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近年来虽有所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比重仍较低。从环首都经济圈现代服务业行业构成看,各行业发展很不平衡。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业增速较快,均超过20%,而同样作为现代服务业组成部分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速较为缓慢。

(五)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不优。从目前环首都经济圈现代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看,2011年教育业从业人员达到154.3万人,占服务业从业人员总量的41.6%,反映出这个行业对现代服务业就业贡献最大。但对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起基础性作用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比重较低,这与环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的迫切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同时,对经济效率和技术创新起着关键作用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所占比重较发达国家仍较低,相比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更加需要掌握特定技能的人才队伍,金融保险、科技研发等行业都依赖相应的高级专门人才,但由于原有现代服务业相关行业发展基础较差,加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所错位,使得人才缺乏成为环首都经济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三、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借鉴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有80%是由服务业创造的,而且信息业、金融及其金融衍生品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二战以后,美国在整个世界的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服务业取代传统的轻工业成为纽约的支柱产业,50%的工业部门被新兴的金融、商贸服务取代,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20世纪六十年代起,纽约工业就业人口减少了一半,制造业就业人口减少了2/3。以信息、金融为基础的服务业构成了纽约经济的主要支撑。另外,以知识要素占主导地位的知识服务业在纽约的集聚和长足发展,使得纽约在新一轮知识经济变革中居于领先位置。

日本的服务业产值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日本从长期的经济低迷中走出来得益于技术研发行业转型的策略,金融业发展以及信息产业技术的提升也为日本经济的再次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自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经济向知识集约化发展。1988年,第三产业在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56.1%,2008年已升至62.3%。第三产业的总就业人口约达700万人,其中约65%从事商品批发和零售业,25%从事饮食服务业,其余的10%从事金融、保险、不动产、运输和通讯业。2008年服务业收入占产业总收入的比重为70.63%,远超过1988年的56.1%,故日本服务业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四、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现代服务业对策分析

(一)切实转变发展观念。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层次和质量,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是前提条件。面对世界经济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必须走出“发展经济即是发展工业”的思想误区,打破重生产、轻服务的传统意识,进一步强化服务业的产业功能,站在全局的高度,运用战略的思维,正确认识现代服务业在环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形成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想基础。

(二)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完善宏观环境。加强政府引导消费和投资的能力,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针对环首都经济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制定产业政策、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科学引导,加强区域协调和企业间的分工合作,提高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竞争力。加强基础条件包括基础服务、环境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要优化发展环境,为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取消各种体制障碍,打破垄断,放松管制,降低进入的制度门槛,营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体制机制。

(三)加快体制创新,进一步提高现代服务业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重组、兼并或联合等形式,发展一批以品牌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服务业企业或集团,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四)扩大开放,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要充分发挥环首都经济圈区位适中、市场潜力大、服务业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加大对外开放步伐。加强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大力促进国际现代生产服务企业进入,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要把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招商引资作为今后招商引资的重点,建立和完善项目库,创新机制和手段,制定招商引资的具体办法。积极引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服务理念,带动环首都经济圈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重视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环首都经济圈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培训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开放型人才,造就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鼓励服务业企业引进国内、国外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管理组织水平。同时,政府应积极组织搭建环首都经济圈服务业企业与其他同行业企业合作交流的平台。建立服务业人才流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渠道。发展并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人才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华迎.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研究,2008.10.

第8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消费性现代服务业;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现代社会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047-03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性经济”转型的总趋势。1994年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89%,首度超过第二产业相应的比重,北京市产业结构从此也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2000年以后,现代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是第二产业比重的两倍多。北京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72361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36699亿元,近六年的增速分别是24%、157%、96%、155%和166%、1057%。近几年北京市现代服务业总量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增速趋于稳定,北京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占北京市GDP比重保持在75%左右,2007年为735%,2008年为754%,2009年为755%,2010年为751%,2011年为761%,2012年764%。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2013》整理。本文以下全部数据均来自《北京市统计年鉴201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逐年增加,但增速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且出现了下滑趋势。本文根据行业供给服务的商品特性将现代服务业分为:供给面向消费者的最终服务的消费性现代服务业;供给面向生产者的中间服务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供给由政府主导的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服务的现代社会服务业。从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虽然消费性现代服务业、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社会服务业都有较快的增长,但消费业的增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消费性现代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在北京GDP中的比重在降低;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增长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现代社会服务业存在着竞争力薄弱、对行政性资金依赖过大等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北京现代服务业内部消费业、生产业和现代社会服务业等三大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据此给出具体的发展建议。

2消费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消费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消费性现代服务业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主要面向消费者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批发零售业、旅游业、教育、房地产服务业、居民服务业。

211总量和规模持续扩大

从总量上来看,消费性现代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大,且呈现加速度增长态势。2007年,消费性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08亿元,到2012年消费性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6827亿元,占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342%。虽然行业总量在逐年扩大,但在现代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却出现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385%下降到了2012年的342%。2007年,消费性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08亿元,占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385%。2012年增加到了46827亿元,占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342%。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9958亿元,2011年上升至30363亿元,除了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小幅减少外,其余各年均有稳定增长。2013年1季度,北京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9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17条院线135家影院,共放映电影1199万场,观众37526万人次,票房收入1612亿元,出版报纸254种,出版期刊3044种,出版图书182万种,体育场馆6163个。

212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多,除了满足基本生活之外的可支配收入也越来越多,人们的消费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物质生活之外的文化、体育和娱乐服务有着越来越多的追求;旅游、汽车、数字化产品等成为居民消费热点。[1]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2011》显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消费性支出汽车消费达到1011元,2012年为1077元,比上年增长65%。教育娱乐文化服务由2011年的3307元增加到2012年的3696元,比上年增长了118%。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城市家庭结构变换、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的现代化以及家庭在子女教育、个人健康、居室环境、休闲形式、社交往来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对包括家务、照顾老人等方面的居民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安全性、便利性和质量等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的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及家庭服务业的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现代化是消费业的发展主流,已成为行业共识。”[2]

22消费性现代服务业中存在的问题

221总量明显不足

虽然北京市消费性现代服务业的总量与规模都在逐年增加,但在现代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却出现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385%下降到了2012年的342%。消费业发展长期滞后,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由2011年的834%下降到了2012年的730%。

222结构不合理

突出表现在供给不足。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结构的变化,居民的主要消费对象已经发生很大转变,传统消费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如对包括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导购、生活百事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需求,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要求多样化服务标准越来越高,但是供给却没有出现相应的增长。

223高素质人力资本缺乏

消费性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自发性,许多行业进入门槛低,消费性现代服务业中提供服务的大部分服务人员在上岗前并没有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与教育,整体水平不高,行业管理体系不完善,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造成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乏。北京现在不缺一般技能的人员或普通劳动力,但高素质、高技能、有创新力的人才却供给不足。[3]

224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与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相比,消费性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步晚,其产业主体多为中小型企业,尚处于成长发展期,对资金的需求缺口比较大,但是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收益而不愿进入相关的产业,从而造成企业融资困难。

3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是指包含了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内的行业。它是为其他行业提供“中间投入”的行业,其面临的消费群体是企业。

311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行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3294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3156亿元,其增加值已占到服务业总量的90%。其中金融业的行业增加值达到25369亿元,占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40%以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增加值为14934亿元,占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25%以上,2008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行业增加值为9991亿元,2012年达到16218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498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8163亿元,增长了62%。商务服务业在2012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1621亿元。

截至2012年年底,北京共有金融业法人单位1805家,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的第一位。在1805家金融业法人单位中,银行机构115家;保险机构543家;证券机构306家,其他金融机构841家。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组织体系已经形成,金融服务的领域更加广泛、结构更加完善。2012年,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合计72037家。

312结构逐渐趋于完善

从生产业内部构成来看,北京市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呈现以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服务业为主的格局。在2007年行业增加值中,金融业的行业增加值为13028亿元,占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395%,2012年的行业增加值达到25369亿元,但其占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为40%,和2007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增加值2007年为8075亿元,2012年增长到14934亿元,但其占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基本维持在25%左右。

32北京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中存在的问题

与消费性现代服务业一样,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也存在高素质人力资本供给缺乏,金融支持手段有限的问题,除此之外生产性现代服务业还存在以下问题:

321总量明显不足

虽然总量与规模逐年扩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北京市生产业的规模还是处于低水平,大多数发达国家迈入“后工业化时代”,很多制造业从欧美以及日韩等国转移到中国,而研发设计、市场销售等高附加值的生产业却保留在了发达国家,实质上承担了向世界提供加工制造的重任,这样生产业上升的空间被挤占了,导致生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在低水平徘徊。[4]生产性现代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占北京GDP的比重虽然一直在上升,但其比重与增速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2007年北京市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944亿元,占北京市GDP的334%,2012年增长到63156亿元,占北京市GDP的353%。

322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突出表现是企业组织规模小,未形成有品牌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大型的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如北京拥有7000家各类咨询机构,但绝大部分专业咨询公司不超过100人,一般只有几十人,即使是最大的新华信公司也只有几百人。相比之下,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全球39个国家拥有79个分支机构,员工数量超过5000人;英国的贝克律师事务所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共有律师1600多人,在世界各地建有53个分所。

323创新能力不足

生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尤其是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多数企业只是提供服务链上的低端产品,科技服务单位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领先的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部分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竞争能力较弱。如北京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大部分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56%的企业在2000年左右成立,民营企业占78%,从企业人力资源状况来看,大部分企业的雇员在200人左右,雇员年轻化,高学历化,40岁以下的占69%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人员总数的70%以上,雇员流动较频繁,但雇员的规模呈上升趋势;从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角度来看,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力度较低,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5]

4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现代社会服务业供给由政府主导的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服务,包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两个行业,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特点。顺应经济全球化加速和研发国际化转移的大趋势,北京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地,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国际研发产业。2012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0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79%。

411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

2007年,北京市现代社会服务业行业增加值为618亿元,占北京市GDP比重为62%,2012年行业生产总值增加到了13697亿元,占北京市GDP的比重也上升到了76%。北京市水利投资额为717166万元,占当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51%,按行业分投资额,2011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额为4158232万元,其中新增固定资产为2439950万元。

412结构逐渐趋于完善

在现代社会服务业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的行业增加值都在逐年增加,但它们各自在现代社会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8%左右,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为92%左右。

42现代社会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服务业与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都存在创新能力低,除此之外,其还存在下述的问题:

421竞争力薄弱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处于行业垄断经营或事业单位状态,国有投资主导地位,使得产业中类似经营主体市场壁垒过高。现代社会服务业主要是受政府主导作用,因此资本结构单一,扩张实力有限,而且市场化经营管理方式薄弱,导致有效竞争不足。

422对行政性资金的依赖过大

由于现代社会服务业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现代社会服务企业的资金来源多依赖于行政性资金,包括财政拨款、财政补贴和财政奖励等。行政性资金对现代社会服务业的支持过大,容易造成企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容易产生创新能力低下,竞争力薄弱,市场定价权丧失等。[6]

5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具体建议

51北京发展消费业的建议

511拓宽消费性现代服务业市场

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结构的变化,居民对消费市场本身和消费市场容量提出挑战,广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但是供给却没有出现相应的增长。因此,探索消费业发展新模式、闯出新路子,拓宽消费领域,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适应居民消费变化趋势,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巩固扩大传统消费,培育热点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512增加高素质人力资本供给

消费性现代服务业进入门槛低,消费性现代服务业中提供服务的大部分服务人员在上岗前并没有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与教育,整体水平不高,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造成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因此,要在消费业企业中引入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培育、引进、留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52北京发展生产业的建议

521培养高级技术人员

鼓励生产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培养和吸引国际性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一是生产业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技术,不断提升自主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扩大开放,培育有利于吸收并购投资的制度环境,为企业参与生产企业的改组和改造创造条件,同时开辟国际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外资向生产领域投资;积极拓展国际服务贸易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二是积极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加快培养专业性和复合性的高级管理人才,建立起适应我国生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522放宽市场准入机制

消除制约生产业发展的体制,建立宽松的市场准入机制。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促进生产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放宽行政管制,为生产业建立宽松的发展环境。

523提升创新能力

进行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建立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塑造生产业核心竞争力。实力较强的生产企业,应鼓励设立研发中心和增加科研投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小型生产企业应加快其电子化自动化进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生产业的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

53北京发展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建议

531降低市场准入机制

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治理结构,通过责任分工,业绩激励,利益导向和完善决策机制,既可以克服市场失灵,又可以克服政府失灵,把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532拓展融资渠道

现代社会服务企业的资金来源不能单纯依靠行政性资金,行政性资金对现代社会服务业的支持过大,容易造成企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因此应该积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准入制度,鼓励社会闲散资金、慈善捐款、外资等投入现代社会服务业中来。

参考文献:

[1]郭馨梅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2]刘月辉陈梅:家庭服务业应搭乘电商快车[N].中国妇女报,2013-10-23

[3]朱晓青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界定与发展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4)

[4]曹媛媛我国生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2

[5]黄健青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1)

第9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统计方法

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尚未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只是出台了一些文件,给出了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的意见。就湖北省而言,目前建有服务业统计的完整体系和较为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体系,具有多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武汉市江汉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开展了现代服务业统计实践,这些都为现代服务业的统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也存在部门思想认识尚未统一、认定尺度标准不好把握、区域产业发展很不平衡、指标设置与传统差别大等问题。因此,设计一套能够准确反映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效益、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情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湖北省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湖北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务业统计工作体系。省统计局设有服务业统计处,省发改委设有服务业发展处,省科技厅每年都将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和创新型企业,自2014年起,现代服务业企业也纳入了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同时,湖北省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已经形成了武汉市江汉区、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多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这些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聚集和规模化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统计区域试点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武汉市江汉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现代服务业统计的先行区,湖北省已经开展的了大量的统计实践工作,并采取平台统计与相关部门统计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法,其统计体系在现代服务业范围界定、指标框架设计和工作机制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尽管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具有良好的工作实践基础,但也普遍存在着部门思想认识尚未统一、认定尺度标准不好把握、区域产业发展很不平衡、指标设置与传统差别大等问题,全省一直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这一现状与当前全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全省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

2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内涵和特征,结合湖北发展实际,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区域产业特色、集聚态势日益显现,比如,东湖高新区主要以信息与软件服务业为主,江汉区主要以金融与商务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2)整体设计,分布实施针对全省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整体设计、规范透明、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统计调查制度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统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努力适应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3)动态调整,先易后难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在产业发展演进中提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本身具有动态性。因此,对于其统计调查工作也应因时制宜,动态调整。同时,在统计调查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易后难。(4)部门协同,机制创新各有关部门按照“规范制度方法、明确职责分工、部门协同、机制创新”的原则,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统计局负责组织领导统计工作,管理各有关部门的统计调查项目,制定现代服务业综合统计制度和统计分类标准。各有关部门应按照统计职责分工,建立健全部门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

3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方法与指标框架

3.1统计方法

(1)行业法。这是目前现代服务业统计分类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结合现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在服务业分类中,选取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若干行业分类。行业法的优点是便于与现有统计体系对接,操作简单,统计数据相关容易获取[1]。其不足是部门行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不明显,导致统计口径过于宽泛。依据现代服务业特征,结合湖北服务业的发展实际,拟选取三大类别行业作为湖北现代服务的行业统计门类,一是信息与软件服务,二是科技服务,三是部分依托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兴服务行业(如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建议主要包括以下行业门类(见表1)。(2)企业法。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认定标准,对现代服务业企业进行认定,确立可纳入的企业清单,对其进行统计。企业法的优点是数据比较准确,便于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监测[2]。不足是服务业体系庞大,认定工作量较大,动态性强,统计工作会比较繁琐。现根据湖北省服务业企业归口管理特征,建议可从四类企业中进行认定,明确现代服务业企业目录,一是从科技部门的高新技术企业库、创新型企业库中认定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二是从省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库中认定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三是从省统计局工业库中选择认定部门现代服务业企业;四是从其他归口部门(交通运输、商务、文化等主管部门)认定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3)产品法。产品法是在行业法和企业法基础上,考虑到企业产品的多样性,以及现代服务业与传统产业行业存在交叉性,目前统计体系中的行业法归类无法直接分离现代服务业企业。为此,采用企业摸底基础上的“产品法”进行统计。即由企业自行做好测算,确定服务类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推算系数,并按这一恒定系数推算主要统计指标。考虑到产业目录和尺度的动态性,以及企业产品结构的变动,推算系数初步确定为一年一定。产品法作为上述两种方法的补充,可以完善现代服务业统计对象,但动态性大,也会增大统计工作量。结合湖北省服务业发展实际,建议在部门重点工业企业和建筑类企业中,开展现代服务业产品认定,从而将部分企业纳入现代服务业统计范畴。(4)区域法。区域法是结合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实际,在统计体系尚未完善之前,可在部分现代服务业聚集特征比较明显的区域开展统计试点,允许试点区域适当扩大统计口径,从而为全省系统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提供经验参考。根据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建议率先在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市选择部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域开展统计工作试点。(5)项目法。项目法是指对一些重点建设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情况进行跟踪,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调查统计[3]。建议湖北省发改委等相关服务业主管部门建立现代服务业项目库,动态跟踪项目实施情况,可以有利于统计部门全面了解全省现代服务业情况。以上五类方法是现代服务业统计的基本方法,统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可多种方法结合,相关补充,以便更全面、客观地掌握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统计体系。

3.2统计指标体系设计

结合现有服务业及相关企业统计指标,建议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按照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统计:(1)产业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能够反映现代服务业企业生产规模和水平。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基本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非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资产总额:即现代服务业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2)发展效益(利润总额、实缴税收)利润总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实缴税收: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进行经营活动,按现行税法的规定向国家所上缴的税金。主要包括所得、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3)创新能力(科技活动人员数、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专利申请数)科技活动人员数: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数,包括参加科技项目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用于企业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总额。包括经常费支出和科研基建费支出。专利申请数: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4)国际化水平(出口总额、技术服务出口额)出口总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或服务的全部价值总额。技术服务出口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将技术新产品或技术服务出售给外贸部门和直接出售给外商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

4完善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的几点建议

4.1明确统计部门

成立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领导小组,由省统计局牵头,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等相关单位参与,并在省统计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计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工作。

4.2明确统计分工

由省统计部门负责统计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情况,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统计分析报告。省科技部门负责统计高新技术企业情况,省高新技术企业统计分析报告。省经信部门负责统计信息及软件服务企业情况,省信息及软件服务企业统计分析报告。由省发改部门负责统计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情况,省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其他相关部门(包括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统计负责统计各自领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4.3建立统计信息平台

湖北省的现代服务业统计信息平台建设必须在省统计局的统一领导下,省科技、经信、发改等相关部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进行统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应用管理,特别是共享共用的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数据库资源,并根据具体情况分类指导,协同实施。

4.4完善统计制度措施

制定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办法,由有关部门和行业专家对申请企业进行认定。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区域试点,在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域进行统计区域试点,不断探索统计工作方法。省统计、科技、发改、经信等部门逐步统一各类服务业的统计口径,尽量减少统计差异,便于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在相关部门所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基础上,由省统计局整理,每年一期《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年度报告》,反映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的年度发展情况。

作者:盛建新 范欲晓 邹小伟 胡然 牛婧红 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何骏,刘杰.全球视野下中国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对策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09,27(4).